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2024-06-07

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共8篇)

篇1: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深入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报告

县总工会:

根据溪工字〔20XX〕13号文件精神,县农业系统工会组织系统工会干部,于20XX年3月31日开始分成两个小组,开展了“进企业、访职工、解困难、促和谐”活动。其中第一小组深入到竹溪河水库、县水电公司、县综合农场、郧巴黄牛良种繁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企业发展、职工权益维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活动基本情况

调查活动,以工会干部配合参与为主,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发展情况、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会建设、职工权益等方面。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进一步全面地掌握了企业发展情况和职工正当权益维护情况。

1、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劳动关系总体稳定。调查中的竹溪河水库、县水电公司、县综合农场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体系。

2、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制度,维护劳动者报酬权。围绕贯彻实施《劳动法》,实施了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了职工的正当权益。

3、职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职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受到高度关注,民营企业职工逐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规范职工劳动治理,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制度和责任制度,对涉及职工利益的案件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快结案”。

4、工会维权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一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治理制度得到加强。涉及职工亲身利益的职工安置方案等重大事情,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二是工会维权机制逐步得到完善。

5、创建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成效显着。创建活动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劳动关系日益协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职工信访逐步下降。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劳动保障和工会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经济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维护稳定劳动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1、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不力。劳动合同制度固然推行多年,但有的行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签订率低,有的以事实用工代替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规范或不履行的现象比较普遍;集体合同实施的范围还比较窄,而且大多流于形式。

2、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保险一直延续现收现付的模式,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越来越大,对未来老龄化高峰时期构成重大隐患;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拉大,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清欠工作无力,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中,有破产倒闭企业无资产变现、资产变现难和特困企业无力缴费,也存在一些单位有钱不缴、以种种理由故意拖欠和前清后欠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职工参保率不高,正当权益受到了侵害。

3、劳动者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侵犯职工正当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随意裁员解除劳动合同;二是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问题比较突出。

4、工会建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仍未建会,如:郧巴黄牛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对工会工作职员过度精简,使工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职工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三是农民工进会率比较低,大部分仍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

5、基层维护职工正当权益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部分企业至今尚未开展同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有的固然签订了集体合同但履约率不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一个文本管多家,一份合同管多年,缺乏针对性和可操纵性。二是改制后的中小企业职工正当权益治理工作出现滑坡,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实行这一制度或者有形无实。三是基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运作不够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两法一条例”的学习,进一步对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把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纳进普法规划,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巩固对企业离退休职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当期无拖欠的成果;以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重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完善征收体制,严格基金监视治理。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职工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再就业、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对困难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3、强化劳动合同治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劳动合同治理;推动和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制定适合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合同范本,指导和推动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指导和督促企业重组改制后及时与职工变更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劳动合同治理台账;积极推动已建立工会的企业全面开展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指导改制企业做好重签、续签集体合同工作;认真做好集体合同的督促、审查、备案和统计治理工作。

4、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要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审核、备案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大查处拖欠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严厉处理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加快推进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充实职业化仲裁员队伍,促进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分开;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充实监察办案职员,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参加的劳动保障监察与拖欠工资协调机制,采取预防和打击违法行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维护职工正当权益工作。

5、健全和完善维权机制,切实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与地方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部门、地方工会和企业代表参加的三方协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内容的职工议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维权工作,进一步畅通职工、农民工的诉求渠道;要建立健全职工困难帮扶和依法维权机制,加强地方工会、政府部分、法律援助机构的配合,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同地方工会的协调、合作,切实为职工提供无障碍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要高度重视对侵害职工正当权益的事件的查处工作,及时、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把劳资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6、创新帮扶工作机制。要在促进企业困难职工从根本上建立脱贫机制着眼,从推动企业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入手,让企业困难职工群体自身动起来、活起来、干起来,加大创业促就业工作力度。同时,还要围绕企业职工脱贫、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突出问题,建立起帮扶长效机制。

篇2: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根据溪工字〔20XX〕13号文件精神, 县农业系统工会组织系统工会干部,于20XX年3月31日开始分成两个小组,开展了“进企业、访职工、解困难、促和谐”活动。其中第一小组深入到竹溪河水库、县水电公司、县综合农场、郧巴黄牛良种繁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企业发展、职工权益维护情况进行了专题

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活动基本情况

调查活动,以工会干部配合参与为主,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发展情况、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会建设、职工权益等方面。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进一步全面地掌握了企业发展情况和职工正当权益维护情况。

1、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劳动关系总体稳定。调查中的竹溪河水库、县水电公司、县综合农场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体系。

2、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制度,维护劳动者报酬权。围绕贯彻实施《劳动法》,实施了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了职工的正当权益。

3、职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职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受到高度关注,民营企业职工逐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规范职工劳动治理,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制度和责任制度,对涉及职工利益的案件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快结案”。

4、工会维权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一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治理制度得到加强。涉及职工亲身利益的职工安置方案等重大事情,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二是工会维权机制逐步得到完善。

5、创建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成效显着。创建活动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劳动关系日益协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职工信访逐步下降。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劳动保障和工会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经济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维护稳定劳动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1、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不力。劳动合同制度固然推行多年,但有的行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签订率低,有的以事实用工代替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规范或不履行的现象比较普遍;集体合同实施的范围还比较窄,而且大多流于形式。

