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

2024-06-29

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共12篇)

篇1: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

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

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题目自拟。

篇2: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

2022高考全国乙卷难不难

试题起点较低,层次分明,难易适中,整卷阶梯明显,有主要考查1个考点的简单题目,也有考查了多个考点的复杂题目,较复杂的题目又搭建了台阶,让考生易于入手,对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这些题目既考查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能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

从出题角度来讲,如果部分考生觉着难,部分觉着不难,说明出题目的达到了,很好的区分了高分生和低分生,高分生毕竟是少部分。这样,更有利于名校选拔人才。

江西高考怎样正确填报志愿

1、保证升学。应以保证被录取为首要目标,平时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又渴望升学的同学应优先考虑这个原则。

2、就业优先。对于有希望升学的同学,应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虑到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尊重人性。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出于自身实际,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能否与所报志愿相匹配。

4、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填报志愿很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家庭条件不富裕的考生,应总体权衡那些学费相对较低的师范类院校或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体制比较完善的高校就读。

高考应该保持什么心态

保持自信的心态,乐观作战

自信是赢得高考胜利的基础心态。它是将挫折转化为动力的重要桥梁。一个人只有适当自信,才不会在某一次考试失利中否定自己,才不会因为某一次失败就对自己产生怀疑。相反,它会激起自身斗志,然给我们始终保持奋勇向前的动力。

但是,自信不是自负,它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出现的自我相信,与盲目自信大不相同。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怀揣希望,都要相信自己,并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淡化焦虑的心态,平常对待

高考在即,家长的期盼、教师的鼓励、梦想的召唤、孤注一掷的决心,很容易催生考生的焦虑情绪。如果该情绪扩大化,不仅会使考生过度紧张,也会造成注意力下降、兴趣度降低等问题。

因此,面对高考,我们应该淡化焦虑心态,并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如果过度焦虑,我们也可以冥想放松,或者做些喜欢的运动,以此缓解焦虑情绪。

怎么填报志愿比较好

“冲”两个志愿。六个志愿次序前面的两个冲往年录取平均分的高校, “冲一冲”一定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要“量体裁衣”,同时“冲”院校的同时,前提是不考虑所学专业,只考虑学校的“名气”,相对应地投档后专业满足率大大降低。考生查找自己位次处于院校近三年录取最高分对应的位次及最低分对应的排位之间的院校,再结合平均线差均值划定院校范围。

“稳”两个志愿。选择志愿次序中间的两个,重点考虑专业、兴趣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选择往年平均线差均值和最低录取分排位与自己现有成绩及位次相当的院校。

“保”两个志愿。最后两个志愿,一定要综合考虑考生满意度、兴趣爱好、专业、地域及规划职业等,选好保底学校,为自己志愿的录取上好最后一道保险。如果填报不当,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当然选择时也要考虑自己成绩位次,不要太低于自己的理想值,避免“高分低就”。

篇3: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参加2014年江西体育高考的考生7000余名。随机抽样600名考生,其中城市中学考生260人,乡镇中学考生340人。

1 . 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关于体育高考以及城市和乡镇中学现状的资料文献,了解研究现状。

1.2.2 问卷调查法

在2014年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中随机发放并当场收回问卷。

问卷的设计:查阅了关于体育高考的文献资料,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问卷初稿经过征询专家的意见,修改整理,遵循设计的基本要求。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经检验符合要求。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随机抽样600名考生,发放600份问卷,收回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为97.9%。所以本调查能满足分析及研究的需要。

1.2.3 访谈法

深入到体育高考带队老师和已经考试结束的考试的考生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把有效问卷的相关数据输入到SPSS17.0,整理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表1说明:江西乡镇中学和城市中学的男女比率相差显著,男生高于80%,而女生低于20%。城市和乡镇之间的男女比率是基本相同的,呈现女生少男生多情况。其中,乡镇中学男生比率大于城市中学,而乡镇中学女生比率却小于城市中学。可以看出,在城市中学,参加体育高考的女孩比率受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比例有所增长,城市中体育的开展程度越来越普及,大家的对体育的认识也越来越广阔。

从表2统计的结果表明:在江西乡镇中学和城市中学中,体育高考考生的动机已经呈现多样化,虽然最主要的动机依然是进入大学,但是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等动机城市中学和乡镇中学均有达到超过10%以上的比例。其中在城市中学的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中,进入大学的比例在逐渐降低,锻炼身体与兴趣爱好等逐渐增加。

