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雷锋》电影有感作文

2024-07-25

观《雷锋》电影有感作文(精选8篇)

篇1:观《雷锋》电影有感作文

观电影《雷锋》有感作文

有一部影片叫《雷锋》,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这部影片。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叫做雷锋的人把他仅仅22岁的生命全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雷锋家境贫寒,七岁时就没有了亲人,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还有爸爸砍柴的一把破砍刀和妈妈上吊的绳子。等雷锋长大了,手上还留着三道疤痕。后来雷锋经常帮人们做好事,但是22岁时雷锋被一根电线杆砸中了太阳穴,就此离开了人世。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十分感动,并更加认可雷锋是我们永远的榜样。雷锋家境贫寒,七岁就没了亲人,但他依然坚强的活了下去。雷锋勤俭节约,把每一个月的`津贴费都攒下来,捐给灾区,捐给需要帮助的人。雷锋乐于助人,只要 他看见有人需要帮助,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难怪民间有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一定要向雷锋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观电影《雷锋》有感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2:观《雷锋》电影有感作文

雷锋有着和我们现在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遭遇了种种的不幸。雷锋幼年时妈妈被吊死,弟弟被活活饿死,哥哥被累死,爸爸被残忍地绞死,全家只剩下雷锋一人艰难度日。

但是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节约的好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雷锋生病还帮民工干活,完全不管自己的身体。那位老爷爷还把雷锋的名字写成王大力的名字了。

还有一次,雷锋帮完民工干活,在回来的路上下起了雨,他连忙跑了起来。作文吧这时,看见一位老奶奶走在路上,还带着一位小孩子,要去见闺女,雷锋连忙抱起小孩子,艰苦的走去她们家去。

篇3: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一.电影中校长专制、残暴的教育缩影

1.残暴的惩罚手段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位辅育院的校长哈珊对于犯错的学生永远只采取体罚, 将犯错的学生关入禁闭室内, 这种处理事情的残暴手段导致的后果是只能让学生知道身体的疼痛, 却永远不知道让其接受体罚的本质和内因是什么?所以这种皮球效应让学生变得愈加叛逆、愈加反抗, 表现出随意辱骂教师、偷拿钱、吸烟等一些恶劣行为。还表现在莫翰治表面遵守管教方式而暗自在笔记本上写下咒骂哈珊的语句, 麦神父写信举报哈珊“暴力”管教的信件, 连他看似最忠心的心腹萧老师也把哈珊毕生收藏的木头全部用尽为几个星期没有热水洗澡的孩子带来热水, 最明显的是处于“危险边缘”的孟单用一把火将辅育院整个烧毁报复哈珊的恶劣行为。

2.专制的教育思想理念

哈珊校长错误的教学理念和为我独尊的思想, 导致在整个辅育院中萦绕着毫无平等的师师、师生、生生的浓厚阴郁气氛。当马修第一次与哈珊见面时, 哈珊表现的傲慢、粗鲁和无礼, 要求马修尊称他为“院长”, 一种把权力政治仕途看的很重的专制心思表现的凌厉尽致。在面对整个校园大集合为了查找出向牧师投扔利器的犯错学生时, 校长要马修随机挑选一位同学作为“替罪羊”。这种毫无理论科学依据的教学方式, 把辅育院管理成采取一种近乎畸形的教学模式“犯错、处罚”, 毫无商量口吻、毫无语言交流、毫无动摇的专横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 完全不像一个学校, 没有发挥一点教育的意蕴, 近乎军事看管犯人的“监狱”, 让人不禁寒毛屹立。更可恨的是采取近乎完全不人性的方式说:“冰水洗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种不人性就是完全没有把这些问题学生当成“人类”看待。同时影片中总是重复回放辅育院大门一直用铁锁紧扣的一幕, 将辅育院中所有的人和物与院外一切美好事物隔绝, 这就是哈珊校长使用暴力体罚专制教育思想的形象体现。

