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的理想

2024-07-21

守望教育的理想(精选10篇)

篇1:守望教育的理想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题记

倒扣着鸭舌帽,不时爆粗口,被学校开除四次……当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以这样的方式出现,每个人都不会对他有好感。

初识他――《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是在郭敬明的小说里。他笔下描写的那种生活方式吸引我走近那个少年。初次翻看这本书,平均两页纸就要出现一句粗话,和很多人刚开始一样,我对他印象差极了。

可能是源于对书名的好奇,我还是耐着性子读下去。渐渐的,竟发现在这样一个不羁的外表下有一颗矛盾重重的心。他向往友谊,却痛恨周围人的虚伪自私;他讨厌做作的电影,却又不得不拿看电影打发时间;他看不惯周遭的一切,却又无力改变。他痛恨自己屈从于父母那看似望子成龙实则功利无比的“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买凯迪拉克”的愿望,痛恨自己必须忍受校长那副虚伪的,阿谀奉承的嘴脸,痛恨自己迷恋着一个毫无头脑,徒有外表的女友…….他差一点,就在这个荒诞,动荡的时代中沉沦下去,混同于他人,说着违心的话,练习将假笑变得“真诚”。 看到这,有些理解他了,他的异类形象,实是一个少年,在看遍世间冷漠之后做出的无声反抗。他的挣扎那么痛苦,他的力量那么渺小,以至于无人理会,落得被驱逐出校的结局。

害怕他就此堕落。

很庆幸,他没有。他选择了暂时避世,到偏远的乡间,或许那里还能找得到一丝人间真情。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做游戏时,好羡慕他们那单纯天真的表情啊。可是,没有童年的他,显然已经无法怂恿自己加入他们,他只是说,我的职务,就是站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跑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想象一下那心酸与暖情并存的画面,这时的霍尔顿,应该笑了吧,或许还是轻蔑的不屑的笑,但到底释然了不少。

麦田里的守望者,很简单的想法。在对那个时代失望后,他希望通过保护孩子这样的方式,来寻找活着的意义。

忽然之间,被这个男孩感动,被他那颗柔软的心感动,被他美好的理想感动。但我想,最打动我的,还是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在他身上仍然留有那最最宝贵的东西――真实。

五十年代的美国,确实太浮夸,那时候的青年被称作是“垮掉的一代”。可是他们为什么会“垮掉”?许是因为他们无法在真真假假中寻找支点,他们无法坚守真实,也不想沾染上成人世界里的那种虚假,于是就和霍尔顿一样,很多青年因为内心的矛盾无法释放,而做出那些 “荒唐”的事来与成人对峙。

而反观当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走在“垮掉”的边缘?我们有太多责任压力,太多身不由己,所以很多人在忙忙碌碌中渐渐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淡忘了曾经信誓旦旦要坚守的梦想,开始随波逐流,安于平庸。

霍尔顿是不幸的,但他值得尊敬。他坚持着内心的本真,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我希望我们这一代,能比霍尔顿再勇敢一点,不是选择暂时逃避,在别处追寻自我,而是在现世中仍然保持自我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直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

他站在麦田里守望真实,我站在钢筋水泥中守望梦想。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守望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篇2:守望教育的理想

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毕业后,赴美国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硕士还未毕业,李彦宏接过华尔街“道。琼斯”旗下的一家小公司伸出的橄榄枝,3年半后,他辞职去了硅谷,加盟搜索引擎Infoseek.在华尔街期间,他解决的“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获得了美国专利。同时,他为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

在美国工作最得意时,李彦宏毅然放弃外国公司丰厚待遇和百万期权,回国创立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百度,

年初,一位行色匆忙到京不久的小老板,“神色慌张”地来到北京大学校园里张贴了些招聘小广告。此后不久,在“闪光灯”缺位的落寞与孤独中,小老板领导着6名招聘来的员工,正式支“摊”营业。

到了初,百度实现了税前盈利。现如今,在百度的营业收入中,“竞价排名”占到8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市场核心价值竞争优势的“竞价排名”,是百度在纳斯达 劲引爆的最大卖点之一。

作为百度上市的最大受益人李彦宏,他表示上市只是百度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公司的好坏,不是一两天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出来的,而是表现在这个公司能否可持续发展。谈到个人对财富的态度,李彦宏说:“我自己并不是在追求财富,不是一定要成为多么富有的人,我只是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合理与和谐,你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木舟)

