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与编程操作说课稿

2024-07-27

数控铣床与编程操作说课稿(通用10篇)

篇1:数控铣床与编程操作说课稿

《数控铣工编程与操作》课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我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精品课程负责人,就该课程建设情况向大家汇报:

第一部分 :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主干课程。

1、定位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面向数控加工设备使用企业培养从事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维护的中、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编程员。

2、本课程的前期与后续课程: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数控铣工编程与操作》按双证融通模式设计,在《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工实习》等课程之后实施教学,数控铣床操作工(中级)技能证书考证培训融入课程,也作为《数控铣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前导课程。

3、培养目标:

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控铣床操作、编程能力,熟悉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方法。掌握数控铣床编程的步骤、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培养学生工作执行、工作组织、团队协作等能力。

二、课程设计

1、以职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学习领域

按数控机床操作工的制订工艺方案-零件编程操作加工-工件检验等工作过程确定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确定零件的数控编程、数控铣床的操

作与加工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确定数控铣床基本操作、平面图形加工、孔加工、轮廓加工、凹槽加工、零件综合加工六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想

设计理念

课程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课程的项目源自学院现代制造技术创业园湖南鑫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加工。(产品图)

设计思路

1、以“口罩机”为主线设计课程

2、在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过程考核,明确给出考核评分标准,过程考核与期末总评成绩挂钩,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3、课程总体采用项目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教学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品质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素质养成与提高。

三、内容选取

1、根据数控铣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标准要求来确定课程培养的技能点、知识点和职业素质能力要点

2、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教学项目。

模拟企业的分工制,突出职业岗位活动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岗位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项目活动的步骤流程,以此来实地模拟真实的职业活动,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6个工作项目,每个项目有几个工作任务。

四、课程考核

项目一——项目五,每个项目占课程的10%,项目六为综合项目,占

20%,技能考证占30%。

五、课程特色与效果

1、课程开发校企合作,依托现代制造技术创业园,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共同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产品的加工。

2、课程与技能考证培训相结合,中级取证率100%,高级取证率10%。

3、课程与竞赛培训相结合,我院学生200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获三等奖。今年11月在湖南省数控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数控铣第二名、加工中心第四名。

第二部分 :教学实施

下面就工学结合项目:剪刀滑板的槽加工进行教学单元设计(课时:4)

剪刀滑板是口罩机上的一个零件

本次课为项目五中的凹槽加工中的一个任务。

一、教材分析

课程团队编写了《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校本教材。本次课的实施以鑫和公司口罩机的零件之一——剪刀滑板为载体开发的教学项目。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共有3台数控铣(2台华中系统,1台法兰克系统),1台加工中心(华中系统)。学生32人,分2批教学,每批16人,每组4人,每组1个组长。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具有普通铣床加工的操作技能。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掌握局部坐标系的概念;子程序的应用、坐标轴偏移指令、槽加工工艺的制定方法。

2、能力目标:

 会选择合适的铣刀

 会铣削各种槽,并能控制其尺寸. 能按图纸要求,完成工件

3、素质目标

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展示法、示范法等。

四、教学实施

1、(课前)老师拿出图纸,交代任务----加工剪刀滑板的槽,此零件为口罩机上的一个零件

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此零件在普通铣床上加工的工艺卡

2、填写工艺卡

学生在课前利用学院图书馆的图书资源

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咨询现代制造技术创业园的技术专家,提取经验,广泛地收集信息,分组讨论,根据我院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的设备情况,填写加工工艺卡。

3、展示工艺卡

学生展示工艺卡,并进行讲解

老师对每组的工艺卡进行点评

学生综合各组的优点及老师的点评,完善工艺卡

4、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讲授知识点:凹槽加工编程方法与工艺,子程序的编写的调用,操作安全要点、加工方法。

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融合到工作任务中,在原有的工艺卡的基础上,制订数控铣床加工的工艺卡。

5、完善工艺卡,分组编写程序,利用教学资源宇龙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老师:观察和记录小组工作情况,并解答学生工作时提出的问题。

6、教师演示

老师:演示操作过程

学生:观察和记录工作过程

7、工艺准备,开始操作加工

老师:观察和记录小组工作情况,处理紧急突发事件。

学生:操作机床,加工产品

8、检验,现场清理,设备维护等

学生自检,同学互检工件,工量卡具入库,环境卫生、废物处理

老师检验工件

9、总结,评价,作业布置

老师:对产品不合格地方进行分析,点评,总结,给出成绩

布置下一个工作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是:下达任务-收集资料填写工工艺卡-展示工艺卡-讲授知识点-编程、仿真-教师示范-准备、加工-检验、现场清理-总结、评价。

我的说课完毕。

篇2:数控铣床与编程操作说课稿

课程名称:《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性质:专业课

知 识 点:

授课专业:数控专业

说课教师:姜安乐

说 课 稿数控铣床MDI操作及对刀

说课程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说课稿

一、课程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数控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所使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朱明松主编——《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数控铣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数控铣床编程方法及基本操作加工技能。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操作使用方法,系统地掌握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具备常见数控系统的数控铣床的编程技能

能根据常见数控铣床的编程手册,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铣床加工程序,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数控铣床操作工工种的中级/四级要求。

(2)具备常见数控系统铣床的操作技能

熟悉常见数控铣床结构、布局及主要部件,了解其工作过程;能根据数控铣床的操作手册,掌握数控加工中开关机、面板使用、工件、刀具安装,对刀,工装选择等铣床操作技能。

(3)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能初步依据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识别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新内容的学习,掌握、应用新技术。

三、教学方法

1.为方便教学过程的组织,部分内容的先后次序可作适当调整;

2.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程大部分内容应在多媒体教室和数控实训基地实施,并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作用;现场教学应分组进行。

