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2024-07-28

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共8篇)

篇1: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新的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又经历了一段时间,较前一轮的改革,新一轮改革又出现可喜的变化。从改革以来的对学生的体质水平要求过高,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逐步进行改进,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情感体验、学习兴趣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重视。但是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即,关注的点越多,体育教学的目标就越来越散,这样一来,使的体育课变了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特别是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下降了,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受到了影响。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更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该市的体育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也已经有多年了,这说明,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水平与综合素质。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质水平连续来一直在下滑,这不得不引起重视。所以,国家教育部也很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发展。这些政策与新课程标准是不相违背的,这些体育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该校是一所重点高级中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也逐步加大监管力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体育教学的效果与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了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看得见,因此每年定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测试,并及时分析上报,测试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台阶测试等。

1三个学年的全体学生体质监测成绩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优秀这一个层次上,高一年级优秀率为19.35%,而高二、高三级年优秀率有所上升,但是没有很大的变化,都维持在23%以内,再从不及格人数上来看,到了高三年级也在3%左右。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可以看成是初始成绩,在这一年中,我们对体育成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起,我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特别是加大了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从这一年的数据上来看,及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上升有1%,良好人数提高最快,特别是高一年级。这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面对大部分学生,他们的体育成绩有了长高的提高。在―这个学年度,我校比去年更加重视体育成绩的提高,并把这一年定为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质量年,不为体育教学增添一点点障碍,体育教学、体育活动都在丰富,特别是加大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在这一年中,再与前一年相比较,在优秀率上,有了很大的,高一年级提高5%,高二年级提高14%,高三年级提高10%,再从不及格率上来看,高一高二年级都有很大的下降。这说明,我们对体育教学更加重视,特别是体育尖子生的成绩提高最快,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喜欢体育,在体育课上更为主动的参与。

2结果与讨论

为了研究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对此进行了三个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每年一度的检测分析。上面3个表格分别显示了三年当中,各年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并统计有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等。3个表格数据来看,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初入校,从初中升入高中时间短,而且在初中时学习压力小,有充足的锻炼时间,而且锻炼也较为系统,因此,身体素质表现较好。到了高中二年级后,特别是该校后二年对学校体育锻炼很重视,注重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定期的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一直保持很好,而且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第三年,体育成绩进步更为明显。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在所难免的,优秀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但不仿碍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从20起,该校加大了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既对学生的学习提高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体育体育与智育、德育等。在体育这一方面,从老师抓起,比如,备课要规范、上课要严谨,不能出现无教案上课、上课无教案的不良现象。而且,加大了对体育器材、场地等设施的投入,体育器材与场地已经完全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挖掘,确保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化,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去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因此受到了刺激,他们表现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2012―2013这个学年度,是该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体育教学上,为了满足教学,一切工作都可以为体育教学让路,所以,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很顺利,教学效率也好。学校的这种对体育的重视,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在体育课上也愿意去学一些项目的体育技术,并能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运用,体育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体育工作有自己的特色,当然也要响应上级部分的号召,比如,艺术体育艺术2+1活动中的体育活动非常成功,比如,开始了跳绳特色项目,也足够的锻炼时间,保证每天1h的锻炼时间,让学生进校起,一年内都会高质量的跳短绳、长绳,还会跑各种水动花样的动作,三年内,让学生学会各种各样的跳绳动作。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该校体育教研室是一个团结向上的体育团体,体育老师都热情高,为体育教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极配合学校搞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借学校全面实行教育质量年活动,我们体育老师向体育课堂要质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上课必然认真,那种放羊的做法坚持不允许,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必备课,不让一节体育课形成浪费。每次举行体育活动时,各体育老师献计献策,一起努力,每次都能高质量的完成活动,让学生收到应有的效果,学校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实践证明,该校加强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对学生的`体质有很明显的效果,发现,几年之后,学生的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各种体质达标与监测等活动中,优秀率、合格率等,都一年比一年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校自以来,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益,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提高了,实施“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这一举措,把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从所统计的数据上来看,近几年,学生的体育成绩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优秀率与良好率都提高更快。但是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到了高三,学生的体育的健康上升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表现在优秀率与良好率下降,及格率不高。这说明,应试教育给高三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生锻炼的时间被剥夺了。

3.2建议

高中体育锻炼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的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我们一定不能放松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要把体育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并积极组织各种体育体育竞赛,运用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多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特别要加强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让他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一时的学习而丢掉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多鼓励他们体育锻炼,做到锻炼学习两不误。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组织体育活动,规模大,收益高,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影响。(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是学生掌握技术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在一周有限的体育课上,教师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内容丰富,技术性强,不仅学到技术,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体育学习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帮助。(3)鼓励体育成绩优秀的学习参与体育训练,多参加体育竞赛。

4结语

在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这也是提高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如果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那么,身体健康也无从谈起。总之。我们要向体育教学要质量,要向体育课外活动要质量,让学生参与有效的体育活动,从观念上引领其从事体育活动,学习有用的技术,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体育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会学习,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篇2: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摘要: 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小学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网球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中小学生体制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全面贯彻教育部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网球体育运动推广,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体制健康、网球、中小学生