3.哈珊校长教育失败的收场

首先, 哈珊教育的失败表现在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担任辅育院院长一职的准教育者身份面前, 他完全没有起到教化孩子们的行为、心灵的作用, 也没有引领孩子们走向积极乐观美好的生活。而是让孩子在暴力专制管教下变得叛逆, 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美好童年。他的失败还表现在当面对孩子们犯错误时, 直接采取暴力手段把孩子们关进禁闭室内, 这个黑暗的禁闭室关住的不是犯了错的孩子们, 而是道出了哈珊教育的失败, 一种采取遇到教育问题、困难就逃避, 根本没有担当一名教师教育者的职责, 在哈珊带领下的教育完全没有看到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何在, 这是哈珊最大的教育失败。

其次, 哈珊教育的另一失败表现在人心所失, 他以为采取“犯错, 受罚”的暴力专制让他在整个校园所有事物面前都有足够的震慑威力, 其实在温顺服从背后隐藏的是所有人对他的叛离。学生们背后辱骂他、偷拿他的钱, 辅育院里所有老师联名写举报信告发他, 连马修一个对所有事物都看待优点美好一面, 并且常怀宽容之心的人, 对于哈珊最后也表现出了愤怒和憎恨, 并且认为哈珊的失败教育是愚蠢、无能的表现。

最后, 认为自己是一所辅育院院长, 是最大的权威体现, 感觉自己把辅育院里所有的一切都掌控了, 觉得也是教育权威的标志。但是他最后还是必须为自己造下的恶果, 承担相应的责任, 孟丹一把大火烧掉了整个辅育院, 让哈珊暴力专政的教育失去了实施的场所。而整个辅育院教师联名举报信直至哈珊被解职是对他暴力专制教育的彻底摧毁。

二.马修用充满爱的感化教育唤回孩子们的纯真

1.宽容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采用取消体罚来将公补错

马修一位不平凡的音乐教师, 最开始面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采取委婉“包庇”, 但这是一种源于人类最本能善量的表现。他采用一种取消体罚进行补救弥补错误作为交换方式让学生来将功抵过, 当硬生生直面这些孩子的恶劣行为, 马修的内心是恐惧、害怕, 担心这些调皮的孩子随时都会取走他的性命。影片中马修那句“永远也别说永远”令人深思, 更是他日后遇到学生把他公文包里的“乐谱”偷走时, 表现出的宽容与理解, 没有责怪和谩骂。更多的心思和惊奇是发现所有学生对这些乐谱和乐器拥有极强的好奇心, 并且用各种稀奇古怪的字和词编成曲子去骂马修, 他没有为此大动干戈, 而是激发出灵感决定为这群孩子创作专属于他们的乐曲。

2.和蔼耐心关爱学生,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马修耐心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资质判别, 依次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领唱以及乐谱打拍等不同的角色, 为每个人都安排好适合的位子, 最后组建创立了合唱团。通过唱歌的方式逐渐转移了这群问题学生的注意力, 以音乐合唱团的方式进入正常轨道开始学习。通过音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促进团队相互合作增进了感情, 同时也净化了心灵, 陶冶了情操, 让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脱离满是暴力专横的辅育院, 激起了孩子们最纯真的心灵, 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童年快乐归还给他们。在合唱团中有一位天资较高的莫治奇, 有着一副天籁之音的好嗓子, 马修对他进行点播和指导, 让莫治奇担任主唱, 出外表演, 大大增加了莫治奇的自信心。合唱团办得越来越好, 迫使马修意识到这些孩子不是不可教, 而是没有人采用正确科学人性化的方式进行管教他们, 这让他更加坚定组建合唱团的决心, 决定拯救这些孩子。

