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教案

2024-07-21

液体压强教案(通用11篇)

篇1:液体压强教案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引入课题 3′ 5′

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

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ρ=Sh S=m/ρh

=1125g/(0.9g/cm3×5cm)=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液体压强 15′ 2′

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05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篇2:液体压强教案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索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侧壁开口的玻璃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a)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b)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2.新课引入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新课教学

1.研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指导观察,得出实验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实验步骤:

将水倒入水槽,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将金属盒放入水中,再观察液面的变化情况; 逐渐将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深度,观察在此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同一深度,调节金属盒朝着各个方向,观察U形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比较金属盒在水和盐水中同一深度时,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课堂讨论

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小结:

通过讨论、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板书设计: 液体压强的特点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1.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2.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一、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1.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重力)

2.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流动性)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 加而增大。

作业设计:

篇3:液体压强教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实验。在进行实验时,创新自制多种实验器材,直观展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压力,可加强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用原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我们会发现诸多问题:

(1) 探头极不稳定,也不便调节其深度。 (2) 探头所处液体的深度很难直接读出,所以一般不读,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实验误差。 (3) 有很多原因会造成U形管液柱高度偏差,直接影响下次实验的精度,如果将橡皮管拆下平衡气压再安装,既费神又费时。

针对上述问题,对原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如图1所示) :

(1) 增设升降杠杆,克服探头极不稳定的问题,还方便调节其深度,同时也减小了实验误差。 (2) 使用弹簧测力计,压力的大小可直接读出。 (3) 一器多用,既能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也能演示液体对侧壁的压力,还能演示液体内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与用品

楼房常用的PVC下水管,Z形杠杆 (长度为50 cm) ,立柱,底座,弹簧测力计,胶膜或废旧自行车内胎。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1. 盛水器的制作 (如图2所示)

取直径为15 cm的楼房常用的PVC下水管60 cm,在距离上下10 cm的位置,切割出3.5 cm×40 cm的矩形孔,用万能胶在里面黏合一块8 cm×50 cm的胶膜 (可以用自行车内胎代替) 。下部用管堵密封。

2. Z形杠杆制作 (如图3所示)

取厚度为2 mm的铁皮,剪成1.5 cm×55 cm长条状,焊接成“Z”形,中间钻出连接孔。连接孔的上方焊接指针,用于杠杆调平。左侧总长度26 cm,其中末端为1 cm长度的螺栓;向上弯曲的长度为5 cm。右侧长度为27 cm,距离末端1 cm的地方打孔。

3. 立柱及升降器制作 (如图4所示)

立柱:取直径为1.5 cm的钢管60 cm作为立柱,末端焊接正方形铁片,铁片四角打孔,作为固定装置。

升降器:取内径为1.6 cm的钢管5 cm,上部打孔、套丝,用螺栓将升降器固定在立柱上。下部焊接螺母,用于连接Z形杠杆。

4. 顶片制作 (如图5所示)

将制作盛水器切割下的PVC片状材料,剪取直径为1 cm的圆片,中间部分黏合与Z形杠杆上的螺栓配套的螺母。

5. 底座制作

底座由盛水器固定装置和底板两部分组成。盛水器固定装置由边长为15 cm、高度为10 cm的立方体木块挖孔制作,孔洞的直径略大于PVC下水管的直径。安装盛水器后用密封胶固定。

底板为20 cm×65 cm的木板,厚度在2 cm左右。

盛水器固定装置和底板用螺丝钉组合在一起。

6. 组装仪器

(1) 将盛水器垂直固定在盛水器固定装置上。 (2) 将顶片、杠杆、升降器组合在立柱上。 (3) 将顶片轻轻地顶在胶膜上,用四个螺丝钉将立柱固定在底板上。

注:盛水器与立柱必须垂直。使杠杆调平后沿胶膜移动时仍能保持水平状态。

四、实验操作

(1) 根据需要将顶片安装在Z形杠杆上,旋转螺母使顶片凹面顶在胶膜上,调平杠杆。 (2) 移动游码调平杠杆。 (3) 向盛水器内注水,在水的压力下,胶膜向外凸出,推动Z形杠杆,使指针偏转。 (4) 用弹簧测力计等测量工具钩住杠杆右侧的小孔,向上拉动,使杠杆重新恢复水平,记录测量结果。 (5) 移动升降器到不同位置,测量不同深度的地方压力的大小。 (6) 换用不同液体如酒精、水银等,观察测力计示数。记录测量实验数据。

五、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1)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通过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读出,更加形象直观。

(2) 增设升降杠杆,克服探头极不稳定的问题,还方便调节其深度,也减小了实验误差。

(3) 一器多用,既能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也能演示液体对侧壁的压力;还能演示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 使用弹簧秤测力计,压强的大小可直接读出,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易于接受。

