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2024-07-14

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通用8篇)

篇1: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宋道口镇中心小学特色校建设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以“创一流、有特色”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德育为首,特色兴校,质量立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思想,建立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育人道路。

一、践行课改,努力营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我们最基本的教育阵地。借着我县大力推行高效课堂的东风,我校对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并进行积极实践探索。

(一)提高认识,思想到位。首先,对于李炳亭先生高效课堂的理论,我们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光盘等进行深入的学习,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之后,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研读高效课堂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初步的课改实施方案、评价体系,将各种制度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二)大胆改革,积极实践。我们确定五一班、五二班、六一班、六二班为实验班,按照同组异质、同质结对的原则对班内学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了编号。在每个教室内增设了小黑板,使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展示阵地。组织班主任参观了标杆班的展示课示范。每个年级各班都进行了相关的班级文化布置,个性化的班训、班徽,小组宣言、组徽、组规等,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对学生进行了精神感染。在教学中,教师改变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编制好适合学生学习的导学案,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提前预习,将独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利用对学、群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情确定展示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适当点拨引导。我们想方设法让我们的课堂更适合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性和创造。

(三)不断反思,及时总结。教改不可能一帆风顺,教改更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成长空间,我们鼓励所有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教育教学反思是积累经验的一个好方法。所以,我们要求学校教师每日写下自己的课改反思,或记下他们浅尝甘露的欣喜,或记录遭受挫折的痛苦,甚至是不知所措的焦虑,让每个教师在实践反思中逐渐成长。

二、自主管理,稳步落实养成教育。

近年来,我校深入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锻造工程,改变以往强制式的灌输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良好阐释。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全制度,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每学期对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专题集中培训,并设置了学生监督岗,协助学校展开各项常规检查和评价。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自主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完善对班级的目标管理,建立周小结、月校会制度,即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对学习达标班、卫生达标班、纪律达标班、两操达标班及进时进行表彰奖励。

(二)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班级。

开展“班规大家定,人人守班规”活动。学校先在学生管理上提出总体要求,各班再根据自己特点,讨论制定班规。班规由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内容符合学生特点、具体可行,具有鲜明的学生特色,同学们每周对照班规检查自己的言行,人人遵守、互相监督。有些班级还制定出了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极大地发挥了教育民主。这些班规的制定,有利于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将班规变成了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从而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把需要教师管理的班级日常事务逐步分解,使这些本来需要教师管理的事项完全还权于学生,使班集体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由“看管型”向“自觉型”、“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量化评比,开展公平竞争

1、制定小组量化评比赋分表,包括学习、卫生、纪律三个方面。每周下发到各班,各班依据本班班规,由组长负责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量化赋分,周五下午汇总,班内通报,每月评一次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2、在班内生活栏里创设小组量化评比园地,将各小组的量化得分情况进行公示,各小组之间展开积极竞争,大大激发了学生间“比、学、赶、帮”的良好风尚和集体荣誉感。

3、在学校橱窗设立班级量化评比专栏,公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每周对各班进行的评分结果,每月在校会上评出优胜班级进行表彰。

通过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我们的教师从过去繁重琐碎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对课堂和课外的教与学进行研究,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学生成为学习生活中真正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通过强化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纪律意识,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红色教育,革命精神激励成长。

为进一步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爱国爱家,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校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定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之一。以“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倡导和谐校园,营造书香校园新生活。

(一)创设各种条件,感受红色经典。

我校积极利用和创设各种载体,努力提高学校建设的文化氛围,以少先队为载体,利用校园、橱窗、教室、网络等各种空间,提高红色文化的覆盖率。在每个班级设立红色图书角,由学生自主管理。学校还完善了图书室建设,添置学生喜欢的红色图书近千册,引导学生在红色书籍的海洋里遨游,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二)开展多彩活动,升华红色精神。

1、利用主题班会、队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定期开展红色读书日、读书节活动,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以及“我家的红色经典阅读故事”等等,择优选登在教室或橱窗里展览。

4、在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书画创作活动,并评选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表彰。

5、充分利用好广播站、音乐课,在校园中开展红歌传唱活动,并在校举行以此为主题的合唱节比赛,在学生中弘扬一种浩然正气。

6、利用少队活动开展“红色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红色精神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孩子们对党和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德育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精神将不断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全心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是我们无怨无悔的选择!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在学校特色、校风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取得了点滴成绩,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校特色教育,借鉴吸纳先进经验,满怀豪情踏上新征程,再创我校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篇2: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致和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感谢各位来我校指导工作!

近年来,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以“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快乐成长”的学生培养目标为着力点,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逐步形成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在今年的“体育节”活动中,我校取得了彭州市团体项目一等奖7个、个人项目一等奖9个、团体二等奖5个、三等奖3个的好成绩。这些进步,离不开教育局的全力指导、学校行政的全力支持、班主任的全力配合、离不开体育组老师的全力奉献。

一、深化认识,各尽其职

学校强化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成立了校长、主任、后勤、专业老师为主的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从人力、物力、时间上保证体育工作运行,有效的杜绝了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出现。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教务处、德育处、班主任负责监督、检查体育课程的开齐开足情况,防止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挪用。体育教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利用体育课给学生传授技术动作和要领,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校长与师生反复研究,制订了朝气蓬勃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设置眼保健操、广播操、舞蹈《小苹果》、中长跑活动,又设置有关体育技能的游戏。整个课间操全部由活泼轻快的校园歌曲贯穿始终,动作整齐划一,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校长带队至始至终参与整个大课间活动,带班老师参与低年级学生的游戏、带班老师参与高年级学生的跳绳(长、短绳)、踢毽子、沙包和纸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橡皮筋等竞技项目,又使整个校园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到处洋溢着师生们的欢声笑语。每天的大课间,校长亲自到场指挥,自始至终参与锻炼,6个体育老师一人负责一个年级,所有班主任跟班管理,不仅保证了“每天锻炼一小时”,也循序渐进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强化特色体育活动的培训

自2012年9月建立乡村少年宫以来,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大力组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积极争创特色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基于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兴趣进行双选,我校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跳绳队、舞蹈队等18个社团,打造特色体育项目。为了培养学生过硬的体育技能,学校还聘请了专业技能强的校外项目辅导教师3名。他们除了每周一中午的集中培训外,有的还利用早中晚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带领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科学训练、重点培养、梯队发展,为学校在彭州市体育节上储备人才。辛勤的汗水换回了优异的体育成绩。致和小学先后荣获乒乓球特色项目学校、体育优秀团体等荣誉。