3.马修教育成功的回报

首先, 马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个教育者的身份, 他是成功的典范。第一次走进乱哄哄的课堂, 被同学抢走文件夹的场景与后来课堂上同学们一排排整齐的站着, 井然有序的唱着马修创作的歌曲。当马修知道了向麦神父扔利器的学生葛贺克命他去照顾麦神父, 看到自己犯下错误给别人带来伤害的痛苦, 会利于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犯错的本质。当孟丹向贝比诺讨要10 元入寝费时, 马修再也没有对孟丹忍让, 而是发出严厉的警告, 才让这件事情平息。当莫治奇向他无礼丢掷墨水时, 他剥夺了莫治奇合唱团独唱的权利, 并且说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这是在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人。当面对任何教育问题, 马修都是采取直面的方式, 并且用公平、尊重和富有智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的行为。

其次, 马修的教育方式得到辅育院所有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与信任。麦神父写信给赞助董事希望合唱团可以得到资金补助继续办下去;萧老师擅自挪用哈珊毕生私藏的木材帮组马修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当莫治奇向马修投掷墨水时, 所有学生都打和骂莫治奇维护马修;当马修被辞退, 贝比诺跟着公车, 希望马修可以带他走;还有莫治奇的母亲最后听取马修的建议把莫治奇接出辅育院到里昂音乐学院去学习, 最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这是马修人心所向, 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与喜爱。

最后, 马修对教育负责和充满宽容、耐心的态度使得他的教育变得成功, 让辅育院结束了专制暴力管教, 还给孩子们快乐与美好, 并且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与支持。

三.马修为辅育院带来的春天启示

1.校长后来行为的转变

马修用爱心、耐心为辅育院带来了春天, 最后连哈珊校长也被感化, 从前面对犯错的学生直接暴打, 以至后来当学生把球扔向自己时, 他俯下身拾起球就毫不犹豫的跟孩子们玩了起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当校长得知辅育院失火时, 面对自己升迁和获得勋章的最后一刻, 他一如反顾的开车回到辅育院, 最后得知所有学生被马修带出游玩时, 一气之下把马修开除了辅育院。

2. 辅育院的教学从冷酷到充满爱———组建合唱团

随着合唱团办的越来越好, 名声很快传到了外界, 观看表演的人越来越多, 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鼓励孩子们继续唱歌, 增强了马修继续创办合唱团的决心。即使后来由于资金匮乏时, 合唱团仍然保持着以一种地下化的形式开展。

3. 孩子们美好纯真的快乐失而复得

最后马修离开辅育院时, 所有孩子把教室的门反锁叠纸飞机唱歌为马修送行, 这是一种以善还善的表现。这就是孩子们迎来的春天, 对马修美好感化转向善的标志, 这满园腾空飞出的纸飞机飞向外面, 一是对马修的送别和祝福;二是学生们心灵美化的转变, 已经逃出了暴力和枷锁的掌管。所以纸飞机承载的是一切美好, 合唱团孩子们口中唱出的是美好和善良, 这美好的一幕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善于发现学生的资历和兴趣将孩子们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 让放牛班获得了美好和真善, 马修为这些孩子带来了通往外界美好世界的窗口, 为孩子们搭建接触外界美好世界的平台和支柱, 促使孩子们慢慢走向美好走向善。

摘要:电影故事发生在法国一个偏远落寞名为“池塘之底”的辅育园里, 住着一群有着各种不良行为、无家可归、无人看管、可怜调皮的学生, 外加一名专制、残暴的院长哈珊, 和几名在专横暴力制度下勉强维持教育生计的教师。看似一切井然有序的情境, 一位失败的音乐家克莱蒙·马修的到来打破了“池塘之底”所有的一切常规, 为这个“放牛班”带来了专属于他们这群天真无辜、充满童真童趣孩子的“春天”。

关键词:春天,教育,残暴,宽容,美好

参考文献

[1]徐岩, 李天义.音乐, 化腐朽为神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德育功能.电影评介[J].2011-03-08.

[2]刘石磊.浅谈从《放牛班的春天》中收获的德育启示.新课程研究[J].2009年6月 (下旬) .

