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2024-05-17

儿童疫苗接种规定(精选12篇)

篇1: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儿童计划疫苗接种(三)

破伤风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2到3个月时一次注射,在4个月,5个月各注射1次,4年和15~强化注射剂量。

我的孩子需要吗?

破伤风,也被称为牙关紧闭症,是由一种毒菌引发的。这种毒菌生长在土壤、灰尘和肥料里,然后通过皮肤上的伤口进入人体。接种该疫苗能保护皮肤上被感染的割伤口和擦伤口。

有效吗?

一次完整的注射接种能在几年内达到接近100%的.保护作用。

有副作用吗?

几乎没有。

百日咳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3个月时一次注射,在4个月、5个月、4年和15~17年强化注射剂量。

我的孩子需要吗?

百日咳是一种令人非常痛苦的、长期的、能在任何年龄发生的疾病,对婴儿来说特别的危险。在患百日咳的年龄小于6个月的200个婴儿中就会有1个死亡。

有效吗?

在进行标准的婴儿期接种后几年内,该疫苗在80%~90%的场合是有效的。

有副作用吗?

几乎没有。

白喉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2到3个月的时候一剂量,然后在4个月、5个月各注射1针,4年和15~17年的时候强化注射剂量。

我的孩子需要吗?

白喉曾经在澳大利亚非常流行,每年杀死数以千计的人。它是一种影响上呼吸道和偶尔影响皮肤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白喉病菌的强大毒性能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能破坏心脏和神经组织。即使在最现代化的医疗条件下,1/15的患者仍会死亡。

有效吗?

白喉疫苗几乎100%有效。

有副作用吗?

白喉疫苗,也被称为DTP疫苗,是一种组合的疫苗,包括破伤风和百日咳。在大约1/10的婴儿中,DTP疫苗会引发局部的反应(注射点的红色和轻微的发热),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少见。

篇2: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2个月的时候口服一剂量,然后在3个月、4个月和4年时强化注射剂量。

我的孩子需要吗?

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种影响神经和消化系统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还没有从世界上根除,而且由它引发的传染病能导致患者瘫痪,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致死。

有效吗?

无论是口服的还是注射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都100%有效。

有副作用吗?

副作用几乎不存在,只有1/2500000的口服疫苗使用者发生瘫痪。

肺炎球菌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2个月时第一次注射,在4个月和6个月的`时候强化注射剂量。对在婴儿期没有接种的孩子来讲,免疫接种被建议一直持续到2岁(在7个月至17个月的时候需注射2剂量,在18个月后只需1剂量)。

我的孩子需要吗?

肺炎球菌疫苗可抗侵袭性感染(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急性中耳炎,还可降低在鼻咽部的抗菌率。

肺炎球菌能引发耳部感染,肺炎,严重的感染和脑膜炎。在澳大利亚,曾经5岁左右的每1000个孩子中就有3个至少患一种肺炎球菌侵入而引发的疾病(严重的流血感染或者脑膜炎)。

有效吗?

篇3: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现状,对策

计划免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率以控制和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有效接种率的高低, 取决于适龄儿童的及时接种率以及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实际情况;但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国家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目前, 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21亿, 并且流动人口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逐渐由分散的、单身外出形式流动向家庭聚家迁移形式转变[1]。流动人口一般无固定住所、流动性大, 难以管理, 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成为免疫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经调查流动儿童的建证率和接种率与常住儿童均有显著性差异。

1 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

1.1 流动儿童的特殊性使接种率降低

(1) 流动儿童家长文化水平、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致使他们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不能按《儿童预防接种证》中的免疫程序主动及时带孩子到接种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 有的流动儿童在原居住地已接种了部分疫苗, 家长将儿童接种证丢失或不能将接种证带到现居住地, 而且不能说清楚自己孩子已接种疫苗的种类及具体接种时间, 现居住接种点要求提供儿童既往接种史时, 因嫌麻烦而放弃对儿童的接种。 (3) 流动儿童聚居地的客观条件使接种医生入户比较困难, 他们不能对辖区内居民定期进行入户调查, 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 这样使一些适龄儿童未免疫或未及时免疫。大部分村级接种点只有一名预防保健人员, 负责医疗兼防疫, 有时无暇顾及计划免疫工作, 定期入户调查更是没时间。 (4) 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因儿童的年龄增长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国家实行扩大免疫规划之后, 由原先的6种疫苗扩大到11种, 儿童在6岁之内各年龄均要接种疫苗, 部分家长对儿童在1岁之内疫接种较为重视, 1岁到6岁因儿童自身免疫力的提高, 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重视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流动儿童, 而且也表现在常住儿童。 (5) 流动儿童增加, 接种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一是随着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务工,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大量的农村儿童也逐渐拥进城市求学, 致使流动儿童大量增加, 而流动儿童正是接种工作管理的难点。二是城区择校现象严重, 部分城区常住儿童因上幼儿园和小学脱离原接种单位的管理, 而新接单位又无该儿童的资料信息, 使这部分儿童存在严重的疫苗脱漏现象。 (6) 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 如发热、局部红肿等现象, 家长因害怕孩子再次接种疫苗后而出现同样的反应而放弃接种。