1、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1.1现状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2网球身体健康影响性2、1网球对小学生健脑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中小学生打网球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网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既要考虑技术的发挥,又要考虑战术的运用。网球运动中要求大脑快速紧张地思考,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2、2练习网球对中小学生视力的保护和预防。其微妙之处在于打网球时,眼睛以网球为目 标,不停地远近、上下、左右调节和运动,不断地使睫状肌和眼球外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大

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因而能有效地改善睫状肌的功能,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起到积极的作用。最近,有学者提出网球运动是“最优秀防近视运动”,打网球可为中 小学生近视眼的预防和治疗助一臂之力。2、3训练中有助于中小学生提高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所表 现出来的能量。力量素质是中小学生进行网球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 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一场激烈的网球比 赛,学生在场上反复快速移动达300次左右,再加上蹬、跳、跨、击球、扣杀等动作,对下 肢力量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在前场的搓、推、扑球、放小球,还是在后场的挥拍拉球、扣杀 都需要一定的手腕、手背、肩部、腰背肌群的力量。因而,网球球运动对上肢、肩部、腰部、躯干肌肉群的力量有很大的提高。2、4 速度是网球运动的核心,网球运动的速度主要指动作完成速度、反应速度、场上移动 速度等。强调速度是为了在比赛中争取主动,使进攻与防守、前场与后场、拍与拍之间体现 出一个快字,使之连贯、衔接紧凑,以防止脱节、松散。因此,网球也是一项很好提高中小 学生各项速度的练习。2、5 打网球能提高心肺功能。经常打网球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 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网 球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 12~16次,其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 有300毫升左右,而网球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网球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 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3、网球心理健康影响性3、1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运动中孩子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可望性达到 最高值。因此,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网球教学课,对培养、发展中小学生良好的心 理素质有着特殊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把网球教学课与健康心理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教 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3、2面向全体,引导健康倾向。健康的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有自信、坚强、勇敢、爱心 等等。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任性、娇气、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这 种倾向就整体而言还不严重,因此可以在网球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来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3、3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吸引学 生的组织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争胜心强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如折返跑、踮球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己竞争的乐趣。比如在踮球比 赛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比赛。其他小组充当裁判。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各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折返跑的教学中,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只要有丁点进步,就 及时表扬,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 自强意识。3、4重视部分,强化健康心理训练。平时只要留心,就会发觉有少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不 稳定,有时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而有时躁动不安和郁闷不乐。有的学生常常跟在别人后面,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在网球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例如,把这部分学 生编在一个小组里,多跟他们一起活动,多进行鼓励、表扬,并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课

前先通知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带着别人活动,体验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3、5照顾个别,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通常每个网球班里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失调的孩 子,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或因极度自尊而导致自卑。对于这 类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首 先让他感觉到老师、同学都特别关心他们,喜欢他们,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 真诚的微笑。其次,在网球练习中,对他们不露声色地降低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 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第三,在课后多找这些孩子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然,表现出正常状态。第四,在网球班上选定责任心强、富有爱 心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手拉手朋友,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感到温暖。总之良好的氛围可以消 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3、6评练结合、巩固成果。虽然孩子的可望性强,接受能力强,但他们缺乏直觉性,概括 能力差,易出现反复。因此,教师在设计有效的网球练习方法的同时,课堂上要多进行点评 和总结,特别要注意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述某一练习方法所对应的健康心理,对学生进行记 忆剌激,建立清晰的第二信号系统,加深和巩固第一信号系统获得的印象,减少反复。

4、网球社会适应影响性 4、1通过网球运动能改善心理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可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网球 运动对提高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有着相当明显的效果。网球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变 性能使中小学生从中体验到兴奋、焦虑(是一定限度的焦虑心情是追求上进的动力)、忍耐、奋进、满足、愉悦等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从中能增进中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尊、自信心、责任感,培养顽强的意志,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使中小学生的性格、社会意识得 到不断的完善。4、2网球运动能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减少消极的心理影响,为聚集的不利心理能量、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合理的发泄场所;同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人际交往敏感的中小学生提供很好的人际交往条件,网球运动有着独到的人际交往功能,不 需用太多的语言即可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手势动作等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能使人无意识 的互相产生感情。4、3网球运动对中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促进功能。网球运动要求必须综合 的合理运用各种有关的感觉器官,他不单单是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技术的掌 握,肌肉的用力程度,以及动作过程中时间与空间关系,甚至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高水平运 动员都需要发挥其嗅觉来感知、判断,从而建立完整正确动作技术表象。4、4在长期从事网球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中小学生能提高发展其感知、观察、以及形象的 动作记忆能力。网球运动可使中小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更多的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情 绪体验。另外,网球运动还有促进人体积极休息,消除疲劳的功能。经常参加网球运动的中 小学学生中很少有失眠或上课学习时精神不振的不良状况,适当的网球运动可以使中小学学 生能长期的保持充沛的精力面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很高的学习效率。4、5网球运动对中小学学生在校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对生理适应能力的促 进,增强体质差的中小学生对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二是对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与改善,提 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加强中小学生“耐挫能力”减少中小学生心理不良导向。三是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积极影响,培养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主动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5、结论

5.1网球运动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做出恰 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 在的价值,并端正自我意识。

5.2网球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 做到人际关系和谐。

5.3网球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5.4网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 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球》陶志翔 等编著 [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网球教学》[J]陈满森等主编

