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课程实习报告

2024-07-12

信息检索课程实习报告(精选6篇)

篇1:信息检索课程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报告(中文部分)

(参考样本)

周×班,选课表序号:×,学号:××,姓名:×××

拟研究题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论监督

一、题目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的网民人数随着不断上升的网络普及率也急剧增加,截至08年底,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达到22.6%,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1.9%,网民人数也达到了2.98亿。而如此众多的网民人数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网络事件的发生,从比较早期的“虐猫事件”,到后来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从轰轰烈烈的“华南虎照”到年初引起众怒的“躲猫猫”,甚至由于魔兽世界开服问题所引发的“贾君鹏事件”,如今网络舆论监督也逐渐成为焦点话题。

本课题拟了解有关网络信息、网络舆论对网络事件的监督。

二、检索策略制定:

1、选择检索数据库:cnki数据资源系统(期刊库)

2、检索表达式:1.网络监督 信息自由 2.网络舆论监督 3.网络群体事件

3、检索结果:

1)进入cnki数据资源系统检索界面→点击期刊,通过关键词精确匹配进行简单检索,其结果是:

网络监督命中741条;信息自由259条;网络舆论监督108条;网络群体事件31条。

2)进入cnki数据资源系统检索界面→点击期刊→条件限定(选择全部期刊,以关键词网络监督;限定年度范围:2011-2013)→点击检索→命中记录344条;

若条件限定(选择核心期刊,以关键词网络监督;限定年度范围:2011-2013)→点击检索→命中记录67条。

3)进入cnki数据资源系统检索界面→点击期刊→条件限定(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and信息自由;年度不限)→点击检索→命中记录0条;

若条件限定(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or信息自由;年度不限)→点击检索→命中记录10000条; 若条件限定(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not信息自由;年度不限)→点击检索→命中记录741条。

网络监督、信息自由、网络舆论监督、网络群体事件四个关键词的组配请自己完成。

三、输出检索结果并摘要:

1、【题名】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作者】吴建华,班生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重要的监督形式, 发挥着特有的监督功能。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要求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防范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侵权现象, 构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创新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 我国的网络舆论正随着网络用户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网络舆论监督也因此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网络使普通群众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大大降低了他们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的门槛。网络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意, 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政府部门和官员也逐渐熟悉并运用网络来回应网民的质疑和要求, 这有助于及时化解公共危机。其二, 我国互联网舆论平台已十分发达畅通, 网民的舆论监督主体地位意识越来越强。网民发表意见通常首先选择“大众”网络媒介, 如门户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BBS)、聊天室(Chat Room)等。一些专家学者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著书立说”,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网络舆论, 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三, 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和政府决策。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网上网下交互作用,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 从而对事件当事人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造成压力, 由此对事态发展和决策方向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众所周知的许霆案件就曾经在网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对法院的最终判决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四, 互联网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平台。胡锦涛总书记在强国论坛在线回答网民问题时就曾说到: “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 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8日在与网民交流时语重心长地说: “我非常高兴同大家进行在线交谈。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 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 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 表明了这一新的民众意愿表达渠道正逐步发挥出其积极的政治参与价值。其五, 互联网正成为反腐败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如南京的“天价烟”事件等最先就是从网上曝光出来的, 为反腐败机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2、【题名】网络监督刍议 【作者】王勇

【关键字】政治参与;网络监督;和谐社会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介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对网络监督的涵义、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网络监督,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网络监督成为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有效途径。

【正文第五段】最新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8 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98亿人,手机网民数也首次超过1 亿人,伴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22.6%,该比例也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数将继续增加。数量如此之大的网民构成了我国网络监督的主体,他们对于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将对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3、【题名】网络监督三题 【作者】陶文昭

【关键字】网络;监督;民主

【摘要】网络监督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本质上是人民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主体广泛、环境纯净和途径直接等,具有特殊的优势。新形势下网络监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要积极对待网络监督,进一步完善和引导网络监督。【正文第五段】网络政治也是政治,政治最根本的问题是权力掌握在谁手中。依靠人民监督反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在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就强调,“应当使工人进入一切国家机关,让他们监督整个国家机构”[ 3 ](P140),即通过群众检举、批评、建议等的监督功效,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敢滥用权力,如滥用权力也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毛泽东在延安著名的“窑洞对”中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周期律时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 ](P29)。很显然,民监督是网络监督的合法性源头。如果不准许人民监督,网络监督无从谈起。

4、【题名】人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 【作者】权辉蓉 【关键字】无 【摘要】无