2、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保险一直延续现收现付的模式,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越来越大,对未来老龄化高峰时期构成重大隐患;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拉大,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清欠工作无力,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中,有破产倒闭企业无资产变现、资产变现难和特困企业无力缴费,也存在一些单位有钱不缴、以种种理由故意拖欠和前清后欠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职工参保率不高,正当权益受到了侵害。

3、劳动者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侵犯职工正当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随意裁员解除劳动合同;二是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问题比较突出。

4、工会建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仍未建会,如:郧巴黄牛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对工会工作职员过度精简,使工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职工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三是农民工进会率比较低,大部分仍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

5、基层维护职工正当权益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部分企业至今尚未开展同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有的固然签订了集体合同但履约率不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一个文本管多家,一份合同管多年,缺乏针对性和可操纵性。二是改制后的中小企业职工正当权益治理工作出现滑坡,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实行这一制度或者有形无实。三是基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运作不够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两法一条例”的学习,进一步对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把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纳进普法规划,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篇3: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重大内容。为此,中央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文件,而山东省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制定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11]5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1]1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鲁办发[2014]31号)等有关规定,形成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框架。

所有的改革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执行层面,执行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最终改革的成败。所有的执行实施都离不开工作业绩的考评与量化以及业绩考评实施流程的公平性。如何制定事业单位适用的绩效评价方案和实施路径,不仅是关系国家改革最终成果的问题,而且是关系事业单位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职能、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山东省部分高校职称评定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在高校转型发展中,绩效评定办法和实施路径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二、高校职称绩效评定现状

如今,高校职称评定中丑闻不断出现,各种“巴掌门”、“潜规则”的报道,显示了高校职称评定中的各种不公平和权力的恣意妄为;此外,大学教授竞相去竞聘“科长”职务的报道也不时见于各类新闻媒体中,在让人惊叹大学教授如此“官本位”的同时,高校中官僚主义盛行之深也可见端倪。本文以山东省183所高校为调查样本,分别就高校职称绩效评价中的现状、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何改变现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高校职称评定结果是否公平方面的调查显示,有84.5%的高校显示不公平,只有不到3%的学校显示是公平的,而另外10%的高校显示基本公平。在调查的高校中,有98%的高校显示绩效评价采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与定量方法在最终结果中影响力的不同是决定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公平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显示,在显示职称绩效评价公平的高校中,其考核评价主要依据的是量化结果,定性评价不会左右最终的结果;而对职称绩效评定结果不公平产生原因的调查显示,100%的高校表示定性评价不公平,人为操作严重,甚至完全不顾定量考核的结果,这是产生高校腐败、官僚主义横行的原因之一。

对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对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给予了肯定,认为在职称绩效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作用:定量方法主要用于量化考核,而定性方法主要用于监督和复核。而现有的定量评介和定性评价作用几乎都是一样的,这样不仅出现定量和定性双重考核标准,更为严重的是,在没有任何监督下的定性评价结果如果优于定量评价结果,势必会产生腐败和各种不公平。

三、高校职称绩效评定弊端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职称绩效评定中最大的弊端在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权力分布不均衡,行政权力独大,学术权力形同虚设。

随着高校制度的改革,高校“教授治校”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已有很多高校采用了“教授治校”的模式,成立代表学术权力的学术委员会,以其抑制行政权力过度干涉,形成高校治理去权力的平衡,并期望能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复核的效果。但是实际上,高校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往往“双肩挑”:一方面有行政职务代表的行政权力;另一方面有职称代表的学术权力。这样本来用于相互制衡的两种力量从人员构成来看是一体的,这样的人员构成会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合二为一,失去了最初设立时的初衷,也就失去了两种权力同时存在的意义。

2. 管理流程非闭环。

对样本中18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2.3%的高校流程为非闭环式流程,即根据学校的量化管理办法,被评审人提交资料进行量化计分,然后根据量化计分进行排名,交由学术委员会进行定性投票,最后根据定性投票的结果进行排名,进而决定入选人数并进行公示,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在这种非闭环式流程管理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如果对评定的最终结果有异议,没有进行申诉的机会和渠道,容易形成积怨;二是由于最后的结果是根据定性评价结果进行选择,容易在定性评价中形成个人主观意识的不公,同时对于定性评价的结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权力没有约束就会产生腐败;三是在现在的高校人员职务与职称“双肩挑”的情况下,学术委员会无法实现“独立”,无法树立学术权力的权威性,其设立的最初目的和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3. 高校定位不清晰,职称绩效考评办法无法为实现高校目标所服务。

在高校职称绩效评定中,其量化考核的内容也饱受争议和诟病。我们也经常可以从各大媒体上看到各种相关报道:职称评定靠科研说话,没有科研就没有职称;在科研成果要求中一味追求高大上的“理论化”研究,研究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科研课题要求立项化,不重视科研结果的质量等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高校的职称绩效评定办法相关。虽然有些高校也考虑了其他方面的量化指标,但是在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这些方面也往往成为舞弊的高发地段。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个别学校在考核量化时考虑了教学效果、社会服务等相关内容,但是量化计分依据不透明、量化办法“因人而异”的现象时有发生,反而为大多数教师所排斥。高校职称评定中透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高校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的落后。如何改善管理、杜绝舞弊,让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安心做教育,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本文着眼高校职称评定,从管理方法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四、绩效评价体系和实施路径

