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2024-07-15

学校文化理念系统(共6篇)

篇1: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学校文化建设理念系统

前 言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作为一个发展的系统,其学校文化由外至内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学校的校舍、设施、环境体现出的文化色彩;浅层的行为文化——学校成员的行为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内层的制度文化——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的文化特点;深层的精神文化——由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各个层面的文化通过协调一致的动态作用,实现着对人的真正“改造”,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目的才真正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贯穿学校发展的命脉,是学校历史与现实的集中呈现,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阐释,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作用。对于学校的领导者而言,只有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驾驭学校的未来发展。

学校核心竞争力由教育生产力、学校文化力和教育经营力构成,其中学校文化及其所产生的力量正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方面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而这正是学校文化力的核心内容和重心所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即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教育途径,再通过师生的积淀、内化,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身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使其获得未来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素养。而文化育人的关键则在于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总能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在驱动,让人沉静、大气、向上、奋发,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品行、激励着一代代学子的求学奋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寻求适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路子,做出了构建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打造学校品牌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一部分 理念构架

【办学理念】

文明精神〃强健体魄

【校 训】

崇学尚行〃养习成品

【校 风】

大成于细 • 持之以恒

【教 风】

精研善导〃德润桃李

【学 风】

乐中益智〃行中润品

【办学愿景】

礼仪教育典范,阳光体育卓著的品牌示范校(礼仪教育的典范,阳光体育的品牌)

【主题文化】

阳光少年〃与礼同行

第二部分 理念阐释

一、办学理念

文明精神〃强健体魄

【 定 义 】

办学理念又叫办学思想,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与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阐 释 】

毛泽东1917年 《体育之研究》云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文明精神:

文明,都是由小及大;个人文明则社会文明。文明是一个很广的范畴,从大的层面说,它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从小的角度讲,它可以是个体道德行为的体现。许嘉璐大师曾说:“礼仪是文明的表现。今日讲究礼仪的学生,明日文明国家之栋梁。”

小学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本质上讲并不在于学习多少科学知识,关键在于道德修养、文明意识的培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龚家巷从孩子的长远角度出发,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文明精神”为其办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以及一系列礼仪活动的开展,从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造就其健康的身心、优雅的言行,从而给予孩子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是学校的办学的出发点,更是最终目的。

强健体魄:

把毛泽东原话“野蛮”二字改为强健,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易于接受传播,同时也遵循了小学教育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基本身体素质,让他们有个身心健康的体魄,为其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体”是体育,“魄”是精神。众所周知,文化教育,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古希腊教育的原则就是文体并重,它除了弘扬智慧,它还崇尚身心和谐的体育。我校从阳光体育出发,以“强健体魄”为其办学理念,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健康其体魄,从更深远层面来说,我校倡导的是人文的体育,希冀通过阳光体育来启发孩子的智慧,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会团结他人并与其和谐相处,在竞争中合作,在团结中进步。

“文明精神〃强健体魄”的办学理念,在我校除了养成教育和阳光体育的彰显外,其实质是指我校对多元教育思想的融合汇通,以及我校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

二、校 训

崇学尚行〃养习成品

【 定 义 】

校训是学校提出的对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能概括出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独特气质及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历史责任。

作为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原则与目标,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阐 释 】

崇学尚行:

学是基础,是教育的根本,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纽带,也是个人走向成功巅峰的基石。“崇”字更是体现了我校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而我校所倡导的“学”,是多维度、多层次、多视野的学。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竞争是一个群体的竞争,是价值供应链的竞争,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如果说“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基础,那么“行”就是知识转为智慧的关键,是积累后的爆发。对于“行”的认同和尊重,中华民族一直有着深厚的传统,从刘向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以“行”为本的传承,体现了我校尊重人才的发展规律,学校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一定要自己亲身去思考和验证,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是龚家巷一直以来的追求与探索。因为无论养成教育的践行还是阳光体育的实施,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全校师生共同的行动。养习成品:

古人云“养习于童蒙”,好习惯的养成须从童年时代点滴习惯做起。“养”字更是体现了习惯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老师学生家长等共同的努力和持久的恒心。养习成品的校训,学校的立足点就是希望通过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润泽孩子的道德。通过知礼、明礼、行礼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外在的言行渐渐内化成孩子的人格,由礼正心,达到思想、行为、修养的平衡和统一。以“品”为训,除了指人的品貌、品性外,这里还有品位的意思,它是通过端正的品貌,优良的品性而形成的高品位校园物质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品位的根本在于文化的积淀,学校扎根传统文化,通过国学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用传统的礼为依托,由此而成的学校气质和学校品位。

三、校 风

大成于细•持之以恒

【 定 义 】

校风是一个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其要素包括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品味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阐 释 】

大成于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可见对细节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中外共见。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此理同样用之于学校,精细处事即要求学校管理系统健康,在日常管理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树立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服务态度。精心之于老师即针对不同的个体细心教学,时刻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等,精心之于学生要求孩子养成做好每件小事的好习惯,从细节入手,从养成习惯做起,例如不乱丢垃圾,不大声喧哗、认真听好每节课,牢牢记住细节决定失败的道理。

持之以恒:

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做好一件小事容易,难在长期做好每件小事。持之以恒所蕴含的实质是对我校师生一种精神信念的要求,即不仅要树立高远的志向,也需要我们从小形成一种顽强的毅力,坚定自己的信念,特别是我校的养成习惯教育和阳光体育等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勇气和决心,俗语云养习于童蒙,因此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从孩提时代开始,持之以恒;同时体育精神中所提倡导的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可以说持之以恒的信念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四、教 风

精研善导 〃德润桃李

【 定 义 】

教风就是教师在治学态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阐 释 】

精研善导:

精研就是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以及对某个专业领域的深思和研究,并最终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精研不单单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还可以丰厚教师的积累。善导源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善导即善导有方,也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精研的基础上灵活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并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总的来说精研善导是对教师业务知识、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不断提高育人成绩的关键。

德润桃李:

“德润桃李”承“品”字而来。德者,性之端也;德为基,人之基也。对教师而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除了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外,也要注重自己品格人格修养。孩子的一言一行深受老师的影响,故老师应修师德、立师表、用自己优雅的言行作为孩子学习的标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如春风化雨般,将美德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深处,用自己的“德”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并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桃李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夺目。

五、学 风

乐中益智 〃行中润德

【 定 义 】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 阐 释 】

乐中益智:

快乐是孩子的天性,天真烂漫、幸福成长是孩子应当拥有的权利。掀开中外教育名著,几乎无一例外的教育家都认为,先有快乐,后有成才。事实证明,只有教育者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实行快乐教育,才能对孩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学校倡导快乐教育,用体育激发孩子的思维,用国学开启孩子的智慧,用兴趣激发孩子的热情,让孩子乐于学习,学会学习,高效率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思考,并养成团结拼搏的精神和坚毅不屈的品格。

行中润品: 孩子品行的高低,外透于一言一行之中。小学是人生的起步奠基阶段,行为习惯与学习同等重要。学校重视养成教育,通过老师的榜样力量和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并将它贯穿于孩子的课堂、学习、赛场、生活的点滴之中,使之外化为孩子优雅的言行,内化为孩子高尚的品德,让孩子知礼、明礼、践礼,为其终生奠基。

六、办学愿景

礼仪教育典范,阳光体育卓著的品牌示范校

【 定 义 】

办学愿景是学校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根据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结合自身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的,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中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的。好的学校愿景对学校工作有导向性,对全体教职工教育教学活动有激励性,使学校发展有方向,教师工作有动力。【 阐 释 】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内容,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把行为习惯教育渗透到孩子的课堂乃至于生活之中,希冀经过日积月累之功,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得整个校园处处都是美言、美行;同时我校努力践行的礼仪教育典范,还依托于传统国学领域中的礼文化,“礼”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是传统国学领域中推崇的一种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的教化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也是礼的文化,所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随着时代的推移,“礼”这种文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涤荡出更崇高的教育价值,它对于社会成员的人格修养、价值体系等的形成及完善,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事实上,今天的素质教育亦在强调习礼养德的必要。我校正是本着弘扬国学文明,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理念,创新礼仪教育模式,开拓礼仪教育领域,形成小学礼仪教育典范。

我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把阳光体育教育写进我校发展的蓝图,将其作为办一流学校、创一流教育的一个亮点和突破口,致力于将阳光体育培育成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与此同时,明确体育、田径等教育工作的目标,即建立完善的体育教育管理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配臵先进的体育教育设施,建成多形式、高水平的学生体育社团,在丰富多彩的学校特色活动中,培育孩子们的竞争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毅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力争把我校的阳光体育办得有声有色,让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

礼仪教育典范,阳光体育卓著的品牌示范校,主旨在于用文化引领价值,塑造精神,积淀内涵,培育特色,提升品位。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学校个性文化建设,服务于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这是我校对新世纪教育的追求,也是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所作出的郑重承诺!

