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鉴定理论

2024-07-12

档案鉴定理论(通用8篇)

篇1:档案鉴定理论

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志气”,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事情上面去求发展,就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档案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1

团员是共青团的一分子,大学生团员是共青团的中坚力量。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生力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坚持与俱进,应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习上要争高分,政治上要先进,活动中要积极。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思想政治方面,上学期我被评为党课优秀学员,在党课学习期间,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这不仅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通过学习,我学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怎样履行党员的义务。使我对党的认识理解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课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入党积极分子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在人前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

在工作方面,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也为了寻找一次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在大一,我报名参加了学部勤工部的工作。两个学期的活动,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也学会了与别人交流的一些方法。与他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沟通。所以在班集体中,我虽不是班委,但我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在学生会两年来,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工作、学习,我感觉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起来。

在学习方面,我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积极上进,努力进取,在期末院考的时候我以较高分数名列前茅。平时我不旷课,不迟到,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除了学好学校开设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外,还经常通过其他途径拓展我的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各方面知识均衡发展。作为一名理科生,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人文方面的修养还很低,于是有意识的通过阅读、听讲座、上选修课等途径弥补。通过努力,我去年获院乙等奖学金。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把学到的党的基本知识具体体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对学习刻苦努力,对工作有创新精神,注重思想上的学习,全心全意地为同学和他人服务,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一致。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2

时光如梭,转眼短暂的高中生涯即将逝去,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在此,我写了一份高中毕业生自我鉴定,也为自己这三年来的高中生活做个评价。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达标擅打篮球,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为人随和,与同学相处融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每次活动,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去,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同时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拓宽了我的交际面,让我有机会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交际能力,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事原则。

今天回顾三年来的中学生活,做自我鉴定及评价。我对自己三年来获得的成绩自豪,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缺陷。例如,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自我思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克服这些缺点,努力完善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满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3

三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先后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能以一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勤学好问,在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做到了各科的均衡发展。在完成课业学习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化学学科的夏令营和竞赛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

我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高一时曾成功地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在全校性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爱好书法,具有一定的基础,曾在高二年学校组织的“迎香港回归书法现场表演赛”中获三等奖,我创作的黑板报也曾在学校举办的黑板报设计比赛中获优秀奖。

我爱好文学,先后担任《青年文学报》和《南国诗报》的特约记者和撰稿人,一些文学作品也曾在报上发表。高一、高二年时,我还在课余时间里担任校图书管理员。课外知识丰富,曾在高二下学期学校举办的“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在体育方面,我爱好球类运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年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曾获得了男子乙组跳高比赛第三名。高二年时,我参加校健美体操队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获得了团体第五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神还较欠缺,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相对较多,对自己的要求没能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我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若能够进一步努力,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层次。以上是我对自己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鉴定。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自己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4

四年的大学生活收获颇多,鉴定如下:

一、思想情况

在思想上我积极求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关注国家的时势要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生活中真诚的热心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二、工作情况

身为班级班干部的我,使我对集体的责任感意识加强了许多。在工作期间,我始终以“奉献学院,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遇到利益冲突的问题我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20__年参加“华侨大学境内外生羽毛球赛”中荣获第二名。

三、学习情况

“为明天做准备,不要为今天后悔”,这是我学习的座右铭,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我先是自己独立思考,如果自己解决不了我便会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大学期间,我学习用功刻苦,成绩优异,三年连获华侨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多次参加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展览并获奖,如:在2012年作品《临鹊华秋》荣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第九届艺术节”铜奖。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Photoshop、CorelDRAW、llustrator、Office等软件来充实自己,并在学校得到了肯定,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生活情况

生活中,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以宽容为本。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我们宿舍四人为一家,心心相连,在20__年5月份华侨大学第九届学生社区文化节“我的小家我做主——宿舍装饰大赛”中我们宿舍荣获全校的奖项——创意奖。在生活中,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对待事情过于认真,以至于一些事情复杂化,需要适度才好。

现在我拥有年轻和知识,我可以用热情和活力,自信和学识来克服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管理能力去完成今后的美丽人生!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5

光阴似箭,高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学习。在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高中三年均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同学中树立较高威信。我严于律己,进取心强,报名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向党组织靠拢。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次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具有乐于助人的品德。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高中三年均被评为校三好生,并于高二年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学习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鉴定,能融会贯通,发挥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多次取得文科一、二名的好成绩,并参加数学、英语、生物竞赛班,努力为校争光。荣获省第六届中学生生物竞赛厦门赛区三等奖,在高三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福建省三等奖,全国优胜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尤其喜欢唱歌和绘画,曾在年段书法比赛和手抄报比赛中获奖。热爱劳动,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向祖国汇报。

篇2:档案鉴定理论

(一)保管工作的任务

城建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集中统一地保管好城建档案,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城建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克服和限制一切损坏档案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延长城建档案的自然寿命。