篇3:教育安全的守望

仙女瑶姬与楚襄王分别后, 一直站在巫山之巅, 盼望楚王归来。望而未归, 美女之身最后化作巨石一柱, 人称“神女峰”;渔妇, 立于孤岛, 天天盼望远去海外的渔夫回来, 直到死在山上, 变成了石人, 世传“望夫石”。有诗叹曰:“石作佳人在山岗, 又无枕席又无床。千秋未见亲夫面, 万年不换旧衣裳。”

“神女峰”“望夫石”其实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人类一个幽默的安慰。可古往今来, 人们为之命名、吟诗、作赋、说故事, 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不尽的瑰丽色彩。何也?就在于她们带血带泪的忠贞, 牵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万古情思, 勾连起中华儿女对美好的向往与守望。

由此, 我联想到我们当下的教育———

“安全教育”来了, “教育安全”却成了天空中南飞的大雁!这一说, 你失望了吗?你想守望这大雁———“教育安全”的归来吗?

“安全”, 是“免除了损害风险的美好状态”;“守望”, 是中华民族坚贞的一种姿态。为了“美好状态”, 舞出“瑰丽姿态”, 正是我《教育安全的守望》一文中的唯一诉求。

“安全教育”和“教育安全”, 它们的内涵指向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在我看来, “安全教育”主要指保全生命财产的教育, 出了问题, 罪在当前;“教育安全”主要指师生在双边精神活动中其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避免来自内外不良因素的伤害, 出了问题, 罪在将来。

当下的教育, 有些急功近利的色彩, 不安全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对教育的安全进行侵害。

先说大的。很多学校都用大幅标语写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但扪心自问, 我们真的做到了吗?仅举一例, 让我们共做良知的审判。淮北有一个姓刘的“双莠生”, 在不到一学年的时间里, 因其父亲苦苦求情, 先后被三所学校接收, 接着又先后被三所学校赶走……这当然只是个案。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我们一些学校的校长和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仅以考试分数为标准, 把学生分为“头等生”和“头痛生”。在一个班级, “头等生”坐“正席”, “头痛生”当旁听;在一个区域, “头等生”上“名校”, “头痛生”去“闹校”。这不是个别现象。可除了当事的学生, 很少有人认为, 这是在青少年稚嫩的心尖上播撒不公平的种子, 是对“教育安全”的伤害。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强调促教育公平。因此, 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 应该广播爱, 厚积德, 公平办教育———“皆为国之花, 花为国之大。教育惠及千万家, 公平堪无价。共享盖天涯, 广爱居一厦。神州遍地报春花, 同在蓝天下。”

再说小的。教学语言, 在教学中一般认为是小事一桩。正因为这样, 在我们的课堂上, 堆积的是“言不由衷的虚伪之言”, “思而无序的拉杂之言”, “晦涩难明的糊涂之言”。

这里有一段文字是某中学一位高一女生对自己老师教学语言的描述:“该先生有一招杀手锏, 若是你数学功底不算好, 数到200以上的数字就犯晕的话, 千万不要妄图统计他每节课说‘是不是’与‘啊呀’的次数。倘若他说了‘是不是’, 教室回应之声不够热烈, 他会挑眉扬声‘啊, 是不是啊’, 直到全教室之人亮开喉咙高呼‘是———’, 他才满意地一笑。在从梦中被吵醒的同学怨恨的目光里, 他施施然地继续着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位教师不仅是口头禅的问题, 还有更大的问题。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问题: (1) 长繁句的俘虏。知识与情感是极其复杂的两大系统, 且多蕴藉于极其复杂的文字、符号系统中。这为教师传授知识、传递情感增加了麻烦与难度。有不少教师束手就擒, 成了两个“极其复杂”的俘虏。他们的教学语言常是照本宣科, 不进行智力加工, 即出现长句任其长, 繁句任其繁的现象。以长繁之句, 向接受、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授知递情, 教学效果的安全度有多少呢? (2) 语速的失控者。教学语言, 不同于官员作报告, 不同于艺人说评书, 更不同于朋友之间的散漫交流, 仅从语速的角度来看, 也是有讲究的。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速度之快, 如连珠炮一般, 且无抑扬顿挫, 裹着知识, 挟着情感, 一股劲往学生耳朵里灌, 灌得学生耳朵发麻, 头脑发胀。这种教学语言, 对教学效果也是不安全的。 (3) 呆板的作俑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语言, 相随最久的也是语言。由于因多而生烦, 因久而生厌的心理作用, 学生特别反感那些机械呆板、贫乏生硬的教学语言。如果教师只会使用主谓宾定补状的常格, 万死不求一变。那么, 这教学效果的安全性又在哪里呢?除此以外, 教师把句子说破, 把句意说错, 把文意扯散也多如牛毛, 这都是教学效果安全的大敌。

