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论文

2024-07-02

临床中药学论文(共9篇)

篇1:临床中药学论文

发展临床中药学有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避免药源性疾病出现, 减少药品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对于临床与科研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学敏, 钟贛生, 张建军, 等.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中医教育, , 23(4):43-46.

[2]李庆生.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天津中医药, ,23(2):93-97.

[3]张冰, 张浩军, 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中医教育, , 21(1):57-58.

篇2:临床中药学论文

临床药学学科定义:是指从医院药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分支,是以病人为对象,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研究和实践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

临床药学学科不仅仅是临床药学科室需要关注的问题,它必须得到临床医生的共同关注与支持,特别是院领导的支持。现在有了国家在法规政策、制度和技术的支撑,给临床药学以“位”,更重要的是临床药师要实实在在做出成绩,解决临床药物治疗问题,有助于医师,有助于患者,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迎和院领导的认可,即要有“为”,否则,临床药学学科建设永远是一张计划表。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体系有待改革。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有:1.不予不立。在查找问题和不足,前瞻临床药学学科发展趋势,明确学科建设目标、结构体系和建设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包括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2.培养一个学科带头人。药学部/科主任不一定是临床药学学科的带头人,但是一定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建立合理的人才阶梯。3.建设一个团队。临床药师是一个整体,不能单打独斗。4.构建学科目标体系。结合医院的性质、类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出与医院整体的学科建设方案和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的学科目标体系,如重点专科、不同类型人才及组合,目标如何量化到临床药师工作小组和个人等。5.建立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6.创造必须的工作硬件条件和环境。7.与医院院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合作,建立流动工作站,为临床药师学习、进修、科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学科建设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

篇3:临床中药学论文

1 临床药学小组基本情况

1.1 临床药学小组工作人员

2010年1月成立临床药学小组, 组员4名, 设立组长1名, 由分管临床药学工作的副主任药师担任, 所有入组成员必须要具备基础理论扎实、沟通能力好、业务能力强、工作年限>3年且具备主管药师及以上资格的药学工作者。

1.2 临床药学小组工作内容

1.2.1 深入临床, 参与药物治疗

进入临床一线, 参与查房、会诊以及病例讨论, 向医生阐述药动学参数意义、药物相互作用、联用指征、配伍禁忌等问题, 提醒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同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用药指导 (包括服药方式、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 , 增强其用药依从性。这一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医师和药师之间隔阂, 也在互相交流合作中相互促进,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4]。

1.2.2 建立门诊、住院患者药历

临床药学小组成员为门诊、住院患者建立药历[5], 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方案、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为及时调整药物和不良反应监测打好基础。对于出院的患者, 小组成员应给与患者充分的用药指导, 督促其合理、按时用药, 提高用药依从性。

1.2.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由于药物更新速度较快、很多新剂型不断问世, 一些药物的药

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应用及意义

陆超华

(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西平南537300)

【关键词】检验;危急值报告;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 (2013) 11-039-02

临床上用以界定实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常用名词有正常值、参考值、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等。据研究表明由于正常值本身存在很多问题, 临床上已不在应用, 目前临床上多以用参考值来代替。参考值

理、毒理作用并未研究深入, 导致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频生, 由此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及时汇报显得十分重要。临床药学小组对近10年来收集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对新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及时上报, 定期发布药品不良反应预警。

1.2.4 开展处方分析工作

处方分析一直是临床药学的常规工作任务之一, 由于此项工作简便易行, 不论是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均可实施, 通过对医师所开处方进行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评价, 不仅可以督促医生规范用药, 也可控制重复用药的发生, 从经济性和科学性性角度出发, 临床药学小组成员还担负着保证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收支平衡的重任, 同时为患者的药物支出减轻负担[6]。

1.2.5 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对某一类药物、某一疾病治疗方案等, 结合临床效果, 进行对照和评价, 以探讨其合理性。对节约卫生资源、提高药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的方向可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为了确保用药合理, 定量研究则可作为不同群体药物利用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考察药品消耗量、疾病流行趋势的参考[7]。

