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

2024-07-20

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通用6篇)

篇1: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一)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阁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而未尝不推以忠怒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饮辄醉 B.不伪辞色悦人/未尝稍降辞色 C.虽贵/虽不能察,必以情

D.故人、亲党皆绝之/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2.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拯 性 直 恶 吏 苛 刻 务 敦 厚 虽 甚 嫉 恶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忽 也。

3.结合选文,分析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香居谏齐宣王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样臣莫敢谏者/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B.书之/即书诗四句

C.具之三年而未能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以齐国之大/可以一战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3.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三)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日:见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

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②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④虽故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xuan):通“旋”,转身。②盍:何不,为什么。③迨(dai):等到。④蹉跎:虚度岁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悉能志之/处处志之 B.或谓君不普学/或异二者之为 C.王生益愠/香远益清

D.李生故寻王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四)至公之道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忽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见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阳人而顿忘

也才若不堪亦岂以国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宰。③被:遍及。④:胜任。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故知君人者/故时有物外之趣 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所以择量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4.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五)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 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①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①倍:通“背”,背弃、违背。1.下列各组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齐公许与鲁会于何而盟/染然相许

B.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君其图之/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D.颜顔色不变,辞今如故/未尝稍降辞色

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3.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曹沫的形象特点。

(六)孙叔放戒子

孙叔敖疾,将死,或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之意。②判: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孙叔敖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必无受利地/乡为身死而不受

C.而子辞/停数日,辞去

D.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此臣所以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3.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请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候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全,则不复赎人矣。”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赐失之矣()(2)可以移风易俗()2.对文中画线句“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自己的赏钱。C.子贡在诸侯那里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D.子贡在诸侯那里陡回鲁国人,却拒收给自己的赏钱。

3.孔子对他的两个学生的做法分别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①,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②,卖得数斛米,斫③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④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磬:乐器,中空。②髲:假发。③斫:用刀斧砍。④剉:同“挫”,割。⑤荐:草整。

1.对下列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郡范逵素知名(素:向来,一向)B.侃母语侃曰(语:说)C.悉割半为薪(器:全部)D.路已远,君宜还(还:回家,回去)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3.文中陶母是怎么招待客人的?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

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 强化训练

1.C(A.到,拜访:B.验色;C.虽然即使;D.断绝)2.性萌直器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面未尝不推以忠想也。

3.包据:(1)立朝刚毅,贵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弹之: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2)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史不敢欺:爱国家,爱百姓;(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克己奉公;(4)“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铁面无私;(5)与人不荀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为官清廉,有骨气,不结党营私。(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包据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極在朝延为人刚强坚載,成宣官国此而大为,听说过他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的一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关节不到,有间罗包老。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据打开官暑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默。包拯性情严厉刚直,恶办事小更苛杂刻薄,务求患诚厚道,虽然非常惜恨厌,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想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说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处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症枉法,不得故回同宗姓的本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二)1.C(A.给皇帝提意见或建议;B.写;C.备办,准备详细;D.凭借)2.书之庭人不肖好为大室盾子止寡人也。

3.香居:敢于在“群臣莫敢谏者”的时候劝谏齐直王表现出忠心勇敢;用楚王和

楚国的事例劝谏,表明他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香居的动谏,表明他能听取意见,男于改过。

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足以盖数百亩地。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备办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楚王放弃先王的雅乐,去做靡靡之音,臣斗胆问楚国是有君主的么?”宣王说:“是没有君主的。”臣斗胆问楚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宮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无臣子的。”香居说:“臣请求回避。”于是香居迈着小步为匆往外走。宣王说:“青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家人进谏?”于是叫来尚书说:“写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救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

(三)1,C(A.记做标记;B.有的人或许;C.更加:D.特意,有意所以)2.不然/逾年事蹉跎/風欲改励恐不及矣。

3.(1)学贵善思;(2)不耻下问:(3)择善而从之。(结合学习生活,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述感”,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生气,不理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絵色离开,几手要拒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沛,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度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触,恩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说:“我真不職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鉴成。(四)1.D(A.得到;B.所以;C.和;D.已经/停止)2.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岂以旧人而先用? 3.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