本文首先从高校的组织战略目标入手,阐述如何明确高校的发展定位;然后采用战略地图的方法对高校组织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适合高校的战略定位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制定相应的量化制度,防止定性考核产生的舞弊;最后,设计闭环式的管理实施流程,保证考核过程在程序上的公平性和完整性,防止舞弊的发生。

1. 制定差异化定位系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根据国家分类管理的原则,各个高校的定位应依据其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来确定而不是人为划分。在进行定位时,高校可以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自身所面对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其自身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制定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愿景和目标:培养什么层次的学生、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在确定战略目标后,高校可以借助差异化定位系统方法让战略目标进一步清晰化和具体化。本文以一所地方性高校为例说明差异化定位系统方法的使用。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该地方高校的定位是着力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对其进行更为具体和精准的定位,可以选择标杆高校作为参考标准,所选标准一所为科研型大学A,另一所为技能型院校B,根据A、B两个标准制定该地方高校的差异化定位系统,如图2所示:

首先,选择科研型大学A和技能型院校B的标准特征作为定位要素,如科研型大学中的理论水平、科研成果等特征;技能型院校中的职业证书化率、教师实务能力等特征。然后,对该要素制定从低到高的考核标准。最后,该所地方高校可根据所选两所高校标准在整个定位体统中的位置确定自己的位置,即为该高校自身的定位。

对于标准的选择,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参考标准院校,一是防止标准制定过高,高校本身所具备的资源和实力根本无法实现,让标准形同虚设;二是防止标准过低,对于自身发展没有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2. 战略目标实施与考核:

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在人力资源评价中目标一致性理论也非常重要。该理论指的是在评价系统中,单位应在系统目标、人力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目的三者之间取得一致,这是建立有效的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条件。所以,高校根据自身的定位系统确定定位之后也就形成了高校的战略目标,接着就是考虑如何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可以实施的具体行动,以及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来量化和监督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可以借助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的方法。

卡普兰和诺顿是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的创始人。他们认为,“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1992年他们提出了革命性的业绩衡量系统——平衡计分卡,随后又提出“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层面、学习与增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绘制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战略地图实现了把组织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组织行动,其因果关系逻辑框架实现了“能够描述,就总有办法能够衡量”这一目标;而平衡计分卡为组织的全面量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作为有效的管理实践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高校的管理。

仍然以上述地方高校为例,制定该高校的服务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师职称评价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如图3所示。整个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共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提供成果层面:教学优秀、科研出色。表现为整个组织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让社会满意、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对于教学的考评,可以制定教学评估办法,并规定优秀教学的分数值;而对于科研成果也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并制定优秀科研的分数值。在职称评定时,根据这两个分数进行排序和选择,将所有的教师工作尽可能地量化为一定的分数,这样最后的结果能够尽可能公平地反映每个人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绩效。

第二,利益相关者层面:优秀教师得到合理任职。表现在优秀教师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任职,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让社会满意,高校是否有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否能够给社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第三,内部管理流程层面:评价体系。表现为整个内部评价体系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把最利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优秀教师选拔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舞弊的产生。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评价体系是否合理,评价流程是否能够规避舞弊的产生,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公正。

第四,教师学习与成长层面:高质量团队。表现在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怎样对待教师、如何帮助教师成长、如何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成果。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组织教师培训和再学习,并对团队质量、团队成果以及团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3. 制定闭环式的评价实施流程,保证程序实施的公平性。

再好的评价体系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地实施,所产生的结果将会与预期相差甚远,往往会产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结果。因此,高校应制定闭环式的评价实施流程,防范舞弊产生的各种可能和空间,如下页图4所示。

在闭环式绩效评价流程中,被评审人首先根据公开的业绩评价办法进行量化评价,然后由学术委员会对其量化之后的结果进行定性和其他方面的复核,如果学术委员会对于量化结果没有异议,则根据量化结果直接对各被评审人进行相应任职公示。如果定性评价结果与量化结果存在差异,学术委员会进行原因说明,并反馈给被评审人进行异议申辩。而负责异议申辩的专门机构为审核委员会,其成员由行政与学术人员共同组成,审核委员会根据申辩结果出示处理意见并进行公示。

在上述流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真正保障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自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种权力的人员构成要独立,避免两种权力人员构成上的重叠与重复;二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运行上的独立性,保障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司其职,实现两者的相互制衡与监督,防止舞弊和不公平的产生;三是广大教师具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对于违反规定的各委员会成员,有集体罢免的权力。

