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生物计划

2024-06-22

七年级下生物计划(精选9篇)

篇1:七年级下生物计划

2013—2014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白壬河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所授内容仅一个单元,即生物圈中的人,包括人的由来、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7章。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生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本书试图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问题放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思考,内容跨度大,既有人类的由来(起源和发展)、又有个体的人的由来(生殖)的内容,还有作为社会的人的责任(计划生育)的内 容。教材精选了知识内容,同时注意体现弹性和开放性、注意反映科技进展。教材将一些学生感兴趣,但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用其他方式呈现。教材中各个栏目的内容,包括进一步探究、练习题、科学·技术·社会等,都和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在教学中灵活掌握。以下各章节也是如此。2.能力方面

本书共有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探究性学习的素材。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并不都是直接告诉已有的结论,而是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从而构建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本书注意利用多种方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如有关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的阅读材料,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学家奉献、敬业精神的教育。学生情况分析:

目前七年级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这学期本年级要面临全县期末质量检测,所以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生物的重视程度。本学期主要是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期末检测中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教学措施:

1、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避免从理论到理论。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给学生更多学习的空间。

4、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

5、进一步增加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课时安排: 章节 课时 第一章 人的由来 6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 第三节 青春期 1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8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3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7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3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2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9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3 第二节 血液的管道——血管 2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3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2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7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1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3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 期末复习课

篇2:七年级下生物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8章、人体的营养” 到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9章到第11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11章和第12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8)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

(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习生物。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总结,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马上解决,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6)每一章测验一次,随时关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7)期中、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习,争取在考试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取得好成绩。

(8)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学质量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篇3:七年级生物课改的几点感悟

一、课改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标强凋, 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权威转向“平等个体的首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人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课改的过程是学生探究讨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而不是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过程, 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讨论、合作交流, 学生学会了撰写探究报告单、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增强了生物综合能力, 实现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使生物课堂的教与学充满了活力。

二、课改促进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进程

相对而言, 新的实验教材内容繁杂抽象, 知识的衔接联系不大紧密,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形象直观化。因此, 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更谈不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与课改的要求和精神是不相符合的。这就促使你不得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因为它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许多问题是由学生探究讨论回答出来的, 而不是教师直接讲出来的, 其结果是既节约了时间,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真正体现了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例如, 在学习“血液成分”一节时, 我在阶梯教室利用展示台、幻灯等设备, 在大屏幕上展示出血液分层图的课件, 并投影出观察与思考的3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然后又展示出血浆成分示意图, 让各小组探究出其成分和功能;最后展示出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和电镜下的血细胞图,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讨论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为了突破难点, 还投影出表格让学生动手完成, 最后叫一两名学生将自己完成的表格放在展示台上展示, 由学生评价并补充完成, 印象深刻。又如在学习“血液循环”一节时,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心脏跳动推动血液在胸、肺循环中的流动过程及其动、静脉血的转化和所经过的血管, 使学生一目了然, 直观形象, 便于理解。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争先恐后地发言且对答如流。这比以前单用挂图、模型等教具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既便于课堂教学, 又便于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培养, 体现了新教材教学的要求。

三、课改加大了启发式教学的力度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与此相适应, 生物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 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方法。课改进一步加大了启发诱导的力度。每节课,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创设问题, 探究教学策略, 让学生先浏览本节内容, 看图进行资料分析, 然后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或本人创设的问题, 通过合作互动, 最后解决问题。整堂课处于学习积极性高涨的气氛中。例如, 在学习“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节时, 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 然后围绕其讨论题进行探究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踊跃发言, 合作交流, 使问题一一得到了圆满解决。既回忆了七年级上册中学过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四大类群, 又复习了八年级上册所学的动物的类型, 寓教于乐, 轻松愉快, 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也是反复使用启发式教学的结果。

四、课改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俗话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对待每一位学生, 要善于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多给点鼓励和表扬, 少一点批评和指责。也许这个学生在语言表达、反应快慢方面有欠缺, 可是他也可能在观察能力、实验技能、作业、文明礼貌等方面比其他同学强, 教师要善于表扬, 给予鼓励。因为生物新课标所提倡的是开放性育人目标, 这就要求生物教师更新育人观念。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毕竟有差异, 各方面的能力也各不一样, 但是只要某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 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 让他发挥其优势, 发展个性, 适当给予激励性的语言, 以调动他在其他方面的积极性。只要每个学生日有所获, 那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 也应该给予肯定, 这将对他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动力, 这样就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相反, 如果某学生对某一问题答错了就当堂批评, 今后课堂上还会有那么多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吗?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吗?会提高他们的生物综合能力吗?所以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是有道理的。我真切地感受到, 课改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合理, 这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总之, 通过探索, 我们已初步尝到了课改的甜头, 直接受益者首先是我们的学生, 其次是我们老师。课改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我们应该进一步领会其精神, 使课改更深入, 更有成效。

