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教案

2024-08-29

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教案(精选10篇)

篇1: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两题选一题)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镜泊湖奇观》改编成一篇单纯写景的文章。

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篇2: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教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后给予解答。(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八)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

消灾弭祸 天廷 忌妒 索取 争执 炽热 阻塞 绮丽 别墅 点缀

一望无际 缤纷 耸峙 奇幻 俯视 黝黑 美不胜收 郁郁葱葱 欣欣向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

(总分段式。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心倒影奇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

(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

(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

(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

(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山岩,()的湖水,()的花树,()林海。

篇3:镜泊湖奇观教案

1、能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万斛”、“黝黑”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稳重的好词好句。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镜泊湖的“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1、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2、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3、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自学生字新词。

5、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6、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二、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再读课文,思考:

(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

(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3、出示镜泊湖美景。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4、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学习第三段

1、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2、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3、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4、(媒体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5、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6、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7、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8、总结学法: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9、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10、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1、集体订正,质疑。(媒体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

2、指导朗读。

3、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4、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5、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6、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篇4:镜泊湖奇观教案(修正稿)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发兴趣

1、【音乐起】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从“相传很久以前~就变成了镜泊湖。”【媒体展示】这就是镜泊湖。【板书“镜泊湖”】这个字(泊)是多音字,在这里念“pō”。【齐读】

2、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镜泊湖怎么可能真的为人们“消灾弭祸”、“消灾祛病”呢![生字贴黑板]那么现实中的镜泊湖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走近它,欣赏它,今天一起来学习第33课《镜泊湖奇观》。【板书“奇观”】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什么叫“奇观”?【美丽、雄伟、罕见的景象】【卡片出示】

3、我们一齐把课题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镜泊湖的?【学生交流】[走到学生中去听一听](1)镜泊湖景色的特点(2)吊水楼瀑布(3)地下森林(4)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

(5)有关镜泊湖的神话故事(名称的由来)

2、课文一开始就写了一个神话故事,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再看看课文。【学生交流】哦,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了镜泊湖,那是一个美好的传说。而事实上叫它镜泊湖也正是因为它的湖面——波平如镜。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3、总结、板书:

课文除了介绍镜泊湖名字的由来,着重介绍了镜泊湖景区的特点和两处著名的景点:吊水楼瀑布以及地下森林,还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边板书边说】

谁愿意读读第二小节,(你读得非常正确,这个字念“炽”chi;这里还有个多音字,谁来读?“塞”sè)黑龙江省宁安县在哪里呢?【媒体出示句子,地图】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我们居住的城市——上海在祖国的东边,而黑龙江省在我国的最北边,宁安县现在称宁安市,就在这里,镜泊湖就位于宁安市境内。这里还有一条牡丹江,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岩浆阻塞了河道,水面抬高,形成了镜泊湖。它奇特景观的形成与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密切相关。

3、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到黑龙江省宁安市去领略镜泊湖美丽、雄伟而又罕见的景象。

三、重点研读

仔细读课文3~5小节,谈谈你的感受。预计交流重点:

1、镜泊湖景区特点(谁再来谈谈感受?)

(1)【媒体出示第三小节】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就是镜泊湖景区的最大特点,【引读】说它自然朴实是因为除了„„外,这里没有„„,只有„„然而说它绮丽多变,是因为它并不单调:„„(老师在引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里没有„„只有„„然而„„”这长句读好)

(2)你们看,镜泊湖除了镜泊山庄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你知道什么是“峭拔”吗?山高而陡。)【边说边画】然而说它绮丽多变是因为它并不单调:„„(耸峙呢?高耸、屹立)【边说边画】(贴生字“峭拔”“耸峙”)(3)你能不能看着这幅图,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呢?【媒体出示句式】

(4)现在,就看着图,用上这组关联词来说说镜泊湖景区的最大特点。【媒体出示“虽然„„但是„„”的句式】板书 过渡:对于这两处著名景点你有些什么感受?谁愿意来交流?

2、吊水楼瀑布

(1)【媒体出示文字:瀑布宽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你从这一系列的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几十米深潭的形成这里用了哪个词?)蚀(正音,shi),“蚀”的意思是因冲刷而缺损。我们有个成语叫“滴水穿石”,吊水楼瀑布底部的岩石是当初火山喷发形成的花岗岩,异常坚硬,竟然也会被瀑布蚀成几十米的深潭。请一位同学再把这句句子读一读。我也感受到了瀑布的气势和力量。【然后全班读】 谁再来谈谈对吊水楼瀑布的感受?

