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2024-08-05

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共12篇)

篇1: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 海自祥

摘 要: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灵魂,对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通过“任务驱动”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然后对如何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篇2: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非常有限,尤其是在高中化学的实验课上,由于一些教师自身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学生交代一些机械性的任务,学生做完之后就算完成高中化学的实验课,这样完全达不到化学实验课的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高中化学这种传统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育方式必须得到改进,于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高中化学实验课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应该是教师的直接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或者是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帮助真正地理解想学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能脱离书本,成为学生的技能,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情境模式,把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内容真正地融入实际的生活中,这样才能达到“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师假设生活中的场景,提出一些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自行地探索,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己探索出的知识也将更加的牢固,而且很容易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实践方法

1.任务的提出

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出针对实验内容的任务,是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首要事项,首先应该注意任务必须围绕着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分地追求任务的新颖,而脱离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其次任务的设计应该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在设置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设置一些有层次的任务,对自身素质较高的学生,给予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而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最后就要注意任务的.实际性,任务的结果必须能够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得出,而且任务的设计尽量多地涉及学生以前学习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例如,在高中实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一课中,如果对学生提出任务: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仪器,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这样学生就会按照教师提出的任务,自己对离子反应的条件进行研究,在任务的设计时,还可以贴近实际,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地域特点,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的分析

在任务实行之前,应该先把任务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进行分组的讨论和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大部分任务的答案都是唯一的,但是对于得到答案的过程却不是唯一的,这样学生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思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对答案进行探索,而在分析阶段,学生可以先对自己设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也可以对自己的设想进行改进,最后得到一个过程最简单的求解设想,这样对任务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设想中存在的问题,在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时,也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而且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别,学生能够对任务完成的时间也必然有差异,这样分析任务的时间,可以让那些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在完成任务时,和自身素质较好的学生差异不那么明显,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甚至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师提出离子反应条件的任务后,学生就要对这个任务进行分析,思考怎样进行实验才能发现离子反应的条件。

3.任务的实行

在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任务实行环节中,教师应该融入学生当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等进行讲解,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倾听学生的内部交流,尽早地发现学生对任务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想法比较奇特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由于已经完成了任务的分析,教师只需要规范一些操作,学生就可以在实验课上实行自己对任务求解的设想,真正地完成实验课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目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融入对任务的讨论中来,如在教师提出探究离子反应条件的任务后,根据实验给出的NaCO3、NaOH和盐酸等试剂,学生就要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间把离子反应的方程式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会对实验现象和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对比,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必然会对实验课上的仪器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实验仪器的操作也必然会提高,这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的总结

在课堂结束后,学生都存在着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疑问。在“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总结环节中,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这些疑问进行解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经验,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其次对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在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之后,教师应该对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然后把学生中间完成任务最简单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例如,在离子反应条件的课堂上,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选择几个做实验较快的学生,说出他们探究离子反应条件的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几个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产生沉淀、释放气体、生成水等,如果课堂的时间足够充裕,还可以拿其他学生的方法和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详细地对思考的过程等进行对比分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的培养,高中化学实验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素质能力设立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而“任务驱动”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如果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问题的求解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任务驱动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一定的催促力使学生更加愿意自主学习,并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文进。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8.

[2]禹克娟。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成功:教育,(6):10.

[3]习书秀。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篇3: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关键,基石,保证,后盾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求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若干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和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实施“任务驱动”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 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不断掌握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 一定要统筹兼顾各知识点, 切实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典型的“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我在践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坚持把握“三关”:

第一关,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框架上, 应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譬如, 多媒体制作涉及到多媒体信息检索、图文编排、交互功能的设计、界面修饰、文件与模块的存储、程序的打包和发行、变量、函数及表达式等教学内容, 我就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多媒体——“任务”。

第二关, “任务”设计要结合学情, 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设计“任务”时只有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方法和小组协作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当然, 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 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 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譬如, 网页制作涉及到因特网信息检索、信息的处理、网页设计和规划、网页框架的布局、图片的插入、超级链接、网页的修饰、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我在课堂上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提出“任务”, 同时, 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 也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相关的扩展知识的连接。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完成了网页制作任务的基础上, 再向学生介绍在因特网上发布站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使学生对在因特网上完成网页制作、站点发布的过程有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

第三关, 设置的“任务”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假如设置的“任务”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众所周知: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 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因此, “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

