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环评报告

2024-08-05

通信基站环评报告(共4篇)

篇1:通信基站环评报告

基站建设环评法律问题研究

引言

当前,人类正大踏步进入信息社会,宽带网络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已全面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基础通信网络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站是保证移动通信畅通的“生命线”。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把宽带网络定性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并提出要完善配套支持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要推进简政放权、环保部门要进一步优化通信基站环境监管机制,加快环评进度。然而,当前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立法严重滞后于电信行业通信基站的建设,不符合电信行业快速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客观上制约了信息化发展。

摘要:随着 4G 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铁塔公司的成立和迅速发展,使得基站区域选址、共建共享得以实现。随着基站公共设施属性的凸显,管理部门已开始将基站布局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但是由于区域基站建设环评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评价方法不明确、等多方面问题造成基站建设审批困难。笔者建议从地方立法角度对基站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创新:一是将小型基站的建设纳入环评豁免目录;二是对于豁免范围以外的“一址单台”类基站建设,简化环评手续,将环评方式从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化为“报告表”。关键词:区域基站;辐射;环评审批;法律创新

一、基站环评法律研究的必要性

(一)消除民众对电磁辐射的顾虑

目前,关于基站电磁辐射的科普知识尚未大范围普及,公众对电磁辐射的安全范围仍缺乏了解。即使运营商办理并出具《环评报告》,大部分民众仍有心理顾虑。

法律具有指引、预测等社会功能,若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将小型基站的建设纳入环评豁免目录,并简化“一址单台”类基站建设的环评手续,可以以法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宣告:豁免水平以下的基站、一址单台类基站等法定类型基站的安全性,引导社会大众科学认识基站电磁辐射,消除没有科学依据的顾虑。

(二)基站建设无法走正常流程

通信基站是满足社会通信需求的公用基础设施,具有“保障性”的特点。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人口快速流动、住宅小区林立而起,原有通信基站常常不能满足大众通信需求在地理位置上的快速变化,新的人口聚集区要求快速建设通信基站、立即提供通信服务。因此,基站的建设又具有突发性、快速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就造成了基站建设和环评手续之间的矛盾:若先环评再建设,则无法保障公众的通信需求,制约社会信息化发展;若先建设再环评或者边建设边环评,则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所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创建基站环评简化手续,是非常有必要的探索。

(三)政府简政放权的题中之义 简政放权,已成本届政府一项基本执政原则。为落实中央关于简政放权的改革要求,省级环保部门应该加快出台基站建设环评豁免的相关规定。当然,对于豁免范围以外,依法应当办理环评手续的相应类型通信基站,也应实行高效便捷的审批方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除了公开、阳光运行以外,还要高效、便捷,推行网上审批。具体而言,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规定的“一址单台”类基站,可以采用编制“报告表”而非“报告书”的形式进行环评,以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二、基站环评问题分析

(一)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的忧虑

生活中人们对基站电磁辐射的忧虑、反对之声,也是基站建设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基站电磁辐射知识普及力度不够。由于在不少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报导,且这些报导往往不是很客观也缺少科学依据,同时,有关电磁辐射方面的科普宣传和正面引导力度也不够,加之无线电波看不见、摸不着,从而导致人们对基站的电磁辐射存有恐惧,这已经成为居民阻止基站建设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仅凭加强对电磁辐射等相关知识正面宣传与引导,远远解决不了移动基站设置“难”的问题。多年来各种基站纠纷,暴露出信息越是不透明,越是造成人们恐慌与反对,因此,基站设置环评先行,制定颁布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非常必要。

(二)国家对基站电磁辐射要求非常严格

地球本身就会产生电磁辐射,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在漫长进化中对电磁辐射早就适应了,电磁辐射的能量被控制在一定程度,它对生命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实际上我国制定的环境辐射标准要比欧美国家严格很多,《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明确要求电场强度需小于 12 伏 / 米,或者说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于 40微瓦,而美国现有的标准是每平方厘米小于 400 微瓦,比我国要宽松 10 倍。但即便如此,社会公众对电磁辐射问题仍然是“谈辐色变”,甚至有一些媒体将其视为空中的无形杀手,与输变电工频电磁场等混为一谈。即使在运营商出具环评报告后,业主也往往不予认可。