七、主题文化

阳光少年〃与礼同行

【 定 义 】

学校主题文化是立足于学校办学特点,根据学校文化核心,即学校核心理念而确立内含核心价值观、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而集中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文化内容。它具有明确的方向,因而是一种具有一定主题的文化,它易于外显,能直观反映学校精神文化。【 阐 释 】

阳光少年:

阳光是快乐、希望、积极、健康,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境界、态度、生活方式,更代表了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童年阶段,孩子离不开阳光,未来一生,孩子仍然需要阳光。我校以阳光的特质,打造阳光体育、阳光少年,希冀孩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能够个性张扬、茁壮成长,不仅赛场上阳光还能树立起阳光积极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自信、正义、活力、向上的阳光少年。

与礼同行: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与礼同行”意味孩子们懂礼貌、讲礼仪。学校以养成教育为载体,让孩子通晓礼仪规范、懂礼行礼、践礼并传播礼,让“美行成习”成为校园的风尚;“与礼同行”的主题文化,就是希望通过环境的全方位打造,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的目的,把孩子们培养成为谦谦君子、婷婷淑女。

在环境设计中,将“阳光少年〃与礼同行”的文化内涵融入学校的楼道文化、橱窗文化之中,力求做到理念和环境的浑然一体,让学校成为师生心中阳光的乐园、礼仪的家园。

篇2: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相传。学校文化从分类看有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仅去具体地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且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决定学校的办学特色。十一学校的理念文化建设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办学思想核心:改革、选择、发展,这是十一学校的基本理念。我们崇尚改革,率先举办“国有民办制”学校,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办学价值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其实现途径是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实现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致力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十一”精神:认真、负责、拼命干,团结、勤奋、争上游;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十一”精神是每个教职员工都必须具备的精神。

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十一”人认同“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的思想,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实现了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在教育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十一”人的基本发展观:学习――发展――成功和奋斗――发展――成功。“十一”人获得发展的基础是不断学习和不断奋斗,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学校长期坚持制度化学习,举行学术研讨,举办专家专场报告和家长开放日,海纳百川、荟萃优秀人才,吸纳全社会的经验智慧与先进理念,以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同时,又不断开拓新领域、进行新实验,以劳动、智慧和创造,不断向更高目标奋进。

具体文化建设

学校的具体文化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十一学校的具体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教师文化建设。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主流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具体包括教师观念、教师行为、教学研究、行为风范和文化活动等。

2.学生文化建设。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学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十佳精神”为标志的学生观念文化,“十佳精神”即“理想信念,不懈追求;挑战自我,绝不言退;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瞄准未来,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研、刻苦探索”的学习文化;以学生个体、班级面貌、宿舍的外在表现为特征的形象文化;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为基本形式的礼仪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等。

3.课程文化建设。课程文化正在走向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十一学校以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提出的“仁爱与情感”、“和谐”、“价值与信念”为现代课程文化的重要标志。

4.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学校网络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下,“十一”人依托网络这个媒体技术共同学习、工作、生活,解决问题和面临挑战时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现代领先、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强化网络德育意识、网络法律意识和网络资源意识,积极抵制消极文化的影响,引导积极的价值追求;开发优良的教学平台和丰富优质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课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学习方式。

5.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学校成员认同、遵循的主流物质与精神成果,体现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激励教职工终身学习,热爱学校,工作充分体现研究性、创新性、高质量的运行机制,实现人文关怀,规范操作,形成学校特有的改革、发展、民主、科学、创新、包容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建立“民主与法制、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价值观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