四、学习方法

本课将通过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说章节

《数控铣床MDI操作及对刀》说课稿

一、教材及重难点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数控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所使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朱明松主编——《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数控铣床MDI操作及对刀》是《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中第模块1第课题5中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已经介绍了数控铣床的基础知识、面板功能、手动操作及程序的输入,学生已经熟悉了数控铣床,能够进行一些常规操作,但是还不能通过程序来控制机床正确运动,数控操作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用指令代码,正确控制机床运动,要能准确的控制机床的位移,就必须通过对刀操作来完成,所以对刀操作是学习数控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对刀操作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本次课的知识点在整个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此内容又是课程后面即将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加工的基础,因此,本次课也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为一名即将实习的数控专业的学生,数控编程及数控铣床操作是其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否熟练的进行手工编程、能否熟练的操作数控铣床也是企业在选择数控技术工人时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考虑到数控铣床MDI操作及对刀在数控铣床操作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的实用性,故指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掌握建立工件坐标系的目的,可设定的零点偏置指令。

能力目标:掌握MDI操作方法,数控铣床对刀方法及验证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存在以下的问题:1.对刀步骤繁琐较多,大多数同学一时半会记不住;2.看到别人操作的时候感觉很容易,一旦自己动手时就不知道从何下手。针对这些情况,指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控铣床试切法对刀的步骤的验证方法。

教学难点:数控铣床对刀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板书演示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仿真软件演示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法阐述

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是教学的宗旨,本着这个主导思想同时结合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将采取 “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仿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比较发现法:将前一节介绍过的手动操作与本节课的通过MDI方式下程序控制机床相比较,使学生从中发现MDI操作的优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这是采用本发的主要目的。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例如:在介绍对刀方法时,教师只讲解一个其中一个角落点的对刀方法,而后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完成其他三个角落点的对刀,加深学生对于对刀的记忆和灵活的运用。

仿真教学法:根据数控编程课程的特点,还将引入“仿真教学法”。对于数控铣床的对刀操作,单凭课件和方法原理讲解是无法展现的,由于设备有限,所以可以采用数控仿真软件直接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演示。

以上教学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期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变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将通过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自行总结用对刀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记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例如:学生反映能看懂老师的操作步骤,自己不会操作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自由选择角落点,分组讨论操作完成,然后由每组推选一人上台将其操作过程用仿真软件仿真。从中发现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自制多媒体课件、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一套。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如下:

复习与新课的引入:5分钟

新知识讲授:12分钟

课堂实践:18分钟

课后小结:3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这样安排是由于数控编程课程自身的特殊性,老师一味的讲授,学生接受比较困难,也不利于学生记忆,同时无法将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应用,因此,课堂上安排较多时间给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同时结合仿真软件模拟,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复习及新知识的引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所讲解的数控铣床手动操作与试切,让学生到台上操作仿真

软件,接着随便在MDI方式输入一个程序,运行程序,刀具没有移动到我们所需要的位置,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去移动呢?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引出本次课的内容数控铣床的对刀。

2.新知识的讲授

教材在编写时的顺序是:先介绍工件坐标系的概念,其次介绍循设定零点偏置的指令,再是对刀的操作步骤,最后介绍对刀的检验方法,这样学生不容易记忆,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要求,将安排教学如下:

A由于工件坐标系我们在专门学习编程的时候已经重点介绍过工件坐标系的选择及作用了,这里就不急于介绍工件坐标系,先快速的对刀一次,再次运行刚才那个程序,让学生观察此时的结果如何。通过分析,说明对刀的重要性。

B接着通过仿真软件演示对刀的步骤,老师讲解一步,让学生在自己在仿真软件上做一步,直到完成对刀操作。

C然后在黑板上讲解工件坐标系的概念,坐标系偏置指令,写出对刀的检验的程序。

3.课堂实践

在讲解完前面内容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在仿真软件上完成剩余角落点的对刀,从而总结出对刀的具体步骤,对好刀后,接着把写好的校验程序在MDI方式下运行,看看对刀是否正确,增加学生的兴趣。最后补充书本上没有的重要内容。

4.课后小结

利用几分钟时间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本课的重难点,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花时间消化,复习,对于需要记忆的一定要记忆。同时留出问题:我们工件坐标系设置在方形工件中心时该如何对刀呢?要求学生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5.布置作业

1)CNC铣床坐标系的规定?

2)为什么要对刀?

3)对刀的方法及步骤?

六、板书设计

一、对刀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2、试切

3、数据输入

二、工件坐标系

三、MDI手动输入操作

四、“对刀”校验

篇3:《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探讨

关键词:数控编程,教学方法,数控加工仿真系统

1 课程简介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它主要介绍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相关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

当前, 数控编程是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中关键环节之一, 也是目前CAD/CAM系统中最能明显发挥效率、效益的环节之一, 它在实现设计加工自动化、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迫于实际生产的紧迫需要, 国内外对数控编程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并在机械制造工业、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因此, 培养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能型数控操作人员是当前职业学校的紧迫任务。单纯的理论教学, 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控编程与操作》的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从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能力的转化入手, 在教学数控编程知识的同时, 着重注意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适当的“比喻”

数控设备的种类比较繁多, 数控的发展也很快, 我国这类人才相对紧缺。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有关数控知识方面的教学。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也有了很多的体会。《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新兴学科, 在社会上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的人较少, 教材也多种多样, 数控系统也比较多, 常见的有FANUC系统、西门子系统、华中系统等。不同的系统编程和操作就有所不同, 知识比较灵活, 但对于程序设计并不熟悉的学生而言, 这门课比较抽象复杂, 不易理解。为了克服学生们不易理解的问题, 我想了很多解决的办法, 还向相关专业的老师请教和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 有些方法还是挺有效的。比如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一些适当的比喻。

