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诗句——《李白的重阳节诗句》

2024-07-21

重阳节的诗句——《李白的重阳节诗句》(精选18篇)

篇1:重阳节的诗句——《李白的重阳节诗句》

关于描写重阳节诗句

1、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2、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4、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5、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6、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7、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9、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1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1、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2、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3、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14、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15、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篇2:重阳节的诗句——《李白的重阳节诗句》

重阳

宋·楼钥

佳处逢佳节,宁辞望眼劳。

有楼皆眺远,无日不登高。

野栗炊新秫,寒萸泛浊醪。

黄花何太晚,篱落上萧骚。

《重阳》的作者

楼钥,出身书香门第,楼璩第三子,母为汪思温长女。少好读书,潜心经学,融贯史传。隆兴元年(1163)进士,为胡铨所知赏,称赞他为“翰林才”。初任教官,后调温州教授。光宗继位,奏请爱护百姓,保养元气,提升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楼钥敢于直谏,无所避忌。光宗都说:“楼舍人朕亦惮之。”继迁给事中。朱熹论事忤韩侂胄被罢官,他上疏要求挽留。宁宗立,韩侂胄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显谟阁直学士,出知婺州,移知宁国府。

篇3: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 “登高节 ”。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 “点灯”“吃糕” 代替 “ 登高 ” 的意思 ,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如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 是金秋时 节 , 菊花盛开,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 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但仍以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篇4:重阳节的礼物

外婆,您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吗?我想送您一份独特的重阳节礼物。

我找来一块硬纸板、几张红纸、一团棉花球、一把剪刀、一瓶胶水,还有一张我精心挑选的照片。我将这些材料统统放在书桌上,先把硬纸板小心翼翼地剪成了爱心形,接着用红纸将硬纸板细致地包住,然后将棉花球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并把它们接二连三地粘在红爱心卡片上。

这是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上面是外婆教我骑自行车的温馨场面。“勇敢点!”外婆温柔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大胆地骑吧!”外婆经常叫我“囡囡”。我很喜欢这个发音。它让我联想到全家团圆时吃的汤圆,甜甜的、暖暖的、软软的。

回忆起骑车的经历,我不禁笑了起来。我把照片粘在红爱心卡片上,然后工工整整地将送给外婆的祝福写在卡片上。

妈妈看了看说:“外婆一定会喜欢的。”我把卡片小心地装入信封里,认真地写上地址。并和妈妈一起将礼物寄了出去。

整个星期,我都不停地查看信箱,可没有外婆的一丁点信息,甚至在重阳节那天也没有。我很沮丧。

“寄到外地去可能会很久。”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如果礼物掉了怎么办?”我担心地问,“我们应该给外婆打个电话。”

南方小镇电话信号不好,有时候话还没说完,电话就断了。打电话给远在南方小镇的外婆不仅不方便,也不便宜。尽管这样我还是想试一试。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聚在电话前,打开免提,等了一会儿电话接通了。“喂——”我的舅舅接了电话。“你好!”电话里一直有干扰音,妈妈不得不大声说话,舅舅终于听清楚了妈妈的声音。

“外婆在吗?”我不停地问,嗓音越来越大。我开始担心起来:如果我还没来得及与外婆通话,电话就断了,怎么办?“囡囡?”电话里传来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外婆!”我激动地大叫道。

外婆告诉我礼物收到了,重阳节过得很开心。外婆很喜欢我的贺卡,她还将贺卡精心收藏起来了。我听了高兴极了!

发稿/赵菱

篇5: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的诗句1: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宋)李清照:《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朝 陈)江总:《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重阳节的诗句4: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的诗句5: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宋)李清照:《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朝 陈)江总:《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登高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篇6:重阳节的诗句——《丁巳重阳》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唐)司空图《旅中重阳》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唐)司空图《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篇7:适合重阳节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7、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方岳《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之句》

8、萸津菊润斋醅熟,共助重阳辟恶杯。——宋祁《重阳前二日喜雨答泗州郭从事·雨洗淮天旱始摧》

9、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杜甫《复愁十二首》

10、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1、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2、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郑谷《漂泊》