四、落实有效的激励措施

今年的体育节文件下发之后,校长多次召集班子成员研究体育特长项目训练,制定相关措施: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教练员队伍(校长亲自找老师谈话,动员其参加训练);二是为体育节提供组织后勤保障,协调人员支持,特别是得到包括六年级在内的班主任、师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三是每天中午校长到每个场地指导训练,并亲自参加篮球训练,具体负责大课间展示项目;四是多数比赛项目,校长都到场指挥,并将取得的成绩向全校师生通报。五是建立激励制度,搞活体育教学工作。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每天对各班进行大课间评分考核以外,还对各班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情况和体育锻炼达标率、优秀率作为评选文明班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加强了班主任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篇3: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特色:在构思中孕育诞生

礼嘉中学领导一班人明白, 学校新建时间不长, 要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必须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

为此, 学校领导开始了关于特色学校的构思。翻开学校办学的历史, 他们发现礼嘉中学的教育对象明显有两个不同的时段。第一阶段是迁校初期, 学校生源主要是转非居民、进城务工家庭的子女, 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与现代城市文明有很大的差距。第二阶段是随着礼嘉商务区的建立, 礼嘉片区入住人群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高端人群将是礼嘉片区未来人群的主体, 学校生源结构将随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学校领导一班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基本轨迹应为三步走:第一步, 实现从农村初级中学向城市完全中学的转变;2006年迁校, 物质层面完成了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的转变。第二步, 完成城市完全中学向城市合格学校转变, 实施城市化完全中学办学模式个案研究课题, 成为联招学校, 成为市级重点中学。第三步, 通过创建特色学校引领学校走向优质, 最终, 实现办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质学校。

那么, 礼嘉中学要达成学校发展目标, 具体办法应是什么呢?那就是要通过创建特色学校, 引领学校走向优质学校。

什么是特色学校?学校领导一班人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就是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就是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一种独特的、稳定的、优秀的品质。

有鉴于此, 学校果断提出“以‘礼’为标, 以‘嘉’为本”的工作思路, 提炼出“培养现代城市人”办学理念, 挖掘“礼”、“嘉”二字的深刻内涵和外延, 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 确定打造“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 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个性。

其基本构思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确定“培养现代城市人”的办学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引下, 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现代城市人的素养, 包括:城市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参与意识。

第二、让“凝炼现代城市素养, 收获幸福美好人生”成为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教育理想。校长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不止一次的反问自己,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让孩子们未来生活更加幸福, 更加美好!”

第三、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化、序列化。

第四、编写校本教材, 建立评价制度, 完善评估体系。

第五、充分发挥现代礼仪教育在塑造学生健全、健康人格上的作用。

创建:在行动中落实践行

礼嘉中学践行“培养现代城市人”办学理念, 围绕创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基本思路。礼嘉中学领导班子认为:人的思想有多远, 才能走多远。于是, 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 深度思考, 明确了四条思路。第一, 将现代礼仪教育基本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第二,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三, 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学生学习现代礼仪知识, 引导学生不断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 并主动践行, 让其内化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第四, 把现代礼仪教育作为德性素质教育的基础, 同整个中学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2、具体实践。礼嘉中学领导班子认为, 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创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于是, 他们分为三个阶段来抓特色创建。第一阶段, 制度生成, 实施刚性管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第二阶段, 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第三阶段, 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 注重人文关怀元素, 实施精细化管理。

于是, 学校着力通过创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 积淀学校特色建设文化底蕴。学校主要进行六个方面的尝试:第一, 编印《现代礼仪教育》校本教材, 成为现代礼仪教育进入课堂的载体;第二, 编印学生《现代礼仪成长记录手册》和评价体系, 实施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第三, 创编文明礼仪展示操, 让学生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礼仪教育;第四, 建立现代礼仪示范方队, 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第五, 科研助推,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独立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城市化背景下培养现代城市人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为特色学校的创建, 搭建教育实践与理论探讨的平台;第六, 开设选修课, 拓展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第一, 学校开设现代礼仪主题班会课程, 由班主任承担专题讲座, 一以贯之, 形成特色;第二, 每年开展“春风化雨润心田”的家访月活动。第三, 举办“现代礼仪教育”主题文艺汇演, “现代礼仪教育”主题读书、征文活动等, 邀请社会人士、学生家长全程参与, 让他们感受学校现代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第四, 邀请校外礼仪专家作专题讲座, 联合社会公益部门举办“成长心连心”等公益活动, 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第五, 开展征集“十大陋习”、“告别不良行为习惯”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六, 加强对外交流, 拓展学生视野。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国际教育代表团考察、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交流团到校参观考察和访问。学校于2011年获得了市教委、市外专局、市公安局颁发的聘请外籍专家资格证书, 2012年聘请了美籍教师柯鸥 (Keel) 为常年外教, 主要承担学生的口语教学。同时, 教育部公派学校廖朝礼老师赴英国讲学。

硕果:用汗水和智慧浇灌而成

礼嘉中学领导班子真抓实干, 在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与内容、形式与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 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学校的“现代礼仪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 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在校学生言行举止符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学生基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第二, 办学效益显著。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最佳绿化单位等荣誉, 多次被评为北部新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 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都得以良好的发展。

第三, 促进了学校文化体系的建设。学校《培养现代城市人--办学理念的阐释》一文, 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并获得重庆市第五届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完成了校歌《恰同学少年》MV的拍摄;《培养现代城市人》一书、《教育是一种智慧》一书, 分别由西南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切实抓好现代礼仪教育, 为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于2010年被评为北部新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

篇4: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品牌学校

陆志群,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教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淮安市医学会副会长。

近年来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专业建设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名师工程为平台,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会干、肯干、能干”的高素质“三干”人才,全力打造卫生职教品牌学校。

加强专业建设 协同推进教改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卫生行业及相关岗位群,按“专业结构集群化、资源配置集成化、专业拓展集约化”的思路,构建学校专业设置总体框架。目前已形成护理、医学检验、康复、药学等四大类专业集群,护理、医学检验专业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各专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切实加强专业建设,走出一条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中外合作协同推进教改之路。

1.校企合作

与医院及医药企业合作,聘请一线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校院共同研究课程、联手实施课程方案、全程指导专业建设、多方位监控评价课程。构筑高地,引凤入巢。高水平建设医学检验实训中心,一家国内知名医学检验企业主动登门洽谈,目前已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卫生类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突破。