国家早在1988年就发布了作为国家标准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鉴于公众针对无线通信基站辐射问题的质疑不断加剧,2007年7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对工作频率范围在110MHz-40GHz内的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范围、方法及要求等予以明确,作为对《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补充。

具体而言,国家标准要求电场强度小于每米12伏或者说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于40微瓦。一般而言,GSM移动基站天线高度均在35米至55米,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移动基站,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6微瓦/平方厘米,这样的辐射比电视机和电脑的辐射还低。业内专家称,截至目前世界尚未发现一例因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确定案例,世界卫生组织历经11年的研究也得出结论:标准限值内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解决基站环评难题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公众顾虑

今年,江苏省环保厅专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保公众参与的意见》,要求建设单位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通过网站、报纸等公共媒体和相关基层组织信息公告栏等便于公众知情的方式,向公众公告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这就要求运营商以及政府部门及时向公众公开基站环评的信息。

2009 年,上海市新增设了数百座 3G 基站,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特意委托相关检测单位对本市 TD 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了多次分析评估,并将结果公布于众,消除公众对环评的疑问。此外,建议赋予基站所在地业主异议权,《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 :“基站所在地业主或者物业对基站的电磁辐射有异议的,经营者应当向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提出电磁辐射检测申请。经检测超过有关标准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将电磁辐射降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的相关标准以内。”如此一来,既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又增强了环评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电磁辐射知识科普。

除了常态化的知识普及、宣传外,可开展体验活动,邀请有异议的居民亲自测量基站的辐射强度,以客观的数据、事实给社会公众直观的感受,增加公众对基站的了解。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站建设,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规定,使基站建设有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基站建设的顺利开展 ;只有完善基站建设的环评程序,提升公众的参与度,才能使公众走出基站辐射认识的误区。

(二)环保部门可适当实行豁免

原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规定的环评豁免制度作规定:“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的规定,负责确认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豁免水平”,即国务院环保部门授权省级环保部门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有关标准,对规定范围内的低辐射值设备,实施办理环评手续的“豁免”。

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已被《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代替,新标准第5项“豁免范围”就规定:向没有屏蔽空间发射0.1到3兆赫兹且等效辐射功率低于300瓦的设施(设备);发射3兆赫兹到300千兆赫兹且等效辐射功率低于100瓦的设施(设备),可豁免环评。

此外,2002年10月23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电磁辐射豁免水平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02]389号)》第4条明确“对于电磁辐射设备的豁免,应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2003年1月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03]75号)》再次规定,豁免水平以下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省级环保部门完全可以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范围内,对基站环评实行豁免,仅要求建设单位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即可。

为了解决基站环评面临的尴尬局面,建议国家环保部门制定颁布《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明确规定各类辐射参数安全性要求、基站天线角度、高度,基站建设的类型,基站房屋安全性的要求,人们保持多少距离为宜,基站设置条件等。

(三)环评形式应合理简化

鉴于基站较其他电磁辐射项目在建设与运营方面的特殊性,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基站相关环保审批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规定,“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国家环保部2008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一址多台、多址发射系统应编制报告书;一址单台可编制报告表(注:简单地理解,一址单台类基站系指一个站址只有一个发射台站)。结合该项标准,“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即指“一址单台”基站。

实践中,大量“一址单台”小型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不但完全处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且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高限值。上文案例中的木棉苑基站监测报告显示,电磁辐射值在0.06~3.54微瓦/平方厘米之间,完全符合单个运营商的基站辐射值不超过8微瓦/平方厘米,整体辐射值不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的标准。

可见,一方面,从基站建设环评实践来看,“一址单台”类通信基站并非强辐射、高污染的建设项目,且通信基站所用设备必须使用国家工业与信息化主管部门颁发入网许可证的合格设备,其组成设备的辐射值已得到认证;另一方面,从国家法律规定来看,对于“一址单台”类的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已经规定可以采用“编制报告表”的简化环评方式。

所以,对于小型通信基站,尤其是“一址单台”类基站,省级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地方性法规简化环评手续,不必采用最严格的“编制报告书”的形式,简化为“编制报告表”即可。

