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2024-07-20

建筑劳务资质取消(共10篇)

篇1: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劳务资质真的取消了?劳务企业怎么发展?

2017年11月13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建办市函[2017]763号),征求稿里明确提到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

闹得沸沸扬扬的劳务资质跟园林绿化一样,终于尘埃落定,终会被取消?取消劳务资质,劳务资质该如何发展?

劳务用工制度如何深化改革?(一)构建新型建筑用工体系

以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以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多元用工;

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培育以特种作业工种、高技能建筑工人为主的自有建筑工人队伍,作为技术骨干承担施工现场作业带班或监督等工作;

专业作业企业与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二)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2020年实现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全覆盖

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对进入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行实名制管理,记录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训情况、职业技能、从业记录等信息;

建立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制定数据标准,加强信息互联共享。

以后劳务企业怎么发展?(一)发展劳务班组成立专业作业公司或个体工商户

现有劳务班组或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班组长可以成立以作业为主的专业公司或注册个体工商户;

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

流程:

取得工商登记后,应到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其基本情况、联系人等信息,并明确所从事的主要工种;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备案信息核发专业作业企业资质证书。

(二)现有劳务企业转型升级

现有的劳务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设备等途径向总承包和专业企业转型;

大中型劳务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劳务用工平台,为施工企业提供合格的建筑工人;小微型劳务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做专做精专业作业,成为建筑业用工主体。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劳务资质已经取消,劳务企业也不必着急,不过小编建议还是等2017年年底过了再说,毕竟申办资质所耗费的物力、财力、人力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篇2: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建筑产业工人(以下简称建筑工人)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建筑工人存在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加快培育新时期建筑工人队伍,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破除不适应建筑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企业和广大建筑工人的积极性,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新型城 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强化政策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监督管理,依法有序培育建筑工人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在建筑工人组织化、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落实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探索适合建筑业特点的社会保险缴纳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建筑工人的技能水平。

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立足建筑业行业和地区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当前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坚持标本兼治,试点先行,样板引路,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打通建筑工人职业发展通道。

(三)目标任务

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向建筑工人转变,健全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体系,到2025年,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大幅提升,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到1000万,建立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业产业工人大军。

二、深化劳务用工制度改革

(一)构建新型建筑用工体系。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方式。鼓励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培育以特种作业工种、高技能建筑工人为主的自有建筑工人队伍,作为技术骨干承担施工现场作业带班或监督等工作。专业作业企业应当与建筑工人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二)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充分依托各地“双创基地”,鼓励和引导现有劳务班组或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班组长成立以作业为主的专业公司或注册个体工商户,作为建筑工人的合法载体,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提高建筑工人的归属感。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专业作业企业取得工商登记后,应到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其基本情况、联系人等信息,并明确所从事的主要工种;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备案信息核发专业作业企业资质证书,专业作业企业在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从事专业作业分包。切实落实小微专业作业企业在增值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方面的减免政策。鼓励建筑施工承包企业与专业作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专业作业能力。

(三)引导劳务企业转型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劳务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设备等途径向总承包和专业企业转型;鼓励大中型劳务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劳务用工平台,为施工企业提供合格的建筑工人;引导小微型劳务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做专做精专业作业,成为建筑业用工主体。

(四)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建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对进入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行实名制管理,记录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训情况、职业技能、从业记录等信息。要充分运用物联网、生物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各地要制定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地区实名制管理平台,及时采集企业现场实名制管理数据。强化实名制数据应用,将实名制管理与企业诚信体系、市场准入、评优评先、欠薪处理等相结合。建立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制定数据标准,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到2020年实现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全覆盖。

三、切实提高建筑工人技能素质

(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建筑工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落实企业建筑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制定建筑工人培养计划和培训制度,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充分依托施工现场资源,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购买社会培训服务、新型学徒制等多种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专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和社会团体等力量积极参与建筑业工人职业培训,按照市场化要求,发挥优势和特色,构建与企业培训互为补充的培训网络,不断扩大行业工人职业培训全覆盖面。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技术、新规范,健全教学标准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指导有关职业院校优化建筑类专业设置,结合办学实际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为培养行业急需人才服务。争取到2025年实现建筑业工人培训全覆盖。

(六)完善建筑业技能鉴定体系。做好建筑工人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制定工作,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规定的职业工种推动建筑工人职业鉴定工作。创新考培模式,技能鉴定机构应充分依托大中型项目开展技能鉴定,将实际工程生产与考核鉴定结合起来,解决工学矛盾,提高鉴定评价的有效性、针对性,降低鉴定场地、器材等成本。