13、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李群玉《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14、何须一醉独重九,但是相过多几回。——陈著《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危时时节已难得》

15、门掩菊花人独卧,冷风疏雨过重阳。——谢榛《重九雨中怀弟》

16、游人几许重阳恨,凭仗新诗一笑宽。——项安世《次韵重阳值雨》

17、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18、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徐夤《菊花》

19、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20、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赵蕃《重阳近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

21、重阳风雨不全篇,春草池塘岂满编。——杨万里《再和谢朱叔止机宜投赠奖及南海集之句》

22、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

23、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灩黄花酒。——苏轼《送杨杰》

24、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卓文君《怨郎诗》

25、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6、屈指重阳能几许,夜来寒露已为霜。——郭印《秋日即事八首·篱边准拟嗅清香》

27、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刘长卿《过裴舍人故居》

28、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29、篱边旧菊犹豫堪摘,天末新鸿不可招。——仇远《明朝》

30、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苏泂《和陶九日闲居》

31、江湖晚岁勤行李,风雨重阳倒接罗。——方岳《病中酬王尉》

32、重阳已过菊言开,情多不学年光老。——邵雍《秋日饮后晚归》

33、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杜牧《秋晚早发新定》

34、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戎昱《九日贾明府见访》

35、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36、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黄滔《贻张蠙》

37、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陈著《重五有感》

38、重阳才过便新寒,去岁如今暑尚残。——杨万里《晚登净远亭二首·重阳才过便新寒》

39、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

40、万里一身南海畔,客窗独看雨重阳。——祝允明《丙子重九戏题》

41、未知千古龙山下,有此重阳盛事哉。——项安世《续闻李季章提刑舟到用前韵迎之》

42、过了重阳九月九,叶落归秋,残菊胡蝶强风流。——马致远《行香子》

43、且餐山色饮湖光。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苏轼《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44、登高见佳句,意会无非诗。——方回《秀亭秋怀十五首·登高见佳句》

45、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46、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赵蕃《九日题越州光孝观壁》

47、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

48、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苏轼《丙子重九二首》

49、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殷尧藩《九日》

篇8:多姿多彩的重阳节

一、观察分析

重阳节作为众多民族节日之一, 有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它俗称“老人节”, 鼓励我们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切入点。但是在幼儿生活中, 比较容易被忽视。大部分幼儿对重阳节的认识比较少, 多数只停留在吃重阳糕, 要为爷爷奶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幼儿肆意地享受着祖辈的爱, 虽然知道爷爷奶奶爱他们, 可让他们说说爷爷奶奶是怎么爱自己的, 却没有几个能说得上来, 这样很难唤起幼儿心底的感激之情。换个角度让幼儿说说自己能为爷爷奶奶做的事情时, 幼儿的思路限定在帮忙做事情和说些好听的话, 或者是不切实际地买贵重物品孝敬爷爷奶奶, 对祖辈的情感关心甚少。针对幼儿对于重阳节的了解, 如何让幼儿更好地懂得对老人的关心呢?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增进情感交流, 加强节日氛围呢?如何让这一民族节日变得丰富有创意性呢?基于这些问题的发现, 我们设计的多姿多彩的重阳节就这样开始了。

二、具体措施

1.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 让幼儿感受重阳节的氛围

区域环境方面:美工区里我们设置了给爷爷奶奶做贺卡;图书区里我们投放了关于重阳节的图书;语言区里投放着采访我的爷爷奶奶;建构区我们幼儿为爷爷奶奶搭起了拐杖、老花眼镜等;集体活动方面:《重阳糕》《重阳节的由来》等活动,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老人表达自己的关爱。

2.通过民间游戏活动, 增进幼儿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结合重阳节, 我们进行了“和爷爷奶奶一起玩小时候的游戏”亲子活动, 让爷爷奶奶介绍他们小时候的游戏, 滚铁环、两人三足、踩高跷、踢毽子。在亲子活动环节, 让老人与幼儿一起玩游戏, 教育活动在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中完成, 愉快的活动使老人在活动中感受幼儿对自己的关心, 体验重阳节的快乐。

