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4-07-07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精选11篇)

篇1: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课堂环境仍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符的现象。如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学科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

二、激发学生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等,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从上课现状来看,常规的教学手段根深蒂固,课中活动内容枯燥单调,学生的练习兴趣无法调动,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优化师生、生生关系,激发学习兴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组织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学,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成功体验的情境,实施激励评价,激发成就动机,诱发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旧引新,以旧孕新,循序渐进,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活动育人的情境,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设创造型教学情境,运用推想猜测法,激发学习兴趣,三、注意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有些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等老师把要上课的内容讲完,做题时只是按教师教的例题方法去解,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也很认真的完成。如果习题以本为本,还是能考出较好的成绩,但是当习题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或是要融会运用所学知识的,就又把困难归罪于是题目太难。这样的被动学习,有的学生感觉很满意,有的家长也很满意,认为孩子很乖,但我们教师却要敢于打破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努力寻求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不断发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情感激发往往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篇2: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倪金根

一.关于教学要求的把握问题

“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教学要求的把握,唯一的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体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的把握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对所教学的内容逐条分析,明确要求,确保内容不遗漏,要求不降低。

2.参照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比较异同,分析编者意图,对其他版本中所出现的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益的,又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内容或方法作适当补充。

3.分析华师大版教材,对后续学习有益的或者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帮助的内容作适当调整或补充。忌照搬老教材,同时也不提倡只用新教材,特别是只使用华师大版教材。

4.提倡因材施教,应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能再搞新的“一刀切”,教学要求的高低应由学生的实际来决定,应体现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有的只要求学生去感受、体验;有的需要组织学生去观察、动手实践和操作,达到识别和鉴别的目的;有的则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过程;也有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不要回到“教师主宰一切”的老路上去.5.用发展的观点把握教学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对知识和能力的系统性、教学内容阶段目标的要求上作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使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

6.参照实验区中考试卷,适时调整教学要求。二.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实施新教材以来,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提高了,这其中主要得益于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激励性为主)的改变.但当前,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过分地强调形式而忽视了内容,1.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数学课不该忽略数学的特点。课堂教学应该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地去思考问题的综合性活动.2.课堂教学应该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每一堂数学课都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科学方法,能力和非智力素质方面的目标,教学形式应该是要达到这一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3.数学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课堂教学形式都应是为数学学习活动服务的.4.正确评估学习成本,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形式 三.关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

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而创设的,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情境都是不必要的,否则只会干扰正常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自然,贴切,有助于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展开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另外,教师还要学会适时的抓住教学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教学情境的再创造.我们在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一定要防止出现新的套套,即反掉了老传统,形成了新传统。现在的新课程强调多样化,那么教学方法也要提倡多样化。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反思哪种方法更好。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评价时,不要落入没有实施“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是好课的新套套。四.提倡算法多样化与重视基本学法的问题

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提倡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 同的发展潜能;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思维能力;相同的知识内容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不同的知识背景。“格式化”的教学形式已经被淘汰,新教材的教学不应该存在一种适用各种课型的新的教学模式。

2.认真做好对知识的掌握从“个性化”、“非正规化”到“标准化”、“正规化”的转化过程

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个性化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解题方法的传授并不是不要“标准化”和“形式化”,而是应让学生经历一个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从“个性化”到“标准化”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毕竟是一个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也可能无所体验,无所收获;如果只让学生畅抒已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学法指导,也很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多样化算法,并进行基本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比较、交流、提升。

五.数学教材的一纲多本与课堂教学问题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材料,而不是范本

2.用好华师大版教材,提高知识的系统性;参考其他版本教材,提高知识的全面性;研究试教区中考试卷,把握知识的层次性。六.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如何辨证地实施问题

1.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需要教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

毫无疑问,“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 式。然而,就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我们认为关键的因素恰又在于我们如何辨证地处理好这对矛盾。合作不应该是一种顺从,而 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要以独立 思考为基础,要因材施教。

