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指导

2024-06-06

科学理论指导(通用6篇)

篇1:科学理论指导

40年来的改革开放,始终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不断前进的。实践催生理论、发展理论、检验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推动实践、深化实践。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经受检验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某些僵化的思想观念和教条也不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因此,党和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从长期形成的“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主义某些并不科学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中解放出来,推动了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

改革开放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满着智慧和能量,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源泉。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带领人民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对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规划了改革开放的目的、任务、原则、战略、路径和要求,指导和推动着改革开放一路前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化解了许多风险和挑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始终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和推进的。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书写了新的篇章,带领党和人民进入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要求,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这既是对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今后改革开放的科学规划。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就,然而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就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实践。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就必须认真学习,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能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就必须深入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正确的方法论,统筹谋划改革开放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开放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思想宣传范文】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互联网作为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最大变量已成不争的事实。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做好网信工作对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大意义,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全面提高新时代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力,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提高党对网络领域的政治领导力,确保网信事业发展正确政治方向。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如果削弱党对网信工作的政治领导力,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就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在充满变量的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西方反华势力的图谋就会得逞,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遇巨大挫折。

一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因此,做好网信工作,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至关重要。全面提高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力,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网信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同时,还必须坚持把党总揽网信工作全局、协调网信工作各方落到实处,使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网络媒体特别是新媒体领域,实现正确政治导向在网络信息传播全环节、全领域覆盖。

提高党对网络领域的思想引领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全社会价值共识的形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甚至许多错误思潮以网络为介质肆意传播和发酵。能不能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如果淡化党对网络阵地的思想引领、解除思想武装,就意味着放弃领导权,无异于将网络阵地拱手让人。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提升党对网络舆论的思想引领力,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须将思想的力量融入网信工作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通过网络真切感知到党的思想和理论的温度。要强化理论供给,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特别是对于网络虚拟社会中存在的偏激甚至错误的社会思潮,要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力廓清其迷雾。

提高党对网络领域的群众组织力,使网络真正成为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的重要桥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形式和工作领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境界。曾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在网络空间均能得到及时、全面、真实的反映。网络空间打破了群众路线的时空限制,使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因此,提高党的网络群众组织力,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网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工作格局,在网络领域能有效组织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使网上网下成为一个同心圆,党的声音与群众心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提高党对网络领域的群众组织力,还必须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便捷的桥梁实现与群众的有效沟通。在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舆论格局日趋复杂的今天,同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

提高党对网络领域的社会号召力,构建全民参与、协调一致的网信工作大格局。一个政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指它针对社会中不同群体、阶层和力量的社会政治动员能力,也就是能把各不相同的社会群体、阶层和力量围绕着某种价值理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可以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我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当前,党的社会号召力的提高除了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夯实自身根基之外,还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整合社会各方要素资源,积聚全社会力量朝着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奋进。

提高党对网络领域的社会号召力,首先需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信工作联动格局,为党的社会号召力有效发挥提供高效运作的网络空间,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能及时解决。其次,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巩固和扩大不同群体、不同行业领域的群众基础,使党的声音能及时传达。最后,着力培养一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俱佳的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党的社会号召力持续发力提供坚强人才队伍保障。

【思想宣传范文】三

x20xx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任务,也是新时代全党的重大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位一体,要贯通起来理解,全面贯彻。关于聚民心,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来思考,谈九点体会,或者叫做九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

中国共产党是顶天立地的伟大政党。顶天就是顶马克思主义之天,立地就是立中国人民之地。我们党是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是在人民群众中生长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1973年6月,毛泽东同志会见马里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特拉奥雷。特拉奥雷说,我们马里共和国的人都认为你是一个天才,而且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法国人教导我,拿破仑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但我认为同毛主席对世界的贡献相比,拿破仑不及毛主席的三分之一。毛泽东摇头说,你把我吹得太高了。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我做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我们党从最初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8900多万名党员,成为领导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长期执政的党,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理论就是人民的理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共产党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共产党的实践就是人民的实践。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第二个观点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基础。1992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指出:报告中讲我的功劳,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共产党领导的实质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号召,就是希望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始终不要忘了人民,不要忘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就是希望全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第三个观点

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1944年6月,以美国记者为主的21名中外记者参观团来到了延安。其中,美国记者福尔曼在延安和晋绥抗日根据地进行了6个月采访后,写了一本《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在书中,他一开始就表示:“我们新闻记者多半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是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在描述了大量亲眼看到的事实后,他感慨地说:“凡见到过八路军的都不会怀疑他们,他们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自制的简陋武器坚持抗日战争,就是因为他们和人民站在一起。”共产党被人们认为最有纪律,最有道德,具有最适合群众愿望的路线和政策。我们党把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问题。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颠倒了公仆和主人的关系。党委和政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人民这条根本底线。

第四个观点

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也由我们党走过的道路所决定,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统一的。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安排和集中体现。全党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五个观点

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委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打算,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党政机关,要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特别要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加强新时代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必须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对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和危害,绝不能低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解决。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更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六个观点

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少数和大多数的关系,但又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关系,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影响和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能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注意体察民情;越是历史转折关头,越要注意把握民心。如果说,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是xx大以来全党工作的最大亮点;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民生,应该成为当前全党工作的最大着力点。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突出问题,集中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

