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是985还是2

2024-06-25

长安大学是985还是2(精选8篇)

篇1:长安大学是985还是2

长安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的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院校,同时也入围了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

中国的.985工程高校一共有39所,其中陕西省共有三所985大学,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并没有长安大学。而211工程院校中,陕西省共有8所,其中包括长安大学以及三所985大学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

长安大学的国家特色王牌重点专业有交通运输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等。一直以来长安大学也被誉为公路交通领域的黄埔军校。

篇2:长安大学是985还是2

每年高考下来,各个省市都会划分一本线和二本线。当然,为促进教育和就业的公平公正,部分省市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统一为一个批次即本科批次,这里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一本线和二本线的上线率是目前衡量一所中学办学好坏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本科第一批录取的即一本分数比二本分数要高出好几十分,你能说普通的一本和二本学校没区别吗?生源的优质程度不一样。

当然,话得说回来,一些二本学校也有一本批次录取专业,主要是一些比较热门且比较强的王牌专业。比如我们市里的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 冶金工程、自动化、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金属材料、测绘工程等很多专业都是一本批次录取;还有市里另外一所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有好几个师范类专业也是一本批次录取。

2. 办学的综合实力不一样

普通的一本学校和二本学校在办学的综合实力上不一样。普通一本学校多数是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或是其他专业部门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在师资、生源、资金、校园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影响力等方面,要比二本学校高几个档次。比如我们江西师范大学属于普通一本大学,但在办学的综合实力方面,总要比二本学校赣南师范大学更好。

篇3:大学生的薪水是高了,还是低了?

文/赵彩瑞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们发现,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月薪日益突破学生一再降低的心理底线。僧多粥少,大学生开始和农民工抢饭碗。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学生的薪水为什么这么低?

◎学生薪水低源于未完成角色转换

那么,大学生的薪水到底低不低?北京腾驹达猎头公司董事长、国际人力资本网总裁景素奇先生认为,大学生的薪水,企业给高了。“大学生进入社会,需要完成角色切换,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给其发多少薪水?学生进入企业以后不能做事,企业发着工资培训学生,那么,企业给出的低工资其实是高的。因为大学生在大学内并没有完成切换。但是,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劳动力,他们文化素质高、潜力大,一旦完成切换,创造的贡献就比其他人大,工资也会高于labor和worker,进入engneer行列。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呢?

景素奇先生认为,社会上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来承担大学生的职前培训,或者在高校内设立职前培训的环节。他提出大学可以增加一年学制或者专有一学年用于由学校和企业合作来进行职业化教育,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过渡,顺利实现心态的转换。学生实习期间,政府补贴企业,由企业进行考核,学校实行跟踪管理。这样,每个学生毕业以后都没有空挡期,也有利于社会稳定,而学生一到企业就能干活了,那么工资自然就高了。

◎为大学生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不合法

国家为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低保,那么,能不能国家出面规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来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呢?景素奇先生认为,这一做法,合情合理但不合法,而且具体数额因为地区、行业、企业性质等差异不好确定,可以纳入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这是政策就有的。一直以来,大学生对薪水的预期太高,为什么企业要求求职者有工作经验,因为他们完成了角色的转换,最起码是职业心态的转换。

◎低薪是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第六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赵玉胜先生认为,整个社会很浮躁,金融危机无疑是泼了冷水,让整个社会冷静下来。现在我国居民6 0%以上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资平均标准,因此,大学生对薪水的期望还是太高。现在各方面泡沫很大,房价、物价以及整体生活消费很高,钱变得不值钱,所以低薪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由企业来埋单,而且,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薪水,而是现金的购买能力。

◎拿到高薪要经历职场五个阶段

学生如何在组织中拿到高薪?景素奇先生认为,人生职场分五个阶段,跨越这五个阶段,必然拿到高薪。第一,30岁以前的职场学习期。30岁以前,个人需要跟老板踏踏实实地学习,积累职场知识,完成从一个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变。第二,31岁到35岁的职场起步期。这一阶段是职场刚刚起步,30岁左右都成功无比了,那么40岁左右、50岁左右的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不符合人类种群的生存法则,如果纯粹卖力气,那30岁左右是最牛的时期。第三,36岁到40岁职场启用期。这一时期是人生第一个黄金期,这个阶段职场才会重用你,你才能承担起组织的重任,30岁左右是担不了重任的,因为任何组织都活在社会中,即使给你重任,你拥有的社会资源根本不配套,20多岁组织就启用,这个组织是超年轻的团队,非常危险的组织。第四,40岁到45岁是职场转型期,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第五,45岁以后是职场收获期。经过了这5个阶段的职场人士,必然进入高薪行列。