(二)保管工作的意义

保管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要为保管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保管工作的要求

做好城建档案保管工作,是落实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重要措施。

实现了城建档案的科学保管,才能不断丰富城建档案库藏。

做好城建档案保管工作,是巩固整理工作成果,维护城建档案正常秩序的手段,也是实现城建档案有效利用的基本保证。

(四)城建档案的保管条件和防护措施城建档案损毁的原因

A.影响城建档案寿命的第一个因素,是城建档案制成材料的质量,这是内因方面。

a.决定纸张的耐久性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二是植物纤维的化学性质。三是制浆与造纸工艺过程。

b.决定字迹材料的耐久性有两个因素:一是字迹中的色素成份,色素成份分为碳黑、颜料和有机染料,其耐久性碳黑最耐久,颜料次之,有机染料不耐久。二字迹材料转移固定在纸上的方式,转移固定方式有三种即结膜、吸收和粘附,其耐久性结膜者最耐久,吸收者次之,粘附者不耐久。

B.影响城建档案寿命的另一个因素是保管条件和保管方法,这是外因方面。

①档案库房

(1)档案库房建筑的重要性及其原则

(2)库房建筑的基本要求

新建档案库房时,应依据我国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而修建。

一般密集架库房荷载1.2吨/平方米,木柜子库房荷载600公斤/平方米左右。

②防火

(1)火灾产生的原因

(2)预防火灾的措施

③防潮、防高温,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纸质档案材料库房的温湿度要求是:最佳温度是14℃~20℃,最高不超过24℃;最佳相对湿度为40~50%,最高不超过65%。

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是13℃~15℃,相对湿度为35~45%;保存照片的适宜温度是14℃~24℃,相对湿度为40~60%。

④防光

⑤防有害气体、防尘

⑥防虫、防鼠

⑦防磁

⑧防盗、防突然事故

(五)城建档案的保管方法城建档案排架管理

排架的方法有两种:分类排架法和流水排架法城建档案的存放方法

A.底图的保管方法

B.蓝图和文字材料的存放

C.声像档案的存放

柜架的排列

库位管理

出入库管理

(六)城建档案的保管工作制度库房管理制度

温湿度监测制度

防火防盗制度

保密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

二、城建档案的统计工作

(一)城建档案统计工作及其意义

1、什么是城建档案的统计工作

2、城建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

(二)城建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要具有准确性

3、要保持连续性

4、要注意分析研究,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三)城建档案统计工作的方法

1、确定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2、城建档案的统计工作程序

(四)城建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

三、城建档案的鉴定

(一)什么是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

1、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概念

2、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两个过程

(二)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

(三)城建档案的价值量和价值因素

1、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长短,是由城建档案价值的大小决定的,城建档案价值的大小是由城建档案的价值量决定的。

2、城建档案的价值量由(1)技术因素,(2)功能因素,(3)时间因素,(4)典型因素,(5)作者因素规定和制约的。

(四)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和方法

1、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

建立鉴定小组。鉴定小组由有关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城建档案人员组成。

2、城建档案的鉴定方法

城建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保存三个档次。一般永久为六十年以上,长期为二十年至六十年左右,短期为二十年以下。

A.确定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

B.城建档案鉴定的`程序:a.鉴定准备;b.鉴定工作;c.销毁和善后处理工作。

考试要点:

单选

1.城建档案保管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

2.新建库房要根据建设部和国家档案局于1983年颁发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已形成的不符合要求的库房要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改造。

3.光,由于光源不同,可分为自然光(如太阳光)和人工光(如各种灯光)。光是影响城建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的因素,特别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强烈的光氧化作用,对城建档案的破坏性最大。

4.库内使用人工光源时,以用白炽灯即普通的钨丝灯炮灯为好。

5.存放磁带的金属柜架要接地,离任何电气装置和导线至少一米。

6.排架方法基本上有两种:分类排架和流水排架。

7.流水排架法分为:不分类大流水排架和分类流水排架。

8.照片档案不宜用木质柜箱存放,而应存放在不再释放过氧化物的金属柜箱之内。

9.柜架在库房内的排列应同墙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靠墙。目的是防潮、防止冷热传导,便于检查,有利于管理和保管工作。

10.库房内框架之间的通道,一般以0.9-1.2米为宜。

多选

1.能导致火灾的因素有:明火(如灯火、炉火、火柴杆、烟蒂余烬、焊火、喷枪等)、自燃物(煤堆、火药、胶片)、易燃物(油、酒精)、引燃现象(雷、电线短路)等。

2.温湿度能直接影响纸张和字迹、线条的耐久性。一般情况下,纸质载体档案库房最佳温度为14-20℃,但最高不得超过24℃;最佳相对湿度为40-50%之间,最高不得超过65%。

3.我国《照片档案管理规定》规定,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是13-15℃,相对湿度是35-45%;保存照片的适宜温度是14-24℃,相对湿度是40-60%。

