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2024-07-14

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共8篇)

篇1: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纠建并举,统筹推进,着力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防范不正之风上下工夫,确保卫生执法规范化、制度化。现将2008年的纠风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制度、明确分工。加强行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树立卫生执法形象,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我所领导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年初我们就成立了以所长为组长,副所长具体负责,各科长为成员的纠风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每个成员的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建章立制,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及时传达学习省、县有关文件精神,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将纠风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定期开展相应活动,及时总结反馈,把工作落到实处。为切实落实责任,我们制定了《工作纪律及考核》、《首问责任制》、《考勤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安徽省卫生执法人员“十条禁令”》做成大牌子挂在单位的明

显处并组织认真学习,对内部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进一步予以明确和界定。这些制度均通过职工大会并研究通过,主要内容人人皆知,出现问题责任追究对象,内容明确。

三、积极创建先进窗口。树立行业新风是纠正不正之风良好载体。今年我们明确在行政服务中心创建先进窗口,为争做先进窗口,制作了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宣传牌,通过努力卫生窗口 多次被县行政服务中心评为先进窗口。

四、开拓评议渠道,完善卫生执法体制。今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民主评议以及自查自纠工作。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求行风意见,今年的问卷调查满意率比去年明显提高,我们还对县招商引资项目采取先上车,后买票政策,使投资人非常满意。

五、严格收费项目标准。在收费方面我们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收费标准和项目。

六、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执法监督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我们重新修订了所内《卫生许可审批验收程序》,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工作,对各种办公程序、监督程序、政务公开制度、收费标准,实施便民措施,为来所办公群众提供各种卫生标准及办证指南。我们充分认识到当前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力度不够”,“吃拿卡要”“人浮于事”等问题,依法在全县实施了三项措施:是实施了窗口受理书面告知制度;②是在监督验收中制用了不

予受理告知书;③是实施了七个工作日许可承诺,大大提高了监督质量效率,方便了群众。工作中我们还提出了灵活审批,重在监督的口号,要求监督员转变监督观念,解决在审批中的吃、拿、卡、要现象。

七、加强内部稽查监督制度。每月对所内科室新审验收发证单位进行一次抽样稽查,主要检查监督员有关违规执法现象。同时了解被监督单位对监督员监督行为存在哪些意见和看法,这样大大的增强了监督员文明规范执法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提高了单位内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督促的力度,也提高了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存在问题:

1、个别监督员对纠风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2、个别监督员在执法工作中存在吃喝现象

下一步打算:

1、抓好巩固成果,建章立制工作

2、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3、纠建并举,开拓创新,不断推进纠风工作上新台阶

篇2: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党员践诺工作总结

党支部和党员进行公开承诺,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党支部和党员内在动力的重要方式。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做好公开承诺工作,根据市委有关文件要求,以及卫生局党委工作部署,我所组织了党员公开承诺活动,现将承诺情况工作总结如下:

一、公开承诺的主要内容

1、带领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党员整体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要求每位党员每天读报半小时,每月读一本好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每期组织2-3次支部内部读书心得交流会。

2、组织党员学习理论后,要求各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学习心得,每季度向党组织上交一篇思想汇报,不摘抄、不作假。

3、组织党员进行一次外出学习。践行党的精神,谨记党的誓言,坚定理想与信念,弘扬党员生活中的一种风气。

4、严格执行卫生监督文明执法行为规范和六项禁令。严禁无执法证件进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严禁在工作时间内或可能影响工作的时间内饮酒,严禁非公务时间着监督服在工作场所就餐和娱乐,严禁收受或索要管理相对人的礼品和礼金,严禁在被监督单位报销任何费用,严禁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制定一套内部制度,含《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卫生监督工作稽查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度》。

5、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和管理相对人提供服务。积极开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评比活动,对非法生企业和经营单位依法查处;对合法企业积极扶持、指导,督促其走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道路,要求业务科室执法人员,每人每月至少上报一篇信息。

6、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做好医疗执法、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同时,坚定信心,积极履责,继续抓好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不断提升卫生监督服务水平。

7、快速处理投诉举报。对于投诉举报按程序受理,并保证在7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结果,确保回复率100%

二、公开承诺的基本要求

1.注重体现先进性要求。着眼于创先进党支部、“四好”站所、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支部和不同岗位党员要按照本职工作的要求制订承诺书,教育党员建功立业、展示先进形象。防止降低标准,把承诺等同于一般性的工作和纪律要求。

2.注重结合职责任务。以卫生监督工作为中心,注重围绕卫生监督职能、党员岗位职责,注重围绕推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和重点监督检查工作中比贡献、创佳绩进行承诺,切实提高公开承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公开承诺标准过高过泛、不切实际,搞形式主义。

3.注重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我所党支部根据我所实际,党员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每年承诺几件办得到的实事好事,并与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结合起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4.注重加强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卫生监督所领导职务的党员,要带头承诺。无职党员要结合党员设岗定责开展承诺,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职党员在参加本单位党支部公开承诺的同时,要按照所在社区党组织的要求,就在居住地发挥作用进行公开承诺。

三、公开承诺的具体做法。

党员实行公开承诺,必须落实“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要求,把承诺重点放在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卫生监督本职,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上。党支部重点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以卫生监督工作为中心、推动监督所业务工作和重点监督检查任务完成,组织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四好”站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等方面作出承诺。党员重点围绕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工作中文明执法,严格按照卫生监督员“十不准”干好本职工作。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公开承诺的取得成效。

支部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努力塑造党员良好形象与民主考核相结合;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承诺制实施以来,党员队伍发生了一定转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转变。党员通过承诺为民办好事实事,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监督所今年有二位监督员写了入党申请书。全所上下正努力开创监督所美好的未来。