二、科学分析“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石

提出任务后,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相互讨论、分析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完成哪些步骤。但是, 提出的问题有些是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 这正是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我在讲授《Word的绘图工具》时, 先展示两幅课前已经制作好的“爱玩的熊猫”和“远航的帆船”图画, 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图画是用什么制作的?画由哪些形状所构成?这些形状是由绘图工具中的哪些工具绘成的?这些工具怎样调用的?各种形状的图形是怎么组合的?怎么给图画填充颜色?学生面对上述系列问题, 就饶有情趣的积极完成这两幅图画的制作。

三、上机完成“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保证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作为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百看不如一练”,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看老师示范有效得多。一般而言, 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的教学中, 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课堂教学, 是由教师提出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譬如, 我在多媒体制作教学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编游戏的“任务”:使用随机函数, 使得小球的落点位置可以随机发生变化。这个有趣的任务不但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而且给学生较多的创作空间。有些学生把这个函数用于窗体上人机界面的设计, 产生随机变化的文字或图形, 呈现活泼和具有吸引力的画面;有些学生把它用于产生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数字, 编制猜数的小游戏;有的学生把产生的随机数字用于计算机自动出题, 输入数学运算结果后, 计算机判断计分。这些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的“任务”, 闪烁着他们积极探索和独立创新的火花。

四、及时反馈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后盾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 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反馈, 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其实, 不少学生自己的任务一般很希望了解一下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 此时教师必须在反馈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作为学生, 在师评或者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也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重新定位, 在吸取其他作品长处之后去思考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扬长避短, 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篇4: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一、强调引领,设定核心任务

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必须是核心任务清晰、内容循序渐进、目标有效落实的课堂。核心任务也就是模块主题,构成模块的灵魂。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赤壁赋》作为文学性很强的古代散文典范,其意蕴深远,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通篇来看,文章语言典雅,构思巧妙,歌声中有政治失意之愁绪,箫声中有身世幽怨之悲调,历史咏叹中有人生无常之哲思,个人境遇中有人生苦短之感慨。这样在作者的笔下,水、月、人融为一体,实是一篇意味隽永而蕴藉无穷的美文。基于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设定核心任务为: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品味和鉴赏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的艺术特点。

二、注重分层,细化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模块化教学是在核心任务的统领下,根据各个模块的特点,将其细化为小的学习目标,或以问题的形式设计,或以情境的形式突出,或以阅读的形式贯穿。

从《赤壁赋》的教材分析中可以发现,教学的核心任务是结合作者际遇,理解文意,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针对这一核心任务,在具体模块学习中细化学习目标如下:

①走近作者,理解背景;诵读课文,疏通字词。

②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景:皓月当空,碧波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情: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③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由乐到悲,营造出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悲: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三、突出探究,丰富小组合作

在任务驱动模块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完成简单任务,而相对复杂的任务则需要在小组学习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突破。为此,教师应突出对任务的课前设计、构思、论证,注重对课堂的引领、督促、指导。

在《赤壁赋》中,苏轼发怀古幽思,在主客问答中提到了历史人物,用以表达身世之感与人生哲思,此处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尤为关键。为此,教师不妨将其视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引领学生思考: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写主客问答,阐发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悲伤。写曹操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既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客子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从客子的问答到作者的情怀,苏轼如何阐发自己的情感?这样深入句子内在语言逻辑及作者内在情感的深度解读,对多数高中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更容易得出结论: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的常与变化,既有变化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四、有效反馈,优化模块教学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模块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目标教学。然而,针对模块任务的情境创设价值何在,其具体模块的目标完成的效果如何,需要有相应的反馈手段,以检验模块教学的成效。具体到语文学习上,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还有能力与方法的检验。

在《赤壁赋》的模块学习中,高中生往往囿于人生体验与阅读视野,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苏轼在写赤壁之美景,却又暗含着个人情感的变化,间或有对历史及人生的哲思。该如何让学生感受,教师不妨设计模拟写作:假设你穿越到千年之前的赤壁,成为了苏轼或客子,面对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请用现代散文或诗歌将你的见闻感受写出来。通过模拟写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赤壁赋》的情、景、理的统一,感受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有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同时能够加深学生从结构与内容方面对文章的理解,使其明白开篇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结尾重在说理,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展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总之,语文模块化教学是将学科理性与文学感性相统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模块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大语文观的教学视野,要将阅读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切忌因模块设计而将文本解析得支离破碎,更不能为了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方法与素养的提升。

篇5: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做充足的准备,为学生制定的任务要有质量,教师也要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前预习。高中语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文言文生词较多、内容复杂,教师要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

4.2设置任务,展开讨论

在语文课堂开始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紧密贴合课文内容。当学生融入这个情境中时,教师要抓紧时机抛出本节课的任务,明确学生要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应完成的任务。

