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传统文化

2024-05-04

监狱传统文化(精选6篇)

篇1:监狱传统文化

关于监狱文化建设问题思考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文化的竞争。文化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已经成为引导社会、指导思想、改造主观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对于监狱来说,监狱文化为监狱团结奋进和罪犯改造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监狱警察的心灵家园,是罪犯能够被成功改造的精神财富源泉。在文化形式不断创新、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强的今天,加强监狱文化建设、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势在必行。监狱文化,是监狱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监狱警察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监狱文化不能脱离监狱的实际发展而独立存在。繁荣监狱文化,丰富监狱警察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展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和监狱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由此可见中央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视程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只有高扬起文化管理的大旗,不断推进文化建设,才能确保持续创新发展。因此,监狱文化建设,必须从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把握文化发展大势,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监狱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在百舸争流的形势下,面对新局面、应对新问题,只有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增强危机意识,加大隐患排查、解决能力,才能逐步化解危机。从长远来看,组织发展必须以团队学习为先导,事业辉煌离不开先进文化作支撑。要实现监狱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持续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和学习力的提升,首先要迎接一场文化意义上的变革,培养更开放、勤奋与自省的文化意识。

建设监狱文化要抛弃错误认识。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同一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割裂开来。一是无用论,认为开展文化建设没有用,不如多发些钱。二是速成论,认为文化建设很容易,要快出成果。三是活动论,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一些活动,搞搞培训,听听讲座。监狱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 监狱工作文化、监狱警察文化、罪犯改造文化。

监狱工作理念文化,是监狱工作的灵魂。思维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监狱工作全面发展,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要求,必须适应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大国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国际形象,首先要在行刑理念、人权意识、警察队伍建设、监管安全、教育改造、安全生产、经济发展等总的方面,与时俱进,丰富监狱工作理念,用先进理念指导监狱工作。如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监管工作首要标准的教育改造理念,公正廉洁执法是监狱工作首要追求的刑罚执行理念,依法治监、从严治警的理念,政治建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从优待警的理念,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首要任务的安全工作理念,班子队伍建设是监狱工作首要保障的队伍建设理念等,提炼监狱工作的理念文化,监狱工作才有灵魂,各项工作发展才有底蕴和方向,监狱事业才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监狱工作行为文化,是监狱工作的核心。文化决定行为,行为体现并创造着文化。只有那些真正由监狱核心价值理念支撑下形成的行为习惯,才能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并创造源源不断的驱动力。监狱工作全面发展,除了要有监狱工作理念文化作指引外,还需要有监狱工作行为文化来支撑。

监狱警察素质文化。培养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打造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新型队伍。应该坚持从抓教育、培训入手,在监狱形成了“学习不断”的新风尚,打造出了一支科学理论武装、具有发展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警察队伍。

监狱警察团队文化。有效增强警察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文明创建等活动,引导广大警察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监狱的发展兴衰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培养警察集团荣誉感,展现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罪犯改造文化。监狱要立足于服刑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艺术矫治人、文化熏陶人、环境改造人”的监狱文化理念,不断加强监狱改造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服刑人员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监狱文化潜移默化的重塑矫治功能,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热情,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改造氛围。

精神是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大力建设监狱文化,培育监狱中积极向上、文明健康、催人奋进的监狱精神,将会凝聚警心、提高监狱警察的自豪感,使监狱警察更好地执行国家法律,做好刑罚执行工作,把罪犯真正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实现监狱的科学和谐发展,极大地有利于监狱的现代化文明建设。

篇2:监狱传统文化

上海市宝山监狱 马晓飞

文化最开始是动词,是指对人教化的过程;后来演变为名词,即指德治教化、典章文物、书籍文字等;而后又指从人类的物质生产逐渐引申到精神文明建设。①广义的文化包括所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明。当前,监狱文化逐步成为监狱系统的热词,各监狱局、监管场所都对其有一定的研究探索。

一、监狱文化的研究现状

当前对监狱文化探索的比较多,涉及的面较多,层次较广。有从文化形式和内容上探讨的,如郑迎胜、秦心福认为监狱文化要善于整合区域文化优势要素,提炼区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人文内涵,丰富监狱矫正教育的文化载体,协调监狱内外关系,激励罪犯参与文化创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监狱文化,使监狱文化以独立的姿态和丰富的内容与社会主流文化共荣共进。(参见《试论安徽监狱文化的区域特色建设》《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有从文化的构成、共通、基础性上探讨的,如连春亮认为监狱文化是监狱民警、职工及其服刑罪犯共同认同遵循并具有监狱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监狱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具有导向性、继承性、稳定性和特色性的特征。(参见《论监狱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1期。)再如高智军从公共管理角度分析,认为监狱文化由监狱物质文化、监狱精神文化、监狱制度文化、监狱行为文化构成。(参见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论文《监狱文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X监狱为例 》)再如张晶认为,文化促成了监狱的改革、改良与变革,并在不断的改革、改良与变革中更加趋于理性和人文属性。强调以人为本,罪犯是监狱文化的主体,现代监狱制度的构建,更是文化的产物,监狱的现代性又促成了监狱文化。(参见《监狱文化思潮与现代性》,《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6期;《监狱文化的批判性省思》《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又如刘方冰认为,监狱文化模式在一般意义上有监狱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划分。监狱的物质文化首要的是满足刑罚执行需要。监狱的制度文化涵盖了监狱行刑的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代监狱行刑文化思潮和走向。监狱的精神文化由监狱社会文化心理、自发的和经验的精神文化、自觉的精神文化成果等构成。监狱的精神文化内在于监狱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都是精神文化外在表现或物化形式。探讨监狱自在的文化和自觉的文化范畴,有助于厘清监狱文化演进和发展的脉络。监狱行刑文化模式是监狱文化的核心范畴。围绕行刑目的这一行刑核心内容,报应主义行刑文化模式、功利主义行刑文化模式和正义行刑文化模式值得关注。(参见《监狱文化模式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① 白焕然:《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新华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4页。有从推进路径上分析的,如詹锦荣通过对监区文化含义、特征的分析,内容的划定,提出在加强监区文比建设中应注意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强化罪犯的改造意识。(参见《监区文化浅析》,《辽宁警专学报》2001年第3期)。再如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的《 北京市监狱系统开展监区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认为,监区文化对于罪犯的心理、品格和行为举止等,具有重要的教育、矫正、约束和调适作用,特别是渗透着和谐、情感等人文色彩的监区文化,对于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监狱的具体体现。(参见《中国司法》,2010年3期)。又如沈明云、张登峰认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不仅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从文化角度来看,一定的文化模式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一定的犯罪行为模式及其特点。(参见《关于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司法》,2010年5期)再如陈光明认为,文化改造模式是对现行教育改造模式的变更与手段的创新,取决于当代监狱文化建设的水平、规模及其建设的力度。在监狱文化建设的推动下所创造起来的主题文化改造、法治文化改造、传统文化改造、特色文化改造、民俗文化改造、节日文化改造等创意性文化改造模式,在坚持常态性文化改造模式的同时,业已成为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新颖手段,文化改造模式的创意与发展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协调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及其保障机制,才能将其开展得富有成效。(参见《论当代监狱文化改造模式》,《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也有从监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论述的,如陆丽认为监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在监狱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折射和反映。(参见《浅议监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科教导刊》2009年8期。)如范庆军认为,监区文化是指监狱、看守所等羁押改造场所在对在押人员的管理过程中,通过非强制的手段,创造含有文化因素的精神环境和氛围,丰富在押人员精神生活,配合管教工作开展的总称。(参见《谈看守所的监区文化建设》,《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4期)。再如余蕊娅认为监狱作为国家专政的工具,担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功能,要实现这一功能,必须充分发挥监狱文化在教育改造罪犯工作中的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监狱应有的职能作用。监狱文能预防和减少犯罪;对罪犯的矫治、激励、团结凝聚的功能。(参见《我国监狱文化的功能及构建》:云南大学法律硕士2006学位论文)。又如,缪文海认为监狱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天然要素和优质资源。监狱文化通过服刑犯人和回归犯人、犯人亲属、监狱民警、大众媒介等途径,对社会主义公平观建立、社会安定局面、人的协调发展、人际关系和谐等和谐社会本质内容建设都有很大的促进。(参见《试论监狱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通过以上综述可已看出,学术界对监狱文化的研究相当多,但是多是从某一角度论述,系统的全面的监狱文化研究不多。笔者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 合在基层工作的实践,对监狱文化做一全面性的梳理。

