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心得作文

2024-07-08

三字经心得作文(通用16篇)

篇1:三字经心得作文

通过学习《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感到自豪,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为坦白就犹如是诚实和勇敢的生成物质,我们要拥有良书,要有益友,拥有一颗纯洁的心,这会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

所以,我觉得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对于一个集体或是一个团队,更能够体现出它的实力。

《三字经》中有很多学习的典故,生动深刻,有很多都是在自身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奋发努力,最终取得成就。俗话说人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不仅是我们生存、工作的必需手段,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和自身价值的提高.学才能有所用,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一个体现。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给我的启示是比较深的,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孟母确实是个英明伟大的母亲,早在几千年前就看得如此深远。有如此孟母,才会有如此有名的孟子。现在有很多当父母的双双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甚至有些放在亲戚家里,孩子不光是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也不好,就谈不上要好好学习了.然而作为父母也都希望子女成才,那么在这方面,孟母真可谓是典范,值得所有人效仿。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百善孝为先”可见“孝”为一切之根本。感恩,首先要感恩于给予你生命的父母,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一切。古有二十四孝,感人至深,传颂至今。无论你活在多么优越的条件中,或是你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应该尽心尽力的让你的父母过得舒适一些,舒心一些。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你孝顺你的父母,那就是给你的子女做出榜样,那么当你变老的那时候,你也会得到良好的照顾,这就是为什么孝道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依然不变的因果。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真实发生着的故事,一些特殊人群,他们和正常人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应该说他们做任何事都比正常人要艰难得多。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精神,一种不屈的精神,他们甚至在处于这样的条件下,不抱怨任何人和事,他们总是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给予的一切,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虽然有别于其他人,但是却因此得到了更多珍贵的东西,所以他们带着这种感恩去努力,去奋斗,最终取得成功,在我们看来也许并没有什么的一些小事,他们却很感谢,而且因为有这种感恩的心态,他们不会去抱怨什么,所以他们也是快乐的。这是一种境界。更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精神

二十四、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这些人都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才去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因为每个人都把成功的秘诀当作自己的坚定目标。成功是希望与奋斗的结合,那么我们都会和平相处。

《三字经》学习最后一课讲的是礼仪,人与人初识,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我们随时都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着装整齐仪态端庄,语言大方得体,能做到这一点,相信在外谋事也会事半功倍的。当然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一个人还应该有良好的修养,这就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内涵作后盾,大气的处世作风,凡事点到为止、拿捏得当。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有德有才,有益于整个社,意义深远!

通过这次学习,的确是让我获益颇多,不仅仅是对《三字经》本身的认识,也加深了我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对我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处世为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念。

篇2:三字经心得作文

《三字经》被钱文忠分成了三个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讲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规律。第二部分讲的是史,即历史,《三字经》从三皇五帝一直讲到了清朝。第三个

《三字经》开头的六个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讲的是学,即勤奋好学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这六个字却有着丰富的,它讲的是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也就是说,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也就有了“性恶论”与“性善论”。

在《三字经》中,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学说,那就是五行学说,“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数。”五行分别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

《三字经》第二部分讲的是史,《三字经》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因为它可以用两句话讲完了三、四个朝代,几百年,比如“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这一句话里讲了三国、两晋、宋、齐、梁、陈这么多的朝代,牛吧1

