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2024-08-02

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精选8篇)

篇1: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

本文探讨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探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很重要现实的意

(1,n)义。首先,我们建立了灰色GM模型,对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进行了预

测;其次,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就业指导课程、期望月薪就求职次数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建模分析给出了以上90名大学生的建议期望月薪;最后,我们根据问题二所建立的模型,对是否有必要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分析。具体:

针对问题一,在已知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针对预测问题,我们将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同时考虑到影响大学毕业生起薪的因素有很多,这里我们主要考虑毕业生总数和国家生产总值,为了对2011年专科、本科、硕士的平均起薪进行预测,我们将毕业生总数、国家生产总值、专科起薪、本科起薪、硕士起薪作为影响2011

(1,n)年专科、本科、硕士的平均起薪的主要因素,进而,通过建立灰色GM模

型对其进行预测。

针对问题二,首先,鉴于大学生就业评价系统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我们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各影响大学生就业因子的权重,再用灰关联度分析法求解出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以上90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综合评价值,并将其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最后,确定以上90名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等级;然后,我们根据第一问的结果,求解出优秀等级区间偏差率的平均值(小于0),再计算出以上90名大学毕业生的建议期望月薪,而结合实际情况,只有少数求职者的建议期望月薪少于起薪,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求解出良好等级区间的平均偏差率,确定相应的建议期望月薪,通过以上确定的两个建议期望月薪值确定一个区间,作为以上90名大学毕业生的建议期望月薪的取值区间。

针对问题三,我们根据问题二中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30名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综合评价值,利用问题二划分的就业情况等级,确定以上30名硕士研究生相应的等级,我们将硕士研究生就业等级位于“优秀”“良好”“一般”的比率达到80%以上作为没有必要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依据,反之,则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1,n)关键字:灰色GM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灰关联度分析隶属度

1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近几年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的压力非常大。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保持一种迷茫的态度。大部分学生承认,目前他们最关心找工作的事。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1.2问题提出

根据题中给出的表

1、表2和表3,解决下列问题:

1)进一步收集数据,结合影响大学毕业生起薪点的有关因素(如当年毕业生总数、国家生产总值等等),建立模型预测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

2)在表2的基础上(也可补充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就业指导课程、期望月薪及求职次数等对于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适当降低期望月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请结合你的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以上90名大学生的建议期望月薪。

3)结合表2和表3,建立模型定量分析是否有必要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2模型假设

2.1题中所附数据和查阅的相关数据真实可靠;

2.2假设未来几年里,赞不考虑大学生就业的异常情况;

2.3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受不确定性影响(模糊性、随机性);

2.4假定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指标数量是有限的;

3主要符号说明

4.问题分析

4.1问题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而失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就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加入WTO后的就业形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003—2005年.我国每年高 校毕业生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形势愈发 严峻一个侧面亦反映出国内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关不足 这一情况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成递增趋势分析2005年后的相关研究成果.学者更多地开始关注制定就业制度、出台就业政策及提供就业指导等相关就业服务:提出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同时也对大学生创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有关大学生就业研究文献总量相对较少;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等相关研究数量更少;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层次低.系统性差;关于具体区域环境中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准备从大学生起薪预测、大学生就业情况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建模分析,并根据所建模型得出的结论对以上90名大学生给出建议期望月薪。

4.2问题的总体思路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我们从从大学生起薪预测、大学生就业情况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建模分析。具体为:

(1,n)首先,我们建立了灰色GM模型,对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进行了预

测;

其次,我们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就业指导课程、期望月薪就求职次数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建模分析给出了以上90名大学生的建议期望月薪;

最后,我们根据问题二所建立的模型,对是否有必要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分析。

为了更好的构建大学生就业情况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将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先给出以下概念:

定义4.1工资偏差率:是指大学生期望月薪与起薪差值与起薪的比值。对于问题一,在已知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针对预测问题,我们将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同时考虑到影响大学毕业生起薪的因素有很多,这里我们主要考虑毕业生总数和国家生产总值,为了对2011年专科、本科、硕士的平均起薪进行预测,我们将毕业生总数、国家生产总值、专科起薪、本科起薪、硕士起薪作为影响2011