【正文第五段】首先,国家应尽快出台网络道德和行为的相关法规,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在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中,网民们打着正义的旗帜对当事人恶语相向、造谣中伤。有人还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利用各种手段调查当事人的私人状况,并将结果公布于网络。网民有私自侦察通缉的权力吗?公布、传播他人的隐私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但谁将为此承担责任?网友们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恶意攻击性的语言对当事人进行辱骂,是否已经侵犯他人名誉权?网友们的一些买凶杀人之类的带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假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些都是法律必须尽快明确的一些问题。只有在法律上严格界定言论自由和侵犯他人隐私权等犯罪行为的区别,网民们的网络行为才会真正有法可依。其次,我国应加快立法速度,根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完善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对此类事情的处理有法可依,那么网友自然不会自视为审判者,胡乱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了。网民们的情绪得到了理智的控制,网络暴力的发生自然会减少。

5、【题名】换个思路看“网络群体性事件”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关键字】无 【摘要】无

【正文第五段】更进一步,网络舆论也开始对现实产生实质性影响,所谓“网上群体性事件”,就属于网络舆论涉足现实政治、行政活动与司法活动的现实例证。在这些事件中,或者是某些民众借助网络传播信息,引发现实行动,比如年初的出租车司机罢运潮;或者是网络舆论对现实中的官员发挥监督作用,对地方政府构成强大舆论压力,比如周久耕事件;或者是网络不仅形成舆论压力,更动员某些网民现实地参与问题之解决,比如邓玉娇事件。

四、综述

一、课题历史

首先,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发现,本报告所引用的文献无一例外的全部来自于二十一世纪,并且又以最近两三年居多。而检索出来的大部分文献的时间分布也大致如此,表明此类课题在当下是一个以前没有过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现在则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话题,且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想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今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的特性(即海量信息、空前的强时效性、多媒体功能、互交性与易检性及全球性与个性化)所决定的。

另外,检索时发现,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未曾将两部分内容合并起来讨论,最多只是将另一部分提上一两笔,而我却认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必然联系。

二、课题现状

近一两年来,网络上频频出现“某某门”这样的字眼,电话门、解说门、粗口门、艳照门等,伴随着这些“门”或者事件所产生的,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如俯卧撑、躲猫猫、很怎样很怎样、怪蜀黍等等。这些群体性事件或由网络舆情引发,或因网络流言致使群体性事件恶化、失控,甚至有少数敌对分子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制造群体性事件。对这种现状的描述分析在检索出的文献中都会大篇幅的出现。本人从中挑选了一些关键词来进行一个汇总。

1、意见领袖 一些文献提出“网络意见领袖”一词,指出当社会上发生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一个或一些人会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如博客、论坛、贴吧、社区等等途径,发表一些或客观或主观的观点,一旦这种观点达成了广大网民的共识,则为随后有可能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打下了群众基础。这些意见领袖大多数拥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权威、有号召力等等,而一切事态的发展也都随着这些意见领袖的态度的改变而改变。

2、信息传播片面失真

在《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中,就提出,网络新闻个性缺失导致网络舆论监督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方面, 我国商业网站不具备新闻采访资格, 使得大量网络媒体只能复制母体媒介的内容, 缺乏自身个性和报道特色, 难以展现网络媒体监督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 舆论监督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和理性分析, 但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动态新闻占据大多数, 受众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感知层次, 缺乏理性和专业知识层面的解读,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也就难以发表高水平的批评和建议。而这些片面之谈常常会给受众一些误导,从而导致一些不详实的网络评论出现。而受众则很容易对一些媒体报道事实失真甚至失实的情况产生逆反心理。这形成了一些群体事件发生的动机。

3、社会高层、政府处理不当

当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一味采取或逃避,或压制的方法,意图“堵住群众的嘴”的做法,往往引起了更大的骚乱。在《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_原因及其防范》一文中,作者对此作出了以下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不少公共管理部门和干部却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一套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进行社会控制与管理,比较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推动工作,有时甚至强迫命令、违法施政,导致矛盾不断积累。还有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对社会矛盾判断迟钝,对出现的矛盾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拖延或压制,错误的判断舆情走向,致使错失采取措施的最佳时机,导致大规模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如厦门“PX”事件中,当地党委政府开始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予理睬,甚至通过形式主义的措施得过且过,一直到厦门市民通过手机和网络散发“市民到市府门口‘散步’”等内容的短信时相关部门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厦门近万市民在市政府门口集聚“散步”的群体性事件最终发生。因此,政府处理的态度,也是此类事件发生的关键。

4、个别官员作风腐败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就是网络中网民对社会的监督。由于网络其自身的特点网络舆论监督所起到的作用在当今是举足轻重的,又是最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因此,若论事件的本源,还要从官员自身当中寻找源头。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公仆意识,使群众遇到的利益受损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群众不满自身利益受损和腐败,但又担心被打击报复,就通过网络寻求支持和解决途径; 有些网民对当地政府部门失去信任,试图通过网络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还有些网民抱着法不责众、不搞大问题不能解决的心态,引发不安定因素。这也促成了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因素。