1.2 基层接种点的工作现状使接种率降低

(1) 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形式落后。计免免疫宣传经费短缺, 宣传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散发传单、宣挂横幅、张贴标语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这种宣传方式目前已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而且宣传面很小。 (2) 工作人员数量不足, 工作人员负担重、工作有消极情绪。防保人员工作负担重, 工作压力大:经调查防保人员的人均服务人口数未达到卫生部规定的1∶4000的标准, 防保人员数量少, 而且工作量大, 工作内容繁杂, 任务重, 同时防保人员身兼数职。目前防保工作交叉信息多, 信息缺乏整合管理, 重复的劳动极大的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 工作人员待遇低, 缺乏奖励机制, 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防保工作人员每月只能领到基本工资, 基本没有什么奖励, 与临床工作人员高额的奖金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这极大的打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部分防保人员报着混日子的态度, 工作责任性不高, 也不安心干防保工作。 (4) 接种证查验学校发挥作用不够。接种证查验工作是对流动儿童漏现象的一种补救措施, 接种证查验工作本是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 但目前的现状是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主要靠卫生部门来开展, 单靠卫生部门不能完全掌握儿童疫苗接种情况, 同时对漏种的儿童不能像教育部门那样方便督促提高接种工作。接种证的查验教育部门不能按要求每年开展督导, 导致学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不重视。 (5) 医院重医轻防, 对预防接种工作支持力度不够。各医院重医轻防的观念仍存在。首先, 大多数医院领导认为防保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任何专业的人员只要用心都可以做好, 因此更换防保人员时不经培训直接上岗。其次, 受市场经济和医疗竞争的影响, 医院管理者不仅不给防保岗位增加人员, 而且还将医院的琐碎事务都安排给防保人员, 防保人员工作负担重, 学习时间少。再次, 由于目前防保工作全部是免费服务, 不但不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与临床工作能给医院带来具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因此医院将一部分从临床岗位精减下来的人员安放在防保科, 造成了防保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调查显示, 村级防保专干基本上为村上的赤脚医生, 他们的主要职业是看病, 防保工作也是兼职, 因此卫生院下派的工作很难全面落实到位。

2 流动儿童接种率的对策

2.1 改变宣传方式, 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由于流动儿童人口的流动性大, 居住不稳定, 经济收入难以保障, 儿童的监护人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 接种知识信息量少, 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最关键措施是加大宣传力度[2]。近年来个别地区出现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和事故, 不仅妨碍了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而且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随着法制关念的不断加强, 强制性的预防接种已不可能, 宣传工作尤其重要[3]。因此预防接种宣传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政府出面对公益性的宣传提供免费服务平台, 该变落后的宣传方式, 使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 如街心LED显示器、各公交车LED显示器、手机群发短信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宣传工作是一项常期的工作, 应不定期的进行宣传, 政府领导参与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 加大工作人员数量, 成立专职预防接种工作队伍

防保工作的开展是可持续性的, 这就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防保工作人员, 自2008年实行扩大免疫规划后, 疫苗接种由原来的6种疫苗增加到11种, 加上2007年实行“儿童接种客户端系统”, 儿童接种信息实行电子化与纸质同时管理模式, 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原来的3倍以上, 同时要求工作人员熟练电脑操作, 因此成立专职的预防接种工作队伍势在必行, 从临床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已完全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

2.3 设立奖励机制, 提高工作人员待遇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 对接种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对完成出色的工作人员实行物质奖励, 改变以前只奖励领导, 而不奖励具体工作人员的陋习, 同时不论是医院还是接种点, 都应将接种工作补助发放到每一名具体工作人员身上,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工作积极性。

