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7-26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3篇)

篇1: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从书法作品中,感知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而探究书法艺术与时代变迁的关系;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 字由繁到简的总趋势;从书法艺术的创始兴衰中,也可以寻索出每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或者政治、经济、人文、风俗等等文化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汉字、书法、印章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学习,深刻认识伟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 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培养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以及提高艺术鉴 赏力和内心修为。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下发的导学案。并将疑难问题记录。

课中: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合作解疑部分来分组探究将研究结果填写在探究答案处。学生活动:

七体的不同特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对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形象直观的理解汉字的发展特征,认识文化源于生活,感受汉字的变迁特点。

让学生明确材料一中书法艺术属于谁的作品?其作品有何特点?通过材料二说明颜真卿和张旭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书法的特 《汉字与书法》课的主要内容是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对于汉字的演变,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素材将不同字体的纵向演变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习者动态掌握汉字的变迁形成整体的感知和认识。针对不同字体的基本特征,利用office2013版ppt的绘画工具制作动态漫画,创设氛围,营造环境,调动学生情绪,感悟汉字不同形体的特征

篇2: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有 “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 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

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指导阅读《马和安》图:战国七雄的“马”、“安”字有七种写法。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混乱状况,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基于这样的原因,到秦统一时,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4、秦朝——小篆、隶书 阅读“书同文字”的内容。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据载,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时称罪徒为“隶”,所以便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

秦朝以后,文字继续发展,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形体。其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书法艺术

与其它文字不同,汉字不光具有使用价值,还极具美感,从而形成了东方独有的书法艺术。

1、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线条多变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②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1).秦汉——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这个时期秦小篆汉隶的特点(结合地图册中秦《泰山刻石》和汉《石门颂》思考):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承秦隶,但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由于秦时刚统一文字,所以当时文字比较重视实用性。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其发展情况怎样?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⑴⑵⑶ 隋唐⑷⑸⑹ ⑺⑻

宋代⑼⑽⑾ 明代⑿⒀⒁(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对社会危机反省的同时形成一个特立独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条件。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书圣”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地图册中插图),具有飘逸飞扬、虚玄灵动的特点。⑴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 ⑵王羲之 ⑶虚玄灵动(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教材插图《张旭草书》和颜真卿《多宝塔碑》:张旭的草书较为张扬个性、意绪狂放,怀素继承了张旭的草法,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则是遒劲森严、另创新意。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为什么唐代会有这种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时代风貌)当时的时代风貌: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⑷盛世气象 ⑸张旭、怀素 ⑹狂放不羁 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⑻注重规范法度(4).宋代——有意无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崇文风气浓厚,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这个时期的代表有“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地图册中苏轼、黄庭坚的书法作品)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 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⑼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⑽宋四家 ⑾有意无法(5).明代——个性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祝枝山、文徵明(教材插图)。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⑿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⒀祝枝山、文徵明 ⒁强调个性化

三、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可赏,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篆刻: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1、秦汉:标志性时期 秦汉篆刻的特点: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虽然秦汉篆刻可算后世篆刻艺术的“宗师”,但此时篆刻却还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直至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才和书法、绘画一样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门类。课堂小结:

篇3:第7课 中心明确与不知所云

所谓“中心明确”,包括两方面意思。首先要求作者明白自己的“立意”, 即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这个“意”又叫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记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歌颂,或批评;议论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某个问题所持的鲜明态度,或赞成,或反对。

其次是能让读者清晰明白而確定无误的在文中找到作品的主旨句。而这种主旨句往往是通过“画龙点睛”的句子来呈现的,即在文章的关键处,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

这样的句子往往多是议论性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见识和学养,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

本题审题不难,分析角度也不难,但根据材料意图明确立意就不太容易了。

材料包含的话题是“文品与人品的关系”。古人一般认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样按照今人的理解就是“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而元好问确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意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可以看出古人对文品和人品关系的认识也是观点不一的,各说各的理,这说明有关话题其实就没有定论。

古人认识尚且如此,这个话题距离学生生活又相对较远,所以难以确定立意是肯定的。

这时需要考生掌握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并展开联想,如果掌握三个以上的典型事例就足以让自己来做出准确地判断,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例如,司马迁遭受宫刑,仍发愤著书,不隐恶,不虚美,写出了史家之绝唱,光照后人;李白抱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认识态度,写出惊风雨泣鬼神的优美诗篇,传颂千古;还有岳飞、文天祥、鲁迅等。

但历史上“颜文不一”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时常可见。写出“细雨窗纱,深巷清晨卖杏花”的阮大铖,其品格为人所不齿,众所周知。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戏剧、诗词都是精彩纷呈、广为人知,但其本人又是以小气而出名。甚至我们文学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都有无法言说的一面,如白居易、苏轼等。今天新闻上不也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吗?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文彩可观,然而他们自己的行为恰恰与自己的言论背道而驰。

有诸多事例支撑才能确定立意。如果没有事例支撑,简单地选取角度立意就写不下去。

【高分捷径】

清代文学理论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主脑”就是指立意,李渔把“立意”称作主脑,足见立意的重要性。所以高考作文不但要有立意,而且要有明确的立意。

怎样做到“中心明确”呢?

