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2024-07-18

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精选6篇)

篇1: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探究论文

摘要:艺术教育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 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艺术教育在乡村学校的发展中逐渐普及。乡村的广大少年儿童群体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 也需要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艺术教育。乡村学校少年宫 (以下简称乡村少年宫) 的兴起和发展为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载体, 为乡村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搭建了平台。然而受师资、地域观念、资金、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乡村少年宫在艺术教学、活动创设、社团开展等方面还不完备, 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各地市青少年宫作为一个地区校外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在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辐射效应, 值得思考。本文以淄博市青少年宫为例, 介绍了作为市级青少年宫如何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的效能, 通过实际调研与帮扶支教, 了解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与需求, 并制定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帮扶方案, 切实解决了部分乡村少年宫发展的实际问题, 为本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促进了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艺术教育; 乡村少年宫; 市级少年宫; 辐射效应;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自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 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 从点到面, 覆盖面越来越广。, 全国已建成25000多所, 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全国各地部分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于乡镇中心学校现有的设施、场地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 发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依靠本校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 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艺术社团活动, 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式活动项目。随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大力发展, 切实推动了全国各地乡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 拉近了城乡艺术教育的差距。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却发现乡村少年宫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 乡村少年宫经费不足, 艺术教育活动受限制。

大多数乡村少年宫充分利用有限的器材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孩子们天性好动, 器材和设施损耗较大, 需要定期维修和更换。例如绘画、书法、器乐等用品等都是易损易耗品, 随着学生的练习需要不断更换设备, 还不包括新添置的器材, 因此开支越来越大。但是每所乡村少年宫的项目类别也不尽相同, 资金的来源也各不相同, 有的能准时拨付到位, 有的还需要自己想办法筹集。另外, 乡村少年宫的活动是公益性活动, 不向学生收一分钱。仅仅从当地财政和学校自身两个方面来维持长期发展, 明显不够。只有支出没有经费来源, 很难长期良性运转下去, 更谈不上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 打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平台了。

(二) 师资队伍薄弱, 教学成果不突出。

乡村少年宫虽好, 但师资力量不足, 让各学校头疼不已。每个学校的艺术社团都是根据现有资源和器材开设的, 少的有三、五个, 多的有十几个, 基本是靠学校的老师义务教学, 很多项目光依靠本校教师资源难以克服。有的学校只要是多少懂点特长的教师就被安排艺术课教学, 有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就开始上阵教学, 在专业教学活动上非常不规范。这样我们的孩子学到的又是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呢?以后会不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误导呢?有的教师是从社会上花钱聘请来的, 培训班不收钱, 外聘老师的费用长期、完全由学校来承担, 负担确实有点重。乡村少年宫要想长期发展下去并实现良性发展, 师资力量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二、在乡村少年宫建设运行中, 市级青少年宫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效应

淄博市市级青少年宫作为市校外艺术教育的领头羊, 有着丰富的艺术管理运营经验, 在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和资源共享等方面长期为我市乡村少年宫进行了有效帮扶指导, 为托起乡村孩子的艺术梦, 推动乡村少年宫的.艺术教育发展发挥了市级青少年宫辐射效应。

(一) 利用校外教育平台, 定期组织乡村少年宫艺术师资培训活动。

教师是乡村少年宫发展之源, 提高之本, 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是促进乡村少年宫发展的决定因素。市级青少年宫通过调研了解到乡村少年宫教师专业提升需求, 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等部门的指导下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开展艺术师资培训、教研交流等, 与教育专家面对面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通过研修增长学术见识, 更新教育理念, 从而督促教师实现自我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分享:淄博市青少年宫充分发挥市校外教育主阵地的龙头带动作用, 利用自身师资资源、硬件设施等优势, 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每年定期组织乡村少年宫师资研修活动。-连续三年组织承办“全市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培训”活动, 为我市乡村少年宫培训艺术教师600余人。针对乡村教师需求, 相继开展了美术、书法、陶艺、合唱指挥、舞蹈、键盘等艺术专业课程的培训。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与网上研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专家教授根据学员在集中学习、网上研修、考核测评三个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分析, 提出成长建议, 建立成长档案, 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通过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活动, 提升了乡村艺术教师专业水平, 推动了我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 积极组织各类艺术交流活动, 为乡村少年儿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市级青少年宫应主动作为, 利用自身优势及良好的社会资源, 为广大乡村少年宫儿童搭建相互交流展示的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少年宫建设的动力, 促进了乡村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案例:2015-连续年组织承办了由市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托起乡村少年梦”淄博市乡村少年宫才艺展示暨淄博市乡村少年宫优秀论文、案例征集活动。范围涉及五区三县300余所乡村少年宫, 参加活动人数共计6620次, 征集作品5000余件, 并将几年来精选优秀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结集成册, 展演类节目制作成光盘一起发放到各乡村少年宫进行交流学习。为乡村孩子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也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积极组织全市乡村少年宫展演交流活动。组织承办了“托起乡村少年梦”优秀成果展演活动;2017组织承办了“城乡手拉手、共筑中国梦”淄博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成果展演活动。参演人数近1000人, 为城乡孩子搭建了艺术教育学习交流平台, 为乡村孩子提供了展现才华、放飞梦想的舞台。通过开展乡村少年宫才艺展示及优秀成果展演活动, 丰富了乡村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 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及教研的积极性, 充分展示乡村少年宫的教育成果和成功经验, 增进了全市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合作, 从而带动了全市乡村少年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突出市级青少年宫的公益职能, 加大对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帮扶力度。

