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2024-07-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

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

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

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

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

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帮猫妈妈钓鱼

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

三、结束环节

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

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教学反思: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631字。

篇2: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让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过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电。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纸屑,大块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搬运小纸屑

小纸片怎么被吸起来的?

二、尝试与讨论

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复摩擦几次,然后接近小纸屑。

2.有什么新发现?尺子摩擦后为什么会收起小纸屑?

3.幼儿操作。(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用吹鼓的气球表面、塑料袋表面、塑料笔或塑料梳子等。

活动结束:

生活中什么时候感到有静电?

活动延伸:

1.观察静电,如睡觉前,脱毛衣,看看能否听见“噼啪”的声音,能否看见“火星”。

2.了解如何消除静电,如用水或钥匙。

教学反思:

活动让孩子识别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猜想和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重幼儿发现交流和分享,活动符合“科学启智”研究理念和精神。基本完成预定目标。

篇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让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过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电。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纸屑,大块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搬运小纸屑

小纸片怎么被吸起来的?

二、尝试与讨论

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复摩擦几次,然后接近小纸屑。

2.有什么新发现?;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尺子摩擦后为什么会收起小纸屑?

3.幼儿操作。用吹鼓的气球表面、塑料袋表面、塑料笔或塑料梳子等。

活动结束:

生活中什么时候感到有静电?

活动延伸:

1.观察静电,如睡觉前,脱毛衣,看看能否听见“噼啪”的声音,能否看见“火星”。

2.了解如何消除静电,如用水或钥匙。

教学反思:

活动让孩子识别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猜想和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重幼儿发现交流和分享,活动符合“科学启智”研究理念和精神。基本完成预定目标。

篇4: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摩擦起电

活动对象:中班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摩擦起电小实验

3、对摩擦起电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塑料尺、梳子、塑料吸管、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橡皮,各4个;

碎纸屑若干;记录表(大表1个,小表8个。)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个神奇的魔术,小朋友们认真看!这是一个塑料尺子,这里还有一些纸片,老师要把这纸片吸起来。(偷偷的用尺子在呢绒布(毛衣)上擦一擦),用尺子吸纸片。

师:老师的小魔术变完了,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小纸片被吸了起来。)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尺子和小纸片,我们一起试一试。

(1)分发尺子、碎纸屑。

做小魔术的时候,看到纸片掉到地上要马上捡起来。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哟,别灰心,老师可是一个有名的魔术师,让我来教你们吧!

(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边说边做:尺子毛巾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吸起来了吗?)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那大家一起念动咒语变身小魔术师吧。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之前你们的尺子没有吸上小纸片,而尺子和毛巾摩擦之后就会将小纸片吸起来呢?

师:原来当尺子和毛巾反复摩擦后形成了静电,尺子就把纸片吸了起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师:小朋友们记住了吗?尺子和毛巾摩擦之后产生了什么呀?

静电 师:这种现象叫什么啊?

摩擦起电

3、出示材料,猜测哪些材料会起静电

出示其他材料,猜测哪些材料会起静电,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还有一些材料也想和小纸片做好朋友,他们也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吸起小纸片。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梳子、塑料吸管、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橡皮

小朋友们猜一猜哪些材料可以吸起小纸片呢?

出示记录表,和幼儿一起画出猜想。能吸起的画√,不能吸起来就画×

4、分组实验,探究哪些材料能吸起纸片,产生摩擦起电现象。教师提出要求并巡回指导。

师:一会儿老师将你们分成小组,三个人一组。老师会给每个小组一张记录表,一些材料。你们一起实验,一起记录。看看哪些材料可以吸起纸片。如果能吸起小纸片,就在对应的空格中画上√,不能吸起来就画×。小朋友要注意了小纸片掉到地上要马上捡起来,我们要做讲卫生的好宝宝。

5、实验结束,验证和分享实验成果

教师提问,摩擦后的那些东西能吸起纸屑,那些东西不能。(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验证)