结语

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站建设,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规定,使基站建设有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基站建设的顺利开展 ;只有完善基站建设的环评程序,提升公众的参与度,才能使公众走出基站辐射认识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周聪,余萍.3G网络基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1,30(3):80-81.[2]李妍.移动通信基站对公众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现状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3]周绍安.电磁辐射与防护[J].安徽科技, 2006(7): 52-53.[4]吴冬妍,樊海燕.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的分析及防护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 60.[5]吴石增.电磁波的生物效应与人体健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9(1): 57-61.[6]刘桂莲,程福宇.TD 基站电磁辐射的相关问题[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5): 5.[7]陆斌.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原理与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 [8]沈荔著,曾伟杰.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的研究[J].中国无线电,2006(1): 29-33 [9]季成富.移动通信基站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7(2): 59-61.[10]马文华.电磁辐射标准跟踪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7(1): 30-31.[11]谢银月.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的分析[J].移动通信,2011(2):91-92.[12]王毅.移动通信网基站电磁环境辐射调研及居民环境超标原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 2002(3): 44-48.

篇2:通信基站的雷击防护措施

关键词:通信基站,防雷系统,过电压保护

我国地域广阔, 许多地区属于雷击高发区, 为了获得良好的通信效果, 通信施工单位通常把通信基站建立在地势较高的地区或邻郊外较空旷的地区, 由于相对位置较高, 通信基站成为最易引发雷击的目标, 天线一旦遭受雷击, 基站内设备将位于雷电干扰中心, 内部引线将产生强烈的电磁感应, 这种干扰甚至直接作用于基站内各种设备的线路板, 造成其损坏。另外, 雷电的电磁感应、二次效应以及地线的反击都会对基站内设备造成危害。因此, 做好雷击防护至关重要, 这也是做好通信基站建设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

1 通信基站防雷的主要措施

通信基站防雷是确保现代通信安全, 实现基站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和手段, 通信基站防雷一般由外部防雷系统、内部保护防雷系统及过电压保护系统组成。三个系统在功能上相互配合, 实现对通信基站的防雷作用。

1.1 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

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主要依靠避雷装置来避免和降低雷击的破坏, 通过避雷器具、下引网络、接地线路构成对雷击电流的下泻通路, 当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受到雷击时, 整个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呈通路状态, 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到地下, 从而避免通信基站物体受到雷击破坏。在整个通信基站的系统中, 基站天线系统容易受到直击雷的袭击, 高大的通信基站机房和构筑物容易直接遭受雷击的破坏。进行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时, 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一方面, 要确保避雷器具的安装, 重点做好避雷设备保护角度的调整, 要确保避雷设备的性能和数量符合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的设计要求, 这是确保通信基站外部防雷效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 要确保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各连接部位的可靠性, 控制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的电阻, 否则将会使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雷击破坏。此外, 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的接地线路具有电流传导的功能, 在接地线路的建设中, 应该结合通信基站的设计, 优化接地线路的接地方式, 这样就可以有效确保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存在对雷击损害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对通信基站内部的电子设备而言, 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难于起到保护作用, 这是因为雷电产生的各种效应和残余电流会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对通信基站内部的电子设备产生破坏。

1.2 通信基站内部防雷系统

由于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存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效果, 还应该开发内部防雷系统, 使内外系统达到相辅相成的运行效果, 确保通信基站更为有效地实现防雷目标。通信基站内部防雷系统是针对雷电发生的瞬间, 通信基站外部防雷系统不能对脉冲波、扰流等问题加以防护, 这时就应该利用通信基站内部防雷系统, 从屏蔽脉冲波和控制扰流等方面, 起到对通信基站内部电子系统的防范作用。通信基站内部防雷系统主要由屏蔽系统、防雷装置、等电位保护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是确保通信基站内部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在雷达状态下安全运行、功能稳定的系统。通信基站内部防雷系统应该从设计的初期就要考虑到防雷的具体要求, 要对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进行全面的控制, 同时要做好通信基站内部设备高压电流的屏蔽系统, 特别是应该利用电保护装置实现对高压电流危害的化解。要在通信基站内部防雷系统的建设中考虑设备对雷击产生脉冲波的防护功能, 通过防雷装置的利用来降低脉冲波对通信基站内部设备的伤害。要在通信基站内部防雷系统的施工中做好等电位保护, 形成通信基站内部设备真正归零, 避免扰流对设备和器材的伤害。

