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评估

2024-07-22

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评估(精选9篇)

篇1: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评估

医院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方案

(门诊部分)为了应对医院信息系统突发故障,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经研究定于2012年11月28日,在急诊楼大厅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应急演练。

一、演练时间

2012年11月28日15时至16时。

二、演练地点

急诊科、放射科、夜间收款处、夜间住院处、夜间药房。

三、演练目的

1、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完善应急预案。

2、提高相关人员对于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和流程的熟练程度;

3、提高处理突发故障的应对能力。

四、演练成员 总指挥:分管院长

成 员:医务科 护理部 门诊部 财务科 药剂科

急诊科 放射科 信息科

五、演练流程

1、一线科室首先发现系统故障,第一时间通知网络中心。2、网络中心排查故障原因,在确认系统暂时不能修复后,汇报院领导,根据领导指示启动应急方案,并通知门诊部等相关职能科室、一线科室。

3、门诊部在接到通知后,将应急纸质各种处方、申请单向各门诊诊室发放,安排应急方案实施,了解各诊室情况,并及时将情况反馈总指挥。

4、各一线科室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转换工作模式,做好手工开具处方、申请单及有关单据的工作,同时面带微笑耐心给病人解释,并引导就诊患者到相应检查科室划价,然后到收款处缴费。

5、收款处启动收款单机版程序,停止办理就诊卡,并耐心向患者解释,各种收费按照申请单划价金额收取,系统恢复后数据将自动上传至服务器。

6、住院处根据患者入院申请,办理入院登记,收取住院押金,并向并陪人提供手写押金收据,等系统恢复后按照先后顺序录入系统。

六、演练总结

参加演练人员根据演练过程,提出建议,总结本次演练的缺陷,调整演练方案,为应急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篇2: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评估

信息系统瘫痪应急演练总结

时间:2015年7月16日

下午

地点:平舆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内儿病区、妇外病区

参加科室:二甲办、质控部、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药剂科、财务科、功能科、检验科、CT、MRI、临床科室2个(中医科、神经外科)。

演练步骤:

1、16:30门诊西药房发现发药时错误,电话报信息科9675。

2、信息科主班人员排查原因,发现中心机房UPS故障,导致信息系统完全瘫痪,故障需要2小时以上才能修复,信息科长将情况汇报给分管领导。信息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刘超指示启动信息应急预案。

3、接到启动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后信息科及时通知相关职能科室启动相应的内部应急预案。

4、设置5名志愿者模拟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分别模拟分诊、挂号、就诊、住院、检查、报告、取药全过程。

5、演练结束(按照信息系统应急预案,需要完成补录的部门完成补录为结束,补录过程录入到测试数据库中)。

6、信息科负责信息应急演练的总结和联席会议。

演练总结:

本次演练前信息科多次与各个科室沟通,科室内部进行培训学习。整个演练过程基本完成计划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安全应急演练信息科反馈

存在问题:

1、手工划价慢,找一个药品划价需要1分钟

2、系统恢复正常后如何进行补录

3、信息系统瘫痪后住院患者、门诊病人无编号,无法对患者身份核查。

4、系统瘫痪后药品领取不规范;

整改措施:

1.考虑门诊收费电脑安装单机版HIS软件进行划价收费。

2.对于门诊患者,收费员按照患者姓名补录各项诊疗项目并结账,由相应的医技科室执行完成。在院患者,医疗和护理补录执行对应的医嘱信息。新入院患者由住院处办理入院后,医疗和护理补录执行对应的医嘱信息。

3.当信息系统瘫痪时办理住院手续应有编号,质管部,财务科,医务部协商编号规则为东1,东2...,西1,西2...,依此类推,区分东西区住院患者,以便临床检查核对,待信息系统恢复后重新编号,如系统瘫痪时间长,所用纸制病历应保存完整,出院时附在电子病历中,并加以说明。门诊患者不再编号。

4、药品的领取:有备用药物的用备用药品,无备用药物的用药品请领单。

5.其他科室存在的问题自行整改。

二、信息系统安全应急演练护理组反馈

存在问题:

1、新入院患者首次评估不全面,入院宣教内容缺少疾病、饮食方面的知识。

2、身份识别制度落实不到位(无查看有效身份证,上治疗时无使用“开放式”提问)。

3、患者转交接制度落实不到位(转出科室登记本无接收科室人员签名,接收科室接危重患者时无带氧气袋)。

4、两个科室无使用“药品请领单”。

5、医疗设备使用前后的告知不完善。

6、手卫生依从性差(操作前后不洗手)。

7、基于演练,患者不是真实患者,医护人员无完全进入向对待真实患者的状态,缺乏人文关怀。

三、信息系统安全应急演练药剂组反馈

为配合这次演练,药剂科事先组织进行演习,介绍流程,整个过程基本完成计划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处方书写不完整。门诊西药调剂室共收到处方3张,书写均不完善。2个处方药品规格书写错误。

