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中国味优秀作文

2024-07-27

我家的中国味优秀作文(通用16篇)

篇1:我家的中国味优秀作文

我以为,今天的中国,“中国味”应该有新的体现。

时下,说起“中国味”,首先浮现的一定是故宫太和殿那既庄严又调皮的金黄挑檐;是苏州园林里移步换影的假山叠水;是万帝皇帝那件依旧令人惊艳的云锦龙袍;抑或是几百上千年前那个如牡丹般雍容绽放在东亚土地上的古老国度,不是吗?

是的。

今天的中国人在抱着这样的想法时,心中不该有一丝愧疚和一丝难堪么?我们祖先的嘲笑声,今天的中国人听见了吗?他们用悲悯的声音嘲笑着我们这些不肖的子孙竟然一直妄想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向世界去宣扬那个“中国味”!

于是今天的中国人清醒了。“中国味”应该在我们的手上发出新香。

于是那个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万年也不许变”的“瑞禅”不再丝刺绣只卖旗袍长衫,而是在黑色的蚕丝缎面上提暗花制成女士短打上衣。但没有人说她不再“中国”了。无论是她成衣上略微放宽的中袖,还是似露还藏的半立领,甚至是触感极佳的各色蚕丝纱布都在全世界宣扬着“中国”的味道。北京前门大栅栏里那家装修一新的店铺里,仍旧吸引着世界各地循着“中国味”而来的人们。“中国味”在这里就是新的,它只属于当代中国。

而后我又想起了谭盾那场以“水”为主题的演奏。相信看过的人都难以忘记演奏现场的高科技配置,声光、电的交织就真的把人带入了那个“水”的世界。然而主奏“乐器”就是像你我家里随手可接的自来水。然而持续甚久的音乐会并未给人乏味之感。反而不断的在用水奏出的乐曲之中,头脑中开始思考人与水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然后爱水、爱自然,最终体会到与之合而为一的奇妙感受。这不就是中国最精妙的“和”的哲学思辨吗?谁说它没有中国味?“中国味”在这场特殊的音乐会中,还魂。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并未懒惰如斯,“中国味”在我们手上得以延续。

即使太和殿的挑檐塌落了,苏州园林荒芜了,云锦龙袍光鲜不复了,我们依旧不用担心。我们聪明而伟大的祖先们会微笑着看着我们嘴里唱着那曲《东风破》让世界嗅到中国的味道。

篇2:我家的中国味优秀作文

古代仕人官场不如意,很多隐居山林,在借酒邀月的同时,潇洒地将笔一挥,这书法道出了对世道的不满,却也道出了文人智士不一般的中国味,如果将这书法的“眼泪”蒸发回高高的天空,倒要问问,这天空除了墨汁的问题,是不是还有了酸甜苦辣?

最近流行乐坛似乎来了一壶中国味的杜康,也许是从“菊花残,满地殇……”《菊花台》开始涌出许多关于中国风的歌曲,不再一味地学习外国歌曲风格,更多地把中国味融入音乐中,配乐也从吉他、爵士鼓,向琵琶与二胡演奏,且不看歌曲的歌词,听乐器的演奏,油然而生,更多的是从中品出了的中国独特的风味。音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中国味的音乐更为我们的生活刻下了一笔重重的痕迹。

现代的年轻人,暂且不说他们穿着中国版的裤子、韩版上衣、日版帽子、加美式板鞋,有一种玩世不恭的表象,也许在经过某一条小路,被栅栏内古旧的砖块屋子吸引,突然而发地对传统的赞叹,似乎忆起久违中国的味道,却又觉得血液在快速流动,也许血液也有了天空草地的颜色,在中国的土地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论古人或今者,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零的世道上命运不堪,同是怎样的悲愁!如香水一样绵延向东流,却带不走我们沉淀的悲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古人或今者。我们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了不过是云雾的人生,高兴了,不免高声欢呼,受伤了,也不免以泪洗面,要有如此高尚的情景,在中国味中品出一杯淡酒,我们在花草树木的掩盖下,细数着眼泪,在生活中渐渐淡忘,再忆起时,也就忘了是何等滋味!

篇3:中国烹饪的主要特征——味

一、烹饪味为先

中国烹饪, 讲究色、香、味、形、以味为主, 味决定菜肴的成败, 人们常把吃的艺术称为味的艺术。味是中国烹饪的灵魂, 历史上的名厨无一不是善调味者。调味在烹饪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是形成菜肴口味多样化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 人们十分重视调味。《吕氏春秋》就指出:“调味之事, 必以甘、酸、苦、辣、咸, 先后多少, 其齐甚微, 皆有自起。”意思是说调味的方法, 一定要用甜、酸、苦、辣、咸五种调品, 但哪些该先放, 哪些该后放, 而且其剂量差别多少, 都要各自适当掌握。这样才能品尝出菜肴的美味。