2.校校合作

与南京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合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参与教改能力。借助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校院护理、药学等专业协作委员会平台,与各成员学校合作开展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教学改革,彰显协作优势,整体推进教改工作。

3.中外合作

与美国Bob Jones大学、菲律宾Sant Louis大学开展教学合作。依据国际护理人才紧缺状况,采取“先易后难、先沙特后欧美、先工作后学习”的海外就业市场发展战略。因势利导,以赴沙特工作突破口,以英国带薪实习为桥梁,开拓海外就业渠道。已有231名学生通过考试获得英国大使馆的签证许可。在2008年47所卫生院校参加的全国涉外护理英语大赛中,学校荣获13项在奖,其中一等奖二项。

创新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

1.探索“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高等、职业”三个主特征,学校2003年秋率先试行“3.5+1+0.5”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即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3个教学段,第一教学段为3.5年,在学校和医院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第二教学段为1年,学生到医院(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的实习,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之中,完成知识内化,巩固技能训练成果,掌握各种问题的处置应对方法;第三教学段为0.5年,学生回到学校,一是进行就业前的针对性、补充性教学培训;二是根据工作意向进行“订单式”专项技能或技术培训;三是进行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该研究成果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针对护理、助产等专业培养目标,按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要来组织课程,构建符合临床需求的以生命周期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一条主线,三个层面”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体系,即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专项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三个层面。

作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学校与兄弟学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开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12门主干专业课程标准已通过专家论证,经审批后印发至全省执行。其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也已完成,并于2008年秋季试行。

提高基础能力 护卫教改远航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学校通过实施“四个三”工程、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等举措,培养“双师结构、专业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四大中心、二级平台”和三级校外实习就业网络,护卫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扬帆远航。

1.实施“四个三”工程,培育“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和配套政策,启动了“四个三”人才培养工程。

——“三高目标”,即高学历、高技能和高职称。

——“三双要求”,即“双师”“双课”和“双语”。

——“三段培养”,即入门培养、选择培养和重点培养。

——“三级考核”,即导师考核、系部(医院或企业)考核和学校综合考核。

通过“四个三”工程,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与“双师型”比例高、一专多能、有较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

2.建设“四大中心、二级平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针对学校专业建设目标,确立“体现特色、保证重点、彰显优势、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建成护理、医学检验、康复、药学四大实训中心和基础实验、相关技能培训二级实验平台,实现“实用性、先进性、共享性、开放性、服务性”的建设目标。护理实训基地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优秀实训基地,医学检验专业被列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现已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

3.建立三级校外实习就业网络

学校坚持实习与就业联动、学校与企业互动。以淮安为圆心,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建立“发散式”实习就业网络。近两年,学校在与淮安市三级医院紧密合作的基础上,重点拓建省内外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就业基地。现已与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北京304医院、广州南方医院等2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已形成三级医院为引领、二级医院为补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拓展的三级校外实习就业网络。

4.制订六个教学管理文件

学校先后出台“学分制实施办法”、“教学管理规范检查制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办法”、“校本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等六个教学文件,保障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顺利进行。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综合素质

1.开展德育课改,提高品德修养

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树立“大德育”理念,优化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形成“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新格局。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学生认知和年龄特点,将专业学习、人文素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德育紧密结合,编写了4册德育补充读本,构建了多元化德育评价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全过程贯穿德育工作、全方位渗透德育的工作氛围,学生品德修养得以全面提升。

2.开展文化课改,提升人文素养

按照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功能定位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求,改革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课改,打破传统语文教材的体例和教学顺序,将教学内容分为文字、口语、写作、文学修养和综合提高五个模块,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语文教学既贴近于专业的实际需求,也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根据专业特点和学习者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开发具有卫生职业学校特色的课程,诸如《人际沟通》《护理文化》《护理文化技巧》等,使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全面融通。

3.开展专业课改,强化职业技能

针对相关医学专业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实训。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将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分解为多个训练模块,采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示教——模拟练习——单项考核——仿真实训——医院(企业)实习——综合考核,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阶段有梯度地进行教学与训练(见图2)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开展教科研究 提升教改水平

学校坚持“以研促教,研教兴校”战略,树立“教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教改”理念,把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立足点,把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教育科研的着眼点,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营造教科研氛围

教科研与教学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成为教科研的参与者,才能更好推动教改的不断深入。为了激发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学校积极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2008年,先后承办省解剖学会年会及学术报告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编制课程标准研讨会、省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课程教师会议等省级教科研工作会议。邀请了第三军医大学博导郝飞教授等5位杰出校友回母校作专题报告,让师生们领略专家风采,营造了拼搏向上的学术氛围。邀请了全国知名医学专家王昆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博导冯振卿教授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重点实验室建设等,营造了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

2.广泛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以课题为牵引,着力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使课题研究更具应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学校正在研究的立项教改课题21项,其中卫生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省职教学会课题12项,共有78位教师参与教改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被应用,部分成果在全省推广。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3.创设教科研平台

学校坚持教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根本。针对淮安市食管癌高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淮安市肿瘤医院合作创建了淮安市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搭建了资源和新意共享,互补互助的科研平台。

学校全程参与《淮安临床医学》杂志的编辑,每年主办一期,搭建了学校与行业、教学与实践交流平台,让学校的科研成果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让临床实践推进教改不断深入。学校定期编印校刊,宣传推广最新教学信息和教学研究的成果,为校内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供快捷的交流平台。

在卫生厅指导下,我们还根据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要求,组织编写了全省使用的《医字伦理学》《医学拓展知识》《社区康复》等一批教材,搭建了省内成果推广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改水平。

构建服务体系 彰显教改成果

教改的推进,提高了学校的服务能力的辐射水平。学校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彰显规律性成果,构建了服务卫生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培训体系。

1.多措并举,开展各类社会培训

一是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开展城乡基层卫生人员“个性化”培训。近两年,培训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乡村医生等,共计4765人次。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训。2008年5月开始分6期为广济医药培训员工300名。三是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开展“联动式”社区培训。与卫生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合作,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社区行”活动,培训了31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多维并行,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为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学校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继续医学教育,在籍学员2675人。设有本、专科学历教育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采取夜大、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为淮安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

3.多元参与,开展乡医补偿教育

为提高全省乡村医生执业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确认学校为全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主办学校,牵头开展乡医补偿教育工作。共计设立1010个教学点,注册学员33994人。采用集中面授、分片辅导、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和个人自学等手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搭建南医大及省人医等卫生专家参与,省市县四级管理及教学机构协作平台,与“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通力合作,将探索性、实践性、市场性以及科研性深入管理和教学中,确保了补偿教育各项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