摘要:作为生物课教师, 真切地体会到了新教材带给自己的全新感受。课改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改促进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进程;课改加大了启发式教学的力度;课改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我们应该进一步领会其精神, 使课改更深入, 更有成效。

篇4: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心得

一、钻研教材与备课

反思过去的教学,自己在备课中只是做了一些皮毛工作———对教学内容钻研的不够深入。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自觉性不大和钻劲不足。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只有让学生重视了,需要了,他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学。因此,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知识和事例是一个无形的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前提。教材是否钻研透彻和备课是否深入很大程度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搜集每节课的相关生活事例资料,设计教学过程,思索将要运用到课堂中的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对于授课的各个环节确定方法和时间,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坚持抓好授课环节

授课环节一般包括:导入新课﹑推进新课和小结新课。

导入是向学生传递课堂新知识的关键,富有疑问的导入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授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总结是一堂课的回放。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往往与枯燥无味并肩同行。因此,要想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收益,生物教师除了不断增强教学技能外,对课堂教学语言也要严格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洁明了,深入浅出,还要将备课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运用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更加情感化﹑生动化。

三、利用教具与创设小话剧

刚着手生物学科教学的时候,我两手空空地走上三尺讲台,除了课本与教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课堂氛围逐步低沉了。

在多次反思与观察之后发现,我很少利用教具和创设情境教学。后来,我琢磨着把教具和情境创设引入课堂。例如,使用教具———染色体的双螺旋结构﹑细胞的结构模型和膈肌的运动模型等;组织学生表演小话剧———单细胞生物疟原虫对人类的影响﹑消化和吸收及影响不良等。由于教具的形象和小话剧的情趣,生物课堂也逐步变得活跃而富有情趣了。

四、理论与实践

为了能够博采众长,我经常参加科组公开课的听课与评课。从听课中,我领略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初步体味到了“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句话的含义。

由于生物不作为中考科目,因此,一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对生物学科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他们的成绩总是不能提高。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如何能学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生物在生活﹑中考和高考中的作用”为话题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在每节生物科结束之前布置一定的练习,在下节新课开始之前检查,通过化难为易的讲解完成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五、开展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篇5:七年级下生物教学计划3篇

(1154字)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作计划如下:

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 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四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

《生物学》七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周)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一周)

第三节种子植物(第二周)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三周)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周)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四周)

第五、六周为复习时间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第七周)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七周)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八周)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九周)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九周)

(932字)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习。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进度安排

篇三: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XX年】(1103字)

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内容介绍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三、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四、具体措施:

篇6:七年级下生物计划

殷英王紫晶

一、复习目标

以教材为依据,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期末统考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措施

第一阶段、有计划地看一遍书,把握整本书的知识编排。

第二阶段、立足课本,分章节复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复习。

第三阶段、进行综合复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归纳、整合,训练学

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做相关测评试卷。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根据复习提纲和书本,理解和掌握每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不断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事项:

1、复习中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趣味性,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避免形式的枯燥,2、从学生掌握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加以归类、梳理,形成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3、精心安排好复习程序,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4、从“讲、记、练”三环节努力提高复习的效果:

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记:以教材为本,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强化记忆,拔升能力。练:精选精练,做到举一反三,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复习安排

第一章 人的由来复习知识点并完成第一章的测评试卷(1节课)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复习知识点并完成第二章的测评试卷(1节课)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复习知识点并完成第三章的测评试卷(1节课)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知识点并完成第四章的测评试卷(1节课)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除(1节课)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节课)

完成第五、六章的测评试卷(1节课)

篇7:七年级下生物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生物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相对较好,学习兴趣也较浓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记忆能力也比较强,自学能力也比较强,学习风气较浓。一小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课,作业不做,好玩,厌学。这样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五、教学重点:

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七、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2、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3、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积极教研教改,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写好教学反思