《三字经》第三个部分,讲了许多古代人勤奋读书的例子,也是激励我们要好好读书,比如:头悬梁、锥刺股、映雪、负薪、挂角等等。

接着又讲了一名才女,名叫蔡文姬,她非常会弹琴,她也写下了著名的《悲愤诗》。

篇3:三字经心得作文

《扬子晚报》讯“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对于我国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人们耳熟能详, 可是, 南京的一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姜鸿翔近日编写了一部《考场作文三字经》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这部作品以三字经的形式系统归纳了考场作文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方法。总计1788字, 共分十二章, 涉及构思、拟题、修改、临场发挥等考场作文的十二个方面, 内容全面且纲目分明。它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记。除少数语句需要看注释, 绝大部分句子一看就懂, 并且每两句或四句押韵, 琅琅上口, 便于记忆。比如, 在第十二章“临考篇”中写道:“藐考试重考题心态稳要积极”, 告诉考生如何调整心态;而在第十章“修改篇”中提到“改作文如攻璞石皆尽玉皆出”, 以此来说明修改的作用。“考场文、考积累、考智慧、考心理”, 据姜鸿翔介绍, 不论是学生期中、期末考试, 或者中考、高考, 还是成人考的作文, 凡考场限时作文, 这部作品中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方法都能参考使用。

篇4:高考作文审题三字经

但是,“淡化审题” 不等于“忽视审题”。信马由缰,必然招致人仰马翻,不假思索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文必定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事实上,高考也常出现一些语言功底不错、思想不俗的考生,因审题失误导致作文偏离题意得分低得可怜的现象。可见,审题是准确立意的基础,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一步。

根据高考作文的时间限制和命题作文的特点,考生若能在审题时念好“准、新、深”三字诀,作文自会风景这边独好!

一、准

题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命题者在题干、材料、话题和要求中所体现出来的考查意向,“符合题意”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条。把握题意,就是要弄清题目本身的含义,揭示其本质。

怎样审准题意呢?

1.整体把握

如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时间是连续不断的永恒延续,而记忆则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失,这似乎是一对矛盾。审题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记忆是一个名词,回忆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过程,两者是有区别的。是所有的记忆都不被风化还是特指那些重要的、有价值的、珍贵的……记忆?记忆不会随着时间风化需要依赖何种条件?……只有全面掌握命题者的意图,挖掘题目的内涵,才能审准这类作文题。

再如全国卷I的作文题:“摔了一跤”

考生首先要对漫画本身作全面的观察和认真思考,孩子是踩了块西瓜皮摔的跤,三方的“出事了吧” 的夸张行为和语言,反映了什么?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从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而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时,自己又该怎么面对如何调节?当今少年儿童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表现的逃避和脆弱的心理特征正反映了各方对孩子的溺爱问题的突出性。考生只有全面注意材料的每一个细节,审题立意才能准确。

2.紧扣关键词语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世概》中说:“题有题眼,文有文眼”。这里所谓的 “题眼”, 就是关键词语,是揭示题目思想意义、写作重点、感情色彩的所在,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它是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只有捕捉到题眼,构思和写作时,才能很好的设置文眼。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就能够找到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如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这个词就很关键,“必须”强调了“坎”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

再如“心灵的选择”,重心是“心灵”,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而材料中的“触动心灵”则暗示考生所写的选择必须具有震撼性,是心灵深处的挣扎,是十分艰难的选择,必须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

“行走在消逝中”中的“行走”可以理解为“前进”、“发展”、“进步”等涵义,而“消逝”可以理解为“扬弃”、“放下”、“远离”等涵义。破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行走”和“消逝”这两个关键词,以及“行走”过程中对“消逝”的态度。

二、新

高考是人才选拔,是竞争,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十分讲求新颖脱俗,千万不能平庸化。如果满足于旧有的常规思维,不能出奇创新,考生的水平就会大打折扣。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显示出培养考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信息。如2005年的上海卷“文化生活三镜头”、山东卷“双赢的智慧”;2006年的“北京的符号”、湖北的“‘三’字成语给你的启示”;2007年的全国卷“摔了一跤”、福建卷“季节”等,都给考生提供了作文创新的舞台。若想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审题立意新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1981年的高考作文“毁树容易栽树难”,当大多数考生将声讨的笔墨指向那些刻意毁树的千古罪人时,也有考生能突破大众化的常规思维,另辟蹊径地立意于“无心毁树”的危害。以“无心”对“有心”,似乎所有的考生都能够联想到,然而99%的考生却没有跳出思维的藩篱!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但是若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欣赏乌鸦“见贤思齐”的动机、“拼命练习”的行动、超越自己敢于挑战的勇气,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考场作文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都会给考生留有思想驰骋的余地。聪明的考生总能突破常规的思维与习惯模式,总能“鹤立鸡群”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01年的“诚信”话题,就有考生反弹琵琶,以《不诚不信不为过》获得满分。考生在审题时要敢于表现自己的独特智慧魅力,施展个性才华,审出与众不同的新意。即便是“戴着镣铐跳舞”,也要跳出别样的舞姿,跳出非凡的魅力!