篇3:县级兽医卫生监督所管理工作探析

1 县级兽医卫生监督所的重要性

东海县是个畜牧大县, 每年生猪产量100多万头, 由于地域广、交通不便, 设立乡级动检站有利于构成以县所为龙头、乡站为枢纽, 辐射村、组、农户的产地检疫网络, 改变乡与乡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甚至无人管的现象, 形成全县动检工作一盘棋。乡动物检疫站是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派出机构, 人、财、物均应由市所统一管理。工作人员从各乡 (镇) 畜牧兽医站选拔, 要求热爱动检工作, 必须具有动物检疫员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年初签订检疫目标管理责任书, 全面负责实施所辖乡 (镇) 的检疫工作。检疫票证、记录登记表统一从市检疫所领取, 每月按时按要求上报各类报表, 市所每月对乡站进行1~2次工作监督检查, 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在全市通报, 年终进行综合考评, 形成上下一致、相互监督、职责分明的新格局。

2 县级兽医卫生监督所的管理

2.1 以行政措施作后盾

县级动物检疫站在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大政方针等方面服从本乡 (镇) 党委、人民政府和区畜牧兽医局的双重领导, 有抗检、拒检者由乡政府出面协调解决;情节严重者由当地派出所配合解决, 这就为顺利开展产地检疫工作铺平了道路。

2.2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为使产地检疫工作有序开展, 必须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和完善检疫员工作制度、检疫员职责、检疫工作程序、检疫收费制度、票证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勤制度、工作业绩奖惩制度等, 使乡站工作人员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 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从事屠宰、加工、贮藏、运输和动物产品批发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进出货或销售台账, 如实记录动物产品种类、数量、来源、流向等内容, 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检查。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 货主必须到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报检, 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所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疫合格, 方可出售和运输;到达接受地后, 货主凭检疫合格证明到接受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报验。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 必须附有检疫合格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 必须附有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 进行监督性抽查, 不得重复检疫收费。屠宰加工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动物产品存在卫生质量或消费安全隐患, 可以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导致动物疫病情暴发流行的, 应当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 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 主动召回动物产品, 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向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动物产品存在前款情形的, 应当立即停止销售, 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商, 并向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种用动物、乳用动物隔离检疫期为45d, 其他动物为30d。隔离期间对动物进行临床健康检查, 按照农业部的规定进行实验室检验, 强制免疫项目不清的重新进行免疫。

2.3 健全养殖档案

养殖档案是产地检疫工作的基础, 根据各自的情况, 对养殖的动物分类造册登记, 实行一头一卡、一户一档、一村一薄的管理方式, 由各防疫员保管, 并报乡动物检疫站存档, 作为产地检疫的依据。村防疫员由此可随时掌握本村动物饲养、存栏、出栏、死亡等情况和疫情动态, 及时做好补栏、出栏、死亡动物的登记, 如出现数量不符等异常情况时, 可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4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

根据各乡 (镇) 的饲养量、存栏量,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各乡站签订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 将任务分解到位, 落实到人, 出现漏检, 及时报告和收回, 并处罚当班人员。

2.5 加强宣传, 积极报检

产地检疫实行自动报检, 涉及千家万户。东海县是资源型地区, 各地居住集中, 群众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 自动报检意识淡薄, 需要大力宣传, 积极引导, 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检疫人员、村级防疫员要同群众多联系, 多沟通, 多交流, 随时掌握新情况。接到报检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检疫, 查验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 合格的出具《动物产地检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2.6 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篇4: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2011年元月以来,在局党组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在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支持与配合、全所干职工共同努力下,今年元月以来,监督所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努力工作,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肩负着全区动物检疫、兽药管理、饲料管理、种畜禽管理,同时担负着全区畜牧执法工作,在做好整体工作的同时重点对全区畜产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整治。回顾半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要求,我们始终把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全年的工作重心和大事时刻不放松,配套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规程标准,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十不准》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人的工作机制。同时制定了东宝区2011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责任书要求,与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责任人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制定了目标,落实了工作任务。与各屠宰场、养殖场、交易所签定了《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与全区兽药、饲料经营企业签定了《依法经营承诺书》,对全区所有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制定张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兽药经营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全区动物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提高全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能力,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程序。

二、开展畜产品安全整治,净化我区畜牧养殖环境

为切实抓好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区兽药、饲料经营秩序,杜绝养殖企业在养殖环节添加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认真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元月,全区成立了以动物卫生监督所全体执法人员为主体及乡镇派驻执法人员为成员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专班,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为提高整治活动成效,强化监管责任,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并设立了举报监督电话,与各地签定了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来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2、认真组织宣传,及时开展自查自纠。

在整治活动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一是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印成东宝农技报分发到各乡镇,由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分发到千家万户,增强广大农户的无公害养殖意识;二是将省、市饲料办、省监督所下

发的关于畜产品安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与之相关内容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款,印成宣传资料,送达到各动物屠宰、加工、储存经营场所负责人、饲料经营户、兽药经营户、饲料加工企业以及畜禽养殖企业,以农业行政执法文书的形式签好回执,并要求他们对照宣传条款,各自开展自查自纠。同时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媒体予以暴光。通过宣传,来提高广大农户健康养殖意识,增强饲料、兽药经营企业,养殖、屠宰、销售、加工企业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意识。

3、开展市场排查,依法清理整顿。

3月20日至4月28日组织开展了为期近一个多月的市场排查和清理整顿工作,重点对部分乡镇的畜禽屠宰、经营、加工、储存场所的防疫条件,加工关口,待宰动物持证情况,标识佩带情况、养殖企业用药登记情况,违规添加违禁药品情况,《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办证情况,兽药经营户、饲料经营户购销登记制度情况,有无假、劣兽药,过期失效变质饲料进行了抽查,共排查屠宰、加工、储存、经营场所15家,饲料经营企业53家,兽药经营企业30家,在这次检查中,共查出劣质麸皮12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过期失效兽药630(盒)支,现场实行了销毁,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63头。抽检有质疑饲料经营企业5家,送省饲料检测中心进行检验。排查大型养殖企业12家,根据市局统一安排,抽取山羊血样30份,生猪血样60份,猪肝8份,牛血样5份,鸡脯肉12份,鸡蛋90枚,送