3.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 萌发幼儿主动关心老人的情感

以重阳节为契机, 让幼儿走进社区, 当幼儿用稚嫩的声音和优美的舞蹈祝福爷爷奶奶时, 此时此刻, 敬老院的操场上, 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启发幼儿把这份爱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为爷爷奶奶捶捶背、说祝福的话、送小礼物等等。老人们欣慰地享受着这份久违的温馨, 有的老人竟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重阳节的启示

1.将民族艺术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

我们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 择其精华, 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各班都创设了活动角, 让幼儿在活动角区中去听故事、绘画、看有关的资料等, 通过环境和游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把有关的内容有机地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通过游戏、歌曲、儿歌、绘画、折纸、故事等各种活动方式, 让幼儿轻松自如地了解掌握有关知识。

2.整合教育资源, 创新幼儿艺术教育的活动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 充实教育内容, 拓宽教育途径。如, 我们在三八节时组织幼儿走进超市, 为妈妈或者奶奶购买礼物。在幼小衔接进行中, 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激发幼儿对小学生的向往。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外出游览等多种活动方式, 让幼儿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受到良好的熏陶。

3.教师的观察, 是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重要依据, 是实施有 效教育的起点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现状和发展水平, 以确定当前最适宜完成的教育目标;根据目标和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观察、思考, 以选择更受幼儿欢迎的教育内容等。这样做的结果都是为了设计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教育要从研究幼儿开始, 研究幼儿要从观察入手。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 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使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重阳节作为民族节日之一,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切入点。

关键词:传统节日,启蒙教育,重阳节

参考文献

[1]江城.传统节日文化于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篇9:关于重阳节的典故

登高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其中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红纸小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红纸小旗代替插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据传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某年重阳,陶渊明在家中东篱下弹琴赏菊时,忽然想要饮酒。恰好有一白衣使者挑担前来送酒,于是立即畅饮,并写下名诗《九日闲居》。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还记载了酿造菊花酒的方法。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篇10: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1、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梧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2、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3、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无限幽恨,寄情空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柳永《斗百花》

4、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张可久《折桂令》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7、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司空图《重阳山居》

8、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

9、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

10、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谢新恩》

1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2、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王昌龄《九日登高》

13、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臼碌角嘀荨w匏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4、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李之仪《千秋岁》

15、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严维《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16、重阳寒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老夫。步蹇强登游藻井,发稀那更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耿《九日》

1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8、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9、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0、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21、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

22、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曹雪芹《螃蟹咏》

23、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24、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25、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26、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28、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30、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31、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32、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3、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34、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李之仪《千秋岁》

35、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6、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37、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38、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39、鸿北去,日西匿。――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0、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41、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42、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3、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44、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5、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46、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4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48、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49、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篇11:重阳节登山的诗句

2、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5、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6、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7、追往事,去无迹。——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8、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9、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0、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11、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2、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1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4、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15、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6、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8、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19、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0、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2、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3、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4、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25、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6、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7、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8、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29、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0、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1、倒照秦眉天镜古。——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2、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33、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4、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3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6、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7、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8、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9、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篇12: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唐)白居易《九日醉吟》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唐)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唐)白居易《陵园妾》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 一奉寝宫年月多。

年月多,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

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

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宫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门到晓月徘徊,柏城尽日风萧瑟。

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

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

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

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我尔军恩何厚薄? 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

(唐)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唐)独孤及《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唐)杜荀鹤《重阳日有作》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挦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唐)高适《重阳》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唐)皇甫冉《重阳日酬李观》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篇13:重阳节习俗

在古代,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无定法, 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像座宝塔, 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 (羊) 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 仍无固定品种,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 菊花盛开,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以诗出名, 以酒出名, 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 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 赏菊之习尤为昌盛, 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篇14:重阳节的缤纷诗情

◎相携登高意味浓

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想想看,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时节,登上高处一览大自然之美,怎不令人心旷神怡,烦恼尽消?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携壶上翠微,何等的雅兴;菊花插满头,又是何等的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的七律《登高》,虽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意味却与众人迥然不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当时诗人在夔州,恰逢重阳节,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景激起了他身世飘零的万千感慨。落木萧萧之衰飒无情,滚滚长江之汹涌无穷,这一“下”一“来”,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道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撼和领悟。这首诗被人赞为“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头插茱萸寄深情