4.3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在布置完任务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自行学习,而是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必要时要向学生示范任务探索的步骤,当所有学生都明确任务之后再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分解任务,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关键句和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要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张弛有度,适时点拨学生阅读技巧,启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和交流。学生在探索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读课文内容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发表观点,并且一起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既可以向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听取同伴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综合能力的提高[3]。

4.4完成任务,多元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后一项关键的工作是总结和评价。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请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任务总结进行评价,针对小组探索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导,给出完成任务的标准,确保学生下次可以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4]。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要有教师的总结,还要有学生之间的点评和学生自身的总结,同伴互评可以让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缺点,互相激励,而自身总结则有助于学生自我反省,不仅要能看到别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5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质是在任务活动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不仅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探索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也需要给予极大的肯定,因此,任务驱动法教学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应用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小英.新课程下高中作文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学,,(07):52-53.

[2]张荣.任务导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04):112-113.

[3]刘书h.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研究[J].情感读本,,(06):36-37.

篇6: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当前,我校任务驱动型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笔者欣喜地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以辩论、小品、采访、小组探究、模拟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得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来解决问题。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我校进行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在行走的路上了。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也积极地加入了“行走”的大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特色的任务驱动型课堂。下面我就以一节我自己的任务驱动型课堂来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展示任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伊始,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而通常的做法是致力于“任务”的设计,即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为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来激发自己探索、思考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积极探索问题、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学生自始至终都维持浓厚的兴趣。这一节课我设计的教学情境就是通过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上面这一流程图在上新授课时学生简学过,但没有深挖,这一次让他们再回顾一下这幅图,这样可以使学生既熟悉又新鲜。

二、自主探索任务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等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需要亲自去思考、探索,这比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这四个任务我是这样分配的:一是四个任务都要思考;二是每两个组负责展示(口头回答)一个任务,如一二两组负责第一个任务;三是当两组分别把答案展示完之后,剩下的五组随机抽两组来评价刚才两组的展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每一组都能充分动起来,同时又能够有所侧重,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每一个任务完成中去。

三、师生评价议论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立足于“教学过程”,采用民主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要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见解,进而交流汇报各个小组的或个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对于这一节课,我的评价办法是打分,打分的标准既有回答知识的准确度,又有小组活动的表现。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积极进行了反思。针对如何设计任务我有如下几点想法:

1.任务设计要注意“干”与“支”的关系。设计一节课时,先要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大任务,这就是“干”,而从每个主干任务中细化出来的任务即为“支”。通过围绕主题教师就做添枝加叶的活,这样会使一节课的内容既具有条理性又很充实,学生也会建构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比如,本节课的主干任务是市场配置资源,由这个主干任务可以细化出来的支任务是: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样的优点?又有什么不足?我们该怎么办?

篇7: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800字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段话:“造就伟人的不是顺境,而是困境。在生活的任一驿站,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面对和征服重重苦难。”书中向我们列举出了许多典型的例子:芭蕾舞公主李月,即使被上帝夺走了双腿,但她也没有让自己的舞蹈梦想屈服于残酷的命运,而是用汗水铸就了辉煌,最终出现在了残奥会的舞台上;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霍金,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从此全身上下只有3根手指可以活动,可他依然以惊人的毅力编撰出《时间简史》、探究黑洞的秘密。人们都说,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让世人震撼;还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古今中外,这样值得我们赞颂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是美的化身,是我们这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由此可见,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一个人在成功之前,总是经历了很多失败和磨难。在苦难的炼狱中不断地磨炼,顽石也可以变成闪闪发光的玉石。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练,生命的火花才会闪光发亮;只有在苦难中奋进,生命的花朵才会灿烂芬芳。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考试失手、比赛失利、同学之间关系不和等等,每到这时,我都会意志消沉,心情低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走出阴影。如今试想一下,倘若我向李月一样被生活欺骗,像霍金一样身体瘫痪,像勾践、司马迁一样深受……与他们相较,我们所经历的所谓的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们是多么不堪一击呀!

篇8:任务驱动高中语文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法, 集思广益

在教学法体系中, 讨论式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讲授法相比, 讨论式教学法打破了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教师引导下, 以讨论为基础, 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或任务先独立思考, 而后相互表述个人观点, 共同总结归纳结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 教师可整合讲授法与讨论教学法, 以发挥学生主体性。

如教学“信息及其特征”时, 本课的知识主要是概念性内容, 有较强的理论性, 在教学过程中, 倘若只是教师单一讲授, 则会显得枯燥乏味。实际上, 对于高中而言, 对于知识的学习已经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可整合讲授法与讨论法, 举出相关现象, 引导同学们探讨, 对已给现象加以归纳总结, 教师适时点拨与补充。这样, 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活动中, 发挥课堂主动性, 激活教学氛围, 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同时, 突出了教师引导作用,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问题, 提高自学能力。