中学体育基础场地设施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表3调查发现:城市中学中齐全的比率是45.0%,乡镇齐全的比率为25.2%,但是乡镇中不齐全的比率大于城市中学的比率。但是同时我们看到在乡镇中学中,基本齐全的训练场地设施比率不断上升,稍高于城市中学,说明在江西乡镇中学的场地设施在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道路上。

表4说明:在体育高考指导教练中,体育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都分布在城市中学,占有城市体育教师比率的12.5%,而大专学历体育教师正逐渐减少;乡镇中学中本科学历占有78.4%,专科学历教师为19.8%,都略高于城市中学。在江西中学的体育教练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达到了76.1%,大专学历13.7%,硕士学历5.7%。数据表明,江西省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体育教师)是主力军。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群众的体育意识越来越强,体育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表5说明:城市中学和城市家庭对学生参加体育高考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均高于乡镇,城市体育意识的增强起着带头作用,由于乡镇中学和家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相对滞后城市,在对学生参加体育高考的关注和支持程度现在低于城市中学,也因此了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关注和支持的程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训练年限的长短是体育考生基本素质的一个保证,同时也可以反应考生的考试动机。对于参加体育高考的基本需求来说,一般训练时间在3年以上为优秀。表6数据显示:在3年以上的比率,乡镇中学明显优于城市中学,达到了44.7%;在1~2年训练年限中,城市中学和乡镇中学的比例基本都是45%左右,处于均等水平;1年以下和无训练的同学也存在少部分,在访谈中,这些同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较多。训练年限在2年以下的考生在于文化成绩不理想,但是身体条件不错,选择体育高考则可以更有把握进入到本科院校。这样的考试普遍存在心理的稳定性不足,参赛的能力相对较差,考试的发挥状态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这种情况城市中学的比例高于乡镇中学。

3 结论

(1)体育教学工作男女分工不同导致了男女体育工作者的比例严重不平衡。但是在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体育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为了适应体育事业多方面的发展,许多体育运动项目相对更适合女性教师。因此应鼓励更多的女生参加体育高考,报考体育教育师范专业,不断壮大女性体育教育工作队伍,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2)在体育教师的学历方面,越来越多的具有硕士研究生的体育教师充实到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中去,目前具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历的提升增加了体育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的体育意识和训练水平,为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成绩做好了铺垫。

(3)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高考氛围是体育考生的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撑,能够成为考生努力向前的动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江西省在学校和家人的支持重视方面,乡镇和城市中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中学优于乡镇中学,因此乡镇中学应该转变观念,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在场地设施方面,目前城市中学的条件优于乡镇中学,但是乡镇中学的体育设施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4年参加江西体育高考的考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西城市中学和乡镇中学之间体育高考的一些具体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江西体育高考城市中学和乡镇中学的一些区别以及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江西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体育高考训练工作水平提供依据。

篇4: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

一、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__________(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二、第一问失分分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诗句学生早己烂熟于心,大多数考生知道子规这个意象蕴含着无尽的凄凉悲伤。这题的赋分点有两个:一是“思念故土”(思念故园、思乡等均对)1分,二是“有家难归”(国家破碎无法回家、南北分裂归去不得等均对)1分。但大多数考生只能得到1分,失分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套话,空洞无物,有部分考生就只答“子规象征着凄凉”,但为什么凄凉悲伤却没有写出;二是概括不全,大多数考生只能理解到对故园的思念这一方面;三是答非所问,这是没有理解诗歌内容造成的,以致回答错误,不能得分。

例:子规这个意象象征离别之愁与思念故园之情。(1分)

这个答案得1分,因为只回答到“思念故园”。

应答对策:古诗鉴赏题的题型不外乎形象意境、思想内容和情感观点、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几种,而第一问就是对意象的分析。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意象,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蕴含的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蝉”蕴含的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高洁”。所以要做好这种题目,就必须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而子规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所以古代诗人一般把杜鹃(子规)的啼叫声视作凄凉。凄凉悲伤就是子规这个意象的普遍含义,但回答时必须根据具体语境写出是什么造成诗人心境的凄凉悲伤,那就是思念故乡,有家难归。只有这样才完整,才言之有物不至于空洞。