(七)建立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各地要编制施工现场人员配备标准,督促企业强化技能培训和开展技能鉴定。到2020年施工现场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占比不少于10%,到2025年施工现场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占比不少于30%。加强对现场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配备比例监督检查,要将相关情况与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诚信体系、评价评优等挂钩。鼓励有关部门发布各个技能等级和工种的人工成本信息,为企业合理确定建筑工人工资提供信息指引,鼓励企业将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专家库和首席技师制度。鼓励各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

四、切实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八)健全保障薪酬支付的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有关要求,全面落实施工总承包企业(包括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下同)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建筑工人工资支付负总责,分包企业(包括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和专业作业企业)对所招用的建筑工人工资支付直接负责。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建设单位要求承包单位提供履约保证金的,应向施工承包企业提供相应的支付担保,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工程款支付不及时导致拖欠建筑工人工资问题。加快完善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等有关制度,建立拖欠建筑工人工资“黑名单”制度,对存在拖欠工资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将“黑名单”信息通过“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并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采取限制市场准入等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

(九)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制定适合建筑业用工特点的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督促施工单位与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施工总承包企业要督促分包企业与其招用的建筑工人本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将劳动合同信息纳入实名制管理,严禁用劳务分包合同代替劳动合同,杜绝代签合同。到2020年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

(十)健全社会保险缴费机制。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建筑项目使用的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合理确定工伤保险费率,规范和简化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流程,着力提高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伤保险覆盖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工人。建立健全与建筑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施工企业(包括专业作业企业)应在劳动合同的薪酬中列明用于建筑工人参保所需费用,依法为建筑工人缴纳社会保险。

(十一)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提高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按规定提供劳动保护用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加强建筑工人居住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与工地分开的集中居住基地。地级以上城市要将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建筑工人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五、强化组织实施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培育新时期建筑工人队伍是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建筑工人队伍培育的部门协调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各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培育建筑工人队伍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建筑工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建筑工人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十三)加大资金投入和财税支持。根据建筑业特点和实际制定五年和十年支持建筑业工人培训专项资金中长期规划。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和执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完善技能培训补贴机制,对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建筑业职业培训及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给予一定培训补贴,对其中通过初次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再给予一定技能鉴定补贴。企业应当在工程造价中明确相关费用用于工人技能培训。

(十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培育建筑工人队伍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普法力度,督促企业合法用工,引导建筑工人合法反映诉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积极宣传建筑工人的 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培育建筑工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营造崇尚劳动、重视技能的良好舆论氛围。

篇3: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1) 已取得一体化资质的企业, 一体化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届满前继续有效, 企业可在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开展业务。

(2) 已取得一体化资质的企业, 应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60日前申请换发资质证书 (以下简称换证) , 按简单换证原则分别换领原一体化资质相应等级和类别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有效期3年, 原一体化资质证书交回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 企业可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提前申请换证。

(3) 已取得二级及以下一体化资质的企业, 在换领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 可按照工程设计资质和建筑业企业资质有关管理规定申请资质升级。

(4) 申请换证的一体化一级资质企业, 应先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换领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并在换领后15日内持原一体化资质证书 (正本及所有副本) 和已换领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到我部行政审批集中受理办公室换领工程设计资质证书。一体化二级及以下资质企业换证办法, 由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参照本通知制定。

(5) 自2015年7月31日起, 各省级及以下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停止受理按原一体化资质标准的资质延续申请;自2015年8月15日起, 我部停止受理按原一体化资质标准的资质延续申请。

(6)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 《关于印发<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等四个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的通知》 (建市[2006]40号) 、《关于印发<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等四个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建办市[2006]68号) 同时废止。

篇4: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经验探索

引 言

国家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资质管理,它以维护行业秩序为目标,以对行业管理提出强制性要求为手段。企业资质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保证其市场运作的主体,完全胜任其承担的建筑活动,从而维护市场的秩序,我国1984年开始推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至今已28年。因此,施工企业对建筑企业资质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但是,对如何按资质管理规定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得指导企业发展,做好企业资质建设则认识不深。同时,虽然我国资质管理不断调整,逐渐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资质管理体系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使得我国建筑市场运作存在缺陷和矛盾。加入WTO后日益融合的国内外建设市场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建设现状对我国建筑行业资质管理和资质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

1、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

1.1 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198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建筑企业营业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条例,其中对企业的登记、变更及歇业、企业等级、营业范围等均作了规定。此后,建设部于1989年颁布了《施工企业资质标准》,1995年頒布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1年颁布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7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资质标准及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使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和法制化。