但是,职场五个阶段不可跨越。不是说你到了4 0岁就自然进入职场转型期,事实上,很多人终其一生,第一个阶段都没有完成。30岁以前要把基础打好,30岁以前没有在优秀组织学习好,这个人一生职业生涯就废掉了,就达不到自己客观上所能达到的职业成就高度。八分之一决赛都没有进去,怎么能拿到冠军,你没有在优秀的组织学习过,想在未来职场上获得冠军怎么可能?除非你去创业,创业又是另一条跑道,打工都没有打好,怎么去创好业?只有用智慧和勤奋织就每一天,用心耕耘每一天,你才会有金灿灿的未来,否则,青春走后只能是一片荒芜的沙漠。因此,宁可千日无机会,不可一日不准备。

◎职场不信奉“出名要趁早”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社会,人人都渴望年少有为,不愿意大器晚成。但是,景素奇先生有不同看法。“30岁以前取得了巨大的职场成功,很可能是人生的陷阱,我见过很多少年有大成者,获得了非常高薪,非常高位,但后来随后拥有的往往是彷徨、失意、落魄的人生。为什么?因为心态无法完成转换。30岁以前可能因为偶然的因素你获得了职场成功,或者某些行业有其特殊性,但正常的职业发展的轨迹就是遵循人生的生命运动规律,走捷径不行,人生就像一杯茶,你浓缩了人生,享尽了福禄,寿就没有了。年轻的生命承载不了太多的权力、荣誉和财富。人生就像一杯茶,总有苦的时候,先把甜的喝完了,福禄都享尽了,寿也就没用了。”

可见,你想要踏踏实实走完职场人生,按部就班就是常态,走捷径都是非常态,捷径后面一定伴随着风险。人在职场,任何时候的忍耐都是有价值的。

◎高薪给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

工资要进一步提升,不仅需要大学生专业能力强,能把事做好,还需要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因此,景素奇先生建议大学生需要心态平和而又充满激情。

对于做人的问题,北京三元禾丰公司副总经理齐志明先生认为家长的责任不可推卸,家庭教育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职责。父母这辈人经历了上山下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吃了很多苦,因此对孩子太过溺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变得好逸恶劳,高分低能,没有继承孝悌等传统美德,很多大学生工作以后才学习怎么做人,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低薪在所难免。

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第六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赵玉胜先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而立,未来30年的发展不能再冒进,而是要理性、科学发展,过去讲又快又好,现在提又好又快,先是好,其次才是快。中国这个巨人过去30年一直在奔跑,跑得太快,养分跟不上,因此出现了种种问题,现在需要修炼内功,平衡过去发展遗留的伤害。

篇4:此题概率是1/3,还是1/2?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抛掷两枚均匀硬币,观察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情况. 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D’Alembert,Jean Le Rond,1717-1783)认为总共有3种可能情形,即(正,正),(反,反),(一正一反). 由此,他得出结论,P(一正一反),而有人就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一正一反包含先正后反和先反后正,P(一正一反). 聪明的小读者一定想知道,谁的结论正确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等可能性的正确理解!请读者慢慢往下看.

二、 你理解等可能性吗?

说到等可能性,同学们一定觉得没有什么新奇,很平常,似乎现在课本出现的习题都理应属于“等可能性”类型,甚至认为“等可能性”自然成立.

等可能性:一个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有限个(无限个),每次只出现其中的某个结果,而且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都一样,那么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等可能性包含两层含义:(1) 所发生的结果为有限个(无限个),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一个结果出现;(2) 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 下面举例说明.

【举例1】抛硬币(质地均匀)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均等,是等可能事件. 一般在重大比赛中(如世界杯足球赛),主裁会通过抛硬币的方式让双方队长选择攻方、守方场地,简单公平.