(1,n)年专科、本科、硕士的平均起薪的主要因素,进而,通过建立灰色GM模

型对其进行预测。

对于问题二,首先,鉴于大学生就业评价系统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我们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各影响大学生就业因子的权重,再用灰关联度分析法求解出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以上90名毕业大学

生就业情况综合评价值,并将其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最后,确定以上90名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等级;然后,我们根据第一问的结果,求解出优秀等级区间偏差率的平均值(小于0),再计算出以上90名大学毕业生的建议期望月薪,而结合实际情况,只有少数求职者的建议期望月薪少于起薪,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求解出良好等级区间的平均偏差率,确定相应的建议期望月薪,通过以上确定的两个建议期望月薪值确定一个区间,作为以上90名大学毕业生的建议期望月薪的取值区间。

对于问题三,我们根据问题二中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30名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综合评价值,利用问题二划分的就业情况等级,确定以上30名硕士研究生相应的等级,我们将硕士研究生就业等级位于“优秀”“良好”“一般”的比率达到80%以上作为没有必要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依据,反之,则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5模型建立与求解

7参考文献

[1]杜 栋 ,庞 庆 华.现 代 综 合 评 价 方 法 与 案 例 精 选[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 2 ]邓聚龙灰理论基础 [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3]曹柬等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31(4):355-359

[4]马细霞,李艳,王加全等.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的多层模糊物元模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6):6-29.[5]罗应婷,杨钰娟,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6.[6]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7]刘涛,邵东国,顾文权.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水风险综合评价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9(4):25-28.[8]夏玉成.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1,(1);44-46

[9]巍一名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矿山经营状况模糊层次分析.中国钼业,1995,19

(3):28-32

[10]俞杰等.基于供应商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5):463-470

篇2: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学院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高度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全面落实国家文件中关于就业工作的各项保障。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多年来,学院一直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中,我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四到位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的要求进行构建和完善。并在学院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措施和工作目标。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处理解决就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在院董事会工作会和院务办公会上多次就就业问题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多次向全体教职工介绍全国的就业形势和省教委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同时通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

一、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高度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

多年以来,******学院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准确定位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工作的科学、健康的持续发展。1.制度建设完善,就业工作有章可循

就业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校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了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学院于2010年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章制度。近两年根据就业工作实际需要又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义、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及职责、。

服务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保障,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是就业服务的核心工作 1.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供优质毕业岗位。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做好服务。学院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紧紧依托行业优势,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网络市场,提出以实习带就业的理念。规范了学院“双选会”管理,不断开拓就业实习基地,制定了“巩固高端、拓展中端、引导基层”的开发战略。发挥市场作用,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做好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市场开发:市场开发坚持由近及远的原则、坚持服务地方的原则。学院派专人深入到企业、医院由近到远,先本市、本省再省外,稳步推进省内外就业市场的开发。在注重本市乃至本省就业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外省就业基地及实习基地。2013年院长亲自去北京又新开拓了北京武警医院、北京海军总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海淀医院、北京航空总医院、上海第七人民医院、珠海维登义齿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实习后免费享受就业直通车。主要安排护理、康复、口腔的学生。二是组织校园双选活动:校园双选活动是联系企业和毕业生的平台,是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学院高度重视校园双选活动,并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双选活动过程中,要认真审核企业资质、规范活动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增进校企友谊,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学院先后同吉林大学七家临床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吉林电力医院、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黑龙江农垦医院、哈尔滨第二人民医院、大连船舶神经康复中心、沈阳市友谊康复医院、宁波市康复医院、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长春市德兴义齿有限公司、大连黄伟义齿有限公司、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长春新安药业有限公司、长春海悦制药有限公司、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长红制药有限公司、长春普华制药有限公司、吉林省三精医药有限公司和多家药品经营企业、全国大型医院静脉配置中心等70余家医院、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人才供求关系,并与吉林大药房药业有限公司、台湾宝岛眼镜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北京、长春、沈阳宝岛眼镜有限公司、全国连锁爱尔眼科医院、一诺眼科医院、珠海维登义齿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让学生入学既有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开阔了广阔的空间。