市级青少年宫利用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及社会资源, 或招募社会艺术人才针对“艺术活动开展困难、师资薄弱、艺术教育水平落后”的乡村少年宫进行定期或长期的支教、指导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并以“流动少年宫”的形式将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送到区县乡村少年宫, 带动其活动顺利开展, 丰富其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充分调研乡村宫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依靠政府部门及自身经济力量, 协调资金捐赠相关教学设备及书籍、器材等。

案例:

1、长期对口帮扶支教。

根据部分乡村少年宫的需求, 淄博市青少年宫组织骨干师资到乡村少年宫开展长期的支教或短期培训授课活动, 长期坚持到张店区中埠镇、淄川区松岭镇、周村区南郊中学、沂源县悦庄小学、桓台县陈庄、高塘、果里小学、高青县实验小学等60余所乡村少年宫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策划和具体指导, 上课节数达10000余课时, 授课人次达40000余人次, 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少年宫学生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艺术教育。通过长期帮扶支教, 让乡村孩子们在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 并在市级、区级各项艺术类比赛中取得了诸多优异的成绩。

2、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淄博市青少年宫“流动少年宫”定期走进乡村少年宫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并邀请部分乡村宫的困难学生或留守儿童在假期到少年宫进行交流活动。例如:“情暖童心”淄博市青少年宫流动少年宫走进张店区中埠镇小学支教成果汇报展及趣味游戏体验活动、“情暖童心手拉手走进沂源共成长”秋令营活动、“七彩假期、牵手关爱”音乐素养夏令营、“城乡手拉手快乐美术”实践体验夏令营、“唱响明天”城乡互动快乐体验营等诸多公益活动, 让乡村少年宫的孩子们体验到了各类艺术活动的乐趣。

3、艺术器材捐赠活动。

淄博市青少年宫秉承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公益性职能, 通过深入调研, 根据实际需求先后为淄川区松龄小学、高青县实验小学、沂源县悦庄中心小学等乡村少年宫捐赠了众多艺术器材、书籍等, 为乡村孩子的艺术学习提供了基础学习材,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4、创新开发艺术课程, 共享艺术教育资源及信息。

市级青少年宫利用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一系列适合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的优质课程, 积极联络一切校外教育资源, 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公益代培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 在乡村少年宫的专业教学和活动实践方面给予较为专业的引导。同时推出市级少年宫艺术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特色课程, 为乡村少年宫教师提供听课学习的机会, 帮助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成长进步。

(四) 开展全方位帮扶, 助力乡村少年宫发展

1、在政策方面积极呼吁全社会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淄博市青少年宫主任韩其东作为淄博市政协委员, 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扶持力度的建议》的提案, 并接受了大众网记者的专访, 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根据乡村少年宫在管理、培训、师资、教学模式、活动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市级青少年宫不断加强与乡村少年宫之间的沟通交流, 利用广播、网站、橱窗内部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调研总结, 对好的乡村少年宫加以宣传学习, 塑造全市乡村少年宫典范。

3、加强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市教育局等部门沟通协调, 争取承办各项活动和活动资金;市级青少年宫在了解农村孩子的需求, 了解乡村少年宫的困难的基础上, 广泛展开对各地区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方面的的调查、研讨, 并积极组织材料、开展实践, 并加以整理总结。切实能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真正从实际出发让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得到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更好的为乡村孩子服务, 让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农孩子都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乡村少年宫是实施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 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 面向乡村少儿开展多姿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是提高乡村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市级青少年宫应秉承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公益职能, 认真领会政府文件精神, 及时了解本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需求, 广泛开展贴近乡村学校基层需要的艺术活动, 在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效应, 让乡村孩子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 为托起每一个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推动全市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世民、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与路径[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3]王志玲、家长的补偿心理时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1]、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10) :150、

[4]《关于山东省桓台县建设“乡村少年宫”情况的调研报告》的通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文明办 21号