4.城建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要具有准确性;(3)要保持连续性;(4)要注意分析研究。

5.城建档案统计工作,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6.城建档案利用情况统计包括利用效果统计、复用率统计、利用人次统计、利用卷次统计和复印页数统计等。

7.城建档案鉴定的程序:(1)鉴定准备工作(有关准备工作包括:A制定鉴定工作计划;B做好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C制定城建档案保管期限表);(2)鉴定工作(城建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采取直接鉴定的方法,即在鉴定时,以保管期限表和有关要求为依据,直接审阅城建档案的内容,不能单纯地从档案目录或案卷标题来判断城建档案的价值。城建档案价值鉴定,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A个人初步鉴定;B集体审查);(3)销毁和善后工作(主要包括:A编制销毁清册;B编写鉴定工作总结报告;C销毁城建档案;D善后处理工作。)

判断

1.保管工作中,应当注重日常防护工作。

2.已形成的不符合要求的库房要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改造。

3.库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制度

4.对一些珍贵照片、底片,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复制,增加备份。

5.库房内禁止放粮食和食品。(备注:防鼠)

6.保存磁带的场所应远离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传输电线、雷达等强磁场环境,以免严重损害磁带的安全。(备注:防磁)

篇3:档案鉴定理论

一、科技档案鉴定概念

“所谓科技档案鉴定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科学地判定科技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并根据其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 通过价值核查和质量核查, 对失去保存价值, 或者内容失真和不完整的科技档案, 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的科技档案业务管理活动。”[2]简而言之就是对于科技档案是否具有档案价值以及判别档案具有何种价值的一种甄别, 并对科技档案进行选择、分类和剔除的过程。科技档案鉴定工作包括对科技档案的价值鉴定和质量鉴定两方面。科技档案鉴定工作中科技档案的价值鉴定和质量鉴定,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内容。因为“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 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活动, 这种社会活动, 其内部表现为探求真理、构建理论、技术发明与应用等, 它们形成了“质量”;在其外部又与经济、政治、其他的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与促进, 它们形成了“价值”。所以科学就具有了双重价值———理性 (追求真理) 和工具性 (效用) 。”[3]17世纪的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 而这其中的知识, 笔者认为它不仅仅是指科学知识, 更多的是预示着科学技术在未来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这充分体现出科学价值的导向作用。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其工具性, 也就是档案价值鉴定理论。而档案价值鉴定理论,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二、档案价值鉴定的发展阶段

1. 档案价值鉴定的萌生阶段。

档案价值鉴定的萌生阶段, 我们大致可以定义为中世纪至19世纪。从一些文史资料中我们发现, 人们对于档案利用价值的认知与重视, 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 并且在档案数量较少和利用率很低的情况下, 文件、档案、图书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归档等, 并实行着文档一体化管理, 同时档案整理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 所以也就没有档案价值鉴定的需要。但随着文件、档案、图书发行量、利用率以及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 三者进行分别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

所以, 随着一体化管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世纪便出现了相对独立的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整理的需要也就出现了。但是在此时, 管理者们是凭借着档案利用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对档案价值的直观认识, 着眼于借鉴解决具体问题的历史经验, 开始了以内容联系为指向的档案整理工作, 于是就有了档案整理的“事由原则”。其后的“来源原则”则是从机构职能的社会作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档案价值的新视角。而从某一角度上说, 这时的档案整理及其“事由原则”、“来源原则”实际上已经蕴含了一定的档案价值鉴定因素。现今的一些学者依然认为档案管理业务是“六个环节”之一, 而其中的档案整理工作就包含着档案鉴定内容, 由此可见档案整理一开始就对档案鉴定有着模糊的蕴含。到了19世纪末, 荷兰档案学者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作出版了《荷兰手册》, 这标志着以“来源原则”为核心的档案整理科学理论的正式确立, 同时档案价值鉴定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20世纪初, 学者迈斯奈尔提出“年龄鉴定理论”使得“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在档案学界的理论地位进一步确定, 它是开启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里程碑[4]。

2. 档案价值鉴定的发展阶段。

档案价值鉴定的发展阶段是20世纪20—50年代。在这一阶段, 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在1922年其代表作《档案管理手册》中提出鉴定应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的主张, 即所谓“行政官员决定论”;20世纪20—30年代波兰档案学者卡林斯基提出了“职能鉴定”观, 他认为档案价值大小与形成机关地位和职能重要程度具有正相关性的特点, 主张档案文件价值及保管期限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在1956年出版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提出“双重价值论”, 在书中谢伦伯格认为, 档案的第一价值是对原机关的原始价值, 包括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科技价值, 而第二价值是对其他机关与个人利用者的从属价值, 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4]。