篇4:固体压力、压强与液体压力、压强

1 利用不同的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一)公式P=F/ S是压强的定义式,同时适用于计算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

(二)固体、压力压强的问题:

用公式 P=F/ S 计算,求解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的大小和弄清压力大小。

(1)计算压力、压强:一般先求(比较)压力F,再用P=F/S求(比较)压强大小。

(2)计算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公式中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即F=G物。

②公式中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其他面积。

③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是pa,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特别是面积单位必须用m2。

例1 小明观察家中的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时的情形,如图1所示。思考:将茶杯空着正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和P1,将它倒扣在同一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分别F2和P2,他猜想F1与F2和P1和P2间的关系如下,请你帮他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思路解析 杯正放与倒扣在水平桌面上,对于这两种情况下,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都等于杯子的重力(因为是在水平桌面上,所以F=G),但是正放与倒扣的杯子跟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正放的杯子受力面积是杯底的表面积,而倒扣杯子的受力面积只是杯口边缘面积,远远大于倒扣杯子面积,这道题在于分析这两种放法的受力面积的变化,再用P=F/S判断出压强大小。答案选D。

(三)液体压力、压强的问题:

公式p=ρgh只适应于计算静止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和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液体压力、压强的问题, 液体压强p只与液体的密度ρ,液体的深度h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 ,要抓住液体的密度ρ和液体的深度h这两个量来分析,一般通常先利用公式p=ρgh找出压强,再确定受力面积S,利用F=PS求出压力大小。所以在解答时首先应分清楚是固体还是液体压强,确定先求压力F还是先求压强P。

(1)容器内(理解为液体压强):在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强和压力问题时,先用P=ρg h求出压强大小,再用F=PS求压力。

(2)容器外(理解为固体压强):在求解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F和压强P时,先用F=G1+G2+…求压力(即压力的大小等于容器和所装物体的总重力),再用P=F/S=G/S求压强大小。

(3)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也可用公式p= ρgh计算。

(4)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计算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p= ρgh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g是常数;

②ρ 的单位一定要用kg/ m3 ,h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的单位才是Pa;

③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表示该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从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从下往上量的;

例2 如图2,3个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相等。A和B中盛水,C中盛酒精,B和C中液面相平,那么,三个容器中液体对瓶底的压强PA、PB、PC相比较(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都相等

思路解析 液体压强p只与液体的密度ρ,液体的深度h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无关。答案B。

例3 如图3,放在水平桌面的某容器内装有500mL的水,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水面高h1为8cm,容器高h2为10cm,容器底面积为50cm2。

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g取10N/kg)

思路解析 要计算出水对容器的压力(理解为容器内的压力压强问题), 必先求出容器受到水的压强p,由p=ρ gh可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水=ρ 水gh1=1.0×103kg/m3×10N/kg×0.08m=8×102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水=p水S=8×102Pa×50×10-4m2=4N。

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理解为容器外的压力压强问题):因为放在水平桌面,所以F=G

答案:8×102Pa、4N、103Pa

题中的h2=10cm对本题的计算没有作用,是本题中的“干扰因素”,在解答计算题中要及时排除,要进行计算,不可盲目套用公式;分清容器内还是容器外压力压强问题,确定液体压强还是固体压强。

例4 (柱体对水平面压强)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解:因为放在水平桌面上,所以F=G。由P=F/S得: P=FS =mgS=ρvgS =ρgh,且同种材料,则密度ρ相同,而丙的h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

思路解析 柱体压强p只与柱体的密度 ,柱体的高度h有关。

2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液体压强p、受力面积S有关。在求解液体对容器的压强压力问题时 ,先求压强p(用p=ρ g h求出压强大小),再求压力(用F=pS)。容器内的液体的重力(G=mg)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是两个不同的力,大小通常不同:在重相同、底面积相等、外形不一样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入同样高h的同一种液体,如图5所示,当如图乙的容器中时,则二者大小相同(F=G);图甲中,由于容器侧壁承担了一部分液体重力,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小于容器内液体重力(F<G);图丙中,由于容器侧壁对液体有向下的压力,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大于容器内液体重力(F>G)。

所以可得出一个规律:

上下粗细一样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本身的重力(F=G);

下端粗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比液体本身的重力大(F>G);

下端细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比液体本身的重力小(F<G)。

例5 如图6,置于桌面上甲、乙的两容器,甲底面积大于乙底面积,所盛水等重、同深,两容器的重力相等,则(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比较F甲__F乙;容器对桌面压强相比较P甲__P乙;(2)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比较P甲__P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相比较F甲__F乙。(填<;=;>)

思路解析 题中(1)是固体压力压强问题,(2)是液体压力压强问题中。

答案:=;<;=;>

在压强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掌握一些规律,弄清以上问题对分析固体、液体压力压强有很大的帮助。

篇5:《液体压强》教案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难点 】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 教学过程 】

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来 ]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 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

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

(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2)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

(3)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4)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5)压强怎么计算?