篇5: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区创建特色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与基础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基本特征就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核心的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这一转型反映在教育领域,既构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又对人才培养和办学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当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到新课程实验阶段,即新课程成为新的宏观教育背景时,我们重新解读这段话,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展现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到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学校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战略,已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了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现学生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必须办出各自的特色。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六年间,我区作为全省第一个素质教育实验区,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方面,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

程“三大课程”体系的实施方面,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借鉴行知思想、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培养出一批批合格加特长的小学毕业生,造就出一批批具有改革意识、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优秀教师。在省、市、区各级素质教育现场会、创新教育现场会、学陶师陶现场会上和相关活动中,全区各小学均展示了自己一个甚至多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项目,产生出一大批学校特色的雏形。这些具有**区特色的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厚底蕴和创特色、创品牌的浓郁氛围,给我们今天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校本环境。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理念与目标

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我们有新颖的理念:创建特色学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个神圣使命。一方面,在当前新的历史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公众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政府是教育的管理者,学校与学校之间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就成为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学校只有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发展的历史、办学的方式来进行办学,才会有生机,才会培养出有个性的创新人才。而另一方面,教育本身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尤其在深化之中的教育改革,我们对它的规律还知之甚少,尚需学校和和广大教师勇于探索其规律,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尝试全新的办学模式。

特色学校的创建还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强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突出学校个性,提升学校品位,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传统,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建各类特色学校,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在此基础上,用三年半左右时间,逐步形成**区的立体教育、品牌教育、强势教育,整合和凸现以课程改革为主轴的学校教育、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家庭教育、已扩张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社区教育的三大优势,全面拓展**教育新的发展空间,使全区30的学校争创省级特色学校,60的学校争创市级特色学校,使**区真正成为教育强优区、教育特色区。

为此,支撑和引领我们的理念及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实践精神为支撑,推动各类学校的特色建设,确保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序地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措施

我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是:纵向“三个阶段”、横向“三步推进”。

(一)纵向“三个阶段”,即区级层面整体实施时间划分:

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4年12月)

1、成立特色创建组织机构;

2、进行特色创建宣传动员、调研论证工作;

3、拟定区校两级特色创建方案及区级评估细则;

4、与安师大教科院和芜湖教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给各校聘请科研副校长,通过专家引领,开展全区各校(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5、审核认定各校(园)特色创建方案。

实施阶段(2005年1月—2006年12月)

1、定期举办特色创建论坛,研究特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每年举办体艺节、科技节、素质教育开放周、特色教育现场会进行交流展示,推动全区特色教育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3、开始对申报区级特色教育星级校(园)进行评估命名。

4、进行创建工作阶段性调研、总结和表彰。

总结提高阶段(2007年1月—2007年6月)

1、总结特色教育经验,推广特色教育成果;

2、继续对申报区级特色教育星级校(园)进行评估命名

3、召开区特色教育经验总结交流表彰会;

4、吸收转化特色教育成果,辐射推广特色教育经验,进一步提升特色教育层次,进一步均衡特色教育发展,形成符合区情,突具特色的特色教育工作模式。

(二)横向“三步推进”,即各校(园)分层实施具体要求:

我区特色学校的建设,将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推进。所谓特色项目,是指学校形成的单项性特色,这是特色建设的初级阶段。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这是特色建设的中级阶段。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学生学有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这是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学校自我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各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学校传统的积淀中定位特色建设的新起点,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新优势。

从现在起,区境内各小学都要开展此项创建工作,凡申报各级各类称号的单位,必须先通过“**区特色项目学校”的评估验收。

为此,支撑和引领我们的理念及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实践精神为支撑,推动各类学校的特色建设,确保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序地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措施

我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是:纵向“三个阶段”、横向“三步推进”。

(一)纵向“三个阶段”,即区级层面整体实施时间划分:

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4年12月)

1、成立特色创建组织机构;

2、进行特色创建宣传动员、调研论证工作;

3、拟定区校两级特色创建方案及区级评估细则;

4、与安师大教科院和芜湖教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给各校聘请科研副校长,通过专家引领,开展全区各校(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5、审核认定各校(园)特色创建方案。

实施阶段(2005年1月—2006年12

(六)方案评估要求

1、各校在学期初认真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

各校制定规划(方案)时,应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制定好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可由“背景”“目标”“可行性论证”三部分组成:

“背景”包括学校的传统优势,所在区域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特色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等。

“目标”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要求,分步制定具体目标。

“可行性论证”主要应写学校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围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领导、特色教师现状及其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等。

2、区教育局在年内严格进行规划(方案)的审定

特色学校的创建具有严肃性,而规划(方案)的制定又具有导向性,它是创建工程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创建的质量和进度。为此,各校制定的创建规划(方案)须经区特色学校创建指导小组审定后才能附诸实施。

3、校、区两级积极稳妥地进行申报与评估

(1)评估方案的制定。为了便于操作,我局参照省教育厅有关评估标准拟定了《**区特色学校评估标准》,并由教育科牵头,会同区教育局有关职能科室,根据各校递交的创建规划(方案),在逐校确认的基础上,开展实施工作。

(2)评估方案的实施。各校要处理好规范与特色的关系,稳定与创新的关系,要在精心策划、运用资源、建设队伍,创出特色等环节上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因地制宜,确定项目,配套制度,狠抓关键,促进发展”的32字实施方针。

(3)评估前的申报。由于各校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存在差距,特色学校的创建进程不可能一致。为此,评估将遵循“积极稳妥,保证质量,成熟一个,评估一个”的16字评估原则进行。各校应根据创建的达成度,提前两个月提出评估申报,并附创建专题总结。

(4)评估和命名。区教育局将成立相关职能科室成员组成的特色学校评估验收组,对我区的特色学校建设进行评估验收。对通过“特色项目”评估验收的,颁发“**区特色学校★级”铜牌;对通过“学校特色”评估验收的,颁发“**区特色学校★★级”铜牌;对通过“特色学校”评估验收的,颁发“**区特色学校★★★级”铜牌。

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系统一项整体性的发展战略,实现学校的特色创建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优化设计,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通过此项工程,我们要在学校内部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特色化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与学校个性。同时,通过此项工程,我们要打造出优秀的教育品牌和办学成果。我们相信,特色化的办学最终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最终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办学的高效益,使我区形成有特色、现代化的学校群体,给**教育带来辉煌的明天。