一是在理论教学方面:对于在学习编程中用到的指令, 学生不易理解写的是什么, 为何这样写?就把它们比喻成人与机器在交流, 机器“听不懂”我们人类的语言, 因此要用这些指令来代替人类的话, 简而言之, 就是在做“翻译工作”。比如:“G00 XO ZO”, 它可以这样理解:把“刀具快速移动到坐标值 (0, 0) 的位置”翻译成数控系统能理解的话。这样的比喻, 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何要学相关的指令了。

二是在学习操作时:操作的步骤很多、很散、很麻烦, 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也很难记住。在这里也可以做个比喻, 学生们比较喜欢玩电脑、打游戏, 就把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比喻成在用键盘“玩游戏”, 什么“键”控制什么样操作, 这样的比喻比较接近学生, 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这门比较抽象的课程了。

总之, 我认为在课堂上作一些适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喻既可调节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们接受抽象复杂的专业课程, 真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在平时我也会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 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们讲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例子与实践事例, 来拓宽学生们专业的知识面, 这样以来既充实了我自身, 也让学生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老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 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教学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结合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学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虚拟仿真系统软件, 可以满足大批量学生教学需求。数控加工设备价格昂贵、占地大, 而数控仿真系统软件可以在微机平台上运行, 解决了培训时学员多机床设备少的问题、并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设备购置经费。它可以对数控装置进行仿真操作, 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对原理的验证。学生可利用此软件进行仿真操作, 同样会起到了真实设备的教学效果。与真实机床相比, 仿真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首先, 由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媒体开发的, 所以它的通用性较强。其次, 数控仿真系统依据计算机强大的显示功能和全中文的结构设计, 并配以丰富多彩、自然友好界面显示, 使学生一进入本系统就被深深的吸引,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模拟演示功能更为真实可靠, 图形大小、颜色、观察视角以及刀具的形状等都可由操作者自行设计以满足不同监控要求。当程序执行时, 程序段、坐标值、出错信息以及工件与刀具的相对移动的切削过程, 同时显示在同一窗口内, 使操作者能够一目了然, 随时监控机床运行的状态, 体验真实的加工过程。该系统具有机床规格大小设置, 可定义刀具形状、切削用量, 如数控铣床上钻头、镗刀、球头刀、平底刀, 数控车床上的外圆刀、镗刀、切刀、螺纹刀, 可以实时监控刀具加工轨迹及图形缩放控制。机床外形也可显示并具有关门保护、零件加工后的测量和保存视窗作业的功能。再次, 在操作方面, 由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采用了与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相同的面板和按键功能, 并且使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操作中即使出现人为的编程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危及机床和人身安全, 反而学生还可以从中吸取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说它是初学者理想的实验、实践工具, 只要经过短期的专门训练, 学生很快就能够适应数控系统的实际操作方法, 从而为以后的技能的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具有FANUC、SIEMENS、华中等众多数控系统功能, 学生通过在PC机上操作该软件, 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操作。可手动或CAD/CAM编程和加工,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 监看窗口滚动控制, 可随时获得学生信息。在教学中还具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数控仿真系统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理论时, 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体,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在学习实际操作时, 由于仿真软件不存在安全问题, 这使得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 并能自我检测加工零件几何形状的精度, 对学生机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起到了极大的加强作用。

篇4:《数控车操作与编程》教学探讨

【关键词】 数控车课堂改革;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传统的数控教学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习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体系,即“三以一化”。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以及如何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值得我们长期探索和思考。笔者是一名双师型教师,多年来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在此谈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能力目标准确明晰

能力目标要根据课程体系安排。实习设备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人数准确设定。能力目标要项目化,着力点在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为设定的任务要清晰。含糊不清的能力目标使人难以检测其能否达成,不是真正意义的课改。《数控车操作与编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避免用“了解”“掌握”之类的词,而应该用“完成”之类让学生明确的字眼,实际加工中工件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

学习《数控车操作与编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首先,准确识图。工件是根据图样加工的,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通过识图可以为后续的工艺安排和编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习识图主要目的就是“由图想物”想象出设计者所设计工件的形状,为准确加工出工件做好准备。其次,熟知工艺常识。明白工艺在机械加工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学会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正确选用刀具,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常用工具。再次,熟记车床操作常识。熟练使用普通车床,明白车床工作过程,以及操作中的各项注意事项。最后,手动程序编制。编制一般的车床程序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要具备至少相当于初一学生的数学常识,老师必须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并能准确编写程序,并正确指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上述过程不可省略,即便是短期培训班也得遵循上述学习过程,变得只是形式而已。他们的学习流程:CAD绘图——厂房普通机床实习——编程及模拟仿真培训——厂房数车实习操作。

二、教学过程的任务驱动

项目意识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指专业课就是“技能课”或“理实一体”所谓任务驱动具有两层含义:

一)每个任务之间是有联系的。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将其分解为单个技能来练,最后一个任务应该是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完成某个相对复杂的零件,必须循序渐进地去练习各个单项技能,最后才能完成整个复杂的工件。要完成下图所示工件:

学生必须掌握如下几个任务:

(1)外圆面的的粗精车;

(2)锥度的正确计算及粗精车;

(3)成形面的粗精车;

(4)槽的正确车销;

(5)三角螺纹的正确计算与加工。

为了完成上图所示工件我们将对五个技能逐个进行练习,最后综合应用完成复杂件的加工。单项技能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各个知识点,更有利于在综合练习中解决遇到的难题。

二)分解成的每个任务又是相对独立的。上面的五个任务可以相对独立地练习,并且每个任务之间又有其内在的练习。外圆面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工锥面,复杂的成形面在上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考虑编程、加工就比较简单,在有外圆面、锥面的基础上才可考虑切槽,切了螺纹退刀槽才可加工螺纹。这五个任务紧密相连又相互独立,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又可以在后面的加工练习中强化练习前面的内容。

以上五个任务结束前教师要做考量,确保每个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的讲练直至综合应用能力任务的完成。在任务教学驱动过程中,教师要负责任地做好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特殊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设置教学任务,但层次不宜太多。对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设置一些简单任务。比如上图一共三种方法:

一道题有三种方法,难易程度不同。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加工出工件,那我就要求他们将一种方法熟练应用并完成任务,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要求三种方法都会,但最后的结果用任何一种都能够加工出产品。如果每个任务都能采用这种步步为营的方式进行项目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重点看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完成任务的学生数及完成质量。这些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苦练基本功,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关颖.数控车床[M].北京:化学的工业出版社,2005.

