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的秘密心得

2024-07-16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精选11篇)

篇1:读童年的秘密心得

《童年的秘密》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忙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颠覆常识的书籍。

《爱的智慧》这一章给我的触动是十分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厌恶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可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明白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主角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我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教师才应当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构成他的行为习惯,可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我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异常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喜欢工作。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当尽最多的努力帮忙孩子创立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仅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忙!

读童年的秘密后有感心得

篇2:读童年的秘密心得

假期经由学校推荐,我有幸拜读了意大利著名的早教专家蒙特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该书通过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这也是蒙特梭利毕生所追求的的理想。在我自己的教育经验以及对身边幼儿的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本书所提出的幼儿教育的观点,我有一些感悟与大家交流。

幼儿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成人的干预和影响,而在于成人对幼儿的认识。儿童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复制品。蒙特梭利教授在书中写到:“儿童带着新的活动进入了这个世界,这种活力不仅能纠正前辈的错误,而且能给世界带来新的气息”。我个人认为幼儿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就应该得到社会各方的尊重和积极的关注。

同样的,我还有一些与蒙特梭利教授不同的观点。儿童是应该得到顺应其天性的生长环境,但却也不能因此过分批判成人的做法。蒙特梭利教授在书中写到“没有儿童的帮助,成人将会颓废起来,如果成人不努力自我更新,一层硬壳就开始在他周围形成,最终将会使他变得麻木不仁和冷漠无情”。我个人认为这一观点有些绝对。儿童有儿童的世界,这个世界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成人也有成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却要复杂的多。成人除了要深入到儿童的世界中去了解、探索、发现儿童的秘密,并尽量的做到恰如其分的引导儿童健康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几乎每一个成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去完成。成人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成人的市价的各种问题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成人较之儿童更加不易。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因水平有限,阐述不当之处,请多包涵。谢谢!

篇3:读童年的秘密心得

儿童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 而且还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儿童物质生活层面, 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关注, 因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儿童。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 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 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 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 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 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 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儿童的心理能量不是按它们应有的方式得到发展, 就是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慢慢的, 当儿童的心理能力没有了终点, 就会漫无目的地发展, 最终产生歧变。

从现实中的实例来看, 有的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过分依赖父母, 需要时刻停留在父母的怀抱, 甚至连睡觉都不能离开, 而在父母的溺爱下, 最终导致了儿童长大后胆小、懦弱、敏感, 或者过分依赖于别人。有的儿童由于父母工作繁忙, 整日孤单一人, 于是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诸如此类的问题最终会导致儿童心理畸变, 如心理失调, 出现“神游”;心理障碍导致儿童自我封闭;过度依附成人, 产生惰性;过强的占有欲与支配欲;自卑感与恐惧感的表现;谎言的编造, 等等。

蒙台梭利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建议, 在许多方面都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这本书对家庭教育的最大影响在于:要求家长们去反思自己的过失, 更新观念;家长应该把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从无意识状态提升到意识层面上来;家长只有先看到了自己的错误, 然后才能加以纠正。

二、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受到的启示

(一) 学会理解儿童

要消除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正常的发展, 就必须根除成人心中的偏见, 使成人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 用心去理解儿童, 换位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思考, 观察儿童所做的每件事, 先思考再行动, 努力体会、理解儿童做事所根据的道理和顺序, 而不是阻拦任何成人无法理解的儿童自我意识中的行为或儿童所创建的秩序。

蒙台梭利在阐述儿童教育观的过程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如我2岁大的妹妹, 在一次与她玩耍的过程中, 我们一起洗完手后, 我拿起毛巾帮她擦手, 她却坚决要自己擦, 我只好在旁边默默看着, 她擦好后摇摆着身子把毛巾放回原位, 然后拍拍手高兴地走了出去, 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她从不忘记洗手的顺序——冲水、涂香皂、搓一搓、再冲洗, 擦过手把东西摆放好后才离开。在观察她的过程中, 我没有插手做过什么, 但她每一件事都处理得很好。通过这件事不难发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毫不相关的人, 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十分丰富且条理清晰。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 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 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二) 学会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是在理解儿童基础之上的。作为父母不仅应该注意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 更应该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尊重儿童的自由选择, 尊重儿童在敏感期的各项自由发展和反复练习, 以便为日后儿童的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尊重儿童的需要, 为儿童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及各种需求。