3. 档案价值鉴定的变革阶段。

档案价值鉴定的变革阶段可大致定义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 因为这一阶段文件数量增长惊人、文件类型也是日益复杂, 同时社会对档案利用范围的扩大, 也给鉴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 加上新兴科学技术的影响, 档案学者和管理者对鉴定的新理论、新方法都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研究, 所以在档案价值鉴定的认识上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20世纪60—70年代, 美国档案学者菲斯本、布里奇弗德等提出了“利用决定论”。20世纪80—90年代, 出现了“宏观鉴定论”。在这一观点中主要包括德国档案学者布姆斯提出的“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美国档案学者塞穆尔斯提出的“文献战略”和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提出的“宏观鉴定战略”, 他们都立足于宏观角度, 超越传统鉴定理论中的价值标准, 认为档案价值是社会自身价值的反映, 所以更加强调职能鉴定标准[4]。

从上面三个阶段的发展我们不难得出, 无论是萌生阶段, 发展阶段还是变革阶段, 档案学界在这一百多年里所提出的七大理论, 它们或多或少都蕴含了档案价值鉴定这一永恒因素。而在科技档案价值鉴定中, 其出发点就是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

三、科技档案鉴定的原则

科技档案的价值是科技档案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对于科技档案的价值, 它们包括科技档案价值的客观性、科技档案价值的具体性和科技档案价值在与主题需求的关系中的变化体现。而在科技档案价值的鉴定过程中, 我们实际上就是对于一个科技档案价值进行更具体与深入的研究分析过程。为了更为准确地开展科技档案鉴定工作, 我们已经在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鉴定原则。首先, 全面与辩证分析的原则。它是全面辩证的分析原则, 它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 充分地认识科技档案的各种价值形态, 辩证地分析有关价值因素, 科学地判定科技档案的价值。这些都是因为科技档案价值形态是具有多样性或多维性的;其次, 技术原则。鉴定科技档案价值必须从其内容分析为切入口, 着重分析科技档案内容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科技档案利用的焦点, 可以说技术就是科技档案鉴定的对象;第三, 功能原则。就是根据保存单位对科技档案客体价值的具体需求, 鉴定科技档案的价值, 并且在这一原则中密切联系科技档案的具体功能作用;第四, 典型原则。典型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科技档案鉴定中的反映。因为科技的发展史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 而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些典型性的或者代表性的科技成果, 以及记载和反映这些科研成果的科技档案。所以典型原则就是要充分地考虑科技档案的典型意义, 特别是其在技术方面和历史代表性方面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以保障科技档案鉴定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第五, 高龄原则。这是我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历来坚持的重要原则, 它是指针对那些极少数、显得格外珍贵的历史性档案文献和年代比较久远、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档案[5]。

从上面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 我们不难看出,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但是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并且在这里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科技档案价值这一因素, 无论是科技档案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还是其利用价值, 它们都是这五项鉴定原则的基础点。在现今我们所要面对的科技档案已经远远不是当初那么几项简单的分类了, 我们要面对的是繁琐、多维的科技档案,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特色———多元化。当代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利用已经远远不只是在其单一的发明领域当中, 而是可以在更多的其他领域里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去完善其他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从上面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 每一新的理论发展都是因为其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的。对于科技档案价值鉴定中所要遵守的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 我们也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 进行不同的侧重和改变。

摘要:本文仅以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发展为切入口, 对科学技术档案鉴定原则进行宏观研究, 希望能以此为档案管理事业尽一些微薄之力。

关键词:科技档案,档案价值鉴定,科技档案鉴定

参考文献

[1]丁海斌.中国古代科技档案史[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7.

[2]成永付.科技档案鉴定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1) .

[3]贺善侃.面向新世纪的价值哲学研究[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黄宵羽.外国档案事业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美国主要档案鉴定思想及理论研究

关键词:美国 档案 鉴定 思想

1、前言

美国的鉴定理论主要自MargaretCrOSSNorton开始,美国的鉴定发展在某些程度上虽传承欧洲大陆的传统,然而因应其国内之需要发展出独树一格的鉴定观点,进而对各国鉴定思想与实务产生极大的影响。基本上,美国档案界从1940年开始开始注意档案鉴定议题,特别是政府文书的鉴定。或许因为早期在政府文书方面可用的资源与现存文书数量之间存有最显而易见的差距,因此,如何有效地选择适当文书入藏成为美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Archives)最重要的课题。

2、主要档案鉴定思想与观点

2.1 MaynardJ.Brichford的档案鉴定思想与观点

Brichford亦将鉴定视为一种过程,其中涉及文书的研究与分析、某些价值的连续考虑及不同技巧的应用等。然而,与先前学者不同的是,他特别强调每个档案单位所陈述的目标,并将此视为评估文书的基本标准。Brichford要求档案人员必须分析档案的起源和产生情形,以便界定档案本身的特点,如产生年代、数量、形式和功能等特质。除这些特点外,他认为Schellenberg的证据与信息不一定会有价值依附其中,因此将两者视为档案特点的一部分。其次,他进一步指出鉴定价值要奠基在档案的潜在使用者和保存者的需求上。因此,除评估档案的特点外,也要从使用者和保存者的立场来思考保存活动,此为决定上述价值的重要依据。

