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

2024-09-06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共6篇)

篇1: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而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而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第一时间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

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调查。

调查目标

(1)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2)研究怎样解决手机一族问题

调查方法

(1)采访调查

(2)问卷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活动计划:

阶段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活 1 研究确定课题 确定课题

动 2 拟写问卷 问卷调查打印好

计 3 社会调查 走上社会,调查访问

划 4 分组讨论 问卷分析

5 总结 书写调查报告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报告《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

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学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下面是我们对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分析:

1、手机的品牌、价格、档次及考虑因素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三星,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3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000元和低于2000元共占20.30%,1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则无人问津。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2、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忽如一夜春风来——校园里的手机消费情况调查显示,选用充值卡在大学生中仍占大多数,这样可以保证每月的话费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围内,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短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4、购机目的及交往对象中学生购买手机36人是为了通信,占总人数的38.70%,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有6.45%的人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23人是因为看中了手机的功能;而另有21人,约占22.58%购买手机是没有原因的想购买就购买了,约有7人选择其他,约占7.53%,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的约占64.1%,而用于跟父母交往的很少,只有23.56%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篇2: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

上学,该不该带手机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时髦,那就是上学带手机.上学带手机,能给同学们带来联络之便,但也有可能影响学习和造成攀比之风,此事究竟利大还是弊大,这期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事儿.此风当刹

时下,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的竟拥有三四部手机,并越来越时尚.对此,我的立场很坚定,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理由主要有三方面:一,短信闲聊,贻误学业;二,不良信息,污染心灵;三,助长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首先我们看一下短信闲聊.家长为什么给我们配手机 目的无非是便于我们与家里联系,但大多数同学却用它闲聊,特别是个别同学竟异想天开用于考试作弊.其次,我在这儿向同学们疾呼:不良信息当严防.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部分同学相互转发那些黄段子,一些露骨的字句,让人看了脸红,怎么能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呢 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有的人经常上网订阅类似“激情男女”等内容,只要在网页上输入手机号和密码,选择订阅,24小时后手机将每周接到两条有关两性内容的信息.精力的迁移,使有的同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对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学生,用手机绝对是一种高消费,而且它又属贵重物品,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很容易丢失,再买新的又加重家长的负担.况且有的人好胜心理严重,看到别人有新手机,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感,就想买更好的手机,长此以往,奢靡攀比之风愈加难绝.◇

学生用手机干什么

据某市教育部门对其下属的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5%,上网聊天21%,通话聊天48%(包括谈恋爱),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拍数码照片3%.而另一项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则显得更是离谱而近乎荒唐.40%的学生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不论需要与否,都应当配备手机;19%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21%的学生认为,持有手机是为了除学习外的其他娱乐消遣;只有10%的学生是从实际联系的需要,考虑购买手机;另外10%的学生认为学生无须拥有手机.这样看来,我觉得除非大家有一天都能够严于律己,端正使用手机的态度,手机才可以走进中学校园.中学生带手机不好

一同学说,要是我有一部手机,即使上课不敢玩,心里肯定也老想着上面那些有趣的东西,说不定趁老师不注意时,就会偷偷地拿出来玩.这样听课,成绩怎能上去 再说,要是上课前忘了关机,在课堂上铃声响了,既影响同学听课也打扰老师讲课,事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我有一个小学时的同学,先是把她爸爸淘汰给她的手机带到学校去炫耀,摆酷,后来就迷上了发短信,学习一落千丈.有一次在课堂上跟比她高一年级的男生发短信谈恋爱,被老师逮了个正着.老师把收缴的手机交给她爸爸,看着上面乱七八糟的短信,她爸爸真是后悔莫及.另外,带着手机上学,恐怕也不是很安全.有时带一两百元钱去学校交,妈妈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丢了呀,不要在外面把钱掏出来呀,等等.手机那么贵,万一不小心丢了怎么办。

英国全国辐射防护委员会调查报告指出,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头部比成人更易吸收辐射,因此可能更易受手机所害。委员会主席威廉.斯图尔特爵士建议,儿童还是尽量少使用手机为好,应改用书信和固定电话来降低对辐射的吸收。“我们需要谨慎从事,毕竟还不能断定手机对健康没有影响,”他说。有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可导致脑部非恶性肿瘤的产生、认知能力的下降或DNA损伤,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据Chinabyte消息,专家指出,特别容易受到低水平非热辐射的伤害,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的头颅与成人相比,不仅小,而且薄。因此儿童打手机可能导致记忆受损、失眠等健康问题。