二、监狱文化的概念及发展

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及理想的境界是通过教化去“协和万邦”;而西方文化在对外关系上讲究对立和斗争,热衷于以武力的方式去征服和统治其他民族,征服世界成为西方对外关系思想的主流。①

(一)监狱文化的历史脉络

中西文化基本差异的表现之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中国古代的基本思想是以道德礼教去感化,在具体策略上主要采取“顺俗施化”的政策,而不是武力征服。②孟子仁政说反对战争和暴力,认为“以德服人”是高尚。墨子主张“兼爱”。这些思想汇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而在西方文化中,人要在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显示自己的力量和价值。③这种思想推动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热烈追求,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与此大有渊源的近现代法律思想制度也有这种思想的反应,监狱行刑理念也是如此,这种思想过分强调人与社会的对立,没有意识到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狱已经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中国古代监狱在治监理念、物质装备、监管措施、人文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真实境况,一方面以丰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现代监狱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照。建立在农耕社会、宗法制度、专制政治基础之上的古代的监狱制度,以儒家学说为精神支柱,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监狱文化传统。它从刑罚执行的形式、内容、程序,到监管安全、囚犯待遇、监狱事务,再到刑罚思想、治监理念、文化传承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秉性和特征。不同时期的监狱在监禁和教化之间的功能选择,古代监狱的治监理念可以归纳为:幽闭思衍,刑以弼教;恤狱悯下,颂系录囚;优礼长吏,分级处遇;明德慎罚,外仁内刻。上述治监理念,是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在监狱管理事务中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监狱文化的主要理论根基。在古代,惩治与教化是治狱宗旨,监狱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正统,在实际执行中,把刑罚的力度调节在一个宽猛相宜,相对合理的程度上。古代监狱文化中处处体现伦理道德思想,增强刑狱对人们行为的调控效果,以维系专制政治和伦理社会秩序,如选贤任能的用人传统,如传统监狱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惩教结合的治狱理念,宽严相济的管理思想,纠偏平冤的录囚制度,以身作则的儒官风范等等,这些均值得现代的监狱管理者借鉴和效仿。④

(二)当代监狱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关于监狱文化的概念,学术界有着内涵外延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监狱 ① 高汉成:中国法学网。

② 如《尚书•尧典》中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如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孙子》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③ 如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儿和德国的歌德也都阐发过类似的观点。④ 参见高奉春:《从《提牢备考》看中国传统监狱文化》,2008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余蕊娅:《我国监狱文化的功能及构建》:2006云南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文化是监狱民警、职工及其服刑罪犯共同认同遵循并具有监狱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监狱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具有导向性、继承性、稳定性和特色性的特征。①有学者认为,监狱文化是指监狱成员(民警和罪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并为多数成员自觉遵守的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以及集体意识、形象标识等的统称。监狱文化由监狱物质文化、监狱精神文化、监狱制度文化、监狱行为文化构成。②有学者认为,监区文化是指监狱、看守所等羁押改造场所在对在押人员的管理过程中,通过非强制的手段,创造含有文化因素的精神环境和氛围,丰富在押人员精神生活,配合管教工作开展的总称。③有学者认为,监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在监狱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折射和反映。④有学者认为,监狱文化是指监狱作为特定性质的国家物质附属物,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行业特色的包括价值观念、治监理念、行刑方式在内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监狱文化由监狱民警为主导,服刑人员为主体,其实质是一种改造的、特殊的文化,它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⑤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监狱文化的定义基本明确,涉及的主体是监狱民警、罪犯,目的是促进监管安全,促进监管改造,促进社会稳定,降低狱内违纪率和重新违法犯罪率。方法是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载体形式,结合监狱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三)监狱文化的类型

监狱文化的本质是依靠文化载体,更好的为罪犯改造、监狱管理提供服务,最终为促进社会稳定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来更好促进此目的的实现。

监狱文化涉及的主体、内容、形式、建设途径等方面的因素较多,是以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学者认为,监狱文化的分类包括:监狱主流文化和监狱不良文化(监狱亚文化),监狱物质文化和监狱精神文化。⑥有学者认为,监狱文化由监狱物质文化、监狱精神文化、监狱制度文化、监狱行为文化构成。⑦也有人认为,监狱文化包括主题文化改造、法治文化改造、传统文化改造、特色文化改造、民俗文化改造、节日文化改造等创意性文化改造模式。⑧有学者认为,监狱民警文化是监狱这一特殊机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形成的关于监狱民警活动的精神、精神性群体行为和精神外化物产品的这,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笔者认为根据监狱活动主体,监狱文化可分为罪犯文化和民警文化;又可以 ① 连春亮:《论监狱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1期。② 高智军:《监狱文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X监狱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学位论文。③ 范庆军:《谈看守所的监区文化建设》,《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4期 ④ 陆 丽:《浅议监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科教导刊》,2009年8期。⑤ 余蕊娅:《我国监狱文化的功能及构建》,云南大学法律硕士2006学位论文。⑥ 余蕊娅:《我国监狱文化的功能及构建》:云南大学法律硕士2006学位论文。⑦ 高智军:《监狱文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X监狱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学位论文。⑧ 陈光明:《论当代监狱文化改造模式》,《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3期。⑨ 繆文海:《监狱民警文化建设初探》,《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⑨称之为监禁文化和民警文化,前者为思想矫正、道德养成、技能培训等罪犯活动服务,后者为监狱工作氛围、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服务。