1.3 通信基站过电压保护装置

在通信基站的设计与施工中, 应该根据通信和建设行业的规范, 制定通信基站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的技术要点和实施方案, 对通信基站电源部分和信号部分进行过电压保护。SPD是保护电子设备在受雷电闪击或者其他干扰造成浪涌过电压危害的有效手段。对于出现浪涌等非正常工作状态的低压系统, SPD应及时对浪涌做出反应, 将过电压降到IEC60664-1规定的额定值以下。对于经历了非正常状态的低压系统, 即经过浪涌后恢复正常状态的SPD, 应恢复高阻抗特性, 并采取措施防止或抑制电力线上的续流。

2 结语

雷电会导致多种不同形式的危害, 没有任何一种产品或技术可以同时防止雷电所有形式的危害, 因此防雷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通信公司相关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构筑物雷电防护、有效的连接和接地等方面综合考虑防雷措施, 才能达到理想的防雷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宝奎.通信基站机房防雷简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4) :62-62.

[2]张字龙, 王浩, 李谡, 等.探讨某通信基站的防雷[C]//北京: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集, 2008:183-186.

[3]刘志涛.移动通信基站地网防雷与整改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2) :456-456.

[4]杨召绪.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地网综合设计[J].广西气象, 2006, 27 (2) :40-42, 53.

[5]杨海山, 王忠, 陈学志, 等.通信基站防雷检测及其SPD故障分析[C]//北京: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汇编, 2007:316-318.

篇3: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探讨

关键词:基站节能减排能耗节能技术

0 引言

机柜功耗和载频功耗是基站主设备功耗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机柜功耗由风扇、控制板以及合路器等构成,并且占主设备的能够比重较小;载频功耗是主设备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带功耗、射频信号功耗、静态功放功耗和动态功放功耗组成。因此,分析基站的主设备节能主要从载频功耗入手。基站功能单元组成如下图所示:

本文将从基站主设备、基站电源、新能源等三个方面着手,探讨节能成本低,简单易实现的节能途径。

1 载频智能断电技术

任何移动无线网络每天的话务量都有忙时和闲时的概念,而且忙时基本分为两个时间段:上午十点和下午七点的话务量达到最大,但是零点到八点的话务量则很低。移动无线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站在最起初的阶段都是满足忙时的话务量的载频配置,但是闲时就会造成配置的浪费。基于话务量的这一特征,目前使用的载频智能关断技术可以通过此载频处于休眠状态而不承载话务量,以实现节能目的。虽然采用此技术可以给基站的主设备节能10%作用,但是此技术并不是实时检测的,它的一个判断周期为5-15分钟。因此,当话务量突然增大时就会造成接入失败或掉话的现象。由于此技术尚不成熟,可以在试点下逐步推广,但是不建议使用在VIP基站中。

2 时隙智能关

BTS根据当前的时隙是否有话务量而控制放大器PA的偏置电压,这就是智能时隙关断的功能,其节能降耗的原理与载波智能关断类似。当BTS时隙处于空闲状态时,功放仍然有静态电流存在,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在无射频信号的时隙关闭PA的偏置电压以使该时隙的功放无静态电流,在有信号的时隙则将其打开以正常工作,这就是PA偏置关断的功能。PA可以只在有话务的时隙发射功率,没有话务的时隙没有功率损耗。但是,关闭PA偏置电压时基带部分仍旧是正常工作的。相对于载频智能关断控制更加精准,控制效率更高。实际上早在2004年,各大设备厂商就推出了这类节能软件,但是到了2008年左右才大面积使用。截止2009年9月中国移动智能载频关断数量应用已达102万块。采用时隙智能关断,基站主设备能够节能15%左右。但是在实现的方式上,不同厂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大范围推广和维护带来一定的难度。

3 AMR(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的节能效应

AMR技术介绍:MR采用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式,有8种速率集,但是GSM系统只可以在其中4种速率间进行切换,这是由于GSM系统只采用2bit传输编码模式的信息。AMR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预测网络的无线信道特征,结合语音编码的方式从而达到网络容量和通话质量的优化组合。系统根据信道的特征可以随时切换不同速率的编码模式,当传播的环境较差时就会选择最大抗噪编码模式,而传播环境较好的时候就会选择最优的编码模式。AMR编码模式和传输速率如下表。

在选择编码方式的时候,移动台应当根据估计的下行信道为基站提供相应的编码建议作为参考;而基站则根据信道的预测结果制定编码模式,同时通知移动台采用同样的编码模式进行解码,并指定上行信道的编码模式。根据上下行信道的测量结果对编码模式进行智能切换是自适应编码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模式、信道速率以及输出功率的自适应三方面内容。手机终端使用AMR技术后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选择不同的语音编码速率。在信号载干比(C/I)较好的地方可以使用速率较低的编码从而减少冗余字节的传送,由此最多可以带来4dB的增益,而基站相当于节约了40%作用的发生功率、目前此技术日渐成熟,已经在各大运营商得到广泛应用。