2.充份发挥现代信息渠道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才需求信息的共享,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学院建有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页,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就业指导咨询的功能,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及时收集、不断更新和公布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和就业指导板块。想方设法为毕业生就业和在校生提供了大量的求职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面试技巧、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就业信息查询室配备了6台电脑,为毕业生提供了招聘信息查询、就业政策查询的基本条件。每次就业教育和供需见面洽谈都安排在配有多媒体设备的大厅和教室,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有效沟通提供设备支持。3.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切实可行。

针对国家、省市的就业帮扶政策及措施,学院认真学习,并根据学院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帮扶措施。学校每年对于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少数民族、残疾人毕业生进行详细的统计,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制定“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完善师生“一对一”跟踪及帮扶计划,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缓解因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其树立就业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4.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以实习促就业。办学以来,学校始终注重“办学特色”,不断强化特色意识,坚持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把特色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学校进一步拓展了我校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大平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另外与校外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以实习促就业。真正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三、创新、创业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实践创业中心和有关规章制度。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8学时。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业教育中,通过就业指导课及各类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和个性化创业教育。大力宣传我校毕业生中优秀创业典型的事例、同时邀请优秀创业典型来校做报告。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开展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

四、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开展主题教育。

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院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各系也分别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相关思想教育活动,如“文明修身月”、“诚信校园行”、“文明离校”等活动,使毕业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召开全院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就业创业主题班会、毕业典礼、职业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从业理念。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理性就业,发挥了活动育人的作用。2.加强课程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按照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系统化,逐步形成了专业教育、职业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能力培训、求职面试技能、职业礼仪、创业教育的系列教育体系;在指导过程上全程化,逐步实现就业指导培训贯穿大学三年生活中;在培训手段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以课堂、讲座、报告、网络等多渠道,以情景演练、团体或个体辅导、社会实践等多形式的就业培养模式。

篇3: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关键词:综合素质,校企合作,独立学院,就业实践

如今国内外的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供需较为严峻。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顺应社会的发展, 适应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 考核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 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学校还要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 推广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模式, 与企业联合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 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从人才市场来看, 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也变得更加民主, 拥有更加多的选择机会, 从而人才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频繁, 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越发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期望有如下几点[1]:

1. 良好的专业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素质。

要求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本专业的现状以及该领域的前沿展望有广泛的认识。

2. 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把思想道德列入考核的项目, 是继专业能力水平之后的第二大重点考核内容, 希望能招纳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具体上是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爱岗敬业, 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 更注重团队精神。

现在众多企业十分重视团队意识, 一个好的团队能带来的贡献远远比个体贡献值相加还要大。要求毕业生有团队意识和整体思维,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是触发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气氛。同时良好的交际能力, 会对个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 有较好的动手能力, 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如今企业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 很多企业都担心会招到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弱的员工。动手能力涉及到个体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 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

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下顺应我国教育改革趋势的大众教育办学模式, 在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且不断得到了更多人们和企业的认可。但这种办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 需要不断地去革新、转变。所以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和有别于其他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整体就业竞争上处于落后地位, 学生的综合素质略低于公立院校。

2. 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高校对在校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十分重要。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以后进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时候, 能适应该领域各个岗位。同时, 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毕业生就业好坏程度成正比, 拥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 现今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局限性。

如今高校在设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实施方案时, 大多都是以学校的角度, 主要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以及培养学生。并且在实际操作中, 综合素质考核的成绩往往是用来作为党员入党考核、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各类奖学金评定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及考核项目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运作大而实际虚, 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无法顺利市场趋势, 无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锻炼、考核, 进而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内容设置

高校在制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方案时, 所考核的内容应该以更利于毕业生将来进入企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为标准, 能反映学生走上工作生涯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作为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 除了拥有能自主刻苦学习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外, 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因此, 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 热爱祖国, 热爱社会。

如今国际形势风云变换, 社会形势日益严峻,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特殊时期, 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更是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 正受着来自世界其他不同文化的冲击, 容易被这些文化所迷惑。因此, 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有正确的爱国观念、热爱社会观念, 不可忽视。