比如谈话引入:在初中阶段, 我们已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你们是否能结合日常生活, 举例说说什么是信息?然后让学生举例回答, 教师小结:信息就是运用数字、文字、图像、符号、声音、图形、状态、情景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 时时处处有信息。尽管信息种类千变万化, 却有着相同本质。接下来, 让我们借助所获取的信息, 分析其共性。提示引导:在存在的信息中, 颜色依附在物体表面上, 书刊文字依附在纸张上, 另外, 还有各式各样的信息, 你们是否可以举出其他现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继续诱导:是否有信息未依附载体而独立存在?于是学生异口同声道:没有。启发思考: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这样, 通过师生交流互动, 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特点之一:载体依附性。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而得出信息的价值性、时效性、可共享的特点。启发思考:除了上述特点外, 信息技术还有哪些特点?在众多特点之中, 相对物质能源而言, 哪些是信息独有的?这样, 通过融合讲授法与讨论法, 可诱导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活动中, 使其积极答问, 活跃课堂氛围。同时,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合作意识, 学会主动探究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探究合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任务驱动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给同学们创造实践体验的学习情境与思考问题的情境, 让他们紧扣有关任务有目标的自主学习, 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 并以任务完成结果对学习过程加以检验或小结等。这样, 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 积极思索, 体验实践, 巩固运用, 从而转变被动学习状态, 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

如教学“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时, 教师可运用任务驱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比如要求学生小组活动, 认识搜索引擎, 阅读相关内容, 然后登录“百度”网站, 接着在搜索框中输入“搜索引擎直通车”, 搜寻有关搜索引擎的内容, 思考如下问题并汇报结果。 (1) 明白搜索引擎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分析各种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2) 查看搜索引擎的分类资料后, 填写下表:

(3) 请讲讲在“搜索引擎直通车”网站中, 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认识了搜索引擎有关知识?而后教师依照学生学习结果, 进行小结。

当学生把握搜索技巧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合作, 完成如下任务: (1) 在某次招聘过程中, 微软公司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照镜子时, 为什么成像上下不颠倒, 而是左右颠倒?你们知道原因吗?试试搜索, 看看能得到哪些答案。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小结。 (2) 杜牧的某首诗中, 其中一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耳熟能详, 你们是否可以找出整首诗呢?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关键词进行查找, 看看有何不同?

篇9:任务驱动,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地完成一定的任务。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相关的内容设计成一项项任务,让环环相扣的任务驱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出任务,激发兴趣

在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时候,我通过一个个富有新意的任务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让他们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了。

我经常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用一些影像、声音资料来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的时候,我特意从学生感兴趣的影视剧入手,问学生是否看过《黑客帝国》,并且给学生播放了几分钟《黑客帝国》的精彩画面,然后告诉学生,其实黑客在日常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如果大家能够掌握了各种信息系统安全和维护方面的知识,对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有一定的认识的话,那么即使是黑客也很难窃取到大家电脑中的数据了。精彩的电影画面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候我便向学生提出任务,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看看课本中有哪些内容是讲述电脑的信息系统安全维护的,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它们分别都是用来应对什么情况的。在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后,学生们都投入了认真的学习之中,力求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提出任务的时候我总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又或者是提出一些和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系的任务,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在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时候,效率也会相对比较高。

二、合作项目,学以致用

提出了任务之后接下来就要完成任务了,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总是提出一些他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的方法来学以致用地探讨并完成这些问题。

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选修课《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时候,在上到“图形图像的加工”这一课的时候,我便提出了一个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任务,那就是将他们拍摄的照片用学到的技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求使得照片的视觉效果更加好。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我让学生几人一个小组,一边讨论一边完成任务,选择需要修改加工的照片,然后尝试用什么方法能够让这些照片改头换面。由于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对此很感兴趣,认为这样的任务是可以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派上用场的,所以完成任务的效率也变得很高。

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一个项目,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完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在教学的时候还经常启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解答。

三、任务讲评,扬长避短

在学生完成了任务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经验教训,我围绕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讲评,并在讲评的过程中讨论一些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以后的任务。

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如何“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和如何“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在这项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尝试以一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作为分析的内容,列出图表来呈现出自己进行数值分析的内容。在完成任务之后,我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里有错误,哪里有不足,而是用启发式的问题来提醒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答案。如有的学生在选择图表类型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注意其适用特点,使得整个图表显得较为臃肿,而这个时候我则提问:“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这些数据看起来更加清晰,有些数字都挤在一起,看不清楚了,用怎样的图表类型能够更加清晰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修改自己的错误,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任务讲评的时候并不急于讲解,而是尝试激发课堂学习气氛,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让他们自己发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足,这样的话他们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对自己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后就能够避免产生类似的错误,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能够用各种不同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来自主学习,完成各种任务,这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好处的。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掌握更扎实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 曾玉香.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策略[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2] 林承富.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1).