有的内容需要自 主探索而不需要合作,不同的学习内容有 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时机,如当学习活 动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研究结果多样时、独 立思考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需要分工 操作时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同时,学生合作还需要注重方法的引导和 训练(如: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合作 中不同角色的作用等)。与单纯的追求形式 相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通过 提出适当的问题,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 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 为,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形 式。因此,也可以这样说,自主探索和合作 学习都是学习的不同形式,没有优劣之分,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但有人把新课程提倡的这 种学习方式仅 仅理解为唯一的选择。这是不全面也是不正确的。

接受学习的主要作用在于引 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 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 程的枯燥与机械。尤其是在班级授课制的 条件下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关 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习内 容,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 变通地运用 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而又愉快地 学习。

在接受学习实施时密切注意教学内 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正确把握教学 中的“教、扶、放”的关系,把科学的思维方 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 生更广泛的迁 移,以教法启发引导学法,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的能力;

在实施发现学习时,同样要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 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强调在做中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学生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 和情感参与,对他们的 创造能力的提高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总是会呈现出从学习条件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接受与发现两种学习方式的态势,这既是学习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认知需要。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地、合理地使用,使接受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课堂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创造学习方式更符 合学生特点和 认知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发挥主动性,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感受性,帮助学生认知,重视发展性,促进学生进步,渗透教育性,激励学生向上,贯穿实践性,鼓励学生动手,做到这五“性”,就会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3:谈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必须注意学生写作前和写作中的思维训练

作文过程中,总是先有思维而后有文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不可不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也不可不重视。以往的写作教学,往往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而轻文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这可能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在学生写作前阶段,应该而且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出现类似“人来疯”的情绪,诱导其产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出现写作的情绪和感受,这就是写作前的思维“热身”或者感情“激发”或者外国人所说的“大脑风暴”,有了这“热身”或“激发”或“风暴”,就有可能使学生出现写作的思维热点,然后在比较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形成情绪的宣泄。只有这种自然的而不是强求的文章,才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感情。只有在这种经常不断的思维训练中,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机制。

二、作文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在草稿上下功夫

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不愿认真修改,有的学生甚至把作文写好后,看都不看一眼,就上交给老师,敷衍了事,造成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对此,我把指导作文的主要力量放在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上。为了培养他们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是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二是具体指导,提高他们鉴赏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作文命题后,根据题目的难易,我只简单地提示题目的要求范围、可写哪些材料、注意点和指定交文章的时间,就让学生回去写。或观察,或搜集素材,或构思、打腹稿,写草稿,从不让学生在一节两节课内完成一篇作文。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养成他们认真作文的良好习惯。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种加强作文指导的做法,更加贴近学生作文。

三、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后,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四、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统一

无论什么文章,必须先考虑内容,而后再研究怎样表达,文章的质量首先决定于内容,其次才是它的表现形式,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当然,形式对内容有重大影响,因此,不能只求内容而不顾形式。内容千变万化,因而形式也不能拘泥于一格。世界上的事物内容,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表达方式也绝没有两篇完全相同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应强调从内容入手。对小学生目前作文实际中的模仿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从模仿到创造,也有科学性,只是模仿应当具有作者自己的特点。这里强调的是从内容入手,这是个认识问题。现在有的小学生一想到要写作文就想别人是怎么写的,而不考虑生活中的情形是怎样的,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不观察、不分析,对生活缺乏关注,甚至对参加一些有益活动表现出淡漠,作文时随意拼凑,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

篇4:谈谈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赢得学生的信赖

只有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他,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班主任平时要留心观察,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田。首先,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接近你,亲近你。其次,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对待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做到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第三,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子女和家庭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和他们进行密切的思想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学生就会把你当作良师益友,班主任的威信就会树立起来,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好小助手,培养一支善管理的班级干部队伍

确定班干部切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随意指派。因为班级干部队伍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对班级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班干时要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同学选出来,使他们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班干队伍建立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养。例如,每次主题班会、队会、大型活动时,要求班委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才干,提高其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要求班干在个人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当他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帮助他们找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树立自信,培养知难而上、不怕挫折的品质。

