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祝福(三)3学习任务单

2024-07-16

高一语文(统编版)祝福(三)3学习任务单(共3篇)

篇1:高一语文(统编版)祝福(三)3学习任务单

《祝福》(三)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赏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及刻画人物的作用。

2.

感受小说情节突转、肖像描写等艺术手法的魅力。

【课前预习任务】

通读全文,熟悉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的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1.找出小说中五次“祝福”景象的描写,并分析每次的作用,完成下面的表格。

“祝福” 景象 关键词 作用

2.《祝福》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以“雪”为主,请画出文中的四次雪景描写,并 分析每次雪景描写的作用,完成下面的表格。

“祝福” 景象 具体描写 作用 1

3.请在文中找出作者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谈谈这三次肖像描写对突出祥 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课后作业】

1.对《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2.下面两句话,哪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答:

3.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谈谈情节突转的妙处。

答: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BC 2.第二句更好。因为“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后置,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空的”,强调了已是在挨饥受饿中度日;“下端开了裂”,强调祥林嫂过着乞讨的生活为时已久。整个句子突出了祥林嫂穷困潦倒的境遇。

3.思路提示:

情节突转的妙处:

从内容上看: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把情节推向高潮;能改变人物命运,促使人物性格发展变化,并使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示;凸显主题。从表达效果上看:形成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篇2:高一语文(统编版)祝福(三)3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内容; 2.通过梳理祥林嫂的人际关系网,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任务】

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展开记叙,请你通读全文,梳理《祝福》的故事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为每一部分起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1.2.3.4.5.

【课上学习任务】

一、文学常识积累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鲁迅”是 1918 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时所用的笔名。鲁迅先生的主要小说集有、、《故事新编》等。

小说集《呐喊》收录鲁迅于 1918 年至 1922 年所作的 14 篇短篇小说,该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为时代“呐喊”的精神以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我们初中所学到的、、便出自这部小说集。

小说集《彷徨》收录鲁迅于 1924 年至 1925 年创作的 11 篇小说,此时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的时期,作者一面“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鲁迅的《题〈彷徨〉》一诗解释了小说集题名《彷徨》的来由。

二、探究: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

(一)细读文本,梳理祥林嫂的“人际关系网”,填写以下表格:

情节 人物 对待祥林嫂的态度

(二)你认为,谁需要对祥林嫂之死负责?为什么? 答:

【课后作业】

1.《祝福》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蓬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理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山里人缺少教化,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

B.祥林嫂被婆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名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

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光天化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难以公然斥责。

3.《祝福》中“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 就是作者自己,用这样的写法,能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B.“我”和鲁四老爷一样,同属有钱阶层,在思想上是一致的,虽然“我”对祥林嫂怀有着一丝同情。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鲁迅的化身,他不满现实,但彷徨无奈。

D.“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同情劳动人民,但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荷戟独彷徨”。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思考提示: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

(2)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诸多角度描写鲁镇祝福的情景,渲染了热闹、喜庆的氛围,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典型环境,同时为下文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做铺垫。

2.D 3.D

篇3:高一语文(统编版)祝福(三)3学习任务单

1.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前景的看法和信心。

2.深入感受马克思演说中的语言魅力。

3.体会演说词的一般特点。

【课前预习任务】

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课上学习任务】

一、阅读文本,根据文意填写表格:

演说的场合 针对的问题 马克思的主张和见解 表达主张和见解的方法 演说的效果和作用

主张和见解:

方法:

二、赏读文段:分析下列两段演讲词的开篇,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八十七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林肯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1863 年

答: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天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担起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 埃佛雷特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1863 年

答:

【课后作业】

一、这篇演说的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比喻手法的使用,更是为演说增色不少,试举例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 1~2 小题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林肯 ①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②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③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这篇演说词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演说词历来被称为“演说史上的珍品”,你认为它的魅力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答:作者把欧洲封建专制制度比喻成“干硬的外壳”,写出旧制度的腐朽、脆弱,把资产阶级革命比喻成“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把无产阶级革命比喻为“汪洋大海”,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力量。

二、

答:1.开头谈的是“一切人生来平等”的立国原则。最后归结到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理想。开头揭示了牺牲者的献身意义,最后提出活着的人的奋斗目标,前后所体现出的精神实质是统一的。

上一篇:读《爱的教育》后的体会下一篇:中石油加油站连锁超市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