4 分布式基站

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基站技术,是把基站分为基带单元(BBU)和射频拉远模块(RRU)两部分如下图。为了大幅降低基站消耗的功率,在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之间采用光纤代替传统的馈线而拉远部分射频以减少馈线导致的3db损耗。拉远单元采用的是自然散热技术,因此除了节省温控能耗外,还具有占地小以及安装快捷的优点。分布式基站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以及工程建设方便等优势,代表了基站的基本走向。由于分布式基站缩短了3/4的建设周期,共用配套资源的同时降低了传统能耗的40%作用,并且投资仅为传统投资的1/6,因此,分布式基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3G网络,目前,3种3G制式TD-SCDMA、WCDMA、CDMA2000都有分布式基站产品。

5 新能源基站

目前在我们很多地区由于市电供应不充足、风力或阳光充沛出现太阳能基站、风能基站和风光混合基站。太阳能、风能等作为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基站配电采用风、光、市电和充电电池组相结合,可大大降低电能消耗,具有能源取之不尽、清洁无公害、供电可靠性高、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广阔的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市电经常因自然因素而中断,基站配电往往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充电电池组相结合,有条件的市区站点同时引入市电,利用太阳能或风能给电池组充电,在市电中断时由电池组供电,两种配电系统之间配置切电保护设备。这种节能方式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因此在广大的内地无法广泛推广,因此新能源基站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方案。

6 基站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测控制节能

机房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空调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了基站机房环境的智能检测控制系统,运营商在进行智能通风改造和引入通风系统时主要通过智能开启或关闭通风系统或空调实现的。但是一般采用直通风和自然散热等方式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自然通新风系统和热交换新风系统构成了基站的新风系统。当室外的空气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给通风实现室内散热而达到了机房内部降温的目的,由于基站空调的运转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7 结语

目前,对于基站主设备的节能,直接牵涉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管关于通信基站节能减排运营商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方案,但是通信基站节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规划建设、日常维护、技术改造等各环节,这里既牵涉到很多专业,也牵涉到很多厂家或部分,而且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基站节能需要多项技术相结合,多方面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更好的节能系统,而且只能更好,没有最好。

参考文献:

[1]刘涛.移动通信基站的综合节能[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2]赖春旺.基站节能方法和途径初探[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3]魏鹏飞.关于基站空调运行节能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4]孙研.通信机房节能综合解决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06).

[5]王少华,王佳庆.超导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04).

篇4:通信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

按照雷电形成的方法可以将其分为直击雷、感应雷以及球形雷三种。其中直击雷是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点发生瞬时放电现象, 直击雷的危害主要针对室外物体, 比如天馈、空调室外机以及室外变压器等等。通常我们把防直击雷的系统称为外部防雷系统, 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等传统的避雷设备, 规范设计、合理安装实现有效防御直击雷的目的。所谓感应雷是指雷电与雷云之间、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 附近的各类连接线上会产生电磁感应, 比如传输信号线路、电力传输线路以及基站内部各类设备的连接线等等, 这种电磁感应可能会侵入到设备中, 对串联在线路中的或者终端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害。一般情况下一次雷闪击的影响范围较大, 可能会造成若干电子设备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的现象, 并且这种感应高压会被基站的供电线、信号中继线等引入系统中, 并传送至很远的距离, 进一步扩大雷害的范围。基站供电线路、馈线、光缆等均可能引入感应雷产生的感应电压, 对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等产生破坏。因此防护感应雷击可以从上述入侵通道着手, 采取措施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泄放入地, 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安装浪涌保护器、屏蔽、接地等方法。对于球形雷而言, 通常某些特殊的地理环境或者地理位置才可能发生球形雷, 其不具代表性, 此处不做赘述。