1. 筛选、概括材料。

意在笔先,加强审题。动笔之前先确立材料的中心,找出这个材料所包含的人和事,并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楚“想说什么”。高考作文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常常存在多个角度,考生尽可能多地逐个角度思考,看看这个材料“都能说什么”。然后选取某一个最熟悉或最引人注意的角度立意,然后问自己:我想告诉别人这个材料在说什么?这就大致确定了一个中心,紧紧围绕着它深化思考,还要注意行文中途不被替换。

2. 拓展联想,强化认识。

通过分析材料,明确了它在说什么。然后由材料出发进行联想,材料中的人或事触动了我对生活中某些人或事的回忆,或者是一些感情的起伏波澜,或者是一些道理的深刻感悟,又促使人产生一种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先前朦胧的感觉就会明确、突出起来,一篇文章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因此,整个立意过程是:材料是主题的种子,生活是主题的土壤,联想是主题的关键,正确表达是主题的果实。

中心确立以后,就要围绕中心取材。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片段都必须为中心服务,受中心的节制。

3. 完整、准确表达。

①表述完整。

如果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主题的话,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很完整的肯定句,而且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明确地表达出一个道理。如:过程的意义大于结果;没有心愿是人生最大的遗憾;约束过多影响孩子的成长等。

特别是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它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如:一步和一生、深沉的爱、理想的脚步等,就分别是一个论题。而论点: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不用疑问句、否定句。如“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是一个疑问句;“我不认为宽容是人必备的优秀品质”是一个否定句,都不适合做中心论点。

②位置恰当。

立意一旦确定,放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能够一目了然、引人注意,也会显得更加明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一般使用开门见或卒章显志的方法。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如朱自清先生写《绿》开篇就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约辞简,情感鲜明。所谓“卒章显志”,就是经过了文章主体的记叙和描写,在篇末进行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以此点出事件的意义。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经过叙事之后,在篇末点明主题: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最后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取得胜利。

议论类文章,一般要将中心论点放在文章开头、各分论点放在段首旗帜鲜明地摆出来。

如毛泽东同志写《改造我们的学习》开篇写道:“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言简意赅,观点明确。

议论类文章也有卒章显志的,但考虑到高考的特殊性,不主张使用这种方法。

如:(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立意第一步先概括材料的中心。材料里面有很多词语给我们提供理解的思路:人迹罕至、山洞、蝴蝶、安静地栖息、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美丽的精灵、退到深处、小小蜡烛、巨大影响。概括大意:人的小小举动对蝴蝶的栖息产生巨大的影响。提炼话题:环境与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第二步要展开联想。人的行为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例很多,如:

从蜡烛与环境的关系来看,“点燃了几支蜡烛”是探险者无意间所做出的虽小却有破坏性的行为,可以直接联想到自然气候中的蝴蝶效应,或联想到人们无意间的小举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联想到人们的小陋习甚至小恶无意间影响到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国家形象。

从探险者和环境的关系来看,由探险到人迹罕至的山洞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可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要过度开发,人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

从探险者与蝴蝶的关系来看,由爱蝴蝶(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就不要不自觉地伤害它(点燃了几支蜡烛),可联想到对所爱的人(如儿女、学生、情人等),要有理性,要讲究方法,要学会尊重,而不要无心伤害人。

第三步在选好角度的情况下,做出明确表达。如:人应该对环境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某人的)一个小小举动,让我心中的蝶,向爱的深处飞去,等等。

【写作误区】

1. 没有抓住材料重点,立意偏颇。

在上例中,从蝴蝶的特性来看,它喜欢“人迹罕至的山洞”,当环境被人类的脚步声干扰,被蜡烛的光和烟污染,便离开原地,“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寻找更适宜的环境。由此联想到那些热爱和追求宁静生活的人(如隐逸之士),写静的境界、静的美、静的智慧(如善于保全自己)等,都有些偏颇。如果抓住题目中“小小的蜡烛”就说“细节决定成败”也是同样的错误。

2. 立意表述不完整,或多重立意。

表述不完整的错误一般是把话题当主题。如前文2015年高考浙江作文题,把作文的主题或论点定为“文品和人品”“高雅和脱俗”,就是不完整的表述,这样的表述只能当作文标题。

另一种要注意的情况就是,尽管考生在两个角度之下,都有丰富的事例,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模棱两可。如果立意為“有时我们能从文品看见一个伟大作家的人品,有时在一定的作者身上文品与人品却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样就出现了多重立意,这种立意就不够明确集中。

3. 人云亦云,立意陈旧。

这种情况主要是提炼话题之后,照搬别人的观点。造成主题(中心论点)作文材料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不仅显得陈旧,更是跑偏的一种表现。