(四)监狱文化的特征

发展与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现代监狱文化,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监狱文化具有四个特征:

主体的特殊性和特色性:监狱日常的活动主体包括罪犯和民警,二者活动的方向就是实现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的功能。因而监狱文化必须以此为基础,针对双方的活动内容、形式来实现。因双方的地位的对立,身份的明显差异,导致监狱文化必然有主体特殊性。

文化的导向性和强制性:民警和罪犯是监狱工作的主体,一方负责管理和教育,一方必须接受管理和教育,无论接受方是否感兴趣或愿意,都必须按照管理方要求完成相应动作,这也反映出监狱文化的强制性。

明确的目的性。监狱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主要工作职能开展的,即看得住、管得住,按照首要标准的要求,还要改造好,因此,监狱文化作为监狱工作的引申物,必然为这一目的服务,即管得好,教育好。体现出监狱文化的鲜明的目的性。

较强的继承性和稳定性:监狱文化是监狱这一特殊机构的一部分,由于机构的特殊性和机构职能的性质,决定了监区文化要保持长期和稳定的建设,以保证文化的功能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工具理性下的监狱文化

监狱文化应加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包含三重含义:“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二是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伦理关怀;三是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①通过加强人文关怀,来发展监区文化,对于罪犯的心理、品格和行为举止等,具有重要的教育、矫正、约束和调适作用,特别是渗透着和谐、情感等人文色彩的监区文化,对于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监狱的具体体现。②如有学者认为,监狱文化具有导向功能、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矫治功能、罪犯的激励和团结凝聚功能等。③笔者认为,监狱文化在罪犯改造中,有着较多的积极作用。

(一)唤醒内在价值 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征程的高度结晶。尽管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传统文化的缺失,但几千年来,“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中庸”、“人之初,性本善”、“三纲五常”等思想,尽管不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但它们其中的深刻意义却无形中影响着所有中国人。近期 “于丹讲论语,于丹讲孟子、老子”、“易中天品三国”等节目在电视上热播、在网络上点击率也较高的事实,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传统文 ① 高 莹:《人文关怀是矫正教育的核心价值》,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年第4期,第16页。② 参见《北京市监狱系统开展监区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中国司法》,2010年3期。③ 余蕊娅:《我国监狱文化的功能及构建》:云南大学法律硕士2006学位论文。化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同样,在监狱里服刑的人在内心深外也是受我们传统文化影响的。我们都相信,在他们心中都有着“善”的种子,只是有时候,生活所迫,或一时贪图小利,使他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所以,笔者认为,在监狱里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唤醒罪犯内心中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他们重温先辈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掌握父辈们在传统的农工医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从中获得力量和智慧。

(二)强化规范功能

不少文化内容和形式是一种规范,也是人们最早接受的规范。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从吃穿住行到精神信仰,从社会交际到生产活动,人们都在不自觉地遵从着文化的指令。可以这样说,文化的影响可以渗透到每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如传统民俗中强调德以孝为先、长幼有序等。

人是物化的产物,人一出生就进入了文化的规范,从周围人群中习得语言;在小时候的游戏中模仿着成年人的生活;从称谓与交际礼节中了解人际关系;按照特定的风俗习惯成家立业等,人生活在文化中,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不可离开。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通过对服刑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行为的坏处,并因为自己的错误给别人或社会带来伤害而后悔不已。这些事实都说明,文化的烙印是深深印在他们身上的。

尽管服刑人员有过过错,但文化的“软约束”用会随时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所以在监狱里实行传统文化教育会对罪犯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关键是要满足人的立身之本,通过积极健康的文化的“潜移默化”、“软约束”,相信会对罪犯的改造起到很大的规范和教育作用。

(三)掌握劳动技能

在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教育,用优秀传统思想武装他们的同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民俗文化学是人文素养、专业技能提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监狱中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可以丰富罪犯的业余生活。让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由此看来,民族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来说亦很重要。对于罪犯来说,也许监狱改造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枯燥而无味,甚至从某种意认上说是浪费时间的,所以,如果将刑期作为学期,真正使得在文化熏陶中学得一技之长,会对他们成功的回归社会起到莫大的作用。大多数罪犯当前最欠缺的可能就是安身立命的一技之常,而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们能在监狱里补上这一课,他们也就有了立命之本,必然降低重新犯罪率。

(四)丰富业余生活

监狱文化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可以使得罪犯的生活更加多彩,从而在思想上为其缓解压力,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监狱文化不仅是娱乐性的,而且是规范教育性的。民俗不仅具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规范个人行为的功能,而且它能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使人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学会优雅地对待人生,完善自我。在劳动改造之余,对罪犯进行一些文化方面的教育,他们 的业余生活就不会显得枯燥。甚至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教育会使他们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使他们思想觉悟更高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与知识教育不一样,不是通过一个固定的学时就可以达到目标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且还要随着人的认识层次的提高而不断地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监狱的功能是监狱文化的主导,监狱文化的功能是监狱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监狱的惩罚功能和改造功能得以实现,必须充分发挥监狱文化的功能。

四、如何培养健康的监狱文化

司法部在2007年发布了《教育改造罪犯纲要》,其中提到,“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罪犯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要对罪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罪犯科学认识世界,明确人生目的,反思人生教训,端正人生态度,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失败与挫折。要对罪犯进行道德修养教育,教育罪犯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从小事做起,敢于自我解剖,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加强罪犯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应较多的承担起此任务。

(一)观念实践都要创新

要消除文化建设对监狱功能的发挥无关紧要的认识误区,应坚持观念创新带动和引导实践创新的建设模式,以增强监狱行刑核心矫治力为目标,以促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为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和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监狱文化。文化改造模式是对现行教育改造模式的变更与手段的创新,取决于当代监狱文化建设的水平、规模及其建设的力度,在坚持常态性文化改造模式的同时,业已成为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新颖手段,文化改造模式的创意与发展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协调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及其保障机制,才能将其开展得富有成效。

(二)各方面建设齐头并进 构建新的监狱文化的基本途径:监狱法律(监狱法)的修改和完善;制度建设,包括教育改造制度的落实、罪犯心理矫治制度、对罪犯实行人文化管理;努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素质,加强监狱民警文化建设;监狱物质文化的建设;改善监狱工作外部文化的人文环境。在监狱文化建设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监狱文化建设应当和国情的实际相结合;加强监狱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监狱工作的宣传。

(三)罪犯是监狱文化主体

监狱教育工作改革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对罪犯的教育内容的优化。对罪犯的教育理念不同决定着罪犯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虽说近些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监狱实践部门,都在探讨罪犯的教育问题。但是,如何教育罪犯 和罪犯的教育内容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将二者混淆,以为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就解决了对罪犯的教育问题,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黑格尔曾说过,“刑罚包含着犯人自己的法,所以处罚他,正是尊重他是理性的存在。”①罪犯在监狱中,处于被管制、约束的境地,我们对罪犯的教育,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改造其思想,培养其素质。实际上,就绝大多数罪犯而言,除了法院为他贴上罪犯的标签这一点外,他的日常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应当说和普通公民没有多大的差别,否则的话,监狱秩序不可能那样稳定。

