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2024-07-21

《软件项目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篇1:《软件项目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西南交通大学软件项目管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第二章(略)第三章

1、软件过程模型的特征:

原型模型:创新性项目;技术攻关;快速验证。线性模型:一般性的软件开发过程(可定量管理)增量模型:软件产品。(可定量管理)

2、软件过程的选择依据  软件需求的确定性程度  似软件项目的开发经验

 软件项目的性质(项目类型/产品类型) 客户的时间要求。

3、软件管理与工程的区别

工程:专注于事,专注于过程,专注于实施 管理:专注于人,专注于结果,专注于协调

4、软件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 目标问题 范围问题 资源问题 组织问题 计划问题 实施控制

第四章

1、管理的地位

低于决策层而高于执行层

2、管理的基本职能

领导、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

3、管理的过程

分析、计划、实施控制、总结检查 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

第五章 组织+流程=业务

项目是一种旨在创造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的临时性努力。2 项目的内容

• 项目目标 • 项目范围

• 项目时间 • 项目投入 • 项目质量 • 项目风险 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 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4 项目管理的内容

• 定义项目 • 制定项目计划 • 项目组织实施 • 项目控制 • 项目的结束 5 项目管理的特点

•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 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和建立专门的项 目组织。•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6 项目管理的理解

• 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 项目管理对象是项目,目的是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管理的任务、职能: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 项目管理职能主要是由项目经理执行的。

第六章 1 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2 项目的基本目标

– 技术目标(内容、质量)– 经济目标(成本、利润)

– 时间目标(完成时间、交付时间)3 项目目标的概括

• 项目的基本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经费预算内,保证项目 任务符合质量地完成。

• 项目 基本目标中,包括了范围、时间与经费的要求。对应这三项基本 目标三大管理领域: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

第七章项目的启动与组织

1、立项申请。

2、组建项目组

2.1组织设计原理

•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劳动分工的问题。

•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 组织设计要点: – 职务设计与分析 – 部门划分 – 结构的调整与平衡

• 组织设计的原则 –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 权责对等的原则 – 命令统一的原则

2.2项目的组织模式

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混合式

软件项目组的角色 – 项目经理 – 架构设计师(总工/技术负责人)– 设计人员 – 程序员 – 配置人员 – 测试人员 2.3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领导能力 沟通能力 谈判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影响组织能力

3、策划/制作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描述、里程碑、评价标准、假设与约束条件、利益干系人

4、项目开工会

第八章 范围管理

1、范围管理的三大工作:项目范围的识别、安排、控制

2、一个思维——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一个分析工具——层次方框图

3、软件生命周期与项目生命周期的区别

4、软件产品的结构

• 软件产品结构是用户需求的概览;

• 需求分析是软件产品范 围核定的主要方法,由 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描述。• 需求规格书的主要内容: – 功能要求 – 性能要求 – 运行环境要求

• 需求规格决定了产品范围

5、软件项目的工作结构——WBS

• 软件生命周期、项目生命 周期决定了软件的工作结构;工作结构决定了项目 范围。

• 项目范围是指交付具有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

• WBS的用途 – 项目范围控制 – 工作任务分配 – 资源分配 – 计划制定 – 费用估算 • WBS分解原则:可执行、全覆盖、80小时原则

6、项目范围的安排:项目计划

• 项目计划的内容:任务安排、时间安排、资源安排

• 任务的先后顺序及时间需求是项目时间、资源计划的基础。

• 注意可平行执行的任务与具有先后顺序的任务。

第九章 时间管理

1、三大工作:项目活动的时间分析、项目时间的计划、项目进度的控制

2、时间管理的五个主要过程

2.1活动定义

--确定为完成各种项目可交付成果所必须进行的诸项具体活动

2.2活动顺序

--确定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形成文档;

2.3活动时间估算

--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时段数;

2.4制定进度计划

--分析活动顺序、活动历时和资源需求,编制进度 计划;

2.5进度计划控制

--控制项目进度计划的变化。

3、项目活动图

项目活动图是项目活动及其逻辑关系(依赖关系)的图解表示。

3.1箭头图 基本符号:

活动(任务),箭线表示,箭尾i表示作业开始,箭头表示作业结束。事件,用 “○”表示,“○”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的交结点,又称为结点。

路径,自活动始点开始,顺着箭线的方向,经过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作业和事件直至网络终点的通道。

一条路线上各项作业的时间之和是该路线的总长度(路长)。

关键路径,在一个网络图中有很多条路线,其中总长度最长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的各事件为关键事件,关键时间的周期等于整个工程的总工期。

3.2前导图

•基本符号:

 项目任务,由矩形节点表示。 箭头,代表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节点的描述

 最早开始时间(ES) 最迟开始时间(LS) 最早结束时间(EF) 最迟结束时间(LF)。

浮动时间性是关于活动的机动性的术语,它是一个活动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下可以延迟的时间量。

浮动时间的计算

PLOAT TIME=LS-ES=LF-EF  关键路径

是决定项目历时的一系列活动,是项目整个过程中最长的路径。浮动时间小于或等于某指定值(通常是0)的活动来确定关键路径,关健路径上的任何活动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延迟,代表可以完成项目的最短时间量。关健活动,关健路径上的任一个活动均是关健活动。

4、进度计划 4.1进度计划表 4.2进度计划图

5、资源分配

5.1资源是指人员、设备和材料

5.2 资源分配是向一个项目的活动指派资源 5.3资源表:将所需每种资源的多少量化。

5.4资源甘特图:类似于甘特图,确定一个活动所用资源的时间段。5.5 资源柱状图: 也称资源负荷图,用于表明所需资源的总数。

6、两类不同计划方法的项目:受资源约束的进度计划与受时间约束的进度计划

6.1 基于资源的方法(也称受资源约束的进度计划):将可利用的资源分 配到活动,根据所识别的资源的可利用性,允许改变网络进度计划,历时可能会延长。

6.2受时间约束的进度计划:网络进度是固定的。缺少活动所需的资源用 负的浮动时间表示,浮动时间可能会变成负值。

7、进度控制 7.1进度记载

基于网络计划的进度记载

1、各活动实际作业时间记载

2、各活动实际开始、结束日期记载

3、已完活动记载

4、绘制实际网络图

7.2计划检查

检查关键路径的情况;