4、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5、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6、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八、课时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6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5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5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血液---------------------------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血管---------------------------2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2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2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篇8:七年级下生物计划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 新课程内容标准的十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新课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桂林市初中进入新课改已有六年, 在我们目前的以大班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推进得怎样了呢, 作为教师, 我们的感受是较难推进, 往往是流于形式, 实际上学生收获较少, 正视探究学习的困难并寻找适合我们教学条件现状的解决途径已成为课改中一个紧迫而有价值的实际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项参与性和体验性的, 并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学术性的创造活动, 同时也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学习活动。因此, 将生物课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探索可行并有效的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模式是可望解决目前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推进所面临的困难的一个可能途径, 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我们开展了《初中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真正学会做生物科学的探究。在课题实验之前, 我们需要对学生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探究能力进行深入调查, 对现状进行分析, 以此为基础展开我们的课题研究。

二、被调查测试学生的基本情况

所测试的学生均为广西桂林市区初级中学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完成了七年级《生物》课程的学习, 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生物学》教材。为分析影响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因素, 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抽样:分为民办名校、普通中学两个类别进行抽样:

1. 民办名校:

抽样学校为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和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 两校学生均选拔自广西范围内的各所小学, 在入学前都通过了各自学校组织的英语、数学、语文等科目的考核测试, 学生的总体素质较高。

2. 普通中学:

抽样学校为桂林市第七中学、桂林市第八中学、桂林市第十一中学、桂林市第十二中学、桂林市第十六中学、桂林市第十七中学, 这六所学校都是桂林市市区范围内教育局直属的普通中学, 学生来自市内各相应学区, 学生总体素质为桂林市学生的一般水平。

上述抽样学校共有2098名七年级的学生成为此次调查测试的对象, 其中有148名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实验对象, 即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均是志愿报名参与;其余1950名学生 (794名民办民办学校学生, 1156名公办学校学生) 为参照群体。

三、调查测试问卷的设计、调查测试的方法

1. 调查测试问卷的设计。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 我们此次调查测试主要了解学生经过一年初中生物课程常规的学习后, 在科学探究上提出问题、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结果及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设计的问卷首先是通过封闭提问的形式分别对学生的提出问题、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结果及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个方面的探究能力进行测试, 最后通过开放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掌握情况做综合考察。题目难度只限于体现课标的一般要求, 考察学生的达标情况。

2. 调查测试的方法。

本次调查测试采用的方法是闭卷测试, 要求独立完成, 给予充分的时间。告知学生不是考试, 不计成绩, 所以不需要写上自己的姓名, 能认真如实地回答有关问题, 就算是很棒地完成这次任务了。

四、调查测试的结果

我们把此次调查测试的每一题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赋予一定的分值:评为“A”得2分, 评为“B”得1分;评为“C”得0分。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情况如下:

1. 学生总体科学探究各方面能力情况 (如下表所示) 。

在测试的项目中, 所抽测的对象在做出假设方面表现最优, 成绩达到了70%的百分率, 这是我们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常规教学中, 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做得最好的方面;其次是提出问题、获取有关信息、结果与结论方面, 成绩达到了50%的百分率以上;而在设计实验方案、结果及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综合能力方面是非常需要加强的。

2. 两类学校学生在科学探究诸方面能力的比较:

两所民办名校的学生在探究各方面的表现基本上都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 特别是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综合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平均成绩高于普通中学20%以上。他们在提出问题、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假设、结果及结论、探究综合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平均成绩达到50%的百分率。但在设计实验方案、表达与交流方面没有达到, 这是需要注意加强的方面。

六所市属普通中学学生只有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假设两个方面成绩平均达到50%的百分率;需要在科学探究的多个方面注意加强。

3. 实验组和参照群体情况比较。

我们把实验组和参照群体调查测评的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 显示实验组标准差 (Std.Deviation) 大于10, 表明两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对民办名校调查测试结果的差异性检验分析:所检验的12个项目中每一项的标准差 (Std.Deviation) 均小于10, 显示实验组与参照群体无显著差异。

五、问题与讨论

1.此次所采用的调查和测试题目难度只限于体现课标的一般要求, 调查测试的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在经过一年初中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后, 虽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础, 但生物科学探究能力达标情况堪忧, 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的设计实验方案、表达与交流、探究综合能力方面都有都有明显不足。这样的结果反映出进入新课改以来, 我们所进行的常规教学存在一定问题, 无法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方面有所突破。这是否与以大班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下, 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 难以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探究学习的推广因受到限制而困难重重有关?生物科学的探究往往是个漫长的过程, 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实验、反复地调整方案, 反复地验证, 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 出于对教学时间、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等因素的考虑, 不能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全程探究活动。重视生物课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外延伸, 是可望解决目前生物探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就此进行教育实践和深入研究, 探索可行并有效的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策略。

2.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在七年级结束时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础, 在八年级开展象课文延伸的全程科学探究活动是个很好的时机。