(2)【媒体出示句子: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散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 a.“斛”字教学。

b.句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瀑布的壮观?(万斛珍珠、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声势浩大

(下跌、抛散、溅起)壮观【板书这些字词】

c.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壮观的吊水楼瀑布的声音。【媒体出示声音,师朗读】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一到陡崖,突然下跌便是一种动态的美了,谁能把瀑布突然下跌后的那种千军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动词泛红】(先自读,再个别读,然后男生读,最后全班读)瀑布真美啊!能不能把你积累的有关描写瀑布的句子或诗背诵给大家听听? d.谁愿意看着板书来介绍一下吊水楼瀑布呢?【学生复述】

(3)【媒体出示句子: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唯有吊水楼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断流,充分说明吊水楼瀑布的水流之急。

关于地下森林你有什么感受?

3、地下森林

(1)【句子:这里有七个火山口,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约500米,深约100米。】

老师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粗略计算了一下,森林的面积大概有20万平方米,相当于28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地下森林距离火山口的顶部大概有30几层楼那么高。(2)【句子:壁陡底平,景色壮丽。】

难怪游客们爬上火山口向下俯视会感到心惊胆寒。

(3)黝黑的火山口里怎么会如此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呢?读第五小节,找找地下森林形成的条件,在书上编上序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学生交流】[如果有学生读整段话,把后两个条件结合在了一起]其实这里面有两个条件。【媒体出示句子:„„由于„„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序号同时出现)】仔细读一读第一个条件,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泛红,其余字显淡】

(3)【引读】正是因为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所以在火山口里会长起„„,林中有„„,这里还吸引了许多动物呢„„

四、总结概括,写宣传语

1、我们一起走进镜泊湖景区,去领略了两个著名的景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把镜泊湖的景色称为奇观了吗?【镜泊湖景区是美丽的,吊水楼瀑布是雄伟的,地下森林是罕见的。】【移动“美丽”“雄伟”“罕见”三张卡片到相应的位置】

2、如此奇特的景观,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媒体铺垫】来,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为它设计

一、两句宣传语,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走进它,欣赏它,爱上它。【如时间来不及就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板书:

33、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景区色的特点——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篇5: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教案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镜泊湖奇观》。(板书课题)

2.弄清“奇观”的含义。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3.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一看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2.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在汇报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互相补充。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1.要读准下列字的发音。

牡 墅 缤 蚀

2.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消灾弭祸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水雾弥漫 耸峙 阻塞

四.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第4、5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其中一处,进行自学。画一画有关句子,想一想它们到底“奇”在哪里。

2. 报自学情况。

吊水楼瀑布之“奇”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从不结冰断流。

(2) 宽43米,高25米,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

(3) 已有上万年历史。

重点理解下面这个长句子: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动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以照。”

(1) 看课文插图或录像资料,再结合这段文字,想像湖水流向深潭的样子。

(2) 反复朗读,体会瀑布之美。

汇报“地下森林”之“奇”。

(1) 观看“地下森林”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再结合本段课文,说说“地下森林”长得怎么样?它与一般森林有什么不同?

(2) 朗读本段内容,体会这一景观的特色。

3.体会作者看到这两处奇形怪状观时的心情,带着赞叹的语气,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

4.指名朗读这两段,同学互评。

五.学习课文其他内容。

1.课文第1自然段,写镜泊湖的来历,运用了以传说开头的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课文第3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特点。仔细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为什么要作者把镜泊湖的景色概括为“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3. 知道镜泊湖的哪些景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六.总结全文。

《镜泊湖奇观》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再加上生动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作者邮箱: bqyj521@163.com

篇6:《镜泊湖奇观》的教学设计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

(2)通过提问发现美。

(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

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 :

景点 景物 特色

镜泊湖 山湖花树 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静态

吊水楼瀑布 瀑布 万斛珍珠 动态

千朵银花

千军万马

地下森林 森林 郁郁葱葱 静态

野生动物 活动 动态

篇7:《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3.理解体会课文语言,想象镜泊湖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山河的壮丽。