1.2 目前资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层次类别繁多,行业分割严重。2007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继续坚持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3个序列,其优点在于为建筑企业社会分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整个建筑市场被行政法规强制划分为3~4个层次共85个类别,限定企业只能在所申报的类别中进行建筑业务活动也降低了市场选择的灵活性,抑制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如施工特级资质类别虽然由原来的12项减少为了10项,但10项仍涉及交通、铁路、水利、民航、信息产业等方面资质,需由相关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主管部门核实,这就为各行业的自我保护和利益分配奠定了基础。同种资质的企业只能在同类业务范围内进行竞争,发展空间不能自由扩展,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整个建筑市场上自由选择,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1.2.2管理模式单一,政府越位严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模式单一,政府越位严重是当前建筑市场资质管理最严重的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一个行业的壁垒应该主要依靠其间企业的激烈竞争建立起来,即以市场力量本身来调控企业的进入门槛。但目前在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实行的是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即要求欲进入建筑市场的企业按照其目前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以申报的形式报政府认可,获得许可资质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建筑市场活动。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显然在于政府统管方便,利于行业规范和认定标准的统一执行,也利于扶持国营大企业使其更强、更大。但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升级限制很多也使得已经进入高资质等级的企业由于缺乏竞争而增加了企业惰性,企业管理和技术增长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单纯靠出卖资质来维持生计成为一些高资质企业方便的选择,一些新企业和小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实力,却由于政府资质管理的限制,缺乏了必要的发展空间。而且政府主导建筑资质管理容易造成政府有意扶持国有企业,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某些建筑市场,长期以来,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2.3引资、引人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引入资金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大事,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筑业一直缺乏将行业定位从劳务型向技术型转变的意识,因此对引资、引才重视不够。新进入建筑业的成分依旧集中在以劳务力量为主的状况,从而造成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常以进入建筑施工企业为主要出路,建筑业的大发展成了部分地区劳务力量的大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却提高不明显。在21世纪高技术经济的今天,企业走高技术,高效率,高知识水平的道路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有这个意识和准备,注重企业素质的提高,提前适应发展的必然,努力打造好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实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

2、国际建设市场主体资质管理现状

2.1 日本

日本的建设行业,除参与官厅工程的企业实行分级外,其余均实行许可制度、不分级。业绩优良的企业才允许申报官厅工程是为了保证政府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方便申请者和公众阅览,在日本小到都道府县知事大到建设大臣都以政令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建设阅览所以使民众知悉政府的管理条例和办法,阅览所提供的阅览内容主要包括:建设业许可、许可变更、许可附加文件等文件或抄本。日本的资质管理类别分类为28类,比我国资质类别少了很多。

2.2 美国

美国,建筑市场自由竞争的机会较多,政府一般不参与承包商的资质管理,也没有建设行业的企业准入制度,市场交易主体的相互制约形成了市场准入门槛。任何承包商在一定的银行担保下都可以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投标,只要工程是公开招标的。业主和投资方从业务和专业上审查承包商的资格,并以此为依据对承包商进行筛选。因此,美国建筑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很高,主要是纯市场经济在起调控作用。

3、当前资质管理条件下企业的资质建设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诚信度

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企业重要的发展资产和战略资源。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信誉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对企业信誉予以足够的重视,就是对企业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企业领导人要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企业信誉的落后思想,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在信誉的创立、保护、提高上下功。同时,企业应利用学习、培训、多种方式让企业全体职工了解资质的管理规定,使企业职工自觉合法地使用、管理资质。对于政府部门及行业部门的管理规定,企业应进行全面宣讲,争取提升全体员工的资质管理意识。对于管理条例中禁止的行为更应做到全员知晓,重点监控。

3.2 提高生产能力,制定企业总体资质目标

当前资质管理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工程都规定了最低资质标准。那么显然建筑企业资质是企业组建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保证。一个企业没有建筑施工资质就不能进入建筑市场,不能从事建筑活动,企业生存也就无从谈起。施工能力是企业资质评定的重点考核指标之一,生产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资质的等级。原则上生产能力较强,达到一定业绩的建筑企业,可以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国家和资质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以工程总承包资质作为总目标,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分步实施,以提高企业资质等级就十分重要。

3.3 加强财务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工作

企业资质的考核与企业注册资本金、营业税、净资产、银行授信额度、资金能力、现金流量、赢利水平、融资能力等有关系,而企业资质等级的高低则直接由财务能力、资信情况等决定。可以说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本质则是企业人才机制的竞争。企业要特别注重人才的激励,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企业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造就高层次人才加高技能人才,实现企业中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4、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体系变革设想