中国烹饪之所以闻名于世, 被誉为“味”的烹饪, 有很大部分取决于调味, 调味的种类很多, 一般分为基本味和复合味两大类, 基本味就是上述的五味, 后来又增加了香、鲜。咸味, 是调味的主味, 可以突出原料本身的鲜美味道, 而且可以解腻压异味;甜味, 可以增鲜, 缓和辣味;酸味, 可以刺激胃口, 提味爽口, 分解钙质;辣味, 可以增香, 助消化, 增加食欲;苦味, 开胃, 清凉, 败火;香味, 刺激食欲, 去腥解腻;鲜味, 鲜美可口, 诱人食欲, 缓和咸、鲜、苦味。这些单一的基本味使菜肴变得丰富多味, 他们组合成的复合味, 如酸甜、鲜咸、香辣、甜咸等又使菜肴更加回味无穷。由于人们善于知味、辨味、用味、造味, 便产生了数不清的味道, 这样使人们真正品尝到味的真谛。

二、烹饪味适口

烹饪的“口味”以适口者为恰当。所谓“食无定位, 适口者珍”, 已成为烹饪调味的标准。烹饪上无论物之贵贱, 只要调至适口, 便是美味。否则, 即使鱼和熊掌也难为人所称赞。

人的口味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地理环境、饮食习惯、性别差异、生理状态、劳动强度等。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因此菜肴的调味要因人施调, 以满足各种人不同的口味要求。在调味时要采取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只要适口, 就可以满足众口所需。我国菜肴的各种地方风味就是在“适口”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有宫廷风味, 寺院风味, 家常风味, 以及56个民族的风味。还有若干菜系, 主要有川、鲁、粤、苏、浙、闽、皖、徽八大菜系, 构成了中国饮食多层次、多方位、多品类的风味体系。

古人云:“口之于味, 有同嗜也”。饮食是人们心理上乃至艺术上的享受。人们在摄取食物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口味要求, 只有鲜美可口的食物, 才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和美感, 使摄取营养素的过程成为愉快的享受, 提高营养效果。《吕氏春秋》中有记载:“鼎中之变, 精妙微纤, 口弗能言, 志不能喻, 故久而不弊, 熟而不烂, 甘而不哝, 酸而不酷, 咸而不减, 辛而不烈, 澹而不薄, 肥而不腻。”就是说味道适口, 就要真正掌握烹调技术, 做到烹饪的食物, 即使时间久也不腐烂, 烹熟了不烂得难吃, 甜味不甜得发苦, 酸味不酸得难忍, 咸味不咸得苦涩, 辣味不辣得难受, 清淡不淡得乏味, 肥腴不肥得泛腻。这就做到了满足人们口味的要求。

由于适口之味于体有益, 而烹饪的适口与养生的适体又是统一的。因此, 中国烹饪的适口不仅满足了人的物质欲望 (生理需要) , 还满足了人的精神渴求 (心理需要) , 这正式中国烹饪调味适口的精髓所在。

三、烹饪求本味

本味, 烹饪界一直将它作为烹饪之味的最高境界。“本味”首见于《吕氏春秋》, 其意为原料的自然之味, 现在一般指原料本身带有的鲜美滋味。《本味篇》径直称本味为“至味”。后人释为美味。可见, 本味不是一种确定的味 (如甜味、辣味、酸味) , 而是衡量烹饪得失的一个尺度。

如何求得本味呢?《吕氏春秋·本味》如果说:“凡味之水, 水最为始, 五味三才, 九沸九变, 火为之纪, 时疾时徐, 灭腥去臊除膻, 必以其胜, 无失其理。”大体意思是说水是所有“味的”本源, 多次煮沸多次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以火来调节的, 快火慢火调节得好, 既能除去腥臊膻等臭味, 又能保持其食物独特的美味。这是从火候上求得本味。

所谓“鼎中之变, 精妙微纤”, 是对原料惊醒烹饪处理时, 要根据原料的本身进行调味。对鲜活无较大异味的原料调味时, 应突出原料的本身滋味, 以本汁本味味最高标准, 风味显得清淡、醇厚、平和、直朴。如鮰鱼烧鱼翅, 将海珍与河鲜合烹, 互为浸润、渗透、交融, 既不失各种原料的特有风味, 又吸收了其他原料的美味。这是从配料的选择上求得本味。这些途径都要体现原料的本味是“百菜百味”基础的特点。

篇4:我家的中国味中考作文精选

才华明媚的女子烹出了古典美的味道。东方女子的美不在于外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笙箫和鸣,仔细瞧吧,那华丽的舞蹈。肩上的流苏一摆,手臂上的水袖一抖,就足以把美的形体展现的淋漓尽致。“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女子的才情便是如此。但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凤毛麟角,这就更加突出了她们的才华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对她们的真实写照。

音乐无国界,但静心的古琴馨香属于中国特有的味道。不说别的,单一曲《广陵散》费煞了多少人的心思?为什么?因为它难得。这首曲子凝结了前朝以来各种曲风的优点,又加以藻饰,才成此名曲。我看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段:曲洋自从得到《广陵散》以后,常常独自一人去一幽静之处,一人坐在石凳上,手抚古琴,弹《广陵散》。伴随着大自然的潺潺流水和《广陵散》悠长曲音,我仿佛闻到了曲洋手中那把古琴的木香,这不是那种沁人心脾的芳香,而是能让人心静的清香。是想,这样一幅画面怎能不让人心中为之沉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对《广陵散》的最恰当的形容。这里,那把古琴的木香便是中国正宗音乐的味道。

