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台阶》有感,父亲与台阶

2024-07-30

读《台阶》有感,父亲与台阶(共8篇)

篇1:读《台阶》有感,父亲与台阶

近来又重温了浙江本土作家李森祥的《台阶》。

文中的父亲,是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劳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家乡有这样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所以,父亲艰难地、执着地准备了大半辈子,以期建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来提升他渴慕已久的身份与尊严。可是,乔迁之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浓烈,随之而来的却只是无尽的“不自在”和“若有所失”。当父亲苦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文章以一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戛然而止。

可是,怎能一个“老”字了得?

或许有人认为,父亲的失落源于对韶华已逝,青春不在的无奈,可是,在那个时代,穷其一生换来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对于每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言都实属不易,鉴于此,父亲应该高兴才是,愁苦郁闷又为哪般呢?或许也有人认为,屋子是变了,台阶是高了,可父亲头上这间屋子陈腐依旧。在这间屋子里,充斥其间的是谦卑和隐忍;在这间房子里,与之相配的还只是那三级青石板台阶罢了。可是谦卑与隐忍难道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吗?况且父亲不是一直为谋求这种改变而奋斗不息么?

看来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唯一服人的理由怕是父亲并没有因为新屋落成而带来地位的实质性改变。最终,星星还是星星,月亮还是月亮,外甥打灯笼――照旧。

这不是空穴来风,文中有言,如“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父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闲逛当中,父亲到底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作者虽然没有说,但和我们的想象估计差不多吧――村里九级台阶不足为奇,周围的乡亲也没有对父亲大加赞赏,尊敬有加。于是乎,为梦想而付出青春、付出健康的父亲,其心态的转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这只是浅层的原因。父亲是不懂哲学的,哪里知道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要知道,物质并不等同于精神,高台阶的房子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地位与尊严。

纵观父亲的心路历程,于其中我们不难找到中国农民以及中国农村的影子。

千百年来,我们的农民兄弟,老黄牛似的在那片瘠薄的土地上耕耘,用沾着他们血汗的不多的收成扮演着所谓的衣食父母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虽然中央政策一直倾斜于农村,中央财政投入一直惠顾于农村,但城乡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缩小,三农问题仍然是各级政府难以突破的瓶颈。耕地面积在缩小,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在减少,他们或是坚守乡土,或是背井离乡,在乡间,在工地,在厂房……到处都有他们坚实的背影,他们一直在为梦想中的“台阶”而打拼。或许衣食有所改观,或许住行有所改善,但毋庸置疑,比衣食住行更为重要的尊严与幸福并没有眷顾我们大多数的农民兄弟。没日没夜的血汗工厂,同命不同价的死亡补偿,暴力拆迁中的点火自焚,为讨取工资被打身亡……太多太多的不公,太多太多的屈辱,即便是他们建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可他们依然像文中的父亲一样找不到幸福的方向。

尊严,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的重要表现。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曾有杜鹃泣血般的呼吁以及深邃冷静的阐述。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并不完全,因为物质的繁荣并不等同于精神的繁荣。但物质文明的确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建的一个基础。尊严与幸福如果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民物质的匮乏使得小康、温饱等物质化要求成为现代化的实实在在的目标。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由物质到非物质目标的跨越和构建,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行文至此,猛然间忆起温家宝同志在人大会议的一句话:“要使人民生活得幸福,生活得有尊严。”

愿“世界经济第二”、“世界外汇储备第一”的光环能真正温暖我们的农民兄弟。

愿我们的社会能给我们父老乡亲筑起真正意义上的“台阶”――不多,只要九级!

篇2:读《台阶》有感,父亲与台阶

台阶中的父亲跟大多数父亲的形象相辅相成,都在无怨无悔的对子女,默默付出,勤劳持家。因为我的父亲是这样,所以深有体会。

修台阶到底值不值得?这是一个值得去深入思考的问题,父亲将台阶,从三级修到九级,整整高出了六级,本以为自己的地位会稳步提高,但却不喜欢级数高的,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筹划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许多人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累出了自己一身毛病,但为了自己的后辈有着高一点的地位,再苦再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所有父亲的共同想法,甘愿为子女做很多的事,就好比修台阶一样。为了一时的自己,但却为了今后的儿子。所有父亲都是伟大的,即使有时候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