三、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是团结的、积极向上的集体。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可以先从个人、小组做起。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例如,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班干例行工作外,可以让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其次,为个人、小组制定远、近期目标,让学生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喜悦中体验生活、学习的快乐,同时感悟到集体力量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形成“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胜”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培养班风时,可以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一些常规要求,如课堂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集会常规等进行训练。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保证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培养

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开会前要做好充分的汇报准备工作,包括学生的习惯、态度 、遵守纪律及团结友爱等各方面情况。开会时要邀请家长畅谈子女在家的综合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建议或意见。和家长商榷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捷径和佳法,从而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配合班主任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这样,班主任工作起来才能更加顺利而又轻松。二是通过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及时和家长联系,交流有关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三是设立班主任信箱,让家长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提一些看法,和班主任交流思想,加强沟通。四是对少数后进生,采取约家长到校或亲自登门拜访的形式面对面交流。交流过程中,一定要客观地评价学生,既要指出问题及原因,更要突出该生的闪光点,增强家长教育好子女的信心,切不可一味地贬低学生,使家长失去信心,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篇5: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奇异,学生对此充满了 向往和好奇”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要想 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要首先转变自 己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 的内容和学生对物质世界已有的认识和经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 方式,结合实物!模型!标本!图表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来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通过化学实验诱发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充 满好奇,根据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好奇)观察)惊讶)疑问)思考0中增强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虽然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学生的印象 也不会太深,也就是说它不能代替化学实验,我们在使用中不仅

要把握好一个度,还要注意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 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2根据学科特点,形成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更强,与生活

联系更加紧密,所以教学中要针对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形成化 学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学习起来 十分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即应该 做到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由易到难“针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原理 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 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同时借助各种先进的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手 段,再通过对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最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 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原理,从而增强对 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的能力”

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 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合价等内容,这些 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好化学的关 键“虽然化学用语简练!抽象!严谨,但学生学习和记忆普遍都感 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实物,还应让学生制作卡 片,编成韵句歌谣等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记,效果会更加 明显”

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在初中化学学科体系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运用直观教学 和实验教学以及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多观察!勤动 手!分析比较找出物质的制取!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物 质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归纳出一些简单的规律,在此基础 上加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 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实验,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以示范作用;还应结合实际对实验加以改进,比 较改进前后的优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在 实验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设计!亲自 动手!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勤于思考!如实填写实验报告等良好 的实验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选取的核心知识来编写的,而化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就是生活”,新教材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在不同的地区对学生有影响的代表物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化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整合和重组,并从中提炼出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教学素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争议来引出化学学习的具

体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实际情景开展教学,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在实际情景当中,在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时要选取学生身边的特别熟悉的物质!事例和现象,促使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或者查阅资料来进行实验论证,从而找到合理的解释和结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结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人学科教学过程,是化学教学设计的一项 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目标的任务之一,化学学科中充满着辩证唯 物主义思想,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 分运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 态度”

教师还应结合化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变化规律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 育,要让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达到破除迷信,树立科学世界观的目的“结合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事迹,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5强化教学反思,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加强教学反思是提高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

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 验,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和过程有意识地进行再现和认识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反思能力,在讲授完一个单元或者一{!课题

后,针对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制定的各项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各种教学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等进行自觉的 分析,然后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有些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有些话让学生自己说,有些事情让学生自己做0的 原则,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认真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运 用能够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该撰写/教学反思札记0或者/教师 成长札记0“这一点对刚接触新教材的老师们特别重要,也可以 通过与校内外教师间的各种平台的交流与沟通来提高我们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6:写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是基础,教师要重视做好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其中一项基本功是写一手好字,因为写字不仅是教学的一种需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的姿势,把握好汉字的结构笔顺,展示给孩子们的是一个个端正规范,让人赏心悦目的汉字。学生便能以教师作为榜样,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写字的第一课就要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基本功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字写端正,保证书写的速度,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保护视力,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所谓的正确姿势:双脚踏地,上身保持正直,保持心平气和。

三、讲解字义

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字的笔画、结构、笔顺,却忽略了字义,这样学生不能理解这个字。不能理解字,就不能写好字。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字,对这个字产生兴趣。

四、注意培养孩子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孩子讲讲古代人勤练书法的故事,欣赏一些书法作品,如王羲之、毛泽东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这样有

