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24-07-18

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通用8篇)

篇1: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商业银行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金融扶贫总体情况

我行于2011年12月完成农商行改革开业,现有营业网点个,其中城区网点个、农村网点个,贷款专营机构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个,ATM机台。年初以来,根据省联社的相关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行继续把金融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作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加大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投放。截止6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存款增幅为

%,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贷款增幅为

%,贷存比

%,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存款增幅。其中扶贫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

%,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二、扶贫小额贷款开展情况

根据省联社关于扶贫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今年我行确定了全部以农户自主贷款的投放思路,坚持“四有两好一项目”评级授信标准,坚持以农户自主承贷,坚持“谁贷谁用”。截止6月末,新发放扶贫农户小额贷款户万元,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到户万元,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达到

%,贫小额贷款不良率是

%,控制在2%以

内,到期收回率是100%,达到98%以上。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我行根据调整后的明细又进行清理,对清理出去的及时停止贷款发放,对补充进来的贫困对象补充评级授信,始终确保贫困农户评级率达到100%。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我行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和考核力度,计划全年投放扶贫小额贷万元,并对已授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一次,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支行,并制定了绩效考核激励措施,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三、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情况

根据省联社和人民银行的安排,我行承担全县个贫困村中个村的建站任务,我行按照“八有”标准己全部完成建站,并于月日前完成了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站的“三站”融合任务,完成个“三站”融合任务的%。目前其中绝大多数服务站均运行正常,在农户评级授信、贷款咨询受理和催收等方面初步发挥了作用,但也有个别站因为行政村的合并和村组干部的变动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目前我行正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站功能并定期走访巡查,推进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电商服务站“三站”融合建设在月日前全部完成。

四、金融支付结算环境改善情况

近3年来,我行新设标准网点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个,在乡

求的授信率和贷款金额指标过于刚性,不太切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

2、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定变动频繁、变化太大。最初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人,经数次变动调整后为户人,其中很多人剔除,很多人又新进,给评级授信和贷款发放管理带来很大不便。贫困户的一进一出,增加信贷投放和管理难度。

3、政策宣传和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历史客观困素和宣传力度不够,部分贫困户和工作人员对贫困农户小额贷款认识不够,理解有些偏差,对贷款的发放工作有一定影响。

4、工作机制不通畅。扶贫小额贷款由农商行一家发放,但涉农补贴由农商行和邮储银行两家发放,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不通畅。

七、几点建议和请求

1、调整考核方法。不再要求具体的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投放额指标,进一步明确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考核计算标准,明确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认定标准。同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把好贫困农户小额贷款申请和审核关,切实做到精准帮扶、好钢用到刀刃上。

2、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培养贫困农户信用观念。统一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彻底消除贫困户扶贫贷款只要借得到、不需要偿还的侥

幸心理。加大对金融扶贫服务站和信用村镇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3、加快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承诺的政策要及时兑现到位。要尽快落实己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的贴息和风险补偿,同时理顺工作机制和流程,明确部门职责,确保贷款发放顺畅,利息补贴按季及时到位,从而调动企业和农户积极性。

农村商业银行

2018年月日

篇2: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按照上级要求,笔者深入到挂点乡镇xx镇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后盾单位扶贫工作情况

1、精准摸底。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队员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到所有村民小组,用三天的时间,走家串户,摸清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贫穷现状、对34户123人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详细分类,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科学规划。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村队贫困户三年脱贫工作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脱贫人员名单,明确帮扶人员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的脱贫方案,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精准确定扶贫攻坚的“路线图”。

3、精准措施。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最紧迫的中心工作、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财力支出、项目布局、基础设施、排忧解难、工作举措上聚焦精力,集中攻坚,全力落实。一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养殖户借助商务部《新农商网》平台销售农产品,开展网络购销业务,促进消费拓展,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同步推进;二是通过招商引资促发展。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抓好招商引资是充分发掘资源潜力,促进贫困村尽快脱贫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了解水银江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积极帮助该村规划招商项目,加强对水银江村农业招商工作的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宣传联系村的资源开发前景,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我们拟引进恒康药业集团在该村建立中草药基地,大力扶持中草药合作社做强做大,目前,基地正在烧山整土阶段;三是抓新农村建设。根据规划,2015年计划通村公路1公里,目前,该村公路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四是建设村级活动室。目前村民活动室正在抓紧建设,活动室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村支部、村委会无办公场所的状况。

二、部门职能扶贫工作情况

1、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商务部门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来抓。一是培育电商扶贫创客群体。发挥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村贫困户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鼓励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加盟知名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或自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就业力度。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优先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电商创业培训和指导。利用与阿里巴巴、杰夫、高格等电商对接契机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乡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2、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商贸重镇建设”、“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和“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农村市场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加快商贸重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搭建城乡流通网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贸易平台。

3、搭建农村流通网络。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商、供销、邮政、物流、金融、通信等行业资源,依托大型流通企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市场的广泛应用,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4、全力推进外派劳务。把外派劳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健全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完善监测、评估、预警及安全保护工作体系。积极与人社、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加强出国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国务工增收致富。

5、营造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强化商务执法,规范建设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城乡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深入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严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商业欺诈行为,建立完善重要商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经商环境和安全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二:

2015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驻xx乡xx村工作组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按照工作计划,已圆满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xx乡xx村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距xx乡政府约4公里,长渝高速公路、209和319国道从村内通过,对外交通甚为便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168户,715人,劳动力330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89人。土地总面积xx亩,其中耕地550亩(水田483亩,旱地73亩,人均耕地1.46亩),林地xx亩,草地xx亩,农村建设用地xx亩,交通用地64.2亩,未利用地xx亩。2012年,全村总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620元。通过识别,2014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7户、181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8户39人。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4人,孤寡老人5人,危房户3户,缺乏劳动能力农户62户,因长期患病致贫农户2户,长期缺粮农户4户16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局成立新一轮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石国兴任组长,副局长xx为副组长,相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副局长xx负责局驻xx乡xx村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派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xx和工作队长xx常驻村开展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局长亲自牵头,率领干部100余人次深入扶贫联系村同老百姓一道进入田间地头同吃同劳动。

(二)狠抓群众思想转变。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紧紧围绕省委“四化两型”战略和州委“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实现四个成为”以及县委的“一合三化”的发展思路,致力提高群众思想素质,与群众座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并着力转化干部群众滞后的思想观念。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召开了高标准村级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将全村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思想大洗礼,同时也让群众从中感悟到思想的转变。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方法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扶贫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为扶贫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指导村党支部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村、支两委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二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驻点村党员结合村里发展,搞好驻点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驻点村发展的整体合力;三是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配合村支两委班子及和民兵营、共青团、妇代会、治保会等其它组织,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四是指导村支部每年培养建党积极分子2名以上,发展新党员1名,同时培养3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五是建立管理规范、功能综合和党员活动室和村活动场所,做到有标牌、党旗、远程教育设备、宣传栏和党员实试阵地;六是建立健全三会一得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认真识别贫困对象。

今年,根据县扶贫开发办的要求,对xx村进行了一次贫困对象调查摸底,并按照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在全村进行了一次全民投票海选,成功识别出贫困对象27户,贫困人181人(其中新识别贫困农户2

人,原两项制度户1户1人,原低保户2户6人)。现已上报乡扶贫办审核,并报县扶贫开发办审核。通过贫困对象的识别,为精准实施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统筹协调扶贫资金。

全力协调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民族发展、通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国土整治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调度到位。同时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我局严格财政纪律,严格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要求,及时将扶贫资金拨付到位,严禁对扶贫资金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挥霍。统筹协调到位资金67.4万元,其中解决65套太阳能财政补贴资金10万余元,扶贫开发办为xx村大小自然寨1公里机耕道硬化资金38万元,财政古井改造5.5万元,财政水沟维修8.2万元,争取养殖大户国家财政补贴1.5万元,同建同治我局出资给双龙村、xx村4.3万元,特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缺粮户慰问金2万元,自然灾害我局出资1万元。项目资金100万元,修建一个活动场所,修建一条两个自然寨1600米的通村道,同时已硬化,水沟维修、地质灾害(垮塌50米,已堡坎)。

(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联系交通局新修硬化从xx村至319国道2.5公里村道,硬化宽4米;新修xx村小寨至大寨通村道长1.6公里宽4米的机耕道,并已完成硬化;维修水沟1条共800米;改造古井1口。二是扶持65户农户建设了65套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三是联系组织部投入资金10万元建设双龙村村部并联系县交通局投资10万元修好双龙下寨半坡3公里进寨公路保护栏工程。

(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巩固粮食生产。积极争取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全村土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面积的质量和数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推广优质杂交水稻良种,实行科学种田,努力提高单产,确保全村粮食生产自给有余。二是发动群众扩大烟叶种植面积,2014年种植大烟叶138亩,2015年种植190亩,通过广大群众的努力,创下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三是努力发展家禽养殖,通过大户带动办法,发展家禽养殖业,扶持驻点村“种”、“养”、“加”大户4户共1.5万元,全村养羊190只,牛21头,养羊大户吴金建养羊125只,龙巴四38只,龙天玉27只。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开展2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村级协会组织,送2名骨干去安江农校学习,提高农村实务技能。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荒山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林木业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1800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八)开展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建好农家书屋,投资10000元购书3千册。

(九)关心好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思想道德引导,从心理等多层面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十)因xx村龙德友在2014年六月期间失火,烧掉了全部房屋和农产,扶贫工作队和千名干部下乡排忧解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及村支两委帮他到县保险公司办好保险费xxx元。

国土资源局帮扶解决龙德友5000元,联系民政局给龙德友补助xx元,住建局扶持无房资金xx元,合计3.08万元,解决了龙德友无房的困难。给失火户麻文庆,联系合险公司解决房屋保险费1.48万元,住建局解决xx元,联系民政局解决1000元,合计2.58万元,也解决了麻文庆无房的困难。

(十一)同步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建村级卫生室1个,修建垃圾站6个。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实施广播电视通工程,搞好村级文艺队伍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与建整扶贫相结合,投资xx元计划生育经费,对5户结扎户落实结扎,每户补助300元,3户上环户每户补助200元,对5户五保户每户补助300元。对1户独生子女户补助300元,全村无一列超生,并多次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四是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和普法宣传,增加群众法制观念和道德规范,抓好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妥善处理多种社会矛盾,努力创造农村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五是开展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建好农家书屋,投资10000元购书3千册。六是关心好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思想引导,从心理等多层面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局领导对xx村两个孤儿全年帮扶xx元。七是关爱扶贫村贫困户,全局27名主要领导干部一对一定点到户扶贫问苦,每人自己拿500元给贫困户,合计xx元。

三、抗旱救灾

在20年一遇的大旱之中,我局给双龙村抗旱救灾解决抗旱资金xx元及xx村解决抗旱资金xx元;联系405对及xx村大寨排灌抽水维修联系资金1.5万元;解决了在抗旱期间xx大寨600对人的饮水和200多牲口的饮水问题。

