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2024-09-10

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共5篇)

篇1: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班主任论坛发言稿

点燃学生的上进之火,进而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

――魏书生

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首无比优美的乐章,那么班主任则应是技艺高超的演奏家,要演奏好每一个音符,就必须熟谙每一根琴弦,这是掌握演奏技巧(或方法)的前提。然而,每个教育对象并不象琴弦那么形象可感,其内心世界都是一个比天空海洋还要广阔的宇宙,高深莫测,变化无常。因此,班主任必须深入实际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心理教育入手,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因势利导,才能驾驭好这一艘艘“宇宙飞船”。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对其中的辛劳与快乐也深有体会。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辛苦的工作,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小学班主任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五十多个六、七岁的孩子,所学的理论、知识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作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现在就将我这一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受说一说。

我觉得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常听其他老师说,不可以给学生好脸,否则学生会蹬鼻子上脸,越来越难管。这是别人的经验,或许会很管用,所以我也拿来试试,心想,或许会很管用。但是试了几天以后,不但对学生没有太大作用,连我自己都快坚持不住了,每天绷着脸实在是太难受了,没办法只好放弃这种严肃式的管理方法。

那到底有没什么即时起效的方法呢?我一时没了主意。后来在与副班主任王忠诚老师的聊天时,他对我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每个班级也是如此,不要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静下心来,先观察,然后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于是着手去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特点的管理方式。我们班的学生,各种情况都有,有父母离异的,有父亲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的,有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的等等。对于这些学生,我想让他们在学校里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学到知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作为班主任,我也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感受。

要想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打开心扉,与我有一个真正的交流。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跟随爸爸一起生活,因而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朋友也少,每天形单影只,看上去非常孤独。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是找她谈心,告诉他交朋友的乐趣,然后鼓励她敞开心扉去接纳别人,她起初毫无反应,对我的话似乎毫不在意,于是,我找来班内几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让他们主动和她交朋友,起初效果不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月后的一天,我竟发现她已经能与小伙伴们开心的说笑了。望着她那微笑的脸庞,我也开心的笑了。或许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简单的问候,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内心渴求的温暖。我觉得真诚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真诚,才能驱散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使之由衷地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教育他,关心他。

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交谈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学生过程中的“晕轮效应”;另一方面,交谈在说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表达、行的引导,往往要借助于语言“媒介”来实现。称职的班主任无不与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他们或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出敏感的人生问题供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有益的忠告;或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赞赏,对偶发事件进行艺术处理和巧妙的引导„„这些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

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做到讲究卫生,不随便丢纸屑杂物,在平时,我总是把纸屑杂物丢到垃圾箱里,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我这样做之后,会和其他学生说,那些随便丢纸屑杂的学生会受到教育,再也不随便丢纸屑杂。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我们也时刻不能忘记对学生品质的重视和培养。真正让我领悟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应从去年的一次交钱事件说起。我们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平时很调皮,但是十分聪明,我非常喜欢他。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班上的同学都向我反映他偷东西,起初我不相信,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眼目睹了他偷拿同桌的转笔刀,我才相信他偷窃的事实。于是,我找他谈话,但他死不承认,我觉得问题很严重,便给他妈妈打了电话。他妈妈也不敢相信,答应马上就到学校里来。过了没多久,他妈妈来了,经过交谈得知他家庭条件很好,并不是缺东西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想出了对策,先引导教育,实在不行再进行思想教育,他妈妈同意了,看着她离去时无奈的表情,我想安慰她一下,但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一刻,我感觉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不只是要教育好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教育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主任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是千差方别的。班主任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班级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以上只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几点感受,也许有一些盲目或浅薄,但是我会积极向其他老教师学习,争取让自己的工作更有目的性和有效性,从而是班级有更大的进步,让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篇2: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大家好!