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书法灵性,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的乐趣。又如进行写字竞赛活动。我曾经做过一课有关汉字历史渊源的课件,学生观看后,非常的惊奇、兴奋,伴随着历史故事的引导,逐渐对汉字有了深刻的了解,看到曲折的线条,飞动的字符,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五、学写字要先学做人

篇7: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本因素,占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是实质性因素。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来实现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品行、个性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每一节课教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内容。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知识,否则会造成没什么可讲的现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例如:“平面”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页内容,好象没什么可讲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想象的一大飞跃,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地给学生讲清楚。二,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的过程。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是:一个问题、一个发现、一个结论------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他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繁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提炼的过程与结论。因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一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真”的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被揭示等过程,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在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重视其形成过程的充分暴露,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基础。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在教学时教师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挖掘出课本中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需要教师“精心提炼、着意渗透、反复孕育、经常应用、小步推进、分层达到”去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四,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方法不是数学家的灵感创造,而是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和深刻的哲理根据的,是体现于生活中的自然法则。知识是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的。学生的思维不会自然的发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使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数学水平方法认知冲突。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有适当的难度,应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了,学生就会乏味。太难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才觉

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确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五,精编例题、习题

例题、习题的选编,一方面要符合大纲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潮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题,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数学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数学教材在例题、习题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提供方便。但他只具有普遍性,并非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编例题、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选题时考虑:这道题起了什么作用?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典型题的“解剖麻雀”,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习题的选编要兼顾各个分支数学间的纵向渗透与横向联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开放性习题,探索性习题等。分析、理解、充分提取已有的知识焦点。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概括性品质

六,注意分析与总结

篇8: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前不久, 在笔者所在地区举行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2A课评比活动, 因为上课现场设在笔者学校, 所以有幸观摩了十节小学音乐课。上课的教师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并且获得了A质课称号的教师, 照理他们的课应当有相当的水准。然而两天下来笔者发现这些上课教师的水平落差非常大, 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甚至有的问题几乎成了教师的通病,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造成孩子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 是对音乐课兴趣造成扼杀的主要推手。以往有许多教师只要一提及兴趣问题总喜欢把原因推到教材上, 认为教材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其实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课堂观摩中发现, 造成孩子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的最大原因并非教材的客观因素, 而是教师的人为主观因素。这些人为因素体现在课堂上, 我把他们统称为“课堂因素”, 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师缺乏单元意识

由于本次2A赛课活动是在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下进行的,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每一天上课的教师都采用同一个课题。由于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结构模式, 每一个单元会有几首不同的音乐作品, 为了让教师更明确教学内容, 于是课题的选择非常具体地落实到了单元中某一首歌曲。其实课题的选定者之所以这样做, 其目的是想检验一下教师解读教材和建构教材的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显露出许多教师对教材解读能力的不足以及对教材建构能力的欠缺, 比如有几位教师在教授歌曲《开心里个来》时就非常明显地暴露出了以上两种能力的不足。

歌曲《开心里个来》是由苏南民歌改编的一首歌曲, 准确地说是在原来民歌音调的基础上重新填词并在歌曲中加入了“数板”元素, 整首歌曲风格淡雅清新, 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由于“数板”的加入又给歌曲注入了新鲜活泼的元素, 使整首歌曲充满了活力。就这首歌曲的教学而言, 歌曲教学 (旋律部分) 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数板部分只是为了完成对歌曲气氛的一种烘托。上课的教师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歌曲分成旋律部分和数板部分来分别处理。诚然这样的做法没有过错, 错的是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教唱和处理该歌曲, 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 数板念了一遍又一遍, 全然没有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 教师的教育视野完全被课题限制死了, 在组织教学时完全没有教材的“单元意识”和教学的“课程意识”, 为什么不能适当地补充一些教材中提供的音乐作品, 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开心”的含义呢?为什么不能自我补充一些可以和本首歌曲形成对比或者互补的歌曲或音乐呢?我们都知道这首歌曲是由江苏民歌的音调生成的, 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再融入一些与民歌相关的知识呢?而这恰恰是音乐课堂最需要的文化意识的体现!难道教师的授课思路就仅限于歌曲的教唱而不顾及歌曲的文化背景?教唱歌曲时多唱歌曲并没有错, 但我们不能因为课题是一首歌曲就把思路定格在教唱歌曲上, 应充分考虑音乐课的文化含义。