篇3:浅析李祥森《台阶》中的父亲形象

小说《台阶》中的父亲形象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所表现的既不同于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那种饱含深情的深沉的父爱,也不同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一封信》里的那样殷殷期望,情深意重的挚爱。他是那种敢于追求、默默奋斗却又不善张扬的直率和淳朴。作者李祥森在写给编者尤志心的信就曾提到,他非常偏爱这篇小说中的那个“父亲”,而且还将它作为小说集的名字。作品里的父亲是个人性开始觉醒的农民形象,和以往鲁迅、老舍笔下的农民形象不同的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不仅要求能温饱,而且要求获得社会地位,获得人们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上的人性要求,这也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的亮点。

理解《台阶》中的父亲形象,我觉得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时代性

写作背景往往是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石。小说展示的父亲是一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型的农民形象,在中国的那个时代,人民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都非常的单纯,物质资料的极度匮乏,让人很难确定更高的人生目标,小说中的父亲以高“台阶”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理想,这是可信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的复苏期,还不能提供给人更多的生活选择,尤其是当时的农民。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破坏造成了农民的极度贫困,所以在温饱问题尚不能完全解决的基础上,再能想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追求的意识,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前奏,是当时人们思想意识提高的一个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是处于贫困中的人民心底最美好的愿望,这是有时代意义的。“父亲”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心灵世界。

二、人文性

《台阶》中父亲形象既有外在的客观描绘,如文中的洗脚:“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写出了父亲终日辛苦和生活的艰辛给他留下的岁月痕迹,这也是所有中国农民的本色,作者通过这种主流意识的描写,不仅是再现那个时代的人的生活境遇,而且也是自我心灵中对农民这一社会角色的深厚的至挚情感的宣泄。再如父亲踩黄泥、敲烟袋以及台阶建成后,坐台阶时的不自在的细节描写,都表现出了父亲的忠厚老实、淳朴的性格。当然也有作者意味深长的深层着笔,父亲对“台阶”的渴望追求,从“父亲坐在绿荫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父亲对别家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凝结成了无法挥去的情愫,时刻缭绕心头。这种细致地神态描写,不但把父亲心中的希望和追求直接体现,也隐晦地交代了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是遥远的,但也是有可能实现的,甚至是触手可及的。作者这种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地杂糅手法,是凸现人物心理的高超表现。父亲老了以后在家闲着没事可干的烦躁和“偶尔出去,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写出了生活目标短暂迷失的迷惘。这些其实都是作者对人物形象的丰满的补偿,也是对父亲心理的深层剖析。他是一个一生坚韧、顽强但最终对生活意义不甚了解的父亲,这也是作者之所以流露出同情和怜悯情感的原因。

三、社会性

“父亲”的形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的精神思想,也可以让我们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小说中所展现的农村的贫困,其实在现代生活中也较多地存在,只是贫困的程度和标准不同罢了。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中国人民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更有进入小康水平之人,但随着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的存在,生活质量最差的主体依旧是农民,所以小说作者所要告诉读者的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民的贫困这一主题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学者说过:“忽视和遮蔽了农民问题的巨大存在,才是严重的缺失,倘若不能写出转型时代的中国农民之魂,我们的文学将从根本上丧失力量。在从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中,作为诗意的栖息之所,作为人类和民族的痛苦与欢欣的承受之地,文学中的乡土声音不但不会完结,还会发展和变化。”《台阶》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是要正视农民贫困这个社会现象,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深切关注和重视这个问题,从而提出尖锐的批评和引发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这应该也是文学社会功能体现的一种途径,值得我们去玩味。

篇4:柜台与台阶

《柜台》是苏教版九(下)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旨,在于引导学生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孔乙己》选编在苏教版八(下)第四单元,本单元是小说,目的让学生了解小说,知道小说内容的表现对象、小说的表现力,阅读小说,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自己最喜欢的。小说从人物活动的典型社会环境,写到封建末世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孔乙己一生的遭遇。小说的开始交代了酒店的格局,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孔乙己》中小酒店就是一个大社会,柜台是社会地位的分界线,借助柜台就能够形象地描绘出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柜臺里面,是穿长衫的客人的天下:“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些人是悠闲阔绰的剥削者。柜台外面,短衣帮急急地温酒站着喝,靠柜外站着喝,这些人都是做工的贫苦劳动者。一个柜台把人分成了长与短,外与里,分出了贫与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揭示了孔乙己特殊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他的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特殊的衣着打扮、喝酒的方式,反映了他的经济地位和他的思想意识充满了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也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他和酒店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柜台分成的两个世界,柜台里没有他的位置,柜台外也没有,哪里才是他的喝酒位置呢?根据他喝酒的方式和他的衣着特点,他的喝酒位置应该骑在柜台上,而又不可以。孔乙己在酒店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因此他是酒店里,也是社会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柜台把孔乙己思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示出来,标志出他的特殊身份,预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台阶》是李祥森于1988年写作,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台阶》中父亲一生要造出高台阶的屋子:“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为什么呢?“家乡地势低,屋基做得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父亲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农民,梦寐以求地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地位,现实中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建台阶,提高屋主人地位标志——台阶的高度。这也意味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民人性的觉醒: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不仅要求能温饱,不仅要能造屋遮风躲雨,而且要求获得地位,获得人们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性要求。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作为一个“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他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力气。建新房、造台阶,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冬闲期间,他起早摸黑,上山砍柴卖钱,“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父亲为筑高台阶“准备了大半辈子”,造台阶开工时,“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人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造台阶本是高兴的事,父亲并没有喜形于色,由于地位低下形成的自卑心理而感到尴尬。