人活着总要有追求,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价值何在?意义何在?生命是可贵的,可贵在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生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亲爱的祖国作贡献为此,我执着追求,追求信念希望能点燃心灵之火。

小时候的我的崇高理想,就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播撒到学生心中,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九七年八月二十七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在我脑海记忆中最为深刻因为这天我背裹着希望来到了鸭子口乡,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热情欢迎和真诚宽待。

我们生活的目的,不在于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没有战士谁也当不了将军;没有水平,谁也当不了船长;没有各行各业的分工,就不存在国家和民族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了坚持信念,实现理想,就须孜孜不倦的努力教师知识长流水,才能对学生灌溉因此,学习上要执着追求,上下求索不断的学习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故而不断地自我鞭策,努力努力再努力。

路是人走出来的,不管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如果没有经过坎坷曲折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准备吃苦的精神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我相信,我自己胸膛的那团火焰定会熊熊燃烧。

篇3: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一、寓教于乐、情感共鸣, 诱发学习绘画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乐学”应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追求, 而要使学生做到“乐学”, 教师应该先做到“乐教”。兴趣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严、对学生的引导。试想一个学生因受到老师斥责而产生畏惧感, 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 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和赞赏, 那么他必定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我们教师应注意多关心和爱护学生, 多给他们表扬和帮助。“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若能在课上、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 课堂上就会提高教学质量, 课下会加深了解,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既是传道、解惑的师长, 又是可亲、可近、可信的朋友。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树立起学生是主体的意识, 把学生视为巨大生命潜力的个体。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中主动学习, 积极思维, 勇于创新。

二、克服惧怕绘画的心理, 激发学习绘画兴趣

一到上美术课, 就有一部分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把美术课当成自习课来上。与同学们交谈后了解到:他们都惧怕去画画, 怀疑自己的绘画能力, 认为自己不可能画好一幅画, 缺乏自信心, 认为绘画那是画家的事, 谈“画”色变。常言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月有圆缺, 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但是, 再出色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 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点。对此, 教师必须了解并重视每个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 对学生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不再惧怕绘画, 我采用多种激励措施, 引导学生去体验绘画的乐趣, 体验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一幅作品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在批改学生美术作业时, 画得比较差的同学作业中有一点优点, 我都会给予肯定, 提出表扬, 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另外作业等第的批改上, 多给学生优良, 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我也可以把画画好。渐渐的不想画、不敢画、不会画的现象越来越少, 学生都敢于去表现自己, 敢于参与创作绘画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习绘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 新鲜、好奇的事物有助于刺激感官, 激发灵感。教师要设法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 如带学生走出教室, 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让学生利用假日多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或山村、古城, 或老树、石屋……使他们目睹烂漫的山花, 听到莺声燕语, 蛙叫蝉鸣, 嗅到泥土的气息, 小草的清香, 产生无限的联想。让真实的自然和感情激励学生, 通过启发和鼓励, 让学生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 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 感受大自然的美, 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 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强烈。同时, 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 感染力强, 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 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画家的作品, 既直观又生动, 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另外,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它离不开想象。现实生活中可提供绘画的素材丰富多样, 但大多要经过加工改造, 通过想象加以扩展和重新组合, 才可以通过绘画更好地反映生活。学生没有想象力就画不出精彩的图画来。如画装饰画中的花草, 花草可以是红的绿的, 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是蓝的黄的, 黑的紫的呢?引导学生从装饰手法上去看, 让学生明白只要画面需要, 什么颜色都可以展现在画纸上。从而使学生敢于想象, 敢于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事物, 表达情感。教师随时都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通过想象, 经过大脑再加工, 形成新的事物, 新的画面。通过合理的想象, 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富有新意。在教学中, 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让学生想象, 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重要, 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

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成功, 取决于认知情感的组合程度, 一个人在情知统一、心情愉快的时候最活跃, 接受和处理知识的效率最高。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才能取得教学最大的成功。“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才能发挥美术课在素质教育的作用。总之, 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个性特长,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 兴趣盎然地学习,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每天都在创造生命的奇迹

