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评估

2024-07-20

权威评估(精选6篇)

篇1:权威评估

权威评估

连续十八年,在中国各大权威机构、著名媒体和公众对考研培训界的所有评选中,万学海文荣获了全部第一的最高评价!万学海文历史满载荣誉,顶级嘉奖不胜枚举,2007至2009年间,全国各大权威机构针对或涉及考研培训界的正规调查评估共有19次,而万学海文独家荣获了19次权威评选的全部第一名。真正能够验证教育机构质量和实力的专业评选结果列举如下:

2010年1月 万学教育荣获“建国60周年十大品牌教育集团”、“ 建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职业培训品牌”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荣获“中国教育60年60人 中国教育成就奖”殊荣、此次盛典是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发起,全国60余家权威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教育盛事,600万网友参与在线投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教育行业进行评选。万学教育受到广大网友一直好评,连获殊荣。

2009年12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称号、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荣获“中国教育产业领军人物” 在此次由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政协报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回响中国 2009中国教育总评榜”活动中,万学教育凭借在行业内的超强实力和显著成绩受到广大消费者及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9年11月 万学教育集团在第三届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评选中被评为 “最佳新锐企业”奖。此次评选由cctv、英国路透社、著名投资研究机构纵横合力、《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对全国上万家优秀企业进行权威评估,万学教育是唯一荣此殊荣的教育集团。

2009年11月 中国第六届教育家大会授予万学教育集团“2009中国诚信教育培训机构”、“2009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 殊荣,万学教育集团张锐总裁荣获“新中国60年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 荣誉称谓,并被聘为“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颁奖。

2009年5月 万学教育荣获“创业共发展,青春促和谐”儒风泰山杯创业典范评选一等奖。本此次奖项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创业典范评选委员会颁发。万学教育是全国唯一获奖的教育机构。

2009年1月1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培训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嘉奖,万学教育金路公务员荣获“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最具影响力品牌”嘉奖。此次评选由中国联合商报社、品牌杂志社、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第一品牌研究中心、全国高科技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举办,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9年1月10日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教育行业十大风云人物”。此次评选由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举办,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9年1月9日 万学教育荣获“2008京城教育调查”活动隆重颁发的“代表北京最高办学水平的考研培训学校”嘉奖,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选为“北京十大培训领袖”和“2008北京教育慈善家”。此次评选由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频道、北京晨报、信报、竞报、新浪教育联合举办。

2008年12月2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市场公众满意首选品牌”、“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十大标志性品牌”殊荣。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授予“影响2008·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十大创新商业领袖”光荣称号。此次奖项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务时报社、世界华商杂志社、中国品牌协会等联合评选颁发。

2008年12月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机构卓越成绩奖”,万学教育集团张锐总裁荣获“中国教育行业十大风云人物”,在此次由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回响中国?? 2008中国教育总评榜”活动中,万学教育凭借在行业内的超强实力和显著成绩受到广大消费者及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8年11月2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教育企业”殊荣!此次奖项由CCTV经济频道、英国路透社、新加坡新传媒集团、著名投资研究机构纵横合力、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发布峰会颁发。

2008年11月16日 中国第五届教育家大会授予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光荣称号,此次盛会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颁奖。

2008年9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上市潜力企业50强”称号,整个中国教育行业仅有两家入选。此次奖项由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产业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评选,并于钓鱼台国宾馆隆重颁发。本次评选极为严格,评估委员会由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

一、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浙江大学商学研究院院长李志文、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黄明等六十余名顶级专家组成。

2008年5月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组织专家团队在全国考察了所有正式注册的考研辅导机构之后,认为万学海文的教学质量与企业实力远远超越其他考研辅导机构,从而选定万学教育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为其独家提供考研全频道课程内容。

2008年4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市场第一标志性品牌”。此次奖项由中国十大标志性品牌推荐委员会、中国企业竞争促进会、商务时报社、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社、中华卫视、315电视台、世界华商杂志社、中国消费者联盟联合评选。

2008年2月 全球最大投资基金—红杉资本和联想集团直属投资基金对中国所有考研培训机构进行了近两年的深度考察和两百多项指标的比较分析之后,中国考研机构中排名第一的万学海文得分97.5,而排名第二的另一考研机构仅得分21.3。如此悬殊的优势对比,促使红杉和联想迅速将2000万美金投入万学海文,期望万学海文在两年内将中国考研培训行业完全优化和统一。