篇3: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1 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生理素质的影响

1.1 对大学生身高、体重影响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练习的同时并不能帮助他们促进身高增长, 这主要和大学生身体各项机能基本上都已经发育成熟有关。舞蹈者在进行体育舞蹈练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的腰、胯以及腿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还可以加速体内脂肪的燃烧, 在长期的锻炼中可以很好地帮助锻炼者控制和减轻体重。

1.2 对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影响

立定跳远主要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爆发力和速度;坐位体前屈可以控制肌肉收缩的节奏、协调性以及柔韧性。在进行体育舞蹈练习中, 要求舞者的姿态必须保持舒展挺拔, 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昂首挺胸、收腹提臀、肩膀放平、膝盖放松的姿态。舞蹈中的音乐主要突出了节奏和舞蹈的力度之间的高度统一与结合, 舞蹈动作的快慢和运动的强度也有着节奏性的变化, 可以帮助增强舞蹈练习者的综合力量。协调用力能够完美地将每个舞蹈动作进行展现, 还可以促使身体肌肉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关节的灵活性都得到更好地发展。

1.3 对大学生肺活量的影响

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后, 可以帮助人体的呼吸肌在运动中得以增强, 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人们后肺部的弹性度以及呼吸肌的力量都可以得到增强, 随之肺活量和肺呼吸的能力也会得以提高。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会急速加剧, 以致身体会消耗更多的氧气, 从而导致心脏的工作量以及冠状动脉循环量加大, 进一步改变了心输出量。

1.4 对耐力素质的影响

一般在进行体育舞蹈比赛时选手都需要连续跳完4~8种甚至是5~10种的舞步才可以下场进行休息, 一首舞曲完毕, 另一首就会接踵而至。所以, 选手要想跟上节奏将舞蹈进行完美地展示, 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舞蹈技术以及顽强的意志力,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才行。只有具备一定的专项耐力素质才可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所有的舞蹈技术动作, 从而取得比赛最后的胜利。

2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2.1 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竞技运动项目, 不仅要求舞蹈者具备良好的个人舞蹈技术,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才行。所以, 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力, 不能只凭借一时的心血来潮来进行学习, 在锻炼的过程中还必须克服重重的困难, 进行长期有效地训练才行。

2.2 增强大学生的艺术涵养

要注意把握好对艺术气质和感情的培养, 教师需要时时叮嘱学生将全身心投入舞蹈学习的过程中, 从而实现精神和机体进行高度完美的统一。在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随着节拍慢慢进行训练, 将舞蹈当作一种享受, 充分地投入自己的感情, 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涵养以及对于美的感悟能力。

2.3 培养大学生协助精神, 增强社会适应性

有一些集体舞和队列舞均是以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的, 此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 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某些学生消极离群的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乐观、善良的积极心态和相互合作、热爱集体的精神,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绪以及行为智力方面的发展, 加强他们在各种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2.4 使运动者产生良好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学习体育舞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追求, 还可以带给大家喜悦、开心等内心体验。常常感受这种开心、乐观的体验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效率, 还可以让人们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精神气息。

3 推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优化学生体质的策略

3.1 加强体育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

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要积极加强对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和进修的力度, 把最新颖的舞蹈和观点进行学习和传授。还需要提升体育舞蹈教师入职的门槛, 严格地对他们的专业水平予以考核, 加强他们在舞蹈动作、表演能力以及服装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3.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的内容, 选择最佳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愉快、迅速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应该充分将学生自身的体质以及所学的项目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训练形式上做到方式新颖、趣味多多, 以此来对学生运动的技能进行提升, 从而帮助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

3.3“三位一体”考试模式丰富教学评价体系

主要采用比赛、考试、表演为一体的“三位一体”考核模式, 此方式主要是将考试作为手段, 将比赛作为形式, 将表演作为主体。此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班级、年级、专业和教师方面的限制, 还将考试和表演比赛进行充分地融合, 将考试的学生转换为演员或者运动员的身份, 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教、考分离以及考、演合并进行的方式。

4 结语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必须将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和优化, 积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不断优化上课的内容,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如是站在体育舞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角度, 体育舞蹈不仅结合了体育和舞蹈, 在运动的同时还将动感和柔美予以有机结合, 从而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它积极增强学生的艺术感,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升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笔者从心理、生理两个维度探究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此推广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优化大学生体质的价值, 进而提高当前大学生体质水准。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体质,影响,健康

参考文献

[1]原丽英, 张继红.浅谈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J].山东体育技, 2015 (6) :64-67.

[2]许为东.高校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26 (1) :86-88.

[3]杨彬.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 21 (4) :171-172.