篇6: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江西省临川一中课程改革与特色发展工作总结

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也是首批全省教改示范性学校。至今,临川一中已获得国家级荣誉23次、省级荣誉32次。

新课改以来,我校助推全面素质教育,走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真正体现“江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办学目标。八年来,我校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确定的“两翼齐飞”发展战略,紧紧把握一个“特”字,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更新教育方式,实现了文化课程教育和心智、艺体技能培养双提高,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跨越发展的特色化办学目标,努力实现“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名、教育成功”有价值的教育。下面就我校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一些体会作一小结,旨在进一步造就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自身办学水平、打造教育精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期盼能够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实质性的指导。

一、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是江西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试点校、先进单位,2012年《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012年第19期)》以“建体系 抓重点 显特色”为题,全文刊发了我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纪实一文,全省第一次新课改成果展经验交流会也在我校成功举办,这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校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多年来,临川一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狠抓素质教育,注重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 1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为终极目标。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尝试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变苦抓为善抓,变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巧学,变苦育为善育,实现了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四个转变”。为此,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有效工作:

1.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多样发展。我校现已构建常规课程、校本课程、社区课程“三位一体”的大课程体系,以顺应新形势下课改发展。一是开齐开足教育部门规定的常规课程,以新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实现高效教学;二是丰富校本课程。现已逐步形成建构科学激趣类、竞赛辅导类、文学艺术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通用技术类、体验感悟类(包括学生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文体艺术节活动)等七大系列。每年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近40门校本课程,主要通过选修课、活动课、阅读课、各学科兴趣小组、主题班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形式授课或展示活动成果。目前主要编写的校本课程有:《古典名著欣赏》、《美英风情》、《学生心理研究》、《学习与心理》、《走出国门》、《物理科普》、《硬笔书法》、等40多门课程。其中,我校老师编写的《文学记者编辑部》、《身边的数学》、《物理小制作》、《摄影》、《韵律操》、《篮球》、《书法天地》等教程,在全校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后一直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后阶段拟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抚州名人园名人研究》;《临川乡土文化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生物与人类生活》;《临川四梦欣赏》;《生态与环境》;《汤显祖戏剧欣赏与写作》;《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等。三是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年级组、学科组通力合作,组建了创新社、诗雨文学社、心理社、舞蹈社、羽毛球社等13个学生社团,开 2 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定期开设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长、共建单位来校进行教育、教研、教学改革试点、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报告或讲座。自2008年7月到现在,先后邀请了北京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教授、教育厅王副厅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浙江大学知名教授校友白勇教授、全球最著名的英语口语教育专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华东师大副校长陆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山东潍坊一中校长、特级教师曹红旗、湖南长沙一中英语特级教师高校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江西招生组组长等教育专家、知名学者来我校讲学、指导课改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与此同时,于2009年4月特别邀请了孙副省长和省教育厅领导到我校指导新课程工作。2008年4月,与中国教育学会一同举办了“全国高中教育管理创新曁江西临川一中教育经验研讨会”,2013年9月与中央电视台一同举办了大型学生励志节目“开讲了”,特邀嘉宾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和世界冠军冯喆。

三是开拓社区课程。涵盖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现已和市旅游局合作确定了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如临川一中“名人园”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王安石纪念馆”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汤显祖纪念馆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抚州博物馆”实践活动基地等。与武警消防支队合作每学年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学期初军训,与临川区公安局合作进行学生普法知识讲座等。学校始终不渝地把培养优良的班风、学风放在首要地位,注重读书习惯、读书方法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如每天课外活动和晚自习3 前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同时利用购买的光盘和学校大屏幕在周末等合适的时间为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时代精神和人生教育。2.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探索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 展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我们的教育观是:1.教育的价值就是让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快乐,掌握自学的能力;2.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人永远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即:知识让心强大,变知识改变命运为知识改变人。我们的教学观是:1.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2.学习就是边“学”边“习”,学中做,做中思,思中用,用中总。我们的考试观:1.考试本身没有问题,但考试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目的。2.高考是通过知识考人品,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现“少教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宗旨: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为此,我们构建了注重人本、个性、情感、互动、创新、探究、反思、体验、愉快的“生态化”教育教学模式,采取以“抓课堂效率为中心、向前后延伸”的思路,即“向前抓备课,向后抓作业,每周一小结、一月一精练”,以“读—思—议—论”(四维一体)作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教学相长、因人为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采取“分层次”教学,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最大化、最优化。与此同时,要求在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具体内容特点、课型特点,相应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师生互动、互助合作、科学探究的课堂基本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以教师为主导,4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抓、以能力为主标,以兴趣为主旨,以育人为主流”的“八个为主”课改理念”的办学模式,让全体师生真正做好“教得有味,学得轻松,考得满意,愉快成长,健康生活”。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校制订了新一轮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条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作业时间,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布置质量;严格作业批改要求,坚持有布置必有批改,有批改必有讲评、有讲评必有反馈;规范作业管理,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个体先备→集体研讨→个体复备”的程序,认真备好每节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备课后作业。本条例的制订遵循课改四字方针:实、改、新、活。具体表现在:

1.实”——强调课改的实效性,就是要在课改过程中“实”字为先,不折腾,不作秀,扎扎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为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服务; 2.“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地位和作用;

3.“新”——要求教师不能习惯于只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就体现在课堂设计要有新思路,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亮点,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有新感悟,学生要有新收获,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新发展。

4.“活”——就是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死板,不墨守成规,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艺术。鼓励教师们在学校基本课堂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百花齐放。

3.搭平台、创良机,育人才,求发展。重建课堂,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校开展多层面的课堂带动工程,层层把关,级级落实。一是领导班子成员上管理课;二是特级教师、学科骨干上示范课、样板课、研究课;三是普通教师上达标课;四是年轻教师上过关课;五是分配教师上跟踪课;六是优秀青年教师上参赛优质课、说课;七是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促进课等。通过“过关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学校名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子”等专业培训方式和同课异构、同场竞技,“师徒共赢”,力求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将在后一阶段着力加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微课制作、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方面的研究,制订教学评价体系以顺应新形势下课改。为提升教师业务,对接高效课堂,我校先后组织大批一线教师到全国新课程示范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山东潍坊一中、山东青岛二中、河北衡水中学、海南中学、三亚一中、深圳高级中学和华南附中、大连十六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数十所中学学习、考察、座谈,使全校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融入到新课程教育教学。在后阶段我校将先后邀请教育学博士、中学特级教师王水发作《改造我们的学校教育——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创新的实践探索》的讲座﹔邀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作《高效课堂的模式与实践总结》的讲座等。在适当的时候将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发达省份和教改先进示范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有260余人次在国家、省、地各级教学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生物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冯美文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自制的教学课件、微课达580多件(个),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0余件(个),获 6 省级奖励140余件(个),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已发表(获奖)论文达2000多篇,出版著作180余部。