以上四点都是检索出的文献中提到较多的,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例如一些未成年网民对责任感的缺失、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网络商业化运作以及网民的主观不满情绪等,都引起了本文作者更深入的思考。

三、未来发展及措施

无论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是网络舆论监督,都需要在有序的引导下,才能够正确迅速的解决其根本。由于广大的网民背后实际是最原生态的百姓的缩影,因此说“网民等于人民”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并且从某种角度来说,网民的无论是地域分布还是年龄分布,较实体人民的都更为合理。因此,正确的引导方向则成为今后管理者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除此之外,网民的自身素质也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这样,“自律”以及“他律”两方面达成了一种协调的配合,才能够更有效的达成自由与有序的逐步统一。

四、个人体会

在接触这门课之前,不免心生疑问。信息检索与利用,不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吗,这有什么好学的呢。上课还能上网,不免产生了一些懈怠的心理。然而,经历了一两次课之后,才发现其中的玄机所在,能够了解到,原来搜索还有这么多学问,那些高级检索表达式,和从前学的数学命题和逻辑表达式还有如此的联系,这些都让我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通过每节课的课堂作业,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技能,还大大锻炼了我们的信息素养,这些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对我们今后的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体现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老师详细而又不失幽默的讲解,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大,课堂中,老师也并不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些相关的事件,使我们在了解社会发展的同时受益匪浅。在期中期末的大作业设置上,老师也有着一定的想法,让我们可以通过此项作业,阐述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观点以及看法,并且对其能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尤其是对学习将来的专业课也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有人说,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将来写论文能找到可靠的引用材料,而我认为,我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远远不止如此肤浅的程度,增强我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迅速找到其阐述的重点,准确深入的对信息作出合理的分析等,都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的。归结为一句话,学会怎样在众多的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本门课的精髓所在。

篇2:信息检索课程实习报告

期末考试报告

学 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毛存礼 专业年级: 计科133 学 号:201310405339、201310405326、201310405330、201310405325 学生姓名:李然、毛子铭、张倩、黄枫

目录

一、系统概述................................................................................................................................3

二、系统需求分析........................................................................................................................3 2.1功能需求分析....................................................................................................................3

三、程序实现................................................................................................................................4 3.1 爬虫的实现.......................................................................................................................4 3.1.1 对网页进行分析...................................................................................................4 3.1.2编写爬虫................................................................................................................5 3.2索引的实现........................................................................................................................7 3.2.1分词的实现............................................................................................................7 3.2.2索引的建立............................................................................................................8 3.2.3检索索引................................................................................................................9 3.3向量空间模型的实现......................................................................................................10 3.3.1向量空间模型概述..............................................................................................10 3.3.2建立向量空间模型..............................................................................................11 3.4利用Lucene打分机制对文档打分................................................................................13

四、测试......................................................................................................................................14

五、心得体会..............................................................................................................................17

一、系统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WEB信息的增加,用户要在信息海洋里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搜索引擎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搜索引擎是指互联网上专门提供检索服务的一类网站,这些站点的服务器通过网络搜索软件或网络登录等方式,将Intenet上大量网站的页面信息收集到本地,经过加工处理建立信息数据库和索引数据库,从而对用户提出的各种检索做出响应,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或相关指针。

用户的检索途径主要包括自由词全文检索、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及其他特殊信息的检索。本系统基于HTMLUNIT框架,构建爬虫,基于LUCENE框架,构建索引,利用向量空间模型向量化表示文档间的相关性,利用LUCENE给相关文档打分。

二、系统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分析

该系统分为四个功能模块:

(1)爬虫模块(2)索引模块(3)向量化表示模块(4)打分模块 具体实现分工如下:

①爬虫模块:该模块采用Htmlunit框架,主要负责爬取网页内容,在本地建立文档库,以便于索引功能模块,将文档库里的文档内容建立成索引。(毛子铭所做)

②索引模块:该模块采用Lucene框架,功能分为两块:一是建立索引,将爬取的内容建立成索引。二是检索索引,即提供给用户检索索引。(张倩所做)

③向量化表示模块:该模块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其功能是将查询文本和文档向量化表示,以一种直观的表示方法,展示出文档间的相似度。(李然、黄枫合做)

④打分模块:该模块采用Lucene打分系统,计算查询文本和文档的相似度,并对其文档打分。(李然、黄枫合做)

三、程序实现

3.1 爬虫的实现

3.1.1 对网页进行分析

(1)我们首先,对网页进行分析,昆工新闻上每一则新闻,都有相应的链接,通过点击链接查看相应的新闻。

<1>昆工新闻网页截图

<2>新闻内容截图

(2)在浏览器中,查看新闻网的代码,确定我们所需要的内容并用XPATH表达式定位其内容。

<3>新闻代码截图

3.1.2编写爬虫

(1)在这里,我们使用了HtmlUnit作为我们爬虫的框架,并指定内容,对昆工新闻网进行爬取。

<4> 部分代码展示

(2)编写XPATH表达式,定位所抓取的内容,在爬取过程中,首先要找到新闻的标题,然后,再模拟点击标题的动作,进入新闻页面。

(3)爬取内容,并将其写入文本文档中。

<5> 写入文档

<6>爬取内容

3.2索引的实现

3.2.1分词的实现

(1)在建立索引之前,分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我们所采用的是基于Lucene框架的IK分词技术分词。