2、药剂人员划价速度慢,划价后没有引导患者到收费处交费。

3、进行用药交代时,呼叫患者姓名错误,把医生姓名按患者姓名呼叫。

四、信息系统瘫痪应急演练医务部督导检查反馈

为验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的可行性,同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于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和流程的熟练程度;落实核心制度、二甲条款内容,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平舆县人民医院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设备科等职能部门于2015年7月1

6日16:30对医院信息系统瘫痪进行了演练,本次演练采取个案追踪的方法,分别对高血压、胆囊炎、腰腿疼三个门诊患者及心肌梗死、脑出血两个住院患者的就诊、检查、收费、取药、紧急会诊、紧急检查、转诊、转科、办理住院、术前准备、术前检查、术前麻醉访视、紧急手术及急性心梗病人紧急溶栓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督导检查,此次追踪共涉及28个二甲条款,现将存在问题反馈如下:

(一)、门诊病人在诊治中存在问题:

1、医师在诊治患者时询问病史不详细;体格检查过于简单(高血压患者只测血压);知情告知不详细;

2、患者取药时药房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患者取药返回诊室后,只交代口服药物用法,未交代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等;

4、完成本岗位诊疗工作后未能主动指导患者进入下一诊疗环节;

5、行医技检查时未收票据、未进行身份核查及未执行双签字。

(二)、急性心梗患者在诊治中存在问题:

1、患者入科室就诊后,主治医师在检查后未下口头医嘱时,护士即开始执行医嘱,行心电图检查;

2、护士在对患者身份核查时,只核查姓名,未对住院号及性别、年龄进行核查;

3、护士健康教育过于简单,未针对病情做出相应的健康教育;

4、医师在诊治过程中未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5、神志清醒的患者病情及注意事项应告知患者本人,需告知家属时应签署授权委托书。

6、行心电图检查时未进行身份核查。

(三)、脑出血患者在诊治中存在问题:

1、体格检查不全面,只查瞳孔、心肺,未检查肢体及神经系统;

2、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未复述,心电图未下达医嘱,甘露醇滴注时未快速滴注;

3、急会诊会诊医师5分钟到达,会诊时主管医师不在床边,汇报病史简单

4、CT申请单用病危通知单书写,告知内容简单

5、危重患者未执行先诊疗后付费

6、CT室未见CT申请单,无姓名,报告单脑出血未显示左右侧

7、CT室报告危急值未严格按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意识;

2、严格按核心制度、二甲条款内容执行并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3、医务部将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定期整改。

4、当信息系统瘫痪时办理住院手续应有编号,以便临床检查核对,待信息系统恢复后重新编号,如系统瘫痪时间长,所用纸制病历应保存完整,出院时附在电子病历中,并加以说明。

篇3: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评估

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各级党政机关及相关企业在应急过程中的应对情况备受社会关注,故如何全方位提高我国各级政府、企业针对复杂突发事件、尤其是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就成为了当前应急领域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应急预案为核心的应急演练与评估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与评估,在检查相关应急职能部门与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和准备情况的同时,对应急预案本身也能够获得接近于实战的检验,为进一步的预案修订和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基于对应急演练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近年发布的美国国土安全演练与评估项目(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and Evalu Program.HSEEP)[1]、国家应急演练计划(National Exercise Program,NEP)[2]是目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应急演练与评估方法,澳大利亚则在2001年出台了应急演练管理指南。在国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函〔2009〕62号)[3]、《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京应急委发〔2010〕3号)[4]、《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指南》(2011年9月21日发布)[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 9009-2015)[7]等文件和标准相继发布。在以上国内外相继发布的法规标准基础上,很多学者也围绕应急演练及演练评估进行了研究,其中姜传胜[8]从演练实质、演练分类、演练与预案和应急处置实践的一致性、演练评估以及演练系统性等5个方面分析国内目前制约应急演练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承奇等[9]以南京某石化企业苯储罐泄漏特大事故应急演练为例,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化工事故应急演练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王磊、陈国华[10]结合应急演练特点,提出基于时间约束模型的应急演练绩效评估方法。但总结以上相关工作和研究成果,围绕应急演练及评估的内容或侧重于较为宏观的业务指导,或侧重于较为微观的具体演练场景和评估模型,尚缺少一套自顶向下,从法规标准规范入手,到具体的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直至具体的支撑技术与信息化工具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整体解决方案,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开展针对性研究。