尤其是搬进新屋,他当天就坐在台阶上去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正好那会有人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父亲梦寐以求的台阶是屋主人地位的标志,嫌台阶低了,想高台阶、建高台阶、坐上高台阶,但自己内心的自卑、农民低下的社会地位却不会因台阶的增高而改变,因此,他的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坐上台阶的高处不自在,因为他在现实中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低处又不想坐,也无处坐,其实这也是父亲一生命运的缩影,把理想变为一个简单、现实的目标,付出一生辛劳,父亲老了,将渐渐退出人生的舞台了。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农民的缩影?

柜台与台阶在小说中,都是社会地位的标志,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小说主题的表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阅读小说,还是在小说的教学中,深入理解文中关于柜台和台阶的细节,有助于把握人物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篇5:读台阶有感作文

《台阶》一文中的父亲总是在为了自己的地位与尊严努力的拼搏与斗争,或许他在建造那么高台阶与新房子时,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想让他将来不再像自己一样,要以增高台阶来提高尊严,而是以真才实学摆脱自卑这个“帽子”,去真正提高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同文中一样,我们的父亲的确也在一天又一天的老去,头发上慢慢能毫不费力的.看到那刺眼的白色。他们总是起早贪黑,中午有时都不着家,晚上也常常等到十点多才回来。他们努力的工作只是为我们今后的成长与人生路途的积累。他们并没有穿过多贵的鞋,但却往往给我们买最好的。父亲永远是我们前行中最坚实的依靠,他们对我们的那份关爱会永远记在心间。

篇6:读台阶有感400字

当我们在内心问自己,也问父亲,值得吗?一定值得。因为那是父亲毕生的夙愿,是他付出一切所换来的东西,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殷殷期待。

有时我们总在拷问自己所做之事值不值得。如此就太过功利化了。那不妨有时就敞开了做。不管到最后值不值得,起码有了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了无遗憾。

“值不值得”这个问题也可站在另一个角度上理解,我们有什么立场判断或指责别人的值不值得?我们不可能与他人,与除自己外的所有人感同身受。因为所受教育、眼界与人生经历不同,正如父亲这种小农的“局限性”。他的经历决定了他看一个问题的角度。你不会是父亲,也不可能是父亲,不能替他做选择。所谓命运,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神叨叨的殊归同途,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东西在暗地里束缚着你,而是某一时刻,你明知道有千万选择,可上天也可入地,却永远只会选择那一条路。一个人对自己命运的掌握、把控,是决定性的,纵使时光回溯,千万岔口,也会选择旧时的路。

当然,即使我们不能够“感同身受”,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上,现在语文的角度,尽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篇7:高中作文读懂台阶800字

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学会筑造两种台阶,一种是向上的,另一种是向下的。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就拿登山来说,台阶使我们能够更容易达到顶峰,饱览美景。在生活中,我们同样可筑造台阶来涌向成功的顶峰。这种台阶则称之向上的台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筑造台阶的过程是辛苦的,好此学习,现阶段,我们正处在学习的苦海之中,建造自己人生的阶梯。一步步通向成功的彼岸。所以,我们不能轻易言弃、要拼搏、要激流勇进,坚信胜利的蜀光就在前方!人的一生在这样看来,就是一个筑造台阶的过程,每个人一生都在忙碌着,修筑一个更坚固,更长的台阶,直到生命的最后才停止台阶的延长。

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在于自身而责无旁贷。有的人一直努力的筑造人生台阶,所以他走得更高更远,视野便更开阔。有的人却知难而退,遇到困难险阻轻易言弃,于是功败垂成。之所以这些人目光短浅,就是因为没有重视于台阶的筑造过程。

由此看来,台阶可视为学习、知识、机遇、力量、自信……这些则是每位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资本,

不是还有一种台阶吗?是的,之前提到有一种向下的台阶,这可不是退缩的表现,这里的台阶不仅要为自己建还要为别人,为避免尴尬情况出现,我们要学着为自己为别人找台阶下,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也算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吧!