6.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把学校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显性视觉对象,它是学校现代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文化氛围”的学校,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布局、校园绿化美化、内部陈设布置和校园传播设施等方面的内容。最近两年,我们新建了将帅语林碑墙,装修了作为历史见证的校史纪念馆,装饰了分别具有“文学+艺术”、“科学+艺术”特色的初中楼、高中楼等。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实施:第一,营造学生餐厅、宿舍楼等生活场所的文化环境。第二,设置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和广播等文化设施。第三,新建校内书店,在高中楼北边建“松林书屋”。第四,更新、完善学生电视台、广播室的设备设施。第五,新建正校门,正校门的设计与修建要与新建综合大楼相呼应。第六,新建综合大楼,集体育馆、音美楼、办公楼和培训楼于一体。第七,完善绿化景点,包括下沉广场、庭院的设计与修建,道路及管线的规范整治,校园路灯、音响的设计与安装。第八,新设校园雕塑,包括具有纪念意义的人物塑像、代表学校特色的“象型”雕塑、反映某种精神的抽象雕塑和纯“美”的雕塑。第九,设计、制作十一学校标志,包括校牌、校服、校徽、校旗、校歌、校花、纪念品,如挂历、台历、画册、文具、明信片、贺卡、纪念邮票等。

篇3: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一、立足校情, 科学谋划, 构建科学的学校视、听觉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视听觉文化识别系统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 属于学校显性文化范畴。它主要借助于视听媒介符号, 将学校文化直观的呈现出来。视听觉文化识别系统是学校文化的基础, 主要包括校徽、校旗、校歌、校服、校名 (名人题写) 、学校基准色、办公用品设计 (办公类印刷品) 、学校形象宣传片、学校形象宣传册、校园网页面设计、校报、校刊、学校广播站、学校电视台、学校校史陈列室、荣誉室、导示标牌、宣传栏、文化长廊、读报栏、作息铃声、课间音乐等。学校视听文化识别系统的建立既要结合学校实际, 充分考虑学校定位、体现学校特色, 又要密切结合现代管理、教育思想、师生接受程度、地域文化等因素, 使其具有鲜明的特色, 为学校师生广泛接受。学校视听觉文化识别系统的建立方式可以通过挖掘学校自身的力量进行系统设计, 也可交给专职的学校文化策划机构进行整体设计。

二、突出个性, 激发活力, 构建鲜明的学校理念文化

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精华和内涵所在, 属于学校隐性文化范畴。它内化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学校品牌形象定位、办学思想、学校精神、发展愿景、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师生发展目标等。学校理念文化的构建具有长效性。学校理念文化的培育需要漫长的过程, 因此要注重长远规划。笔者所在的金川公司中小学总校在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引导各中小学编制的《学校文化发展纲要》, 对学校理念文化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指导各中小学结合校情进行文化定位, 通过建立系统的学校文化发展目标, 定期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讲座, 举办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各中小学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文化, 取得了明显效果。学校理念文化要突出传承性, 因此, 要充分吸收和继承学校已有的文化精华, 注重学校文化的积淀, 只有这样, 学校理念文化才具生命力。

三、有的放矢, 潜移默化, 注重学校文化的培育

文化重在培育, 学校文化更是如此。优秀的学校理念文化建立以后, 要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培育。一要通过学校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学校文化, 如校报、校刊、电视台、广播站、宣传栏等, 向广大师生宣讲学校文化的内容, 使师生提升对学校文化的认知度。笔者所在的金川公司一中、二中通过编写《学校文化手册》, 对学校文化加以诠释, 第三小学则通过建立颇具规模的学校文化长廊,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学校文化。二是引导师生自觉接纳和运用学校文化元素, 用学校理念文化指导学校管理和教学行为。三是发挥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 使之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指导师生的教学行为。四是通过定期征求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使师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 不断完善学校文化。

篇4: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为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创办,博大精深的行知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厚重的晓庄历史文化,悠久的办学历程,筑构了代代晓庄教育人的梦想。建校88年来,学校一直扎根于“行知文化”的土壤,统合历史和文化资源,谋求教育的历史深度和人文厚度,以“陶”树人,做“真”教育,培育“真善美”的现代公民,对素质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和实践。

