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

2024-06-30

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共12篇)

篇1: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贪(浊)

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6.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8.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9.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0.表主管的:知、典、主、司

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19.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20.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篇2: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

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诘:责备,追问。诉:告状;诽谤。

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9.表监狱的:囹圄、狱、缧绁

1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1.表告别的:辞、别、谢

1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1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之、适

1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篇3:词语释义例谈

一.通过汉字的造字方法来解析词语的意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 应引导学生把握词语的古今渊源关系, 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汉语中的许多词语可以通过其造字方法来解析意义, 在确定词语本义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其它意义。例如“向”是一个象形字, 其本义为“朝北的窗户”, 了解其本义之后, 便能逐步了解其“朝着、对着、方向、趋向”等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其它意义。对于形声字, 要了解它的意符。例如“月”从“肉”, 从“月”的字“肺、脏、肝、腋、肘、腹、股”都是与肉体有关的字;“页”从“首”, 从“页”的字“颁、颇、顿、顾、项、颈、颜”都是与头部有关的字, 依照其形旁能够更准确地解词析义。

二.从词语的并列结构中推知和解释词义

汉语中有不少并列结构的成语, 这些成语中并列的语素一般是同义或反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成语的并列结构中推知和解释词义。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先确定成语是并列结构, 然后根据已知的语素来推断未知的语素, 便能对整个成语进行全面的理解。例如“寻根究底”这个成语, “根”和“底”很明显是同义语素, 据此可以推知“寻”和“究”也可能是同义, 在确定“寻”是“寻求”的意思后, 便可推知“究”是“推求”的意思。再如“穷形尽相”这个成语, 解释它应从“形”和“相”入手, “形”和“相”都是动词“描绘、描画”的意思, 同理, 可以推知“穷”和“尽”也应是同义, 是“尽、全”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些并列结构的成语是由反义语素构成的, 根据这个方法也可以推断出来, 如“舍本逐末”, 由于“本”和“末”是反义, 可以推知“舍”和“逐”也是反义, 分别为“放弃”和“追求”的意思。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词语的意义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常见, 有些词孤立地看很难准确地判断其意义, 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就容易判断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虑, 看看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然后再判断这个词语的意义。古汉语中词语活用现象很常见, 我们先以文言文为例说说这种方法的运用。例如“豕人立而啼”, 句中“立”和“啼”是动词, 可看作谓语, 谓语前面有“豕”和“人”两个名词, 哪个是主语呢?从“立而啼”的施事者来说, 主语应该是“豕”而不是“人”。“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名词充当状语, 解释为“象人一样”。现代汉语一般不存在词语活用现象, 但有些词语却保留了古汉语的用法。了解这个特点, 可以更准确地解释词语的意义。

四.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确定词义

指导学生辨析词义时, 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词的本义后, 再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确定词语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的意义。例如“厚”的本义是“扁平面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 指的是具体的意义。如果表达人的感情时, “厚”就要理解为“深厚”, 因而有“深情厚谊”的说法, 这个“厚”就是抽象意义了。指人的个性还可以说“厚道、忠厚”。“厚”还可以用于“酒”, 如果说“酒味醇厚”, 就是指酒的味道很浓。“厚”也可以理解为“利益或价值大”, 如“厚礼”。又可以表示“推崇、重视”, 如“厚此薄彼”等。这就是理解“厚”的意义时, 根据情况进行由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的转换。

五.利用同义语素解析词义

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由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是一种趋势。这种现象跟汉语的同义为训有关, 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两个语素, 往往是古汉语中两个同义或近义词。根据这个特点,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同义语素解析词义。古汉语的同义为训, 如“意, 志也”, “志, 意也”, “意志”便自然地组成了现代汉语的复音词。但是这类词语的组成并不是同义词的简单组合和相加, 它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例如“饥馑”是指“庄稼收成不好”。而古汉语中单用“饥”指“五谷收成不好”, “馑”指“蔬菜收成不好”。这类复音词的同义语素有一定的独立性, 意义有细微差别。根据这个特点, 解释这类词语的时候可采用互释的办法, 如“怠慢”这个词, “怠”是“轻慢、不恭敬”的意思, “慢”是“怠慢、不敬”的意思, 了解其中一个语素, 也就大致了解整个词的意思了。综

篇4:从构式语法看词语释义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动)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