三、深

“深刻”就是挖掘生活底蕴,反映事物本质,它是思维质量的上佳标签!高考作文的目的,是对考生思维的深浅和表达的强弱的考查,其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明确标有“深刻”一栏。要求考生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高中毕业生的文章必须体现成年人的思想和成熟的理念,那种童言稚语或患“儿科综合症”的文章是难以敲开阅卷者的心扉的。

像“诚信”这一话题,应该是当前乃至今后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君子一诺,重于泰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古人的这种郑重宣誓,使诚实守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和民族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但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型,社会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国家机构到社会组织,从单位群体到家庭个体,常常处于被质疑的境地。若能从这个高度来审题,文章必然写得大气深刻。

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选择什么样的“坎”至关重要,这是区别于文章境界高低和立意深浅的关键。 “这道坎”虽与个人的处境和经历有关,但必须同社会的大环境联系起来,若能从哲学意识、社会层面、时代风云的角度去写必须跨过的各式各样的“坎”,就显得有高度。因此,文章的选材和立意的深度,正是必须跨过的这道作文题的“坎”!

“十年寒窗苦练笔,只求高考能一鸣”, 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它不仅影响着语文这门课的分数,也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总分!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不过好审题关,得到的只能是空中楼阁。作文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考生只有通过日常不断练习,积累经验,才能使审题更准确更新颖更深刻。“嘈嘈切切错杂弹”,是期待着考生能够演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乐!

参考文献:

[1]陈果安 何纯 王定.写作学基础[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妙云.高考作文的审题策略[J].广东教育杂志社,2005,(1).

篇5:三字经读书心得

作为教师,熟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所以在业余我选了《三字经》一读,受益匪浅,也圆了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愿望。同时也有所思所想所悟:

《三字经》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个典故,含义深刻,言简意赅,易记易背,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都是些百读不厌,被世人所称赞的经典名句。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读了她,我知道了中国的九州,五谷,六畜,七情,五音,五伦,六艺,三皇五帝等等。我们知道怎样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懂得人生哲理。文中还有许多道德教育的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

《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成才,为国效力。我们古代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制约。我们现在条件这么优越,一定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大力搞好学校文化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就好了。教不严,师之惰,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懒惰,注意研究新的教法,不怕苦,不怕麻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只有学好了,才知礼、义。

通过读《三字经》,增强了文学功底,厚积博发。继承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今天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少走弯路,开拓创新。为人师,为人父母,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篇6:三字经阅读心得

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我还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车胤如囊萤,如映雪的故事······

总之,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了明责任,负责任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见闻”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编了一段《三字经》:三字经,千字文,内容广,知识博。华夏子,千古诵,增智慧,陶情操。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我们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学著作。在这本书中,象唱歌一样的《三字经》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看了《三字经》,我有很多的收获。

在《三字经》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和“勤有功,戏无益。”这两句。它说得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这是不应该的,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所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古人都知道要从小勤奋努力学习,而我们处在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却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学习一点也不用心,态度也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字还写得很难看,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她九岁就知道要孝顺父母,夏天用扇子为父母驱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褥。黄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我比黄香大一岁,可在家里,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也不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篇7:学习《三字经》心得