2015年投入xx乡xx村和双龙村的资金共计278万元整。

四、下步打算

篇3: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金融,融资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其中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农村脱贫问题。2013年11月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 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强调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并指出“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其中, 全面脱贫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 金融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手段。农村金融扶贫是将生活式扶贫转变为生产式扶贫, 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资本式扶贫, 将对外争取单一式扶贫转变为对外争取和自力更生共建式扶贫[1]。其理念是要解决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非国家贫困县与集中连片区域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不清的问题[2]。精准扶贫, 是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减贫、治贫方式。目前, 农村精准扶贫面临着多种困难:扶贫资金不足、扶贫对象识别不清;农业经营品种单一, 产业化扶贫效果不佳;扶贫模式缺乏可持续等问题, “输血”式扶贫模式难以提高农村自我“造血”能力的提升, “一阵风”式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后果是短期脱贫又迅速返贫, 如何准确把握农村致贫的多重原因, 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可持续性, 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难点

1.1 扶贫工作体系不健全, 扶贫工作尚未常态化

目前, 我国各地农村扶贫工作组织体系不健全, 缺乏专业化的队伍, 许多临时拼凑的人员组成扶贫管理队伍, 存在服务意识不高, 专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另外, 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大部分扶贫工作往往是“应景式”扶贫, 对地区贫困问题的认识不足, 扶贫工作缺乏系统化设计, 扶贫工作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对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性缺乏深刻了解, 无法真正掌握贫困农民的多元需求。

1.2 扶贫资源稀疏, 资金拨付前缺乏精准识别

农村金融扶贫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来源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主要由政府引导, 财政拨款是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 资金投入难以满足需求。资金来源渠道窄, 缺乏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 撤销了大量县以下营业网点, 收回县级分支机构的贷款权, 缩小了贫困农民的贷款渠道。小额信贷公司贷款周期短、利率高, 贫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加工, 利润薄, 资金回笼周期长, 贫困农民无力承受小额信贷的还款压力。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较不规范, 难以满足大量贫困农民的资金需求。

在目前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中, 许多工作人员对农村贫困情况的了解不全面, 对贫困人口的统计不清晰, 对扶贫对象的需求把握不准确, 金融扶贫项目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较为突出, 扶贫工作缺乏针对性。在资金的使用上, 往往存在管理不规范、申领困难、缺乏监督等问题, 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问题仍较为严重, 扶贫工作低质低效。

1.3 农业经营品种单一, 降低了产业化扶贫效果

现有扶贫专项资金专项投入与贫困地区需求配套不够, 由于扶贫对象多, 有些地方为了兼顾公平, 难免存在“撒胡椒面”式的安排资金项目的问题[3]。目前, 由于贫困户经营模式分散, 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式的分配, 往往只能带动一家一户致富, 难以带动整个区域的脱贫, 并且贫困户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等行业, 产业较为单一, 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脱贫后又迅速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二者之间结合不紧密, 项目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对产业化扶贫项目缺乏筛选, 投资后缺乏后续指导, 扶贫工作往往昙花一现, 缺乏长效性。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较多, 因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致贫, 或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年老体弱致贫等问题较为突出。扶贫项目种类偏少, 对扶贫对象筛选手续繁杂, 将许多真正的农村贫困人口挡在了扶贫大门外。

1.4 扶贫模式固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由于农民资产低值不足, 以贷扶贫模式的操作性较差, 目前金融扶贫一般以无偿资助模式为主, 由于严重受制于资金来源渠道, 该模式的可持续性较差, 随时可能因为资金断流而使扶贫工作陷入停滞状态。例如, 目前许多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扶贫项目建设期长、成本高, 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后续资金跟不上, 严重降低了扶贫基建项目的作用。目前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农村留守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持续增收能力有限, 扶贫只能产生一时的效果。大部分贫困人口没有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 能利用扶贫资助开展创业活动进而主动脱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2 实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

2.1 拓宽融资渠道, 推广普惠性扶贫

充分利用市场促进资本聚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通过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推动金融资源向贫困落后地区集聚。在县域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 提供普惠性的金融服务。对扶贫款的分配上, 要根据贫困的程度、贫困人口数量、脱贫的难易程度进行资金划拨, 体现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在扶贫工作中, 要注重扶贫工作的数量与质量, 要压低扶贫的门槛, 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获得实惠。同时也要提高扶贫资金的额度与扶贫项目的选择标准, 要针对农村生产生活水平落后的局面, 重点将水利建设、农村路网建设、农村土地建设纳入国家投资计划, 重点资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着力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水平, 保护基本农田, 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收益, 便利农村商贸流通, 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对农村小学校舍、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维修、设备购置给予专项补贴, 着力提高农村儿童就学环境, 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 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项目给予补贴, 对沼气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建设和使用给予一次性补贴, 推进村级垃圾收集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农村生活环境。

2.2 搭建农村金融扶贫公共信息平台, 践行多元化扶贫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精准识别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 同时找准导致这些家庭或人口贫困的关键性因素[4]。建立农村金融扶贫网络信息平台, 对贫困户进行入户摸底评分、评议公示并录入信息系统, 实现对贫困情况的精准识别和精细管理。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设立不同的金融扶贫手段, 针对因伤、病、残、亡、孤, 以及因教致贫等原因的特困户, 给予直接补贴, 满足其温饱和基本生活需求。综合考察农户情况, 开展就业扶贫、资源开发扶贫和创业扶贫等多元化扶贫模式, 通过帮扶一家一户, 实现以点带面, 扩大扶贫工作的辐射半径。探索扶贫新模式, 将扶贫项目资金折合股份, 定期给贫困户分红;探索土地入股的扶贫新模式, 提高农民土地的综合收益。