篇4: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我校高一学生来自全区各镇的初级中学,2004学年入学时学生中考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为30分,2005学年为20分,2006学年中考体育不计入总分,2007学年没进行中考体育,样本具有代表性。

研究中,我们采用数理统计法,对学生测试成绩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了统计处理;采用问卷调查法,向我校2004至2007学年高一学生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每学年75份),收回问卷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为98.3%;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本文相关的专著3部,论文十余篇。

四年来的高一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结果表现为有差异,尤其是在立定跳远、台阶实验、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方面,进行了中考体育的高一学生比未进行中考体育的高一学生的成绩要好,与“身高体重成绩”一项没有关联性。

问卷调查表设置了9项内容(结果如下表),结果显示,71.9%的学生认为中考体育对体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填写“有促进作用”的占19%。多数学生认为,中考体育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考体育对初中学生的体质及高一学生的体质的影响,存在着一些值得商讨的问题。

2004、2005学年我省(市)中考体育项目为1+1+X,其中“1”为省(市)定考项目,第一个1为50米跑,第二个1为立定跳远;X为选考项目。X(X=1)为学生选考项目,由考生本人在以下规定项目中选定其中一项: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投掷实心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我们的分析研究显示——

1. 中考体育增强了初中学生课外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由于体育考试项目有两个是必考项目,一个是自选项目,从而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每一个考生都可以在规定项目(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男子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投掷实心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中选定一个作为自己的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选项,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前,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没有主动性,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体育中考实施后,由于学生有了选项,且都是自己比较喜欢和擅长的项目,学生课外活动的锻炼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训练的压力也就有所减轻。最主要的是,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2. 中考体育促使学校更加重视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曾在2006年联合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要确保中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初中毕业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进入升学总分的规定,肯定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体育锻炼。当然,有些学生或学校的关注或许不是“发自内心”的,一些人有片面的认识,只是觉得不锻炼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中考考分。但不管怎么说,中考体育都会提高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校把体育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3. 中考体育对高一学生的体质与选项教学有促进作用

初中学生的体质上去了,必定对高一学生的体质有促进作用。由于中考体育有选项,特别是球类项目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有帮助,这样就对高中学生选项教学的开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1.2%的学生认为中考体育对高一选项有帮助作用。参加过中考体育的学生在肺活量、柔韧力量类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上,身体素质明显比没有参加中考体育的学生要好,学生体质好了,对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就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4. 不进行中考体育有明显的弊端

中考体育制度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试项目的设置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需求,考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体育教学的内容,中考体育目的不明确、为分数而锻炼等等,但这些都可通过中考体育制度的完善来改变。而不进行中考体育的弊端是明显的:学生的体质状况在下降,学校对初中体育的教学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学生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这与《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是不相符的,也直接影响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对中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8%的学生认为“不要进行中考体育”。可喜的是,2009年我市又恢复了实施中考体育制度,把体育分数增加到50分,并记入升中考试成绩的总分。

我们调研的结论与建议如下:

学生体质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增强学生体质必须长抓不懈。中考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高一学生体质健康、高中选项教学的开展、教学观念改变、体育教师和学科地位的提高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施中考体育比不实施要好,建议中考体育制度的实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契机,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与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完善体育中考制度,使其健康发展,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要教育学生建立体育健康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篇5: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大学生体重超重_肥胖对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Vol122 No11 Jan12008 Ξ 文章编号 : 100823596 2008 0120078203 女生为 214 远远低于发达省市 这符合我省属内陆省 高达 2015。虽然学生的肥胖率较低 但超重人数偏高 男生高达 1912 女生高达 817。据调查 随着年级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男生 219 42 1912 11 33 1511 2 女生 318 33 817 214 78 2015 0 2 总计 600 75 1215 20 313 111 1815 2 通过对血压的统计分析表明 普通学生和超重学生无 一例高血压 患高血压者都是肥胖学生。说明因肥胖引起 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并呈低龄化发展趋势。据了解 学生体检仅在入学时进行 着重肺结核及乙肝等传染病的 112 研究方法 11211 文献资料法 11212 数理统计法 整理 采用 SPSS11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12 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1 超重及肥胖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从表 1统计看 河北省大学生的肥胖率男生为 510 2007205228 Ξ收稿日期 : 第 22卷 第 1期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08年 1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对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秦双兰 贾卫国 王 冬 河北大学体育部 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 :分析研究体重超重、肥胖对学生生理、心理及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 河北省大学生肥胖率低于全国 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但超重形势不容乐观 超重、肥胖的生理疾病检测还处于空白 超重、肥胖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 康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关键词 :大学生 体重超重 肥胖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 : G804文献标识码 : A 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处于学生时代后 期 同时身体的生长发育也到了第二高峰期的后期阶段 份、经济还不太发达的现状。但迎合时代形体美的潮流 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将对其就业后的身体、心理及体质女生自觉控制体重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女生偏瘦人数 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体重超重和肥胖持续上升的问题 是目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随机抽取涵 盖河北省十二个地区 市的学生 着重分析了超重及肥高 超重、肥胖阵容也随之成正比扩大。胖对大学生生存现状的影响 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措表 1 体质超标情况及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施。肥胖临界肥胖 超重肥胖偏瘦 人数高血压高血压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5 随机抽取河北高校 2005级 600名学生 男 219名 女 9 0 381名 作为母样本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10 5 25 于 2002年通过的体质指数标准 把大于或等于 24且小于 28的超重学生和大于等于 28的肥胖学生筛选出来作为研 究对象 分析随机样本的超重及肥胖率 以及超重、肥胖 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预防检查 所以检查项目非常简单。另外 由于学生正处 于青春发育期 普遍认为不会有明显的显性疾病症状 忽 查阅学生健康体检资料以及相关教师的对比资料 采视对检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研究。这说明针对高血压、心 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中获得的相关数据资脏病等因超重、肥胖可能引发的疾病年轻化问题没有引起 料 运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超重肥胖的我们足够的重视。成年知识分子因超重、肥胖导致身体疾 研究成果报道 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相关链接 浏览国内外病的现状与大学生群体中的超重及肥胖现状应是类似的。关于超重和肥胖的前沿动态信息。从知识分子的超重、肥胖率高于普通组别的现状来看 应 当特别加强对超重、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 因 原始数据套用相关的公式 运用 Excel进行数据采集为他们就业后的体重现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成年组的超 重、肥胖率。通过对超重及肥胖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测试统计 表 2 表明超重、肥胖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 对性 4个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比较 皆存在显著性差异 抑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秦双兰 1969111 4 候广斌 1减肥、美运动处方对超重、胖女生身心 健康影响的试验研究 J 1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117461 6 陈善喜 1对某高校大学生肥胖调查分析 J 1泸州医 学院学报 2001 1 :29-301 Abstract : The paper analysed the influenceSportoverweightHebeiUniversitystudents’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constitutions1It displayed that fect overweight physiologic psychologic health1 overweight and fat is still a blank overweight and fat have made marked negative ef2 80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 22卷 课 进行因材施教应是合理而健康的考虑。对此 调查的 结果显示有 92 持赞同态度 他们很想通过健康的途径 尽快摆脱课堂学习和测验的窘境。而候广斌等进行的对超 重、肥胖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减肥的效果是显著的 同时也 证明恰如其分的运动锻炼对超重、肥胖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健康干预是可行的 可以借鉴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3 结论与建议 4加强体育部与校医院、校团委的横向联系。在校 园网络健全的今天 校医院为学生建立体检电子档案 校 团委为超重及肥胖学生组建社团电子档案 加上体育部的 体质健康电子档案 联手形成三位一体的资源共享 节省 人力物力 高质量完成对超重、肥胖学生的体育教育目 标。参考文献 : 1肥胖引发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 其它与肥胖 相关的生理疾病由于没有健全的体检监督 且大学生体检 侧重对乙肝、肺结核传染病的控制 所以无法进行相关研 究。鉴于大学生肥胖已经引发高血压低龄化 呼吁学生体 检项目应有针对性的细化 对此可借鉴发达国家对于超重 及肥胖与血脂、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的 相关性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2超重及肥胖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调节能力健肥 低于普通学生 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成为弱势 群体 建议在高校针对超重及肥胖学生开设专门课程。3大学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后期 超 重及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软”、“硬”、“笨”、“晕”已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现状概括。建 议在定期进行体质检测的同时 要加强对测验数据的分析 研究 积极提出干预措施。The Research of Overweight and Fat to College Students’ Constitution State of Health the college students’fat ratio in Hebei province is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f the whole country but people are not optimistic about 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 overweight fat constitution health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篇6: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三年来的跟踪实验研究,建立了有关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的档案,运用体育统计学的数据整理和显著性检验方法,着重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体质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课程标准

对初中学生

体质效应

研究

1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实验区率先实施,厦门作为实验区之一,我校又是实验区体育学科基地实验校,承担课题研究义不容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已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标志着中学体育教材竞技化向终身体育化逐渐转轨,标志着体育教学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唯物辨证的。在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下,新教材的问世,是件难得的好事。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教学改革的挑战。新教材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着重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体质方面的影响着手,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实效性、合理性。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厦门市禾山中学 2001级初中新生。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法

2.2.1.1实验时间: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初中三年跟踪实验。2.2.1.2 实验的分组:

实验组:105人(两个教学班),其中男生51人,女生54人,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授课。

对照组:111人(两个教学班),其中男生55人,女生56人,使用旧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

2.2.1.3 实验测试指标:

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机能:肺活量

身体素质:50M(速度),800M(女)、1000M(男)(耐力)立定跳远(弹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力量),立位体前屈(柔韧)

2.2.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等。所发问卷105份,回收问卷105份,回收率百分百。2.3 实验施加因素: 2.3.1 实验组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所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程目标”为方向,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认真执教。

2.3.2 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3.3 任课教师实验组与对照组同为实验人员,每周授课数、课外活动数相同。2.4.指标测试的具体方法:

2.4.1 测试时间:初测为新生进校的第一个月,末测为每学年5—6月份,每项测试在一周内完成。

2.4.2 测试方法:

测试的场地、器材、条件、形式、次数、测量记录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确保相同。2.2.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2.5.1 对初测与末测的观测指标,通过实验效果(进退数)进行计算:

实验组:初测IF1→水平A1→末测FT1→进退数C1

对照组:初测IF2→水平A2→末测FT2→进退数C2

实验效果(进退数)C1=FT1—IF1 C2=FT2—IF2

D=C1—C2 2.5.2 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有关的指标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并列表对照。

2.5.3 应用体育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初测与末测指标进行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

2.5.4 对指标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可测性实验结果:

表1

实验前男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 对照组

158.67

47.38

72.36

2595.89 实验组

158.86±5.3

47.70±4.6

72.71±4.7

2527.78±240 差

+0.21

+0.32

+0.35

-68.11 P

> 0.05

> 0.05

> 0.05

< 0.01 注:(1)差值中的“-”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不如对照组;“+” 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优于对照组。