• 检查其它路径的情况,查看是否有新的关键路径;

7.3计划调整 • 调整方法

– 采取组织措施或技术措施缩短关键路径上的后继作业时间; – 重新安排活动次序,调整力量,重新编制网络计划。•历时压缩:如何缩短进度计划

 赶工:采取措施压缩项目总历时,在成本与进度间权衡,向关键活动增加资源,赶工经常会增加成本。

 快速跟进:通常按顺序进行的活动,如设计和施工,因为要压缩项目进度,而将其重叠安排。快速跟进常常要重新返工,通常会增加风险。

 赶工与快速跟进,首先均是在关键路径上进行,一旦压缩了历时,就要重新检查关健路径。历时压缩后,可能出现新的关健路径。

•资源利用:如何提高资源使用率或生产率

加班工作:增加劳动力费用,可能会降低生产率。

倒班工作:提高设备使用率。

学习曲线:重复的工作可以提高生产率。

第十讲 成本管理

1、三大工作

项目成本分析与估算、项目成本计划(财务预算)、项目成本控制

2、成本管理与范围界定

项目范围是项目成本估算的依据,项目成本估算反作用于项目范围,如根据估算结果更改项目范围。

3、项目成本估算过程 3.1估算依据

• WBS • 资源需求 • 活动工期 • 估算资料

• 历史信息 • 成本会计科目 • 已识别风险 3.2 成本估算 • 类比估算法

以过去类似活动的参数值或规模指标为基础,估算未来活动。

• 参数估算法

利用历史数据(如软件的代码行数)之间的统计关系来估算范围、成本,计划工作量ⅹ历史单位成本=活动成本

• 自下而上估算法

对工作组成部分进行估算,最后汇总得到整个工作的总投入。

• 三点估算法

•最可能的时间(Tm)、最乐观时间(To)、最悲观时间(Tp),按公式(To+4Tm+Tp)/6 3.3成本计划

•成本管理计划(财务预算)

4、财务管理工具 4.1资产负债表 4.2现金流量表 4.3利润表 4.4会计科目

5、项目融资

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项目融资

6、项目成本控制

6.1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对于各种能够引起项目成本变化因素的控制(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事中控制)和项目实际成本变动的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方面。6.2控制依据:  项目成本基线;

 项目的成本管理绩效报告;  项目的变更请求;  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6.3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是项目不确定性成本的控制。项目不确定性成本控制的根本任务是识别和消除不确定性事件,从而避免不确定性成本发生。6.4项目不确定性成本的成因:

 项目具体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可发生或不发生);  活动规模及其所耗资源数量的不确定性;

 项目活动所耗资源价格的不确定性(价格可高可低)。

第十一章 软件项目计划管理

1、计划阶段任务 工作分解结构-活动排序-资源工期成本估算-进度计划-风险沟通计划-项目计划

2、工作分解结构 2.1分解原则 完全穷尽,彼此独立 2.2最底层的特征

一个清晰的任务完成,一个清晰的责任人,能够估算工作量和工期,长度小于80小时

2.3 WBS与责任落实

3、活动排序 3.1 方法

按照客观规律排序、按照目标要求排序、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按照项目内在关系。3.2技巧

利用WBS,由低到高 3.3工期

4、前导图(PDM)资源、工期和成本估算

4.1资源类型:人员、物资、技术

4.2 考虑因素:我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多少?由谁拍板? 4.3 估算方法:

参照第十章3.2+专家判断法

5、进度计划

5.1 进度计划:根据WBS、活动排序、工期估算和所需资源的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项目计划。5.2 工具 甘特图法与关键路径法(参照第九章3.1)

6、风险沟通计划 6.1识别风险 头脑风暴法 6.2评估风险等级

用高、中、低评价考虑发生的可能性、对项目产生的影响。6.3制定风险响应计划 规避、转移、减轻、接受 6.4沟通计划

“四个适当”—适当时间将适当信息通过适当的渠道发送给适当的利益干系人。沟通原则:及时准确,信息量恰到好处

7、项目计划 7.1关键点:

明确项目范围、全面的风险识别、各关键干系人的识别和沟通计划 7.2常见问题: 对任务的分解不充分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和没有沟通计划 计划通常由个人制定,没有达到团队共识

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1、2、三个过程: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PDCA循环(By戴明)

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ick)→行动(Act)→计划(Plan)

3、质量计划编制

3.1 输入:关于质量的组织政策、特定的项目范围 说明书、产品描述、相关标准和准则。

3.2 输出:质量管理计划和为确保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质量的各种检查表 3.3 IT项目中影响质量的范围部分包括

– 功能性 – 特色 – 系统输出 – 性能 – 可靠性 – 可维护性

4、质量保证

4.1 质量保证包括与满足一个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所有资源与活动。4.2 工具

• 实验设计:也可以用来帮助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 基准比较分析法:是用于质量改进的技术,它是将具体项目时间或产品特性与那些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其他项目或产品的相应特性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质量改进的思想。

• 质量审计:是对特定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构化审查,找出教训,改进现在或将来项目的执行。

5、质量控制

5.1质量控制:指监视项目的具体结果,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 的质量标准,并判断如何杜绝造成不合格结果的根源。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5.2输入:接受决策、返工和过程调整。

– 接受决策:作为项目一部分而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被接受或拒 绝。– 返工:指采取行动,是拒收事项达到和满足产品需求或规范或干 系人的其他期望。返工非常昂贵,要尽量避免。– 过程调整:是指在质量控制度量的基础上,纠正或防止进一步质 量问题的发生。