1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业务模型构建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相关方法、技术及系统的研究不仅是相关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方面的深入,更重要的是要为各行各业开展的各类应急演练评估提供科学、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因此首先需要在相关法规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应急演练评估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合规且实用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业务模型。在前期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指南》、ISO 22398 Society security—Guidelines for exercises and testing[11]、NPS(National Planning Scenarios)[12]、HSEEP(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等演练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构建出应急演练及评估所应遵守的业务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应急演练及评估整体业务流程

不同于通常应急演练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应急演练评估的定位,通过对现行法规标准的分析可知,应急演练评估不仅限于演练结束后的总结与点评,相关工作应始终贯穿应急演练的准备、实施、评估与总结全过程(如图1所示),同时每次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的结果需要反馈至应急演练准备阶段用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2)应急演练准备子业务流程

作为整体应急演练及评估业务流程的第一个业务环节,该子业务流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制定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演练动员与培训、应急演练保障等四个步骤(参见图2所示)。

(1)制定演练计划:在演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包括:演练目的确立、演练需求的分析、演练范围的划定、演练日程和预算的安排等,而对于演练评估来说,这些内容均是开展应急演练评估所需遵守的总体基线。

(2)设计演练方案:在演练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演练目标(可以是多个)、演练情景、评估标准与方法、《演练方案文件》等内容的设计与编写,而对于演练评估来说,相关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方法的选取均在该阶段确定。

(3)演练动员与培训:在演练动员与培训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不同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演练评估来说,需要围绕评估岗位职责、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三方面内容开展相关工作。

(4)应急演练保障:在应急演练保障环节,应急演练全过程中所需的人、财、物需要准备充分,这其中也包括演练评估所需的各类保障资源。

3)应急演练实施子业务流程

作为整体应急演练及评估业务流程的核心业务环节,该子业务流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演练启动、演练执行、演练结束与终止等3个步骤,而对于应急演练评估来说,该环节主要是收集演练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记录信息,而这些演练过程数据即是后续开展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所需的原始“素材”。

4)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子业务流程

作为整体应急演练及评估业务流程的最后收尾环节,是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任务具体落地执行的主体环节,该子业务流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获取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评估员(专家)填写演练评价表、参演人员(单位)填写自评估意见、演练定性与定量评估、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等5个步骤(参见图3所示),而其中围绕“情景-任务-能力”开展的演练评估员(专家)评价则是相关演练定性与定量评估的关键前提,而符合标准内容结构的《演练评估报告》的则是参演单位或个人整体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高的具体指导。

2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充分梳理和分析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应急演练及评估工作开展的工作模式和内容基本能够确定,但在实际应急演练评估过程中,往往由于所针对的突发事件情景的不同而无法确定具体的评估指标,进而无法将应急演练评估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岗位或个人,造成应急演练评估过于“宏观”,缺少针对性。针对此问题,本文在梳理和分析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NPS(National Planning Scenarios)-UTL(Universal Task List)[13]-TCL(Target Capabilities List)[14]”中相关的内容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情景构建”理论的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所示。

从图4可知,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应急演练的“情景”确定:该环节是整个应急演练和演练评估的前提,一般是由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应急管理需求进行确定,可以参考NPS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从中抽取部分适合自身应急管理需求的“情景”,以此作为下一步应急演练所针对的“典型情景”。

第二步,“演练情景事件”的确定:该环节是在第一步确定的“情景”基础上,梳理构成“情景”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事件”,譬如:“地震情景”下有“大批房屋倒塌事件”、“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堰塞湖事件”、“大规模停电事件”等,该部分内容的确定同样需要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可以参考NPS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从“情景”中抽取的“情景事件”将作为下一步“任务分解”的“事件”前提。

第三步,“演练情景事件任务”的确定:该环节是在第二步确定的“情景事件”基础上,梳理该类事件所需完成的应急任务,该部分内容的确定同样需要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选取有代表性的“任务”,并结合一些以往同类“事件案例”资料,可以参考UTL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通常在该部分确定的“任务”粒度不同,会产生大量不同层级且数量众多的任务,因此可以对“任务”进一步向下分解为“子任务”等,在该部确定的“任务”将作为下一步“能力分解”的“任务”前提。

第四步,“演练情景事件任务能力”的确定:该环节是在第三步确定的“情景事件任务”基础上,梳理、分析完成该任务所需具备的“应急能力”,该部分内容的确定同样需要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分析,可以参考TCL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在该部分确定的“能力”即是应急演练评估中最底层、最直接的评价目标,是专家评分、实验测试、模型推算等专业分析手段和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

为了更为直观的解释相关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下面以“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的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为例进行介绍。通过对某大型化工园区的应急管理体系的调研,结合大量事故案例,征询多位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意见,建立一套针对该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的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针对1个顶上情景事件—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有一级任务5个,二级任务21个,能力项共80个,由于指标较多,为了方便表述,选取较为重要的任务和能力项通过下面的指标体系说明表进行简要描述,具体参见表1。

