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2024-07-11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共12篇)

篇1: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校陆续添加了许多现代化得硬件设施,这些设施为我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新学年,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推进我校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增加信息化硬件投入,加强信息化硬件管理,提高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现制定以下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实干的精神、超前的思路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有认识、有领导、有落实。从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科学研讨、合理规划、协同合作,整合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实施同步发展策略。将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与信息化工作相关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学校将依据本指导思想,切实地将信息化工作计划落实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校园网工程建设

1.实施改造校园网工程,高标准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结构,发挥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为教育教学应用构建网络平台。

2.完善学校内网功能,完全实现校务公告、办公自动化。

(二)加强学校园网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制订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1.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常规管理。

不断研究各种管理技术,加大考核力度,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地服务于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保证网络安全畅通,又要杜绝教师在网上聊天、打扑克、玩游戏等不良现象。深入研究网络应用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病毒防治。

加大对学校的管理力度,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减少病毒的传播。凡新安装系统的计算机必须先安装杀毒软件,并打好相关补丁后才能接入网络,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病毒问题,保证网络不因病毒导致堵塞、停网等现象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网络的使用效益

树立建网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网页建设,改进和提高教育网站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服务。

1.继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站布局和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力求网站界面简约、布局合理、色调一致、风格统一、内容丰富。

(四)教育资源库建设

继续加强资源库建设,建立自己的资源中心。

(五)网上办公环境建设

探索和完善校内消息和文件传输系统,实现网上发布通知、传送文件,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继续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立足实际,针对不同学科和学段,完成对教师常用软件系统的专项内容培训。

2.继续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研究

1.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2.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力度,发动全体教师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规范。

3.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堂应用实践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实施能力。

篇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里,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科教局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中心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本学信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确保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1、继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目前各校各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管”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切实管理好多媒体既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并做好多媒体教室、班级的卫生、安全工作。

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

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创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究,2017年2月中心校54人参加了由科教局组织的电子白板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

二、加强科研,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我校按照科教局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以课本为基础,适当增加电脑动画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同时加强了网络教学,本学21名教师参加了大同市电化教育馆组织的首届中小学特色微课(视频)大赛。

三、本对14所学校进行了网络汇聚,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网络,以便更好的服务学生老师及家长。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电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由于人力的关系,电教设备使用监督情况做的不是很好,虽然已经制定了班班通使用制度、使用记录,但对使用记录检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我校的班班通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部分教师还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的使用仍然很陌生,对课件的操作也不是很熟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电脑知识掌握的不牢,操作的少,缺少专业的指导。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为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提升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做出努力。

3、目前还有两所小学网络汇聚还未完成,争取下学期完成这两所小学的网络汇聚工作。

篇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学校《芳草地国际学校"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2013—2015年发展行动计划》中, 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特征"四化" (国际化、集团化、规范化、信息化}之一.全校必须充分认识推进芳草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全面规划、加快实施, 建立基于集团化办学理念的芳草特色门户网站.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 稳步提升芳草信息化水平.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发展。

学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目标:到2015年, 全面完成《规划》所提出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形成与区域教育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芳草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每个师生可享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成学校门户网站并有序运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在具体实施中, 重点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让师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与教育教学多维融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媒体进课堂项目, 促进教学改革,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成效显著。

信息部吴阳主任在介绍地球主题探索课程平台

专家在为学校信息化课题出谋划策

学生使用小白板学习

学生使用“按按按"应答器上课

篇4: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大信息技术建设,启动幸福教育工程

在打造辽源地区一流办学水平小学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多发展中的困难。为了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化学校,2010年学校安装了20兆光纤,给四个楼所有教师、办公室布上网线,使学校信息化建设走上了“高速公路”。2012—2013年新建学生微机室、教师备课室,又在我校34个教学班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在我市率先实现了班班通。2013年7月学校改建了应用率更高的多媒体教室,配备100寸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满足了全校12个教研组教师日常备课、教学研究等的需求。高标准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成为我校“构建幸福高效课堂、培育幸福学生、培养幸福教师、实现幸福教育”的助推器。