5.3 质量控制工具 5.3.1帕累托图:

5.3.2 6σ标准:

标准差在质量控制上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决 定有缺陷个体的可接收数据的关键因素。6σ很常用。

5.3.3 测试

– 单元测试 – 综合测试 – 系统测试 – 用户验收测试

6、CMM/CMMI 6.1 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 6.2基本原理

CMM强调连续的软件过程改进。该连续的改进基于多个演化步骤。CMM将这些演化步骤划分成五个级别。这种分级结构的理论依据是软件质量原理。每一级别都包括若干目标。当满足某一目标后,软件过程的相应部分便确定下来。五级成熟度定义了一个标准,用以度量机构的软件过程成熟度和评价其软件过程能力。

6.3基本内容

• 机构和资源的管理:涉及机构本身的责任,人员和其它资源设施。

• 软件工程过程及其管理:涉及软件工程过 程,即软件过程的深度、范围和完整性以 及如何度量、管理和改进这样的过程。

• 工具和技术: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的开发 工具和技术。

6.4CMM的五个成熟度级别

• 初始级 : 混沌

• 可重复级:有规章、经过训练的过程

• 定义级:标准化、一致的过程

• 管理级:可预测过程

• 优化级:可持续改进的过程 6.5关键实施KP • 关键过程域KPA(Key Process Areas)

一组相关联的活动;通过执行这些活动可以实现既定的过程能力。

• 关键实施KP(Key Practices)

使关键过程域得以有效实现和制度化的最大的基础设施和活动。

除第一级外,SW-CMM的每一级都是按完全相同的结构组 成的。每一级包含了实现这一级目标的若干关键过程域(KPA),每个KPA进一步包含若干关键实施活动(KP),无论 哪个KPA,它们的实施活动都统一按五个公共属性进行组织。

1、目标

每一个KPA都确定了一组目标,若这组目标在每一个项目都能实现,则 说明企业满足了该KPA的要求。若满足了一个级别的所有KPA要求,则表明达到了这个级别 所要求的能力。

2、实施能力

实施能力一般包括资源保证、人员培训等内容。它是企业实施KPA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在满足了这些条件后,才有可能执行KPA的活动。

3、执行活动

执行过程描述了执行KPA所需求的必要角色和步骤,一般包括计划、执行的任务、任务执行的跟踪等。在五个公共属性中,执行活动是唯一与项目执行相关的属性,其余四个属性则涉及企业CMM能力基础设施的建立。

4、度量分析

描述了过程的度量和度量分析要求。典型的度量和度量分析的要求是确定执行活动的状态和执行活动的有效性。

5、实施验证

验证执行活动是否与建立的过程一致。实施验证涉及到管理的评审和审计以及质量保证活动

6.6 五个公共属性

第十三章 软件项目的实施、监控与收尾

1、实施、监控阶段任务 沟通--项目监控--变更管理

2、沟通 2.1组内沟通

沟通需求:职责、授权、协调、状态。

会议:项目开工会、成员进度汇报、项目进展回(及时公开恰到好处)2.2 与高层、客户沟通

谁?为什么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何种详尽程度?频度如何?你的目标?什么样的方法? 2.3 项目沟通要点

全体成员达成共识、沟通项目计划、规则,互相尊重,主动倾听,双赢。

3、项目监控 3.1 监控要点--高风险的任务

--与项目里程碑有关的进展--使用的资源和费用--人员的表现 3.2监控的方法和工具

项目进度计划表、会议、观察检查、跟踪行动计划、定期反馈及报告

4、变更管理 4.1变更源头

委托人:新的想法和欲望 团队:冲突

优先级:市场、其他项目影响 其他:法规、环境、企业变革等

4.2变更过程

提交变更申请-申请影响分析-评审分析结果-批准-实施变更,跟踪及发布动态

5、项目收尾 5.1评估与验收

财务、时间、质量、人力资源、环境、项目计划、项目控制 5.2 项目总结 5.3文件归档

第十四讲

企业人才类型与素质结构

高级技术人才:预备程序员-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设计员-分析员-架构师 高级管理人才:预备程序员-配置经理-SQA经理-产品经理-研发部经理

高级综合人才:预备程序员-项目组长-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技术总监

篇2:《软件项目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有效性确认”是确认所开发的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真正需求的活动。一切从客户出发,理解客户的需求,对软件需求定义、设计的怀疑,发现需求定义和产品设计中的问题。这主要通过各种软件评审活动来实现,包括让客户参加评审、测试活动。

软件测试过程:(1)测试组织和管理(2)测试计划(3)测试用例实际(4)测试实施(5)测试结果分析(6)测试评审与报告 软件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方法、黑盒测试方法、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主动测试与被动测试、形式化测试方法、基于风险的测试、模糊测试方法、ALAC测试和随机测试方法

2.单元测试:是对软件基本组成单元进行的测试,而且软件单元是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测试。

静态测试就是静态分析,对模块的源代码进行研读,查找错误或收集一些度量数据,并不需要对代码进行编译和仿真运行。

动态测试是通过真正运行程序发现错误,通过观察代码运行过程,来获取系统行为、变量实时结果、内存、堆栈、线程以及测试覆盖度等各方面的信息,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问题,或者通过有效的测试用例,对于的输入输出关系来分析被测程序的运行情况,来发现缺陷。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的区别:1.静态测试用于预防,动态测试用于矫正;2.多次的静态测试比动态测试的效率高;3,静态测试综合测试程序代码;4.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测试的覆盖率能达到100%,而动态测试经常只能达到50%测试左右;5.动态测试比静态测试更花时间; 6.静态测试比动态测试更能发现bug;7.静态测试的执行可以在程序编码编译前,动态是中能在编译后才能执行。

3.功能测试:一般须在完成集成测试后进行,而且是针对应用系统进行测试是根据产品规格说明书,来检验被测试的系统是否满足各方面功能的使用要求。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集成测试包括非增量测试和增量测试两种方式,集成测试的策略主要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