最后说不大不小的———为人师者带菌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人们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产生了怀疑。在基础教育阶段, 当前担纲的大多数是学院派、高学历者。但时代特征的恩赐, 为人师者也只有带菌而生。

不安贫, 菌之一。从传统意义来看, 教师应该淡泊名利, 保持清高气质。可当今的教师为把日子过得有尊严, 更幸福, 去当客座教师或做家教等, 获得相应的报酬, 本无可厚非, 毕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师也要按照市场法则去生存。可这样似乎在颠覆教师的社会职能。教师不应该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他们还有更高尚的社会责任, 百年大计, 全在他们那里。这是个“两难”问题, 怎么取舍, 要靠良心与智慧, 更期待国家的良策。除此之外, 还有菌之二, 不守身;菌之三, 乐浮躁等。

“教育安全”是美好的状态。可在当下, 她总像月亮一样, 一会儿满了, 一会儿又亏了;一会儿明亮, 一会儿又隐没了。一个民族的教育, 就像一个人, 在一个有潮有汐、有风有浪的世界, 肯定会有一些苦难。如新中国建立后17年的教育是忆苦思甜教育, 十年动乱的教育是造反有理的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教育是市场经济教育。这三个时期的中国式教育哪是满的, 哪是亏的?哪是明亮的, 哪是隐没的?

篇4:用文化守望教育 用行动追寻理想

什么样的人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杭州市风帆中学黄雄校长的回答是:应该是善学习会思考,习惯良好的人;是有爱心懂感恩,勇于担当的人;是有思想有抱负,志存高远的人。

那么,要培养这样的人才,路径何在?黄雄校长认为,文明的心灯需要文化的濡染。只有在诗意的、自主的、开放的文化环境中,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沁润和道德的感召,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成长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良好习惯:在诗意的教育中养成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在黄雄校长看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养成教育不是机械的训练,不是盲目的灌输。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原则,养成教育的人本内涵和人文向度,是黄雄校长最为看重的。

在风帆中学,养成教育是洋溢着诗意的教育。它的过程是富有诗意的,体现了教育的和谐与美;它的目标是富有诗意的,它指向人生的审美境界;它的方法是富有诗意的,在教育实践中让人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莫以善小而不为。一日一好事,也许对你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但如能坚持不懈,尽力而为,就能既有益社会也洁净心灵,我们何乐而不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好事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家长会上,递到每位家长手中的,不只是学情反馈,还有一份风帆中学编印的《养成教育报》。报上有校长访谈、主题活动,有家长论坛、心理辅导,有风帆之星、好事标兵……《细化规范,重在落实》,记录了学校每年一次的德育论坛上有关初一学生的习惯养成、以生为本的“慢教育”、注重细节是一种功夫等话题,充分展现了教育者的智慧;《教育孩子要先做好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和父母交流》,这些选自学校开展的“解惑青春期,做睿智家长”教育心得评比活动中的优秀文章,让家长受益匪浅。

每位风帆学子手中都有一本小册子,里面有学生的诚信档案和“一日一好事”记录。黄雄校长在接受学生采访时说:“践行‘一日一好事’不是图形式,而是让学生学会持之以恒,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试想,风帆校园一千多位学子,每天如有一千多件好事出现,那该多么温馨啊!在这样温馨的大家庭中学习,同学们又该多么心情愉悦!”

在学校大门口的橱窗里,各年级“每月之星”的评比展示总会吸引很多同学和家长的目光。学校为培养广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而量身设计了许多单项奖,如学习之星、自律之星等。对入选学生不仅颁发证书,其照片和个人材料还会放在校园大橱窗中展出,在校报上刊登,以强化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自律自强。《养成教育报》上,风帆自律之星耀眼闪烁,好人好事标兵表彰名单和践行“一日一好事”主题活动报道,为校报增添了亮点。同伴的效应,榜样的力量,会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向习惯良好的学生看齐。

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黄雄校长专门做过研究和尝试,创造了“一环四步”学习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解为几个有效阶段,并赋予每个阶段以具体任务与要求,可操作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明显。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导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了《杭州市风帆中学学习规范》,从学生的角度,总结提升保送生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推广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此举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养成教育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却潜移默化,融入每位风帆学子的内心,滋养了成长中的心灵。

责任意识:在丰富的活动中浸润

学校阶梯教室里,学生会干部竞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曾说过一句话:‘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同样,今天我想说的是:‘同学们,不要问学校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竞选者慷慨激昂的演讲,充分体现了风帆学子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黄雄校长十分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他认为,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六个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但是,责任意识的形成靠苦口婆心的劝说和高压威逼的灌输是无济于事的。唯一有效的路径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形成责任意识。