还以2013年高考江苏卷为例,看到人与自然这个话题,就想到“人的全部智慧来自于大自然”“人是自然之子”,虽然立意本身不错,但照抄别人的观点,与本题材料没太大联系。

【模拟练习】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京报近日报道,京津冀三地多条相通相连的公路“断头路”却在边界处隔断了,影响了三地之间的协同发展。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统计,仅在河北境内,通往京津两地的“断头路”,总里程就达2300公里。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势下,“断头路”成为各方议论的焦点。有人说“断头路”就断在最后一公里;有人说“断头路”断在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有人说“断头路”断在地域、行政之间的壁垒……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篇4: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汉字起源及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汉字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概括文字的发明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字的演变与书法的关系,认识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认识到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古代书法艺术,体会中国古代艺术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简单,但艺术性强,尤其是学生对于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文字的发展历程以及独立分析书法的特征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及成因。难点:分析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富,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它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还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起源:

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

汉字,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字体及事件呢? 2.甲骨文、金文

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它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故称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

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第 1 页 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这两种文字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两种字体。但随着经济交往、人们的交流活动的增加,汉字各自为政而没有统一标准的状况,便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于是,“书同文”的意义便显而易见了。3.“书同文”: 小篆→隶书

“书同文”为哪国的哪种字体?秦国的小篆,后来是隶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又称籀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隶书: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据载,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时称罪徒为“隶”,所以便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汉隶特点:

1,改变了篆书狭长的字体,结构上呈横长竖短,字形变得扁宽。

2,点画由匀称的弧笔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峻的直笔。并在用笔上出现“蚕头燕尾”,曲折处由圆转改为方折

3,象形意味大大减少

探究:文字统一的意义何在?

提示: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字的发明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且后来还成为了一种艺术。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目,书艺历程。

二、书艺历程

汉字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艺术? 1.汉字发展为艺术的原因

a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准备了材料

b知识群体的形成----动力基础(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条件

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个朝代的书法成就来感受其间的风骨意蕴。

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1).秦汉——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

第 2 页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这个时期秦小篆汉隶的特点(结合地图册中秦《泰山刻石》和汉《石门颂》思考):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承秦隶,但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由于秦时刚统一文字,所以当时文字比较重视实用性。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其发展情况怎样?(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艺术性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对社会危机反省的同时形成一个特立独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条件。

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书圣”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地图册中插图),具有飘逸飞扬、虚玄灵动的特点。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叛军之手的侄子所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苏东坡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教材插图《张旭草书》和颜真卿《多宝塔碑》:张旭的草书较为张扬个性、意绪狂放,怀素继承了张旭的草法,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则是遒劲森严、另创新意。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特点是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但不容易识别.“楷”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按照用笔和结体特点,可分为魏碑和唐楷两大系统

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 魏碑,主要是指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它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性书体,点画形体造型还留有明显的隶书的痕迹,是一种还不成熟的楷书。问题:为什么唐代会有这种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

(时代风貌)当时的时代风貌: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4).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崇文风气浓厚,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这个时期的代表有“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地图册中苏轼、黄庭坚的书法作品)

第 3 页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黄庭坚(1045--1105)“苏门四学士”之一。以文学著称,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

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 ,他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瘦劲;;结体笔势取大字楷书,舒展劲挺。(5).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更强调个性化创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祝枝山、文徵明(教材插图)。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汉字艺术,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教材P33的小字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可参看。

中国的印章篆刻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秦汉时以小篆为基础,融合隶书风格。到明代与书法、绘画合为一体。

小结:书法千年,千年书法,独特的方块字,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也造就了一种艺术门类,同学们在感受其美感的同时,更应体会华夏文明的个性。汉字的发展演变:

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演变规律:由复杂到简单;

由具体到抽象;

由不规则到规则、稳定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篇5: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横画的写法。2.学习悬针竖的写法。

3.练习“十”“干”“丰”。

一、复习导入

二、写法指导

我们写字时,首先要求作到“横平竖直”,所谓的竖直,就是要求把竖画写得笔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弯,这是写竖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把竖画写更美观大方。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研究。

(一)、悬针竖的写法

竖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教师示范),这各竖末尾很尖,恰似针尖悬在空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是不是,给人一种像一把利剑从空中直插下来的感觉。因此,悬针竖尖的写法最关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悬针竖的写法。(教师示范)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的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竖中线)把笔在竖中线一点顿笔后,沿竖中线向下行笔,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地提起来,边向下写边提,最后提出。这样悬针竖的尖就定好了。(教师再示范,学生模仿在方格中书写)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1、顿笔太明显。竖画的起笔部分太大,有明显的转折。原因:顿笔太重。修改方法:笔尖接触纸面,轻轻用力不要动,只把笔尖的方向转而向下,就能解决。