②(动)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

③(动)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

④(动)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

⑤(名)姓。

刘承峰(2004)认为以上几种语义都无法解释“爱V不V”中的“爱”,于是建议为“爱”增加一个义项,即把“随便、我说了算、无所谓、不重要”的语义归结为“爱”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语义。其实以上语义只有在“爱V不V”构式中才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无所谓”的语义是构式“爱V不V”本身所具有的,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爱”所独立具有的。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爱”在某一特殊构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另立义项。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是承认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是独立于其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能把为其构成成分增设义项。至于“爱V不V”中的“爱”的语义,仍然没有超出《现汉》中的义项,显然是第二个义项“喜欢”。在翻阅《现汉》等相关工具书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把某一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其构成成分头上的冤假错案并非个案。所以本文打算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现汉》若干词语释义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辞书编纂有些启发。

二、构式语法及其优势

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tion Grammar Theory,简称CG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目前影响很大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多个理论的统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支,如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G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等。各家理论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构式语法最初起源于对一些特殊的“边缘”(peripheral)现象的研究,如熟语。这与乔姆斯基以常规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所谓“核心(core)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正好相反。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的组合理论(Compositional Grammar)对熟语、半熟语等现象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对此现象却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构式语法认为对特殊构式的研究同样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构式语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优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开始关注语言中的“边缘现象”,即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不规则或半规则的语言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以前的生成语法系统中是没有地位,也是生成语法所无法解释的。

第二,对语言现象进行全息式的解释,主要是把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和音韵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与解释。而这些因素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句法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是结构内在的。

第三,可以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如上文提到的要为“爱”增加的义项的建议就是如此。

近年来,构式语法引起了汉语学界特别是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关注,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刘丹青(2001)、陆俭明(2002)、石毓智(2003)等都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一些特殊构式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同时也对汉语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解释。但遗憾的是,运用构式理论对汉语的词典释义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尝试。

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失当举隅

案例1:《现汉》(第5版)中对“归”的解释:

①返回:归国华侨

②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③(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千条河流归大海

④(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

⑤(动)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

⑥(动)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⑦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

⑧(名)姓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的指明词性,而有的没有指明。在此只分析和本文相关的第6个义项,我们认为这个义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归”不仅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还可以用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之间,如:

(1)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该说明的都应该说明白。

(2)她漂亮归漂亮,但不够聪明。

既然不一定只能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那么“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的语义总结自然就不够全面。

第二,即使承认是“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该义项也应该是整个构式“V归V”的整体构式义,而不应该看作是单个动词“归”的意义。

案例2:《现汉》(第5版)对“再”的解释:

再:①(副)a.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再版。

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

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

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你同意。

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

……

我们认为《现汉》对“再”的处理值得商榷。这里只分析d义项。

这种解释只针对下面举的这一个例子,别的例子就解释不了。如:“她再漂亮,我也要离婚”和“你再阻拦,她也会参加的”。

显然是把整个“再……也不……”的语义归结为其中单个的“再”的语义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再V也……”中“再”含有“即使”或者“无论怎么”的意思,“再A也……”中“再”等于“无论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再”的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再”和“即使”有时可以合起来用为“即使再V也……”,而我们并不觉得累赘不妥,这说明“再”和“即使”并不是完全同义,因为语言具有经济型,不会把两个同义的词语连着使用。

第二,《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再V也……”中“再”和“再A也……”中的“再”不完全一样,前者是“即使,无论怎么”之义,后者是“无论多……”之义,这种观点在“再”的语义分类上看似精细,实际上给人一种特设之嫌。事实上,二者表义是相同的。我们认为,应把二者合并为“再……也……”,整个构式表示即使某一动作继续下去或者某一性质的程度加深,也不会改变某一决定或现状。

第三,《现代汉语八百词》遇到“再……也……”这种特殊构式时就把“再”解释为“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而在为“再”设立义项时举的例子还是“再……也……”。这种方式有循环论证之嫌。另外,从理论的简洁性来看,把出现在各种特殊构式里的副词“再”分别设立不同的义项,这显然不如把相应的意义归结于构式本身来得经济简洁。所以我们认为不妨把“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么”等义归结为“再……也……”的构式义,而不是其中“再”的意义。这样不仅简化了“再”的义项,而且有利于二语学习者掌握。

案例3:《现汉》(第5版)对“有”的解释:

有:⑤(动)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有学问/有经验/有年纪了

显然,表示某种事物多或大的语义是整个构式“有+抽象名词”所具有的,并非其中单个的“有”所具有的,因为如果离开该构式,单个“有”就没有这种语义,如“我有一本书”种“有”句没有“书多或大”的意思。把这种语义归到“有”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案例4:《现汉》(第5版)对“连”的解释: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我们认为,表示该义的“连”下文必须有“也、都”与之呼应,形成构式“连……也、都……”。整个构式表示某种事物或动作的极端代表都怎么样了,别的普通事物或动作更应该如此,“连”只是引进某一极端事物或动作的代表,不应该整个构式的构式义归到“连”的头上。

案例5:《现汉》(第5版)对“什么”的解释:

什么:疑问代词。

①……

⑤表示责难:你笑什么? 你说呀,你装什么哑巴?