篇2: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南昌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姓名:吴建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陶学荣熊节春 20071106 摘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黄金周的实行,旅游经济的升温,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嫠源,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朝阳产业”,但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景区建设缺乏规划,管理混乱,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节假日游客人满为患.„„所有这些对婺源原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古朴的乡村文化、薄弱的基础公共设施产生了很大的冲突,旅游发展过程中各方经济利益矛盾也愈演愈烈,己严重阻碍了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在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中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归结所在,运用公共管理及市场营销学方面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婺源政府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关键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Abstract ABSTRACT Over the recent years,Countryside tourism is properous from the south to thenorth around China becaBsc of the golden week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tourism and econony.It has been a new conspicuous part of Claim’s tourism.As anew tourism form,it has revealed its great life force in Wuyuan which is named themost beautiful village in China.Also it has become the rising sun industry that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the villager’slives.However,Many problems have appeared with it.For example.Scenery districtsale short of projects;The management is in confusion;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facilities should be improved quickly and lots of trouble ale caused owing to twomany tourists.AⅡof these problems have clashed a lot with the beautiful naturalenvironment.the old and plain countrysid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weak basic publicfacilities.The contradiction of economic benefit in different aspeclkq is becomingworse and worse in the proces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They have seriouslyprevented the Wuyuan’s countryside tourism from developing quickly.Theproblems,which exist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Wuyuan’s countryside tourisms willbe analyzed and the reasons,which cause the problems,will be pionted in thearticle.The article will also provide the 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by using theknowledage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In some ways,theWuyuan government can draw actual lessons from the article when it formulates itsmeasm’as and step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tourism.Key words:Countryside tourism Erdsting problems Measures and steps Ⅱ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去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瑚:猫铲字啸噼/‘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垒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直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咖 雠 勒眙。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与土芡/ :签字日期:71年f(月7日 辩日 玑 } 瑚,矿 彩M 月j7 | El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和来源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婺源的乡村旅游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2000年全县接待游客仅12.52万人次,门票收入26万元,综合收入1902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飚升至283万人次,门票收入4600万元,综合收入4.8亿元,占全县GDP的16%。同时,在旅游的带动下,婺源相关产业和社会事业也蓬勃发展,对全县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重大影响。婺源的乡村旅游在全国旅游界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神话”,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前期开发、经营管理和公共制度上的原因,对婺源的自然生态环境、古朴的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利益各方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对婺源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婺源人觉得有必要对婺源的乡村旅游做深入研究,利用所学的知识,借鉴其他学者的理论成果,深入分析婺源的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及造成的原因,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1.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旅游业在经济轨道上快速前进,各派学者的研究已不局限于旅游产业本身,越来越多的研究已从经济转向社会,更注重的是旅游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本人之所以选这课题,认为有以下5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为自己两年多来的学习提供研究和检验的实例; 二是能为婺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第一章导论 三是得当的旅游发展思路能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是得当的旅游发展思路能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推进建设旅游强县步伐; 五是得当的旅游发展思路能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1.3研究的内容、结构和方法 本篇论文通过乡村旅游概念的提出,分析婺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提出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推动婺源乡村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本篇论文在结构上是这样安排的:除第1章导论外,第2章是引言,主要介绍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及发展旅游对婺源县域经济的意义;第3章婺源县情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重点对婺源旅游资源优势、发展进程进行介绍;第4章从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古朴的乡村文化受到冲击,基础公共设施亟待完善,各方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等4个方面对婺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第5章婺源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主要是从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第6章是本文的重点,从完善旅游的营销手段,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个方面提出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利用2年多来在MPA中心所学的公共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知识,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从政府部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其它地区的经验教训,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2 第二章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内涵及意义 第二章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内涵及意义2.1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 旅游业是近代才开始出现,并在现在迅速发展的产业。它以其迅猛发展的势头和蓬勃发展的活力,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的发展,扩大就业的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除此之外,还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我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象大家所熟知的北京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敦煌石窟等等。这些地方旅游业起步较早,发展规范,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2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内涵 零 一 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婺源,属江西上饶市,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近几年,婺源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三个关系”,确立了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该县抢抓机遇,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实施带动战略”的构想,打好生态、文化、名人。三张牌”,实现了旅游产业大跨越,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2000年全县接待游客仅12.52万人次,门票收入26万元,综合收入1902万元: 2006年接待游客飚升至283万人次,门票收入4600万元,综合收入4.8亿元,占全县GDP的16%,旅游税收由2001年的277.6万元增加到去年的942万元。同时,在旅游的带动下,婺源相关产业和社会事业也蓬勃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中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9 3 第二章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内涵及意义最具强势拉动力的朝阳产业。2.3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2.3.1 旅游产业发展势必推动工业及开放型经济提速。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婺源在发展工业上积极寻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最佳结合点,重点发展有机食品加工、生物药业、竹木精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工艺品开发等环保企业。依托旅游促招商,近四年来,全县引进旅游类项目82个,实际引进资金62660万元。江西省首家生态工业园区和全省最大有机茶产业园先后落户婺源,目前,生态工业园区有入园企业40家,其中投产27家。民营经济不断壮大,一批环保科技型企业脱颖而出。2.3.2旅游产业发展势必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婺源围绕“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目标,山上山下统筹发展。