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

2024-07-25

××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精选7篇)

篇1:××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

化经商字(2012)56号

关于呈报经济和商务局重大事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报告

县政法委:

现将我局《经济和商务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随文呈上,请审示。

二○一二年九月三日

经济和商务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维稳工作领导小级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科学决策,积极稳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属地管理,事前评估,重在化解的工作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发展阻力,化解社会矛盾,对重大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进行先期预测、先期介入、先期化解,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现将经济和商务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调查研究,影响经商系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机的因素

1、涉及项目审批,企业征地拆迁及安置补偿的重大项目。

2、涉及工业、经济运行、矿山安全等群众生命财产息息相关问题。

3、涉及改制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不稳定因素而引发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或可能发生重大治安苗头、隐患、群众比较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为了防止影响稳定事件的发生,特制定如下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迅速”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的紧急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事件与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防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应急组织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华旦

副组长: 马兴文

成员: 孙忠明、马成祥、热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由局长担任;各股室负责人做好本部门处理重大事件的准备和配套工作,以确保发生突发性事件后,及时上报详细情况,协调好各方关系,把突发性事件对我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指导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建立预防和处理突发性事件应急协调机构,确定专职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建立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加强突发性事件防护、救援力量建设,组织、指导企业开展专业培训、实战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在接到发生突发事件通知后,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3、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传达落实地、县及上级主管部门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组织协调企业方面沟通与联系,保障信息畅通;及时收集汇总上报事件处理情况;负责领导小组各类文件的起草、印发、存档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省、地、县有关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重大决策。

(四)处置措施

1、及时启动预案,搜集情况。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及时将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报告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

2、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在发生突发事件的地方,主要领导要立即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调解人员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和发现矛盾纠纷可能引起的群众性械斗、群体性上访及其他重大性上访及其它重大情况时,经商局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态恶化。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加强信息联络,确保指挥畅通。建立信息、通讯指挥系统,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报送及时和指挥通讯渠道畅通。

4、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调处力度,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积极排查,积极争取政策,积极宣传、解释法律法规。如发生突发性事件,应采取应急措施,稳妥化解各类矛盾,加强治安防范和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进行正确引导,有较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矛盾激化或发生上访,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止并减少社会稳定风险。

篇2:××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

为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县建设局根据《××县2010综治维稳委成员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综治维稳委„2007‟5号、×办发„2009‟84、85号规定要求,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科学决策,积极稳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属地管理,行业负责;事前评估,重在化解的工作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发展阻力,化解社会矛盾,对重大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现将××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调查研究,影响建设系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有三大因素:

1、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2、因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

3、房地产产权纠纷等其他方面不稳定因素而引发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或可能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苗头、隐患、群众比较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1-

点问题。

二、为了防止影响稳定事件的发生,特制定如下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迅速”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的紧急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事件与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防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应急组织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长由局长担任;各科室、单

位负责人做好本部门处理重大事件的准备和配套工作,以确保发生突发性事件后,及时上报详细情况,协调好各方关系,把突发性事件对我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指导监督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建立预防和处理突发性事件应急协调机构,确定专职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联络员;建立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加强突发性事件防护、救援力量建设,组织、指导开展专业培训、实战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在接到发生突发事件通知后,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3、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传达落实省、市、县有关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县建设局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的命令和决策,组织协调县建设局应急工作组的工作,搞好各方面沟通与联系,保障信息畅通;及时收集汇总上报事件处理情况;负责领导小组各类文件的起草、印发、存档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省、市、县有关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县建设局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的指令;承办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和对外接待工作。

(四)处置措施

1、及时启动预案,搜集情况。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及时将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报告县建设局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2、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在发生突发事件的地方,主

要领导要立即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调解人员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和发现矛盾纠纷可能引起的群众性械斗、群体性上访及其他重大性上访及其它重大情况时,县建设局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态恶化。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加强信息联络,确保指挥畅通。建立信息、通讯指挥系统,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报送及时和指挥通讯渠道畅通。

4、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调处力度,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积极排查,积极争取政策,积极宣传、解释法律法规。如发生突发性事件,应采取应急措施,稳妥化解各类矛盾,加强治安防范和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进行正确引导,有较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矛盾激化或发生上访,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3:××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日益成为各种思想、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的公共领域,成为汇集各种信息的“超大舆论场”。[1]《2015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息源,特别是拥有月活跃用户6.5亿的微信,成为社会舆论的新引擎。[2]本文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移动网络舆论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影响。首先分析宏观视角——信息社会发展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影响。

一、移动网络舆论主导社会发展对社会风险评估的整体影响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社会成长的目标,随着中国整体上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3]社会风险评估也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社会发展的新挑战与机遇。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3]

(一)智能手机强力拓展网民规模

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5年12月,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新增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71.5%,手机是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设备。同时,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4]

智能手机对主体间的互动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智能手机完全嵌入人际互动,成为“人体器官”之一,随时随地参与人际互动过程,打破了过去由于通信设备落后而形成的互动时空滞后,实现了主体间全天候、全时段的实时互动。[5]

