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方案

2024-09-02

九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方案(精选8篇)

篇1:九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方案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提升教学质量方案

甘谷县店子初级中学

陈永红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趋向于一个“活”字,课内的分数值大大地减少了,课外的分数值则大大地增加了,这样一来,中考前的总复习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心病”,如何进行总复习?又如何提高总复习的有效性?这就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以为,提高初中语文总复习的有效性,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教材,提升能力

首先,要明确教材在初中总复习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深化,有的老师就认为课内的基本上不考了,就轻易地丢掉课本,而一头扎进“题海”。其实这种“战术”是拆屋围墙、舍本逐末。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课内知识不但必考,而且分值很大。如试卷中的诗文默写,字词的音、形、义,课内的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等都离不开课本。所以,总复习时课本不能抛开,更何况试卷上的所谓课外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都源自于课内。初一到初三这六本语文教材是中考命题的蓝本,正所谓“墙外开花,根在墙内”,教材是我们复习的起跑线,也是终点站。

其次,课内复习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中考总复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应只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简单重复的回顾,而应该是对六本语文书中的知识进行全面地、系统地联系和拓展,综合和提炼。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争取让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比如学生语文系统知识的形成,阅读欣赏水平的提升,情感语言积累的进一步丰富,良好语感的进一步形成。

二:吃透考纲,精通考点

中考前要复习什么呢?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所以,我们要研究《会考指导》和中考语文试卷,精通考点,准确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这些考点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对于本市区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形式、题型,考查的知识点,课内外分布情况,考卷评分标准,我们都必须了然于胸。

例如:名著考查这一部分,2014年天水市中考分值是8分,题目是(1)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分)

(2)(2)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A格列佛 B鲁滨逊 C保尔.柯察金 D骆驼祥子

(3)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阐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30字)(4分)

1人物 事例: 2人物 事例:

很显然,2014年天水市中考名著考查就抓住“奋斗”这一共性来考。所以,笔者以为,名著的复习不仅要把握各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还要分析、比较各部名著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不可忽视。

三:指导思路,规范答题

首先,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一个知识板块的考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最佳思路途径,总结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指导给学生。

譬如:如何概括文章主旨?解题思路:从文章标题入手;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从概括段意和人物事件入手;从分析文章背景入手。如何概括段意?解题思路:(1)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2)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3)恰当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语言标志,如“总之”、“因此”、“其实”、“这就是说”等等,其后所跟句子大多跟段意有关。

如何理解文中“这”的含义?“这”是指示代词,一般在前面找相关内容。再选择提炼最准确的一句。

还有,文言文阅读中,容易失分的往往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题目,比如挖掘短文的寓意或主旨的题目,可以指导学生注意将文中某个人的行为加以概括引申,进而扩展到“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怎样,不要怎样”。

掌握了种种思路方法,学生答起题来就有章可循,如同轻车熟路,答题不再是难事。其次,要强调答题的规范性。1.阅读解答的规范性。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所以复习中还要强调并训练学生用简明、顺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有很多学生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的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在表述中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2)语言表达不流畅,病句现象较严重。(3)意思只是自己明白,但表述不具体,简而不明。(4)答题抓不住重点,不能准确领会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是在概括文意时,强调要用完整的陈述句答题。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阅读题,其中有一道题是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用陈述句回答:说明了花儿红的原因。(不能答为: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二是加强对精妙语句或精妙语段赏析的训练,训练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赏析,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是进行病句修改的专题练习,修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一般性错误。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把握了阅读分析题的答题规则,规范了学生的答题过程及语言表达,使学生做到了辞达而义顺,言简而义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作文训练的规范性。

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总的精神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度要加大,给考生以更多的选材、立意、选择文体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们要注意学生考场作文的六大“硬伤”:一是偏题离题(包括偏离话题、否定话题),二是文体不清(写出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作文),三是主题不明,四是材料陈旧,五是字数违规(字数过多或过少),六是书写潦草。

所以,在作文复习中,笔者以为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写作不设审题障碍,不等于写作时不用审题;②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③自由发挥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随意编造。一切的创新,都根植于深厚的基本功。必须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

在写作训练中,我们主要是先求合格,合格作文的标准有四:①符合文体特点;②内容符合题意,要充实;③结构要完整;④语言要通顺。再求“写好”,主要抓立意深、构思巧、选材新、语言好。这四点能突破其中一点,就有望达到一类卷的标准。