(6)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加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水 gh 水柱 。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平衡时管内水面与烧杯水面的关系。

提示:加入水时,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

这也和我们以前得到的结论“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终管内水柱与液面相平。

最终明确公式中常用的 h 即为液体该处的深度。

3.推广结论 推广得出:液体内深度为 h处的压强为: P= gh

意识到公式中的 h 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指出推广公式的物理意义,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结合公式,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几个因素。 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该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实验 一定量的水改变深度将会得到不同的压强值。帕斯卡实验刚好验证了这个结论。

演示以下实验: 观察现象,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

用输液软管连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气球。把连接气球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漏斗置于较低位置时加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气球变大变薄,但没有破(将破未破)。问学生:改变漏斗位置会发生什么?

缓慢提高漏斗,达到一定高度时,气球破裂(课前注意反复试验,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时再加水)。 针对教师问题积极猜想:

(1)提高漏斗,不会有变化;

(2)提高漏斗,气球会破。

提问:气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听取学生的解释,适当总结。 一些同学能够根据压强公式解释现象。

引入数据讲解书上例题。 积极思考例题计算过程,对实验现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帕斯卡实验的现象发生?我们是怎样利用液体这个特性的 ? 展开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或在教师提示下将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 h 深度的压强公式;

(2)定量计算及定性解释帕斯卡实验。

四、课堂练习讨论完成“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第3题。

【 实践活动 】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篇6: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板书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篇7:液体的压强探究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学目标应用。

2、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

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连通器的特点

4.帕斯卡原理

难点

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

2.理解在连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

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三位学生一组)教法

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归纳小结实验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7.液体压强的应用: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

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教师引导)8.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四、运用所学,解释课后练习题,做《学习与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做题反馈情况,精讲点拨,学生巩固所学,形成能力。

五、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篇8:液体压强中的“变形金刚”

变化一:将密封的透明容器装水后 (未装满) 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甲, 此时, 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 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1;将容器倒立 (水未溢出) , 如图乙, 此时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 压力为F2。试比较大小P1P2, F1F2,

解析:比较P1与P2的大小, 这是考查液体的压强,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公式P=ρgh, 从甲变到乙, 液体的密度及g不变, 液面的高度 (深度) 变大, 因此压强变大P1<P2, 。比较与F1与F2, 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SF, 可变形为F=P·S因此F1=ρgh1·s1, F2=ρgh2·s2.

由数学知识可知:V1=s1·h1是如图1黑色粗体部分的规则柱体体积;V2=s2·h2是如图2黑色细体部分的规则柱体体积。显然V1>V水>V2, 所以F1>F2压力变小。

此问也可简单理解为:图1中压容器底部的水实际上是蓝色那一部分, 多于实际容器中的水;图2中压容器底部的水实际上是红色那一部分, 少于实际容器中的水。所以从甲变到乙, 压力变小。

方法概述:对于类似题型, 1.比较相同容器中液体压强的大小, 在液体密度一定的情况下, 只需比较液体的深度, 进而使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比较。2.比较相同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产生压力的大小, 可简单采用“方框法”, 以容器底部为边, 以液体的深度为另一条边, 作一个长方形, 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较大的产生的压力较大。!!!!!!!!!!!!!!!!

变化二:上图甲中, 容器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力为F1′, 压强为P1′, 倒立后 (图乙)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F2′, 压强为P2′, 试比较大小P1′____P2′, F1′______F2′.

解析:将容器及其内部的水作为一个整体, 由于没有水溢出, 因此, 无论怎样变换位置, 他们的质量及其重力都不会改变, 因此他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从甲变到乙时, 由于受力面积变小, 由压强定义式P=F/S, 可知压强变大。!!!!!!!!!!!!!

方法概述:对于固体及其类似固体的整体, 在水平桌面上且竖直方向只有重力的情况下时, 他们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他们的重力大小, 与他们在水平桌面的放置方式无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

变化三:

试一试:将装满水的密封容器放在水平面上, 如图A,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 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1′, 压力为F1′;将容器倒立 (水未溢出) 如图B,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 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 压力为F1′试比较P1________P2, F1________F2;P1′_____P2′, F1′________F2′.

点评:变化三与变化一的区别在于:变化三容器水已装满, 因此无论怎样变化液面高度 (深度) 不改变, 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也不改变。对于液体对底部压力的变化可采用“方框法”。!!!!!!!!!!