4.太宗的至公之道: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E之心心,任人唯贤唯能。看法:这种至公之道,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是真正的“大公”。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泰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未得封官的人,都理怨说前大子富和济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撺了官职。”大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升

未、商均分别是、的儿子,而光、舜却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见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们的我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

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思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延之所以要择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任,怎能因亲、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日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国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不该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五)1.D(A.约定,答应同:B.丢失选跑;C.考虑/贪图:D.脸色)2.夫贪小利以自快奔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3.(1)勇猛无: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ヒ首劫齐恒公。恒公左右莫敢动。(2)讲正义(道义):“齐强鲁弱,面大国侵鲁亦基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1”(3)沉着镇定:既已言,曹沫投其ヒ首,下 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力量就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武力。曹沫为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公害怕了,就把遂邑的土地适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用曹做大将。齐極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誓。庄公与桓公在把的天坛盟之后,曹沫手拿比首持了齐公。公身边的人不数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優占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的的都城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的鲁国的土地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植公这么说, 就把手中的比首切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验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像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齐桓公大,想要违背约定。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而食国这样小的利益会使你在诸侯中的或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带,还不如还给他。”于是根公把侵占鲁国的上地还给了鲁国,曹三次大战所到出去的上地都还了回来。

(六)1.B(A重病/快:B.接受:C,叫绝/降别,告别:D的原因/用来…… 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面间千/请寝之行至今不失

3.因为“人畏鬼,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售记抢存。4“孙叔放之知”表现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面”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

参考译文:孙叔敖病重,临死的时候,告诚儿子说:“大王多次弱予我土地,我都没有

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易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能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跟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这个地方土地黄,而且地名当险。楚国人怕鬼,越国人速信鬼神古当。所以,能够长久地拥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了。”孙叔死了之后,楚王果然赐给孙叔散的儿子肥美的土地,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楚王赐于丘,因此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别人占有。孙叔的聪明在于懂得不把世俗认为有利的看作是有利的。懂得把别人厌悉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不同于世俗之人的原因。(七)1.(1)失:错,错误;(2)易:改变。2.D(:回;让:辞让,拒绝)3.孔子批评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金,表扬于路救了人并接受赏牛。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做善事领奖赏有利于鼓励其他人效仿,可以移风易俗。

参考译文: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出来的,可以到国库报领取砝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在国外了一个者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金。孔子说:“赐呀,你做错了。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适合自己的品行就算好了。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欣喜地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八)1.B(告诉)2.范逵等人第二天离开时,陶侃追赶相送不停,快送了一百多里。

3.(1)剪掉头发卖钱买米;(2)砍掉房屋的柱子当柴烧;(3)剁草垫子喂马。4.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为难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参考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连日冰雪,陶侃家中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用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房屋的柱子全部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追赶相送不停,快要送到一百多里。范遠遠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篇2: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

一、中考课外文言文考点:

(一)解释词语;大量积累课内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归纳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的多种含义。

(二)断句或翻译语句;

断句口诀:排比对偶与顶真,修辞提供好条件;名词代词做主宾,前后往往要断句;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

方法:“留”,就是保留; “补”,就是增补。“调”就是调整。

意译:进行符合现代语言表达习惯的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即可,不必字字落实。

(三)内容理解。一般为对基本文意的理解,常考内容和题型:

1、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内容的把握;

2、分析人物的特点,谈对人物的看法,有时要求结合选文;

3、谈启示,悟道理。

【阅读理解小诀窍】

1、以注解题。就是用注释来帮助疏通文意、答题。

2、以题解题。(1)借助标题来理解文意和答题,标题往往就是对内容或主题的概括;(2)借助题干中的信息来理解文意和答题。

3、以文解题。就是利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答在文中,要学会利用文中的关键句。

4、以理解题。“理”就是事理、逻辑。答题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进行推理。

二、中考真题:

2008年附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好处就是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称赞

(2)不知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效法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1)问元方父亲为官时如何赢得称赞;

(2)问自己和元方的父亲谁效法谁。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2009年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①②

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邀请.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邀请.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陈良祐未到,“用事”的张说内心不快,想皇帝惩罚他。