心,是生命之源。佛学家说,三界唯识,万法唯心。传统中医的理论认为,心属火,主血脉,主神志。只有守护好心灵之火,才能使生命之树长青。

如果心火灭了,谁能拯救岌岌可危的生命?世上却有一类人,能用奇迹点燃心灵之火,这类神奇人物,就是技艺非凡的医者。

医者,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医者,每天都在创造生命的奇迹。

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徐东,从这位国内知名的心脏科专家那里,我们听到了很多故事,也触发了很多感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高超的技艺为众多病人分忧解难,以创新的模式推动国内医学事业蓬勃发展,这样的医者,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来缔造生命奇迹之人。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一天,一个普通的湖南女孩慕名来到了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她家境寒微,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好不容易供养她念书并拿到了大学文凭,美好人生刚刚要展开的时候,她却患上重病导致偏瘫。一家人承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忧苦的一家人慕名来到宣武医院后,首先去神经内科检查,反复检查的结果却显示,病根并不在大脑,而在心脏。原来,这个女孩的心脏得了一种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就是说,在心脏瓣膜上长了细菌,细菌栓子脱落到脑子的时候就会导致偏瘫,如果炎症再扩散的话,接下来还会导致失明,甚至威胁生命。

风华正茂的女孩,遇到这样的奇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在最美好的时光,却被雨打风摧,就要急急凋谢了。

真正的医者,从来都不是麻木不仁的。真正的医者,心有大爱。

真正的医者,会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所以,当徐东医生看到这个女孩的时候,十分关切。怎样做,才能挽救病人?怎样做,对病人最有益?

徐东主任经过诊断认为,这个女孩的心脏瓣膜已经被细菌侵入,瓣膜上充满细菌栓子,随时可能脱落,没有办法保留了,应该全部切掉。所以,需要给病人换一个心脏瓣膜。如果给病人换了个机械瓣膜,理论上可以用一辈子,但她从此就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力,不能生育了。

徐东主任经过反复考量,认为这个湖南女孩还年轻,整个人生才刚刚起步,如果不能生育的话,必然就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于是,徐东医生决定给她换一个生物瓣膜。生物瓣膜不同于机械瓣膜,不会影响一个女人的生育能力,但只能用20年。不过20年后,病人可以再做一次手术。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科专家,已经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所属大血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的徐东,是国内出了名的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经他主刀的心脏手术已经有几千余例,不管是多么危险的手术,徐东医生总能沉着应对,举重若轻。这一次,也不例外。经过惊险又漫长的手术后,这位湖南女孩的心脏瓣膜被成功切除并换上了生物瓣膜。她的生命保住了。

为什么要给病人换生物瓣膜?因为在徐东看来,“每个人都有享受完美人生的权利”。徐东对这位重获新生的湖南女孩说,我给你20年的时间,谈恋爱,结婚,生孩子。20年以后你再回来找我,我给你做第二次手术,“我让你的人生更完美”。

“我让你的人生完美”,这就是一个医生对病人所作的承诺。

医者的内心深处,藏着以人为本的大爱,珍视生命,尊重生命。于是,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病人的心灵之火被再次点燃。手术后,这个湖南女孩的病情恢复得非常好,偏瘫症也很快好了。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仅要治病,而且你要对她日后的人生道路要有所考虑。因为她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社会属性的人。如果我给她换了机械瓣,她和她的家人虽然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她的生命就有了很大的遗憾。所以,医生要谨慎决策。我想,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医生的成就感也在这里。”忆起这个小故事的时候,徐东医师用既平和又认真的语气给记者讲述了他的理念和感受。

这只是徐东医生24年从医经历中的一个小故事而已。对一位病人来说,生命就是全部,一次生命奇迹的缔造,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对一位医生来说,生命的奇迹,却每天都在上演。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医学技艺,才能使医生拥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本领。

徐东1983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在校期间由于表现突出,于1987~1988年由学校选派在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实习一年。他于1988年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工作,师从国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夏求明、陈子道教授,期间完成了硕士学位的攻读。1995年初徐东医生由前国家教委选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查尔斯王子医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他于1999年7月学成回国,1999~2002年期间就职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任副主任医师。2002年调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外科,任主任医师。2008年宣武医院心脏中心成立,徐东被医院任命为该中心主任。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宣武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徐东医生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心血管外科研究领域已收获了很多成果,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他的研究方向涉及人类大血管瘤病因学研究、缺血性心脏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房颤的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治疗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食道超声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作用研究、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CT评价和危险因素分析、颈动脉狭窄同期行冠脉搭桥术中脑保护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一致性及综合干预研究等方面。徐东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主编及参与编写了多部专业书籍及教材,在核心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

医学领域的研究创新与突破,体现在临床领域,则是一个又一个鲜活又感人的治病救人的故事。

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工作期间,徐东作为主要成员就参与了国内最早的心脏移植工作。那一天,是1992年4月26日,师生们为一例扩张性心肌病末期的患者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在手术台前,夏教授为34岁的杨玉民打开胸腔,取出比正常人大3倍的病变心脏。随后,从供心的保护到供心修剪,每一步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一个半小时过去,移植手术顺利结束,病人起死回生!