1.2.6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为响应国家2011年发起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临床药学小组承担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工作, 根据建立起的患者药历、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以及联合医院的各部门力量, 逐步开展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监查及评估, 督促加强微生物检测以及耐药监测, 通过遴选和定期评估,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购入和使用, 明确各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以及药师的调剂资格, 致力于提高我院整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1.2.7 提供药学信息服务

正确的药学信息是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和医疗工作的基本保障。2012年1月我院临床药学小组成员在信息中心等部门协助下, 建立起能提供药学咨询服务的平台, 除了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外, 也可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疑问解答。定期出版临床药学刊物, 用于介绍最新药物资讯、发布不良反应预警、点评各部门处方规范情况、典型药例分析、并就某种疾病或药物提供相关文献资料。

1.3 临床药学小组培训

临床药学服务需要小组成员掌握多方面知识, 既要具备扎实的药能更好的指明特定条件下, 用特定方法或方式所得到生理、生化参数。医学决定水平是一种阈值, 参考能更好的表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信息。能对患者做出更好更有效治疗给予后。危急值在临床上的应

学知识, 也要对医学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临床药师既是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信息的来源, 也需综合社会、文化、道德、经济等方面因素, 为医患人员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 因此小组成员必须接受专业的临床药师培训课程, 并采取自学和相互学习的方式扩大学习成果, 提高整体专业素质。

2 成果总结

临床药学小组在经历三年从无到有的曲折历程中, 已初显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通过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 临床药学小组成员与医务人员关系变得融洽、配合默契, 同时也转变了医院药学工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的观点, 为临床药学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地位;二、在业务水平上, 医师和药师都有明显地提升, 处方合格率从2010年初的65%达到现在的95%以上, 在临床药学小组的不懈努力下, 医院建立起了专门的医药信息咨询网站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每季度印发《医院药事》等刊物, 为医患人员提供最新的药物信息。而逐渐建立起的患者药历不仅为医师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也为实施有效的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以临床药学小组牵头发起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也收到了满意效果, 医院抗菌药物整体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临床药学小组的建立使得医院药学从窗口发药的简单机械工作向专业服务型转变, 但是对思想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临床药师真正走到临床一线,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 还需要继续深入工作, 与临床医生紧密配合。

摘要:临床药学服务是随着中国医疗制度改革深入后对医院药学提出的新的要求, 也是保证其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是保证病患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介绍我院临床药学小组的工作内容, 总结其推广药学服务的方法, 以及开展活动以来取得的效果, 为临床药学在医院药学服务方面工作的展开提供思路。

关键词:临床药学小组,临床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磊, 秦侃, 范鲁雁.临床药学服务在国外医院的应用[J].医药导报, 2011, 30 (9) :1237-1240.

[2]沈亚岚.南京市三级院门诊药学服务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 2011:6.

[3]袁锁中, 赵志刚.关于我国临床药学的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 2008, 8 (3) :166-170.

[4]张丹.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实践[J].天津药学, 2012, 24 (5) :45-47.

[5]李顺炜.某三甲医院实施药学服务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1:22.

[6]朱深银, 赵语, 姚高琼, 等.我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药业, 2010, 19 (4) :50.

篇4:临床中药学论文

方法:首先严格控制出入库前中药质量;其次收集整理中药情报资料;分析中药处方和药历。

结论:提高中药质量及其应用的准确性、安全性、合理性,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率,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关键词: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77-02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以患者为对象,研究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健康的学科。执业药师在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对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与临床疗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出现,减少医药资源浪费,服务临床和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1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意义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及临床用药的需要,中药新剂型日趋增多,仅中药资源品种达12807种[1]。用药情况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工作,既是执业药师职责的要求,又是医院发展,患者健康的需要,更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中医中药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临床中药学就是连接他们的纽带。只有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密切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医患关系,更好弘扬中医药文化,造福人类。