⑥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⑦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面,表示列举不尽:什么送个信儿啊,跑个腿啊,他都干得了。

无论是义项⑥还是⑦义项,都不是单个“什么”的义项,而是整个构式的义项。

四、结语

陆俭明(2004)指出,构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等,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等等。这种看法非常有道理,具体到词典释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要注意区分构式义和词汇义,只有那些摆脱了特定构式的意义,才是词汇义,也才有资格作为词汇的一个义项出现在词典中。词典确立义项不可过细,不可把本该属于某一构式的构式义归到其构成成分的头上,把应该属于构式的构式义还给构式。我们认为词典只需要列出词语本身的内在义项即可。郭锐(2002:88)指出词类的表述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内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固有的表述功能,外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在某个语法位置上最终实现的表述功能。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一般情况下一致,……有时候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有些标记性构式中词语的“内在表述功能”和“外在表述功能”通常表现为不一致。如:还N呢——还老师呢,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通常情况下,副词“还”一般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不修饰名词。但在此构式中“还”修饰了名词,整个构式有批评某对象应该达到某水平而没达到的批评指责的意味。这个义项就是整个构式的构式义,而不应作为“还”的义项。

第二,至于这种包含着某一词语的特殊构式的构式义要不要收入词典,值得讨论。如果完全收录,词典将不胜其长,如果完全不收录,对这些特殊构式的使用和理解自然会遇到问题。我们认为不妨把这些结构特殊,语义无法推导的特殊构式单独收录,这样既避免了常用《词典》的繁琐,也可满足使用者对特殊构式理解使用的需求。

如果要在词典中列出构式或构式义(或收录于专门的构式词典),应尽量明确指出构式的结构特点,使之以构式的形式出现,而不要遮遮掩掩。《现汉》对“就”“才”和“连”的处理就有点遮遮掩掩。

就2:⑥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

才2:⑥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其实《现汉》已经意识到以上两个构式的特点,只是没有明确化。如果能明确格式化为:

A就A吧

才……呢

连A都/也……

构式的特点就明确了很多,对二语学习者的用途也大得多。

《现汉》对“爱……不……”的处理稍微明确,但并未指出其特点,如果能指出“爱V不V”,至少对二语习得者效果会好很多。

词典即使是专门的构式词典中某一词条下到底应该列出哪些构式,尚需讨论。有的词条下列出了常用构式,如“爱……不……”,而有的词条下就没有列出常用构式,如表示批评的“还NP呢”就没有列出。词典中到底应不应该列出常用构式?如果要列,列出哪些?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主观量构式研究”[14BYY169]和教育部项目“现代汉语标记性构式研究”[11YJC740135]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CUP,2005.

[2]Fillmore,C.& M.OConnor.Regularity and idiomaticall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ET ALONE[J].Language,1988,(4).

[3]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2006.

[5]Kay,P.EVEN[J].Linguistics & Philosophy,1990,(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

订[J].辞书研究,2006,(1).

[8]李文浩.“再XP也VP”构式分析[J].汉语学报,2010,(4).

[9]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4,(2).

[10]刘冬青.词典释义的正确性问题[J].辞书研究,2008,(5).

[11]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分合失当举隅[J].辞书研究,

2004,(2).

[12]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

(5).

[13]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的解

释”[J].外国语,2004,(2).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邵敬敏.“连A 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

学,2008,(4).

[16]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J].中国语文,

2000,(1).

[17]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

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18]王惠.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J].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

(台湾),2005.

[19]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

习,2002,(1).