2.2 CommitteeonIntrinsicValue的档案鉴定思想与观点

CommitteeonIntrinsicValue是由NationalArchivesandRecordsService在1979年成立的,主要负责研讨有关文书原有价值之议题,了解以原始形式呈现原有价值内涵的重要性。该委员会(CommitteeonIn-trinsicValue,1982,p.91)认为原有价值可用来评估文书的永久价值,而其表现形式就是文书的原始形式;换句话说,由于文书的原始形式具备某些特点和性质,使得档案单位必须以其原始形式保存这些文书,不可以用重制品代替。

2.3 HelenSamuels、HarrvHackman和PatriciaAron-sson的档案鉴定思想与观点

不同于先前学者从机构与文书本身的微观角度来探讨鉴定议题,这三位学者从整体文书世界的宏观观点,于1984年的SAA年会上提出文件策略概念。此概念的产生是因这些学者认为传统鉴定方式过于强调对单一文书形成单位的了解,并聚焦在文书形式,使得现代文书的选择与鉴定缺乏效率和效能。这种情况下,档案人员需要一个跨越机构组织之实体限制,并以合作方式建立稳固馆藏,减少重复收藏的新策略方法,而文件策略正是符合这样一个要求的方法,能够建构一套引导性的理论概念和应用技巧,让档案鉴定人员有能力解决现代文书档案之固有问题,并应付现代机构复杂结构所引发的各种文书管理挑战。

2.4 FrankBoles和JuliaMarksYoung的档案鉴定思想与观点

这两位学者是美国近代致力于发展鉴定架构的档案学家,其鉴定架构综合先前学者的想法,如Schellenberq的价值概念、Bauer的成本观念和Brichford所建议的丰富准则,再加上本身对选择组成要素的认知,进而建构出一个繁复的价值评估架构。他们提出这个架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应用到任何机构环境的客观鉴定架构,并在鉴定的选择标准、方法和用语上取得一致与共识。此外,Boles&Young在研究中特别指出机构差异性对档案选择准则的强烈影响,亦即各档案机构因其政策和设立宗旨目标的不同,使其应用选择准则的方法有所差异。

2.5 F.GeraldHam的档案鉴定思想与观点

1993年Ham出版的SelectingandAppraisingArchivesandManuscripts一书,以循序渐进方式铺陈选择与鉴定档案的相关议题。该书首先进行相关鉴定理论的分析作为学理知识基础,让读者了解到该书承袭美国一贯的鉴定思想,其观点奠基在Schellenberg的思想加以延伸。其次,他也强调馆藏政策的重要性,认为鉴定须有一个选择目标做为指引,要从整体信息角度来规范需要文件化的对象、功能或活动,而档案人员所做的每个鉴定决策都必须在馆藏采访政策规范的范围内。

3、各学者的核心概念与贡献

有关上述各个学者所提出鉴定理论核心概念与其对档案鉴定的主要贡献列表说明,见下表。

4、小结

篇5:档案鉴定小组

(1)历史发展:

A.20世纪初的“年龄鉴定论”,是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于1901年提出的,这一理论体系由六条一般原则和七条具体标准组成,其鉴定标准可概括为档案内容和档案来源两方面。其档案鉴定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他第次提出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著名论断并设定了具体的禁毁年限;他第一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鉴定原则与标准;他第一次提出了档案来源是最重要的鉴定标准之一;

B.20世纪20年代的“行政官员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核心观点就是档案人员不宜参与文件的鉴定和销毁,鉴定应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一方面,他认为文件证据的神圣性是行政官员决定鉴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他认为档案人员参与文件鉴定至少会带来两种负面后果:一是档案人员在鉴定中的个人判断会玷污档案作为原始证据的神圣性,二是档案人员的干预也会妨碍档案保存目的的实现,不利于满足历史学家和其他研究者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明显的局限性:第一,行政官员由于缺乏客观的历史文化意识,单独自行决定档案的存毁,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原始证据性;第二,排斥档案人员参与鉴定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总体质量;第三,排斥档案人员参与鉴定也不利于档案价值的充分发现与实现。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职能鉴定论”,波兰学者卡林斯基在借鉴迈斯奈尔的基础是提出,认为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国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及保管期限。他把档案分为两类:一类是最高行政机关的文件,一般应永久保存;一类是低级机关的文件,只需保存一定时期后就可以销毁。他还提出了鉴定单份文件的具体标准,即所谓的一般标准、法律标准、行政标准、历史标准、地理标准、替代标准和典型性标准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不仅强调档案价值的鉴定与形成机关的地位和职能直接相关,而且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鉴定材料《档案鉴定小组》。

