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红旗渠

2024-07-08

感悟红旗渠(共10篇)

篇1:感悟红旗渠

红旗渠感悟

95年出生的我,曾在课本中学习过《红旗渠》课文,在电视上看过《红旗渠》纪实片,对红旗渠只是有着朦胧的感觉,3月的春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到河南林州市红旗渠参观学习,来感受这里的红旗渠精神。看看红旗渠,感受着中国最底层阶级——劳动人民的苦难,靠出卖劳动力换来幸福生活,因为我看见在我们身边拥有太多的人们不懂得珍惜,所以要学习弘扬红旗渠的精神。这一趟我受益匪浅,是值得,也是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纪念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钢铁浇铸的巨大槽渠,当时就被打动了,进入纪念馆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珍贵照片和一些遗物:穿过的衣服,用过的铁锤,推车,手工编织的头盔等等。据带队老师介绍:以前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有这样一个现实有悲惨的事情:任村桑耳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十几里的黄崖去担水,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在半路迎到了挑满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脚一滑,一桶水全洒在了地上。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发现了上吊自杀的新媳妇„„这一桶水摧毁了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勇气和希望。六十年代的林县吃水难,难于上青天,世代的穷苦,工程的艰巨,使林县人根本没有奢望每天都吃上水、用上水……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就挑着木桶到山上,把木桶放到岩石的滴水处,滴满水才下山,有的人得等到天亮。林州人民这到这样日日夜夜挑水吃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是无法生活下去,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建红旗渠。于是在26岁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10万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红旗渠工程正式开工,当时恰遇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没什么吃的,县里的粮食支撑不了几万人的肚皮,但是林县人们想尽办法也要把这一工程继续下去,最后群众们决定自带口粮,并把家里的工具都带了过来。当时因为缺水,地里能吃的野菜树叶几乎全部被采摘,为了多干活,劳动者白天干,晚上睡在石崖下边。太行山的石头坚韧有余,素有铁壁之称。有这样一个劳动者,当年红旗渠工地上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老人,当时正在处理陡壁之上的问题,从山上边落下来一个小石头,小石头虽然不大,却因为惯性力量,就一下子打断了他三颗牙齿,说不出话来,说不出话来,所以无法发出呼救让同伴把自己来上去,此时任老竟然从身上摸出一把老虎钳,硬生生的拔三颗牙拔了下来,扔着疼痛继续下手中的活。我很难想象他当时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也许是不用在跑到几十里地去挑水吃,也许是只带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子孙时代能更好的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之后我们真真切切的走在了红旗渠干渠上,一览红旗渠的宏伟气势,一路走到来,红旗渠犹如一条飘带,缠绕在太行山腰,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是自然育景与人工装点胜迹的完美结合,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我们又沿着当年林州人民开山劈石的足迹,参观了青年洞,由于水渠中注满了水,我们已经不能走进洞中参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300名青年在这奋斗的场景。我们走在铺好的路上都感觉到惊险,更何况当年在这无路可走的地方进行施工的青年们。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团结合作的力量还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这正是我们在工作中,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应该具备的素质。每个林州人民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晚上就睡在山上,饿了就摘些野菜吃,终于完成了这伟大的壮举,完成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浩大的工程,他们仅仅只得到了极少的国家拨款,更多的是靠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缺炸药自己做炸药,缺石头自己采石头而完成的奋战10年凿出红旗渠,实现“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夙愿。红旗渠全长1500多公里,修建期间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砌起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红旗渠的修建彻底改变了林州干旱缺水的历史。

整个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由如“天河”,纵贯林州全境。我们每个同学听到这里都为林州人民创造的奇迹所感动。

当年建设红旗渠时的动人场面感动着今天的人们。如今的红旗渠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国友人前来参观学习。红旗渠的建设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如今林县的支柱产业就是建筑业,林县的建筑队伍遍及全国各地。他们不仅用劳动的双手改造自己的家园,还造就了美丽的世界大家园。

红旗渠精神在林州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经艰难困苦的锤炼、市场经济的淬火、中国梦的激发,已融入林州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一种个性,一种文化,一种民风。

联想到今天在学习工作中,不管我们在什么环境下,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抱怨更不应该放弃,抱着只要努力拼搏就能战胜一切的信念,必然能获得成功。而且,我们身边有着互帮互助的同学,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扶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讲奉献,少计得失,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就。五十多年前的壮举,仍然造福百姓。历史不会忘记红旗渠,更不会忘记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民。

篇2:感悟红旗渠

响应团委号召,有兴参加了团委组织的红旗渠精神讲座,自身有很大的感触。

首先学长为我们讲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当代意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是永不褪色的,它不仅在过去,在当代有他的精神意义,我们更相信,即使在将来,红旗渠精神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意义。红旗渠精神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在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实践总结出来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