1.1提高中药质量是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前提。首先是辨别真伪,确保药品质量。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状况很普遍。以透骨草为例,以同名入药者达20多种,其形状差异明显,有效成分、功效亦不相同,若不辨别真伪必然影响治疗效果。其次要妥善养护。入库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定期养护。可采用气调养护、对抗同贮、冷藏等措施防止中药饮片在储藏期间发生霉变、虫蛀、走油、风化等现象。使“辛烈者免走泄,甘美者无蛀伤。陈者新鲜,润者干燥”[2]。再次要提高炮制质量。古代有《炮炙大法》,现代对炮制的研究更加细致。如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酒炒可提高黄芪多糖、当归中多糖含量;就是要求科学、合理炮制中药。

1.2控制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人群及用量,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报道中药不良反应文献不下百篇,如部分人服用人参会出现低血钾、四肢抽搐;服用三七粉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有乌头类、雷公藤、斑鳌等。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为注射剂,引起最多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执业药师将这类药物编成歌谣,让医药护人员熟记与心,提高用药的合理有效性。

1.3提高药效,节约中药资源,减轻患者负担。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新药品种不断涌现。其中常用中成药多达370多种,有1/3是新药,医药人员难以将诸多中成药全部掌握清楚,加之卖家的非正常手段促销,往往导致临床应用不以“辨证施治”忽略“辨证”用药,而以“症”用药。如此不仅难以收效,有时还会贻误病情,徒增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这就需要临床药师将中药按性能、功效、适应症以及成分、含量、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分门别类介绍给医生,指导其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这类药,减少盲目性,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医药资源浪费。

2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收集中药情报。开展用药咨询服务收集药品供应、使用、评价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信息,建立中药情报资料室。配备有关专业电子书籍、期刊及说明书。将众多的中药文献资料进行选择、分类、索引、汇编和保管,方便使用。根据资料报道定期汇编一些新的中药制剂、中药不良反应以及中药研究进展等方面的专辑资料,供临床查阅。定期向医护患者介绍新药功效、老药新用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为患者正确用药做好咨询服务。

2.2参与新药评价。监测中药不良反应: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确定,执业药师应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这项工作,为安全用药提供保证。通过用药状况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病人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并协同临床医生调查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讨论解决方案,使不合理用药现象得以纠正。将得出的结论及参考意见记录存档,然后由科主任在药事管理委员会上集体讨最大限度的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3监测血药浓度。参与制订个体给药方案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监测患者血药水平。根据患者个体或群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及体内药物浓度,设计或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客观治疗指标,协助医生筛选中药与给药途径,并对药物疗效作科学的评价。

2.4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当好用药参谋。深入病房,随同医师一起查房,掌握患者病情及其发展变化,分析用药效果,协助医师制订给药方案,当好合理用药参谋。参加危重、急诊、中毒患者的抢救和疑难患者的会诊、药疗处理。

2.5研究药物配合和相互作用。临床联合用药情况复杂,产生的配伍变化。如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使用易发生的问题有:①微粒明显增多[3];②热原反应增加;③产生过敏原;④有效成分含量下降;⑤混合液pH值改变、产生沉淀;⑥降低药物疗效;⑦配伍液澄明度改变。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①询问过敏史;②注意给药途径;③慎选配伍溶媒[4];④掌握用药剂量及稀释浓度[5];⑤给药之前,仔细观察配伍注射剂有无沉淀,颜色变化;⑥注意加药顺序及放置时间等。

2.6建立分析药历处方,掌握本院用药情况。药历是患者用药史的记錄,与病历有密切关系和同等重要性。通过药历、处方分析,使临床药师熟悉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所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将这些分析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我国1983—1994年间普查证明,中药资源品种多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2]陈嘉谟.本草蒙荃

