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验报告41

2024-04-13

c实验报告41(精选16篇)

篇1:c实验报告41

C语言程序设计(A)

(2011-2012-1)

实验报告1

教学班级: 机械094 学号: 01 姓名:谭亮恩 课程教师:

曹瑛

实验辅导教师:

曹瑛

江西理工大学

P6-4:/*P6-4

表示第6页 第四题*/

int main(){ float r,s;r=15.5;s=2*3.14*r;

printf(“r=%4.2f,s=%f”, r, s);return 0;}

结果是:r=15.5

s=97.34

P32-3-1: /*P32-3-1

表示第6页 第四题 第一小题*/ #include int main(){ printf(“thististcbCtprogram.rTn”);return 0;} 结果是: This is C program.P32-3-2: /*P32-3-2

表示第6页 第四题 第二小题*/ #include int main(){ printf(“*abdbctr*ABCD105x46*”);return 0;}

结果是: *ABCDEF*

江西理工大学

篇2:c实验报告41

1、掌握C语言中的变量、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主要知识点。

2、掌握C程序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能使用C语言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

二、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学生信息排序程序。要求:

1、程序运行时可输入n个学生的信息和成绩(n预先定义)。

2、学生信息包括:学号、英文姓名、年龄;学生成绩包括:语文、数学、计算机。

3、给出一个排序选择列表,能够按照上述所列信息(学号、姓名、年龄、语文、数学、计算机)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进行排序,并显示其结果。

1、使用函数方法定义各个模块。

三、步骤与过程

篇3:c实验报告41

1 观察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08年1月-12月我院ICU及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ACI患者116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5例;年龄42~81岁,平均(63.1±7.2)岁。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除外心肌梗死、糖尿病、周围血管栓塞疾病、肾功能不全,肝、胆、胰腺及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患者。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按发病第3天评分高低,分为3组,轻型组(0~15分)50例;中型组(16~30分)36例;重型组(31~45分)30例,设为ACT组;选择同期年龄及性别大致匹配的正常体检者69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41~78岁,平均(61.8±6.7)岁,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并排除心脑血管病。

1.2 观察方法

1.2.1 血清CRP测定:

(1)抽取ACI组患者发病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2)按上法抽取正在住院的重型或大梗死灶ACI患者共30例的发病第28天肘静脉血3ml;(3)随访并抽取轻型ACI或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30例的发病第28天肘静脉血3ml。应用日本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上海科华试剂,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按组别和病程测定CRP浓度。

1.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ACI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浓度比较

ACI组于发病第3天CRP浓度升高最显著,为(18.73±3.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第28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2 ACI组轻、重型患者血清CRP浓度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到ACI发病第3天,重型ACI患者比轻型患者血清CRP浓度升高明显(P<0.05),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发病第28天,轻中型患者已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重型ACI患者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5)及轻型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轻型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型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ACI大梗死灶组与腔梗组患者血清CRP浓度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到ACI发病第3天,大梗死灶组较腔梗组及对照组CRP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及P<0.01;第28天,ACI的两个组均降至基本正常和正常水平,但大梗死灶组仍高于腔梗组及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注:※与腔梗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腔梗组及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

3 讨论

CRP于1930年由Tillett和Fancis等首先发现,并于1941年由Abemehy等正式命名。它是机体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后由细胞因子介导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在上述情况下,CRP会迅速升高,一旦情况改善又会很快下降。研究发现[4],CRP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性有关,从而增加脑梗死风险。CRP含量>10mg/L者比<10mg/L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得多[5]。Bartosik-Psujek等[6]研究表明,ACI时,CRP明显升高,并在病后第3天最高。本文观察结果,无论是重型、轻型或大梗死灶型、腔梗型均在发病第3天升至最高值,其后至第28天下降明显,这证实了上述结论。熊勇等[7]认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动态变化在发病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变化,并随脑梗死病情轻重、梗死范围不同而变化。本文分析了ACI发病第3天与第28天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CI病情轻重及梗死范围的关系符合上述研究结果。不过,有研究[8]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粥样斑块的分解破裂是一低级水平的慢性炎症过程。对这一低水平的炎症过程,CRP检测显得敏感不够,一般认为,<10mg/L浓度属正常参考范围,免疫散射比法的敏感度为3~5mg/L[8]。近来迅速开展的高敏CRP(hs-CRP)检测,敏感、精确、可重复性好,通常可检测到<0.2mg/L水平,从而为这一慢性炎症提供了更加敏感可靠的检测手段[9]。Burke等[10]研究认为,hs-CRP水平的升高,其发生ACI的几率是正常者的2倍。Montaner等[11]指出,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可反映病情轻重,是一项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的独立预测指标。近期研究[12]表明,在组织损伤和局部缺血时,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高,证实CRP水平与脑卒中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是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