2.4 增加工作经费,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

政府部门加大对乡、村级医生的报酬投入, 使他们有足够的工作经费, 工作有积极性, 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县、乡级防保人员开展集中培训, 培训方式多采用讨论式的方法, 多听取基层工作的难点, 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防保医生作为预防接种工作的直接实施者, 其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质量, 接种点接种医生每月对辖区适龄儿童入户调查, 对接种情况进行登记。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此项工作加强督导, 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对出现问题的接种点予以通报, 通过以上方法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2.5 多部门合作, 由其是学校要把接种证查验工作重视起来

政府应制定相应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协调公安、计生、妇联、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将流入的流动儿童及时通知接种医生[4], 同时通知流动儿童及时到接种点进行接种证查验, 查验所漏种的疫苗。教育部门将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开学日常事务, 主动做好接种证查验工作, 对未按程序完成免疫接种的儿童及时督促到接种点补种疫苗, 并对儿童在校期间接种情况进行登记, 确保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6 实行疾控机构直挂, 防保人员归疾控管理

目前各医院的防保人员均为医院内部工作人员, 防保人员的更换由医院所决定, 因此防保人员更换频繁, 人员的不稳定难以使工作稳步提升,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防保人员实行疾控机构直挂, 任命和离调均由疾控机构统一调配。

2.7 接种信息实行一卡通

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实施网络化管理将显的尤为重要, 网络化管理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特别对因流动儿童流动性大, 纸质接种资料难以完整保存的情况下, 准确完整的保存了儿童预防接种的原始记录。流动儿童只要持有“一卡通”, 无论在什么地方, 都能将既往接种信息显示出来, 现居住地的接种点也能及时的掌握脱漏的疫苗, 及时给以补种。

参考文献

[1]陈刚, 吕军, 张德英, 等.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7) :541-543.

[2]林永杰, 雷仁宇, 罗耀星, 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6) :586-589.

[3]何艳青, 倪政.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 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3, 17 (8) :51-53.

篇4:哪些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1.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因为发烧往往是流感、麻疹、脑膜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疫苗不但会加快发病,而且会加重病情,使病情变得复杂。同时,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也会有发烧的情况出现,这样会给医生对患儿病情的诊断带来干扰。在儿童发烧期间接种疫苗还会使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和致病的细菌互相干扰,影响免疫力的产生。因此,在孩子发烧期间家长不应给孩子接种疫苗。

2.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及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因为接种疫苗后各种疫苗都要经过肝肾等器官代谢,使有病的器官负担加重,影响有病器官的康复。

3.大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以及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4.重度营养不良、患有严重佝偻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这些儿童往往体质较差,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好,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所以不适宜接种疫苗。

5.有过敏性体质及哮喘病、荨麻疹病或接种疫苗时曾发生过过敏反应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因为疫苗中含有极其微量的过敏原,这些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儿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有过敏性体质的儿童来讲,由于他们对过敏原的敏感性极高,所以微量的过敏原也会使他们发生过敏反应,给他们的身体带来危害。

6.全身有淋巴结肿大的儿童,在未查明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之前不宜接种疫苗。

7.正患有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时间不足2周,正处在恢复期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况且患过带状疱疹、水痘、麻疹等传染病的儿童就已经获得了对这些疾病的终生免疫能力,也不必再注射相应的疫苗了。

8.密切接触过流行性传染病患者的儿童,不宜马上接种疫苗。这类儿童应该在度过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后,在未发病的情况下方可接种疫苗。

9.有的儿童由于受到某种病毒的隐性感染(即感染了某种病毒却并未发病),体内已经产生了该种病毒的抗体,也就没有必要再接种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了(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就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

10.接种的部位(一般为上臂或臀部)有严重的皮肤病,如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这些疾病后再接种疫苗。

11.在最近一个月内已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因为丙种球蛋白有增强机体抵抗力及预防感染的作用,所以此时接种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力。

12.腹泻的儿童(大便每天超过4次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因为腹泻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掉从而使疫苗失去作用。另外,腹泻如果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也会干扰疫苗产生免疫力。

篇5: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宝宝注射哪种疫苗

对于每一位宝宝来说,注射疫苗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式。对于每一位妈妈都知道要给自己的宝宝接种疫苗,但是究竟要接种哪种疫苗,相信很多妈妈都是很混乱的,甚至不是很清楚。那么究竟小孩应该注射哪种疫苗呢?我们快来看看吧。