观看红旗渠影片中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修筑了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渠,那是在六七十年代,没有吊车,没有大型的将机械设备。林县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的精神建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人们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自己制作炸药,在山涧上一寸一寸的凿出了个红旗渠。一座座大桥,一个个石洞,哪一个不是关注了林县人民的心血。邻县人民敢于创造,他们修建了书本上从未有过的桥梁,下面过洪水,中间是渠水,上面能过车的新式桥,就连高傲的美国人也要低下头说,这样的渠,这样的桥,这样的工程我们完成不了。今天红旗渠依然是林县人民的骄傲,因为红旗渠不仅只是红旗渠,他更代表着一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去发扬的一种民族精神。

观看影片后同学们都有很深的感悟,学长也组织了学生上台发言,同学们激情澎湃,不仅讲出红旗渠精神在过去的意义,还联系了我们大学生活谈了一些感悟,我们来到大学虽然仅仅只有三个月,但很多同学发现自己松懈了,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缺少斗志,缺少毅力,没有完成暑假给自己定下的大学目标。很多同学决定从今往后,学习红旗渠精神,要敢想敢做,而且要坚持下去,再苦再累难道还比林县人民十年的修渠工作苦吗、所以今后我们会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争取做一名努力上进的社会青年。

经过这次红旗渠精神学习,我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

赵龙飞

篇3:分析红旗渠渠道维护与管理措施

一、渠道维护与管理现状

(一) 安全隐患的长期存在

红旗渠修建时间较长, 自1990年后, 红旗渠就呈现出水源减少、工程老化的问题, 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虽然对渠道进行返修, 但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大, 在整体管理过程中, 出现与现场工程对接分散, 从而造成施工安全管理的比较封闭, 造成渠道整体的返修安全性较低, 尤其是在红旗渠渠道施工过程中,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运用率较低, 部分机械在高强度的持续工作中, 也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 红旗渠安全隐患, 是长期和客观存在的。

(二) 技术水平相对传统落后

从红旗渠现有的技术应用来看, 由于受到施工时间较长、工程设计粗糙、建设标准低、渠道维护不足、工程运行等问题的影响, 都造成了渠道的整体效率较低, 甚至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生产问题, 譬如:渠道边坡渗漏、垮塌等事故。所以, 在现有先进技术的指导下, 如何提高渠道的输水效率, 如何加固渠道的边坡除险等, 如何整治渠道的防渗问题, 都是现在水利工程维护工作的重心。

(三) 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在红旗渠渠道建设和维护管理过程中, 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在综合的管理技术中, 并没有形成相对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部分工作人员, 在渠道的管理和维护中, 没有树立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 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而且对于渠道的技术提升、模式的综合化运用都不够及时, 存在滞后、单一等问题。在渠道管理上, 一些部门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 没有及时与时代接轨, 跟不上整体的设计需要, 在整体工程建设上无法满足需要, 在日常维护上不能适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这些都影响着整体效能的发挥, 给管理工作造成种种限制。

二、渠道工程维护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 能够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

渠道工程维护室一项系统化、周期长的管理工程, 在渠道管理过程中, 要采取管养分离, 运用现代化的机械技术, 综合使用维修和养护措施。在日常维护中, 对于水里工程建筑物和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修缮, 也是相当的重要。

在对渠道设备管理中, 除了进行常规化的检查和维护, 还要在实际操作中, 进行规范化管理, 尤其是对设备方面, 更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提高整体的设备运用效率, 提升渠道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 还要注重工程管理和维护的费用开支, 防止出现浪费现象, 将设备的每个技术点落实到实际工程建设中, 从而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 能确保沿线的安全运行

在渠道工程维护和管理的日常工作中, 其中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修缮、水工建筑物的养护已经成为确保供水沿线安全生产运行的必要条件。杜宇机电设备的检查, 要采用定期化、经常化的检修模式, 构建沿线供水系统的全面运行模式, 减少对生活的不利影响。可参考采用“八定”工作法, 即定点、定人、定量、定表格、定流程、定周期、定记录、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检验标准, 通过加强对设备的隐患问题进行预防性检修, 使员工的安全成产意识增强, 从而达到自主维修、整体提升的形式, 有力的保障沿线区域供水的需求。