<7> 部分代码展示

(2)对爬取的内容,进行分词测试。

<9>测试

3.2.2索引的建立

(1)索引的建立,我们也是基于Lucene框架建立的倒排索引,分词技术的不同索引的差别也是很大,因此,分词技术的选取一定要合理。

<10> 部分代码展示

3.2.3检索索引

(1)在这里,我们对爬取好的内容,已经建立好了索引,我们分别测试了“宇宙”、“人民”这两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看见,符合“人民”这个关键词的文档有2个,符合“宇宙”这个关键词的文档不存在。

<12> 索引

<13> 索引结果

3.3向量空间模型的实现

3.3.1向量空间模型概述

向量空间模型将文档映射为一个特征向量V(d)=(t1,ω1(d);„;tn, ωn(d)),其中ti(i=1,2, „,n)为一列互不雷同的词条项,ωi(d)为ti在d中的权值, 一般被定义为ti在d中出现频率tfi(d)的函数,即。

在信息检索中常用的词条权值计算方法为 TF-IDF 函数,其中N为所有文档的数目,ni为含有词条ti的文档数目。TF-IDF公式有很多变种,下面是一个常用的TF-IDF公式:

根据TF-IDF公式,文档集中包含某一词条的文档越多,说明它区分文档类别属性的能力越低,其权值越小;另一方面,某一文档中某一词条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它区分文档内容属性的能力越强,其权值越大。两文档之间的相似度可以用其对应的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来表示,即文档di,dj的相似度可以表示为:

进行查询的过程中,先将查询条件Q进行向量化,主要依据布尔模型:当ti在查询条件Q中时,将对应的第i坐标置为1,否则置为0,即:

从而文档d与查询Q的相似度为:

根据文档之间的相似度,结合机器学习的一些算法如神经网络算法,K-近邻算法和贝叶斯分类算法等,可以将文档集分类划分为一些小的文档子集。

在查询过程中,可以计算出每个文档与查询的相似度,进而可以根据相似度的大小,将查询的结果进行排序。

向量空间模型可以实现文档的自动分类和对查询结果的相似度排序,能够有效提高检索效率;它的缺点是相似度的计算量大,当有新文档加入时,则必须重新计算词的权值。

3.3.2建立向量空间模型

(1)将文档的前十五个关键字作为key并将文件的内容作为value存Treemap中

<14> 部分代码展示

(2)求两个词项的并集

<15> 部分代码展示

(3)求两个词项的交集

<15> 部分代码展示

(4)计算文章相似度

<16> 部分代码展示

(5)计算公式:

3.4利用Lucene打分机制对文档打分

(1)在这里,我们是基于Lucene框架,利用其自带打分系统,对查询文本和文档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再进行打分。

Lucene打分公式如下:

(2)计算查询文本(TermQuery)与文档的相似度进行打分。

(3)在查找“人民”这两个关键词后出现两个相关文档,它们分别的得分为0.47782254和0.3901917,这说明第一个文档更符合查询

<17> 打分

四、测试

<18> 测试截图1

<19> 测试截图2

<20> 测试截图3

<21> 测试截图4

<22> 测试截图5

<23> 测试截图6

<24> 测试截图7

<25> 测试截图8

<26> 测试截图9

五、心得体会

此次报告要求实现第一个信息检索系统,涉及到多线程编程、排序、网络爬虫等多项技术。多线程是提高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计算机并行计算等,本次实验完成了多线程的任务,对网络间通信以及搜索引擎如何实现向海量用户在很短时间内提供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实验我也认识到了多线程编程的边缘。在下一步的研究学习之中有很大助力。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检索,通过对于索引的检索,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索引的深层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是我们运用知识与学习知识相结合,可以使我们学的更好,运用的有理可循。

篇3:法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建设

一、课程特色及创新点

《法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我院法律专业的技能课程, 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有适合法律类高职高专教学的自编教材和实训资料。

(2) 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及专项能力考核体系;

(3) 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 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建立了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 建立了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在不同阶段开设不同内容。首先, 对入学新生开设信息基础课, 帮助新生认识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 系统介绍图书馆的布局与资源状况。其次, 对高年级的学生, 通过一段时间的法律专业学习后开设法学文献信息检索理论及方法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方法, 重视的不是检索结果本身而是得出有效答案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队伍