1、卡介苗:这个对于每一位宝宝来说都是要接种的,作用是来预防结核病。宝宝刚刚出生就需要借助,一般来说,一生只需要接种一次;

2、乙肝疫苗:作用是来预防乙肝的,宝宝刚刚出生之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时候,各需要接种一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作用是来预防百日咳以及破伤风的。在宝宝3个月、4个月、5个月以及2岁的时候都需要接种一次;

4、麻疹疫苗:作用是预防麻疹的。宝宝8个月以及6岁的时候都需要接种一次。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很多妈妈们都认识到在宝宝出生以及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接种疫苗对于宝宝来说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免疫力。其实不是全部的宝宝都是适合接种疫苗的,那么究竟什么宝宝是不能接种疫苗呢?我们快来看看吧。

1、如果宝宝患有各种疾病,是不适宜接种疫苗的,例如发热、腹泻、感冒等情况,都是不适合注射疫苗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严重心脏病等疾病的情况下,身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如果这时候还去接种疫苗就有可能承受不了接种之后会带来的疫苗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宝宝的病情加重;

3、注意对于患皮肤病的宝宝也是不能进行接种的;

4、对于过敏的宝宝,很容易有不良反应产生,是否要接种疫苗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幼儿疫苗的注意事项

新闻上时常出现新生儿接种疫苗死亡的案例,听起来让人胆战心惊,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如果疫苗本身没问题,只要注意新生儿的各种身体状况,一般是不会出现这种意外的。一般对于疫苗的接种,新生儿是会有一些反应的,一种是接种反应,也就是生物制品本身所引起的接种反应,一般比较轻微,会自然消失,另一种是异常反应,这与新生儿的体质有很大关系,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发生异常反应,可能出现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这时候父母和医生就要特别注意了。对于宝宝接种疫苗中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具体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及时让医生知道宝宝的各项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是早产儿,是否营养不良等,这些情况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应该咨询医生后再商量对策。

2、患有感冒、腹泻、发热等疾病的宝宝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应该在病情痊愈之后再行接种,而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也不可以注射疫苗。

3、患有皮肤病或者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注射疫苗,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4、刚刚接种疫苗的宝宝不应该急着回家,而是需要在医院等候20~30分钟左右,一旦宝宝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就医。

5、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给父母一个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出宝宝需要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表,爸妈们一定不要粗心,要严格按照小册子来接种疫苗。

6、宝宝接种疫苗之后,爸妈要注重宝宝的卫生,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给宝宝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

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如果宝宝有发热或者其他一些特殊情况的,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疫苗接种的。另外,在给宝宝接种疫苗时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些事项!

1、先了解自家宝宝的健康状况。宝宝近几天是否接触过有传染病的人,有没有发热、拉肚子、咳嗽等症状,这些问题在给宝宝接种前都需要告诉医生,作为能否进行预防接种的参考,以免造成反效果。

2、查看宝宝有无禁忌症和过敏史。心脏疾患、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化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以及有过敏史、惊厥史等都属不能进行预防接种的范畴。此外,如果宝宝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也应推迟接种时间。

3、需详细了解要接种的疫苗。接种前,父母不但要事先准备好《预防接种证》以便让医生凭证接种,而且自己也要了解接种的是什么疫苗。如果宝宝在上次接种这种疫苗后出现过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出现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看这次能不能再接种这种疫苗。

篇6:儿童为何要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百白破联合疫苗:是将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联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儿童为什么要进行疫苗预防接种?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表现有哪些?其发生概率是多少?针对以上问题,记者18日采访了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主任医师翟如方说,预防接种也叫打防疫针、打疫苗,就是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使疫苗进入人体并产生抵御某些病毒或细菌的能力,保护身体不得某些疾病。

“通过开展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比如天花、小儿麻痹症在我们周围已经见不到了,这就是开展预防接种的功劳。”翟如方说,具体来讲,不同类型疫苗的功能分别是:

卡介苗:婴儿出生后接种,是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栗粒型肺结核等儿童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乙型肝炎疫苗:目前使用的是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安全有效,用于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百白破联合疫苗:是将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联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