中国的味道在笔墨书香中。若女子,音乐只是能体现出正宗味道的小菜,那么这个,便是主菜了。古往今来,在诗歌当中颇有造诣的人是层出不穷。最出名的便是诗仙——李白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的酩酊大醉的李白在花前月下的夜晚随手挥笔写下了这句名诗。他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任凭打翻了酒壶,美酒都撒到了砚台里也无妨。只管作完诗后继续喝酒。偌大的花园中只他一人在喝酒,此时不消愁何时消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大诗人心中此刻也十分犹豫,倒不如吃完了酒,作完了诗,去痛快的睡他一觉!醒来便是隔世之梦,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不知此刻,你闻到了没有?李白的宣纸上那股浓浓的墨香,以及被他打翻的酒壶所流出来的酒的那股浓浓酒香,这是最浓厚的香,是流传千古的香,是最浓郁的中国味道。

篇5:我家的中国味中考满分作文

其实,中国味有一半是体现在女子身上。

中国古代的女子以贤淑、端庄为特征。她们一裹素服,操持着家务,做着相夫教子的工作。她们都有着一手好手艺,似乎每个人都是织女,当户而织,古代的女子也是含蓄内敛的,她们的心里藏着甜蜜的心事——“……和羞走。倚门回着,却把青梅嗅”。中国古代的女子也是有中帼不让须眉之势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在渐渐流淌的河水上策马挥鞭,书写下中国女子的坚强与豪情。

在近代的中国,我们也不能忽视女子的身影。在祖国被践踏的屈辱下,在文化激荡的浪潮中,她们决然转身。短发、便服、读书。在游行的队伍中,在学堂中,在报刊上,都有她们的身影。此时的她们如正午的太阳,是自信满满的,是在时代浪潮中的逐浪人。在反侵略的战场上,中国女子更是显示出了坚毅拔俗。最令我敬佩的是赵一曼,她在日伪的威逼利诱之下,仍显示出惊人的毅力及“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爱国之情,使大野泰沾在精神上向她屈服。

而现在的中国女子,更是显不出了时代的活力及魅力。她们在全球上光影闪现,全球的舞台因她们而更加光彩亮丽、自信、向上、拼搏、美丽……这些中国味,在她们身上是挥之不去的。

从中国的女子身上品味到中国的味道,倾听那一缕缕袅袅炊回所讲述的中华故事,中国之味,在浩浩荡荡五千多年的洗涤之下,更加精致而意味深长。

优美的丽江唱起朴素的山歌,东北的沃土捧出一件件珍藏,浩荡的长涨携着欢乐奔涌入海,珠穆朗玛峰顶起中国的脊梁。

新时代的逐浪人,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真城地写下:

篇6:我家的中国味中考满分作文

我们从诗经中寻找中国文化的源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都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融合。中国味不仅仅是在寻找,还要继续创造。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这是一种骄傲,更是一种精神,激发我们永往直前。

中国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军歌嘹亮。保家卫国的战士才是最俱中国的味道。当洪水泛滥成灾,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威胁时,他们闻令而动,火速开进,抗沙袋、筑堤坝,救援争分夺秒。出兵维和非州,在饥饿与贫困中、在战乱和冲突,用勇气和智慧去守卫和平。边防哨所,不怕山遥风高,中国军人像风雪中挺立的青松,永远守护中国的边疆。

中国味是港珠奥大桥的开通,将广东诸多城市与香港、澳门连成一体。作为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其55公里的长度威名远震,是中国交通工程划时代的创造,是国之重器,是民族志气、民族骄傲。是对中华民族在复兴中,进行伟大工程、实现梦想的重大激励。

中国味是嫦娥奔月,5月21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中国实现了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昔日的产蟾宫折挂,如今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现已不是1840年鸦片战争积贫积弱的样子,我们实现科技强国梦,浩瀚宇宙才是我们的新征程。

中国味是一带一路的国家级合作倡议,是普惠全球经济融发展战略。沿汉唐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亚、非、欧大陆桥,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放弃霸权主义、强肉弱食的丛林法则,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体系。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最强的中国味。

篇7:中国木“味”建筑

关键词:木质之美,木文化,内涵,生命力

一、木材之美, 美在纹理, 美在自然

木材是与人最为亲近的材料, 它天生自然、美丽敦厚,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美感。木材不仅美在纹理, 他的自然美感也让人叹为观止。中国传统的造物理念主张器物所用材料的自然美感, 根据材料的自然特性来创造器物, 利用材料的特性以及它的自然美感, 同时工艺要求要刀法圆熟, 藏锋不漏, 真正做到返璞归真, 保存材质“真”和“美”, 充分体现出造化神奇, 使得器物展现出自然纯朴, 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中国古代匠人将木头的价值予以充分的发挥, 给木头注入了灵魂, 使其充满了生命力, 预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展现出的是礼、理、情的融合统一, 是典章与艺术、理性与情感、伦理与心里的统一体。因此, 当我们驻足于古代木结构建筑前, 我们常常会惊叹于其“理性”的建筑美, 同时又会为其“情”的芬芳所感动,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神韵就在于从“人本”的角度出发, 既遵循“理”又拒绝僵硬, 既动人以情, 有晓人以理, 其建筑美建立在功能之上。如果说古代西方建筑的发展是一部“石头的史诗”, 中国古代建筑则是一部“木头史诗”.