(这道题难在文中并没有刻画良祐,我们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张说时所用的“用事”一词作推测。)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根据选文中“张说颇用事”,而他上奏获准请客时大家都去捧场,独陈良祐不参与,由此可看出陈良祐看不惯张说“用事”,不畏权势,为人正直。

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宴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赐酒肴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到了日期,客人们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中使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中使)上奏后,皇帝回头对小黄门说:“张说的宴会还没散吧?”小黄门回答说:“他既然是奉旨请客,一定会通宵达旦的。”皇帝就命令再次赐酒肴给张说。张说十分高兴,又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多次召请陈良祐,他终究不肯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

2010年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恰好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告知,使„„明白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第二天要全城严查的风声。而这这二人还要多次出入城门并不带行装,不得不令人怀疑。他们这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③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

(2)于成龙: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

参考译文: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2011年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言默戒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或:有的(2)皆足取祸也取:招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2012年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

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òu:初生的小鸟。3.忮zhì: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使„信任)(2)去人太远(距离,离)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或:因为(主人)对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参考译文: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三、实战演练

(一)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会有土寇(恰逢)(2)沟洫甫成(刚)..

2、断句。(2分)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3、文段叙述了刘羽冲的哪几件事?

(2)得到古代水利著作,在一个村子里试验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

4、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他只会死学知识但不会变通运用。

参考译文:刘羽冲,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是欺骗我的吗?”每天像这样说千百遍,只有这六个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1)得到古代兵书,苦读后训练乡兵,镇压造反,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二)肃王与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出使(2)暇日无聊:空闲 ..

(3)元用素强记: 向来(4)取纸追书之:书写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3、请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

4、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方面让沈元用“骇服”。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参考译文: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

(三)解元传

解(xiè)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 元 掷 身 陷 阵 / 左 右 鹘 击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世忠忧之:以„„为忧,感到担忧(3)备悉敌情:详细,详尽 ..

3、翻译下面语句:“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3分)

(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4、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力大无比,本领高强(2)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参考译文: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县人。浓眉俊目,容光焕发,高大挺立,神彩照人,臂长过膝,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外号“小由基”。能用绳索拉着犀牛(让犀牛)倒着走。曾经骑着骏马驰骋奔突于敌阵之中,来往如飞。

当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起兵,功劳累积而担任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解元为韩世忠麾下,被提拔为偏将军。韩世忠到下邳后,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至,大家都很惊恐,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很担忧。解元于是率领二十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详细了解到敌人的军情。不久又再次出击,遭遇敌骑兵数千人从四面包围了解元,解元奋不顾身,冲入敌阵,跃马横枪,像鹘一样左右猛击,大呼一

声,声音震动刀剑铠甲。敌酋长大惊,落下马逃跑了,其余金兵惊惧退避,望风而逃。解元以功被授予门宣赞舍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

②③④

⑤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2分)

3、从文中看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有超群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有特别的雅量。(政治才能、军事才能、特别的雅量各1分,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3分)

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每点1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参考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篇3: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

一、基础知识常态化, 化整为零求准确

语言基础知识零碎而庞杂, 重在阅读和积累, 需要循环往复的强化记忆。而心理学研究表明, 记忆性的东西, 反复6次才可以永久记住。所以想要彻底准确掌握, 最好的办法就是基础知识常态化, 化整为零, 分散落实, 勤反复, 巧训练, 厚积而薄发。如利用早读加强名句默写训练。为了形成循环记忆, 除了各班任课老师篇篇检查外, 还有老师专门负责把每周统一检查篇目里易写错的名句抽出, 做成默写题签, 再专门检验学生。成语病句衔接编成语文快餐限时练, 有专人负责, 精挑细选, 注意病句类型的选择和成语的以熟带生, 因为这些考点和学生的语言基础与语言习惯关系密切, 提高非一日之功, 对这些内容就要零敲碎打, 巧妙训练。这样练一个月后教师再把做过的易错题重新组合, 重新考查, 让学生认识到勤反复的重要性。文言实词虚词先瘦身, 再采用这种方法, 细化分解, 以积累取胜。