所以,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我们仍然要把规范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从课堂到课外,从作业本到试卷,从笔头到口头,都要求表达和书写规范,达不到要求的,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以训练。这些规范做好了,在考场上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在关键处往往可以发挥作用。

四:重视检测,抓中促上

总复习应重视各个阶段的检测,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以便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及时调整复习方向。我们应该记住:小小测试卷不应是“冷水一桶”,而应是“炭火一盆”。

抓中促上。为保证优秀率的最大化,在夯实基础、缩小差生面的同时,对语文成绩“中等”和“中上”的学生要倍加关注,要分析这类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抓好辅优工作。“抓中促上”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帮这类学生分析原因,真正想办法,出主意。其次,情感上多鼓励、提升其语文成绩达到“优秀”的自信心。再次,让学生转变心态,积极补缺补漏,扎实基础。

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要想取得语文中考的好成绩,还要有一个团结战斗、齐心合力的备课组。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位老师中考的教学成绩,首先要看这个备课组的整体成绩,如果备课组的整体成绩在市区排名滞后,那个人成绩再好也未必就好。有一个广告词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考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备课组成员要树立中考一盘棋的思想,发挥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是很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支独放不是春”,我们要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壮丽景象。可以说,切实加强备课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是真正提高语文中考成绩的有力保证。

总之,初中语文总复习的方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好语文总复习,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只要我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总复习,定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突飞猛进!

篇2:九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方案

一、教情分析:

首先,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本班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课前仔细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上课开小差、作业不按时完成等不良学习习惯,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率。

其次,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就语文来讲,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把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在课堂上合理地分配时间,做到讲练结合,尽力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受到训练,充分利用40分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做一些精选的练习,趁热打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综合培养。

第三,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语文的学习有许多境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新课程标准》不断地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但万变未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是重中之重,其中包括发音、认字、写字、表达、朗读、培养语感等内容。

第四,加强课外知识的吸收。仅仅是学习课内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多吸收一些课外知识来强化自己的能力才行。我发现本班孩子的课外知识很薄弱,也不主动去吸收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因此在本学期我提供了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刊物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来提高自己。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良好,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本班学生能力差距很大。一部分学困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像是一些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四字成语、近(反)义词、ABB、AABB式的词语填空、填上合适的形容词、按课文内容填空等需要掌握得知识和技能都掌握得较好,部分学困生也能回答出来。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当然,也存在着部分的知识漏缺:

1、“给句子排序”学生还没有按一定的逻辑去思考句子的顺序,经常是用感觉来

选的。

2、阅读短文,学生失分最严重。很多学困生还不懂得一句话和一个自然段怎么点。“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再照样子写两个词语”大部分学生只会找,不会照样子写。可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认真看题目要求,特别粗心。

3、看图写话,有的学生写的不符合图意,且有一部分学生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很多。有部分学困生还不知道标题怎么写。

三、采取措施:

1、要继续重视字和词的积累。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偏废。

2、平时讲解课文生学时,注意语感的训练,并多做练习。

3、加强“阅读理解”这种题型的训练,要求学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并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

4、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看题的习惯,不可粗心。

5、多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并展出写得较好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甚至可打印出来。培养写日记的好习惯。

6、注意书写训练,提高书写质量。

篇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 是为中学教育进行铺垫和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小学六年级是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年,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更是与初中的学习联系更加紧密。在人教版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更为重要, 可以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1.加强沟通,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例如, 教师在课堂上多多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 或者在课文的学习当中, 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总结概括其中的中心思想。或者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 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再让更多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这种表达能力的训练, 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强, 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词汇的运用。

2.加强趣味性, 培养学习氛围

小学生还年纪小, 处于思想比较单纯的时期, 所以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课堂课文的教学中, 加入新鲜事物进行讲解,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人教版教材《彩色的翅膀》的教学中, 教师就应该根据课文中的事物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 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课文《詹天佑》的学习中, 教师就应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介绍詹天佑建造铁路的历史背景, 使学生在了解了事件发生背景之后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从而更加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 建立一个良好地学习氛围,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水平差距有时很大, 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差, 有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差, 还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由于一般班级人数比较大, 教师不能完全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辅导, 所以就可以采用优生补差生的方式, 从而让语文学习较吃力的学生能够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 以保证升学时语文能力达到很大的提升。