功能测试、集成测试区别:

4.回归测试:目的是在程序有修改的情况下,保证原有功能正常的一种测试策略和方法。程序在发现严重软件缺陷要进行修改或版本升级要新增功能,这时需要对软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程序要进行测试,这时要检验软件所进行的修改是否正确,保证改动不会带来新的严重错误。

5.桩程序(Stub),也称桩模块:用以模拟被测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下层模块。桩模块由被测模块调用,它们一般只进行很少的数据处理,例如打印入口和返回,以便于检验被测模块与其下级模块的接口。驱动程序(Driver),也称驱动模块:用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模块,能够调用被测模块。在测试过程中,驱动模块接受测试数据,调用被测模块并把相关的数据传送给被测模块。

软件缺陷:软件缺陷是指计算机系统或者程序中存在的任何一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者隐藏的功能缺陷、瑕疵,其结果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标准定义,从产品内部看,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从外部看,软件缺陷是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软件测试步骤: 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1.开始是单元测试,集中对用源代码实现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程序模块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2.集成测试把已测试过的模块组装起来,主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测试。3.确认测试则是要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4.系统测试把已经经过确认的软件纳入实际运行环境中,与其它系统成份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软件测试流程:需求分析和定义、系统设计、详细功能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涉及的关键问题:1.测试过程和开发过程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两者保持同步的关系;2.测试过程是对开发过程中阶段性成果和最终产品进行验证的过程,所以两者相互依赖;3.测试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和开发工作的重点可能不一样,两者有各自的特点

黑盒测试的特点:1.不基于对系统内部的设计和实现。2.用例设计基于功能的定义和需求说明书。3.关注于测试数据的选择和测试结果的分析。

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法、判定表方法、因果图法、正交实验法、功能图法、错误推测法

黑盒测试缺点:1.对用例设计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包括数据的选择,对潜在错误的敏感性;2.对于内部实现的bug不容易发现;3.不能提供直观的测试覆盖率。

白盒测试的特点:1.需要了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实现;2.对源代码进行审查;3.在单元测试阶段发现大量的缺陷;4.关注于系统的控制流和数据流;

测试方法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基本路径测试法

白盒测试缺点:1.不能确保系统是否完全符合需求说明书;2.白盒测试的代价会大于黑盒测试;3.需要源代码首先完成才能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中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方法

自顶向下法:从主控模块(主程序)开始,沿着软件的控制层次向下移动,从而逐渐把各个模块结合起来。具体步骤是:1.对主控模块进行测试,测试时用桩程序代替所有直接附属于主控模块的模块;2.根据选定的结合策略,每次用一个实际模块代替一个桩程序;3.在结合下一个模块的同时进行测试;4.为了保证加入模块没有引进新的错误,可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优点:不需要测试驱动程序,能够在测试阶段的早期实现并验证系统的主要功能,而且能在早期发现上层模块的接口错误。缺点:需要桩程序,可能遇到与此相联系的测试困难,低层关键模块中的错误发现较晚,而且用这种方法在早期不能充分展开人力

自底向上法:从“原子”模块(即在软件结构最底层的模块)开始集成以进行测试,具体策略是:1.把底层模块组合成实现某个特定的软件子功能的族;2.写一个驱动程序,协调测试数据的输入输出;3.对由模块组成的子功能族进行测试;4.去掉驱动程序,沿软件结构自下向上移动,把子功能族组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子功能族。优缺点:刚好和自顶向上相反

简述增量式集成测试的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测试方法:自顶向下增量式测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自然地做到逐步求精,一开始便能让测试者看到系统的框架。它的主要缺点是

需要提供被调用模拟子模块,被调用模拟子模块可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因此测试有可能不充分。自底向上测试的优点在于,由于驱动模块模拟了所有调用参数,即使数据流并未构成有向的非环状图,生成测试数据也没有困难。它的缺点在于,直到最后一个模块被加入进去之后才能看到整个程序(系统)的框架

集成测试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集成方法优缺点是什么?

自底向上集成方法尽早的对底层实用历程进行测试,可以避免编写众多的桩模块,使得系统底层的众多问题及早得到解决。缺点是在一些顶层构件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却将其放到了最后集成。

自顶向下集成方法则尽早进行了顶层控制模块的测试和集成,使得系统整体上得到验证,但却将底层实用历程的测试放到了最后。某些具有关键性能或作用的底层模块的问题将在最后才可能被发现。

简述系统测试过程的主要步骤及每个步骤的测试依据。

功能测试:测试依据是系统功能需求;

性能测试:测试依据是其他软件需求;

验收测试:测试依据是客户需求规格说明书;

篇3:软件开发团队知识管理平台研究

关键词:软件开发团队,组织,知识,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当今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是一个组织智力资源存储、加工、传播、利用、创新的主要载体。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够促进组织思想自由流动, 经验积累、知识创新, 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长期在软件开发团队中从事开发和学生培养工作, 深刻的体会到一个技术型的组织对知识管理的迫切需求, 故此根据自身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和组织的特点, 分析了软件开发团队的知识管理需求, 并设计了一个适合软件开发团队需要的知识管理平台功能方案。

1 软件开发团队需要知识管理

1.1 组织类型决定了软件开发团队需要知识管理

软件开发团队, 是以IT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密集型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就是组织成员的智力资源, 而大多数智力资源都存在于组织成员的大脑中, 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是组织成员在不断的技术学习、开发工作以及集体培训中积累的非常宝贵的资源。

1.2 智力资源的特点决定了软件开发团队需要知识管理

组织的发展与技术创新离不开组织内部知识的传播和升华, 而以隐性知识为主的智力资源大都通过非正式的交流来传播, 往往杂乱无章, 不成体系, 在共享和利用程度上远远不够, 且会随组织成员的变动而造成组织的知识流失。

