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

2024-07-14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精选8篇)

篇1: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心理现象的评估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侧面予以分析,这体现了心理评估的哪个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动态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2.生活在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更多麻烦,这主要表明下列哪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 B.亲子关系 C.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 D.父母的教养方式 3.辅导人员对来访者谈话内容中的个别字、词进行强调,用较短的语句以强调性的声音说出,引导来访者注意其忽略或未说清的部分,对此再作出详细的说明,这是倾听技术中的()A.重复 B.重读 C.询问 D.摘要

4.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结构中遵循“理想原则”的部分是下列哪个选项?()A.自我 B.无意识 C.超我 D.意识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A.进行分析诊断 B.制定辅导目标 C.实施指导帮助 D.确定辅导方案

6.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是行为转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A.阿德勒 B.斯金纳 C.艾里斯 D.马斯洛

7.按照心理测验的应用,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B.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与临床测验 C.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 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8.精神功能受损程度已达到自知力严重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的恰当接触,以上表现属于下列哪种心理障碍? A.心理障碍 B.精神病 C.神经症 D.人格障碍

9.下列关于行为转变法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它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

B.它的主要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能力 C.重视辅导员与来访者的个人关系 D.操作性强

10.贝克是下列哪种心理辅导方法的人要代表人物?()A.精神分析法 B.行为转变法 C.个人中心法 D.认知重建法 11.系统脱敏法是下列哪种心理辅导方法常用的技术?()A.精神分析法 B.行为转变法 C.个人中心法 D.认知重建法 1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常用的价值观辨析法?()A.小组讨论法 B.两难问题法 C.参观访问 D.脑力激荡法 13.个人中心法的主要辅导目标是下列哪一项?()A.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B.消除不良行为,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

C.提供一个安全和信任的辅导气氛,使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 D.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合理的、扭曲的观念,并建立较为现实的认知问题的思维方法 14.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是指()A.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 B.个别心理辅导 C.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D.心理辅导课

15.小品表演属于下列哪种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方法?()A.角色扮演法 B.价值观辨析法 C.榜样引导法 D.行为强化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下列哪些选项是心理冲突的表现?()A.个人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或排斥的动机冲突 B.实现某种目标应采取的途径与方法的取舍冲突 C.产生攻击行为及冷漠、焦虑等消极情绪 D.行为动机与内心标准的冲突

17.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以下哪些具体的技术来提高会谈效果?()A.倾听技术 B.影响技术 C.观察技术 D.评估技术 18.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A.自我意识良好 B.社会功能良好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积极劳动实践

19.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基本目标和任务一致 B.职能互相衔接 C.工作方法一致 D.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融合 20.常用的行为强化法有()A.奖励 B.小组讨论法 C.惩罚 D.角色互换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15分)21.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突、挫折和防御机制及人格类型特征。

22.心理辅导的巩固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巩固效果和___________。2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___________、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24.认知重建法的理论假设认为人的___________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25.常用的行为强化法包括奖励、惩罚和___________。

26.一般认为智力水平正常的标准是智商在___________以上。

27.冲突性沉默可能是由来访者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而引起,也许是内心正经历某种___________。

28.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心理评估法主要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___________。29.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心理分析的正式创立。30.精神分析法的基本辅导目标一是使_________意识化;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_______冲突。31.认知重建法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由其___________或扭曲的认知造成的。

32.适应性心理辅导所着重处理的问题是学生的__________与其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冲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每小题3分,共12分)33.心理冲突 34.厌恶法 35.角色扮演法 36.学习疲劳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7.请简要说明在心理辅导中,辅导人员应注意观察来访者哪些非言语信息? 38.请简要描述学生固执的表现,并说明帮助学生克服固执的方法。39.请简要说明发展性辅导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0.试论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41.请说明系统脱敏法的一般原理。并设计一份按系统脱敏法矫正异性交往紧张的方案。

全国2002年4月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B 2.B 3.B 4.C 5.A 6.B 7.B 8.B 9.C 10.D 11.B 12.C 13.C 14.C 15.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ABD 17.ABC 18.ABCD 19.ABD 20.A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15分)21.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 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22.追踪调查 23.本我 24.认知过程

25.强化不相容反应 26.60 27.抉择 28.个案法

29.《关于歇斯底里研究》 30.潜意识 潜意识 31.不合理

32.正常需要 现实状况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3.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34.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35.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代替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36.学习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兴趣下降、动机减弱、身心不适等现象。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7.(1)目光(2)面部表情(3)身体语言(4)声音特征(5)空间距离(6)沉默

38.(1)固执的表现主要是不听劝阻,认死理,爱钻牛角尖,不承认错误,一条道走到黑,易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

(2)克服固执的方法主要有:认识固执的本质,欢迎不同意见,学会角色互换,找自己信得过的老师、朋友、征求他们的意见。

39.(1)辅导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提高。

(2)心理辅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3)强调发展的原则,即侧重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包括指导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建立自信心等。

(4)发展性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0.(1)整体性原则:

心理辅导旨在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心理辅导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的整体协调一致。(2)主体性原则:

把学生作为辅导活动的主体。(3)活动性原则:

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

(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的原则:

辅助活动在对象上包括全体在校学生,在方法上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问题。(5)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辅导的目标既包括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又包括预防心理疾患和行为偏差。41.(1)系统脱敏法基本原理:

学习身心放松状态、对抗原有的焦虑或紧张情绪,逐步消除神经症式的反应。(2)异性交往紧张的表现:(2分)和异性交往时过分紧张,不敢说话、不敢目光接触,甚至面红耳赤、出汗、发抖等。(3)根据系统脱敏法操作要点设计方案: ①建立异性紧张的等级层次表。②进行放松训练。