篇5: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hè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婺州参军事。徙(调动官职)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认为„有才)之,表(上表推荐)于朝,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豪放不受约束),数(shuo屡次多次)犯法,交通(①空间上的彼此通达②交往交游③暗中勾结④情感上的沟通交流⑤两种对立因素相互作用)贵戚,吏莫(没有谁)敢绳(约束制裁),凑按(追究查办)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佩服,信服)。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见识深远)文详(文识周详),吾恨(遗憾)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wǔ违逆抵触)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徙(调动官职)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建造)金仙等观,凑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以为:“方农月兴功(兴建工程),虽赀(通“资”钱财)出公主,然高直(价值,价钱)售(买)庸(通“佣”受雇佣,出卖劳动力),则农人舍耕取顾(“雇”酬),趋(追逐追求)末(工商业)弃本(农业),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执意坚持)争,以(认为)“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败坏损害)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顾念,考虑),况圣世必无死乎(固定句式)?”朝廷为减费万计。出(出仕,出任)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认为)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正当)旱不可兴工(动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官名,主管建造宫室,城郭的官员)。诏复(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正定名分)。’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堪,值得)尊,列于昭穆(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是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且(况且)别立寝庙(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停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交替,轮换)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还是)毋辞!”寻徙(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正赶上)洛阳主簿王钧以(因为)赇(qiú贿赂)抵死(冒死,触犯死罪),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侵吞牟利,侵夺),《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边防)修举(兴复,恢复),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登门)治。卒,年六十五。

篇6:汉语词语释义:好奇

中文发音:好奇[hào qí]

词语解释: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近义词:新奇、奇怪、惊奇

用好奇造句

1、对事物好奇是培养兴趣的开端。

2、大家都很好奇他的来历。

3、他对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感到好奇。

4、兴趣和好奇是最好的老师。

5、青少年的好奇心很强。

6、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地震的时候要躲到三角地方?

7、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提这样的问题。

8、为什么家里养的`花总是凋谢,外面的花很好,我觉得很好奇。

9、她很好奇动物的习性。

10、我很好奇埃及金字塔到底是怎么建造的。

11、我对新事物总是很好奇,常常希望自己能学很多东西。

12、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总是对新事物很好奇

13、他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什么事情都好奇。

14、为什么小鱼能在水里生存,我很好奇。

15、他很好奇这个鸡蛋为什么能竖立起。

16、那个陌生人好奇地透过栅栏向庭院里窥视。

17、这个孩子好奇地看着我们。

18、为什么冬天这么冷还开花呢?我很好奇。

19、他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

20、他考试前没有复习就取得了好成绩,我感到很好奇

用好奇的近义词造句

新奇:小孩子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奇怪:看到你提出这个问题很奇怪。

惊奇:小明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爸爸感到很惊奇。

【扩展阅读:学会正确辨析及使用近义词】

1、近义词解释: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同的词语。(近义词是意思相近,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近义词、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3、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预定”和“预订”,两个词都有预先约定的意思。“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它所支配的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预定筹资计划、前进路线、预定年度财政赤字等;而“预订”则是指预先约定购买,它的后接对象均为商品等具体事物,如预订牛奶、房间、报纸等。

4、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如“成果”、“结果”和“后果”三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依次为:褒、中、贬。区别语体色彩的不同,也是一个辨析方法,如“溜达”与“散步”,“聊天”与“谈话”就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加以区别。

5、有些词看上去差不多,一般称为同义词。实际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是不大会有的。其间的区别往往很细微,但这正是我们的语言丰富与精密的证明。我们爱护我们的语言,就应该经常注意词的意义和用法,下笔的时候,要严肃地、细致地加以选择。决断不下的时候,查查字典。

6、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 累得什么填词语

★ 热得什么填词语

★ 什么的声音填词语

★ 漂亮的什么填词语

★ 什么的春天填合适词语

篇7:标志释义常用词语

标志释义关键词

理念、思想、哲学、精神、信念、信条、目标、目的、宗旨、方针、性质、使命、宣言、寓意、隐喻、暗喻、代表、显示、象征、表达、放映、蕴含、揭示、印象、表明、体现、传达、展现。