2. 思想道德修养。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为高校毕业生产生正确的人生指导。当代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很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 思想道德修养的考核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社会责任感、法律基础意识;职业道德精神等等。

3. 专业文化水平与素养。

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期, 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影响着世界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 对学生个人而言, 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时, 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工作能力难以全面发挥, 因此, 这要求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努力地学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 全面系统地认识到行业及其行业发展的趋势, 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行业相关的调研, 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 专业文化水平与专业文化素养也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部分。

4. 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质。如果就业形势不佳, 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 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 这时候就要求学生在挫折到来之前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或在经历挫折时, 有能调节自我心态的能力, 使得自己能从容冷静地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因此,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实践中的探讨

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除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外, 还必须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更需要注重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 提高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就业实践的可行模式。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产业化存在许多的弊端, 一是注重理论学习, 轻视实践环节;二是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 没有体现其“专门人才”特色;三是实践环节薄弱,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实践表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就业实践模式在大学教育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教育行业和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逐渐进行发展而来的。这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又能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是高校和社会双赢互动的模式之一。加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 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校企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是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实现高校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选择,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 校企合作可获取全新行业信息, 拓展就业的渠道。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 了解市场和各行各业的实时信息。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纽带, 认识社会和市场的实时状况, 不但增强了学校在本领域的知名度, 而且提高了信息接收范围。同时校企合作还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让学校和企业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宣传, 它不仅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还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尽快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 进入工作角色, 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其团队凝聚力。

3. 校企合作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特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不断深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人才输出方, 要让培养的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增强了领域和学校的沟通和理解, 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实用技术人才。 (1) 正确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监控体系, 全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使之能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 从而正确衡量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同时以此为根本进行有用的专业配套设置和有关的课程调整,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实践体系。 (2)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 促使企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 让学校的教学手段逐渐以学生成才需求为主线进行转化, 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婵娟.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看高校素质教育[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

篇4: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就业率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新情况,一方面是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抱怨就业难,就业竞争大。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抱怨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形成了“过剩”和 “短缺”同时存在的现象。我们在对这种现象调查中发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在校时一味读书,忽视了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没有打造出专业学习之外的生活、工作能力。不明白在职场争夺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或能力,而是那些被他们所忽视的综合素质,即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沟通合作、持续学习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但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人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竞争,是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比拼。所以学生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 诚实守信

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就是是否诚信。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求职成功,有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向招聘单位提供虚假的自荐材料,夸大、美化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习工作经历。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伪造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也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把第一份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并愿意为此付出心血的事业。因而择业时急功近利只考虑报酬、薪水。很多时候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安下心来踏实工作。这种状况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诚实守信品质产生质疑,以至于单位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就是招了因为害怕他们频繁跳槽也不敢委以重任。

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或就业信息不丰富有关。作为以培养人为中心任务的高等院校,除了从学生入校第一天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外。还要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早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认清就业形势,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避免学生在毕业时措手不及的现象。

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根据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特点结合就业现实,理性地选择一份既能满足自己需要、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又能促进自己潜能发挥的职业。一旦选定了就应该彻底收心,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2 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优良品质之一。20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很快得到了改善,艰苦的生活环境随之快速消失。再加上当代大学生都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他们在家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然就欠缺。这从他们的择业观上便可窥一斑。有的人恃才傲物,自我感觉良好,找工作愿留大城市,找单位讲究舒适度,在单位愿到办公室。因而很多毕业生很难顺利就业,有的就是暂时就业了,往往也经受不住工作艰苦的考验而放弃工作或跳槽。很多用人单位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毕业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怕吃苦”。现在很多单位用人越来越趋于理性,那些只是拥有高学历,而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的,越来越没有市场。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大凡在单位里受到领导重视、得到同事尊重、在事业上有大发展的,都是那些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实干苦干者。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把这一宝贵财富永远记在心上,更要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沉下心来,从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干起;扎扎实实,从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上做起,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坚持下去,必会大受其益。

