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2024-08-25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共9篇)

篇1: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坐落于北大西洋的两个大岛屿,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总面积为2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英国。

在17世纪末,这是一个人口仅有600万的小小岛国,然后它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第一个迈向了现代社会的国家,它引领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由一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这些无不让人为之深深折服。每一个事物的兴衰,必然伴随着一种力量强弱的变化。18末和19世纪初,在这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崛起的背后,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苏醒,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管理。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的继位是英国崛起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她的英明、管理得当是英国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在她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那时,西班牙处于世界的霸主地位,伊丽莎白一世默许本国的“海盗”行为,让英国在海上的势力得以发展。最终,这些小巧而灵活的战舰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中大获全胜,标志了英国在海上的崛起。

纵观英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其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国王对英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英国封建主义是庄园制,各庄园之间的主人是独立的,谁也不干扰谁,皇室也不会去干涉贵族,这种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已经是英国皇室约定俗成的规则,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伊丽莎白遵守了这一游戏规则,所以她带领英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道路。

当约翰王以不断的提税和不断的战败惹怒了英国贵族时,只好妥协。于是《大宪章》出现了。《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

后来,当查理一世强制解散议会,打破了“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规则时,引发了光荣

革命,被送上断头台,从此开始了英国进入现代科技的道路。由此可见,专制统治必将磨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英国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先驱者,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进步的保证。莎士比亚是英国的伟大天才,其本身的才华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

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快速崛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革命。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此外,还有专利保护的实行,很大程度的鼓励了英国人民的创造。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篇2: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比较政治制度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大国崛起》系类节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英国的崛起,让我感慨很多,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进步,中国还一直处于落后封建的农业和基础的手工业。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就真的能崛起为真正的大国吗?历史上,从蒙古到西班牙,这些依靠外部掠夺为主的国家,崛起和衰落同样迅速。不是说,英国没有对外掠夺,而是人家的主力和优势建立在国内。于是,我们看到当英国的海外贸易和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约在1830年左右,资产阶级宪政出现了,而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阶级开始得到选举权。也就是说,大国的发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竞争的现代,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进步——民主化。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则下的平等,而要让规则活起来,不成为橡皮图章,就必须让参与竞争的主体制定和维护规则。比如说,英国早期,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国王剥夺,就搞了大宪章,用议会高于王权来保护自己,而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贵族剥夺,而要求选举权;后来,出于同样的原因,工人阶级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人们追求更好生活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选择参与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选为特征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篇3: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有一个岛国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3亿多人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英国PK西班牙: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

1588年7月7日,拥有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名士兵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发动了对英国的战争。

英西战争源于宗教改革。16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变成了新教国家。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国恢复信仰天主教,接受亨利八世女儿玛丽的管制。

让西班牙国王挥戈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正在试图抢占和扩大海上优势,西班牙帝国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以来并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小岛国,为什么会对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英国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

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女王认为可以利用岛国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

1580年,弗兰西斯·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在这次历时3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

女王亲自来到了德雷克的坐舰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这位海盗——骑士称号。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励,撑起了英国人远涉重洋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到海外掠夺和贸易的行列中。

英国人这样做显然抢走了西班牙的利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1588年的夏天,他派出了自己所向披靡的舰队,以遮天蔽日的骇人威势,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

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它决定了近代早期欧洲的命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伊丽莎白一世试图通过谈判来化解危机,但菲利普二世却坚信无敌舰队在两周之后就会宣布英国人的败局。

然而,两周之后的局势却恰恰相反。无敌舰队遇到了大西洋上最强劲的对手,那是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

几天激战之后,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打得一半沉入海底,一半奔逃回家。

此次胜利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它确实标志着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使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西班牙慢慢退出了历史的主要舞台,一个新的海上强国初露峥嵘。

英国的崛起离不开伊丽莎白一世。事实上,在欧洲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强大的君主对于这些国家是有益的,因为他们是爱国主义的核心,能给予国家明确的领导。

在海外扩张和贸易不断拓展的同时,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转变。

女王的宽容

伦敦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1600年时人口已经超过20万,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其时,“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莎士比亚就生活在这里。

莎士比亚在他的37部剧作中展露出惊人的才华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力。

在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而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