2.1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 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名师”等荣誉, 任课教师具有多年从事文献检索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 多是“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法律文献信息检索教学与研究队伍, 已经形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甚佳、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2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以老带新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既注重教学水平的提高, 又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师资培养一直是本课程组的重点工作之一, 老教师更新知识, 新教师提高教学经验, 是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集体备课制。我们一直坚持集体备课, 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集思广益, 全员提高。

(2) 定期培训制。定期选派教师到其他学校在职培训, 参加各种教学活动, 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3) 鼓励双师制。鼓励教师通过自学或在职学习考取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格证书, 以提高本课程的师资实践教学水平。

(4) 组织评比制。每年开展教师教学授课和教案、教学课件评比, 通过这项活动, 教师互相学习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也提高了教学工作积极性。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3.1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3.1.1课程设计

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而制定, 服务于学院开设的专业, 在教材的选择上, 除使用自编教材外, 充分参考了相关院校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在专业性上, 以法律资源、法律检索工具等几个主要部分组织相关内容, 达到让每一位需要检索法律文献的人, 利用这种技能迅速地找到所需的专业文献。在内容上, 力求创新, 将其归纳为规范性法律资源、非规范性法律资源。从法律学科整体高度把握法律文献的研究和应用。在实用性上, 以法律文献检索理论为基础, 着重对网络资源、各类法律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步骤、技巧及操作实例进行详解。

3.1.2课程定位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既然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因此, 职业教育方法改革的中心转向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势在必行, 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很好的结合”做为职业教育自觉遵守的一条教学原则, 才能够获得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3.2教学方法与手段

3.2.1教学方法

(1) 实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教学需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灵活掌握。学生通过直接接触实例, 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处理, 提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

(2) 实际操作法:利用网络资源和院图书馆、档案馆等场所, 实际操作。

(3) 现场见习法:利用网络资源和实习场地见习, 丰富知识层面, 提升应用能力。

3.2.2教学手段

我们利用PPT电子课件, 结合我院的网络设备, 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 完善了网络课堂的架构及内容。不断收集加工与课程相关的特色信息资源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保证资源的不断更新, 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提供了专业文献检索支持。

四、教学管理

4.1教学质量管理

要求教案有个性特色和创新表现, 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设计要突出解决未来职业岗位及兼顾未来职业岗位上“自我学习、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例引用未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或者工作项目。教法上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 要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变为知识应用型, 把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 把教师讲解为主变为教师积极引导, 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教学效果要以学生学好为准, 要让学生对学习、做事有兴趣,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期待下一堂课的欲望。

4.2教学环节管理

(1) 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查找资料、写教案、制作多媒体网络资源同时, 定期组织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进度, 组织任课教师到其他高校听课。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学期前集体讨论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对新学期的课程安排集体讨论, 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2) 构建第二课堂, 为读者提供最佳服务。在课堂理论教学后, 带领学生把图书馆当作课堂知识学习的延伸和丰富知识的宝库, 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征文比赛, 激发学生到图书馆学习的热情。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法律职业院校开设法律检索课, 为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 培养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奠定了基础, 实用性强。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继续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发实训教材、拓宽实训途径, 使本课程更加适用于培养应用性法律人才的需要。

摘要:法律检索是法律教育和实践中的重要部分,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文件精神, 针对高职法律院校特点, 开设了适合我院专业特色的法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篇4: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 信息检索 教学改革 主题案例法

分类号 G254.9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0.014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Refor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me Case Teaching Method

Huang Yueshen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exist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esign of the theme case teaching method. This method takes the theme case as the main line to connect curriculum system,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inking more effectively, and helps to realize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skills to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ink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me case teaching method, it constructs the theme case library, and discusses 4 key factor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case design, content expansion, and the display of the theme case library.

Keywords Information retrieval. Curriculum reform. Theme case teaching method.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素质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当前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检索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1] 这项规程赋予了信息检索课程新的时代任务,拉开了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大幕。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了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研究热点。

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需要转向检索思维的培育,具有启发性,二是学生的“学习”需要面向任务目标,具有实用性。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与学双向而行,二者兼顾,同步创新,而且,实施方法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这个要求,本文针对当前信息检索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主题案例法的实施思路,分析了主题案例法相比于已有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并深入探讨了主题案例库的构建策略。

1 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信息环境的巨大变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检索课与信息环境、学生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具体原因主要有4点。

1.1 教学目标特殊

一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学生未知的知识,容易体现教学成效。相对而言,信息检索课并不是赋予学生全新的知识,而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提高信息检索技能与策略,以帮助他们构建起系统化、个性化的检索思维。以此为目标,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工作既不能落于俗套,缺乏启发性,又不能过于高冷,显得故弄玄虚,而是需要深入浅出,贴近实际。这要求教学设计与课程体系必须精益求精,能够给予学生新的启发和触动。看似简单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却并不轻松,这是课程不好上,上不好的深层原因。