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促进组织内部知识的“隐性-显性-隐性-创新”循环, 帮助组织实现对核心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转化、顺利升华。对于软件开发团队来讲, 知识管理的重要程度更是如此。

2 软件开发团队需要管理哪些知识

软件开发团队的主要智力资源基本都来自组织成员的学习、组织内部的培训和实践项目的积累, 在此类组织的运行过程中, 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知识。那么对于一个软件开发团队来讲, 到底有哪些信息和知识资源需要管理呢?笔者总结了几个要点, 如图1“软件开发团队知识层次及关系图”所示。

2.1组织成员

组织成员是组织智力资源和各类知识的最主要载体, 他们拥有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 是知识管理三个维度中“人维”的主体。所以对组织成员的信息实施有效的管理是软件开发团队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基本工作。

与组织成员相关的可管理的知识包括组织成员的个人信息、组织成员的非正式交流信息、组织成员的技术等级等。

2.2 软件开发项目

项目开发是软件开发团队的主要任务, 是组织中人、技术与流程结合的产物。项目的开发过程是各种隐性和显性知识转变成成果的过程, 也是从现有知识挖掘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对此类知识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是软件开发团队实施知识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 也是衡量软件开发团队知识管理效果好坏的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这部分可管理的知识包括各类文档, 项目的源代码、质量评定方法和成本预算方法等。

2.3 组织公有资源

组织公有资源是软件开发团队的共享资源, 是组织主体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其中最主要的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建立起来的各类财富库, 如与项目开发相关的文章、程序算法、经验之谈、通用模式等。除此之外, 组织公有资源还包括软件产品库、市场库、组织文化资料库等。

2.4 组织内部培训

组织内部培训是软件开发团队隐性知识得以传播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防止智力资源流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它是组织内部智力资源得到继承和升华的必经之路。几乎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软件开发团队都会安排组织内部的培训, 已达到带动新成员、学习新技术、增强研发能力的目的。这部分可管理的知识包括培训课程、计划、师资以及培训效果跟踪方法等。

归纳图1和以上论述, 软件开发团队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 它们是来自人的知识、来自项目的知识、来自组织内外部活动的知识。这3大类的知识实际上在产生、传播、利用和再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交叉和结合, 其中组织成员是整个组织知识来源的动力, 项目和组织内外部活动是知识生产的工厂。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 才能使组织的核心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和升华, 促进组织的综合能力提高。

3 软件开发团队知识管理平台功能研究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软件开发团队的知识管理应用平台方案, 将平台的功能划分为: (1) 成员管理; (2) 软件项目管理; (3) 组织资源综合管理; (4) 培训管理; (5) 成员博客、交流论坛。这些功能贯穿了软件开发团队的整个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的相应环节。根据知识管理导入策略中的优先级矩阵和价值矩阵的原理, 分析各个功能的优先级别和重要程度, 能够帮助软件开发团队选择较重要同时也较容易开展的模块作为起步项目。按照具体实施的优先级程度不同, 依次为: (1) 、 (4) 、 (2) 、 (3) 、 (5) ;按照各功能对团队知识管理的重要程度不同, 依次为: (2) 、 (1) 、 (3) 、 (4) 、 (5) , 故此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优先级-价值矩阵。

处于“优先级-价值矩阵”中“必须拥有”这个象限的功能模块, 如果能够成功的开发和使用势必能够为组织带来业务、流程以及绩效的多重收获, 当然也势必会耗费组织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处于“快速赢取”和“唾手可得”这两个象限的功能模块可以作为知识管理平台开发的起点, 既可以快速开发, 又能得到相应的效果, 而且能够为后续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处于“次要工具”这个象限的功能, 目前还不是组织近期内迫切需要的功能, 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起到的作用还不是十分重要, 但是, 随着组织规模、文化、技术研发能力等因素的不断变化, 某些功能的作用和重要程度也将发生变化。

结束语

软件开发团队的知识管理开展的较早, 这与软件开发团队的核心业务、核心技术和高科技性质密不可分。如果软件开发团队知识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管理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 不断丰富, 将对其整体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 彼得.F1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11.

[2]石双元, 张晓曼.基于知识管理的流程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 2005 (9) :177-183.

[3]郭斌.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1 (5) :7-13.

篇4:语文知识点的总结与复习

【关键词】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学习过程漫长,可以说贯穿许多人的在校学习阶段,它是一个不断积累、整固、跃升的过程。总结与复习不是单调乏味地机械重复,而是要整体、全面地回顾审视过往所学到的知识点,在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之后系统地掌握,并使语文素养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语文的知识点涉及丰富内涵,既有分散性,也具交叉性,理清其中的关系与脉络至关重要。总之,进一步地归纳总结、温故知新,可以有效巩固已有所学,而且助益日后的学习和深造。

在语文学习告一段落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搜集整理好历年所学过的完整教材,依据相关性将所有内容进行目录式的归类登记,以便于复习查找。另外,必备的工具书也要准备好。最好能把日常用过的教辅资料、练习题册、考试卷子等一并保存,对其中的重点、难点、错点明显标记出来。这样复习起来更有示例性和针对性。

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和规律,可将语文知识点从宏观的角度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分成两大部分予以归纳,每部分再依据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写作知识分类加以总结。

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然而古代汉语肇始于洪荒,延续发展形成如今的现代汉语,其演化变迁以“五四”白话文运动为节点,二者既血脉相承但也差异巨大。学习文言文,可以比较完整地知晓汉语的前世今生。并且具备古汉语基础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的帮助较为通顺地认读普通古籍文章才能承受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国家民族有更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心。二者应得以兼顾、相互贯通,而不可偏废、顾此失彼。