标志设计方法关键词

设计、艺术、手法、定位、创意、构思、构成、塑造、造型、形象、形态、结构、特征、态势、演变、原理、元素、连字、组字、抽象、具象、形象、图形、图画、图案、符号、写实、变形、漫画、吉祥物、纯文字、纯图形、图文结合、汉字组合、数字组合、符号组合、图像、外形、整体、局部、实体、虚体、阴阳、借用、重叠、变异、幻视、连接、装饰、立体、平面、空间、发射、排列、动感、起伏、肌理、叠透、旋转、交叉、留白、标准色、辅助色、暖色、冷色、色相、彩度、明度、对比色、邻近色、标准色、基本形、美感、美观、流畅、庄重、严谨、潇洒、新颖、结合、组合、融会、层次、完整、准确、明确、鲜明、特色、独特、风格、风貌、个性、畅快、优雅、哲理、格调、面貌、价值、情感、主题、主调、心理、联想、共鸣、和谐、贴切、主体、简洁、简练、精致、粗犷、高尚、品位、力度、强烈、壮美、优美、坚实、有力、直观、效果、夸张、点题、借笔、互补、相依、相托、布局、营造、缩写、媒介、传递、信息、视觉、冲击力、诉求、主张、题材、素材、感性、理性、知性、人性、个性、共性。

标志形象关键词

篇8:边疆词语详细释义

亦作“ 边壃 ”。亦作“邉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左传·昭公十四年》:“好於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从 孝文皇帝 亡来,免得塞庭无事, 汉 家将作,你的的专知抄畧边壃,今日捉降,若生是?” 唐 杜甫 《夏夜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明 何景明 《漠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连营列阵扫邉疆。” 丁玲 《杜晚香》:“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边际。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二、边疆词语近义词

边域 [ biān yù ]

边陲 [ biān chuí ]

边境 [ biān jìng ]

三、边疆词语造句

1、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2、长城是盘旋在祖国沃土上的卧龙,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亦守卫着爱国者心中的那块净土。

3、白杨树就如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屹立不倒,坚守岗位。

4、一条铁路,把边疆和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5、战士们警惕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6、哥哥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边疆工作,决心在艰苦的环境中百炼成钢。

7、边防战士日夜巡逻,守卫祖国的边疆。

8、哥哥大学毕业后,满怀豪情奔赴祖国的边疆。

9、哥哥大学毕业后,毅然奔赴祖国的边疆,决心在那里干一番事业。

10、知识青年前赴后继来到边疆,决心把青春献给祖国。

11、爸爸鼓励哥哥,到了边疆要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2、烈日炎炎的环境下,边防战士依旧保卫着我们的边疆,让人钦佩。

13、烈日炎炎的环境下,边防战士依旧保卫着我们的边疆。

14、被发配边疆做苦役后,他过着朝不及夕、穷困潦倒的生活,真是生不如死。

15、只身跑到云南边疆,战天斗地,未始不是一种革命时代的青春骚动。

16、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边疆内地,人们都能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17、保卫祖国边疆是哨卡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18、他不远千里,到边疆去考察。

19、二千年初期的游牧民族已非昔日吴下阿蒙,而是蜕化为“边疆国家”。

20、作为一名军人,爸爸常年工作在祖国的边疆。

21、他大学一毕业就去参加边疆建设。

22、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奔赴西藏,支援边疆建设。

23、边疆战士荷枪实弹,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24、他毅然决然抛弃了优裕的生活,投身于边疆的开发和建设中去。

25、唐太宗巩固边疆,在灭掉东突厥人后,就大功告成了。

26、他甘愿为边疆的教育事业献出青春。

27、我们的边防军和边疆各族人民水乳交融,血肉相连。

28、她来自祖国的西北边疆。

29、这座边疆古城的迅速变化的确令人惊喜。

30、那些边疆建设者每天夜以继日的工作,建设边疆,造福祖国。

31、美国西部可能已经收容了遍布广阔边疆上数以千计的颠沛流离者。

32、他们满怀革命豪情,来到了祖国的边疆。

33、电影中的美国西部边疆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

34、保山是云南开发最早的一个边疆多民族地区,是古哀牢国的发祥地。

35、他因得罪了皇上,而被流配边疆。

36、延边州既是边疆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

37、南开能够顺利开展边疆研究计划,确乎是个机缘。

38、有些早期的边疆地区,人们是互相残杀的。

39、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统一与边疆民族地方的发展相协调。

40、但在中国的边疆开拓史上,只有生产建设这两个概念。

41、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克丘贝耶夫斯基市政区拥有15个农村居民点。

42、北部边疆演习是多军种运用联合演习,仅限于美国军队参加。

43、边疆幽默有一大部分是由口头传述的。

44、这是由于切纸机长时间边疆使用,该弹簧材料疲劳断。

45、战争的经历有助于使新边疆这一辈养成不拘形式和说话干脆的作风。

46、屯垦对于维护新疆稳定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7、促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48、燮马的城池边疆只有一山之隔。