1.2 教学内容平淡

目前,信息检索课多属于选修课,而且主要由图书馆老师兼任,他们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完成工作任务之余,还要应付课程任务。作为课程的主导者——教师们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深入地思考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导致教学内容平淡,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而且极易招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原被寄托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厚望的信息检索课,沦为一门“鸡肋”课程。

1.3 教学设计乏味

信息检索是一门实用的课程,课程价值应体现为实用价值,教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却存在各种背离现象。如逐一讲解各种检索原理和方法相似的数据库,期望通过数据库的展示和理论的堆砌提升课程价值,但实际上对学生而言却是乏味的陈词,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1.4 教学进程紧张

信息检索课不仅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课堂知识点,而且还需要他们学以致用,这个过程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还需要学生课后反刍消化。但是,现在的信息检索课只注重课时内的教学,课时外的自学自省制度没有充分建立起来,致使学生忙于应付短平快的课堂学习,却疏于课后的自省学习。对学生而言,走马观花般的课堂学习不利于知识的内化,更勿论检索思维的培养和娴熟运用。

nlc202309081716

2 主题案例法实施思路

2.1 已有的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唐永林老师首次提出将案例法引入到信息检索课程中,他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基本信息检索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深化对信息检索理论的理解[2]。此后,不少学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3-6]。虽然成果颇丰,但是,这些研究基本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探讨案例法的实际运用和成效,只能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对此,早在2008年,学者杨光武在回顾信息检索课程的创新教学法时就深刻地指出,传统教学属于三段式教学:基础理论—理论应用—实训练习,现时的案例法只是在理论讲解时通过案例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良[7]。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未解决。2015年,常娥在《信息检索课案例教学法思考》中指出,当前的案例教学法圃于传统的信息检索教学理念的束缚,无论是检索案例的设计,还是检索案例的课堂教学,都与过去的上机实践课类似,未能发挥它在帮助学生构建立体检索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8]。

针对当前案例教学法的症结,常娥进一步指出了案例教学法难于深入开展的原因为未形成完备的教学大纲和检索案例库,主要凭教师经验进行教学[9],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两个切入点。(1)重新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地位与作用。应从课程设计的高度,考究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编排,用案例融汇知识、用案例联系实际、用案例启迪思维,而不是沿袭传统的课程编排方法,以检索理论和方法为核心,案例从属理论的老套路。(2)构建信息检索课主题案例库。多年来,案例教学法没能有效地深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已有的实践研究主要是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大家各说各的问题,没有在统一的框架内展开讨论,导致研究不能向纵深发展。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总结现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教案体系、授课思路以主题案例库的形式固化,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2.2 主题案例法的设计目标

与已有的案例教学法相比,主题案例法不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课程体系与学习体系的组织方法,它依托一系列的主题案例支撑起课程的体系结构,学生只要依次完成主题案例学习,就能系统地学习信息检索的全部流程与思维策略。

2.2.1 用案例统领知识

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线串联课程,其弊端是过分强调理论的完备性,而忽视其实用价值,这是导致信息检索课问题百出的深层原因之一。例如,查准率与查全率这对评价检索结果的指标,理论上很完美,但实际上不符合当前的信息检索实务。在信息体量巨大的今天,要找全找准符合检索需求的信息是一件极难实现的事情,而且,通常情况下,检索者根本不需要这两项评价指标,只要能找到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即可。主题案例法的首要目标,就是把案例教学提升到课程体系的组织核心位置,以案例为中心融汇知识,从实用的角度重构知识体系,淘汰脱节的知识,留下适用的精华,拓展空缺的主题,永葆课程活力。

2.2.2 用案例启迪思维

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重在信息检索工具的利用和信息检索方法的讲解,其弊端是将信息检索局限在信息查找与获取阶段。然而,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检索工具的普及度和易用性已有很大提升,再将信息检索课局限在工具讲解和技术分析上实无必要。信息检索课必须走出狭义的信息检索观,从广义的角度组织课程教学。信息检索是提出检索问题—分析检索问题—执行检索—分析整理检索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只是其中一环,更重要的是检索者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检索过程的掌控能力、对检索结果的利用能力,这要求今后的信息检索课必须强调对学生的检索意识和检索思维的培育和锻炼。

意识和思维的养成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修为看个人,外力仅起引导作用,绝不可能只通过知识灌输的方式来实现。为此,信息检索课应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案例教学的导向作用,针对学生在检索意识和检索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制定案例。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读好大学?如何输入不会读音的生僻字?虽然这些题目表面上跟信息检索没有关联,但是实际上都可以通过信息检索来解决,而且用到的检索工具极为常用:利用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找“读大学”的指导书;使用百度搜索生僻字的字形结构就能获得解题线索。通过这些事例,就能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检索意识的重要性,即仅知道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不等于能用好它们,还必须注重培养检索意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懂得灵活地使用检索工具。