省、市畜产品安全中心进行检测。立案查处仙居乡田纯龙销售劣质麸皮经营企业1家,查处子陵生猪屠宰经营户杨本法,泉口牲猪交易所经营户张道富经营依法检疫而未经检疫动物案件2起,已结案;立案查处荆州富阳饲料加工厂非法添加药物喹乙醇销售给漳河生态渔业基地致鱼死亡案件1起,对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对经营和养殖双方进行调解。通过市场排查和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动物检疫、饲料、兽药经营秩序,净化了畜牧养殖环境。

三、存在问题

1、我区检疫手段落后,大部分检疫工作仅是感观判断,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检疫工作要求;

2、检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少数检疫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极待提高业务技能;

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属公益事业,职责重大,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工作经费无保障。

四、下阶段工作

在抓好整体工作的同时,时刻不放松畜产品安全管理。畜产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目前虽然做了部分工作,但整体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一是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宣传,增强经营户的守法意识,提高我区农民健康养殖,绿色养殖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开展拉网式的检查,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养殖、经营企业和个人实行重点监控,对查出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立案查处;三是完善举报制度,拓宽案件发现渠道,做到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彻底,震慑违法犯罪。确保我区畜产品安全,为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打好坚实基础。

篇5: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事业单位笔试辅导简章】

【2014年安徽事业单位网校课程,笔试+面试6980不过全退】

根据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文件规定,经宿松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2014宿松县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计划

本次招聘岗位计划数58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0个,县级公立医院22个,其他县直单位6个。具体招聘岗位、人数、资格条件等见《2014宿松县卫生系统招聘人员岗位简章》(附件一)。

二、招聘原则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三、招聘条件

招聘对象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三)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或技能条件;(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五)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六)符合《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

“年龄条件”中“35周岁以下”为“1979年5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涉及年龄计算的依此类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的人员;

2、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3、现役军人;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

5、经县以上人社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6、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他情形。

四、招聘工作时间和程序

招聘工作采取考试、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按照报名及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面试、考察、体检、公示、聘用等程序进行。

(一)报名

报名工作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报名时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初审由县卫生局组织,县人社局全程参与。

1、报名时间:2014年6月10日—6月14日 上午:8:30—11:30 下午:3:00—5:30

2、报名地点: 县卫生局三楼会议室

3、报名所需材料:

报名人员需提供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招聘岗位规定要求的相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1份、报名资格审查表(报名时到报名处领取)、5张近期同底两寸正面免冠照片。报名人员属在职人员,须提供所在工作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属2014年应届毕业生未取得毕业证的人员,须提供学生证原件和所在学校盖章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等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属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2014年毕业但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人员,可凭学校或省、市负责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工作的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学历层次、毕业时间以及“2014年毕业,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毕业证书待发”的书面证明和各科“成绩单”及有关证件材料办理报考资格初审。以上人员必须同时提供承诺书。

4、其他注意事项:

报考者必须如实填写报名资格审查表,并上报有关报考材料。凡因弄虚作假或与应聘资格条件规定不符的,提供材料不真实的,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考试、聘用资格。

所报岗位须与所学专业相一致。

每个报考人员限报一个岗位,并须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报名和参加考试。

5、报名收费标准:

工作人员按招聘岗位规定条件对报考者的报考资格逐一进行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通过资格初审的报考人员报名后及时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和要求缴纳考试费用。按省物价局、财政厅皖价费〔2009〕118号规定,按每人每科45元标准收取费用。

6、开考比例确定及改报程序: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妇产)、麻醉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及乡镇卫生院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报考人数与招聘岗位计划数的比例不得低于2:1,其他岗位报考人数与招聘岗位计划数的比例不得低于3∶1。对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岗位,相应核减或取消该岗位的招聘计划,并于2014年6月16日在宿松县卫生局网站上公布。

请各位报考者及时登录宿松县卫生局网站查询自己所报岗位是否已经取消。取消招聘岗位计划的原报考者,可在2014年6月17日17:30前到原报名地点改报其他符合条件的岗位,不能改报的退还报名费。

7、笔试准考证领取:

考生于6月26日-27日凭缴费凭据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到原报名地点领取准考证,逾期不领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考生应仔细阅读准考证上的注意事项及考试规则,持准考证和报名时提供的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8、加分事项:

属我省统一组织、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以及中央和外省组织选拔、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安徽籍“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大学生“村官”应提供由省级主管部门出具的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特岗教师”应提供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三支一扶”人员应提供由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省级“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应提供由共青团中央统一制作的服务证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另须提供县级组织、人社部门出具的证明。经规定程序审核后,符合条件者按政策规定在笔试总成绩的基础上加2分。有关材料报名时一并提供,逾期不再受理。

(二)笔试

公开招聘考试笔试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县人社局、县监察局、县保密局全程参与和监督。

1、笔试内容及分值:

笔试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科目。

公共基础知识笔试内容:常识、判断推理、写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分值100分,占笔试总成绩的30%。

专业知识笔试内容:各招聘岗位的专业知识。分值100分,占笔试总成绩的70%。按公共基础知识得分的30%、专业知识得分的70%合成计算笔试总成绩,即笔试总成绩=公共基础知识得分×30%+专业知识得分×70%(在统计过程中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四舍五入)。

2、笔试时间:2014年6月28日上午8:30—11:30 其中:8:30 —9:30 公共基础知识 9:30—11:30 专业知识

3、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2014年7月3日在县卫生局网站公布笔试成绩。

为保证新进人员的基本素质,将笔试总成绩60分(含“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按规定加分)设置为最低控制合格分数线,笔试总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者不得进入下一程序。