(2)P> 0.05 表示不具显著性;P< 0.05表示具有显著性; P< 0.01具有高度显著性;

表2

实验后(三年)男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 对照组

165.79

51.85

76.88

3037.6 实验组

169.30±4.9

54.09±4.3

79.78±4.2

3277.5±216

+3.51

+2.14

+2.9

+239.9 P

< 0.01

< 0.01

< 0.05

< 0.01

表3

实验前女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 2

量ml 对照组

155

44.9

74.7

2307 实验组

154.5±4.7

42.5±5.1

72.5±5.5

2247±226

-0.5

-2.4

-2.2

-60 P

>0.05

< 0.05

< 0.05

<0.05

表4

实验后(三年)女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 对照组

158.1

75.5

2568.5

实验组

159.3±4.8

47±4.3

76.5±4.9

2623.5±208 差

+0.8

+2

+1

+55 P

> 0.05

< 0.05

< 0.05

< 0.01 表5

实验前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组

8.42

196.35

262

2.3

3.14 实验组

8.38±6.6

192.47±23.5

264±26.8

2.08±3.7

2.89±4.3

+0.04

-3.98

-0.22

-0.25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表6

实验后(三年)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项目

N

50米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班

7.9

203

230.4

7.51

3.58 实验班

7.41±0.5

216±21.7

221.4±23.7

7.41±3.9

4.13±3.8 差

+0.49

+13

+9

-0.1

0.55 P

< 0.01

< 0.01

< 0.01

> 0.05

< 0.05

表7

实验前女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800米s

仰卧起坐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组

9.15

163

241

实验组

9.14±0.57

165±18.1

238±23.5

32±7.2

1.95±5.1

+0.01

+2

+3

-0.05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表8

实验后(三年)女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800米s

仰卧起坐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组

9.0

170

237

2.15 实验组

8.81±0.48

176±16.7

229±21.6

37±5.7

4.3±3.9

+0.19

+6

+8

+2

+2.15 P

< 0.05

< 0.01

< 0.01

< 0.05

< 0.01

3.2、可测性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1-表8显而易见,除实验组男生引体向上、女生的身高在测试值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实验组各项测试指标不仅优于对照组,而且总体均数差异性检验均显示具有显著性和高度显著性。分析其原因如下:

3.2.1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的运动参与,在参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和锻炼的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在教学中,采用了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帮教分组、合作分组、友情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同学间的大量的相互作用——互帮、互教、互学、互纠、互勉的教学景象,令师生们心旷神怡,精神振奋。而旧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过多的体现教师的教,几乎各项练习都是在教师的统领下进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太少,主体地位欠缺。

3.2.2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生形成了有效的意见交流。由于教学中教学形式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拓展的空间大了,一起协作学习的时间长了,共同探索问题的机会多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学生形成了有效的意见交流,这样的良好学习契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有效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同学们畅所欲言,聚大家的智慧为一体,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对克服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难题有很大的帮助。而旧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过多的注重教师的主导,教师的“教”与“导”占去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几乎学生的各项练习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进行,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干劲逐渐被消弱,课堂上缺乏有效的学习动力和意见交流,也就在所难免了。

3.2.3 课程标准提倡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并分享他人的成绩和来自与同伴的有利影响。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只重结果忽略过程;只重定量忽视定性;只重绝对忽略了相对的评价方式,并且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只有教师)的评价方法,这种做法,克服了用同一种模式、同一个评价标准去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弊端,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人性化。在课改多维评价方式的倡导下,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在评价中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并得到同学对自己的优点表示赞扬,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学在这种良好氛围中,分享同学的成绩和同伴带来的有利影响。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只能由教师单一做出评价,学生难于形成有效的沟通,无论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同学的成绩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难道被

动的东西,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吗?

3.2.4 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课标提倡同学间的交往,练习得到同伴的高度承认与重视,使全组成员积极投入到练习的行列中来。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为学生(或学习小组)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同学的学习成绩得到同伴的承认与重视,学生间的能力交流,情感交流、知识交流多了,充分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形成了有利的影响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共同参与,激发学习热情,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只是强调单一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都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3.2.5 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教师展现才华的机会,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层出不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少对失败的恐惧。例如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许多练习采取了分层教学法,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向高一层难度提出挑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较低水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又如,情感教学法,在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感情交融,相互了解,良好的师生感情,同学情意,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那么的重要。教师以关爱的情感,健康的心理,融洽的关系投入到教学中,给学生的是亲近、热情、友善、尊敬的感觉,学生处处感受到体育课堂的温暖,教师的可尊可敬,学生的学习干劲倍受鼓舞,学习的责任感随之倍增、责无旁贷。再如,合作分组、友情分组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强调的两种分组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分组是有目的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组员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辅导,相互勉励,每个同学建立在一个相互平等的平台上,通过合作练习,促进了解与沟通,建立友情,理解同伴,达到共识。而友情分组也是一种很好的分组学习方法,与合作分组形成优势互补,同学间根据相互间的友情组成一个共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这种分组中,没有心理压力,相互间非常了解和友善,处在一个友情的团体中,做起练习来,相互支持,协调一致,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标准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都较传统教学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出现学生的体质优于传统教学(参照表1-8),也就不足为奇,应在情理之中。