【举例2】摸彩球(质地均匀)各种颜色的彩球出现的机会均等,是等可能的. 在中国体彩摇奖的时候,各种数字的彩球出现的机会是一样的,这样开奖的形式是公平的.

亲爱的小读者,不要以为我们遇到的事件都是等可能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好多结果是不具有等可能性的.

【举例A】在一定条件下,种植一粒油菜籽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有两结果:A=“发芽”;B=“不发芽”,由于发芽的因素比较复杂,A和B的发生机会一般不均等,所以它们是不具有等可能性的.

【举例B】抛掷一个图钉,这个试验有两结果:C=“钉尖着地”,D=“钉帽着地”,由于图钉质量分布不均匀,出现这两个事件往往也不是等可能的. 小读者可以自己试验一下.

【举例C】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放1个红球和2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E=“摸出的是红球”,F=“摸出的是白球”,则E和F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相等的,显然摸出白球的可能性要大.

【思考】同学们,在上述摸球游戏中,把三个球标号为红1号,白2号,白3号,则事件G=“摸到1号”,H=“摸到2号”,I=“摸到3号”,这三个事件的发生却又是等可能的!不等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等可能性.

现在再来解决本文开始的问题. 抛两枚硬币确实只有三种情形,即正正、反反、一正一反,但这给出的3种情形不是等可能的. 第3种结果(一正一反)是由两种结果产生的,即可以是第一次抛出正面、第二次抛出反面,或是第一次抛出反面、第二次抛出正面,实际是4种情形:(正,正),(反,反),(正,反),(反,正),而这4种情形是等可能的. 故P(一正一反).

三、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含义及计算

同学们,初中阶段我们遇到的概率题基本上是等可能条件下的,这种类型也叫古典概型(古典概型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事件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 如果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当其中的m个结果之一出现,事件A发生,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其中,m表示A事件发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表示一次实验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问题1 (2013·江苏常州)一只不透明的箱子里共有3个球,其中2个白球,1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均相同.

(1) 从箱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2) 从箱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后不将它放回箱子,搅匀后再摸出一个球,求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白球的概率,并画出树状图.

【分析】(1) 袋子中共有3个球,抓到每个球是等可能的. A=“出现白色”,A发生的可能结果有2种(共2个白球),一次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3种,故P(摸出一个球是白色);(2) 第一次摸球,虽然颜色只有2种(非红即白),但抓到红球和抓到白球不是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要画出树状图,一般做法是把白球标号为白1和白2,这样三个球地位对等,也就是说,抓到红球、抓到白1、抓到白2,这三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解:(1) ∵共有3个球,其中2个白球,

∴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2) 画树状图如下(图1):

B=“两次出现白球”,B出现的可能结果2种(即白1、白2;白2、白1),一次实验总共可能的结果有6种,故P(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白球).

【拓展延伸】解答完上述问题,爱动脑的小聪和小明一致认为,课堂上老师讲的树状图,从一个结点出发的“树枝”所对应的事件是等可能的,当然很好理解. 但小聪想每次出现的球非红即白,如果画出如图2的树状图来,显然与等可能性相违背. 主要原因是出现红、白的结果不是等可能的,但若画出粗细不均的“树枝”,以体现红、白的可能性大小,不就是等可能的了吗?(小聪画出了图3)小聪并解释第一次摸,“出现白球的可能性”和“出现红球的可能性”,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同理第二次摸,也是如此. 小明沉思了好久,认为小聪言之有理,并很快列出算式:P(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白球). 聪明的小读者,你能理解小聪的想法吗?

问题2 一只蚂蚁在如图4所示的树上觅食,假如蚂蚁在每个岔口都会随机选择一条路径,它获得食物的概率是多少?

【错解回放】多数同学画出如图5的树状图,蚂蚁共有7种不同的路径,其中C4,B6两种走法能获得食物,故P(蚂蚁获得食物).

读到这里,同学们知道,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分析】显然,蚂蚁到达各树梢末端的可能性不等!如图4,从第二层D、C、B开始向下,事件发生的结果数依次是,D下有3种,C下有2种,B下有2种,数目不等,故这些事件不是等可能的. 对概率的计算,同学们往往忽视“一次实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重要条件.