截至2011年4月26日,杨玉民迎来了术后第19个生日,他创下了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生存质量最高的典型病例。手术后的杨玉民,工作生活与常人无异,亲自扛米面都没事儿。参与了这场手术的徐东,也为此感到骄傲。此后,在医学实践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的徐东,渐渐成为手术台上的灵魂人物,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无声的战役,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2004年5月,又一个医学史上的奇迹诞生了。当时有一位60岁老人病重入院,急需心脏移植。但根据一般的医学常识,60岁以上年龄人的心脏移植有很大的挑战性。对此,作为主刀医生的徐东,在医院医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充分论证和准备,冷静地走上了手术台,圆满完成了手术任务。这场手术,打破了国内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年龄极限,为国内晚期重症心衰的外科治疗做出了成功探索。

“医生要看到人本身,而不仅仅是疾病。医生的任务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生存的自信。”回忆几十年的从医经历,徐东颇为诚恳地对记者说,医生不能冷漠,医生的眼界要高,要处处为病人着想。“当你接手了一个病人以后,他能健康地出院,能够回归家庭社会,他给你讲述他的病愈后的生活工作的事情,你真的会觉得这是很欣慰的事情。如果你治愈的是一个小孩子或年轻人,他慢慢成长,再告诉你他上大学了,或者他结婚了,这时,医生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有的病人经过二十几年了还记得你,真可谓友谊地久天长。你会感觉到这种情谊是任何物质上的东西不能替代的。他和你拥抱一下,或者握握手都会让你充满职业自豪感。”

医术宝贵,医品更可贵。要想拯救心灵之火,不只需要依靠高超的医术,还要依靠心灵的力量。是医者心里温暖的火炬,点燃了病人的心灵之火。

医者 是智者、仁者和勇者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名成功的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需要智、仁、勇兼备。他需要有医学领域的过人智慧和渊博知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又要表现得坚强果敢和从容不迫,与此同时,他需要有一颗真诚感人的仁爱之心。

只有成为智者、仁者和勇者,才能成为创造奇迹、为人赞叹的医生。

在二十几年的从医生涯里,徐东一直在打磨、锤炼自己的医学本领,挽救病人的危难,圆满他人的梦想。在学医、从医这条路上,他一直走得很坚决,也很勇敢。

徐东其实算是出生在医学世家,他的妈妈也是一名心脏科的医生,因此受母亲的影响很深。“从小受到妈妈的熏陶,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医。而且,心脏是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一个人生下来,心脏就在跳动,一直跳动到生命的终结,虽然这个领域的治疗风险也很大,但更有成就感。这就是我决定选择这个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的领域作为自己终生职业的原因”。徐东对记者说。

1995年初徐东由国家选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查尔斯王子医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徐东坚忍不拔的意志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他刚到澳大利亚,先是跟着一位日本籍老师学习,这位日本教授虽然自1979年起就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移植中心主任,很有学术影响力,但遗憾的是他的工作方向与临床工作关联不大。对此,一心想搞临床的徐东另有想法。他认为,出国学习的机会难得,如果只是参与动物试验,会耽误很多宝贵时间。“所以我提出换导师,我要找这个城市里最好的心脏外科医生做导师”,但是徐东的诉求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回复。