上述疫苗对儿童免费,家长只需交规定的注射费用。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乙肝疫苗是比较安全的,脊灰疫苗接种后发生疫苗相关病例在百万分之一左右,接种麻疹疫苗后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也在百万分之一左右,乙脑、流脑疫苗相对高一点。”翟如方说。

篇7: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精神,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依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具体实施对象公示如下:

一、实施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

甲肝疫苗、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随着疫苗供应量的增加,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三、实施时间: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四、接种要求 1.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

2.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2剂间隔3个月)A群流脑疫苗,即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3周岁即2005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6周岁即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3.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和2周岁即2006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

4.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5.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篇8: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研究

关键词: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流感样疾病

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即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给个人乃至全社会带来较大损失, 因此, 流感的预防非常关键[1]。为评价流感疫苗对接种儿童的具体保护效果, 笔者收集2011年1~3月对123名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儿童, 研究接种流感疫苗后的流感样疾病发病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辖区内123名适龄儿童作为观察组, 于2011年1~3月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观察组中, 男68例, 女55例, 年龄3~11 (6.3±2.72) 岁。另选取辖区内122名儿童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66例, 女56例, 年龄3~12 (6.2±2.68) 岁。两组研究对象一年内均未接受过流感疫苗接种, 前一年内流感样疾病发病情况相似, 且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 自愿参与研究, 愿意接受测试并配合随访。

1.2 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之前1年内接种疫苗种类以及=副反应、既往病史、之前1年内流感样疾病发病情况。流感疫苗接种后的第1、3、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 随访所有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是否发生流感样疾病以及疾病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及由于流感样疾病发生导致的医疗费用、家属陪伴和误工费用等, 同时统计观察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副反应情况[2]。流感样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已经制定出的国家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 具体标准为[3]:流感高发季节, 患者突然发热且体温≥38℃, 并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寒战、咳嗽、咽部红肿、鼻塞、咽痛、虚弱乏力等症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儿童接种疫苗后, 1、3、6个月内发生流感样疾病情况与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家人陪伴和误工造成的间接费用, 以及接种流感疫苗后出现硬结、红肿、发热以及其他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种疫苗后的效果

观察组接种疫苗后, 1、3、6个月内发生流感样疾病人数较少, 且由于流感样疾病发生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家人陪伴和误工造成的间接费用也较少,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2.2 流感疫苗接种后的副反应

123例观察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 仅出现局部硬结2例, 红肿1例。

3 讨论

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治疗时间明显长于成年人, 而且由于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 易成为病毒传播受害者, 发生流感后症状较重, 中耳炎、肺炎、流感脑炎、发热惊厥、肌炎等并发症多且危害大[4]。相关研究表明, 流感疫苗可起到保护易感人群, 降低人群中流感样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降低流感样疾病导致的治疗费用。有研究已经证实, 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流感样疾病的发病率可降低30%以上, 流感季节中住院时间减少4d, 由流感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或诱发其他疾病加重而导致的死亡率降低一半以上, 直接医疗费用可减少100美元[5]。由于人对流感普遍易感, WHO建议儿童及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因此, 探索流感疫苗对儿童的具体保护作用对流感防控意义重大。

本研究显示, 接种流感疫苗后, 观察组的1、3、6个月内发生流感样疾病人数较少, 且由于流感样疾病发生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家人的陪伴和误工造成的间接费用也较对照组少, 表明疫苗对儿童预防流感的发生, 效果明显。同时, 观察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 仅有少数儿童出现局部硬结和发热等症状, 但症状轻微, 均自行缓解, 充分说明疫苗的安全性值得信赖。综上所述, 流感疫苗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 可应用于儿童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参考文献

[1]郭斌.820例流感疫苗接种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重庆医学, 2009, 38 (7) :839-840.

[2]张倩.农村儿童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3, 21 (7) :486-486.

[3]聂其令.入托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观察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3 (1) :139-139.

[4]边国林, 许国章, 朱利利, 等.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效果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 (1) :12-13, 19.

篇9:儿童流感疫苗如何接种?

在中国北方,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6月间是流感的好发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重要手段,这点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只要孩子不是过敏体质,而且没有其他接种流感疫苗的禁忌症,家长应尽可能坚持每年冬春季节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和接种流感疫苗呢?家长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流感疫苗应该去哪儿接种、如何选择、需要接种几次、会不会产生副作用?