3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技术系统设计

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业务流程及相关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基础上,具体评估模型的选取、评估模型算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是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评估水平的具体技术手段,按照信息系统的分层设计思想,将应急演练评估模型库分为:数据层、功能层和外部计算支持层三部分,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知,应急演练评估模型库需要实现评估指标数据、指标评价集数据、评估指标权重数据、专家打分数据、评估结果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并需要与相关外部计算资源进行集成,包括与大型计算软件的数据交互和小型算法库(C#)的功能集成等。

1)模型库数据层

模型库数据库层主要存储与应急演练评估模型相关的各类输入数据、中间数据和输出数据,从业务上划分,可以分为评估指标数据、指标权重数据、指标评价集数据、专家打分数据、评估结果数据等。

2)模型库功能层

模型库功能层主要实现应急演练与评估业务开展过程中各类输入、输出数据的管理和显示,目前常用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平台均可实现,例如下面用Visual DB2.0快速构建的基于B/S结构的应急演练评估模型库管理子系统,如图6所示。

3)模型库外部计算支持层

模型库的外部计算支持库包括利用第三方计算软件(如:yaahp等)对应急演练评估模型所涉及的各类算法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反馈,而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说,传统的AHP算法相对简单,无论是在matlab上,还是借助纯粹的编程语言(如C#)均能够对该方法进行实现与封装,并进一步通过DLL或WEBService服务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访问服务,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系统[15]进行集成。

4 结论

本文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开展所需的组织实施方法、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相关支持技术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从目前国内外应急演练及评估方面的法规标准来说,应急演练评估业务贯穿于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评估与总结全过程。

2)针对不同突发事件情景的应急演练评估,可以采用以“情景-任务-能力”为主线的“情景构建”方法搭建相关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

篇4: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评估

1、电力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1.1国内外分析

只有针对问题的根源做出解决方案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电力系统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其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作出改善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国内外皆是如此。

近二十年来大面积停电事件频发,其引发原因大都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问题。如:1987年1月12日法国西部系统由于发电容量不足引起电压下降从而导致5小时的大面积停电;1987年7月日本东京系统因在运行期间负荷增长过快造成支撑不足引起的电压问题;1996年7月2日美国WSCC系统由于线路触树跳闸而引发连锁过负荷跳闸造成了200万用户8小时停电;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东北部系统发生5000万用户长达29小时的大面积停电事故;2003年9月28日意大利系统全停20小时;2005年海南电网系统全停10小时;2008年1月我国整个南方地区由于冰雪灾害造成停电。

1.2“8.14”美加停电事故

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停电事故是北美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一次停电事故,波及范围(整个美国东部、加拿大安大略等地)较大,且使263个电厂531台机组停电,5000万人受到停电事故影响,其影响十分恶劣。

经有关部门对此次停电事故经过及原因的调查,大致可以这样归纳:首先俄亥俄北部某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从而导致相邻线路的故障;接着在发电机大量退出运行及潮流不断转移的连锁故障情况下,导致频率、电压进一步崩溃;然后事故发生时,调度和指挥没有做到统一;最后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此次事故的引发原因虽然是自然因素引起,但是造成停电事故的根本原因还是美国电力系统所存在的缺陷。

1.3“11.4”西欧停电事故

在2006年11月4日晚,格林尼治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其最初原因是:为了确保某艘轮船能够顺利通过埃姆斯河,将经过河上的一条双回线路切断。在切断此线路后,造成负荷转移2条高压线断开;紧接着断开与系统更多的联络,导致西欧电网解列为3。此次大面积停电事故使西欧8个国家受到全部电力供应几乎中断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电力系统对主要设备维护的欠缺、不合理的电网结构造成。

1.4“7.1”华中停电事故

2006年7月1日华中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此次事故导致华中多条500kV电网跳闸,整个电网系统大范围的功率波动异常。

1.52008年南方停电事故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这一次冰雪灾害对电力系统造成了极大破坏。广东、云南、广西、贵州四个地区一共造成了1579个乡镇停电,其中停电的工业户数约有5.3万户、居民户数631.1万户、涉及人口2574.5万人。

此次冰雪灾害给电力系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让电力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在大家眼前,其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由于南方电网较大的机组装机,而中、小机组的配置却不合理,这种不平衡的配置在电力受阻后,将会导致供需的严重不平衡。2、远距离的大容量输电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协调的高低压网架的建设及其不合理布局、负荷中心过多的依赖外来电力、一部分地区单线单变的电网,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3、在冰雪灾害的影响下降低了线路等一次设备的可靠性,在故障的一次设备下网架结构直接瘫痪。4、冰雪灾害会导致通讯中断,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或全部电网监控系统失效。5、在灾害发生后不完善的应急处理体系使得正常供电时间延迟恢复。