二处理手段单一—教师教学法缺乏表现意识

音乐教学慢慢地走入了一个误区, 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学更是如此。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几乎成了“唱歌课”的代名词了, 一节课下来能把一首歌曲教会就觉得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下, 许多教师就特别愿意在歌曲处理上花费许多时间, 觉得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歌曲处理得更加细致。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 在歌曲教学中对于歌曲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处理歌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教师并不能很明确地说出, 因此歌曲处理就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形式。其实歌曲的处理无非有两个目的: (1) 通过对歌曲的处理让学生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情绪; (2) 通过对歌曲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在目标不明确下的程式化的、单一的歌曲处理既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绪情感, 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处理手段单一还表现在对歌曲的难点解决上。许多教师面对歌曲中的教学难点显得束手无策, 一遇见较难的节奏、较难的音程、较难的乐句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一遍一遍生硬地教唱。开始学生可能还会跟着教师认真学唱, 到后来学生就没了兴趣, 结果难点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如歌曲《开心里个来》, 教师们认为学生学会歌曲后都会开始处理歌曲, 一般都是围绕“开心”来做文章。比如为了表达开心的心情, 我们该用怎样的声音去表现呢?这个问题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回答起来有点难, 但学生还是会很配合地说用甜美的声音、跳跃的声音……那么如何发出甜美的声音呢?如何唱出跳跃的声音呢?可不可以不这样提问, 换一种让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呢?如教师亲自范唱, 或者让学生上台示范, 或者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讨论交流过程等等。其实这样的处理是可以接受的, 用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也是正确的, 但我们是否可以不那么单一?是否可以跳出声音的圈子去看看旋律?比如把歌曲一开始的两个音符“” (开心) 处理成顿音唱出一点跳跃的感觉?在歌曲的第二句“”这个切分节奏处加入一个休止符, 把本来连贯性较强的乐句变成“”有一点休止有一点顿促的感觉呢?这样音乐的情绪就活泼多了。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对歌曲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当学会歌曲后应把重心放在表现歌曲上, 处理歌曲的最终目的是为表现服务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歌曲教学应该在“表现意识”或者“表演意识”的思想指导下去完成, 否则我们的歌曲处理易跑偏方向而变得华而不实。但处理歌曲不是音乐表现的唯一手段, 应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演绎歌曲中的“开心”,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缺乏课程意识

从某种程度上, 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否是激发学生全员参与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我们面对的教学个体有很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孩子会对不同的教学形式产生不同的兴趣,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在唱歌上有欠缺, 但是非常喜欢唱游活动, 再如有的学生可能唱歌很好但不喜欢唱乐谱, 也许还有学生天生具有良好的节奏感, 非常适合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等。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除了表现在同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单一外, 还存在严重的教学资源利用单一的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课程意识。音乐是一门课程, 有自身的建构体系, 对孩子们而言, 音乐不是技能而是一门课程, 是一门综合的课程, 更是孩子综合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遗憾的是在笔者从教的这十几年中, 所听的音乐课几乎都是以歌曲教学为主, 没有听见过欣赏类型的音乐课, 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教材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优秀的欣赏曲目, 我们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呢?孩子的音乐素质要想获得比较全面的提升, 单靠歌曲教学是不足以完成的, 因为欣赏教学其实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升可以为我们的歌曲教学服务。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还有一课叫做《开心火车》, 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活泼欢快, 授课教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也动了不少脑筋, 又是唱又是加动作表演。但我发现很普遍的问题, 几乎是教师上课的通病:她们几乎都是为了动作而动作, 没有认真考虑动作的编排与歌曲情绪之间的关系。良好有效的歌曲表演或律动的设计应是动作服从音乐的情绪, 也就是说应通过不同的动作设计安排来体现歌曲中情绪的变化。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这样的思想认识, 经常是一两个动作一做到底, 且没有考虑过让学生参与动作的设计, 形式非常单一。“”这个节奏是歌曲中非常典型的节奏型, 教师在情绪处理时几乎都提到了如何把声音唱得跳跃一些, 好像跳不出歌词这个怪圈。我们知道单声部旋律的表现力远不及多声部音乐, 要是在这个节奏型下配上歌词、简单的语气词或者配上其他的打击乐器, 把它变成歌曲中旋律的低音和声, 这样一来不仅把原来的单声部线条变成了多声部, 而且可以使歌曲的情绪变得更为活泼, 音乐形象更加准确生动, 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 合唱 (多声部演唱能力) 本身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这样的尝试也正是课程意识的体现, 也就是说课程意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应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诸多要求。另外, 这样的变化使歌曲的处理手段丰富了, 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不断获得新鲜感, 他们也会非常乐意去尝试实践, 在实践中自觉地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兴趣自然被激发起来了。