3 主题案例库的构建方案

主题案例法是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支点之一,而主题案例库是主题案例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主题案例库不仅要发挥案例对理论知识的阐释作用,而且要通过组织主题案例体系串联起课程教学,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主题案例库的建设重点不仅在于搜集精彩的个案为课程添姿润色,还在于建立起案例之间的主题关联,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学习体系,为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3.1 主题案例库的体系结构

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以传授检索技能为主,以资源和工具为组织体系,形成了特种文献检索、自科文献检索、社科文献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等课程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对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技巧讲解深入,针对性强,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即在横向拓展检索技能的基础上,对检索过程的纵向构建不足,对学生构建检索思维的引导力不足。

针对传统检索课程体系的不足,现在的检索课程已将重点落在信息检索思维的培育与完善上,强调通过信息检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代表性课程包括: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课程[10],以信息检索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的实施方法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体系;邓发云老师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信息检索与利用》[11],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思考训练题、讨论题,重在发挥案例讨论的启发式教学作用,是针对常规课程体系的有效改良;罗昭锋老师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12]的微课教学,将传统的课程内容转化为主题化的微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强。业界关于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改良和变革,为主题案例库的组织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nlc202309081716

主题设计对整个主题案例法的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按照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方向,应以信息检索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为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主题的设置必须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以解决问题为原点,依次设置分析检索问题—选择检索工具—构建检索策略(实施初次检索)—筛选检索结果—优化检索策略(实施多次检索)—利用检索结果六大主题,最后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结果。这个主题设计符合信息检索的一般流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容易学习。每个主题之间联系紧凑,既不冗余繁琐,又不缺乏内涵,主题的知识包容度高、拓展性强,可以根据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次级主题,从而保障课程的活力。

3.2 主题案例库的难点与对策

3.2.1 细化案例库的主题结构

主题是案例库的基础框架,主题结构细致深入,案例库才能丰满,课程内容才富有内涵和价值。反之,案例库只会徒有外表,给人故弄玄虚之感,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六大主题框架内,进一步细化主题结构是构建案例库的重要基础工作。表1列出了案例库的主题结构以及包含的知识点。

3.2.2 选择和分析主题案例

主题案例是案例库的核心要素,选择案例的标准以及分析案例的角度是制定案例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案例选择应满足两方面的条件,即普遍性和启发性。普遍性是指案例创设的情景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经历过的,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同。启发性是指案例导向应该发人思考,引领学生从新的视角展开思考。其次,案例的分析角度应具有多元性,不仅要从检索技能的角度分析案例,更应该从检索意识、检索思维的角度剖析案例,这更能体现案例教学的优势。在制定案例时,还须注意精选案例,力求短小精悍。

按照上述原则,笔者针对“如何评估检索工具”主题,选用了百度作为案例对象,除了简要分析其原理、优点等学生熟悉的内容外,更重点分析它的局限性,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具体过程如下:通过使用百度检索“大数据”,对前20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等百度旗下产品占据了10条之多。由此引导学生重新评价百度搜索引擎的客观性,并且思考如何避免“百度蒙蔽”现象,以及如何高效地搜索专题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意识到会用检索工具不代表能用好检索工具,还要进行科学评价、扬长避短、知贤善用。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检索过程中的短板环节,进而思考应对措施,从而达到补强和完善检索思维的教学效果。

3.2.3 拓展新主题

永葆信息检索课程生命力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只有紧跟信息环境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切合当前主流趋势,不断拓展课程主题,才能继续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为学生带来超前的检索思维和先进的检索策略,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期盼与要求。就课程特质而论,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基于信息传播、信息技术与信息分析的工具课,与外部的信息大环境息息相关,外部变化需要及时地传递和反映到课程建设上。例如,针对当前网络流言猖獗、真假信息难辨的现象,笔者在“筛选检索结果”主题下拓展了二级主题“如何利用信息检索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通过选择和分析各类虚假信息的案例,引导学生建立起甄别虚假信息的5种思维方法,包括否定判断法、来源追踪法、逻辑分析法、人肉搜索法、存疑判伪法。又如,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强化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为此,在“如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主题下建立“数据可视化分析”主题,讲授基础的数据分析流程和易用的可视化分析工具。

3.3 主题案例库的实现形式及功能拓展

为了适应在线学习的发展,主题案例库采用B/S架构实现,学生通过浏览器即可随时随地地进行课程学习。为了支持包括PC、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的访问需要,主题案例库采用两套页面布局方案,针对PC等大屏设备采用双列的框架式布局,针对手机等小屏设备采用单列的瀑布式布局。显示效果如图1、图2所示。

为了加强主题案例库的功能,可以采用“混搭”的方式,嵌入其他系统的优秀功能模块。例如,Moodle是一个功能成熟的在线学习平台,有丰富且成熟的课程互动功能,包括讨论、评论、提交作业等,只要进行适当的嵌入,就可以作为辅助功能融入到主题案例库中。在保持主题案例库已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利用混搭方式嵌入第三方系统的优秀模块,扩展系统功能,使主题案例库更好地支持MOOC背景下的在线学习。