对监狱民警进行培训时,使之了解罪犯是最重要的监狱文化主体,民警的文化也要与之相适应,要通过对监狱民警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成为“火种”,使文化的薪火在广大罪犯中得到相传。培养他们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以后的对犯人的教育中促进其道德品质的提升,加快其改造的速度和效率。

(四)辩证施治,因地制宜

对于罪犯,要改造其思想,培养其素质,教育方式和内容就应该多样化,部分监狱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传统艺术”的“三民教育”,不失为一种改革教育的好内容。现代监狱对罪犯的改造,除了基本的劳动改造外,基本上是对其进行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归咎起来,有一个很深的社会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倾向是重器轻道,重实用轻道义反映到监狱立法及监狱实践上,就是着重于从技术层面上加以改进和完善,如监狱硬件方面的建设,各种管理手段的运用等,有关监狱的思想观念的变革却没有跟上。相应地,监狱对罪犯的改造也主要从技术方面,而不是从思想方面。我们都深知精神的力量,但我们做得却远远不够。监狱文化方面,在监狱应大力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及民俗、民间艺术的教育。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教育。如“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荣辱观教育。这种教育观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启发罪犯积极改造的自觉性,明辨是非,努力做到“知耻”“自律”,准备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守法公民。荣辱观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问题,荣辱不分、倒置问题在罪犯中普遍存在,一些罪犯对犯罪没有耻辱感,对重新做人没有紧迫感,对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没有光荣感,对家庭和社会没有责任感,这些也成为制约改造指令的瓶颈。

在我们监狱中实施民族文化教育时,更要注意到这一点,一定要避免陈规陋习的混入,以全新的、顺应时代的要求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展现给罪犯,以完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来武装他们,争取完全“唤醒”他们内心“善”的种子,也许这正是监狱教育改造发展的“哲学”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联系的日益紧密,监狱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监狱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国的监狱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监狱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尽完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与改进。研究监狱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监狱治理水平、有助于提高罪犯教育 ①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3页。改造质量,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也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05期。

2.焦集群:《以传统文化介入罪犯改造理念的启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

3.吴树勤:《罪犯教育改造人性化的前提考察——从先秦文献反映的礼法交融思想谈起》,《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04期。

4.李健、孙鹏飞、卢静、信鑫:《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5.王平、林乐鸣:《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

6.刘重兴:《中国监狱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04期。7.白焕然:《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新华出版社,2003年出版。

8.连春亮:《论监狱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1期。

9.高智军:《监狱文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X监狱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 [学位论文] 《 监狱文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X监狱为例 》。

篇3:浅谈监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育安全理念,构筑安全文化之“魂”

推进人性化安全管理,以抓思想、强意识、转观念为切入点,把“人本”管理当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打造精神层面的安全文化平台。要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抓安全就是抓效益”等安全理念牢牢扎进企业职工和服刑人员的心中;要以各种安全活动为契机,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为安全文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形式多样地开展各种安全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凝聚人心,构筑安全文化的精神之魂,动力之源。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安全素质,强化安全文化之“手”

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安全素质,只有安全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安全生产不成为空谈。要紧密结合监狱管理的特点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两手抓,抓两手。一方面,在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上下功夫,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树立敬业爱岗,勤勉履职的职业理念,懂生产、善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生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服刑人员的年龄、文化、技能、经历等特点,以培训教育为平台,加强应知应会能力的培养训练,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有效的岗位技术培训。按照“凡上岗、必培训”的原则对特殊工种和岗位、新入井人员严格进行安全培训,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培训实效性。分阶段地对情绪波动大、习惯性违章的人员开展培训和帮教工作,从而使他们在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的同时,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加大评比考核力度,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激发遵章守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动态管理,走出安全文化之“道”

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要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责任意识的增强,管理制度的落实,为安全生产拓展新的途径。在安全管理机制上求新,在安全管理体制上求实,完善安全文化之道,打造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未雨绸缪。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对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检查,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到人,整改到位,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使安全生产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生产活动当中,提高管理人员及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效果上做文章,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

四、投入安全设施,提高自身安全能力,夯实安全文化之“基”

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避免事故发生首先要加大安全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有效措施。因此,紧密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强基固本,抓好本质安全建设,夯实安全文化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措施。要围绕“一通三防”和“五大灾害”预防控制,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优化劳动组织与劳动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准和生产能力,保证本质安全能力的增强,实现“人防”“机防”“技防”综合治理。

五、培育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浇注安全文化之“根”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打造安全文化要用制度来约束人的安全生产行为,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要加强培训,树立员工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在企业中漫延,从被动接受变主动自律。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以安全生产“零”事故为目标,通过安全文化系列活动,把人的思想、理念、意识、行为引导到安全至上的境界,增强珍爱生命,重视安全的自觉性,提高“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坚持开展人的行为、设备的状态、环境状况的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问题,设备缺陷,人员违章,环境隐患等隐性安全问题必须彻底排查解决。通过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状,增强各管理层的安全责任意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体系。做到安全生产的事情有人管,安全生产的责任有人负。使安全生产的网疏而不漏,安全生产的弦紧而不松,安全生产的钟长鸣不息。

六、加强领导重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扬起安全文化之“帆”

只有企业领导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有序进行,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为安全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安全文化建设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领导要高度认识,用行动去表达安全文化的内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求新务实,当好安全文化的倡导者;高度重视,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当好安全文化的组织者;建立保证体系,落实组织责任基础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证,全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当好安全文化支持者;带头反违章、查隐患,评最优、抓最差,以严细的作风、严谨的态度把安全文化的建设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当好安全文化的实施者。

安全文化的倡导和推进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地创新、挖掘和凝炼。对于负有特殊管理职能和生产任务的监狱而言,更需要我们以充分的信心,百倍的努力,在业已形成的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下,创新思维,凝心聚力,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为监管安全和煤矿安全双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监狱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企业的各项工作要以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为指导。安全文化在煤矿这种高风险操作型行业中尤为重要。它涵盖了安全观念、安全行为等多个方面,需要从加强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创新管理机制、投入安全设施、培育安全文化、加强领导重视等多个方面入手,促进监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监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柴计旺.太阳纸业安全文化建设六个“字”.造纸信息,2012(8)

[2]刘秋志.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经营管理者,2011(2)

篇4:监狱传统文化

【关键词】监狱  传统文化  教育改造

如何对罪犯进行改造,矫正其恶习,使得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所做作为是错误的,能够重新做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通过各种方法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实现量变到质量的变化,要求监狱的干警掌握法学、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还应该掌握传统的文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实现罪犯真正改造的目的。文章就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对监狱罪犯进行教育进行探究。