梳子能不能吸起纸片呀?能

塑料吸管能不能吸起纸片呀?能

铅笔能不能吸起纸片呢?不能

不锈钢筷子能不能吸起纸片呢?不能

橡皮能不能吸起纸片呢?不能

小结:、梳子、塑料吸管能吸起来纸屑,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橡皮不能吸起纸屑。

篇5: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反思

班级:大二班

姓名:马培培

日期:大二班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能吸气纸屑。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现状: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了一份自己备用的材料,塑料小棒、碎纸屑,泡绵纸,活动开始前,我并没有告诉孩子这是一节什么活动,我很神秘的拿出来,然后安静的做实验,这群小家伙也目不转睛的看着,到我把小棒摩擦以后吸气废纸屑的时候,他们一起欢呼,好像什么重大的事情。我就趁机提问他们这是什么现象,孩子们当时就愣了,大班上学期的活动中也有摩擦起电的活动,那个活动目标只是要求孩子了解摩擦起电的自然现象,可是让它们自己说时却说不出来,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他们都想来试试这好玩的事情。我把材料一一发给他们,没成功一个小朋友,他们都会热烈的鼓掌。也许是表示祝贺,可是我看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篇6: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目标: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会改变物体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体验感受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准备:

课件3个,幼儿两次实验的材料

过程:

一、引题:

出示图片,分别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们的鞋底特写。

师:比较一下两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样?“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纹、又大又重;冰刀鞋--立体的、又滑又?)

如果换一下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师: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介绍材料和实验方法。(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幼儿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4、交流: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又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会由这么不同的结果呢?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跟念)。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 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的防滑垫,为什么要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六、延伸:出示一瓶子,老师说遇到了困难,受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教学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篇7:科学小实验课后反思:摩擦起电

今天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当我说出此次活动名称时,孩子们瞬间都安静下来,一个个都用很好奇的眼神看着我,求知欲望极其强烈。“摩擦起电?”小朋友们疑惑的说。“是的,知道什么是‘摩擦起电’吗?”只见孩子们一个个摇头,这时只见王珩宝贝大声回答道:“摩擦起电就是摩擦后会起电。”“哎?王珩宝贝很聪明,那摩擦后又为什么会起电呢。”我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于是我拿出已准备好的一堆纸屑,一根吸管。用吸管在小纸屑上滚动,让小朋友观察,发生了什么?吸管有没有将纸屑给吸起来?小朋友都很仔细的观察着,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呀。”接下来,我将吸管在我的头发上来回摩擦后,再次将吸管放在离纸屑不远的地方,让幼儿观察,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小朋友们都很兴奋的大声说道:“咦?哎?快看,纸被吸起来了,真好玩儿。”“为什么之前纸屑不能够被吸管吸起来,而现在又能够将纸屑给起来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这时都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回答说:“因为你没有摩擦。”“这是一方面,那摩擦后便产生了什么呢?”我说。“电。”孩子们说。虽然孩子们说得不够准确,但已经有些接近原理了。     最后当我总结吸管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就会产生静电、吸管就能把小纸屑吸上来时,孩子们已经对这个游戏“跃跃欲试”了。

篇8: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篇9: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更多的植物。

2、为植物做卡片。

3、欣赏几种有趣的植物

4、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5、介绍植树节。

活动重难点

为植物做卡片、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活动准备

几种植物的图片(梅兰竹菊)、一盆含羞草、有关植物(如猪笼草)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植物?

2、小朋友们请把你们认识的植物画出来,并把它们介绍个大家。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植物?(出示植物的图片)

二、活动进行中

1、让小朋友根据图片说出梅兰竹菊分别有哪些特征;

2、介绍梅花、兰花、菊花分别在哪个季节开放;

3、带小朋友在幼儿园以及周围参观植物,介绍植物特点;

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带来的含羞草给小朋友观赏、触碰,看含羞草因触碰而收缩的有趣过程;

5、给小朋友观看有关植物的视频,!.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猪笼草食虫过程等。

三、回家任务

1、让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幼儿园里的植物制作介绍卡片,挂到相应的植物上;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

四、活动后续

1、观察小朋友们种植的植物,一段时间后带到幼儿园,大家共同欣赏;

2、鼓励小朋友们在每年的植树节都进行植树活动。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篇10: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探索螃蟹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2.产生探索螃蟹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多彩的秋天》

2.螃蟹的相关资料及图片、一只箱子、每组一个螃蟹。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出示箱子,猜谜语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头上舞,生来最爱横行走,嘴里常把泡泡吐。”

师:今天啊,老师先给小朋友猜个小谜语,你们要是猜对了,就会有位神秘的新朋友从这箱子里出来。

师: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头上舞。

师:生来最爱横行走,嘴里常把泡泡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知道是什么了吗?