(三)资格复审

根据笔试成绩,对笔试达线人员依据招聘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确定面试入围人员(招聘人数在10人以下的,按1:3比例确定面试人员;招聘人数在10人及以上的,按1:2比例确定面试人员),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最后一名如有两名及以上考生笔试总成绩相同的,一并确定为面试入围人员,2014年7月8日公布面试入围人员名单和资格复审相关事项。县卫生局和县人社局、县监察局负责对面试入围人员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以及《准考证存根》和报名时提供的照片、信息等进行认真的比对核验。凡前后不一致的,或与报考条件要求不符的,或不能提供规定证件材料的,或不在规定时间接受资格复审的,取消其参加面试的资格。因取消资格等原因出现面试入围人选缺额的,在规定时间内在同岗位笔试人员中依笔试总成绩高低顺序等额递补并进行资格复审。如递补人员有两名及以上考生笔试总成绩相同的,一并确定为面试入围人员。

资格复审时,报考人员须提供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学历证书原件、笔试准考证和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招考岗位有资格证书要求的,报考人员应提供相关证书。2014年毕业但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人员,可凭学校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学历层次、毕业时间及“2014年毕业,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毕业证书待发”的书面证明参加资格复审。

复审合格人员确定为面试人员,按规定办理面试缴费手续,并发放面试通知书。面试人员名单在宿松县卫生局网站上公布。

(四)面试

面试由县卫生局组织,县人社局全程参与,县监察局全程监督,面试顺序以当日现场抽签确定。面试成绩当场评定并公布。所有面试成绩一并由县卫生局及县人社局联合公告。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面试时间15分钟,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应变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值为100分。若面试实到人数等于或少于岗位招聘计划时,考生面试分数应达到60分,方可进入考察、体检程序。

面试人员要确保联系电话的畅通,未能按时参加面试的人员,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应聘者的考试最终合成成绩,在考试结束后10日内公布。(五)考察

按笔试总成绩的70%,面试成绩的30%计算考试总成绩,即考试总成绩=笔试总成绩×70%+面试成绩×30%(在统计过程中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四舍五入),分岗位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招聘计划等额确定考察对象。如最后一名合成分数出现并列情况按下列顺序取舍:A、笔试成绩高的优先;B、专业知识成绩高的优先;C、学历高的优先;D、“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优先。

考察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县人社局、县监察局全程参与和监督。考察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情况。考察对象要提供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样表见附表二),户籍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计划生育证明(样表见附件三)、个人档案材料和其他要求提供的证件材料。考察过程中要对考察对象的报考资格作进一步审查,确认其报名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规范。

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应于2014年8月31日前提供,如不能提供毕业证书原件,或原件与证明材料不一致的,考察确定为不合格,考察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一程序。

(六)体检

在规定时间内,由县卫生局统一组织实施,县人社局、监察局参与,在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国人厅发〔2007〕25号)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和人社部、卫计委、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手册(试行)》有关修订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58号)等规定执行。

(七)公示与聘用

根据应聘人员的考试总成绩和考察、体检结果,县卫生局确定拟聘人员,并会同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招聘情况和招聘结果提交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经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后,拟聘人员名单在宿松县卫生局网站上公示7日。公示无异议后,由县卫生局审核报县人社局办理聘用人员审批手续,各用人单位办理聘用手续。

(八)递补规定

因下列情形导致聘用岗位空缺时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在同一岗位的应聘人员中,依据应聘者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总成绩相同时,按前述确定考察人选的办法处理,未进入面试人员不予递补)。

1、应聘人员考察、体检不合格;

2、拟聘人员公示的结果影响聘用;

3、拟聘人员自愿放弃聘用资格;

4、导致拟聘岗位空缺的其他情形。

五、聘用人员待遇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招聘单位须与新进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聘用人员按规定享受本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六、有关事宜

面试费用根据相关规定收取,体检费用个人自理。

本公告将在宿松县政府网、宿松县卫生局网、宿松县人社局网发布;此后有关招聘信息将陆续在宿松县卫生局网站发布。

本《公告》由县人社局、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七、组织领导

此次招聘工作在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县人社局全程参与,县监察局全程监督,对在报名或考试中弄虚作假的应聘人员,按有关规定取消其考试或聘用资格;对在招聘过程中有违纪违规行为的相关人员,将依据人社部《人事考试工作人员纪律规定》(人社部发〔2013〕36号)和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监察厅《安徽省人事考试违纪处理规定》(皖人发〔2002〕77号)规定,将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联系电话:县人社局 7849317、7821270 县卫生局 7819536、7821201 监督电话:县监察局 7821887 更多内容请访问:安徽人事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芜湖公务员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附件一:2014宿松县卫生系统招聘人员岗位简章.xls

篇6: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情况小结

一、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情况:

共出动执法和监管人员50余人次,并对奶牛养殖场进行了排查摸底,登记造册,落实监管措施,保证了奶牛生产和生鲜牛奶的安全。

一、我县奶牛业的基本情况。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奶牛养殖场6个,奶牛总存栏2509头,其中产奶牛1282头,后备母牛744头,平均日产鲜奶25100公斤左右。

二、安全监管情况。一是摸清奶牛养殖场的底数。深入全县各个乡镇,到场到站,逐一检查,摸清了全县6个奶牛养殖场的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实行全面监控,不留死角,保证生鲜奶的质量。二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台帐。组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奶牛养殖场,逐一检查,并帮助其建立完善了规模养殖场(户)的饲养台帐、防疫台帐、投入品(兽药、饲料)使用台帐及消毒制度、监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实施驻场监督。对全县所有规模奶牛场派出了驻场监督员,实行“一对一”监管。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或畜牧兽医站明确一名负责人、乡镇畜牧兽医站明确一名业务兽医具体负责一个奶牛场的监管工作,督查奶牛场的免疫情况,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另外对规模奶牛场签订了“规模养殖场(户)饲料质量安全责任状”及承诺书,书面承诺不使用任何违禁药物,不添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承诺接受动物防疫监督,形成了较为安全的质量监管网络。四是加大生鲜奶质量抽检力度。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对全县规模奶牛场进行了抽样检测,共采集生鲜牛奶样品10个批次,均未检出有违禁添加物。五是加强饲料监管。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和奶牛养殖场自配料的检查监管,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监管制度,坚决杜绝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有害化学物质,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农委开展“瘦肉精”专项等违禁药物整治行动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扎实开展养殖场、生猪定点屠宰场等重点环节检查工作,全力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了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生猪养殖户220余户,定点屠宰场46个,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126户。同时对48个存栏50头以上生猪饲养场