教师的集体罢免权是广大教师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是对代表广大教师利益委员会的监督,防止“代表不代表大家利益”情况的出现。该权力在实际中的实施是建立在教师知情权基础之上的。仍然以教师的职称评聘为例,在进行教师职称评聘时,对于参与评聘的教师资料进行公示,并经学术委员会表决。对表决结果有异议的,在参评教师提出异议后,委员会有义务公示委员会的表决意见(可以采取匿名),并将该表决意见在广大教师中匿名征求意见,如果有教师认为该表决意见不公正、有徇私的嫌疑,可以投出反对票。如果反对票达到一定比例,委员会可以暂停该委员会成员委员职能,在复核广大教师反对意见是否合理的基础之上,委员会给予该委员一次公开申辩的机会,在申辩时,随机抽取普通教师列席,并对申辩结果进行投票。如果该委员申辩无法通过,即刻对该委员进行罢免。

第二,实现行政部门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而高校中的行政权力也应为“服务型权力”而不是“决策性权力”,尤其是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开的情况下,两种权力各负其责。高校中的行政权力不单单体现为管理,更多的是要求“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所以高校中的行政部门不是在“服务”教学科研,而是在“领导、管理”广大教师。教师进行教学是个人化的行为,而高校行政往往通过设立各种教学监督委员会、听课委员会等,要求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进行过度干预,如果教师不按照要求做,就在各种评价和考核上打上不及格的分数。因此教师迫于压力就会“取悦”听课、监督人员,甚至是学生,而这种“取悦”可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师的另一项工作是科研,对于课题科研项目的申报,高校往往采用限制名额的形式进行,在申报多、名额少的情况下就体现出了行政部门的“领导权”,即申报名额的分配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自身发展,不得不在各个行政部门中低眉顺眼,行政部门成了绝对的管理部门,而不是服务部门。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教师的利益从行政部门中解放出来:教师教学评价监督委员会或者检查委员会由教师组成,委员会成员可以是从学校随机抽取的一定比例的教师,行政部门只是组织者、服务者,而不是具体的实施者;对于科研,取消名额限制,对于组织单位有上报名额限制的,可以采用课题匿名发到校外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而科研部门不再具有决定权。

4.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闭环式的职称评定实施流程是一个系统,通过各个环节相互监督的形式防止舞弊的发生。其次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漏洞,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无效;其次,实施流程和系统只是一个保障,其“实现公正的结果”的目标要求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如果大家都不参与或者应付参与,再完美的系统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高校应采取措施防止整个系统各环节中的人员串通舞弊,一经发现串通舞弊者,应从严进行处罚。

五、结论

孔子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应该说,制度的实施有赖于人的执行,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对权力进行正确的运用。孟子曰:“以德服人者,众心悦而诚服也。”选拔正直的人参与管理是权力得以正确运用的前提。但是,人性中总是存在各种弱点,很难保证权力公平、公正的行使,这就需要用制度加以克服,制度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对高校职称评定中采用学术委员会和审核委员会的双重确认的制度设计方法,一方面为了对权力进行制衡与监督,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性中的弱点,降低了拥有权力者犯错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张友棠,李思呈,曾芝红.基于DEA的大学预算绩效拨款模式创新设计[J].会计研究,2014(1).

篇4: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关键词:气排球 南充市企事业单位 现状调查

气排球运动对锻炼场地要求低,入门快,而且娱乐性强,安全性好,既保留了普通排球的特性,又能使各年龄段的群众容易参与,是对传统排球运动的拓宽与创新,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锻炼者,以方便、简单、灵活、安全、经济、趣味等优点,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爱,近年来成为我国群众体育项目的新宠。随着我国气排球运动迅速发展,南充市气排球开展势头良好,且具有特色,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制约着气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为此研究南充市气排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对推动我市群众性体育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南充市企事业单位参加气排球运动的职工为研究对象。

2.研究意义

职工体育有利于培养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健康人格,尤其是在当前这个高速发展下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开展职工体育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无论是对于企业发展、社会建设,还是对于职工个体,意义重大。

3.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气排球运动的年龄结构

对南充市企事业单位参加气排球运动职工300人66%,女100人,占34%。20—30岁年龄段人数最少,占总体的5.7%,41~50岁年龄段人数多,占43.4%,31—40岁年龄段和51岁以上年龄段居中,分别占27.35%和23.55%。20—30岁职工人职时间短且重心放在工作上,缺少健身意识,对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3 1岁以后工作进入正轨,健身意识逐渐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健身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然而到51岁以上,受到身体机能下降的影响,参加气排球运动的人数逐渐减少。

2.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气排球运动的职业结构

参加气排球运动的职工中,普通员工115人,占39.7%,办公室文员88人,占30%,技术工作者35人,占11.8%,中层管理者28人,占9.4%,高层人士11人,占4%,其他20人,占6.7%。结果表明:普通员工和办公室文员有充裕的余暇时间,较高的健康意识和繁重工作后通过运动放松的愿望。

3.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气排球运动的动机化,体力活动越来越少,脑力活动越来越多。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从有南充市企事业职工参与气排球运动的动机调查中可以看出:所有职工都是在单位要求下参与气排球运动,大多数单位职工只是对排球运动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交流交际附带效益的关注,个人兴趣爱好仅处于第五位。

4.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气排球运动的方式

从表1可以看出,南充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气排球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单位组织,社区很少组织参加气排球运动,个人没有主动参加气排球运动锻炼。协会组织的活动方式还相当薄弱。应该积极在社区推广气排球运动,加强个人锻炼。