[3]徐春玲.电影与音乐同行——由《放牛班的春天》解析电影音乐.科技信息[J].2008-11-15.

篇4:观电影《南极大冒险》有感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杰瑞和8条犬在南极的冒险之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狗之间关于爱、友谊、忠诚、坚韧、勇敢和智慧的动人故事。

地质学家布鲁斯博士为了寻找外星陨石,坚持到环境极其恶劣的南极墨尔本山。杰瑞带上八只雪橇犬,毅然与博士冒险出发。杰瑞是个视犬如兄弟、胆大心细、重情义的向导。他带领的8条雪橇犬分别是首领领头犬玛雅、孪生兄弟杜鲁门和杜威、憨厚诚实的小不点、稳重的老杰克、奔跑冠军影子、聪明无比的迈克斯和红毛巴克。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驾着雪橇,一不小心连人带雪橇一起掉进雪窟窿的时候,我的心跟着紧张起来。当雪橇犬奋不顾身地把布鲁斯博士从险境中救出的时候,我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同时,禁不住暗暗赞叹:多么机智、勇敢的!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摔断了腿掉进冰窟窿里是,又是雪橇犬地把布鲁斯博士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

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所有的人员都需要撤退,但是飞机却容纳不下这些雪橇犬,这八只雪橇犬只能暂时留在南极。杰里答应他们等飞机到达目的地就立刻返回来接它们。但是,这场罕见的强烈的暴风雪切断所有前往科学考察站的交通,杰里无法兑现了他的诺言,8条雪橇犬只能原地困守。一天、两天、三天......它们在等待中、在绝望中、在挣扎中、在饥饿中、在在死亡的追捕中、在伤痛中、危险、在风雪的折磨中、在冰天雪地、风雪肆虐的南极生活了——175天。这175天,它们经受了多少生死磨难呀!随着影片情节的进展,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了。

杰里的直升飞机终于飞回来了,杰里他们向雪橇犬跑去,7条雪橇犬向杰里他们狂奔……人与犬拥抱,亲吻......我的眼泪在也抑制不住了,不禁漱漱而下。它们终于得救了!而老杰克却永远安息在南极了。

这是一部让我十分感动的电影,是一部注定让我流泪的电影,它不但激励我要心中有他人、要团结协作、在困境中要勇敢坚强,而且还净化了我的心灵。

雪橇犬的机智、勇敢、忠诚、坚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

走出电影院,我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玛雅、杜鲁门、杜威、小不点、杰克、影子、迈克斯、巴克,我要把它们刻在心里!

篇5:观雷锋电影有感

2014年4月19日晚,我利用空闲时间再次收看1964年拍摄的《雷锋》电影,感慨颇深。“对待同志象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一般火热„„”雷锋的事迹是平凡的,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叱咤风云,但就是这点点滴滴中让我们感受到无私奉献精神的光辉。

1950年代末,雷锋从鞍钢入伍,成为沈阳军区某部一名汽车兵。入伍后的雷锋保持一贯革命本色,扶危济贫,乐于助人,而自己则一直以艰苦朴素为荣。一次和战友王大力在河边洗衣服,发现雷锋一双破的不能再补的袜子舍不得扔,王不解的问雷锋:你就一个人,怎么还舍不得花钱换一双新袜子,钱存着干嘛!雷锋笑而不语。不久王大力家乡闹灾,他以王大力的名义寄去了钱。出差去沈阳,得知当地发生了洪灾,他以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了200元,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200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雷锋同志还担任驻地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孩子们。雷锋同志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带病坚持工作,冒雨护送老大娘,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所有人,雷锋同志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友,大家都自觉向他看齐,所以就有了以后的雷锋班、雷锋连队。