49、广西由于处于边疆地带,过去交通上一直被视为中国的末梢。

篇9:迸发词语释义及造句

向四他烈地放射出。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且夫文章得天地之菁英而光彩迸发,不可蔽掩。” 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爆发。 杨朔 《潼关之夜》:“遏制不住的笑声从她的嘴里迸发出来,仿佛 黄河 的浪花,四处飞溅着。”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 胡先生 在讲话,激情如喷泉迸发。” 穆青 陆拂为 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二:“长期埋在他内心的感情,一下子都迸发出来了。”

二、迸发词语近义词

迸溅 [ bèng jiàn ]

迸射 [ bèng shè ]

迸出 [ bèng chū ]

三、迸发词语造句

1、即使脚步下是一片岩石,它也会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

2、在体验中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3、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4、爱情,亲情,友情,我都有了,马上就要迸发激情了。

5、不要因为地位卑微而自弃,当压力重重袭来,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6、成功的火花在勤奋中迸发,智慧的光谱在自满中消逝。

7、生命总是迸发于混乱的边缘,所以,在混乱的状况中生存是我最擅长的。

8、一锤子砸在石头上,迸发出一片火星儿。

9、我们的祖先利用石头相撞迸发出的火花取火。

10、生因梦想而绚丽多彩,生命因梦想而迸发活力。

11、教室里迸发出一阵笑声。

12、一束启蒙的火花从妈妈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13、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14、再坚强的女人,触碰到内心的某一个点,很容易迸发伤感的触角。

15、燃烧的废气所迸发出的火花,每到晚上就映红邯钢的夜空。

16、这两个地方都迸发着能量,但是当然,中国有着不可估计的生产力。

17、一列过往火车迸发出的一些火花点着了干草堆。

18、很快你们会听到感觉到这个星球的腹部轰鸣,呃逆,迸发,喷涌。

19、他们迸发出一阵惊喜若狂的喊声,期待着新英格兰的得救。

20、摘要活性氧迸发是植物对病原物应答的最早期反应之一。

21、长剑只有指向正确的目标,才能迸发出新发于硎的锋芒。

22、不过老师趣语妙句不时迸发出来,引笑全场,倒也不甚无趣。

23、接着,一阵九彩的光芒猛然的由陈书迷头顶上的圆球迸发。

24、独创的双电池加双硬盘设计,更让这款产品迸发澎湃双动力。

25、彼研讨也,则有忧国恤民,回报社会,满腔热忱,感极而迸发矣。

26、刚刚说话的瞬间,那迸发出来的强大气场,让她都有些失神摇荡。

27、本文废话连篇,只是一时情感迸发,不言不快。

28、盛夏的国讯通信,犹如这火热的天气,迸发出逼人的热力。

篇10:词语释义及造句:神秘

神秘的同义词和近义词:

神奇 [注释]1.神妙奇特。

奥秘 [注释]深奥而神秘:大自然奥秘无穷。

奥妙 [注释]深奥微妙:不知其中奥妙。

怪异 [注释]①奇异:行为~丨~的声音引起了我的警觉。 ②奇异反常的现象:~丛生。

机密 [注释]①重要而秘密:~文件。 ②机密的事:保守国家的~。

秘密 [注释]①加以隐蔽,不让知道。与“公开”相对:秘密文件|秘密的会见。 ②指隐蔽的事情。

诡秘 [注释](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行踪~。

奥密 [注释]1.见“奥秘”。

神秘的反义词:

平常 [注释]①平时;日常:饮食言笑如平常|他平常很少看电影。 ②普通;寻常。

公开 [注释]①不加隐蔽;面对大家(跟‘秘密’相对):~活动。 ②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

神秘造句:

1. 在一片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山崖上悬挂着一匹银白色的飞瀑,争先恐后地直奔水渠。虽然只是一股小小的瀑布,可发出的声音也够震耳欲聋的了。

2. 十六岁时,人都会在恋爱中创造出愚蠢而神秘的观点,并且把自己的梦放在非常遥远的生活圈外,以致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可以满足这梦境的东西。

3. 生命是神秘的,说他脆弱,它就像薄冰那样,不堪一击。

4. 夜色中,更富有神秘的色彩,在四周景物的衬托下,大桥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观,五座高如铁塔似的灯群就像五个星座一样,把整个桥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5. 彩虹像什么?彩虹像一条神秘的小河。

6. 一对黑亮的眸子深邃透明,像两颗神秘的晨星。

7. 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8. 秋天和星空是和地上的森林一般神秘不可测啊。流星如顽童在青石板上任意抹画似地在深蓝色的天空乱划出银亮的`线条。一瞬间,便坠往不可知的所在了。

9. 猫,没有谁比她神秘,没有谁比她妖娆,没有谁比她更加难以琢磨。猫,是月光下的独行者;猫,是阳光间的休闲者;猫,是桠枝上的穿梭者;猫,是池塘边的守望者。

10. 太空中的地球就像女巫手上的一颗神秘水晶球,不断向四周绽放出冰蓝色的眩光.