4.1 合并资质类别,减少内部障碍

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下,自由地参与竞争是建筑企业当前最大的心愿。但当前类别划分过细,严重阻碍了相近专业施工能力的发展,企业竞争机会不平等,很多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行政条款的原因而被削弱。相比之下,国外建筑业资质管理类别就相对较少,内部障碍少了很多,企业自由权和自主发展权大很多。企业自我发展的空间大,就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企业潜力。现行的建筑业85个资质类别因为过细已经饱受诟病,适当合并和瘦身以减少内部阻碍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4.2 放低准入标准,延伸服务范围

在市场准入制度上从严治理政府采购工程的建筑资质管理工作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设置门槛,附加条件。行业壁垒、企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应通过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而不能不公平的保护了既得者的利益,以行政垄断的形式阻止新企业进入。现行35种资质类别中就有23种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划分,以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建筑行业部分企业进入的困难。同时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但建筑业企业若只定位在第二产业内从事生产劳动活动那就难以有更大发展,在当前大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业企业应积极向第三产业渗透,努力打造以设计、施工、咨询、服务一体化为目标的现代化建筑企业。

4.3 改革管理模式,实行动态管理

改革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当前企业升、降级管理上,达到升级标准的企业不一定能升级,应该降级的也不一定能降级,这种低级别企业升级难,高级别企业降级难的固态模式严重降低了行业的竞争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固化是一个企业和行业创新动力和健康发展的克星,因此应依据建筑企业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专业领域、历史实绩、信誉情况等综合情况来评定企业,实现动态管理,重视历史实绩和信誉记录,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资质等级该升的升,该降的降,避免实际资质管理操作过程中怕麻烦,怕变化的情况,防止资质高的企业吃资质老本的饭,而新兴的实力小企業却因为没有升级的机会无力发展。

4.4 强化信用建设,约束企业行为

目前,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网络平台以及市场监管系统已在部分地区启用。以“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发布、信息共享”为原则,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建筑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协作,建立起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只有通过行业信用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建筑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资质管理部门的行政指导,重视资质建设,搞好资质建设。同时,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体系应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根据中国国情并参考国际资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制订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整合地区优势,引导建筑施工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莹. 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现状的思考[J].重庆建筑,2006,10:71-72.

[2]王东波, 刘力伟. 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7:66-67.

[3]付蓉. 国际工程公司企业资质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5-5.

[4]王国荣, 宋良. 现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探究[J].科技信息,2001,4:103-103.

[5]郭志涛, 熊小武.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变革设想[J]. 科技与管理,2008,10(1):28-30.

篇5: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一、业绩指标如何审核?

(1)工程业绩卷材料应包括工程量清单、工程结算书、施工图纸或设计文件等考核指标资料;

(2)确保申报资质与工程业绩类别相对应;

(3)审核代表业绩,确保不超过考核期,一项工程业绩同时满足多项技术指标的,但只能作为一项指标考核;

(4)业绩要求中的所有分项必须分别满足,不能相互替代。

二、新设立企业需提交的材料有哪些: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章程;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企业项目经理资格证书、;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资料,如:验资报告。

三、如果企业有五项资质只有三项满足要求,能否先申请满足要求的资质先换证,其他资质等满足要求后再申请换证?

答:不能,所有资质必须同时换证,如有资质不达标,可同时申请注销。

四、换证时是否需要考核企业或个人业绩? 答:不考核。

五、办理建筑资质,技术工人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以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工程和等级考核。企业以其全资或控股的劳务企业技术工人作为企业主要人员申请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应考核其全资或控股的劳务企业为技术工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审查其全资或控股劳务企业的章程。《资质标准》中未对技术工人的工种做出要求的,不对技术工人的工种进行考核

六、旧版建筑资质证书什么时候失效?如何实施资质换证?

七、企业旧版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不含特级资质证书)自2017年1月1日起自行失效

篇6: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一、申请劳务分包资质

(由市建委核准)

(一)、申报时间:每年受理2次,上半年为4月5-10日,下半年为10月5-10日。如需指导,材料应提前1-2周报送。

(二)、资料要求: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

2、附件资料一套:

资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验资报告;

(3)企业章程;

(4)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

(5)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

(6)设备购置发票或租赁合同、厂房的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以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7)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件(包括:满足申报安全生产许可证相应“三类”人员数量要求的考试合格证明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劳务分包企业应提供标准要求的人员岗位证书、身份证明。

(9)管理人员的社险证明和缴费凭证

说明:

1、报送材料统一为A4纸(原件为A3纸的可以缩小复印为A4纸),建议采用软皮

装订;

篇7: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现在很多建筑企业都很关注劳务分包的问题,建筑企业都需要办理各种资质,办理资质也很繁琐,那么劳务分包资质怎么办理?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呢?