D.20世纪50年代的“文件双重价值论”,是由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提出的,在1956年出版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鉴定理论,他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一是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第二价值。具体来说,第一价值体现为行政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科技价值,第二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形成机关的行政官员对第一价值负主要责任,而鉴定第二价值则应由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完成。与詹金逊和卡林斯基的鉴定理论相比,双重价值论具有明显的进步与深刻之处:大力主张档案部门及其人员积极参与鉴定工作;主张从文件自身属性与利用者需求的关系角度来判断档案文件的价值。谢被誉为“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

E.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利用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菲斯本、布里奇弗德和芬奇等。核心观点是将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和预期利用视为档案鉴定的最重要标准,鼓吹第二价值决定档案的根本性质。局限性不容否认:使档案鉴定过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实际上破坏了文件在其形成者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有机联系。

F.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文献战略”和“宏观鉴定理论”。“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是德国布姆斯最早提出,主张档案应体现文件产生时期的社会价值,但这种价值最好不是直接通过研究社会公共舆-论来确定,而是间接通过了解重要文件形成者的职能来判断。

篇6:档案自我鉴定

三年来,虽然我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但却始终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刚进大学时,学习的环境变宽松了,学习更多需要的是自主性,于是,长期在老师、家长督导下学习的我,一度迷失了方向和动力,幸亏后来在老师、辅导员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从迷失中找回了方向,从而迎头赶上,但因此也落下了一些课程。

与同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和同学交流较少,主要原因是自己作息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未能十分有效地工作与学习,导致时间使用的紧张,无意中减少了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其次,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又担心找同学交流会打扰他们的休息,造成没能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篇7:档案鉴定 实训

把归档鉴定工作作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档案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和面临的首要任务。纵观世界,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文件数量成几何级猛增,给档案管理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档案鉴定工作逐渐引起普遍关注并继而成为焦点。美国档案学者莫斯曾指出:“鉴定是档案工作整个系列中第一个关键性决定,是随后所有决定得以产生的基础,因而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鉴定的重要性居第一。” 1992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档案保管期限表”成了有关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在香港召开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分会的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上,也将“档案鉴定”作为主要专题,进行研讨。

我国《档案法》 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档案法实施办法》在第五章罚则部分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确需扩大或者缩小接收范围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实际工作中,确定好文件的归档范围,做好鉴定工作,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档案的质量,把档案优化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档案资源得以优化,而且减轻了以后存毁鉴定的负担,有利于减轻日后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档案科学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档案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

归档鉴定的原则有两方面:一是思想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价值。”这条原则指明了在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过程中在思想、观点方面所要追循的准则。二是工作原则:即效用原则。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实践活动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文件是否有用?有效使用时间有多长?效用有多大?在什么范围内使用?“效用”是确定文件取舍的准绳,也是划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因此是归档鉴定的“工作原则”。这个原则指明了归档鉴定过程的总要求,反映了归档鉴定行为的共性和特色,揭示了文件材料归档鉴定实践活动的规律。

一、文件材料归档鉴定的标准

在上述原则基础之上制定的文件材料归档鉴定的标准,是人们在进行文件归档鉴定工作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为了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保证归档鉴定工作的质量,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我国档案工作现状出发,以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为出发点,以分析文件内容为中心,结合考虑文件的产生时间、立档单位的工作性质、文件将要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名称等因素,在遵循归档鉴定原则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归档鉴定标准。

1、内容标准。任何档案都是信息的承担者和载体。根据具体文件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所存的信息内涵,根据其重要程度的不同,确定恰当的保存时限。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应该根据文件材料的内容制定鉴定标准。

一般来说,反映党和国家主要方针政策、重要事件、主要业务活动的比反映一般性事务活动的重要;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中心工作和基本情况的比反映日常工作和一般情况的重要;反映全面问题与典型问题的比反映局部问题和一般问题的重要,鉴定材料《档案鉴定 实训》。

2、年龄标准。档案年龄越高,即反映的内容越久远。早在1901年,德国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曾提出 “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年龄鉴定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年代越久,保存下来的档案数量就越少,即使内容并不很重要,也可以起到再现历史片断的作用,而且有些年代久远的文件作为档案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应永久保存。

3、职能标准。即以机构职能划定归档范围和进馆范围,以职能的重要性认定保存价值。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档案鉴定标准认为:文件材料应否永久保存以及保存时间的长短可取决于产生机关的职能:最高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应永久保存,低级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可相对短期保存或不存。