医学专家指出,人体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敏感的电气化学组织,微波对身体的影响与无线电受到干扰十分相似。微波对身体细胞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头痛、记忆缺失和失眠。

就在专家发表此项研究结果之前,英国政府决定拨款700万英镑,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对手机的潜在危险进行研究。这个专家小组将由英国政府官员、脑外科专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专家组成。

手机冲击波

我们的校园生活,毕竟是上课时间占绝大多数,而大部分带手机的同学,在上课时间即使不关机,也无法接听或拨打手机.这就让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一旦下课,几步之遥的磁卡电话价钱便宜,也完全能让个别有急事的同学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看来,手机的通讯功能利用率就非常低了.那么吸引众多同学带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概还是手机上的其他功能吧.彼此间有事没事发几条短信,闲来换一条铃声,摆弄一下小游戏,或者买些饰品给它们装扮一番,都是手机一族常做的事.这些本也无可厚非,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能小觑.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这手机不带还好,带到学校就成了攀比的砝码.你有三十二和弦,我就要新款彩屏;你手机能录音,我能数码拍照.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父母了.心甘情愿也好,被死缠烂磨不得已而为之也好,但普通百姓家庭恐怕还没有能隔三岔五更新手机的能力吧.且不说艰苦朴素这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了,便是从个人家庭来看,多作攀比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更可怕的是,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我们能有把握不被诱惑,不为所动吗使用手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手机普及到学生人群中,反映了通讯科技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它就像网络上的QQ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很高一样.其实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没有必要把它想得太复杂,我们只是把一部无线电话带在了身上而已.“手机的使用会影响学习”——这是个过于片面的说法.我的朋友40%拥有手机,他们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学习的事情还是要看自己,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把责任归咎于客观原因,忽视了主观原因.况且现在手机的功能很多,使用得当的话还有助于学习.“手机使用的低龄化会助长攀比风”——如果所有人的心态摆正,不将手机看成一种奢侈品,就像手表,电子词典一样,又何来这一说法呢 有些学生因看身边的朋友,同学有手机,自己就会不舒服„„我们不能只将焦点聚在手机是否适合中学生上,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攀比不是因为手机才出现的,更不会因为中学生不使用手机攀比就不存在了.请家长们注意了

学生群体的手机利用率很高.通过家中电话,还要受到家人限制与盘问,甚至是偷听,而手机则完全避免了这些,手机短信则更是使用便捷,价格低廉,在学生人群中相当风靡,不少同学

都是“键坛高手”.对于中学生拥有并带手机上学,我们是持慎重意见的.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极强,一部分同学又盲目追求时尚.而一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加以满足.有的同学上午丢了手机,下午就又买了一个,这样的“经济实力”令人瞠目结舌.一些同学跟父母说带手机是为了通讯方便,乍一听很有道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希望家长们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高额的电话费之外,也来关心一下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

关键是教育孩子文明使用

一家长说: 有些家长反对孩子上学带手机,主要是害怕手机的副作用,比如影响上课,投入过多的时间交友等.家长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它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而一律禁止,这不是因噎废食吗 更何况这些副作用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只要教育孩子文明地使用手机,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文明使用手机,对学生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开机关机时间.一般来说,上课时间都应让孩子关机,家长最好准确地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家长要同孩子联系,最好约定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二是能选择恰当的使用场所.什么地方可以用手机,什么地方不要用手机,这往往反映出使用者的文明素质.如果在大家静悄悄地听报告或看电影,听音乐时,也哇啦哇啦地用手机与别人聊天,这就是不文明的表现.三是交际内容和对象的恰当选择.同什么人说,说些什么 这是手机使用中的核心问题.许多家长反对孩子带手机,就是怕他们随便交友,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而且没完没了发短信等.应该看到,不看对象,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改正的.手机无过,教育为重

一教师说:作为教师,笔者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现,近90%的学生带手机到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自己,只有10%的学生是出于通讯需要.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缺乏,公众意识淡薄,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等“老问题”,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学校,最根本的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准开手机.其次,要建立规则,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等.此外,也是最重要的,学校要与家长配合,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在手机的问题上,通过努力,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手机走上正常的轨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手机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例如轻便、安全以