一、追寻行知印记,清晰“行知文化”之哲学基础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图谱,而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就是学校文化弥足珍贵的精神积淀。追寻行知先生的思想印记,准确解读行知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清晰自身办学的哲学思维,找到行知文化之根脉。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因此,我们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与社会中学习知识,练就本领,并用所学知识与能力,去创造生活,服务社会。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此,我们主张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做”与“学”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达至教学做的完美统一。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解放孩子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办“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生长的教育、创造的教育。1932年,陶行知以“活的教育”为题,写了一首三句短诗:“静默如地下的种子,自由如空中的鸽子,猛勇如斗虎的狮子。”意思是教育有时需要默默孕育,有时需要自由翱翔,有时需要气势猛勇。因此,我们主张用活的教育内容、活的教育方法,办“活”的教育,培养出“活”的真人。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结合当下教育的时代特征,我们建构了“行知文化”的教育发展模型:

我们希望通过解放师生的“大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空间”,让学校教育与生活相联、与社会相联,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办真正“活的教育”,培养“活的学生”。用“活的教育”映衬“行知文化”的本质特性,即“科学与民主,博爱与包容,本土与国际,开门与开放”。

二、弘扬行知情怀,确立“行知文化”之文化识别

学校的发展实际上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只有既立足自身的文化积淀,又体认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内涵,学校及其文化才能获得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和“知行合一”真人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源。行知先生诸多教育思想与理论对当下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融入当下的教育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确立了学校的独特文化识别。

教育理念:求真。现代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尊严,有宽容与合作精神,有理想与科学探索精神,有道德守秩序,有爱心知责任,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具有初步科学知识与兴趣的民族与国家之未来公民。学校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真教育”思想,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校训,涵养“求真、至美、创新”之校风,“求实、求新、求严、求活”之教风,“手脑并用、勤奋守纪”之学风,希望能够在晓庄土地上,用“求真教育”践行“活的教育”。

行动纲领:以“陶”树人。“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陶行知”,希望每位师生都像老校长陶行知一样,具有“爱满天下”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情怀。二是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希望学校的人、财、物、事都能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引下致力于培养人、发展人、教育人。

学校使命:为每一位师生创造值得终身回味的真教育。学校通过“仁爱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数字校园”“创造校园”“快乐校园”建设,让师生在充满灿烂阳光的校园里健康成长,让师生的学校生活有着饱满的记忆。学校通过“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发展目标的建设,资源天下,办学天下,育天下之学生,为学生的六年着想,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学生形象:陶娃。依据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由学生设计了六个陶娃的形象,分别取名思思、巧巧、明明、问问、宽宽、多多,分别赋予的意义是:思思——解放头脑,使之能想;巧巧——解放双手,使之能做;明明——解放眼睛,使之能看;问问——解放嘴巴,使之能谈;宽宽——解放空间,使之能飞;多多——解放时间,使之能闲。据此,学校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发展的框架式目标(见下图):

晓院附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建模图

以上目标包含三大内容:“陶娃”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友善;“陶娃”发展的素质架构: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壮的身体素质、丰富的科学知识、高雅的艺术品位、独特的创新思维;“陶娃”发展的特质愿景或理想的教育成果:乐观自信、自主学习、关心社会、行动积极。

我们希望“陶娃”是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提问、善于表达的人;是善于研究、善于合作、知行合一的人;是富有个性的人。“陶娃”长大成人、融入社会后,能够真正成为行知先生所期望的“静默如地下的种子,自由如空中的鸽子,猛勇如斗虎的狮子”般的具有独特气质的人。

三、践行行知理念,构筑“行知文化”之生长路径

课程是育人的核心与关键,“行知文化”的生命力必然根植于课程。走出狭义的德育实践,将“行知文化”融入课程建设,进而融入学校全域,才能最终使这种文化融入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独特气质。为此,我们立足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架构了“陶娃发展计划课程”。

“陶娃发展计划课程”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利用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的优势,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素质目标的达成方式,以及对“行知文化”本质属性的追求,涵盖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生活教育课程和E学课程四个板块,形成了“行知文化”课程谱系(见下图)。

晓院附小“陶娃发展计划”课程谱系

1.生活化课程,让陶娃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因此,“陶娃发展计划课程” 立足陶娃素质发展目标,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用“行知文化”赋予国家课程新的文化内涵,主张学生在生活与社会中学习、感悟、发展,知行合一,并用所学知识与能力,去创造生活,服务社会。