尊重儿童, 并不是意味着溺爱儿童, 让他们为所欲为。儿童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 但他们潜意识里形成的这些观念并非是正确的, 当儿童形成了错误的观念, 做出了非理性、非正常的、偏激的事情, 这时的大人并非要任其放纵下去, 更不要强行令其改正, 因为这样往往都不能解决问题。当运用暴力强行改变儿童时, 积淀在儿童心中的力量不断变大, 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新的一轮洪流, 冲破原有的禁锢, 这种爆发所造成的影响远比原来儿童所犯错误的影响更大更深。因此, 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 要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像大禹治水那样引流疏散, 通过沟通了解, 换位思考, 运用引导的方法把儿童引出困境。

父母并不单是子女的创造者, 还是他们的监护人, 必须像承担着某种崇高使命的人一样去保护儿童, 深切地关心儿童。作为教师, 更要尊重儿童, 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从他们清澈明亮的眼眸中去寻找他们内心的秘密, 在教学中与儿童相处, 最重要的不是如何管制他们, 而是如何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自学自悟, 在成长中成才。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并非一个传授知识、发布命令的人, 而只是一个指导者, 一个陪同儿童成长的助手, 要成为一名真正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蒙氏教师, 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理解和尊重儿童,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成为有效的教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儿童的社会家庭地位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物质生活层面, 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是, 在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 问题儿童、叛逆儿童人数不断增加, 甚至出现叛逆期不断提前等问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是不是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就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从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文出发, 通过对儿童成长秘密的简要分析, 提醒家长和老师们更新观念, 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关爱他们。

篇4:童年的秘密——敏感期

——“笔头”的忠实Fans

我给你画个小猫吧!

“姑姑,我想要笔!”4岁的侄子奶声奶气地对我说。

“你想干什么呀?”我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我给你画个小猫吧。”侄子很认真地答道。

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还真想看看他会把小猫画成什么样子呢。于是,给他找来纸和笔。他趴在桌子上认真地画了起来,不过,才画了两个似扁不圆的小圈,就骄傲地对我说:“姑姑,你看我画的小猫,好看吧?”……

这是孩子成长阶段中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如果孩子在某个阶段内对“写字”持续表现出一种入迷的状态,我们称这个阶段为书写敏感期。书写敏感期一般在4周岁左右出现。

书写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涂画线条:想写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喜欢拿着笔在纸上、地板上、床上、门上、镜子上,甚至在面包上涂画。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作品”都是有含义的。如:画了一个小圈,他认为这是鸭子;画了几条线,他认为那是彩虹;若再多画几个图形,他甚至能给你讲出一个故事来。

◇写数字:随着手部肌肉对笔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最简单的书写就是数字。有时,为了写这些数字,孩子会“废寝忘食”。虽然有些数字写得并不是太好,但那股认真劲儿真让人心生敬畏。此时,可以让孩子书写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码等。

◇写名字:这一阶段的孩子尤其喜欢写名字,在写自己的名字时,表现得非常专注。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写对,而且出现错误时会自己纠正过来。

◇图中附词: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一个令人鼓舞的阶段是开始在图中题写语句。所题写的语句可能仅仅是一两个字或一句话,但它的重要性在于再一次表明孩子意识到了画画与写字的差别,开始运用图和词一起说明内容,互为补充。比如孩子在看图画书的过程中,也会在图片附近“写上”自己的“见解”了。

◇记录用文字: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已经认识并能书写一些简单的文字,他们会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文字开始进行简单的书写和记录。

书写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通过书写,孩子的手指小肌肉得到不断的发展,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能力,为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及在纸上留下的痕迹都让孩子感到好奇、兴奋,他们在书写中体会到强烈的乐趣,而这些乐趣和成就,将会成为孩子以后学习的动力。