及能够与朋友和家庭保持联络,然而手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青春期杂志》(Journal of Adolescence)是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份期刊。最新出版的一期对与手机使用相关的几种特殊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1)在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2)手机辐射;

(3)手机带来的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粗暴、无礼。

为了搜集数据,研究人员对法国南部4座城市的9所高中和1所大学进行了调查。有1129名志愿者回到了问卷,研究人员对这些学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以及手机的拥有情况(84.6%的受试者表示他们拥有1部手机)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同时还被问及是如何理解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辐射和社会风险的。

对于这3种危险,学生们将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视为“高度危险”。而手机辐射则被列为“中度危险”或“低度危险”,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缺乏使用手机与辐射之间的科

学证据所致。关于社会风气,那些拥有手机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因为使用手机才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气,例如无礼和粗野。

显然,青少年都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在开车时打电话会引发事故,但是作者强调,应该更多地对青少年进行与辐射有关的潜在危害的教育。他们指出,手机虽然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工具,但是关于其潜在危险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应该慎重使用手机。当提到使用手机需要注意的礼节,即便是一个小孩子也知道很多――谁都不喜欢在用餐时听到一个家伙对着手机大喊大叫,或者在欣赏电影时听到手机的铃声。或许我们的未来仍有希望。

不论国际还是国内,对手机的辐射报道了千遍万遍,各个专家都在建议远离手机,可是,手机却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现在我们都无法避免,我想即使我们讨论手机有多少弊端,或许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手机也会无法避免的出现在他的生活里。我们只能尽量指导孩子正确使用了。首先,我想我不会为孩子买很贵的手机。为他配备一个手机是希望通讯方便,有此功能足矣。其次,指导他使用。我会提醒他到学校后就把手机关上,放在书包里,避免他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或者发信息。并且在学校内,如没有意外情况,不要拿出来使用。放学后,在教室里把手机打开,在路上没有意外不要拿出来,避免被小偷或者强盗看到,威胁到他的安全。平时在家,手机更是用不到,我会提醒他关机放在客厅里,如果有同学要联系,可以打家里电话,不一定非要发信息。最后,我想我会对他进行经济管制。根据每个月通话情况,大致算一个费用表,每个月适当有点幅度的为他手机支付那么钱。这时候的孩子自制力还是有些差,必须采用一些强制性措施。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正确教育,告诉他正确看待事物,手机作为现代化的产物,功能就是为了联络方便,既不是游戏机,也是不攀比炫耀的装饰品。告诉他学生现在的职责,让他自己学会判断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我不能成天跟着监督他,只有让他自己锻炼自控能力。我想,虽然手机有很多弊端,我们又无法避免,就尽量扬长避短,教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据了解,一些学校曾严厉“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想彻底解决手机所带来的问题,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禁止他们带手机缺乏充足的理由。

一边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边是手机带来的种种尴尬。如此尖锐的矛盾正在考验教育部门的智慧和决心。

这种困惑与挑战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日本的一些中学向家长致信呼吁,中学生原则上不应拥有手机,希望家长立即与电话公司解约。

上海市建平中学是国内最早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采取管理措施的学校。2003年12月1日,湖南师大附中推行“校园文明规约”,提倡学生不要把手机带入学校,并在校园内安装了60台磁卡电话,方便学生与家人联系。长沙市一中也准备在今年上学期进一步完善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并把手机的使用问题作为信息时代下的德育课题开展研究。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围绕中学校园手机所引发的争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手机本身,其背后,还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因为现代学校早已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信息开放时代下的一个社会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会在选择采取相应措施之前,应该多从是否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权衡利弊。

后续:亟待加强手机短信管理

中学生使用手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那些直接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手机短信,很多老师和家长表示,希望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的确,用手机订阅短信既方便又便宜,但里面的内容却鱼龙混杂,有笑话,有节日祝福,甚至还有一些格调低下的黄色信息。对喜欢收发短信的中学生难免会产生消极影响。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恶劣影响呢?据湖南省电信公司湖南信息港副总经理肖伟介绍,对于一些黄色信息甚至色情图片在手机用户之间的传播,国内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做相应的努力,但要想干净彻底地过滤掉这些不良信息,目前看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现有法律对短信传播的内容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发送淫秽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但这样的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促使相关行业制订经营标准,规范经营行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选择手机短信的主动权仍然在中学生手上,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中学生该不该用手机,一直有所争议。支持者认为,便于与家长联系是最好的理由,而且,上述事情发个短信就能解决,并不会增加过多经济负担。