4.能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并尝试运用。

1.理解体会课文语言,想象镜泊湖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山河的壮丽。

2.能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并尝试运用。

1.导语

师: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古迹,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

镜泊湖。

2.读题。

师: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问题组织交流。

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1.导语。

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哪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在课文中做好记号。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组织交流。

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奇在吊水楼瀑布。

奇在地下森林。

1.分组研读、讨论。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自愿组成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的神奇之处。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

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结果。教师随机指导:

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如屏似壁、退避三舍很神奇。并让学生朗读课文相关描写的部分。

引导学生理解如屏似壁、退避三舍的意思,想象奇观。

奇在吊水楼瀑布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万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并让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

奇在地下森林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并让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3.诵读积累、比较。

让学生自由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句子。

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还觉得有什么地方还不明白?可以再细读课文,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

1.可补充阅读《大漠奇观》扩大学生的阅读,强化对课文写作特点的领悟。

2.练笔。

描写一处景物,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和静态。

镜泊湖

奇观

传说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湖面水平如镜

吊水楼瀑布

篇8:《镜泊湖奇观》教学反思650字

在学习镜泊湖的景色时,通过抓住“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这组看似矛盾的反义词展开。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问学生是否矛盾并从文中找依据,学生不难发现镜泊湖的景色景色都是天然形成的,然而所有景色又各不相同,所以这组特点看似矛盾,但却又和谐地同时存在于镜泊湖中,通过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来突破。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句子,由于担心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不同,于是,我制作了一张ppt,只出示了两段文字的不同处,并有意识地与前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运用了不同的句式来介绍景色,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文字的丰富性。通过课后的交流和反思,我发现这样的课堂较为死板,课堂中老师的主导性较强,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开阔。可以将这个环节调整为让学生通过多次的朗读自己去感受和体会,这样给了学生更多朗读的时间,几次朗读后学生应该不难发现不同,与此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优美的文字,一举两得。

归纳文章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在学习了三处景点后,让学生根据板书来概括。学生不难抓住三个景点的特点进行概括,但各景点之间缺少衔接,应该给学生一写衔接词串联,使学生说得能更连贯些。

篇9:《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镜泊湖奇观》是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镜泊湖景色的壮丽奇特,故而以“奇观”为题眼。

全文分四各部分。首先描绘了镜泊湖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形成的实际情况,接着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其次重点描写了吊水楼瀑布的景色,最后是地下森林的景色。文章层次清楚,比喻生动,词句优美,描绘细致。

《镜泊湖奇观》一文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

作为阅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则要结合单元的训练目标,运用旧知,扶放结合逐步形成技能。

二.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4点。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④.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重点的制定,由于本文文质兼美,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所以定为理解文中优美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写镜泊湖奇观的。难点是吊水楼瀑布冬季不结冰断流。因为学生对于冬季气温低达三四十摄氏度,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这一奇特罕见的现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 教法和教学程序。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词句品析法,辅以朗读法和点缀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一)(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先从审题入手,通过朗读理清层次,感知内容。

本文课题是《镜泊湖奇观》,我在开课时就抓住了这个湖泊为什么叫“镜泊湖”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找出答案。再扣住“奇观”,看看它到底奇在哪?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在“奇”字,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弄清段落层次,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哪几部分来描写的,使每一个学生既对全文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能在逻辑思维上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实施目标)以读带讲,品词析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篇课文,优美的词句较多,如果学生能够体会这些词句的精妙,那镜泊湖的奇特美景也就可以栩栩如生的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神奇之处,品词析句,哪一句写得美,美在哪里,哪些词精、哪些句妙,它们是如何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的。然后让学生质疑,对于镜泊湖奇观还有什么疑问吗?对疑问分类,学生讨论,自行解决,教师适当引导。

(三)(目标测评)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在赏析完全文后,能够在回顾全文后很快地把握住本文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以及这种相结合写作方法的优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本文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目标检测。

四. 学法指导。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 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课文第二段,描写镜泊湖整体特点时,学生已经提出具有概括性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我让学生在文中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词句, 如“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 一望无际的林海。”我让学生先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理解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看它是否准确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抽象的词语要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运用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知识,以至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已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景物。

五. 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

课堂训练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听 —— 听老师的问题要求,在赏析词句时听取同学的发言。