11. 夜色是那么迷人,天上一颗一颗蓝幽幽的小星星,神秘地眨着眼睛,离我们是那样遥远。

12. 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编出许许多多快乐光明。

13. 乍一看,这是一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

14. 别厌恶你的职业,万一你对它有足够的动力与热心,即便再平常的职业,你也会化陈腐为神秘.

15. 远望滴水崖,山掩浮云,水笼流烟,崖顶时隐时现,那一条白练,如同云雾中飘落下来一般,不由得使人产生神秘的臆测。

16. 牡丹花盛开了,红色的如夏日里的骄阳,有火一般的热情;白色的如冬天里的白雪,那样的圣洁;黄色的如闪着耀眼光芒的金子,让人倍生喜爱;粉色如天边的晚霞充满了神秘。

17. 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18. 坐在软椅上,痴痴地望着流星,看它拖着它那条长长的、半透明的尾巴,那尾巴就像一条长长的洁白的丝巾;又好像嫦娥的飘带一样。然而流星却一闪一闪地好像在和你说:“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很充实。”在这种神秘境界中我陶醉了!

19. 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

篇11:大义灭亲词语释义

【释义】对犯罪的亲属也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惩罚。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造句】

州吁是春秋时卫国卫桓公的弟弟,他一心想当国君,就与自己的心腹石厚密谋杀害了卫桓公,篡夺了王位。

州吁当上国君以后,担心人心不服,自己的王位坐不稳,就同石厚商议。

石厚的.父亲石碏是卫国的老臣,一直忠心耿耿,德高望重。

深得人们敬佩。

他早就告诫石厚别这样做,但石厚不听。

他对州吁杀害哥哥篡夺王位十分不满,一时又没有办法,就以年老有病为由,回家休养去了。

石厚就向州吁建议,利用石碏的威望,请他出来辅佐朝政,就能收服人心,州吁的王位就会安稳。

州吁觉得很有道理,就叫石厚回家去劝说石碏出山。

石碏觉得这是除去州吁和石厚、为先王报仇的好机会,就答应了。

石厚对石碏说:“现在人心不稳,该怎么办呢?”石碏说:“诸侯即王位,要得到周天子的批准,应该请人到周天子那儿去说情。

”石厚又问:“该请谁去才好?”石碏说:“陈桓公跟周天子关系很亲密,跟我的交情也不错,你和州吁一起去见陈桓公,请他去跟周天子说说,肯定没有问题。

”石厚把父亲的意思转告了州吁,州吁很高兴,就和石厚一起到陈国去见陈桓公。

这时,陈国大夫子睨已接到了石碏的密信,石碏请陈国帮忙除掉州吁和石厚。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子睨把他们两人带到太庙去见陈桓公。

来到太庙门口,州吁和石厚看见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忠不孝无德无义者不准进去。

”两人吃了一惊,忙问子睨:“放块牌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子睨说:“这块牌子一直就在这里,没有什么意思,你们不必多心。

”州吁和石厚进了太庙,马上就被陈桓公命令武士抓了起来,陈桓公拿出石碏的密信,当众读了起来。

信中说,州吁和石厚大逆不道,谋杀国君,篡夺王位,请陈国帮卫国伸张正义,除掉两人为民除害。

陈桓公打算把二人斩首,但子睨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杀他不妥当,还是让卫国自己处置,陈桓公便派人通知石碏。

石碏接到陈桓公的通知,就同大臣们商量怎么处置州吁和石厚。

州吁是肯定应该杀掉的,但大臣们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石碏又这么老了,想看在石碏的面子上,从轻处罚石厚。

石碏却说:“州吁犯这么大的罪,都是我儿子石厚教唆怂恿的,我怎么能为了私情而不顾天下大义呢!”他又问大臣们谁去执法,大臣们都不想亲手杀死石碏的儿子,没有人响应。

石碏就说:“没有人去,那我就亲自去!”他的一个家臣见了,赶紧把他拉住,表示愿意前去执法。

家臣到了陈国,当众砍下了石厚的脑袋。

篇12:被动词语释义及造句

相对主动而言。因外力推动而动。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这种人老是被动,在紧要的关头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别人在他的背上击一猛掌,才肯向前跨进一步。” 王振武 《最后一篓春茶》:“评茶员猜不透前面有怎样的陷井,但他明白,再不能被动。” 相对主动而言。形势于己不利,不能按照意图行事。

二、被动词语近义词

无奈 [ wú nài ]

被迫 [ bèi pò ]

三、被动词语造句

1、这场决斗被人动了手脚!被动过手脚的决斗,不叫决斗!