篇9: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B)—0051—01

营造“缺口”,创设合理的情境

心理学家韦海墨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组。而知觉的重组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完形律。”完形律是指当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时,就会尽可能地把被知觉到的东西以完形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学生遇到形式化的数学问题时,便会产生一种心理不平衡的状态——“心理缺口”。而学生总有最大限度地追求内心平衡的倾向,即弥合“缺口”。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艺术地营造学生的心理“缺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他们提供大胆思考、推测和自主探究的机会,进而使他们努力弥合“缺口”,形成“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例如,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如果一个人对整式乘法一无所知,那么他就不能学习因式分解。为了使学生在整式乘法概念的基础上较自觉地获得因式分解的概念,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材料:

1.请根据整式乘法计算:

(x-2)(x-1)=______________,

(x+1)(x-4)=______________,

(a+b)(a-b)=______________。

问题:在上面各个等式中,左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这种运算是什么运算?

2.请根据(1)的结果,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式子,使等式成立:

x2-3x+2=________________,

x2-3x-4=________________,

a2-b2=________________。

问题:在上面的各个等式中,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这种运算能称为整式乘法吗?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我们要善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合理营造“缺口”,巧设情境,善于将学生置于知识的饥饿状态,使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自身的认知内驱力,从而自觉地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来激活旧知,生成新知,进而弥合“缺口”。

设计合理的强化训练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通过强调问题的综合性,开发新颖的题型来达到目的。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时,通常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从而发现规律,进而形成相应的概念和技能。这项训练达不到一定的量,其概念和技能的形成就不到位,不牢固。但数学学习不能完全沉溺于题海,搞题海战,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付诸于一定量的必要练习,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与分析,形成更丰富的技能。因此,就数学问题的设计而言,要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属于现实。要注意数学问题设计的清晰性、科学性以及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科学记数法”是初中数学中介绍的记大数的有效方法,但学生解答纯形式化的数学题时,通常会感到枯燥。因此,我们可以给类似形式化的数学题配以恰当的生活情境,以发挥数学问题的非智力教育功能。教学可设计成如下问题:50粒小麦约一克重,我国现有人口约13亿,假设每个人每天仅节约一粒小麦,一年全国可以节约多少吨小麦?科学记数法有了现实生活情境的支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解题热情。特别是计算的结果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全国一年竟可节约1万吨小麦。

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学习辅导。学习辅导的关键应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摆脱对家长及教师的习惯性的依赖,从而使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传统的数学辅导几乎都由科任教师承担,主要采取补课等方式。新课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辅导方式,组织学生就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如何选择自学方法等问题展开研讨,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尽可能地组织学生互帮互扶、合作交流,利用他们之间的天然优势,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切实达到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究的目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篇10: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重激励,引发倾听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言语激励。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荣誉激励。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如,“小小评论家”“小医生”“小博士”等。我在上“爱吃的水果”的口语交际时,先提出:“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会评的小朋友我们称他为美食评论家”,结果学生们听得特别仔细,等同学讲完后,争先恐后举手发表意见。有时我还会设置一定难度,让他们把稍长的话再完整复述一遍,当“小播音员”“金话筒”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即地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我“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添兴奋。