说 ——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读 —— 全班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写 ——描写一处景物。

六. 板书设计如下:

镜泊湖奇观 湖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

瀑布壮观从不结冰断流动态

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篇10: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教案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试用本)第九册

浦东新区施湾镇中心小学

洪申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病”、“自然朴实”、“绮丽多变”、“欣欣向荣”等词语,积累描写生动的句子。

2.根据作者的介绍顺序,抓住体现景物特点的词句,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了解三处镜泊湖景观的“奇”,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语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在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理解相关内容从而感受镜泊湖的“奇”。2.学习归纳写景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写景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东有峰峦雄伟的泰山,南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西有被誉为沙漠明珠的博斯腾湖。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北方走一走,看看那里的独特美景。

2.播放媒体 3.欣赏交流

4.板书:镜泊湖,巩固“泊”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

1.这个美丽的湖泊是怎么来的呢?打开书,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一、二小节,想想这两节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⑴学生自读,思考。

⑵交流。板书:来历 位置 2.引读第2节,了解成因。(板书:成因)

3.感受作者写传说的作用,齐读第一、二小节。

4.“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媒体出示)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板书: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5.默读3-5节,完成填空。

文中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有、和。交流板书:镜泊湖景色 吊水楼瀑布 地下森林 6.小结 说明:

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目标就是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针对写景文章的特点,适时地在进行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主要内容的训练很重要,能让学生通过自读,发现理清课文线索,知道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脉络。“奇”是本课的题眼,理解“奇观”,引导学生从“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这一释义的各元素入手,寻找镜泊湖被誉为“奇观”的原因,是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的途径。

三、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三节

1.默读第三小节,划出文中最能概括镜泊湖景色“奇”的句子,说说理由。生交流。

◆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①读句子,提出问题。

②板书: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

练习说话:说镜泊湖自然朴实是因为()。说镜泊湖绮丽多变是因为()。

2.引读句子“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然而它并不单调:……真是……” 3.小结

说明:

这段课文是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通过生动准确的描述来介绍镜泊湖自然景观的静态美的。引导学生注意“自然朴实”与“绮丽多变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很重要,它们概括了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也正是这种“矛盾”突现了景观的奇特。要让学生在交流、品读与感悟中领会到作者的表达用意:朴实中有绮丽,自然中有变化,相融相衬不可分割,的确是奇观。

(二)学习第四、五节

1.自读第四、五节,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把你的发现用直线划下来,圈出关键词,并朗读体会。

2.交流学习▲吊水楼瀑布:

◆瀑布宽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①引读突出数字。②理解“蚀”,体会瀑布的冲击力。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①交流对“奇”的感受。指名读,为什么这么读? ②比较句子,体会文中的重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③指导朗读

④小结:作者从“气势、声响”等方面对瀑布进行描写,并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突出了吊水楼瀑布的特点。

◆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①结合实际理解“零下三四十摄氏度”。②引导理解从不结冰断流体现神奇。③朗读句子

3.作者惊讶于瀑布的“奇”,以至于顾不上赞叹,你能给该节加一个总起,赞美一下吗? 4.选一个最恰当的总起,齐读第4节,读出雄浑壮观的气势。▲地下森林:

①默读第5小节,划出体现地下森林“奇特”的句子。②在组内介绍地下森林的奇特。③小组学习汇报。(引导学生注意火山口的奇特——大而深;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动物、植物的种类繁多;地下森林幽静而又充满活力。)

④指名当小导游介绍地下森林。开头可加上“请跟我一起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地下森林,你们瞧,……

说明: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创导协作探究,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阅读感受必定是个性的,多元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提升这种感受的品质。当“小导游”这一语言实践活动,既能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又是在3、4小节“先概括后具体”写作方法渗透基础上的一次从读到写的巧妙过渡,使训练层层递进。

四、总结全文

(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根据作者的介绍顺序,抓住体现景观“奇”特点的词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交流

(3)小结:按照课文叙述的线索,将各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做简要的概述,这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奇观,把相应小节有感情地背诵。

板书设计

镜泊湖奇观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由来 宝镜 堰塞湖 位置 宁安县

特点 朴实绮丽 绮丽多变 景点 吊水楼瀑布

上一篇:g20杭州峰会心得体会下一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