(户),44个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监测抽检,共抽检尿样364个。从目前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县未发现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一是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瘦肉精”专项整治是当前农产品安全监管主要内容、我县高度重视,县农委成立了 “瘦肉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措施,采取“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的工作方针,实行包片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确保“瘦肉精”专项检查活动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执法氛围。我县高度重视专项整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上街设点宣传和咨询、印发宣传资料、张贴省人大《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瘦肉精”的危害性、识别“瘦肉精”猪肉、《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知识。全县共印制打击添加“瘦肉精”宣传单5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42条。三是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按照要求,我县组织精干力量,抽调县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21人成立了7个监管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站(所)长作为片区监管负责人,2名技术骨干作为单元监管人。每个乡镇也落实规模养殖场(户)一对一监管制度,站长作为乡镇监管责任人,村防治员为直接责任人。同时,我委与各分片包干责任人签订了《沭阳县“瘦肉精”专项整治分片包干监管目标责任书》,确保做到分片包干,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对监管工作不到位的将追究责任人得责任。四是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承诺制度。

(一)畜产品养殖环节监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瘦肉精”专项突击检查行动,对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的免疫记录、兽药饲料投入品登记台账、检疫防疫消毒制度及生猪产地准出等环节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同时与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签订了承诺书。

(二)畜产品屠宰环节监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实施屠宰准入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屠宰检疫人员对调入生猪抽取尿样进行“瘦肉精”检测并与检疫同步实施,严格落实屠宰场不屠宰无耳标、无检疫证明生猪,不销售检疫检验不合格产品;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制度,生猪屠宰场建立生猪来源及销售台账、“瘦肉精”检测台帐等,完善了检疫防疫制度及检疫人员驻场(厂)制度。

(三)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监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巡查监管,重点检查畜产品经营者进货台账及销售台账,督促落实进货检查验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严厉打击畜产品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同时严格执行亮证亮照

制度,同时对全县8个农贸市场,4家大型超市的畜产品进行巡查,督促经营者健全购、销、存台帐。

篇7: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9年12月7-12日进行调研, 所选取的学校包括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吉林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建工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吉林建工学院城建学院、吉林动画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吉林交通职业学院、长春金融专科学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共15所高校。

1.2 方法

1.2.1 考察场所与内容

分别深入到15所高校医院、卫生所、医务室、食堂等地实际考察, 考察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等。

1.2.2 访谈对象

在15所高校召开有主管校长、学生处长、后勤处长、保卫处长、医院院长、学生副书记、辅导员、学生参加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座谈会。

1.2.3 问卷调查

发放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调查问卷, 当场收回并核对。

2 结果

2.1 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体制及人员配置情况

医疗保健机构挂靠在后勤管理的占67%, 达到医院规模的医疗保健机构占33%, 卫生所占27%, 医务室占40%。2007-2009年有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的高校比例分别为40%, 60%和100%, 领导层次由校医院院长逐步提高到高校主管校长或校长。高校医院下设保健科并配备了专职防保人员, 但卫生所和医务室基本上为校医, 均为非专职人员。专职防保人员仅占医务人员的2%左右见表1。

2.2 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及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15所高校2007-2009年医疗保健能力逐步提高, 从各种规章制度来看, 各高校逐年健全并完善规范。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传染病防控宣传形式与效果

15所高校在突发传染病防控中均进行了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 只是采取的形式不同, 其中以板报、校园广播站宣传的形式普遍, 分别占宣传形式的100%, 73%。传染病防控知识来源主要渠道为板报、校园广播站和讲座。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2.4 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见表4。

2.5 15所高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防护队伍、医院建设情况。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高校应急能力差距较大, 其中部署院校和省属院校管理规范, 应急能力较强。对突发传染病的应急能力有校医院的高校有隔离治疗条件医护人员相对配备合理, 只有医务室的高校医务人员缺乏, 对隔离学生的观察力不从心。2007-2009年高校传染病防控培训和资金投入见表5~6。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3.1.1 学校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视不够, 使高校医疗保健机构体制欠合理

从调研情况看,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规模各校不一, 绝大多数归属在学校的后勤部门管理, 占67%, 学校医务人员的工资也划入到学校工勤人员的工资体系中。学校领导往往把卫生工作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以至于在突发公共卫生疫情突袭之际, 许多学校表现出应对无力和手忙脚乱的状态[1]。3.1.2保健机构设置不成体系,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形式单一应急预案内容过于笼统, 缺乏系统的多维应急处理方案, 大部分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忽视对心理和信息的管理。15所高校, 只有5所高校设有预防保健科, 占33%, 8所高校有专职预防保健人员共10名, 占医护人员总数的2%。

3.1.3 医疗保健机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卫生设施不完善

卫生所、医务室缺乏必备的医疗设备, 15所高校中没有医疗设备的有8所, 占53%。

3.1.4 资金投入单一

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的资金由国家统一调拨, 1953年起国家每年给每名计划内统招的大学生拨款60元作为医疗费用。对于民办本科、扩招及高职高专的学生, 不能享受人均每年60元拨款, 而各高校基本上无预防保健专项资金。

3.1.5 校医、保健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15所学校中, 有经过全科医学或传染科专科培训的人员的学校为8所, 占53%。多年来,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的来源主要靠解决夫妻分居, 安置子女就业, 调入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基层医疗单位, 难以适应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