谁需要劳务分包资质?

一般来说施工总承包方承揽工程后,自己买材料,需要雇佣拥有劳务分包企业负责找工人进行施工,但还是由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管理,劳务公司进行人员管理。劳务公司只取得了劳务分包资质,才能在接工程的时候,得到法律承认,不会被施工总承包商以各种理由克扣费用。取得了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才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方便企业运作。

劳务分包资质办理标准:

1、企业资产

(1)净资产200万元以上。(2)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2、企业主要人员

(1)技术负责人具有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资格。

(2)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

(3)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不少于50人。

所需材料:

取得资质后六个月之内,必须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否则资质可能被吊销

1、公司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

2、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注:领取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信息卡)

3、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复印件

4、法人、技术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及一寸相片两张(无底色要求),注:法人年龄在30岁以上可以作技术负责人

5、章程(工商局提档)、验资报告

篇8:建筑企业资质挂靠问题分析

近几年, 我国建筑施工领域中, 挂靠行为是普遍的。挂靠企业与被挂靠企业彼此间利益的驱动是这种现象存在的直接原因, 挂靠企业通过挂靠获得了本不该承揽的工程项目,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而被挂靠企业仅通过出借资质, 在轻松地收取“管理费”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业绩。由于挂靠资质, 造成楼房倒塌等重大质量事故频繁发生, 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阻碍建筑市场有序运行。以下对建筑企业资质挂靠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 提出防范措施。

1 产生根源

有资质建筑企业坐收管理费, 挂靠资质普遍发生, 分布在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a.招投标阶段。因为挂靠与被挂靠的企业通常在投标前达成了协议, 很难被发现。约定在投标过程中的各自分工, 工程中标, 则双方会再签定一个正式的内部承包协议, 挂靠方上交管理费用, 被挂靠企业对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挂靠方管理不能到位, 因为一是没有必需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由于资质所属关系, 挂靠方没有实质性责任。b.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与施工方签订了施工合同, 在施工阶段, 在管理、施工质量、现场安全、进度等方面, 问题不断出现在建设单位面前。表现, 项目经理不是真正的施工管理者, 没有施工决策权, 现场实际的管理者往往是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挂靠个体“包工头”, 项目部的其他管理人员如技术负责人、质检、安全管理人员也不在施工现场, 代之的是个体“包工头”聘用的技术员。如果是全部挂靠, 财务、材料、机械设备调配由被挂靠企业负责, 由于专业管理不到位, 造成偷工减料、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工期拖延等问题。

2 防范措施

有关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作用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在工程全过程管理中, 为避免挂靠资质现象发生, 保障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应当采取防范措施。

2.1 加强招标环节中审查工作

依据《招投标》法, 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支付工程进度款、预留工程质保金金额。明确工程范围、建设单位对投标人资质等级、技术装备、完成类似工程相关资料要求, 作为商务标评审依据;对管理人员的在岗时限提出具体要求,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必须长驻现场, 未经建设单位批准, 不得擅自更换;对中标企业定期检查财务账目, 是否专款专用。

在合同条款中, 应明确施工单位违法挂靠的后果, 建设单位应按约定工期组织竣工验收, 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重点审查技术设备的来源、项目经理在本地或周边地区建筑市场的代表性工程, 并到现场实地察看, 将不具备施工能力的挂靠企业及挂靠项目经理在源头上排除在外。

2.2 监理单位加强控制管理

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实行监理。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 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订立书面委托监理合同, 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 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有关规定“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 并提出审查意见”。建设单位选择监理, 监理按合同监督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在岗情况。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的整个过程中, 不仅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上, 同时必须按照合同要求, 对施工企业人证分离现象, 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在施工现场严格监理程序, 对授权签字严格把关。

在与监理签订的合同中, 还应要求工程监理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工程资金的流向的监督, 促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加强管理, 消除被挂靠企业只收费不管理现象, 从而有效地防止挂靠的发生。

2.3 建设单位加强施工管理

作为建设单位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强施工管理, 从工程开工前的图纸会审, 就应该对施工方的管理机构人员进行复核, 特别是项目经理, 强调项目经理实名制, 中标资料中是一套班子,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是另一套班子的这种情况, 应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要求予以更换, 必要时采取下达停工通知书、责令退场等措施。