第二,智能手机互动内容更加多样丰富,除了静态的文字图片,更可以传送视频、发送红包以及进行电子购物等。

第三,主体间互动变得更加私密、个性化,能够更充分深入地实现主体间不同层次、范围的互动要求。

(二)“两微一端”主导社会舆论议程

随着网络人群的不断扩大,社会舆论的议程设置更多地来自于互联网,“两微一端”对社会舆论议程设置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2]当前,国民阅读习惯正在从读书的一代人,转向读互联网特别是读手机的一代人;移动终端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的覆盖人群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两微一端”成为社会热点事件曝光和发酵的主要信源,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自201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对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统计表明,其中44.4%的事件由互联网披露而引发公众关注;可以明确源发于“两微一端”的有64件,占12.8%;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下降,“两微一端”形成了比较鲜活和犀利的话语。当然,传统媒体在舆论发酵和消解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媒体深入介入融合移动舆论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央媒走在了媒体融合的前列,各家传统媒体不断发力新闻移动端市场,移动舆论场成为各方角逐之地。[2]

(三)移动网络舆论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的整体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移动网络舆论在相当大程度上左右着民意,左右着网民和公众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的印象和评判,并通过移动网络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对社会不满情绪的非理性宣泄,对政府所代表的公共权力及强势部门的攻击,直接导致各种重大项目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其二,移动网络舆论对偶发性事件的关注,直接会形成所谓的“网上群体性事件”,并形成线下、网上群体性事件联动的特点。

其三,移动网络舆论强化了公民与专家等不同群体意见的平等、充分表达,有利于相关信息的及时汇总和深入发酵,更提升了相关利益群体的集体协商力和集体行动力。

面对移动网络舆论主导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风险评估中必须更加重视和尊重公民和社会集体利益,公开透明、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估和应对社会风险。

二、移动网络舆论影响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评估机理分析

移动网络舆论现实中,“人人都可以有通行证”,人们不再沉默对待社会事务,而是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公众的价值观、态度、信息充分性、认识能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保护自身的权力意识和能力都空前提高。个性化诉求、表达越来越多,社会的碎片化倾向日益明显,公民社会迅速推进。这些都会影响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评估,其影响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移动网络舆论对重大事项的社会风险认知的涟漪效应

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理论认为,若把一个石头投向平静的湖面,水面就会形成环形水波——涟漪,形成的水波深浅、波及范围与石头大小直接相关。涟漪水波的深度与广度,不仅取决于风险事件本身的特征,还取决于涟漪波及过程中公民对风险认知的状态。[6]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作为强刺激性的重大事件,如果发生必然影响巨大,将社会分散的注意力迅速聚焦,就如巨石突然掉落到社会舆论湖面,将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移动网络舆论更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提高了传播效果。民众能够便捷实时地获取集体行动信息,集体行动参与意识空前高涨。集体行动能力毫无信息障碍,增强了民众的自主行动能力,移动网络增强了现存的聚集行动社群的力量。加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面临风险社会的诸多挑战,“湖面”一直波浪起伏,因此所产生的涟漪只会增强,在移动网络舆论场中更易形成深和广的水波。

(二)移动网络舆论引爆的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铺垫效果和情感触动机制

“铺垫效果”,也被称为“启动效应”,通常是指一个先快速呈现的刺激(启动刺激)对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个刺激(目标刺激)的加工产生的或正或负的影响。[7]启动刺激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网民极大的关注,即使被后来的其他话题消释替代,但启动刺激议题并非完全消亡,而是潜伏在舆论的底层,碰上关联议题出现,民众潜藏的启动情感被触动,舆论会再一次聚焦启动刺激。移动网络使每个人都能够与其社会网络中的任何人保持更为频繁、紧密而及时的联系。集体行动的发起和进行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而移动网络则更方便行动者协调其策略和行动。移动网络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移动网络起到了信息流的作用,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通道。移动网络不仅使得民众在原有社会网络的交流更为便捷,它也大大地拓宽了民众的社会网络。移动网络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这对于协调集体行动,促使行动者之间的对话起到重要作用。移动网络舆论强化了铺垫效果,加大了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强度。重大事项的建设运营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尊重民众和相关利益者的合理诉求,从根本上消除社会风险隐患,化解社会风险,才可能降低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所谓情感触动机制,是指网络舆论波对人的心理或情感层的触动,情感层面的触动是引发大规模的网络舆论波共振的社会心理、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的基础。[8]改革开放30多年,不同社会群体从改革当中获得的利益并不均衡。而且直到现在,某些地方这种差距还在持续扩大当中。同房地产商、煤矿主、公务员相比,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街头小贩等社会弱势群体获利甚微,因此这部分群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受剥夺感”和“仇富”“仇官”心理。[9]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持续累积,遇有外部因素的刺激——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这种不满情绪便像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阻抑。移动网络舆论也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情感触动机制,给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增加压力,极大地提高了普通民众等弱势群体的舆论影响力。因此,这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更慎重、认真地处理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做好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工作,与他们平等互信地沟通协商,弱化曾经的受伤情感,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移动网络多舆论场域的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交互共振