3.1.6 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工作薄弱

在被调研的15所高校中, 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的只有2所, 占13%, 已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高校, 健康教育课只是100多门选修课程之一, 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只需从每类课程中选修一门课程即可因此, 最终能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学生人数本身就很有限, 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和国家规定的目标差距较大。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有9所, 占60%。

3.2 建议

3.2.1 高校卫生工作不应纳入高校后勤社会化之中

因为高校以预防保健为主体需求的卫生工作不同于高校其他后勤部门, 高校的医疗保健机构长期在高校这一特定区域内, 所从事的集预防保健、卫生执法、基本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特殊功能也是社会医院及一般社区医疗机构无法取代的。

3.2.2 教育及卫生职能部门应切实把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

高校卫生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关系密切, 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无疑是高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保证师生的健康, 稳定学校秩序, 政府应从公益性卫生服务的角度出发, 强化学校卫生工作中预防保健工作的规划。教育及卫生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把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

3.2.3 学校卫生工作的重心应转移到预防保健上来

新形势下的高校卫生工作需求及高等教育发展决定了高校卫生工作的新模式。高校卫生部门应是一支以预防保健和卫生执法为主、基本医疗为辅的学校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 包括了食品卫生监督、预防接种、师生健康检查、建立学校疫情监控系统、传染病监督检查制度[2]。高校应按在校生人数确立应配备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人数及公益性卫生服务投入资金;人员职责向预防保健、卫生执法倾斜, 确保学校卫生主体工作的实施[3]。

3.2.4 多部门协作制定高校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预案

制定高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各级各类高校都应结合各自实际, 制定适合本校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预案, 根据传染病疫情, 有计划地为师生员工进行预防接种, 以保护高校师生员工不受各类传染病的侵害。

3.2.5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做好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

应根据医改后高校医疗保健机构面临的新形势, 根据今后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新情况, 对科室和岗位进行调整和重组, 使承担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上得到确认和体现, 进而真正调动高校医务人员承担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2.6 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构成了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制度上确立健康教育课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 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及时修改和补充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对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措施上的保证, 通过宣传单、展板、校内有线电视及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 向高校师生员工和公众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 使高校师生员工普遍养成关注健康、关注公共卫生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最终达到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健康水平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吉林省高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情况, 为制定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15所高校医院、卫生所、医务室、食堂等地实际考察, 座谈及问卷的检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高校医疗机构管理层次逐步提高, 专职防保人员逐步增加, 但相对比例仍较低, 仅占医护人员的1.7%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各项规章制度逐年完善规范, 宣传教育形式丰富, 资金投入虽逐年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结论 应提高高校突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针对性、科学实用性, 变被动为主动, 以有效控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公共卫生,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莉.高校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4 (19) :75-76.

[2]教育部.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1998-04-22.

篇8:宿松县卫生监督所纠风工作小结

关键词:乡村医生,工作满意度,对策建议/湖南

1 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课题调查目的

乡村医生 (以下简称村医) 的工作满意度是指他们根据对工作特征的认知评价, 比较实际获得价值与期望之间差距之后, 对工作各方面是否满意的态度和情感体验[1]。 大量的研究表明, 医生不高兴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2]。 工作满意度不理想将直接导致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低下, 进而影响乡村卫生机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 本课题选择湖南省作为调查地点, 专门开展了一次较为深入的问卷调查工作, 以期反映出当前村医工作满意度的现状, 并对乡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如何提高村医的工作满意度做进一步探讨, 为促进乡村卫生服务能力的发展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2 资料来源和调查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问卷资料来源于湖南省医改领导小组2013 年度重大委托项目 “湖南省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课题组于2013 年6—8 月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抽取湖南省浏阳市、 攸县和湘乡市等12个县、 市中的36 所乡镇卫生院和36 个村卫生室作为实地调研样本, 分4 个调研小组赴样本县、 市及样本医疗机构, 采取实地走访、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深入掌握我省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工作满意度的实际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16 份, 收回有效问卷216 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全部有效问卷经仔细检查核实进行编码, 输入计算机, 运用SPSS 11.5 社会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并得出结果 (表1) 。

资料来源:湖南省12县、市36所乡镇卫生院和36个村卫生室实地调查数据。

2 村医工作满意度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医改的不断深入, 把村医群体逐步纳入整个医改体系范畴, 是切实提高广大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解决农民 “看病贵、 看病难” 问题, 充分发挥村医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主力军作用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主要从职业收入水平与未来期望、 培训机会及参加意愿、 医疗技术水平自我评价和提升渠道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考察村医工作满意度的现状。

2.1 村医的职业收入水平与未来期望

2.1.1 村医的职业收入水平。 调研中, 许多医疗卫生人员反映, 其收入水平与其付出极不相称。 调查统计显示, 17.13%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19.45%的村医对其收入水平表示很满意或满意; 53.7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47.22%的村医认为收入水平有待改进; 29.17%的乡镇医生、 33.34%的村医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其收入水平。

2.1.2 村医的职业收入期望。 对于未来的职业收入水平, 25.0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61.11%的村医认为应当不低于当地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 29.63%的乡镇卫生院医生、8.33%的村医希望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 28.7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19.44%的村医则期望高于当地教师或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水平; 还有16.67%的乡镇卫生院医生、11.11%的村医觉得收入越多越好。

2.2 村医的培训机会及意愿情况

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 68.98%的乡镇卫生院医生、83.33%的村医参加过内部学习和外出培训, 也愿意参加这些活动; 2.31%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11.11%的村医参加过内部学习和外出培训, 并表示不愿意参加这些活动; 27.78%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5.56%的村医没有参加过内部学习和外出培训活动, 但内心愿意参加; 0.93%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没有参加过内部学习和外出培训, 且表示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

2.3 村医对医疗技术水平自我评价和提升渠道的态度

在对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自我评价中, 0.46%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认为很高; 28.24%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33.33%的村医则认为自己医疗技术水平较高; 67.13%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66.67%的村医认为自己医疗技术水平一般; 4.17%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认为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很低。