1  监狱罪犯改造教育现状分析

经济的发展突出了当前教育改造罪犯的落后[1]。思想观念以及方法在保障罪犯改造教育上也有待发展。由此对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的需求也越加的迫切。从目前监狱罪犯教育改造的现状看仍然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多表现为“重监管轻教育”[2]。教育改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应该只重视时间的投入,更应该重视科学的教育模式,能够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改造。另外,教育方式的选择上,监狱对罪犯的改造依然停留在说教上,没有真正的深入罪犯内心的内容,属于强制性的进行灌输,没有进行交流互动,难以调动罪犯自我改造的意识。最后,社会参与罪犯改造活动不多,仍然需要加强。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和仁义,在罪犯教育的改造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重塑罪犯的道德。一些监狱罪犯因为主观改造的意识缺乏,在监狱中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投机改造,但对本质上的思想改造却予以忽略。少数的罪犯尽管刑满释放,但仍然会重蹈覆辙,忽视道德伦理。目前教育已经向着合理化发展,关注教育主体,通过个体和集体教育的方式引导罪犯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对自身的行为规范以及生活规范等进行深入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3]。

2  传统文化教育在监狱罪犯改造中的实践

2.1 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载体进行教育改造

监狱应该开展丰富的载体拓展教育平台,加强传统教育文化的吸引力,发挥其最佳教育效果。多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多措并举进行罪犯教育改造。具体为:

以传统道德文化书籍等为载体。通过社会等渠道筹集资金购置图书,主要为宣扬中国传统美德文化的书籍。或者同当地的书店等联系在监狱内部实施流动图书超市。监狱还可以通过一些慈善部门捐赠书籍,鼓励罪犯多看健康积极向上的书籍杂志。

以宣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影视作品为载体。从现有时代特点出发,购买一些宣扬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光碟或者通过投影设备等让罪犯观看,促使其道德认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一些地方可以设监狱教育台,播放诸如《庄子》《论语》等文化教育片,对其进行熏陶。要求罪犯懂理的同时还应该正确的进行引导,能够帮助其以辩证的方法理解其中内涵,能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监狱内部的传媒文化介质为载体。利用监狱内部的宣传栏、广播站等设施,提高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使得罪犯能够耳濡目染,让其在浓厚的传统道德教育氛围中进行改造。

以互动教育辅助为载体。定期组织文化道德教育活动,让罪犯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参与者。比如, 开展应“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的辩论赛,举行传统文化教育知识竞赛等等。

2.2 整合资源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带动工作

结合目前时事形势的政策对罪犯进行教育。例如,建国周年大庆的日子里,推出了爱我中华的倡议,监狱也可以推出“我为国家字号,为国增辉”的文化活动。

结合民族文化交融進行教育。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延伸各民族文化交流,让不同民族罪犯进行沟通,利用民族文化深度的交流对罪犯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结合传统的文化节日进行教育。比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和端午等,通过各单位和渠道的人力财力支持举办各种活动,让罪犯在快乐的节日中感受节日的浓浓情愫,感受节日带来的喜悦,通过节日来感召罪犯在监狱积极改造,争取能够早日出来同亲人相聚:清明节安排即将出狱的罪犯为自己祖先先辈们扫墓培养其对先辈们的感恩之心;春节开展文艺活动,在娱乐的节日气氛中普及人文道德知识;为罪犯讲解二十四节气,传播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培养其劳动意识。

3  思考

传统文化对罪犯的价值在于对其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其思想意识实现对其灵魂重塑的目的[4]。因而,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一种精神性的体现,也是一种缓慢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改造工程。

对罪犯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将其改造成懂法守法的公民,能够转化罪犯的不合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和合一[5]。儒家中涉及到的仁义礼等思想体系,主张的羞恶之心等对预防犯罪有一定的效果。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讲求的是人性本善,这在预防犯罪的问题上也能具有重要作用。可见,传统文化宣扬的各种道德观念,对于罪犯改造能起到显而易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姝.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3:19-20.

[2]刘晓丽.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J]. 学理论,2011,17:137-138.

[3]陈书成. 优秀传统文化介入罪犯教育改造分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04:33-36.

[4]王钰. 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教育改造罪犯“道德观”之浅见[J]. 社会心理科学,2012,12:22-32.

[5]王平,林乐鸣.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10:107-112.

篇5:监狱传统文化

监狱警察的综合素质,是指监狱警察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特质。具体表现为一个监狱警察所具有的政治素养、法律素质、业务水平、道德观念、思想理念等等。监狱警察作为监狱的主体,既是管理人员又是国家公务人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罪犯的改造质量好坏,影响着监狱的物质、精神文明能否健康、快速、稳步发展并达到协调一致,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政府形象的好坏。本文试从加强监狱警察文化角度出发,对监狱警察文化的认识、警察文化对提升警察综合素质的作用、当前制约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因素及今后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全面提升监狱警察综合素质,促进监狱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

一、对监狱警察文化的认识

要了解什么是监狱警察文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监狱文化。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她的“人化”特性,因为人总是与文化互为依存,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是作为人特有的行为模式、生活样式而存在和表现出来的。所谓监狱文化,是指监狱作为特定性质的国家物质附属物,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监狱内部共同树立的价值观、道德法律意识、作风、传统及追求目标等,而且还包括这些因素具体化和物质化的诸方面要素,如监狱精神、管理理念以及监狱存在的物质条件和创造的社会精神和物质产品等。

监狱警察文化,是监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监狱主体的视角对监狱文化进行研究的,在监狱这种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种群文化.由此概念可以理解,监狱警察文化不仅包括单纯的警察文化生活、文化教育、文化宣传、文化设施等物化行为,还包括警察思想、警察职业道德和警察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内容,其核心在于它的精神文化。

二、监狱警察文化建设对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个警察对待自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品位,注意自己的举止,还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混日子?对待工作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水平,还是消极应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罪犯是耐心疏导、教育挽救,还是打骂体罚,以恶制恶?对待监狱是积极宣传、树立形象,还是指责抱怨?等等这些思想行为表现往往体现出一个警察的综合素质,从深层次而言,又反映出一个监狱警察文化的优劣。因此,当前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监狱警察的综合素质,对监狱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是提高监狱警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客观需要

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是提高监狱警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的监狱警察队伍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警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经常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教育和引导广大监狱警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律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科学判断形势、正确处理复杂局面、合理解决突发事件所需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2、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是规范监狱警察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监狱警察文化是提高监狱警察执法水平的必然要求。警察文化的繁荣可以推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的深入开展,可能促进监狱警察加强对必备的法律知识、管教业务知识的学习,探求正确的刑罚执法方法,树立勤政廉政意识,增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自觉性。

3、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是提高监狱警察对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根本保证

监狱是囚禁罪犯的场所,罪犯亚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罪犯的改造,监狱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特别是警察文化建设可以消融罪犯亚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监狱日常的言行举止对罪犯改造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警察个人优良的文化修养和志趣,可以在罪犯中树立个人威信,对罪犯产生正向的引导和暗示作用;长期对罪犯的耳濡目染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改造效果。因此要提高改造罪犯质量,加强监狱民警的文化建设十分必要,通过警察文化建设内容的先进性,引导监狱民警爱用良好的文化风尚,影响、净化罪犯的亚文化,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