2008年1月25日 万学海文在“2007最受网友推崇的职业培训品牌”榜单中高居榜首,成为最受网友推崇的考研培训品牌!此次奖项由搜狐携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的“寻找2008中国教育新高度教育总评榜”隆重揭晓。

2008年1月20日、2007年1月31日 万学海文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十大教育品牌”、“中国考研市场十大影响力品牌机构”;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中国教育品牌十大杰出企业家”。此次奖项由人民日报市场版、中国联合商报、中国商业企业协会、中国品牌学会共同评选产生,于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8年1月5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突出成就奖”、“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教育培训机构”殊荣、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中国教育培训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选颁发,万学海文从全国10631所入围机构中脱颖而出,喜赢三项大奖。

2007年12月26日 万学教育被评为“2007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突出成就奖”、“2007年北京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北京市教育领军人物”。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等机构联合举办的“2007年京城教育调查”活动颁发。

2007年8月8日 万学教育荣膺“品牌中国金谱奖——中国教育行业十佳品牌”桂冠。此次评奖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第一财经日报、分众传媒、品牌联盟主办。与万学教育同台获奖的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九家单位。

2007年6月30日 万学教育荣获“最值得推荐的教育培训机构”嘉奖,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考察评选。

2007年1月3日 万学教育一举荣膺“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唯一考研培训机构)、“中国十大优秀师资力量培训机构”(唯一考研培训机构)、“中国诚信招生教育机构”、“全国三甲考研品牌教育培训机构”等多项大奖;评选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为“影响中国教育行业的十大领军人物”。本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研究所考察评选,于钓鱼台国宾馆隆重颁发。编辑本段联系地址

公司名称:万学教育

公司网站:海文考研网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第三极大厦A座17层(海淀图书城旁边)

邮 编:100080

篇2:权威评估

《前言》

“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由公安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联合开展。

本次第三方评估开展之目的在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公安部目前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公安机关实施的改革项目中,选取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项目进行第三方评估,从第三方独立、公允、客观和全面的立场出发,跟踪掌握改革实施情况,确定业已推行的部分改革项目的绩效,在对这些改革项目进行总体基本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改革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通过提出特定的政策建议,优化改革所面临的内外条件,以促进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落实。

第三方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绩效管理的第三方评估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第三方评估是实施绩效管理的政府及其部门的外部评估模式,不同于政府绩效管理内部部门的评估。(2)第三方评估是多元主体对政府绩效的多角度评估模式。高等院校、中介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观点和意见都被广泛纳入到评估内容之中。(3)第三方评估是采取多种评估方法和手段的专业评估模式。社会调查、深度访谈、专业逻辑分析和量化手段都被应用在评估过程中,更具有科学性。(4)第三方评估因其具有独立性、公开透明性和专业性,而成为更易被接受和承认的公信评估模式。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绩效由于其权威性及制约性而更易被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所广泛认同。

本次评估从启动到提交报告经过了六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应用了科学的、跨学科的、实证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第一个阶段通过参与第三方评估的各方,通过专家座谈会等形式确定了研究目标和框架;第二个阶段,评估组通过讨论确定本次第三方评估所采用的基本评估方法,并明晰了未来评估的具体方案;第三个阶段通过概率抽样方式采集公众层面的资料,向各地随机抽取的受访人了解普通公众对公安改革的看法和建议;第四个阶段,组成了多个深度访谈团队,对公安改革所涉及的公众和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深度访谈和追踪问卷调查,就公安改革的成效及未来深化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第五个阶段,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分析工作,对进一步优化公安改革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和论证,同时反复查证数据以保证评估结论的科学性;第六个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组综合运用了多种资料分析方法并召开集体讨论会,就报告撰写的相关问题进行商讨,并最终完成了最终评估报告。

“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是公安改革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该评估不仅涉及准确全面把握公安改革的绩效成果,而且也涉及到其他有关公安改革项目、参与评估改革项目的未来可持续改进。期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本次第三方评估结果能够为推进公安改革做出微薄贡献。

在此,评估组向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完成提供过支持和帮助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2017年6月7日