第七个观点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地向群众讲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党和政府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要诚心诚意地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广大人民群众是最讲求实际的,又是最通情达理的。1952年,中央慰问团代表毛主席重回江西看望苏区人民,一位86岁的老汉,步行80里山路赶来,非要见见慰问团团长。得知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红军队伍里牺牲了,团长便问老人说,老人家,您需要我们帮助些什么?老人说,不需要帮助,我就是想要一张毛主席像。为什么“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因为在老百姓眼里,毛主席就代表着共产党,就代表着那个“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的共产党的形象。这个故事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深受感动。新时代,我们要发扬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收获新时代的感动,把党和国家的意识变成全体人民的意识,把党和国家的自信变成全体人民的自信,把党和国家的意志变成全体人民的意志,把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变成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样我们就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八个观点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使国家和人民建立起信仰,必须紧密联系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紧密联系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看待大局,正确看待形势,正确看待差距,当前特别要正确看待困难。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我们在战术上重视一切困难,在战略上藐视一切困难。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必须充分地估计到前进道路上各种可能遇到的和必然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百折不挠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还是毛泽东同志那句话,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能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正能量。这就是我们建立中国自信、中国信仰也是我们聚民心的根本物质基础和根本思想政治基础。

第九个观点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人民最重要最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党心军心民心之所向,也是一场更广泛、更深刻、更艰巨的新的伟大革命。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保持全党坚如磐石般的团结,始终保持党同人民坚如磐石般的团结,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思想宣传范文】四

内容提要: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宣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发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攻坚动员令,阐明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现实路径,诠释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是指导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献。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总结了4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精辟阐释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部署。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指导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献。

40年改革开放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全面总结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这四个“基于”深刻表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的关键抉择,既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又体现了我们党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用这十个方面的“始终坚持”高度概括了4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4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0年改革开放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的精辟概括

40年来,我们党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丰富经验。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立足于40年伟大实践,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九个“必须坚持”,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伟大革命的生动记录和智慧结晶,贯穿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要求,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些宝贵经验为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些重要启示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和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经验,而且善于把经验升华为理论,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重要讲话展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理论创新逻辑和重大创新成果: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面对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和行动纲领

重要讲话宣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他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推进改革开放,不仅顺应我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而且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而且使中国更加自信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来自于我们的信仰、信念、信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

讲话发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攻坚动员令。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新时代改革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造性的举措。新时代改革开放要聚力于过险滩和啃硬骨头,既要面对前进道路上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又要回答改什么、怎么改,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我们必须苦干、实干,干出一番新天地。

讲话阐明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现实路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这一总目标,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讲话诠释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我们要站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把握改革开放的未来趋势、发展方向、客观规律,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要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重要讲话既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足音的回荡,又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的“接力跑”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思想宣传范文】五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作怎样的好评与赞颂都不为过。在此,从四个主体视角入手,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作简要探讨。

改革开放锻造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本领。从起源上说,市场经济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经济运行体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市场经济在相当长时间内被贴上意识形态标签。因此,如何顺利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问题之一。驯服市场经济这头烈马,最为根本的环节是,通过推动持续而深刻的思想解放,切实破除关于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偏见。在此前提下,中国改革开放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通过释放市场活力提升了财富创造效率,又通过完善基本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既为资本增值提供了广阔舞台,又以有效的手段限制了资本的任性与疯狂。40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弊病,锻造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改革开放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答的历史性难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持续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改革开放这条正确道路。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局性变革,我们党始终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出调整与改革,构建了新的体制机制,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40年改革开放史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必将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古老的东方大国迸发出愈发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对外开放的大幕一经拉开便释放出强大动力,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与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探索现代化路径方面,中国有效破解了发展中国家几乎难以摆脱的发展与稳定、开放与自主等几大难题,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全球治理方面,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极端化思潮泛起的世界形势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主张和倡议,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赞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引领力。

改革开放满足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期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史,清晰地勾勒出党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改革开放40年来,在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产品需求、休闲和享受的需求、高层次需求、美好生活需求。新时代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既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一致好评,也必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谱写出最为光彩夺目的动人乐章。

篇2:科学理论指导

摘要: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既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又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塑造官兵忠诚灵魂,关键在于全方位培育,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用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听党指挥军魂。

关键词: 铸牢军魂;理论武装头脑;

一、军魂是我军的命根子

(一)血与火的斗争锻造了我军的军魂。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由于我们党没有自己的军队,无数赤手空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头颅落地,革命成果毁于一旦。血的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了建立和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就在这一年,我们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并从一开始就坚持了党领导军队的原则。三湾改编,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为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基础。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单纯军事观点,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实施领导的原则和措施。1932年红军总政治部颁布的《政治工作训令》,第一次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载入了正式文献。真理总是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视军权高于党权,企图另立中央,夺取党和军队的领导权,我们党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毛泽东在总结与张国焘斗争的经验时,鲜明地提出了“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的著名论断。全面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提出八路军要“统一受蒋指挥”,主张放弃党对八路军的领导权。党中央、毛主席针锋相对,反复强调在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权,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经受了又一次考验。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又粉碎了高饶反党集团、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妄图篡夺党和军队最高领导权的阴谋,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的团结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我军的军魂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在同反动派和党内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斗出来的,是历经长期革命斗争考验锻造出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是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