三、加强渠道维护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 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在渠道维护与管理中, 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日常工作的管理体系中, 要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 通过相关的制度规章的玉树, 在设备的修缮上, 提升维修人员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知识, 围绕工程建设中的每个需求点, 实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 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中进行整体的创新, 保证员工对设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其次, 要做到管养分开, 把养护工作投放到市场中, 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到渠道的情况普查、检测评估、养护工作的招标和技术监督等, 通过完善整体的监督保养制度, 把责任落实到人, 并进行定期的检查, 量化各项考核数据, 保证设备的完好度。

再次, 要监管好资金流向, 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通过各种管理措施, 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使人员队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 加强渠道的综合管理与监督

要加强日常渠道的巡查工作, 对于在渠道维护和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行为, 要及时发现和制止, 防止违规行为事态的扩大。同时, 要开展定期的渠道集中整治行动, 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渠道抽查机制, 确保渠道的运行能够有效开展。

开展渠道现场的巡视工作, 对于渠道的使用情况、范围、流量等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 要建立起完善的案件的处理工作法规, 提高渠道中问题处理水平, 形成渠道维护与管理的具体模式, 更好地保证渠道运行的整体质量。

在对红旗渠渠道维护和管理的综合分析中, 只有保证渠道的每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可靠,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 形成灵活的管理机制, 才能更好地形成渠道维护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文兴超.小型渠道防渗衬砌施工研究.科技视界, 2012.

篇4:红旗渠与《红旗渠》

浊彰河水是浑浊的,浑浊的浊彰河水日夜不息地避开干涸的大地于巨大的山豁谷地里奔流,如果不是红旗渠在上游“横刀夺爱”,将一部分水引到穿越山山岭岭的逶迤婉转的渠道里去的话,这半个世纪以来的浊水还会直冲而去,就依旧不能灌溉方圆几百公里干涸的土地,养育大峡谷之外生生不息、生生不易的人们。开凿红旗渠实在是一项改天换地的壮举——如果有充足的资金,这个壮举在今天也许不算什么特别艰巨的工程,和三峡大坝与南水北调之类的工程比起来,它确实也不算什么,至少在投资上几无可比。可是放在那样一个基本上是手工和义务工的年代里,人类意志力和牺牲精神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愚公移山式的那种不得不的笨拙里,在改变自己世世代代的缺水窘境的宏伟决心中,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顽强拼搏,是矢志不渝,是汗水血水中挺立起来的肃然的人类精神力。这种精神力尽管因为在政治话语泛滥的年代里被宣传成是自上而下的某种领袖精神的胜利,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甚至即使今天也还很容易被人们误会,但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看一看、听一听、琢磨一琢磨,就会明白其中所蕴涵的人类顽强意志与踏实工作的崇高精神。也正是这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后来的年代里成了林县人的一种品牌,成了全国各地林县的建筑民工们一种不言而喻的品质保证。

周恩来当年对外宾介绍说,新中国有两大工程,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也是动用国家资源修建的;而红旗渠的修建,公权的涉及却只到了一个林县的财政,它几乎完全是农民自己力量的结果。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巨大的手工制品的话,那么红旗渠无疑就是最后一个了。最后一个和第一个一样,都能以自己物化的形式为民族的后人留下永久的震撼!让人面对它们不得不设身处地地去想,去想作为个体的人被与生俱来的环境所赋予的宿命,去思索自己民族发展历程的坚实与沉重。

在红旗渠实地的游览里,因为匆忙、因为历史在实物上的隐退和剥落,其实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开凿年代里真正发生过的事实的全貌。去采访那些逐渐凋零的修渠人,去聆听他们口音浓郁的劳动者的一生中那一段已然模糊甚至淡漠了的故事,又不是每一个后来人,每一个可能地处遥远的普通人类成员所能轻易办到的事情。当历史只为后人留下了一具庞大的物理存在而变得无声无息了的时候,揭示它曾经的事实的文明记录,就成了人类向后的想象的最重要的媒介。文字、照片、影像,都在相当程度上逼近着历史的真实,为每个人复原自己心中的历史做着程度不一然而功能确凿的引导作用。对于连环画收藏者来说,他还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历史文本——电影连环画《红旗渠》。