台阶,“台”与“抬”谐音,“抬”可意为提高,所以台阶可理解为提高自身的工具,由此可见,筑造台阶的重要性了吧。

但在筑造台阶的同时,不要偏离了方向,若在一开始就弃离正确方向,最后到达的肯定是万丈深渊。所以先走对,再走好,是我们的行为准则。

梦想是诱人的棉花糖,我们在未能碰见它时,就应筑造台阶通向它。最终定为拿到棉花糖,若心急的人在未能拿到棉花糖时就想用旁门左道去拿它,那么他必定会掉下台阶。

篇8:台阶与人生

那天,带着3岁的儿子去县政府见一位文友。当我们到了一楼大厅后,我本能地朝电梯间走去,儿子却手舞足蹈地向楼梯跑去。我知道,小家伙儿酷爱上台阶,那就满足他的心愿吧,虽然要见的文友在9楼。

儿子紧紧地抓住楼梯一边的栏杆,一步一步地向上挪移着。看着他吃力的样子,我用手扶着他,想助他一臂之力,结果他不领这份情,稚嫩的肩膀晃动着表示拒绝。小家伙,原来想玩自立啊。

于是我就“袖手旁观”地走在他后面,眼睛却时刻盯着他,生怕发生什么闪失,毕竟他只是3岁的孩子啊。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以为别人会需要我们的帮助,殊不知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费力还不讨好,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别人自立自主的机会,就像把天空交给鸟儿一样,给它飞翔的自由和快乐。

2

儿子是个小胖子,当他吃力地到达4楼时,他那白皙的脸蛋早已变成了一个红扑扑的苹果。但他没有一丝一毫停下来的意思,一如既往地往上挪移着,信心不减,热情不减。我把这叫做“向上的乐趣”。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只要有一个向上的目标追求着,生活就会洒满快乐的阳光,人生也因此变得温暖而美好。

3

儿子的额头已经渗出了细微的汗珠。看样子,累得不轻。我有些心疼,想抱着他走一程,可是小家伙儿两手紧紧地抓住栏杆,表示拒绝和抗议。

我想起了英国思想家罗素。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次他在中国坐轿,他看到两个轿夫累得满头大汗,但他们谈天说地,有说有笑,于是他就问他们:“你们天天抬轿,不感到痛苦吗?”他们却说:“你看,我们不是很快乐吗?”后来他在《朴素的中国人》一书中写道:不要自以为是地判断别人的快乐与幸福。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4

当我们到达6楼时,文友打电话催我,怎么还没有到?我说,你再等一会儿。

他又问问我,你在哪里啊?我说,我在等我儿子。他不解,继续问我,你儿子在哪里啊?我说,在台阶上啊,他走得慢,我们没有坐电梯……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需要等待,就像此刻,文友等我,我等儿子。而这彼此的等待多像这一层层的台阶,连接着我们的默契、快乐与和谐。

这使我想起了一组漫画:第一幅画上是一个缺了一块儿的圆,由于缺角而变得不灵活,只能滚一下停一下,因此走得很慢,但是它一边唱歌一边欣赏路边的美景;第二幅画上还是这个圆,不同的是它找到了缺失的那一块儿,装上了后,它再沿原路返回,可这次它却越滚越快,路边的景色欣赏不到了,歌也唱不成了。

我们就像这个圆一样,不停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着,而等待就是那缺失的那一块儿,虽然看起来很碍事,占用了我们宝贵的时间,但是如果没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5

我们终于到达了9楼。这时儿子可能真的累了,他很听话地跟着我来到了文友的办公室。后来,我带着他坐电梯下楼时,他也没有“抗议”。可是我仍然在思索着台阶。

人生跟台阶多么相似啊,都连接着高处,而且每走一步都是进步,距离你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有谁不憧憬这样的人生?可是,人生又不同于台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回程的票,一旦出发,就绝不能返回。”而台阶可以自由地上上下下。因此,只有慎重地走好每一步,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地珍惜好每一寸光陰,我们的人生才会远离遗憾与后悔。要知道,人生的台阶,只向前蔓延,绝不给你退路,哪怕仅仅是半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台阶》有感,父亲与台阶】相关文章:

从《背影》到《台阶》——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父亲形象10-14

台阶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08-07

台阶04-17

《台阶》教案04-26

台阶07-05

台阶基础07-22

学习台阶08-05

2台阶教案04-26

《台阶》阅读答案05-02

台阶的高度05-08

上一篇:饲养管理经验下一篇:初一《简爱》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