评估结论择要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第三方评估选取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安改革政策,从第三方独立、公允、客观和全面的立场出发,跟踪掌握改革实施情况,对业已推行的部分改革项目绩效展开评估。在对这些改革项目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改革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通过提出政策建议,优化改革所面临的内外条件,推进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通过社会公众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对六项政策中的五项知晓率相对较高,对六项政策内容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很高,对于六项政策执行满意度和政策效果满意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整体而言,人民群众对六项改革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满意度极高,证明这些政策反映了民意、顺应了民心、改善了民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好政策。

第三方评估认为,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1 3”意见方案出台实施两年多来,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问题,持续用劲发力,公安改革的成效日益显现,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全面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安改革亮点,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

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安改革,本次第三方评估认为,应从外部条件改善和内部系统性优化两大方面促进公安改革走向深入。

从外部条件改善来说,公安机关在实施政策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具体公安改革政策的法律评估、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充分协调以及优化公安政策改革的宣传方式。

从内部系统性优化来说,公安部门在实施政策改革的过程中,应完善地制订政策实施细则、力求政策执行实施过程中标准统一、强化公安系统内部的联动和协调以及加快公安数据整合及共享进程。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评估》(以下简称《效果评估》)是公安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第三方评估科研项目。项目组从公安机关实施的改革项目中,选取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项目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评估过程力求独立、公允、客观、全面,跟踪掌握改革实施情况,确定业已推行的部分改革项目的绩效,在对这些改革项目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改革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特定的政策建议,优化改革所面临的内外条件,促进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升。本次项目评估所涉及的改革项目,主要包括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试点,车检制度改革,驾考制度改革试点,公路和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改革试点,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出入境政策(局部实施)等6项。

一、评估结论

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评估内容,表现为感性反应和一定水平的理性认识。项目组通过政策知晓度、内容满意度、执行满意度和整体实施效果满意度,展示了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公安改革项目的表层认知、支持水平和态度评价。

(一)六项政策实施整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在对20个城市公众(前五项)和上海市境外人才(项目6)就六项改革政策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普通公众(上海市为境外人才)对六项改革政策实施整体效果的满意度(即认为“很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比例之和)分别高达92.9%、98.2%、96.8%、95.2%、96.8%和97.3%。

(二)对六项政策内容认同度和满意度很高

在对20个城市公众(前五项)和上海市境外人才(项目6)就六项改革政策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被访者在被问及六项改革政策对老百姓“是否有用”的问题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同。认为六项改革政策对老百姓 “有用”的比例分别高达75.3%、95.1%、86.5%、63.9%、68.5%、80.8%。

同时,问卷调查显示,普通群众(前五项)和上海市境外人才(项目6)对六项改革政策内容的评价很满意,政策内容的满意度(即认为“很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比例之和)分别高达94.6%、98.8%、96.2%、95.9%、97.2%和96.8%。

(三)对公安机关及工作人员政策执行的满意度非常高 对于办理过相关事务的特定服务对象的追踪问卷调查表明,在办理相关事务过程中,特定服务对象对六项改革政策执行中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即认为“很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比例之和)分别为100%、99.7%、100%、100%、97.0%、98.0%。

(四)政策知晓度较高, 但呈现一定的差异

项目组在20个城市进行的公众(前五项)问卷调查中询问群众“是否知道国家出台了某一相关政策”,显示普通公众对上述改革政策的知晓度较高,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前五项政策的知晓度分别为37.1%、66.3%、50.9%、47.9%和29.6%。形成这一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知晓度受到牵涉利益范围广度的影响,较小利益范围内的政策知晓度一般也较低。第六项改革因在局部地区针对境外人员实施,未进行公众调查。

综上所述,六项改革政策推出以来,人民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程度相对较高;对政策本身的作用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同和支持;对政策内容、政策执行力度、政策执行效果满意度给予了极高评价。整体而言,人民群众对六项改革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满意度高,说明这些政策反映了民意、顺应了民心、改善了民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好政策。

第三方评估认为,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1 3”意见方案出台实施两年多来,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问题,持续用劲发力,公安改革的成效日益显现,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全面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安改革亮点,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

二、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政策建议 根据本次第三方评估的系统研究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进全国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入。

这里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从具体的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出发,从具体政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抽象为一般性的政策过程改进的方法性指引。在重新具体化为新的政策改革时,仍须从具体政策的政策环境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才能将下述抽象性的方法性指引,转变为具体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绩效评估,以实现公安机关改革中的连续政策优化过程。