二、加大信息技术培训,推动幸福教育工程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队伍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2013年1月份,全体教师参加了office2010办公软件使用的国培学习;2013年5月份,学校邀请吉林师大辽源分院培训部夏勇老师来校进行了课件制作的专题培训。Office2010办公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使全校教师感受到Ofiice2010软件的功能更丰富、更强大,同时教师在体会文档艺术、强大数据分析功能、让演示文稿更出类拔萃、轻松管理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更高效地工作。电教主任王力和微机教师潘国生是学校的微机软硬件维护能手,他们边学习、边琢磨、边讨论、边实践,业务素质也在实践中飞跃提升。王力在平时定期的检查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随机的个体指导和集体培训。现在全校教师都会自制课件,电教课在我校就是常态课。

2013年12月,辽源市教育局牵头将团中央与联通公司合作开发的“数字化智慧校园”一卡通项目引进我校,使我校率先在全市小学使用一卡通网络平台。学科教师通过“数字化智慧校园”平台可免费下载使用所有学科教学课件资源;班主任通过“数字化智慧校园”网络平台进入班级网站随时可发布班级信息;家长可以随时进入到孩子所在的班级平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以及班级开展活动的情况。“智慧校园”网络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间的互联、互通、互动,有利地推动了我校幸福教育的进程。

三、展示信息技术活动,挖掘幸福教育内涵

1.信息化教育开放活动

2013年6月5日,我校成功举办了“阳光体育·幸福课堂”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代表近500名,开放了32个班级的13个学科共计56节课课堂教学和8节班队活动,56节课课堂教学全部使用了多媒体一体机。此次活动家长及社会反响俱佳,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办学声誉。

为了落实好每天30分钟的特色课间操,我校创编了特色韵律操《篮球宝贝》;新编了集体舞《校园多美好》《找朋友》。这么多新内容,怎么能省时又高效地普及呢?这时,班班通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我校录制教师示范动作的分解视频后上传到各班级一体机中,大大提高了三操一舞的普及速度和效果。4月27日,我校成功承办了龙山区体育校本研修暨阳光体育观摩活动,之后又陆续接待了辽源市市直16所中学、1所实验小学以及龙山实验小学、谦宁小学的领导与全体班主任及多寿路领导与体育教师的多场常态体育课和课间操观摩学习,发挥了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了全区、全市的阳光体育活动。学校的三操一舞视频还被市局推荐参加省级评选并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一等奖证书。我校先后将4月份开展的全校学生的读书知识竞赛活动、9月份举行的“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以及10月份起开展的“化茧成蝶”分级阅读活动进行全程录制,上传到学校网站,使更多家长了解到学校幸福教育理念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信息化教育教研活动

2013年6月,我校接待了市区部分领导、教师的随机听课,来宾们切身体会到我校信息化常态课堂的灵动高效。 2013年7月28日,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在辽源市市长金玉辉、教育局长孙时光、龙山区委书记胡永为、区长张凤林等领导陪同下视察我校,各位领导走入两个教室分享了班班通带给师生的高效幸福课堂。

我校的信息化教育日常教研氛围浓郁,已经形成了以集体备课促教研、周周开展学科校本教研课活动,学校的整体电教环境使得每次教研课同时也是电教教研课。每次围绕小专题主讲教师反思、大家观课评议、互动交流的时候都会涉及电教手段的辅助运用是否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的制作是否科学优质、操作是否规范、还有哪些灵感和建议等,这使得教研活动实现了多重研究功能,实现了教师的幸福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的同步。

四、做好信息技术规划,提升幸福教育品位

篇5: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1、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积极组织中职学校利用暑假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师现有计算机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分出层次,逐层培训,要求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业技能,还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以来,我省有300余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余名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计算机类专业培训;上百名计算机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

培训和建立了省、市、校三级网络技术管理人员队伍。通过组织开展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网管人员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理念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力。大部分职业学校也组织开展了信息化技术的全员培训,经过培训,多数管理人员已基本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省、市、校三级职业教育信息快速、畅通传播提供了保证;一线教师利用网络采集相关信息、借助各种软件制作课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迅速提高。

2、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管理功能。

我省建立了“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同时自下而上建立了一支工作有序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员队伍,在宣传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交流职业教育先进经验、了解基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发布最新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信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了各级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效力,同时引领全省职教工作者一道紧跟信息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焕发生机。

3、以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提高师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围绕每年教育部组织举办的全国教师信息化大赛,我省从省到市、校也都举办此项比赛,还组织开展了中职学校优质课件评选、电脑作品制作评比、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等多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对职业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了全省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我省在进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强化了实训基地教学设备中信息技术的配置。要求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教学设备要装备高端技术软件,提高数字化教学能力。要配备先进的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学校网站同时,要搞好校园网建设,建立校园网管理信息平台,校园网要涵盖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系统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对全省49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要求校校建成千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