李令军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会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并且总会以会背三字经而感到骄傲。时至今日,我成为一名教师,重读钱文忠先生的解读《三字经》才发觉自己对三字经的内涵理解的太少、太肤浅。三字经用三大部分来告诫人们,如何学会生活,感受生活;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如何做人,怎样做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学生大多都会背三字经,可对其中的含义,学生就不一定都明白了。在重读此书后,我希望,我可以教给我的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让学生除了对琅琅上口的三字经会背之外,还能真正的了解其含义。

三字经中有许多小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师重教,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勤学,奋发图强的。这些内容包括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重复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金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隔断织布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适合母

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作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教授与学生学习经验密切联系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运用生活经验,体会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留名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孩子,就缺少这种精神。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习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瀚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茔”,从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的告诫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要教育我们的下一辈,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一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动举止。

学习《三字经》心得体会

王志军

篇8:作文教学的“心”字经

一、近其心, 贴近生活实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只要留心生活, 用心体验, 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班内、校内的同学、亲朋好友, 及每天发生的事。二是带领学生走进绚丽多彩的自然界。组织学生爬山、踏青、野炊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风雪雷电、日出日落。三是带领学生感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深入社区, 调查现象、采访人物;了解超级市场、城市环保、乡村变化;观察街头巷景等。

二、撼其心, 激荡心底真情

“写真话, 动真情, 做真人”应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松舟的一堂作文课《让至爱在纸上消失》令人拍案叫绝!在这节振撼人心的生命、亲情作文课上, 学生手中的笔顷刻间变成了闪着寒光的刀, 要把五位自己最爱的亲人依次从纸上“抹杀”。短短30分钟, 看着亲人一个个在自己的面前消失, 欢乐的课堂转瞬间变成了哭泣的海洋……通过“让至亲在纸上消失”的想象, 把孩子引入生离死别的场景, 从而真切地品尝到人间悲情, 感受到心灵的煎熬, 这好似一场实战演戏。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场情感体验, 让孩子们懂得亲情的珍贵, 也懂得感恩回报, 重新认识了亲情和生命的价值。实在是一种启发心智、撼动人心的作文教育形式。

三、悦其心, 感受作文快乐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 就作文教学而言, 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我们可以通过打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 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

一旦我们在评价中用激励激活了学生写作文的浓厚兴趣, 让他们愿写、爱写, 作文就成了他们自觉、自愿、自乐的行为, 成了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四、健其心,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念

教学作文, 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文笔, 其终极目标应该是引导他们学会做人, 追求成功。因此, 我们要努力把作文指导与思想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 在教会学生作文的同时, 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让学生每写一篇作文, 都有一个新的认识, 领悟一个新的道理, 思想有新的提高。“思想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结果。”只有思想正确、高尚, 才能一步步迈向新的成功。

篇9:作文指导“三字经”

一、抓住一个“引”字

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不必讲解太多,应当引而不发,留有余地,仅指出一个大体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路。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围绕中心精心选材。有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从你家的日常用具、工艺品或你自己的玩具、文具中选一件你最喜欢的,带到作文课上来。先认真观察它的外形、结构、颜色,能够操作的,可以操作一下。然后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写,可以分几段写,想好后写下来,给自己的作文加个题目。”接着,老师微笑着对学生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一支自动铅笔)。现在请你们先仔细观察它,再作具体的介绍。”此时,学生们的兴趣被引发了,老师趁热打铁地说:“应当介绍这位‘朋友’的什么内容?”学生:“名称,这是一支普普通通的自动铅笔。”老师:“这副模样给你们总的印象怎样?”学生:“细高的个儿,与钢笔差不多长短,小拇指般粗细。”老师:“这支自动铅笔由几部分组成?该怎样介绍?”学生:“圆形的按钮闪着银光,好像是自动铅笔的脑袋;桔红色的笔杆,仿佛披着一件美丽的外衣。”老师:“如果按一下按钮将听见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老师以此引导学生讲出多种不同的介绍顺序与方法。