舆论场从来不是孤立的和一元化的,如移动舆论场与传统舆论场、海外舆论场与国内舆论场等多舆论场,这些舆论场更可能交互共振;媒介间还存在“共鸣效果”和“溢散效果”两者互相影响议程设置的流向方式。例如,2016年7月邢台水灾报道中,舆情链条是:邢台发生水灾——邢台大贤村村民睡梦中被洪水吞没,多人死亡或失踪——邢台当地官员在央视、央广的采访中声称,没有人员伤亡,大贤村村民全部安全撤离——网友微博爆料受灾情况严重,无人救援——自媒体揭示洪灾惨状——悲愤的受灾民众打算上访,官员跪地抚慰——媒体跟进——官方公布灾情相关信息。[10]这就是典型的移动网络发起的,多舆论场域交互共振的舆论事件。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该是保障相关利益方权利维稳,而不是权力维稳,是和谐维稳,而不是强制维稳,是通过维护公众权利实现社会稳定,而不是仅仅维护地方的形象、政绩。移动网络舆论下的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更应该通过畅通民众情绪的表达,解决民众难题、满足民众诉求来达成,否则无处不在的自媒体人——公众必将明察秋毫,监督到底。

三、完善移动网络舆论下的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对

(一)实时掌握移动网络舆论动态并正确研判

有人认为,移动网络舆论是导致“众声喧哗”的温床,认为技术发展和平台建设将带来更大的社会稳定风险。但移动网络作为工具是中性,是“无罪”的,关键在于工具的使用者能否有效驾驭,趋利避害。移动网络舆论为网民提供发声平台,将缺乏表达渠道的“隐性舆论”演化为“显性舆论”,起到社会“泄压阀”的作用。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正确认识移动网络,将其作为一种审视自己、正视舆论的契机,作为决策者不断优化政策的助推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移动舆论的正向作用。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培养专业舆情分析师,做好移动网络舆情监测与舆情研判工作。移动网络舆情研判的前提就是要描述和呈现舆情信息,这包括厘清移动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来源、确定信息传播路径、评估信息扩散范围、掌握移动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把握演变关键节点、评估移动网络舆情传播影响等方面。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与专业舆情分析和管理部门合作,才能共同应对覆盖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的移动网络舆情,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异常,制定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舆论有效传播

在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管理中,相关责任方应当在移动网络舆论及时发声、准确发声,履行好信息发布、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功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共鸣效果”,同时重视社交媒体的“溢散效果”。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一般问题表现为:信息公示不到位以及公众参与度不高,公众对重大事项的信息获取不充分,公众的合法、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和满足。移动网络舆论下,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更加重视项目信息公示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和公众听证制度,并紧密结合移动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在移动网络舆论中与群众鱼水相亲。

(三)引导移动网络舆论理性化

移动网络舆论的匿名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决定了网民发表的言论难免带有情绪化,排挤个体和群体的理性化思考,影响移动网络舆论认知的公平性与客观性;进而误导公众对重大事项本身的理性认识,甚至带来对整个社会整体态度的负面影响,冲击社会主流文化理念,弱化公众对社会的归属感及认同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移动网络舆论成熟,平民逐渐代替精英成了网民的主体。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传播,代表了一种层层把关的精英话语;而移动网络舆论则很大部分来自普通民众,平民的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相对提高,日益凸显。对于普通公众而言,移动网络不仅拓展了民众意见表达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11]客观上要求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根植于公共领域,认真倾听和尊重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才可以有效化解重大事项的社会风险。所以移动网络舆论下,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管理中,必须通过增加信息数量、畅通信息渠道和缩小事件的影响范围等措施,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健康成长。

四、结语

篇4:××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

关键词: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风险评估分析框架支撑条件

中图分类号:G471.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对高校而言,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突破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必然进入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校区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事项集中出台的高峰期。维护高校稳定既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因此,对高校重大事项实施的稳定风险进行评估是重大事项立项决策的重要内容。

目前,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还不足,主要表现在:(1)根据社会风险管理思想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模型和技术方法没有反映出重大事项复杂性特征[1];(2)风险评估指标是静态的评估过程,没有体现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的动态性,没有挖掘风险发生规律,实用性与可信度不足[2-4];(3)对于重大事项实施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没有将决策后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决策的延伸环节,还缺乏相关的研究[5-7]。本文针对高校重大事项特征和决策特点,在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内涵与特征、生成机制和管理过程分析基础上,提出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的评估框架,为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内涵与特征

2.1 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内涵

高校重大事项是指高校发展进程中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有可能影响高校稳定与安全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事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是将一般风险概念应用于高校稳定研究中的特例[8]。因此,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可以归纳出以下三方面内涵:(1)从高校重大事项的风险后果来理解,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是指由于高校重大事项立项决策而导致高校失序的可能性。(2)从高校重大事项达不到预期目标或失败来理解,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是指在重大事项决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实施难度以及能力的制约,导致重大事项的中止、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造成失稳的可能性。(3)从高校重大事项不确定事件(因素)的可能性来理解,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是指重大事项决策实施全过程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不良或不确定性因素。

2.2 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特征

重大事项是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与问题,与一般事项相比,重大事项不确定性、多主体、多目标、多元价值等4个特征,使得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呈现出高强度、多元化、复杂性的趋势,其特征具体体现在:(1)风险的集中度高。高校重大事项牵涉高校与政府、高校与教师、高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各种关系的调整,引发办学、经费筹措机制改革,触动社会的神经,风险因素间与外部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使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具有集中度高的特性。(2)风险的并发性。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由于自身的社会关系复杂性和大量青年聚集性的特点,风险的关联性较大,一些微小变动,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并发,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风险后果增大。(3)风险存在与发生可变性。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的特性,高校重大事项的动态性和进程中的不确定性,不同阶段会有各自不同的影响作用。