5、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我省49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开发建立了校园信息发布平台、网上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监控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

(1)以门户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发布平台。学校网络中心自行开发设计学校门户网站,数十个部门网站和专题网站,门户网站发布学校相关信息,从整体上展现学校发展概况、专业优势、办学质量,藉此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创设一个富有执教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各部门网络发布各自能信息,有效改善日常管理和工作模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专题网站发布专题信息,突出重点,成为学校网络宣传的重要阵地。

(2)方便快递的网上办公系统。各校建有功能比较完善的OA系统,一些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结合学校门户网站,可对外对内发布信息,方便校内和社会用户浏览。

各校自行开发了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及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助学金管理、就业管理、财务管理于一体,整齐划一,合理统一校园信息,方便了广大师生。

(3)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教务管理平台、教师教研平台、技能实训平台、学生学习的平台、校企合作平台、远程教育平台为一体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提供较完善的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通、促进优质资源,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改革创新能力。

6、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我省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均已着手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教师教案课件库、视频教学库以及方便查询的学生考试成绩库、教师效能考核成绩库等,提高了常规管理与查询的工作效率。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免费资源从而大大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待深化和提高。

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仍采取传统的管理和办学模式,只注重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而忽略了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办公工具的配备和应用,只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培养而忽略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只注重各项管理的规范性,而忽略了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2、职业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电子图书等基础设施较少,不具备集中培训的基本条件;部分职业学校开展培训时间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许多教师只学到了浅显的计算机及网络常识,与自行制作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3、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有待加强和改善。

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来衡量,我省中职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量、专任教师备课用计算机数量、多媒体网络教室、购置电子图书、服务器、建立信息平台的学校数量等方面距国家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而且有些学校计算机及相应软件更新换代的任务也较大。

4、信息化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共享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学校虽然注意到了信息化资源建设,比如购买安装一些教育教学软件,教师自己搜集和开发了一些教育教学课件或其他教育信息资源,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及其改革的需求和信息化的要求。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多而杂,课程设置种类繁多,教学信息资源及各种素材数量不多,尚未建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各专业、各学科的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库。

5、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数字化教学设备配备使用程度不高,网上教学、实训平台、模拟仿真等软件开发应用还很不够。

6、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我省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没有建立校园网管理信息平台,校园网不能涵盖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具有系统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学校各部门的主要管理内容还不能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特别是校长的思想认识和教师的信息化理念。

各学校领导要高度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校长必须具有现代社会的信息素养,必须具有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深谙信息化内涵,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专兼职管理队伍,不断更新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理念。

2、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强化实训基地教学设备中信息技术的配置。实训基地教学设备要装备高端技术软件,提高数字化教学能力。

3、加强对专任教师、网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及应用的培训。

要通过不断强化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及应用水平,从而促进校园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的提高。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校园网络管理人员队伍是校园网建设与发展中一项重要工作。要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网络管理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4、推进数字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库、资源网建设。

加强全市及各职业学校资源库、电子图书室建设。引进国内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教育网上教学、学习、实训平台,推进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服务专业整体教学与实训为核心,以媒体素材、微教学单元、网络课程、仿真实训操作软件为重点,推进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和资源信息化平台等建设。

5、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利用职业学校优质信息化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教学管理平台,用好学籍管理系统。中等职业学校要努力建成达标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硬件设施符合标准,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完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及计算机终端配备满足教学要求,学校网站运转良好,立足便捷化服务,围绕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后勤服务系统等,促进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广和应用。

6、加强对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督导检查。

篇6: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汇报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1、硬件建设方面

全校所有教学班及专用教室都实现有线宽带、有线电视和广播系统接入,实现班班通:(26个教学班、12个专用教室)

全校电脑数量:台式机151台。其中p4以上配置126台,p4以下配置25台,生机比1:7.55。笔记本电脑99台,课任教师师机比1:1。

所有教学班和专用教室均安装使用多媒体平台(多媒体电脑+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共计41套。另有多媒体移动车两套。

阶梯教室、电脑教室、科学教室配有电子白板

中心机房服务器4台,(另有4台因配置陈旧,处于闲置状态),四台服务器功能分配分别为:网站建设与维护平台、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内部文件与教学资源管理与存储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