二、木材是生生不息, 轮回永生的象征

中国对建筑的观念是“不求原物长存”。古代先民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 逐渐意识到, 木材是一种生生不息, 轮回永生的植物与石头这种“死物”相比更有生机和活力原始先民们对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无比的崇拜意识。人们与自然相和谐, 始终秉承着生命的轮回、自然的更换。房屋等建筑都会随着时间生命的流逝而逐渐的更换。因此人们不求房屋等建筑永世流传, 即使遇到天灾等的破坏也属于冥冥之中所注定的, 属于自然规律, 属于生命的轮回现象。

无论是宏伟的宫殿, 还是普通的民居, 在那些木、砖木以及石木的混合结构中, 木结构体系都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建筑的基本构架。木材是被用于打造门窗, 承重墙和梁柱, 支撑着房屋的全部重量。在中国森林资源的破坏, 从而导致木材资源的严重匮乏, 但是中国人对木材的向往与追求始终怀有激情, 从未减弱。

三、择木为材的本质内涵

择木为材适应了中国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 与中国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审美心态、政治经济等相契合。有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 也有物理性质的影响, 如木材可以就地取材, 在木材的储备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从房屋的建筑时间上长短比较自由, 规模也不受限制可大可小, 在造型方面也极为灵活, 因此木材方便、经济等特性充分反映了中国农业的传统特色。在审美方面木材具有纯朴、自然的美感, 建筑形象优美、质感熟软。

木性温而坚专, 曲直有度;木在行、色、质上的表现是使用性、和谐性的统一, 呈现出独特的造物形式和审美价值;在文化上表现为木道, 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特性。择木为材的本质内涵是人们自由的创造意向和审美的表露。

四、木结构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建筑

木结构建筑被人们称为有生命力的建筑, 中国有着先进的木结构技术,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大部分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现代的建筑形式不断发展建筑单体的高度的不断延伸, 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是几十层的钢筋水泥的建筑。木材是一种与人最为亲近的材质, 人们对木屋的情怀始终没有消失, 木质的别墅大气奢华, 给人足够的温暖, 与亲近自然之感。木质小品景观、小桥流水办的诗情画意给人无限的遐想, 使人产生对木屋的无限向往。一座房子给与你的不仅是生理需求他还会给你超越了居住的精神需求, 木结构建筑给人们带来超越了本能需求的居住体验, 木结构建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 他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快。

居住木屋的人们最担心的莫过于他的耐久性, 众所周知, 钢筋水的木屋也能达到钢筋水泥那样长得寿命。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且极具亲和性的材料, 如果使用得当, 木材也是一种经久耐用稳定的材料。同时木建筑也有较好的抗震效能, 由于木材是一种具有弹性的, 梁柱的框架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 高级古建筑的基础部分采用满堂灰土, 用分层夯实的灰土作地基, 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材料弹性, 因此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较高, 能抵抗强雷地震所引起的破坏。

五、结语

21世纪, 木结构建筑的回归是必然的趋势, 这种趋势凭借的不只是建筑美, 不只是传统情节, 更多的是一种环保效益。诚然, 在中国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不是主张在中国以木结构取代其它建筑形式, 不是期待木材逐渐取代所有其它的材料而成为建筑设计的单一主流, 而是旨在唤起中国的建筑界, 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森林中注重建筑形态的多元化, 不要忽略木材这一重要的自然资产, 重新审视木结构的建筑价值及发展空间, 在冰冷的石头森林中注重建筑的人性化和生态型回归, 视线木结构建筑的良好传承及可持续发展, 进而在木结构建筑的适用范围内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 使得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2]戴志中.胡斌.《木材与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6月.

[3]王鲁民.《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6年1月.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

[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

[6]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

篇8:我们的中国味作文

除夕夜,贴春联可是爷爷的专利,绝不让我和姐姐两个淘气包插手。一大早,爷爷就起床做准备工作了。先是打浆糊:把开水和进小麦粉里,用筷子快速搅拌,那种淡黄色的粘粘的浆糊就打好了。接下来,爷爷把自己写好的春联摊在桌上,按照大门、后门、房门分好,对联反面朝上摊开,用细毛刷子蘸上浆糊,均匀的刷在四边,用手捏着两边的角落,把它按在门上,把书卷成筒状,由上到下,由中间到两边抹平,用抹布把溢出来的浆糊抹干,春联就贴好了。浓浓的年味儿也出来了。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包饺子就换奶奶登场了。她把青菜择好了,洗干净切碎,再把肉绞烂拌在一起,加点香料。香味扑鼻的馅儿做好了。她把面皮铺在手心,用勺子挖一点馅儿放在中间,把饺皮对折,沿边捏紧。船形的饺子就这样捏好了。在开水中浮上来的饺子像一只只小耳朵,白嫩嫩水盈盈的,洋溢着喜气。

吃完团圆饭就是放炮竹了。我们选择了一种名叫仙女拜年的烟花。爸爸点燃了引火线,我们远远的看着,只听见“嗖”的一声,烟花窜了上去,在空中绽放出一副漂亮的图案,真的像一位迷人的仙女在给人们拜年呢!