学校注重“数学”与“科学”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增设“数学与生活”“科学与生活”“走向户外综合实践活动”等生活教育课程,主张让学生从教室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区,从社区走向社会,在生活与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立足“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分别确定以“合唱”“陶艺”“篮球”为特色发展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在国家课程安排的课时中,拿出一定课时进行校本化课程的专项教学。各学科都对必修课程的内容、目标等作校本化、生活化开发,致力于用“行知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对于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学生,拓展其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学会尊重差异,是培育“真善美”现代公民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设立了“走向户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年暑假,学校以“陶娃行天下”为主题,以友好学校为联系点,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出国门。希望通过游学,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多元文化差异,学会博爱与包容,并在国际比较中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此外,学校通过“手拉手”“友好学校”联谊等活动,让学生与国外学生建立友谊,相互吸纳,共同进步。

2.个性化课程,让陶娃独具个性地成长

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行知文化”的核心是蕴育“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现代公民,为此,学校立足陶娃素质发展目标,构建个性化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阳光悦读”:让孩子气质天成。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遵循先生的思想,我们设立了“阳光悦读课程”,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

“阳光悦读课程”以全体学生为实施对象,制定了课程标准,安排了课时,开发了教材和系列主题活动;研发了网络读书平台,建立了网络测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在阅读中有收获。同时,配合“阳光悦读课程”,我们将学校建成了一个大图书馆,不仅建有教师和学生阅览室,还建设了6个开放式诚信书吧,在每个班级建立流动书台,让学生想读书时随手可以拿到书,随地可以找到地方坐下来读书。我们相信:孩子书读多了,厚积薄发;孩子书读多了,其心自定;孩子书读多了,气质天成。

自能实践:让学生喜悦于独出心裁的创造中。行知先生曾说:“创造教育,即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因此,我们创设了自能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的创造呈现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喜悦于创造奇迹的校园生活中。例如,在每年六月开展“毕业班留给母校的礼物”活动,每届毕业班在离开母校时,都会留给母校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其中,2013届毕业生用改编歌词的形式,为母校献歌,并录制成MTV赠给母校,学校将其中的歌曲《母校会更好》镌刻在校史馆外墙;2014届毕业生则巧妙利用青奥会元素,用一个个学生拼组成奥运五环,并采用高空俯拍方式制作照片,送给母校。

毕业礼物充满了学生的独特创意和青春活力,既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所学技能,更留下了个性成长的印记。

3.数字化课程,让陶娃学会自主成长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益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判断与选择,才能真正解放学生,成长为乐观自信、自主学习、关心社会、行动积极的陶娃。为此,学校设立了数字化E学课程,系统开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体系,助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013年以来,学校分三期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数字化校园,建立了校园发布系统、体现互动性能的校园电视台、电子报刊阅读屏等。我们整合这些资源,以“快捷、尊重、童真、互动”为理念,开发了视频校园E学课程。通过德育体验、校园风采、阅读分享、魅力陶娃、名著视频作品赏析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学校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以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人机交互合一为研究点,前瞻性地建设了Intel未来教室。这一课程不仅着眼于信息化发展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建设了数码社区。在传统的校园网站、办公平台、阅读平台基础上,设置“微校园”项目,通过微信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

以“空中课堂”微视频学习资源库、社团活动网络选课系统、“陶娃梦想秀”网络投票系统等为依托,学校逐步建构学生素质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在这里,陶娃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成长。

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教育的精彩在于行动,在于教育行动中的生成与生长。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国人要有“中国梦”,附小人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以学陶师陶做陶为主线,构建具有晓庄特色的,以科学与民主、博爱与包容、本土与国际、开门与开放为精神内核的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学校,在晓庄这面大旗下,弘扬行知精神,携手行知路,共做行知路上后来人。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篇5: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阜康市第一小学马秀珍

党的十七大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复兴崛起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更是教育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活力之基和动力之源。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全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构建和谐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校师生素养,实现高端文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阜康市一小始建于1907年,是一所百年老校。百年的奋斗,百年的积淀,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学校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着力培植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学校价值观体系,积极探索和践行新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有效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及师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使学校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跨越。

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引领学校文化发展方向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种理念和思想,更是一种引领和精神。紧握学校精神之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共筑市一小和谐校园之魂。