篇4:浅谈如何提升九年级的教学质量

九年级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者走向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进入九年级,学生不但要继续强化知识积累,还要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网络。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九年级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激活知识积累;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发展特长,同时要细密排查教学缺漏,从每一个知识点上抓落实,在已落实的基础上抓巩固,在巩固中求提高,善于捕捉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找准能力的提升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在初三教学及管理的点滴做法和我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用好课本,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1蓖虮洳焕肫渥冢无论新授还是复习,都要用好课本,用课本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答题规范和解题能力。分析新材料,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都离不开课本的知识,要坚持以课本带知识点,利用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2贝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课本与教学资料都要用好,课本是学习的“根本”教学资料是学习的“辅助”。教学要以课本为主,要做到以“课本带资料”,把课本当成例子,充分的借助课本资源向外拓展,而不是以“资料取代课本”。

二、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处理好课堂教学中讲与练的关系,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讲”要突出重点,做到“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讲学生运用不了问题;“三不讲”—过易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讲。绝不能揽得过多,面面俱到,不深不透。“练”要精选题目,切实做取“三突出”:突出题目的典型性,突出题目的针对性,突出题目的开放性。“三禁止”—禁止使用机械记忆的题目,禁止出中低水平重复的题目,禁止出偏难怪的题目,确保训练的质量。

2.优化训练过程,科学地把握训练

第一,训练要有“机”。要把握训练的时间。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当把训练置于学生已弄清知识产生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真正把训练作为消化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手段,要改变只有“动手”才是训练的狭隘的训练意识,确定动手、动口、动脑都是训练的观念,真正把课堂教学变成训练思维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第二,训练要有“度”。要依据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科学安排训练的时间和份量,安排和设置训练,要以学生巩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为基本准则,切忌不考虑学科性质和知识、技能盲目增加训练时间,加大训练的数量和难度,贪多求全,练而无度,不深不透。

第三,训练要有“法”。不论哪种类型的训练,都必须做到方式灵活,方法多样,避免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训练。解题训练必须做到编题要科学、选题要典型,做题有指导,训练点要落在“课标”规定的能力培养上,重在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及时加以点拨,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讲相似题的不同之处,不同题的相似之处,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指导解题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将学生引入方法和技巧的“迷魂阵”。

三、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搞好分类指导

1.对于希望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要重点排查其知识缺漏和能力的弱项,固强扶弱,查漏补缺,指导好复习。对于初中毕业后准备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学生,要侧重引导他们发展特长,训练技能,调试心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加强对优秀学生的指导及学习困难生的补缺工作,使优秀学生更优秀,学习困难生能跟上班级学习的步伐。

篇5: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xx届毕业班中考工作已经结束,经过自己这一个学期的拼搏,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顺利结束。回顾这学期来的教与学的情况,发现既有成绩也有不足,现把我任教的九(1)和九(2)两班的语文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质量现状

从毕业会考成绩来看,九(1)和九(2)两班的的语文教学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及格率稳定在84.5%-91.44%之间,人均分也保持在102分左右,比较稳定。只是优秀率偏低,说明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在提高优秀率上下功夫。毕业会考全县一类校排位第4,比上期两位老师所带的成绩进步了三个名次,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二、取得的成绩

1.竭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以问题、学习任务为把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很少直接把结论抛给学生的。在课堂上均比较重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并通过对话形式,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自主学习已成为自觉的普遍行为,合作学习的运用也很广泛。

2.教学过程清晰而有序。课堂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呈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课堂,力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重视基础,重视积累,重视语文素养的养成。在语文课堂上,我很重视基础性的东西的,如字词、文学常识、诗文名句、课内文言文的背诵与理解。

二、存在的不足

1.学习目标不到位。这里的目标不是“教”的目标,而是“学”的目标。这个目标是要有操作意义的.,能观察,能测量的;是要精心预设的,甚至需要字斟句酌。因为没有这个操作层面上的目标,有的课就显得有些随意,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灵机一动,那下面就讨论讨论吧,甚至有上到哪算哪的情况。目标意识不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我知道教什么、怎样教,至于我为什么要这样去教,不清楚,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系列活动,就显得盲目。