具体而言,本部分的政策建议从公安改革的外部条件改善和公安改革的内部系统性优化加以提出。

(一)公安改革的外部条件改善

公安改革与其他任何改革一样,都面临着特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状况。从外部条件角度而言,公安行政管理不仅是公安机关与其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还要面临国家外部的法律环境、行政环境、舆论和意识形态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外部条件。这些外部条件往往成为公安行政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公安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评估有关外部条件,进而通过特定程序工作调整这些外部条件,将会更有利于公安改革工作的开展。

1.对具体公安政策改革进行充分的法律评估。公安机关是具有司法性质的政府行政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然而,法律法规作为文本化的、在特定时代立法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执行条件变迁、逻辑覆盖缺失的问题,充分评估具体改革政策法律法规的健全性,是公安政策改革的必要前置性工作。当部分法律法规不符合现实条件时,应提前通过特定立法程序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前置性修订,以符合政策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公安改革过程中,对于具体的政策改革意向,应通过与公安机关内部的政策法规机构、政府法制部门、行政司法部门、人大、司法系统以及社会法律研究咨询机构合作协调,进行法律法规环境的外部条件评估,以使公安改革不受未修订法律条文的掣肘。

2.公安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充分协调。在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相当比例的行政程序都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明确不同权力部门在同一政策中的分工边界,建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耦合性程序性环节,才能防止执行过程中的脱轨。本次参与评估的六项改革政策基本上都不是公安机关单一部门能完全处理的事情,都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相互协调。

3.优化公安政策改革的宣传方式。公安政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安机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使相关社会成本能够不断降低,使社会公众的正当权益得以实现。这就要求社会公众能够充分知晓政策的改革,了解政策改革后的程序细节变化,能够使社会公众自觉地配合新政策的实施。

为使政策改革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需要在具体政策落实实施层面进一步强化宣传能力,采取多种宣传传播手段,加强具体政策改革宣传的靶向精确性,特别是在条件范围、工作流程、所需手续、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实做细政策宣讲和一人一事的答疑解惑,提高公安政策改革的实施效果。

(二)公安改革的内部系统性优化

与公安改革所面临的外部条件一样,公安改革在公安机关内部实施执行的时候,往往也不是单一机构就能够完全承担起一项具体的政策改革项目,而是需要公安机关内部多部门予以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因而,对于某项具体的政策改革而言,在具体直接执行机构之外,公安机关内部其他机构也需要为该直接执行机构提供充分支持,从各个方面共同优化公安机关内部的系统环境。

1.完善制订政策实施细则。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十分特殊的情况和各种具体复杂的问题。在面临这样的政策改革时候,其政策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到既有案例、处理经验和法理逻辑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完全覆盖性,避免特殊案例对改革政策的冲击,进而造成政策漏洞、执行例外和无解问题。

2.力求政策执行实施过程中标准统一。在公安政策改革过程中,相同的政策在执行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同的标准。然而,由于内部操作规程未能充分细化,部分改革政策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篇3:权威评估

得益于全球医疗器械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得到了快速而持续的发展。 产品的出口数量及其科技的含量亦呈现不断提升之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看准了国外市场, 寻求欧盟认证。然而欧盟对临床评估的要求与国内厂商对临床评估的理解时常存在较大差异, 从而导致了是否符合法规要求的疑问随着产品风险的提供也在同步上升。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正确理解欧盟临床评估的法规要求, TÜV SÜD此次特别邀请了来自德国慕尼黑总部的临床事务部经理Bassil Akra博士, 旨在向中国企业及时传递欧盟最新的医疗器械临床要求, 通过对相关适用标准及指南要求的解析, 帮助企业正确理解临床评估的实际意义和法规要求。

TÜV南德意志集团临床事务部经理Bassil Akra博士现场发言

TÜV 南德意志集团医疗健康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监陈昭惠女士现场发言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 作为临床评估这样的特殊专业领域,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 TÜV SÜD在多年前就已成立了内部独立的临床部门, 并由一些具有丰富临床背景的医生为团队核心, 同时保持与第一线的医院及医学院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 以确保对法规要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而帮助制造商从临床评估的有效性的角度审视风险控制。

篇4:权威评估

目前,甘肃省许多的国有企业正面临着“第二次改革”,杨志明是“第二次改革”重要的倡导者之一。2004年7月13日,在刚参加完国资委的一次会议后,杨志明接受了《经济》的专访。

《经济》:当年你参与了华亭煤业集团的联合重组。通过这两年时间的检验,你如何评述联合重组的成效?