二、善引导,提高倾听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我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在不断引导中提高其“听”的能力。

(一)课堂引导循序渐进

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为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如在教学《小兔远南瓜》时,由于学生过于关注自己想的办法而忽略了听别人的内容,以致生生互动较少,我就设计了一个“你说我听”的活动。先让一部分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另一部分学生听。然后请听的一方汇报:“我听懂了××的办法是„„”但双方交际并没有在这一层面上终止,紧接着,汇报者还要征询原说话者的意见:“请问我说得对不对?”促使原讲话的一方也认真倾听,根据汇报者的表述,做出相应的对答。这样一来,学生的倾听有了目标,交际的双方不断地发出信息,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不断转换,成为真正互动的口语交际。

篇11:对外汉语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音节开头的辅音,不能自成音节

辅音比声音范围大,除可以充当声母,还可以充当韵母

二、分类:最大特点是受阻,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声母的本音,是气流呼出时发出的纯粹音。本音不响亮,不便于称说和教学。呼读音,是指由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本音不响亮,为了称说和教学的需要,《汉语拼音方案》根据注音字母传统的读音在声母的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来呼读,这就是声母的呼读音。呼读音与字母表的读音多数不相同。呼读音并不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只用来呼读、称说,便于辅音音素教学,在声母和韵母拼合成一个音节时,必须丢掉辅音后面所加的元音,仍用它的本音。

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

①双唇音:b p m(3个)

②唇齿音:f(1个)

③舌尖前音:z c s(3个)

④舌尖中音:d t n l(4个)

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4个)

⑥舌面音:j q x(3个)

⑦舌根音:ɡ k h(3个)

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1)阻碍方式

①塞音:b p d t ɡ k(6个)

②塞擦音:z c zh ch j q(6个)

③擦音:f h s sh r x(6个)

④鼻音:m n(2个)

⑤边音:l(1个)(2)声带是否颤动

①清音(不颤动):b p f d „„(17个)

②浊音(颤动):m n l r(4个)(3)气流的强弱

①送气音:p t k c ch q(6个)②不送气音:b d ɡ z zh j(6个)

三、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送气与不送气

Student 关注学生的送气与不送气的敏感度 如:b-p d-t g-k z-c xh-ch j-q

送气与不送气有区别意义,如:爸-怕,滴-踢,哥-科,季-气,纸-尺,字-次

2、学送气与不送气常见的问题

(1)、不送气的清音易发成浊音(母语是英法或相近语言的学生常见)纠正:普通话里没有清浊对立 只有一对sh与r是对立的

声母除m、n、l外,其他声母发音时发音声带不颤动,只是口腔发音器官用力,声带不用力

B、d、g噪子不用力,不紧张,只有嘴与发音器官用力,声带不动

(2)、送气音p、t、k易发不送气音,或是送气不够,日本和韩国的学生常见。如兔子跑了易说成肚子饱了。

纠正:学会送气,强调送气的方法和力度:

A、吹薄纸法:让学生观察,先发不送气音,然后再发送气音,要用到对比法 B、哈气法:五指并拢,手心向嘴先发b,手心有一点气流,再发p,让学生感觉气流强。有发不对的学生,让学生把手放老师嘴前,老师发音让学生体会。C、感受胸脯收缩,气流强势不一样。

D、连续发音法,让学生发b,看看一口气能发几个,再发p,一口气发不了几个。练习:

女的是婆婆,男的是伯伯

这期《奇迹》杂志介绍的世界七大奇迹,让人感到极其惊奇

光光帮爸爸扛缸,刚刚帮妈妈扛筐,光光放下缸帮刚刚,刚风和妈妈夸光光。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吃吐鲁番葡萄不吐吐鲁番葡萄皮儿,不吃吐鲁番葡萄倒吐吐鲁番葡萄皮儿。