[3]吴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277~278

[4]吴洪文,吴敏.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50~451

篇5:临床中药学就业前景

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据了解,中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普遍不好,他们的就业也日趋理性和务实”。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余永久处长说,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基本吻合。学生更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能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的工作。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中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

篇6:应该加强临床中药学的实习带教

李卫真

(温州医学院,浙江 315000)

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中药既是中医理论的实践基础,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学好中药学对当好一名中医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曾听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们谈及,自古医药不分家,他们学医的过程,都是先从学药开始,从认药、采药到制药、配方,边学药边学医。他们的中药实践基础打得很扎实。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各种特性,都有全面的了解,用药时心中有数,底气很足。现在的中药学教学多注重课堂理论的学习,忽视中药的实践实习,导致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懂医而不懂药,甚至一些常用中药也不认识。

现代的中医教育体制分科很细,不再像古代医家亲自上山采药,回家制药。中医用药不仅品种数在不断下降,而且中药的炮制品种运用也在逐渐减少。由于中医师对于中药实践的缺乏,致使中医的临床疗效受到较大影响,这也是我国中医诊疗水平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我院是医学院的临床带教基地之一,我们中药房承担着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中药学实习带教的教学任务,针对中药品种多,而实习时间短;学生多,而药房工作忙的两大矛盾,如何能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尤为重要。笔者在近2年的实习带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带教形式、内容等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我们的一些教学体会作一小结,以供交流学习。

1.带教形式的探讨

近两年,我药房采取了多种实习带教形式的尝试,从自由分散式到集中讲解式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1.1自由分散式

最初我们药房因配方工作较忙,难以抽调出老师逐一药材跟同学讲解。为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采取让学生自行到中药格斗里认药。因每个同学的认药速度和兴趣不一,这种方式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亲临药房,了解整个配方流程,还能见识到许多中医的处方,结合病症了解方药,能增强学生对中药的配伍及药效的认识。不足之处,学习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自由性也会导致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学主动意识降低;没有专门老师讲解,对中药性状及特征认识不够。

1.2 集中讲解式

因学生的增多,无法满足一次十多位学生在药房同时进行中药的实习。因此采取指派老师,收集标本,集中进行讲解方式。此方式解决了药房空间狭窄拥挤,保证药房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能集中与标本实物接触,并能有专业老师解答问题,专业老师也能较为系统地讲解专业知识。我们曾尝试先用多媒体的图片方式,让学生先初步了解一些药材的原植物及其药用部位,简单加工等,再通过标本了解药材的性状及

功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对自由分散式,学生们更偏向集中讲解式。

1.3 两种方式的结合近来我们采用两种方式的结合。先进行老师的集中讲解式教学,再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在药房相对空闲期,给予学生自由分散式的教学方式,在前面讲解的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再自由分散到药房参观学习,能很好的将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能使学生带着目的及问题去学习,形式的多变性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带教内容的探讨

2.1带教的目的和意义

中医专业的中药实习带教,要求让学生了解各种中药的性状鉴别,常见药材的用法用量等问题。这些内容与临床中药学的课堂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加深对中药的认识。许多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主要以背老师考试时所划重点部分,多以中药功效为主。对于中药应用上的其他环节不大重视,如对中药的来源、药用部位、不同炮制品种、中药的用法、用量等,往往被忽略,而这些环节的内容在临床实践中也是很重要的。在中药的实习中可以结合实物有机地进行教学,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加强。如在中药房里,有时会出现临床医生对病人在中药的用法上医嘱不够,或中药用量出现超量的现象,或处方中付错了中药炮制品。从中药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安排来看,一般都是学了中医理论基础之后,方剂学之前,在学了中药学的内容之后,对中药的疗效等还记忆不是很深刻,且对于中药的配伍也认识不深,通过药房的实习,可结合见到的处方上的诊断与药方,对于中药的配伍及药效有更深刻的认识。