为培养学生对责任意识的正确认识,黄雄校长启动了“风帆讲堂”,专门邀请专家为学校师生作专题报告。德育专家以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同学们阐述了道德和责任对于公民的意义,深受学生欢迎。以此为契机,学校举行了“以公民的名义——新少年中国说”征文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学做合格公民,学会表达,关注身边的道德现象,关心国内外新闻,勇于发表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不断提升责任意识、道德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声音的力量》《这个社会需要思考》《民不敢以食为天》《给孔子的一封信》《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等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体现了当代中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可贵的思辨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对责任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黄雄校长趁热打铁,组织开展了“感恩与责任——诚信守纪,做合格公民”主题朗诵比赛、“放飞青春的理想——践行承诺,爱我中华”合唱比赛、“在追思中感悟生命,于生命中承担责任”清明诗会、“诵读经典文化,浸润诗韵书香”读书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由黄雄校长牵头,学校利用每周晨会时间,结合时政进行主题讲话,教育学生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通过周会上的系列讲话,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思考,促进自身公德心、责任感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加强德育渗透,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共享成长,报效祖国”等主题班会活动,将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在交流中增强评判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升华道德境界。

在风帆中学,无论是学生会、团委还是文学社等社团,都有自己的章程和守则,成为学生体验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实践场;学校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建设,使学生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提高公民意识和参与热情。如风帆文学社自定章程,自我管理,自主活动,除了民主选举产生社委会,还专门设置了监事会,监督社委会的工作,培养了学生以公民素养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写作演讲、采访编辑、主持表演以及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学校还建立了学生权利申诉制度,让学生参与矛盾和纠纷的解决;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一个人如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其他品质也会由此衍生。生命因责任而高贵,而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为努力培养有责任、敢担当的接班人,让生逢盛世的学生能理解勇于担当的要义,勇敢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创造人生的精彩,书写生命的辉煌,作为一校之长,黄雄校长善于以敏锐的眼光关注生活细节,以睿智的行动夯实教育土壤,努力营造浓浓的责任教育的环境氛围,让学校的责任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理想抱负:在开放的环境中生长

“脚踏实地,亦需仰望星空”,“放慢脚步,构筑精神家园”,这是黄雄校长常说的两句话,体现了其办学理念和教育追求。学校教育要培养的,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而是要“眼观社会,耳听时评,心怀天下”的志存高远、具有公民意识的学生。

在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对象理应具有国际公民意识。为此,在黄雄校长的倡导下,学校设立了国际文化周,以图片展览、各国风情介绍、模拟联合国热点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国际多元文化;通过师生出国游学、结交外国姐妹学校、外国教育代表团来访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学校的的交流和沟通;尝试相互开设国际课程,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进一步深入。学校先后与德国、韩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开展了校际往来和交流互动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游学,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011年4月21日上午,在浙江博物馆报告厅里,一场以“西湖与诗词”为主题的“浙江新人文讲堂”带给听者以心灵的濡养和人文的熏陶。这是由风帆文学社指导老师组织主持,风帆文学社社员和社会部分文学爱好者一起参与的诗词雅集。“浙江新人文讲堂”试图发掘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邀请名家、名师,走进校园,走进场馆,关注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我三大关系,提出“国学是传家宝,公民是通行证”,提倡“公民儒学”,让公民本土化,让儒学现代化,以应对中国和世界之变化及挑战,形成风景独特的“浙江潮”。

在黄雄校长的大力支持下,风帆文学社一年两次的采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4月29日一早,风帆文学社员就登上了前往海宁的客车,这次要去参观的是丰子恺、徐志摩、王国维的故居和金庸书院。更难得的是,今天是“跟着书本去旅游”,每位社员都收到了一本由黄雄校长主编,风帆中学五位老师参与编写的校本读物《浙江文化遗存少年行——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此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充分展现了人杰地灵的浙江所拥有的名胜古迹、风俗人情、民间曲艺、人文思想、科技智慧等。此书的成功出版,也体现了黄雄校长对人文历史、对文化遗存的深厚感情和神圣责任。书中“江南古镇韵绵延”和“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两大章节,正是此次采风的目的地和重要人物。

走出校门,遍访名家,感受文化,传承精神,是风帆文学社采风活动的宗旨。在上一年,风帆文学社曾利用秋假和春假,先后带领部分社员,前往余姚黄宗羲故居和安徽绩溪胡适故居采风。黄宗羲先生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在他的故居,社员们寻觅着哲人的成长轨迹,重温江南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体会历史和社会所带给我们的深深思考。而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的胡适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在他的故居,学子们聆听了胡适先生的名言:“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是为国家争人格!”……每一句都那么掷地有声,令人深思回味。文学社还不定期开设公民写作课程,编辑出版《风帆》社刊。