篇4:c实验报告41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对小语教学的反思》一文中大声疾呼:“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吧!”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积极参与,否则会避而远之。为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我们勾勒设计了小学语文“41-61”教改实验方案,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一、“四个一”——开辟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大预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我们构想的大预习,旨在引导学生本着“句——段——篇”的层次初步地圈、点、标、划……凭个人感觉自由确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和致力解决的知识点。虽然学生各自选择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收获却很大程度地明确化、具体化和实效化了。

2、大质疑——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我们常见的“质疑”,往往是教师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刻意展现的形式,以致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严重忽略了“全体”的探索欲望。可是,几十人的班级,平均三位同学提一个问题,也远非40分钟的课堂容量所承受得了的。我们的构想正是基于这点设计的。

质疑这一学习过程,有学生个体自我的探索,有伙伴间的共同合作,还有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坚持下去,学生便会逐渐懂得每当读书该如何去发现问题和确定学习目标、应该从读中汲取什么、怎样获得那些知识,以期使他们最终学会读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从形式上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最广泛地给予学生独立阅读和小组交流讨论的时空;从实质上讲,则是凭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4、大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当前我们竭力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的真谛所在。而真正解读之则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去合作、探究,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筹划增设相关于听、说、读、写、书等一应语文实践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二、“六个一”,拓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广泛空间

1、每天练好一个字

字,大多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工整、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写一手好字,不论就业于什么工作岗位,其社会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构想的写字除了“每天”练好“一个”的界定外,别无其它要求。这就把练字的“自主性”尽可能地交给了学生自己。当然,老师施以科学的指导仍是必要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耐力、毅力、自制力的相应不足,与欢快的音乐、柔美的舞蹈相比,练字的确有些枯燥。所以,在练字过程中,对个别学生适度地施加一点压力也是必要的。

2、每天练说(写)一句(段)话

说、写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生活的必须。说、写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大千世界中美好的东西。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光彩夺目,学生有所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现才能有所说、写。只要我们针对一些有教育意义而又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回味、细心体察,就能帮他们尽快地提高说、写水平,同时学会审美,明辨是非,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每两天背会一首(段)古诗文

调查显示,近年来组织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大多是只重数量,一味地要求背、背、背,据说是留待将来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再去慢慢地咀嚼、内化。这点我们不敢苟同。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诵读和理解基础上的诵读,其效果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我们的设计原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可少背一点,背则背出质量、诵出效果。

4、每两天向别人请教一个问题

这个项目的设计,意图清晰,操作简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世风民俗,课内课外,家长里短……只要是学生由不知而知之、由不懂而懂之,就是收获,就是成功,关键是学生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关键是活动效果的监测和活动过程的调控。

5、每周欣赏一篇佳作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的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我们所要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知识型人才,必须博览群书,掌握知识动向。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6、每学期推荐一本优秀图书

这个项目的设计既是上一项的延伸,又是上一项的保障。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个学期就这么一次的图书推荐,平时势必刻意留心身边的书目,真的遇到了好书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而且非认真读上一番不可。为了推荐,阅读的时候要思考、要领悟;既然推荐,就需要评介、需要述说。如此,无形之中就实现了整个阅读过程的整合和升华。

三、“41-61”教改方案,语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随着小学语文“41-61”教改实验的告一段落,我们这一构想的可行性基本上凸现出来了。

首先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相比非实验班级的学生,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学习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有了明显提高。据同学们反映,语文学习的负担非但没有加重,反而似乎减轻了许多。

实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优势领域,或者喜博览,或者爱摘录,或者善感悟……分别显现出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这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