2.2 带教师资的培养

由于中药房工作的教师大多来自中药专业,对于临床中药学的内容没有深刻掌握,特别在中药药效的认识上不是那么全面。因此,要给中药专业的学生带教,往往显得底气不足。但是也有自己专业的一些优势,如他们对中药的来源、性状的了解绝对胜过中医师,以及中药炮制加工与药效的关系,也是中医学生喜欢且需要了解的内容。因此实习带教的中药专业老师除了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多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丰富,更完备。

2.3 带教讲解的方法

2.3.1 药材性状、药用部位与功效结合来讲授,有助于学生对性状及功效的记忆。如:发表散寒的羌活与祛风除湿的独活,功效相似,都有发散风寒和祛风湿止痛之功,也都为根茎,但是羌活质地疏松,而独活质地致密坚实,药性上羌活辛苦温,而独活辛苦微温;因此羌活发散作用强,而且药性的趋势偏上升,治疗上肢痹痛;而独活因微温,质地偏重,药性趋势偏下行,且芳香味浓,断面油状颜色明显,故祛风湿止下肢的痹痛作用更胜。发散风热药的特点是质地偏轻,虽全草、叶、花、果实、动物、根类各药用部位都有,因质地疏松,药性趋势偏上升,故有疏散风热,透疹之功,如薄荷,桑叶,菊花,蔓荆子,蝉蜕,升麻,柴胡等。藤类、茎木类药材大部分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具有运输水分养料的作用,因此这类药用部位的药材大多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通络继而能祛风湿,活血,利水,如祛风湿类药中的海风藤、雷公藤、络

石藤等,活血药中的鸡血藤、大血藤、苏木等,利水药中的川木通、通草等。又如青皮和橘皮都来源于芸香科的橘,青皮是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橘皮来源于成熟果皮,因果皮成熟后,一些活性成分散发较多,未成熟果实或幼果为了生长成熟,相对蓄积的能量会更多,因此橘皮的性味为辛、苦、温,归脾肺经,其药性作用较青皮为轻,作用趋势偏上升,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青皮性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其行气之穿透力更强,药性趋势偏下行,因此有疏肝理气,消积化滞之功。同理,枳实、枳壳来源同为酸橙,枳实为幼果,枳壳为近成熟果实,因此枳壳的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宽中,而枳实长于破气消积。从实物看,橙又比橘的果皮坚实质硬,因此橙的作用比橘要偏强,因此行气之力也比橘要强。以上这些从药材的性状结合来源、药用部位等,跟学生讲解其功效,既有助于学生对药效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对药材性状的印象,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2.3.2中药加工炮制结合药效讲授,让学生了解到中药加工的意义和目的,并能区分不同加工品的药效不同。如:地黄一味药就有5种不同的炮制品,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鲜地黄即用鲜品,作用长于清热生津。生地黄为洗净后闷润而成表面灰褐色,内面黑色,因性寒味苦,长于凉血。熟地黄为加黄酒隔水蒸透全体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即成,因蒸后性转温味甘,长于滋阴。生地炭是将生地武火炒至焦黑发泡,因炒炭有止血之功,而长于清热凉血止血,;熟地炭即用熟地炒至焦褐色,长于补血止血。根据现代研究因蒸后地黄中的多糖类成分转为单糖,导致味道变甜,功效改变。半夏的炮制品分为姜半夏和法半夏,两者不仅功效有差别,性状上也有区别,因为法半夏是用甘草水制,因此饮片带有微黄色,长于止咳,而姜半夏是用生姜拌制,饮片为白色,长于止呕。这样讲解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也能很好地区分各炮制品的不同性状了。

2.3.3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形态结合药效讲解,加强对药物功效的掌握。各类因素导致处方用名也随之而异,如黄柏有关黄柏和川黄柏、砂仁有春砂仁和缩砂仁,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这些繁杂的处方用名中,有的在功效及临床意义上确有不同,有的则属于同物而异名,有的是药力有不同。临床使用时,如不究其源,不知其别,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效果。包括现在新的中国药典的变化,有些品种分开立项,或者有些品种药用部位的改变,也可以与中医学生有所介绍,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新信息。如,金银花与山银花,野葛与粉葛,土木香与藏木香等的分开列项。又如,细辛以前药典主要用全草,医生的用量较大,为达药效超过10g,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细辛醚,大部分存于根部,而叶主要以马兜铃酸成分较多,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因此新版药典改成去掉叶,只用其根,因而提醒学生用量应减少为3-6g,皆因发生药效的主要为根。