古人认为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这样的习俗在诗中有极佳的体现。

最有名的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寄托了对兄弟的深情牵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包含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清代的吴伟业《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云:“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通过对比写出了诗人复杂的悲喜交织的心情。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且饮一杯菊花酒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慕其高洁傲岸,纷纷仿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唐代三朝宰相韋安石的诗“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将重阳时节的风物高度概括,用语清丽,美不胜收。孟浩然《过故人庄》有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在农庄里赏尽秀美田园风光,并与老朋友面场圃、话桑麻,意犹未尽,临走还要约定再访之期:重阳。

好酒莫如李白,他在《九月十日即事》里写道:“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明明是自己爱酒,重阳已喝过,次日继续饮,于是叹道:这菊花太苦了,竟然遭遇了两个重阳。其诙谐调侃让人不禁莞尔。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代才女李清照,在菊花的暗香与黄昏的清愁里,思念远行的夫君,一腔愁情,尽付与西风,人也憔悴如黄花,其间眷恋之深,令人感叹至今。

◎鸿雁高飞引愁思

虽有登高之快、茱萸之乐、菊花之美、美酒之香,重阳时的人们,仍免不了会有些许苍凉惆怅之情,尤其那些流浪天涯的游子和思乡的旅人。鸿雁,是重阳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写道:“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四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从“归心”“他乡”“同悲”等词,不难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极度思念。而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他席他乡,客中送客,尤其是“厌”字,使其思念之苦更深一层。像南朝诗人江总的“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明代诗人文森的“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都是将满怀愁思托付于雁字,留给后世不尽的回味。

而在现代人眼中,古老的重阳节又有了新的内涵。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会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可以充分领略到毛泽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豁达奔放。

编辑/王洪丽

篇15: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篇16:重阳节抒情的诗句

1)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吴 文 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3)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 文 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4)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5)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6)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7)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8)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9)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潘希白《大有·九日》

10)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11)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2)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3)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4)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5)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6)鸿北去,日西匿。——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7)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18)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9)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0)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1)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22)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23)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2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5)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26)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7)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9)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30)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31)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2)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3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34)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5)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36)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7)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38)自摘霜葱宜荐俎。——吴 文 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0)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41)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42)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3)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4)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4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4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47)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48)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9)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0)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51)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52)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53)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4)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55)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篇17: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____郑谷《菊》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____徐灿《菩萨蛮·秋闺》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____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____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____文森《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____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____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____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____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____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____文森《九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____赵时春《原州九日》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____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____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____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____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____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____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____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____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____妙信《九日酬诸子》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____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____宋祁《九日置酒》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____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____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____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____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____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____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____李白《九日龙山饮》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____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____曹雪芹《螃蟹咏》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____杜甫《九日寄岑参》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____杜甫《九日寄岑参》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____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____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篇18:重阳节与女性文化

一、重阳女儿节主要习俗文化

(一) 放重阳糕于女儿额头以祈福

此习俗, 古已有之, 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载:“九月九日天亮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作三声。”当今陕北过重阳, 夜里登山, 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 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 用来避邪。

(二) 吃重阳糕

俗云:“九月九, 精大软米咬一口。”九月九妇女例吃重阳糕, 《隋书·五行志》载, 在南北朝时, 民间有“七月刈禾伤早, 九月吃糕正好”之童谣。是日, 男女老幼, 皆吃重阳糕。重阳糕各地名称不同, 有花糕、菊糕、五色糕、珠糕等, 制无定法, 较为随意。

(三) 登高

中国自古有“一到九月九, 全家高处走”之民谣, 实则指重阳登高。重阳登高有多层含义, 一是登高赏秋、赏菊;二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三是登高避邪、除恶;四是祝愿生活节节高、事业步步高升;五是满足异乡游子“长歌可以当哭, 远望可以当归”的文化心理。重阳“全家登高”, 当然也包括家庭女性。女性重阳登高之俗, 古来已久, 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即有:“三月上巳, 九月重阳, 使女游戏, 祓禊登高。”