2、末尾出尖部分不直。原因是出尖时速度太快,方向把握不好。修改方法:出尖时速度可稍微加快,但不能太快,尖是写出来的,不是快速“飘”出来的。

刚才,我们把竖画的错误写法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正确的写法。(教师再正确地示范,在学生易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仔细观察字帖的基础上临写三遍,教师具体指导,及时纠正。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不同的笔画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汉字。下面,我们把学过的横画同悬针竖进行组合。

“十”的写法。同学们想想看,按照前面我们学习的排列规律,“十”应该在田字格中怎样排列,字才匀称?(横画在横中线,竖画在竖中线。)先把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再从竖中线上起笔,写竖。(教师示范)。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汉字中有横有竖,要注意把横写得细一些,竖写得粗一些,也就是说,写横是用力要轻一些,写竖时要稍微用力。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个字临三遍。要(教师具体观察指导,及时纠正)

“干”的写法。前面我们是把“一”和悬针竖进行了组合。现在要把“二”同悬针竖进行组合,我们首先来看,单独“二”在书写时,以横中线为界,一上一下,但加入竖画后,要把竖画的空间留出,这样我们就要把两根横画进行上移。(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三遍。

“丰”的写法。下面我们乘胜追击,把“三”同竖组合。同样的道理,也要把竖的空间留出来,要求我们把三根横的间距适当缩小,再把竖写好。(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体会)临写三遍。小结、回想一下,悬针竖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十”是基础,只有在“十”训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后面的两个字写好。因此,“十”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四、练写“岸、汁、奉”

1.出示“岸、汁、奉”三个字。

篇6: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汉字的笔顺规则

(二)能力目标 正确的写字姿势。

(三)情感目标:热爱汉字,认好汉字,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

三、教学难点: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

四、教学媒体:汉字的笔顺规则表,图片,写字书,写字本。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上书法课。要想写好字,还要知道汉字的笔顺规则。

二、什么是笔顺

1、书写汉字时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叫笔画顺序。简称笔顺。

2、按照合理的笔顺书写,不仅能提高书写的速度,而且能使写出来的汉子美观,大方。

三、写字笔顺规则表

(一)教师出示写字笔顺规则表。

1、先横后竖。

(1)写字时,有的字要先写横,后写竖(2)看例字:十,下,笔顺。

2、先撇后捺

(1)写字时,有的字先写撇,后写捺(2)看例字:八,天,笔顺

3、从上到下

(1)写字时,要从上往下写(2)看例字:三,文,笔顺

4、从左到右

(1)写字时,有的字要从左往右写(2)看例字:地,做,笔顺

5、从外到内

(1)写字时,有的字要从外边往里边写(2)看例字:月,两,笔顺

6、从外到内

(1)写字时,有的字要从外边往里边写(2)看例字:月,两,笔顺

7、先进门后封口

(1)写字时,有的字要先把里边的写上,再把口封上(2)看例字:日,四,笔顺

8、先中间后两边

(1)写字时,有的字要先写中间,后写两边(2)看例字:小,水,笔顺

(二)练习操作

1、出示《写字笔顺规则表》,组织学生读读背背。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进门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2、学生朗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三)巩固练习

比比谁最棒:学生说一条规则,说一个例字。

四、特殊笔顺

在我们的汉字中,有一些字是有特殊笔顺的。我们去看一看有哪些。

(一)点的笔顺

1、点画在左上时先写:例如:斗,头,为:

2、点画在右上时后写:例如:代,武,我

3、点画在里面时后写:例如:瓦,母,舟

(二)横和撇画交叉时,先横后撇 例如:左,右,友,有,在

(三)主笔后写

1、主横后写:例如:子,女,册

2、主竖后写:例如:中,甲,年

3、主撇后写:例如:广,户,尹

4、主钩后写:例如:九,手,事

(四)形近而笔顺不同

例如:“与”先写横,“占”先写竖。

(五)字框笔顺

1、“辶”和“廴”的字,先里后外。例如:这,还,建

2、“凵”框的字,先里后外。例如:“画,凶,山”

3、“匚”框的字,先写上边一横,然后写里边,最后写竖折,例如:区,匹,巨。

(六)练习操作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笔顺的字。

2、让学生试着练习写一下。

(七)巩固练习问答游戏:

1、例如:老师问:点画在左上时怎么写?学生答:(先写。例如:斗字,头字,为字)

2、这样可以问完所有特殊笔顺的字。

3、也可以学生问,学生答。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写字笔顺规则表。

篇7: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书法结构六美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对比、示范感知书法结构六美。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书法间架结构的特点不熟悉,部分学生对书法不感兴趣。3重点难点

重点:书法结构六美。难点:运用书法结构六美。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书法的结构之美

1、欣赏舞蹈:云门舞集《行草》片段

2、猜字:两位学生用舞蹈表现一个字,全班同学猜猜是什么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摆字:教师与一位学生分别摆“水”字