(一)引领发展方向,培育核心文化

学校精神,是学校品格的凝炼和神韵,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和培育。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管理的本质是思想。面对“打造学校优质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这个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第一内驱力,紧紧把握理念先行的精神文化建设思路,总结办学历史,结合发展实际,挖掘和提炼学校百年文化底蕴,树立了“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学会求知,善于创新”的育人目标,确立了“教学优化、活动优效、环境 1

优美、服务优质”的办学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凝炼出“以人为本,促进市一小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爱心托起希望,文化奠基未来。在“促进一小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和办学实践中,我校紧紧围绕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凸显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和统帅下,精心确立并全力实施“以人为本、文化塑魂、人文管理、多元课程、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用学校核心价值观这条红线贯穿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师生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各个层面,使学校文化内化于心,渗透于制,固化于物,外化于形,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生命的精神和血脉,成为一种濡养、陶铸、自觉、习惯,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气质,为学校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和鲜活生机。

精神培育队伍,队伍体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校发展中,在先进精神文化引领下,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力量,为我们“促进市一小和谐全面发展”扬起了成功的风帆。价值取向——人文精神——行为方式,良好有序的有机融合,升华成一种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凝聚力、推动力。广泛的心理认同,共同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改革创新的工作激情,爱心奉献的优良品质,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驶入科学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二)确立“三风一训”,培育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是教育内涵的诠释和解读,是学校的“精、气、神”。学校“三风一训”,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

“三风”传递文化,凝聚学校精神。为此学校确立并形成了“求真、求实、求美、求新”的校训,“文明、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博学、严谨、敬业、爱生”的教风,“乐学、勤学、活学、会学”的学风。学校自己创作的校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全校师生在演唱中更是感受到一种力量的呼唤,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进取的激励。在“三风一训”的引领下,通过师德建设、爱心工程、文明校园等阵地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深入人心,有力地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三)科学定位规划,挖掘百年老校文化底蕴

文化引领发展,文化成就名校。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挖掘百年老校文化底

蕴,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2007年我校借百年校庆之际,布置出了校史展厅,撰写了八万多字的《阜康市第一小学校志》。我校的校史展厅和校志引起了阜康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校史展室和校志已经作为我校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校本教材受到学校的重视,并被确立为阜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以规为范,人文管理,构建学校文化管理模式

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刚性规范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人文关怀和良好习惯。打造制度文化,实施人文管理,实现学校文化“张弛有度,和谐有序”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民主公平认同,完善制度体系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对师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倡导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真心依靠教师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各种岗位职责、考评办法及教学规程,学校各种大事、重要制度都经学校人事领导小组和财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并经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使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成为一个民主参与探索践行的过程,并力求使制度充分体现教师意志,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主动邀请教师参与学校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充满激情、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良性运行。

(二)改革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机制

学校以人性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入手,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健全师生评价体系。实行月考核,突出了过程管理,有效增强了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执行效力。同时,加强学生常规管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建立《文明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卫生评比制度》,制定《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等,并按照要求每天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有效的规范了学生管理,发挥了制度管理的效能。

(三)推行人文管理,凝聚发展合力

学校以人文管理为抓手,始终贯彻人本管理这条主线,引领师生认同熟知并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转变管理理念,改革单一陈旧刚性传统管理模式,通过专题讲座、教师论坛、教育活动、督查

评价、榜样示范、表彰激励等多种办法,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予以理解、关爱、帮助,以规为范,刚柔并济,变管理为服务,变制度为引导,变规范为习惯,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极大的调动师生遵章守纪积极性,促进师生良好品质、习惯的养成,形成了师生认同、行为自觉、执行力良好的文化生态,保证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实现了人本管理的最优化和最大效益。

三、改革创新,多元课程,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平台

学校课程文化,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是一种本领的锻造和能力的形成。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多元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石。

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围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校本研究水平,搭建起多元课程的新平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分年级段开设校本课:

一、二年级是《巧手你我他》,三、四年级是《童心小剧场》,五、六年级是《走进美诗文》。目前学校教务处正在编写以爱家乡、爱阜康、爱学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四、求真固本,师生互动,筑强学校文化发展之本