在日常工程管理中, 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同工程监理公司的配合, 定期不定期派人巡查, 除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外, 重点对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 特别是项目经理、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在岗情况进行抽查, 检查工程管理人员是否与投标时一致, 特殊工种是否与投标书中一致, 是否持证上岗, 确保项目施工管理的能力满足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如发现施工单位有挂靠的嫌疑,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做进一步更细致的检查, 以及时确认挂靠行为。

2.4 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建设单位在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中, 应依靠行政主管部门监管, 从开始的招投标阶段到施工管理以及出现违法挂靠的处理, 对于已查实的挂靠企业且经过建设单位书面要求仍不予改正的, 应及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 通过主管部门对挂靠企业及被挂靠企业进行处理,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同时计入建设单位的黑名单中, 在今后的工程招标中, 严禁该施工单位参与投标。

3 结论

“挂靠”是市场经济中的产物, 目前, 完全消除确实不太可能,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非法挂靠又是导致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原因之一, 在工程建设中应采取防范措施, 有效规避风险, 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我们会随着市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处罚力度的加大, 通过建设单位、监理、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的共同的努力, 规范建筑市场, 有效防范违法挂靠现象发生。

篇9: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资质;专业类别;新版资质标准; 专业承包

1 新旧资质专业类别变化

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三个序列,新的标准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了相关改动。

1.1 施工资质总包专业类别的变化:总包资质原来的12个专业类别并没有增减,对其中3个专业类别名称做了一些改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改为建筑工程施工,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改为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改为机电工程施工。

1.2 施工资质专业类别的变化:由原来的60个删减到36个;一些小类别资质并入相关大类别专业资质;删掉了其他部门也同时审查批准的资质类别,避免企业重复批复减轻企业负担;例如: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资质,住建部和质量监督检查部门重复审批,这次删掉了,只要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审批合格就可以了,大大减轻了企业资质申报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1.3 劳务资质的变化是:原来版本是劳务资质划分13个类别,有的划分为一级、二级;有的不区分等级;新的资质标准劳务资质不再区分类别和等级。

2 总包资质类别的要求变化

旧版资质标准明确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特级资质在注册资金、企业净资产、近三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方面比同类别一级总承包资质有更高的要求,其他条件与一级资质相同;而新版资质标准并未对特级资质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如果企业目前想申请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只有待相关规定出台后进行申请。

3 人员要求变化

新版资质标准对人员要求有很大变化,旧版人员要求主要体现在:职称人员人数、相关专业类别、建造师人数;新版人员要求主要体现在注册建造师及其他注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从新版的人员要求看,强化了持证上岗的要求;弱化了职称人员要求,对经济人员更没有了要求,一级资质对持证上岗人员要求50多人以上,旧版资质标准职称人员一级资质要求300人,新版资质标准职称人员降到30人之少。对建造师要求更明确,以前申请一个类别资质只是简单要求,例如建筑工程一级要求12个,不做详细要求,新资质标准做了详细要求:建筑工程9个,其机电工程类有3个就可以,建造师人员类别要求比旧版资质标准更明确。旧版资质标准没有技术工人要求,新版一级资质要求必须有技术工人150人之多,这就可以看出新版资质标准对现在施工人员要求更加严格,以前对这些也做要求,主要为应付安全检查,现行纳入资质申请材料里来,各个施工企业就必须增加培训上岗操作人员和技术工人人数,提高各个岗位操作员工和技术工人的工作能力,这样从工程质量和工地施工人员安全上更加有保证,估计以后会大大减少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

4 设备要求变化

旧版的资质标准中有些专业类别资质对设备的要求是:企业具有与承包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新版设备要求规定:要么没有设备要求,有设备要求的都是很详细明了,不再有:“与承包范围相适应”这句话。这样对企业施工资质申报工作人员来说更简单明确,旧版资质有很多设备规定不明确,导致申报工作人员对设备资料准备方面只有多报设备申请,设备批复也是根据资质评审专家结合施工现场施工批复合格与否。更对企业经营不利的是,为保证企业设备存有类别与企业施工资质专业类别符合,明明当时施工工程不需要该种设备,但为了与企业施工资质相匹配,购买或者租赁不需要的设备,这样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5 申报业绩要求变化