爸爸妈妈的功课

◇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

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发展孩子对图形的观察和辨别能力以及空间方位知觉;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

多让孩子玩下列游戏:串珠子,用筷子夹豆子,搭积木,摆魔方,用圆头剪刀剪纸,临摹动物轮廓,折纸,系鞋带,扣扣子,打绳结等。

◇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创作

3.5~4.5岁的孩子正处于书写敏感期,他们对笔头的热爱就像歌手对话筒的钟情一样,他们能在写写画画中体会到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力。孩子的“作品”可能会让家长不甚满意,但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们会将一条“直线”说成是一只小鸟或者是一只蝴蝶,将一个不规则图形说成是自己的床、自己的椅子。家长并不需要纠正孩子的说法,只需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话,体会孩子的意思就足够了。父母的认可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进一步创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创建良好的家庭书写氛围

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笔写字了。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维持书写的热情。所以,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不妨坐下来写一写,如和孩子一起写备忘录;写一天中发生的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给书架上的书题写标签(孩子的书可以由他自己写),给不经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信;给过生日的朋友或老师写生日卡等。

行动起来吧!

游戏名称:小动物的名字。

游戏目标:能找到相应动物图片并将其与名字相配。

游戏准备:动物图片、白纸。

游戏过程:

1.将动物图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说出动物的名字。然后,家长在纸上将名字写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喜欢的这些动物都有与它相对应的文字,产生书写的愿望。

2.家长把这些图片和纸片混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把名字和对应的图片找出来。

3.找出来以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把每组图片和文字用胶棒粘在一起,可以将它作为礼物放在孩子的卧室里。

游戏名称:给老师写封信。

游戏目标:了解写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产生写字的愿望。

游戏准备:信封、纸、铅笔、橡皮。

游戏过程:

1.给孩子念一封信,让孩子知道写信的作用,产生写信的兴趣。

2.启发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和感谢。

3.让孩子把要跟老师说的话说出来,家长记录。

篇5: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长桥中心幼儿园天怡分园 王雪雪

暑假半个月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感受极深。尤其是作为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我觉得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我一按前不知道的知识,更从她的分析中解决了我对自己家孩子教育的一个困惑。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二部分:新教育与新方法;第三部分:社会(承认)与儿童。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通读了第一部分,就其中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内容做一下橘绿与反思。

第一章:孩提时代(P7)。

感悟:我们成人会诉说自己的困难,可是孩子呢?谁会去关注他们,我们一味的认为孩子小,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可是他们也是有的,他们只是不会表达,我们大人所以才不会了解。所以这本书中提出了孩子只是让潜意识中的自我十分自卑的发展着。

第二章:监护人与被告(P11)

感悟:相信大家看到这个都很震惊,我也一样。我们这么爱我们的孩子,想要给他们我们所有的一切,可是结果呢?孩子们似乎想要的并不是这些,他们甚至要控告我们,因为我们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他们。

第三章:生命的本能(P15)

感悟:每个生物都有一定的生存本能,这本书首先以哺乳动物为例,讲了一下新生命的不简单。与动物相比,新生儿也有特有的本能,而且要丰富的多。每个生命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我们很好的去进行呵护。第四章:新生儿(P17)

感悟:这本书里就提到了我们平时对待新生儿的一些误区,她将新生儿与病人进行比较,我们会关注病人的各种病痛,并且小心翼翼的给予呵护,但是对待新生儿的时候却不会。因为我们不会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一想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更不会按照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他们的场所。他们一出生就感觉到了陌生,可是我们还是会以我们的眼光去逗乐他们,在环境上更是想参观小动物一样的观看他们,可是他们的内心是恐惧的,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来对待新生儿。

第五章:天赋本能(P23)

感悟:这里就就讲到了作为母亲的一种本能,我们人类会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唯独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动物们却不是这样,他们会将自己的孩子藏在特别隐蔽的地方,不准任何人打扰,等到他们能够自己独立的时候,才会使他们走出自己的安身之处。这样对宝宝的发展其实是非常好的,遵循了生命发展的规律。