二、阅读板块规范化, 重点突破寻规律

如果把语文高考比喻成一台设计精密的仪器的话, 那么, 使得这台机器运转的硬件就是基础知识, 软件则是文化素质, 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二者不可偏废。但前者所占比分少, 复习时学生凭文本可自行操作, 而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 占了70分, 是区分考生语文素养水平的重要项目。为此, 阅读板块要加大训练力度, 训练学生规范阅读, 规范答题的技巧, 最终规范作答。首先, 整合优化试题, 规范选题;其次, 进行专题突破, 重视讲评。讲评时, 要规范, 要细化, 认真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 做到有数据, 有展示, 有整合, 有迁移, 有探究, 有总结。课堂上指导学生树立审题意识, 引导学生把握高考命题规律, 规范学生阅读习惯, 规范学生答题的思路步骤, 真正使学生能够从个别试题训练中总结提升出一类问题的理性解题规律。

有人说:规律产生简单, 简单产生轻松。有了规律和套数, 就会使不少学生对阅读板块不再那么害怕, 答题时也会做到心中有数。

三、作文备考序列化, 步步为营讲实效

作文训练常爱犯“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的毛病, 就是因为我们的训练缺乏系统性, 有效性。为了走出无序无效训练的误区, 我们要落实以下两个“工程”—“专项训练的工程”和“综合训练的工程”。

(一) “专项训练的工程”

首先, 落实“专项训练的工程”。专项训练包括“四个训练”, 即审题立意的训练、规范文章结构的训练、创新文章文采的训练和链接热点材料的训练。针对这个工程, 我们采取分项解析, 化整为零、分项训练的方法。高三备课组成员分工协作, 专项负责, 专项训练, 逐项突破。审题立意的训练, 要给学生讲清审题的方法, 从作文材料里查原因, 明关系, 抓关键, 把握材料精髓, 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立意;规范文章结构的训练, 要求学生论证要层层递进, 由浅入深, 构成有机整体;创新文章文采的训练, 要求学生雕饰凤头, 张扬个性, 语言灵动, 盘活全文, 结尾撞钟, 余音绕梁;链接热点材料的训练, 要求立足当下文化原点, 以最新时事热点焦点为核心, 结合时下流行的哲理故事, 以人物为经, 以事件为纬, 编织起一张反映当代文化精神风貌的网络。

(二) 落实“综合训练的工程”

每次作文,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 或是文采不足, 或是结构不合理或是底蕴不丰厚等等, 选出一篇最具有代表性的个案, 师生一起分析探究, 诊断治疗, 使这篇作文一步步升格到一类文, 这样师生在共同修改的过程中深刻体验了思维的逻辑性, 真正落实写作的技法技巧。作文讲评后让学生重新审视作文, 修正出现的问题, 吸取他人的精华, 目的是让作文课形成“从个案分析到全体提升”的“二次战役”, 形成蝴蝶效应。力求做到每个学生在每学期打造两篇达标作文。

(三) 准备丰富的阅读素材、美文、时评

我们语文组每年都为高三学生备考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美文、时评。我们有张耀刚主任主持编写的《应试作文素材超市》, 由教研组长宗世勇编写的《美文时评精选》, 每个年级组又有各具特色的校本资料。

综上所述, 语文备考之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 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 提高实效性, 为学生成功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增良.分析拓展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科教文汇, 2013 (05) .

篇4: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强化训练;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考就如一场战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高考一役的胜利,关键还在于平时备战的科学有效,所以高三的语文强化训练是我们备战的重点。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位为重点。近年来诸多语文教师纷纷从阅读源下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课文拓展阅读,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无限知识的大门。而如何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入课外阅读,丰富阅读知识,提升阅读技能呢?本文就此展开分析研究。