建筑工程业绩要求更简练、合理、定义更加明确,避免含糊不清的业绩要求,例如,建筑工程一级资质标准:旧版资质标准旧版要求完成6项类别中的4项,而新版资质标准要求完成4项类别中的2项就可以了;业绩要求并没有降低,但是更加简单明了,一样能证明申请资质企业的建筑施工能力。例如:旧版资质标准要求完成25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新版资质标准要求地上25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或地上18至24层的民用建筑工程2项,“地上”、“民用”定义相对旧版本资质标准更加准确、明了;如果企业完不成地上25层以上的建筑工程一项,但是可以完成地上18至24层民用建筑工程2项,对等的建筑施工能力,显示出新的版本资质标准要求而且更加合理化。

6 企業资产要求变化

新版资质标准对企业注册资金不做要求,对净资产要求相对旧版资质标准要求提高,旧版对企业注册资金和企业净资产都有要求。新版资质标准要求更有实际的意义,因为注册资金是企业在工商局登记备案显示实有资产的总和,是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过后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变化而变化,是个变量数值。净资产是企业申请资质的当时实实在在拥有的财力、物力,更加能说明施工企业当下的具体实力,所以要求施工企业净资产更具现实意义。这个要求改变又体现新版资质标准的合理性。

7 新旧版资质标准要求的定义准确性变化

旧版的资质标准要求写的过于简单、笼统的,好多规定无论对于组卷和评审工作,都容易产生争议和分歧,资质申请组卷是个涉及工作面多而杂,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都基本涉及了,旧版的资质要求写的笼统,导致没有具体明确规定的内容,好多时候只能在以前的工作经验上做出每个资料应该如何申报,新版资质标准定义明确,更利于以后组卷和评审双方工作开展,避免争议发生。

总之笔者作为一个从事建筑企业施工资质组卷申请工作8年从业经历,认为新版资质标准更合理、更实际、对整个施工行业和企业管理经营方面会有较大影响。

8 其他相关方面的一些变化

篇10:建筑劳务资质取消

背景:产业崛起市场混乱

近年来, 以金属屋面、墙面作为围护系统的行业成长十分迅速, 在很短的时间里企业已发展到数千家, 其年均作业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4000万平米, 产值和原来数据相比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达到1000亿元~1500亿元的规模水平。有企业认为, 加强资质管理和设定必要的准入条件这一要求是十分迫切的, 除非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条件上有必要的限定, 否则无法保障这一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企业和主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012年8月在京举行的“建筑金属屋面 (墙) 板工程设计与施工专业资质管理研讨会”上就已经提出, 出台建筑金属屋面 (墙) 板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管理标准, 是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的推广运用, 建筑金属屋面和金属板材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金属屋面及板材的加工、安装有着特殊技术条件和连接工艺, 其生产施工工艺也不同于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体系, 由于缺乏有效的资质准入和标准设定, 目前这一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近年来一些重点工程的金属屋面频繁发生漏雨、开裂, 甚至被风掀顶、坍塌等恶性质量事故。

应对:编制标准规范行业

据媒体报道,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在座谈会上对设定资质的条件和考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在充分掌握行业信息的基础上, 把国内从事金属屋面 (墙) 板的企业组织起来,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相应合同文本, 完善招投标方面审查, 使企业的能力与相应承接的工程规模相适应, 促进金属屋面 (墙) 板专业企业自律自强;他强调, 标准的编制要参照国家现行的建筑企业资质标准的设定条件, 在行业实行取得经验之后, 争取纳入建设系统并轨运行;在当前条件下, 可先制定行业生产安装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在试行中不断修订完善, 通过科学管理, 逐步取得行业的认同、社会的承认;要更细、更深做好本行业的调研, 力求使设定的资质标准更具普遍性、代表性, 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随后, 在2013年3月23日,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企业在京召开了“金属屋面、墙面资质研讨会”。会上, 相关企业强烈要求, 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牵头成立金属屋面、墙面产业联盟, 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去不时有金属屋面被大风掀起、屋面漏水等质量事故发生外, 在工程招标过程中, 金属屋面、墙面行业由于没有相应的资质规定, 业主进行发包时缺乏相关的法规依据, 从而导致正规金属屋面、墙面企业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 阻碍了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因此, 在会上有相关企业负责人再次提出, 希望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牵头成立金属屋面、墙面产业联盟, 并制订金属屋面、墙面系统行业的设计、制造、施工的规范标准, 制定适合市场要求的资质等级标准, 确保金属屋面、墙面系统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两个月之后的5月29日, 《建筑金属屋 (墙) 面设计与施工资质等级标准》 (试行) 的出台就显得众望所归, 与此同时, 《建筑金属屋 (墙) 面设计与施工资质管理办法》与《建筑金属屋 (墙) 面设计与施工资质考核办法》同时出台, 此举将在规范相关行业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读:标准编制全面详实