三、第二问失分分析

赋分点有三处:答到“不矛盾”给1分;能答出原因(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大意对,就给2分。能答出结果(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大意对,就给1分。考生失分处在于:①答“矛盾”的,判为0分;②答出“不矛盾”,但原因不明确,不具体,不到位,如“诗人要回故乡,远离都城了,所以发愁”。

例:不矛盾。“故园便是无兵马”是指如今的故园就是没有兵荒马乱,但国家灭亡;“犹有归时一段愁”表达了诗人深感国破家亡的愁苦。(4分)

这个答案非常完整,既写出了不矛盾的原因,也写出了国破家亡造成诗人“愁”的结果,所以得到满分。

应答对策:这种A与B是否矛盾的鉴赏题,答题的时候应该把诗人的情感内容和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虑。读懂诗是关键的一步,而这首诗歌并不难理解。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愁”的情感。那我们就要思考,诗人缘何而愁呢?结合注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一些关于生平、所处的时代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答题大有帮助,给我们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在诗人敏感的内心深处,客观世界的一切形声色都很可能点燃诗人情感的“导火线”。由于友人归京,引发了诗人的感慨,这种感慨来自今昔对比,这“京”早已是昔日之“京”了,如今金人南侵,汴梁已在金人的铁蹄之下。所以,面对友人的归京,诗人怎能不想到: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有家也难归啊!所以此时此刻,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来。知人论诗,学会分析,是做好诗歌鉴赏的必备能力。

篇5: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对未知和疑惑的不断追问。

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想到闻一多先生回忆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时说,梁启超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了一遍,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好,真好,实在是好!”并无半句解释。

那么,任公先生到底为什么要喝彩这首古诗呢?真的是如闻一多所说的“大师讲学,就是这样”吗?

究其实,我们分明看到任公先生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敬佩之情。先生为什么会对白发狂夫有如此情感呢?

“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劫难的,可他却选择了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流血的第一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篇,谭嗣同与白发狂夫有着同样的执着,梁启超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敬佩!

任公先生演讲中十六个字的《箜篌引》,二十多年后为什么又让梁实秋先生仍然记忆犹新呢?

究其实,二十年后的梁实秋看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就想到了中国当时沧海横流的现状,想到了疲弱的祖国又到了该要革新的时候了,于是又一次想起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一次演讲,想起了先生讲的那首古诗。

是探究学习,是不断地追问,让我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对权威和规则的勇敢挑战。

篇6:江西高考作文真题:雨天的故事

那天,天上下起了小雨,第一滴雨像珍珠似的落下来。接着雨滴向断了线的珠子,断断续续的落了下来。我打着雨伞正急忙的赶往学校。虽然很急,但是还是小心翼翼地,生怕泥水溅到裤子上,走起路来左拐右拐。当我快走到校门口的时,只听后面“啪”的一声,心想准是谁滑倒了,心里暗暗一笑,我急切的向后看。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摔倒在地,他一只手拿着自己的小红伞,另一只手拿着一张精美的手公制作,上面照着一个透明的袋子,也许是他活动课的作业(他拿来相同学们炫耀)。他对它倍加呵护。这时我离这小同学不远,到他努力的爬起来后,用小手擦了擦身上的泥水,边跑边喊:“xx老师,xx老师”。我的目光随着他的一举一动慢慢也移动,我的步伐也变得慢了许多,我的目光停到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的身上,小同学将他手里的那件精美的手工制作送给了那位老师,并说了一声:“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教师节,我竟把它忘的一干二净,还忘了给我们的老师们送上我的礼物或到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再看看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那种血浓于水的师生情,真是感到惭愧至极。这位老师用手帕为小男孩将脸上的泥水擦掉,然后拉着小男孩的手打着同一把伞走进了校门,我也随着他走进学校。

当我回到座位上时,我早已将这一副《雨中师生情》,深深的扎在我的脑海中,他将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无论自己地位如何,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不要忘了是老师的知识勾出了我们未来蓝图的轮廓;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在轮廓中添上绚丽的色彩。

篇7:2013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衣着(zhuó)果脯(fǔ)给(gěi)养揆情度(duó)理 ....

B.蟊(máo)贼呵(hē)护湍(tuān)急模棱(léng)两可 ....

C.载(zài)体供(gòng)认涔(cén)涔呱(guā)呱坠地 ....