宽带接入:从苏州市教育城域网接入,2011年9月升级为百兆宽带。校园接入和校内主干布线均为光纤分配。

中心机房管理:三级构架(城域网光纤百兆接入校园主交换机光纤分配分幢终端双绞线接入)

2、信息化系统运用

(1)上级单位设置服务器,学校参与管理和使用的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导处直报,服务终端苏州市教育局

学生因病缺课管理系统:医务室直报,服务终端苏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总务处直报,服务终端苏州市财政局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总务处直报,服务终端教育局装备站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总务处直报,服务终端教育局发财处

(2)校内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鑫剑多媒体资源库系统

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3)学校自主开发和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与运用系统(NAS)

电子文稿打印共享系统

电子教案管理系统

自主开发课件共享系统

素材库共享系统

3、信息化安全管理与建设

安装服务器硬件防火墙,实现校外主动拦截。

安装正版瑞星软件杀毒系统(服务器+网络终端),实现校内拦截。

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管理条例,设置网管员并签订管理协议。

4、学校信息化教学培训工作

(1)全校教师参与

在线课程培训(每学期)

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学期)

课件制作培训与评比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2)部分教师参加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化运用能力培训

电子白板参赛培训

网络教学团队竞赛培训

网页制作培训

5、学校及教师所获信息技术相关成果

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学校

网站建设:首届十大优秀教育网站、2011校园门户网站评比第一名、开设教科研专题网站(课题管理与研究)

教师竞赛:(获市级荣誉)

网络教学团队综合学科比赛:一等奖(黄晓圆、饶岳玲、张琰)

网络教学团队语文学科比赛:二等奖(屠以莎、王逸群、张琰)

电子白板课件设计与说课比赛:一等奖(张竹箐:数学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一等奖(王逸群:语文、陈凌:幼儿园);二等奖(屠以莎:语文、陈建忠:数学、饶岳玲:英语)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本学期及今后打算

(一)近期工作

1、课堂教学方面

理念认识: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立足适用,有效使用。

生本理念引导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信息技术提出全新的要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小组合作,要求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强调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效性。

教师对实物展示台的使用频率在增加,课堂教学生成作也展示。

课件使用的辅助功能也没有弱化(自制与教材配套提供相结合),但不强调每堂课每门学科都要使用多媒体课件。

2、教学管理

生本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集体备课的电子教案共享,通过一课三备(留下修改痕迹),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校外教学资源库共享

自制优秀课件共享

教师自制课件和教材提供课件的运用

3、学校管理方面

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对学校管理资料尽可能实现电子化共享。

学校管理数据的信息化整合与处理:实现管理人员电脑终端数据共享。信息技术骨干教研组:维护校园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以及教学关键的开发利

用。

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实现网站的宣传辐射作用和资料积累功能。

信息化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信息化市级课题研究零的突破。

(二)远景规划

2011-2015年是学校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段,学校面临校园整体改建、百年校庆以及硬件建设重新调整的重要历史转型期。

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

机遇:因整体校园改建,所有硬件需要重新建设和规划。

挑战:在信息化设施设备、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师生信息化素养、国内外学校交流中的信息化运用等方面如何体现高水平现代化的办学要求?体现智能化校园的管理?

初步设想: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目标,第一步规划阶段,第二步硬件建设阶段,第三步资源整合阶段。

硬件配置:

1、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按照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要求,按照江苏省学

校装备一类标准配齐各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施设备。建设自动录播教室。

2、建设校园网络管理中心、计算机软件制作室、红领巾电视台编辑及演播室、校园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智能铃声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实现所有教室、办公室因特网无线覆盖目标。生机比不低于8:1,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师机比1:1。校园百兆光纤接入,设无线和有线两种连接模式,联网计算机100%。

信息化管理

1、将学校办公信息化管理运用平台与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形成高效智能化的管理平台。

扩大学校门户网站功能:将校内科研网站、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等进行链接,增加服务与教育功能。

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库:将电子图书馆、教学素材库、自制课件资源库、电子备课系统,优秀课件等进行汇编整理,所有学科建成与课改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各学科基本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整合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将学校现有各部门使用的师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以及校务管理电子化等

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管理资源平台的一体化管理,支撑行政开展高效管理。

体现智能化的校园管理,将更多地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进E卡通管理:实现“考勤通”、“图书通”、和“门禁通”。