3.3、非可测性实验结果:

表9

实验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等指标对照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

初次测试

近期测试

体育课上感到愉快的比例

75%

89% 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

67%

86% 懂得关心自己健康的比例

86%

90.6%

感到体育课教学内容比以前丰富多彩

57%

92.2% 认为自己在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有用的49.8%

85.3% 现在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

65.2%

98.7%

3.4、非可测性实验结果分析: 课改不仅仅是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愉快的比例从当初的75%上升到现在的89%,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从67%上升到86%,关心自己健康的程度从86%上升到90.6%,现在感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比以前丰富多彩的占了92.2%,而以前只有57%的学生认为。认为自己在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有用的占85.3%,现在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从65.2%上升到98.7这些数字向我们表明了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论的启迪下,课改理念正在层层深入,逐渐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拓展了施展教学才华的大舞台,也为学生培养兴趣、提高终身体育意识拓展了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在这种良好的滋生环境中,取得显著的变化,学生深深的感到体育课比以前更愉快、更具活力,用学生的话来说:现在的体育课更具人性化,改变了以往强硬的教学方式,让我们选择的活动内容多了,探索的时间有了,拓展的空间大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充裕了。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更懂得了如何来帮助同学、关心同学,与同学一起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活动。例如,实验组的老师在案例中这样写到:“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应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快乐,逐渐对体育产生兴趣、爱好,从而培养他们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喜欢体育课却又害怕上体育课,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在课中根本不考虑我们的情感,若表现不好,就让我们操场跑几圈或大声教训。我想这样的教学哪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呢?怎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呢?回想往事,不堪回首。现在自己成了别人的老师,为何就不能进行一次改革。在一堂武术教学中,我针对初二女生的特点,热身活动安排游戏时,游戏的内容除教师提供外,也可以由各小组课前创编,发现每一组编出了她们喜欢的游戏,在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她们就象从鸟笼出来的小鸟一样尽情的玩,开心极了。复习少年拳第二套时,教师精练的讲解示范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成套动作,发现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有的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有的才掌握前面几个动作。这时教师要求每一组的组长负责本组人人过关,在组长的带动下掌握较慢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向已掌握较好的学生请教,这样学生充当小老师,她们碰到问题时又能主动地请教老师。每组的练习方式是从自练——互练——小组练,每组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观察、互相学习,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堂学习氛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又如: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老师做过这样的尝试——同样的教学班,同样的篮球课,在第一次教学课中,教师只是一位指挥者,不是参与者,除了讲解与示范外,更多的时间只是一位旁观者,把球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一边观摩学生的活动变化。开始时参与活动的人还不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参与练习的人数就逐渐递减。到后来就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一改前堂课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就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活动中,与学生一道做各种游戏,学生觉得活动十分有趣。在后继的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参与学生的练习,时而为学生做做裁判,气氛十分活跃。在课结束后,许多学生异口同声的问老师,上堂课为何不这样上呢?可见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目标教学、情感教学、分层教学、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等第较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强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取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

该课题自从2001年9月开始研究,到2004年6月会议结题,历经三年的时间,着重从可测性的体质指标——身体形态、机能、体能进行跟踪测试、数理统计与分析和对非可测性的情

篇7:浅析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因素

摘 要: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 针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对主要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关注和重视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对策, 以期为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教育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因素;对策

一、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基本呈提高趋势。如低血红蛋白及心血管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继续呈增长趋势;低体重及由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几率基本得到控制,2005年学生人群中蛔虫感染率继续下降,如7岁、9岁乡男、乡女粪便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8.14%、8.38%和6.5%、7.29%,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2.6、1.3和2.3、1.3个百分点。但由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及城市化生活所带的“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运动缺乏、营养过剩”等所引发的疾病不容忽视,学生中近视眼率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学生体育调查发现:我国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如学生身体素质和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另据调查发现,大约有65%的中小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锻炼行为的养成率和巩固率很低,且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二、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

1、经济发展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自解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解放初期即50年代—60年代的萧条阶段,70年代—80年代的经济复苏阶段及90年代以后的经济繁荣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一样。在一阶段,由于“东洋人”骂我们是“东亚病夫”,我国的学校体育均趋向于军事体育,认为“要强国,必先强身”!但因为经济基础太差,中小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并无多大改观。在第二阶段,人们发现“要强国,必先发展经济”,于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然,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一样,需要以经济为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观,中小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均迎来了春天。我国第一次开展了“农村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和“一百个体育先进县”评选活动,并第一次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口号。这一阶段是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又呈现了新的问题。