2、f、h的发音方法

f:唇齿、清、擦音,上齿和下唇

日韩学生说不好吃饭,日本的语音里上齿不参与发音 纠正:上唇放松,下唇上收,碰到上齿,不要咬,唇齿接触,腮帮略微有点鼓,有点像露齿微笑

开始可用夸张法,上齿咬住下唇。h:舌面后、清、擦音

易出现的问题:葡萄牙语和法语h不发音 很好,易发成很袄

英德是声门摩擦音,成阻部位是舌根和喉鼻,比我们靠后,喉壁

纠正:舌面后擦音,舌面后部紧张,抬高,接近软腭,发h声音响并能拖长。练习:

别说废话了,让我们做会话练习吧 她是去理化馆学习,不是去理发馆剃头 胡风会呼风唤雨 天上飞的飞机是灰的 老费的灰鸡不会飞回来了

放小放,画凤凰,凤凰画在红纸上,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越画越像活凤凰。

3、d、t、n、l发音方法,部位相同: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d、t清音,n、l浊音 主要问题:

1、英美国家:dl发音部位靠后,含混 2、分辨不清n和l,鼻音和边音分不清 纠正: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想办法 控制软腭和小舌的升降

一、捏鼻法,用手捏鼻子后体会鼻音与边音的发音 强记哪些字的声音是n、l 练习:

他非恼怒我走了老路 不是年长的人就可以做连长

男旅客的上衣有蓝纽扣,女旅客的帽子有小绿球 男旅客走进了酒楼,女旅客涌入了人流 六六妞妞去放牛,大牛小牛有六头。

六六拉着大牛走,妞妞牵着小牛溜。

六头牛,牛六头。六六妞妞,妞妞六六都爱牛。

3、舌面前、舌尖后、舌兴前音的教法与辨音

Zh、ch、sh:舌尖翘起,对准硬腭前部,舌体稍稍向后缩,口微开,上下齿稍分开

Z、c、s舌尖平放,对准齿背(上下齿背均可),上齿掩住下齿尖,无缝隙,用手势表示,正面看有无缝隙。

J、q、x舌尖自然前伸下垂,保持不动,要领是舌尖不用力,不碰齿,不动,碰齿音就变了。舌面前向上,与硬腭前贴近。留学生常见错误问题:

(1)、Zh、ch、sh:舌尖翘得太过,舌尖卷起来,是舌尖背面对硬腭,会发成卷舌音,用力点是舌头,而不是舌背部,如手势,平手是(2)不注意口型,开口度等,肌肉紧张状态

声母

口型

唇形

开口度

肌肉紧张

Zh、ch、sh 不完全圆,比较圆

向外伸,向外翘

稍张开一些,较大

松驰,无Z、c、s、J、q、x紧张

Z、c、s

伸展

较小

较紧张

J、q、x

很扁

平展,向两侧用力伸展

很小

紧张

(3)、舌尖前Z、c、s与舌尖后Zh、ch、sh相混:

Sh舌头翘起位置判断:咬指头法:对硬腭前部,食指第一关节用牙轻咬,舌尖翘起来对上腭,注意舌头不要碰指头。咬牙签:一公分的地方,用牙咬住,舌头不要碰牙签,发错音会疼。对比练习:

古时候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 说话不要似是而非,做事要实事求是 这里有四十四只石狮子

四十四个柿子都不涩,三十三个山楂可真酸

纺织商城有四十层,常胜商场是私人的,有四十四层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中唱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莫把四字说成十,休将十字说成四。若要分清四十和十四,经常练说十和四。西红柿炒鸡蛋给自己吃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张其发音不清晰,他把“精致”说成“经济”。组织说成阻击,不直说成不急,大便说成大喜,秩序说成继续

墙装窗,窗装墙,墙窗装,窗墙装,墙上装窗房间亮。

(4)、舌尖后面和舌面音易发在舌叶音,欧美学生,如姐姐,上海 纠音注意:发音部位和唇型

(5)c 与英语[ts]发音相同,易受英语发间规则影响,在英语中,[ts]永远出现在词尾,词头c 发[s][k‘]

c 的教法

1)、用气球漏气的方法发c,让学生模仿漏气球。2)、注意教学顺序,先教s s-z-c阿拉伯跳民族舞嘴里会发c音

上一篇:优秀电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电子白板常见问题及故障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