根据记录片的画面剪辑成的电影连环画《红旗渠》,在具有高亢的革命气息(极左的痕迹自然也是很重的,大批判的色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在面对严峻的自然的时候那种改变自我的抗争精神;仿佛一切都在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就变得轻而易举迎刃而解了,所有肉体的与精神的苦难都随风而去了。过分的昂扬实际上是对实际艰辛的一种亵渎、一种轻慢)的同时还具有真实记录的写实精神——在那样一个手工的年代里,靠着农民们自己的力气将那么高大坚硬的山体凿出如此壮观绵延的大渠来,实在是匪夷所思。我们在享有前人的劳动的时候,只要能让自己的目光在工程的某一个细节上稍微停顿上几秒钟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所有的渠道都是依山随势,往往是绕了长达一两公里的几乎成为一个整圆的圈子,才前进了几十米或者十几米!悬崖绝壁上绑上绳索开险石,青年洞里日夜鏖战啃石壁,仅宽8米高4.3米的总干渠就长达140里!总干渠一共劈开了50多座大山,凿通了42个山洞,架起了几十座桥梁。而分支渠道与总干渠的长度之和竟然有3000多里!电影连环画《红旗渠》尽管自始至终昂扬着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记录片所忌讳的概念化的先入之见,但是它毕竟还是用镜头里的写实性的场面,用图文说明的方式将这一条大渠的来龙去脉做了相当程度上的说明。在事过境迁之后,在为数众多的修渠人渐渐沉没到历史深处里去以后,这记录片中的影像,定格了记录片画面的连环画,就成了越发珍贵的史料。

电影连环画《红旗渠》在游览红旗渠以后所显示的意义,让人意识到商业化的景点操作将自然的与人文的资源充分地现金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文地理的文本资源的再利用,成为很多尘封的文本重见光明的契机。事实上,在今天建于红旗渠分水岭的红旗渠展览馆里,各个展厅里所展出的建渠过程中的照片,有相当一大部分都是从这电影里定格剪辑出来的画面。从这一册小小的连环画角度上望过去,它们不过是把画面放大了而已;而你要去看一看展览馆里的展览,就需要人到现场,需要买上一张价格不菲的门票(2009年的票价是71元),付出不少的存车费(10元)。相比之下,电影连环画的优势就显得很充分了:随手翻开,免费审视;存为已有,长期保存。事实上,电影连环画的剪辑编辑,和展览照片对电影画面的定格处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重叠的。这时候,电影连环画《红旗渠》除了辅助导游的功能以外,还有了一种保存历史的功能:除了它,再无任何一种能对电影戏剧和纪录片进行如此密集的静态记录的文本形式了。这一点在那些没有录像和摄影条件只有照片存证的情况下演出过的话剧和戏剧(地方戏)尤其具有一种唯一的舞台重现、场景重现的价值。它方便了解从中剪辑的电影话剧戏剧的基本内容和精彩画面,方便查询带有时代印迹的凝固画面——即使在电脑查询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和未来,完全替代它

也是不可能的。它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也正是这个价值使原来不怎么登收藏之堂的电影类连环画走出了单纯的电影爱好者的狭窄范畴,具有了真正文物性、文化性文本的意义。

仅就笔者视野,还知道另有一本彩绘的连环画《海江》,也是以红旗渠为故事背景的。一个叫海江的林县年轻人,继承牺牲在修建红旗渠工地上的父亲遗志,以自己还显稚嫩的肩膀,用一种充满了青春气息的非常容易为主流话语所左右的冲动,勤劳勇敢,全身心地为整个工程尽了自己一份力。这个产生于那个阶级斗争年代里的故事里自然也有坏蛋,是一个老子就是坏蛋的家伙,先是消极怠工,然后妄想搞破坏。海江当然是不仅作为牺牲者的后代前仆后继、任劳任怨,而且具有阶级斗争的敏感性,总是能在第一时间里发现敌人的破坏行为,成就了一个红旗渠修建者版的“又红又专”的典型形象。《海江》和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连环画一样,将阶级斗争的主题作为全部叙述的主体,甚至对父亲在工地上牺牲的消息传到家里的时候的画面都作了很不合乎实情的“大义凛然”的处理:母亲和儿子在最初听到亲人死在了工地上的天塌地陷般的消息的时候,绝对不会是那种坚决和冷静的表示(第7、8幅)的。那种将政治的大义无限张扬的创作原则实际上恰恰是对人民真正精神上的磨难和牺牲的掩盖。当年那种质朴的健康的热情、那种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只能从写实的画面细节里去搜寻和琢磨了。好在当时的创作者在地形地貌和吃穿住用家具工具这一类环境性的客观性的东西的描绘上,还都是比较忠实的;毕竟距离红旗渠修建完成的年代并不遥远,而且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也要求在背景(浊彰河南岸的山形、红旗渠的走势、林县农村的建筑,等等)什物(行李卷中襄着的布鞋、钢钎、用针线做了多层加固的圆形垫肩,等等)上贴近实际,也算是为当时的工程现场存了一份尚可管窥的档案。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所谓文明的诞生,与文字与影像的记录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电影连环画《红旗渠》还是彩色连环画《海江》,都在自己的主流话语背景里,将历史事实作了一定程度上的记录。时过境迁,剥去故事本身而去看附着在故事角落里的细节,遥望故事场景与背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历史的真实。连环画在20世纪的中国,不期然之中竟也在一定程度上并非有主观故意地承担了这样属于文明范畴的记录的责任。这是当初只把创作当作政治任务的它们的缔造者们,所未必意识到的一种额外的功能吧。