4、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是丰富监狱警察业余文化生活,缓解思想压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警察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监狱警察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有效地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压力。监狱环境相对而言,地处偏远,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加之工作压力大,后顾之忧较多,导致监狱民警心理压力较大。而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丰富监狱民警业余文化生活是解决监狱民警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成立球类、棋牌类、歌舞类、图书类等各种俱乐部,并长期开展活动,既能锻炼身体,融洽关系,增强凝聚力,又能使民警的各类压力在无形中得到化解。

5、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是促使监狱警察形成创新理念,提高监狱警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监狱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监狱警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可以提高监狱警察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新观念、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要求的学习能力;可以激发监狱民警展示知识、展示才华、展示技能以及顺应时代发展、勇于迎接挑战的竞争意识;可以调动监狱民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实践,探索新的有价值的监狱理念和工作方法的思想。可以培养监狱警察爱岗敬业意识,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监狱警察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营造团结互助、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

三、当前制约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因素

近几年来,监狱发展史上经历了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监狱布局调整、监狱体制改革等等重大变革,监狱物质条件大大改善,警察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不容置疑,监狱警察文化的主流是好的,但一些与监狱事业蓬勃发展态势不相适应的现象却依然存在,如警察对监狱和罪犯的消极态度,执法过程中重惩罚轻改造思想和经济生产中重效益轻手段的思想普遍存在,部分警察自律意识差、业务素质低、团结协作精神不强、事业心不强、执法水平低、道德观荣辱观差,以及社会公众对监狱警察的误解和偏见等等都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但这些现象表明,当前我们监狱警察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存在着与监狱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等因素。既然是监狱警察文化建没有问题,那么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力度不够,阻碍了监狱警察文化的发展进程; 一是对警察文化建设的理解不深;部分单位领导思想意识上将警察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办报、建室等初级模式上,甚至将其视为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二是对警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单位领导将精力全都放到了组织经济生产,监管改造安全工作上,对监狱警察文化建设不以为然,认为文化建设是虚的,是形式主义,监狱工作只有抓好经济与监管安全就能推进监狱的快速发展,孰不知,不良的监狱警察文化将对监狱的发展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三是对警察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开展不力;部分单位活动组织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群众参与性不强,作用收效不明显。

2、警察思想观念陈旧,限制了监狱警察文化的发展速度;

监狱警察的管理长期处于半军事化状态,受“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等模式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服从意识,致使警察创新意识缺乏,抱着领导叫干啥就干啥等待分配任务的工作态度;部分人“安于守成”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日常工作中,遇到难题不是坐等上级指示就是相互推委,不愿动脑筋。一些直接管理罪犯的同志甚至认为管理罪犯就是要守住人头,至于如何提高个人素质,设法把工作做得好些、把效率提高些,则根本不作考虑。警察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的缺乏,影响了监狱警察内在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更限制了监狱警察文化的发展速度。

3、旧中国处刑思想、手段的消极影响及监狱对外宣传力度不够,阻碍了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深入;

警察文化需要融入社会,警察文化建设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社会公众的支持与认可。然而旧中国处刑思想、手段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了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封建社会,监狱执法者又称之为狱卒,既是身份卑贱、待遇低下、法律责任重大、时时受到制约的群体,又是监狱重地的实际管理者、最基层的法律执行者,当时社会存在着“贱民执法”的说法。统治者处刑思想上采取“株连”等令人毛骨悚然的制度,一人犯罪,殃及亲友。并且此种遗毒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使无数家庭浸透了伤心的血泪。这种现象的根本是由于当时人治、强权社会环境所造成,但却导致了人们对作为统治者实行专横制裁工具的痛恨和鄙视。

进入当今社会,由于监狱相对封闭,监狱自身对外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不少人对监狱警察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旧形象上,导致了监狱警察的社会公众认可率相对较低,监狱警察自身职业自豪感不强,警察社会化进程缓慢,阻碍了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深入。

4、新中国成立后,监狱对警察的管理上盲目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导致警察文化建设目标、方向不明;

企业以经济创收为主要目的,效益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内在动力,其员工文化建设更注重于全方位地创造物质财富的潜能。建设初期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监狱警察文化由于内容、形式上的缺乏,积极借鉴企业文化精神,但由于结合监狱实际少,实施起来过于盲目,管理者对警察大量灌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和“顾客是上帝,时间是金钱”的思想理念。要求警察一人多用,既要当好刑罚执行者、教育者、看守者,又要当好生产管理者,技术指导者、生活看护者。要求警察既要最大可能地创造物质财富,为监狱谋取经济利益,又要使

多岗位分类不清,警察精力有限,最终结果只能是大部分警察无所专长,成为“四不像”警察。

5、硬件条件的不足阻碍了文化活动、文化教育的正常开展。

硬件建设落后,投入资金不足,开展文化活动、文化教育,必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监狱体制改革以前,监狱资金不足,国家拨款不能完全到位,不少监狱警察收入靠自己发展经济来确保,更不要说监狱警察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体制改革后,监狱资金有了进一步的保障,文化设施建设大大加强,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全国监狱范围内,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的仍屈指可数。

四、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

1、加强领导,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形成良好“和谐”文化氛围

单位领导要转变思想,真正认识到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提高监狱警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监狱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转变思想,创新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理清工作思路,才能使充分提高监狱警察工作积极主动性,推动监狱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是要将警察文化建设列入单位议事日程和工作安排,不断探索研究警察文化建设的科学规律,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保障措施,确保本单位警察文化建设有序推进。各单位领导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参加警察文化建设活动,影响和带动广大民警积极投身到警察文化建设活动中来。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良性的用人机制

在监狱民警队伍建设上,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治警观,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激发基层民警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结合警察的工作实际,把警察个人的工作实绩与利益挂钩,建立相应的分类分层次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形成爱岗敬业、公正执法、文明管理、科学改造罪犯的工作氛围三是要创新工作机制,以激发内驱力为切入点,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可以使民警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广泛开展岗位创优和立功创模活动,激励民警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让工作表现好、办事效率高、业绩突出的民警得到及时的肯定和奖励,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要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引导,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使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从而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努力在监狱警察中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团体意识,共同建设奋发进取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把监狱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2、注重廉洁自律教育,抓好警察的廉洁性,形成良好的“自律”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化作用,形成人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自律”文化氛围。注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监狱教育学习计划,加强对警察的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开展正反典型事例的教育活动,用先进的廉政文化理念武装警察的头脑。二是注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宣传廉政文化。结合实际,充分运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将廉政文化艺术和谐地渗透到监狱各个角落,提高警察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并促使警察在廉政文化的熏陶中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三是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人员的管理。以管钱管物管人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为主要对象,将廉政文化融入各类管理之中,统筹安排,相互促进。四是抓好家庭廉政文化建设。树好家风是促进个人廉洁自律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警察家属座谈、参加廉政教育大会等形式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使廉政文化向警察家庭延伸,形成反腐倡廉的多方面合力,使党风廉政工作取得实效。