【解决办法】请小读者思考下面问题:①蚂蚁爬到树枝AD上,它能得到食物吗?②若增减D的树枝数,蚂蚁得到食物的概率是否相等?③你能把蚂蚁到达各树梢末端的可能性化为相同吗?由于蚂蚁爬到树枝AD上,无论D点有几个分支,都得不到食物,所以增减D点树枝数,蚂蚁得到食物的概率相等. 现在有办法了,只要删减D树一根,变成两枝(图6),这样蚂蚁到各树梢的可能性就相等了. C4,B6两种得到食物,一次实验共有6种结果,故P(蚂蚁获得食物). 读到这里,小聪又想到了上面特殊的树状图(图7)(粗细不均的树枝),列出下列算式,P(蚂蚁得到食物).

等可能性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假设. 目前同学们接触到的概率题大多数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题,随着进一步的学习,同学们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很多非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 望同学们善待“等可能性”这一特殊的朋友.

请小读者用心做下面的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 某篮球运动员投篮一次,因为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不是“投中”就是“未投中”,故P(投中)=P(未投中)=.

(2) 袋子中装有黄豆、绿豆、豌豆3种豆子,随手拿出一颗恰好是豌豆的概率是.

篇5:四川农业大学是985还是211

四川农业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165.89万册(件)。

篇6:北京体育大学是985还是211

材料补充:

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的高等体育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设有25个二级教学单位、22个党政职能部门、2个群团组织单位、3个科研平台单位、9个教辅及其他单位;开办41个本科专业;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600余名,研究生3000余名;学校已与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157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

篇7:长安大学是985还是2

招生地域 录取批次
河北 本科一批
山西 本科第一批B类
黑龙江 本科二批A段
黑龙江 本科一批A段
上海 二本
江苏 本科第一批
江苏 本科第二批
浙江 第二批
浙江 第一批
安徽 第二批本科
安徽 第一批本科
江西 本科一
江西 本科二
山东 本科一批
山东 本科二批
河南 本科一批
湖南 本科一批
广东 第二批本科A类
广东 第一批本科
重庆 本科第一批
甘肃 本科一批
甘肃 本科二批

通过上述表格,大家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南华大学在各省份的招生和录取批次情况,南华大学是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答案,南华大学应该是一本。

南华大学历年排名表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分类 分类排名 总分
  225 8 综合 62 61.48
  212 7 综合 58 61.51
  248 10 综合 63 61.78
  212 9 综合 58 60.55
  205 7 综合 57 1.34

篇8:长安大学是985还是2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笔者认为, 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一项好的政策或制度必须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程序, 同时还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及个人观念与之相辅相成, 才能真正被人们所接受, 才能体现出它本身的价值, 才能最终造福于整个社会。

一、“大学生就业补助金”政策出台的背景

对于政府出台这项政策的背景, 笔者先从曾经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谈起。该社会调查的主题是:“关于2010年安徽大学生就业问题”, 经过近一个月的社会调查, 笔者发现,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令人担忧, 一方面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 造成大学生数量太多, 而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远远小于大学生的供给, 另一方面, 中国式教育与就业脱节严重, 应届毕业生明显无法满足就业结构对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正是这两大原因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显现。人们在讨论大学生就业状况时, 最经常使用的指标是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 一般指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 从学校迁出户口及档案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 这实际上就是“初次就业率”的概念。根据《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的数据, 2006年中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0.2%。[2]而近几年, 此比率一直维持在这样的低水平, 2011年3月8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3]

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 政府在大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 想到了社会保障这一“避风港”的作用。众所周知,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一个和谐的社会有义务为每一个公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而享受这种保障也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为了保障大学毕业生的最低生活权利, 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 政府便推出了这项“大学生就业补助金”政策。