40多年前,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提词,让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同志的生日是3月5日,从此每年的3月5日就成为了“雷锋日”。因为雷锋这个名字的出现使3月5日这个原本平凡的日子,变的不再平凡;因为这个名字的出现,使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高速发达,物欲流飞。雷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雷锋和他的精神仿佛也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言论,人们的心中也出现了一种困惑,“现在还有雷锋吗?”“雷锋精神还有必要与我们同行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之震撼,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何其担忧。因为这不但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漠视,更是对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冷漠。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诠释下不断升华,它代表着先进的人生观:“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高尚的道德观:“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的更美好”;正确的价值观:“在平凡细小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它是一股源远流长的精神力量,早已跨越了时代的界限,超越了自身所原有的历史局限,成为了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代,有什么理由能让这种伟大崇高、流传世界的精神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什么理由不去成为传播和学习雷锋精神的生力军;有什么理由不高举着雷锋精神的火炬与时代共同迈步。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们都需要雷锋,都需要雷锋精神,在时代车轮高速运转、人类压力与日聚增的今天,留一些时间给我们需要静化的心灵,细细品味和感受雷锋精神的实质。当别人困难时请伸出援助的双手,传播雷锋扶老携幼、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

传播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面对人生之路的坎坷,勇敢的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传播雷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传播雷锋克己奉公、顾全大局的精神。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世纪,在对美好道德风尚的追求中,更需要倡导雷锋精神,更需要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学雷锋,树新风”其实就融于我们生活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不刻意去马路搀扶跌倒的老人,也不必刻意去拾金不昧或做好事不留名,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学雷锋的最好体现!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坚守自己的岗位?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以苦为乐,这也是雷锋精神给我们的温暖和启示。当我们努力的将医疗器械擦拭的一尘不染,当我们把病人当成家人,不管阴雨还是雪天,我们数年如一日一丝不苟的打针、量血压、记录病历„„当病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能无微不至的给予照顾,我们也会感受到雷锋精神的火花和温暖。雷锋精神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作为神圣的白衣天使,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以满腔热忱服务患者,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好务、站好岗,更加有义务和责任让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发光发热。

篇6:观雷锋电影有感

篇一:观雷锋电影有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题记

今天下午,我们组织观看了电影《雷锋》。这部电影谈不上高超的演技,谈不上宏大的场面,也谈不上亮丽的背景,它只用黑白两种颜色重现四十多年前的情景,但是我们都被深深感动了。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听到了感情的共鸣。

雷锋的童年是辛酸的。家人相继死去,他成了孤儿。一次上山砍柴却被地主婆毒打,烙下了“黑暗阶级的伤疤”。长大后,他用自己的一番热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他省吃俭用,穿的袜子是补了又补,却将一百元钱毫不犹豫地捐给了灾区人民;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帮助工人们盖楼房,却写的是别人的名字;他本来打算去医院看病,却遇上风雨中一位老人带着孙子到二十多里远的地方探亲,就背着小孩和老人一起去,送到了目的地,他还没喘口气儿喝杯水,又转身钻入了茫茫大雨中„„

这部电影有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大力和雷锋。王大力家庭较富裕,几乎每个月都受到老母亲寄来的10元钱。当时的10元钱不是小数目啊,而雷锋只靠部队里的6元生活费过着简朴的生活。篮球赛结束后,王大力等去买汽水解渴,还大方的说了一句“我请”;而雷锋只是默默地拿起水壶和凉开水。“你怎么不喝汽水?来我请。”王大力对雷锋说,“不了,这凉水不也一样解渴吗。”雷锋小小答道。两人的言行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豪爽仗义的大款,另一个是艰苦朴素的同志,这不就是四五十年代的特产吗?