杨志明:通过这两年来的证明,我认为联合重组是成功的。正因为这个成功的重组,所以它给我们带来了三方面的显著成绩。第一,重组以后,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税收实现了翻番。第二,上万名的企业员工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等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矿区稳定,工人的生活大大提高。第三,通过技术制度改革,为企业增加了先进设备,同时,克服了企业之间原本旧有的一些矛盾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另外,实现了职工身份的转换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化解。

《经济》:既然是一个非常成功联合重组,那么,你又如何看待这次华煤股份在产权上出现的矛盾?

杨志明:其实,产权是清晰的,而具体的资产所属是需要进一步按照国家的认定,来确定这三家企业各占的数额、比例,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国家相关权威机构来进行评估与核定。之所以出现了一些矛盾,都是正常的,大家只要静下心来,多一些理解和沟通,我觉得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经济》:很多人说这次的矛盾是在当初联合重组时就已经埋下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杨志明:在当初联合重组时,无论是产权概念还是它的重要性都不够清晰,而当时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接管体制。我认为这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处理方式。而通过华亭煤业集团“第一次改革”的成功,事实上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的确出了一些小的问题,但是完全可以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解决。

《经济》:据说,甘肃省决定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主管工业的副省长,请你评价这项工作的意义。

杨志明:引进战略投资的确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想借引进战略投资者之机,对国有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要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以多种经济成分形成的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我们今年“清产核资”的主要目的。

《经济》:在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中,你觉得政府应当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篇5:关于权威的作文:权威到底是个啥

天台小学 五(6)班 杨昊霖

现在,我们常常都能听见家长骂孩子:“你怎么就考那么几分呢?你看看人家对面小明,每次考试都得100,你却考个90多分还好意思回来?快给我滚吧……”。

其实这种事情的发生,会使孩子叛逆,心中可能会想:你算个啥!你自己小时候也不是考那么几分的吗?这个时候的家长骂孩子肯定是有权威性的。可能会训责道:我是你老爸老妈,只因为我小时候考那么点分,所以就把希望交给你了!不然谁替我们家去光宗耀祖呢!父母批评孩子时,总会说我是你的某某,你不听我的就给我滚……我就纳闷:虽然你们是孩子的父母,就可以随意地骂吗?身为孩子的我们,难道就不能说你们吗?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都是用权威性地去批评,那么这个权威性到底是什么呢?

据我两年多的探究,我发现家长批评孩子或者对孩子发号施令时,居高临下并带有一丝丝权威性。而那些接受家庭教育学习的父母会将这个“权威”盖上,跟孩子相处非常舒心,跟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权威”是指那些特别有影响力的人,普通百姓对他们的尊称,比如亚里士多德、爱迪生等,他们的话是毋庸置疑的。可父母并不是这样的大人物,你们为什么要用权威性的方式跟我们孩子谈话呢?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的家长都能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明天,能和孩子平等相处、平等对话!

老师评语:哇!一个小学生,居然会对“权威”问题提出质疑,并呼吁家长和孩子平等相处。可见在民主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就有领袖的风范,家长学不学习,完全不一样哦!

篇6:权威评估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依法执政作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大举措。对此,我们必须有两个清晰认识。

一、两个清晰认识

一是要清晰认识:司法环境也是执政环境,表明我们在认识上已经把执政和司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党是执政党,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和核心地位。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份,司法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部份。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必须掌握好国家的司法权力。因此,创造良好的司法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就是为党依法执政创造良好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

二是要清晰认识:司法权威也是执政权威。既然司法工作是党的依法执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党的权威和国家的权威就必然地、内在地包括了司法权威。损害司法权威实际上就是损害了党的权威和国家的权威。因此,保障司法权威是党实行和坚持依法执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必须清晰认识执政环境与司法环境,执政权威与司法权威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白,司法权威是执政党权威的重要组成部份,此任务非法院单独能以完成。影响司法权威的因素很多,除了司法体制的因素外,还有历史文化、公民法律意识、媒体舆论等因素,因而要确立司法权威也应从多方面着手,党委、政府、人大、媒体、公民等社会各界与司法机关一起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使司法权威得以确立。