(二)我军军魂具有唯一性、直接性和全面性的鲜明特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的军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唯一性。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是绝对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地、独立地、永远地领导和指挥这支军队的政党,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插手军队,更不得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

二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直接性。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是直接领导,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全军形成垂直的党的领导系统。

三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全面性。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全面的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军队中自上而下建立起各级组织,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并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对军队实行思想、政治、组织的全面领导,对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系统实施全权领导,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

(三)军魂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我给大家讲两个历史事件。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西征到达大渡河畔,在清军的重重围追堵截下,最终全军覆没,留下了令人扼腕叹息的千古悲剧。72年后,红军长征也来到了大渡河畔,面临着与当年太平军相似的险恶处境,蒋介石宣称要让红军成为“太平军第二”,结果呢,英勇的红军突破天险,粉碎了敌人的美梦。两支同样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在同一地点,面临相似的处境,为什么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原因就在于我军有着先进政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改造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用小米加步枪打了400多个战役,战胜了国内外强大敌人,并经受住了各种政治风浪和斗争的严峻考验,始终保持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本色。我军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魂”。正是有了这个“魂”,我军才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正是有了这个“魂”,我军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78年的实践反复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传统之根本,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命根子。

二、军魂是我军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主心骨

胡主席强调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这一条永远不能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强化这一观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铸牢我军军魂的极端重要性,为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侵蚀影响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军作为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重点。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矛头集中指向我国。进入21世纪,美国为构建以它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把我国视为推行霸权主义的最大障碍,利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之机,不断拓展对我西化、分化的空间和手段。由于我军的特殊性质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军作为西化、分化的重点目标,千方百计地进行渗透破坏。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向我军兜售西方的建军思想和治军之道,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勾结各种反华

力,利用广播、互联网、邮件等对我军进行心战宣传和破坏活动;通过利益诱惑进行拉拢策反,笼络军人的亲友和曾经在部队工作的人员,企图在部队内部培植他们的力量。现在,我们大家都没有经历革命战争的考验,对军魂重要性的体验不像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老一辈那样刻骨铭心,比较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有的甚至盲目崇拜欣赏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治军之道。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拉拢腐蚀下,不就有个别人当了俘虏,变节投敌,成了人民的罪人吗?这样的人虽然是少数,但足以说明我军面临的挑战非常现实、非常严峻。我们旅地处西北,毗邻发生“颜色革命”的中亚国家,驻地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但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活动频繁,可以说处在反西化、分化斗争的前沿,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考验也更直接更具体,我们不能有和平麻痹思想,不能掉以轻心。

(二)敌对势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首先,军队不可能“非党化”,鼓吹“军队国家化”更是别有用心。“军队非党化”与“军队国家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西方国家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搞军队国家化,是资产阶级政党控制和利用军队的一种手段,是多党政治体制的产物。表面上看,军队属于国家,实际上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党的领袖当上了总统或首相,就自然成了军队的最高统帅,掌握着军队的控制权。可见,西方国家军队实质上仍然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资产阶级政党实行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控制,所谓“军队非党化”其实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军队不可能“非政治化”。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更不可能离开政治。以美军为例,它口口声声宣称不参与政治,但它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政治紧密相关。在国际上,它空袭南联盟,攻打阿富汗,占领伊拉克,充当“世界宪兵”,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忠实工具。在国内,它极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充当资产阶级的政治打手。1963年,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大学黑人和学生举行示威,美军进驻该校达一年之久,这难道与政治没有关系?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党、国家和军队的阶级属性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是完全一致、高度统一的。因此,我军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敌对势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就是企图把我军的思想搞乱,把军心搞散,把军队搞垮,为颠覆我党的执政地位、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扫清障碍,用心极其险恶。

(三)铸牢军魂才能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二战期间,希特勒的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尽管德军从炮镜中看到了克里姆林宫上空高高飘扬的苏联国旗,但还是没能战胜苏共领导的苏联红军。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苏军却在西方“和平演变”的政治攻势面前不战而败、不战而变。导致这一历史性悲剧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个教训是我们应该牢牢记取的,这就是放弃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攻势面前,1987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修正意识形态,1990年苏军开始推行“非政治化”,主动放弃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不久,又颁布苏联社会团体法,规定军人活动不受政党决议的束缚,并对军队政治机关进行全面改组,撤销了军队各级党的组织,允许非党组织在军队中活动,使苏共放弃了对军队的组织领导。1990年一年间,苏军中退党的官兵就达3万多人。1991年的“8〃19”事件中,在苏联党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被“紧急状态委员会”派去攻打议会大厦的空降部队有的按兵不动,有的阵前倒戈。这从反面告诫我们,军队一旦脱离党的绝对领导就会丧失灵魂,就会变质,就会在西化、分化的侵蚀影响面前败下阵来。对这一点,西方的学者和政治家都有清醒认识,我们更要认真汲取教训。我军正是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经受住了考验。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固本铸魂,抵御西化、分化影响侵蚀才有“主心骨”,才能任凭风浪起,永远不迷向。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同时立足于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使党建理论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我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应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党的建设的理论,如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关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理论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使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和军魂