如果是其他的留学生,可能就此罢了,平平稳稳地攻读自己的博士学位即可,何必要大张旗鼓、改换门庭呢?但是徐东的内心深处,怀有对临床医学事业的热诚理想和求知冲动。因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主动上门,找到在昆士兰大学医学院查尔斯王子医院工作的国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 Mark O•Brien 及心血管内科专家 Malcolm West,直截了当地对他们说,我想做你们的研究生,但是我不想做动物实验,我想参与临床实践,因为我是心脏外科医生。老师问他,你是想要奖学金吗?徐东回答说,不是的,我是带着奖学金来的。这两位老师当时非常高兴,对他说可以,你可以参与临床实践,也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课题。也许是被徐东的勇敢和坦率所感染,两位知名学者后来主动帮助徐东协调,使他成功地调换了导师,并开始尝试做人类大血管瘤疾病课题研究,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在4年学习期间,系统地轮转了成人心外科、小儿心外科、心肺移植外科,为他后来回国开展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样一来,在澳大利亚学医期间,徐东靠自己的智慧、勇气与执着,收获了医学科研的丰富成果。这一期间,他获得注册医师资格,系统接受了冠状动脉外科、大血管外科、婴幼儿及成人先心病外科、心肺移植外科手术训练,并独立完成了胸主动脉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留学期间,徐东共发表论文5篇,完成10 万余字的英文博士论文一部,其成果在专业研究方面意义重大,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胸主动脉瘤家系全新的遗传基因突变位点,具备较大科研价值,成果被永久保存于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后,徐东的导师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拿到了国际护照,你可以去任何一个国家,我可以给你写推荐信。但是一向颇有主见的徐东,却打定主意回国。他对记者说:“如果留在国外,个人收入方面肯定会比回到国内强,但是你带来的社会效益却是微乎其微的。尽管在国外工作个人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是很难改变祖国情结的。我觉得我应该选择很快回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国内的临床上去。”

没有勇气,是当不好医生的;没有智慧,是治不好病人的;没有爱心,是做不好人间天使的。医者,既是智者,又是仁者和勇者。

只有心怀理想,才能在医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的道路上,一路过关闯将、披荆斩棘,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音。

以病人为中心 以大爱化万物

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经说过“患者如至亲”。一个医生,只有对病人怀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才能树立正确的理念,在从医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就。这份成就,不是奖状,不是荣誉,不是虚名虚利,而是以扎实的功力、真诚的用心,换来治病救人的真实成绩。

始终怀有至高从医理想的徐东,在澳大利亚攻读完博士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工作。徐东对记者说,国内的医院,给了他良好的平台,使他能够在医学领域继续钻研、探索。

归国后的几年,徐东在专业领域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冠心病、瓣膜病、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停跳和不停跳冠脉搭桥、瓣膜成形和置换、搭桥合并换瓣、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技巧日臻成熟,治疗理念独到,治疗效果优良,得到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除医学技术领域创新外,徐东也重视管理创新。当前,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民族发展的动力,在医学领域也是如此。

徐东在医疗管理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并且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他回国后,吸收国外医院的先进经验,建立了心脏科随诊制度并建立了数据库,把心脏科病人都纳入数据库之中,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当前及未来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将起到莫大的辅助作用。

2008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宣武医院整合了其心脏专业资源组建了宣武医院心脏中心。担任中心主任的徐东,将一个重要理念推广到全中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理念。

在宣武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外科医生作为一个团队,为病人服务。病人可以在这种体制下,得到最便捷、最科学的服务。徐东对记者说:“我们提倡一站式服务,所有心脏科的检查都是一个团队,不会互相扯皮。假如在别处,做一个超声波可能约3天,我们一小时就解决了。”据了解,心脏中心成立4年来,在冠脉介入和外科搭桥、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和外科微创射频消融、高血压诊治、血脂调控、心衰规范化治疗、先心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病人的绿色通道的及时救治及重症监护专业组的建立及远期病人随访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在本科、硕、博研究生的培养及科研基金的申请、成果申报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宣武医院心血管专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徐东对记者说:“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确实让老百姓受益,老百姓也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就医。我们认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宝贵的。”

“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徐东从医以来的一贯理想,那就是,医生对病人要心怀大爱。自古以来的良医,无不是怀揣着一份深沉的仁爱之心,坚守着医者的情操。