2、电力系统安全评估

依据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发展过程,可将其方法划分为以下三类:1、基于可靠性理论:该方法在建立元件的失效模型的基础上,以失效概率、后果作为依据确定其风险指标。其主要包括:确定元件停运模型;在系统失效的状态下计算概率;对所选状态的后果进行评估;风险指标的计算。2、基于风险管理:此方法一般是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其中定性分析一般情况是评估模型、指标的过程,这对评估者有极高的要求,评估者除了对被评估对象的属性、特点要非常熟悉外,各种外在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定量分析则根据相应的实际数据评估指标,再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最后依据指标计算目标的评估值。3、基于人工智能等新理论: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等新理论迅速发展,不断完善的各种新算法。在新理论、新算法层出不穷的时候,专家学者也对其产生兴趣,电力系统进行各项研究。虽然新理论、新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有所欠缺。

3、电力系统应急体系

国内外在遭受大面积停电后,都对电力系统作出了应急体系。如:美国针对突发事件制定了联邦应急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加拿大政府将电力系统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保护计划中的一部分,并且由PSEPC、国家公共安全负责;澳大利亚组建三个小组为基础设施保障咨询组,其中便包括了电力系统小组;中国政府针对突发停电事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标准、法规及应急预案。在同一时间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应急机制进行快速建立。

结束语

随着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对电力系统带来的各种考验正在无形中慢慢滋长。不管是自然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力系统故障,都是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考验,只有完善、安全、可靠、稳定性高的电力系统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至少能够保证经济不会因为电力系统故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固然很重要,完善、有效的应急体系也必不可少。以上便对电力系统安全性及应急体系做出了研究和分析。

(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东台市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

篇5:信息系统应急演练评估

为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全行信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近日恒丰银行南京分行成功举行了科技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各项应急资源、应急预案、组织管理、运行维护等得到了全面检验,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应急演练前,南京分行制定了应急演练预案,成立了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保障小组,提前告知总行、监管部门和辖内分支机构,并在自助设备周边张贴演练告示,避免因应急演练而产生的误解。明确了相关部门或岗位在执行应急预案中的工作职责,并制定完善的应急保障措施和应急回退方案,一旦演练过程发生问题,及时实施回退方案。应急演练时,组织对分行综合业务系统、信贷影像缓存系统、电子验印系统、事后监督系统、公文处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12项系统进行全面检验,真实模拟了供电设施、通信网络、科技设备等现实故障环境,精心布置了断电、前置机故障、终端网络故障、上联通信网络故障等多种情况。从应急演练情况看,相关人员能够有序进行应急处理并向客户作出合理解释,各类系统出现突发故障能够快速切换到备份机,保持了营业秩序的有序性和业务办理的连续性。(恒丰银行南京分行 管小冬)

省联社科技信息部于2009年完成了核心账务系统的应用级灾备建设,2010年完成了前置系统的灾备建设。为切实防范信息科技风险,检验同城灾备系统和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有效性,确保发生灾难时生产系统能够快速安全的切换到灾备中心,并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按照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科技信息部提出了三年十项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申请报告,今年内计划实施四项。4月11日,经省联社主任办公会通过,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4月29日,科技信息部选择业务相对较少的营业日终时段成功实施了切换演练。本次演练模拟前置主机发生故障时,主备机P570-A及P570-B间HA切换及回切,涉及银行卡、电话银行、大小额、农信银、横向联网、国际结算、理财、境内外币支付、加密平台等9个系统。演练从4月29日21:00开始,分为4个阶段,维保公司7人,另有5名应用系统工程师提供远程技术支持。4月30日3:00整个演练过程结束,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小时。目前系统运行平稳。

通过本次演练,省联社科技信息部进一步熟悉了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本报讯(通讯员 陆建敏)为确保年终决算的顺利开展,11月16日至24日,鄞州银行开展了科技信息系统大演练,全行16名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演练。

本次演练本着边演练、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通过对第三季度科技人员连续的大范围应急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现并处置了3个大的安全隐患,确保了该行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篇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

为落实相关安全文件的要求,2017年7月20日上午,生产部根据安全消防工作计划安排,进行了一次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整个演练分为:火灾预警、初起火灾灭火器实射、火灾疏散急救和灭火四个过程。演练历时40分钟,涉及公司员工65人。按照演练方案和模拟场景全部完成。现场演练结束后,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对此次演练进行的评估和总结,评估意见如下:

1、此次演练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了员工遇险的逃生技能和灭火、救火能力,增强了广大员工的消防应急反应意识,普及、宣传消防知识,树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观念,达到了演练的预期目的。

2、此次演练准备充分,组织有序,从指挥系统到各应急小组的应急反应、处置方法、处理能力达到了应急预案的要求,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对火场火情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报告、处理、扑救。控制住了初期火情,防止火势扩大、蔓延。