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朴实的话语充分反映了一个革命战士一切服从党安排,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共产主义崇高品质。

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雷锋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做了一辈子好事。在他牺牲的那一天,他还盼望着去看看田大娘,再为乡亲们做好事。董必武赋诗赞扬雷锋说:“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我们这一代应像雷锋那样,满腔热忱、坚持不懈地做有益公众的平凡小事,用共产主义思想的瑰丽珍珠,镶嵌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厦。

篇二:观雷锋电影有感

1940年的3月5日,雷锋,在湖南望城的一个贫苦的家里呱呱坠地。2009年的3月6日,我们金沙路小学为了纪念雷锋,看了一部名叫《雷锋》的电影。

观看了《雷锋》,我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亲人相继去世了,因此,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解放后,共产党用>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雷锋的心,让雷锋远离了孤儿的阴影;学校用知识给雷锋的人生揭开了新的篇章。1960年1月8日,雷锋光荣地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参军后,他更加努力了:在运输连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把运输连的车辆擦得干干净净;晚上学习到深夜才歇息„„

我在观看了电影《雷锋》后,知道了雷锋是个拥有乐于助人、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等良好品质的良好少年,比起自己,我真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我和他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在此,我把我平时做的“好事”都“抖”出来吧:

明明向爸爸妈妈保证八点前就睡觉,可我每天都要磨蹭到九点多。记得有一天,跟爸妈说好,早点睡觉,第二天早点起床去弟弟家,可到了第二天早上,非得妈妈硬把我从床上拉起来,并给我穿衣服,我才肯睁开眼睛。还有,我跟雷锋相比,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有时明明是我自己错了,爸妈帮我纠正过来,而我却死不认账,还强词夺理。

我三思过了,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向雷锋同志学习!希望大家弘扬雷锋同志乐于助人、爱憎分明„„的良好品质!

篇三:观雷锋电影有感

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永不褪色,打了补丁的军装。

那天上习字,全体师生一起看了《雷锋 》这部电影。我被影片中雷锋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雷锋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雷锋七岁那年,爸爸被日本人杀害了,妈妈因此也被逼得上吊自杀,甚至连嗷嗷待哺的弟弟也没能逃离毒手。因为贫穷,家里没有林地而被迫去砍山上的树木;因为贫穷,冒雪辛苦砍来的柴火被凶恶的地主婆给抢去了。

幸运的是,雷锋虽然生在旧社会,却长在新中国。>长大了的雷锋参加了解放军。在一次新兵班会 上,班长说:“做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就要无私奉献,帮人要帮到底,要做好事。”雷锋叔叔记到心里。到了晚上,他就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人的生命 是有限的,可是,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们服务之中。雷锋不光是这样写的,而且也是这样去做的。利用休息时间,雷锋叔叔常去营区旁边的工地做义务劳动;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送老奶奶和她的孙子回家;给灾区人们捐去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等等,这样的例子如数家珍。

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虽然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他的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作为新时期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尤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与时俱进。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与自己的理想及祖国的需要方面相联系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

雷锋,活着,是一面旗帜,鲜红夺目,催人奋进;逝去,是一座丰碑,昂然耸立,催人向上!让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将学习雷锋进行到底。

篇7:观电影《雷锋》有感

3月5日,是雷锋逝世5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我们全校师生一起观看了电影《雷锋》。这场电影让我对雷锋叔叔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触也颇深。

雷锋,一名普通的连区解放军战士,他曾经也想过到前线冲锋陷阵,但未能实现这一理想,但他贡献党服务人民的心从来没有丢下。他做过无数次的无名英雄,收到过无数次人民的感谢。同时无形中,得到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和称赞。

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和工地工人们竞赛劳动,冒雨送老奶奶和孩子回家,为爆胎的公交车换胎……多少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曾一次为灾区捐款一百元,也许当今社会人们不认为100元价值有多高,可谁知当时的.雷锋一个月的工资才6元,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甚至1瓶汽水也不舍得买,脚上的袜子补丁一块补一块的。

雷锋叔叔的行为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当人们得知“雷锋因公殉职”的消息后,伤痛万分。雷锋虽然走了,但“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为中华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

近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追锋行动”和文明礼貌月活动,同学们都在积极行动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口头禅,一股“追锋潮流”在学校里涌动起来。我决定,以雷锋精神为引导,学习雷锋叔叔,从生活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勤俭节约、热心助人、忠于国家、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磨灭的螺丝钉!