4、效益标准。文件之所以要保存,是因为其对将来的社会发展有用处。与此同时,保存档案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在50年代就曾提出,任何一份档案在将来的某个场合都有应用的可能和需要,但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保存下来,因为社会用于保存档案的能力和资源毕竟有限。美国档案学家弗兰克·博列斯和米莉亚·杨对谢伦伯格的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鉴定理论原则。这一鉴定理论明确提出了保管费用应作为文件鉴定标准之一的论断。保存档案需要库房、设备、装具、管理人员、信息存储、复制、修复等各项费用,保管期限越长的档案所需费用越高。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档案保存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归档鉴定工作中必须确保要转为档案的文件其价值大于保存它所消耗的费用。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概念,而是鉴定档案价值时应具有的一种观念和指导思想。

5、文件名称标准。文件的不同名称具有特定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件的价值。此鉴定标准相对简单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是档案人员在鉴定时往往采用的最直观的方法。通常是命令、指示、决定等比通知、通报、函等的价值大,因为其往往用于反映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和主要业务活动,具有权威性和重要性,有很强的约束力,是下级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而后者往往不具有强制性和规定性;总结、决议比规划、计划、预算重要,因为其是执行的结果,可作为重要的凭证,而后者只是预期的目的,凭证作用校但是有些文种的使用范围较宽,有的机关行文时使用文种不一定准确,因此不能用文件名称作为判定文件价值的主要依据,必须结合文件的内容加以评价。

上述标准都是偏重于理论分析和一般原则,具体应用于归档文件材料的价值鉴定时,还需要对文件进行具体研究分析。不能孤立、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必须根据每份文件的具体情况,从文件的内容入手,综合分析文件的来源、时间、名称等各因素,全面判定其档案价值。

由于我国鉴定标准研究的起步较晚。作为国家级鉴定标准,主要体现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颁发的各类“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它们构成了自上而下的鉴定标准体系,是我国各类归档文件材料价值鉴定的直接依据。但在实践中,明显出现涵盖面不够广泛、全面,较难逐项鉴定文件的证据价值、情报价值等问题,因而也就无法保证进馆档案的正确性与短期、长期、永久档案区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归档鉴定标准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二、归档鉴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保证归档鉴定工作的质量,必须在遵循鉴定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归档鉴定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归档范围。应由领导、文书人员、专业人员共同划定归档范围。各部门文书人员熟悉本部门业务工作情况,是文件材料的经手人,熟悉整个办文过程,他们最清楚每份文件的价值。因此档案人员在确定归档范围之前,应首先深入本单位各部门,请各部门文书人员将本部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就其性质、种类、载体等列出清单,然后,档案人员同部门领导、文书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研究确定本部门归档范围。这样确定的归档范围条款更细、更具体、更明确,操作性更强,更适合各部门实际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的重复归档。

2、选择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作为归档重点。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直接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只有把本单位重要文件、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才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历史全貌和活动规律,有利于日后利用,为以后的工作查考与借鉴服务。但目前机关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意到留存有正式编号的“红头”文件,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登记编号的“账外”文件及内部文件不注意留存,如领导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稿、各种会议记录、重要的专题调查材料、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而这些往往正是反映本部门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的主要文件,是应当重点保存的。否则一旦在归档时被剔除以外,无法从其它途径弥补,将会影响本单位档案的完整性,影响利用工作。

3、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对文件价值的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是由档案的内容及其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文件归档鉴定是否正确、科学,最终要由档案利用实践来验证。对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利用情况,有利于了解哪些文件具有保存价值应归档,从而准确制定归档范围。但利用率低的档案不一定就没有价值,对利用率还应作具体分析,可以参考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

篇8:档案鉴定理论

一、各国档案鉴定制度简介

1. 美国档案鉴定制度。

美国档案鉴定制度及保管期限的制定, 主要依据为美国联邦法典汇编第44篇, 其中以《机关通用档案保管期限基准》、《第115号标准报表》及《综合性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与审议作为中心。新设机关单位可以先行应用以前的区分表, 但应于设立2年之内制定综合性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各机关如果开设新的业务, 则必须在1年内制定该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各机关不具共性的个别业务档案, 无论媒介形式、永久或定期保存, 都应填送第115号标准报表, 明确填报机关、档案产生单位及档案保管期限区分表的相关项目, 进行档案描述, 并明确档案检选、保管期限及整理方式, 提请鉴定与审查, 以获得整理权限。档案鉴定工作, 在必要时可结合分类系统办理。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进行档案鉴定的程序包括: (1) 受理及登记各机关所提交的档案保管期限表; (2) 进行档案保管期限草案的初布审查并草拟鉴定分析报告; (3) 在联邦政府公报公示约110天, 并征询公众意见; (4) 办理个别档案内容的进一步鉴定工作; (5) 研究拟定鉴定备忘录, 说明保管期限的合理性或注明建议整理的理由; (6) 办理鉴定报告审查; (7) 修正第115号标准表内容; (8) 核定第115号标准表, 将有关档案保管期限核定等级, 分为同意整理、核定永久保存、不同意整理及撤回等四级, 其中核定永久保存者应同时明确移转时间。