坚持立足实践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前进,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这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党建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基层组织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党的基层组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理论的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切实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因此,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党建新情况,努力破解党建新问题,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

四、激发内在动力,在培育践行中自觉强化理论武装。

理论武装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力量,强化理论武装就需要体现在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上。概括起来就是“三个铸牢”:

(一)是在加强思想改造中铸牢军魂。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上的领导。人的头脑,就像是一个阵地,不用创新理论去占领武装,就会被其它理论或思想占领,甚至会被灰色信息或不健康思想所占领。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抢占思想的主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之基。有一句古语,叫做忧心非学不释,困惑非学不解,精神非学不振。讲的就是放松学习就会使意志消沉、迷失方向的道理。有一本名为《反贪公告》的书,记录了名市长走向腐化堕落、成为 “阶下囚”的经过,导致他们犯罪的具体原因当然各不相同,但有一条是共性的,就是不学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失衡。由此可见,不重视理论学习,不是什么 “光荣的缺点”,而是 “致命的弱点”。因此,我们每名同志都应该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第一任务,始终保持不竭的学习动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把握科学理论的基本内涵、主要观点和精神实质,掌握观察世界、认识问题、指导人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通过深入扎实持久的理论武装,使自己不断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坚定信念上达到新境界,从而也才能引导我们、支撑我们走好军旅人生之路。

(二)是在深化党史军史学习中铸牢军魂。我们的党史军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拓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一部继往开来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前仆后继、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都是一堂堂生动的教育课,对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对永葆我军传统和本色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一位哲人说过:理论是火,点然引路的灯;理论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科学理论是我们崇高理想信念的基石,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才会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我军历史上有个独腿英雄钟赤兵任红十二团政委时,在娄山关战役中不幸受伤,年仅岁的他经过三次截肢,对前来看望他的彭德怀说: “军团长,就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队。无论如何,我不离开红军。”之后,钟赤兵凭着顽强的毅力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了陕北。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的无限忠诚。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学好科学理论,才能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和胡主席的信赖。

(三)是在严守政治纪律中铸牢军魂。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武器装备远远好于我们、数量远远多于我们的国民党军队,靠得就是严明的纪律。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官兵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和指挥,上演了一幕幕听党指挥、严守纪律的战争话剧。黄克诚大将讲得很生动:“那时候,毛主席就是用个电台,滴答滴答地指挥我们。滴答滴答,就要无条件地执行。没有什么人来监督,大家都自觉执行。”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广大官兵要自觉同违反政治纪律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能不能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是我们官兵党性纪律观念是否坚强的具体体现。当身边出现违反政治纪律的言论和观点时,要旗帜鲜明地批驳和纠正,不能任其蔓延。当发生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时,要敢于站出来进行斗争,坚决予以制止,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和形象。同志们,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一支没有军魂的部队,也就没有了脊梁,必然会垮塌失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只要我们始终忠诚于党,铸牢军魂,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就一定能够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把我们所的全面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篇3:科学理论指导

1 整体护理的概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要求护士除应加强对患者自身的关注外, 还需把注意力放到患者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 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和日趋完善, 现代护理学已发展成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增进人类健康为目标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其范畴、内容和任务已涉及人类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各个方面。护理工作已日益显示出了他的重要性。护理人员的工作成效已越来越被社会广泛认同。然而, 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以及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带来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存在偏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直视护理为医疗附属体, “打针、发药护士”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有部分护理人员对实施整体护理缺乏认识和内在动力, 认为整体护理工作变得比过去繁琐了, 甚至增加了许多过去所没有的额外负担, 整体护理工作难度大, 要求高, 工作成就又不易被患者或社会所承认, 护理人员的待遇也不因此而提高, 地位仍未提高……观念的偏见, 必然带来行动的迟缓, 进而制约了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进。

2.2 知识结构不相适应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 或是以人为中心, 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做好整体护理工作, 不仅需要护士有熟练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求有丰富的心理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各方位的知识和良好素质。我国的护理教育较长时期以来偏重职业技术教育, 而忽视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不少护理人员参加工作以后, 因为工作忙等原因, 疏于学习, 尤其是疏于医学边缘学科的学习, 不少护理人员目前的知识结构已经很难适应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所需。

2.3 多元角色转变不快

随着护理领域的不断拓展, 护理人员, 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执行医嘱, 打针发药和各种技术操作, 演变成直接提供护理的角色, 管理者的角色, 导师的角色, 协调者的角色, 顾问的角色, 科研的角色。他们的任务已经超出了原来的对患者的护理, 护理工作的场所也由医院扩大到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然而, 现阶段不少护理人员们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做好护理工作, 多元化角色转变不佳, 护士角色的转变与护理工作模式如何相适应仍需护理人员不断探索。

