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2024-07-18

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精选6篇)

篇1: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小学数学教学“海门论坛”

论坛三:

沙龙: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时间:2010年10月24日 地点:海门市实验小学 主持:贲友林

参与者:张兴华 施银燕 王俊 张冬梅 蔡宏圣

主持:贲友林:很高兴今天我们能聚在这里,共话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

王:我说三句话。第一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第二句话:老爹给根绳,圈地在个人。第三句话:老天给根绳,创造在个人。

我先说第一句话:2001年,我有幸成为了张兴华的弟子,说实话,我这个人并不是什么可塑之才,论才智、论口才、论形象,在座的每一位都比我强。可是,我思考了一下,再弱的、再劣质的东西,他都会有他精品的成分在里面。猎豹跑得快,乌龟虽然跑得慢,但它寿命比较长。其实,面对他们这些名师,我不用自卑,因为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我记得师傅教过变式和反例,教变式时,他把一个长方形图形画得比较夸张,这就是典型的变式。那么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是不是另辟蹊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但是它同时又蕴含着数学的本质,这是我思考的东西。

下面我说第二句话,就是刚才说的“老爹给根绳,圈地在个人。”其实这句话蕴含着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有综合性的,那么就像今天这堂课,变与不变我们既可以从周长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面积的角度去考虑。变与不变其实是辩证的。有两句经典的话: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不变就是变化;所有的不变其实就是变化。其实,我也在思考,我觉得我这堂课还是有一点小野心,就是想体现一点人类的思考,我想表达的主题是:人类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是人类的本质。你看,今天的课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要把地围成一个圆,但是在这个圆的背后,就像蜜蜂筑巢一样,它如果不考虑别人,外围就围成一个圆,它如果考虑周围邻居的话,他就会围成正六边形。其实我们每个人也一样,对待生命也一样,在今天,地球已经被我们肆意破坏得不成样子的时候,我们人类有没有想到,我们人类和植物动物怎么活命呢?我们只顾考虑自己,欲望在不断壮大,就像绳子圈地,如果每人都画个圆,那么周围是不是有空隙,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呢?这是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点,就是老天给根绳,创造在个人。就像我刚才说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无形的绳子,你想,老天是不是给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它就像绳子一样,有始有终,那

小学数学教学“海门论坛”

么我们有没有把它围成一个面积呢?我想,对于一个浑浑噩噩,常年不反思自己生命的人来讲,他是没有长度没有面积的,那么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人都能围成一个圆形,但我们必须去思考,酌情考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其实我这样思考,是来源于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最高的知识是关于善的知识。谢谢大家。

张兴华:十年前,我认识了王俊。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1。他很真诚,对人对事都很真诚;2。做任何事情总爱思考为什么。他读过哲学,很有哲学的思想,他今天所上的课与其说是实践活动课,不如说是哲学课。在课堂中,他向我们传递了很多哲学的思想、哲学的思考。由此我想到,作为一个名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作为一个数学名师,他本身的数学素养固然重要,但哲学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思辨深刻。可以这样说,哲学是上位于数学的思考,哲学是一切理论的母亲。今天,贲友林的课堂中也充满了哲学的思辨,一次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他在度的把握上掌握得非常好。一个教师,他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把握好课堂中间各个环节、各个方法、各个手段的度,度的把握来自于哲学的思考。例如在郭沫若《白鹭》中所描述的白鹭一样,在教学中我们如果也能把握到这个度就好了。这需要哲学的把握,我想我们名师应该要有更多的哲学的思考。

主持人:针对这个话题,我们每个人都要说,都有很多话想说。那么作为主持人我顶一个规矩,每人最多针对这个话题说三句话。

张冬梅:我们这个团队有一个非常好的优良的作风,那就是:有问题从不藏着。王俊老师的数学课上,哲学意义很浓,但是我想问王俊老师:“作为一堂数学课,在这堂数学课上,数学意义有哪些?”第二句话,我们觉得我们这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向我们这样,以课例为载体,专家引领,同伴的合作,这样的形式是最好的一个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就是自觉跋涉。

蔡宏圣:我认为把问题、读书、上课、思考、做课、反思总结把它打造成一条紧密相连的攀登的链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你的课堂要有突破,这就有进步了。