建筑金属屋 (墙) 面设计与施工资质等级共分为3级, 每一级在注册资金及业绩、技术人员及管理、生产设施和技术装备上都有着十分细致的规定, 如最低一级的三级资质, 大到需要500万注册资金, 小到要求持证安装工、质检员等人数都有最低限定, 而最细致的地方在于, 主要设备甚至要求具有拉铆枪、手电钻、自攻钉电动紧固枪、射钉枪、螺栓紧固扳手等工具;具有经纬仪、水准仪及国家标准要求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工具等。

在承包业务范围上也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一级资质企业:可从事各类型建筑金属屋 (墙) 面系统工程的咨询、产品制造、系统集成、系统安装项目。二级资质企业可从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下的中、小型建筑金属屋 (墙) 面系统的产品制造、系统集成、系统安装项目。三级资质企业可从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下的小型建筑金属屋 (墙) 面系统的产品制造、系统安装项目。

执行:动态管理公平竞争

在施工资质制订了详细的规定之后, 与标准同期公布的文件《建筑金属屋 (墙) 面设计与施工资质管理办法》与《建筑金属屋 (墙) 面设计与施工资质考核办法》 (下分别称“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 将会分别起到前期资质审核与后期监管的作用, 这将有效杜绝相关企业“混”标准, 或者拿到资质之后“缩水”施工的现象发生。

在前期审核的过程中, “考核办法”规定, 具体审核工作将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负责管理, 重点针对专家组对企业实地考核程序, 其职责是:

(1) 制定、修编和解释本办法;

(2) 组织专家组对企业进行实地考核;

(3) 召开资质评审会;

(4) 网上公示;

(5) 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批准。

资质评审委员会组织考核小组对申请建筑金属屋 (墙) 面设计与施工资质的企业实行实地考核, 考核小组由3-5人组成, 其中组长1人, 组员从专家库抽取。实地考核是在企业提交合格的申请资料, 并受理、初审合格后进行的。

专家组实地考核的内容为标准里所规定的相关注册资金及业绩、技术人员及管理、生产设施和技术装备等, 而具体考核的细节上, 针对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注册资金及业绩方面上, 不仅有具体的要求, 还要核验营业执照正本原件、合同和竣工验收文件原件。

在技术人员及管理方面上, 则包括检查企业技术负责人的工作简历, 核对有效证件原件、技术负责人的学历证明、社保证明、职称证书及工作简历及其所主持完成项目的相关文件 (项目合同、工程验收单、技术文件) 等。

在质量管理考核方面上, 则包括查文件管理制度;分别在文件管理、使用部门各抽2-4种文件, 查文件有效性和修改情况, 验证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在设备和生产厂商方面上, 则包括实地查看并核对租赁文件或房产文件原件。

以上这些考核, 如果出现任意一项不达标的, 单项即为不合格。考核结束后, 考核组长须组织成员合议考核意见, 并填写考核表。合议过程中, 考核小组以外的人员应当回避。这保证了合议结论的相对独立性和公正性。合议意见出炉后, 由专家组提交钢结构委员会, 由钢结构委员会将意见汇总并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核准发证。

对于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 发证部门不予受理或不批准其申请, 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屋 (墙) 面资质》。

通过审核后的后期动态监督环节, 同样是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负责。

一般情况下, 根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钢结构委员会对取得资质证书的企业每年抽查复检一次。《屋 (墙) 面资质》证书有效期为2年。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 企业应于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按原申请程序向资质证书发证部门提出延续申请。延续后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仍为2年。

而对市场信誉良好、经营状况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 证书有效期满时经企业申请、原登记审核部门同意, 对资质条件不再审查, 直接办理延续手续。

对从事建筑金属屋 (墙) 面工程项目的企业所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除及时将企业违法事实抄报相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外, 还将在相关媒体上予以通报, 并记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行业诚信档案。对于涂改、伪造证书的;超越等级范围承揽项目的;转让、出借证书的相关企业, 也将受到同样的处理。

在监督检查中, 发现取得《屋 (墙) 面资质》证书的企业在企业资信、人员、技术和装备等未达到等级标准, 钢结构委员会将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

“管理办法”还规定在以下情况下, 证书的撤销情形:

(一) 违反申报程序获得资质证书的;

(二) 对不具备申请资质或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证书的;

(四) 违反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造成安全事故或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

(五) 降低工程施工和服务标准, 低于成本价搞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

上一篇:实验中学迎国庆歌咏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科技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