同时, 利用该平台向群众定期宣传有关政策, 公布扶贫工作进展, 将本区尚待开发的农业信息、旅游资源、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等实事求是地对外进行公布, 争取外界资金扶持本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教育。要学习福建三明市“乡级扶贫担保基金+农户贷款”的扶贫模式, 即采取多方联合出资, 以贫困农户为特有担保对象, 由乡政府提供贴息、银行业机构提供优惠利率[5]。此外, 还要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定期发布扶贫项目的执行情况、扶贫资金的收支情况, 将扶贫工作透明化。利用信息平台吸纳外界对金融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听取贫困人口的诉求, 持续改善扶贫工作的质量。

2.3 创立差异性的农村金融产品, 实施专项扶贫

推广产业化精准扶贫模式, 广泛吸纳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实行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针对当地产业发展特色, 甄选出重点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典型个体, 重点推出以扶持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农业金融服务, 达到“资金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贫困户”, 引导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产业开展专业化、专项化的金融服务。推出多种农村小额信贷服务, 为贫困户提供短期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建立风险补偿的小额信贷, 重点支持农民创业活动, 让农民有创收的新路子, 激活致富的新动力, 避免短期脱贫后又返贫。结合国家“万企帮万村”活动, 引导企业深入周边贫困村镇投资兴业, 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结对子, 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金融扶贫工作相结合,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在区域内整合资源, 解决农村分散经营, 效益低下的问题。积极开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农业精品项目, 开展良种选育, 发展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 打造一批优质农业产品品牌, 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推介和销售, 提高农业的收益率。在贫困地区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 结合当地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进行典型示范, 提高贫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实践水平, 更好地参与地区脱贫过程。

2.4 完善金融扶贫工作组织体系, 规划定点扶贫

建立健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 各地发改委联合扶贫办等部门建立网络化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要以直接帮扶贫困户为主, 以帮扶贫困村为辅, 在村内建立扶贫工作站, 开展定点式金融扶贫, 做到规划到户, 精准扶贫。要明确定点扶贫第一责任人, 制定组织工作目标,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通过对各地贫困程度、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 列出脱贫工作的关键, 加大资金投入、智力支持、技术服务以及信息与政策指导, 提高扶贫工作的靶向性。要打开农村与外界连接的出口, 加强与企业和公益组织的沟通, 将农村亟待解决的贫困问题向外界公布, 联合企业、公益组织到农村开展定点专项扶贫的项目, 并选派专人负责管理。通过完善中国扶贫信息网, 鼓励结对帮扶责任人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结对帮扶等方式, 引导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工作[6]。衡量精准扶贫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精准考核, 对扶贫款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 对扶贫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列出持续改进的方向, 提高扶贫工作的成效。在扶贫资金中预留部分“以奖代补”资金, 对扶贫绩效较为突出的地区, 给予额外奖励。

2.5 建构复合型的金融扶贫管理体系, 开展造血式扶贫

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贫困不单单是经济上的贫困, 必须通过对扶贫机制创新, 建立复合型的金融扶贫管理体系, 将国家扶贫资助、部门的帮扶作为提高贫困地区社会基础设施的主要牵引力, 坚持自力更生, 积极联合商业银行、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医疗机构等多个社会部门, 辅以群众自筹、投工投劳等方式, 广泛筹措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 坚持将农村经济、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的管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都纳入到金融扶贫工作范围中, 综合改善农村经济、人口健康、儿童营养与教育、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提高人口的寿命和健康水平, 保证贫苦家庭子女100%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大力发展职业农民教育, 动员贫困家庭适龄劳动力人口免费入学, 开设果树种植、家禽养殖、农机使用、畜牧兽医、农机推广、手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经营管理等实用基础技术课程, 并配合农业扶贫项目, 帮助参加培训人员提高创业技能, 普及生产经营相关法律知识, 对农村富余的青壮年劳动人口, 帮助其寻找外部接受单位, 实现转移就业。同时, 要利用扶贫工作者积极拓展扶贫的渠道, 积极主动地去获得体系外的支持, 扩大扶贫资金来源渠道。此外, 还要注意金融扶贫系统的风险防控工作, 加强对金融扶贫工作的监管, 组建农村金融扶贫监管工作小组, 吸纳驻村干部、贫困户代表、妇女代表和中小学教师为成员, 广泛听取意见, 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评价, 防范内外部经济风险对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郭威.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河北金融, 2013 (10) .

[2]葛志军, 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

[3]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武汉金融, 2015 (09) .

[4]汪三贵, 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

[5]胡东生.精准扶贫战略与金融创新支持模式探究——以福建省三明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例[J].福建金融, 2015 (10) .

篇4: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问: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发45号文”),此后人民银行为推进试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去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国发45号文”后,正式启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国发45号文”明确要求由人民银行牵头成立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地方政府开展试点,并做好专项统计、跟踪指导、评估总结等相关工作。9月9日,人民银行会同中央农办等11个部门召开了试点工作指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指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根据“国发45号文”要求和试点工作指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的试点地区选择原则,人民银行组织了试点地区报送和初步审定工作。10月份,会同相关部门代拟起草了在试点地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条款的决定草案,上报国务院,并加强与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沟通汇报。12月初,决定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21日至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草案进行审议,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国务院向会议做了汇报说明,并按要求参加了分组审议,推动试点地区获得全国人大的法律授权。

问:“两权”抵押贷款主要在哪些区域开展试点?