[2]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徐宏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晏初宏.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张超英.数控车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王贵明.数控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5:数控编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是来自浙江省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机械专业教师陈雷。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机械专业的专业课是枯燥的,乏味的,所以能让学生愉快的、充满自信的走进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最大的梦想。今天,借此平台,希望各位评委指导我的说课,使我更快的成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钻孔方法——压板工件钻孔加工》,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等五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要说的内容是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徐冬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第六章第四节及第五节的内容。本课是这一个学习单元的最后一块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和应用,是一堂实践操作课。教材中与本节课对应的实例由于比较单一,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实际的加工方法,但是很难与现在企业的生产接轨,所以我就把当今宁波地区企业用到比较多的模具生产中的压板零件拿到了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工件钻孔的方法,及能保证钻孔的精度,为以后学习锪孔、铰孔及攻螺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是教学对象分析,参加本堂课学习的学生是我校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控专业的学生,对于钳工的基本技能操作已了解一些,但总体上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倾向,本节课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加强。根据调查,本班学生中有超过30%学生的家长在海天、贝发、吉利、耀发这四家企业工作,利用便利条件,在课前首先组织了学生进这四家企业进行调研,对有关钻孔加工的知识进行了解,为学好本堂课做好准备。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说出使用钻床的安全注意事项。

2、保证孔加工精度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1、在工艺卡片上能填写合理的工步内容。

2、能正确操作钻床,并完成工件加工。

3、会用平口钳正确装夹工件。

4、能合理使用切削液。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从而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完成工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务实、严肃认真

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学法分析:

第三块内容我要讲的是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在设计时我就打破老师先讲,学生后实践操作的传统模式。在课前首先组织了学生进企业进行调研,对有关钻孔加工的知识进行了解。并且在上课期间利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用抢答和必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出示实践操作题的时候以工艺卡片来代替以前的图纸,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体验当今企业的生产模式,在了解工艺卡片作用的同时为即将走向社会、成为一线工人的职高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钻孔加工同时,也了解了钻孔加工在当地企业生产加工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堂课的重点为:能正确使用钻床进行钻孔加工。难点为:能保证钻孔加工的精度。 为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分组比赛法为主,项目教学法、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展示法等为辅。 我的教学形式为:理实一体化。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达到融会贯通。 用到的主要设施和设备有:黑板、投影仪、钻床、平口钳、划线平台、划针等划线工具。 由于我校每个钳工工场间配备的台钻数量只有四台,所以上课时就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共20名学生参加本堂课的学习,分四组,5人一组,每组设定组长一名。并规定实际操作时,一人操作,其他人观看,但必须每人独立操作,自己进行划线、装夹并完成钻孔加工。根据钳工工场间的实际情况,我稍作了一下布置,如投影所示:

四个队分别以海天、贝发、吉利、耀发这四家在宁波市北仑地区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命名。每组组长的父母都是分别来自这四家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让每组的学生产生竞争,在了解这四家企业的同时,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并让学生深深喜欢上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从而真正的学好本门课。

四、教学过程阐述:

第四块内容是教学过程阐述,我在上本堂课前一周就布置了准备任务,任务有两个:

1、复习上堂课内容(就是教材中第六章第四节和第五节的内容)。

2、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研,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组别名称的不同分别进相应的公司进行调研。

调研的内容:

1、你们所调研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

2、企业中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设备(机床)?其中钻床有多少台?

3、企业生产中用到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吗?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有什么作用?

4、在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各加工的是什么样的孔?

5、在孔加工中怎样克服废品的产生?(咨询有经验的老工人)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及教学形式,我的组织的教学流程如投影所示:

检查课前任务(“理”)

出示工艺卡片,读图,填写工艺卡片(“理”→“实”)

学生实际操作(压板工件钻孔加工)(“实”)

分析并解决扣分原因(“实”→“理”)

教师具体讲解操作过程(“理”、“实”统一)

实训内容操作(方形板工件钻孔加工)(“理实一体化”)

结束语(课堂小结、作业)

整个教学过程一共分为7个环节,除了第五个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以外全部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检查课前任务,导入课题。在这一个环节中首先说明的是本节课的上课形式,就是分别用抢答、必答和实践操作三种类型的题目,最后根据每队所得的分数看哪队为冠军。检查课前任务用的是抢答和必答两种形式。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用时8分钟。题目如投影所示:

一、抢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5分):

1、钻床有几种?分别叫什么名称?

2、操作钻床时可以戴手套吗?

3、钻孔加工中是否要用切削液?碳素结构钢用到哪种?

4、钻孔中用的工件装夹方法有几种?用到最多的是哪种?

二、必答题(根据每组回答的好坏,分别给10、8、5、0分):

每组派代表把调研后的情况给予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开门见山的说明本节课的上课形式,能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下集中,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先利用抢答题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利用必答题的形式检查学生下企业进行调研的情况。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检查课前任务体现出“理”。

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工艺卡片、读图、填写工艺卡片。压板工件的工艺卡片如投影所示,并每位学生发一张。学生看完工艺卡片后比赛继续。这个环节中用到的是抢答题和必答题,用时也是8分钟。题目如投影所示。

三、抢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5分):

1、工艺卡片的图中20±0.20尺寸的含义?