篇9:我们的中国味作文

年三十那天,妈妈带着我去小店买中国结。小店的生意真是红火,那个热闹劲儿,满是在买、在挑、在砍价的人。小店不止从里到外都挂满了,连门外 的路边也摊满了象征着福、寿、喜、财、安、康的中国结。我和妈妈像捡到宝贝一样,那高兴劲。我拿一个,妈妈挑一个,有红红火火的红辣椒,有年年有余的鱼结,有财源滚滚的纽扣铜钱,还有双喜临门,福寿双全……

妈妈告诉我:中国结从头到尾用一根丝绵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有吉祥图案的事物搭配组合,就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中国结由于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和妈妈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拿剪刀、胶带,找地方挂中国结。大厅里、电视机两旁、门的两边、书房的墙上、书架上……都挂满了我和妈妈的杰作。连我家的狗狗,妈妈都给它买了件订着盘扣的唐装,穿着那透着喜气的可爱劲儿,越发的惹人喜爱。

篇10:优秀作文--中国味

高二(4)班

李欣恬

记忆里中国味最浓郁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江南。也许是因为江南烟雨朦胧,月色迷醉;也许是因为江南青山绵延,流水柔情„„

江南是诗韵常存的地方。杨柳岸,梅子黄雨,以及拂晓时随风飘来的采莲曲。江南的一颦一笑一回眸,不仅给了诗人灵感,也陶冶了诗人的性情。诗出江南,江南平仄的诗韵正因为有了浓郁的中国味才更加让人怀念,更加令人向往。

江南是一种难忘的情结。沿湖抽出新绿的柳条随风摇摆,掩着朱红色的楼台舞榭和迂回的长廊。茶馆外支起泛黄的白色茶幌,上面画满成片怒放到妖娆的桃花,一层层深深浅浅的红,醉了一池的水藻。撑着油纸伞,一身月白色旗袍的女子漫步在青石砌的拱桥和小巷,偶然邂逅了似曾相识的他。然而她不曾挽留,他也不曾停驻。她只留些许浅淡的笑意,浮动于过客疏离的神色。而他,多年后也许会偶尔回想起,在那江南飘洒的细雨里,有过他一时的惊艳和寥寥的赞誉。

江南的情结,也是江南专属的寂寞,宛如琴操和苏轼,宛如频频的过客。江南如玉般温润,于是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寂寞的情结。江南古香古色的中国味,就像那茶馆里沏出的一壶壶龙井。清涩,甘苦,纠结出淡淡的甜,像极了江南湖畔的缘起与缘灭。

说起江南,便联想到这样一位女子。她温婉如江南的水,刚烈如江南的青山。她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江南女子的娇羞,却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她便是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她半生流离失所,却从不在命运面前屈服。就算是在孤身一人过着贫苦潦倒的生活,她也能高歌:“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便是江南的气节,更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中华儿女就如这江南的山水,温润却不失刚烈。江南刚正不阿的中国味,就像江南湖畔的小酒馆里香醇的酒酿,浓郁而延绵,经久不绝,醉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的情怀。

江南,终究是中国味最重的地方。一壶浓茶,几杯清酒,以及秦淮两岸缠绵的歌舞,在江南特有的烟雨中,酝酿着中国特殊的气息。

篇11:我家的中国味优秀作文

——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威

从奥运到世博,马拉松式坚持

从开始筹备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工作到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吴裕泰向世界舞台进发的征途跑了两年多。

早在2008北京奥运会时吴裕泰就曾作为中华老字号及北京茶叶行业的优秀代表为奥组委独家提供了150万袋袋泡茶,并承担了奥运媒体村中国茶艺馆的运营工作。但由于规则的限制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奥运会工作人员端着手中香茗感叹中国茶叶的魅力时,却没人知道茶叶产自哪里;当中国茶艺馆表演茶艺的姑娘们成为媒体村一道亮丽风景时,也没人知道她们从哪里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当年就曾在媒体上充满遗憾地表示:“由于可口可乐公司是国际奥组委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水和饮料(含茶)的赞助商,并且具有排他性。因此,除北京奥委会和可口可乐公司联合授权的普洱茶之外,其他任何为奥运服务的茶类企业都不得进行宣传。”

“奥运结束后,许多人渐渐通过一些途径得知当时喝的茶叶来自吴裕泰之后,还给我们打来电话要求购买,他们说从我们的茉莉花茶中能够品尝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味道——裕泰香。听到这样的话,没能在奥运会上展现品牌文化的遗憾才得到些许安慰。与此同时,我们也下定决心要抓住一个能够让中国茶叶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尽情挥洒魅力的机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最响亮的茶叶品牌是什么,中国最优质的茶叶来自哪里。”吴裕泰总经理助理、世博项目首席联络官魏炜女士这样说到。这一次,吴裕泰就将目光锁定在了即将在上海举办的2010世界博览会。