学校师生文化,是一种品质和素养,是一种风景和魅力,是学校人文素质和教育氛围的折射和体现。搭建师生文化平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构建“两园”学校,打造优秀团队

一是构建“学习型校园”。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开展校本教研,举办“教育教学论坛”、“班主任管理论坛”,有效的提升了教师教学素养。学校搭建新课程教育理论交流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学校选派骨干教师70多人次参加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各类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育人教学的本领。二是构建“科研型校园”。学校开展教学创新活动, 设立“课题研究论坛”,组织“校本研修论坛”、“课题研究报告会”、“网络资源应用培训”等专题交流活动。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学校围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课题研究,打造出校本科研“个人主题、学校课题”的新格局。在全国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学校每年都有几十名教师获一二等奖。

(二)播种成功希望,营造爱心乐园

学校在“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坚持结合学生实际,重视学生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为学生搭建培养信心、挖掘潜能、锻炼能力、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舞台,让学生享受希望和成功的喜悦。我校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常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二是组织教育活动,张扬学生个性;三是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一技之长;四是实施激励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近年来,学校继续加强“三团一队”(少儿合唱团、舞蹈团、书画艺术团、小乐队)建设,充分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艺术教育呈现新的亮点。2010年5月,学校合唱团赴奇台参加了昌吉州举办的“爱我中华”歌咏比赛并取得了优秀组织奖。2010年6月和8月我校舞蹈队受邀请参加了阜康市庆六一表彰文艺汇演和慰问部队官兵文艺汇演,在市“小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我校有6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10年8月,在阜康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有8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田径队连续3年荣获阜康市田径运动会比赛第一名。

五、惟馨求和,景观彰显,凸显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物质文化,是一种景观和吸引,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题中要义。

(一)设计识别系统,打造文化形象

我校的校标,寓学校发展蒸蒸日上,教师用爱心抚育孩子成长,学生在学校快乐生活为一体,诠释了我们的教育理想。

(二)建设人文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全力建设“人文校园”。学校精心策划教室、功能室、办公室文化,建立精美宣传栏、宣传牌,突出人文理念和育人特色,让每一面墙壁都闪动着人性的光辉,让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动人的温馨,让每一个景象都透射出启智的元素,打造出一个师生精神交融的温馨家园。

(三)真心关爱学生,构建温馨家园

据统计,1999年以来,阜康市党委、政府先后为学校共投入1000多万元,使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今的市一小,设施先进、设备一流,让师生享受四季如春的关怀;综合楼内,宽敞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七万多册图书,汇成了知识的海洋;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校园局域网、计算机室、教室联为一体,使学校和外界社会紧紧相连。实验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电教中心、书画室、舞蹈室、一应俱全,先进的设施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20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营造了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空间。整个学校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校园绿化率达到43%,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摇篮和温馨的家园。

灿烂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兴教荣校之果。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少儿平安示范学校、和谐中国.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和青少年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小学德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法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荣获自治区级的奖项有区级新课改先进学校、卫生红旗单位、德育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少先队红旗大队、口腔健康学校;荣获州级的奖项有昌吉州先进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军警检阅示范校、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先进教工之家、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少先队优秀示范阵地;连续5年荣获市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连续14年荣获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荣获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市“一流班子、一流业绩”称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校、平安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教研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实现了品牌发展,受到领导、社会的广泛赞誉。

篇6: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通过这些对这些内容的宣传、促进学校发展,保障办学规范,丰厚师生素养,彰显办学品位,展现学校的文化风貌。

学校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如:教学楼上镶嵌着金色的校训标语,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还有校园中央的雕塑及高高飘扬的国旗,这些标志性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世界。学校文化还潜在着育人、调控、凝聚、充实、创新、激励的功能。再比如,走廊上贴的标语“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I wish you good health.(祝您身体健康)”等等,这些标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环境,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与生活化,为学生的言行举止做了很好的引导和教育。

我校的校园文化还有独特的一面,如:在每个班级的门口贴着每个班的班级成员的照片、班名、班名的寓意、班主任的寄语。每个班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的班名,这体现了班级的特点,这些寓意及寄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优美的图片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做人”。加强“爱校”的教育,培养母校意识。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方面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上一篇:处暑节气手机短信祝福语下一篇:岗位质量职责与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