不过,作为并无太多自制力的年轻群体,中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远非我们设想的那样单纯。他们视手机为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听歌的“迷你”电脑,至于传播黄段子、通过手机作弊等等,更是流毒甚大。基于此,有不少学校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认为这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价值观、消费观和攀比心理,但校方也承认,“禁用举措”收效甚微,手机进入校园,颇有些“历史潮流难以阻挡”的架势。

其实,手机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校方与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比如规定上课必须关机、控制话费与短信数量等,而针对学生这一广阔市场,厂家能否推出适合学生使用的“专用手机”(比如取消游戏功能等),这也值得好好琢磨。单纯的禁令是禁不住的——大学生都可以结婚了,中学生还不能有个手机么?

在贺岁大片当中,《手机》可谓一枝独秀。这不仅因为一些名角大腕的加盟使得这部电影人气飙升,更因为影片反映了手机给当今社会伦理道德和人类生存方式带来的冲击。在中学校园,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调查(一):手机成为中学生新宠

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某中学的娜娜同学期末考得还不错,她借机求了妈妈好几次,要买一台手机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爸爸妈妈商量后答应了。春节前,妈妈特意带她买了一台手机,还了她的这个心愿。娜娜现在正读高一,她说,学校里有手机的同学比较普遍。据记者在长沙手机市场调查到的情况,中学生正逐渐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比较稳定的顾客群体。

为了求证这一说法,记者在长沙市的两所中学发放了500份问卷,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2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7%,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

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人数日渐增多,手机的档次也大有水涨船高之势。从最便宜的到价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拥趸。长沙市某中学几位老师开玩笑说,我们老师的手机与学生的相比逊色多了。

调查(二):手指之间演绎校园时尚

从最初的遮遮掩掩,到如今的大大方方,手机已经成为中学校园里一道新的流行色。在长沙市部分中学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拥有手机的学生当中,90%的人表示会用它来和家人联系,38%的人用来和同学聊天,收发短信的有65%,玩游戏的占到19%。

主要用途一:打电话校园流行指数7

几乎每个有手机的同学都认为,手机确实给与家人联络带来了方便。父母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行踪,避免一些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的担心和误会。此外,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因为手机的使用而变得更加频繁。

主要用途二:收发短信校园流行指数8

“恭喜你已被美利坚哈利油蠢得死大学录取„„”这是我们在一名中学生的手机上看到的短信内容。她说,她的手机上还有好多类似这样的信息,都是同学之间相互发送的一些笑料。在所有的手机功能当中,收发短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主要用途三:玩电游校园流行指数4

尽管手机的内置游戏内容远远比不上网络游戏那么丰富,但由于使用不受地点限制,又不要交费,所以,手机的游戏功能很受一些中学生的青睐。

不少教育专家认为,手机的流行,有来自社会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的因素。手机价格普遍降低,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购买条件,此外,手机还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湖南师大社会学系研究生导师肖汉仕认为,中学生用手机,一是觉得好玩,可以相互发一些笑话、好玩的信息;二是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调查(三):利弊如何明辨

贺岁影片《手机》让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手机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与麻烦。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使用手机所产生的利弊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面对记者的镜头,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会说出他们用手机的一个最大好处:便于和家人联系。这也是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一个最大理由。不过,手机给孩子带来的方便已经大大超出了家长原来的想象。在很多时候,孩子们把手机联系对象扩大到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

现代科技赋予了手机更多的功能。不少老师给我们介绍说,拥有手机的学生开始热衷于聊天、发短信、玩电游,使用起来也往往缺乏节制。

另外,由手机引起的攀比之风也开始在校园盛行。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做父母的左右为难。记者在山东淄博市的三所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如果任由手机攀比之风继续在校园蔓延,恐怕会有更多的家长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调查(四):挑战学校管理

手机的日益普及,使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如果让手机在中学校园放任自流,无视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许多青少年将很快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很多老师反映,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比如在课堂上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另外,校园里还出现了用手机在考试中舞弊的苗头。据长沙市长郡中学某位老师说,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篇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分析