结论:两个“水”即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笔画都一样,不同的是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是因为在笔画分布安排上有所不同,也就是两个字的结构不同,所以,一个字美不美,字的结构重不重要啊?(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重要性)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书法的结构之美。活动2【讲授】

一、端正平稳之美

1、欣赏滕王阁像不像一个字呢?“山”正如这个建筑给人一种端正平稳的感觉,端正平稳能给人产生安稳踏实的美感,这就是书法结构的第一美:端正平稳。

“人”与金字塔、“中”与体操运动员的图片,感知书法结构第一美:端正平稳 问:还有哪些字符合端正平稳呢? “十”“个”“千”“大‘”土”等,大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独立结构的字尽量符合端正平稳。

二、迎让避就之美

独立结构的字要迎让避就,那左右结构的字又如何呢? 我们来看这两片拼图,一定要相互谦让才能完全吻合。

1、“谷欠”与“欲”

师出示剪纸字“谷”再出示“欠”,这两个字合二为一放在一起合适吗?这两个字要想合为一体出现的时候,就得像这两片拼图一样,像这样“欲”,“谷“的捺缩成横点以避让右部的“欠”,右部“欠”两撇插入左下,使左右结构合二为一,这就叫做迎让避就之美。

2、“女少”与“妙”

师出示剪纸字“女”,大家猜猜右边会是什么呢?“少”

“女少”,妙不妙啊?到底妙不妙?妙不妙得看他们有没有迎让避就?没有

再出示“妙”,妙吧?“女”的横左伸右缩并上提,”女“的捺也缩短,为了避让右边的“少”,“少”的左点竖立以避让左部的“女”,“少”的长撇插入左下,他们面对面但互不触犯。

3、还有哪些字符合迎让避就之美呢?“額”、“锺”、“試” 同桌互相讨论任选一个字说一说它的迎让避就是如何实现的

4、这迎让避就在自然界中也有生动的体现(出示两只火烈鸟左迎右让的图片)日常生活中,那我们同学之间家人之间呢?更应该迎让避就。

三、主次分明之美

独立结构的字要端正平稳,左右结构的字要迎让避就,那左中右结构的字又如何呢? 出示最左边的剪纸字“木”,最右边“寸”中间会是什么呢?贴大“又”成“木又寸” 找出问题,使学生感知主次分明之美。(强调“树”不仅要主次分明,还得迎让避就。)

四、均衡对称之美

“暴”“無”整体结构与哪种动物相类似呢? 出示蝴蝶图片。无论笔画长短,弧度大小皆一一对称。于此类似的字还有“登”“帝”等。

五、疏密匀称之美

“登”出示间距黄点提示,学生总结。

一个字有很多横或竖时,间距基本相等,疏密匀称。

六、形态变幻之美 王羲之《兰亭序》

视屏欣赏《兰亭序》背景故事。

欣赏不同“之”,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之”及原因。总结出如何写不同形态字的方法并师示范。活动3【作业】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自己的名字写出两种不同的造型,并要求美观。教师示范自己的名字,强调具体字具体分析,一个字的结构可以综合好几美,灵活运用书法结构之美。

活动4【作业】作业展示与评价 自评、他评、师评。(检验学生掌握程度)活动5【作业】总结

篇8: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执笔与姿势

一、教学目的

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坐姿和执笔方法。难点:学会五指执笔法。

三、教具准备

书写工具、多媒体坐姿执笔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学生书写用具的摆放位置。

(二)讲一个书法家学习书法的小故事。

(三)教授新课

1.教师用媒体出示坐姿图,让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坐姿。师板书课题:写字姿势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与写硬笔坐姿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学生学习坐姿,老师巡视,纠正坐姿。

2.媒体出示站姿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

立姿:站立书写,两脚左右分开,一手执笔,一手轻按纸面,呈对应之势,身体略微前倾,腹部不触桌面。

3.媒体出示执笔图,同时补充课题:执笔方法

①按:大拇指的指肚紧贴笔管。力量的方向是由内向外。

②压: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着笔管(略向下斜),力量的方向由外向内。③勾:中指勾住笔管,加强食指的力量。④格:无名指指甲与肉相连处向外抵住笔管。力量的方向是由右内稍向左外推出。

⑤抵:小指紧贴无名指,辅助无名指。

提醒: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之态。

老师演示,学生练习,纠正不足。4.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

(四)巩固练习

老师巡视,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指名演示执笔,给予表扬。

篇9:第7课 海龟命令教学设计教案

海龟画旗帜课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 武夷山实小:施大金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右转、左转、后退、隐龟及显龟命令的操作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能通过画各种各样的图形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及独力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右转、左转、后退、隐龟及显龟命令的操作 [教学难点]:这些基本命令的综合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凌波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海龟这位新朋友,其实它的本事事大了,它不仅可以往前走,往后走,可以左转、右转,还可以藏起来呢。你们想不想让海龟显显身手呀? 生答