(四) 戴菊花

古代, 未婚女子称为“黄花闺女”, “黄花”即指菊花。因其具有贞节、高雅品格, 又有“节花”“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女花”“女儿花”等雅号。女孩重阳节, 不但赏菊, 还戴菊花。唐代李绰《辇下岁时记》 (卷三) 有:“九日宫掖间争插菊花, 民俗尤甚。”唐代杜枚《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五)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 茱萸香味浓, 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 并能消积食, 治寒热。故重阳节有插茱萸、戴菊花之俗。《风土记》云:“九月九日, 律中无射而数九, 俗尚此月, 折茱萸房以插头, 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称为茱萸囊, 还有插在头上的。

(六) 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女子重阳节重要娱乐方式之一, 并非当今人们想象的女子娱乐嬉戏。汉武帝时, 每逢“千秋节”日, 宫女以之戏于后庭。秋千因为使人联想到千秋万岁的“千秋”, 故被用于庆贺汉武帝生日。此俗后来传入民间, 成为孩童重要娱乐节目。荡秋千的女子衣袂飘飘于半空之中, 就像乘风飞舞的仙子, 给人一种空灵潇洒的淋漓之美, 故“秋千佳人”又是漂亮美女的代名词。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之《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消, 多情却被无情恼”, 含蓄传达出“外物本无心, 烦恼皆自寻”的秋千哲理。

(七) 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国女孩传统娱乐项目之一。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 盛行于隋、唐, 至今不衰。宋代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 对踢毽子有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 装以鸡羽, 呼为毽子, 三四成群走踢, 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明代已有童谣:“一个毽儿, 踢两半儿, 打花鼓儿, 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 八仙过海, 九十九, 一百。”此俗当今依然普遍, 如山东临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跳绳、下象棋、打门球、踢毽子”。

(八) 跳绳子

跳绳是重阳节女孩的娱乐项目之一。跳绳运动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唐宋明清都有记载。唐朝称跳绳为“透索”、宋朝称“跳索”、明代称“白索”、清代称“绳飞”, 民国以后才称“跳绳”。清代《松风阁诗抄》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 一童舞索一童唱, 一童跳入光轮中。”重阳节女孩跳绳, 此俗至今依然流行, 如上海潍坊社区每年重阳节都举办跳绳比赛。

(九) 放风筝

重阳节日, 不论大人小孩, 不论男孩女孩, 都喜欢在此日放风筝。如广东阳江, “每逢九九重阳, 秋高气爽, 正是纸鹞放飞的最佳时节, 放风筝便成了民间最兴盛的赛事。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 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如江苏南通, 每年重阳节都举办“传统记忆———重阳节里放风筝”主题活动。河南《清丰县志》载:“重阳士大夫仿古遗事, 率登高饮菊花酒, 儿童放纸鸢为戏。”在古代放风筝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娱乐活动, 在民俗观念中它有“放去灾祸、放走晦气”的心理寄托。

(十) 玩风车

重阳节日, 与男孩一样, 小女孩也喜欢玩风车。自己动手做一个或买一个纸质的风车, 在重阳节里, 顺风而跑, 风轮飞转, 乐不可支, 喜气洋洋。其实, 重阳玩风车不单单是“好玩、锻炼身体”, 而且寓意“前景风顺、时来运转”之义。

(十一) 对山歌

青年男女在九月九“对山歌”在江南地区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聚集区非常流行。现在, 不少地区在重阳节举办山歌比赛, 以活跃节日气氛, 如广东韶关“在韶关市区到了重阳节这一天, 三座大山 (莲花、芙蓉和帽峰) 准会人满为患……对山歌、玩游戏、吃大餐。”

(十二) 结伴郊游

重阳节, 大人们习惯郊游登高望远, 当然女孩们也习惯于此日结伴郊游。或与家人一起郊游, 或与闺友一起郊游。此俗宋代即有, 宋代程大昌《庸录》 (卷六) 载:“唐曲江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 京城士女咸即此袚禊, 帟幕云布, 车马填塞, 词人乐饮歌诗。”