3、《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所列的火灾事故基本涵盖了公司安全生产和消防需要,应急方案切合实际,可操作性较强。

4、加大消防设备投入,目前公司配有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对小型初期火灾有效,对大火及特殊火灾扑灭效果有限,公司后期计划采购推车式灭火器三具,同时在条件许可时,公司需加强消防水源的配备和投入。

5、生产部根据此次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本评估意见对《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篇7:应急演练评估

制定演练评估计划之前,应做好演练评估的需求分析,初步确定评估工作的内容、程序以及拟采取的方法。

演练评估需求分析应依据演练计划、演练方案等文件进行。

7.2 成立评估机构和确定评估人员

按照本标准第5.1和5.2的要求,成立演练评估组和确定演练评估人员。

7.3 选择评估方式和方法

演练评估主要是通过评估人员对演练活动或演练人员的表现进行的观察、提问、听对方陈述、检查、比对、验证、实测等获取客观证据的方式进行。

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主观评分、定量测量等方法进行评估。

一般采用检查记录表和评分表形式,对演练文件以及实施的全过程是否满足演练设定要求进行评估和打分,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演练中体现的优点和长处,以及演练发现的问题及不足。

7.4 编写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

7.4.1 编写评估方案

为提高演练工作质量,应编制演练评估方案。

演练评估方案通常包括:

—— 演练信息:应急演练目的和目标、情景描述,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简介等;

—— 评估内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流程、参与人员表现、协调联动等内容;

篇8:浅谈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演练

1 HIS应急演练基本概念与原则

(1)基本概念。医院各科室、部门,针对HIS突发事件的假想情景,按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活动[1]。

(2)分级。应急演练根据应急预案分级可分为3级[2,3]。一级:全院级业务系统瘫痪演练(含挂号、收费、开方、发药、主干网络等);二级:部分独立科室级信息系统瘫痪应急演练(含检验、检查、处置治疗、节点网络等科室系统);三级:部分区域或单个站点信息系统瘫痪应急演练。

(3)原则[4]。(1)应急演练要模拟各种突发事件,有真实案例体现,但要保障数据安全以及减少模拟突发事件的影响;(2)应急演练要有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与处置过程;(3)应急演练以保证医院基本业务流程开展为基础(挂号、收费、取药、检查)进行,逐步扩大至全院各业务系统进行应急演练;(4)应急演练有评价总结及反馈整改。

2 应急演练目的

确保HIS发生故障时,医院医疗秩序稳定,患者就医情绪稳定,提高医院职工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检查应急队伍、装备、物资、技术的准备情况,检查各部门、科室间的协作沟通能力,完善应急组织和应急预案。

各家医院针对医院信息安全制定各种安全预防措施[5],但在日常工作中医院各信息系统在各种预防措施的保护下稳定运行,操作人员渐渐习惯于稳定、便捷的操作,人工操作已逐步忘却,一旦出现系统的突发事件,不知如何去进行正常的人工操作,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为更好的服务患者,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已成为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一项必要工作。

3 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分析

(1)信息系统是日常管理工作与经验的规范化体现,它会存在一定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会在特定的条件与环境下体现,只有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存在性才可在故障爆发时从容应对[6,7]。

(2)信息系统是由许多硬件设备构成基础架构,硬件设备由元器件组成,各类电子元器件在使用中会出现损坏、不稳定的现象,导致硬件设备工作不稳定,信息系统故障。

(3)信息系统的网络环境也是造成信息系统故障的一大因素。网络环境包括网络设计、网络架构、环境干扰、网管软件性能、网络硬件设备性能等因素,这些硬件因素中任何一个出现故障都会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培训使用因素。信息系统一个重要作用是规范日常的管理行为,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操作规范与熟练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适用性。

4 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一级预案涉及全院的业务运行,需要院级领导参与决策,二级预案为科室级由分管院长或科室参与指导,三级预案涉及区域故障或个别点位由科室参与解决,所以不同级别应急演练组织机构的组成不同。一级应急演练组织机构,见图1。应急演练总指挥一般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担任,负责应急预案演练的有序执行与协调。应急演练副总指挥由主管院长或信息科主任担任,主要负责应急演练准备、培训、级别判别、故障排除等。物质准备组、维护秩序与宣传组主要由预案发生科室承担,培训、记录、现场应急处置组由信息科承担。专家组与协调组主要由院内各行政科室主任担任[8]。

5 应急演练流程

根据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流程,便于各部门、科室按照流程安排应急演练,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可按流程与相关部门、科室沟通协调应对。演练流程,见图2。应急演练一般半年进行一次。

6 实例分析

以我院信息系统一级应急演练情况为例,分析如下:

(1)演练内容:HIS系统门诊模块故障:病人无法挂号,医生无法出具电子处方与电子检查申请单,门诊收费员无法获取药品及诊疗价格,药房无法获取发药信息等。

(2)参加人员:门诊部、收费室、门诊药房有关人员及各门诊诊室大夫和办公室人员。

(3)应急演练组织体系和职责:(1)总指挥为主管院长,负责保障预案的执行、协调和应急演练期间总体工作的安排;(2)副总指挥为信息科主任,与总指挥一起负责应急演练期间总体工作的安排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及类型并进行排除;(3)HIS故障应急处置组成员为信息科人员,负责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及类型并进行排除;(4)物资准备组组长由收费室和门诊部担任,收费室和门诊部员工为成员,负责演练物资供应;(5)维护秩序宣传组组长和成员都由门诊部担任,负责对演练中就诊秩序进行维护及对流程中各点工作督查及整体宣传工作;(6)记录组归办公室,负责对整个演练期间图片和影像的记录与整理工作。

(4)需要准备的物资:(1)手工发票;(2)处方本、检查单。

(5)演练时间安排在16:00以后。

(6)演练步骤:(1)16:00收费室、药房、门诊诊室发现信息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立即报告信息科,信息科人员查找故障原因同时报告主任,信息科主任与门诊部主任、收费室主任、药剂科主任沟通,安抚病人等候就诊;(2)30 min内信息科排除故障失败,并判断短时间内无法进行修复,立即上报科主任,信息科主任向主管院长报告并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同时通知信息系统一级应急预案的所有参与人员在门诊集合进行应急处理。系统故障应急处置小组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及类型并进行排除;(3)各部门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转入人工操作。门诊部组织导医维护病人秩序;门诊医生站开具手工的检查检验单及处方、处置单等,病人可持手工单据至门诊收费室进行划价收费,持手工处方至药房取药[9];门诊收费室通过信息科每日自动导出的手工价表,收费员按照价表信息进行手工挂号及划价收费,手工票留底,系统恢复后重新补录入票据;门诊药房通过信息科每日导出的药品价表进行二次核对留底,待系统恢复后核销电子处方;HIS故障应急处置组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并做好相关记录;办公室人员记录出现的组织协调问题、流程问题、参与者提出的建议等工作。

演练结束后,在演练现场组织演练人员召开演练总结会,由各组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如收费室人员,对医生所开手工处方单,字迹辨识度不高;门诊收费划价,导致药房人员重复进行确定工作等做总结改进汇报,信息科整理修正应急预案并下发相关执行科室,以便不断完善。

本次演练优化了我院HIS应急处置流程,使我院各相关科室操作人员明确在信息系统应急事件发生时各自的岗位职责。

7 总结

医院信息化应急演练要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医疗质量安全”、“服务有序”的理念。通过应急演练有效检验应急预案内的各项内容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经验,强化科室、人员之间联动处置的协调性,提高应急队伍的团队协同能力。同时通过应急演练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应急突发事件基本流程与方法的了解,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可以说,应急演练已成为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233网校.注册安全工程师[EB/OL].(2012-10-31)[2015-09-20]http://www.233.com/aq/chapter/guangli/17130.html.

[2]连晓丹.医院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级应急管理预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5):133-134.

[3]王亚平,姜福康,金玉,等.谈我院医院信息系统局部故障应急预案的建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6):360-361.

[4]何萍,索仲良.论如何构建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10):202-204.

[5]龚晖.我院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5):134-136.

[6]王栩,刘佳.大型医院HIS系统应急方案全流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143-145.

[7]李怀庆,刘民堂,王萌,等.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施[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62-63.

[8]姚力,冯娟,蒋昆.医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J].中国数字医学,2013,(2):58-61.

篇9:大区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关键词:应急物资;信息系统

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强烈地震,受灾面积高达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遇难人数2698人,失踪270人。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重特大透水事故,经历8天8夜的救援,115人获救38人遇难,参加救援的人数达到5500人,物资费用高达5千多万元。救灾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灾害过后,应急物资供应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资源分散;基础保障设施薄弱、应急物流成本高;部门条块分割、调配信息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混乱、决策层掌握信息不及时全面;专业队伍应急装备匮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物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事发地人员最现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基本生活问题,一旦应急物资供应出现短板,则受灾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将会扩大,强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能有效的减少受灾民众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区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辅助系统,能够提高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实现一定区域内应急物资的日常储备、需求决策、配送和反馈评估。搭建大区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应急物资供应的短板。

一、应急物资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1.科学化原则。应急物资信息平台作为应急管理平台的辅助系统,提供应急物资的储备、配送和评估功能,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如如实时决策支持系统采用优化方法,仿真技术以及决策者的判断来解决灾后应急物资分配问题。针对信息的归集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分类决策的应急物资存储策略模型。但这并不意味技术越先进越好,在 512 救援中最初两天救援物资和人员都是通过步行进入,而并不是通过空降手段进入的,因为先进技术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应满足科学化原则。