师: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来当指挥,指挥一个围棋子在网络格点上走出个方形。(出示课件)游戏结束,揭示课题。(板书:海龟画旗帜)

二、新授

活动一:海龟画正方形

右转命令:RT 角度

右转命令的作用是让海龟原地顺时针旋转给定的角度,以便让海龟头指向要画线的方向。

做一做:

海龟画斜线

CS

RT 45

FD 80

请生自行操作,并交流操作结果,师简单点评。做一做:

海龟画边长为100步的正方形。

师:画正方形时,每画一条边后,海龟要右转90度,为画下一条边做准备。

师示范操作一个直角。

请生自行偿试完成画正方形的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活动二:海龟画旗帜

试一试:请生画长为100步,宽为50步的长方形。CS FD 50 RT 90 FD 100 RT 90 FD 50 RT 90 FD 100 RT 90

生可相互帮助,完成长方形的画法

试一试:给画好的长方形加一根长度为50步的旗杆,使它成为一面旗帜。

师:为了画旗杆,我们要先将海龟右转270度,也可以 用左转命令让海龟左转90度,再前进50步。左转命令:LT 角度

左转命令的作用是让海龟逆时针转动给定的角度。

师:在前面的画图过程中,我们都是让海龟往前走。其实,海龟也可以后退着走。有时用后退命令可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后退命令:BK 步数

请生用后退命令给长方形加上旗杆。活动三:将海龟藏起来

师:画完图形,你们会发现海龟会盖住部分图。如果能把海龟藏起来,图形看起来会更漂亮些。

隐龟命令:HT

隐龟命令不带参数,它使海龟从屏幕上消失。但要注意,虽然看不见海龟,在命令窗口中输入的命令,海龟照样执行。

显龟命令:ST

显龟命令也不带参数,它会让隐藏的海龟重新显示 在屏幕上,方便我们作图。做一做:隐龟、显龟

CS

HT

LT 45

BK 100 ST 你看到了什么?

生操作并讨论看到的结果。

篇10: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二年级信息上学期教案 第7课 滤镜与变形

第7课 滤镜与变形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滤镜添加效果. 2.学会使用变形工具改变画面形状.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滤镜添加效果.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变形工具改变画面形状. 教学过程: A导入: B新课: 一.认识滤镜 1.金山画王――选择背景 2、画板――“>”――区域、魔力棒等工具 3。滤镜――左侧五种类型滤镜 4。选择扭曲滤镜――选项栏滑块拖动――对号按钮――观察变化 5。撤销按钮――拖动选项栏滑块,设置不同值,观察效果 6。撤销效果――点光源滤镜――拖动滑块――单击画面,观察画面变化。 7。方向光湖滤镜――反复尝试――观察效果 练习:P41试一试 二、用滤镜修饰图画 1。新建画纸,选择背景图。 2。水纹滤镜――选项栏滑块――单击画面 3。添加不同大小水纹。 练习:P42练一练 三、变形 1。新建――插入角色 2。》打开下页画板――手形图标――选择变形工具 3。选定变大工具 4。单击或拖动画面中角色眼睛,适当放大。 5。尝试放大其它部分。 练习:P43试一试 四、选定图形区域 1。新建――背景+角色 2。下页画板――区域工具 3。五角星工具 4。拖动目标区域,图形即可选定 5。添加滤镜效果。只有选定部分变形,其它部分不变。 6。撤销――尝试其它选取工具用法。 练习:P45试一试 C小结 D巩固:P45

 

篇11: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和平中学 文丽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

2、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3、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30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 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2000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板书:二 .青铜器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中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师: 1. 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2. 什么是青铜器? 3. 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 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6. 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 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12:书法教案 - 第4课 两点水

两点水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冰、准、资”,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点: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教学重点: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阅读课本第8页上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 “两点水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三、合作探究两点水旁的书写要点。

1、阅读课本第8页中部例字“冰、准、资”右边的文字,思考: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总结。

上下两笔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这个偏旁在字中占位较小,左右比例差异明显,书写时更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与呼应。两点水不宜写得太开,提要指向右边撇折的起笔处,形成呼应。

四、多媒体展示“冰”字的书写。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拓展例字书写。“冰、准、资”

(3)学生自主研究“准、资”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五、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六、阅读书法园地:入木三分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了《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祝辞由羲之书写。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发现王羲之 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4课

两点水

“冰、准、资”

上下两笔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

左右比例差异明显,注意左右笔画形成呼应

篇13: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件第9课《汉字之美

妙在多维》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增强对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2.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方法对汉字多种维度之美进行挖掘的方法。3.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批驳自我菲薄的文化虚无者,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方法探究汉字的多维之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挖掘科学与艺术共同具有的美的过程中的独到见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准备: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查找文中出现的古典诗词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XX年8月8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举国上下、全球同庆,亿万人的目光聚焦在鸟巢。当开幕式序幕徐徐拉开,展现第二篇章《文字》时,上千人的活字模块上下翻动,创造出一幅幅壮丽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开幕式上最为难忘的环节,至今仍历历在目。(大屏幕展示组成“和”字的奥运会视频。)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每一个汉字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汉字书法作为一项国粹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哪些奇妙之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著名科学家沈致远的笔触共同去探寻汉字书法的美丽与奇妙。