3.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生成机制

只有在全面分析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的特征,寻找其中有显著影响的关键风险因素。本文提出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生成和传导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高校重大事项独有的特征决定了它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因素,分為内部环境引致的风险和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风险两大类,其中,高校重大事项内部产生的风险可划分为合理性风险、合法性风险和可行性风险,外部环境引致的风险分为总体环境风险和和特定风险。总体环境风险指对所有重大事项都会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特定风险因素指个别重大事项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通过风险因素生成可能性大小和其影响大小来衡量。内、外部风险要素直接对重大事项执行情况产生影响,使预期的稳定性发生负偏离。内部风险要素是决策者可以影响和改变的,外部风险要素一般是无法控制的。

4.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模式

4.1 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功能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有效地、系统化的风险评估使得项决策者可以随时对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并提供减少风险带来损失的手段和方法。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识别功能:对高校重大事项全过程中的风险状态以及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描述。(2)解释功能: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原因及活动背景并将各种成因因素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的作用进行因果关系的解剖,详细说明其关系。(3)评价功能:对各种稳定风险成因、发展过程及后果进行综合评判,并做出合理的判断。(4)预测功能:分析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涉及因素的变化趋向,估算其未来变化对高校重大事项活动发展可能产生的各种作用,预测其可能的结果。(5)警示功能:对高校重大事项活动以及环境进行监测、识别、判断与警报的功能,设立风险预警状态,对某些可能的错误和行为进行预先的警报。(6)矫正功能:对高校重大事项行为失误和管理波动进行预控和纠错的功能,促成风险管理过程在非均衡状态下的自我均衡。(7)免疫功能:对同质的失误行为和管理波动趋势进行预测或迅速识别并采取有效对策,准确地预测并运用规范手段予以有效制止或回避。

4.2 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运行模式

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运行,应根据风险管理目标,围绕引起风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其运行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该运行模式是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运行过程包括系统输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对策以及系统输出五个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输入-输出过程,强调下一步的分析必须以上一步的结果为基础。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以系统的输入特征为基础,是指影响系统状态的内、外部因素;风险辨识包括对风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以及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指标的建立;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进而确立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价体系,风险评价指评价技术、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包括风险评价、预警信号输出等;风险调控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预控方法及策略等,风险调控是一个反复进行的动态过程,通过风险的评价和预测,得出系统当前的风险状态,如果处于“良好”状态,则维持现状并进一步监测,否则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系统输出反映在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采用相应对策进行防范和控制之后可能产生两种结果:风险控制成功指明目前的运行情况状态良好,从而转入进一步监测以维持现状,风险防控失败有可能致使状况恶化导致危机产生。

4.3 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运行模式支撑条件

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既需要成熟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构。也就是说,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运行模式支撑条件建设应成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效的组织体系是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保障,是保证风险评估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的管理组织架构、具体职责、设置方式等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风险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存在于重大事项的所有阶段和方面,因此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管理职能必然是分散于重大事项管理的所有方面,所有成员都应负有一定的风险责任。

高校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遏制和消除一切风险,而是在一定的承受能力下,尽可能的预见、防范、控制和处置风险。因此,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问题进行科学判断,需要决策者具有审慎、果断、科学的决策力。

5.结束语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内涵进行了界定和梳理,根据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的特征,结合风险生成机制,从系统输入、风险辨识、风险预警、风险对策及系统输出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运行模式和分析框架,重点强调了系统内部相互依赖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并从组织模式、文化、决策与执行角度对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的支撑条件进行了分析。对于高校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而言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和方向,如对风险的分布特点、影响程度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风险评价量化模型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未来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和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林义.强化我国社会风险管理的政策思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6).

[2] 阎耀军.《超越危机—构建新的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运行平台的设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3] 王超,佘廉. 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4] 胡鞍钢,王磊. .社会转型期风险的衡量方法与经验研究(1993-2004)[J].管理世界,2006(6).

[5] 王超.區域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6] 田恒平. 高校债务风险管理中的制度建设[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

[7] 徐辉.高校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篇5: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征地项目报告卷)

事项名称:2013第1秕次淮安早健包装材料项目

稳评单位: 淮安区席桥镇人民政府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编制单位:政和社会稳定风险风险估中心

目 录

(报告卷)1、1批次征地项目社会稳定评估工作报告(1)项目基本情况

(2)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3)对项目的稳定风险分析(4)重点、难点问题及建议(5)稳定风险的控制化解措施(6)结论 2、1批次征地项目防范和处臵预案 3、1批次征地项目专家组评审意见 4、1批次征地项目审批表淮安市2013第1批次

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报告

淮安区席桥镇人民政府

项 目 名 称:淮安市2013第1批次淮安早健包装材料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席桥镇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办(试行)的通知‣(淮政办发„2012‟85号)文件精神,保障我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了由镇长施淮中同导任组长的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经过一个星期的工作,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先后多次走村入户,深入一线,与浦马村村委人人员共同走访了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农户,先后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吸收了有关社会机构、相关部门专家,对本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现将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报告如下:

一、淮安市2013 1批次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淮安早健包装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落户在淮安区席桥镇浦马村民委员会一、二组境内,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本次征用席桥镇浦马村集体土地面积为19.869亩。进一步加大 淮安区建设的步伐,及时地保障淮安区公共事业。

宣传和严格执行土地补偿人员安臵等政策,上门入户,深入细致做好征地政策的宣传、解释取得村民的理解与认可,维护良好征地秩序。履行征地前公告、确认、听证等程序,确保征地程序公平、公正、公开。随时掌握所涉村民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信访苗头。一旦该项目获得上级批准,将严格执行淮政发[2006]57号及[2011]104号文件精神,及时开展征地补偿和人员安臵;将征地预存款打入区国土资源分局专用帐户。征地完成后,充分征求被征地农民意见,力求全部安臵人员进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降低。

二、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1、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合法性 淮安市20131批次城市建设项目润发冷库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保质保量的补充所占耕地、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及产业政策;并获得市发展与计划改革委员会批准;润发冷库(楚发改备[2011]78号),市规划部门已出具了建设项目规划红线图。

2、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合理性 淮安市20131批次城市建设项目润发冷库,建设项目是围绕核心区建设的充分地保障商务新城的消防、用电 安全,安臵房是安臵新城地块上拆迁户的,较好地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淮安市20131批次城市建设项目润发冷库,全面提升新城的整体形象,加快新城的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建设项目是淮安的公共事业,被征地农民大力地支持淮安区的发展,该工程顺民心、合民意,促进新城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启动该建设项目十分必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稳定风险的内涵与成因

(一)社会稳定风险内涵

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是一类社会稳定风险,广义上是批一种导致基础性、深层次、结构性的法潜在危害因素,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会构成严重威胁。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社会风险就会转变成公共危机。广义的社会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安涵盖了生态环境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风险因素。在狭义上,社会风险是指由于所得分配不均,发生天灾、政府施政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加造成社会不安、宗教纠纷、社会各阶级对立、社会发生内争等社会因素引起的风险,仅指社会领域的风险。

(二)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内涵及其成因 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政府在执行征地拆迁 决策、实施征地拆迁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命、财产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失去收益性物业、失去农业工作机会、失去宅基地及住宅、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原有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改变、产生失落感、剥夺感等。另外,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地性质之间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等。

因城市征地拆迁需要而迁出原居住地的被拆迁人,在理论上被称之为“引致移民”,又称之为非自愿移民。与主动移民不同,引致移民的被动性本身即具有一种强烈的色彩。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他们失去土地,拆迁时不得不离开家园,失去原有的生存空间,去适应一个新的未知环境。引发征地拆迁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征地拆迁的中制性。

在我国,征地拆迁基本上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由政府发布公告、组织与实施,政府行为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样做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土地征收在对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的前提下进行。不以农民自愿和同意为条件,其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2、补偿不足。

土地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的区位土地价值相差显著。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边界土 地升值明显,农民对土地升值的预期加强,“惜地”思想普遍,要价和附带条件越来越高。同时,基于我国目前征地补偿标准,淮安市的补偿标准尽管和上世纪90相比有了巨大的增加,但是由于实行的不是市场价,所以很难赶上土地价值增长的步伐,和农民的不断增加的要求和欲望相比,征地补偿常常显得标准不高。

3、补偿安臵中的社会保障力度不够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生存性的需要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政府是责任主体,有关保险机构是实施主体,但是社会保险需要资金的投入。所以,如果没有筹集足够的资金或者资金被挪用,被征地拆迁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将会落空。另外,失业人口数量的增加,缺乏失业保险和就业培训,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4、征地拆迁带来的破坏性

当人们耕种的土地被征用,被迫迁移时,其原有的生产系统将遭受破坏,大量有收益的土地和其它有收益的生产资料将会丧失,收入来源减少;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福利设施及服务短期内将有可能不到位;搬迁也可能引致社会关系网重构或解体。之种破坏性将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被拆迁人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5、补偿不公平等其它原因

不同历史年代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地性质之间 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相互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另外,政府征地程序不到位,粗暴施工和分配补偿费不当等都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风险。

四、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及其评价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衍生于相关利益群体对征地拆迁项目的抗拒,这种抗拒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上访、留臵原地拒绝拆迁、暴力对抗甚至群体示威等。因此,对征地拆迁项目所涉及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界定,应认真分析征地拆迁实施后群众可能引发的异议、遭遇到的损失或不适,这些异议、损失或不适即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在识别了本项目可能面临的六大类社会稳定风险的基础上,对上述六大类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分别进行定性评价。为便于评价表述准确,本报告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划分成5个等级,可能性由小至大依次表述为:较小、中等、较大、很大,并根据专家经验以及对征地拆迁相关利益群体的民意调研结果,界定各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根据对征地拆迁项目实施过程中易发生的社会风险的经济判断,并结合本次征地拆迁项目的具体情形,本项目可能会诱发的异议、损失或不适等诸多社会风险及其评价主要如下:

(一)项目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齐全、真 实、有效遭质疑的风险

风险内容:该项目的决策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该项目是否坚持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建设方案是否具体、详实,配套措施是否完善。