篇9:静液体中液体压强、压力再探析

1整体(容器和液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如图1所示,整体受到地球施重力和桌面施支持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可知:F支=G全,又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整体对桌面的压力F=F支=G全。这类问题按固压处理:F=G全。

p=[SX(]F[]S[SX)]。

[TP5CW15。TIF,BP#]

人体内也有液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的压力大小就等于人体重力大小,学生们是能够理解的。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这类问题应该说比第一类问题稍难些,在各类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在计算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压力时,就依照题目,武断地认为压力大小只算容器重,错误的根源是没对容器进行受力分析。以容器为研究对象时,容器受到重力、液体施的压力和桌面支持力的三力作用而平衡,F支=G杯+F液。为了求出液体对容器的压力大小F液,又以容器中液体为研究对象,液体仍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力的知识可得:容器对液体的总的支持力F杯支=G液,再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便知:液体对容器的总压力F液=F杯支=G液。因此,F支=G杯+F液=G杯+G液=G全,与第一类问题问法不同,实质相同。人体内也有液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时,脚对地的压力大小也等于全身重力大小,学生们还是能够理解的。

仍按固压处理:F=G全。

p=[SX(]F[]S[SX)]。

3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和压力

由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底部所处的深度有关,而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F=pS底=ρ液ghS底,由此得到三种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如图2所示,压力大小与液体重不一定相等,在后面再予以进一步说明。

[TP5CW16。TIF,BP#]

4容器侧壁受到的压强和压力

以前在教学中,和许多老师一样,只分析了前三点,虽然学生也能套公式做一些习题,事实上许多学生不一定理解。我们知道,液体对束缚它的容器壁也有压力和压强,而压力的方向与器壁垂直,简化如图3所示,通过分析易知道,图3甲中器壁受到液体压力的合力为0;图3乙中器壁受到液体压力的合力不为0,合力向下;图3丙中器壁受到液体压力的合力也不为0,合力向上。

[TP5CW17。TIF,BP#]

5液体对容器的压力分布图

综合前面2~4三种情况,容器中液体受到容器作用力的合力与液体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容器对液体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液体的重。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液体对容器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也等于液体重,如图4所示,可以简化为向底和两侧的三个压力。

(1)图甲中器壁受液体压力的合力为0,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G液,与固压类似。

(2)图乙中器壁受液体压力的合力不为0,方向向下,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

(3)图丙中器壁受液体压力的合力也不为0,且方向向上,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必有:F>G液,在局部上确实出现了压力大小超过自身重的情况,如果考虑三个“边”上受到压力的合力大小,也还是等于液体重,困惑消除了。

[TP5CW18。TIF,BP#]

6容器对液体的压力分布图

为了较全面地说明液体压强和压力的特点,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图5中简略地画出了容器对液体的压力分布图。[LL]

[TP5CW19。TIF,BP#]

7实例

两端封闭的小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未装满)放在水平桌面中央。现将它倒放,仍置于水平桌面中央。

求:(1)倒放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如何变化?

(2)倒放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如何变化?

(3)倒放前后液体对容器的压力的合力如何变化?

[TP5CW20。TIF,BP#]

解析(1)由前面2的分析可知:倒放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要变大。

(2)倒放后,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现在的底部所处深度变大,因此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变大了,由前面5的分析容易得出:倒放前,底部受压力F>G液;倒放后,底部受压力F

(3)倒放前后,容器对液体作用力的合力大小都等于液体重,由前面5的分析自然得出:倒放前后液体对容器的压力的合力不变。

篇10: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3.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

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教师示范一遍.

(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 2.连通器

(1)连通器的定义

问:展示图片问:这些装置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出: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板书连通器的定义)

(2)连通器的规律 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

三、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明确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连通器液体相平的原因(4)应用 6.船闸

篇11:初中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的教案

《液体的压强》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书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对容器底部、壁部以及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存在的原因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学生都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在设计时着重于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本节课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会印象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一个小实验留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通过两个小的物理情境和一段视频,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来探讨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生的实验结论加之教师的引导共同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到此时,学生就对液体压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回到课前遗留问题,学生思考塑料片在什么情况下会下落?什么情况下不会下落?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其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理解。最后在通过帕斯卡实验以及潜水问题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升华,完成本节课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2)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教学资源】

1.教师:

(1)演示实验器材:饮料瓶、塑料片、水槽、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大量筒;

(2)其他资料:《海神号》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设备。

2.学生:U形管压强计、水、大量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可乐瓶”实验

【师引】一个底端开口的饮料瓶,用一个没有孔的塑料片托住底部一起放装有水的容器中,当我松开手之后,塑料片会下落吗?塑料片不会下落,如果给这个饮料瓶里面注入水,大家猜一猜塑料片会下落吗?(边演示实验边引导)

【学生】不会

【师】好,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给饮料瓶里面注水)边加边问:“塑料片会下落吗?”

【学生】“不会”

上一篇:社区活动总结评估下一篇:经典情感语录伤感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