答:开展试点的主要目的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模式。因此,试点主要在农业大省和农村相关改革试验地区选择,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重点选择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重点选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等。试点地区由省级政府申报,在充分尊重省级政府意愿、综合考虑基础条件、前期业务开展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审定。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232个县级行政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59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有13个地区重叠,两项试点共计278个县级行政区,大约占全国县域行政区域的9.7%。

问:对试点进行法律授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涉及突破《物权法》和《担保法》关于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相关法律条款。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重大改革须于法有据”的要求和“国发45号文”“依法有序”的原则,试点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条款的,要由国务院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去年l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授权主要内容为: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在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上述调整在2017年l2月31日前试行。

问:人民银行建立了什么工作机制来保障试点的顺利开展?

答:“两权”抵押貸款试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人民银行为推动试点平稳有序开展,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是牵头成立试点工作指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和抵押物处置,这些政策安排和基础条件的建设需要农业、国土、住建、林业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财税、风险分担、监管、保险保障等政策支持方面,需要财政、发改、银监和保监等部门的支持。指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各职能部门做好配套协作。二是落实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各地按照要求成立了省级和县级试点工作小组,加快完善配套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试点,创新“两权”抵押相关金融产品。三是加强人民银行系统的上下联动。建立监测统计制度,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季报告试点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交流。

问:试点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答:“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人民银行一直强调要按照“国发45号文”中“依法有序、自主自愿、稳妥推进、风险可控”的原则,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两权”抵押贷款由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自愿申请,确保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知情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抵押物处置和风险补偿机制,在保障农户基本居住权、承包权、优先受让权和土地持续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创新探索出农民住房财产权有效处置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的不同经验,平衡好农民合法权益与金融机构正当利益的关系。

问:试点过程中对金融机构有哪些要求?

答:“国发45号文”强调金融机构要结合“两权”的权能属性,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担保、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简化贷款管理流程,扎实推进“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切实满足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1月15日,人民银行召开“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会议对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根据“两权”试点管理办法,尽快出台相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及时报送人民银行;二是要在金融机构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布置“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涉农业务占比较大的金融机构,要召开专门会议布置该项工作;三是要在绩效评价、资源配置、信贷授权等多个方面,做好配套的制度安排;四是鼓励针对“两权”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问:近期,人民银行在稳妥推动试点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

答:一是人民银行将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二是推动相关部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扶持政策;三是推动试点地区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支持政策;四是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建立相关信贷管理制度并制定实施细则;五是针对“两权”抵押贷款的特点,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按季动态监测,开展年度评估;六是及时宣传经验、发现问题,促进试点规范运行,为法律修改提出建议。

篇5: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田东,地处广西西南部,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3万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田东,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吴邦国同志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

田东,是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田东让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联姻”,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服务等六大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激励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探索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贫困村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5938万元增长到2014年末的2.16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万人降低到2014的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4%下降到2014年的17%。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205元提高到2014年的4788元,年均增长29.5%。

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服务 切实解决贫困农户

首贷难题贫困户,顾名思义“没钱”,即便有了一些发展或创业的想法,也常常苦于没有资金。针对这一问题,田东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贫困农户首贷难题。一是完善组织体系,丰富金融扶贫服务主体。目前,全县拥有9家银行金融机构,18家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度居广西县域首位。二是完善信用体系,让贫困农民更容易获得小额贷款。从2009年开始采集所有农户信息,对全县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增信,强化信息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信用等级,建立信用体系,实施精准扶贫。同时,针对贫困户,专门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方式,开展“贫困村转信用村”活动,贫困村先后全部被评为信用村。贫困农户凭借信用等级,免抵押、免担保,就可以当天获得1—10万元信用贷款,信用评级越好,获得贷款额度越高。截至目前,累计向5.9万户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2.8亿元,其中累计向914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56亿元。同时,设立了小额贷款贴息基金,为3950户贫困户发放了利息补贴,分担其信贷成本。信用建设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问题,更是成为贫困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的“正能量”。三是完善村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农金村办”机制。在全县所有贫困村建立“三农金融服务室”,使信用采集、贷前调查、贷后催收、保险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前置到村一级,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和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为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搭设了新的平台。四是成立资金互助社,切实解决贫困户短期资金周转难题。财政投入435万元,建立了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对一些极端贫困、信用等级太低、有贷款需求而又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的贫困户提供3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截止2015年11月,累计扶持1128户贫困户。居于这些服务,田东成为广西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齐全度第一的县份。五是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支付网络,解决贫困农户支付结算难题。累计安装ATM机136台,布放POS机1628台,电话支付终端384台;全县发行各种银行卡75.09万张,人均1.74张,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的县,被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 “全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联系点”。

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使贫困群众获得更多信贷资金

一是应用动态调整的信用体系,逐步提高信用额度。让更多的非信用村转变为信用村,逐步实现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信用额度。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贫困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通过能人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项目,在明确扶贫责任的条件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让金融机构更放心地给贫困农户贷款。贫困农户将竹子、甘蔗等农产品定向销售给金荣纸业、南华糖业、邦尔药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企业将贷款以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发放给农户,最后回收农户种植的作物。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并对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前端环节——种植、收购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对上游客户提供延伸的涉农金融服务。若农户在种养过程中需要向银行贷款,则银行根据农户与企业签订的保价收购合同(订单),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首贷成功率,同时也能更加明确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能按时收回。三是构建利息补贴机制,分担贫困农户信贷成本。财政出资200万元设立贫困农户小额贷款奖补基金,累计为39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小额贷款利息补贴。四是完善担保体系,拓宽贫困群众融资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涉农小微企业、专业大户,其贷款额度超出小额信贷范围。针对这个问题,2009年,田东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成立助农融资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担保融资1.45亿元。引进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在田东设立综合服务中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8.3亿元,其中从县外引入资金4.5亿元。