第六章:精神的胚胎(P26)

感悟:前面说了很多动物和人的对比,在这边也提到了任何动物还是有区别的,人就像一件件艺术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反思到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关的教育。新生儿的精神与他所处的环境慢慢的融合,然后达到完美的程度,这就是精神胚胎的力量。

第七章:儿童的敏感期(P37)

感悟:这是蒙台梭利最早提出的“敏感期”这三个字,在这一章对敏感期进行了一个分析,之后重点讲了一个语言的敏感期。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八章:秩序敏感期(P52)

感悟:这一章我看了感触非常大,因为自己的孩子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确实是这样,他们会强迫自己按照本来的顺序重新来一遍,我和好多家长也都讨论过这个话题,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是孩子一根筋,就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一个特点。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第九章:智力的发展(P64)

感悟:主要是讲了一下智力的形成和儿童的思维方式,不难理解,孩子和承认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第十章:成长的障碍(P77)

感悟:这里面我感觉到了儿童的成长障碍最大的就是来源于我们成人,我们有时候一天上班下来很累了,就希望孩子可以早点睡觉,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我也是一样,孩子一睡着,瞬间觉得一身轻松。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发展的是什么,真的是睡觉吗?我们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他们的发展就会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所有的父母都去看一看。第十一章:行走(P83)

感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步行练习和人类的手的操作、智能的发展有所关联。为了使幼儿获得平衡的行动发展目标,她设计了“线上步行练习”。线上步行练习虽然并不属于日常生活练习的四大类,但是意义同样重大,正如蒙台梭利所言: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是通过走路获得的,并不是仅仅等待这种能力的降生。”对儿童来说,学会走路是“第二次诞生”,是儿童真正离开母体的开始。但在迈出这第一步之后,儿童仍然需要经常的实践以取得平衡和稳健的步伐。“线上步行练习”要求儿童把一脚的脚尖和另一脚的脚跟相接触,同时置于一线上;在这种状态下双脚交互前进时,是很容易失去平衡的。因此,线上练习可以促进孩子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发展。这个我们在幼儿园也可以给孩子们进行练习。

第十二章:手(P87)

感悟:在成人的生活中,孩子肯定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帮助他们做的事情太多,教过幼儿园就知道,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真的很差,因为在家里什么都是家长在包办,从而限制了孩子自己手的发展。当孩子想要自己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被命令的禁止,这就是一种干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在和家长沟通,在家里还是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章:节奏(P97)

感悟:对于孩子用一种强烈的和迅速的节奏进行活动时,成人一般都不能容忍。成人乐于接受充满生机的孩子所造成的无秩序和混乱。此时,大多数的成人都会耐心地“袖手旁观”,因为他注意到某种十分清晰和可以理解的东西;当成人看到孩子在慢腾腾的自己在做事情时,我们就会去帮助他们,这样就遏制了孩子的成长。

第十四章:人格的替换(P102)

感悟:这里就讲到了我们的行为,孩子都是爱模仿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为人师表,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更强,我们老师说的话、做的事,他无意间都在进行着模仿。

第十五章:运动(P109)

感悟:我们的肌肉会有一种记忆,当我们在运动时,就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运动和心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并可以永远行使这种功能。

第十六章:自由的活动(P112)

感悟:我们经常把孩子比喻成“天使”“花朵”,我之前也认为这种比喻是对孩子的赞赏和喜爱,可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样的比喻只会限制他们的自由活动。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有什么在无意中就成了孩子自由发展的与活动的障碍。

第十七章:爱的光芒(P117)

感悟:爱是什么呢?爱不是原因,而是一种结果。事实上,在敏感期内,那种把孩子与他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的不可遏制的冲动,是他对自己所生活的热爱。我们希望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是在爱我们自己,我们将自己的希望与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爱孩子。

读了这本书,夜读到了一些启发,当中蒙特梭利对教师的要求也值得我们深思: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地观察儿童 蒙氏教师的特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与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篇6:读童年的秘密有感的