3.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在做出假设方面表现最优, 其次是提出问题、获取有关信息、结果与结论方面,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常规教学, 在做出假设、提出问题、获取有关信息、结果与结论这几个方面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做得较为有效一些, 我们指导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中需要针对存在不足的设计实验方案、表达与交流、综合的探究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及注意考察其有效性。

4.民办名校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基本高于普通层次的学校, 说明了综合素质对科学探究能力会产生影响。尤其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综合能力这些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如何能使综合素质稍弱的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更大提高,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5.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参照群体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课题的实验对象选取的是对探究活动兴趣相对较高的学生, 是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产生的。这表明进入初中进行了半年的生物课程学习后, 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响, 我们需要注意去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民办名校实验组和参照群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分析, 表明对于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探究的兴趣对生物学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6.由于我们在科学探究教学方面的实践研究尚处初级阶段, 我们选取的实验对象是对探究活动兴趣相对较高的学生, 致力于先形成初中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但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导致实验组和参照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利于检验我们课题研究所形成的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策略的有效性, 我们需要增加策略有效性验证实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8.

[2]汪忠, 刘恩山.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2一40

篇9:七年级下生物计划

【关键词】生物兴趣 激发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6-02

一、教学的直观性

因为七年级学生本身的兴趣特征,年龄分布,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在头一次接触生物课程中的专用概念,例如:细胞,器官等,都是充满着好奇心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应更加着重注意生物课教学的直观性。而生物课中的高度集中直观性是其他科目中没有的,无论是从形态到结构,还是种群到生态,大部分都是可以触碰得到的。尽管,很多是光用肉眼没法看到的,要用到放大镜或显微镜等相关仪器才可以看到的。而这样一个本身特有的条件,使得学生在观察时可以取得相关的知识和原理,一方面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另一方面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好地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比如:在茎的疏导作用中,在选用天兰葵的茎下端放入红墨水中,在1小时的阳光照耀下,拿到课堂中,让同学们进行观察,接着提问:被放入红墨水中的天兰葵产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变红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传输到哪里?茎疏导的水和无机盐在茎的哪个部分率先开始了?茎的横截面哪一部分被染红了?这些都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是利用木质部进行传输的,茎的木质部是由木纤维和导管所形成的。接着,又继续问:水分和无机盐是利用木纤维进行传输的还是导管?让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木质部的红线就是导管,原因是木质部的导管是上下连接的。那我们就得知,水分和无机盐是在茎的哪个部分进行传输的?学生都会非常乐意的进行回答,就是木质部的导管。而这样充分利用直观性的工具进行教学,能使得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运用观察的形式来达成其目的,充分表达了以训练为主的特性。

二、着重培养生物课中学生的自主开发性

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从最基础上说都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而学生本身是具有相应的能力的,这样又推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开发性,理解和把握生物运动的规律性。在进行课堂实验的过程中,要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开发性三者相互结合。例如:关于种子萌发条件的一课中,可以做个相关实验,利用同一菜豆种子,用烧杯把菜豆种子分别绑在同一铁丝上,一粒在水中,一粒在空气中,另一粒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接着把烧杯在阳光下进行照射,时间为7到8天。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观察,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回答相关问题的答案,例如:这三粒种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利用自主开发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得知相应的答案,而生物课正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分析的主要阶段,所以,对于要进行教师指导实验外,还可以任命相应的组长和组员,使得每个组员都可以轮一次实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开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培养爱分析和爱探究的特点。

三、建造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身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对学生的相关兴趣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关心学生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爱护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而这些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可以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的。唯有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可以做到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知根知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对于课堂的氛围建造需要以下几点:第一,放下架子,师生平等,让学生接受你。第二,平易近人,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柔和可亲。第三,课堂教学当中应富含情感,使学生保守激情的熏陶。第四,对学生充满耐心,理解学生对问题的不懂。第五,经常鼓励和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第六,允许学生保留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在讨论学习中不给学生脸色。教师和学生要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成长,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一种自主和谐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获得相关知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寻求兴趣来源

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是联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对兴趣充满持久性和主动性。而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是离不开生物的。所以,生物教师要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物,在日后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和运用。学生在完成课堂中所给出的任务后,还要在课后开展多一点户外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亲临田间或校园中,认识多方面的生物知识。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如何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上,本文已经做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使得学生可以更进一步积极主动的探索生物学的奥秘,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艾小英.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生物学学习的兴趣[J].生物教学,2012(9).

上一篇:三违处理制度下一篇:幼儿园开学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