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将贫困地区“沉睡”资源转变为发展的资本

在广西率先推进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工作,赋予农民更加明晰的产权,为资产资源的流转打下基础。成立了中介服务机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及国泰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农村产权和资金的流转,降低产权交易成本,让发展的资本流动起来,寻找最有效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截止2015年11月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农村产权9761宗,交易额7.937亿元。其中,贫困村范围内土地流转2.92万亩,交易额2.238亿元;贫困村产权抵押贷款5257万元。

变革农业经营机制 让贫困群众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解决了资金后,有的贫困户有能力发展致富,有的却由于没有技术,对市场也不熟悉,一时找不到好的发展路子。为解决这个问题,田东变革农业经营机制,让贫困户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挥经济能人对产业发展模式和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优势,对市场价格和风险的敏锐性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出台了《贫困地区土地流转奖励暂行办法》,引导贫困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理规划引导,明确产业定位,发展了芒果、火龙果、香蕉、桑蚕、生猪等一批扶贫产业基地,贫困农户既增加了收入,又学会生产经营技能。目前,全县贫困村流转面积达1.65万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52个,带动2263户贫困户发展。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创新,以真良村为代表的一批“石头上的村庄”,推出“土地出租五年返还模式”,土地出租5年种植火龙果后,把土地和果树返还给村民自行经营管护。“五年返还”新模式,既省去了村民前期大量投入,又让村民规避了种植风险,学会了种植技术和经验,火龙果合作社继续提供技术、销售服务,让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发展,充分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为了更大限度地让贫困户受益,探索在作登瑶族乡摩天岭村等贫困村发展了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经济,村民以资金或者村集体土地等资产入股,投资人以现金、设备、技术等入股,在广西率先发展股份制合作经济,带动了贫困户发展。

全方位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贫困户贷款,银行最担心的是风险大。田东运用多种金融手段,确保贷款风险可控。一是探索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有效激发了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的内生动力,累计偿付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坏账219.8万元。二是建立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担保机构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能力,加大对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三是开发使用多种保险服务措施。先后推出甘蔗、香蕉、芒果、林木、肉鸡、能繁母猪等13个特色农业保险,开发“小农户+小贷款+小保险”模式,增强贫困村的涉农产业抗风险能力,有效规避银行信贷风险。2009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已为农业提供88.97亿元风险保障。2014年,农业受灾赔付1341.8万元。2015年1至11月,共受理理赔案件945起,理赔272.38万元

篇6: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关键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04-0020-01中國图书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

本文尝试从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识别出发,探究金融精准扶贫的模式选择与创新路径。

1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识别

1.1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主要难点

1.1.1农村家庭收入有效核算难。家庭收入核算方法不科学。在农村地区,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收入不稳定以及部分收入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因此与拥有确定收入的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的收入难以有效进行核算。

家庭收入真实情况难以掌握。当下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所取得的打工收入并不公开透明。而农村家庭往往存在通过虚报和瞒报收入的.方式来获得贫困认定资格从而获取金融扶贫补助,政府难以对这类情况进行有效甄别和判定。

1.1.2扶贫对象识别认定程序不规范。民主评选和结果公示是对确保贫困识别精度和认定有效的科学方法,但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执行时,民主评选和结果公示流程经常被忽略。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基层干部假公济私,为亲友谋利,导致真正的贫困户没得到有效的金融扶持。

1.1.3重视“区域瞄准”而忽视“人口瞄准”。我国长期在扶贫政策上重视贫困区域而忽视了贫困人口之间的差异性,金融扶贫瞄准没有对准贫困家庭,从而使得金融扶贫资源很难直接对贫困家庭人口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金融扶贫资源分配容易出现“平均主义”,使最需要得到资源的贫困人群难以获得有效金融扶持。

1.2农村金融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原则

1.2.1制定规范家庭收入计量标准。政府应制定规范统一的家庭收入计量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家庭收入调查统计系统。明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统计的主体,同步识别和瞄准贫困对象;明确调查部门的调查权限及职责范围以及对骗保等行为的行政和经济处罚标准;最后将收集到的贫困对象信息录入数据系统并进行维护和完善。

1.2.2规范对象识别程序公开公平公正。政府加强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以确保在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过程中保持公开、公平、公正。鼓励民众全程充分参与贫困对象资格的评选,通过民主评议来增加公平性和客观性,以此减少村民异议。同时应加强公示力度,认真听取村民反映,并对大多数村民不认可的贫困对象应进行审核复议和二次公示。

篇7: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8四川农信社备考:凉山农商银行创出金融精准扶贫凉山模式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四川中公金融人出品

作为凉山州网点最多、触角最深、规模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凉山农商银行按照四川省联社党委指示和总体部署,用智慧、汗水以及强烈使命感,肩负起普惠金融使命,通过将农户的信用资源转换为金融资源,引导其他社会资源进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探索形成富有特色的金融精准扶贫“凉山模式”。一号工程

“惠农兴村-整村推进”,打开精准扶贫新局面

2015年10月,凉山农商银行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作作为改制成立后的“一号工程”,以“惠农兴村—整村推进”的模式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对辖内行政村、贫困户评级授信,做到全面建档、有效授信、授信必用信。整村推进发放的小额农贷授予农户3千元至5万元的信用额度,特别授信最高可至2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随借随还,有效缓解了贫困户保基本、兜底线的问题。

凉山农商银行董事长冯宗连介绍,截至2016年11月末,凉山农商银行涉农贷款136.76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5.32亿元,累计为辖内1569个村建立农户经济档案26.11万份,累计授信40.67亿元,累计向1.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农贷3.36亿元,占全州所有金融机构发放总额的85.5%。136.76亿元、1569个村、1.8万户、85.5%,这些数字是震撼的,既像一股春风,有效解决贫困户在脱贫致富中“贷款难”的问题,又像一记重拳,打开了凉山金融精准扶贫新局面。