4 结语

在信息交流空前活跃、各种信息工具普及易用的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观不可局限于获取信息的狭义观念中,必须从广义的层面认识信息检索,即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信息检索过程,课程内涵也必须随之从检索技能的传授扩展至检索思维的培育上。本文针对信息检索课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题案例法的目标与思路,并深入探讨了主题案例库的实施方案。与已有的案例教学法相比,主题案例库的指导思路是以案例体系作为课程体系的组织框架。实施方法是以主题任务组织案例,以案例联结知识。以此为基础的学习过程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信息检索思维。

参考文献:

[ 1 ] 张怀涛,慎明旭,岳修志,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81-84.

[ 2 ] 唐永林,唐梦斐.文献检索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情报,2006(3):199-201.

[ 3 ] 罗敏.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01-103.

[ 4 ] 黄碧云,胡德华,罗爱静,等.信息检索精品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1):58-60.

[ 5 ] 王敏,嵇绍春.案例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01-102.

[ 6 ] 马建春.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1,41(1):120-122.

[ 7 ] 杨光武.项目课程法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81-84.

[ 8 ] 常娥.信息检索课案例教学法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5(8):54-58.

[10] 黄如花.信息检索[EB/OL].[2015-12-02].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29001#/info.

[11] 邓发云.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2] 罗昭锋.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EB/OL].[2015-12-02]. http://mooc.chaoxing.com/course/874584.html.

篇5:信息检索——课程总结

交控1002班——蔡小雯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刚开始上课时刘老师就告诉过我们这么课程的实践性特别强,具体理论和方法不多。如果我们自己不亲自去动手实践,想要提高检索能力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检索技巧是靠自己在失败的检索教训中不断总结而来的。

我们是以PPT演讲的形式来摸索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其中老师先给我们每组分配了PPT演讲内容的大题目,之后由我们各组成员通过网络文献查阅查出自己该演讲的PPT内容。因为我们一般查阅资料或文章大多是应用网络文献查阅,所以我们应该对网络文献查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网络文献查阅中应该包括“查”和“阅”两部分。而两者的关系又是紧密相连的,简言之: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而后者又可以指导前者;不要为了检索而检索,检索毕竟只是获得有用信息的手段。在检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检索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检索技巧和方法,“做检索的主人”。

通过三次PPT演讲之后我PPT演讲既有提高的地方,也还有不足之处。提高的地方就是在演讲的时候,我不再像刚刚开始那样紧张的说话都说不清楚了,现在的我可以在同学面前轻松的讲解我的PPT内容,表达能力也高了不少。当然了,我还是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对需要讲解的事物检索的资料不够全面,内容也不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且有些拘泥文稿,忽视与同学们的互动等等。在这门课当中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与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与互动也让我与同学们的关系更好了。

在学习信息检索课的过程中,我虽然对信息检索还不是够了解,把握的也不是很熟悉,但我基本能运用刘虹秀老师第一节可对我们所说的信息检索中的知识来查找到我想要的文章或书籍。在每次的实际课程中,我都能够找到相关的书籍或资料,并能在实际中有着很好的应用。这对以后我们要写毕业论文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到了工作岗位上我们也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篇6:信息检索课程

摘要《信息检索课程》作为高校普遍开展的公共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素养与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本文针对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信息检索;问题探究;

高校对《信息检索课程》这一课程的重视与开课度不断加强,已然成为一种常态,这门课程也因此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了传统教学课程的范围之内。而正因为其“传统性”,其实际效果与预期之间也出现了一条鸿沟并在不断扩大。

一、《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思维受缚,信息检索外延窄化、内容专业化,覆盖求全化

2.与学生需求想去太远、未有效地把信息检索课与学生专业课融合3.学生对于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侧重讲授理论,对学生实践课的重视度及

参与不够

4.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的指导性不强

5.未结合时代发展特点

6.重文献信息的搜集获取,轻文献信息的评价利用

二、对增强信息检索课程有效性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1.扩展信息检索外延与层次、弱化专业性,讲求内容买用与快速掌握

2.在教学中,尽可能有效地把信息检索课与学生专业课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3.加强引导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的重新定位与重要性认识、加大学生实践课比重,实行

专题研讨和团队合作的实习课新模式

4.深化信息检索课程教师角色定位,大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行为指导

5.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拓展网络公共资源与平台的利用加入时代趋势特点

6.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确确实实应在教学理念“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真正有效的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积极性,顺应信息技术和书香社会的发展潮流,培养出满 足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一、范琳琳,《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析

二、陈晓岚、王哲,对增强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有效性的探索

上一篇:家庭教育行为规范观后感下一篇: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