课堂上,学生与过去相比,参与积极性更高了,参与面更广了,讨论发言时,明显表现为有的可说,说得条理,能说出见地;反映在课外,读书习惯好多了,读书氛围浓烈,不少同学屡次被评为“小书迷”,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95%的学生能坚持每天看书报,阅读到的优秀片段、有趣情节摘录或剪贴下来收藏或与伙伴共享。对书中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分析评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课余到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多了(我们的实验活动对全校同学产生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多读书、读好书开始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

篇5:c语言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上机操作初步和简单的C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Turbo C++3.02、会简单的程序调试

3、熟悉C语言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4、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

1、上机运行本章3个例题,熟悉所用系统的上机方法与步骤。(习题1.7)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入a、b、c 3个值,输出其中最大者。(习题1.6)

3、设圆半径r=1.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用scanf输入数据,输出计算结果,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2位数字。注意:在Trubo C++ 3.0中不能输入汉字,只能输入英文或拼音。(习题4.8)

4、运行如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include

void main()

{

int a=1,b=2;

a=a+b;b=a-b;a=a-b;

printf(“%d,%dn”,a,b);

}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

篇6:C语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____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_学期日期

同组人李江涛指导老师_杨雪松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此处请简短概述一下就可以)

【实验设备】:(正确填写每次实验所用的设备型号)

【实验内容】:(此外按实指导书的要求写自己设计的东西)

【实验过程】:

【实验总结】:(此处写实验完成情况及对相关结果的分析总结)

【实验心得及其他】:

请各位同学认真添写实验报告,不要抄袭,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完成实验及

篇7:c语言实验报告

2、求圆环的面积。(函数的嵌套调用;定义求圆的面积和圆环面积实现)#include #define PI 3.1415926 float area_ring(float x,float y);float area(float r);void main(){ float r,r1;printf(“input two figures:n”);scanf(“%f,%f”,&r,&r1);printf(“area_ring is %fn”,area_ring(r,r1));

} float area_ring(float x,float y){ float c;c=fabs(area(x)-area(y));return(c);} float area(float r){ return(PI*r*r);}

3、设计求n!的函数(分别使用连乘和递归法)再调用函数求x!-y!+z!。递归

#include int fac(int n){ int i,t=1;for(i=1;i<=n;i++)

t*=i;return t;} void main(){ { unsigned int n;printf(“input a unsignded interger number:n”);scanf(“%d”,&n);printf(“%d!=%10ldn”,n,fac(n));} {

篇8:c实验报告4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汇集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 本院消化科82例患者的资料, 男31例, 女52例, 年龄16~65岁, 平均40.5岁, 病程3个月~10年, 平均5年。入组标准, 参照“罗马Ⅱ标准”:①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上消化道症状1项或多项, 过去12个月内持续或间歇发作超过12周;②1个月内经临床、实验室、B超、内镜等排除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肝胆胰等可解释性器质性疾病;③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各方面均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症状评分临床分度

对消化不良常见症状上腹胀、腹痛、早饱、嗳气、恶心分别进行症状评分, 严重程度以0~3评分, 0分:无症状;1分:轻度, 稍加注意感到有症状;2分:中度, 自觉有症状, 不影响工作;3分:重度, 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 各项症状分累加即为该患者症状积分。

1.3 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配, 分为多虑平联合抗消化不良组和抗消化不良组。抗消化不良组治疗:抗酸剂奥美拉唑20 mg/次, 1次/d, 胃动力药莫沙比利5 mg/次, 3次/d, 治疗组:多虑平12.5 mg, 每晚睡前1次, 加上奥美拉唑20 mg/次, 1次/d, 莫沙比利5 mg, 3次/d。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上腹胀、腹痛、嗳气症状分值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具有组间可比性。治疗前均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指导, 并结合饮食生活习惯调理等方法, 同时治疗组在给药前适当解释, 缓解患者对抗抑郁药存在的疑虑。

1.4 疗程观察及评定

①每周随访1次, 记录消化不良症状、精神状态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②治疗前、后第4周末分别对上腹胀、腹痛、早饱、嗳气、恶心进行症状评分;③消化不良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期间完全改善, 症状积分降低>80%;有效:症状仍存在, 但有所减轻, 症状积分降低>50%;无效: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 症状积分降低≤50%。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④治疗前及结束时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2结果