对于今后如何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 67.59%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69.44%的村医认为应当到上级医院跟班学习; 11.57%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5.56%的村医则认为应该脱产参加相关的培训班; 12.96 的乡镇卫生院医生、8.33%的村医认为需要参加提高学历的专门学习; 7.41%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13.89%的村医觉得可以通过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提高; 而有0.46%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0.28%的村医对如何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抱无所谓的态度。

2.4 村医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态度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 55.09% 的乡镇卫生院医生、44.44%的村医对自身职业持乐观态度, 希望继续在本岗位提高和发展; 33.8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33.33%的村医对职业前景认为不好说; 11.11%的乡镇卫生院医生、 22.22%的村医认为自身职业前景很不乐观, 打算转行或换岗。

3 影响村医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3.1工资待遇与工作条件不理想

3.1.1 职业收入水平偏低。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 2009 年以后乡村医生收入普遍下降, 这部分村医数量占总数的62.00%, 收入持平和上升的分别只有16.00%和15.00%。 目前, 村医的收入水平与乡村教师、 乡镇卫生院普通医务人员的差别很大, 尤其是在村医垫付资金被克扣和拖欠、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财政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 很多村医都表示目前的村卫生室是在勉强支撑。 为了弥补收入的不足, 很多村医选择了开展第二职业。 问卷显示, 比例高达59.00%的村医收入中有非行医收入。 同时,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医疗卫生人员休息时间很少, 仅有一点休息时间都处在预工作状态, 除了每天正常8 小时的上班外, 绝大数医疗卫生人员还必须轮流值夜班。 据初步统计, 全省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不足3 000 元, 有些经济落后的乡镇卫生院正式在编人员人均月收只有1 000 多元。 与有编制的正式医疗卫生人员相比, 临时聘用的医务人员收入更低, 有些人员的月收入只有区区几百元。 目前, 全省各地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分配大多与医疗服务量相联系, 越是偏远地区就医病人越少, 医务人员待遇也就更低。

3.1.2 工作环境较为艰苦。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 特别是乡卫生院都地处偏远、 远离城市、 交通不便、 生活设施不完备、经济落后和文化生活缺乏。 湘西片区自然条件更为恶劣, 有些乡卫生院距城市中心达3 个小时的车程。 有些乡镇卫生院的办公用房还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 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更谈不上有职工周转房, 就连由省卫生厅统一配置的设备都无处摆放。

3.2 素质提升渠道不通畅

3.2.1 培训进修愿望强烈, 但忙于事务, 无法脱身。 据了解, 人少事多是乡、 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遍现状。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都是 “一个萝卜一个坑”, 有些乡镇卫生院还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 有些人既当医生, 又做护士; 既要看病, 又要打针; 既要从事医疗工作, 还要兼顾公共卫生服务; 有些医疗卫生人员还要从事会计等管理工作。 大多数村卫生室都是仅有1 名村医, 村医更是身兼数职, 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于一体, 集医生、 护士与工勤于一身。 调查中, 虽然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村医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 但却因事多人少难以脱身而无法得以实现, 尤其是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进修。

3.2.2 参与现有培训项目成本偏高, 资金扶持难以到位。 虽然目前我省大多数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大多是免费的, 但大多数是集中培训, 且培训进修地点大多不在本乡镇。 据初步统计, 90.00%以上的培训地点在市级及市级以上的医院或其他培训场所。 为了完成培训工作, 村医不得不中断现有的医疗工作, 从而导致其收入的下降, 尤其是村医, 其身份是农民, 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一旦参加学习进修, 将失去全部的生活来源, 还要自己负担往返车费。 从目前来看, 全省还没有出台对参加培训与进修的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实施相关的补贴政策。 从调研现状看, 如不落实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进修补贴, 要想取得较好的培训与进修效果实属不易。

3.3 保障制度不健全

3.3.1 职称晋升受阻。 在现有的医疗卫生人员职称评审制度下, 乡镇卫生院医生与县级及以上医院医疗卫生人员采取同样的评审条件, 在同一个序列进行职称评审的竞争。 由于自身素质、 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等与上级医院医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他们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乡镇卫生院医生想评上高一级职称, 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截至2012 年年底, 在湘西自治州3 808 名乡镇医疗卫生人员中, 仅有5人是副高职称, 299 人是中级职称, 其他人员全为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人员。 许多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到退休时可能还是初级职称, 有些甚至还是无职称人员。 职称评审上不去也是影响乡镇卫生院医生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3.3.2 养老保障制度缺失。 养老问题是村医普遍关心的首要问题。 采访中村医反映, 有无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 能否免除村医的后顾之忧, 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村医队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 高达94.00%的村医没有养老保险。 对于村医而言, 在目前兑现养老保险的实际运作中, 一般都只能将其社会身份界定为农民。 按照这种身份界定, 乡村医生只能享受农民的养老保险。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承诺将村医统一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但受访村医对此并不认同, 他们认为村医职业的技术性、 工作强度和风险程度远远高于普通农民, 而新农保保障水平太低。 关于期望中的退休金,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 村医希望每月能拿到3 000 元的人数占41.00% , 每月能拿2 000 元的人数占37.00%, 每月能拿1 000 元的人数占13.00%, 认为每月该拿3 000 元以上的人数占7.00%。