二、引领学校特色建设,发挥教育品牌优势

哈佛大学校长研究中心的创办人罗兰·巴特说过:“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对于学校文化来说,没有人比校长更具影响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就是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走多样化、个性化、内涵化之路。为此我校提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形成自己名校文化,培育社会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文明进步”的特色学校奋斗目标。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课程、研究学校特色发展,努力寻找学校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渠道、开发个性化成才之路,在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力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把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谐利用,以立体多样的方式,把握机会,锐意进取,有教无类,挖掘学生潜力特长,使之快乐成才、健康成长。

1.传授先进教育理念,推广一流教学经验。自2004年以来我校共接待了来 自广东、浙江、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新疆、贵州、广西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本省教育考察团来访领导、老师近十万人,全面介绍我校办学经验、分享办学成果、探索办学思路。此外,我校还先后多次与中国教育学会、北师大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承办、协办了全国性高考复习研讨会。

2.利用信息高速通道,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我校先后与中关村百家“金种子企业”北京学而习之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电教馆、中华资源库、中学学科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7 等知名公司、知名网站、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合作,借助其公司平台及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团队力量,发挥我校的科研资源优势,稳妥地提高学校和地方信息化教育和服务水平,提升传统名校在现代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十年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编写了《临川考案》、《课时优化重难点》、《五大名校模拟训练》、《临川一中独门绝技》、《完美课堂》等系列丛书为全国广大学校、家长和师生提供了一手的优质教育与教辅资源做出来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校将在后期进一步开发一些有临川一中特色的教辅资料、校本课程并力求推向市场,走市场化道路,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江西教育添彩。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快乐成长。我校耗资二十多万建有全省优秀的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职心理教师3名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同时定期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近三年来未出现心理严重失常学生,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引起的安全事故。省委书记强卫、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来我校视察时予以高度评价。近两年,学校在德育方面又开发新的载体,组织、邀请特级教师、著名社会学者、德育专家等,在基础年级全面普及人生教育课,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仅2012年以来,学校已组织、邀请感恩教育青年演讲家佐文,中国人大教授杨慧林教授等来校作励志报告、讲座。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孙庆民教授为全校教师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理念与心理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专题讲座。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地球上的小星星》,力求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我们的教育要深挖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品德、素质、善良等等都应该与学习同步。心理老师定期为初、高中各年级学生和家长举行心理专题讲座。学生可以随时预约 8 心理老师。每年高考来临,不少参加高考的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期望,产生了焦虑、烦燥等紧张不安情绪,甚至导致失眠等现象,我校加大了考前的心理咨询辅导,组成考前心理辅导小组,以帮助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从而增强应试信心。

4.强化体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拔尖人才。为适应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走个性化、人性化之路,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到目前为止我校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摔跤队、举重队、舞蹈队、鼓号队、合唱队等。在2013年“体彩杯”江西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中我校运动健儿取得了4金、5银、8铜的好成绩。在2013年7月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西省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周卫强教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优秀考生何思思,不仅高考成绩拔尖,更以全省舞蹈特长考分排名第一的资格被北京大学录取,是才艺双馨的金凤凰。

今年又率先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了美术特长班。近年来有60多名艺术特长生分别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在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舞蹈、器乐、声乐等项目比赛中,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获奖。近几年在计算机个人网页制作中有多人获全国一等奖。今年2月初,该校学生吴宜、周晨参加第四届好莱坞“天使杯”国际青少年音乐艺术节,演唱抚州采茶戏《牡丹亭·游园》选段,荣获“杰出奖”。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授予临川一中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国际志愿者基地牌匾。今年6月底,该校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也获得多个奖项:黄艳兰同学荣获“国学使者”个人十佳奖,山君同学连获“纸艺设计”和“世界遗产保卫者”个人十佳奖,为此该校取得团体第七名的佳绩。体育比赛每年获得奖牌数十枚。心理课 9 和书法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书法爱好者达数百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文武双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我校2009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李江雁同学能歌善舞,喜好文艺,擅长弹奏电子琴和跳新疆舞、拉丁舞并在央视“开心辞典”节目中当场展示;2010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徐师昌同学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还会自编自演相声节目。2011年全省高考获得文、理科第一名的李逸、桂亚楠同样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桂亚楠喜欢打篮球看漫画,对金融方面的知识颇感兴趣;李逸喜欢打羽毛球、拉小提琴,还在课余活动中当主持人,口才相当出众。

本着树立“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的思想,我校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和保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训练技术、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比赛器材的使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以及训练和比赛的临场指挥能力及管理能力,并进一步完善特长教育管理制度。我们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艺体生特长管理模式与大课程体系并重,切实做到视野放宽放远,在特色教育与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宣传上下功夫,让特长教育多样化,鼓励特长生为学校的荣誉而练,为个人的前途而练,充分调动特长生的训练积极性。对成绩突出或特困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以此来激励特长生提高成绩。在美术、摔跤、舞蹈、声乐、器乐等传统项目基础上,增加民航飞行员、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人才培养,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增强综合办学实力,走多样化特色办学大道。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有竞争力的“品牌”,而品牌的创造源于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因此作为临川一中人,我们会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下、在教育专家 10 的引领下,竭尽全力为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添砖加瓦,为真正实现两翼齐飞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创建多样化、特色化学校的道路上我们会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精诚团结,扬起风帆,破浪远航,不辱使命。我们会总结近年来我校在发展特色教育方面的经验,认清形势,找准不足,巩固已取得的优势和成效,为下阶段特色教育发展制定更加详实的工作计划,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努力打造多样化、特色化、内涵丰富的示范性重点高中。

领导是标准,行动是引领,优秀是旗帜,整改是核心,评价是武器,创新是主线,发展是目的。上述总结和做法或许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江西省临川一中