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硬件安全配置到位,更全的防盗监控设施及周界报警系统,设立监控室。

师生信息化素养培养

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取得初级以上的教育技术能力证书。组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网络管理员等专技人员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网络、信息化培训课程。组织信息化校本培训工作。

中高年级学生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在教育信息先进学校的基础上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

三、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不足

1、对智能化校园建设的认知和比较模糊,硬件建设需要高层次的指导和规划。

2、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的不足,缺少专业的师资。

3、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层次不高。

对策

1、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取得理念和技术层面的支持。

2、招聘专业师资。

3、在教科室指导下,进行信息化课题的研究探索。

校务公开录入:tuyisha责任编辑:tuyisha

上一个校务公开: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周工作计划 下一个校务公开: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周工作计划

篇7: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10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篇8:浅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转变教师观念

首先, 必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从若干年前延续至今的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获得信息、学习新知识, 从而形成能力。第二, 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外地经验, 请专家科学指导, 充分发挥本地本校信息技术高手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广大教师素质, 特别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课件研制, 改变只有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多年反复用的陈旧观念及作法。第三, 在教学实践中, 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 着重在教学结构, 即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手段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的研究实验上下功夫, 研究信息技术在每个要素上的功能和作用, 研究整个教学结构中信息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效益。这样才能触动教师灵魂, 推动教师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 逐步提高自己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能力、素质与水平。

二、培养学生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教育信息化绝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事情, 在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的同时, 必须使学习者也具有适应教学和学习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水平, 会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按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 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教学, 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教学,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会录入文字, 会上网搜集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与信息,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也突出了学生主体性与参与性。

三、加强硬件建设

虽然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要求已提出十余年, 但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仍处于不均衡状态, 农村村级小学没有计算机室, 有的只有一台计算机能上网, 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因此,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环境建设仍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从表面看, 这只是一个投入问题, 但实质上它决定着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离开硬件建设, 加快信息化步伐只是一句空话。因此, 必须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下大功夫, 改变已有不适应要求的现状。

首先, 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校必须安装卫星接收器, 校校装宽带, 建立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功能室;室内设施设备要达标, 安装大屏幕及多媒体投影机;建立软件资料 (资源) 库。其次, 村级小学要建立计算机室, 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要求, 要建立光盘播放点。这两项建设虽然不一定达到高标准, 但必须因校制宜, 从实用原则出发, 满足基本需要。

四、丰富软件资源

在硬件建设满足需要条件下, 软件资源是关系到信息化建设成效的重要一环。如果硬件建设达标, 没有足够的软件资源应用环节就会出现问题, 如同有枪没有子弹一样, 要提高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也是纸上谈兵。如果只靠教师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自制课件, 不仅费时、费力, 还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缺乏丰富的符合教师需要的资源, 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也不可能使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就无法改变教师一言堂, 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兴趣、积极性均会受到严重的挫伤, 因此, 要丰富教学资源, 并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符合“目的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理念, 从三个方面加强资源库建设:一是积极搜集、加工整理因特网上的资源;二是合理选择购买经严格审定的配套的电教教材;三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行改制、自制课件。从这三方面建设起来的资源库具有很高的质量, 还可以不断修改、完善、更新、交流、共享, 使教师应用起来快捷方便、实用, 从而激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 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摘要:如何搞好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课题, 并且实施起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篇9: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上海浦东新区应如何开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寻找目标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提供策略方法。

通过对浦东新区所有中职学校信息化现状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与学校内部教学和管理应用的要求存在差距。

中职学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上海浦东中职学校的校园网大多是在2003年前后建设的,学校通过电信10M光纤接入浦东教育网,通过浦东教育网与上海中职城域网连通。校园网络基本上能覆盖教学与办公区域,能够满足上网和检索资料的基本需求。校际之间的网络通讯带宽只有10M,不能支持基于视频的应用。从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首先,学校网络设备、服务器老化严重,已基本达到使用年限,网络故障和设备损坏现象频发。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主干1000M链路速度的要求,校际之间的通讯带宽不足10M,不能满足将来学校开展教学视频直播点播、远程教学、校园安全监控、视频会议等大流量多媒体应用。其次,互联网接入带宽只有10M,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浏览和资源下载的需要,特别是在校的师生人数大大超过普通中小学师生人数,需要比中小学更高的互联网访问带宽。另外,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基本处于空白。部分学校的办公和教学区域配置了简单的无线终端,但仅仅只是作为校园有线网络的补充,学校整体上尚未按照无线校园网的标准进行建设。