扎实实施“双改双节”、“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全力打造高附加值林业产业。林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1.53亿元增加到去年的8.7亿元。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培育以茶叶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加大科技创新,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有机绿茶占据欧盟市场7096以上份额,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出口示范基地县。2006年实现茶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70.8%。以茶为龙头,带动有机大米、木耳、香菇等其它绿色食品业的发展。2.3.3旅游产业发展势必促进城市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婺源是省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该县严格执行《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以彰显山水、文化为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品位,努力打造“山水文化旅游名城”。五年来投入县城城建资金10.25亿元,城区从4.85平方公里扩大到8.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43.4%。目前,正朝着全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江湾、赋春、清华、中云等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水平稳步提高。4 第=章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内涵及意义老城区改造已全面启动,届时将成为该县城区旅游的又一大亮点。五年来,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86亿元,改造路基480公里,改善路面458公里,改善硬化景区公路25条171公里。景(德镇>婺(源)黄(山)、景(德镇)婺(源)常(山)两条高速公路己建成通车,婺源已成为中国黄金旅游景区的腹地。100%的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普及已达9.87人/部,所有乡镇、主要景区全部实现了宽带上网。2.3.4旅游产业发展势必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近几年,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缓解了该县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压力,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县大小宾馆达140多家,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近3万人。全县城乡居民存款年增长近3亿元,旅游景点农民从旅游业上人平增收100._600百元左右,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3362元。5 第三章婺源县情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章婺源县情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3.1婺源县情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南接亚洲铜都德兴铜矿,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婺源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素有。书乡”、“茶乡”之称。相传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婺源县,古属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16个乡镇。“茂林修竹映村廊,飞禽走兽相对鸣”。婺源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完善结合。走进婺源,但见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被誉为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地处亚热带,属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气温最低为零下11℃,最高4l℃;年平均降水量1821毫米。全县森林覆盖率82%,水能蕴藏量达15.6万千瓦。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生物多样性。据统计,现有木本物种1500多种,草本物种35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植物达80余种。拥有世界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世界濒临绝迹的黄喉噪鹛重现于自然保护小区,华南虎踪迹也被发现。3.2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3.2.1婺源旅游资源优势。‘ 婺源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847.9毫米。全县森林覆盖面82%,境内现有木本物种500多种,草本物种3500多种,其中有世界濒危鸟种黄喉噪鹛,并发现华南虎活动的踪迹。婺源鸳鸯湖是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最多时达4000多对。6 第三章婺源县情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婺源是。山乡”。大郭山、文公山、石耳山、风游山„„或葱茏、或险峻,每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婺源是水乡。川流纵横,溪水清澈,青山、碧水、蓝天、民居构成一幅幅“江南水乡”的天然画卷。文化是婺源的灵魂。名人文化千古流芳。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明代爱国将士汪铑,清代音韵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进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古建文化精美绝伦。著名的“百柱宗祠”“俞氏宗祠”气势恢宏,工艺精巧,被誉为“艺术殿堂”。神奇的大鄣山(卧龙谷)、如天上人间般的“江岭风光”、“中国县级第一馆”婺源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李坑、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民居群保存完好,古风依然,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木雕、石雕、砖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有起源于远古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表现“敬、和、俭、静”道德风情的茶道,还有别具情趣的抬溷、灯彩、板龙灯、地戏等。它们交相辉映,得彰益彩。理坑、考水等12个村庄被中国村社促进会评为“全国民俗文化村”,数量居全国之首。婺源特产中外驰名,其中以“红、绿、黑、自”四色特产最负盛名。红一荷包红鲤鱼。它肉嫩鲜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螫源绿茶。它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点扬名天下;黑一龙尾砚,其 “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还有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婺源交通、通讯便捷。已开通直达上海、杭州、深圳、广东、温州、宁波、金华、常熟、南昌、九江、黄山等地的班车,成立出租车公司,县旅游汽车服务公司有直达各景点的大巴、中巴。各景区均安有电话,并实现移动电话乡乡通。· 文化与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婺源县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近年来,先后开发了江湾、鸳鸯湖等25个风景名胜景区(点),开辟了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2002年被评为国家A从级旅游区。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1.2万人,全县宾馆、饭店三百余家,三星级宾馆一家,准三星宾馆二家,二星级宾馆五家,旅游定点宾馆十八家。全县已有床位近6000个。旅游定点购物场所四家,具有婺 7 第三章婺源县情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源风情的休闲娱乐场所8家,旅行社8家。3.2.2婺源旅游发展进程及概况. 婺源县与浙江省开化县、安徽省休宁县接壤,地域偏僻,交通不便,2947平方公里的面积中,仅有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3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达28.3万人。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婺源县利用堪称一绝的古村落古建筑等人文资源以及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于2000年初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路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明确了婺源旅游必须加快转型增效,由单一的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由休闲度假向最佳的人居环境转变,实现梯度发展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婺源县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鸳鸯湖、李坑、晓起、大鄣山峡谷、彩虹桥、文公山、思溪延村、甲路古樟园等1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并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和ISOl4000环境质量认证。江湾、大鄣山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建成了婺源民俗风情街、茶博府、故园里茶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综合性旅游服务场所,大小宾馆达145家,社会餐馆310家,农村“农家乐”馆店达232家,全县旅游及产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经过五年的发展,婺源县旅游产业取得了质和量的突破,年旅游人数由最初的12.5万人次飚升到2006年的283万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31.6%,旅游产业成为县城经济的主导产业,三产比重由38:33:29提升为18.7:40.8:40.5,2006年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旅游产业发展还推动工业及开放型经济的提速,2001年至2006年,婺源引进旅游类项目就有82个,实际引进资金近10亿元。婺源,原来在旅游界名不见经传的山沟沟,为什么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可以成为我国一个新兴的精品旅游目的地,打造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一亮丽的品牌呢? 政府主导,创新机制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劲动力。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作出“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之后,政府主导是实施这一决策的第一推动力。这一动力表现在人力的组织、财力的投入上,也表现在建立良好的产业体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上。为了推进旅 8 第三章婺源县情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游产业的发展,婺源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2001--2005)}以及10个《景区规划》,建立起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管理体制,形成了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上,全县上下形成了围绕发展旅游业尽职尽责的良好局面。每年年初,婺源县委、县政府都要认真制定全年旅游工作《实施意见》,召开全县旅游工作会议,研究、动员和部署旅游产业工作。全县上下,积极配合,为婺源县旅游业发展营造了一个。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使婺源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放手民营、多元投入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有力保障。婺源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政府财政的乏力、国企体制的弊端,决定了婺源旅游不能像其他景区一样,集中资源,成立机构统一开发.针对这一状况,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在启动旅游业发展之初的2000年,就提出了“放手民营,多元投入”的举措。他们舍得拿出最好的旅游产品项目,包括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8鸳鸯湖、大鄣山峡谷、文公山等一大批精品景区进行招商,表明了政府的魄力。同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地帮助投资商协调关系,排忧解难,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显示了政府的决心.正因如此引来了外资、民营企业,撑起了婺源旅游业的一片天空。目前,婺源县的李坑、文公山、鸳鸯湖、灵岩洞等景区,江湾、凯悦、明珠.