2.文本解读不到位。阅读课文,一般流程,总是先了解一下“写的是什么”,再逐段分析具体又写了些什么,全是字面上的表层意思,很少能做出进一步的深层挖掘。即使有一些深层的开发,架空的比较多。真正通过语言文字的透析咀嚼得出中肯的恰当的结论的比较少。这种阅读,只停留在同一水平的层面上,即使把课文全部弄懂了,即使解决了“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全部该“懂”的内容,也只达到理解性阅读的层面。对新课程提倡的创造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要求,还相距甚远。

4.课堂训练不到位。能力一定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显得不足。一般的做法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问题结论。几个环节中,“提出问题”,简单;解决问题,急促;讨论问题,琐碎;问题结论,脱离(早已超出了问题的范围)。试卷讲评不到位。练习评讲、试卷评讲,应该作为一种课型作专门的研究,但现在的做法还是重在对答案。

三、语文教学对策措施

1.更新思想,全面构建大语文教学观。首先,要让语文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只有把语文之根扎在生活的沃壤中,彻底摒弃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说教,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开源”,才能重显生机。其次,要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课内、课外共同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课外要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运用语文思自己所思,查自己所查,探自己所探,写自己所写,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个性。

2.去伪存真,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首先,教学设计要备出语文味。在钻研教材时要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力。在备教材的时候,要积极调动自身已有的经验和文本进行一次对话,为和学生的对话做好准备。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就得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再次,评价语言要充满语文味。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饱学,还要学会使课堂充满谐趣。既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充分肯定同学的优点,又善于运用精妙的语言去化解课堂中的尴尬。

篇6:五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我算是很“荣幸”的接手了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的的语文成绩在低年级时还处于中上的水平,但因为一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使成绩一落千丈。到上个学期为止,成绩排到全镇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的成绩,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教学工作还是得进行。所以在本学期中我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拟定如下措施,希望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一、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我深知课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第一阵地,但是在第一次走进该班时,我就发现该班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不爱回答问题。课堂中,一个问题抛出来,除了一两个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外,其余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认真的想答案,而是都睁着一双看似无辜的大眼睛等着你的讲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将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比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宰者等等,树立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再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有一种顽强而巨大得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对学生良好得习惯培养是非常有必要得。

首先是思维习惯得培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反观五年级,大部分学生现在可以说正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里,所以在课堂里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是必然的,让所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就会让学生开始思考问题。

其次是预习、复习的习惯。复习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而预习课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生字、生词的预习;理清课文脉络,试着分段;寻找文章的关键段落及字词或是根据预习提示等等都是预习的内容。找哦有学生自己先熟悉了课文,在课堂中才能轻松的应对教师或同学的疑问。

第三,注重基础学习。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保障。为此,在注重学生理解的同时,对基础的字词巩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来多读多写,并用听写重难点词语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验。

三、注重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篇7: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措施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是人类思维、交际、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工具。

语文是百科之母,具有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形成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习习惯,对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站在教育最前线的我们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天,我以“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措施”为题,谈谈我的几点拙见。

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竞争机制,将“课前准备”、“上课纪律”、“课堂与家庭作业”等评选内容制成表格,每日由纪律监督员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每日放学前做一次简明的总结,并依照班纪班规作出相应的处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自觉守纪,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上课的热情会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这样,学生的词汇量会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中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教师应继续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还可采用多种激励性的方法激发学生把字写正确,把字写漂亮的欲望。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可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为潜能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喝彩,树立潜能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篇8:九年级语文提升教学质量方案

这些差异往往造成两种不适应:一是很多的孩子刚从小学进入初一, 就感到不适应;二是初中教师对于这些孩子也往往不适应, 尤其是对于那些思维层次浅、学习行为杂碎的孩子的表现不适应。这段不适应的感觉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有时候甚至达到一个学期, 这就造成了孩子对于语文的疏远, 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质量, 最终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基于以上情况,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 探寻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现陈述如下, 求教育专家指点。

一、训练“速度”, 增加学习“量度”

很多的孩子在小学是语文优等生, 但是, 对刚刚开始的初中语文学习很不适应。仔细观察, 其实是这些孩子对于初中学习的课程总量不适应造成的。一是小学主要的课程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而初中则还有地理、历史、生物等, 而且体育也进入中考范围成为主科了。课程总量的增加, 使孩子们没有太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语文课程的总量增加了, 比如教材内容相对加深, 知识点增多。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共有68个自然段, 小学是没有这样长的篇幅的。学习总量增大而学习时间减少, 这就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单位时间内要完成更多的任务。事实上, 从小学到初中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来训练, 从而提升学习速度:

1.读的速度。小学语文教学抓得比较好的是朗读。小学语文课堂总是书声琅琅, 教师总是组织学生一遍遍地朗读, 通过朗读来体会, 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但是小学却往往忽视了“读”的另外方式的训练:浏览、速读、默读。而这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必须的“读”, 因为初中的课的“读”只是解读———在自己读的基础上完成更多的思考任务。所以, 训练“读”的速度就显得十分必要。我是这样做的: (1) 明确目标, 计时阅读训练速度。我把课标要求的速读的要求, 即每分钟要500字左右告诉孩子们, 经常准备800字的文章, 要求在1分钟半内完成, 同时要能够回答文中的有关问题。 (2) 严格要求, 培养专注阅读习惯。好的习惯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聚精会神, 做到“四不”:不出声读、不指读、不借助道具 (笔或尺) 读、不关注别人的读的情况。 (3) 教给方法, 视读训练提升速度。阅读时能够看到的面积称为“视幅”, 视幅狭窄是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明, 人在阅读时眼睛每停留一下大约占0.2秒, 没有经过视读训练的学生, 每眼只能捕捉一或两个词, 所以阅读时一字一句地读, 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 只好回头再看, 因而影响了阅读速度。训练方法就是:引导双眼垂直扫读。具体方法是将双眼固定在阅读内容宽度上, 然后同时向下移动, 像扫描仪一样把内容从上到下“扫”一遍, 然后回忆出有关的重要内容。如果重要信息不清晰, 再次“扫”一遍。两遍一扫, 基本内容就抓住了。阅读速度也就会提升好几倍。

2.写的速度。小学阶段, 语文教学属于基础, 对于写字总是强调笔画正确和字体的美观、匀称, 这不为过, 这是严格执行“课标”的要求。但是, 这样写字无疑速度会比较慢, 尤其是现在小学都练习写正楷字, 这是很费功夫的一种字体。小学书写质量高, 是因为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 而且书写的时间比较充裕。但是, 到了初中, 作业量增多, 孩子们就“笔走龙蛇”了, 写得乱、散、丑。要提高作业质量, 就要写好字, 要写好字就会慢下来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写字的速度和方法。我就思考:改写行书。于是我就从训练行书开始提升写的速度。从126个偏旁部首开始训练, 然后过渡到每个偏旁部首5个范字, 一个月下来, 学生的行书就有模有样了, 学生的作业书写速度快了, 书写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两个速度的训练, 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 但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 带来的是学习内容总量的扩大。“量度”, 学习效益增加不少哦。

二、挖掘“深度”, 促进思考“效度”

我们注意到,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 采用“以读为主、言说为辅”的方针, 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文字内涵, 思考的问题较浅, 需要孩子回答的内容较为零散, 几乎没有宏观上的问题。不少老师甚至会采用边读边讲的教学方式“串讲”课文, 只要孩子读懂了课文就算是教学成功。这样的教学, 训练出来的孩子是很难适应初中的要求的。因为初中更重视对课文的解读、个性化的理解, 尤其在理解的层次上追求深刻。所以, 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时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 非得钻到那个深度不可。这对于经过六年小学语文学习的初一新生来说显然是狗拿耗子——无从着手, 无力着手。而这个深度又是初中语文学习区别于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 对此, 要注意解决。我的方法是:挖掘深度, 促进思考效度。我从两方面来训练学生:

1. 旧文再教, 对比中发现下潜“深度”。为了让初一新生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在思考问题方面的差异, 我将小学和初中相同或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教学, 让孩子觉得学习的是“旧文”。当孩子用习惯了的方法来学习时, 发现无法达到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这些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思考得太浅, 还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比如, 《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小学六年级课文《船长》, 小学的要求就是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英雄, 背诵描写船长的精彩段落。但是, 我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 没有用这篇课文, 而是直接用《船长》这篇课文, 并提出了三个问题: (1) 作者写这篇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 (2) 作者要表现船长怎样的形象?又是如何表现的?这种表现成功吗? (3) 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够表现船长的视死如归?说说理由。这些问题不经过反复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无法回答的。再如, 《水调歌头·中秋》与小学五年级课文《明月几时有》密切相关, 旧文再教, 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争论:明明是中秋节, 皓月当空, 可是作者一开篇就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不是不符合事实吗?从不符合事实里头, 我们能够探寻到作者怎样的内心?在争论中, 学生的思维深度逐步深入, 从而进入到作品和人物内心。还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珍珠鸟》等课文都是激发学生开展深度思考的好材料。