风险评价:项目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的真实、齐全、有效性风险较小。

1、项目可能被群众抵制的风险(1)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需征用部分农田,把农田变成建设用地,可能会地当地的生态和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建设期内项目的施工会对地表水、空气、噪声环境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施工机械会有作业噪声,施工机械燃油或机油渗漏会引起油污染,施工物堆料场受降雨冲刷会引起地表径流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或生活垃圾随意抛弃会引起污染。大型挖掘机械及运土车辆对道路的损坏和环境卫生的破坏的现象将不同程度的存在。另外,项目在运营期可能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风险评价:项目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较小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周围环 境的影响及整个项目的正常建设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该项目可着重考虑在以下方面加强控制。施工期间在晚上九点到凌晨7点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和倾倒吵卵石料昼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施工车辆进出场前轮胎必须经过冲洗。防止进出车辆将泥土带出场地产生扬尘污染;施工材料按总体布局摆放,规定工程结束及时清场。对于剩余无用的材料和各种外包装物品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采取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施工、拆迁设臵不低于2米的硬质体围墙实施打围作业,围臵外墙作美化装饰,对工地区域进行临时绿化,拆除建筑物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环境,施工期产生的渣土、弃料及其废弃物做到及时清除。具体来说,建筑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物、水质污染。下面就这些具体影响给予具体的防治措施;噪声防治对施工设备进行降噪处理,研制、推广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现场管理力度;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督察制度,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施工噪声不得超过所在地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使午施工单位真正意识到降低噪声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搅拌站、焊接棚等噪声较大处设臵隔音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未经特批,公众作息时间禁止噪声作业;扬尘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采用新技术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贮藏、装卸、输送和分级时的 扬尘现象,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和平整现场,清运建筑垃圾并进行覆盖。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征地拆迁后造成环境的影响较大。

(2)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

风险内容:由于征地拆迁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加上群众对征地拆迁的政策缺乏管理,因些,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群众往往会与政府站在对立面,以各种形式抵制征地拆迁。征地拆迁项目中群众最敏感、最担忧的问题是失去土地。本项目要征收土地的,全部是农用地,这些农用地在承包户的良好管理和经营之下,能获得较高的持续的效益。征收农用地不仅会使当地群众人均农用地面积减少,而且对那些已经进行大量投资的承包户的收入造成巨大的影响。

农用地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失去农用地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研究资料表明: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来说,失去土地所产生的后果通常比失去房屋要严重的多。另外,保留下来的农用地可能也会影响到项目的各种影响而质量下降。因此,当征地会导致当地群众土地面积减少并危及其生存时,群众可能会对征地拆迁项目 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抵触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一经积累有可能演变成激烈的抵制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风险评价: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很小 为了赢得群众对本征地项目的支持,土地管理部门已在项目征地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做法,有效地化解了群众对征地项目的不理解、不支持。在项目中,一线动迁工作人员高度负责,主动放弃自己的节假日休息时间,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积极与被征地群众联系沟通,发放调查问卷44份,充分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问卷调查表明:群众对拆迁安臵表示基本满意的群众达7%,满意的达93%,没有群众有满意情绪,说明群众抵制拆迁的风险很小。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向村民解答各项征地问题,宣传项目建设意义和征地政策;同时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偿数据,一丝不苟,反复核对,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力所能及的补偿问题,顺利、高效推进了征地工作。以前项目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本项目的征地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较的群众基础。

(3)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所在地是一片广阔的农田,当地居民以务农为主,乡村氛围浓厚。席桥镇人民政府综合开发将打破当地居民的生存现状,使得村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造成居民的内心的不安与担忧。

风险评价:群众对生产环境变化的不适应风险较小 本项目征用少量农用地,村民人均土地面积变化不大,这意味着村民以农耕为主的生存方式不会面临根本性改变,但是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给周边地区带来的部分环境问题,不过,这种问题仅仅是短期的,随着本项目的建成,村民的生活环境、出行等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4)群众对生产保障担忧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要占用部分农用地,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面积减少,在安臵时又采取货币安臵方式,虽在短期内村民生活可以为继,但从长期来看土地的减少弱化了村民的持续生存能力,使村民对未来的生活保障感到担忧。

风险评价: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很小。本项目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被征地村民的利益,把地民的短期需要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了弥补村民的失地损失,本项目已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地管理法>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引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臵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8号)等有关规定拟定了征地补偿方案,并组织召开听证会,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得到了群众认可。问卷调查表明,有6%群众对征地后家庭生活变化表示基本满意;有94%群众对征地后家庭生活变化表示满意,说明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很小。

2、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当地个别居民可能会因为对补偿方案不满意而成为“钉子户”,拒绝征地、抵制拆迁。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居民带来干扰,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与通行,因此,可能引民居的满情绪。另外,不排除有民间组织通过收买当地居民的补偿“权利”而介入反征地拆迁活动,滋事生非,干扰项目进展,并从中牟利。

风险评价: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风险较小 本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精心布臵,组织严密,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引发、少引发村民的满情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早在征地工作开展之初,淮安市国土资源局淮安区分局就会同淮安区维稳办和对征地工作周密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在制定征地补偿方案时,发入调查问卷,召开听证会,反复征求被征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使补偿方案更完善、更合理。补偿方案确定后,又迅速印成小册子开展宣传教育,针对村民所提意见和关心的问题,以问答形式编制成资料,派发至各家各户。在各村设立征地拆迁政策法规流动咨询点,现场解答村民对补偿方案的疑问。对抵触情绪较大的村民,采用“换位”思考方式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消防其对抗心理。另外,针对社会上偶发的与本项目征地有关的零星失实评价,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正面报道,消除误解,引导舆论支持征地 拆迁。