二、注重一个“新”字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分析、理解题目,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作文思路,使学生的作文产生新意,令人耳目一新。有这么一道作文训练题:“从你喜欢的水果中选择一种,想想它的样子、颜色、味道,然后写下来。要求写出这种水果的特点,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老师指导作文时,拿起一个苹果亲切地说:“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苹果的外形。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学生:“红通通而又圆溜溜的。”老师:“对,圆溜溜的像什么呢?”学生:“皮球。”老师:“这圆溜溜的苹果,使我们立即想到体育课常用的皮球,真是形象生动。”然后,教师又拿一个苹果,问:“这一个苹果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学生:“椭圆的,扁圆的……而又红绿相间。”老师:“扁圆的像什么呢?国庆节,大家在街上常看到什么?”学生:“大红灯。”老师又拿一个苹果说:“请同学生说说这个。”学生:“像个梨子,黄橙橙的。”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关联词把三种不同颜色、形状的苹果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苹果有的红通通,有的黄橙橙,还有的红黄相间。”学生:“苹果有的像皮球,有的像灯笼子,还有的像梨子。”老师:“可见苹果的颜色、形状很多,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学生:“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这样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发展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产生新意。然后,让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水果,自己选定角度观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练笔,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作文内容就会有自己特点。

三、突出一个“创”字

作文指导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自由创造创设条件,让学生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练习。作文前,老师播放一段录音,请学生边听边说这些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连起来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嘀嘀,突突突……”“嘎!”(由远及近的摩托车行驶和刹车的声音)“杨大伯,您的挂号信。”“哎!来了。”学生听完后围绕思考题议论。老师:“不错,这是乡村邮递员给杨大伯送来了挂号信。请想想。他们见面后讲了什么话?怎么做?这是一封什么信?读信时,杨大伯的表情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通过一连串音响,激发学生想象出地点、人物和事件;由挂号信想象信件的内容和重要性;由急促的脚步声想象杨大伯期盼佳音的心情;由人物身份想象读信前人物对话和读信时人物感情变化。这样,学生不仅思路清晰,有话可说,而且想象内容各异,描述具体,体现了创作性。

总之,教师进行作文指导,就是要注意引导,放飞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作文有新意,体现创造性。

篇10:三字经读后心得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只要向他们学习,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有所作为!女儿学校给俺布置的作业。胡乱凑得。

三字经读后心得模板2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觉得,如果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天空中没有太阳,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饥饿的人没有食物。自记事以来,我看过不少有趣的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三字经》、《蓝色经典神话》等。其中,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的良师益友。记得有一次我的数学考砸了,一整天都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百无聊赖之时,我漫不经心地捧起《三字经》来读。当我看完《刺股苦读》这篇故事后,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个连家人都看不起他的苏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发奋苦读,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看看苏秦,想想自己,自信似一股清泉重新喷涌而出,瞬间滋润了整个心田。于是,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下次一定要取得好成绩。

还有一回,我在语文单元检测中取得了满分,这可是全班绝无仅有的一份殊荣。我不禁飘飘然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回到家,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捧起老朋友——《三字经》读起来,希望能和她一起分享我难以言表的开心和快乐。但读着读着,我的骄傲和得意忘形慢慢地消失了,因为书里《孔子让路》一文中,博学多才,受人敬仰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都那么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和他相比,我的这点鸡毛蒜皮的成绩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字经》,是一条通往我心灵深处的小径;是一面能时刻让我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明镜;更是一个我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的窗口。有她相伴,在我悲哀的时候可以给予我安慰;在我消沉的时候可以给予我自信;在我得意的时候让我恢复平静;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篇11:读书三字经心得

《三字经》也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回想以前,真是惭愧!!