D.愠(yùn)色角(jiǎo)色畏葸(xǐ)殒身不恤(x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驰回溯卫戍皇天后土B.辨认影牒荣膺残羹冷炙

C.豆蔻聘礼修葺金壁辉煌D.城阙编纂恻隐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

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

C.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

D.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病毒

病毒不同于其它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衣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嚣”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围极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回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随着时问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时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

7.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这层蛋白质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C.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D.病毒和细胞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那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人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融合而使它们进人细胞。

B.DNA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

D.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2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 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放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 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B.工丹青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质:询问。D.昏礼宜昏昏:结婚。..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第Ⅱ卷(表达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①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②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苏轼《定**》)

(4)______________,皆为惠连;吾人咏歌,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爱人者,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述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的“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平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 “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我们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16.请概括本文的主题(5分)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18.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议论。试分析“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这句议论的作用。(5分)

19.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1)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过度。

(3)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篇8: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⑶不少于600字。

【考题解析】

今年的江西作文依然保持了前两年的命题作文形式,在题型上保持了相当程度上的稳定;同时与前两年相比,也有些细微的变化,今年并没有对题目作任何的诠释、补充与提示,这有利于考生思维的开放。今年江西作文可以写的内容非常广泛,“那个影响了我的人”可以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等,也可以是素不相识的人,如扫马路的清洁工、街头的卖艺者、路边的乞讨者等;可以是巴金、莫言等现当代人,也可以是李白、辛弃疾等历史人物;可以是“感动中国人物”之类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林黛玉、堂·吉诃德等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

今年江西作文写作的关键在于“影响”。“影响”指的是“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的行为、思想或性质”。“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了”说明“那个人”对“我”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在“那个人”的“影响”下,“我”对自我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看法、对事情的态度等方面有了某些变化。写作时,既要写出“那个人”的所作所为,又要写出“我”的改变。具体写作而言,可以写正面、积极的“影响”,如开始的“我”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好高骛远,冲动冒失,年少轻狂,慒懂无知,不思进取,见异思迁……后来在“那个人”的“影响”下,对自我、他人、社会有了一个新的客观的认识与了解,慢慢地反思自我,改变自我,逐渐成长,走向成熟,开始变得谦逊、克制、理性,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敢于向现实妥协……也可以写负面消极的“影响”,如开始的“我”聪明懂事、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后来在“那个人”的“影响”下,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消极厌学,沉沦堕落,最终在残酷现实的击打、磨砺下,痛定思痛,幡然醒悟,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等道理。从文体的选择上看,今年江西作文适合于记叙文或者抒情性散文,不能够写成议论文。

篇9:高考作文真题:真题剖析及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

请你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进行构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文字寓意浅显,围绕“开”“囚”“放飞”“常规”“套子”等角度来写,都符合题意。你从小处立意写人:“放开心灵,与外界沟通”、“小屋为封闭,蝴蝶唯美,走出小屋,去寻找美丽、自由”“打破牢笼,追求自由”;也可以从大处立意写国:“要抛弃闭关主义,实施改革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还可以嬗变为“读书”话题写:“走出铁屋子,读社会这本无字书”“打开方塘,引进活水”总之命题人是引导学生要走闭塞,投身社会,追求美好,不要自我禁锢!此题难点不在于把握题意,而在于如何避免平庸,如何写出新意。

反向立意,把“一只美丽的蝴蝶”理解为“美丽的诱惑”,生发出“坚守自我,拒绝诱惑”的感想,固然有标新立异的效果,也不违反作文要求(却不是最佳立意),但从应试训练的角度来看,除非有很好的构思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还是按照材料的主旨和倾向来立意更为妥当。在缺乏新颖独特的内容和富有意味的生动细节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分之作,一般来说,是比较乏味的,分值要低一个档次。要追求独特,要高人一等,可以在角度、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工夫。例如,有篇考场作文就写到下列材料:李白,走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封侯梦,去游山玩水。陶渊明走出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躬耕终南山。陈晓兰走出潜规则…… 庞涓、周瑜、海子不能放开自己的心灵,而走向极端,多面论证,材料翔实。

从考生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能将文意读懂,写成“选择”“环保”“放弃”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少考生反弹琵琶,但华而不实,也痛失高分。

【构思点拨】

文题:人生要成功必须走出的三间屋子(议论文)

人生的经验证明,在激发潜能、获得成功之前,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三间屋子里,而不自知。

第一间屋子姓找,名字叫作“找借口”。……我们应走出“找借口”的屋子。

第二间屋子姓赖,名字叫作“赖别人”。……我们应走出“赖别人”的屋子。

第三间屋子姓怪,名字叫作“怪自己”。……我们应走出“怪自己”的屋子。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首先要走出这三间屋子,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拟题参考】