2.4 支持系统不相匹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编制、结构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目前大多医院现有的床护比例大大低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1∶0.4。护理人员年龄老化, 知识结构不合理, 身体素质差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 不少医院的支持系统与护理各为体系, 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不少护理人员仍需在物品、药品的上收下送, 患者的膳食管理上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很难真正意义上做到整体护理所要求的“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2.5 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护士工作任务繁重, 对患者的整体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不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的具体需求, 讲授健康教育知识往往存在盲目性, 在教育内容上不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时期和不同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教育手法上, 面对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 缺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不能有效地激发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3 对策思考

3.1 掌握沟通技巧应用整体护理

护患沟通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是护士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可治病也可致病。

3.1.1 丰富理论知识, 扎实基本功底。

在有效进行护患沟通过程中, 不仅要求护士精通专业和技术, 还要通晓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 学会能言、慎言和善言, 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 完成现阶段护理服务流程规范。丰富的理论知识, 扎实的理论功底, 是有效开展护患沟通的基础和条件。

3.1.2 尊重患者人格, 维护其权利。

在与患者沟通时, 要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和人格, 要有礼貌地称呼患者, 尽量不要直呼其名, 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注意对患者的隐私保密。在日常护理中, 尽可能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 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 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帮助患者达到心理平衡。

3.1.3 找准沟通契机有效地进行护患沟通。

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 首先要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 并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融洽的交谈环境和氛围, 其次要注意准确地把握患者所表达的信息与情感, 对对方的谈话要做出积极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 护士应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和体贴, 主动关心患者的疾苦, 了解他们的后顾之忧, 体现人文关怀。

3.2 运用健康教育手段, 普及健康干预措施

3.2.1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 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

康意识, 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提高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整体护理工作过程中, 护士应切实担当起健康知识宣传员的责任, 应充分利用观摩病情和疗效以及其他接触的机会, 因地、因人、因时地对服务相对人宣传和普及健康相关知识。例如:指导糖尿病患者膳食选择, 教育患者学会常见病的预防,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做好健康工作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外早已将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护理作为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因此, 我们必须更新护理观念, 加强责任制考核, 明确护士不再是单独地为患者发药打针, 必须同时是患者的卫生咨询者、健康指导者, 把患者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护士、医生以及社会对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逐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 鼓励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养成积极的社会心理态度,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终止不健康的行为。

3.2.2 健康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部分, 有关高校应高度重视

课程的设置、师资安排、学分考核等问题, 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以本学科的技术发展为主要内容, 辅之以相关学科的理论, 如护士行为学、管理学、思维逻辑论等, 不断增加多学科的信息储备和知识储备, 以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要求, 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3.2.3 已经和正想开展整体护理的单位以及实施健康干预措

施的主体———护理人员, 更要重视心理、伦理、社会公共关系、预防、保健学等知识的学习, 积极探索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重视医院健康教育的今天, 护理人员应加大不

!!·编读来往·

同人群, 不同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手段等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3.2.4 各有关单位和领导更要为实施整体护理和健康干预措施,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3 运用人本理论, 指导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的人性化内涵、核心是护理工作者首先要尊重人, 关心人, 爱护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 突出了患者是整体社会人的概念, 要求护理人员转变观念,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改变护理行为模式, 扩大护理服务范围, 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人性化服务必须融入临床工作之中, 例如:说话态度要和蔼, 语言通俗易懂,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及倾听患者诉说, 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和心理需求, 减少护理纠纷, 拉近护患距离。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 接受患者及家属的咨询, 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在人本理论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整体护理可使人们转变观念, 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提高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质量, 提高护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 融洽护患关系, 减少医患纠纷, 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

4 小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逐步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患者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为宗旨, 满足患者身心及社会、文化需要的整体护理。应正视和解决目前整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体现现代护理的功能, 实现护理人员真正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月英, 周素萍.浅谈护患沟通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2007, 4 (12) :197-198.

[2]徐东娥, 毛晓红, 冯怡.人文关怀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 20 (4) :57-58.

[3]李转玲.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3, 19 (1) :29.

[4]王艳萍.更新护理服务观念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7) :91-90.

[5]李蓉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整体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 :10.

篇4:切实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实践

一、要认真组织学习,统一干部思想,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要做到在房建维护服务工作中,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对“科学发展观”做出的有关指示、讲话,学习青藏铁路公司、辅业中心相关文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座谈,以统一干部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和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党员干部对新时期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在房建维护服务工作中,自觉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归纳起来,就是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座谈,务必使广大党员干部达到五个认识。一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坚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这个认识上要使党员干部把握三个明确:第一,要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以发展这个主题来贯穿的,“发展”存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之中;第二,要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个层面,更好地推进“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伟大实践;第三,要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是对能否真正做到“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三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四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稳妥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审时度势、妥善解决和处理诸多矛盾和问题。五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在房建维护服务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抓好服务质量为首要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房建维护服务公司,是青藏铁路公司不可缺少的后勤保障单位,担负着为青藏铁路公司运输安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重要职责。只有做到精检细修,把房建设备维护好,为一线运输安全生产提供良好服务,才能为促进公司全面发展提供基础保证。所以,作为房建维护服务单位,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抓好服务质量、提升经营信誉为目标,任何时候不动摇、不放松、不淡化。我们要将这一目标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原则,永远坚持好,切实贯彻落实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详实地做好房建设备调查。做好房建设备调查,是科学地、合理地下达维护成本计划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详实的房建设备调查,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设备状况,才能掌握设备的真实情况,从而为下达维护成本计划、安排年度预算成本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各级职能部门,特别是车间、班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务必把做好房建设备调查作为第一环节,组织好、落实好,扎扎实实地把房建设备调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科学地分配维护成本计划。在做好房建设备调查的前提下,公司职能部门要及时地、合理地、科学地下达维护成本计划,明确完成质量目标。这里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维护成本计划的下达、分配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建立在可靠的、真实的设备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特别是影响行车安全的维护成本计划。