语言知识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分别研习语文课程中最基本的字、词、句及其所呈现的音、形、义。首先要整合和区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大致明确二者之间演变发展的脉络。从汉字起源入手,了解汉字作为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化载体折射出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厚重与博大精深,其形与义的延续、演变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中的生存适应性。汉字注音方面,要知晓《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出台的缘由,重要的是拼音的使用规则要扎实掌握。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要学好汉语知识,基本的语法学内容必须掌握,如词的结构、词形变化、词类和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与类型等。鉴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存在的变异要做到区别对待,善加分析。其次,修辞法要单独归纳,能够精确地掌握并运用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等修辞方法。它是我们在表达准确无误、清楚明白的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和艺术美感的手段和方法,因此熟悉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可以使我们以最恰切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另外,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它能帮助我们确切地理解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其种类和运用及所处位置也需引起重视。

文学知识,大致应以古今、中外的时空关系来加以复习。具体而言,整个语文学习期间教材所选文章的编排或以主题,或以文体的不同相区别,但在整体上会缺乏系统的认识。按创作时间顺序和空间差异把所有接触过的作家及其作品搜集整理到一起有利于在熟知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的状态和风貌的基础上对应地领悟到作家的处境和他们的创作动因,对文意的鉴识、文风的赏析都有更深入地把握。

针对每一位作家亦可遵循此法将其所有被选入教材的作品依据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罗列,结合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再次研读就能体会到人生的不同时期,作者创作意向和语体风格的变化,较为系统地认清作品的文学特色。

文学体裁相关知识的总结十分必要。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文学作品形式的一个要素,也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众多的体裁样式,构成生动丰富的文学形态,产生着不同的美感效果,因而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把握文学作品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将文体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完毕后,若能结合典型篇目重新阅读理解一番,就会有更为真切、深刻的认识。

写作知识的总结是在前述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掌握得扎实、牢固的基础上进行的。具备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经验之后,回顾自身创作的得与失,对作文过程中的立意、选材、布局、表述等方方面面的原则、技巧都会更为娴熟,使个人的思想情感更为艺术地得以表达,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下笔自如!

文学创作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素材积累的基础之上,写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无法之中求有法。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然后是有法之中求变化。进一步掌握包括写作的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标志。

所有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兼顾并使它们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重,胡银根.促进语言知识向学生语文素养转化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8(9).

篇5:软件工程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软件工程学概述

1.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和难题。包括如何开发软件,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2.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及划分

3.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废弃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4.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完成的任务性质,在概念上可以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定义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以及运行维护(系统实现)共8个阶段

5.最基本的测试是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

6.软件配置主要包括:程序+数据+文档

7.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并研究其中提到的途径。

8.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小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9.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分成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其中传统方法学采用结构化技术(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实现)来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

10.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who,when,what,how)

11.软件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12.瀑布模型优点

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2.推迟实现的观点

3.质量保证的观点

13.软件工程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部分组成,称软件工程的三要素。

14.从工程管理的角度软件设计可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大步骤。

15.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要素中的软件由程序、数据和(文档)组成。

16.软件设计也可看作将需求规格说明逐步转换为软件源代码的过程。()

17.软件生存周期(名词解释)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废弃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18.软件危机(名词解释)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和难题 原型法模型一般适应哪些场合?

它适合于那些不能预先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更适合于那些项目组成员(包括分析员、设计员、程序员和用户)不能很好交流或通信有困难的情况。

瀑布模型一般适应哪些场合?

瀑布模型一般适用于功能、性能明确、完整、无重大变化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例如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

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至少包含下述3个方面:

1.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

3.操作可行性

3.数据流图的用途

1.交流信息的工具

2.作为分析与设计的工具

4.数据字典的内容由4类元素组成1.数据流

2.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

3.数据存储

4.处理

5..系统流程图是物理系统模型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是系统逻辑模型

5.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1.货币的时间价值,2投资回收期3纯收入4投资回收率

6.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第三章 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备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

2.需求分析的任务

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3.需求分析的结果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4.需求分析的方法

1.访谈

2.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求精

3.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4.快速建立软件原型,5…实践表明,快速建立软件原型是最准确、最有效和最强大的需求分析技术

6需求分析建模的工具

1.E-R图

2.层次方框图,描绘数据的层次结构

3.Warnier图

4.IPO图

7.验证软件需求应该从下面4个方面验证

1.一致性

2.完整性

3.现实性

4.有效性

第五章 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该如何实现?”

2.总体设计也称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

3.总体设计的重要任务

1.划分系统元素和边界

2.设计软件的结构,即系统的模块组成和模块间的关系。

4.总体设计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

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

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5.模块是构成程序的基本构件。

6.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

7.模块化的根据就是分解复杂的问题容易解决

8.软件设计原理

1.模块化

2.抽象

3.逐步求精

4.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5.模块独立

9.模块设计的原则是高内聚,低耦合耦合是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

内聚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10.耦合的类型及设计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内聚:使用功能内聚和顺序内聚

11.设计的启发式规则

1.提高独立性

2.模块适中

3.深度、宽度、扇入和扇出适当

4.模块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

5.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

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7.模块功能可以预测

12.据流的设计方法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

优化方法的格言:先使它能工作,然后再使它快起来

第六章 详细设计

设计阶段的根本目录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质所要求的系统。

详细设计不是编码,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蓝图”

结构程序设计最早由Dijkstra提出

只要3种基本的控制结构就能实现任何单入口单出口的程序,这3种基本的控制结构是“顺序”、“选择”和“循环”

1.程序设计的经典定义: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透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中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结构程序设计是尽可能少用GOTO语句的程序设计方法,最好仅在检测出错误时才使用GOTO语句,而且应该总是使用前向GOTO语句

人机界面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用户对软件产品的评价

设计人机界面总会遇到下述四个问题:

1.系统响应时间

2.用户帮助设备

3.出错信息处理

4.命令交互

人机界面设计指南:

1.置用户于控制之下

2.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

3.保持界面一致

判定表可用作软件测试

Jackson图包含3类逻辑数据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重复结构

第七章 实现

通常把编码和测试统称为实现

编码就是把软件设计结构翻译成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

调试是测试阶段最困难的工作

G.Myers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软件测试准则

1.所有测试都应该能追溯到用户需求

2.应该远在测试开始之前就制定出测试计划

3.把Pareto原理应用到软件测试中

4.应该从“小规模”测试开始,并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8020)测试发现的错误80%很可能是由程序中20%的模块造成的】