五、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对项目可能诱发的风险及其评价,我们采取了下述风险防范措施。

(一)已经和正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1、注重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

一是严格执行土地补偿标准。根据征•淮安市市区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臵办法(试行)‣、•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淮政发[2011]104号)对本次征地拆迁的安臵途径做的规定:(1)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人应当一次性支付6个月的过渡费;(2)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拆迁过渡期限自被拆迁人腾空房屋之日起,一般不超过18个月,过渡费按实际过渡期结算;(3)安臵房或者被拆迁人对货币补偿款购买的房屋,与被拆迁房屋等值的部分,符合省财政部门契税征管有关规定的,被拆迁人可有申请免缴房屋契税。按照这个规定的精神,我们制订了补们安臵方案,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本着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制定标准时,取高舍低。

二是做好失地农民进社保工作。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具体名单经各村民代表大会报乡人民政府核准、公示后确定;如村集体经济组织逾期未能确定名单,应 向乡人民政府书面说明原因,由乡人民政府对有关情况核实后,形成书面说明报所在区劳动保障局,先办理材料报送手续。

2、减少施工期间的扰民

市、区、乡三级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严格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采取下列措施: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等有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水可随意倾倒、排放;施工现场车辆进出场时,要避开每日上、下班(学)时段,水要造成施工现场周围交通不畅或发生事故等。

3、保障项目全过程治安安全

本项目建设应紧密联系和依靠淮安人民政府,服以预防为主的治安防范措施。一是确保补偿款到位然后进场施工,首先保证村集体和村的切身利益。二是确需强制进场的,在补偿款到位的前提下,对现场进行证据保全,同时要求公安、民政等部门到现场维护秩序。三是公安部门在项目全过程加强综合治理的工作,保持征地涉及区域日常治安环境的良好。四是密切关注极少数村民可能的历对补偿不满意引的上访、闹访、煽动群众、示威等动向,第一时间采取教育、说服、化解等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下一步风险防范措施

尽管本项目征地拆迁项目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风险 程度低,但并不意味着征地拆迁项目会一帆风顺,仍要注意加强对征地拆迁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矛盾冲突的防范,并随时戒备和监控征地拆迁进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发生。

1、继续加强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宣传本项目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这些正面的影响。尽管短期内农民会有少量的利益损失或者建设期的生活不便,甚至带来感情的痛苦、焦虑等,权衡利弊,当地人民群众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舆论先行。

2、创新思路,讲求科学的征地拆迁方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拆迁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讲求科学有效的拆迁方法,尤其要千方百计应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效果十分显著的征地拆迁工作方法。如实施“四同时”征收模式,将经济留用地、安臵区用地与项目主体用地进行“捆绑”,“同时选址、同时规划、同时报批、同时建设”,最大程度地照顾被征地群众的利益。在土地征收过程中,还要按规定做好公开、公示工作,保证被地地对象的如情权。

3、加强风险预预警,做好征地拆迁现场维稳工作 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对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每日排查。加强征地拆迁现场的治安保障,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或是聘发生苗头后,各方力量和人员都能立即投入到位,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开展工作;涉及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对能解决的问题要现场给予承诺和答复,确保事态不扩大,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探索开展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

对那些失去土地,难以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居民,如果有再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政府应该专门在征地补偿费用中列出一定的预算,采取订单式等方式,向有关社会机构购买培训课程,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5、加强对村集体资金使用的监管,预防腐败的发生 各村在征地后获得了不少土地补偿费、留用地和集体经济发展补助,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些资金、资产合法使用的适度监管,防止因资金使用、资产运作不当而影响农民切身利益,进而发生“次生”社会不稳定现象。

六、结论

本报告对本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结论如下:

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齐全、真实、有效遭质疑的风险较小;

2、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较小;

3、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4、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5、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6、项目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7、综合评价表明,本征地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较低;

8、目前已经采取的和下步将采取的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以致消除社会风险。

篇6:××县建设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

为使我公司的矿建工程保质保量按期顺利完成任务,结合王家岭党字[2012]8号文件要求,对矿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王家岭煤矿。

2、隶属关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原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与中国国电集团国电燃料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出资设立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决定共同投资建设保德王家岭煤矿项目,股比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占76%,中国国电集团国电燃料集团有限公司占24%。

3、所在位置:井田位于山西省保德县南部,北界距保德县城关镇约6km,行政区划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管辖。井田处于河东煤田北部,是河保偏矿区的一部分。

二、工程完成情况

1、一期工程施工情况:

矿井一期工程主要有主、副斜井井筒,进、回风立井井筒、辅运大巷共计4807米已全部施工结束。

2、二期工程施工情况

矿井二期工程主要巷道有:进风大巷、回风大巷、1号2号集中回风下山、集中胶带下山、集中辅运下山和清理撒

煤巷等,共计7020米已全部施工结束。

矿井二期主要的硐室工程有:采区泵房及配电室、采区水仓、消防材料库、爆破材料发放硐室、主煤仓、主泵房、主变电所及管子道等,共计1200米(体积10500m3)施工结束。目前剩余硐室工程有等候室医务室正在施工,主水仓588米(6444m3)未施工。