5.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

在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对一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对该项目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结果显示:领导非常重视占12.7%,比较重视占21.4%,一般占25.5%,不重视占40.4%。说明领导还需要进一步重视企事业职工气排球运动的开展。

6.企事业单位组织气排球比赛情况

比赛是促进一项运动发展的最佳途径,参加比赛是激励个人自觉性的最佳动机。表2结果显示,只有37.7%的单位一年组织一次比赛,没有单位一年举办过两次气排球比赛,

7.南充市企事业单位组织气排球运动的经费来源

足够的体育经费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充足的资金是开展职工气排球运动的财力保障。南充市城区企事业单位职工气排球活动经费不足占72%,充足占17%,较充足占1l%。活动经费主要以单位拨款和工会会费为主,其次为社会赞助和国家政策扶持。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南充市企事业单位气排球运动以普通员工、办公室文员和技术工作者居多,30~50岁中年为主。

(2)领导的重视和职工自己的兴趣是职工参与气排球活动的决定性因素。

(3)职工气排球竞赛开展不够丰富,竞赛次数太少,参加的队伍不多,经费的投人不够,严重阻碍了职工气排球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2.心得

根据最新的一项权威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参加排球运动的人数达到了1.5亿人,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再加上群众对排球运动的认知度比较强,所以排球运动在国内拥有较大的群众基础,普及效果好。气排球运动是由排球运动演变而来的,是一百多年前我国土生土长的一项运动。它汲取了排球运动的竞技性和观赏度,同时对参与运动的人不会造成伤害,非常适合广大中老年排球爱好者。此外,气排球重要非常轻,并且体积大,是介于气球和排球之间的一种球体,对于它的使用不会受到技术、年龄的限制。通过此次课题调研及其相关的内容分析,从中得知,许多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由于生活和工作时间的剧变,在短期内势必会不够适应。比如,家庭事务量增多,社会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减少等,再加上老年人群特有的一些习性,往往导致退休老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关于这领域的研究,在学界也多有涉及,但研究的局域面较小。通过本次课题调研,笔者感触颇深,从中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企事业职工退休后,很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疾病,而这些身心疾病基本都是长期以来积攒下来的,如果单纯的健身或者单纯的修心,效果均不佳,很难达到安度余生、颐养天年的目的。但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气排球,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养性,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获得“精神营养的滋补剂”。

3.建议

气排球运动属于一项新兴的体育运行项目,深受中老年人群的青睐。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并且具有极高的休闲娱乐功能。本次课题研究专门选取了南充市企事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从统计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中可以得知,各岗位员工平日的工作压力比较大,通过一定的身体锻炼可以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上长期积压的负担、疲惫感。然而,传统的一些体育项目,大多强度比较大。气排球运动对运动适量的要求比较小,表面上看上去热闹,实际上并不激烈,男职工和女职工,或者是不同年龄段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均可以参与进来。最主要的一点是,气排球富有弹性,对参与运动的人员不易造成伤害。总之,在今后的相关内容建设与完善层面,应当坚持以下三点来切入:加强气排球运动的宣传,扩大气排球运动的影响力度;加强对气排球运动人才的培养,为气排球运动提供科学的锻炼指导;增加对气排球运动的经费投入,完善气排球场地的设备。

参考文献:

[1]袁书刚.南宁市与成都市社区气排球开展现状比较分析[D].成都 体育学院,2011.

[2]罗俊波.广东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成宁学院学报,201 1,31,(02):1 18-1 19.

[3]蔡志源.我国创新的气排球与项目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06):850.

[4]华荣伊.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9,25,(07):96-97.

篇5:事业单位考试哲学部分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

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

(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

(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24、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

26、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对立的实质就是一部分人能够占用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27、国家、国体和政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本质上,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于国体不同,先后出现过奴隶主阶级专政等不同类型的国家。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

篇6: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部分题目解析

1.下列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8岁小学生接受长辈赠与的手表 B.甲乙签订买卖四只黑熊熊掌的合同

C.丙丁之间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期为25年 D.10岁小学生独自到商场购买了一台价值6000元的电脑

【答案】A。解析:民事行为的效力可以分为:有效、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无效四种情形。有效民事行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的行为合法有效。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包括的情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无权代理;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行为;无权处分。可变更、可撤销行为包括: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实施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行为;因显失公平实施的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包括:主体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A选项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行为,为有效的民事行为。选项B买卖熊掌的合同,违法法律规定,属于无效民事行为。选项C租赁合同有效期不得超过20年,超过部分法律不予保护,因此不属于有效行为。选项D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情形。故本题答案为A。

2.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本科学历才有资格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小王想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法学专业专科毕业后又继续读本科。这体现了法的:

A.指引作用 B.教育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估作用和强制作用。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评价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其违法程度进行判断和衡量。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强制作用,是指法律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题干所体现的正是法的指引作用,因为法

律规定只有本科学历才有资格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而小王就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继续读本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中公点评:要想成功应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所出现的法律题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每个知识点得有正确的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只求掌握某些专业术语的含义。第二,结合题干案例去分析所涉及的知识点。第三,结合选项准确作答。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7: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三、四、五部分)

第三部分清理结算和结账

事业单位在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理结算,在此基础上

办理结账,编报决算。年

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包括:清理、核对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项、上交下拨款项数字。年终前,对财政部门、上级单位和所属各