篇8:观《雷锋》电影有感作文

电影《暗恋桃花源》描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暗恋”与“桃花源”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 他们与剧场签订了同一晚彩排合约, 双方争执不下, 却又互不相让, 只得同时在同一舞台彩排, 于是便有了这一出古与今、悲与喜相交错的闹剧, 一个现代悲剧和一个古装喜剧, 编剧别出心裁地采用戏里有戏的形式编排, 大胆地让这两个子剧目彼此穿插, 互为表里。让观众在剧场里哭了又笑, 笑过又哭……

《暗恋》是一出现代爱情悲剧。1948年东北青年江滨柳与女青年云之凡因为战乱在上海相遇相爱, 又因为战乱失散, 而后两人不约而同来到台湾, 却在40年后才得相见, 此时已是男婚女嫁, 江滨柳也是濒临病终。这部舞台剧在悲怆中包含着温暖, 而《桃花源》的热闹中夹着悲凉。两个似乎完全无关的爱情故事, 拼凑在一起, 构成了难以言说的苦涩味道。

随着《暗恋桃花源》的热演热播, 《暗恋》主题曲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 它伴随着江滨柳与云之凡从上海到台湾, 从相恋、相念到相见、相散。一个爱情的动机, 随着场景、人物心情的变幻而不断变奏, 将江宾柳的爱情故事渲染的更加凄美。

《暗恋》主题音乐是日本曲作家板桥文夫和梅津和时的作品, 二人能够成为这部电影的原创音乐作者也是有一段渊源的。导演赖声川是一位音乐爱好者, 他曾与一些台湾音乐人拿着吉他自创作品, 并开创了最早期的台湾本土音乐。《暗恋桃花源》电影版的音乐, 就是赖声川凭借自己的音乐知觉, 找到日本音乐奇才板桥文夫和梅津和时而创作的。而赖声川在他们创作之前, 特意送给他们一套周璇的歌, 在赖导演的心里, “暗恋”部分的主题曲是要和这个风格相配合又要超越它的, 而板桥文夫对片中使用的《许我向你看》印象深刻, 继而创作出了“暗恋”的主题音乐。事实证明, 电影配乐是非常成功的, 暗恋的部分婉转深情, 十分地切合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为电影增色不少。

一、确定舞台剧整体基调

民国三十七年秋天, 江滨柳和一袭白衣的云之凡在公园欣赏上海夜景, 抗日战争结束, 云之凡即将返回昆明与家人团聚, 两人依依不舍, 分手前云之凡送给江滨柳一条围巾, 主题音乐在这时响起, 钢琴由弱到强给出一个爱的动机, 衬着浓浓爱意, 同时强化了战乱的社会背景, 随后小提琴柔美而有些许凄凉的主旋律切入, 并不断向上发展, 伴随着江滨柳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着“等你回来、等你回来……”, 将爱与不舍升华。

这一幕, 主题音乐在依依不舍、柔情蜜意的同时预示了这一别爱人将彼此音讯全无, 这一奏巧妙地衬托出该剧哀伤的整体氛围, 黯然的情绪穿过影像植入观众的心里。在《暗恋》第一幕中, 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便与剧情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它一步步跟随着人物情绪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奏, 每一次变奏都在诉说着江滨柳那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感。

二、完美衔接电影片段

《暗恋》拍完第一幕, 导演对演员的表演略作修正后, 准备重新来过时, 却被穿着戏服的《桃花源》剧组人员打断, 声称剧场为他们所租, 用来彩排隔日的演出, 双方因各自坚持而争执不下。《暗恋》导演决定去找管理员来处理而暂时离开舞台。《桃花源》剧组趁机占领舞台进行彩排。而《暗恋》剧组在《桃花源》排演第二场寻找大幕的机会, 重新夺回舞台进行第二幕的排练。