2、Q235-A是什么材料?

3、工件中20±0.20的尺寸怎么检测?

四、必答题(根据每组回答的好坏,分别给10、8、5、0分):

每组讨论完后填写工艺卡片,只要求填写工艺卡片上的工步内容与工艺装备,最后上交一张(由教师公布每组答案,并进行打分,最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最佳工艺卡片上的内容)。 最后公布最合理的工步。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看工艺卡片和填写工艺卡片,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最佳的工步(工艺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看和填写工艺卡片,慢慢由“理”转变到了“实”。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实践操作工件加工。等全部的学生都填写完了工艺卡片以后出示这个环节的比赛题目,如投影,用时25分钟。规定学生在20分钟里面完成压板工件的钻孔加工,最后由组长分配相互检测,在规定的时间内5位同学都完成的队另外加10分,完成后队内互相进行检测,每队把最好的两块工件拿出来进行展示,由我进行检测,每块工件满分为10分,检测评分表如投影所示。

五、实践操作题:完成压板工件钻孔加工。

规定学生操作时间为20分钟。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按照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实践操作,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实”。

篇6:数控车编程与操作

(在本论坛学习可以学习到最全面最实用的数控车的编程与操作知识,本论坛中有大量数控高手,有的会员有多年车工工艺,也数控维修工程师,还有数控高级工,也有从事数控车加工十多年的老工人,这一切尽在http://bbs.100wkj.cn中,此外本群中还有100多道数控实际加工图纸供你练习,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互动平台,如果你有学习数控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只要你在论坛留言,不出一天就有人为你解答。)

数控车编程目录

第一课:学习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1)—数控编程

第一课:学习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2)—数控编程

第二课:数控代码简介F,S,T,M系列代码—数控编程

第三课:介绍一个完整的数控程序的格式—数控编程

第四课:数控仿真一个简单的程序—数控编程

第五课:相对坐标与绝对坐标—数控编程

第六课:G00与G01的编程格式与用法—数控编程

第七课:模态代码与非模态代码—数控编程

第八课:自己动手编写一个数控程序

第九课:小结复习—数控编程

第十课:G02与G03格式及用法(1)—数控编程

第十一课:G02与G03格式及用法(2)—数控编程

第十二课:G90轴向切削简单循环的用法(1)—数控编程

第十二课:G90轴向切削简单循环的用法(2)—数控编程

第十三课:G94径向切削简单循环的用法(1)—数控编程

第十三课:G94径向切削简单循环的用法(2)—数控编程

第十四课:轴向粗车复合循环G71—数控编程

第十五课:径向粗车复合循环G72—数控编程

第十六课:闭合粗车复合循环G73—数控编程

第十七课:等螺距螺纹切削指令G32的格式与用法—数控编程

第十八课:螺纹切削简单循环G92的格式与用法—数控编程

第十九课:多重螺纹切削循环G76的格式与用法—数控编程

第二十课:M98子程序调用—数控编程

第二十一课:端面切槽指令G74的格式与用法—数控编程

第二十二课::径向切槽指令G75的格式与用法—数控编程

第二十三课:宏程序的用法(1)—数控编程

第二十四课:宏程序的用法(2)—数控编程

第二十五课:刀补指令G41与G42的用法

篇7: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案

课题 任务1 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1.认识数控车床 2.认识数控系统,能区分数控系统的种类 3.能区分数控车床的种类 教学重点 1.数控系统的种类 2.数控车床的种类 教学难点 区分数控车床的种类 教学分析 1.分析学生 08数控3班这个学期并没有开设《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维护》等课程,学生并不具备数控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所以本次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数控车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分析教材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本教材是我校的校本教材,是根据我校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编写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本次课的内容是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选择性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学过普通车床的操作,当然也认识普通车床。数控车床也属于车床的一种,但与普通车床却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就从感观上先认识一下数控车床。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这两种机床有什么不同。 数控车床 普通车床 提问:两张图中的机床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主轴箱的地方,数控车床有一个操作面板,也就是数控系统) 二、数控系统简介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数控车床控制系统从来源地区主要可以分国内产品、日本产品、欧盟产品等。 (一)国内代表产品 1.广州数控系统 广州数控系统应用于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主要有GSK980i车床数控系统、GSK980T普及型车床数控系统等。其中GSK980i车床数控系统为新一代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其功能强大,具有多种复合循环功能。 2.北京凯恩帝数控系统 目前常见的有KND100T数控系统,其编程应用与FANUC OT系列数控系统类似。 除上述产品外,国内还有华中数控系统HNC-21T、北京航天数控系统CASNUC2100数控系统和凯达(KD国立精机)数控系统等数控系统产品。 (二)日本代表产品 1.日本FANUC数控系统 日本富士通公司FANUC数控系统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数控系统之一。应用于车床的数控系统主要有BEIJING-FANUC Series 18i-TB、BEIJING-FANUC Series Oi-TB、BEIJING-FANUC Series OiMATE-TC等。 2.日本三菱数控系统 日本三菱数控系统(MITSUBISHI)在国内也有广泛的应用,它的主流产品主要有MELDAS 50L全功能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和MELDAS 520AL高级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 (三)欧盟代表产品 1.德国西门子数控系统 西门子数控系统在中国的使用非常广泛。它的主流产品主要有SINUMERIK 802S、802C、802D、810D、840D等。 2.欧盟其他产品 欧盟产品主要还有法国施奈德自动化的NUM1020T、西班牙法格(FAGOR)自动化有限公司8025/8030系列等产品。 数控系统的类别很多,每一种不同产品,甚至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间的编程都有差异,但本质没有区别,通过本书中对典型数控系统的学习,在涉及到其他的数控系统时,就能举一反三,很快地掌握其编程和操作。 三、数控车床的`分类 数控车床按使用功能可分以下三类: 1.经济数控车床如图1―1所示,其特点是:经济数控车床是基于普通车床进行改造的产物。一般采用开环或半闭环伺服系统;主轴一般采用变频调速,并安装主轴脉冲编码器用于车削螺纹。经济型数控车床一般刀架前置(位于操作者一侧)。机床主体结构与普通车床无大的区别,由于主轴和进给的调速主要依靠多速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来完成,从而简化了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传动链,故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大大小于普通车床。 图1―1 经济型数控车床 2.全功能数控车床如图1―2所示,其特点是:一般采用后置塔式刀架,主轴伺服驱动,可携带的刀具数量较多,并采用倾斜式导轨以便排屑。 图1―2 全功能型数控车床 3.车削中心如图1―3所示,它是在全功能型数控车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机床性能。车削中心具备三大典型特征:其一是采用动力刀架。在刀架上可安装铣刀等刀具。刀具具备动力回转功能。启用此功能后,机床的主运动即为刀架上刀具的旋转运动。因此,车削中心也可称为车铣复合机床。其二是车削中心具有C轴功能。当动力刀具功能启用后,主轴旋转运动即成为进给运动。其三是刀架容量大,部分机床还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 图1―3 车削中心 四、想想,做做 根据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填写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 任务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训项目 区分数控车床和数控系统的种类 实训时间 实训目的 利用学过的知识区分不同的数控车床和数控系统,锻炼识别能力 实训内容 仔细观察图片和视频中的内容,利用前面介绍过的相关知识将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到相应的表格内 实训结果 考核项目 现场记录 配分 得分 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种 50 数控车床的有哪几种 50 合计 100 五、小结 根据学生填写任务书的情况点评。 六、板书设计 数控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分类: 1.国内产品 1.经济型数控车床 刀架前置(位于操作者一侧)。 2.日本产品 2.全功能型数控车床 采用后置塔式刀架,倾斜式导轨以便排屑。 3.欧盟产品 3.车削中心 采用动力刀架,具有C轴功能,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