由此可见, 重阳女儿节习俗文化具有较丰富的内涵, 一是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对“女儿”的一种关爱, 如重阳节祝福女儿、戴茱萸辟邪等等;二是体现女孩对美的价值追求, 如重阳节赏菊花、戴菊花等;三是体现女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跳绳子等等;四是体现女孩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如重阳节赠重阳糕、对山歌等等。

二、重阳妇女节主要习俗文化

重阳节是“女儿节”“茱萸节”“菊花节”, 更是天然的妇女节, 其主要习俗如下。

(一) 妇女休息日

俗云:“九月九, 大撒手。”九月九自古是“公休”之期, 当然也是一个女人休息之日。是日, 妇女休息, 男人做家务。

(二) 重阳不能回娘家

重阳民俗, 各地有异。在北方, 绝大多数地方都有重阳节“新妇回娘家”风俗, 但有例外, 如山东滕州、临沂等地重阳习俗: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 重阳节时忌回娘家过节, 有“回家过重阳, 死她婆婆娘”之民谣。在绍兴一带, 重阳节还忌讳相互走访, 以避免传染晦气。

(三) 亲家互送重阳糕

九月九重阳佳节, 亲家双方互送重阳糕, 相沿成俗。婚前, 男方家不送, 女孩没面子;女方家不送, 男孩没面子;婚后, 男方家不送, 过门媳妇在娘家人面前失面子;女方家不送, 丈夫在家人面前丢面子。

(四) 给娘家送重阳糕

重阳节出门女儿给娘家送礼的习俗在许多地方均有。如浙江《磐安县志》载:“重阳, 出嫁的女儿要把麻糍粽子送娘家, 称‘重阳担’。”

(五) 给婆家送重阳糕

重阳节婆媳两家互送重阳糕在浙江、陕西等地为习俗, 只是互送的重阳糕质地形状不一而已。如浙江《天台县志》有:“重阳日, 娘家要给女儿家送两个大方糕、九个小方糕, 表示‘二九相逢’之意。”陕西《大荔县志》有:“重阳节……娘家给出嫁女儿都要送糕。如不送糕, 女儿就不拜年。”

(六) 戴茱萸

妇女重阳节戴茱萸囊主要目的是避邪、除恶, 或戴之于手臂, 或戴之于胸前, 或戴之于腰间, 或藏之于枕下, 或挂之于窗前, 如湖北《云梦县志》载:“重阳节, 饮菊花酒, 女眷臂系茱萸囊, 以图消灾。”总而言之, 插茱萸, 戴茱萸, 都是为了祈求亲人平安, 寄托亲情。

(七) 赏菊

重阳节赏菊是妇女最喜爱或者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唐代时候, 重阳赏菊风气已经很流行。初唐王勃《九日》诗云:“九日重阳节, 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 若个是陶家。”意思是说重阳日家家有菊花, 若王弘派人送酒, 恐怕分不清哪个是陶渊明的家了。诗人用风趣的口吻说明了当时赏菊风气之盛。如北京, 菊花又叫“九花”, 九花就是菊花, 因为开在农历九月, 所以得名。北京菊花品种繁多……人们在这一天可大饱眼福, 览尽菊花的千姿百态, 赏尽它的婀娜多姿。现在, 菊花己被评为北京的市花。

(八) 饮菊花茶、喝菊花酒

俗云:“九月九, 又吃油糕又喝酒。”重阳节女子饮菊花茶、菊花酒习俗汉代即有, 据《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 食蓬饵, 饮菊华酒, 令人长寿。”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最美菊花往往冠之于“菊花仙子”, 而“菊花仙子”之美誉用之于人, 非“女性”莫属。故重阳节, 女性不但与男性一样登高赏菊, 而且与男性一样饮菊花茶、品菊花酒, 既美容养颜, 又享受节日乐趣。

(九) 做菊花枕头

重阳节做菊花枕头习俗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 如《三门县志》也载:“九月九, 乡村妇女儿童上山采摘野菊花, 晾干装入枕头, 称‘菊花枕’, 谓可清亮解毒。”古人认为, 菊花枕有利于治疗颈椎、面目麻木、头晕目眩诸病。