等我长大,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想我坚决不做爸爸妈妈那种父母,我要和孩子做朋友。我要给孩子该有的自由。可是我也在重复着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不听话了我会大声吼他,我会抬起巴掌打在他的屁股上。入园的时候我会拿根木棍赶着去。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会越积越多。我们想的是我们是为孩子好,用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继续着我们的错误。

有谁想过地狱之路有时候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也就是蒙台梭利所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

星期六休息带孩子出去玩,孩子会因为没有幼儿园熟悉的小朋友而黏在我的身边不肯去玩。我的心里就会很生气。我会大声的说话,他会很委屈的告诉我:妈妈,没有我们班的小朋友,我不想去玩。我会满面怒容的告诉他,这样不行,必须学会跟小朋友交流。璨宇这时候就会哭:妈妈,我以后就记住了。下次我再不听话,你就别要我了好吗?想想三岁的孩子怎么会说出来不让我要他?我觉得我是为他好啊,不会交流怎么适应这个社会?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会想我是不是错了。孩子也有他的想法。我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急了?我是为他好,可是我没有站在他的立场去看待这种情况,同时我并不了解我的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或许这也就是书中第16章提到的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我试着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晚饭后带着孩子去小区的健身器材那玩,我告诉孩子我以前大声说话是不对的,我和他说对不起。我也告诉他任何时候我都不会不要,我带他一块做单杠,一块爬高,一块跟爷爷奶奶问好。我发现孩子会慢慢的改变了,慢慢的不那么害怕人群,不怕高不拍挨摔。

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这本书里充满爱的语言,充满爱的教育方式。蒙台梭利最大的成功应该是创立了蒙氏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她的书里值得我们学习深思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只能放下心来慢慢学,慢慢的改变那曾经的不合格,漫不经心。

爱并不是愿意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了太阳的光辉!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工作,这份爱需要智慧来经营。我们要用爱的智慧来经营我们的孩子。

篇7:幼师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力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由此联想到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所为有多少与此书所著相吻合呢?对比起来,似乎不多。

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师,因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与时俱进”,也不曾想到“输在起跑线上”,多年的教育告诉我所谓起跑线只是暂时现象,如果孩子的兴趣、心理爱好不健全,即再多的超前教育也有落后的一天,因而我对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发现孩子培养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时至今日,他没有上过一天与学习有关的兴趣班——他不想我也不愿意。虽然成绩在班级只是中等,但我没有感觉到他差。因为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他喜欢的活动上,陪他玩,激发他在玩中体验成功、在玩中学习。我看到的是他每天快乐的笑脸,每天回来看到他的笑容,听到他高兴的介绍在学校发生的故事,积极的要求下去锻炼,我觉得孩子就是应该这样享受生活,学习很重要,学习成绩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是在我强迫下被动的去学,即使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又如何呢,经验告诉我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分数不会长久。想当初才开始学习跳绳时,总是跳不好,虽然我心里很着急,特别是看着别的小朋友跳得很好的时候更着急,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在脸上,没有拿他与别的小朋友比较,而是从心理上去疏导他,如果你愿意,成功离你不远,如果你不愿意,再努力也没有用,当他一次一次主动要求我陪他练习跳绳的时候,我就知道成功不远了,慢慢在旁边看,一次次示范给他看,在他有兴趣的时候让他观察大孩子跳,终于自己逐步感悟,一天一天的进步了,最后体育测试回来他很兴奋的告诉我:爸爸,我跳绳跳了全班第一。在这时候我鼓励他的同时帮助他回顾了自己几个月来跳绳的经历,帮助他总结出自己成功的秘密。自己有兴趣,自己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够成功。在高兴之余,儿子很激动的告诉我他下一步的目标:期末考试的成绩,要像跳绳一样努力成为全班第一。

篇8:童年的秘密

上小学前, 我的任务主要是看孩子。我看的孩子自然是小我五岁的弟弟。父亲是瓦工, 常年干他的老本行, 母亲伺弄家里的七八亩农田。弟弟是唯一的男孩, 又最小, 做父母的自然会偏心一些, 拿铁勺子给他摊鸡蛋吃便是其中一种贴补。