①镜里镜外

②打开方塘,引进活水

③冲破牢笼,追求自由

④走出网络 融入现实

⑤砸烂小屋 放飞自我

⑥眺望碧海蓝天

⑦把心儿打开

⑧走出三间屋子

⑨架一座心灵之桥

⑩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范文1】

走出“小屋”

犹记得小学课本有一篇课文叫《坐井观天》。它讲的是一只常年呆在井底的青蛙嘲笑向它描述外面世界有多广阔的小鸟,尽管小鸟苦口婆心,但在青蛙的意识里,小鸟根本就是在胡诌乱语,青蛙觉得外面的天空也就只有它能看到的井口那么大,何来广阔可言呢?最后小鸟无奈,也只好拍拍翅膀飞走了,徒留那只执迷不悟的青蛙在那坐井观天。

当初看到这个故事时,我认为那只青蛙可真笨。天空这么大,一个小小的井口怎么可以跟它比呢?可它却傻傻地认为那一方井口就是它的`全世界:这可真是悲哀到了极点!

可随着时光飞逝,我一天天地成熟懂事。再去回看这个故事时,心底对青蛙最初的嘲笑慢慢转化成了怜悯。其实它没有错,因为从它出生之日起,就一直待在井底从未离开过,所以对于它来说外面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又虚幻的。一口井就构成了它的整个认知世界,它的愚蠢与它的悲哀在于它一辈子都无法跳出那口囚禁它的井,所以它的结局也就注定它只能死在自己的自以为是的理论里。

我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习惯了套板效应,习惯了定向思维,也习惯了一向的自以为是,所以身边那些偶尔出现的真理,就在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习惯里被抹杀得不留痕迹了。 一个人毕生的悲哀在于他从来都无法正确认识好自己。长久以来的认知习惯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生活态度,我们如果不能正确理智地接受外来事物的发展与改变,最终也会变成一只可笑又可怜的“青蛙”。

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之所以延续上千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们长久以来的守旧习惯,习惯了见面鞠躬下跪,习惯了留着一头繁琐累人的长发,习惯了“三寸金莲”的束缚。人们习惯这固有的一切,所以固执得不肯接受任何改变,人们无法也没有勇气去走出那个巨大的思想牢笼,所以中国无可避免地继续封建,无可避免地继续落后于世界之外,因为我们习惯了,走不出祖祖辈辈的老规矩。

然而,庆幸的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坐井观天的青蛙。终于有人跳出来了: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们剪掉辫子,不拘于世俗;他们呼吁,学习科学,发扬民主;他们呐喊,摆脱枷锁,建立中华。尽管代价是惨重的,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举家被杀,……可最终是成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带领,中国走出了那间铁屋子,用独立自主的新姿态向世界庄严宣告着中国的新生。

我们是这大千世界的小小一员,我们有我们固有的思维习惯,暂且不论那些习惯的正确与否,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被那些固有的思维套死,要积极地面对世界的变化,并且让自己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我们也要走出那个思想的“小屋”,就可以发现千万只的“蝴蝶”,不,也许不仅仅只是“蝴蝶”而已,还有蓝天白云……走出“小屋”,世界更美好。(推荐老师:高星云)

【点评】

篇10:高考作文真题及:等待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等待

等待,是一种期盼;等待,如心中盛开了一朵雪莲花,在美好中静静地开放……

---题记

凡卡太累了,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可是瘦弱的凡卡却忘记了收拾他偷用的笔和墨水。

入夜时分,老板回来了。他发现凡卡并没有在看店,还在睡觉,并且还偷用了他们家的墨水,很是生气,揪起小凡卡的耳朵就把他从睡梦中拖到了院子里,轮着楦头使劲打着他的胳膊,嘴里骂说着要打断凡卡的胳膊。虽然凡卡被揍得呲牙咧嘴,但这次他自己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他想:那封信或许已经被那位醉醺醺的邮差带走了吧;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挨打了吧;亲爱的爷爷或许已经在路上了吧;苦日子就要熬到头了!凡卡这样想着,向天空望了望,爷爷的笑脸就浮现在眼前,好像正坐着马车缓缓地往莫斯科赶来……