5.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6.第三方测试(A编写,B测试)

V字型模型

测试分为白盒测试(结构测试)和黑盒测试(功能测试)

具体的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覆盖条件)()】}

测试步骤:1.模块测试.2子系统测试 3.系统测试 4.验收测试 5.平行运行

软件可靠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

软件可用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

第八章 维护

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减少软件维护所需要的工作量,降低软件系统的总成本

所谓维护就是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四类维护

1.改正性维护纠正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

2.适应性维护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3.完善性维护改进原有软件

4.预防性维护改进将来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软件维护的特点

1.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差别巨大

2.维护的代价高昂

3.维护的问题很多

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1.可理解性

2.可测试性

3.可修改性

4.可移植性

5.可重用性

文档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决定因素

软件系统的文档可以分为用户文档和系统文档两类

1.用户文档主要描述系统功能和使用方法

2.系统文档指从问题定义,需求说明验收测试计划这样一系列实现有关的文档

篇6:云计算的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6-2017-2)第一章 云计算的五大基本特征

2云计算是哪些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3 了解知名的云计算服务,如Salesforce.com, Amazon AWS, Amazon EC2, Google GAE等云产品 4云计算服务的三大类型 5云计算的四种部署模式 第三章 什么是IaaS?实现IaaS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有哪些关键特性? 3 服务器虚拟化的两种实现方式 4 什么是CPU虚拟化? 5 虚拟化的作用是什么? openstack的核心组件有哪些?画出关系图 7 典型的openstack的三种网络

8openstack中计算节点,存储节点,网络节点,控制节点功能是什么? 第四章 了解web类型的PaaS平台——cloud foundary。2 了解数据分析类型的PaaS平台——Hadoop 第六章 什么是桌面云?桌面云的本质? 2桌面交付协议?

篇7: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路按照一定的形式链接起来,2,计算机网络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

遵循共同的标准和协议,目的是资源共享。

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可分为:资源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网络

终端,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与数据资源组成。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等。

5,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形,树形,全连接形,不规则形等,相应的网络有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总线型网。

6,计算机网络从不同的作用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按传输媒体分类:无线和有线网络。

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层次,网络拓扑结构,各层次的功能划分以及每层协议与接口的总称。

8,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语义是控制信息的内容;语法是结构与格式;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9,层次:能提供某一种或某一类服务功能集合逻辑结构。

10,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界面,定义了原语操作以及下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11,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12,在分层结构中,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同层实体也称对等实体,对等实体间通信必须遵守同层协议。下层向上层服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的服务、无连接服务。ISO将整个网络分为7层,其划分层次的主要原则是:1,网络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层都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同等层之间的通信。13,由低到高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物理层:数据单元:比特流(Bits)

功能: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任务:规定各种传输介质和接口与传输信号的一些特性。

数据链路层: 数据单元:帧(Frame)交换机在这层。

功能:将上层数据封装可固定格式的帧。

任务:把字节性质的包组成帧,由MAC地址提供对传输介质的访问。在帧尾加入校验信息实行错误检测。发现错误重发送帧。

网络层:数据单元:报文也叫包(packet)路由器在这层

功能:实现数据从原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任务:提供逻辑地址用于路由路径选择,将数据送达目的端。

传输层:数据单元:段(TPDU)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提供可靠(TCP:)和不可靠(UDP)的传输。

会话层:数据单元:SPDU

功能: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任务:建立会话,分隔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

表示层:数据单元:PPDU

功能: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对数据的压缩解压 加密解密任务:表述数据,对数据的操作

应用层:数据单元:APDU

功能:提供应用程序服务

任务:提供用户接口

14,描述层次,接口,服务和协议之间的关系?

信息的载体是文件,音频,图形,图像或视频。数据是信息的实体。通信可分为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

15,有几种通信方式,以及其特点?

7种,①串行传输:数据传输是按照比特流一位接着一位得在通信信上传输的,双方只需一条传输信道。②,并行传输:一个编码字符的所有比特是同时传送的,码组的每一位都使用一条信道。③,单工信道:只允许数据始终在一个固定的方向传输。④,半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在某一个时刻数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⑤,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提高传输效率。⑥,同步传输:发送端发送帧的标志序列,接收端通过序列确定帧传输的开始和结束。⑦,异步传输:字符是数据的传输单位,字符可以一个个的发送也可以随机的单独发送。

16,在局域网中使用的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适合短距离的信息传输。

17,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地面微波传输,卫星通信 18,光缆的传输模式:单模光缆,多模光缆。

19,多路复用技术就是为了充分利用信道容量达到提高新到传输效率。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方法为复合,传输,分离。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分为: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WDM),波分复用,码分复用(CDMA也叫码分多址)。

20,比较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优点:1.信息传输时延小2.信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数据信道上进行“透明”传输,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处理,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传送效率较高3.信息的编译吗和代码格式由通信双方决定,与交换网络无关。缺点:1.网络的利用率低2.线路的利用率低3.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4.无呼损。

报文交换: 优点:1.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2.无呼损3.利用动态的复用技术,线路的利用率较高。缺点:传输时延大,而且变化的范围比较大2.利用“存储-转发”,所以要求交换系统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大的存储能力3.实时性较差。

分组交换 优点:1.可以对不同的接口终端进行匹配2.网络轻载情况下,传输时延较小,且比较稳定3.线路利用率高4.可靠性高5.经济效益好 缺点:1.网络系统附加了大量的控制信息,对于报文较长的信息传输率低2.技术实现复杂

21,交换机运行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22,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帧。

23,停止等待协议:(否认帧NAK,确认帧ACK)无差错、按序、无丢失、无重复的数据传输.可靠传输机制:确认、校验、顺序号、超时/重传.24.网桥:又称桥接器,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中MAC子层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其功能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网段,以实现局域网之间帧的存储和转发。