4 提高村医工作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政策引导, 稳定乡村医疗卫生队伍

4.1.1 以加强职工周转房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改善乡、 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 特别要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周转房建设, 要将乡镇卫生院的职工周转房纳入到地方政府的保障房建设范畴, 切实改变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 “住无所居” 的局面, 使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能够 “安居乐业”。 同时, 进一步加大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 进一步改善乡镇卫生院的饮水、 交通和通讯等条件, 进一步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4.1.2 实行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 “职龄补贴” 制度, 稳定乡医队伍。 对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 以实际从业年限和地域为基础, 实施差异化的基层岗位补贴:对在乡卫生院连续工作满5 年、 10 年和15 年及以上的医疗卫生人员, 分别按月发放200 元、 400 元和600 元的基层岗位补贴。 对在条件较好的镇卫生院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 减半发放基层岗位补贴。 所需经费按6∶4 的比例由省、 县两级财政分级承担; 在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由县级财政每人每月另外补助100 元, 并尽量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4.1.3 实行村医 “退职补助” 制度, 优化村医年龄结构。 老年村医不及时退职是导致村医队伍年龄老化, 影响村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省可通过实行村医退职补助制度, 逐步优化村医年龄结构。 首先, 建立执行村医退出机制, 男65 岁、 女60 岁的村医一律退出村医服务, 不再接受政府的医疗卫生任务。 对退职后的村医按照其村医实际执业年限给予适度生活补贴。 借鉴兄弟省份经验, 在村医岗位工作10年及以上, 在规定年龄退职后, 按照每工作1 年补助15 元/月、 最高每月不超过300 元的标准补助。 所需资金由省财政承担50.00%, 县 (市、 区) 财政承担50.00%, 以缓解村医退职后的生活风险。

4.2 实行职称评 (认) 定双轨运行, 分类管理

尝试实行职称评 (认) 定双轨制, 分类管理: 一类是通用型职称, 即按照现有模式评定的职称。 对长期在乡、 村医疗机构服务的医疗卫生人员, 在参评此类职称评定时, 适度放宽学历、 资历、 业务水平和外语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增加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指标。 此型职称意味着可以在各级医疗机构通用。 另一类是单列专用型职称, 即设立乡、 村两级医务人员单列职称, 专供乡村医疗机构使用。 所谓单列职称是指按照连续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年限自然转定相应职称。 基本原则为 “初、 中级职称自然晋升, 副高级职称县级统筹”。该序列职称专用于乡、 村两级医疗机构。 对在乡、 村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 按学历层次不同采取不同的初、 中级职称晋升年限。 本科学历人员连续工作3 年自然晋升初级职称, 专科学历人员连续工作5 年自然晋升初级职称, 中专学历人员连续工作6 年自然晋升初级职称; 获得初级职称人员, 在获得初级职称后连续工作6 年自然晋升中级职称; 中级职称岗位连续工作5 年以上, 根据额定指标, 按照 “县级统筹, 指标到院” 的原则自然转评副高职称。

4.3“清岗扩编, 一院一生”

定期清理在编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 适当扩大县级医院编制规模, 实行 “一院一生” 的县级医院医生常驻基层制度。

4.3.1 在岗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 大量在编不在岗人员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紧张, 诱发了各乡镇卫生院大量聘请临时医疗卫生人员, 导致了医疗卫生队伍的不稳定和诸多由临聘人员引发的潜在矛盾与问题, 同时也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建议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形成定期清理各乡镇卫生院在编不岗人员的常规机制, 以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队伍健康平稳发展。

4.3.2 适当扩大县级医院编制规模, 实行 “一院一生” 的县级医院医生常驻机制。 按照一所乡镇卫生院1 名县级医院医生的规模, 适当扩大县级医院, 主要是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的编制规模。 按照 “分片负责, 责任到人” 的原则, 实行每个乡镇卫生院1 名县级医院医生常年工作机制。 由县级医院轮流指派的驻乡镇卫生院的县级医院医生其职称必须是中级及以上人员, 工作时间为1 年, 其驻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的工资、 福利等费用由所驻乡镇卫生院发放, 工作绩效由乡镇卫生院集体考核, 并接受当地老百姓的监督。 对考核不合格人员, 延长其驻乡镇卫生院时间, 并进行重新考核。

4.4 加大上级医院的对口扶持力度

将城市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累计1 年以上的政策, 变更为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高一级职称前必须到农村服务累计6 个月以上。 如果实施这一政策, 一个城市医生要评上正高职称, 需累计到农村服务2 年。 这样一来, 一方面可增加城市医生对农村医生对口扶持的总时间, 同时也改变了当前年轻城市医生下农村的单一格局, 加大了高职称人员对农村的扶持力度, 有利于快速提高农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 可让城市医生在多时期感受农村医疗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和医疗条件的恶劣, 有利于端正城市医生的医疗工作态度, 有利于改善其工作作风。

4.5 拓展在职培训途径, 形成在职培训长效机制

加强对现有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培训是提高乡镇卫生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一, 要进一步加大县、 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扶持力度, 进一步推动乡、 村两级医疗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跟班学习, 要形成上级医院医生对乡、 村医生 “传、 帮、 带” 的常规机制, 并纳入对上级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 以切实提高该模式培养人员的有效性。 调查结果显示, 67.59%的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愿意采取到上级医院跟班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 第二, 要形成在岗医疗卫生人员脱产学习和培训的常规机制, 鼓励和引导其进行脱产培训和在职参加学历教育, 并从财政上确保其培训和学历教育期间的工资、 福利, 并给予适当补贴。 调查结果显示, 11.57%的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愿意采取脱产培训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 12.96%的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愿意采取学历教育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 同时, 建议设立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跟班学习专项经费, 列入财政预算, 并对其学习期间进行适当补助。 第三, 要创新在职培训方式, 大力实施乡、 村医疗卫生人员的网络在职培训。鉴于乡、 村医疗机构事多人少的现状, 常规的培训覆盖人数少, 难以大规模开展。 随着乡、 村医疗机构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 目前我省大多数乡、 村医疗机构均已配备了电脑, 开通了网络, 具备了网络培训的硬件条件。 再加上网络培训具有费用低、 受众广和学习方便等优点, 因此, 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网络培训是恰逢其时, 且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夏莲芳.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 2007, 36 (10) :955-956.

上一篇:广播广告文稿写作时要多用设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段下一篇:沼气项目建设标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