小凡卡开始每天努力地工作,想让爷爷看看自己学到的成绩。他每天在心里祈祷;祈祷爷爷能早日收到他的信,祈祷爷爷能在来接他的路上平平安安!他开始每天幻想,只要一听到马蹄声就向店门的玻璃窗外张望,是邮差给他带来了一封爷爷的.回信,或是爷爷让邮差捎来了吃的和穿的,还是爷爷亲自来了……凡卡每次都看,可每次都没有,但他总会告诉自己:可能是路途太远,爷爷还没收到信呢,等过一阵子收到了,就来了。他依旧每天看,每天想……

有一次因为想得太入神,收拾东西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套茶具,老板和老板娘生气得不得了,把小凡卡拖到院子里棍棒相加。直打得他头昏脑胀,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躺在那奄奄一息,几天之后他才将就着能站起来。

小凡卡再也等不及啦,心里开始抱怨爷爷,于是趁着老板午休的时候跑到邮筒那等着邮差的到来。邮差来后他向邮差大致地说了来意,却遭到了邮差的退信。他写的信地址不明确,不能送到目的地。小凡卡伤心极啦,他沮丧地拿着信走了回去。坐在鞋匠家的过道里,他绞尽脑汁,忽然想到了什么,于是从柜子里拿出那支笔和那瓶墨水,蘸蘸笔尖,把信封改成了:“乡下日发略维夫老爷家的守夜人康斯坦丁·玛卡里奇收”“凡卡”。他伸着小舌头满意的收起东西,便又把信投回了邮筒。

篇11: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1。关注传统文化,饱含人文情怀。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调动家庭与个人、长与幼的相关经验,重新理解长辈的深沉情感、丰富智慧及其对于青年成长的宝贵意义,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体现。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富有人文情怀。

2。立意角度丰富。“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篇12:江西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

【关键词】阅读理解测试 ;内容效度; 高考英语; 江西卷

1.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保证高考的质量,维护高考的信誉,己成为了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要求。在高考的科学化进程中,英语科考试一直是探索和改革的先行者。近一个世纪,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标准化考试。自标准化考试引入中国以来,英语科便开始了考试科学化的探索。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对高考英语的研究,其中既有侧重测试相关理论的,也有结合具体考试以指导实践为目的的。它们促进了英语测试的完善,加快了高考的科学化进程,也见证着我国的语言测试乃至考试学的发展与壮大。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是评价测试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效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要素,受到了测试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语言学家Bachman也指出,效度是制作、解释和使用语言测试最重要的指标。 具体来讲,效度可大体分为四类: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使用效度和超考试效度。内容效度,属于内在效度,也就是存于测试本身的效度。它是指测试对欲测量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它通过系统的检验考试内容来确定是否覆盖了所要测量的代表性内容。内容效度包括内容相关和内容覆盖(Bachman,1990)。高考英语科就是依据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进行命题的测试,属于后者。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既是学习和增长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信息和乐趣的重要活动。语言学家Weir:认为:阅读是一个发生在读者与其阅读的文本之间的选择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与文本中的信息相互作用,从而达到阅读理解。同样,阅读在我国也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处于优先的地位。

2.2010年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测试输入分析

桂诗春(1986)认为,测验的内容应该由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来规定。测验内容是指测试的主题、用字、题型、学生任务和考题,以及施测和判卷步骤的指导原则。测验制作通常是从内容范畴的细则着手,内容细则对测验的内容每个细节都有周到的描述。对于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理解测试这一测验内容而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及《教学大纲》就是其内容细则。此外,对于那些大纲中没有具体规定的内容,将会借鉴其他有关阅读测试的理论(如Bachman关于信息分布的理论)或研究成果(如"Flesh易读度数值参照表"),并把它们作为应该遵守的另外一些内容细则。下面,本研究将根据2010年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测试特征框架,对照上述内容细则,从阅读测试的输入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多具体的关于该测试的内容效度凭证。

2.1输入的形式:

在2010年的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测试中,全部五篇文章均以书面英语的形式呈现给考生。对比原文可知,这些篇章或多或少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改写。每篇文章之后有4个试题,试题题干和选项也是以英文呈现在试卷上。

2.输入的内容:

对于语言的输入,其长度、命题内容、组织特征、语内特征几个方面共同影响着对该输入的理解程度。尤其对于阅读理解来说,这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可读性。每年的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测试在测试的环境、说明、形式上都基本没有变化。要研究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部分的内容效度,就需要重点从输入的内容上下工夫。在本研究中,将按照高考英语重庆卷阅读测试特征框架,分为篇章长度、阅读速度、话题、体裁、新信息密度以及易读度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1)篇章长度:

对于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测试这样一个考试来说,输入内容太长则考试时间不够,输入内容太少又不符合结合语境理解信息的要求。因此字数一般在一百至数百比较恰当。当然,在设计试题时,也可以以一篇较长的文章带几篇较短的文章来进行平衡,这样有长有短的搭配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本研究中,将以单词数来表征输入内容的长度,并用 MicrosoftOfficeword2003和人工操作3次统计。2010年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理解部分的篇章长度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考试大纲》在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这里大纲只提出考生要能读懂"简短文章",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单篇长度。而在《考试说明》中,则对阅读的总长度作出了规定-"不少于1300词',。因此,按五篇文章计算,平均每篇文章也应不少于260词。

由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江西卷的5篇阅读文章的长度全部都在200至350词之间,平均单篇词数为292.2。其中,最短的是B篇,208词,最长的是D篇,319词。总的来说,所有的文章长度都比较合适,是符合大纲要求的。

当然,考虑阅读量的大小,不能仅仅依据文章的阅读量或是试题的阅读量,而是需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它们属于规定时间内同一阅读任务的两个部分,在阅读顺序上有先后之别。

2010年江西卷阅读理解每篇文章后都有四个试题,从五篇文章的字数看来,A、C、D、E四篇文章的字数相差甚微。如果不考虑文章语言和内容的难度以及试题的难度,仅从长度方面考虑,这样的安排显然比较太合理。

(2)阅读速度:

对于我国的高考英语阅读来说,《教学大纲》作了两个级别的规定,一级要求达到每分钟50一70个词的速度,二级要求达到70一80个词的速度。作为非英语国家的一个较低水平的英语考试,这样的速度要求还是比较合理的。杨惠中和Weir:(1998)提出,在测试过程中,考生的阅读时间和答题时间比例大体为1:0.75。《考试大纲》中规定阅读测试部分的时间约为35分钟。因此,阅读时间和答题时间的大致分配应该是20分钟和15分钟。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的阅读速度均为73.5词/分钟,对照《教学大纲》关于阅读速度的要求可知,重庆卷阅读测试部分文章的阅读速度基,介于一级"50一70词/分"和二级"70一80词/分"的要求之间,能照顾到两级的考生,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考生实际水平。

(3)话题

话题是灵活多变的,它是由命题者所决定的内容。话题的选择依据包括命题者的个人喜好、他们对考生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该试题的期望。Bachman(1990)认为,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输入的话题对受测者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 passage effect"。具体来讲就是,熟悉所读话题的考生会比不熟悉的考生有优势。因此,话题的选择对测试效度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命题者如何科学选材就成为了保证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的关键之一。从《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对考生阅读的要求来看,话题应该具有多样性,且应该是一般性的。此外,李筱菊也提出,语言的理解,应该结合语境和情景。而语境、情景正体现在材料类型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上,阅读材料的多样化,就是情景的多样化。

李筱菊(1997)将话题分为七大领域: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世界与国家、经济与贸易、人物和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与人文科学、日常生活。本研究依据李筱菊的七大领域基础将2010年江西卷的5篇阅读理解进行归类,如下表:

下面分别从话题选择的三个方面结合上表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在话题的难易程度上,有两篇是关于日常生活,对考生来说不需要背景知识,比较容易入手。三篇是具有一定专门性或学术性的特定话题,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也相对大一些。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有关日常生活的题目多被安排在A篇或B篇,这样便于考生顺利进入阅读状态。一些专门性的特定话题放在后面三篇,这样既保证了话题不至于考生太过熟悉而凭借经验和常识作答,也避免了太过生僻致使所有考生无法理解的情况。

第二,阅读理解话题分布稍显集中,自然科学和技术以及日常生活分别涉及到两篇文章,而其余四项均未涉及。虽然这几类材料都属于特定话题,对于高考考生有一定难度,但从提高阅读理解测试文章多样性的角度看,还是有必要适当选取的。

第三,话题与考生的相关性较强(除开B篇阅读有关招聘广告的),即所选题材贴近考生生活、符合考生认知、值得考生阅读。A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即教育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要冷静,努力思考逃离危险。C篇阅读,通过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比较,得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两个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文章层次清楚,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增加知识。D篇讲现代的发明如何加快人们的生活,这些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不会感到陌生。E篇讲的人的语言和身体语言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得奇迹,讲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这些知识学生也较为熟悉,能够与文章构成相关图示进行理解。