我家有一个长柄铁勺, 勺身有现在的碗那么大, 勺柄比成人的指头还粗, 足有一尺多长, 通体漆黑, 盛饭炒菜都用它。年幼的弟弟肚子饿, 母亲早已没了奶水, 吊篮里两掺面的馒头是硬的, 玉米饼子是凉的, 没法喂弟弟吃。母亲总有好办法, 唤我从鸡窝里掏一只刚下的鸡蛋来, 再扯一绺麦秸, 用三块砖头一垒, 就地变成一个小锅灶。铁勺架在灶上, 勺底燃起麦秸, 勺里点几滴明油, 磕碎蛋壳, 勺底!啦一声脆响, 顿时整个院落飘散着一股晕人的浓香, 再散几粒细盐一搅, 一把麦秸燃尽, 鸡蛋熟得恰到好处。母亲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弟弟吃鸡蛋, 我和妹妹看着, 一口一口咽唾沫, 眼睁睁地看着弟弟吃完最后一勺炒鸡蛋。弟弟吃完便也困了, 母亲抱着他, 边拍哄边往屋里走, 同时唤我把勺子洗洗去。

我舍不得洗那把勺子, 因为那勺子还留有余香, 上面还沾着油渍和鸡蛋焦巴。母亲送弟弟回屋的当儿, 我撒腿跑进厨房, 惦着脚手伸进篮子, 够下一个两掺面的馒头, 再掰下一小块来, 狠着劲儿在铁勺里旋转着摁了又摁, 那馒头还是馒头么?它浑身浸润了鸡蛋的余香而变得华丽而高贵, 表层因沾了油渍而变成浅黄。我快速把它塞进嘴里, 那边母亲喊:“跑哪儿刷去了?”我含混不清地回答:“哎, 来了。”险些被馒头噎着。我飞快地把刷完的铁勺递给母亲, 发现妹妹还在摊鸡蛋的地方发呆。还好, 谁也没有发现我的秘密。母亲进厨房只会看到那只依然在晃动的篮子。

篇9:读童年的秘密心得

童年的秘密解码适宜的场合

“一个人的形成是从他的早期就开始了,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是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一书中阐述的观点。那怎样才能使儿童的童年过得愉快顺利呢?在书中自有答案:给儿童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谦虚并懂得与儿童友好相处的教师和能够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教材,三者相互结合就能使儿童潜在本能得到充分保护和发挥。

一、认识《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是世界非常具影响力的幼儿教育家之一,她毕生从事幼儿教育实践,探索幼儿成长之谜,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童年的秘密》中记录了她幼儿教育的心得和经验,其之所以成为风靡全球的教育书目,主要在于蒙台梭利对儿童成长及教育内在本质的揭示。

1.揭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充分的观察和接触,发现他们有自身发展的潜能,这种生长的冲动和欲望是强烈的、积极的,是儿童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儿童能否通过学前时期的教育,发挥个体最大潜能、完善人格,决定了他们成人后的幸福指数。

2.把儿童看作有自己世界的、活生生的个体

蒙台梭利在书中一再强调童年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不应该被忽视也不应被成人压制。儿童是有独立精神和不断发展着的个体,成人应尊重和热爱儿童,通过细心地观察和照顾,为儿童创设他们喜爱的和符合身心发展特征的环境,促进其感官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3.重新定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蒙台梭利反对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传统理念,她认为一个谦虚、懂得沉静的教师是促进儿童成长背后的强大力量。他们仁慈、宽容、具有敏锐洞察力,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发现不同儿童的关键期,在阻止不良行为发生的同时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需求。确保儿童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4.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

儿童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需求也不尽相同。无效的教学材料只会引起儿童的厌倦和反感,阻碍他们通过与实物沟通来展现自我。适合的教学材料则能够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儿童优良的品质、发展个性。