施银燕:在我没说完之前全是逗号。一说到教师专业发展,我就想到了很多公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再加上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我觉得这么一堆公式毫无作用,为什么?我当老师当了好几年,当我像只乌龟慢慢地向前爬的时候,有师傅领着,我感觉看到了很大的希望。前面有个师姐,她虽然受到的专业引领时间比我长,但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觉得正在慢慢接近她。但是等到97年张齐华一到这儿的时候,我发现全都完了。他到这儿来了两个月,就上了一节南通市的公开课,一上完我觉得我十多年都白走了,他来了两个月 2

小学数学教学“海门论坛”

就跑到我前面去了。我当时就惊呆了,所以我觉得那些专业发展的公式都没用。但是,后来一想,我可能怎么也到不了他那个高度,但我可以做我最好的自己。这样一想,那些公式又都成立。

专业发展和同伴引领,我这里提一个专业发展。应该说我很幸运遇到了师傅,师傅是一个很能看见别人身上闪光点的人。我知道我身上有优点,但不容易被人发现。我不能歌善舞,我长得很丑,写的字也很难看。就拿基本功来说,要什么没什么,但是师傅发现我优点,比如说我善于投稿,师傅是发现我退稿信才知道的。别人都是拿着稿子向师傅请教,可我不是那样的人,因为我特别怕师傅说我写得这么烂。我一般自己的东西都藏着,我喜欢悄悄地去投稿,我不让师傅发现。师傅老问我,你写的拿过来看看,好让你成长得快一点,我不愿意。我投稿后被退回来了,放在传达室里,我收起来了。其实师傅已经在传达室发现了我的退稿信。有一天,他问我要退稿信,全办公室的人,我感觉特丢人。在师傅的逼迫下我拿了出来,你知道我师傅怎么说?他说:“很不容易呀,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投过去一般都是扔掉的,他能退给你已经不错了,说不定和他杂志的版面要求不符。”我记得很清楚,1994年,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江苏教育》发表了。师傅在教师大会上把我那篇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然后师傅说:“因为这是施银燕的第一篇,所以学校将奖励三倍的稿酬,以后谁投的第一篇,学校也奖三倍的稿酬。”实小的这一传统就从我那时开始,因为有了第一篇就会有第二、第三篇,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我的第一个故事。

贲:到底是数学教育博士,说的就是比我们本科生好!

施:其实一般我总躲在后面不说话的,今天我是真忍不住。接下来我说第二句话。我觉得有些东西明着学的是比较多,但是还有些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受到的感染。我还说师傅是一个特真的人,这个真体现在做人上,也体现在做学问上。昨天听师傅报告的时候,不知大家是否在意,师父说变式和反例的时候,因为现在一直的观点是反例是变式的一种,可是师傅说:“我个人还不太赞同这样的说法,我觉得还是要把它分开。”我觉得师傅完全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他说:“变式还是算概念的一个外延部分,而反例就根本不是了。”我觉得师傅那种读书都要想想为什么,如果那个东西跟我原有东西相像,能纳入进来,我就纳入;如果那个东西跟我原有认知有冲突,我就不接受。什么时候能接受了再接受。我觉得这一点我像师傅,所以我读书从来都是站着读不跪着读,那怕你是大专家,凡是我都要想想这到底有什么道理。所以记得那次基本功比赛,周围老师都在恶补心理学的东西,关于同化、顺应 3

小学数学教学“海门论坛”

都找来很多书,但是还是不懂。我在下面能指出关于同化、顺应的很多数学上的例子。师傅要不要我回答一下,看我回答得对不对?

所谓“同化”,应该是新的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矛盾的,纳入新的知识后原有认知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丰富了原有认知结构。而“顺应”不一样,应该说新的知识跟原有认知结构有冲突,需要先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才能纳入。我想正是因我学什么东西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都记得住。什么是同化,举例子了。他们说小数的加法就是“同化”,我说:“不,看你怎么教,比如教整数加法,如果老师只教个位对齐或末位对齐,那你到了小数加减法那边读不起,你肯定“同化”不了;但是如果你老是特别有眼光,你教整数加减法的时候强调的是相同单位的对齐,也就是比较上位的东西,那么你教小数加减法时就是“同化”。

张兴华:我认为,现在小燕子的数学素养和学术水平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是成正比的。你在同组成员中,数学素养是最高的,所以,现在的小燕子是很自信的。