2. 英国档案鉴定制度。

英国对于档案鉴定的标准, 采取档案学家谢伦伯格的“双重价值鉴定理论”, 即档案价值包括原始价值 (或称为业务价值, 指档案对于机关组织业务运作的价值) 和次要价值 (或称为档案价值, 指档案对于公众使用或历史研究的价值) 。有关档案鉴定的方法则深受Grigg系统的影响, 该系统源于1958年机关档案管理皇家委员会所提报告, 建议档案鉴定采用两个阶段性的步骤, 由于该委员会由James Grigg担任主席, 故一般简称为Grigg系统。在公文办毕归档五年后, 进行第一阶段评估, 鉴定人员主要以机关业务单位人员为主, 以该档案是否具有业务价值为鉴定重点。凡鉴定结果为判定销毁, 则判定继续保存某段期间后销毁, 否则进入第二阶段再评估。第二阶段评估约于档案产生日起25年后才实施办理, 鉴定人员除机关业务单位人员外, 应有英国国家档案馆人员参与, 并征询外部使用者意见, 以档案是否具历史价值为鉴定重点。英国国家档案馆将鉴定政策、征集政策及33种国家档案主题作为档案鉴选的标准。

英国各机关制定的档案保管期限与美国一样, 也分为《机关通用档案保管期限标准》及《个别机关档案保管期限》, 前者系各机关通用档案的整理授权, 由国家档案局制定和颁发, 包含政府建筑、公务人员、机关会计、卫生安全、契约、申诉、新闻公关、资讯管理、中央支出、内部稽核及国会等类, 其规范的保管期限包含定期、不定期及永久保存档案。此外, 为配合档案保管技术环境的变化和后续审查的需要, 需要制定阶段性整理期限;同时也应该根据业务需求、组织重整、新颁法令规定、权责稽凭及诉讼要求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定期检查并修正原有的档案保管期限。

3. 加拿大档案鉴定制度。

加拿大档案法令规定各联邦机关需依据分类系统、查询需求及档案利用价值, 制定综合性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同时指导个别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各机关进行档案移交、销毁或移出等工作前, 需依规定制定档案保管期限, 并获得国家档案局的事前核准, 或直接应用该局所颁发的《机关通用档案保管期限基本标准》等制度。此外, 为有效引导联邦机关的档案整理工作, 国家档案局颁发了《机关通用档案的整理办法》, 规范人事、财务及事务管理等通用的行政档案整理期限与相关条件, 并授权各机关进行这些档案的整理。加拿大政府负责整合宏观鉴定及个案鉴定方式, 先搜集相关信息, 进行档案背景研究, 并建立鉴定假设, 从各种档案产生环境或总体信息中, 评析、比较相关档案, 发现潜在的永久类档案;再设定相关鉴定标准, 进行逐个鉴定。

4. 澳大利亚档案鉴定制度。

澳大利亚采取“功能鉴定”的办法, 以机关组织的业务进行分类, 作为档案保管期限编订、鉴定与整理决策的基础, 以反映各类组织功能及相关业务项目的“整理类别”, 作为鉴定分析的基本单位, 并以案卷作为主要整理单元, 进行档案生命周期管理。澳大利亚国家档案局要求各联邦机关依据《档案保存系统设计及执行手册》规定的策略分析程序与方法, 制定档案鉴定计划、评估档案保存需求、制定保存策略及各类档案保管期限并拟定整理建议, 最后提请国家档案局核准。该局还协同参与各机关鉴定过程, 确认保存与整理需求, 评析档案保管期限及到期应采取的整理行动, 并进行国家档案的选择。

二、英美各国档案鉴定制度对我国档案鉴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1.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开展馆藏档案鉴定工作。

采取历史的、全面的、长远的观点, 从国家和社会的总体需求出发, 从研究档案的内容实质和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入手, 充分预测档案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人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 来判断其价值。

2. 准确把握档案法律、法规和有关档案鉴定工作的标准规范, 加强档案局与各单位档案鉴定工作的相互配合。

各级档案局应根据《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 按照“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基本原则, 加强对相关单位档案鉴定工作的监督、指导;同时, 坚持“以我为主”, 突出档案形成单位在档案鉴定中的地位。

3. 积极落实“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 即《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修订各机关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加快落实《规定》的执行, 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完成《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确定完成的期限, 并报同级档案局审批, 使其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各单位实际, 真正成为各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划分的指南。

4. 积极应对新变化, 推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使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各级档案局及各整理单位必须适应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加强对管理体制、服务方式、工作方法、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更新, 提升档案管理和鉴定的精细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摘要:文件形成时间是档案鉴定重要的历史标准, 形成年代久远者价值较大, 从整体上讲应该长久保存, 但并非说历史档案就不能鉴定销毁。本文通过对比美、英、加等国家的档案鉴定制度, 从中发掘对我国档案鉴定制度的借鉴和启示。

上一篇:How to keep healthy 写作课(教案)下一篇:员工季度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