二、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了解下列几个词语的读音及意思。篆隶楷行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遒劲挺拔力透纸背

泽被四邻2.画出作者对汉字进行直接赞美的语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找到第1、5、13、14自然段。明确:采用总分总的思维方式勾连全篇,第1自然段高度赞美汉字,并交代本文写作视角,总领全篇。第13—14自然段继续总写,赞美汉字,希望激发同胞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3.我们了解了首尾照应,勾连严谨的结构后,现在把目光锁定在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那么第5自然段中直接列举汉字的美在结构上有什么特殊作用呢?明确:第5自然段开启了不同于前面的内容,其中第5自然段段首的“言归正传”这四个字既是提示语,更是分水岭。在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中集中笔墨分写,分写部分从两个层次着墨:第一层(2—4自然段)“偏谈”维度问题;第二层(5—12自然段)“正传”汉字多维之美。

三、走进文本(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1.细读,抢答问题。(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切入发掘汉字之美的?几何学的多维角度。(2)开始正式描写汉字之美的段落的标志性语句是什么?第5自然段“言归正传”。(3)作者是否是从他想要切入的角度直接展现汉字书法的?如果不是,他先写的是什么?不是,他先写的是汉字的其他美或者说汉字普通意义上的普遍美。主要集中在第5、6自然段。2.紧扣第5、6自然段,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阅读与老师提供的汉字体会一下汉字之美。师生互动。(1)教师提供“美”字的甲骨文、钟鼎大小篆、隶体、楷体、行书、草书。(打乱呈现。)简介: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这就是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美”字的来历。后代“美”字从羊从大,即是由此演变而来,表示头戴羊角(或羊毛)为美。甲骨文下从人,上像有羊形头饰之状,表示形貌好看。金文稍讹。篆文遂进一步讹为从羊从大,成了羊大则为美了。隶变后楷书写作“美”。(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以及文中的提示分别认出甲骨文、钟鼎大小篆、隶体、楷体、行书、草书。并分别说说自己判断的关键:如何认识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之端庄美,楷体之隽秀美,行书玉树临风之飘逸美,草书笔走龙蛇旷世奇美。教师总结:其实不同的书法家就算写同一个字,表现的意蕴也各不相同,同一个人的心情不同,他所书写的字也不同,书法还表达着人们融入诗画中的感情。书法容百家而各显其个性之瑰丽奇美,正如作者所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3.汉字已经如此美妙,作者为什么还要从多维角度表现汉字之美呢?作者挖掘汉字之美的几何多维角度与以上的美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明确:(1)书法容百家而各显其个性之瑰丽奇美,源出于汉字具有极大的自由度。自由度来自多维空间。作者用一个“多维”把上面我们欣赏体会的所有的美都囊括进去,还进行了探根溯源。他是一位善于归纳的大师。(2)有同学说他是一位科学家,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这位科学家从几何学角度研究汉字之美,他又是一位兼容并包的学者。正是这位学者以一名科学家的视野去洞悉人文领域,让读者在感受科学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倾听情感的声音,发现灵魂的震颤。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位让科学与艺术联姻的学者了。4.关于作者。沈致远,江苏溧阳人,1980年沈致远由中国科学院派赴美国,在纽约理工大学任访问科学家。1990年受聘于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先后担任研究员、院士等职务。现任资深院士,负责高温超导体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沈致远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四十多篇学术论文。1979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微波技术》,被国内高等学校有关科系长期用作教材;1993年在美国出版的《高温超导微波电路》是该领域唯一的专著,并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中国清华大学等校选作博士研究生教材。近年来他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1998年应邀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开辟了《天趣园》专栏,专门发表他的科学散文及科学随笔。科学散文集有《科学是美丽的》和《科学是大众的》两本。《说数》《师法自然》《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等多篇被收入大中小学教材。