3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有长期、动态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更受雇主的欢迎,因此它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仅仅将知识和学习视为谋取职业的外部手段,与自身的长久发展和精神提升分离。这样的倾向显然不能适应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的现代信息社会。对现代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学,不仅仅是专业的,还有非专业的,大学的学问资源比较丰富,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去旁听其他院系的课,或去图书馆去查阅一些非专业的书籍,读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对事物的观察和思维就会越深,这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另外还要经常去听一些学术讲座,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获得新知识新观点还可以了解发展的新趋势。懂得如何学习,比知道学习什么更为重要。

4 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它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才的一种直接的、外显性的竞争力,在人才招聘中颇受用人单位青睐。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本身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而,很多学生基础理论水品高,实际操作能力差、书本知识掌握熟练,综合应用能力差,甚至不能学以致用,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大学到社会的连接点。大学生实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内实习。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多参加校、系、班级组织的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既能从中经受环境的锻炼、丰富自身人生经验,也能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友谊,更能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其次是假期实习。利用假期去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还可以去做一些兼职,近距离地去观察一个机构或组织是如何运转的,他们在内部管理上是如何维持的,对外又是如何争取资源以及开展活动的。在此期间一定要腿勤、嘴勤,多问多看多学,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有利于突破书本知识局限,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主动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自觉跳出封闭的庭院教育高墙向社会学习,在市场中淘金。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应用性技能性的培训教育,增强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能力。

5 沟通合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沟通合作能力也可以称之为团队精神。包括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无论是求职,还是在工作中与同事、客户交往,都要求个人能主动、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别人了解自己,也有利于与别人进行合作。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沟通能力强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很容易当学生干部和各项活动积极分子,也很容易引人注目,并能获得多项兼职。参加工作以后,很快融入一定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很快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能够取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和帮助,事业上很快取得成就。相反,沟通能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边缘化。沟通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校社团是培养沟通合作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还能和学校内外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小到借一间教室,大到去企业拉赞助,都需要与人沟通合作。通过这些活动的锻炼沟通合作能力一定能得到快速提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整合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方面的资源,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作为大学生自身在日常学习之外,更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提高和丰富自己的阅历,除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

参考文献:

[1]赵云昌.当前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探讨,2010(1).

[2]孙慧敏,张小村,张安涛.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王桂香.从大学生就业难谈就业能力的培养[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

篇5: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以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孟党生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及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为此,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大通职校”)不断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参加就业推介会,考察工业园区新建企业等方式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经多方努力,2011年大通职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6%,就业形势越来越好。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大通职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不稳定等问题,现综合分析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总就业人数及就业率

大通职校2011年预实习就业学生共331人,已就业的学生人数为317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8.2%;未就业学生数为13人,现已全部进行了二次就业。大通职校优势专业如幼儿师范专业和服装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100%。

二、存在的主要就业问题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不够稳定和女生就业率偏低等方面,具体列举如下:

1、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2010届毕业生中,40%以上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只有60%的毕业生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

2、工资等福利待遇不到位。很多毕业生做的工作与农民工做的 1

工作并无二异,技术含量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学生平均月工资:省内企业大约为600元至2500元;省外企业大约为1500元至2500元。另外,有部分企业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时间为就业学生及时办理社会保险,有的或拖上半年,有的或拖上一年,有的到最后不了了之毕口不谈,其中以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幼儿园最为严重,大多不办理社会保险。

3、工作稳定性较差。一些就业学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很大一部分就业学生在初次就业企业工作时间不足一年,有的就业学生甚至一年内换了几个就业单位,频繁跳槽。外省就业学生大部分在一年内返回省内,要求学校重新分配就业。

4、回族毕业生和女生就业率偏低,省内就业者工资待遇偏低。大通职校回族毕业生就业率箭低于非回族毕业生,女生就业率稍低于男生,至2011年8月31日,尚有十余人仍未能实现初次就业,有近三十人未能实现二次或三次就业。2010年实现省内就业的女生工资大约在600元至2500元之间,其中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工资大约在600元至1200元之间,服装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工资大约在900元至1500元之间。

三、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大通职校就业学生中有近一半更换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就是由于受待遇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等综合因素影响最终选择了离开;同时,仍留在原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中,已得到提升或晋级的人员也寥寥无几。

重学历教育的现实也导致了大通职校的生源素质大幅下降,这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2011年大通职校录取的初中应届毕