③进入系统脱敏的过程。

篇2: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是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A.自信心B.自尊心C.自知之明D.自强心 答案:A 2.情感是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较情绪稳定和深刻,往往与()需要密切联系。A.生理B.心理性C.社会性D.个人性 答案:C 3.在小学阶段,()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A.与父母的B.与老师的C.与同伴的D.与自己偶像的 答案:C 4.关于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国外有学者提出了气质的体型说,并说一定的精神病症与一定的体型相联系。根据此种学说,可知精神分裂症多见于()A.瘦长型B.肥胖型C.力士型D.发育异常型 答案:A 5.学校心理辅导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追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心理辅导的()A.综合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 答案:B 6.学生筛选学习入出过程中的优劣,不断调节改进、提高学习入与出的质量,使学习动态结构优化,属于学习过程中的()A.输入B.输出C.反馈调节D.消化 答案:C 7.青少年在思想上、性格上还未定型,外界的各种因素对他们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可塑性大,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使他们的心理带有很大的()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动荡性 答案:C 8.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当来访者的谈论偏离主题太远时,可用()控制辅导过程,使交谈范围缩小,集中到主题上。A.开放式询问B.封闭式提问C.沉默D.直接提示 答案:B 9.一般来说时间取样法对在()分钟以内不易出现的行为不适用。A.15 B.30 C.45 D.60 答案:A 10.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行为转变法,1954年()首先提出“行为治疗”的概念。A.斯金纳B.华生C.沃尔帕D.艾森克 答案:A 11.从广义上讲,大多数的疾病都与一定的心理因素有关,连常见的感冒也不仅仅是冷暖骤变引起的。英美的医学专家发现,感冒常与精神紧张、神情沮丧者“有缘”。有一些精神上负担较重的人,他们精神紧张、悲观孤僻、忧郁沮丧、逃避现实,他们的感冒发病率是常人的()A.1~3倍 B.2~4倍 C.3~5倍 D.4~6倍 答案:C 12.初中生()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A.抽象逻辑B.具体形象C.综合性D.分析性 答案:A 13.按照心理测验的应用,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B.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C.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 D.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与临床测验 答案:D 14.青少年的脉搏已较为稳定,年龄越大脉搏平均值越少。成年期前,男子平均每年减少()A.0.6次/分B.0.8次/分C.1次/分D.1.2次/分 答案:C 15.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者中,用“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来代替性本能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B.B.阿德勒C.弗洛姆D.艾里克森 答案:B 16.生活在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更多麻烦,这主要表明下列哪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B.亲子关系C.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D.父母的教养方式 答案:B 17.一个人记圆周率3.14159,记成“山间一寺一壶酒”,这种记忆方法叫()记忆法。A.形象记忆法B.歌诀记忆法C.联想记忆法D.情感记忆法 答案:B 18.李明告诉辅导员他的好友王洁中午吃饭时,说话十分不友好,他怀疑有人对王洁说了些他的坏话,辅导员说:难道你不觉得是你的好友在那时心情不好,或者有什么别的烦心事正在打扰他,而使他忽视了对你的态度吗?这里辅导员采用的是()技术。A.指导B.解释C.影响性摘要D.自我开放 答案:B 19.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这种行为转变法是()A.暴露法B.系统脱敏法C.厌恶法D.放松法 答案:C 解析:P119 20.由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组织或器官等生理方面的疾病称为()A.神经症B.精神病 C.人格障碍D.心身疾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水平,总的来看还较狭隘、模糊,他们常依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其发展的特点为()A.道德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B.道德感的体验范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

C.道德感的体验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D.道德感的评价标准由外在人为的向内在自定的

E.道德感的发展由个人的、小的向大的、远的方向发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答案:A^C^D^E^ 2.下面属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能力B.意志C.气质D.性格E.情绪、情感 答案:A^C^D^ 3.下面属于谈话法的优点的是()A.灵活性大B.回答率高C.谈话法易使来访者放松或产生愉快情绪D.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

E.易对谈话结果做出定量分析 答案:A^B^D^ 4.下面属于固执个性的表现的是()A.不听劝阻,认死理,爱钻牛角尖B.不承认错误,一条道走到黑C.易和他人陷入激烈的辩论

D.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E.多疑敏感神经质 答案:A^B^C^D^ 5.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是()A.有意想象增强B.想象更富于现实性C.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D.想象现实化E.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答案:A^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 是保持个体具有健康的心理结构的基础。答案:认知能力 2.个性心理由个性心理特征和__ __两部分构成。答案:个性倾向性

3.问卷的实施主要包括__ __和问卷的收集两个方面。答案:评估对象的选择

4.___ _(外向型,内向型)家庭成员在面临外部压力时,往往互相依赖,互相参与,且易缺乏与他人的分化,易采取投射的防御机制。在严重的应激情况下,这种家庭的成员易产生神经症或防御性神经症。答案:内向型

5.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技术中,提问的方式有质疑式和___。答案:夸张式 6.在自我认知中,__ _具有核心意义,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答案:自我评价 7.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___。答案:民主 8.癔症型人格,又称___。答案:歇斯底里型人格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情感反应答案:情感反应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出的情绪情感的理解与反应。2.两难问题法 答案:两难问题法即教师利用假定的、设计的或真实的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激起内心价值冲突,触动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产生不满足感,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水平。

3.多动症 答案: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这类儿童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特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答案: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有:(1)认知发展;2)情绪稳定;(3)意志优化;(4)个性完善;

(5)学习适应;(6)人际和谐;(7)职业适应等七项辅导与心理障碍预防。2.简述发展性辅导的特点。

答案:(1)辅导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2)辅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3)强调发展的原则,即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4)发展性辅导将纳入学校教育的总目标与实施过程中,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简述自负个性的产生原因及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答案:自负的产生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当的家庭教育,过多的夸赞与表扬;(2)生活经历的一帆风顺;(3)片面的自我认识;(4)自居作用,把家庭、父母的优越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对此种个性的克服,可遵循以下几种方法:

(1)勇于承认自己自负;(2)挖掘自负产生的根源;3)要针对原因采取具体措施。4.简述个人中心法的共情的层次及作用。

答案:共情的层次决定共情的质量,有不同的辅导效果,卡可夫将共情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1)辅导员没有表达出来访者所表达的感受和内容,其表达的程度比来访者自己表达的要少,是一种不相关或伤害性的反应;

(2)辅导员表达出了来访者的内容,但表达时明显疏忽了来访者的情感成分;(3)辅导员表达出了与来访者完全相同的感受和内容;

(4)辅导员做出了一种增加式的反应,表达出来访者未表达出的深层感觉;

(5)辅导员表达出来访者不能表达出的更深层的感觉。共情1~3层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来访者的自我探讨水平。高层次的共情可以协助来访者扩大眼界,觉察其间未加探讨、忽略的部分,协助来访者辨别问题的重点,完全掌握原来只能部分掌握的行为与感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强迫症的分类及强迫观念的辅导方法。

答案:强迫症是指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及严重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临床表现主要的分类是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动作。它的产生主要是在患者的强迫人格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社会因素引起的。如把强迫症

比成一棵树,那么,患者体验和表现的众多症状是枝叶,“怕”是主干,个性缺陷是树根。他们的个性往往具有主观任性、自制力差、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迟疑畏缩等人格特点,情绪体验内倾,遇到问题趋于自我解决。自卑是患者个性中普遍存在的。强迫症患者有一种抵制有害行为想法的内心冲动,怀有一种期待性恐惧,从而加速强迫症的形成。要想去除强迫症,主要是必须去除强迫症的病根。可采用如下方法逐步消除强迫观念:

(1)思维停顿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用强力性信号禁止强迫性观念的出现,对不听使唤的大脑猛喝一声“停”。可分为四个阶段,由助手帮助到自己主动喝“停”,从而达到停止强迫观念的目的。

(2)满灌疗法。此法是让患者直接暴露在感到焦虑的现实情景中,冲击他唤起焦虑,并让他认识到他们所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从而达到减轻焦虑、治疗强迫观念的目的 2.试论述对性冲动心理的辅导方法。

答案:性冲动就是每当看见自己所喜欢的异性时,则表现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并有想亲近的念头,并想象与异性相互拥抱、亲昵。这种心理的辅导首先要找出性心理扭曲的原因,导致性心理扭曲的原因许多是由于长期以来不敢与异性接触,对异性怀有自卑、胆怯或偏见、不满、厌恶等心理引起的,所以尽量创设两性交往的环境,使两性进行正常交往,两性交往的缺乏或不当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男女正常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性心理

平衡,从而达到正常的性适应。再次,可以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人的注意范围是有限的,当你在一件事情上注意的多了,在另一件事上必定要注意的少。针对此种原理,当一见异性就有过强的性冲动时,就要加以注意和控制。此时可采用说些笑话,玩些游戏,去运动等其他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消解性冲动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在手腕上套上橡皮筋,一有性冲动,就使劲拉,并在心中默默数数,直到产生疼痛感为止。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使自己的思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篇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其中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以研究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为主, 关注人的内在潜能和发展的无限性, 形成了一种倡导自由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主要思想为反对无目的的教育, 提倡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 旨在达到自我实现; 反对脱离价值的学校课程, 主张实行课程改革, 开展有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 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反对机械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 主张知情统一, 开展最佳的内在学习; 反对不利于教学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重视人际的相互影响, 发挥教师在有意义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的法学模拟实习

( 一) 我校的法学模拟实习概况

我校自1996年在法律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法学院以来, 于2006年组成新建学院。其中以本科教学为中心, 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与川内各公、检、法机构及律师事务所建立广泛联系, 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学实践技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 以及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好品德、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法学 ( 法律) 专门人才为目标, 即系统掌握法学知识, 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特别是能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

( 二) 我校法学模拟实习的基本特点

精选案例, 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教师挑选社会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呈现给学生, 提出案例所涉及的焦点争议以及应注意的法律程序。

进行角色分工, 创设情境模拟。不同的案件对角色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来确定担任审判人员、案件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角色。

教师点评总结, 给出建议。在完成整个模拟实习后, 教师要对实践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肯定学生的认真努力与付出, 提出需改进之处, 包括模拟实习时的用语、引用的知识点是否恰当, 审判程序是否合理等。

( 三) 我校法学模拟实习存在的问题

1. 法学模拟实习未能系统化。我院的模拟实习还处于法律实务实践的初级阶段, 教学环节相对零散, 大部分模拟实习相对孤立、零散, 只是偶尔组织学生开展法庭审判观摩等活动。并且虽开展有模拟审判理论与实践等相关课程, 但学生只是照本宣科或直接百度搜索案件而不关注当下的法律热点, 未深入理解开展模拟审判的实质意义。

2. 学生对法学模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现今, 我院与川内各公、检、法机构及律师事务所建立广泛联系, 法学模拟实习教学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模拟审判对相应法学知识有硬性要求, 且所需的角色有限, 难以避免有的学生不能亲自参与实践, 所以许多未能参加实践的学生以应付交差的态度来对待模拟实习, 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心态, 在整个模拟实习过程中, 不积极思考案件, 私下玩手机, 聊天, 吃零食。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视角下的法学模拟实习

模拟实习中要尊重学生的潜能。依据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开发潜能, 达到自我实现。在开展模拟实习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案例教学思维, 善于激发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动机, 调动内在的积极性。

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氛围中开展模拟实习。学生在没有负担和威胁的氛围中更有助于认知的发展, 尽量避免学生在参与法律实践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而非一味教师点评。教学中的评价可以使师生双方得到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 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辩证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明确不足之处, 找对努力方向。

重视学生在模拟实习中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学习, 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者”, 不能越俎代庖。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充分考虑学生需要的层次性及个性差异, 提供种类多样的法律案列, 根据学生需求来开展模拟实习, 以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结语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心理学与法学的联系日益紧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观, 科学合理的利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相关知识, 改善现阶段高校的法学模拟实习, 适应了新形势的发展, 有助于明确法学模拟实习的实践方向, 增强学生参与法律实务实践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在模拟实习能力, 为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校法学模拟实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在参与法律实务中教师主动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思想, 不仅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高校,法学模拟实习,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

参考文献

[1]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2.