3、建章立制,狠抓执行制度的严格性,责任追究的严密性,形成“问责文化”氛围;

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预警机制、激励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营造“教育使其不愿为,法规使其不敢为,机制使其不能为”的管理氛围,建立和完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问责的核心要求是负责,即切实负起应负的责任,对没有负起相应责任的责任人追究责任。因此,界定责任是问责的核心环节,建立他律的制度体系是问责的根本保障。只有将问责制度化,形成完善的问责机制,才能有效地持续问责。

4、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氛围,抓执法的规范性,处事的公正性,对罪犯管理讲究方法。

提高监狱基层民警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学习教育。通过对教育培训的准法制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健全学习制度,不断更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营造一个全员参与,人人受教育的学习氛围,为创建学习型民警队伍提供一个环境平台,推动基层民警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监狱要分岗位、分专题,对不同职级、不同专业的警察进行培训。要保证民警的继续教育时间、经费和场所,满足民警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

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警察技能的培训,提高基层民警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要按照“优秀民警加强培训,年轻民警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要求,培训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求,根据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要求、结构变化以及个体岗位变换和职务变化,科学地调整培训的内容及方式。培训要强调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用其所长的原则,注重把培训与使用统一起来,确保受训者能把通过培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工作实际,以提高基层民警履行岗位职责的适应能力。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方法,适时邀请社会名人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基层民警进行专题授课,有计划地分批派送民警外出学习培训和考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同时要加大对监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搞好民警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理念,努力营造“以勤奋学习为乐,以知识更新为荣”的良好学习氛围。3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努力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化。学习型警察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形成共同愿景、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为目标,大力倡导和有效推进学习型民警队伍建设。以提高能力、增强本领为重点,抓好7910工程和继续教育,强化专业训练,逐步实现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各单位要按照建设学习型警察队伍的要求,大力提高民警的文化素质。要定期开展各类理论研讨、文艺创作讲座、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观摩等活动,加速民警知识更新,使全体民警领略各个学科的知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特别要加强与改造罪犯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控制和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要大力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基层民警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操作。要通过工作创新、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合理安排、调整民警工作、学习、生活时间,确保民警有必要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参与监狱各类文化活动。

5、加大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警察文化活动,将警察文化活动推向深入。首先,要在建立警官俱乐部、图书室、阅览室、警官娱乐活动中心、荣誉室等等。其次,广泛开展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美术书法和摄影展览等活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陶冶民警思想道德情操。再次,应该在广大民警中开展读书活动,开展知识讲座,组织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知识氛围,提高民警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另外,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要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在紧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大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上开辟警察宣传阵地,使警察文化建设深入社会,并融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

环境是警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警察环境文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影响某一警察群体和个体的文化背景。警察所处的周围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各种行为。如果把警察引向某一方向,就必须使警察与环境间的关系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不是改变环境,就是让警察去适应环境。如果警察与环境经常处于不适应的状态,不仅影响他们的行为,而且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在警察文化构建中,要大力抓好环境的优化工作。一是优化礼仪环境,大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二是优化办公环境,要本着量入而出的原则,美化、绿化、净化、优化各单位的内外环境;

一是以设施为载体。要加紧建立警官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警察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警察英模纪念馆以及警察博物馆等设施和场地,这些设施和场地是警察文化建设的硬环境,缺少这些阵地,警察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硬件支持而不能进行。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警民专题文艺晚会、“警察与人民”演讲比赛、“卫士心声”合唱比赛以及“警苑奇葩”摄影、美术、书法、手工艺品制作展览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使警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人生的启迪和精神的升华。

篇6:浅析监狱警察行为文化

浅析监狱警察行为文化

瞿航辉 监狱学1021班 1070310111 内容摘要:监狱警察是依法从事监狱管理、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工作的人民警察。在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更高发展平台上,通过大力弘扬监狱警察精神更加有利于加强警察行为文化建设,提高监狱科学发展的软实力,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动态地考察和衡量制约和影响监狱警察行为的因素,才能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工作坏境,进而构建和谐的监狱。

关键词:监狱警察

行为

文化

引言:关于监狱警察行为,是指具有合法身份、享有警察职权的警察,以监狱机关的名义实施的,与监狱警察职权相关的行为①。监狱警察行为主要表现为组织的执法行为,执法行为是执法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执法能力高低的体现。监狱警察执法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不仅影响着对其执法能力的评判,而且制约着执法质量的高低,反应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状态,甚至对罪犯权益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监狱里因监狱民警的诸多不良行为而导致的问题古来有之,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情况显然有了新的版本。

1999年,广西自治区罗城监狱副监狱长胡耀光等数十名干警、河池中级院刑二庭庭长韦哲文等人集体受贿,在办理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事务中进行“一条龙服务”,共有60余名服刑犯人获违法减刑、假释或保外就医,此案涉及犯罪金额达300万元,闹出了“有钱钱服刑,没钱人服刑”的惊天大案,随后涉案人员全部被判刑;2005年10月,山西临汾监狱政委王勇民收受巨额贿赂,为根本没病的十余名罪犯办理保外就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今年5月,宁夏监狱管理局副局长熊斌等人收受贿赂,违规为大毒枭周彦吉办理请假外出就医,导致周犯脱逃又实施了特大贩毒案件,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从司法机关已经查处的案件中可以看出,目前监管场所已经成为司法腐败的一个高发区,一些监狱民警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监狱警察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 ① 刘建会等著:

《监狱警察本体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2 第152页 上海政法学院 2010-2011秋季学期《警察职业素养》课程论文

约束以及科学的规范体系,因此监狱警察群体在警务实践中创造、积累并发展起具有监狱特色的警察行为文化,对推进监狱警察队伍建设和监狱警察履行法定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保障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监狱警察行为的因素

制约监狱警察行为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由此导致了监狱警 察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动态地考察制约行为发展的一切因素和行为发展的全过程,才能科学地认识监狱警察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其性质,影响监狱警察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一)生理因素

青年监狱警察作为充满希望的有生力量,他们具有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有较高的抱负,有干好事业的理想。这期间,年轻人身体的各部分发育相当迅速,各种激素包括性激素分泌旺盛。据文献介绍,青年人在发育期释放出来的能量比成年人多1.5倍,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是快速不稳定的,有人形容这个时期如同“暴风骤雨”,心理问题特别容易产生。监狱警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监狱工作的特殊性的必然要求,监狱工作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是很难适应工作的要求的。① 同时,监狱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使监狱人民警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投入战斗,能够在罪犯铤而走险时,制服罪犯;能在繁重的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工作面前,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一是因地置宜,可建立“警察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由于地处偏僻,远离城区,监狱及周边没有娱乐活动场所,平时警察职工和家属的业余生活较为单调。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狱党委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工会制定建设计划,为广大警察职工找寻强身健体的好去处。二是投入资金,完善文体设施,比如跑步机、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健身房、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活动,方便警察职工锻炼身体和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为岗位练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也让广大警察职工充分地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生活,陶冶情操,增 ① 贾洛川著:《监狱学基础理论》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第111页 上海政法学院 2010-2011秋季学期《警察职业素养》课程论文