篇8:数控铣床与编程操作说课稿

关键词:县级职校,数控,加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近年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职业教育发展快速,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这是行政主导, 直接办学的结果, 这和高等教育的大扩招极为类似。因此各地出现简单地把完成中职招生规模作为政绩, 忽视中职的质量等深层次问题。我校是在龙海市政府的指导下, 职教资源的合理互补为出发点三校合并而成, 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 设置相对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办学经费不足。导致教学设备不足, 宿舍紧张, 场所不足, 招得进, 容不下。 (2) 师资力量薄弱。很多中职教师是从普教转过来, 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理论教师多, 专业老师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专业教师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 实践经验较少;部分从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也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等;“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3) 生源质量下降, “招生难”问题严重。 (4) 毕业生就业困难。首次就业率虽然高, 但是留不住, 或者无法胜任岗位需求。 (5) 在同地区, 专业设置的重复性高, 特色专业少。数控应用等工科类专业, 设备投资需求量大, 耗材多, 办学成本高, 以上矛盾尤为突出。本文试着从教学手段出发, 或者说从课程资源这个方面入手, 探究县级中职学校如何把数控类专业办好。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 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学校课程实施, 要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就必须对课程资源有一个合理和科学的观念, 并对课程资源合理地拓展和整合。尤其是职业学校, 实践性强, 如果在实训中, 没有相应的实训设备, 将是纸上谈兵, 误人子弟。课程资源内涵比较丰富, 除了我们常用的教材, 还包括课程实施中应该利用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职业学校除了教授理论之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以实践性课程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更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支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各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不断开发, 才能完善本学科的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目标的达成, 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理开发与利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资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职业学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针对本地区的特点, 开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专项研讨会, 制定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近期指导意见和中长期规划, 包括实施细则, 使已有政府规划既有前瞻性又有实施性。各级各类学校在政府的统筹协调和规划指导下, 既可依据政府制定的政策又可借鉴已有的成功模式。政府应促使各学校提出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 增加开发课程资源的专项资金, 并把资金落实到项目中去。

二、让各行业参与到各专业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过程中来

1. 行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成立雇主委员会, 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资深的行业专家。鼓励业内人士在学校兼职讲课, 帮助充实学校教师队伍, 确保教学不脱离行业的实际需求。

2. 企业制定行业职业能力标准。

雇主委员会为学校提供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教学依据, 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能力标准、教学模式等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派人到学校与老师一起设计培训规划, 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取、考核与评估、时间、场地、费用等, 经公司认可后, 由学校照此实施。在学生学习期间, 每周有一天或两天到该企业去实习, 增加企业实践能力。

3. 争取行业对学校的帮助。

学校是教育培训机构, 应教给学生最新的技能, 这就要求不断更新学校的设备, 争取有实力的企业向学校赠送最新式的设备, 给学校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或者派遣学校的老师到他们企业里学习最新的技术, 老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 这就保证了老师教给学生的也是最新的技能, 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立足课堂学习, 开发教材资源

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 可以在教学中开发利用教材资源。同一学科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教材, 这就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 适当地增减一些内容, 或者适当地更改一些教学顺序。总之, 以有利于学生容易接受的角度, 进行合理地编排。有能力的情况下, 可以编写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

四、充分发挥已有教学资源, 并依靠教师开发地方特色或者校本教学资源

已有的学校课程资源, 教师在备课、授课、说课、评课时可以充分利用, 学生在预习、上课、作业时也可以利用。同时, 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开发特色的课程资源, 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是一种更有效的学习。

1. 对于数控加工课程来说, 数控仿真软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资源。

数控仿真的优点很多:减少高额的设备投入, 解决实习设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的问题;提供多种机床多种系统, 解决设备型号单一, 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实现虚拟加工, 减少实训费用;安全性高, 便于初学者学习;可对程序校验、模拟加工, 减少占机调试时间, 提高加工效率。可以建立理实一体化操作, 在这里既有理论教学、仿真教学, 又有实操练习。数控加工实习就可以采用工艺—仿真—实操的顺序进行, 既有利于大部分的同学的理解, 又尽可能地高效地运用实训设备。