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奇迹因爱而发生。

有一天,一个来自新疆的患者来到了宣武医院,他因与人起冲突被刀扎伤,而且扎到了心脏。但是这个患者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工,当时办手续时只交上了50块钱。可是病人的情况非常危急。情急之下,徐东果断地对众人说,我们不要考虑钱,因为我们要救活两个人。徐东指的两个人,一个是这位新疆患者,另一位是扎伤他的那个人。如果从社会法律角度看,那个人应该得到法办,但从医生的角度看,如果把病人救活了,那个人就不会被判死罪。所以两条命,人命关天。

于是,仁爱又果敢的徐东医师,马上带着自己手术的团队,直接上了手术室,医院没有考虑钱的问题。在手术台上,徐东打开病人的胸腔,发现刀扎透了心脏,情势非常危急。但是临床经验丰富的他,不畏困难,利落地完成了手术。成功了,这位被扎透心脏的病人最终脱离的生命危险。

由于被救活的病人只是一名贫困民工,交不起做手术的钱。医院考虑到他的困难,减免了他的手术费。

对此,徐东回忆起来的时候对记者解释说:“救人一条命,这就是生命的奇迹。虽然他很普通,从此以后他永远地回到了他的生活当中,也许他偶尔会想起我,想起我们。但是我们不求他给我们什么回报,这就是我们医生的境界。”

对于这样朴素的语言,记者颇为感动。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被誉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是自古以来从医之人最端正、最高尚的情怀。

徐东对记者说:“要想给老百姓看好病,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用功,而且要用心。”

篇5: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一、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 力求参与某项活动, 并会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对其有不同的表述, 有的人从个性心理特征下定义, 有的人从个性倾向下定义, 也有的人从动力方面下定义。我们认为, 兴趣, 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活动并且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性, 它与认识有关系。它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推动作用。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 一个人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 他就经常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或趋向于某事物上, 并会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 热心去接触、体验;观察这件事物, 并会注意这方面的动向;自觉、积极地从事这项活动, 并会努力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从多方入手,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兴趣是参加一切活动的动力, 体育兴趣也是如此, 有了兴趣才可以促使人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他就会自觉参与, 全身心投入, 情绪也由此得到满足。

1. 尊重、爱护、帮助学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

在体育课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能够熟练地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个性、特长等, 以鼓励为主, 让每个学生能自信地抬起头说话。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和友好情绪, 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 它不仅可以感化学生, 开启学生心弦, 叩击学生的心扉, 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想学、要学、乐学情感, 这种情感的交流是任何教学手段都难以替代的。

2. 把游戏带入课堂, 形成快乐体育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的发展。体育游戏一般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并使人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符合青少年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征要求,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长时间、高热情地参与练习。把“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带入课堂,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把快乐体育的理念引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 这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关键。

3. 重视差异, 促进共同发展

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 会存在性别、爱好的差异。女生往往会侧重柔韧性强的运动项目, 如舞蹈、健美操等;而男生更侧重一些对抗性运动, 如篮球、足球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进行区别对待,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树立良好心态, 使她们的体能在体育课堂的学习和训练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逐渐适应大强度的练习密度。如女生锻炼的兴趣一般比男生低, 会有不少的学生不主动参与练习, 躲躲闪闪, 想方设法逃避练习。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激发她们上体育课的兴趣。女生比较喜欢姿态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柔韧美感的项目。教师可在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时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的乐曲, 让女生随着乐曲进行一些艺术体操、健美操的练习。同时, 女生会对脏、累的项目比较厌烦。如耐久跑项目, 教师可改变换个花样, 让女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跑跳练习, 使她们在生理负荷等同的情况下仍然兴趣盎然。让她们从中体验到锻炼的乐趣, 激发她们上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锻炼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终身的学习过程, 切忌忽冷忽热, 急于求成。体育教师要通过素质教育, 巧妙地发掘、运用学生的表现性, 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 推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使“课内课外, 两条腿齐走”双管齐下, 提高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体育, 不断地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使学生和体育交朋友, 以达到真正地热爱体育, 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

摘要:兴趣会让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教师有意识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认真参加体育课堂及各种锻炼活动, 推动学生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 不断提高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多方入手,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重要作用, 努力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曹岑.谈体育教学中的兴趣与培养[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7 (11) .

[2]郑安禄.新视域下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9) .

上一篇:教学后勤工作小结下一篇:闺蜜生日创意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