二、如何树立司法权威

从法院自身来讲,要努力做到司法公正,这是提高司法权威的重要前提。司法的权威性依赖于司法的公正性,只有当司法是高度公正的,人们才能对司法产生信赖和尊重,即古人所说的“公生明,廉生威”。如果司法不公,裁判缺乏公信力,司法权威便无从谈起。因而司法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公正和效率为主题,以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的,做到司法公正,充分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则司法将会越来越具有权威性。

同时要坚持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司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司法权威的确立同样需要党委和人大的支持。司法权威是党的权威和国家权威的重要体现,党委要坚决支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排除各种非法干预司法活动,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为司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司法权威的确立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是行政机关要增强诉讼平等观念,尊重司法活动,自觉履行生效裁判。行政机关的行为一般都代表着政府的行为,其行为对社会公众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涉案诉讼中带头不尊重司法活动,不自觉履行生效裁判,甚至抗拒法院的执行,其行为会对社会公众起着负面的导向作用,这对司法权威的破坏远远大于一般当事人的行为。

再者是要提高公民法律意识,逐步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公民只有懂法、知法,才能做到守法,才能理解和尊重法院的裁判,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才能得以提高。因此进一步扎实地开展普法工作,加强公民的法律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识。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司法权威的确立才会有群众基础。

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司法宣传,为司法权威的确立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必要的舆论监督对于促进司法公正,预防和减少司法不公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司法独立与行风评议

(一)司法独立也是一种考验

司法独立是一个极为浅显的道理,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更是任何裁判者最为基本的秉性,缺乏独立则枉称为裁判。对于司法独立,德国学者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1、独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势力;

2、独立于上级官署;

3、独立于政府;

4、独立于议会;

5、独立于政党;

6、独立于新闻舆论;

7、独立于国民时尚与时好;

8、独立于自我偏好、偏见与激情。美国法官则认为司法独立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个人意义上的司法独立性,法官依据每一案件的事实运用法律,不受公众情感或压力的干扰;第二、制度层面的司法独立,即司法与立法和政府部门是平等的,不受他们的控制(参见【美】马丁·阿斯潘(美国伊利诺斯州区地区首席法官)所著《法律道德和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每个法律人的梦想,是民主与法治、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是人们自由并且安居乐业的太阳,更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并不等于说为了司法独立,就必须脱离党的领导,也不等于说因为要党的领导,我们就不要司法独立,将两者对立起来。一个国家需要司法独立,一个政党要管理好国家更需要司法独立。因为,有了司法独立,才会有正常的社会运秩序,才能够遏制腐败与贪婪,才能够保证理性与良知不被盲目的热情与冲动所驱使,才能使代表人民意志的党的主张通过法律在全国得到全面地贯彻和执行。因此,我们所要解决和追求的是怎样在党的领导下的司法独立,或者说是怎样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司法独立,这是对我们党的智慧和执政能力的考验!

(二)对法检机关开展行风评议与现代司法理念的撞击

在今年年中召开的全国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强调,各级党委要提高认识,努力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罗干要求,各级党委要从落实中央要求、维护司法权威的高度,努力改善所在地区的司法环境,支持人民法院抵御、克服各种干扰,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统一,不得出于地方和部门利益就个案审判和执行向法院施加压力,不得组织法院参加行政执法、行风评议等活动,不得要求法院从事招商引资、经济创收等经营性活动。罗干同志在全国法院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的“三个不得”,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支持“两院”依法办案,司法独立的坚强决心。党的领导是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政治保证,也是人民法院依法抵御各种干扰,切实维护司法独立的坚强后盾。

我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今年“全国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为加强基层法官执业保障,切实解决当前基层人民法院法官业外活动负担过重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发布《关于法院、检察院不参与各地行风评议活动的通知》。肖扬院长的讲话,更进一步揭示了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宪法地位,表明我们正努力“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高检、高法于今年6月28日联合发出《关于法院、检察院不参与各地行风评议活动的通知》。由此可见,法检参与行风评议与现代司法理念发生了严重碰撞。