篇7: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拥有近十三年办学历史的实验小学,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艺术教育特色的创建,把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艺术志趣的培养,为学生的幸福与诗意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滨教育模式”,办学经验在南山、深圳乃至南粤得到了广泛推广,学校先后四次承办深圳市、南山区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及德育创新现场会,接待了四十多批来自国内外的教育考察团。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这是深圳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学校;2002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此外,学校还先后获得“深圳市中小学器乐教学示范学校”、“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精神文明示范单位”、“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办学效益奖”、“深圳市南山区德育创新学校”等十多项荣誉称号,教育的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

一、用艺术改革我们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与起步

1995年,学校创办之初,实小人凭借自己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敏锐地意识到艺术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在人的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用艺术改革我们的教育”的办学主张,确立了“以美启真”的实验课题,倡导通过艺术的手段,启发学生掌握真知,培养真情,学做真人,让艺术教育真正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

这一课题得到了湖南省教科所的高度认可,很快被纳入了广东省教育“十五”重点实验课题规划。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拓展,在总课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子课题——以美促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提升。

虽然确立了办学的基本方向,但实践起来仍然遇到了诸多的困难。首先是师资,作为一所普通小学,要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大众化的艺术教育,师资的缺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海滨人眼里,困难没有办法多,他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招调少量的艺术专业教师,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实施“外引内培,双向成才”的艺教师资培训工程,在本校科任教师中物色一批有艺术兴趣和潜质的教师参加兴趣班的管理,跟学生一道参与艺术的学习和训练,实现“双向成才”,然后将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教师充实到艺教师资队伍中,以解决师资的紧缺。其次是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不足,学校只有半边楼,功能室不全,器乐数量严重缺乏。对此,海滨的一班人没有退却,千方百计筹资,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最后,投入艺术教育的专项经费达到了150多万元,满足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基本需要。2003年,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高规格的演艺厅,目前已经能够承办专业性的文艺演出。

二、用艺术构筑学生诗意与智慧的生活——艺术教育的大胆实践与艰辛探索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开启学生诗意与智慧生活的重要手段。作为未成年人,他们应该有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应该有属于他们的智慧人生,应该有属于他们的健全的人格品质,而艺术是达成这一境界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临澧实验小学开展艺术教育走的是一条“课余途径”,就是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保证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到位的前提下,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兴趣活动,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艺术情趣。至今为止,自愿参加的学生达到了全校学生的91.2%,普及率之高在当前各地学校中绝无仅有。可以说,海滨实验小学的艺术教育实验是惠及每一个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在国内教育实验园地里独树一帜。

为了扎实推进这项实验,学校按照教育实验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了稳步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做法为:

1、在课程设置上,为学生拓展多元发展的空间。

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开设了二十多个艺术类的选修课程,成立了五十多个兴趣小组,其中包括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笙、竹笛、小提琴、大提琴、电子琴、萨克斯、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为了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的力量,学校通过专业文艺团体和艺术培训中心临聘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在每天下午的课外辅导时间来校为学生上课,这样既减轻了学校的人员经费负担,又保证了师资的整体素质。

2、在环境建构上,努力彰显艺术的魅力与个性。

环境是一切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发挥环境的感染与熏陶作用,海滨实验小学在环境的建构上注意凸显艺术的内涵,体现艺术的品位,使学校的环境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如设计了大型浮雕、艺术橱窗、名人字画、书画走廊等,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化的视听环境;此外还改变了教室成人化的布局,让学习环境充满了童趣,充溢着艺术灵性,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

3、在活动实施上,注意突出艺术的教育与促进功能。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只抓艺术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海滨人深谙此理,他们在开展全员艺术教育的同时,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把艺术教育与其它各育进行了有机整合,发挥了艺术对其它各育的促进功能。

以美促德。在实验小学教师和家长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手拿小提琴,就不会干坏事了”。这一朴实的语言,蕴涵着许多育人的哲理。据实验小组的老师多年的跟踪观察和实验数据统计,发现参加艺术活动的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开

朗,心智健全,行为习惯良好。开始时,好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几年以后,参加兴趣班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学生总数的91.2%,再也不需要动员,因为他们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所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广东教育》《深圳特区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以美益智。无数个事例已经证明,在艺术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不仅特长突出,而且学习成绩优异。艺术对智力的开发,对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实验小学首届毕业生党可喻就获得了市高考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另有一大批学生同年被全国知名大学录取;现在正在就读中学的实验小学毕业生,也大多成为了学习的标兵,成为了各校的文体骨干,如卢琳、陈书威同学获得了2006年深圳市中学生男女围棋冠军,蔡琳、潘露同学获国际手风琴比赛少年重奏组冠军,填补了深圳手风琴国际比赛获奖的空白,《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都作了专题报道。

以美健体。体育与艺术的融合,使学校体育从过去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为寓审美、娱乐、益智、健体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如学校开设了形体、跆拳道、中国武术、围棋等特色艺体课程,成立了“南山区聂卫平业余围棋学校”,学生多次获得省、市、区围棋、武术、跆拳道冠军。

三、用艺术打造学校的办学品牌——艺术教育的社会效应与价值体现十二年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实验小学的知名度,而且为南山教育打造了一个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教改名片。

几年来,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教育》以“一流的教育”为题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美国华人报纸《世界日报》也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学校艺术教育探索的历程,此外还有国内二十多家媒体近四十次报道了我校艺术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

在艺术交流方面,我校连续两年应邀参加了香港国庆晚会,参加了“国际花园城市”颁奖晚会的专场演出,还多次代表南山区、深圳市参加亚洲少儿艺术节、联合国少儿国际艺术节等文艺交流活动。几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罗马尼亚、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国内国外近百所学校和艺术团体的参观访问。

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和比赛中,我校一直独占熬头,为南山区、深圳市争得了无数荣誉。我校的英语童话剧参加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比赛获得一等奖,舞蹈《东方之子》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六一”文艺演出;还有近五十个器乐、舞蹈、声乐节目在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

篇8: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特色学校

当今, 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 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但是, 他们感受不到幸福。长期以来, 社会依然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 以致学生和教师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后果。学生和教师对学习和教学倍感枯燥、痛苦。另外, 家长过分地看重考试成绩, 对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不予重视。就这样, 教育正在悄悄地远离应有的幸福。

“幸福文化”是指以幸福思想为内核和价值取向, 以研究和实施幸福的人生理念, 形成师生幸福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实施幸福文化教育, 使师生形成正确的幸福价值取向, 让师生科学地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成为拥有幸福知识与能力, 并能感受幸福情感的生命主体。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 (以下简称“开十”) 确定把幸福文化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 通过实施“幸福文化”教育工程, 打造“幸福”特色学校, 提高师生的幸福感, 培养师生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幸福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幸福文化”价值观的思考, 开十构建了体现幸福价值观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教师教育教学文化、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旨在打造幸福学校、幸福教师、幸福学生, 使学校成为“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