贲友林:其实,我觉得施银燕的自信就像来源于她自己刚才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认为我们老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就是:首先我们每个老师,应该要发现自己。也许我没有别人优秀,但我做“我能做好的我”。第二就是:在课堂上寻找你的专业发展,在课堂上寻找自己,扎根课堂,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慢慢去想,慢慢琢磨,在课堂上成长我认为学生成长,你也就成长了。

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是一个开放的团队,这个开放体现在1:。我们每个人都是以个体的姿态在成长;2这个开放体现在欢迎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这次活动到此结束了,希望下次活动我们再交流。非常感谢大家,再见。

篇2: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反思的价值与优势

教师的反思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向教师专业行为与活动的反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二是指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它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对象,引发教师对目前自我专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的思考,促使教师更加明晰自己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

1、彰显自我,凸显主体

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己主动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凸显了教师的主体性。同时,在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整个过程是教师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也是充分彰显自我的过程。

2、增长智慧,丰富理论

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不断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观摩和讨论,一方面能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另一方面能够看到“理论”与“应用”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把倡导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增长新知识与发展新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

3、和谐关系,共享资源

反思实践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反思,高质量的反思对象还包括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如自身与同伴的关系、活动与背景的关系等。集体同伴反思是高效能反思的要素之一,经常采取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伙伴式的专业考察、交流、切磋、协调、合作、讨论、分析和反思,既能够加深同事情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不断地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可以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从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4、提升能力,提高水平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

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作出更理想、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决定,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有效反思的途径

1、树立反思的专业发展观

随着教师专业化趋势的加强和教师专业标准的提高,教师不仅要确立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的观念,而且要确立教学实践反思的专业发展观,这是提高反思效能、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前提。

(1)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求和意识既是教师成长的起点,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自我意识是人成为自己发展主体的必要条件。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实现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越强,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就越大,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就越高,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能使教师在志趣、能力和心向上具有高度活性,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能适应社会与教育的急剧变革,使职业生涯焕发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教师只有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促使自己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2)强化反思的专业发展理念

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教师是否具有反思的理念、能否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它将促进教师由外控的专业发展向内控的专业发展转变,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自觉地把教育实践作为自己认识、监控的对象,在亲身经历的实践反思中获得感受。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经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的循环,其教学智慧才能得以提升。相反,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固守陈腐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不可能有本质性的提高。

(3)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主动研究教学中的信息,以质疑的态度来分析教学方法的价值,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环境中不断地享受自己成功的经验,领悟失败的教训,对外在的环境变化加以评判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调节和控制;才能在不断自我反思中获取自己专业成长的养料,提高反思的效能,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因此,具备反思能力和潜质已成为新时代合格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2、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1)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这是教师课程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责任和权利。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宜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己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要考察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2)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与教师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出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反思档案”就应该有这样两种用途,一是描述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目前看来这第二步的功夫尚显不足。

(3)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教学理论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在教学反思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为教学理论反思提供基础,可以使

实践与经验反思得到升华。

(4)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在不同的时代、价值取向、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面前,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通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审视、反省,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订正。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理论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而不断更新建构新理论。

(5)学习观摩

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他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在观摩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的过程中,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面对面地相互切磋、交流研讨、反复研究他人或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迫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教师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可以增进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反思能力。所以学习观摩是教师直接吸取他人成功经验的过程,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行为的过程,是教学反思的基本生长点。

在反思实践中,人们探索了多种反思方式。如:在反思时间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反思主体上,有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反思内容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个案等。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求的境界。

三、反思的保障措施

无论采取或创造怎样的反思方式,教师在教学反思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的策略。

1、要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

教师经常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知道该对哪一个进行反思,对于自己的心灵活动不知道哪些可以成为反思的话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保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

2、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

不仅对不同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反思,对于同一个事件或现象,也要不断地持续地进行反思。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同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同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活动中,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

3、创设自我反思的氛围。

教学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活动,它既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内部情境的影响,更依存于一定的组织机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通力合作。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合作的学校教师反思氛围,鼓励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收集自身实践的资料,并经分析、判断和重建逐步实现教师的提升,并促成教师反思的日常化,使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评判和合作中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提升专业素养。