篇5:红旗渠之行感悟-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我们右手握拳,神情庄重,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在山谷久久回荡。

6月24日,怀着对红旗渠精神无比崇敬的心情,中心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来到林州市,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瞻仰红旗渠青年洞,重温入党誓词,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学、细照、笃行,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使我感受颇深。一则则悲惨而真实的故事使人潸然泪下:民国初年的大年三十,新过门的儿媳妇不小心绊了一跤,把公公一大早辛辛苦苦从七里多的黄涯泉挑来的水撒到了地上,眼看着这来之不易的过年水就这样让自己瞬间洒了个精光,当天夜里,悔恨交加的儿媳妇就悬梁自尽了。大年初一,公公便带着全家踏上了逃荒之路。区区一担水,竟能将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葬送!还有神炮手常银虎,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在崖壁上放炮爆破,置生死于度外。他的作业环境让人震撼和担忧,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让人敬仰。红旗渠始于“引漳入林”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竣工于1969年7月。在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的带领下,发动了全县所有党员和民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成功建成了被林县人民称之为“生命渠”“幸福渠”的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工程是一支浩大的工程,引山西省平顺县漳河的水为源头,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全县人民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211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12408座各种建筑物……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三千华里的“人工天河”。如果把十年挖砌的1818万立方米土石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中华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成一道“万里长城”。因此红旗渠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但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了水泥自己制造,没有了炸药自己制造,没有石灰自己烧制,所有的工具也是自己做的。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着野菜充饥。但是人们没有一丝怨言,心中想的只有修渠。

红旗渠的建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解决突出问题、不等不靠的精神体现。红旗渠工程更是人民群众无穷创造力的精神体现。

无私才能无畏,红旗渠的建成是中国共产党无私无畏敢想敢干的精神体现;红旗渠的建成是一批批冲锋在前、享受在后、铁骨铮铮、一心为众、无私奉献的英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是党员干部深入第一线和群众同心同干,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展的结果。兴水符合林县县情,兴水是中国共产党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为林县父老乡亲办实事,办好事,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彰显和诠释。后来,杨贵曾对一名记者感慨地说:“我们当时要是稍稍有点私心杂念,渠绝对修不成。太平官好当啊!但是当时大家没有一点想靠这个当官的意思。群众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缺水,那就修渠。”人民群众从兴办水利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更加热爱党,党指向哪里,群众就干到哪里。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通过这次红旗渠之行我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如果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或者很难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必须众人一心、协作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应该自觉传承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把学习实践红旗渠精神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篇6:感悟红旗渠精神振兴石板岩教育

石板岩乡郭家庄中心小学李治纲

在巍巍太行山腰,盘亘着一条“巨龙”,那就是与我们林州人民生息相关的人工天河---绵延1500公里的红旗渠。它的水,浇灌着四周的华夏沃土;它的诞生,凝聚着劳动人民战天斗地,与自然抗争,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太行山也因见证了林州人民曾经的苦难,浸染了林州人民的血泪而拥有了生命之魂――红旗渠精神。

4月16日我们石板岩乡全体教师,在中心校的组织下来到红旗渠精神纪念馆、青年洞感悟红旗渠精神。置身其中,在这人间奇迹和自然美景之间,在现实和历史的苦难之间,感受着心灵的震撼,精神的升华,行动的激励。

在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林县,为改善生存条件,早日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在县委书记杨贵的率领下,林州人民宁作新中国的“愚公”,不再苦熬,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奋战于太行山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他们坚持苦干了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在极端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物资奇缺,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在极其险恶的大自然中所进行的一项创世纪性的伟大工程。他们住山崖,宿席棚,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抬筐自己编,工具坏了自己修,粮食不够吃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没有参考资料,土专家就亲自勘测、精心设计。就这样凭着一副肩膀两只手,林州人民自力更生,劈山挖渠,开洞架槽。终于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奇迹”的红旗渠。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石板岩乡教育,我们学生少,经费紧张。但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的教师群体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停滞不前。在紧张的课余时间里,挤出时间建设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墙壁我们自己粉刷,地面自己平整硬化,道路自己扩宽硬化绿化,院墙自己磊,自己粉刷。学校的一切劳动,只要我们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上岁数的,年轻的一起上阵,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劳动模范典型。他们没有叫苦叫累,为了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篇7:感悟红旗渠