尽管《童年的秘密》也有瑕疵,充满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有些观念表述难以理解;贬低能加强儿童学习动机的外在奖励;教师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仍掩盖不了其散发出对儿童爱的智慧的光芒。《童年的秘密》中记录的蒙台梭利成功教学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教育上的奇迹,让社会各界关注儿童发展的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场合,他们都会拥有最好的未来。

二、儿童适宜的场合之解码

童年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儿童营造适宜的成长氛围,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中心理念。

1.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在书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这种教育体系的最基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她认为儿童和成人处于两种不同的生活氛围,儿童处于早期自然状态下,他们单纯、率真、对成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又格格不入。如何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呢?蒙台梭利认为应满足三点要求:(1)敞开大门,给儿童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2)通过体力活动或运动,使儿童参与到动态的环境中发展智力,这是“因为运动是自我跟客观现实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从外界获得印象。”(3)营造随着儿童发展而相应改变的环境。

继而随着年龄和心智的不断增长,他们对旧的事物开始厌倦,兴趣开始转移。因此,我们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应是一层不变的,而应该细致观察儿童不断变化的需要,随时为他们营造适合其发展的環境。

2.谦虚的教师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若想使自身成为合格的教育者。首先,他们要受到教育,做好心理准备去消除潜意识中固有的对儿童的偏见。蒙台梭利告诉教师:“只有先消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教师应接受指导,从而抑制他们内心存在的控制欲,保持沉静的心态。其次,要善于观察和反思,多站到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并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教师的使命是教育和引导儿童,即保持一颗充满理解、慈爱和谦虚的心去面对孩子,帮助他们顺利的实现自我。不能认为教师要放弃自身那些有益于教学的美好品质,毫无目的地跟随着儿童,放任他们为所欲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抛去成人的偏见,谦虚友好地面对儿童,主动的和他们交流。通过真正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给予正确的配合和引导。

3.适合的材料

蒙台梭利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最终形成一套特殊的教学材料。她认为“儿童会被这些能完善他们感知的材料所吸引,由此使他们分析和促进其运动,还能教他们如何聚精会神,没有一种语言的说教能够做到这一点。”蒙台梭利很重视对儿童感官的训练,并为此设计了一些教具,比如“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圆柱体,它们正好可以嵌入木板上不同的洞孔中,由于这些东西设计出来能满足儿童生活中某种时期的需要,因此获得了很大成功。”诸如此类的特殊教具都是蒙台梭利从儿童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自然会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当代儿童适宜的场合

1.环境——儿童的乐园

从古至今,中外无数教育家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而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才能使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且成功达到满意的程度呢?“惟有爱才是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力量”,因此营造自由、民主、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呵护美好纯洁的心灵至关重要。其次,儿童周围的环境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通过观察掌握儿童的关键期,积极提供他们发展需要的事物。让儿童热爱自己所处的环境,身心得到自由愉快的发展。

2.教师——心灵的守护者

通过与儿童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积极引导他们发挥潜能,这种引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给儿童方法或帮助他们去做,而是唤起儿童的学习欲望,使儿童通过努力达到自我发展。再次,教师要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消除阻碍儿童天性发展的障碍物,要在儿童不同的关键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有效的教材——儿童成长中的“挚友”

儿童通过充分运用教具,达到“能够自我控制和有节制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有效的教具即能够满足儿童需要,激发他们热忱的学习兴趣,从而完善其心智发展的教学工具。它并不是由成人从自身观念出发认为儿童应该喜欢这一理想化心理虚构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和总结不同阶段儿童的兴趣点,围绕着儿童敏感期学习特征设计的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材料。这些能刺激儿童感官发展和心智建构的教具加上儿童热情的参与就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活动。儿童自由的选择教具,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锻炼毅力,完善人格。他们不受外界因素的支配也不感到疲倦,只是充满精力的参与,从而发展自身的潜在本能,使“秘密”成为他们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10: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篇11: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梭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蒙台梭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蒙台梭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蒙台梭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蒙台梭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蒙台梭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上一篇:关于正能量的名言下一篇:运输车辆通过风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