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要确保服务质量、经营信誉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要在严格执行铁道部146号部令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必须要科学、规范,便于操作,便于实施,便于监督,从机制上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提升经营信誉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在房建维护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公司的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载体,推动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最广大职工群众。因此,我们要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切实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一是要抓好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全体干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时期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需要。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其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特别要开展“更新知识、适应发展”方面的培训;其二,要实行全方位教育培训,不留教育培训“盲区”;其三,要注重提高培训效果,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是强化干部廉政建设。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毫不放松地抓好对干部的廉政建设,并要将此作为一项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廉政制度及其监督约束机制,从机制上确保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严查违规、违纪行为,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堤坝,时刻敲响“廉政”警钟。

三是开展以人为本的创建活动。要结合各职能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各项创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全公司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以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取信于民,赢得社会赞誉,真正让青藏铁路公司和辅业中心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各级组织放心。

四是实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公司成长、发展环境。在推进“人”的全面进步,不断提升素质和水准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没有必要的激励机制,是难以达到效果的,难以实现整体干部队伍素质的稳步提高。因此,作为房建维护单位,在抓好公司干部职工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过程中,务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诸如:出台有关“干部学习激励机制”、“干部竞争上岗激励机制”等等,以激活人力资源,盘活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尽其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公司的稳步、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宽松的人文发展环境。

篇5:科学理论指导

2009-10-15 10:04:13 钱塘理论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 雷 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强调推动党的建设创新,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全会和《决定》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核心思想。“科学”一词,含有完整、系统、准确、规范、合乎规律之意。“科学化”的实质,是对规律的自觉把握和运用。“科学化水平”,体现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及其能力和程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要谛就是全面认识、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提出这个重大命题,是全会和《决定》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是一个富有新意的重大命题

回顾历史,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就指出,纠正党内种种主观主义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为此就要:第一,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分析和估量政治形势,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第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不能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第三,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而所有这些,都是如他后来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是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使我们党“进一步布尔什维克化”。所谓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就是党的马克思主义化、先进化。尽管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特定的内涵和针对性,但表明他实际上已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使党的建设纳入科学化轨道,以实施这一“伟大工程”的问题,为今天我们党正式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大命题,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实践运作,提供了历史借鉴。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在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比如:要树立和强化执政党意识,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成熟的有战斗力的队伍;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要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进行改革,完善党的规章,使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要实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以正确的组织路线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从严治党,把廉政建设作为长时期的大事来抓;等等。这一切,实际上也是讲的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建党思想,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审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就面向21世纪如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在新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展了党的先进性的范畴,升华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深化了党的宗旨的内涵,注入了党的先进性的新的时代精神,形成了党在长期执政中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系统思想。这些,实际上同样是讲的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新的艰辛探索,作出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主要表现在首次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命题,系统总结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精辟阐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意义,精心规划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思路,既继承坚持了老祖宗和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又以新的理论观点和时代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前进。这些集中体现在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特别是胡锦涛2006年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讲话中,其基本精神,说到底还是讲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建党理论,虽然蕴涵使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想,但是毕竟还未予以明确表述和阐发。而近几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和方面的建设,包括党的自身建设,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党,则是实质上直接提出了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它告诉我们,科学化是涵盖一切方面建设的总要求,一切事业的发展都要科学化。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特殊重要的部分,当然更必须科学化。十七届四中全会为了使党适应新的形势,在这个基础上正式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大命题,不仅顺理成章、逻辑使然,而且与时俱进、富有新意。说它“新”,就在于它比过去更加鲜明地突出和强调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规律化,以此来实现党的愈益马克思主义化、先进化,从而抓住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显然,这是对我们党的建党思想,也是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

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不断提高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表述中,包含“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三个元素。这是非常精当的,本身就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但这三者是有层次之分而不是完全并列等同的,其中“科学理论指导”是前提和基础,旗帜和统帅。因为科学制度之所以为“科学”,就在于它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都证明,我们在党的建设中有许多制度屡试不爽,行之有效,有些制度却滋生弊端,无功而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依据的是科学理论,后者则离开了科学理论。至于科学方法,也只能来自科学理论。理论正确,方法才会对头,理论偏了,方法必然失当。所以在上述三元素中,“科学理论指导”居于关键地位,是我们在党的建设中尤须关注和首先要从认识上、实践上予以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科学理论?这就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做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东西,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它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它们的关于改造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基本原理,对于党的建设而言,特别是其中的建党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建党准则、政治纲领、组织原则、路线策略等都有精辟论述,初创了科学的建党学说。邓小平说过,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而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他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这一完整的建党学说是在延安整风中建立的,以后又有新的发展。老祖宗的建党学说真理常驻,其精髓和精华,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仍是我们今天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理论指导。邓小平的建党理论,尤其是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江泽民的建党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建党理论,尤其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想,都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要建设好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以这样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怎么行?