长知识,扩大交流,增强沟通,改善邻里关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监狱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监狱警察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其一切活动都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维持监狱警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战胜各种压力和挑战的重要保障。心理问题犹如“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据WHO估计,世界上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据我国资料显示,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据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警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警察已经构成心理疾病。目前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从调查数据来看,警察的强迫症状、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等。从性别来看,女警察的焦虑倾向高于男警察,而男警察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警察;从年龄来看,中老年警察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警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这些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具体性、局限性。但是,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警察遭受着心理困扰,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警察的心理健康是罪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警察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罪犯的教育改造资源,几乎每个罪犯在改造过程中,都会因警察的影响而在心理上烙下较深刻的痕迹。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良好的监狱警察行为文化就无从谈起,源头性弊端就无法杜绝。监狱应采取各种措施,减轻警察的心理压力。一所监狱要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的依靠是警察队伍,可以说,警察队伍的素质决定了监狱发展的兴衰,而警察队伍的素质不仅是指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心理健康。因此,监狱必须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事实表明,监狱领导的支持和关心能够有效地减轻警察的心理压力,减少警察心理问题的产生。作为监狱领导要努力做到:研究警察的心理需要,如提高警察的政治上、物质上待遇,更多满足警察精神需要和成才的需要;多与警察沟通,了解警察的工作生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赏识警察,信任警察,上海政法学院 2010-2011秋季学期《警察职业素养》课程论文

给指方向、搭舞台、压担子、创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等。为此,监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的新特点、新理念,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和重视监狱警察职业心理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解决监狱警察出现的普遍心理问题,确保警察身心健康,为在监狱内形成良好的监狱警察行为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监狱警察行为文化分类概述

监狱警察行为文化,是监狱警察文化传统,作风、精神面貌、职能目标的动态反映,一个时代和社会的监狱警察文化集中体现在该社会的警察思想理论体系中,却更广泛地活跃在见之于动作的警察行为方式中①。监狱警察行为文化主要包括监狱警察管理行为、监狱警察公共关系行为、监狱警察人际关系行为、刑罚执行与狱政管理行为、监狱警察生活方式等。②

监狱警察管理行为,是指监狱机关为提高自身系统的功能和有效履行并完成惩罚和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能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监狱警察进行组织、决策、领导的一切协调活动。针对规范警察行为,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监狱警察队伍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第一,要根据当前监狱工作形势和队伍建设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要结合法制时代新特点和“三化”建设对监狱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影响和要求,对内容陈旧、方法过时的制度要应时而改。第二,要重点把握住监狱人民警察招录、干部人事管理、监督考核、奖惩工作等管理机制的建设。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监狱人民警察从事警务活动和自身警务作风的监督考核力度,对那些执法犯法,作风败坏,严重损害监狱机关形象和威信者要坚决清理,严肃处理,决不手软护短。同时,积极探索干部选拔的新机制,加大干部选拔、聘任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强化公平意识,畅通用人渠道,保护监狱人民警察的进取心和参与意识。第四,要建立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各项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第五,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评估体系。

监狱警察生活方式是监狱警察群体直接地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所凭借的各种条件和采取的形式。探讨监狱警察生活方式,关注监狱警察的生活对形成良好的监狱警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民警文化生活各单位要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理论调研、文学创作、征文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 ①② 张兆端著:《警察文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刘建会等著:

《监狱警察本体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2,第183页 上海政法学院 2010-2011秋季学期《警察职业素养》课程论文

民警的精神生活,陶冶民警的道德情操。要充分利用文化的凝聚作用,每年或每二年以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文学作品及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和业务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加强交流,突出特点,寓教于乐。要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民警主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要尊重民警的个性要求,引导、激励民警进行文化创作,为民警发挥特长、显示才华提供广阔的空间,力争推出既有警察特色,又有艺术品位,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作品。各单位每年举行一次“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对当在理论研究、文学创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表彰。对在理论研究、文学创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记功;对有特别贡献的个人,给予重奖;同时为鼓励、激发青年民警的创作热情,设立35岁以下青年民警参与评比的“警察文化建设新人奖”;每两年举行一次文化建设评比和经验交流活动等等,并着重解决好监狱警察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问题,丰富监狱警察的文化生活方式。

三、形成文明合法的监狱文化行为,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监狱警察的行为是否文明合法,不仅仅关系到罪犯的改造质量和监狱内安全 秩序的规范运行,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人说,监狱警察的行为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社会。形成监狱内良好的行为文化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全体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政法工作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央政法委印发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读本》,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警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三者统一”、“三个至上”、“三个效果统一”,始终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

(二)加强执法培训。组织全体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认真学习《监狱法》、《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教育广大警察在对罪犯劳教人员计分考核、分级处遇、奖惩等各项监所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坚持秉公执法,严格依法办事,深化狱(所)务公开,确保执法公正。上海政法学院 2010-2011秋季学期《警察职业素养》课程论文

教育广大警察坚持文明执法,杜绝打骂、体罚、虐待罪犯劳教人员等行为,依法维护罪犯劳教人员合法权益。

(三)加强廉洁从警教育。组织全体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认真学习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强对广大警察廉洁从警教育和警示教育,教育广大警察坚持清正廉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四)开展执法行为检查。重点检查办理加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加减教期、提前解教、所外就医、所外执行、离监(所)探亲以及禁闭、警械具使用等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罪犯劳教人员日常考核、立(记)功呈报、安排会见通信、执行地变动、工种安排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三类罪犯”(职务罪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主犯和首要分子以及在本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罪犯)是否按法定程序实行定点关押、统一分流,《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是领导干部的罪犯管理和执法工作的紧急通知》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狱(所)务公开制度是否得到贯彻落实等。建立健全执法制度。针对查摆出的问题,结合每个执法环节和执法岗位实际,建立完善工作规范,特别是针对办理减刑(期)、假释、暂予监(所)外执行以及禁闭审批、警械具使用等环节,进一步统一执法标准,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议制度,防止执法随意性,保证执法权正确行使。

(五)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监狱劳教执法活动置于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之下,重点加强对容易发生违法、违规等关键岗位和环节的监督。要按照司法部《关于加强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对执法值勤活动的现场监督和检查。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监督。严格执行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双六条”禁令,严肃查处违反禁令行为。要深化狱(所)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促进执法公正。

综上所述,科学地研究影响监狱警察行为的因素及其性质,有效的帮助提高监狱警察的身心素质是形成良好行为文化的前提;全面了解监狱警察行为文化的分上海政法学院 2010-2011秋季学期《警察职业素养》课程论文

类和特征,正确把握其活动的方式、内容和规律是形成良好行为文化的基础;严格遵循其行为标准,对于形成文明合法的监狱警察行为文化,履行法定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保障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行起名 五行属火的男孩名字下一篇:舞蹈机构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