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而女王的开明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她也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智慧。女王明白: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伊丽莎白一世在强化王权的同时,恪守了祖先传下来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传统。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庄园为基本单位的,庄园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贵族领主在庄园上,不仅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还有行政管辖权,因而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这显然与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在中国,“封建”意味着集权和专制,在欧洲,由于封建制就是庄园制,所以它意味着分权,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

在英国实行封建制度初期,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长日久,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

宪章精神溯源

13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他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几乎全部的领地。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

他把贵族们的继承税上涨了100倍,兵役免除税提高了16倍,牛、羊、小麦的价格也都出现了成倍上涨。

约翰王越来越无所顾忌,这就破坏了贵族和国王之间那个不成文的却流传已久的惯例。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理由很简单,就是国王没有履行他的义务,却要求比惯例规定的更多的权力。

1215年6月15日,面临绝路的约翰王不得不同意与25位贵族代表谈判。最后,《大宪章》——这份和平停战宣言终于签署了。

《大宪章》里有两条最著名的条款:第一条就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是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他人和剥夺他人的财产。这两个条款表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恩赐的,所以国王也不能剥夺它。

《大宪章》一共只有63款,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一直以来既约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权利关系,转化为了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在约翰王签订城下之盟后,英国的历代君主,不断地将《大宪章》稍加修正后继续颁布。几个世纪下来,《大宪章》前前后后总共颁布超过了40次。这种长期的重申和普及,积累起了深厚的传统力量,将契约和法制的基本精神,注入到英国人的思想根基。

在《大宪章》签订21年之后,英国的官方文件中出现了“议会”这个词。这个由贵族和国王的议事会转变而来的机构,逐渐成为依靠《大宪章》的法制原则来限制君主权力的重要力量。

伊丽莎白一世能够给英国带来早期的辉煌,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她遵守了《大宪章》的约定,维持了王权和贵族议会之间的平衡。

伊丽莎白一世是个威权主义的君主,但却不是一个暴君,也不是一个企图为所欲为的人。她试图在公认的法律和常规下统治。她经常召开议会,实施大多数人,尤其是有影响的人想要的政策。在伊丽莎白一世45年的治国生涯里,这位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没有滥用自己权力和威望,她终身节俭,不轻易战争。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她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她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查理一世为何走上断头台?

22年之后,又一位对英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国王登基了,他就是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特别相信君权神授。面对伊丽莎白一世的王权所带来的荣耀,这位站在先王威权之上的年轻君主深信:自己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拥有无上的权力。但他却忽视了民众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而这是常常出现在伊丽莎白一世脑海中的概念。

查理一世继任后,很快就遭遇了财政危机。那些由他个人主导的,英国与西班牙、法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为了维持战事,查理一世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税收。

不过,英国国王在这件事上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因为自《大宪章》签署开始,开征新税的权力就属于议会。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

议会没有批准查理一世婚约中所要求的足够经费;另外还驳回了国王因为战争要求增税的提议;不仅如此,议会还规定国王只能征收一年的关税,不得终身享有征收关税的权利。

查理一世被议会发出的一道道紧箍咒逼急了,他开始不经过议会,自行向商人征收新税,向乡绅强制性贷款。

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激烈较量开始了。

1629年,查理一世派军队强行解散已经在英格兰召开了三个多世纪的议会。但是,在长达11年的无议会时期里,英国人并没有忘记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规则。

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政治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查理一世的做法把这两个原则全都给破坏了。因此,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对立也就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在1642年爆发了战争。

在战争中,一位叫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议会军将领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英吉利共和国成立。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走上了断头台。

1649年发生的这件事,使欧洲大大小小的宫廷都被震惊了,当时这些宫廷不是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就是正在渴望实行君主专制。隔海相望的岛国英国的做法,超越了那个时代普遍的政治观念。

归根结底,查理一世是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所谓的自由的传统。在开始的时候,所谓自由是指贵族对抗国王,后来,它逐步地变成了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正是在这样的抗争中,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查理一世死后,议会把行政权力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但是,很快,克伦威尔开始实行军事独裁。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1653年,议会再次被解散。

物极必反。克伦威尔去世后,已经倒下的王朝又被用盛大的仪式请了回来。1685年,查理一世的儿子詹姆士二世继承王位。对父王悲剧铭刻于心的詹姆士二世,不想重蹈覆辙,他准备扩充军队,试图让英国重新回到查理一世统治的时代。