在能不能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建的问题上,我们党有宝贵经验,也有沉痛教训。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正因为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才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有高度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党。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年代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党组织应是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先锋队组织”为核心内容的,实质是找“党内资产阶级”、在党内也搞阶级斗争为纲的“五十字建党方针”,导致党的建设走了弯路,党的声誉遭到败坏,党的战斗力受到削弱的严重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教训,拨乱反正,才使党的建设重新回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正确轨道上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有力地证实了列宁的名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也充分印证了胡锦涛的论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概括的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也足见科学理论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性作用。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本的是在于它能使我们正确确立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方向、总思路、总要求,而这恰恰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党建总问题中之首要的最基本的问题,制约和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其他一切问题。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理解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渐趋完善的。1983年,邓小平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1997年,十五大报告指出面向新世纪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又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对党建总目标的这三次有代表性的概括,具体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的精神是一致的,三者都归结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然要建设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党,那么就天经地义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而决不能以其他什么主义比如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党理论为指导,否则就会走偏方向,误入歧途。

因此,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会提出的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各项任务,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一定要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入地而不是浅尝辄止地学一学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建党学说,学一学我们党的三代主要领导人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建党思想,用科学的党建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理论问题从来是个根本问题,党建领域也是如此。只有理论上搞懂了,其他问题才能搞懂。只有指导思想端正了,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这正是为什么《决定》要把“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规定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六大任务中的第一个任务的原因所在。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着力解决 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理论来自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成为引领实践发展的指南。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它的建党学说,联系当前干部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是:

第一,必须真正坚持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认为,共产党应是最先进的工人政党。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政治组织,由最坚定地代表和维护该阶级或阶层根本利益的分子所组成。阶级性是一切政党的最基本属性。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最觉悟的部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是我们党的性质。建党八十八年来,不管受到来自国内外的什么干扰,我们党始终坚持了这一性质。今天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这个事关党的兴衰存亡的问题上,也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当然,我们党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如《决定》指出的,要“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它与其他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既然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就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就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起组织、领导、引导的作用,开路先锋的作用,主心骨的作用,坚强核心的作用而言的,并不是从阶级性意义上说,党已不再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了。任何认为我们党的性质已经改变或者应当改变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要在发展壮大党的队伍中坚决按党章规定,要求党员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这是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论断和原则,陈云曾加以深刻发挥和论证,永远不会过时。现在我们党有7500多万名党员,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已达5.7%左右,今后还将继续上升。因此,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条件的问题亟须引起注意,切实做到《决定》所说的“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如果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就不能确保党的先进性,而失去先进性,党就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了。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按《决定》要求“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状况有了很大变化,总的看是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党的阶级基础增强了。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工人阶级中约有三分之二的成员在私企中就业,具有既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又是雇佣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国企中的工人与管理层在工资报酬上差距悬殊,并且经过各种名目的“改制”,大批工人下岗、失业,生活窘迫。这就是说,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如果经济上成为弱势群体,政治上怎能真正当家做主?工人阶级自身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怎能牢固确立?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作用怎能充分发挥?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尽一切努力改善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状况,把自己的立场站端正,多多为工人阶级着想、说话和办事,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当前一些地方劳资矛盾的激化,前不久吉林“通钢事件”的发生,很值得关注和深思。它警示我们: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动摇不得,动摇了这个基础,我们党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二,必须真正坚定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所以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以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指导党的建设,使全体党员都能真正树立这样的理想和目标。党章总纲开宗明义地宣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对党员标准和条件的规定中,又要求党员“有共产主义觉悟”、“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应当肯定,我们党内大多数同志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意识到党的一切事业、自己的一切劳动和工作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在新时期中经受住了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严峻考验。但是也确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经不起这些考验而腐化变质,其中不少人还陷入严重犯罪的深渊,究其原因,说到底是失去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向往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为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个人主义欲望而不择手段,“赴汤蹈火”。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虽然“安分守己”,不做出格的事,但是庸庸碌碌、浑浑噩噩,胸无大志,只图眼前实惠,究其原因,说到底是《决定》指出的“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决定》说当前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这“三个严重”的警告,不啻是暮鼓晨钟,振聋发聩,而淡化了以至丢掉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是这些问题中最主要、最带根本性的问题,因而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所要解决的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强调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意在不能忘记党的最高纲领,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来搞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现阶段的行动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不忘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干任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设条件。今年6月笔者应邀参加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党员(包括新入党的大学毕业生)、干部以理想信仰为主题的纪念“七一”座谈会,一些同志说:“我们身为共产党员却在私企给老板打工,这怎能与共产主义联系起来呢?因此总是感到迷惘、困惑,甚至郁闷、苦恼。”我的回答是:“鼓励、支持、引导私营企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毫不动摇’,是党长期不变的既定方针。共产党员在私企就业,只要遵循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也就是在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添砖加瓦。所以要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工作的价值,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不能简单地说仅是‘为老板打工’。”他们觉得此说很有道理,精神为之一振,在座的老板党员、书记也很高兴,还听说有的党外高层管理人员原来不想入党,明白这个道理后却表示要申请入党了。这个道理的真谛,就在于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是统一的,在于只有经过社会主义才能走向共产主义。