篇3: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乡村旅游的特征

过度城市化的结果给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为缓解工作压力,逃避城市拥挤、喧嚣的环境,人们对保存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和拥有美丽宽广田园风光的乡村地区感兴趣,进而产生了乡村旅游需求。国际认为乡村旅游应包括以下几点特征:位于乡村地区;旅游活动是具有乡村特性;规模是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变化较为缓慢。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及农耕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体验农业文明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

(二)乡村旅游的具体体现

1 、乡村景观:自然环境、聚落结构、民居建筑、农田林地、河塘水系、果园菜地等。

2、乡村产业:乡村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商业等。

3 、乡村文化:乡村居民、生活传统、风俗节庆、民间传说、传统技艺、历史文化等。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观光、采摘、收获农产品、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

二、中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休闲旅游时代”,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有序统筹

乡村旅游发展所在地,很多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因此,资金不充足,导致很多乡村旅游缺乏合理规划,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详细的总规来指导,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形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布局不明确。

( 二)乡村旅游产品“千村一面”

乡土气息是乡村旅游的特质,也应该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打造对象,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忽视了这一点,逐渐趋于大众化旅游,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忽略了乡村旅游游客的参与性项目。

(三) 乡村旅游资金回收不理想

乡村旅游的白炽化导致其盲目开发,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偏离规划目标,导致实际的投资回收期遥遥无期,这是任何旅游发展致命的弱点,结果是旅游地经营效益不理想和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四)乡村旅游的季节性差异大

大众旅游中出现的旅游旺季“人看人,人挤人”,旅游淡季“旅店关门”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单一性、乡村旅游观光化发展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营销策略的不到位等原因所导致的乡村旅游的季节性所致。

三、乡村旅游发展措施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在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以及在发展规划等现状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发展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乡村旅游发展需加强乡村休闲旅游建设有序的开发,做到开发前的调研和可行性开发的科学论证,开发规划要先行的原则,做好统一的发展论证和充分的市场调研。

(二)保护资源、永续利用

保护环境和自然风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和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和环境为依托就没有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因势利导资源优化的利用现有的自然风光不被破坏,达到和谐与自然的统一。

(三)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同时要坚持以三农为本把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服务于民、以人为本

乡村旅游发展所在地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机构,旅游基础设施是接待游客和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保障,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五)开拓创新、突出特色

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配置要遵循市场——资源的双重原则。旅游产品要体现出新鲜感并推陈出新,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其次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带给旅游者寻求不同的体验。

四、结语

篇4:海南乡村游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摘要: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热潮中,应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不足,发挥海南独特优势,通过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创立品牌、积极开拓农村旅游市场,形成独具风格的国际化乡村游模式,无疑将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乡村游;意义;现状;发展策略

乡村游是以乡村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休息、观光、体验、购物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游为旅游者提供与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农村生活、生产图景、人文氛围,使其感受到农村泥土的芳香和乡间生活的新鲜、温馨、舒适,享受到农村所特有的旅游文化乐趣。我国现代乡村游的发展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人们的休憩时间大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休闲消费欲望;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世界经合组织指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其精髓在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乡村游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热”的旅游活动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一、海南乡村游的现状及不足

海南乡村游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将挖掘独具特色的海南历史和黎苗民族文化作为灵魂和核心,通过现代热带农业延伸游客的旅游空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我发展的初级模式。2009年,海口出台了《海口市乡村旅游区(点)建设规范标准(试行)》,三亚市也专门制定《三亚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加强了乡村游服务规范化管理。当前,不少乡村游正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契机,努力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接。但是,与全国乡村游整体发展相比,海南的乡村游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制约乡村游发展的问题,进而影响了该区域的整体推进,对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挑战。现存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规划和管理不完善

就海南整体而言,乡村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管理方面,虽然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和规范标准,但绝大多数地市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熟的、可以在全省推广的经验;在规划方面,一些地市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开发乡村游项目,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浪费了人力物力,破坏了环境资源。由于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景区在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旅游线路的难度较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经营模式落后、效益差