“是‘最美妈妈’托起了生命的希望,是‘免费午餐’改善了学生的营养……我知道了:社会是由人组成的,风气是可以改变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就是我们自己,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提倡微公益行动,就是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爱心不分大小,行动不分先后;一个爱心,汇聚力量;一次行动,推动改变。”这是校园网上刊登的一份引人注目的倡议书,是风帆文学社社长在浙江图书馆举行的“当好公民,做活雷锋——我们的微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向全市青少年发出的倡议。在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之际,黄雄校长积极支持学校和浙江图书馆、《钱江晚报》等单位一起,倡导举办“我们的微公益行动”征文和摄影活动,风帆文学社社员认真起草、宣读的《我们的微公益行动倡议书》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公益使者,深入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利用晨会举行践行“学生诚信”“一日一好事”活动启动仪式,鼓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促成长,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大力弘扬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让校园成为滋养师生精神生命的家园。让公民意识融入学生日常的微生活。

“志当存高远,心当怀天下。”黄雄校长是这样教育学生,也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黄雄校长何尝不是体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追求呢!

这就是黄雄校长,站在教育的前沿,高屋建瓴;构想发展的蓝图,未雨绸缪。用文化守望教育,用行动追寻理想。理性中不失激情,坚守中更展豪情。

篇5:守望理想演讲稿

它偷偷的在我的笔尖打转,慢慢的,在翻动的书页间跳舞……“别跑,我看见你了!”想伸手将它轻轻揪进脑海里,它却又消失在迷离的夜空中。我叹息着,一次次的将它召唤回来,却又一次次的在不经意间让它逃走……

我和它之间到底有多远是太阳与人类的距离可望不可即,它站在远方兴奋的向我招手!是,想要,我很想要。可是,我怕困难,我怕险阻,我怕在前行的道路上“太阳的热量”刺伤了我,我怕这无情的黑暗将我吞没。我怕太多太多,于是,我放弃了它,去寻找新的岛屿。

我和它之间到底有多远那是一年之家的距离。我跟另外一个它尽情玩耍着,享受简单的欢乐。“你回来吧……”它垂头丧气地坐在我的内心深处,苦苦地哀求着。回去前方险阻不断,困难重重。难道要放弃欢乐,回去我在心里不服气的倔强着……

我和它之间到底有多远那是挣扎的瞬间。“给个理由”我在它旁边,抬着下巴问它。“我是你人生的成功。”它斩钉截铁的说,每一个字都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回去吧,去追求人生的顶峰!我将泪眼汪汪的它搁回心里,必须要成功!我自信的像它迈去。

我和它之间到底有多远我在心里悄悄问自我。“不,不远了!”它在山顶像我欢乐的招手对,不远了!我擦擦额头的汗珠,站在山顶上凝视着我的每一个脚印……

篇6:守望理想演讲稿

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有理想才会有完美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理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理想。大理想有大理想的价值,小理想有小理想的意义。没有理想的人生贫乏,没有理想的人就永远停留在原处,拥有理想的人生充实,守望理想就是守望未来和期望,心若在,梦就在。

人天真是拥有的理想是单纯的,只是你心中所期望的未来的雏形,成熟时拥有的理想是伟大的,它不一样于理想,只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一个期望去成为的模样,即使达不到,它也给了我们奔跑的动力,让我们热爱生活,悲观的人会沉溺在达不到他的失落中,而乐观的人则会看清现实,守望理想且继续前行,理想,是了望塔,是肩上蝶,是启明星,是生命的意义,是生命的指南针,我的理想,是不管多久以后,身在何处,能时刻听从自我内心的声音,跟着自我的内心走,从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去爱,去看潮起潮落,去倾听花开花谢。

理想有什么意义呢?想过这个问题但毫无疑问它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的理想就是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欢乐,学习是我们此刻必须的任务,然而在其中得到欢乐,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欢乐,学习也只是枯燥无味的苦工。在我心中,欢乐大于一切。这个理想也许难以坚持,但此刻,我不会放弃。让我们共同守望理想,共同实现理想,共同见证理想之果的花开花落。

篇7:守望教育的麦田

耿玉苗,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每天在儿童的世界徜徉流连,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苗苗老师”。于平凡琐碎之间存储幸福的瞬间,将一个个闪着光的日子穿成五彩的珠链……她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已经成为习惯,记着记着,竟然有百万余字。这是属于她和孩子们的记忆,这里有他们成长的秘密,感谢文字将故事定格,留给遥远的未来慢慢翻阅。