电影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整个故事是围绕一条影响新中国几代人的水渠展开。这条水渠叫作“红旗渠”,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有着“人工天河”的美誉。“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条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人工水渠在当初修建时就创造了一系列壮举,“愚公移山”似的精神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

红旗渠在云雾缭绕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被凿出来,当年修渠工人在峭壁高耸的山顶,腰系大绳,下到山腰,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劈山凿石,红旗渠之险,可见一斑。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建设的红旗渠,不仅经受了50年历史工程质量的检验,也为林县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取材于此,不仅想向观众呈现红旗渠的壮观景象,也希望通过其中感人的故事,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8:感悟红旗渠

又是一年秋草黄,依然十里枫叶红。和一年级孩子共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电影,别有味道。电影以“石头”的回忆和美妙的画外音再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开山劈地,与天斗,与地争,创造了“红旗渠“的神话故事,同时也完美地呈现了新一代林州人敢想巧做,与风唱,与雨和,写下了“甘于奉献”的真实故事。

八十多岁的“石头”想到祖国就精神矍铄,回到林州就身强力壮,看到红旗渠就仍是少年,一颗爱国心,一段奋斗史,一种奉献情。孙女在研究”红旗渠”,孙子在崇拜“红旗梁“,一棒接一棒,一代传一代,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一年级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学着“台词”,尤其是他们跟着说“归来仍是少年”时,我心头一震!谁说少儿不懂?“红旗渠”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来年春天定会发芽、开花、结果。作为教育路上一名行者的我,难道还有理由退缩不前吗?还有理由不努力吗?唯有敢于担当!唯有拼搏奋斗!

篇9:感悟红旗渠

抗击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个人感悟1

今年的冬天,悄放枝头的蜡梅不是最美,银装素裹的大地不是最美,最美的是那一群群逆行者,他们挺拔的身影,是这个冬天最美的风景。

当新冠病毒悄无声息地伤害我们身体的时候,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就成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无畏的战士。只要一声令下,他们马上集合,奔赴战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

你们看,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已经认不出谁是谁了,于是防护服有了自己的名字。防护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因为一脱下就不能再穿了,于是他们就不喝水不吃饭,一刻不停地抢救病人。当他们脱下防护服和护目镜后,脸上那深深的印迹让人心疼,原本俊俏的脸庞,已是疲惫不堪,汗水已模糊了他们的样子,但是他们面对镜头,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当看到他们蹒跚离去的背影,我的泪水已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于是,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马上请命,带着简单的行装,乘上大巴,坐上飞机,逆行而上,一齐来到了最危险的武汉。为了更好地投入战斗,姑娘们剪去了美丽的长发,于是有了今年最美的发型。“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本想今年回去的,但是我现在走不了,我的家人一定能够支持我的。”“疫情不等人,救人最重要,结婚可以晚一点,领证可以改一天,没事。”……一句句真诚质朴的话语,令人肃然起敬。有一个医务人员,在抢救病人时,得知了她母亲去世的消息,她回到休息室,泣不成声,朝着家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躬,随后擦干眼泪,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来到了病房。那一刻,我已泣不成声了。

这是一场战争,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在新闻报道中,我听到有一千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有六人牺牲,这锥心的疼痛无以言表。他们是英雄,是新时代的英雄,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成了真正的天使,但愿他们一路走好!

今年春节,谁是最美丽的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们的白衣战士,是最美丽的人。他们逆行而上的坚定的背影,他们一封封请战书上铿锵有力的签名,他们虽已精疲力竭却仍无比亲切的笑容,构筑了今年冬天最美的风景,让人心酸、心痛,又赞叹不已。

抗击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个人感悟2

古老的东方藏卧着一条雄伟的巨龙,它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它就是中国!这条巨龙傲然挺立,我爱中国!我爱伟大的祖国!它宛如一头沉睡的巨狮慢慢的苏醒了!哦!祖国!腾飞的巨龙是您的象征,飞舞的凤凰是您的化身,那历史的丰碑上,处处都是您矫健的身躯。大海用涛声歌颂,天空用鸟鸣赞美,大山用巍峨见证!祖国,母亲!祖国之树屹立不倒,繁荣之花开遍荒野,江河之水万古长流。

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地震,这些自然灾害让人们心惊胆颤。1998年的洪水,就如暴风雨之后的闪电一般,让人始料未及、寸步难行,突如其来的非典又让中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而2008年的那场地震更是让人毛骨悚然、战战兢兢,使无数的英雄都借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场又一场的灾难,并没有难住心生热血的中国人,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更有奋斗的精神,从而顶天立地、无所畏惧。