业生的平均入学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少则相差100多分,多则相差300-500分,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2、学校在培养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某些专业的学生比较难对口就业;而另一方面,许多技能型职位却长期空缺,无人问津。这些空缺的职位主要集中在制造类和部分现代服务类行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学校教育教学中技能教育质量不高。

3、家庭或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看不起职业教育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本人课堂调查问卷显示,在“你将来最愿意做什么工作?”的提问中,近70%的学生选择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15%的学生希望成为工人。另外,目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遇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也比较脆弱,一些就业学生就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原因选择了辞职。

4、经济环境的原因。我省大部分老企业为重工业企业,几个新经济开发区所属企业绝大多数亦为有色金属冶炼、铝冶炼、铝制品加工、桥梁制造、新能源材料等工业企业,对女工的需求量不大;省外企业大多招女工,但女生大多又不愿去外地工作,加之因民族生活习惯问题影响,造成女生就业率较男生偏低。

5、民族习惯原因。由于民族原因,一些企业不愿招用回族毕业生,而回族毕业生去外省就业又涉及饮食习惯问题,因此一次性就业率较低。

四、对策及工作思路

要改变目前大通职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和就业不稳定的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有效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提高其社会地位,并逐步建立

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1、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整体社会地位,并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其中,建立合理的技能型人才薪酬标准是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以及改变目前用人价值取向的一个根本举措。

2、加快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步伐。2009年7月份,国家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资助政策出台并逐步得到落实及我省农村籍学生免学费政策的实行,对吸引部分优秀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解决贫困生的学习问题开了个好头面。

3、提高法律意识,依法推荐就业,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应逐步完善对拟就业单位的考察、选定工作,加强学校与就业单位之间用工协议的签订工作,依法推荐就业,依法维护就业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用法律手段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行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4、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毕业了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把挣钱多少做为谋求职业的唯一标准。一方面严重依赖学校安置工作,一方面又在不断跳槽,这是就业不稳定学生的普遍表现。为了给每个学生设计适合其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作为班主任、职业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职业目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咨询活动,稳定其就业的选择。

5、加强学生适应能力训练。学生刚刚离校,大多思想都比较单纯,对如何应对复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于是选择了逃避。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在学校学什么专业,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毕业后第一次就业质量如何,很多时候对学生的就业前途影响并不大,影响大的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及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生存适应的能力,这是稳定就业的关键。

6、创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方式。目前大通职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还比较淡薄,创业能力不强,更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仍然把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的分配安置上,习惯于“等、靠、要”的方式,缺乏自我创业、自主就业的意识。

作者姓名:孟党生

工作单位: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

通讯地址: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篇6: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4月10日,为加强我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报送、统计和分析工作,帮助各系(院)更好地掌握和使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在人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就业指导中心特邀请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钟永杰老师来我院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培训。系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全体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近50人参加了培训。

钟老师就新版高校毕业生管理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就业信息上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及就业统计与就业核查工作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并以上机实操的方式对与会人员进行具体指导,与大家一起分享数据统计等工作方面的技巧。最后,就业中心林壬璇主任对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就业指导中心 刘宗铱

篇7:酒店管理毕业生就业简历

女 25岁 吉林人

学历: 硕士及以上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北京 - 不限

求职意向:调酒师/吧台员

沟通能力强 执行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有亲和力 责任心强 沉稳内敛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瑞士理诺士酒店管理学校 酒店管理

6月毕业 吉林财经大学 金融学

专业技能

Word:精通 经验:6年

Excel:精通 经验:5年

PowerPoint:精通 经验:6年

语言技能

英语:很好

自我描述

教育经历

.08 — 至今 Les Roches瑞士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 研究生 PGD(Post Graduate Diploma)

.09 — 2014.06 吉林财经大学 金融专业 本科 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4.01 — 2014.06 吉林市龙潭区国家税务局 企业税收管理职员

其他经历

.06 吉林市松花湖旅游形象大使比赛 季军

.07 长春国际车展 车模

.08 长春国际农博会 志愿者

能力/专长

语言:英语(流利,国外留学经验一年) 法语(初学,正在提高)