人民希望詹姆士二世做一个可敬的理智的国王,但事实证明,他一意孤行,脱离议会统治,威胁到伦敦城和许多其他城镇的利益。他表现得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

这一次,英国人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教训告诉他们:推翻王朝容易,建立新制度却很难。他们也没有呼唤克伦威尔,因为克伦威尔式的革命并没有给国家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发展。于是,1688年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被后人称为“光荣革命”的方式,来结束王权的专制。

詹姆士二世的拥护者中的一些主要成员给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的一位新教君主威廉写了一封著名的信。他们邀请他来帮助反抗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此后迅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兰,没有遭到反对。詹姆士的军队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解散,威廉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没有发生战争。

议会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君主是国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脑,是教会的首领,又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是,他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他必须任命一个首相来管理国家,首相必须从议会中多数党的首领中产生,这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就是依法治国,也就是谁都不能高居法律之上,谁都不能为所欲为。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英国人赶走詹姆士二世、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没有发生流血,这是它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的一个根本原因。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英国崛起进行时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现在,轮到英国人来制定海洋竞争和大国竞争的规则了。在建立帝国的道路上,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

从1688年以后,英国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思想很容易向更广范围的人群传播。民众如果感觉合适就可以发展他们的经济生活。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编辑 萧三匝]

篇4:历史观后感-大国崛起之英国

在大学历史老师的推荐下,我迫不得已的看了大国崛起这一部大片。在历史的足迹里,我不但了解到了许多从未知道过的知识,也领悟到了许多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英语都是世界上第一语言,作为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对英国发展史也是尤其感兴趣。

从古到今,世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结果不得不归公于大国的崛起。英国是一个在历史上工业发达地区。也可说工业发展是从英国开始的。自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西方崛起并由他们主导世界长达百年的历史大幕起,在西方人眼中富有神秘色彩的中国的面纱慢慢被揭开,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中国无尽的摧残、践踏„„未来中国将如何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国家较量?而这一切,又要从头说起„„

我认为英国的成功来自于工业革命,但为什么工业革命不从其他国家开始,瓦特的蒸气机没有在其他国家首先出现呢?工业革命的动力又来自哪里?这动力正是来自英国取得海洋霸权之后的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英国取得的海洋霸权之后垄断了海洋贸易,殖民地的扩张则带来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使得英国的市场似乎变成一个需求无限的黑洞,谁能生产更多的产品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原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英国人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制造更多的产品。此时,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则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满足社会需求。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英国的工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提高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使劳动日益单一化,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开创了制造大机器的时代。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的总和。

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的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并确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我相信英国的崛起与称霸,绝不仅仅是依靠着它那所向无敌的皇家海军,在那一艘艘铁甲战舰背后,是日不落帝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经济体制,是完善的保障体质,是英国人不断向前的心!

当英国人与拿破仑的无敌铁军激战,企图夺取欧洲霸权的时候,我们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美好光景中无法自拔;当牛顿在英国掀起了崇尚科学的浪潮的时候,我们的统治者却坚持所谓的祖制而固步自封;当蒸汽

机,蒸汽火车争相问世的时候,我们仍在为男耕女织的生活感到满足;当新的制度为英女王带来无上荣光的时候,我们的领导者仍在为封建制度的稳固而不断做出努力。都是同样的国家,况且中国地大物博,为什么与英国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呢?中国一个面积大人口多的国家,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

我想《大国崛起》的录制,为的绝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外国的历史,更是告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有进步,才能自立自强。这种进步,绝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进步,更是经济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制度的进步。这种种的进步合在一起,带来的就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中国学子,吸取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学习其他国家先进制度是必要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得到更多成长中必要的知识,我们才可以对国家奉献出一些自己薄弱的力量。21世纪,世界舞台如此大,如果一个个学子都可以成

篇5: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英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我认为,英国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崇“重商主义”政策;在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地理优势,进取发展对外贸易并且注重发展海军,夺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纪末,其殖民地几乎已遍布所有大陆板块,统治着当时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可惜,之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以致于英国受到了一些打击,失去了昔日荣光。)

丘吉尔曾说过:“大英帝国即时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看出,英国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上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以此为英国崛起打好了基础。

而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以此来庆祝其独立100周年。当时,清政府派出了展览团,他们展出的是小脚绣花鞋及纯银打制的器具,而西欧国家展出的却是贴合时代潮流的,科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英国展出的是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啊!