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奋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让我难忘的话语之一。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中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要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语题,但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十分复杂,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剧,不一会儿就把我的思绪踢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觉时,我才记起英语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题目做完了才发现:其实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

篇12:读书三字经心得

在今年的寒假作业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读国学经典。我和妈妈在书店买了《三字经》。之前背过几段,也不是很感兴趣,但拿起这本书一看,发现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清晰的笔记和短篇故事,寓意无穷,有些故事让我很感动。

“香九龄,能暖桌。”东汉时,一个叫黄翔的小女孩九岁开始帮父母做家务,她对父母非常孝顺。天气热的时候,她会用小风扇把垫子扇起来让妈妈睡觉。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她会在父母睡觉前暖床.她知道如何为父母减轻负担,小心翼翼地照顾他们。她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太不一样了。我今年也九岁了,但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我在家不需要帮助,但有时我会对妈妈发一点小脾气。我父母每天接送我上学。甚至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候也需要妈妈帮我检查。有时候我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也是为了好玩……所以我想向黄翔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四岁能做梨。”四岁时,孔融懂得谦虚,把大梨给哥哥和弟弟,把小梨留给自己。这是我们独生子女最缺乏的美德。我们是在很多长辈的关心和宠爱下长大的,所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很少懂得谦虚,尤其是同学之间。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同学之间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如果有互相谦让的事情,纠纷就会少一些。

篇13:安全行车“三字经”

行车前, 细察看, 制动灵, 灯光明;

有故障, 及时修, 带病行, 有危险;

驾车时, 别饮酒, 饮了酒, 车祸候;

行驶中, 莫超速, 一超速, 易出祸;

进村庄, 要慢行, 避儿童, 横穿行;

雨雾天, 视线差, 路面滑, 需谨慎;

交叉路, 要慢行, 讲文明, 礼让先;

乡村道, 路弯弯, 多注意, 慢速行;

驾车中, 莫闲谈, 注意力, 别分散;

超高载, 违法规, 盲目行, 有危险;

遇它车, 礼让先, 不斗气, 不逞能;

行车中, 若疲劳, 先休息, 别强干;

若超车, 择时机, 发信号, 别冒险;

篇14:高考作文拼赢立意“三字诀”

拼赢立意“三字诀”之“准”

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虽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但是在80%的试题材料中考生均可找到有关立意的关键词或观点句。此类试题,考生必须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方能准确立意,如果偏离或舍弃或偷换关键词,其立意则属偏题、跑题。请看下例——

2016仿真试题

苗家人房屋有一特点,一个不大的屋子里面竟有几十个房檐和门槛。对外乡人来说,即使是空手走在这样的屋子里也会经常碰头、摔跟头的。但苗寨里的乡亲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大背篓从外面穿过这些房檐和门槛走进来,也从来没见过他们有人撞到房檐或者是被门槛绊倒。当地一老人道出了秘诀:“要想在这样的建筑里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一句话,可以低头,但绝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保持承担起身上背篓的基本力量,更是一个人正常行走的基本姿态。”

思路导引

试题是则典型的关键词型材料作文,有关立意的关键词就是观点句“可以低头,但绝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保持承担起身上背篓的基本力量,更是一个人正常行走的基本姿态。”中的“可以低头、绝不能弯腰”。所以考生紧扣这两个词语便可展开立意:1.可以低调但不能放弃责任;2.可以忍让但不能失去尊严。

失误展示

1.只写“可以低头”舍弃“不能弯腰”:低调的处世原则;学会忍让。

2.只写“不能弯腰”舍弃“可以低头”:坚强;尊严;责任。

3.整篇文章满是“尊严”却不见一个关键词“低头与不能弯腰”。

拼赢之道

恪守“准”字——找准、找全材料中有关立意的关键词,紧扣这些关键词立意且不偷换。

拼赢立意“三字诀”之“深”

新课标高考大纲有关作文“深刻”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以考生欲“拼赢立意”必须避免立意的“平庸化”与“大众化”。请看下例——

2016仿真试题

现代人,人们都会给自己的电脑或者手机配置高性能的杀毒软件并定期为其杀毒,稍有病毒感染便及时查杀,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杀毒”的却远远不止是电脑与手机。

思路导引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发现立意的核心词为“杀毒”,所以只需紧扣“杀毒”写出其内涵即可。