2. 实物性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很多,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应用已有的图表、教具、模型, 也发挥创造性自己制作。比如在讲解游标卡尺、千分尺的读书读数时, 可以制作一个较大的游标卡尺模型, 这样刻度在同学们面前就变得比较直观。同样, 在讲到车刀的角度时, 也可以制作一个较大的模型, 在课堂上教学就比较直观了。

3. 数字化资源。

这类资源主要有动画、加工视频、教学组织视频等。在生产实训中, 要做到劳逸结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操作训练, 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调用监控, 让学生看看哪些不规范的动作, 进行点评纠正。通过视频、幻灯片或者FLASH制作, 让更多的动画效果充盈视觉眼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慢慢地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强化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力量, 教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1.在职业学校教师引入方面应该采取公开招聘, 择优聘用的原则。岗位设置可以和普通教育区别开来, 有所创新。允许打破学历、年龄、份等常规限制, 吸收各行业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能手到职业学校来担任专业教师。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与企业密切联系, 把新教师送到企业去培训。加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 提高其“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继存, 段兆兵, 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 2002, (2) .

[2]吴刚平.课程资源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 2001, (9) .

篇9:数控铣床与编程操作说课稿

一、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是确立项目。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考虑到数控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到工厂从事数控加工生产工,他们的岗位一般需要具备读图画图、设定工艺、编写程序和检验测量的能力,而教材上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编程,作为教师应该要拓展学生的认识,把知识点进行延伸,“酒杯”加工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

其次是创设情境。为了使学习环境和企业的工作情境尽可能一致,并方便完成项目教学,工作地点设在数控实训车间。教学项目“酒杯”的工作情境描述如下:广州某某生活用品公司想在本单位加工一批酒杯,酒杯的形状参数如图纸所示,加工的精度要求是±0.02mm,加工数量较多,所以要求同学们在设定工艺和编写程序的时候注意加工效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可以自己选取合适的刀具,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制定计划

接着制订工作计划,以确保项目能顺利的完成,具体以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合理分组,突出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方式,可以由学生自由分组,确保每组有一位能力相对突出的小组长引领。小组长需要具备熟练操作车床和编写程序,遇到突发情况能保持头脑冷静,做好组员分工,分配好工作任务。

第二,收集资料,分析图纸制定工艺。学生根据工作任务情况,进行图纸和加工内容的分析,确定加工的工序和质量要求,根据现有的数控设备和刀具,制订相应的加工工艺。要注意对工作任务细节的描述,并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

第三,组间讨论,确定具体方案。具体做法是由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前讲解自己的加工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该加工方案的是否最合理,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师还应该适当指出该工件在加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确定方案的时候考虑进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工作项目。

三、项目实施

首先是分析阶段。要改变以往教师分析有关加工图,给学生讲好加工程序的弊端。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刀具的有关补偿轨迹,进行有关的系统数控程序编写。教师可以同时在几个小组之间进行指导活动,对于没有学过的指令要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方案。经过努力,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很快各个小组都是完成了程序的编制,制定好了加工的方案。

其次就是仿真阶段,每一个小组完成有关的程序都是需要在电脑之上进行仿真的模拟,在确定程序正确以后,才可以将工件放到机床上进行装夹的方案。

再次就是实操阶段,每一个小组开启一台数控机床,输入程序、装工件、装刀、对刀、输入有关的刀补参数、钻孔、镗孔等进行零件的加工。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里面,要加强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同时注意对于每一个小组进行观察,为项目评估做准备。一般在学生操作的时候遇到困难,不需要马上进行回答,应该让其在组内先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一般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完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任务。

四、项目教学的反思

项目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会感到理论的枯燥乏味,既学习了理论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实习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各个工件之间有了必要的联系,与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模式基本一致,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生产。项目教学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交流、讨论、沟通,每个子项目完成后都有小结,项目完成后有成果展示,这样的实习就不会太过枯燥。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其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对于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里面广泛地采取这样的措施进行有关的教学。

篇10:数控铣床与编程操作说课稿

2008-2009建设情况报告书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我校《导游基础知识》课程2008年9月入围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年来,课程组按照《湖南省精品课程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卓有成效开展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规划概述

为了建设好《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在建设领导小组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实际,制订了建设规划,确定了建设的四个重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在准确定位课程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吸纳行业标准,体现岗位能力培养需要,搭建模块式课程结构。

二是改革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做合一”的途径,形成以项目教学为主、现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为辅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三是强化课程团队建设,通过送培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养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安排参加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学历提升、安排教师企业顶岗轮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课程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四是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力度,完善本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教学参考书、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并形成纸质、电子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

校委会在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为每一建设重点均指定课程组专人负责,建立了过程监控机制,确保了本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2008-2009项目建设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立项一年来,课程组按照项目建设规划与专家指导意见,开展课程目标定位调研,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教学手段,强化课程团队建设,开发完善课程资源,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一)以课程目标定位为基础,整合课程内容,形成了模块式课程结构。

1、课程组在开展调研的基础,对本课程培养目标在专业岗位技能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讨,完善了课程培养目标,完善后的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更加明确。

2、课程组结合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导游员职业标准和我校学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内容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

3、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对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主要民族民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风物特产、中国的风景名胜、世界遗产、湖南地理概况、湖南历史文化概述、湖南重点旅游资源及风景名胜、湖南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综合实训进行整合,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

(二)开展项目教学法试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丰富了课程教学手段。

1、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课程组将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整合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收集、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中国旅游资源调查、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计、构筑中国风物特产精品屋等12个项目专题组织教学,辅之以讨论、探究、现场教学等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迁移应用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真实或仿真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 在“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计”项目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圣安寺参观,自主设计导游词;如在“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收集”项目教学中,组织学生到湖南省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现场学习,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丰富专业知识,开阔专业视野。