[2]邢绡红.我国高校法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4) .

[3]汪波, 张红艳, 李满成.提高高校法学模拟实习教学质量的途径[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 (1) .

[4]韩建涛, 葛明贵.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3) .

[5]李劲.法学模拟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 (2) .

篇4: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

【关键词】心理模拟 情绪 道德判断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CSW2014080)。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1-02

一、引言

我们几乎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在某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过去很久以后,我们闭上眼睛回想当时的场景,仍会感觉到画面清晰、情绪激动,好像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从古代的冥想到现在日常的注意力练习,闭眼都被当作是一种关注自己情绪状态的方法。所以人们会闭上眼睛享受或回忆一些愉悦的情绪,也会闭上眼睛逃避一些负性情绪。近期,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时,将关注点放到了这个简单的闭眼动作上。结果发现,在考虑某个道德情境时,闭眼的人会倾向于将不道德行为判断为更不道德,将道德行为判断为更道德;并且相对于睁眼的人来说,闭眼做决策的人会较少地出现利己行为[1]。深入研究发现,闭眼这个简单的动作是通过心理模拟来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产生影响的。因此,心理模拟,作为一个特别的、影响道德判断的因素,得到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二、心理模拟的定义

最早有关心理模拟的相关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ahneman及其同事在研究反事实思维时提出。他们认为,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后进行判断和决策后的一种心理模拟[2]。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模拟的过程可被视为有意识地激活储存在记忆中的行为的过程。然而反事实思维关注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行为,心理模拟作为其判断和决策的方法不应包含时间性与方向性。因此,Taylor和 Schneider提出心理模拟的完整概念:心理模拟就是对某个事件或系列事件的功能或过程的想象表征[3],包括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演(例如在心理演练明天的比赛),对过去事件的再现(例如回忆与朋友愉快的经历),幻想(例如想象自己在向往的地方旅游)以及真实和想象事件的结合(例如想象某件已发生的事情别人是如何做的,以及应该如何做等)。

心理模拟在心理学领域常被用于技能培训、心理治疗和行为决策等。时勘将心理模拟技术应用于石油、轻工、电力及机械等领域的技工培训与发展[4]。他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突出对心智技能的训练,即向学员们提供系统的专家经验(心理模型),指导他们从思想上模拟专家思维及判断方法,最终获得专家的心智技能。该心理模拟技术对工厂生产和职业技术教育都带来了明显的效果。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心理模拟可以加强思维和行动之间的联结,因此心理模拟还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领域:通过让人们对良好的群体关系进行心理模拟可以减少团体之间的焦虑,可促进社会团体之间的包容与理解。个体通过心理模拟,可以使假想的事件更加真实、具体,并获得与有关事件相关的环境、人物等详细信息,这些详细信息能够帮助个体在随后的问题解决中形成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步骤,有助于个体的行为决策。

三、心理模拟影响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

(1)心理模拟与情绪的关系

对心理模拟与情绪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来自于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例如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的想象脱敏法。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意象通常被看作情感效应中的一种特别力量。二十世纪末,研究者们开始重视情绪与心理模拟的实证研究。研究者发现心理模拟能够像真实事件体验一样,诱发人们相似的情绪以及动机反应,并且特殊的情绪事件可能会以图像的形式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5],也为情绪与心理模拟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证据。这样看来,心理模拟,作为一种想象表征,比语义表征更有可能与情绪相联系。

一些研究者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想象任务组或语义理解任务组,通过问题让被试对同一实验材料进行心理模拟或针对文字进行语义理解。结果发现,与让被试关注于事件的文字意义相比,指导被试去想象负性事件能够使被试产生更多的焦虑。此外,经历过想象任务的被试的后测情绪评级显著高于任务开始之前的情绪评级,而语义理解任务组的被试则没有出现此效应[6]。这为心理模拟会唤醒情绪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因此当人们在进行心理模拟时,个体会伴随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情绪与道德判断的关系

传统的道德判断受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性主义模式的影响,认为道德判断是理性认知结果,强调推理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道德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种唯认知推理至上的观点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Haidt提出了道德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不是因为道德推理而产生,相反,他主张道德判断是一个迅速、自动地评估结果,即个体通常是根据自己对或错的直觉快速地进行道德判断。Greene及其同事整合了理性主义模型以及社会直觉模型的观点,并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有两个不同的加工系统,一个是控制的、理性的认知推理过程,另一个是直觉的、自动的情感启动过程。两个过程在道德判断中相互竞争、协同作用。当人们处理具体、生动的信息时,会激起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情感模型将在道德判断中起到主导作用;相反,当人们处理一般、抽象的信息时,认知模型将在道德判断中起主导作用。在认知系统与情绪系统产生冲突和竞争时,强烈的情绪直觉常常在竞争中胜出,主导道德判断[7]。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情绪体验是人们判断一个行为的道德可接受性的重要驱使者,是影响道德判断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心理模拟,通过诱发个体情绪的变化来达到对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影响。

四、心理模拟的脑机制研究

研究者们对闭眼时个体所进行的心理模拟的神经机制进行了探索。一些神经心理学家通过神经成像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以及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等发现,心理模拟与知觉拥有共同的神经基础,并且与记忆、情绪,以及运动控制有相似的神经机制[8]。而与情绪有关的脑区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认知进行积极反馈。当人们在思考道德两难问题时,与情绪反应相关的脑区域表现得更为活跃[7],并且当负性情绪体验增强时,人们的道德判断会更极端。这都为心理模拟对道德认知的影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五、总结与展望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评价他人的行为的道德性,从哲学领域到心理领域,道德判断的研究一直被学者们关注着。而心理模拟,作为一个影响道德判断的重要因素,近期也得到了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心理模拟,可对道德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模拟诱发更强烈的情绪而使人们的道德判断更为严厉,并促发利己、不诚实等不道德行为。今后的研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拓展:

(一)文化适应性研究。目前关于心理模拟的研究主要在西方国家开展,然而TEMPO 模型认为时间、环境、动机、人格和结果能够对心理模拟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同一个道德事件所产生的心理模拟可能有所不同,从而进行不同的道德判断。因此,中国学者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开展心理模拟对道德判断的实证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探索心理模拟产生的积极效应。已有的关于心理模拟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主要集中于对不道德行为(如撒谎、自利)的作用,然而对其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影响更符合我国推崇的价值观。未来的研究可继续探索心理模拟对道德认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aruso E M. Blind ethics: Closing ones eyes polarizes moral judgments and discourages dishonest behavior [J]. Cognition, 2011, 118(2):280–285.

[2]Kahneman D, Tversky A. The Simulation Heuristic [J]. D.kahneman P.slovic & A.tversky Judge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 Biases, 1981.

[3]Taylor S E, Schneider S K. Coping and the simulation of events [J]. Social Cognition, 1989, 7(2):174-194.

[4]时勘. 心理模拟教学简介[J]. 心理科学进展, 1991, (1):87-91.

[5]Conway, M. A. Sensory–perceptual episodic memory and its context: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1, 356:1375–1384.

[6]Holmes E A, Mathews A. Mental imagery and emotion: a special relationship [J]. Emotion, 2006, 5(4):489-497.

[7]Greene J D. 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engagement in moral judgment [J]. Science, 2001, 293(5537):2105-2108.

[8]Kosslyn S M, Ganis G, Thompson W L. Neural foundations of imagery [J].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1, 2(9):635-642.

作者简介:

篇5:心理咨询模拟练习与体会

教育科学学院

09级应用心理学 1 班

200904021105

姚爱贞

心理咨询模拟练习与体会

小组成员:姚爱贞 申韵萍 戚海英 时

间:2011/12/18 地

点:长江师范学院实验中心心理咨询室 角色扮演:咨询师——姚爱贞(本人)

来访者——申韵萍

记录者——戚海英

为了充分理解这学期《临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将其用于实践,12月18日我们小组来到实验中心心理咨询室进行了心理咨询模拟练习。下面我主要将自己扮演咨询师的这段对话及体会与大家分享。来访者资料:女,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主要

问题:恋爱出现问题。最近两个月一直觉得自己的男朋友对自己漠不关心,与自己对着干,不知道忍让自己。因而心情低落,怨气很重。

【1】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

来访者:那还用说吗?我们俩经常吵架,他一点也不关心我…….我现在快恨死他了。

【2】咨询师:你说你男朋友一点也不关心你,就是说他最近两个月从没有让你感受到哪怕很细微的关心? 来访者:(沉默一会)那倒没有,要是那样我还不早跟他分手了?!他有时也会打个电话问我吃过饭没,问我在干嘛。

【3】咨询师:你前面说他一点都不关心你,但是现在又说他也会打电话给你,这前后是不是存在矛盾,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来访者:(沉默)也不能说他一点都不关心我,只是有时候我觉得我俩之间的关系很不平等。

【4】咨询师:你们俩之间的关系不平等?能不能具体说一下呢?

来访者:我对他很好,给他洗衣服,他有课时我总是提前去给他打饭,我把他看得很重要,总之我全身心地为他着想,我觉得我做到了所有女朋友该做的。可是他呢?对于这些好像都漠不关心,没有像我对他那样对我。

【5】咨询师:你是觉得你男朋友必须爱你,最起码得像你平时对他那样对你,是吗?

来访者:是啊,我付出那么多,这些最起码的要求不算过分吧?!【6】咨询师:为什么他必须像你对他那样对你?

来访者:这……你这样问也太奇怪了吧,难道他那样对我倒还理所应当了,活该我苦命对他好啊?!

【7】咨询师:我也不是说他就有理了。你可以希望他对待你的方式就如你所想,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作为一名与你同龄的女生,我有时也会希望我的男朋友就是我所想象的那种“完美男生”,但是你却无法要求他必须这样,因为这太难做到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周围的男女朋友都没有完美无缺的。而你的问题恰恰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而它又难以实现,所以你才会像现在这样苦恼。

来访者:是的,我要是没有这样的要求,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道理我知道了,但是这种想法我好像摆脱不了,因为我太在乎他了,所以我容忍不了他对我的稍微不在乎。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09级应用心理学 1 班

200904021105

姚爱贞

【8】咨询师:有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那样对待别人”。你觉得你刚才对你男朋友的这种想法符合这个规则么? 来访者:好像不是很符合(笑了一下)

【9】咨询师:其实是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我们将这类想法称为“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必须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合理信念,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些什么。如果你老是这样想,就会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

来访者:我好想明白了,但是要纠正我觉得还有点困难。

【10】咨询师:那没关系,本身改变一种认知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只要你意识到了这种存在,在以后的生活中时不时地观察自己是否又有不合理信念出现,一旦有,就要有意识地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地怨恨自己或他人…….以上这些节选是我和“来访者”的整个对话过程中较具有代表性的选段,下面我就以上对话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其实在上述对话之前,我还扮演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倾听者的角色,期间我很少说话,因为这样才有助于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宣泄,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尊重的,而我也才能体会来访者的感受,观察到来访者谈话中所么没有说出的深层次问题。经过倾听,我猜测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认知出现了偏差,准备采用情绪认知疗法来对他实施帮助。而目前最重要的是我要促使她意识到自己确实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这个过程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我强加给她一个“认知偏差”。所以在此期间我主要利用了以下技术:

1.开放式提问技术。如【1】,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求助者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则希望从中自然而然地引导出来访者的问题,而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2.封闭式提问技术。如【2】,因为来访者说“男朋友一点都不关心自己”,我觉得这儿我有必要使来访者说明是“一点也不关心”还是“不像原来那么关心”,因而我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从而让来访者明确自己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来访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种提问方法确实使得来访者看出意识到自己叙述存在着“夸大化”。

3.面质技术。如【3】,来访者在关心自己的问题上出现了前后言语矛盾的现象,因而我觉得在这儿可以用面质技术直接指出来访者所存在的问题,由此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促进来访者实现言语的统一。从来访者的回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技术的积极作用,来访者深入认识到使自己生气的原因不在于男朋友不关心自己,而是由于“俩人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6】也是一种及时的面质技术,主要目的是引起来访者对自己不合理信念的反思。

4.具体化技术。如【4】,我们知道,具体化技术主要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及他们所体验到的情感。在这儿,来访者说自己与男朋友之间存在着不平等,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因而我需要通过具体询问所谓的不平等的表现,从而也使来访者捋顺自己的所思所感。

5.重复技术。如【5】在此之前我们可以看到来访者所叙述的大量“事实”,但是我注意到所有这些话都集中于一点——她觉得她男朋友必须爱她,并且得像她平时对他那样对她。这明显是一个症结,我需要引起来访者对自己这些“事实”的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09级应用心理学 1 班

200904021105

姚爱贞

重视并使她自己明确所要表达的内容,因而我用了重复技术,这一技术也正好让我将话题直接引向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6.解释技术。如【7】【8】【9】,这是整个对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开始进入实质性地帮助求助者理解并运用这种认知疗法。从来访者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引起来访者反应的的诱发事件A——与男朋友经常吵架,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来访者感到苦恼,生气。通过中间我对来访者的逐步引导,我们发现了存在来访者身上的不合理信念是一种绝对化要求,她认为男朋友必须应像她对待他那样对待自己。找到了来访者身上的不合理信念,以下对话就变得水到渠成。我们可以通过“产婆式”辩论技术让来访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当来访者意识到这种不合理信念后,她自己也表示出了想要改变的决心,我们要注意到来访者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即使给予反馈,并鼓励她只要在今后的生活中经常运用这种技术,善于自我内省,自我监控,就肯定会克服这种不合理信念。

在此次的心理模拟过程中,通过记录者戚海英对我的反馈以及我对自身的反省,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上面的一些对话选段都是期间我所做出的正确反应,但实际对话中我出现了很多错误,下面我就将自己的主要问题做一简单陈述。

1.经常出现沉默现象。因为第一次面对这种直接的对话场景,很多时候当来访者说完后,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心里对自己说:“完了,你现在是应该做一个同感比较合适还是直接面质,或是内容反应?”所幸的是对面的来访者是自己的同学,她也意识到了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而只是礼貌性地对我微笑,鼓励我继续下去。假设对面真的是一位求助者,我的表现肯定该让他失望并产生怀疑了吧?!

2.缺乏必要的同感技术。当我自己知道来访者的问题可以用“认知情绪疗法”解决时,我心里一阵窃喜,只想赶快将来访者引导到她歪曲的认知上来,并使她早点发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因而期间我很少与来访者进行一种情感上的沟通,我将自己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却忽视了来访者改变自己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我也忽视了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如果这是一位真正的来访者,我的这种态度是不是早已经伤害了他的感情甚至他会对我产生抵触情绪呢?

3.不善于利用来访者的反馈从而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咨询的后期,我们开始进入了解决问题的阶段。我成了一名“说教者”,没有提问例如“你觉得我说的符合你的情况吗?”“我说的你能接受吗?”等试图获得反馈性的话语,这就导致来访者使劲点头,我使劲说,但是我说的对不对,来访者是否真的明白或接受我的观点,那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这就给我了一个很大教训——即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高超(何况我还远远不及)我们也应该将来访者看作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你不能把自己的固有知识生搬硬套到每个人身上,我们应该考虑到具体性,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来访者那儿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而监督或是调整对话方向。

4.各种技术用错环境。因为还不是很熟悉各种反应技术的应用场合,所以很多时候经常用错对话技术。比如在还没有充分了解来访者的全部情况时,我用了解释技术,试图把我的认识传达给来访者从而使他改变。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不过当时我也意识到了,并很快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上面这些只是一些典型的错误,而我知道在咨询过程中肯定还存在很多的错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09级应用心理学 1 班

200904021105

姚爱贞

误,只是局限于我们的实践经验,还没有意识到罢了。

篇6: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

(一)本试卷仅供学员参加“两学”河北师生网培训辅导练习使用,不做其它使用,特此说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结合临床实践将自我区分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心理学家是()。

A 罗杰斯 B 詹姆士 C 马库斯 D米德

2.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为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奠定基础的,生命历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是()。

A 12岁以前 B12岁以后 C 10岁 D15岁

3.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方式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4.有关研究表明,初中生求异思维的发展非常明显,而求同思维的发展则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的()。

A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B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C直观动作思维的发展 D形象思维的发展

5.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发展特征所处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6.所谓“信息量度”就是与创造课题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总量及其新旧程度的函数。它是()。

A等于复杂的知识量的叠加 B等于简单的知识量的叠加

C一种特殊的加权和 D一般意义上的加权和

7.研究发现,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呈波浪式的前进,发展中的“低潮”是()。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8.在同一性发展中,既没有明确的职业和发展目标的意向,也没有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出任何的承诺,这种类型的青少年属于()

A同一性过早闭合型 B同一性获得型 C同一性延缓型 D同一性迷失型

9.学习者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意识和控制是()。

A元记忆 B元注意 C元知觉 D元学习

10.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是()。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坚持性 D 自制性