2.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首先指的是应急物资信息规范化。目前,应急物资的来源主要有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紧急采购和社会捐赠,应急物资采用进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格式,首先明确、统一分类,确定储存基本信息,如类别、品名、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等,再组织基础信息入库。

3.开放化原则 。高效快速地实现抢险救灾等应急物流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顺利完成其应急目的必须在建立了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基础上,采用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发布,协调各个环节的调度,组织应急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应急物资的筹措、采购、储备、调拨等,平台采用开放式结构,有效、及时、准确的发布物资需求信息,便于社会组织和个人实现有效捐赠和救助。

4.经济化原则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物流往往是高成本甚至不计成本运作,造成了部分应急物资短缺、部分应急物资浪费的现象。搭建应急物资信息系统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应急救援全过程,因此系统的设计必须自始致终贯穿经济性的理念,这既是信息系统运行的目标,也是信息系统自身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二、应急物资信息系统的构成

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是应急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配合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准确、高效的实现大区域、跨部门应急物资的调集、储存和配送,系统整体有两部分组成:

1.基于WEB 的应急物资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外的应急物资信息发布。政府通过WEB网络平台对公众准确、及时、完整的发布灾害、气象、交通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以及应急物资的需求情况,使公众得到最新、最快、最可靠的信息,便于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灾区急需的物资。同时应急物资信息网络平台也可作为公众向政府反馈信息的渠道。

2.基于 Intranet 的部門内部物资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部门内部的物资管理,可以基于 C/S 结构,也可以基于 B/S结构。首先针对不同的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设定不同的操作访问权限,通过简化快捷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实现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物资的需求决策支持、应急物资的配送管理和应急物资的反馈评估。

三、应急物资信息系统的功能

应急管理流程大体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对应物资的管理可分为日常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需求决策、应急物资的配送和应急物资的反馈评估,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可设计为日常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配送跟踪系统和反馈评估系统。

日常管理系统:在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应急物资信息系统主要实现物资的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更新、物资的多条件查询等。设立应急物资筹措和储备管理机构,对常用的救生类、医疗类、生活类应急物资进行筹划与管理。在储备环节上,可采用 ABC 分类法,借助实时计算机仓储管理软件(WMS)对常备物资进行管理,临时筹备的物资可跳过储备环节直接进行运输,要做好相关的信息统计工作。

决策支持系统:在监测与预警阶段,决策支持系统有效的决策处理过程,对物资的有效储备和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支持系统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建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救援方案,实现对区域应急物资的需求数量和种类进行科学预测。系统综合受灾地的人口、地理、气象、环境等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种类和响应级别,计算物资需求种类、规格、每一种物资的最小需求量,消除因估算偏差较大而导致物资供应偏差的现象。该系统可以设计决策分析和决策发布模块。

信息发布系统:是基于WEB 的应急物资信息网络系统部分,适用于各阶段,实现区域应急物资信息发布。最大范围内的整合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区域应急物资信息,将区域应急物资信息共享范围扩大到各级政府及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物资储备和应急指挥机构,实现“横向”、“纵向”间共享,避免物资信息不畅通现象。该系统针对系统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可以设计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和信息检索模块。

配送跟踪系统:在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实现区域应急物资有效配送和实时跟踪。包括应急物资配送管理、应急物资发放和应急物资回收等功能模块。其中应急物资配送管理模块能够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结合灾区交通、气象等实时条件发出配送指示和发货通知,科学合理地进行救援物资的调度;针对应急物资配送多灾害点、多配送点、交通、通讯、气象影响较大等一系列特点,使用GIS 物流软件进行路径优化;实现基于信息化的车队管理、运输计划、调度与跟踪、与运输商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集成);该模块使用运输管理信息(TMS)优化空运、陆运或水运等运输模式的组合,结合卫星定位系统(PS)、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通信(WAP)等重要技术,实现在途物资的追踪,并在必要时调整运输模式。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协议全国大的物流配送渠道,同时建立特殊物资的专用配送机制,实现物资的跟踪配送。,配送中心选址、物资车辆调度、路径优化、物资跟踪等问题。

反馈评估系统:监测应急物流系统的薄弱环节,即应急物流各环节运行有无瓶颈或短板的存在,是否存在不必要的环节,是否存在影响物流效率的环节,为及时改正错误改进流程提高效率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文亮.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3.

[2] 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5-58.

[3] 谢秉磊,毛科俊,安实.应急物流运输中的车辆调度策略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51-155.

上一篇:学校“诚信教育”宣传教育活动简报下一篇:智力言语障碍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