4、创建反思的管理制度。

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自觉进行反思,个别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其反思也往往浮于表面。霍顿认为:“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你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而不要争辩这些观念。”由此可见,要促进教师反思,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反思成为习惯,成为其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5、建立反思的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激励机制是教师有效开展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改善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该尽量创设宽松的评价激励氛围,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把握奖惩的度,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调动教师的反思热情,鼓励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教师一起分析和探讨,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尽量形成一致的认识,注重引导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有效地进行反思和主动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篇3: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 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 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 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 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健身房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 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 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 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 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 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 形成对话机制, 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 因此, 突出“以校为本”, 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 课题研究。

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制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 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 探寻教学对策, 逐步解决, 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 (1) 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 以“面对真问题, 展开真行动, 获得真发展”为目标, 教师兴趣浓厚, 参与热情高, 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 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2) 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可以三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 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 使“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 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 培养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 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 (3) 课题组教师共同探讨, 交流与分享, 得到大量的信息, 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 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 案例研究。

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 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 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 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 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改进教学行为。例如, 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 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 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 大家肯定优点, 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 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 课上完后, 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 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 然后上课、评课。这样, 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 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 执教者个体反思, 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 教育沙龙。

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 让大家在“品一品, 尝一尝, 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 不强求统一的结论, 旨在开阔思路, 引导思考, 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 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 教师们加深了认识, 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 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 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 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 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 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奠基石

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 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 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 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 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 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 阅读书籍。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 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 选读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 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 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 提高自身学养, 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 好的社会, 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 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探索中, 陶冶自己的情操, 扩大自己的视野, 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 在春雨绵绵的假日,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 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 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 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 我们的眼光会变得平和, 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坦然, 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 我们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 在看书、读报时, 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 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 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 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 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 远程培训。

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 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 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 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 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联合某高校开通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 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 (1) 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 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 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 (2) 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 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 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 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 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 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 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 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 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近乎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 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研讨课、优质课大赛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 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 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 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 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 往往是一节公开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因为每一次开课学校都会成立一个备课小组, 备课组总是力求完美, 有时为了一个情境创设争论得脸红耳赤, 有时为了一句过渡语言苦苦思索、细细推敲……就这样, 不断学习着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 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 也是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 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 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 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 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 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 上完课以后, 也可以从评课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 那对专业发展大有裨益。从实际来看, 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 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 但收获多多。可以说, 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 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四、教育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 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 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 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进步, 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 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

1. 知识共享。

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 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 超越时空局限, 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 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 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 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 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 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 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 同行互动。

一个精彩的帖子, 往往起到“招凤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博友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博客里, 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 把远隔千里外的同行聚在一起, 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 通过参与回复、讨论, 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 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的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 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 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 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很强烈的针对, 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 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3. 专业引领。

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 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 通常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 不断向读者展示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 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

教师博客, 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 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 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 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五、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任何一个教师, 哪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 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 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 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 教后记。

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 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 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 肯定成绩, 找出存在的问题, 分析具体原因, 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 对课时计划的安排, 对教学目标的确立, 对教学策略的抉择,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对教学内容的组织, 对教学程序的编排,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教学媒体的运用, 对教学现象的分析, 对典型问题的探讨, 对学生学习的设计, 对学生反映的思考, 对教学效果的检评, 等等。这些内容, 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择其一二进行小结, 或批注点评, 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 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等。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等。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否则就会失去灵魂, 失去价值。

2. 群体反思。

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 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 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 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 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 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 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 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3. 取长补短。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其侧面的最短木板的高度, 要增加木桶的盛水量, 只有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桶理论”。运用到生活中, 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木桶效应”。据此, 教师专业发展就有了“补短”的标准, 教育管理中就有了对各种目标管理“缺一不可”的“均衡规定”。

其实, 一个学校的教师, 特别是一些农村教师, 其专业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 某个人总有一两个方面的特长, 带动其他方面发展, 有的甚至只是由于某些方面的超常发挥, 引导他们走上了专业化的快速发展之路。