11.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

A关键时期 B发展时期 C客观化时期 D主观化时期

12.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即()。

A同伴关系 B友谊 C朋党 D 团伙

13.马库利发表了大量关于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工作的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著述,形成了()。

A自我社会认知理论 B自我实现理论 C自我效能理论 D自我成就理论

14.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

A 正U形曲线 B倒U形曲线 C线性关系 D反比例关系

15.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措施要求从哪一年开始()。

A 2002年春季开学 B 2000年秋季开学 C 2002年秋季开学 D 2000年春季开学

16.社会学家米尔代斯认为,中小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主要包括()。

A 家长 B教师 C同辈伙伴 D家长、教师和同辈伙伴等

17.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来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班杜拉

18.儿童能把元记忆知识运用到记忆活动中,使之成为元记忆过程基础的年级阶段是()。

A 六年级 B五年级 C四年级 D三年级

19.研究发现,对于那些没有亲密友伴的中小学生,其生活适应中尤为重要的是()。

A学校支持 B社会支持 C伙伴支持 D家庭支持

20.EQ是指那些能对人们适应环境产生影响的情绪及社交能力。第一个使用EQ这个词的人是()。

A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 B心理学家约翰?迈耶 C心理学家巴昂 D心理学家戈尔曼

二、填空题:把答案写在题中的括号里。

1.心理发展是指()从产生到死亡的连续的、稳定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在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中,除了遗传和环境、学习和教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儿童的()。

3.认知发展是指学生的()随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4.()是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合适的情绪反应的能力。

5.中小学生最常见的自我概念偏差表现为()。

6.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神经系统的发育、气质类型、认知的发展和()模式等。

7.心理健康教育源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于()思想。

8.自我控制是自我的意志成份,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掌握。

9.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主要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行为。

10.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手段有:角色扮演训练;行为自我强化;自我概念训练和()。

1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交往的功能有两个:();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功能。

1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素质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13.中学生遭遇挫折后妥协的应对方式有自我安慰、自我文饰、推诿、宣泄和()。

14.意志品质较差的中小学生在意志行动的选择和决策上常会有两种极端情况,即优柔寡断和()。

15.()是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的旨在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简答题。

1.简述树立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2.简述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的递进模型。

3.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小学生情绪情感调节的方法。

2.联系班级管理的实际,谈谈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一)

4.简述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意义

一、选择题

1. A 罗杰斯 2. A 12岁以前

3. C问卷法 4. B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 B前运算阶段 6. C一种特殊的加权和

7. C四年级 8. D同一性迷失型

9. D元学习10.A 自觉性

11.C客观化时期 12.A同伴关系

13.A自我社会认知理论 14.B倒U形曲线

15.B 2000年秋季开学 16.D家长、教师和同辈伙伴等

17.C柯尔伯格 18.B五年级

19.C伙伴支持 20.C心理学家巴昂

二、填空题

1.个体或种系 2.主观心理状态。

3.认知心理品质 4.情绪理解

5.自我中心 6.父母控制

7.人性关怀 8.主动

9.道德意志 10.榜样示范

11.传达信息的功能 12.预防、发展

13.转移 14.冒失

15.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

1.①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传统观念;

②鼓励创造性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尊重学生的个性;

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和创新; ⑤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⑥树立多元创造力观,发展学生多方面才能。

2.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初级情绪;

第二阶段产生自我参照行为;

第三阶段出现次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会出现尴尬、同情、嫉炉、害羞、内疚、自豪等情绪。

3.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①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

②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③中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4.①同伴关系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中小学生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②同伴关系是中小学生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

③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④同伴关系起着行为强化、榜样学习和社会比较的作用。

四、论述题

1.①指导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特点

不同的青少年有不同的情绪情感特点。例如,胆汁质类型的青少年情绪产生快,强度大,容易爆发激情,外部表现特别明显,“近乎粗犷”;多血质类型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情绪,强度也大,但自控性好,外部表现生动,赋予感染力;粘液质类型的青少年不易产生情绪,强度一般不大,外部表现平淡给人一种“情感贫乏”的印象;抑郁质类型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情绪,且强度较大,自控性较差,给人一种“多愁善感”的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指导青少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特点,了解他们在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等方面的优缺点,并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需要,努力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情感体验。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了解其情绪情感特点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做有关的自陈问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另外,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对情绪情感特点作相互评价,让他们通过别人的眼睛来了解自己。

②预防青少年的高焦虑状态

为了预防和克服青少年学生的高度焦虑状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层次教学,将教学目标定在青少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2)教师应努力营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同伴关系,真正实现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和谐、真诚、关心、理解的气氛中,青少年会产生学习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样就可以避免遭受各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他们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气氛中,青少年还可以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促进。

③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情操

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情操,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青少年良好情感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只有情操高尚的人,才会有远大的理想,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的陶冶,让他们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形成高尚的情操。

④教给青少年自我调节的具体方法

教师应该教给青少年一些切实可行的情绪调节的方法,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当青少年学生出现烦恼和苦闷时,教师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问题的类型等条件的不同,分别给予青少年学生一些有益的忠告。(1)如果根据现有的条件,问题时有可能予以妥善解决的,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本身,从根本上铲除引起烦恼和苦闷的根源;(2)如果问题一时难以妥善解决,应该提醒青少年学生改变认识角度,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注意力转移;(3)还可以通过换环境来暂时排出苦恼或干脆以适应的方式加以“宣泄”,以达到释放心理能量、调节内心平衡的目的。

2.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广大在职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消除传统应试教育的阻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为班级管理提供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培训教师研究学生及与学生沟通的技能。在现代教育中由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教育中的交往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与学生融洽相处,不时地进行沟通。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对待学生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又不可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