一、把课堂还给你

教师不能一辈子掉在学科里,做短视教育,关注分数,忽视能力。只教书,不育人是不道德的。教育远远大于学科本身。犹如音乐无国界,教育也是没有学科界限的。跳出来看教育,才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智慧。

学科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样大。教师教会学生知识不难,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本领也不难。难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受窦桂梅老师的启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渐加深的时候,耿老师创设情境带学生去感受那段屈辱的历史,出示事先准备的资料: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这两种不同文明的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 “天下一统”的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留、虐杀外交官是违反国际法和人类文明的。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期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了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懂得什么叫民族尊严,使他们的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课后耿老师把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推荐给孩子们一起读,他们懂得了,只有我们的国家有尊严,我们的人民才有尊严;反之,只有我们的人民有尊严,我们的国家才有尊严!孩子们早晚会长大,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事实,了解真实的历史。隐瞒真相,一味地灌输仇恨,就是愚弄和扼杀理性。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我们的后代会胜过我们,无论是视野、理性、智慧,还是

面对历史和人生的勇气。我们现在要给予孩子的就是使他们具有穿透历史尘烟的理性和智慧,让他们经历应该经历的,承受应该承受的,学会有尊严地活着!

学习课文《四个太阳》,耿老师问孩子们:“如果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会画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呢?”孩子们有的说:“画一个蓝蓝的太阳,照耀海洋,让海洋的颜色更加美丽。”有的说:“画一个绿绿的太阳挂在战场,让战士们不流血不牺牲。绿色还代表着和平,我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有的说:“画一个白白的太阳,挂在医院里,让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妈妈感受温暖的阳光,让身患重病的人们恢复健康。”还有的说:“画一个紫紫的太阳,挂在沙漠的天空,让茫茫的沙漠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从此不再荒凉。”她深深地被孩子们的爱心、童心感动。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现场,还课堂于学生,建构“和而不同”的课堂生态环境,建立起民主与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给教育一双合脚的鞋子。相信从开放的课堂中走出去的孩子会拥有一双闪亮的眼睛,这双眼睛没有被填鸭式的灌输蒙上阴影,他们的眼睛澄澈透明。

从民主的课堂走出去的孩子应该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是真正的“精神贵族”,而不是“精神跪族”,他们的嘴巴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趋炎附势,敢于与众不同,勇于鹤立鸡群。

二、树立尊严的丰碑

如果生命是雄鹰,尊严就是翱翔。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只要教师时刻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师德,学生就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教师,这样教师便把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

2009年3月,与耿老师朝夕相处6年整的学生即将离开母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刻,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总会在她的眼前跳跃。回顾成长历程中共同经历的苦辣酸甜,她不由得拿起笔来给每一名学生写下一封长长的信。浸润着真情的信件,被她悄悄地夹在学生的书中。本来只是她个人的情感宣泄,但学生们的反应却让她始料未及,回信如潮水般涌入她的抽屉。那段时间,读信、写信成了她和孩子们最大的幸福。

可是在她的期盼中有一名同学――小光却迟迟没有回信。她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在两个月后收到了他的回信。

小光在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您的信我早就收到了,一直放在笔袋里,我每天都看一遍,却一直没有勇气回信。老师,对不起!不是我不想回,我只是想让自己在作业做得再好一些,问题回答得再好一些,没有惹您生气的那一天给您回信!同学们都叫我‘大傻’,我希望通过努力丢掉这个外号。您发现了吗?最近我一直在努力!请相信我!祝您的儿子健康成长,长大别像我这样。”

读完小光的回信,耿老师的泪已溢出眼眶。小光在校运动会上荣获第一名时的羞涩,值日时一丝不苟的表情,还有他精心设计的一份份漂亮的手抄报……一幅幅画面异常清晰地在耿老师的眼前放大,而自己作为他的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经常以恨铁不成钢、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他,很少鼓励他,甚至有时候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心里总在想为什么他那么笨,别人都能做都会做的题目,为什么偏偏他不行……

第二天耿老师早早地来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小光的回信,并真诚地对他说:“昨天老师读了你的回信,读懂了你的心声。你有许多优点,是个好孩子,可惜我一直都没有发现。今天请允许我向你道歉,对不起,请你原谅。”耿老师眼含热泪向那个不够自信的男孩深深地鞠了一躬。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久久没有停息。从那天起,再没有人叫小光“大傻”,她发现小光慢慢快乐了起来,他的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光。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低能儿舟舟能够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天才,难道我们这些智商、情商都不低的健康孩子不能吗?