这时观众仍然处在《桃花源》的情绪中, 那么怎样从无厘头中恢复哀伤呢?导演在《暗恋》第二幕中采用直接由小提琴的主题旋律切进, 不留痕迹地让观众的心完成快速转换。台北病房内, 病床、轮椅、凳子、床头柜、录音机、吊瓶, 镜头不断转换, 最终停留在满头银发的江滨柳身上。他半卧在病床上, 手持一份报纸, 满面愁容地陷在沉思中。

此时, 护士推门而入, 询问江宾柳登寻人启事寻找云之凡一事。于是江滨柳诉说旧事, 主题音乐用钢琴独奏的方式再次响起,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人却已是四十年后。

那是我们在第一幕里熟悉的江滨柳式哀伤, 主题音乐在这里参与到故事中, 将剧情完美衔接。导演通过主题音乐将情节完美推动四十年, 病入膏肓的江滨柳带着他的情, 在爱的悲伤旋律中沉浸在上海公园分手那晚的甜蜜回忆里, 继续着“等你回来”, 而主题旋律似乎等同于甜蜜回忆, 却又总是提醒着观众“分别”的现实。

三、促进人物情绪发展

身穿病服的江滨柳怀抱一打叠信件, 梦游上海公园。还是当年那个一袭白衣的云之凡, 而江滨柳却已垂暮, 他看看江太太, 望望云之凡, 最终朝云之凡走去。江滨柳将信递给云之凡, 却被云数落没有勇气完成梦想, 将信抛在地上, 愤愤而去。这一幕主题音乐再度出现, 这一次曲作者将主题进一步变奏, 主题的变奏促进了江滨柳的情绪变化, 早已结婚生子的江滨柳纵使依然爱着云之凡, 却并没有坚守“等你回来”的承诺, 浓浓的思念与愧疚糅杂在一起, 形成了新的主题。

“这些年, 你有没有想过我?”云之凡终于出现在病房, 几句简单的问候后, 云起身告辞, 在她转身的那刹那, 江滨柳问了这一句, 四十多年来藏在心中的千言万语, 都汇聚在这句话里, 两人无法言语的悲伤情感被爱的主题旋律推到最高潮。

有关于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 这里之所以又将其提出, 是因为我观看《暗恋桃花源》十多遍, 逐渐感觉到该剧的主题音乐的出奇之处, 可谓是奇乐在奇剧中的奇用。《暗恋》第一幕, 上海公园里奏响爱的主旋律, 于是主题音乐从此代表了那段甜蜜回忆, 每当主题音乐的重现, 便是江滨柳处在回忆的状态, 当剧情发展、人物情绪变化, 便出现主题的变奏。主题音乐代表着江云之恋, 推动了江云之念, 让观众在回忆与现实中不断转换, 逐步地完成甜蜜-期待-哀伤的情绪升华过程。

《暗恋》主题音乐是一种气质独特的音乐, 而且它呈现了导演赖声川十足的舞台联想能力。它的多次出现成为剧目的催化剂, 使得静默的情节平添忧伤。视觉欣赏与听觉享受的融合, 是电影艺术的一种独特欣赏模式, 同样也是一个体会情感、释放情感的动态过程。它饱含着导演、曲作者对于电影与生活本身的理解。同时, 正是由于音乐元素的介入, 光与影的平面视觉世界被插上了情感与联想的翅膀, 使观众在他人的故事中, 寻找到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解读与感悟。

摘要:随着《暗恋桃花源》的热演热播, 《暗恋》主题曲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 它伴随着江滨柳与云之凡从上海到台湾, 从相恋、相念到相见、相散。一个爱情的动机, 随着场景、人物心情的变幻而不断的重现、变奏, 将江宾柳的爱情故事渲染的更加凄美。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主题音乐

参考文献

[1]赖声川.暗恋桃花源[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2]李鸿祥, 古秀蓉.现场性.论赖声川的现代剧场艺术[J].华文文学, 2005, 5.

上一篇:学校环境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