从生产到营销,品牌锻造没有终点

为了“让中国茶真正站在世界舞台上”的美好愿景得以早日实现,吴裕泰进行了长时间的积极筹备。从生产到营销各个环节,吴裕泰始终追求卓越。

虽然吴裕泰公司率先走在行业前列全面实现“四标一体”及QS认证,但为了世博特许商品的申报,吴裕泰又在原有基础之上全面升级品控管理体系,打造了一条标准化绿色供应链,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孙丹威总经理走访各地名优茶产地进行考察,对产地严格实施标准化和有机绿色生产流水线;投入巨额资金全面升级公司信息化系统,并提升从采摘到销售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扩建物流生产加工基地,购置先进生产加工设备,提高生产及配送能力,保证出厂的所有茶叶绿色、天然、低碳、无公害,充分满足世博盛会的高品质产品需求。两年多的时间里吴裕泰的茉莉花茶窨制技艺接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吴裕泰茶叶产品成为南方航空公司头等舱、商务舱的唯一指定用茶,接受了国家领导人及国宾级乘客的品鉴;吴裕泰成为唯一入选C C T V“60周年60品牌”的茶叶品牌,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均实现了又一次飞跃。当一切都已经做好准备,世博会特许生产商资格如期而至,吴裕泰立刻投入到这一举世瞩目经济盛会的筹备当中。公司成立了世博专项工作小组,由曾经服务过北京奥运会的优秀员工担当主力,从产品研发、品质控制、门店运营、服务提升、市场推广几大方面打造吴裕泰世博特许生产商的全新形象,同时吴裕泰还邀请亚洲知名设计师、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刘小康领军吴裕泰世博特许产品开发团队,全方位诠释“裕泰香”清丽淡雅的独特气质。同时,吴裕泰还为即将上市的所有特许商品加上了产品责任保险及专属特许商品条码,“除了是要告诉顾客我们是世博会特许生产商之外,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条码给顾客一个承诺——我们在用国际标准控制产品质量。”吴裕泰质检部负责人孙倩这样说。

篇12:中国味作文

中国味总是这样不经意地展示他傲人的风采,小至一方刻印,大至一方水土,中国味这三个字浓缩了从海岛到平原,又从平原到高原的一切,浓郁得口齿留香,意犹未尽。但这美味正被全球化的浪潮一点点稀释,变成纷繁杂烩里的一道调味菜,中国味,你还尝得出吗?良辰美景都付于,奈何天。一曲《牡丹亭》唱绝了那个且听且吟的腔调。《游园惊梦》惊不醒纸醉金迷的人们。多美的中国艺术瑰宝,却只能从视频模糊的光影中寻找杜丽娘的倩影。于丹教授曾做过专题节目,一出出折子戏被解读被透析,但这些过眼云烟的一幕幕在闪烁的荧光屏上一晃,留给我更多的却是对文化的叹息。

你脱下凤冠霞帔,将油彩擦去,大红的帷幔结束了这出戏。昆曲所处的尴尬局面也是许多传统艺术所正面临的,希望这大红的幔布在缓缓闭上之后还能再度拉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最具中国味的真情告白,比起直译的我爱你更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隽永。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一格格的方块字才可能拥有的魅力。而今,充斥着现代味的诗歌,可以轻易地换上字母装,流传于世界每个角落,却再也回不去盛唐时素胚韵脚的中国味了。那些绝版的李白、苏轼、无名氏,在柜子的顶格发出灰蒙蒙的光,照得人心寒。

中国味中又一道美味叫剑。那个血雨腥风的江湖,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那个侠骨柔情的江湖都离不开一把好剑。铸一支名剑花费多少功夫还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深山里的师徒二人还在缅怀那个热血飞扬的年头,而我们,全身的热血已在逐代的平和中变得循规蹈矩,早忘了祖先们的激情。

篇13:中国味作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人们在追求“文化”,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当建筑师或设计师将其具体化的时候,我们才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至万年。而创造这些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体现脚下的文化:那些作为生活和城市的记忆,那些被遗忘、被湮没、被鄙夷的文明。

土地与土地那么不同,大城与小城那么不同,过去与现在那么不同,而人间的万家灯火,小镇里的闾檐相望又堆砌了多少不同的绚烂夺目。而今我们最需要找寻的不是墙面的大字报,而是城市中、生活里最本质的、也是最珍贵的风情。

民以食为天,汪曾祺先生对吃有独到的研究。这位可爱的食客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来历说得头头是道,口腹之欲与高雅文学在其笔下美妙的融合在一起。作为一枚普通的吃货,我虽不懂“吃”学,不过论及吃法也另有一番见解。

国人对吃饭很讲究,一桌饭菜所用的器物各不相同。光是倒酒就有数种杯子装盛。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如饮血,更增豪迈之气。