目前,一卡通系统已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所有学校的图书馆都采用条码扫描卡管理系统,但都没有使用IC卡,个别学校在食堂就餐、学校淋浴、教师考勤等方面使用了一卡通管理。学校基本都配备了专用软件进行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如图书馆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学校整体发展与信息化应用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信息技术为学校重点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和持续力,如将数字校园作为学校发展特色,与教学管理和学校网站平台建设进行深入的整合。学校教师普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和工具开展学习和实训,如动漫制作软件、航空学校的CBT软件、物流管理和数控车仿真软件、商务实训系统都成为学校专业培训应用特色。但从学校实际反映的对课程资源方面的突出问题来看,对虚拟实训系统需求存在紧迫性,各校已将虚拟实训平台的建设作为信息化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信息化应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动力

中职学校教育更偏重于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前市场热门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动漫设计、工控机床等,其专业课程、业务实习都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因此,信息化应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需条件。

2.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应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基础教育的多媒体教室、机房配置可以按统一标准统一功能配置,而职业学校根据专业不同,需要的配置也不同。也就是说职业学校的教室不宜采用标准化,需要更多的专业实训室。例如,动漫专业的教室就是一间专用的计算机房,且所配置的计算机性能、存储容量相对要高。

3.学生的学习环境应依托信息化支撑

职校学生的学习对信息化的依赖性更高,需要更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支撑。据统计,目前职业学校中有20%以上的专业与信息化相关,其他的专业也都需要专用的软件平台、专业的仪器设备、计算机系统支撑。目前,实训一体化平台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应用,通过软硬件平台搭建各种生产环境、实训环境,为职业培训提供实训一体化的服务。将来,网上虚拟实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将成为发展方向。实训虚拟化网络化将更好地发挥校外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优势,将提升实训的有效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校内应用系统需要统一整合

相比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应用,中职学校目前使用的管理和应用平台更多,使用的范围更广。各级部门都有管理平台在使用,但由于这些平台业务不同、管理部门不同、使用对象不同,造成了学校内平台的“各自为政”,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常出现数据不通、多次登录等问题,需要进行应用整合和数据共享。这也是今后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中职学校对信息资源需求的规模更大

由于中职学校的师生数量要远大于普通中小学校师生数量,特别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校的师生人数达到4000人,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数量上的要求,还需要确保设备性能和网络带宽。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满足20%学生能够同时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要求。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1.尽快完善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

学校应按照新的建设标准,优先完成校园网设备、服务器以及接入光纤升级,根据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可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互联网出口带宽按照50 兆以上要求进行带宽扩容。无线网络将成为电子书包、校园一卡通、智能教室、移动学习终端等应用的基础,因此,无线网络覆盖将成为网络建设的另一要点,学校需要根据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在网络建设的同时,需要增加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固定多媒体设备配置,实现教学班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覆盖,以保证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针对专业个性化强的学校,可以按需定制,其配置可以进行个性化选配。另外,为了未来教学研修的需要,建议学校至少配置一套录播系统。

2.在区域配置均衡化基础上注重学校个性化发展

针对目前上海浦东中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化硬件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根据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先解决校际之间、校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实现基础设施的“均衡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信息化特色学校的特色项目,以促进浦东新区中职教育的品牌建设和精品创新。

3.关注信息化应用,加强重点课程、软件项目的投入

中职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关注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硬件是为应用提供支持服务的,是为专业教学、学校管理、学习生活提供有效支持的,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管理方面,以校园一卡通系统项目作为抓手,内容可以考虑先将考勤系统、实训中心管理及图书馆管理起来,其他内容可根据区域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要求,在满足一卡通系统技术兼容、数据互通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在资源和应用平台方面,应特别针对目前学校的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应用特色项目,加大对相关的数字化网络课程、虚拟实训课程、课程资源的投入。

虚拟实训系统应作为下一阶段学校应用和建设的重点,由于目前各校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合作开发。

4.构建信息化的保障机制,学校需要设立信息化专业部门

区域层面,首先需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和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政府投资、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软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注重三方面人员的培养:一是规划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二是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队伍;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队伍。