一般孩子出生时就会有一个接种证,接种地点在孩子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医院预防保健科,如果没有接种证则可以到防疫站门诊进行接种。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流感疫苗时,要注意疫苗的类型是否适合孩子。流感疫苗有0.5毫升成人剂型和0.25毫升儿童剂型两种。出生不满6个月的孩子不能接种流感疫苗,6个月~35个月(三岁以下)儿童需要接种0.25毫升剂型疫苗,需要接种两次,之间相隔4周时间。年龄超过3岁的孩子可以接种0.5毫升成人剂型。

儿童在接种疫苗之后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着水。接种后一天之内要注意观察孩子体征,少数孩子会有稍许不适,如接种部位短暂的轻微疼痛、红肿等,还有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烧现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一般24小时之后会自然消失。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烧、局部红肿不消等现象,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哪些孩子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流感疫苗虽然安全有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如孩子有过敏史、癫痫等脑病病史或免疫缺陷症等就不能接种。另外,如果孩子正患有湿疹、疥疮、发烧等病未痊愈,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传染病等暂时也不能接种。对那些分两次注射的3岁以下的儿童,假如第二次预约注射的时间正在生病,就要推迟注射,如果病程较长,就不要再注射第二针,先以治病为主。另外,前面提到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3、流感疫苗会不会也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有些人认为,流感只不过是“流行起来的感冒”,没什么了不起。其实,流感和普通感冒有着天壤之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达200种不同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等,更多的症状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严重咳嗽,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才需要特别加以预防。

篇10: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出生时:乙肝(1)

一个月:乙肝(2)

二个月:卡介苗、糖丸(1)

三个月:糖丸(2)、百白破(1)、HIB(1)

四个月:糖丸(3)、百白破(2)

五个月:百白破(3)、HIB(2)

六个月:乙肝(3)、流脑A+C结合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1)

七个月:HIB(3)、八个月:麻风(腮)疫苗、乙脑(1)

九个月:流脑A+C结合疫苗(2)

十二个月:水痘疫苗

十八个月:麻腮风、甲肝疫苗

十九个月:百白破(4)、HIB(4)

二周岁:乙脑(2)、轮状病毒疫苗(2)、23价肺炎疫苗

三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3)

四周岁:糖丸(4)

六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2)、白破

注:1)季节性疫苗:六个月以上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份);

2)HIB、轮状病毒、水痘、流脑A+C结合疫苗、23价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为二类疫苗,需自愿自费接种。如拒绝接种请家长告知登记医生。

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

出生时:乙肝(1)

一个月:乙肝(2)

二个月:卡介苗、糖丸(1)

三个月:糖丸(2)、百白破(1)、HIB(1)

四个月:糖丸(3)、百白破(2)

五个月:百白破(3)、HIB(2)

六个月:乙肝(3)、流脑A+C结合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1)

七个月:HIB(3)、八个月:麻风(腮)疫苗、乙脑(1)

九个月:流脑A+C结合疫苗(2)

十二个月:水痘疫苗

十八个月:麻腮风、甲肝疫苗

十九个月:百白破(4)、HIB(4)

二周岁:乙脑(2)、轮状病毒疫苗(2)、23价肺炎疫苗

三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3)

四周岁:糖丸(4)

六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2)、白破

注:1)季节性疫苗:六个月以上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份);

篇11: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3-11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时须由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

1.3-11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时间如何安排?

各新冠疫苗接种门诊将根据疫苗供应情况有序开展该段人群的接种工作。具体接种时间及地点,由各学校(幼儿园)另行通知。

2.3-11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儿童、青少年和18岁以上人群一样,都是免疫屏障构筑的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按照自愿原则,但学校属于人口密集场所,并且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严密,3-11岁儿童大多都未曾感染,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近期国内疫情虽以境外输入相关小规模疫情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新冠疫情中均出现了儿童和青少年感染人数较多的特点。例如今年9月福建疫情最早发现于学校,并且多在学校、家庭及工作单位等地点发生传播。这些信息提示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在疾病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旦有输入性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不仅容易造成局部的传播流行,而且有的人感染发病后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通过接种疫苗一方面使得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该段儿童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保障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正常运转。

3.3-11岁儿童接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安全?

临床研究表明,儿童组(3岁-17岁)接种疫苗之后,安全性良好,和18岁的成人组一样安全,同时抗体水平也和成年人是一样的,儿童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接种部位疼痛,局部反应为主,全身反应很少,个别人可能会有发热等表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多喝水,2-3天即缓解,如有高热不退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我县3-11岁儿童获批使用的新冠疫苗是哪种?需要接种几剂次?间隔多久?