篇8:践行雅行教育, 守望教育的幸福

一、建设高雅校园———做美丽的自己

学校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 是可以分享快乐的地方, 是师生尽显智慧创造价值的乐园, 也是不断创新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殿堂。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高雅、厚重、引领“为主。我们以“做最好的自己”为精神引领, 将理念文化定位于“引领生命发展”, 因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是由儿童来描绘的, 每个儿童就是这多彩风景中最亮丽、最独特的那一抹颜色;将环境文化定位于“润泽心灵的绿洲”, 因为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处长廊墙壁都在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 都印刻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将课堂文化定位于“缔造共生的乐园”, 因为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智慧共生、发现愉悦、诗意绽放的乐园。

二、丰实管理内涵———做幸福的自己

真正的管理, 不是立竿见影改变人, 而是潜移默化影响人, 是一种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的幸福管理。激励每一位领导在工作中, 要率先垂范引领, 带头执行决策, 积极主动工作;要创新思路, 智慧管理, 形成风格。倡导做有温度的领导, 用阳光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包容的情怀、感恩的心境对待同事、学生和家长。

三、塑造儒雅的教师———做智慧的自己

教育, 就是打开一扇扇窗户, 让学生发现自己;搭建一个个舞台, 让学生展示自己;创造一个个机会, 让学生成功自己。要真正把课上好, 在课前要精研文本、巧设过程;在课堂上语言丰富、问题精巧, 合作有序、自主探究、质疑互辩;在课后要耐心辅导, 反思总结。使课堂高效而精彩, 学生自主而发展。使自己的课堂有思想、有风格、有魅力、有特色、有内涵, 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个性, 充满智慧的人。

四、培育文雅的学生———做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教育,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精神成长, 更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好习惯, 受益终生。我们通过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使学生出言有训, 行之有范, 心中有人, 形成“时时讲雅行, 事事显雅行, 处处是雅行”的雅行环境。从学生走路、说话、排队、上课、出操、楼内秩序、放学路队等每一个细小环节抓起, “说话雅、行为雅、走路雅、集会雅”等, 使学生进出楼门列队行, 出校队伍直线走, 上下楼梯有序行, 出操队伍快静齐。牢固树立“安全大如天, 安全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的思想。通过雅行规范、精细的常规管理, 真正走出一条“学生安全之道, 家长放心之路”。

五、深入推进雅行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在设计雅行课堂模式体系时, 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模式建构, 确立了“1+2+X”雅行课程体系。“1”指“一主”, 既学科基础课程, 追求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益”;“2”指“两翼”, “一翼”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翼”是富有朝气的社团活动。“X”指艺术、体健、特长、学科应用、综合等各个领域的个性升华课程。由学生自己选修, 旨在培养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一种体育技能、会唱歌、会跳舞、会交际、会吟诗”。我们探索和追求的雅行课堂应该是:高效而具有活力, 灵动而充满智慧。雅行课堂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知识、智慧、能力;让经典文化伴随学生终生, 让秀外慧中的良好气质为学生人生奠定基础。

“一诵一读”是以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主要目的, 它大大丰富了课本内容, 开阔了学生眼界, 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讲”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无论开展何项活动, 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有疲惫之感, 为此, 我校制定了诵读课程评价办法, 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 做到“日日读, 周周查, 月月评”, 评出班级“诵读之星”、年级“十佳诵读之星”, “我是讲题小能手”等, 以此激励学生乐于接触经典, 乐于阅读经典, 乐于积累经典, 乐于上台讲题。

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直接来源于在活动中的抛露头角,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 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我能行, 我真的能行!为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月月末的“书海扬帆童心阅读———班级读书交流会”, 此项活动完全由孩子们自己主持, 自己交流;不同年级的“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讲故事比赛”;不同年级的“小课堂大智慧———数学‘一讲’PK赛”;不同年级的英语听力“PK”赛等, 在丰富的活动展示中, 涌现出了多个具有不同才能的孩子, 有的因主持自如而崭露头角, 有的因讲题思路敏捷而出色, 有的因阅读理解能力强而自豪。各个班级由最初的一个小主持人发展到七八个, 甚至是十多个, 在一片赞誉声中, 学生更加自信阳光, 落落大方。

篇9:农家理想的守望者

一、基本情况。06年7月17日县教育局召开了07届高三领导第一次工作会议,局领导对本届高三抓的早,很重视。我们王集中学也相应成立了高三领导小组,任命我为07届高三年级主任,配备了两位助手,安排了一位蹲点校长。本届高三有15个教学班,两个美术组,1个体育队,1个音乐队。共计52位老师,其中有高三教学经历的占30%,外语组6名老师仅有一名有高三教学经历,其余5位老师仅是刚毕业两年的就上高三,70%的老师年轻缺乏高三经验,战斗力并不强。