学校层面,从规划上讲,把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进行整体考虑。实施过程中,要合理整合原有资源,包括原有硬件、软件、人力资源。从管理上讲,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性和延续性,建议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立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篇10: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上海浦东新区应如何开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寻找目标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提供策略方法。

通过对浦东新区所有中职学校信息化现状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与学校内部教学和管理应用的要求存在差距。中职学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上海浦东中职学校的校园网大多是在2003年前后建设的,学校通过电信10M光纤接入浦东教育网,通过浦东教育网与上海中职城域网连通。校园网络基本上能覆盖教学与办公区域,能够满足上网和检索资料的基本需求。校际之间的网络通讯带宽只有10M,不能支持基于视频的应用。从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首先,学校网络设备、服务器老化严重,已基本达到使用年限,网络故障和设备损坏现象频发。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主干IOOOM链路速度的要求,校际之间的通讯带宽不足10M,不能满足将来学校开展教学视频直播点播、远程教学、校园安全监控、视频会议等大流量多媒体应用。其次,互联网接入带宽只有10M,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浏览和资源下载的需要,特别是在校的师生人数大大超过普通中小学师生人数,需要比中小学更高的互联网访问带宽。另外,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基本处于空白。部分学校的办公和教学区域配置了简单的无线终端,但仅仅只是作为校园有线网络的补充,学校整体上尚未按照无线校园网的标准进行建设。

目前,一卡通系统已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所有学校的图书馆都采用条码扫描卡管理系统,但都没有使用IC卡,个别学校在食堂就餐、学校淋浴、教师考勤等方面使用了一卡通管理。学校基本都配备了专用软件进行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如图书馆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学校整体发展与信息化应用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信息技术为学校重点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和持续力,如将数字校园作为学校发展特色,与教学管理和学校网站平台建设进行深入的整合。学校教师普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和工具开展学习和实训,如动漫制作软件、航空学校的CBT软件、物流管理和数控车仿真软件、商务实训系统都成为学校专业培训应用特色。但从学校实际反映的对课程资源方面的突出问题来看,对虚拟实训系统需求存在紧迫性,各校已将虚拟实训平台的建设作为信息化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信息化应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动力 中职学校教育更偏重于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前市场热门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动漫设计、工控机床等,其专业课程、业务实习都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因此,信息化应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需条件。2.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应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基础教育的多媒体教室、机房配置可以按统一标准统一功能配置,而职业学校根据专业不同,需要的配置也不同。也就是说职业学校的教室不宜采用标准化,需要更多的专业实训室。例如,动漫专业的教室就是一间专用的计算机房,且所配置的计算机性能、存储容量相对要高。

3.学生的学习环境应依托信息化支撑

职校学生的学习对信息化的依赖性更高,需要更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支撑。据统计,目前职业学校中有20%以上的专业与信息化相关,其他的专业也都需要专用的软件平台、专业的仪器设备、计算机系统支撑。目前,实训一体化平台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应用,通过软硬件平台搭建各种生产环境、实训环境,为职业培训提供实训一体化的服务。将来,网上虚拟实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将成为发展方向。实训虚拟化网络化将更好地发挥校外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优势,将提升实训的有效性、灵活性和开放性。4.校内应用系统需要统一整合

相比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应用,中职学校目前使用的管理和应用平台更多,使用的范围更广。各级部门都有管理平台在使用,但由于这些平台业务不同、管理部门不同、使用对象不同,造成了学校内平台的“各自为政”,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常出现数据不通、多次登录等问题,需要进行应用整合和数据共享。这也是今后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中职学校对信息资源需求的规模更大

由于中职学校的师生数量要远大于普通中小学校师生数量,特别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校的师生人数达到4000人,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没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数量上的要求,还需要确保设备性能和网络带宽。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满足20%学生能够同时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要求。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1.尽快完善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

学校应按照新的建设标准,优先完成校园网设备、服务器以及接人光纤升级,根据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可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互联网出口带宽按照50兆以上要求进行带宽扩容。无线网络将成为电子书包、校园一卡通、智能教室、移动学习终端等应用的基础,因此,无线网络覆盖将成为网络建设的另一要点,学校需要根据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在网络建设的同时,需要增加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固定多媒体设备配置,实现教学班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覆盖,以保证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针对专业个性化强的学校,可以按需定制,其配置可以进行个性化选配。另外,为了未来教学研修的需要,建议学校至少配置一套录播系统。