3.讨论和建议

中医专业的临床中药学实习带教是中医专业学生与中药材实践亲密接触的很好机会,特别在药房的实习是非常必要的,能使中医专业学生亲自参与并了解整个中药的实践过程。通过中药的实习,能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中药的实质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能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是临床中药学理论学习很好的补充,为中医中药能更好的结合,发挥出中医中药真正的疗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切实地搞好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特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应把中药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带教列入教学大纲;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中药实习的教学指导,确定统一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

三、根据中药实习教学的要求,培训中药实习的带教老师,以提高中药带教的质量;

篇7:临床中药学论文

目 录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1 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6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22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27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37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42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49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60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69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95 生理学教学大纲……………………………………………………………………105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115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127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140 药理学教学大纲……………………………………………………………………144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158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167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175 检体诊断学部分………………………………………………………………175 心电图诊断学部分……………………………………………………………182 实验诊断学部分………………………………………………………………186 放射诊断学部分………………………………………………………………190 超声诊断学部分………………………………………………………………193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大纲……………………………………………………195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207 药剂学教学大纲……………………………………………………………………225 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237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243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255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266 内科学教学大纲……………………………………………………………………272 外科学教学大纲……………………………………………………………………293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305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322 中医基础及方剂学教学大纲………………………………………………………337

篇8: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浅析

1 临床中药学在中药学中的地位

临床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 属中医药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一方面, 临床中药学有着理论性的一面, 其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理、法、方、药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整个中医学学科当中的基础与核心。另一方面, 临床中药学的研究目标是关于中药在实际的临床活动中如何应用的问题, 因此其本身还是属于临床范畴内, 与临床医学是密不可分的。总得来说临床中药学其一方面是对于药物的研究, 但是却无法脱离医学的范畴, 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又属于基础理论但是却又离不开临床实践。中药学是以我国中医的被草药?为研究标的的一种临床医学, 其本身是所有中药学的基础, 应当说我们如今对于中药学的药理和药化的研究是离不开中药学的支持的, 否则就会失去了中医本身的特色。我们从现实中也不难看出几乎哪家医院在临床中药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表现, 那么其中医的发展也会处在整个行业的领先地位。临床中药学, 同时又是中医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是中医各专业中重要的骨干课, 先贤谓:“用药如用兵”。医生若不知药性, 不懂如何用药, 又何以为医。由于这种原因, 所以全国中医药院校中, 将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 教研室归属于中医系或基础部者, 也不在少数。

2 临床中药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临床中药学中药数量增长快, 中医理论难以跟进

我国的中草药数量从汉朝到清朝2000多年的历史对于草药数量的增加也仅仅是扩充了2000多种, 其扩充中药的数量是十分缓慢的, 并且大部分重要也经历了漫长的临床应用才被编制入册的。但从新中国成立国家对于中医药学高度重视到了1977年我国的《中药大辞典》当中已经记载着5767种中草药, 而到了时下中药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0多种。可以说不到200年的时间, 中药的数量却增加了7000多种, 这种增加速度之快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其实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但我国的中医本身就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才能够有着重大的提升, 可如今这7000多种中药在理论上是根本不可能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就被彻底融入到中医对于各种疾病的药物质量当中, 这就导致了中药数量与中医所能应用的中药数量严重失调的现象。