疗程结束时, 上腹胀、腹痛、嗳气、恶心症状积分均值有不同程度下降,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消化不良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最高者为治疗组, 达87.8%,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治疗过程出现嗜睡3例 (7%) 、头晕2例 (5%) , 均不影响治疗, 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

3讨论

在1994年罗马国际会议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的定义及认识取得了共识。其发病与内脏感觉异常、消化道运动异常及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和精神因素有关[2]。常规应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抗Hp及中药等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但有不少患者经上述治疗无明显疗效, 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Hp感染是否为FD发病因素, 一直存在争议, 许多报道认为Hp与患者胃排空减慢、内脏感觉过敏及临床症状无相关性, 但也有证据提示Hp可能参与FD的发病, 根除Hp可缓解FD症状或防止复发, 但并不主张对Hp阳性FD常规行抗Hp治疗[2]。

近年来在FD的发病机制中精神心理因素已得到重视, 国内学者对FD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调查, 结果发现36.5%患者有焦虑情绪[3]。多项调查显示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及负生活事件有关, 互为因果, 心理及抗抑郁治疗有利于FD患者症状及病理生理的改善。本研究从疗效分析也显示相符结果。临床见到此类患者睡眠、情绪改善则食欲改善, 腹胀、腹痛减轻。各国学者对抗抑郁药治疗FD有作用和适应证仍未获共识。盐酸多虑平是一种抗抑郁药, 小剂量使用可明显减少头晕、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 且不影响临床效果。使用奥美拉唑、莫沙比利和多虑平联合治疗FD, 有效率高达87.8%, 明显高于奥美拉唑、莫沙比利的治疗效果 (31.7%) 。不良反应方面, 两组皆有不同表现, 但用药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均无变化, 不影响治疗, 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

总之, 临床疗效观察, 使用小剂量多虑平, 联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FD效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小, 是易于为患者所接受, 并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在积极针对消化不良症状个体化治疗同时, 辅以抗抑郁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姚希贤.临床消化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侯晓华.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69-70.

篇9:c实验报告41

实验二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班级 2012196 学号 201219628 姓名 李明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2)掌握循环结构的嵌套;

(3)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相传国际象棋是古印度舍罕王的宰相达依尔发明的。舍罕王十分喜欢象棋,决定让宰相自己选择何种赏赐。这位聪明的宰相指着8×8共64格的象棋盘说:陛下,请您赏给我一些麦子吧,就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中放1粒,第2格中放2粒,第3格放4粒,以后每一格都比前一格增加一倍,依此放完棋盘上的64个格子,我就感恩不尽了。舍罕王让人扛来一袋麦子,他要兑现他的许诺。国王能兑现他的许诺吗?

程序1:试编程计算舍罕王共要多少粒麦子赏赐他的宰相,这些麦子合多少立方米?(已知1立方米麦子约1.42e8粒)总粒数为:sum=1+2+22+23+„+263 程序代码:

#include int main()//定义一个主函数 { int i;double t=1,sum=1,v;//定义变量

for(i=1;i<=63;i++)//用for循环语句实现循环运算 { t=t*2;sum+=t;//循环表达式 } printf(“总麦粒数为:%fn”,sum);v=sum/1.42e8;printf(“折合体积为: %f立方米n”,v);//对结果进行输出

return 0;} 运行结果:

2.求完数。

程序2:一个数如果恰好等于它的因子之和,这个数就称为“完数”。例如6的因子为1,2,3,而6=1+2+3,因此6是“完数”。编程找出1000之内的所有完数,输出所有的完数(要求:一行显示6个数);

程序代码:

#include int main(){ int i,j,sum,n=0;printf(“ 1000以内的完数有:n”);for(i=1;i<=1000;i++){

sum=0;for(j=1;j

if(i%j==0)

{

sum=sum+j;

} } if(sum==i)

{ printf(“ %d”,i);

n=n+1;

if(n%2==0)

printf(“n”);

} } printf(“n”);return 0;} 运行结果:

3.打印九九乘法表

程序3:编程输出如下上三角形式的九九乘法表。2 3 4 5 6 7 8 9-------n“);for(i=1;i<10;i++)//i { for(j=1;j<=i;j++)// printf(” “);for(j=i;j<10;j++)//j printf(”%-2d “,i*j);// printf(”n“);}

代表行 输出空格达到来使得向右对齐代表列

输出行与列的乘积 3 1 2 3 4 5 6 7 8 9

运行结果:

三、问题讨论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在循环结构中使用时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break语句是跳出整个循环过程,不再判断执行循环的田间是否成立,并且break语句不能用于循环语句和switch语句之外的任何其他语句中。而continue语句则只是结束本次循环,即跳过循环体中下面尚未执行的语句,接着进行下一次是否执行循环的判定。

例子:

#include int main(){ int i;for(i=100;i<=200;i++){ if(i%3==0)continue;

printf(”%d“,i);} printf(”n");return 0;} 输出:

但是换成break之后:

四、实验心得

篇10:c语言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要求使用本校实验报告专用纸张。不允许使用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张。

2、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楚,书写认真,内容完整,不允许打印或复印。

3、为保证同学们在实验后达到预定教学效果,不允许抄袭实验报告,不得弄虚作假。

4、实验报告参考课本第13章格式和要求来写。对应各项填入实验报告纸对应的位置。

5、实验报告一般应该有以下各项:①班级②学号③姓名④实验日期⑤实验报告名称(如果没有名称,则用“上机实验1”代替)⑥实验目的要求⑦实验内容(编程题除程序源代码之外,还必须有程序运行时的键盘输入数据和对应显示输出的记录,否则会影响成绩)⑧回答指定的思考问题(没有第⑧项会影响成绩)⑨如果同学们认为对学习有帮助,可以在最后附上实验心得体会,如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这些会有利于教师今后的教学(第⑨项与实验报告成绩无关)。

6、出现实验报告字迹潦草、内容不全、伪造实验数据、抄袭实验报告、问题回答错误等情况时,教师会酌情扣除实验报告成绩。

靳天飞

篇11:C语言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题目:顺序结构

二、实验目的:(略)

三、实验内容

1.程序验证(略)

2.程序设计

1)编写程序,已知圆半径radius=1.25,求圆周长和面积。

源代码:运行结果:

2)编写程序完成单个字母的大小写转换。

源代码:运行结果:

3)任意从键盘输入一个三位整数,要求正确分离出它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数,并分别在屏幕上显示。

篇12:浅谈C语言实验教学方法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完全在教师的讲解下学习知识。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 加之教科书内容抽象, 概念复杂, 规则较多, 使用灵活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学生没有明确的实验目标, 实验兴趣不大。

1.2现有教材中上机实验立足于C语言本身的一些语言规则, 和实际开发脱节, 没有较容易理解和生动有确的范例, 比较死板、枯燥。

1.3现有实验大多注重语句、语法等, 没有把编程解题思路和程序测试放在首位, 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导致学生在上机实践中编写程序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上实验课时只是机械地把作业本写好的程序输入电脑。

1.4考核形式单一, 缺乏实践考核。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考试考核要求简单, 考试形式单一, 以期末笔试为主;平时成绩主要侧重于考勤、作业、实验报告。不重视上机实践能力的考核, 只偏重于理论考试, 这导致学生对上机实践的不重视。

基于以上问题, 致使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学生普遍编程能力差, 如何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方法上有所突破。因此,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书本中走出来, 教师必须利用现有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改进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 力求显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有趣,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改革方法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的展示配合课堂讲解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程序演示的方法教学, 让学生快速掌握编程环境以及程序调试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联想,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2.2 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实验内容, 使实验内容既联系实际需要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3 引入综合性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大多数同学在学完C语言后, 普遍反映能看懂例题, 但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 这主要是教材上的例题缺少实际意义。为此,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设计综合性实验的上机内容。综合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选择题目, 商讨编程方法和具体分工模块。通过引入综合性实验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研究能力, 使孤立的编程经验融入到综合性实验中去, 学生对程序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体会,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2.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 实验室安装网络教室软件, 配置教师机, 上课时老师布置本次课实验内容, 让学生自己练习, 然后所有学生通过网络将抽出的作业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随机抽出一个学生的作业作为示例, 由教师在教师机上边调试边讲解, 学生通过投影屏幕看教师的讲解, 并操作自己的计算机。每次试验结束, 通过网络教室平台把实验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以便避免或改正。