经营模式多为自发,经营水平参差不齐。“公司+农户”模式仅限于我省少数地区,大多数基本上是以村集体和农户为单位进行经营,农户自营比重达77.8%,缺少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技术。投资规模小,63.5%的乡村游总投资小于50万元,且农民个体投资占总投资50%以上的比重达84.1%,经营规模小、效益差。

3.营销无品牌优势、产品单一、服务水平差

一是营销方法主要采用小指示牌、发名片等,已进行统一宣传的一些地区,营销水平低、效果差。除槟榔村等少数地区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初步树立了乡村游的形象,大多数地区尚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系统的营销战略,游客多为自发前往的群体。79.1%的群众迫切需要乡村游的包装和促销。二是产品单一。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占主流的乡村观光和附着的务农参与两大主要类型。产品规划、包装、宣传都很单调,缺乏相应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统一的规范,乡村游产品档次低,这不仅使游客日久生厌,还造成乡村游彼此间无序竞争,加大了市场风险。三是大部分乡村游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业务培训,对当地文化内涵和民俗一知半解,难以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望。一些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养成了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的习惯,加之不懂服务常识和规范,经常慢待游客,导致旅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4.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尽完善

交通日益成为开发景点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乡村公路上:一是现有道路宽度不够,只有3.5米,有的更窄,不适合旅游大巴通行;二是乡村游景点地理位置都较偏,通向景点的道路多为泥土路,特别是我省中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这个独特旅游热点开发相对迟缓,在国内的知名度远不如东部的三亚、博鳌等著名景点,省内各大旅行社在旅游淡季基本上都不受理地区中部散客组团出游,中部旅游“酒香只是巷子深”的境况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中部崛起。

5.环境污染影响可持续发展

乡村游的开发者大多环保意识淡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严重,在环保方面缺少投资,基本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游客随意丢弃垃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旅游旺季接待游客人数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南乡村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加快海南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海南乡村游总体上应紧紧抓住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紧扣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现海南乡村生态和人文特点,着力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具有特色的乡村游景区(点)和旅游村(镇),形成国际化、开放型文明乡村游发展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打造海南旅游新亮点,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根据我省乡村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

中国的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乡村旅游三大方面。而旅游又是可以结合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的多功能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有综合效益的方向。因此,全面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系统研究市场需求,创新策划乡村游憩方式,综合协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旅游产业分布,编制区域形成旅游规划,已经成为旅游系统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应尽快成立海南省乡村游领导机构,承担乡村游发展的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规范管理、营销推广等统筹协调工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牵头人应加大领导和扶持力度,拿出专项资金,协调发改委、开发银行等政府机构,推动各市县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将全省的乡村游都纳入省旅游系统指导的轨道。

2.乡村资源的景区化包装与提升工作

乡村旅游资源,不等于乡村旅游产品。农业项目、田园风光、特色植被、经济作物、民俗风情和古村古镇等等,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系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把农村旅游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把简单的乡村游服务转化为乡村游景区。 因此,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简单休闲服务的景区景点化,从而把农业项目等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项目,实现以市场为目标的旅游景区包装与提升,建议推行“乡村旅游景区(点)评级”,是乡村旅游登堂入室,进入传统旅游渠道,配合规模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

3.乡村游市场的整合与促销推广工作

随着乡村游的发展,在大型城市的周边,乡村游已经不是单一孤零的项目,而是布局有序的区域的群体。旅游系统有能力,更有责任对区域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形成旅游线,组合多种产品,开展客源地营销,实施系统的推广促销。应不断创新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如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促销会、展览会,大力开拓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以及日韩、欧美等境内外重要客源市场,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乡村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和市场促销,不断提高乡村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特别要充分挖掘传统饮食、土特产资源和民间工艺等,大力开发乡村游本土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切忌他化洋化,不伦不类,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

4.乡村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乡村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乡村游的发展。各地应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与从业队伍,可充分利用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闲置资源,调动我省相关的大中专院校的资源优势,对乡村待业青年和乡镇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强化培训,可组织乡村游经营农户到重点地区学习考察,指导、培训其服务管理水平等。这样既可以满足目前乡村游的用人需求,同时为我省更大规模的乡村游发展储备人才。只有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才能加快我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

5.乡村旅游投融资的引导与促进工作

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将进入规模化、资本化时代,因此,引进大资本进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最能形成区域带动发展的运作。针对我省乡村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造成的经营规模小、效益差的问题,应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乡村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要将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村民投入相结合,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乡村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政府应针对乡村游专门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健康地发展

6.乡村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把乡村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旅游村各项功能建设。交通部门要结合农村路网建设,重点加快旅游城镇和主要乡村游景区(点)的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做到“四化”:基础设施城市化,即完善乡村游内外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现代化,即开通农村宽带网、有线电视、卫生服务站等;农村景观生态化,即按照景观标准改造农房,保护原生态植被等;交通便利化,即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运营的方式,开通海口、三亚等大中城市直达乡村游景区点的公交线路。

7.乡村游环保工作

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和节能环保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内外兼修,外部设计要贴近自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杜绝现代都市人最厌烦的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内部要做到环保卫生,现代都市人最最看重的就是吃住卫生。

8.乡村游国际化工作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唯一标准就是旅游建设国际化,全世界的游客在海南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其最高境界应是全世界的朋友游海南零障碍!其中之一就是道路标识国际化,因此,一切应以游客方便为准绳,加强道路交通标识的国际化标准,让海南国际旅游岛货真价实。

当前,乡村游的游客主要集中于国内,但是,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日趋完善,海南独特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环境,一定会得到境外游客的青睐。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致力于发展我省旅游事业的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乡村游一定能充分发挥特色,创出品牌,为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谭 力 朱太文 刘万厚等:川西平原上一个城乡交融的新亮点——成都农家乐[J].小城镇建设,2000(2):40-42.