2.在区域配置均衡化基础上注重学校个性化发展

针对目前上海浦东中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化硬件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根据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先解决校际之间、校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实现基础设施的“均衡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信息化特色学校的特色项目,以促进浦东新区中职教育的品牌建设和精品创新。

3.关注信息化应用,加强重点课程、软件项目的投入

中职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关注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硬件是为应用提供支持服务的,是为专业教学、学校管理、学习生活提供有效支持的,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管理方面,以校园一卡通系统项目作为抓手,内容可以考虑先将考勤系统、实训中心管理及图书馆管理起来,其他内容可根据区域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要求,在满足一卡通系统技术兼容、数据互通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在资源和应用平台方面,应特别针对目前学校的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应用特色项曰,加大对相关的数字化网络课程、虚拟实训课程、课程资源的投入。

虚拟实训系统应作为下一阶段学校应用和建设的重点,由于目前各校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合作开发。

4.构建信息化的保障机制,学校需要设立信息化专业部门

区域层面,首先需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和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政府投资、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软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注重三方面人员的培养:一是规划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二是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队伍;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队伍。

篇11: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告》

提纲

第一部分: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2000---2010年)

一、常规数据统计

学校性质及轨制、教师数、学生数

二、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台数:总台数

教师机学生机

师机比生机比

网络建设情况:是否有校园网

其他: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电视台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开课情况、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兼职教师

学生参考率(高、初中毕业水平测试)

教师培训:

项目培训: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农远工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微软携手助学项目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验、研究和教研

课程整合评出的教学能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

实验学校

课题研究(国家级、省级(含13150工程))立项

数、结题数及题目

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学生参与数经费投入情况: 投入:学校自筹、政府投入

使用:硬件、资源、培训、维护。

三、教学资源建设

四、电子政务和各种管理系统建设

学校办公系统、档案、人事、资产、学籍、图书等

五、本学校政策决策与行政推动

产生影响的主要政策

行政推动的主要措施

六、管理和教学应用的成果(亮点)

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

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与中小学课程改革

信息化与素质教育

信息化与学生个性化学习与个性化发展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

七、问题、策略与建议:

影响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如:观念、管理、教学、应用、经费、机制等。)

篇1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张掖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我校实际,特制定《靖安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

1、计算机教室建设:2010-2012学,完成计算机教室升级建设任务。

2、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无线AP接入2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3、2012年计划新建初中部6个班互动式、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建设,计划到2014年利用2年时间逐步实现全校18个班互动式、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建设。

4、校园网建设:2012年完成(1)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

(2)资源建设数字化: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依托甘州区教育局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6)依托校讯通平台,做好家校联系,加强对学生的监管,逐步实现教学的有效延续。

(二)加强资源建设,提高应用质量

1、加快校本资源库建设。按照自建、共建、购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快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一是大力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设计、课件的评选交流活动,不断充实校本资源库;二是利用三原教育信息网共享机制,不断充实校本资源库;三是加大投入,购置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充实丰富校本资源库。

2、加强资源整合应用研究

(1)开展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本、课件)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5)根据学科需求,设计、制作单元或横向知识结构虚拟情景资料。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文本与音像结合)2)开展师生实践活动。3)进行网上成果展示。4)根据教师、学生实际,编写计算机培训校本教材。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3、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评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活动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教师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电子白板课例大奖赛活动。

5、加强张掖市“数字校园”的应用,服务我校教育教学。

(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应用水平

1.加强对全体成员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全体成员观念更新,从行为上提高全体成员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

2.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的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4)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5)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通过以上方式培训,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推行管理信息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1、规范网上办公流程。指定专人负责办公自动化工作,做好公文接收、办理、上报、存档等工作。

2、全面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

3、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对相应的数据通过光盘、移动硬盘做好备份,健全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各种数据、信息的安全。

(五)强化管理考核,服务教育教学

1、明确网络管理人员职责。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查核对和保养维修工作,对发生硬件故障的设备及时更换或维修。完善电教设备出借、使用和赔偿制度,多媒体教室、智能广播、闭路电视、电子阅览室等设施设备正常使用。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3、完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加强校级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做到“软件故障不过天,硬件故障不跨周”,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县局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靖安中心学校

上一篇:学生重视安全教育演讲稿下一篇:地产经纪人如何训练自己的谈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