2、城市化居住人口所造成的恶化环境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影响

地球上60亿左右人口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城市建筑的激增,造成了日照与新鲜空气及绿化面积的减少,土壤流失、大气中烟雾、废水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逐年增多,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又加至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大大减少了人们出行的机会,电气化和半自动化的家用电器,又减轻了家务劳动的强度,但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越来越多。因此,直接威胁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3、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众所周知: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则必须提高升学率。也有人提出:生源就是财源,质量就是生命。对于没有优质生源的普通中小学校,要提高升学率唯一能想的办法就是:加班加点,勤能补拙。因此,学校不断的挤时间,压缩课间休息,挤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因此,校园里学生的欢歌笑语没有了,学生体育场上的呐喊声不见了,这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 的体质与健康。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病发病率和自杀率上升了。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落后的体育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对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由于对学校体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致使学校场地器材短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加之因体育安全问题的制约,以及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中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对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不愿参加运动量较大的和危险性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因为体育设施设备的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也无法完成科技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教学任务。又加之有些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过于拥挤,卫生条件差、学生膳食、营养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不达标,对中小学生的营养、卫生状况的检测、指导不得力,对常见病、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监控没有做到日常化和制度化等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5、网络游戏对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中小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有些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网吧的空气质量差,环境相当恶劣,严重影响学生是心身健康。他们自制力差,无心学习,无心参加体育锻炼,这大大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6、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的体质于健康的影响

在农村学生中,有近80%的家长(父母双方)在外打工,所以他们爷爷奶奶便成了其监护人,隔代监管很不利于孩子成长:一是相互沟通的代沟太大;二是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使有些学生出现性格内向、容易激动、怕吃苦、依赖性强的心理特征。还有些家长不愿让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生怕孩子受苦,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对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没有认真思考。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那么如何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与 健康呢?

三、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对策

1、转变观念、全民动员

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严重性,认识到改变现状急需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好社会氛围,加强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提倡“每天锻炼两小时,健康工作四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2、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3、切实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学生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并依照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设相应的与体育密切联系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同时树立健康教学观念,增强体育课安全意识。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4、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评价制度

建立学生体制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体检,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把学校体育工作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是国民健康的基础,他们应该茁壮成长,阳光地生活,其健康状况应倍受社会关注。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N].中国学校体育,2006,(10):7-8.(2)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 年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瑞雪.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最新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3,(6):74

篇8: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目前学生体质普遍的存在体质弱的现状,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 健康与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 而高中阶段正是身体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 加强体育锻炼, 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不仅对学生现在的身心健康有益, 而且还会对学生一生有深远影响。

2研究方法

2.1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 增强心肺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 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 提高抗病能力, 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做规律的运动, 可以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 对于青少年的学生来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据我统计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学生成年后身高普遍比公式计算的身高要高出2~3厘米。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以长期的眼光来看, 可以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可以控制热量的摄取量;有助于改善体型, 因为运动可以调节松弛的肌肤, 并减低脂肪含量, 使你拥有健康的感觉;有助于消除精神的紧张与压力。

还有助于减少老化的现象, 如高血压 (这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与骨骼疏松。

减低青少年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可以减少人的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 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 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育锻炼是贯穿整个生活方式之中起着调节作用的不可代替的成分, 它调节和改善着学生由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健康效应。因此, 世界上一些新的概念, 如“体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进入生活方式”“生活体育”等正在形成。缺少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 就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我国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时候, 明确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改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健康的锻炼方式, 也可使体育健身休闲方式向创造型、开放型转变, 造就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 体育锻炼是学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 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 增强自身的意志品质, 恢复体力和精力;体育锻炼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使学习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 使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中去;舒展身心, 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更接近自然、接近自己本原, 丰富社会交往;体育体现出自由开放精神, 使其成为人们和睦相处的良方, 其到净化学生身心作用。

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健康行为, 促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防治疾病发生。

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节器;体育可以舒缓现代社会竞争给学生们的压力, 保持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 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丧失了自尊心的个人, 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 是一个无望的民族”。自尊是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自信则使人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会从不同的方面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有助于从团队方面发展良好伙伴交往关系;个人项目如长跑、跨栏等会从体能、身体魅力、教师期待等方面影响学生的自信。体育运动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精神的体现, 在体育锻炼中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并获得成功,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在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中, 不断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运动技能技巧得以提高, 当取得这些成绩后, 就会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从而产生愉快、振奋和成就感。因此, 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自我, 把握自我, 提升自我, 尤其能使有忧郁情绪的锻炼者获得心理满足,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增强自信心, 消除忧郁, 体现成就的乐趣。另外, 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 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 还有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 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部分。

3结果分析

学生进行经常的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各个部位、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协调发展, 长期坚持锻炼, 会使各种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家长和班主任应积极带头参与, 并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适度的运动量可使学生产生愉悦和兴奋感, 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生是必须的。

4结论与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全球因缺乏运动而引致的死亡人数, 每年超过二百万。注意:不运动, 会使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某些疾病和病毒不能得到有效免疫而诱发猝死。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 如果青少年不进行足够多的体育锻炼的话, 那他们的大脑发育也不会很好, 就影响到智力稍微不明显的低下。

在现在社会, 人们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 包括广大中学生, 以下的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早日摆脱亚健康状态:淡薄名利, 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青少年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 减轻或避免有害物质的干扰与侵害;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节律, 劳逸结合, 作息时间要有规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适宜的体力劳动, 以增强体质, 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饮食习惯, 加强平衡饮食, 使身体获得全面营养;培养愉快乐观的情绪, 注意道德修养, 保持心情豁达开朗;热爱生活, 兴趣广泛, 合理安排学习、娱乐、运动等, 使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由上可知, 体育锻炼成为了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社会调查方法题及答案下一篇:写初中生活的作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