再说饭食,与外国主打的西餐不同,国人更偏爱主食,米饭、面条,比起优雅地在餐厅用银白刀叉切牛排,更多人偏爱操着筷子,捧着碗饭蹲坐在电脑前追剧。提及筷子,定要好好谈论一番其中的奥妙了。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圆象征着天,方象征着地;方形属坤卦,圆形属乾卦。用筷时,坤在上而乾在下,这就是“地天泰”卦,和顺畅达,代表着吉祥之意。人手在中间,这是天地人和。由于筷子总是成双成对,所以还被当做重要的嫁妆,古人结婚时会将筷子作为定情之物,两根筷子寓意白头到老,十双筷子寓意十全十美。看似普通的吃饭家伙,也蕴藏着鲜为人知的大智慧。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作为生存的基本,衣服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御寒保暖,也有它的价值追求。

现代人潮流,日常穿着偏休闲。年轻人喜欢与众不同,因而国内被欧美酷炫风、日系、韩流所席卷。虽说文化发展要博采众长,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无法阻挡。与日常打扮不同,重大场合之下的装扮更突显民族文化的内涵。女人爱美,爱衣更甚吃饭,对于穿上婚纱嫁给心里的白马王子更是每一个女子年少时朦胧的情愫。确实每个披上白纱的新娘都是圣洁的、冷然的,像是遥不可即的仙子,不过婚纱过于素净繁琐远不及旗袍来的艳丽简单,想必这也是新娘选择在敬酒时换上旗袍的原因吧。

旗袍雅致,穿着红色旗袍的女子如同暖阳,如火般热烈却不失风雅,带着幸福的光晕,感染了席间的每一个人。比起西方的精致美,我更偏爱东方红的大气。虽说旗袍的颜色款式很多,但我见得最多也最美的就是红色,不同于单色系的素雅,红色浓烈,就像女子的爱情张扬而热切,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它凝聚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彰显着东方的韵味,即使经过了几百年,却仍然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占据着一席之地,不仅在国内,也在国外的模特界掀起了一场时尚风潮,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

篇14:中国味作文

全场欢呼,我也激动又好奇。手抓饭?从我记事起,饭都是使用筷子或勺子的,用两只手抓?还有菜呢,难道只吃干饭?

在我的疑惑中,老师们笑眯眯地开工了。一边是淘米加水焖蒸,一边是把羊肉切成小块,洋葱切条,胡萝卜切丝,他们的手臂快速地上上下下,身体微微晃动,仿佛是舞蹈;哒哒哒哒哒,声音细密轻快,那是伴奏。

油下锅,菜翻炒,手臂来回摆动。同学们目不转睛!一会儿功夫,洋葱羊肉浓烈的香还有米饭的清香,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一手抓饭一手抓菜?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老师们舀出米饭,搅拌均匀,然后入锅与菜一起翻炒,再放入调料,火开到了最大,手臂高扬又落下,饭菜融合,滋滋作响,香味扑鼻,同学们手早已洗净,个个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抓一把入口啊!

老师们将饭装盘,然后示范,先用手抓一把,吹几下,然后揉成一个小团,再张嘴吃。同学中性子急的,早已抓了几把,桌上脸上满是饭粒了。手抓饭原来并不是胡乱抓,而是有技巧的啊!洋肉的肥嫩嫩,洋葱的浓香,胡萝卜的鲜美,都融在米饭中,化在舌尖上,那滋味美绝!即便都看到了老师的示范,很多同学依然任性而为,有的甚至两手抓,左手一口右手一口,全然就是抢饭!一盘不够,两盘三盘,简直就是小饿狼!老师们看我们吃得欢喜,也都开心地笑了。当然,桌上洒下的饭粒,我们是好不容易才捡干净的。

我只在新疆舞里认识新疆人的活泼奔放,今天,新疆老师的手抓饭,留给我的不仅是味觉的记忆,还有做饭时的有条不紊和手抓饭时的智慧:吹一下,入口不烫;捏成团,入口不掉,还将好滋味融成一体。

篇15:我家的中国味优秀作文

1资料和方法

1.1文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词:A:总黄酮;B:糖尿病。检索方式:A+B。

1.2文献纳入与排除

纳入篇名含有“总黄酮”和“糖尿病”的全部文献。“总黄酮”包括山楂叶总黄酮、桑叶总黄酮、罗汉果总黄酮、桑白皮总黄酮、青刺果总黄酮、葛根总黄酮、三七总黄酮、玉米须总黄酮、银杏叶总黄酮等所有单味中药总黄酮。“糖尿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氧化损伤、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所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排除总黄酮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或讨论中药复方总黄酮、总黄酮注射液等治疗糖尿病的文献。

1.3文献信息提取

文献信息提取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执行,不同意见由课题组协商解决。所有信息统一建立数据表,包括发表年份、发表类型、学科分布、基金资助、主要单位及作者、疾病、研究类型。最后统计分析文献特征及研究情况。

2结果

2.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1.1发表年份共检索到119篇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第一篇文献发表于2002年,以后逐年增多,2009年开始篇数迅速增加。发表数量排在前3位的是:2014年20篇(16.81%)、2013年18篇(15.13%)、2011年16篇(13.45%)。2013—2015年,每年发表数均在10篇以上。结果见表1。

2.1.2发表类型文献发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学术期刊论文90篇(75.63%),硕士学位论文17篇(14.29%),博士学位论文3篇(2.52%)、重要会议论文9篇(7.56%)。其中,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第一位(见表2)。

2.1.3学科分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学方面(106篇,89.08%),其次为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8篇,6.72%),其他学科分布比较少(见表3)。