在木里县俄亚乡,凉山农商银行支持30多户贫困农户购买小型发电机6台、电视机20多台,让与世隔绝的贫困农户第一次用上了电,第一次接触到现代文明。在昭觉县阿土勒尔村,对24户贫困户发放30.6万元小额农贷,支持贫困农户养殖牲畜150余头,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2500元。

http://sc.jinrongren.net/ncxys/

其中,支持贫困农户购买农用机具3000余台,支持贫困农户建立小卖部、批发部等小型商贸经济体2600个,新修旅游客栈140个,购买运输车辆近2000台,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真实践行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农户+家支”联保贷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冯宗连认为,精准扶贫是凉山农商银行密切联系群众、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真扶贫、扶真贫,凉山农商银行一路践行“两个真实”,坚持“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贫困户“能贷款、能发展、能致富”的原则,严把评级授信关,严格识别贷款对象,严格审查贷款用途,防止冒贷、骗贷。

全力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到人,确定贫困户评级授信指标,包括贫困户诚信度评价、家庭劳动力占比、家庭劳动技能、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等四项评级授信指标。100%采集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信息,100%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100%满足授信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做到户户有档有卡有授信额度。截至今年11月末,凉山农商银行对18382户贫困户进行授信,累计授信3.6亿元,分别占全州所有金融机构总授信户数和总授信金额的86%以上。

针对凉山彝族同胞讲团结、重情义的良好风俗习惯,推出“农户+家支”、“农户+家支+干部”等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借助乡(镇)、村风控小组和驻村工作队等,补充完善农户经济信息档案,深度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工作。同时,广泛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通过全体村民与个体村民利益联动机制,对信用村、信用户给予1-3个百分点不等的差别优惠利率,激励农户重信守信。

扶贫信贷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精准扶贫绿色通道,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充分满足脱贫农户有效信贷需求,巩固扶贫成效,防止再次返贫、致贫,真正实现富民惠农。

效果是显著的,截至2016年11月末,全州已有348个行政村“蜕变”成“零不良”的“信用村”,占全州行政村的9.29%。普惠服务

便民金融服务点全覆盖,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过去,凉山农村存钱、取钱要到县城。经过几年努力,这种状况已彻底改观。

http://sc.jinrongren.net/ncxys/

凉山农商银行在调整优化乡镇网点、做好网点转型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各服务点均统一标识,统一培训,统一配置EPOS机具、点钞机、保险柜等设施,填补了部分乡镇金融空白。

同时,将信贷产品、理财产品、电子银行产品渗透到农村去,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户和贫困农户中去,拓宽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系。

截至2016年11月末,凉山农商银行辖内累计安装运行ATM自助银行设备486台,POS机1480台,电话支付终端1997台,便民金融服务点1918个,1324个行政村布放电话支付终端,“蜀信e·惠生活”O2O农村电商平台即将在西昌、德昌、会理、会东、盐源5家支行所辖区域对外运营。

“金融精准扶贫就应该精准到各方各面,精准到每村每户,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按照党委的共识,凉山农商银行为让全州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真实享受到普惠金融,真正实现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近日又制定出精准惠民新举措:力争2017年内完成辖内“整村推进-便民金融服务点”推广工作,实现全州所有行政村金融业务全覆盖。造血扶贫

产业、智力扶贫,“授之以渔”助力实现稳定脱贫

提供金融支持,全面的金融服务,就像是“输血”,给农户注入一剂脱贫的强心剂。然而想要发展,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在“输血”的同时,还需要“造血”。按此理念,凉山农商银行通过支持家庭农场、种养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出“造血”式扶贫方式,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探索出新路子。为培植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凉山农商银行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探索推广“1+N”信贷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的辐射效应,带动“N”户贫困农户。

在甘洛县和越西县,大力推广“电商+农户+银行”扶贫模式,支持贫困农户发展多种种养殖业。其中,向电商平台“彝家山寨”发放定向收购资金1100万元,贫困农户将苦荞、土豆、水果、家禽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预计户均每年可增收2000多元。

在昭觉县为1547户贫困农户、10户创业大学生和妇女共提供总额为1397万元贷款,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及创业群体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农户规模化养殖西门塔尔牛,成功打造“西门塔尔牛”特色农产品品牌,并为下游加工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扶贫模式,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近2000元。

http://sc.jinrongren.net/ncxys/

在西昌,向龙头企业凉山中泽公司发放贷款1900万元,支持该公司为200多户贫困农户提供橄榄油种植技术服务,并同贫困户签订定向购买合同,预计可为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凉山农商银行还分别同西昌、越西、布拖、喜德、木里等14个县(市)政府签订协议,达成贷款、存款、信用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多项扶贫帮扶合作意向。通过金融的乘数杠杆效应,以支持的项目为载体,撬动数倍于财政投入的资金进入贫困地区,有效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同时,在支持智力扶贫方面,近年来凉山农商银行累计向9832名贫困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5692万元,助力贫困学子圆梦。2016年,又向昭觉县捐赠“雏鹰圆梦计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到2020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凉山农商银行视支持脱贫攻坚为己任,积极创新形成的金融精准扶贫“凉山模式”大大加快了凉山州脱贫攻坚进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面对未来,凉山农商银行决策层表示,将在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统一领导下,继续按照凉山州委、州政府重大部署,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凉山州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更大贡献。一次“心”的尝试

全国首创,“信用家支”瓦几瓦 “信用家支,瓦几瓦。”