有一位乡村小学教师, 30多年都在山村学校任教, 他只有中师学历, 后来通过自学达到本科学历。他任教期间很少有时间走出去参观学习, 没得过多少荣誉证书, 也没有发表过多少教研文章, 一直默默无闻, 如同村里春种秋收的勤劳农民。但是他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写生活随笔。随看随写, 随想随写, 看得多写得多, 就有了能够迁移教学的悟性和灵性。他教作文经验丰富, 每届学生都十分爱好作文。他的学生获得省级作文大奖后, 被媒体采访时道出了这位教师许多鲜活的教学方法。随后, 这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 这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除了作文教学, 其他的教学项目并不突出, 但这个“长项”成就了他的专业成长高度。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 教师不一定一开始就“样样强”, 起步阶段, 往往从一个“特长”发展起来, 或者精于课堂教学, 由几节优质课激发信心, 逐步深入研究教学规律;或者善于辅导学生, 由学生的诸多荣誉带动自身的学习和探索;或者潜心教学研究, 从几项课题起步, 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些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例子, 证明“长项决定专业化高度”。它与短板决定“盛水量”的“木桶效应”正好相反, 可以称之为“反木桶效应”。

根据“反木桶效应”, 学校应以“教师具有内在学习力”为前提, 建立相对宽松的学习研修制度。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 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 学习者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中, 勇于上进、期望专业成长是教师的思想主流。学校制定的制度应多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多一些激励性的引领, 多一些服务性的措施。对教师整体性的阅读范围、研究方向、教学方法、成长规划等应当允许有个人的特点或者个性化的追求。目前, 部分学校存在业绩考核“封顶”的现象, 就是将考核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小项目, 每个项目确定一定的分值, 达到最高分后, 即使这方面的成绩再多也不再加分。这种评价标准会给教师一种消极暗示, 不利于教师长项的发展。在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真正调动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并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到幸福与自由。

对教师个体来说, 顺应“反木桶效应”, 则要有敢于“扬长”和“冒尖”的勇气, 努力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有一位教师, 在读师范时就练就了书法功底, 尤其擅长写毛笔字, 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参加工作后他先任语文教师, 后任教导主任, 虽然也有人知道他有这方面的特长, 但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几年后, 学校几经论证后开设了“小学生书法”课, 他才找到了用武之地, 亲自编教材, 写教案, 指导学生练习, 组织开展展览和比赛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 他个人的教学成绩也有所提高。

篇4:反思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通知引述总书记的讲话,“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教师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来实现。青年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其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暑期将近,教师如何將假期作为—种资源和财富很好地进行利用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个假期,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以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科学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篇5:新教师的成长路径

新教师往往学识颇丰,思想活跃,但教学上仍是一名新手。如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传、帮、带工作的重点。开展“导向引路”“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模拟上课”等活动,不失为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导向引路。学校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他们领会“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神圣的事业,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神圣的使命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完成;淡泊名利、锲而不舍、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实写照,也是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将自己的一切融于事业的兴衰和学校的荣辱之中;唯有奉献,才能爱岗、敬业、乐业;唯有奉献,才能书写忠诚,从而逐步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师徒结对。学校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数学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进行同伴互助,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专题讨论等。根据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方案,“师傅”要制订培养指导新教师工作计划,每周给新教师指导一次集体备课,每月向新教师提供一份典型教案;每周指导新老教师互听一节公开课,每月给新教师展示一节示范课,要求新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每周指导一次校本研修,如在网上和学校订购的刊物上查找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做笔记,谈体会,写反思,及时交流。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教学、教研各方面对新教师全面指导。

集体备课。作为新教师,主要工作是如何尽快胜任教学,备课是基础。由此,我们从以下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备课指导。

活用教材,备好知识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求他们备课要做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熟悉学生;备教学目的,备教学重难点,备教学方法,备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理清教学内容所占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灵活、务实地处理教材。

以爱为源,备好情感课。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学的新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学科优势,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端正自己的教育观,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要因材施教,学会充分运用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厚爱。

模拟上课。模拟上课是构建新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活动主要以“徒弟”模拟上课,“师傅”评课的形式进行,过程中强调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突出新教师的自主发展,展示师徒结对工作的成效。