3、学校为课程组安排了专用多媒体教室,课程组全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学习,制作了本课程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全部在多媒体教室组织教学,力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知识容量,加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4、建立精品课程网页,将课程教材、教案、教学大纲、习题集、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等相关资料在网上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三)外引内培,教师理论水平提升与实践能力提高并重,建设优质课程团队。

1、充实课程组成员,为课程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聘请了运通旅游社任红霞副总经理出任课程现场专家和兼职教师,聘请了湖南理工学院吴忠才博士为课程兼职教师。本课程教学团队共10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兼职教师3人;具高级职称3人,中级3人。课程组成员均持有国家导游资格证,2人曾出任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考评员。课程组成员40岁以上2人,占10%;30-39岁3人,占30%;30岁以下5人,占50%。

2、课程主讲教师中有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3人参加过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多人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是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职称结构相对优质、教学研究水平较高、呈梯队结构的教学团队。

3、课程负责人龙美华,2008年入围湖南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建设项目,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高级技师,初级导游员,近二年,先后参加过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考评员培训、湖南省旅游教学研究会年会等培训学习活动,2009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该教师长期从事本课程教学与研究,参与过2个省级课题项目研究,现正主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中职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省级课题,三年来,有《民办学校教师流动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商业集群成因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等5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4、学校制订了课程团队建设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年内,课程组王玉梅、戴朝辉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龙美华、杨金菊教师赴岳阳红乔旅游投资公司顶岗实践并开展“旅游线路开发与推广”工作,黄玉芳教师利用暑假到云梦旅行社挂职锻炼,王玉梅、杨金菊、谭英等4位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考评员培训,获职业资格考评员资格。课程组成员先后有10人次参加全国中职教学改革研讨会、湖南省中职旅游教学研究会年会等学术会议。通过培训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课程组教师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实践能力有效提高。

5、课程组教学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年内,在开展2项校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申报省、市级课题各1个,有10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参与开发的旅游线路在全市旅游行业推广,举办了一次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的专题讲座。

(四)硬件与软件建设两手抓,改善课程实训实践条件,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建成了课程教学资源库。

1、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增加了1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建成了1个三维仿真模拟导游实训室,有效改善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目前,课程实验实训项目达标率与开出率均为100%,设备价值达标率与完好率均在95%以上。

2、增加了岳阳虹乔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长沙信达旅行社、湖湘旅行社等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课程实训提供了保障。

3、课程组共同参与编制了《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考核方案,制作了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开发了课程模块习题集、课程综合习题集。在校园网站“学习园地”栏目上链接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形成了集纸质、电子、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

4、学校增订了一定数量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学指导书,对本课程教学作了有益的补充,并正在着手开发本课程校本教材。

(五)规范课程管理,改革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课程教学效果突出。

1、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在学校网站的“教学资源”栏目上公布,将已修订的各种教学管理资料、各种实习教学管理资料集中管理,已开发的校本教材和各种课件也进行了集中管理,更新了校园网页的相关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了课程建设水准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2、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制作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种评价有明确的比例分配。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每学期均进行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做到了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阅卷。同时期末考试除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操作考试,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理论和实践考试都必须达到70分才认定及格。

3、组织技能竞赛,培育学生学习兴趣。2009年5月,举 行了一次全校性导游专业技能竞赛,竞赛中,讲解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导游讲解词学生自主准备,并进行导游基础知识加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通过项目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75%(全省通过率为30%);本课程考核学生满意率达到95%;学生李丹、杜娟参加了岳阳市第四届旅游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岳阳市十佳导游”的光荣称号。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经过一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如下:

问题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措施一:聘请教学名师来我校开展教法讲座。

措施二:组织课程组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新课改经验(如我市许市中学的自主学习法)

措施三: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展教法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

问题二:课程团队科研与应用技术推广能力有待提升。

措施一: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1-2次,提高教师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措施二:鼓励教师参与省、市、校级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措施三: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力争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问题三:课程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

措施一:增购与该课程相关的图书、杂志数量,力争形成相关图书500册以上、杂志10种以上的课程参考书、指导书规模。

措施二: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确保下一建设完成该课程校本教材。

措施三:修订课程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考核方案,丰富课程教案、课件、试题库等相关资源。

措施四: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争形成相关校办产业与校企合作产业。

四、下一阶段建设思路

总体思路是:按照修订后的项目建设规划书进行建设,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主要建设项目包括:

(一)加强课程目标定位研究,把准课程建设方向。聘请现场专家宣讲该专业和该课程各项目标,课程组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开展课程目标定位分 析与研究,细化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态度目标。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赴湖南师范大学等地参观学习,吸纳新知识、新标准。建设小组走进旅游社、景点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调整规划中的模块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规划中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进行教学,确保实践教学不低于30%。

(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一是开发校本教材,完成切合课程目标、适应教学方法改革需要的《导游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并积极推荐兄弟学校使用。二是充实教学参考书、实训实训指导书,搭建纸质学习的平台,三是完善课程教学文件、课程教案、课件、试题库等,更好地为学生课程学习服务,四是搞好课程教学资源挂网和网上互动答疑活动,搭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三)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形成创新型考核评价体系。修订课程考核标准,充分体现课程考核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结合模块式课程结构和教学项目分解实际,形成按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态度全面考核的机制,严格按照课程考核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考核形成性过程,力求公平公开公正,尽量实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四)规范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课程研究与开发常态化,课程团队培养制度化,课程资源建设立体化,促进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各位专家评委,《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经过一年的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努力工作,出色完成该项目建设规划书中的各项任务。

上一篇:幼儿园学习雷锋倡议书下一篇:2024年第2季度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