[2]周军平: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N].中国旅游报,2007-07-11(7).

篇5: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发展策略

一、乡村旅游饭店的概念乡村旅游饭店是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兴起的,最初源于法国。就目前来说,对乡村旅游饭店的定义,业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解释。一般认为它是聚集在乡村地域空间内,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和经营管理方式的、为顾客提供食宿及其他服务的商业性企业。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饭店,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大都市中远郊区由旅游企业集团提供的度假村,客源市场定位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者和部分会议团体旅游者。第二种是家庭旅馆,农户将自己家中闲置房屋出租给旅游者,提供特色农家菜,使其能更好的了解乡村生活。

风俗民情。

二、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基本现状

1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近两年来,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继发放万乡村旅游券,又举办乡村旅游月,无论是度假村,抑或是家庭旅馆或私营农庄都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乡村旅游饭店很难用星级饭店的标准来衡量。随着南京市乡村旅游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乡村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型并重转变。南京市旅游局制定并下发了“南京乡村度假酒店标准(试行)”,按照标准化、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在综合效益、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游乐、旅游购物、餐饮住宿等方面,对乡村度假酒店进行了规范和评比。

2.总体数量充裕。各区分布较为均衡。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约为500家。以此同时,每年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从数量上来说,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从分布上来看,南京8个区县中由于雨花区离市区较近,乡村旅游点多数只提供餐饮服务,能同时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乡村旅游饭店较少。而在其他7个区县中,见图l,以高淳县和江宁区最多,剩下的5个区,除建邺区略高外,数量基本持平,出现这种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和各区县与市区的距离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相关联。

1 4 l

63.接待人次及收入逐年上升。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的都市效应明显放大。随着南京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及知名度的增强,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乡村旅游饭店的接待量及收入也在逐年上升。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接待量还是收入都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

即使期间遭受自然、经济、政治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着22%左右。三、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存在的问题1.消费单一,产品雷同。从南京市农林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在乡村旅游饭店的支出以餐饮为主。客房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又往往差强人意,使得客人在乡村旅游饭店留宿少之又少。其它各项收入都欠佳,消费项目较为单一。而从南京乡村旅游饭店提供的菜肴上来看,农家菜的品种缺少变化,菜肴更新速度慢,即便个别推出新的菜式,也很快被别的店家抄袭。不仅如此,娱乐项目也存在很大的雷同性。南京乡村旅游月活动向游客推荐26家乡村旅游饭店典型代表中,见表2,除个别推出一些新兴的项目诸如真人CS,游艇外等活动外,14家提供垂钓项目,约占总数的54%,其次为简单农事项目,诸如采摘等。对游客来说,如出一辙,缺乏个性化。2.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乡村旅游饭店的发展有赖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诸如,道路、停车场等。从目前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来看,游客前往乡村旅游饭店的方式多以自驾为主。对于没有私家车的游客来说,去到这些地方往往需要转乘多次公交,而且一般这类公交车的发车间隔以及运营时间往往不尽人意。而即便是有私家车的游客,如果是在周末或旺季去到乡村旅游饭店,停车又经常成为难题。停车场的容量有限,导致有些车子在场外随意停放,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据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周边居民反映,近两年的噪音等污染比前些年严重很多。

3.季节差异较大,无序竞争涌现。从人们的出游习惯上来看,一般乡村旅游多发生在春季与秋季,因此乡村旅游饭店往往在这两季节的接待量达到顶峰,而在冬季以及夏季门庭冷落,造成资产设备的闲置浪费。虽然南京市组织了悠游四季的活动,如夏季江宁区的横溪西瓜节,冬季浦口养生保健游等,使该地区这一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总体上来说,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在淡季的营业不是非常理想。在客源下降的情况下,有些管理不规范的地区就会出现互相降价的不正当竞争。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会从某种程度上扰乱乡村旅游饭店正常的市场秩序。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大多为当地居民。而这些人员在经营管理方面只是凭经验进行,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素质不高,有时会做出一些只顾现实既得利益,牺牲长远发展的行为。

有关乡村旅游饭店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这两年层出不穷,对发展乡村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质疑也是此起彼伏,其实追根究底还是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存在缺陷。

5.品牌意识较差,宣传不够到位。近几年南京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诸如江心洲的葡萄节,横溪的西瓜节,以及高淳的螃蟹节等,但与之配套的知名乡村旅游饭店却屈指可数,至今尚无知名品牌的乡村旅游饭店或连锁度假村,也很少能在媒介上看到有关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的广告推荐,除了南京市旅游局网站出现的一些简单介绍,游客很难发现相关的有用信息。