2.2 中药理论研究及复方研究相对不足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相对不足的是对中药理论方面的研究, 近几十年来, 已经开始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及炮制等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但仍无突破性进展。我国古代先民从《黄帝内经》开始对于人体的认知方式就和现如今的科学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 并且中医理论就是沿着我国先民对于人体认知的独特方式而延续下来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医理论无法用如今的人体科学理论去阐释, 中药学也是如此。十八反和十九畏, 以及归经这些内容很多是无法用科学的研究去解释的, 不过在临床中药学当中这些无法被解释的中药学理论却又完全被证实是真实的, 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很多外国人将中医当成伪科学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科学无法解释并不代表其就是伪科学, 或许仅仅是因为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水准而已。并且中药学与西医的药学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其单独对某一种药研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其研究必须从复方研究入手方能对中药学的配伍机理起到帮助, 但是目前想要真正将中药学当中的大部分复方科学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才能够做到。中药理论及中药复方的研究, 由于难度大, 目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它严重地阻碍着中药学的发展。

3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

3.1 临床中药学人才日益丰富

对于中药学而言目前最缺乏的应当就是研究中药学的人才, 随着如屠呦呦一般的老一代中药学研究者的逐渐垂暮, 我国的临床中药学研究正面临着一场极大的危机, 尽管国家对于中药学的支持始终未曾改变但是越来越多的医药人才选择了从事上升途径更快的西医, 而对需要埋头苦干数十年如一日研究中药学药理的工作则弃之如履。这是我国中医药学的最大危机。我们应当培养出一批对中药学有着巨大热爱, 想要将临床中药学发扬光大的新一代研究人才, 为整个临床中医药学提供新鲜的血液。对于临床中药学人才的培养应当本着培养出的人才既要能够在新时代从事临床的诊疗, 也有资格进行相关的中药学理论性研究, 使临床中药学的研究能够不断地延续下去。

3.2 自身体系建设日益增强与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今的临床中药学在其体系已经在不断的建设当中, 我国的中药学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药学体系, 从而使得我国的中药学不再成为外界眼中的伪科学而成为一门真正的具有科学性质的临床医药学研究体系。除了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临床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当中其不仅仅止于单纯的对中药的药性和药理的临床实验分析, 其还包括了与西医的融合, 例如川芎嗪、青蒿素、丹参酮、鱼腥草素、靛玉红、康米等都是在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医学的提纯技术提纯而变为了一种极为有效的药物, 因此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药品问世, 这也是临床中药学的又一发展方向。

结束语

临床中药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美好的, 随着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崛起, 中医作为我国的骄傲也必然会随之崛起, 并且奉献出更多的中医智慧让全世界的人民为之受益, 而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也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张冰, 张浩军.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J].中医教育, 2011 (9) .

[2]李庆生.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中医药, 2009 (11) .

篇9:中药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进展

【关键词】 临床护理;中药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6-01

随着中医药学科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在临床护理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这就要求中医的护理人员要具备相当丰富的中药学知识,将中药学与护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提出中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宜忌,中药中副作用症状与解救护理的措施以及护理须知等,在本系统中形成新的体系与理论以及新的知识,为实践提供新的思维与方法。综述如下。

1 中药学于护理学之中的应用与范畴

在护理学中应用中药学要以中医的理论作为指导,利用中医中药,再结合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以及医疗活动,对幼、弱、老、病、残以及健康或者亚健康的人群进行照顾与护理,并利用传统的护理技术,用以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它建立在护理学以及中药学两种既相互独立又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基础之上。

11 中药学于护理学之中的应用 在护理学中,中药学的应用性比较强,既包括了对中药物应用,如药物的名称、剂量、种类、用法、用量、疗效、宜忌等知识,护理人员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准确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对患者进行无误的治疗,并且对于药性以及药理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分辨。[1]又包括了方剂,如方剂的定义、功效、名称以及组成等等,护理人员要对其基本用量以及用法、宜忌等进行准确的掌握,并且能够认识到方剂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12 应用包括的主要内容