篇6:大国崛起 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篇观后感

在大洋彼岸,存在着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它的经济发达,适合旅游,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散发的贵族气息,吸引着许多外国游客前往这个神秘的国度。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看过之后,我越发的对这个“日不落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身为一个大西洋彼岸的小小岛国,他却有勇气对抗 当时的海上帝国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用自己的一生去捍卫这个国家,而她的子民也没有让她失望,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崛起!“日 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 世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累积成为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这个使命即使在女王死后,查理一世即位也没有荒废。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 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本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

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时,英国已经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朝时无法想象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都在一步步的引领着世界走向新时代。从此,世界人民开始走向工业革命化道路。

英 国除了在经济上引领潮流,在政治上也同样带来了新的改革。《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又一次洗礼,乃至对整个欧洲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中首次提到君主的 权力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世界也是史无前例的。查理一世的死证明他想统治人民,控制议会,控制法院,控制人民在英国这 个国家是行不通的,践踏了人民的权力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查理一世的死对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一致命打击。

篇7:大国之崛起

“道家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发展,有着无可磨灭的关系!

当今世界,人们为了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无节制的开采大自然,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大肆开发矿产资源,大范围的捕杀野生动物,导致地球生态失衡,生物链断裂,火山频发,地震连连,泥石流漫天而来,千年不遇的水灾,千年不遇的旱情……都赶上了我们这个时代!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在近三百年多来,可谓得到了“疯狂”的发展!向大自然进军,向宇宙进军,向海洋进军……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确实取得了亘古未有的骄人成绩!只是,人类已然被“成就”冲昏了头脑,越发的“狂妄”与“自大”,被“成就”宠坏了!越发变得“贪婪”与“自私”,忘乎所以!越来越演绎着自己的“愚蠢”与“无知”……

常言道,“人定胜天”!“人”能“胜天”吗?在大地震轰然而来,洪水铺天盖地而至,泥石流漫天涌动的时候,人类在“石头缝”里,在“汪洋大海”里,在漫无边际的“泥浆”中……才明白自己的渺小,才明白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更有传说中的“2012”给世人敲响了“丧钟”!“人能胜天”吗?!

这倒唤醒了沉睡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曲笛韵”!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与现代世人普遍性的行为走向,恰好相反!

道家思想,是一种“出世”的思想,讲求“逍遥”之境,“天人合一”,“逍遥游”,“天地人三才一体”,讲求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天应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今世界如此的现状,越发凸显出“老子”和“庄子”的伟大!在世人如此疯狂的行为导致的灭绝与痛楚面前,痛定思痛,蓦然回首,竟发现,安然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两位“智者”,以亘古不变的儒雅,用洞穿了两千多年的目光,祥和的望着你,呼唤和等待着你的回去!……

中国近现代一位知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便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尚有西方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现代极力的呼唤“世人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多年前,好好学习先哲们的思想!”……这无不说明,中国的古典文化,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人类的生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篇8: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一、牛顿。

苹果落地推出万有引力,1687年他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并宣告着科学时代的来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人,那么他发现了上帝创造人的方法。

二、瓦特。

当时的英国已经有了蒸汽机,但太过了庞大笨重,根本无法普及,瓦特苦心钻研力学,化学,数学,并在原有的纽科门蒸汽机基础上发明的新式蒸汽机结构,在这之后的50年之内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瓦特蒸汽机发明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三、亚当.斯密。

他是《国富论》的作者,他揭示人类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源泉是谋求私利,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提出自由竞争的概念。他告诉世人,汲取财富最佳的方法不是烧杀掠夺,而是出售商品和自由贸易,《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并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他的影响下,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而今也是全世界的共识。如果没有他,也许当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就不是打开国门,开放通商口岸自由贸易了,而是也许像蒙古帝国一样烧杀掠夺。