2.5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 掌握教学内容。有了学习任务, 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使预期的学习结果得以实现。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 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 而是以完成任务作为驱动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6 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一个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考核不是目的, 以考促学才是考核的本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 为使考核真正发挥“以考促学”的作用, 我们改革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 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 单一的笔试变为复合试考核, 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四部分组成。期中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出勤、随堂实训、课堂提问、作业等;实验成绩考核针对学生上实验课的实验成绩。

(2) 期末上机考试题型包括调试程序题、程序改错题、编写程序题等, 重点考查应用性较强的题型。考核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实际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表明, 这种考核方法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 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C语言的实验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体会, 提出C语言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本门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思维能力, 真正实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通过分析C语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提高了C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 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C语言,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谭浩强.C语言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胡尊美.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 2010.

[4]张道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篇13:C语言实验报告模版

指导教师曾宪华实验时间: 2010 年10月日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通信类

班级0101105学号2011210150姓名陈环宇 实验室s313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学会if语句嵌套的应用。

(2)以此程序掌握使用断点调试程序的方法。

实验题目:

实验内容及步骤:源程序(已修正)

操作步骤

a.打开C++,新建文件,输源程序。

b.进行编译和连接时,没有出现错误或者警告。

c.单击Go,输入a,b,c的值后,程序执行到断点①处,输入变量a,b,c,查看a,b,c的值。此时,变量的值与输入的值一致。

d.单击Go,程序运行到断点②处,运行显示d为49.81,此时方程有实根。

e.单击Go,运行到最后一个断点处,运行显示x1=-0.44,x2=-3.80,符合题目要求。f.单击Stop Debugging,调试完成。

运行结果示例

心得体会:

篇14:C语言实验报告(六)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2014级 通信专业 班级:164 学号 :201416430 姓名:詹晓东

一、实验题目:指针

二、实验目的:(略)

三、实验内容

1.程序验证(略)2.程序设计

1)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中所有3的倍数之和以及所有5的倍数之和。形参n给了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three返回3的倍数之和,利用指针five返回5的倍数之和。例如:数组中的值依次为:1,5,9,2,3,15,11,6,10;则利用指针three返回3的倍数之和33;利用指针five返回5的倍数之和30。请在下面空白处完善这一函数的功能,并且调试运行出结果。源代码:#include #define N 20 void fun(int *a,int n,int *three,int *five){ int i;

for(i=0;i<=n;i++){if(a[i]%3==0)

*three+=a[i];

if(a[i]%5==0)

*five+=a[i];}} void main(){ int a[N]={1,5,9,2,3,15,11,6,10},i,n=9,three,five;

three=five=0;

printf(“The original data is:n”);

for(i=0;i

printf(“%5d”,*(a+i));

printf(“nn”);

fun(a,n,&three,&five);

printf(“3的倍数之和:%dn”,three);

printf(“5的倍数之和:%dn”,five);} 运行结果:

2)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实现利用字符指针将字符串的字符顺序逆置并输出。(例如输入abcdef,输出fedcba)。请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并调试运行出正确结果。源代码:#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int i,j;

char str[80];

char s;

printf(“请输入一个字符串:n”);

scanf(“%s”,str);

j=strlen(str);

printf(“字符串逆序输出为:n”);

for(i=j;i>0;i--)

{ s=str[i-1];

printf(“%c”,s);}

printf(“n”);}

void fun(char *s)

{ int i,j;

char temp;

j=strlen(s);for(i=0;i

s[i]=s[j-i-1];

s[j-i-1]=temp;

} } 运行结果:

篇15: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学时安排: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1人1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介绍

软件需求: Visual C++ 6.0或CFree3.5以上版本

硬件需求: 对于硬件方面的要求,建议配置是Pentium III 450以上的CPU处理器,64MB以上的内存,200MB的自由硬盘空间、CD-ROM驱动器、能支持24位真彩色的显示卡、彩色显示器、打印机。