2、被动的放弃,往往走进死胡同;主动的放弃,往往迎来新天地。

3、成功不成功只一字之差:主动或被动。

4、在事业上很主动的男人在爱情上很被动,在爱情上很主动的男人在事业上很被动。

5、作战基本原理,切勿完全处於被动地位。

6、一步主动,步步主动,步步领先,享受光荣;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步步落伍,煎熬受穷。

7、思想家是主动的,梦幻家是被动的。

8、学习要积极主动,不能叫老师和家长推着走,那样太被动了。

9、一个人应该致力于追求主动而非被动的生命。

10、由于事先计划不周,工作搞得很被动。

11、仅靠降价所建立起来的市场份额是无法持久的,被动降价只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

12、面对高考的重重险阻,要有主动去征服它的勇气而不是被动地摆出受难者的姿态等待怜悯。

13、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14、难道神说你该死,你就去死吗?这场决斗被人动了手脚!被动过手脚的决斗,不叫决斗!

15、在战争中,数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忘记这一点而要变主动为被动,那就会犯错误。

16、小兵刚上场就进了一球,挽回了我们班被动的局面。

17、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18、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精灵妈妈网。

19、敌人于是就陷入了欲罢不能,而又不得不罢的被动地位。

20、由于他贸然行事,使我们很被动。

21、我们说话做事要留有地步,避免到时被动。

22、我决心尽快地扭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

23、如果我能早点下决定,就不会如此被动了。

24、另外,句法方面,外贸英语多用长句及被动句。

25、英汉语被动句皆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两类。

26、受事主语句可以改写成有标志的被动句。

27、我的意思是你刚才说了一个被动句。

28、日语被动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核心就是动作主体表现的不同。

29、本文所考察的,是汉语中有标记的狭义被动句。

30、这一带山区小水库星罗棋布,改变了过去农业用水的被动局面。

31、英语被动句有有标记的和无标记的两种。

32、还是把人放开好,要不然,将来咱们大家都被动…

33、对无标记被动句的分析。

34、分别对电磁式振动给料机进行了被动隔振和混合隔振的研究。

35、小学生被动员到街头去维持交通秩序。

36、他们以为培训仅仅是被动式的学习。

37、多数的被动力化的纱锭桥被有角连络球轴承支援。

38、正常词序在被动句中是颠倒的。

39、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主要装置。

40、管的只是被动迁的房屋建筑的面积和户口人数。

41、把下列句子变成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42、要从被动的封闭型转到主动的开放型上来。

43、钩端螺旋体通过被动物尿污染的水传染给人类。

44、最近,某县有位乡长,因为缺乏号召力而导致工作被动。

45、这些酶是消耗糊粉液泡中被动用的贮藏蛋白合成的。

46、利用水平层分析法,分析被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

47、一部分不及物实义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构成主动形式被动意义句型。

48、比亚迪使当时的日本电池生产商陷入了被动局面。

49、所研究的内容为毫米波被动式探测体制信号仿真与系统测试。

50、大功率泵浦DPL的被动调Q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51、它配备了先进而丰富的主被动安全设备。

52、首先介绍了被动式静电引信的工作原理。

53、林洁给她介绍了魏迎秋,一个被**耽误了的大龄青年。

54、导致右江盆地由陆内裂陷盆地向被动陆缘裂谷盆地演化。

55、第一场,内内和坎比利用了他们的篮板优势,令我们处于被动。

56、主要讨论被动单脉冲导引头对旁瓣目标的识别。

57、我情愿是主动的钉锤而不是被动挨敲的钉子…

58、主动而积极的阅读会得到大量的信息,而被动的阅读会令人发困。

59、指出铁路地质工作的滞后被动局面及其造成的原因。

60、但这就是被动性的足球,无法将球员的能力成倍地结合起来。

上一篇:信息化工作会议记录下一篇:2016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