二、“大学生就业补助金”面临空壳化危机的主导因素

笔者看来, “大学生就业补助金”之所以面临空壳化的危机, 应该分别从其政策本身, 受益者个人和社会舆论三大方面来分析与阐述。

首先, 这项政策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程序有一定缺陷, 其一是申请门槛设置不切实际, 其二是申请程序繁复。据悉, 大学生申请低保必须满足一定的享受低保的条件, 即所谓的“申请门槛”。设置这种申请门槛当然必不可少, 但是“大学生就业补助金”的设定条件普遍过低而不切实际。以广州市为例, 大学生申请低保必须满足该大学生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线330元/月时才可以领取。这样的门槛设定无疑十分苛刻, 不仅将绝大部分大学生拒之门外, 使就业补助金政策成为了一张空头支票, 更不免让人对政府政策的出发点产生质疑, 因为一般而言, 能够供养孩子上四年大学的家庭, 都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 家庭本身靠政府救济而供养孩子上大学的, 可谓少之又少。同时, 笔者也了解到就业补助金的一般申领流程: (一) 失业登记。申请高校生持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 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 (二) 准备档案材料。高校毕业生提交档案, 失业保险机构查验后发还本人。 (三) 填写《就业补助金申领登记表》。 (四) 申请时须持下列材料:《就业补助金申领登记表》, 居民身份证, 毕业证, 《就业失业登记证》, 困难家庭证明, 档案或相关性证明。这样繁复的申请程序, 层层审核, 处处盖章, 稍有差错又要重新来过, 无论是在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上, 对待业大学生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由此看来, 此项政策本身的实施方案有其不合理性和不切实性, 因而其被待业大学生视为“雷池”, 应在情理之中。

其次,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受益者本身的个人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人们总有这样的一种认知, 就是以为社会救助都是针对社会的弱势群体, 因此大学生们也不免将“大学生就业补助金”定义成为一种对所谓的“弱者”的帮助。这样的定位, 使政策本身无形中构成了对大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尽管确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但他们认为自己也并不需要被国家以弱者相待, 如此人文关怀难道不更像一种施舍么?刚毕业的心高气傲的大学生们又怎么可能会心安理得地将“弱者”的标签往自己脸上贴呢?于是, 这种与政策排斥的格格不入的个人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便增加了其实施的难度。

第三, 社会与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我们可以看到, 这一政策在公布时无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广泛讨论着这项新政策的实施过程与效果, 媒体更是在短时间内汇集所有相关信息, 趁势制造各种热门的报道。实际上, 我们发现媒体对这样的一种新政策更多是持质疑的态度, 更倾向于报道人们对它的负面观点。这样便产生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 给大学生们施加了一种负面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对新政策望而却步, 不愿去尝试新政策可能带来的机会。显然, 社会与舆论导向并没有与政策相辅相成, 而是偏离了政府的愿望, 这也成了一项“港湾政策”却被社会视为“雷池政策”的原因之一。

三、从主导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补助金”空壳化的解决措施

从制度本身来说, 笔者认为可以有四个方面的改进与完善:

(一) 门槛合理化

原先的政策门槛已经显现出了它的不足与弊端, 正是这种不切实际的申请条件让“大学生就业补助金”变得无人问津。政府应从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出发, 通过数据分析与实证考察等措施, 重新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一条标准线, 让真正受到就业危机冲击的大学毕业生们, 可以享受到这项政策为他们所带来的利益, 更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补助金”的推广与有效实施。实际上, 我更建议将这项政策实施为失业保险而非贫困救济。既定的失业保险中并没有将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包含其中, 不能不说是制度的缺位, 而把此政策纳入我国的失业保险中一并实施, 则会大大提高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也更能让大学生们接受。或者, 可以依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 将救济性质的补助金定位于促进就业性质的补贴金, 大幅度放宽政策门槛, 待业大学生只要有就业或创业意愿即可享受。[4]究其理由, 待业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或自谋创业过程中, 需要不少花费, 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就在情理之中。如此改变政策门槛后, 我们可以期待其发挥失业保险具有的功能, 真正成为待业大学生暂时躲避就业风险的港湾。

(二) 简化申请流程

一项便民利民的政策必须拥有一套有效的实施方案, 并辅之以便利的操作程序, 任何政策的精神要诣需要由实施方案来体现、诠释、转达给受益者, 而程序则是让受益者能够主张并享有权利的保证。以此标准衡量“大学生就业补助金”的申请流程, 未免过于繁琐, 需要受益者耗费过多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响应此政策的积极性。因此, 应当简化申请流程, 删去不必要的步骤, 或合并同类的操作过程。比如, 缩短审批时间而提高办事效率, 即:将原本需要在几个不同部门进行操作的过程集中在同一个部门完成;简化或减少领导签字审批手续, 经办人员审核相关资料后可直接办理业务, 必须经过领导签字统一的, 实行“本末倒置”, 即:由过去的事前把关变更为事后监督, 需要领导签字的业务手续, 经办人员可自己先行审核, 然后再由经办人员负责找领导补签完善手续;申请人只需一次性提供所需资料即可, 由经办人员“全程跟踪”, 负责手续办理、科室间手续转移、领导审核签字等环节办理, 做到“哪个窗口受理、哪个窗口负责”等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一定程度上简化申请流程, 使操作流程更加方便有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 节约人力财力, 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于这项政策的支持与热情。