目前获准在未成年人中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生物)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2周或3周,具体以使用的疫苗种类为准。

5.什么情况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症)?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经接种工作人员评估,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余情况。

6.是否会与其他疫苗接种产生冲突?

优先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建议新冠疫苗接种和其他疫苗接种中间间隔至少14天,但如果出现外伤、狗咬等情况,需要打破伤风或者是狂犬疫苗,不受14天间隔的限制。

7.3-11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需携带这些证件:

(1)身份证或户口本(二选一);

(2)预防接种证(如有需提供);

(3)提供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需要现场签字确认)、父母至少一方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及联系方式;

(4)非监护人陪同前往的,必须提前准备好纸质委托书(特别提醒:委托书必须要监护人本人签名,陪同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

8.接种疫苗前注意事项

监护人应当充分阅读《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确保孩子的健康状况良好,无上述禁忌症。接种前避免空腹、劳累,请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穿宽松衣物,在放松的状态下接种。接种时需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监护人只可1人陪同。

9.接种疫苗过程中注意事项

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向医生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过去接种疫苗的禁忌症、疾病史等,以便接种医生来判断,是否应该接种。

10.接种疫苗后注意事项

篇12:儿童疫苗接种规定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并评价其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洞口县2007年以后出生的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369例,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表面抗体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与乙肝表面抗体低应答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疫苗接种后的表面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无应答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在预防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6-7岁儿童的预防效果有限,需定期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检测与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关键词】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接种

本文主要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近期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洞口县2007年以后出生的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369例,男性196例,女性173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28±1.05)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洞口县户口或非洞口县户口但在洞口县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为0、1、6程序;家长均签署临床调查研究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接种证、卡遗失及无接种记录证明者;有免疫缺陷、恶性疾病与免疫功能受抑制者;严重疫苗不良反应史者;严重营养不良者;接种期间患有发热、全身不适等急性病者。

1.3 调查方法

1.3.1 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法 ①制定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疫苗接种情况(基础疫苗接种时间、地点、种类、剂次、剂量等)。②发放与回收问卷:针对托幼机构儿童,由机构负责人、老师协助家长完成问卷填写;散居儿童凭预防接种证在规定时间与地点接受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问卷资料由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统一回收,并同时给予乙肝表面抗体免费检测。

1.3.2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测定方法 采集儿童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标本2mL,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检测儿童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指标水平[2]。

1.4 观察指标 疫苗接种观察指标:医院出生率、全程、首针及时接种率;表面抗体(HBsAb)反应观察指标[3]:阳性(乙肝抗体滴度≥10mU/mL)、无应答(乙肝抗体滴度<2.1mU/mL)以及低应答(乙肝抗体滴度在2.1-9.9mU/mL之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果

2.1 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洞口县纳入调查的369例儿童中,医院出生比例为94.04%,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16%,全程接种率为95.39%;且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与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 本次调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例数为352例,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94%,表面抗体低应答率为5.40%,无应答率为9.66%。且6岁、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比6个月-1岁组儿童低,无应答率比其他年龄组儿童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讨论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洞口县纳入调查的369例儿童中,医院出生比例为94.04%,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16%,全程接种率为95.39%,说明洞口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效果较理想,预防乙肝的免疫屏障已基本形成,可以有效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达到控制乙肝的目的。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院出生为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本辖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本调查中,通过对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以及接种后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洞口县各年龄组儿童的全程接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0、1、6免疫程序在洞口县乙肝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明显,家长的疫苗接种意识与免疫程序接受度均较高。且本研究结果得出洞口县252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94%,随着接种年限的延长,表面抗体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无应答率和低应答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6岁、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无应答率高于其他年龄层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抗体保护效果随着儿童接种年限的推移会有所下降,学龄前儿童可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第二个高发感染人群。由此可见,儿童接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5-7年,需定期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测定,了解儿童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与表面抗体反应情况,定期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可以相应降低学龄前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4]。关于学龄前儿童进行定期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深入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洞口县儿童医院出生比例的升高为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创造良好条件,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能够相应提高婴幼儿抵御乙肝病毒感染能力,学龄前儿童应定期接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测定并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营企业亟须提高危机处理能力下一篇:学习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