篇10:任务驱动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45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重点:使用word对文字进性编辑、能够熟练制作表格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为手段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应采用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活动,将知识化解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

(2)教学要求

掌握文本的选定、移动、复制等编辑技巧;

熟悉操作文字格式修饰及一些特殊格式的运用;

掌握段落格式的`修饰。

(3)任务活动设计过程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本节具体的教学活动与完成任务过程描述与说明如下:

新课导入:引入一个实例:找出一篇文章中的错误,包括语法,排序等。

教师:布置任务①:将所有顺序打乱的文字筛选出来,并介绍文本选定、移动、复制等操作方法和步骤。

说明:接下来学生上机练习操作任务①。教师观察学生上机操作情况,在旁指导。

教师:布置任务②:要求学生操作文字格式修饰及一些特殊格式的运用

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②。

说明:这任务的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文本选定、移动、复制等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思维此时比较活跃,相互交流、讨论一阵以后,大家开始忙于操作。

教师:布置任务3:要求学生操作掌握段落格式修饰

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3。

说明:这任务的设计学生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相互交流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4)教学小结:结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文字的编辑和排版”,操作进行归纳小结,布置课后上机操作任务。

(5)教学法点评:

《文字的编辑和排版》有一个整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电子板报,由于解决这个任务要涉及许多知识点,因此,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的实施每次完成1个子任务。

方法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让知识超越教材,创造出完美作品。

(2)“任务驱动”的教学资源不仅在课本,有可能涉及更多领域。

(3)“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内容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篇11: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清华中学 张亚琴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在七年级有一课是教学生如何申请免费邮箱,并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我下午一共是两节课,分别是157班158班的。第一节是157班。在给157班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是就说,我叫同学们打开某个网站,然后点击那个链接,我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跟着我的思路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比如“此用户名已存在”等小问题。但我还是要下去给每个同学解释。最终把自己搞的很累,自己累点能出成果那也可喜。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只有二十来位同学成功的申请了邮箱并发送了邮件。

接下去的一节课是158班的。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158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因为都是新来的学生,因此同学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建议和意见。同学们可能当面不好讲,因此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实现。在这么一个真实的情境下,我要求同学们自己参考旁边的同学自己在网上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并给指定的邮箱发送邮件。看谁最早完成。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成功发送邮件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我已经收到了某某的邮件了,然后这样我不断的刺激下面还没有发送成功的学生,“驱使”他们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能成功的发送电子邮件。

案例描述

(二):

因为在158班因为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159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音型混合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x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去转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反思分析 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篇12:走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立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分析化学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明确任务,一步一步进行,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任务驱动主动参与自立合作探索创新。

在技术快速发展和劳动组织方式的不断改革过程中,现代企业的员工除要掌握快速变化和不断深入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是发现评价和促进这些能力发展的一个持续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变得无能为力。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一定要有实践教学环节,以往我校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权力控制之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收获就是验证实验目的,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在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借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既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任务应该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点,但任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仅以某些操作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也有悖于教学的目标。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在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修约的教学中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主要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能里入手做,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更加细致。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教师明确任务,分组,让学生使用量筒、移液管、滴定管、托盘天平、分析天平并读数。教师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效数字组成,四舍五入修约规则是否合理。

第二步,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在教师引导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紧张的高潮期。每组拿出自已的读数结果和拟定的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由每组选出代表阐述各自原观点。

第三步,进入交流讨论期,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讨论,互相展示操作或交流实验,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否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这一步骤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在教学节奏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学生交流讨论每组读数,教师引导,指出学生在读数和修约规则上存在的问题。

第四步是总结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给出有效数字明确的定

义,总结出科学的修约规则。

三、如何把握教学与任务设计的关系

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来设置任务,同时任务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布置的任务要遵循循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探索新知识,这样逐步提高,并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适应学生,贴近学生。

(一)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学习目标,如分析结果的处理。

第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与特点,做

到因材施教。

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分析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四,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以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任务趋动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学生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这个目标的驱动下,自己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技能培养这个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实践任务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自学,互相帮助,努力探索。教师表面上是个“旁观者”,其实是个“导演”。

(三)重视任务完成以后的评价

上一篇:花香树语作文400字下一篇:初一作文我喜欢书法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