2.1.4基金资助文献由国家级基金资助的共9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篇,5.0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1篇,0.84%)、国家星火计划资助(1篇,0.84%)、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1篇,0.84%);由省、直辖市基金资助的共18篇,,包括吉林(3篇)、河南(3篇)、浙江(2篇)、湖北(2篇)、安徽(2篇)、广西(2篇)、黑龙江(1篇)、山东(1篇)、上海(1篇)、江苏(1篇)等地;其他来源的共92篇(见表4)。

2.1.5研究单位及作者第一作者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其中前5位是:华北煤炭医学院(11篇,9.24%),佳木斯大学(10篇,8.4%),安徽医科大学(9篇,7.56%),河南中医学院(8篇,6.72%),贵阳中医学院(6篇,5.04%)。具体见表5。

2.2纳入文献的研究状况

2.2.1疾病分布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疾病排名前3位是: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73篇,61.34%),糖尿病心肌、血管病变(27篇,22.69%),糖尿病肾病(10篇,8.4%)。还有3.36%的文献则是对糖尿病发病因素相关分子学机制的研究,如脂肪因子、白介素等(见表6)。

2.2.2研究类型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共82篇,其中“糖尿病大鼠”59篇,“糖尿病小鼠”23篇,篇名没有标明研究类型的37篇(见表7)。

2.3纳入文献的主要研究成果

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比较广泛,涉及的中药种类也较多,其中排在前5位的有:荞麦(种子、花、叶)总黄酮(12篇,10.08%),山楂叶总黄酮(11篇,9.24%),淫羊藿总黄酮(10篇,8.4%),桑叶总黄酮(7篇,5.88%),葛根总黄酮(7篇,5.88%)。由于其他总黄酮研究论文数较少且种类多,故本文不再一一复列。具体见表8。

3讨论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最为常见的化学组分之一,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以及牧草和药用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也被称为类黄酮或生物类黄酮,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它的基本结构式由两个苯环通过中间杂环的吡喃或吡喃酮相连接。近年来,随着中药分离提取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中药中发现了大量新黄酮类化合物,并且开发出了多种含有黄酮类成分的新药和保健产品。从药物的临床应用来看,根据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抗肿瘤、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的药理作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以黄酮类为主的药物制剂。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如天然甜味剂、抗氧化剂、色素等)以及一些防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中。但是,目前的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提取工艺不够完善,药物纯度不高,在药物开发和利用方面有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次文献调研发现:对单味中药总黄酮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较多,有119篇,研究开展时间近15年,研究数量也逐年增多,尤其近3年平均每年发表数量在10篇以上,说明总黄酮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作用逐渐被认可。从文献发表类型来看,主要为学术期刊和硕、博士论文,学科分布主要为中药学和内分泌学,项目资助类型从国家级到省、市基金皆有,说明项目研究水平较高。研究发现,总黄酮治疗糖尿病主要用于调节糖脂代谢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次是在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研究类型以动物实验为主,占68.91%。说明单味中药总黄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临床应用性研究缺乏,从新药开发角度来讲,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研究项目比较分散且规模小,经费不足,故只能进行一些基础的药理作用的探索性研究。

篇16:中国味作文

每每年关将至,街头巷尾的红,便星子一般渐次亮起,岁末的冷空气中洋溢着浓郁的年味,温馨、美好。

红,自古便是节日喜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年的元素。中国人似乎偏爱红色,一如热烈的性格,对灿烂生活的向往,所以正红,又名中国红。

在年节中,红,无处不在。

家家户户最少不了的便是大红的春联。无论是古色古香,泼墨挥毫,自家人亲自用毛笔提写,抑或买来装饰精美的成品,写下的都是华夏大地流传千年的文学精华,短短几个字,独具诗韵美,贴上的是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墨韵飞扬,或豪壮或别致,衬着大红底色,更添风情,总是年味。

屋檐下随风轻摇的,是红彤彤的灯笼。扁圆的灯笼敦厚,朴实,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在新春微凉的风中摇曳,流苏划出灵动的弧度,看上一眼,心中便涌入温暖,隐隐还有节日的雀跃。灯笼火红的颜色,抹去冬的萧条,带来春日的温和亲切。

这样一盏显眼的灯似乎为归来的游子指明家的方向,是温暖喜悦的气息。

最有人情味的,却是中国结。

古时,中国结是翩翩公子的佩饰,现今是年节的主角。鲜艳的红色长绳,被巧手上下翻飞一阵,结成一个个紧密相联、密密麻麻挨挤在一方小小的中国结上,织就了年节最华美也最质朴的饰物。

曾听说那紧密相连的十字结象征团圆、团结。

原来,那高贵又大方的颜色,亦是对亲人的企盼。年关将至,家中父母早已备好热腾腾的家乡菜,等待亲人归来的讯息,一家团聚的温馨时刻。

这,是中国年独有的力量,独有的亲情味。

细细想来海峡两岸不也正是连结一处的?漂泊多年的游子,随时可以回到祖**亲的怀抱,正是因为中华文明中血浓于水的情缘。

上一篇:时事热点评论:中国梦下一篇:空调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