篇8: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

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取决于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认识。在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上, 国内学者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 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收入和发展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反映[2]。剖析该概念表述可以发现“大学生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收入和发展的具体状况”显然是一个客观存在, 而“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则难以排除主观判断的成分。由此可见,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性判断。鉴于此, 对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笔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就业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同时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 选择了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薪金水平3个客观性指标和人职匹配度、就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3个主观性指标。

(一) 客观性指标

1. 就业地区流向。

由于不同地区级别与性质的不同, 其所蕴涵的机会收益也就不同, 因此在排除国家因特殊需要宏观调控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前提下, 谁能在一线和二线地区就业, 就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就业质量高。我们根据行政区域类型, 把就业地区流向这一指标从高到低区分为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城镇或乡村4种类型。

2. 就业单位性质。

由于不同性质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截然不同, 因此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的不同也能反映出他们就业质量的高低差异[3]。我们通过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知名私营民营企业或国有中小型企业、中小型私营民营企业等4种不同性质和层次的单位的毕业生就业来说明就业单位性质这一指标。

3. 薪金水平。

薪金是社会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感的实现, 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在抽样中, 我们把毕业生就业第一年的月平均薪金水平分为2500元以上、2500~2000元、2000~1500元和1500元以下等4个区间。

(二) 主观性指标

1. 人职匹配度。

人职匹配度是指人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的适应性, 即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程度。它是一项反映就业主体意愿的尊重性指标。我们通过毕业生对人职匹配度的自我评价是符合、一般或不符合来进行衡量。

2. 就业满意度。

它是指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心理感受或心理满足度, 是反映就业主体内在感受的主体性指标, 也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通过毕业生对工作的自我评价是满意、一般或不满意来进行衡量。

3. 职业发展前景。

知识和技能是个人拥有的、用以获取报酬的宝贵资源。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方面。我们通过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自我评价是好、一般或不好来衡量。

二、抽样调查与指标量化

(一) 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以浙江省的2006、2007、2008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的方法, 分别从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薪金水平、人职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等6个方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询问和问卷邮寄等形式向毕业生发出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913份, 有效问卷862份, 其中2006届254份, 2007届297份, 2008届311份, 回收率91.3%, 有效率94.4%。在有效样本中, 人文类的毕业生有179名, 占样本总数的20.77%;经管类有291名, 占33.76%;理工类有291名, 占33.76%;医学类有101名, 占11.72%, 样本结构合理,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 指标量化

由于各指标抽样结果不是数量性指标, 而是以等级的方式出现, 需要进行量化处理, 因此我们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将定性抽样结果进行量化。对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薪金水平等3个客观性指标设计了4个等级水平;对人职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等3个主观性指标设计了3个等级水平, 并有针对性地对每个指标进行了相应的赋值量化。用XÃ, XÂ, , XÁ分别表示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薪金水平、人职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的量化结果。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思路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 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 将众多的, 彼此间存在较大相关性的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4]。我们根据该方法给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成分综合评价:

第一步:为消除不同变量的量纲的影响, 首先需要对变量进行标准化, 得到标准化数据阵Y。

第二步:在标准化数据阵Y的基础上计算6个原始指标相关系数矩阵R。

第三步: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并排序λ1≥λ2≥…λ3, 再求出R的特征值的相应的正则化单位特征向量lÁ- (lÃÁ, lÂÁ, …, lÁÁ) , 则第i个主成分表示为各个指标XÁ的线性组合。

第四步:确定主成分个数。在确定主成分个数前, 需要先给定一个控制值, 令, 则对应满足条件的的最小值即为保留的主成分的个数, 这里我们令α=85%。

第五步:计算综合得分。首先计算得到第个样本的第个主成分的得分为, 再以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 求得第个样本的综合得分, 。

第六步:采用快速聚类法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 进而得到每位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等级水平, 由高到低分成3个等级, 即I级、II级和III级。

四、结果及其差异性分析

利用SPSS16.0, 对2006—2008年的862组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到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达到88.846%, 因此取前3个主成分对各位被调查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根据R的特征值的相应的正则化单位特征向量, 前3个主成分关于指标的线性组合分别为以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 可得到所有被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得分, 并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聚类分析, 将各位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分成I级、II级、III级, 进而可得到各位抽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等级水平。