2020年来势凶猛的新冠病毒让人们人心惶惶,但是,在这场并无硝烟的战争中,更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豪迈的无名英雄!他们就如花园中美丽的花儿的叶子,默默无闻地衬托着花儿,使花儿更加高贵。他们宛如那广阔蓝天上漂浮着乳白色的云彩并愿意献出自己身躯,点缀着湛蓝的蓝天。他们犹如那一望无际的大地上无私奉献的小草一般,使大地更加美不胜收。他们就是这次疫情中的逆行者——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的安危,直冲一线,勇往直前,保护着我们祖**亲的安危,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困难只是暂时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愿全国同胞早日脱离困境,愿身边所有人平安健康。

祖国繁荣,爱国者甚多;疫情肆虐,逆行者向前!白衣天使,奔赴武汉,前去支援,不顾安危,大胆向前!白衣天使们似雪,更有着雪一般纯洁的内心;似火,心中更燃烧着比火焰更加炙热的爱国心。在寒风中飞翔,在黑夜里飘洒芬芳!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当我们还在家中享受生活的同时,那守护人民安全的钢铁武士——警察,他们就早已严阵以待,刻守一线,时刻维护祖**亲的安危!——致敬英雄。

啊!祖国!我们的中国!您经历华夏5000年的艰辛历程。您就是飞腾的神龙,您就是崛起的凤凰,歌声唱响世界。您也是天空的强者,从而逆袭强权,创造新的辉煌!祖国,您就是梦想路上的指路牌,让迷茫的人寻找方向;您就是我们自信的源头,让我们走过的路更加铿锵!

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我为你自豪!我爱你,我们的祖国!

抗击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个人感悟3

2020年的春节,仿佛一夜之间,一个可怕的恶魔四处“攻城掠地”,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瞬间,我的新年计划也彻底泡汤,什么看电影、去图书馆、走亲访友,统统化为泡影。妈妈说,现在疫情严重,口罩又紧缺,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开始我还有点儿小失望,但一想,“终于到了躺着啥也不干也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啦”!“宅男”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天,我才发现,从前我们羡慕的吃饱就睡,睡醒就吃的日子也不容易——太无聊啦!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之余,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听到疫情爆发,顾不上过年与家人团圆,立刻起程赶往武汉,乃至整个湖北,投身到各大医院,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抗击疫情。他们是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当我们所有人都宅在家中时,他们却义无反顾地赶往疫情高发地区,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或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为病人治疗;或推着病床,争分夺秒……是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除了医护人员,很多人也担任着“逆行者”的角色。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人、捐款、捐医疗器材的爱心人士……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做好自身防护,共同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

抗击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个人感悟4

一次次的艰难与困苦需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才能让我们的祖国面对困难,更加游刃有余。

又一次的疫情悄然来临,如同蛰伏的猛兽一般席卷中国。这种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默不作声的通过在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进入了人体,开始在武汉,在湖北,在中国猖獗。短短二十多天,全国已有接近万例的患者,疑似病例已破万。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各省立即开始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但令人忧心的是,尽管已经采取措施,可在武汉封城之前,仍有29.9万人离开了武汉散往全国,甚至散向世界各地。

人心惶惶之间,有人趁乱作怪,恶意散出谣言,“冠状病毒就是进化版的SARS病毒”“车牌_的车是从湖北跑出来的,大家都要小心”“盐水漱口预防感染”“口罩要戴多层才可以预防冠状病毒”。在国家正面临一次重大的疫情时,有些人却散布恐吓性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不法商家大赚黑心钱,一盒十只装的口罩原价只有一两百,开价却达到了850元。在全国人民都关注疫情之时,这些不法分子却要国家分出一只手来澄清谣言、惩罚这些违法行为,真是令人可恼可恨。

但是,让人庆幸的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不仅仅有趁乱的手在浑水摸鱼,还有许多奋不顾身的人,投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去。其中,已有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开始之初,就立即奔赴第一线,去拯救那些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以至于有人说出了“我们什么时候出门?钟南山让我们出门我们就出门!”这样一位敢为人先,一心为国的高尚的人,我们不由得对其深深的敬重。自然,在第一线抗击冠状病毒的医生,远不止钟南山院士一位,身患渐冻症症的张定宇医生在妻子感染冠状病毒的时刻,却选择了继续在前线奋战。晚上两点下班四点起,累了就蜷起来躺一会。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些战士的面临的危险却丝毫不逊色与真正的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可是他们却依旧在患者之间穿梭,给他们以希望的曙光。如果没有他们,现在的疫情或许不止如此。正是他们,给了我们全国人民战胜这次疫情的信心。

也许只有在灾难面前,国家才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只有经历了,才可以在灾难面前处变不惊,更加沉稳的应对。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够渡过这次难关,并因此而更加坚强。加油,中国!