凉山农商银行根据彝族家支文化特色,在全国首创“信用家支”,得到彝族群众热烈喝彩。

互相攀比“讲信用”以彝族规矩,构建新信用体系

“信用家支”是指同一家族(以乡为单位)组成的所有贷款联保小组均达到规定指标水平的整体。

凉山农商银行将开展评级授信的村按家支进行分组,组织各家支成员签订联保协议,并选出德高望重的人员作为组长,对整个家支的贷款使用、归还等进行监督管理,每年由各分理处组织开展评选“信用家支”工作,对“信用家支”进行表彰授牌,对有不良贷款的家支进行张榜公布、停贷和依法清收。把家支之间对其他方面的攀比变为对讲信用的攀比,将“三信”延伸至“四信”,营造出良好信用环境。

推进“信用家支”建设收回不良贷款

昭觉县解放沟火普村是“信用家支”的先行者。

http://sc.jinrongren.net/ncxys/

截至目前,昭觉全县共有175个家支,其中解放沟火普村有7个家支,均被评为“信用家支”。火普村共有农户172户、706人,其中贫困户52户、149人,该村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凉山农商银行昭觉支行结合火普村实际情况,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农户+家支+第一书记+联乡单位”的运作模式,由农商银行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整村推进,对该村68户农户开展评级授信,发放信贷资金96.5万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像火普村一样,“信用家支”建设推动着凉山州农村信用体系不断优化。以昭觉县为例,昭觉支行结合开展“信用家支”、信用农户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收回947户不良贷款1731万元。

篇8: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脱贫攻坚,资金不可或缺,金融支持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云南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逐步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人行昆明中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统一部署,牵头起草了《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全省实施。方案明确了云南省“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方法举措和保障政策。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扶贫贴息贷款流程,推动制定《云南省扶贫贴息到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农信社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放小额贷款。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实施细则》和《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细则》,支持贫困地区农户改善住房条件。

加强配套机制建设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力度,完善配套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建立了由昆明中支牵头,发改委、扶贫办、财政厅、金融办、云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等组成的云南省金融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指导全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加快推动建设云南省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争取8月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企业等基础信息与金融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共享,为金融扶贫信息的精准采集、监测分析和统计评估提供基础平台,夯实金融精准扶贫基础。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其制定“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和2016年金融扶贫工作计划,紧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

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按照总行“两权”抵押试点工作要求,昆明中支牵头制定了《云南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审核印发各试点地区,并上报国家指导小组备案。试点地区人民银行按照“两权”抵押试点工作要求和省级实施方案,推动和牵头制定了当地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方案。截至6月末,全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分别为57.29亿元和5.9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73亿元和0.61亿元。其中3个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和6个农土抵押贷款试点贷款余额分别为15.82亿元和1.5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2.48亿元和0.63亿元。截至6月末,试点地区农房和农土抵押贷款不良率分别为2.26%和4.96%,比年初分别降低0.75个和13.88个百分点。

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

2015年至2016年6月末,全省累计对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和扶贫再贷款58.27亿元,贫困地区再贷款实行比正常支农再贷款更为优惠的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降1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6月末,贫困地区支农和扶贫再贷款余额32.15亿元,占全省支农再贷款(含扶贫再贷款)余额的77.23%,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16年4月以来,为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开办了扶贫再贷款业务,截至6月末,全省扶贫再贷款限额增加到37.2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5.96亿元,累计对全省19个贫困县2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6.82亿元。据初步测算,可减少贫困地区贷款客户利息支出约790万元。

创新推出一批“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产品

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陆续创新推出了一大批符合贫困地区“三农”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探索形成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信贷模式,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持续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有效促进贫困地区资源资产向资金、资本转变。

加快金融精准扶贫便利化建设

完善金融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便利化建设。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贫困地区共有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49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381个;保险机构884家;小额贷款公司319家;布放自助设备14.95万台,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新格局。93个贫困地区各项存款余额9626.69亿元,同比增长19.31%;各项贷款余额6231.1亿元,同比增长14.26%,高于全省银行业各项贷款增速2.02个百分点。先后建成具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的惠农支付服务点19078个,建成县域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105条,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支付结算渠道进一步畅通。

据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副行长王建东介绍,下一步,该行将持续加大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的投入力度,并在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着力点。

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承担起各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的牵头工作,认真落实《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及时掌握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相关信息,调动和发挥好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规范慎重稳妥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抓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确权登记颁证、流转交易平台建设、风险补偿和缓释机制建设等配套基础工作。结合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探索在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安置点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搬迁人口发展产业。

加强扶贫再贷款的管理和运用。按照扶贫再贷款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审批、发放管理工作,切实加强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台账管理、分析监测和政策效果评估,有效提高扶贫再贷款的使用效果。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正向激励,结合辖内实际,加强对扶贫再贷款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再贷款运用的新模式,提高扶贫再贷款的使用率。

发挥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应加强与当地扶贫、发展改革和财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争取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上有所突破,推动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奖励激励机制。完善各层次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要统筹协调好各区域的金融机构,要衔接好地方政府扶贫政策与金融扶贫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支撑作用。

突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围绕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指导金融机构就“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贫困对象的识别和分类,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异地搬迁、教育创业等多角度找准金融扶贫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发力。

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应以推广试用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实现扶贫部门、扶贫基本信息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信息精准对接,组织金融扶贫信息对接共享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逐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等基础信息与金融扶贫信息的有效对接共享。督促辖内有关金融机构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和报送制度,按时通过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对接共享系统报送扶贫贷款等信息。

上一篇:动物生化章节习题下一篇:政府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