一、基础知识常态化,化整为零求准确

语言基础知识零碎而庞杂,重在阅读和积累,需要循环往复的强化记忆。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性的东西,反复6次才可以永久记住。所以想要彻底准确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基础知识常态化,化整为零,分散落实,勤反复,巧训练,厚积而薄发。如利用早读加强名句默写训练。为了形成循环记忆,除了各班任课老师篇篇检查外,还有老师专门负责把每周统一检查篇目里易写错的名句抽出,做成默写题签,再专门检验学生。成语病句衔接编成语文快餐限时练,有专人负责,精挑细选,注意病句类型的选择和成语的以熟带生,因为这些考点和学生的语言基础与语言习惯关系密切,提高非一日之功,对这些内容就要零敲碎打,巧妙训练。这样练一个月后教师再把做过的易错题重新组合,重新考查,让学生认识到勤反复的重要性。文言实词虚词先瘦身,再采用这种方法,细化分解,以积累取胜。

二、阅读板块规范化,重点突破寻规律

如果把语文高考比喻成一台设计精密的仪器的话,那么,使得这台机器运转的硬件就是基础知识,软件则是文化素质,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二者不可偏废。但前者所占比分少,复习时学生凭文本可自行操作,而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占了70分,是区分考生语文素养水平的重要项目。为此,阅读板块要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学生规范阅读,规范答题的技巧,最终规范作答。首先,整合优化试题,规范选题;其次,进行专题突破,重视讲评。讲评时,要规范,要细化,认真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有数据,有展示,有整合,有迁移,有探究,有总结。课堂上指导学生树立审题意识,引导学生把握高考命题规律,规范学生阅读习惯,规范学生答题的思路步骤,真正使学生能够从个别试题训练中总结提升出一类问题的理性解题规律。

有人说:规律产生简单,简单产生轻松。有了规律和套数,就会使不少学生对阅读板块不再那么害怕,答题时也会做到心中有数。

三、作文备考序列化,步步为营讲实效

作文训练常爱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毛病,就是因为我们的训练缺乏系统性,有效性。为了走出无序无效训练的误区,我们要落实以下两个“工程”—“专项训练的工程”和“综合训练的工程”。

(一)“专项训练的工程”

首先,落实“专项训练的工程”。专项训练包括“四个训练”,即审题立意的训练、规范文章结构的训练、创新文章文采的训练和链接热点材料的训练。针对这个工程,我们采取分项解析,化整为零、分项训练的方法。高三备课组成员分工协作,专项负责,专项训练,逐项突破。审题立意的训练,要给学生讲清审题的方法,从作文材料里查原因,明关系,抓关键,把握材料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规范文章结构的训练,要求学生论证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构成有机整体;创新文章文采的训练,要求学生雕饰凤头,张扬个性,语言灵动,盘活全文,结尾撞钟,余音绕梁;链接热点材料的训练,要求立足当下文化原点,以最新时事热点焦点为核心,结合时下流行的哲理故事,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为纬,编织起一张反映当代文化精神风貌的网络。

(二)落实“综合训练的工程”

每次作文,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或是文采不足,或是结构不合理或是底蕴不丰厚等等,选出一篇最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师生一起分析探究,诊断治疗,使这篇作文一步步升格到一类文,这样师生在共同修改的过程中深刻体验了思维的逻辑性,真正落实写作的技法技巧。作文讲评后让学生重新审视作文,修正出现的问题,吸取他人的精华,目的是让作文课形成“从个案分析到全体提升”的“二次战役”,形成蝴蝶效应。力求做到每个学生在每学期打造两篇达标作文。

(三)准备丰富的阅读素材、美文、时评

我们语文组每年都为高三学生备考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美文、时评。我们有张耀刚主任主持编写的《应试作文素材超市》,由教研组长宗世勇编写的《美文时评精选》,每个年级组又有各具特色的校本资料。

综上所述,语文备考之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提高实效性,为学生成功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增良.分析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科教文汇,2013(05).

[2]胡鹏.谈如何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篇5: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敏慧篇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即以其言应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①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奈何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祖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注释】 七步诗

持:用来。[三国·.魏]曹植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煮豆持作羹,漉(lù):过滤。

漉豉以为汁。

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萁在釜下燃,釜:锅。豆在釜中泣。

本:原本,本来。本自同根生,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 相煎何太急。

满。

何:何必。

燃:燃烧。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

18.a d

19. (1))这等于动摇民心 ,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 (2)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上一篇: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一篇:双城镇宏庄小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汇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