3、三期工程施工情况

矿井三期工程主要巷道有:首采面胶带顺槽、辅运顺槽、1号回风顺槽、2号回风顺槽及切眼。目前胶带顺槽和辅运顺槽均已施工1150米、1号回风顺槽已施工850米,共计已施工3150米。剩余6600米未施工,矿井三期工程已施工完成30%。

矿井总共12座风桥(其中3座为接替采面范围),已施工5座,余下4#、5#、8#、9#风桥正在施工。正在施工的等候室医务室预计9月底结束,主水仓预计2013年2月施工结束。矿井目前已完成掘进进尺16500米。

三、社会稳定性评估内容 

1、项目合法性

已经取得采矿许可证,开工报告正在办理中。风险评价:一般 

2、项目合理性

⑴对项目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汇总,制定专门的安全防

范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施工。风险评价:一般

⑵提供良好的住宿、就餐、医疗、卫生条件,保证员工各项基本的生活保障。风险评价较大

⑶建章立制方面:“雨季三防”制度、领导带班下井制度、顶板管理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已建立。风险评价:一般

⑷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均为临时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无)。风险评价:一般

⑸现场施工管理方面:主斜井铺底、等候室医务室施工,辅助运输。风险评价:较大

四 项目可控性

1、由监理公司总体监督,生产调度部总体协调,公司各部门及施工单位协调配合,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有序、平稳推进。

2、由项目部牵头,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包括住宿、就餐、医疗、卫生的生活基本保障。

生产调度部

篇7: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主动地落实稳定是硬任务、第一责任的要求,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新天河,根据区委、街道有关文件要求,现就在三合社区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制定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有机统一,为全街大建设、大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应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按照规范程序,准确研判社会风险及可控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的发生。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评估的要求,街直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工作。

3、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坚持标本兼治,主动推进,防范关口前移,努力做到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改革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监督、同考核。

4、客观公正,民主决策。在对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论证、听证、公示、民意调查等公众参与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二、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领域

凡在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涉及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被国家、省、市、区、街道拟定为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以及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和问题,事前都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重大决策: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居民安置;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保险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的重大调整;促进就业重大政策的调整;城市公用事业和教育收费标准的调整;农村土地、林地经营权转让,村规划建设问题,重大疫情的预警、防控等。

2、重大改革:企业改制重组、破产关闭中涉及的人员分流、安置及资产处置、社会保障等;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程序及改革中的人员分流安置、资产处置、职工待遇调整等。

3、重点项目: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和交通、水利、公共服务设施、工业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选址、实物调查、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和可能造成环境现状改变或较大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建设等。

4、其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各种大型活动、群众聚会、重要节假日、重大交通事故、其他涉及较大范围或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等;社区认为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

三、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点项目及其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等,社区要围绕其中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评估工作,分析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的风险程度和可控程度。

1、合法性评估:(1)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2)是否符合上级制定的政策;(3)政策调整、利益调整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4)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

2、合理性评估:(1)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4)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5)是否符合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

3、可行性评估:(1)是否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并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和支持;(2)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3)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4)是否具有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5)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6)重大事项出台后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

4、可控性评估:(1)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应措施;(3)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否会给周边的社会治安带来重大的冲击;(4)重大事项实施前,治安突出问题和混乱地区是否得到有效整治。

5、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评估。

四、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评估”的原则,凡应进行评估的事项,有关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报建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单位,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评估直接责任单位的最大事项,由街道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指定评估责任单位。

五、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

1、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责任主体单位要依据工作需要确定评估事项,合理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做好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适时进行评估。每年元月,街直部门将本需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报街道维稳办。

2、成立评估组织,准确分析评估。对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社区相关部门应成立强有力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并按评估内容要求,牵头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评估工作,工作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具体分为。(1)土地征用评估专业组:由街道规划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2)拆迁评估专业组:由拆迁指挥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3)工资调整评估专业组:由社会事务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4)重大项目建设评估专业组:由经济发展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必要时,可根据各重大事项的具体情况,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法律工作者、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工作组要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及其它相关问题,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重点走访、民意测验等形式,深入实地、深入群众,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征求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逐项进行分析研判。对重大复杂疑难事项,视情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3、综合评估成果,形成评估报告。评估工作组结合各方面收集掌握的材料、情况,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做出总体的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对重大事项实施后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作出准确的表述,并明确提出应对策略和处置预案。

4、审查评估报告,决策机关作出评估决定。社区对做出决定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完善后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决定。决策机构做出决定后应及时将决定情况和相关要求反馈责任主体单位,并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做好稳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5、制定维稳预案,落实维稳措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重大事项出台后,责任单位要针对预测评估出来的涉稳较大隐患,研究制定预防和处置工作预案,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

六、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组 长:汪广飞 副组长:罗庆忠

成 员:吕海霞、张先贵、刁吉勇、任桂荣、孙其文、唐正林、裴正直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街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工作,对社会稳定风险较大,有可能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众性事件的重大事项组织召开评估事项风险审核会议,对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究其责任。

2、加强协作配合。社区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加强协作、共同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降至最低。

上一篇: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要求下一篇:民主生活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