师:嗯,看来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那现在呢 老师要请出新这位神秘的朋友了,看看小朋友刚才猜的能不能把它请出来?

二、幼儿与教师一起观察螃蟹图片,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三、集体讨论

师:你们看过了,看到的螃蟹是长什么样的?

师:螃蟹的背壳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背壳?

师:它的眼睛在哪里呢?你看过螃蟹的嘴巴吗?

师:螃蟹有几只大螯?是怎么走路的?

师:螃蟹生活在哪里?

师: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四、提出新的探索任务

师:你们还知道螃蟹的什么秘密吗?

师:螃蟹有这样多秘密,你们有吃过吗?

师:那你们说说煮螃蟹是什么样的呢?

师:那螃蟹的身体都是硬硬的壳怎么吃的?

五、幼儿阅读。

《小朋友的书·多彩的秋天》第13~14页《秋天的螃蟹》念念螃蟹的儿歌。

1.介绍螃蟹儿歌

2.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3.幼儿轻声地跟教师朗诵儿歌

师:嗯,今天我们认识了螃蟹,老师想跟小朋友学一首螃蟹的儿歌好不好?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轻轻的跟老师念一遍,你们做得到吗?

六、活动结束

分组再次观察螃蟹

师:今天小朋友学的真棒,都认识了螃蟹,还学会了儿歌。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搬上小椅子到自己的位置上观察那些小螃蟹是不是跟小朋友说的一样呢?

教学反思:

今天这个科学活动《螃蟹》中张老师为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篇11: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课教案及反思《电话》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2、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话)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有)你打过电话吗?(有)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问候、祝贺、询问、联系、请求帮助)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110出示)(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119)(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120)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卡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110、120、119(2)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延伸活动:

1、观看电话机演变发展的录像片,让幼儿了解电话机发展的历史。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告知对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离园回家后可以互相打电话,继续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3、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教学反思:

《电话》这一活动,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过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影响。本活动将“电话机”这一通讯工具作为幼儿的认识对象,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能适时准确地运用这一通讯工具。课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符合教学的原则。幼儿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了解各种电话机的外形构造和功能,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让幼儿自己玩电话,从中学习并掌握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礼貌用语及社会性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环环紧扣,幼儿的兴趣很浓、兴致高涨,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一课题的选用,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等手段,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打电话让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发现并认识各种电话机的外形特点构造与各种功用,学习电话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关的社会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设计电话号码时,我忘记了把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分开来,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中班科学课教案及反思《电话》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758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医生》》:中班教案《医生》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开展角色游戏,体验做医生的快乐,初步了解一些医生的工作和本领,知道医生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感冒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要及时看医生,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医生》教案吧。

篇12: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体验探索的乐趣。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学实验材料:有盖的罐子若干、黄豆报纸米粒碗勺等

2、实验记录:记录单、绘画方式记录

3、时间安排:20——30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装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

T、咦,怎么回事?猜猜这个罐子怎么会发出声音?

C、有东西。

T、有什么东西呢?

2、幼儿猜想,大胆表述

3、介绍制作材料:黄豆、报纸、米粒

T、选择一种材料装入罐子,盖上盖子,听听是什么声音?“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要求装时小心,不把材料洒出来。

4、交流记录:

T、你用什么材料装进去,发出什么声音?

5、游戏:我们一起摇一摇。请幼儿摇动罐子,听听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幼儿了解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6、幼儿再次操作,再次记录,做个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罐子,装不一样的材料。再次提醒幼儿操作时不把材料洒出来。

7、活动交流:展示幼儿记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明白了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活动中,每一名幼儿都表现的积极,能充分与老师互动,在分享交流环节、在体验游戏环节、在讨论等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并及时给予表扬,保证了每一名幼儿都能快乐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足之处:有几个幼儿不够大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太强,还需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

上一篇:奏响朗读主旋律聆听语文教学的自然美下一篇:地下工程专业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