四、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发展策略

1.饭店产品设计突出南京特色,平衡消费金额。对于占据消费份额较大的餐饮部分,乡村旅游饭店可围绕当地物产情况以及南京特色来设计菜品。诸如江心洲的江鲜,六合的活珠子等。并根据不同客人的口味对菜式加以调整创新。此外,乡村旅游饭店建筑设计所力求的乡土气息不能忽视。但同时要结合地域文化、传统习俗,既要高于当地传统的民居建筑,又要善用本地特有的建筑元素。

南京的乡村旅游饭店可着眼于南京的特色,比如雨花石文化展示,南京民间艺人的剪纸等作品,这样使得内部环境更加贴近生活,也宣传了南京的文化,特别的居住环境,也是吸引客人留宿的一种方法。至于游客消费有限的附加服务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土特产包装,注册商标,实现品牌化来提升。同时增加除垂钓这些传统项目外的一些新兴项目,诸如拓展活动等,来刺激游客的消费,提高饭店总体收入。

2.借助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改善相关基础设施。南京政府近两年对乡村旅游扶植的力度比较大。乡村旅游消费券和乡村旅游月的活动都极大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乡村旅游饭店要积极和政府合作,借助政府的力量对一些基础设施项目,采取融资和集资的方式进行改造提升。便捷消费者到乡村旅游饭店的通路,增加公共交通的班次等。对一些水电气等较难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要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协调好整体规划和施工,避免后期改造对环境造成的二次干扰。

3.在淡季采取力度较大的优惠措施以及主题活动。

针对淡季客源较少的情况,可以借鉴一些商场的促销活动方式,实施比如“满就送”,会员积分,抽奖等促销活动。

对消费金额满一定额度的客人发放礼券,鼓励客人下次来饭店消费。对经常消费的常客,办理会员卡,针对消费的累计金额进行积分回馈,年终发放饭店白有品牌的土特产。抑或是在淡季进行一些消费抽奖的活动。此外,增加一些主题活动,可以在夏季推出一些纳凉晚会,冬天举行篝火晚会。这类促销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客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缩小淡旺季的差别。

4.加强乡村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培训。南京市旅游局虽然出台了有关乡村度假酒店标准,但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和培训尚未正式启动。可以通过各区县的相关部门组织定期的集中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以行业标准,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等为主。在培训结束后可以进行考核,对达到要求的人员颁发资格证。此外,乡村旅游饭店业主也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培训课程以产品知识为主,适当辅助一些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5.开拓网上直销模式。加强行业合作。乡村旅游饭店不能仅仅依靠南京市旅游局网站的简单介绍,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网站,与官方网站建立链接,实现B2C的销售模式。现在更多的散客愿意通过网络预先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通过自有网站,可以满足客人产品查询,预订等一系列需求。乡村旅游饭店则可以通过网上的意见反馈,更直接地了解客人的真实想法,改进自己的不足。在稳定散客客源的同时,还应加强与旅行社等行业组织的协作,争取人数较多且稳定的短线NIP,游客,使饭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团队中游客的口口相传,达到扩大饭店在外地的知名度的目的。

五、结语

在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努力下,南京乡村旅游饭店无论是大规模的农庄或是农户经营的小型家庭旅馆,如果可以在突出特色,加强培训,推广新型销售模式等方面多做一些努力,今后的发展的空间也许会更大一些。

【参考文献】

[1】张峰.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214[2】朱姝.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3】戴斌.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oo6(1):18[4】赵增锋.农家旅游接待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OLO(8):262[5】张朋.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29-30[6】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79—83

篇6: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去乡村去参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乡村空气清新,环境清幽,人们可以亲近大自然以缓解日常城市生活的压力;有些地方地形复杂,刺激冒险,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遗迹丰富,可以给大众提供参与室外运动和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我国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十一”和“春节”两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强化规划引领,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发展乡村旅游,要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做好乡村旅游规划,通过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引领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乡村旅游在同一地区不能一哄而上,以数量增长代替质量增长。这样会导致乡村旅游迅速泛华,产品同质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发展规划,筛选出地区、各省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二、发展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之所以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市场选择和需求趋向个性化。到乡村旅游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侣或是自驾车为出游方式,他们要求看到的乡村旅游点应有个性和独特性。几年前去过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

乐”,在几年以后如果还是依然故我,旅游者不会再选择它,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策划出自己的特色项目,使景观、产品、接待、管理都实现个性目标。

三、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相结合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实践证明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乡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个性特征,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览的追寻目标。特别是作为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更不能改变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绝不是在保护乡村环境的落后面。

五、乡村旅游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在一个地区,必须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类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菊花、荷花、菜园为主题发展的不同乡村旅游品牌,每个品牌又有一系列的观光、参与性产品。游人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目的地就要尽快改变产品雷同、内容泛化的局面,创新产品的特色,使游客增加更多的选择,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游事务的自主化,订房、订票、订餐的自主化,游览乡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要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通过让农民

上一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高考优秀作文下一篇:春分小学二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