抗击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个人感悟5

有这样一群人,面对疫情逆风而行,义无反顾;有这样一群人,用信念与责任为人民的安全护航,用坚持和勇气撑起生命的保护伞。他们就是白衣天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比我们更深知病毒的危险,却不曾害怕,更不曾退缩。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口罩盖不住他们坚强的微笑,护目镜挡不住他们坚定的目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只愿千万人民平安健康,他们用行动写下一篇篇感人肺俯的故事……

疫情面前,我的家乡沙县随处可见美丽的身影,更有许多触动心弦的感人故事……

在全国各地医院人员纷纷奔赴湖北时,沙县总院内科三区护士颜惠玲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助湖北医疗队,她说只要有需要,我时刻准备着!而这位年轻的“逆行者”只是总医院代表,院内满是主动请战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主动请缨的名字、一封封不计生死的请战书无不让人动容……

疫情面前,在沙县高砂镇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是由14名普通群众自发组织的志愿队,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期间的消杀工作,他们每日需背上重达15公斤的消毒药水,出现在菜市场、垃圾桶公厕、公共垃圾池”细菌、病毒的滋生地及全镇百余户的居家隔离观察返乡人员居住地,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5小时不间断作业才能完成集镇的消杀任务,默默的付出,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背,“很累,但是很踏实,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能为它出份力,挺好!”这就是全体参与消杀工作的普通群众共同的心声……

疫情面前口罩成了稀缺物质,沙县很多匿名人士捐赠口罩,他们的善举温暖了这个特别的冬天、保洁农民公车私用请缨战疫、村医一线抗疫情等,每一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场战役一定会胜利;我们祝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医护人员平安归来;我们期待,在疫情结束,鲜花盛开之时,平安相见!

篇10:感悟红旗渠

会上还发布了《疫情防控中的女性力量》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广东向湖北派出的医疗队员中,有女性1471人,占比近60%。在广州地区派出援鄂医护人员中,女性703人,占比55.97%。在抗“疫”战场和医院救治一线,女性顶起了“半边天”。还有许许多多女警、女性志愿者以及妇女组织和女性社团等,亦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

抗“疫”故事她来讲

新港派出所中大社区民警吴宇兰:

她让社区居民放下“戒心”

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公安局3.1万多名警察中,女警有4100多人,其中有857位女警直接参与了应急处置、监管防护、交通联合检疫、定点医疗机构守护、隔离点守护等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海珠区公安分局新港派出所中大社区的民警吴宇兰,也是其中之一。

为落实好中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疫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公安会同卫健、街道等部门积极开展“三人小组”上门工作。在中大南校园这个实有3万人,每日出入信息超过10万人次的大型社区,吴宇兰和“三人小组”团队不厌其烦地给排查对象拨打电话,上门走访返穗的社区人员。

某天,有位余先生打电话给吴宇兰说:“最近有个181的电话号码,自称是警察要核查我的信息,我没理他就挂电话了,结果今天更夸张,居然有医生警察共三个人来上门,吓得我也没敢开门,所以现在向你报警。”

电话另一端,吴宇兰耐心解释说明,确实是公安部门在核查信息,因为要短时间内联系几千人、上门几百户,所以是整个公安队伍都在投入,整个社会力量都在努力,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了解情况后,余先生便很配合开展调查。

天河城管局环卫三所所长王凤丽:

每天把近千个垃圾桶

果皮箱清洗消毒两次

“环卫三所的女性员工占到44%,女班长特别多。”说起这支“娘子军”,王凤丽语气中充满了自豪。疫情开始以来,在她的带领下,60名消毒清洗突击队员分三组作战,冒着被感染病毒的危险,每天和最脏最臭的垃圾打交道,把近千个垃圾桶和果皮箱都会清洗消毒两次,确保了环卫设施干净无污染。

而女子机械清洁队和消毒清洗突击队员则承担起繁重的清扫保洁等重要任务。20台扫路机早上5点到晚上11点,在人行道18个小时进行循环性不间断清扫保洁,不留死角,把马路扫到一尘不染。

“不外出,不聚会,防疫情,最可贵。坐地铁,坐公交,做好防护最重要。”为了使员工们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她还熬夜编写了朗朗上口的《环卫三所防控疫情顺口溜》。年前的园博会至今,她这40多天没有休息过,常常是凌晨出门去,半夜才回到家,忙的时候更是连饭都顾不上吃。

上一篇:爸爸夸我长大了作文500字下一篇:民商法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