篇9: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汇总

《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也认为这是很具有震撼力的电视片。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片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比如184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美国西进运动和工业化、特别是爱迪生、FORD等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发达,带动了社会经济,使得崛起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就真的能崛起为真正的大国吗?历史上,从蒙古到西班牙,这些依靠外部掠夺为主的国家,崛起和衰落同样迅速。不是说,英国没有对外掠夺,而是人家的主力和优势建立在国内。于是,我们看到当英国的海外贸易和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约在1830年左右,资产阶级宪政出现了,而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阶级开始得到选举权。

也就是说,大国的发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竞争的现代,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进步——民主化。

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则下的平等,而要让规则活起来,不成为橡皮图章,就必须让参与竞争的主体制定和维护规则。比如说,英国早期,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国王剥夺,就搞了大宪章,用议会高于王权来保护自己,而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贵族剥夺,而要求选举权;后来,出于同样的原因,工人阶级也有同样的要求。

宪政民主的经典演化路径就是这样。

可以说,人们追求更好生活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选择参与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选为特征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坐落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英国,一个小小的岛国,是什么让她拥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苏醒,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管理。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在看了这个之后,我初步的了解了管理的重要性。从国家到企业、工厂、学校再到家家户户,管理都扮演这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真确的管理方针,可以使家庭和美,事业有成,国家昌盛,而管理上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成为堤坝上的蚁穴。拉丁美洲有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发展中国家,并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后,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后。在英国崛起之时,中国人仍在实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后的制度,落后的管理方针,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影响了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须学的一门科学,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加缤纷的世界。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第2篇

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这个篇章。看了之后真的对我的感触很大,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身为一个大西洋上小小的岛国,他是有怎么样的勇气对抗当时海上霸国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丽莎白一世的威严。她作为一个弱智纤纤的女流之辈,她为了她的国家为了她的子民终身未嫁。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这个国家。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一心为民的态度,这个国家,这群人民没有让她失望。英国迅速就在欧洲崛起。以前西葡,荷兰统领海上霸权的时代逐渐没落,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

一谈起英国我们就可以想到两个称谓,一个是“日不落帝国”一个是“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

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英国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积累成为了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这个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没有荒废的。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应该过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应该过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这样的称号。

世界工厂更是不用说了,工业革命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个国家在中国还在封建锁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无法想像的。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瓦特这位发明家,必定让全世界的人民铭记在心。就是这位普通的工人让我们开始走向新时代。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不仅仅是这些,在政治上,英国很多的做法也是开创先河的。《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了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还有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查理一世上台,他试图统治人民,想控制一会,控制法院。控制人民。但是事实告诉他,在英国这么个国家是行不通的,他践踏了人民的权利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最终被送上断头台。这个时间震惊了整个欧洲大陆。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开始进行思考。

文化上。英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天才——莎士比亚。人们永远无法猜透莎翁的脑袋里装了什么,他能想到人们心里最邪恶,最原始的东西并且将他通过戏剧的形式表达演绎出来。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英国的古典文化是我们值得考究的。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同时,英国的文化,戏剧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们考究。

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第3篇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那么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在英国呢?本集开篇就说明了,是当时的英国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并且这一政府受到所有国民的支持,甚至支持政府的所有对外战争。

与此同时英国也最先从封建的王国向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体制过渡。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是英国发展为第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基础。

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欧洲各国还处于封建社会阶段,在王室的统治下不是国力弱小,就是如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等长年处于战争状态,还停留在对土地的争夺上。此时的欧洲生产力是落后的,人口也不多。美洲大陆还处于刚刚被发现后的开荒时代,属于欧洲的殖民地。

此时世界第一国力的大国是中国。但是中国在大清乾隆皇帝的所畏盛世下,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自认为是中央之国,是天朝,没有任何进取之心。西方人传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并没有成为先进的生产力,大多数器物都成了皇帝的玩物了。

这就给处于英伦三岛上的英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然英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有着其深厚的社会原因,英国人民乃至贵族、皇室对于科学的尊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全民性崇拜为英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

在本集中重点介绍了以下事例:

1.牛顿去世时,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大教堂,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成千上万的市民去送行,这是一个国家对于这位科学巨人的尊重,整个社会都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无限的敬意。

2.当亚当斯密走进会场,所有的绅士们停止交谈,起立向这位学者表达敬意,斯密很不好意思的说:“大家请坐。”首相说:“您不坐我们是不会坐下的,哪有学生不给老师让座的呢?”