总的来说,2010年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理解测试的话题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规定,但在选材方面需要注意选择更宽泛的话题,是阅读材料多样化。 (4)体裁

① 文体

Brown和 Yule(1983)的研究表明,文体的不同对人们进行理解是有影响的。在英语中,按写作目的可将文体分为四类: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大纲》在一、二级目标要求中均提出考生应"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因此,本研究中将文体划分为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五类来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文体覆盖并不均匀,说明文在试题中比例过大,虽然现行英语教材的说明文比例最大,在考试中有两篇即可,另一篇可以选用议论文或描写文。

②文体的范畴

语言材料还可以按照适应不同功能的文体来划分范畴。按照语言测试中语言材料应该覆盖的基本文体,可以分为四大范畴:知识性、实用性、说理性和文艺性。在《教学大纲》中有着相关的论述:"学生应结合其生活实际和使用英语的需要进行大量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这些要求对阅读材料的实用性、知识性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下面,我们按照上述四大范畴对2010江西卷的统计如下:

根据《教学大纲》关于阅读知识性、实用性方面的要求,对照上表,这两类的文章占了阅读理解的全部。这说明,在实际的阅读测试中是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也是将传播知识和开阔视野作为命题选材的一个主要考虑的。

(5)新信息密度

阅读者为了完成阅读任务,需要阅读和掌握材料中的新信息。这些新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就是本研究中所讨论的"新信息密度"。语篇中的新信息分布在相对短的时间和空间中,称为"紧密";分布在相对长的时间和空间中,则称为"松散"。在阅读输入中,新信息过于紧密或者过于松散,都将给考生的信息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如果输入的新信息过于紧密,考生很可能来不及去仔细理解;如果新信息过于松散,则考生必须将零散的信息记住,在后续的理解过程中又调出这些记忆。

李筱菊(1997)认为,阅读材料要有新信息,且必须有一定的密度。美国ETS的TOEFL考试倾向于用信息密度比较高的短材料,尽量挖掘,问透问尽。我国的高考英语阅读材料也多属于这种信息高密度型。只有有了密度比较高的信息,才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中阅读数量足够多、能保证信度的材料,并完成足够多能保证信度的试题。

在信息密度的量化研究方面,比较常用的是1998年由Bachman等人提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实意词(包括名词、实义动词、形容词、副词)在语篇中所占的比例来推断文章的新信息密度。即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文章中的实意词就代表了所要传达的新信息。

下面是对江西卷阅读文章实意词的统计。

从上表可知,各篇阅读文章中的实意词大多在200个左右(约占81.45%),比例最低的是B篇,为70.19%,最高的是E篇,为78.57%。这些数据表明,2010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文章的新信息密度适中,不是太紧密也不是太松散。同时,文章搭配比较合理,有新信息密度稍大的,也有新信息密度较小的。一方面,这为考生在《考试大纲》规定的阅读考试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也符合《教学大纲》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符合这一考生群体的实际英语阅读水平。

(6).易读度易读度是指文字材料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Flesh易读度公式是目前常用的易读度测量方法,它把阅读材料的词长和句长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力求从语言形式上对阅读材料的易读度进行量化处理。该公式为:易读度= 206.84 -0.85wl-1.02sl。其中,wl为每100个单词的音节数,sl为每个句子的平均单词数。易读度指数越大,则文本越简单。文本的难易程度可用该文本的易读度指数对照"Flesh易读度数值参照表"(见表1)来评估。

小结:

本文按照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测试特征框架,主要从测试的输入方面,对阅读部分的文章和试题等内容的各种特征进行了量化统计和详细分析。一方面,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检验了阅读测试所考内容与之的相关程度和覆盖程度;另一方面,结合语言测试的大量经典理论和英语阅读的本质,对阅读测试的内涵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些工作对高考英语江西卷阅读理解测试的内容效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本研究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人工问题没有对于词汇、句子、衔接这三方面的输入数据没有进行详细的统计。虽然笔者对以测数据经过多次比对,但失误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书目

[1]辜向东主编.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共时与历时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31一143.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一2009.

[6]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英语)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一2009.

[7]邱劲.从语篇变量看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效度.《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上一篇:施工技术及组织措施下一篇:工会劳动竞赛机制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