单位之间的全年预算数(包括追加追减和上、下划数字)以及应上交、拨补的款项等,都应按

规定逐笔进行汪理结算,保证上下级之间的预算数、领拨经费数和上交、下拨数一致。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的应拨应交款项,应当在12

月31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拨款应截至12月25日为止,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应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如

实列报。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至12月31日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年的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

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面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

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事业单位年终应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应用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账面余额应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有价证券

账面数字,一般应同实存的有价证券核对相符。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汪理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账务,作到账实

相符,账账相符。事业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进行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年终转账。账目核对无误后,首先计算出各账户借方

或贷方的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然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结转的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按年终冲转办

法,填制12月3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冲转。结清旧账。将转账后无余额的账户结出全年总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经,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账

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账,旧账结束。记入新账。根据本各账户余额,编制年

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将表列各账户的年终余额数(不编制记账凭单),直接记入新相应的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发生数。事业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引级单位审批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第四部分 会计报表的编审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各单位财务部门必须认真做好会计报有的编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报表格式及说明详见本制度附件《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事业单位会计账簿》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对于有专款收支业务的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要求编报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报表格式另定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做到数字正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一、各单位应当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报表的数字要根据经审核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汇总,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有根有据,不得估列代编。

二、会计报表要层层汇总,上级单位要在编制本级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根据本级会计报表和经审查过的所属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并将上下级之间的对应科目数字冲销后,逐级汇总上报。上报上级单位和同级财政部门的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

三、国有事业单位应按本制度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期限,向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报送会计报表。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可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会计报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的特殊会计报表,由单位自行规定。

四、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决算)三种。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三日报出;季度报表应于季度终了后五日报出;会计报表应按财政部决算通知规定及主管部门要求的格式和期限报出。年报应抄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第五部分 附 件

附件一 事业单位会计凭

一、原始凭征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书面证明,是会计事项的唯一合法凭证,是登记明细账的依据。事业单位原始凭证主要有:

1.收款收据;

2.借款凭证;

3.预算拨款凭证;

4.各种税票;

5.材料出、入库单;6.固定资产出、入库单;

7.开户银行转来的收、付款凭证;

8.往来结算凭证;

9.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等。

二、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事业

单位的记账凭证主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1.记账凭证参考格式见格式

一、格式二和格式三。

格式一

收款凭证

出纳编号_______

制单编号_______

借方科目:年 月 日

───────┬─────┬─────────┬──────────┬──┐

对方单位│ 摘 要 │ 贷 方 科 目 │金额│记账│

│├────┬────┼──────────┤│

(或缴款人)││总账科目│明细科目│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符号│

───────┼─────┼────┼────┼┼┼┼┼┼┼┼┼┼┼┼┼┼┤

││││││││││││││││││附

││││││││││││││││││凭

││││││││││││││││││证

││││││││││││││││││

───────┴─────┼────┴────┼┼┼┼┼┼┼┼┼┼┼┼┼┼┤张

│合计金额│││││││││││││││

─────────────┴─────────┴┴┴┴┴┴┴┴┴┴┴┴┴┴┘

会计主管记账稽核出纳制单

格式二

付款凭证

出纳编号_______

制单编号_______

贷方科目:年 月 日

───────┬─────┬─────────┬──────────┬──┐

对方单位│ 摘 要 │ 借 方 科 目 │ 金 额│记账│

│├────┬────┼──────────┤│

(或领款人)││总账科目│明细科目│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符号│

───────┼─────┼────┼────┼┼┼┼┼┼┼┼┼┼┼┼┼┼┤

││││││││││││││││││ 附

││││││││││││││││││ 凭

││││││││││││││││││ 证

││││││││││││││││││ 张

─────────────┼────┴────┼┼┼┼┼┼┼┼┼┼┼┼┼┼┤

│合计金额│││││││││││││││

─────────────┴─────────┴┴┴┴┴┴┴┴┴┴┴┴┴┴┘

会计主管记账稽核出纳制单

格式三

转账凭证

出纳编号_______

年 月 日制单编号_______

────┬─┬─────────┬───────┬──────────┬──┐

对方单位│摘│借 方│贷方│金 额│记账│

(或领 │ ├────┬────┼───┬───┼──────────┤│

款人)│要│总账科目│明细科目│总账 │明细 │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符号│

│ │││科目 │科目 │││

────┼─┼────┼────┼───┼───┼┼┼┼┼┼┼┼┼┼┼┼┼┼┤附

│ │││││││││││││││││││凭

│ │││││││││││││││││││证

│ │││││││││││││││││││

│ │││││││││││││││││││张

────┴─┴────┴────┴───┴───┴┴┴┴┴┴┴┴┴┴┴┴┴┴┘

会计主管记账稽核出纳制单款人

2.记账凭证编制方法

(1)事业单位应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归类整理编制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列齐全,经复核后凭以记账。制证人必须签名或盖章。

(2)记账凭证一般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当天发生的同类会计事项可以适当归

并后编制。不同会计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合并编制一张记账凭证,也不得把几天的会计事项

加在一起作一个记账凭证。

(3)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到几张记账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