2 雷电的入侵途径

强雷电流会通过移动通信基站建筑物金属体、通信设备金属外壳的电气连接等直接流入通信设备内部, 损坏通信设备;强雷电流脉冲流经基站柱或者梁金属体时会向机房空间发出雷电磁脉冲, 机房内电缆线、通信设备上耦合产生感应电压损坏通信设备;雷电直击楼顶铁塔时, 一些雷电流会直接流到天馈线并沿着天馈线涌入通信机房而损坏通信设备;还会通过基站建筑物的地线下地, 由于地网中有相应数值的接地电阻, 所以雷电流就会在地网上产生很高的地电位升, 通信网络设备会由于不同地点的电位差过高最终被损坏。

雷电还会通过局外金属缆线对通信设备造成破坏, 局外金属缆线长度过长, 雷电经过之处会发出雷电磁脉冲, 金属电缆上产生感应电压, 整条线上的雷电压累积起来沿着电缆涌入机房, 损坏通信设备;雷电直接击在缆线上会击穿电缆绝缘流入缆线, 大雷电流沿着缆线进入房损坏通信设备;此外, 基站建筑物附近落雷会产生强大的雷电磁脉冲, 通过空间电磁感应基站金属缆线上会直接产生感应电压损坏精密的核心电子设备等。

3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措施

3.1 外部防雷

具体来讲整个外部防雷系统共包含三个部分, 即避雷针、引下线以及接地地网, 对于整个防雷系统而言, 这三个模块缺一不可, 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通路, 一旦系统遭到雷电的袭击破坏, 雷电流可以通过这个电气通路流泄入大地;而在通信基站内主要是天馈线系统、机房建筑物等会受到直击雷的损害。要合理的设计避雷针的保护角, 保证接地系统的性能良好。接地体包括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地体两种, 其埋入土壤或者混凝土基础中, 起到散流的作用人;而接地网就是将需要接地的系统统一的连接到一个地网上, 或者利用地下或地上用金属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网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电气相通的、统一的接地网, 因为所有的防雷系统均需通过接地系统向大地泄放雷电流, 才能实现保护设备与人身安全的目的, 因此接地系统的性能一定要得到保证。具体而言, 基站接地系统包括建筑物地网、铁塔地、电源地、逻辑地以及防雷地等, 各地网相对独立, 且保持特定的距离, 以免发生地电位反击事故。所以如果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与规范要求不符, 则要将其连在一起, 如果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连接, 则可以利用地电位均衡器进行等电位连接。

3.2 内部防雷

外部防雷要与内部防雷相结合, 才能更有效的保证基站的安全性。具体而言, 内部防雷包括三个部分, 即屏蔽、防雷器以及等电位连接。每对双绞线或者四对双绞线均可使用金属屏蔽, 双绞线或者四对双绞线不同, 放在一起可以共同使用一个金属屏蔽, 因为金属屏蔽具备趋肤效应, 其所产生的吸收与反身作用可以将周围的电磁场进行分割, 并且有效减少单独屏蔽对绞线之间的串音。防雷器则是一种过压保护电子器件组合, 其具备低压状态下呈高阻开路状态、高压状态下呈低阻短路状态的特点, 可以承受大电流通过。在供电线路上并联防雷器, 一旦遇到雷击时会立即呈现短路保护设备不受损害。此外, 防止干扰信号受影响可以采用等电位连接的措施, 可以有效控制雷电流造成的电位差。其实所谓的等电位连接是指把建筑物金属材质的设备做良好的电气连接, 包括通风管道与下水管道、大件金属物体以及建筑物的梁与柱内钢筋等等, 并且可以实现与所有接地网良好的电气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可以保证系统在受到雷击时, 整个建筑形成一个统一的带电体, 大幅降低了每部分的电位差, 特别是各类金属材质物体之间, 几乎没有电位差, 因此不会发生闪击放电或者损坏建筑的事故。

3.3 其它部位的防雷

其它部位是指馈线与走线架。馈线的防雷接地工作十分重要, 馈线进入机房后会先连接避雷器, 再利用1/2跳线将其引起至BTS机架;避雷器通过地线与防雷地线排相连接, 每条主馈线的位置在靠近天线侧馈线顶部接头约1m处, 杆体底部、进机柜后以及机架连接前需各做一次接地;如果馈线距离较长, 间隔20m就要做一次接地, 需要注意的是馈线接地线的布放必须与雷电流的方向保持一致。此外要注意做好直线架两端的防雷接地, 室外走线架不得连接室内走线架。

参考文献

[1]赵永云, 刘刚.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浅析[J].科技风, 2012 (4) .

上一篇:补贴发放通知书下一篇:铁路机车车辆专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