表1数据表明, 第一主成分贡献率高达72.126%, 基本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情况。根据第一主成分关于指标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中的系数和符号可对其实际意义作如下解释:6个指标与就业质量均呈正相关性, 即就业地区流向好、就业单位性质优越、薪金水平高、人职匹配度高、就业满意度高和职业发展前景好的毕业生综合就业质量相对较高。但是, 具体到各个指标在大学毕业生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是有区别的, 其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人职匹配度﹥薪金水平﹥单位性质﹥工作地区流向。同时, 我们还将抽样毕业生按照学科大类和各年度进行分组比较, 并讨论不同分组之间就业质量的差异性。

(一) 不同学科之间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学科分为4大类, 即人文、经管、理工和医学。将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就业质量按照一二三级进行分类统计, 利用交叉表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学生就业质量是否存在统计差异, 卡方检验的详细结果参见表2。由于卡方检验的P值明显大于0.05, 所以在置信度为95%的条件下, 可以认为浙江省近3年来不同学科的毕业生综合就业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不同年度之间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异性分析

我们对2006—2008年3年间, 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组比较, 很容易就发现2006—2008年综合就业质量为I级的毕业生比重依次下降, 分别为36.80%、34.63%和28.57%, 而综合就业质量为III级的毕业生比重逐年上升, 依次为21.76%、35.88%和42.37%。通过交叉表分析, 得到卡方检验的P值小于0.05 (详细结果如表3) , 因此可认为不同毕业时间的学生就业质量具有显著差异。

为了量化各年度大学生就业质量总体等级水平, 我们引入年度就业质量平均等级值的概念, 不妨令其为, 下面以2006年毕业生为例, 给出年度就业质量平均等级值的计算公式, 其中DÁ表示就业质量等级数值, i的取值在1到3之间, m表示2006年抽查到的毕业生总数, mÁ表示就业质量等级为i级的毕业生数。根据年度等级值的定义, 等级值越低表明就业质量总体水平高。

经计算, 2006—2008年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平均等级由2006年的1.889下降到了2007年的2.044和2008年的2.143, 由此可见, 200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在I级和II级的临界点附近, 而2007年、2008年却降到了II级, 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五、结论与思考

笔者基于浙江省2006—2008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和研究给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采用了主成分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法, 对抽样毕业生按照学科分类和各年度进行分组比较, 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 浙江省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日趋理性。通过主观性指标与客观性指标的比较, 可以发现大学毕业生在衡量自身的就业质量时, 更看重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与人职匹配度等主观性指标, 而对目前学术界大致公认的、并在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往往赋予相对较大权重的3个客观性指标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说明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标准在日趋理性和成熟, 他们更看重的是工作本身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会, 关注的是主观心理体验和满意度等内在因素, 重视的是工作能否与自身的能力与兴趣匹配, 追求的是高层次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二, 浙江省近3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在不同学科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个结论与以往研究中所认为的不同学科之间就业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有所不同。这一方面体现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较高,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相对较好, 高校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优势互补, 提高了不同类别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的替代弹性, 从而使得各学科就业质量的差异性不显著。同时也说明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归根到底取决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而非专业类型, 即用人单位并不要求受雇的毕业生一定是专业对口, 而是更多地关注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其他学习途径真正培养起来的能力。所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所谓的高校“冷门”、“热门”专业, 从总体上看在大学生就业时并没有太显著的差异, 差别取决于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育与塑造上。

第三, 近3年间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平均等级呈逐年下降趋势。对于出现这一现象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浙江省高校教育质量的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导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原因, 有企业选人、用人更加务实的原因, 有国家政策导向的原因,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整个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结果, 这一转变必然要求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上实现从“骄子”向“劳动者”的身份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 文中揭示的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变化, 与其说是下降, 不如说是更切合了高等教育转变的趋势, 更趋合理与务实。

参考文献

[1]潘安娥, 杨青.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 (07) .

[2]代锋, 吴克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利弊影响探析[J].教育科学, 2009 (03) .

[3]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07) .

上一篇:新闻作品分析范文下一篇:2021七一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