第三,必须真正坚守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公然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穷人的理论”。它的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归根结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正是根据这个基本观点,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基本准则,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规定为自己最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并指出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一贯坚持上述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并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作了重要发挥。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多次告诫全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次《决定》又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列为六十年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之一。总之,是不是真正坚守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是高举还是丢弃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伟大旗帜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宗旨、准则和口号,讲了几十年,在全党早已耳熟能详,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实际情况是,有不少党员、干部经常打的是小算盘,苦心经营的是自家的小天地,不懈追求的是个人的名利地位,某些领导干部则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而对广大人民的呼声置若罔闻,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甚至不惜直接去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至于那些“前腐后继”、胆大妄为的腐败分子,更是早就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九霄云外,一心一意“为人民币服务”,为个人的“钱途利想”服务,把自己放到人民的对立面去了。

毛泽东说“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也是“我们的出发点”。但实际情况是,有不少党员、干部把这两者割裂开来,想问题、办事情,往往不是对人民负责,而是只对领导机关负责,并且实质上是只对某个领导人尤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负责,处处投上司之所好,竭力取悦于上司,为的是得到上司的赏识,使自己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一帆风顺。上司下去搞调研,他们只汇报其所需要的情况,只说其爱听的话,只让其看彰显自己“政绩”的事,哪怕这些情况是虚假的、违反实际的,这些话和事是与人民利益相悖的、背道而驰的。更有甚者,当媒体对此提出质疑和诘问时,他们居然会大言不惭地指责:“你们究竟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直截了当地把党与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这真是“雷”得骇人听闻,说明他们早已把党的宗旨观念淡忘殆尽,哪里还有一点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呢?

笔者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和不良倾向,是《决定》指出的“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中的突出问题。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从思想建设领域来说,就是要通过科学理论的武装,分析研究和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习、贯彻《决定》,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上,不能刮一阵风就算了事,而应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贵于落实,旨在见效。这样才能真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使党能继续经受住所面临的国内和外部环境各种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始终保持蓬勃生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6:科学理论指导

指导上的异同

【摘 要】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我们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起着指导作用。各个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教育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但不同的理论及其内容在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而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因此,异同分析主要围绕三者的真实性,多元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脑科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异同点

一、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

(一)建主义教学

建构主义是一种强调学习者主动性的知识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意义和建构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在社会和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其要点可以归纳为:1.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智能;2.对大多数人来说,把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是可能的。3.它们只能以复杂的方式协同工作;4.每个功能范畴都有多种表现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对于如今教育和课程标准改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当学校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就要注意每个学生只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的情报,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赶上其他方面的进步,不让学生受到惩罚为此。

(三)脑科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展迅猛,人们对脑的活动机制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脑科学是在教学中的设计是根据脑发育以及其活动规律进行教育,在充分了解和认识脑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自我意识等高级功能的前提下建立适应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组织策略和评价方式。

二、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教学方法指导上的相同点

从三个教学理论的总体出发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三者都主要集中与情景的创设,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同时三者围绕各自理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设计当中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当中也都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注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教学方法指导上的不同点

(一)教学设计上

1.建构主义教学强调自上而下的进行教学,在自上而下的加工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完整,复杂而真实的。这一原则应用到课堂中,经常表现为课题,模拟,社区中的探究活动和用于交流的真实写作等。因此建构主义十分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注重真实,如建构主义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范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真实或相似的情境中探索事件,解决问题,独立理解事件,建构意义。换言之,其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和真实性。

2.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是多元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它要求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与课堂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当时不同的人质,在教学内容的特点,提供了最有利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浪荡子。因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指导是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而建构起来的。换言之,其教学设计重在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和情境性。

3.脑科学所指导的教学当中注重大脑的可塑性和个体性,以及尊重大脑的活动规律。因此在其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是为大脑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的过程。同时,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在其教学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

1.以抛锚式教学为例,它的组成部分是创造情境、锚定、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在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两块教学内容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中所要求的真实性和循序渐进的特点。

2.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主要包括了问题式学习,案例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服务学习,操作性学习。可以看到相比与建构主义教学所指导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来看,多元智能理论更加注重学生多元的发展趋向。例如在主题学习中,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主动探索。同时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还包含了多元智能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班评价,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

3.脑科学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新颖和具有指导性的体现。其主要包括营造课堂氛围,有效运用新颖性,合理利用课堂时间,重视回顾作用,有指导性的进行独立练习等。同时,脑科学所指导的教学理论更注重鼓励高层次思维,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对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方面的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展现给学生。这也是脑科学教学理论研究中的要点之一。

四、总结

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理论的新进展开拓了教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也势必影响到教学理论的发展走向和教学实践的改进。在对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在教学中的设计在教学方法指导上的异同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三种教学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魅力和不同的指导意义。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完善下,各种教学理论和各种教学经验能为我们有效的教学和有效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班参观书城活动方案下一篇:廉租房配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