1. 打造美好的“学校环境文化”

开十力求让校园的走廊、教室、办公室、宿舍、功能室、文化墙、橱窗等, 突显“幸福文化”的每个要素, 营造“幸福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 彰显学校“幸福”的办学特色。

(1) 楼层布置

为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开十将楼道布置成专题展示廊。例如:七年级的楼层是生理幸福教育展示廊, 八年级的楼层是心理幸福教育展示廊, 九年级的楼层是道德幸福教育展示廊。每个楼层的展示廊均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和诗歌一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 主题展示

为了表达师生的心声, 体现“努力奋斗就能获取真正的幸福”的口号, 开十设置了“幸福文化”主题展示廊, 精心地撷取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的场景, 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业绩。

(3) 食宿文化

在学生食堂中, 开十充分利用墙面对学生进行饮食文化的教育, 以引导学生科学用餐;在学生宿舍中, 开十不仅加强宿务管理, 还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努力地营造团结、友善的宿舍人文生活环境, 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构建幸福的“学校制度文化”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 开十始终把师生的幸福精神培育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让校园成为践行幸福文化的净土, 让师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1) 让师生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

其实,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每天的学习、工作都十分辛苦。怎样才能做到以学为乐、以教为乐?这涉及师生的精神追求, 即让师生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既是开十核心价值的体现, 又是开十发展的强大动力。

开十在学生中开展“十星”的评选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十佳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 并将评选出来的优秀人物事迹通过橱窗、校报、广播等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宣传, 真正地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学校精神,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

(2) 让师生具有“爱”与“被爱”的情感意识

为让师生具有爱与被爱的情感意识, 开十始终注重情感教育, 实行人性化管理。现在的学生不缺少爱, 缺少的是感受“爱”的能力和珍惜“被爱”的意识。针对学生情商的匮乏, 开十首先提升班主任的情商, 只有情商高的班主任才可能培养出情商高的学生。基于此, 开十不仅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 还引导学生从小事上、从细节中感受“爱”, 从而回报“爱”。例如:某位科任教师生病了, 别的科任教师为其代课, 学生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这时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认真地上好代课教师的课, 如此一来, 代课教师也能心情舒畅地完成额外增加的教学任务;当生病的科任教师病愈后回来时,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问候科任教师, 使科任教师感受到被关心并回报给学生更多的爱, 从而令学生感到关心他人是快乐的。

3. 营造健康的“师生行为文化”

为营造健康的“师生行为文化”, 开十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使师生增强体质又精力充沛, 增长知识又提升境界, 身体力行又学以致用。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值得称道。

(1) 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精力充沛

开十坚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师生幸福工程。除正常的体育课外, 学校每天为学生提供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于是, 七年级学生利用第三节大课间练习花样跳绳, 八年级学生利用第四节大课间练习艺术体操, 九年级学生利用第五节大课间练习体育加试项目。教师则利用这个时间, 打乒乓球、跳舞、打柔力球、跑步、转呼啦圈、疾走、踢毽子等, 每个人都能自得其乐。运动赶走了疾病, 赢回了健康, 带来了精力充沛的每一天。虽然学习和工作不轻松, 但师生始终健康, 阳光而幸福。

(2) 读书活动——增长知识, 提升素养

开十每学期都组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 其中包括:“我成长, 我幸福”的征文比赛, “浸润书香, 快乐成长”的经典诵读比赛, “激情挥毫颂中华”的书法比赛, “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歌朗诵比赛, “我与书的故事”的讲故事比赛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热情, 使师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另外, 开十的图书馆全天候向师生开放, 让师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提升素养。

(3) 动手活动——身体力行, 学以致用

开十师生自己动手, 在实验楼楼顶筹建了一个以种植蔬菜和鲜花为主的无土栽培实验园, 师生们称之为“空中花园”。它既是锻炼师生动手能力的劳动基地, 又是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操练场域。在此, 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而生动。

4. 创设愉悦的“教师教育教学文化”

为创设愉悦的“教师教育教学文化”, 开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专业成长,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中积极发展。具体而言, 有九方面。一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为教师举办专家讲座,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三是多次派教师到外校、外地学习和交流, 拓宽教师的视野, 搭建教师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四是设立“校长接待日”和“校长邮箱”, 架起沟通的桥梁, 旨在多渠道地开辟教师与校领导直接交流的空间。五是开十鼓励广大教师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 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六是举办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打造教师休闲文化, 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引导教师争当文明教师, 力争塑造品牌教师的形象。七是在生活上关心教师, 让教师感受到开十大家庭的温暖, 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八是开展主题交流研究活动, 以推动教师幸福工程。其主题活动有:“书香与教师的幸福人生”“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学校是有文化品味的场所”“课堂是爱的地方”“师生在教学中相长”“教师的幸福畅想”等。九是大力表彰和树立爱岗敬业、热心幸福文化教育实践的先进典型, 让幸福文化理念成为教师的价值取向。

5. 落实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要让学生感到受教育的幸福, 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变被动的应试的学习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 即做到“认真倾听, 独立思考, 表达心声, 幸福成长”。

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其主旨在于教师能幸福地教, 学生能快乐地学, 力求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教师在课堂上发扬民主精神,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为此, 学校倡导“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即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交流与展示、教师点拨—拓展延伸所学知识等环节, 平等地对待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落实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 开十提出了“呵护、尊重、个性、体验、互动、启迪”六个关键词, 为使其体现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开十组织教师进行了“用幸福文化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课后负担”“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有效性”等课题的研究, 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将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使学科教学成为享受的师生课堂教学文化的主渠道之一。

三、“幸福文化”教育的累累硕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开十的“幸福文化”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具体而言, 有四方面。一是师生崭新的精神面貌。在校园里,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身上永远充盈着快乐与健康, 内心一直保持着宽广与纯净。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开十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比例在逐年提高, 另一方面在各级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创新大赛中, 开十每年都有学生获奖, 展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三是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开十多方面筹措资金, 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条件。例如:学校铺设了塑胶操场, 结束了土操场“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实现了网络班班通。四是管理模式得以形成。在“幸福文化”教育的实践中, 开十形成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特别是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得到了家长、社会及教育界领导的高度认可。

上一篇:办理异地验车手续要求(含所用资料 委托书 申请书)下一篇:给老师的暖心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