(三) 加强监督审核力度, 以代替张榜公示的方式

目前由于调查受益人经济状况和实际情况的手段有限, 政府大多通过张榜公布的方式, 来发挥周围群众的监督作用, 以保证真正需要补助的大学生能够享受“就业补助金”。但这样的方式往往会侵犯大学生的隐私权, 使他们得不到尊重, 何况心高气傲的大学生又怎么会愿意让自己找不到工作的窘迫境况被公布于众呢?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大学生就业补助金”政策的本意与初衷,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审核力度, 完善调查程序,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而不是将自己调查的不力通过张榜公布来弥补。在监督方面, 可以落实如下几点:

1. 加强上级对下级的行政检查, 即行政监督, 确保政策执行人员能够有效、负责的开展调查工作;

2. 可在各地设有政策监督热线, 让群众在发现问题后可随时进行举报, 提高公民的政策参与性, 也可以让公民更多的了解本项政策;

3.加大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让新闻媒体在发现问题后可以随时曝光, 而后由民政部门与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4.可以将部分大学生就业补助金设立为创业基金。这样的举措能够对失业大学生们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政府可以为创业基金提供可运用的途径, 如提供大学生创业项目, 鼓励用科研项目带动就业, 为毕业大学生创造见习机会等等。这样一方面能够适当缓解就业危机, 另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们直接感受到此政策为他们谋取的切实利益。

一项政策的有效实施, 还需要社会, 舆论的引导及个人观念与之相辅相成。对于这项“大学生就业补助金”来说则更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新闻媒体的支持与受益人的接受。

当这一政策公布之时, 从学界到坊间, 人们无不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 我们都知道,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 舆论引导往往对一件新事物的兴衰成败起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闻媒体有责任监督和批判此项政策, 也可以通过质疑来促使政策方案的不断完善, 更重要的是, 新闻媒体需要从客观公正的层面来为公众阐述政策内容与效果, 传递政府“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思想内涵, 并鼓励大学生们去响应政策, 享受国家为他们带来的利益。同时, 应防止某些新闻媒体为夺人眼球而故意制造的虚假或夸张的负面新闻, 要对那些发布不实报道的个人与单位加以追究与惩戒。只有营造出与政策相辅相成的一种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才能真正保证它被人们所接受所应用, 才能实现它本身的价值, 才能使其最终造福于整个社会。

最后, 作为一个大学生, 应该在全面了解这项政策的内容后, 树立正确的认知与态度。社会保障制度为失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补助金, 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而申请和领取就业补助金, 是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个人权利, 不应轻易放弃。领取就业补助金后, 失业大学生毕业生可以通过社会帮助渡过难关, 从而为将来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创造条件。因此, 大学生不该因为自尊心、面子等主观因素而轻易放弃这项权利, 可以说, 获得就业补助金是失业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总之, 一项惠民的政策, 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政策, 若是想得到有效的实施, 则必须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程序, 同时还需要有社会、舆论的引导及个人观念与之相辅相成。只有同时拥有了这些基本条件, 政府的政策才能排除一切不利因素, 为全社会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使之成为公民在遭遇各种生活风险时得以避风的港湾。

摘要:对于近期热议的“大学生就业补助金”空壳化现象, 笔者认为有三大原因使然, 而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补助金”空壳化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将有利于政府改进该政策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程序, 并使得社会、舆论以及个人观念与之相辅相成, 有利于该政策被人们所真正接受, 最终造福于整个社会, 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充分发挥其便民利民的作用, 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补助金,空壳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切实做好二OO六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dbs.mca.gov.cn/article/csdb/zcfg/200712/20071200005651.shtml, 2006-03-14.

[2]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法律教育的意义作业下一篇:销售内勤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