在主要的一张记账凭证后面,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结账和

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但应经主管会计人员签章。

(4)记账凭证必须清晰、工整,不得潦草。记账凭证由指定人员复核,并经会计主管人员签

章后据以记账。

(5)记账凭证应按照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顺序整理制证记账。按照制证的顺序,每月从第一号起编一个连续号。

(6)记账凭证每月应按顺序号整理,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加上封面,装订成册保管。记账凭

证封面样式见格式四。

格式四

(单位名称)

记账凭证封面

──────┬──────────────────────────

时间 │年 月

──────┼──────────────────────────

册数 │本 月 共册本 册 是 第册

──────┼──────────────────────────

张数 │本册自第号至第号

──────┴──────────────────────────

会计主管装订人

3.错误更正

事业单位会计填制的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不得挖补、涂抹、刮擦或使用化学药水消字,应按下列方法更正:

(1)发现未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错误,应将原记账凭证作废,重新编制记账凭证;

(2)发现已经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错误,应采用“红字冲正法”或“补充登记法”更正。

采用计算机做记账凭证的,用“红字冲正法”时,以负数表示。

附件二 事业单位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种类

事业单位会计可根据需要设置以下账簿:

1.总账。作为核算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的总括情况平衡账务,控制和

核对各种明细账。总账格式通常采用三栏式账簿,按照会计科目名称设置账户。

2.明细账。是用以对总账有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的账簿。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或

多栏式。主要设置:

收入明细账。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明细账、事业收入明细账、经营收入明细账、拨入专款明

细账、附属单位缴款明细账及其他收入明细账。

支出明细账。包括拨出经费明细账、拨出专款明细账、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账、事业支出明

细账、经营支出明细账及对所属单位补助明细账等。

往来款项明细账。包括应收账款明细账、其他应收款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其他应付

款明细账等。

会计账簿格式见格式

五、格式六。

格式五

三栏式账簿

本账页数会计科目:_________

本户页数户名:_________

余额

凭证号摘要借方金额贷方金额

年月日借或贷金额

格式六

多栏式账簿

明细账

明细科目或户名:_________第页

凭证号摘要借方贷方金额借(贷)方余额分析

月日

说明:各种收支明细账可采用本账格式。本账作支出明细核算时,“借(贷)方余额分析”

栏以借方为主。本账作收入明细核算时,“借(贷)方余额分析”栏以贷方为主。

二、账簿使用要求

1.会计账簿的使用,以每一会计为限。每一账簿启用,应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

“账簿目录”,附于账簿扉页上。

账簿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样式见格式

七、格式八。

格式七

经管人员一览表

┌────────┬──────────────────────┐

│财政机关名称││

├────────┼──────────────────────┤

│账簿名称││

├────────┼──────────────────────┤

│账簿页数│从第页起至第页止共页│

├────────┼──────────────────────┤

│启用日期│年月日│

├────────┼───────┬────────┬─────┤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

│经管人员│经管日期移交日期│

├────────┼──────────────────────┤

│接办人员│接管日期监交人员│

└────────┴──────────────────────┘

格式八

账户目录

科目编号和名称页号科目编号和名称页号

2.手工记账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红色墨水除登记收入

负数使用外,只能在划线、改错、冲账时使用。账簿必须按照编定的页数连续记载,不得隔

页、跳行。如因工作疏忽发生跳行或隔页时,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并由记账人员签

名盖章。

登记账簿要及时准确,日清月结,文字和数字的书写要清晰整洁。

3.会计账簿应根据已经审核过的会计凭证登记。记账时,将记账凭证的编号记入账簿内;

记账后,在记账凭证上用“√”符号注明,表示已登记入账。

4.各种账簿记录应按月结账,求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三、错误更正

账簿记录如发生错误,不能挖补、涂抹、刮擦或用化学药水除迹。应按下列方法更正:

手工记账发生文字或数字书写错误,用“划线更正法”更正,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

章。

由于记账凭证科目对应关系填错引起的,应按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附件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格式九)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本表按照“资产

支出=负债 净资产 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左方为资产部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左右两方总

计数相等。

2.事业单位应先编出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与经审核无误的所属下级单位汇总的资产

负债表汇总,编成本部门总的资产负债表。

格式九

资产负债表

编表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科目编号资产部类年初数期末数科目编号负债部类年初数期末数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201借入款项

101现金202应付票据

102银行存款203应付账款

105应收票据204预收账款

106应收账款207其他应付款

108预付账款208应缴预算款

110其他应收款209应缴财政专户款

115材料210应交税金

116产成品负债合计:

117对外投资

120固定资产

三、净资产类

124无形资产301事业基金

资产合计:其中:一般基金

投资基金

302固定基金

303专用基金

306事业结余

307经营结余

五、支出类净资产合计:

501拨出经费

502拨出专款

四、收入类

503专款支出401财政补助收入

504事业支出403上级补助收入

505经营支出404拨入专款

509成本费用405事业收入

512销售税金409经营收入

516上缴上级支出412附属单位缴款

517对附属单位补助413其他收入

520结转自筹基建

支出合计:收入合计:

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

二、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格式十)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收入支

出表的项目,应当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是事业支出明细表(格式十一)和经营支出明细表(格式十二)。支出