其实这些事说明了在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等级观念和阶级概念,平等和自由的观念是英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试想如果中国的乾隆皇帝召见亚当斯密,不下跪听宣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我认为看似是科学技术的力量使英国发展为第一强国,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现代理念和制度决定了英国的国力发展并使之第一个成为现代化国家。当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这一现代制度后,就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西方发达国家阵营。

在最后,英国的过分强大也成为了她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当美国和德国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崛起时,英国就被迅速超越了。这说明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是发展变化的,在面临众多发展机遇面前的中国,必须找到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迅速前进。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第4篇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在这集中,介绍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程。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兴盛历程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英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有着其深厚的社会原因,英国人民乃至贵族、皇室对于科学的尊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全民性崇拜为英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

牛顿用他智慧的头脑为英国带来了一场科学的革命,指引人们从对自然界的迷信和恐惧状态走向科学时代,他告诉人们自然界存在规律,而且规律可以被认知。牛顿去世时,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大教堂,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成千上万的市民去送行,这是一个国家对于这位科学巨人的尊重,整个社会都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无限的敬意。当亚当斯密走进会场,所有的绅士们停止交谈,起立向这位学者表达敬意,斯密很不好意思的说:“大家请坐。”首相说:“您不坐我们是不会坐下的,哪有学生不给老师让座的呢?”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正是这种对科学的尊重,促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反观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国家不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且不谈在封建社会,科学的概念尚未出现在中国人的世界中,学而优则仕,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科学上的成就却寥若晨星。即使是现在,我们总是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抓好教育,要科技强国,而事实上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好。知识和知识分子可以说并为真正得到过足够的尊重,也就说明,科技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这首先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如今的社会,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显得越来越空洞。公众会对一个为慈善事业捐款的富豪致以无限的敬意,而那些用科技的力量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科学家却往往不为人知。媒体关注的除了娱乐圈的八卦新闻,就是某某富豪排行榜,有钱是了不起的,民众眼中科学家远不及企业家有分量,年轻人把追求财富作为奋斗的目标,好工作也以薪酬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国家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也没有给与足够的尊重,在物质上也相当的不慷慨,一个大学教授的收入和一个工人差不多,远不如个体小老板。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授、学者便开始在科学研究上放水,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谋求个人的利益,或者在学术上态度不严谨,为了评职称,得奖金,而去发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论文。当然这不能完全归罪于社会和国家,但是,如果国家和社会能过给予科学、科学家应得的尊重和物质回报,那么我相信情况一定会大不相同。

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英国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现在大学里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都苦于科研经费不足,英雄无用武之地,也许这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国情和现状。但是富丽堂皇的国家大剧院,无比奢侈的北京奥运会,让我们觉得似乎我们的国家不差钱。一起起贪污腐败的案件,让我们对政府无比的失望。在纪录片中,一位学者说,民众愿意拿出自己的钱支持国家去打仗,因为他们相信,他们会因此而获利。而在我们国家,老百姓显得是多么的孤单无助。政府想要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取信于民,真正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愚弄民众。我们的社会风气急需整顿,和谐社会需要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迎来科技发展、国家崛起的春天。

也不是所有事都让我们看不到希望,至少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但是仅仅是思考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切实的行动。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政府能够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倡导一种全民崇尚科学的风气,也希望所有科研工作者在逆境中能看到希望,上下一心,是我们的国家早日走上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第5篇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 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无与伦比,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进步,中国还一直处于落后封建的农业和基础的手工业。当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时,这时的中国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一系列的侵占领土、赔款的条约接二连三的签订,那时,中国被轰醒了。

1588年,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时,从英吉利海峡那边,不断地传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险成功的发财消息,这个时候是一个寻求新大陆,成为海上霸主的时代,这对于雄心勃勃的伊丽莎白来说是一个挑战的机会,一个成为海上霸主的机会,她认为这个时代,谁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先抢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谁就会先发展起来,成为第一强国,自从英国以弱小的力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西洋海上的霸主,又风骚了数百年。

还有,在伊丽莎白时期,她合理的处理了国王与庄主贵族的 权利与利益,各个知道自己应该拥有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成为了不成文的法律,各个尽其所职。伊丽莎白的智慧与胆识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从而她永远不会在英国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乃至世界人民。每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一个有魄力的国王。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中自我介绍下一篇:母亲我的避风港七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