“模拟上课”与“真实上课”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学生的直接参与,但却又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整个过程是“徒弟”唱“独角”。它要求教师作好充分的预设,并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巧妙过渡。要求参与展示的“徒弟”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创设出逼真的课堂活动情景,能在短短的15分钟内,通过“自导、自演”充分展示自己在处理教材、环节设计、学情预设、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初步显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师傅们”则从教学目标把握、环节设计、预设活动、综合素质等方面把脉问诊,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细致的点评。通过活动,使新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潜江市周矶办事处范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篇6:成长路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路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市教科所《成长路径》,感悟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们都是幸福的读书人。由于同是校长的原因,又由于沛县是我的家乡,我对毕业于沛县师范学校的曹玉辉校长的成长轨迹尤感兴趣。曹校长从一个贫困地区的乡村走来,“走过了从乡村到城镇又回到乡村的路,经历了从教师到校长到教研员又到教师的转变。”最终走向了徐州市名校长的宝座,是读书使他旷达、脱俗,学会了用一种宏观的综合的眼光看待教育现实。他自己说,“读书着,思考着,蓦然回首,自己以为,十几年工作生涯的许多灵感,成就,几乎都来自多年读书的涵养与积淀。”读书,使他有了对教育的痴情和梦想:他要办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学校,让教育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师生成为最幸福的人,最要好的朋友;使学校成为世界上最善的场所。正是这个“乌托邦”引领着他的团队,在地处边缘的农村,在条件简陋的小学,演绎着大气的教育人生。“他的同事说,曹玉辉是个”读书狂人“。他自己说自己”什么都看,“看教育论著、网络小说、经典名著、儿童读物,也看企业管理、甚至美女小说、时尚读物。他和老师一起读书。”一天天读去,一月月读去,读得张集小学一片滋润。“

读书能拯救自己。曹玉辉校长说:”教师要在岗位上成才,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我们拯救自己的唯一路径,还是读书,一个不读书的人,哪怕只有二十岁,他已经老了。“非常感动曹校长的话语,也非常感动曹校长因读书而生长出来的办学理念。一位沛县师范毕业的中师生,一位地处落后地区的村小校长,竟有如此胆识、气魄、眼光和豪情,能在条件及其简陋的乡村小学去”倾情打造一个至善至美的乡村教育的乌托邦!“,这不能不归于读书的功劳。读程言峰的《行者,曹玉辉》的”凡人“部分,心在濡湿,人在感动。管理员视校长为知己:”愿为知己者生,愿为知己者死“;清洁工视校长为兄长:感动于”有一种情感叫引领,有一种泪水叫感恩。“普通教师视校长为邻居:校长没架子,”你的尊严也被抬举的高贵无比"。是读书,让曹校长跟师生走得更近;是读书,丰富了曹校长的形象,提升了曹校长的高度;也是读书,使师生更具有了人文精神。

与曹校长相比,我们的书读得确实太少了。整天忙忙碌碌,没有真正的把读书之事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时间没空好像成了不去读书的最好的诠释。曹校长却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他床上、厕上、车上、沙发上、鞋柜上,有空多读,没空也要撇两眼。名校长秦晓华也是如此,大学形成的阅读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每日必读书,再忙,2小时的读书时间是必须保证的。读书笔记虽不像过去那样每日都记,但每周至少要整理一次。每次听秦校长的报告,都为他满腹的才思而折服,腹有诗书气自华嘛。看看这些名师,读读这些名校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能读书呢?细想,读书的好处很多,对于校长来说,更应该读书。首先,学校发展需要校长读书。从当前学校发展来看,凭经验型管理学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校长必须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决非任何人都可以当校长。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好校长的因素很多,其中是否善于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合格的中小学校长不只应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应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是能洞悉教育问题、引导教育前进的人。读书就是能涵养人的思想素质的最好的途径。因为读书,曹校长成了“思想的狂者。”“他的每一句心得,就是一枚思想的种子,落地就能生根,就能开花。”

书香校园的创建也需要校长读书。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书香校园是时代的要求。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靠教师,教师读书热情的激发靠校长。作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教师的领袖、学生的导师、社会的楷模。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中,校长们应该做师生读书的带头人。校长不是官,不是商,应该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多一些思考探讨,少一些应酬娱乐;多一些教育智慧,少一些经验管理。

读书也是校长个人成长的需要。从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校长是沿着称职校长——成熟校长——优秀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轨迹成长的。要想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校长,就要读一些有影响的中外教育家的著作,研究教育发展史,懂得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的演变过程,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要读当代教育家的优秀著作,关注和研究不断变革的教育实践,把所掌握的先进教育理念自觉转化教育行动,具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要读经典性的管理著作,学习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校和管理学校的能力;要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提高科学规划学校发展的能力;要读点哲学著作,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教育实践,既能抓准问题的关键和主要矛盾,又能对学校发展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一个小秘密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消防心得体会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