三、实验内容

四、程序清单

五、运行结果

篇16:C语言实验教学探讨--实例教学

许多学生都有这种感觉, 在理论课时教师讲的内容都理解, 实验课的时候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实验任务, 但C语言一个学期学习下来, 合上课本甚至连一个完整的程序也编不出来 (当然他们中的好些也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然而他们的秘诀却是"背程序") ,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实验课没有上好, 动手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实例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围绕课程内容设置的实例, 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 结合理论教学, 让学生针对实例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手段和途径, 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掌握, 同时"任务驱动"则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实例教学, 它使得教学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立体感, 从而能极好地开发和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极大地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C语言实验教学中, 大都以其教材或相应的实验指导书为主。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有它的不足。

首先过于简单。虽说C语言是许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但C语言也是相对比较容易入门的语言, 其中的决大部分内容, 学生在通过教师理论课的讲解或自习后即可理解掌握。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实验任务, 学生无须多加思考, 只要通过对课本或实验指导书上现成的例子稍做修改即可完成。可能好多教师都被学生问过类似于这样的话:我们学这东西 (turboc2) 有什么用吗?能做些什么呢?因此, 上机实验基本属于验证性实验, 抹煞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次, 内容过于枯燥。对于这些简单的实验程序, 其大部分输出的都是枯燥的字符或数字。所以学生即使完成了, 在其他同学看来也没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不像其他科目的实验课, 比如网页制作, 虽然难度不大 (甚至还很烦琐) , 但不少学生对此还是乐者不倦, 经常在其他实验课时间也在做网页之类的内容。原因很简单, 网页做出了后他们有成就感, 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成果。

所以, 使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办法, 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可能还很认真, 但由于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 到后来他们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淡下来了。但如果C语言实验教学中通过引用分析、修改实例, 最后仿造完成相应的实例, 其效果就不同了。

首先内容丰富多彩。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使用带有图形界面的完整C语言程序 (如一些小游戏程序) 作为实例教学的素材。实践证明学生对游戏编写的兴趣是最高的, 因为他们编写出来后通过不断修改完善, 既可自娱, 重要的是也可以让其他同学来分享其完成一个程序后的成就感。

其次是增强了难度。一个完整的特别是带图形界面的C语言游戏小程序, 其中不少内容 (如图形方面) 在现在大多数的C语言教材上是没有涉及到的。而且一个可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的C语言程序少说也要上百条语句, 对于学生来说, 不是随便翻翻书就可以弄明白的。这样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的学习也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在学期末教师先演示一个经典的俄罗斯方块程序, 然后让他们分析该程序的算法和执行过程, 最后给出一定的图形结构体和一些相关的函数, 让学生自己完成类似的游戏程序, 这样激发学生上机操作的兴趣,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传统的C语言实验教学由于内容简单、枯燥, 学生的兴趣不高, 所以他们相互间很少进行交流, 从而导致他们的理解误区很难及时得到矫正。使用实例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为分析、解决问题而增加相互间的交流, 这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学生学习, 无疑是最好的。

三、提高综合编程能力

传统的C语言实验教学中, 上机操作编写的是课本或指导书上的例子, 学生思考不多, 语法印象不深, 编程能力不强。实例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实例作业, 使学生的编程思维不断创新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上机操作, 既巩固了理论语法知识, 又提高综合编程能力。避免了类似"合上课本甚至连一个完整的程序也编不出来"的情况。

四、树立信心

通过学期末综合实例的实现, 树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这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 总结在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 应用实例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实例的选择上, 过易或过难都不理想, 选择实例应注意循序渐进, 每个实例和任务都是独立的, 但又是联系的, 是成一系统的。由于C语言的程序实例经常涉及到其他学生未接触过的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水平, "屏蔽"掉一些语句。即对于一些复杂的程序, 教师要把它细化, 哪些是这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 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只要知道是怎么引用即可) 。这一点在实例教学中也非常重要。

摘要:传统的C语言实验教学中, 大都以其教材或相应的实验指导书为主, 然而其枯燥、单一的语法实验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通过实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阐述了实例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几个重要作用。

关键词:C语言,理论教学,实例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何迪.C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中国培训.2005年第7期

上一篇:罗大经经典语录下一篇:毕业实习工作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