(十) 祭祀神仙

重阳节各地一般举办不同的祭祀活动, 重阳节祭王母娘娘主要流传于广东南雄和山东泰安等地区, 以求王母娘娘庇护孩子平安长大成人;在重阳节发源地河南上蔡县, 该日祭祀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重阳节祭妈祖;山东泰山地区, 重阳节祭祀眼光奶奶;天津山东及东部沿海一带是日祭祀斗姆女神, 等等。

由此可见, 重阳妇女节习俗文化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是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一种人文关怀, 如重阳节让妇女休息, 重阳节新妇回娘家等等;二是体现中国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重阳节登高、赏菊、戴菊等;三是体现中国妇女勤劳手巧的劳动本色, 如做重阳糕、泡菊花茶、酿菊花酒、缝菊花枕等;四是体现中国妇女特有的祭祀文化, 如重阳节祭祀王母娘娘、观音菩萨等等。

三、重阳节与追节

重阳节又名“追节”, 在北方地区向有“不追节、人烟缺”之民谣。如民国时期《香河县志》 (卷五) 载:九月九日, 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 称为“追节”。“追节”习俗主要流传于北方, 是男婚女嫁过程中一个重要程序, 即在商定婚期前亲家双方进一步加强了解、协商婚期的一种“走亲”活动。一般要通过三次“追节”, 方可定下婚期。一般选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等日进行“追节”。是日, 准女婿要给未来的岳父母家送“重阳礼”。由此可知, “追节”目的有四:一是明确表示婆家希望尽快娶亲, 即“追姐”;二是联络双方感情, 即“亲姐”;三是送些礼物之类, 好让女方及早准备嫁妆, 即“崔姐”;四是商定迎亲日期, 即“迎姐”。

四、结语

总之, 重阳节女性习俗体现出两大文化特色:一是时代发展性, 即在时间上体现出一个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 重阳节女性文化愈来愈丰富;二是空间差异性, 即在空间上体现出一个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不断变异的过程, 重阳节与各地女性民俗相结合, 使重阳女性习俗文化变得多姿多彩。在古代妇女地位极为低下的年代, 重阳节无疑是一个“妇女解放”的节日。重阳节所体现出的尊重女性、爱护女性对当今提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追求女性个性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当代社会, 一提起女儿节, 不是七月七“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 而是二月十四“情人节”, 青年人过于推崇西方时尚, 与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则渐行渐远。作为中国青年, 首先应坚持弘扬祖国传统优秀女性文化, 其次才是学习吸收国外女性文化。鉴于此, 一方面,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重阳女性习俗研究, 使重阳女性习俗内容更加系统化、体系化;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应依托重阳节, 加强重阳女性习俗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 融合女儿节、妇女节、母亲节、敬老节、菊花节、茱萸节、追节于一体, 吸取传统习俗文化精华, 剔除传统习俗文化糟粕, 通过举办重阳文化节、创办重阳文化馆、拍摄重阳文化电视剧、创作重阳文化歌曲 (如《九月九的酒》) 、开发女儿节产品等方式, 大力弘扬重阳女性习俗文化, 为当今繁荣节日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摘要:九月九重阳节, 也是传统的女儿节、妇女节。是日, 全国各地有妇女休息、登高、赏菊、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茶、喝菊花酒、荡秋千、踢毽子、跳绳子、对山歌等丰富多彩的女性习俗。

关键词:重阳节,女儿节,女性习俗,女性文化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志稿 (卷五) [M],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281.

[2]大荔县志[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951.

[3]三门县志[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83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阳节的诗句——《李白的重阳节诗句》】相关文章:

李白重阳节的诗句05-15

重阳节的诗句06-15

重阳节的诗句摘抄05-22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07-02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07-24

重阳节的诗句摘录05-14

重阳节的诗句经典06-28

重阳节的文艺诗句07-11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07-31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古诗12-09

上一篇:一节课堂作文下一篇:十一国庆节幼儿园诗歌朗诵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