二、可喜可贺的成绩

我连续做了06年、07年两届高三年级主任,06届高考超额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本科升学任务,07届高考再传捷报,超额完成县主管部门下达给我校各类指标,在县内8家高中综合考评排第四位(含泗中、致远)。我们07届高三所有老师创造了王中的奇迹。树立起王中历史上几块很有意义的里程碑,今年音乐生本科达线5人,使王中历史突破零的记录,全县音乐本科达线25人,我们占5分之一,音乐上线数在 8所中学排名第一;美术本科达线22人,再次改写王中的历史。07年是王中传统意义上的 小年,但是小年不小,苍天不负勤劳人,花开回报浇花人,香飘惠及农家人,真是稻花香里说丰收,喜悦一片。

三、苛刻严谨的制度

两届高三均取得骄人的成绩,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体现了两届高三老师的高度自觉性,对农家子弟的认真负责性。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对农村中学尤为重要。开学伊始,我们年级制订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大常规管理力度,推进奖励制度。

1、制订规范化的考勤制度 。 结合学校要求,规定办公时间,强化纪律观点,实行每天多次点名,使老师强行入轨。从06届开始在全校首开先河集中点名,有许多老师起初不适应,漫骂、怨恨不在少数,当高考成绩出来时,我们的老师才感觉到严格管理的重要性,07届高三考勤更趋于制度化,分值化,所有迟到早退旷办公量化打分,每分一元,最多的老师被罚六十多元,如果没有铁的纪律,那有丰收的喜悦。

2、制订规范化的常规管理制度。一个班级体的好坏,取决于一个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我们一方面加强对班主任严格培训,指点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制定了针对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考评细则。使班主任做事上规范,有制度可依,违规要受罚。

3、制订规范化的教学奖励制度。加大教学奖励,拉开奖励档次。在全市四次统测中,我们有效的利用好学校所给的教学奖,充分调节、调动各位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高效高酬的原则。

4、制订规范化的老师业务量考查制度。规定每周必须写多少个教案,有多少个听课笔记,各科要有多少次作业。

以上制度都是量化考核,打成分值,与经济挂钩。

四、可圈可点的过程管理

我在高三年级管理过程中常说这样一句话:抓好过程管理,不后悔。

过程管理是什么?就是细节管理。老师的每一个教案,每一节课,每一句话,每一道习题;美术生的每一张画,音乐生的一个节拍,体育生的一脚妙传;地面上的一张纸片,早晨宿舍中迟走的一名学生,晚休还在讲话的某位同学。我们做的就是这些看似寻常但却很不平凡的小事。两年的高三管理,使我懂得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方可成就一番大事。

1、强化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是每一位学生的心愿,也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更是我的心愿。从早上到晚上,高三年级都有明确责任分工,上课、辅导我们都在尽心尽力,努力让每一个顽童成为一代新人。07年高考本科达线29人,687人参加高考,大专上线数538人,上线率达78%,其他同学都参加了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习。本届学生在入学时全市前6000名无一人,县前2000名无一人。在本科达线29人中,有一位同学中考成绩仅有482分,还未达到我校正取生线,孙素文同学入学文化669分,按当时700分以上全县1000多人,高于670分以上2000多人,该同学尚未达泗中正取线,今年高考总分583,高出二本线24分,现被江苏大学录取,我们又为她争取了由电力公司提供的4000元助学金。陈春同学正取到泗中就读,没有考上,去年到我校复习,参加学习美术,今年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徐晓龙同学入学时585分,全县排名4000之外,现被湖北大学录取,等等,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们真正做的是公德无量的大事,我们王集中学每一位老师才是真正的农家子弟学校的守望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教育,这是我内心苦苦追求的内涵。

2、搞多样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各尽其才。我们审时度势,合理发展小学科。发展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内心深处隐含的动力。把我们的学生当作宝贝资源来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玩得有趣,玩得合理。发展音、体、美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07年高考中达本科线的有22个美术本科,5个音乐本科,一个体育本科,成绩就能说明我们的发展是正确的。

3、建立犯错误学生档案。1)抽烟的2)上网的3)考试问题4)打架5)迟到早退旷课

4、建立优生档案

5、建立老师考核档案

6、开好每次市统测总结会(1)学生会(2)、老师会(3)、优生座谈会(4)老师与学生见面会

7、填好6表1)午休检查表2)晚休检查表3)卫生检查表4)老师上课签到表5)案卷检查表6)老师考勤表

8、体艺生汇报演出

9、外请美术老师到校讲学

篇10:《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上一篇:行长培训总结下一篇: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