严格意义上的行风评议可以被视为民意的直观表现,这是一种多数意见占优的民主方式,司法独立是否需要在特殊的情形下背离民意的判断、对抗民主的结论?不容质疑,当然需要。因为设计现代司法制度的出发点就在于消除民主制度的局限性,确保社会不受暂时、狂热并且易受人利用的民主激情的破坏。如果暂时让以局部的民意能够通过舆论或者行风评议的渠道进入司法领域发挥影响,可以想象司法独立将面临着何等的压力,法官将面临何等的威胁,当面对具体的案件,特别是当根据法律得出的裁判结论不符合当地多数人的情感与利益时,生存于非真空社会地带的法官,最终则极有可能屈从于民意而放弃重要的法律原则。

在一些涉及地方利益的民事案件中,法官如果做出有损于地方多数人利益的裁决,随之而来的行风评议将迅速还以颜色--很多法院在评议中名列倒数第一。这种结论或许能够说明当地法院不得人心,但却无法体现司法的真正功效,也许正是由于公正的司法,才招致激烈的斥责,司法独立本来可以保证法院及其法官不受此类斥责的影响,但是行风评议却使他们不得不面临如此两难的选择:选择法律则意味着违背当地多数人的意志,从而招致如潮的恶评;选择民意则意味着放弃法律的公正,这种放弃对于从事法律多年并以此为业的法官而言,同样是一种莫大的羞辱。把法院、检察院与公安、工商、城建等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放在一起接受评议,实际上就是与宪法规定的“一府两院”的政权组织形式相悖,有违宪之嫌疑。

法院参加一些部门组织的行风评议,则似剥下法官本应穿着的法袍,生硬地套上印有某些部门标记的队服,再让全场球迷以某一方队员的标准去评判裁判的“作风”,如此失去本意裁判的比赛将意味着混乱、野蛮,毫无公正可言。可以说,非专业化的民主评议有可能成为干扰司法公正的噪音。

行风评比给审判中立带来很大的干扰,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已显而易见。其在客观效果上是损害了司法的独立、公正与权威。如果行风评议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又一种制约力量,那么,司法审判将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顺从于“民意”,甚至屈从于被操纵的“民意”,司法的独立性也将无从谈起。

法院在行风评议中的名次很差,固然与法官的判案水平和工作作风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法院作为独立的审判机关,不可能调和所有的利益与矛盾,在依法行使审判权力的过程中,必然会“得罪”某些社会群体,有时甚至要“得罪”本地的重要人物。作为最终的裁决机构,法院理所当然要承载起整个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要想让这个搏击在风口浪尖上的国家机关获得很高的得票率,无疑是不可能的。在此不禁会使人产生疑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原理,对不同职能机关的评议,是否应该有不同的参照系数?

法院、检察院不再接受行风评议,尽管还在纸上,也不管它是否为一厢情愿。但这也并不等于这两家司法机关可以为所欲为,绝对的权力造成绝对的腐败,这是永恒的真理。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司法机关必须接受党的政治领导,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接受群众的舆论监督等等。但是对法检的一切领导、监督、制约都要依法进行,要按宪法原则来正常化、有序化地开展。

四、注意防范几种常见的损害司法权威的错误观念

一是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诉讼风险责任,推卸给司法机关。打官司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司法机关自当尊重。但打官司有输有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许多风险责任要由诉讼当事人自己承担。又如“法律白条”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法院执行不力。因为债权人起诉债务人时,要先估量一下债务人究竟有无财产、有多少财产可以被执行。如果债务人一贫如洗,债权人即使胜诉,法院也无法为你兑现判决结果。

二是不懂得诉讼权利是一种“过时不候”的时效性权利,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代替“有权(利)不用,过期作废”的诉讼时效观念。

三是不懂得司法审判权是一种终局性权力,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必须维护和执行。司法机关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处理社会纠纷的最后、最高的裁判权。对于人民法院做出的生效的裁定和判决,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必须执行与维护。

四是不懂得司法权力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权力,司法活动不受任何个人、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干扰。《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要成为维护法律权威的模范,党要依法执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权是一种集体行使的权力,它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但根据宪法所作的分工,它不会代替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信访制度对于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社会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同样不会直接改变司法裁定和判决;媒体虽然拥有客观报道权和判决之后的评论权,但同样不能改变司法机关的决定。它们也都负有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的职责。

五、依宪执政必定春风化雨

上一篇:演练总结记录下一篇:难忘的一堂语文课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