(一) 大学生手机翘课现象普遍。大学生手机翘课是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 不专心听讲, 影响课堂教学的一种现象。大学生课堂本是大学生认真学习、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 但大部分的课堂已被学生手中的手机所覆盖。调查数据显示, 70%以上的学生认为身边大约一半以上的学生会手机翘课, 同时, 大约90%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手机翘课。可见, 无论是从被调查者的主观评价还是从学生们的客观评价, 大学生手机翘课的普遍率都是极高, 而手机翘课无疑会影响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

(二) 手机翘课集中于公共课和全校公选课。学生对课堂重要性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听讲效率。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 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掌握一些专业外的基本能力。大部分学生注重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忽视了必修的公共课和全校公选课对基本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调查数据显示, 63%的学生会选择在公共课和全校公选课手机翘课, 只有1.81%的同学会在专业课上使用手机。

(三) 娱乐为手机翘课的主要目的。手机主要因通讯联络而发明,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智能手机功能的更新完善, 手机更多地成为人们无聊闲暇时打发时间的工具。调查数据显示, 大约27.4%的学生手机翘课主要用于查阅资料、使用学习软件或看新闻, 而其余的学生大部分手机翘课主要用于发短信, QQ、微信等聊天, 玩游戏, 看电子书, 刷微博、QQ空间, 逛淘宝、天猫等商城, 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作为娱乐工具用来消磨时间, 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将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

(四) 大学生自制力薄弱, 对手机有依赖。大学生自制力的薄弱是大学生手机翘课的重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 33.7%的学生会经常情不自禁地看手机, 60.24%的学生会偶尔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看手机, 可见, 大部分学生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 会在课堂上习惯性地使用手机。同时, 如果上课不带手机, 8.08%的同学会感觉度日如年, 39.90%的同学担心未接电话或未收到其他消息, 16.16%的同学认真听讲, 35.86%的学生不习惯。大部分大学生对手机有严重的依赖性, 自制力薄弱, 不能够抵制手机带来的诱惑, 相比于老师的课堂, 学生会更多地选择手机翘课。

二、大学生手机翘课的原因分析

手机翘课现象已成为高校课堂上的普遍现象, 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此从社会、学生以及学校等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手机翘课的原因。

(一) 手机依赖症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手机依赖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手机依赖症是当今的时代特征, 大学生养成手机依赖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手机能够满足大学生各种心理需求, 发表个人观点、转发、评论等, 以“零成本”获得心理满足。二是大学时间比较宽松, 手机中的精彩世界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 频繁的刷频和使用手机使大部分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手机依赖症。调查数据显示, 70.2%的学生会在上课情不自禁地看手机。三是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薄弱, 缺乏顽强的毅力, 难以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困扰。调查数据显示, 48%的学生上课不带手机会感觉不安, 即使许多学生曾多次尝试克服手机依赖症, 但大多是以失败告终, 手机翘课的普遍率依然很高。

(二) 大学生自制力薄弱,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学生手机翘课与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态是息息相关的。而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长期被动, 应试教育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够制定适合实现自己理想的方案, 缺乏学习目标。二是学生的自制力薄弱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手机中的精彩世界相比于枯燥的课堂学习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三是大学生的课堂知识求知欲望低。目前, 许多工作岗位需要获取相关证书, 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将思维模式固定在只要考取相关的证书即可, 学习的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在相关证书的考取上, 而对课堂知识的重要度缺乏认识, 学习动力不足。四是学习环境宽松, 学习的约束力小。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 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 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一个月认真复习就可通过。

(三) 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听讲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主要使用讲授法, 讲授过程单调呆板, 只是一味灌输, 而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老师要么是把知识照本宣科地念给学生, 要么是毫无新意地讲述解释给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 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二是大部分的老师对学生手机翘课采取宽松处理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 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 33.67%的老师不管不问, 59.04%的老师会善意提醒, 因而学生课堂失去了畏惧心理, 对老师也失去了应有的尊重。三是大学老师的教学中心偏移。在外部竞争的压力下, 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更快地给大学带来实际利益, 因而教学被大大压榨甚至挤占, 教学在三大块中所占的比重为最低。部分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科研工作上, 缺乏对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视, 教学内容主要为书本上的知识, 缺乏新意, 没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事实相结合, 课堂教述的内容枯燥无味, 学生因而对课堂的内容缺乏兴趣。