25,交换机的端口对信息帧的转发处理主要有3种方式:存储式转发,直通式转发,无碎片式转发。

26, 描述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发送方等待接收方发送的确认帧实现流量控制,防止因接收方缓冲区溢出造成的帧丢失。接收方使用循环冗余校验和发送否认帧,发送方重传,实现差错控制。超时重传解决帧丢失的问题。帧序号的使用解决真重复的问题。

27,局域网:LAN 是指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计算机互连,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限定在一定地域范围的,高速的通信网络。

28, 根据网络工作方式和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的不同,局域网可分为:对等模式,专用服务器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29, 以太网的几种标准:10Base5粗缆以太网,10Base2细缆以太网(是以太网的最大传输率为10Mbit/s,网络中每段网线最大长度为200m),10Base-T(是最广泛使用的,标准是采用非屏蔽(UTP)双绞线链接的星形网络结构),1Base5,10Broad36,10Base-F。

30, 以太网CSMA/CD协议的发送过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31,数据帧的传输情况:传输状态良好,接收有错误,收到重复帧,确认帧丢失。32, CSMA/CD又称为随机竞争型媒体访问控制方式。

33,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为了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风暴和安全性问题。

34, 虚拟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不是星形局域网,只是逻辑上的局域网)是建立在物理局与网络基础架构上,利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来配置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是网络中的站点不拘泥于所处的物理结构,并且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地加入不同的逻辑子网的一种网络技术。

35, VLAN主要4种划分方式:基于端口划分VLAN,基于MAC地址划分,基于网络层划分,基于IP广播组划分。

36, 高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10吉比特以太网。3种技术。

37, 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简述其工作过程。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主要原因?怎样解决?因为网络中争着抢用传输介质而发生冲突。主要原因:网络中的结点所需要发送的数据帧都是以广播的方式通过公共的传输介质发送到总线上,而连接总线上的所有结点都有可能接收到该帧。解决:用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这一访问机制让结点知道网络当前的情况

38, P网际协议有4种配套的: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网 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协议IGMP。

39,I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分组传输机制。

40,IP地址的发展4阶段:标准分类的IP地址,划分子网的三级地址结构,构成超网的无类域间路由CIDR技术,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41,IP地址5类:A类覆盖范围为1.0.0.0~~127.255.255.255,B类:128.0.0.0~~191.255.255.255, C类:192.0.0.0~~223.255.255.255,D类,E类。

42, 完成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的技术就是地址解析协议ARP,而RARP实现物理网地址到逻辑地址的映射.43,ICMP提供了一种机制,用于反映IP数据报处理时产生的错误信息并提供管理和状态信息。

44,ICMP报文分为两大类:差错报告报文,查询报文。

45,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路由器的路由表是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静态和动态维护的。是连接网络的核心设备。

46,路由器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CPU),内存,接口,控制端口等。软件分为:路由器操作系统,运行配置文件。

47,路由器的功能:路由选择,数据转发。数据包的转发过程:典型的路由器选择策略: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48,内部网关协议用的RIP路由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RIP的特点:每台运行RIP的路由器只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路由器之间交换的信息是本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所有信息;按固定的时间周期性的交换信息,默认时间为30s,根据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当网络发生变化时,通过相邻路由器的通告,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会反映网络网络的变化。OSPF协议的特点:采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用洪泛法向所有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运行这协议的路由器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允许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若干范围更小的区域。

49,主号机为0的IP地址表示该网络本身。

50,传输层端口技术(端口是干什么的):数据的标识。端口号有3个类型: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动态端口号。如21号,服务进程为FTP,使用的协议是TCP,是文件传输—控制;23号,TELNET,TCP,远程登录;80号,HTTP,TCP,超文本传输协议。

51,TCP传输控制协议:实现的是两个端口的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端口的是套接字(socket),也称插口。

52,TCP的功能:寻址和复用,创建,管理和释放链接,处理并打包数据,传输数据,提供可靠性和传输服务质量,提供流控制和避免拥塞。

53,TCP链接的建立:为什么要采用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握手?主要是为了防止已经失效的报文段又传到服务器。

54,TCP链接的三步: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55,端到端通信作用于进程。UDP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但TCP/IP仍采用它的原因是高效率。传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分别是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56,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避免数据从接收缓存中溢出。在TCP链接上实现流量控制的机制是滑动窗口。

57,拥塞控制算法: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58,域名系统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的转换服务。

59,因特网的域名结构是分级的:顶级域名,二级域名,三级域名..........,com商业组织,顶级;edu教育结构,顶级;gov政府部门,顶级;int国际组织,顶级;cn中国,uk英国;edu.cn中国.教育科研网;pku.edu.cn中国.教育科研网.北京大学。

60,统一资源定位地址URL: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格式----协议://主机[:端口][/路径],如http://.cn。协议如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文本传送协议FTP。主机可以是IP地址,也可是域名。默认端口可不写,http默认是80端口,ftp默认是21端口。61,FTP服务器程序由两个部分构成:主进程(负责接收新的请求),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服务器有两个进程,一个是控制进程,另个是数据传输进程。

62,用来发送邮件的协议是有两个并行链接,用户名在控制连接上传输;主机的名字是由圆点分割的一连串的单词组成,这种命名方法称为DNS。

63,www服务的默认端口是80,其访问协议是HTTP。64,简述HTTP中Cookie的作用。

服务器可以利用Cookies包含信息的任意性来筛选并经常性维护这些信息,以判断在HTTP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软件项目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软件项目管理复习总结07-13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08-07

软件测试期末复习07-15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集05-15

管理软件应用复习题05-26

软件项目总结05-08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总结02-11

软件项目汇报总结07-13

软件工程期末总结07-13

软件开发项目总结05-22

上一篇:文秘实习期间自我总结下一篇:《教学勇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