等级展示

请比较下面两组立意的层次——

1.实写(基础等级)

(1)手机与电脑需要杀毒。(2)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身体以保持健康。

2.虚写(发展等级)

(1)社会环境需要“杀毒”。如:严惩制假造假、网络诈骗、新疆暴徒等违法犯罪分子。(2)国际环境需要“杀毒”。如: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恐怖主义的猖獗。(3)为政环境需要“杀毒”。如: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风暴。(4)学术环境需要“杀毒”。如:不甘做冷板凳之浮躁心态;学术抄袭之恶风;论文发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引用率几乎倒数的尴尬。(5)心灵、观念需要“杀毒”。如:急功近利、利字为先之心态;先污染后治理之发展模式。

拼赢之道

恪守“深”字——作文立意欲深刻,考生一定要善于运用以下几种方法立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结果探原因;一分为二看问题。

拼赢立意“三字诀”之“新”

所以,一篇文章,在结构大体一样,行文思路大体一样的情况下,新颖的立意将是其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请看下例——

2016仿真试题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英雄。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也有默默无闻的英雄;对于“英雄”,有人崇拜,有人欲超越,也有人说我就是自己的英雄……

思路导引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发现立意的话题为“英雄”。对于“英雄”的态度,材料提供了三个观点,所以考生可任选其一或辩证分析立意,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佳作示例

今夜无眠,残月镶空,清风掠过,暗香浮动。天地万物俱访周公,独我畅引嫉恨。

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遥想当年,你年方十八,深受武帝宠爱,以嫖姚校尉之职从大将军远征匈奴。翕候赵信背主投降,副将苏建全军覆没。三军俱哀,人心惶惶。你独挑重担,私自带领八百羽林,长途跋涉,远程奔袭,越过雀儿湖,直捣匈奴单于王庭。斩杀若候产,生擒罗姑比,捕获裨王数十人,俘获胡人、牛羊数以千计,怎能不嫉恨你呀!首次出征便以八百新军大破十倍于己的敌军,勇猛过人,功冠全军!怎能不嫉恨你呀!

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混邪王率领数万人前来降汉。群臣皆疑有诈,独你不然。率众三千,你欣然前往。两军代郡对峙,帐下裨将莫敢前往。你轻笑一声,单骑策马驰入混邪之部,斩杀欲逃者八千有余,何其英武?眉宇之中,谈吐之间,风流气质,何足挂齿?面无惧色,挥洒自如,雅量高志,何足挂齿?骁勇善战,驰骋疆场,一代儒将,何足挂齿?怎能不嫉恨你呀,霍去病!

——优秀习作《霍去病,我要把我唯一咒语送给你》片段

题目新颖,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者立意巧妙,反弹琵琶,把对英雄霍去病的憧憬和赞美,化为一生的“嫉恨”,用“嫉恨你,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句话,经纬全文,如音乐的主旋律在文中反复出现,既强化突出了文章主题,又产生一咏三叹的韵律美。

拼赢之道

恪守“新”字——作文立意欲新颖,考生一定要善于运用以下两种方法立意:反弹琵琶;深度解读。

(编辑:李跃)

篇15: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句子。而在平常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就是用这些话的意思来教育我,所以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在家里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东西,我总是先给爸爸、妈妈吃,然后我再吃。

我爸爸总是给我讲: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弟妹,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时,要懂得谦让,因为这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其它有关自然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做人和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三字经》中“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加勤奋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爸爸妈妈告诉我,聪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勤奋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创造的。勤奋,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按老师和父母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我平时做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好学生。

篇16:《三字经》读书心得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迁到闹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他就到学堂学习知识和文化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那也是没用的。这让我想起《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讲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孟母很生气的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经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够有进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不让方仲永学习,整天游逛自夸,自以为是。从此方仲永也就由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凡人。

上一篇:室外管网施工方案-给排水下一篇:春节联欢策划书(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