三、解决大学生手机翘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提升自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方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 志愿者活动, 在业余的时间参与各种兼职, 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地融入社会, 为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引导学校的社团组织一些抵制大学生手机翘课的活动。一是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二是加强手机翘课危害的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手机翘课的危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合理适应手机。三是开展“手机翘课, 是对、是错?”的辩论赛活动,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手机翘课的认识。

(二) 引导学生变手机翘课为手机上课。一是利用网络公开课开展教学, 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借助慕课、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平台, 将学生的智能手机同老师的教学媒体相结合, 促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二是引导学生采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课后鼓励学生通过社交软件加强与老师的交流, 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三) 加强手机翘课的监管, 明确学习目标。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纪律和班规。对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进行明文规定, 采取奖惩制度, 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利用规则和制度对大学生手机翘课进行约束, 在外界压力下限制和减少大学生手机翘课。二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和学习目标, 消除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历程的指向标和指向图, 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大学的目标, 在感到迷茫时, 能够及时醒悟。三是学校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开展有关手机危害的讲座和游戏活动, 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手机带来的各种危害, 手机翘课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 改革教学模式, 完善考核制度。改革教学模式,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引入开放式的教学。一是老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二是老师采取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 锻炼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采用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激发头脑风暴, 使课堂环境更加激烈;三是采取相应的奖惩制度, 引入辅导员听课制度, 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期末评奖评优相结合。教学考核对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一方面,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形成奖惩性评价和发展评价, 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和量表评价多角度、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另一方面, 完善学生的学习考核制度。加大学生课堂表现在期末考核中的比重, 达到平时课堂表现与期末考试的平衡。

摘要:大学课堂本是学生接受教育, 获取知识, 提升自己的场所。而现今“手机翘课”成为大学生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状, 深入分析“手机翘课”的原因, 发现当前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手机, 正确对待大学课堂, 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效率, 并引导学生变“手机翘课”为“手机补课”。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翘课,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模式,手机上课

参考文献

[1]王敏, 张建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 2015

[2]张建宏.上课玩手机, 只是学生的错?[J].教育与职业, 2014

[3]谷大海.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影响的研究[J].大学教育, 2013

篇4: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关键字】大学生 手机 调查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移动终端。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娱乐,获取信息、情感认知。通过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形成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成为一个移动、虚拟的社会关系中心。这种环境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手机的使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调查分析

1、学生使用手机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收集的价格在500~2000之间的比例占68.9%,这部分学生购买手机的时间多选为节假日手机商场促销或者手机新款网上抢购。追求经济实惠的思想符合学生消费的特点,而且学生在校期间更换手机的频率较小。

2、学生每个月手机话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个月手机话费消费水平多集中在50~100元之间,这部分话费包括手机的套餐使用费用,学生消费的水平基本稳定,数据相对集中。而有些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或者在校外有兼职情况,话费开支相对较多,这部分多为男生。

3、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学生每天是用手机的用途多为的手法短信,语音通话,手机上网,听音乐,看视频,学习等,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广泛,给学生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学生拥有手机的频率较高,随时随地携带手机,对手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手机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1、影响正常教学程序。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但部分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差,无法抵挡住手机的诱惑,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玩手机。同时,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手机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一定冲击,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在手机的功能又五花八门,导致学生经常性地摆弄手机。这种情况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习分心。

2、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手机是大学生情感维系的纽带,有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疏远,情感淡漠,以手机为主要交往方式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寂寞。无聊的时候学生倾向于用手机来打发时间。但是在不开心的时候,有学生用手机来发泄自己不良的情绪,其他同学大都自己默默忍受。

3、人际交往趋向弱化。由于过于依赖手机与他人交流沟通,甚至有学生感到他们的朋友在脑海里的形象僅是一个符号,很难想起交往细节。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和别人交往,直面交流就变得少了,则交际对象慢慢就像号码本上的名字虚拟化了。学生由于习惯利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而失去了“面对面”时姿态、表情、衣着等沟通方式中的特性,所以在和他人使用手机打电话或者短信交往沟通时,不能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改善现状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理念。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手机产生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在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从深层次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意识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积极倡导课堂上合理使用手机的理念,是出于当代大学生特定成长背景的需要,也是满足大学生自我需求的需要。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注重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高校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活动。例如,设立关手机日、倡导文明使用手机论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3、规范学生使用手机行为。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 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规范大学生手机的使用行为。同时,为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可采取强制要求与倡议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予以制止,净化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虹,周伶,手机新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01