明细表的项目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

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列示。

格式十

收入支出表

编表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收入项目累计数支出项目累计数结余项目累计数

财政补助收入拨出经费事业结余

上级补助收入上缴上级支出1.正常收支结余

附属单位缴款对附属单位补助2.收回以前事业支出

事业收入事业支出

其中: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中:财政补助支出

预算外资金支出

其他收入销售税金

结转自筹基建

小计小计

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结余

销售税金以前经营亏损

(一)小计小计

拨入专款拨出专款结余分配

专款支出1.应交所得税

2.提取专用基金

3.转入事业基金

4.其他

小计小计

总计总计

格式十一

事业支出明细表

编表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项目合计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备注

列次***13

事业支出

其中:

1.财政拨款支出

2.预算外资金支出

合计

编表说明:

1.“财政拨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

2.“预算外资金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

3.在“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中对于财政部门指定用途的,应按指定的用途填列;对于没有指定用途,按本表所列项目分别列示。

4.本表按“款”填列,每“款”填一张报表。

5.各事业单位对于上述两项支出可根据核定预算和实际使用情况,采用统计方法填列。

格式十二

经营支出明细表

编表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项目合计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备注

列次***13

经营支出

2

合计

补充资料:

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填列以下成本费用的补充资料:

未结转到经营支出的成本费用:

其中:基本工资:职工福利费:设备购置费:

补助工资:社会保障费:修缮费:

其他工资:公务费:业务费:

其他费用:

编表说明:本表经营支出栏下可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分类填列。

篇8: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2007年在某市职业病院健康体检的部分事业单位377名职工。

1.2 方法

职业病院成立体检组, 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统一标准, 有计划地开展身体检查。

1.3 体检项目

包括既往史、血压、妇科、全血、B超、心电图、X线胸透、心电检查、乳腺扫描、肝功能、肾常规、血脂、血糖等。

2结果

2.1 总异常率分析

在受检的377人中, 63人全部指标合格, 占总数的16.7%;发现一项以上指标异常人数314例, 占总数的83.3%;二项以上指标异常人数218例, 占总数的57.8%。见表1。

2.2 不同性别职工疾病顺位及异常指标分析

男女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均为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男女间高血脂症、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男性体检指标异常比率前3位的为高血糖, 肝功异常, 心率异常;女性体检指标异常比率前3位的为高血糖, 心率异常, 肝功异常。肝功异常男女患病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 不同年龄段职工检查结果异常分析

在受检的各个年龄段中, 21~30年龄段合格率最高为29.6%。见表4。心率异常指标在21~30年龄段最高, 高血压在51~60年龄段中患病率最高, 高血脂症在41~50年龄段患病率最高, 见表5。

2.4 主要疾病或异常体检指标的年龄分布

本次体检分析中发现, 职工健康问题以“三高”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为突出。在男性患者中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最高, 均在31~40年龄段, 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在51~60年龄段, 且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超势。在女性患者中高血脂患病率最高的在41~50年龄段, 高血糖、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在51~60年龄段, 见表6。

3讨论

据报道, 全球疾病的总负担的50%是由慢性疾病所致[1]。由于此类疾病为慢性和不具有传染性的特点, 发病初期不宜被察觉, 具有潜在的威胁性, 因此, 早预防尤为重要。本次分析发现:受检人员以21~30年龄段的合格率最高, 达到29.6%, 随着年龄的增加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51~60年龄段的合格率仅为14.4%。指标异常检出率以“三高”症状为最高。陈绍斌等[2]在2004年对教师, 工程师, 服务人员和办公室职员等不同职业人群, 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显示:循环系统患病率居首位, 在循环系统中, 高脂血症占第1位, 其次是高血压。从流行病学调查及有关实验研究显示, 血压与性别、年龄、职业及饮食有密切关系[3]。另外, 在受检的377人中, 既往史均为健康且无自觉症状, 但经过体检分析只有63人全部指标合格, 占总数的16.7%。因此, 建议事业单位职工每两年要进行1次全面健康体检, 使一些疾病在初期就得以控制。

李丽等[4]人在2003年对不同职业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职业人群相关疾病位居前三位的病症为高脂血症 (15.97%) 、心血管系统疾病 (13.91%) 、肝胆系统疾病 (12.38%) , 均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本次体检出的疾病中, 心率异常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 其余全为男性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等使机体免疫力降低[5]。另外饮食习惯也很重要, 男性的不良饮食习惯多为高脂、高热量等进食增加其发病率。因此, 男性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点人群, 应对他们加强健康教育, 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因素, 从而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职工,健康体检,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1]Peplonska B, Szeszenia-Dabrowska N, Sobalow, et al.A mor-tality study of worker with reported chronic occupational carbondisulfide poisoning〔J〕.Int Occp Med Environ Health, 2006, (5) :463-464.

[2]陈绍斌, 沈月兰.不同职业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6) :337-338.

[3]花珍庆.离休干部1201人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4, (04) :723.

[4]李丽, 曹爱丽.国家林业局2003年职工健康体检分析及保健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 11 (04) :287-288.

上一篇: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看法下一篇:2018-热力燃气(热力工程)题库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