2.反复追问, 求索中体会深思的“乐趣”。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看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和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 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透彻理解文中关键字词句, 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 同样的教学《春》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 小学往往这样教:老师问“蜜蜂闹着、蝴蝶飞来飞去”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春天很热闹。而初中往往这样教:老师问:“蜜蜂闹着、蝴蝶飞来飞去”说明了什么?学生答:说明春天很热闹。老师问: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呢?学生思考回答:一个“闹”字, 一个“飞来飞去”。老师问:具体说说这是怎样的景象?……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除了这些, 让你感到春天热闹的还有哪些景象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在思考中, 学生得到某种心理愉悦, 享受到乐趣。这就是“追问”, 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 教师有针对性地顺着回答“二次”“三次”乃至多次提问, 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我针对学生早已熟悉这篇童话的学情, 远离朗读分析, 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深思: (1) 写皇帝爱穿新衣的目的是什么? (2) 骗子为什么能够得逞? (3) 为什么是小男孩揭穿闹剧? (4) 世上有这样的事情吗? (5) 作者写这个故事仅仅是娱乐读者吗?反复地追问, 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从而把学习引入深刻。

三、调整“向度”, 提升学习“准度”

向度 (Dimension) , 指一种视角, 是一个判断、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本文引进这个词语, 用来描述语文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学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大半动力是觉得语文好玩、有意思。但是, 随着学习的量度增大、深度向下, 学生对于语文的感觉会渐渐改变为:难、摸不着头脑、得不到高分。这些会逐渐冲淡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注意改进, 要向小学教师学习。但是, 我做得最多的还是调整学生学习的“向度”———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

毋庸讳言, 初中语文学习是冲着“中考”去的, 在考试的选拔功能没有淡化到理想境界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够忽视现实的存在, 必须清楚地告诉学生:初中语文这样教学是中考的需要, 因为中考就是瞄准“知识”、“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的。正确、深刻地理解与运用语文知识, 具备听、说、读、写、想甚至是“编”的能力是必须的。所以, 语文课堂的训练是必须的, 是不可松懈的。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语文学习就有了目标, 也就会开始真正享受语文了。

关于训练, 李守青先生在《语文能力训练的整体观》 (《渤海学刊》1985年04期) 中这样论述:“语文能力是以有规律、有系统的整体而存在的, 这个整体的构成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本要素。听、说、读、写自身各具特性、相对独立, 而听、说、读、写之间又是相关的。语文能力训练的整体观就是要认识和探索构成整体的诸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结关系, 发挥多侧面转化、迁移的功能;又要认识和探索诸要素自身纵向发展脉络, 发挥多层次、有序、进级的功能。横向与纵向的整体化, 就是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动态网络结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增长规律就是在这立体动态网络中系列化、层次化的同步增长着。”关于整体训练, 我的方法是“整体构想分项训练”, 以期末复习为例, 我这样做:第一是开展期末复习动员, 主要讲这样几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 复习能够将知识固化在脑中, 所以不应抵触复习, 而要把复习当成巩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知识的重要过程;通过复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所以训练 (做题) 是必须的, 这样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我这样复习阅读知识:一是根据课标要求, 把握好阅读能力训练点;二是以单元为单位, 整体把握, 集中训练;三是归类整合, 突出重点, 强化训练。

于是, 我们就会发现, 学生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

1.速度提高了, 因为中考时间早已限定, 那么长的试卷那么多的内容, 不快怎么行?

2.思考深刻了, 因为中考评分就是按照思考层次来分步得分的, 容不得你思维平移没有深度和独创。

3.答题准确了, 因为考试答题强调的是命中率, 就像打靶, 越接近圆心分值越高。

4.格式规范了, 因为只有标准格式才能一清二楚, 让人赏心悦目, 才能够赢得读者的好感。

5.质量提升了, 无论是读书, 还是抄写, 抑或是标记, 都力求完美, 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考试的总体质量。

以上种种改变最终都表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了, 反映在试卷上就是考试分数增加了。这些就得益于“向度”的准确。

上一篇: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下一篇:关于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