篇5: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海啸

小组组长:李舜尧

小组成员:张丽娜、范扬、范源豪、刘佳豪、白秋丽

时间:2014年9月1日到2014年11月30日

新密二中专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越来越讲究,许多学生都会追求时尚高档的科技产品,手机成了中学生的宠儿。校园的许多角落都会看见学生在使用手机,手机类型更是五花八门。

2、学生使用手机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来通话、发信息,渐渐发展成手机上网,利用手机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投票活动也越演越烈。

3、本学期初,学校政策在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方面更严格了,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到不教学区。这一政策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那么现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4、手机在校园里出现,确实在某方面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期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 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

二、研究目的

了解使用手机情况,让学生了解带手机的利与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指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研究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的评价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搜集、筛选和阅读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介绍信息时代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的各种文献,围绕上述课题研究内容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

(2)面谈。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走访面谈,得出部分调查问题的数据结果。

(3)问卷。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完善调查数据。

(4)分类。在文献研究、面谈和问卷的基础上,将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和其对应使用时间进行分类。

(5)比较研究。根据分类的结果,对我校在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不同用途所占时间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为提出解决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的具体方法做准备。

(6)综合研究。根据比较研究的结果,对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时间占上课时间的比例进行研究,为研究得出我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做准备。

四、可行性论证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众多的学生使用手机已经很普遍。使用手机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然而更多的学生把手机当作一种娱乐产品。玩游戏,听歌,发短信等。这严重违背了家长当初为他们买手机的初衷。因此,我们与老师进行了讨论,分析。我们对课 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1、研究课题的知识要求:

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弊端的例子,资料。然后在知道老师的帮助下,适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了解使用手机与不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在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引导使用手机的中学生重视收集的弊端和学习。

2、组员分工: 问卷设计:张丽娜 数字统计,分析:范扬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张丽娜、范源豪 活动记录及资料保管:白秋丽 录音,摄相:刘佳豪

3、所需要的条件:我们的调查活动需要下列物品:图书资料,计算机,手机,照相机等。这些物品我们将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

4、指导老师:我们聘请海啸老师、范欢欢老师、海燕老师为我们的指导老师。

五、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海啸、范欢欢、海燕 小组组长:李舜尧

小组成员:张丽娜、范扬、范源豪、刘佳豪、白秋丽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20日)组建课题组,填写课题申请书;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选择适宜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人员分工。撰写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和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具体工作由李舜尧负责。张丽娜负责搜集资料。

第二阶段 研究实践阶段(2014年9月20日至2014年10月30日)

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制定此问题的调查表,确定重点调查对象,组织进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个案调查整理,研究问题成因,找出相应对策;结合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发放调查问卷,由张丽娜、范扬负责。

第三阶段 总结与结题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

(1)整理资料。从小组成员处将填好的问卷和采访途中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把数据交由组长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了调查报告的基本框架,请指导老师和我们一起分析并得出结论,制定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干预策略及方法,由组长李舜尧笔撰写。最后将研究成果制成文档。

根据本次的研究研究课题,把课题小组写成三个具体的工体小组,即问卷调查小组和访谈小组。三个小组具体研究过程和方法措施如下:

1、问卷组

该组成员是张丽娜和范扬同学,他们首先查阅了大量资料,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有了大体了解。然后通过请教老师认真细致的讨论确定了调查问卷问题。问卷定稿后请打印室老师印制了1000份问卷。两位同学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入班机发放问卷得到同学的积极配合,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了问卷。

负责采访的同学(李舜尧,范源豪)深入采访学生、老师、家长,根据设置的采访问题对他们进行实际采访。捕捉真实信息并随时记录采访的信息。

2、访谈组

通过查阅资料,确定访谈问题预案,并有针对性确定访谈对象。访谈组的范扬同学采访了政教处王主任寇主任等。请他们谈了对学生带手机的看法和意见,并在课外活动时间随机采访了几位老师和同学。对访谈记录的同时又加以整理。

3、经验总结组

刘佳豪和白秋丽根据问卷组和访谈组的结论,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并积极征求学生意见,并总结出适合学校的干预方法。

七、预期成果

1:完成调查问卷。

篇6:大学生手机使用市场的调查

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我组织了这次调查。此调查不记姓名,您 在填表时不要有任何疑虑,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上一篇:述职报告 201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工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