121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主要目标是人类的健康以及用药的安全。

122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只是患者,也包含了健康人群。

123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研究内容要遵循中药学的理论体系,要发扬出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特色,将临床实践作为基础,对前人的成就以及经验进行总结,反映出现代的科学技术,将中药学与护理学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为医学护理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的中药学护理理论以及知识技能进行研究,突出规范施药以及辩证施护的特色。对重症者、老幼残等进行及时的保护,减轻疾病给其带来的痛苦。帮助慢性疾病人群恢复身体健康,提高健康人群对健康的标准。细致诊断与处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潜在因素与问题。[2]

13 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中的范畴

131 临床护理 建立在两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特点等来满足对临床患者的治疗需求。

132 护理教育 主要是指校园教育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随着中药学在护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对于知识以及承担的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医学领域高速发展的需要。

133 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主要包括中药的给药观察,药物的临床试验以及调查分析等,从方法上对于中药学与护理学应用中存在的规律进行了解分析。[3]

134 护理管理 是指社区与医院中药护理方面的技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其目的在于开展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教育,让健康人群以及患者都能有良好的预防保健知识,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2 中药学与护理学中的应用发展

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中是由长时间的积累而实现的,有着古老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1 远古时期 祖先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过程中逐渐的掌握了一些植物的形态与性能,通过漫长的实践,发现了其对人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慢慢形成,改变了人体自身素质,是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22 先秦时期 这时的中医药学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应用品种也逐渐的增多,各种文献记载多达几百种,并且有了较为系统的治疗形式,如服用与食用,另还有擦、敷、洗、涂等方法。并在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行治疗时会重视情志的护理。

23 秦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精、气、神以及阴阳五行等哲学性较强的概念被融入到了医学的领域之中,并且逐渐的演变成为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并成为了基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对于中医于护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于护理学之中应用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药应用于护理之中开创了先河;《伤寒杂病论》则确定了医学护理中的辩证施护原则。

24 宋金元时期 在这个时期,对于中医用药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与药物性能相关的理论体系逐渐的变得实用化、具体化以及系统化,并且对于医病用药过程中的配伍禁忌也开始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期间更是产生了著名的用药“十九畏”与用药“十八反”的歌诀,其对护理学的良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期间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了地护理的重视:一是开始重视利用药食进行养生护理,这个时期中,在食疗养生方面,护理学中逐渐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思路、新见解;二是重视利用饮食对脾胃进行滋养护理,在这个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李东恒根据自己内伤脾胃,百病乃生的思想提出了利用药膳滋养脾胃的思想;三是重视药膳于保健方面的护理,在这个时期,医学家朱丹溪于刘完素与李东恒的“火热论”和“阴火论”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滋阴学说,可谓是在护理学中独具一格。

25 明清时期 在明代,出现了著名的《本草纲目》、《普济方》以及《本草经疏》等影响非常深远的著作。尤其是其中的《本草纲目》,其收录的药材总计1892种,相关配图1100多幅,复方11000多首,并对药物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一共分为了十六部六十余类。其中对于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非常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与发挥,因此也成为了我国本草时期的重点与中心著作。而到了清代,赵学敏有对《本草纲目》进行了纠正与补充,其作品《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了34条对《本草纲目》的补充,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本草学内容。

26 延续至今 经过不断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医药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并杰出的医药学理论,在相关的医药学大词典中,汇集了几千条古今论述,拥有相当繁博的资料,还有其他各种医典对于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被应用到了护理学的临床研究当中,二者之间有效的融合,促进了我国护理领域的良好发展,各种中医药护理教育不断涌现,为中药学护理领域不断补充新的血液,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护理学中,中药学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积累,其根基之坚实无可厚非。作为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只有在护理学与中药学两种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中药的临床应用、配伍禁忌以及性味归经等知识,才能将中药在护理领域中更好的发展下去,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小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中医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6):64-65

[2] 王玲姣穴位注射与敷脐对直肠癌术后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8,7(6):461-462

上一篇:小学三防工作计划下一篇:中班美术活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