四、精酌细赏。沈致远在篆隶楷行草的汉字之间,在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之内,在人数众多的书法家之中,在精益求精的书法工具之下,通过几何学的维度重新解读了令人惊艳、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被人思考过千回万遍的“汉字之美”,作者又做了怎样别出心裁的重新思考。1.挑战大师:从科学的角度讲究竟何为维度?先让学生自己解释维度。再让学生细读第2、3自然段。比较自己解释的维度和作者解释的维度。作者解释“维度”,洞中潜蛇、原上奔马、空中飞鸟三个例子将“几何学的三个维度”解释得通俗浅近、明白晓畅。比喻使抽象的事物一下子生动明晰。2.细读第4—12自然段,看看作者究竟列举了汉字的几种维度。(板书呈现:“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多维”。)(1)有同学举手质疑,汉字根本就不是一维的。想一想,哪一段写出汉字根本就不是一维的?明确:第4自然段。作者根本没写汉字书法与一维的关系,倒是写了拼音文字等一维的文字和钢笔字等缺少空间韵律的文字,这应该与汉字书法形成对比。有一种水落石出的感觉。(教师总结、补充板书:绝非一维。)(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以小组为单位自愿选择一个维度,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又是如何挖掘汉字的多种维度之美的,然后讲给大家听一听。明确:“二维”组: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即一半象形,一半拟声或汉字的笔画构成等理所当然认定汉字是二维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拼七巧板、原上奔马都使汉字的二维之美呈现出来。同时指出:二维之美是汉字之美的坚实基础。我们觉得作者切中要害,抓住本质。(教师点评、总结、补充板书:本质二维。)“三维”组:作者根据书法的构架、悬腕、笔法等方面挖掘汉字书法的三维美。我觉得作者在这几段中用词极为准确。比如:“至少”“才”“方能”“岂止”这些词让人感觉严谨。同时作者还用了设问、反问等修辞:“尊毛笔为众笔之王,谁曰不宜?”“不信吗?笔力千钧之赞语曰:力透纸背。如无垂直于二维纸面的第三维度,朝哪儿透啊?”更给人一种必然之感。(教师点评、总结、补充板书:应该三维。)“四维”组:在认真分析体会草书的独特艺术魅力中挖掘汉字书法的四维之美。印证作者所说——假如爱因斯坦看到怀素的《自述帖》,他会说:“这不就是我的时空连续统之艺术再现吗?”作者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引用,将书法艺术穿越时空的动态之美呈现出来。比如:“公孙大娘舞剑器”出自于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记载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美丽邂逅:“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张旭因为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得其神韵,草书写得绝妙无比,由此可见书法与舞蹈之间,是有久远的缘分的,特别是狂草,显然闪烁着舞蹈艺术的辉光。抓住四句诗做详细分析:先分析“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中的美感;再分析舞蹈与诗词中形容的相通之美;最后赏析草书中的笔飞墨舞与舞蹈中“”“矫”“来”“罢”的灵动,远古的诗词韵律的融为一体,最终使瞬间成为永恒。分析时主要从“态”上详细分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则在居高临下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中将书法的点与线的空间形式在时间流动中的轨迹描摹出来。同样将草书与瀑布的水流湍急、诗人的艺术夸张融合在一起。分析时主要从“势”上详细分析。汉字书法立在二维、动在三维、美在四维、灵在四维。汉字书法自然是四维的。(教师点评、总结、补充板书:实是四维。)(3)总结:作者通过各种方法,运用多种技巧和修辞,从几何学维度的角度(由一维到四维)充分挖掘了汉字的美不胜收。在这里大家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种技巧和修辞呢?在文中画出这种修辞或技法,完成下表。总结:作者从几何学的维度角度重新审视挖掘了汉字书法的各种美感。二维的千变万化,三维的自由灵动,四维的永恒再现。难怪作者说:汉字之美,妙在多维。可是老师要说:美哉!中华汉字!妙哉!沈先生多维之说!所有这些汉字的多维之美在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同时,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五、体会情感。汉字本来根植于民族的智慧中,其蕴涵的美,深沉而博大,让人回味无穷。只因有了汉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播,世界文化才显丰富灿烂。汉字书法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永恒的生命之舞!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的炽热情感的呢?1.齐读第1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字无比热爱的情感。2.画出第13、14自然段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明确:“诚然”“意犹未尽,不吐不快”“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这难道是偶然的吗?谓汝不信,汉字为证”等。作者一方面想对那些打着“科学”旗号试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同胞进行规劝和呼唤,另一方面也想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六、学以致用。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空前的物质文明,然而也引出了不少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不和谐相处……究其原因,皆为对人文的忽视。因此,沈致远作为科学家,呼唤让科学发展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正道上来,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祖国文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又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七、课堂小结。有人曾赞美汉字是“魅环宇宙载风云,力透万年尽国魂,语润民风真善美,文旋山海演红尘”,我们也说,汉字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也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体现,是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民族之根。有了这样的根,我们的文化苍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繁花似锦。有了这样的文化才会滋润每一个人的灵魂,让仁爱之光温暖永恒。

八、布置作业。1.你能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发现汉字的独特魅力和特殊应用吗?把你的发现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提示:如室内装饰与汉字,建筑与汉字,运动与汉字,音乐与汉字,舞蹈与汉字等等。)2.为继承传统文化写一份倡议书。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相关文章: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09-30

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09-30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06-26

第七课汉字和书法06-26

汉字和书法教案05-05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07-04

必修3第7课文字与书法06-12

汉字与书法文化说课06-05

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07-28

汉字书法06-10

上一篇:学校发展规划摘要下一篇:基层班组长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