②加强学习指导技能的培训。未来社会是学习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研究学法,探究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和学会认知,培养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指导能力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终生学习的必然结果。学会学习就是在未来社会学会了生存,教师具备指导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会学习提供了保障,为教育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③教师还要具有创新精神,注重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突出新意、新形式、新手段、新思维,突出时代感,敢于推陈出新,创造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大胆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展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此外还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篇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A:抽象概括能力是能力的高级表现 B:发散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构成 C: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属于流体智力 D:“山寨”是“原创”的重要基础

2、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__。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4、____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 B:1879 C:1798 D:1897

5、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完成以()为标志。A:安徒生童话 B:民间童话 C:文学童话 D:创作童话

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__ A.一 B.二 C.三 D.四

9、以下属于退行的有__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 C.因不满弟妹的出生而尿床

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 E.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个英俊的小伙 10、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世界教育学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家是__。A.布鲁纳 B.赞可夫 C.布卢姆

D.苏霍姆林斯基

11、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校系统产生于清末的__。A.《壬戌学制》 B.《奏定学堂章程》 C.《新学制令》 D.《钦定学堂章程》

1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为。A:0.25~2秒 B:0.2~0.5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13、社、区教育起源于____ A:丹麦 B:日本 C:瑞典 D:美国

1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5、某儿童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善交际、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由此可推断他的气质基本属于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记忆的首要环节是()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17、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____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18、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9、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保儿童从多国家和国际获得信息资料,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不包括。

A:鼓励儿童读物的著作和普及 B: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 C:散播有利于儿童发展信息资料 D:鼓励开发有益于儿童玩具和游戏

20、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____赫兹。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21、2005年国家测绘局应用3S及现代地球物理技术,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

A:8848.13米 B:8847.6米 C:8846.10米 D:8844.43米

22、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23、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的是()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24、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A.父母或监护人 B.班主任 C.就读学校

D.当地教育机构

25、教育行政复议的受理主体是()A:监察部门 B:权力部门 C:司法机关

D:教育主管部门

26、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师应如何来引导学生的注意__ A.激发求知欲 B.唤起先前经验 C.变化教学情境 D.配合学生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有__。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表达清晰 E.气氛热烈

2、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__。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3、认知测验包括。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兴趣测验 D:创造力测验 E:人格测验

4、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__。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5、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____①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④氢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面关于PS/2接口键盘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AT接口键盘也称大口键盘,PS/2接口的键盘则称为小口键盘 B.大口键盘可通过一个转接口连接在PS/2接口上 C.PS/2的键盘接口不能与PS/2的鼠标接口互相使用 D.PS/2接口的键盘可以带电拔插

7、问题解决有下列哪些基本特征__ A.结构性 B.目的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E.创造性

8、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 B:计划性原则 C:随机性原则 D:指导性原则 E:发展性原则

9、.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______任务。__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10、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A:环境 B:智力 C:个性 D:天赋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____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2、中学教学工作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部分是__。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评定成绩

13、同辈群体的特征有()A.关系的不平等性 B.价值的趋同性 C.交往的自愿性 D.关系的平等性 E.群体的凝聚性

14、—Kitty,will you go to see the film,Cold Mountains this evening?—No,I won’t.I____ it already. A:saw B:have seen C:see D:will see

15、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1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17、”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18、(2006年7月)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目的 D:教育影响 E:教育规律

19、”教育不应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____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A:完全制度化教育 B:非正式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0、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__ A.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21、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于__。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强化 D.消退

22、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__。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23、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__。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25、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__ A.少年期 B.青年期 C.学龄初期 D.幼儿期

篇8:论激情犯罪心理与心理预防

一、激情概述

(一) 激情的概念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力减弱的情绪。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激情状态下的人往往会改变自己惯常的道德理念和行为模式, 其认知活动范围会变得狭隘而集中指向引起激情体验的对象, 意识清晰度降低, 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 行动完全受激情支配, 不计后果地放纵自己的行为, 完全贯注于自己的激情体验。

(二) 激情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1. 激情的分类

激情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1) 积极的激情。这是由个人生活中高兴的事情或者具有极大的社会正面意义的情景所引起的激情, 这种情绪能推动个人积极投入正面的社会活动, 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医学观察表明, 这种激情不应过分抑制。

(2) 消极的激情。这是由个人生活中不良的甚至令人厌恶、使人愤慨的情境引起的激情, 这种激情会促使个人进行严重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严重的会导致激情犯罪。

2. 激情的表现形式

激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 愤怒。愤怒是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表现形式。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外部对自己或对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的生命、身体、名誉、权利、财产等侵害, 为保全自己或者有亲密关系的人不受侵害而引发。愤怒情绪很难控制, 很容易引发冲动的行为而对侵害者施加暴力, 造成血案。

(2) 恐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恐惧既是一种应激情绪, 又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形式。恐惧情绪体验极度高涨时, 会导致行为人为逃避威胁或危险, 不暇思索地在消极情绪支配下实施暴力行为。

(3) 报复。报复是在社会交往中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不满的一种情绪表现形式。强烈的报复情绪体验同样会导致严重而残忍的暴力犯罪行为的产生。

二、激情犯罪概述

(一) 激情犯罪概念

激情状态下的犯罪, 是指由于犯罪人激情情绪体验发展到阈限而爆发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激情状态下, 犯罪行为人确定犯罪目的、选择犯罪方法和评价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会变得极其短暂, 一旦有了目标, 犯罪行为人就会立即实施犯罪行为, 因此, 激情犯罪一般具有无犯罪预谋、无预先确定的犯罪动机, 无事先选择好的犯罪目的和犯罪手段的特征, 犯罪行为往往是在偶然的、强烈的冲突遇境中突然发生, 往往表现出爆发性、冲动性的情绪渲染征像, 社会后果十分严重。

(二) 激情犯罪心理特征

1. 需要满足的畸形性和急迫性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索尔·罗森茨韦克的攻击理论, 人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会把挫折引起的愤怒情绪向外界发泄, 对外界的人或物实施语言的或身体的攻击的外罚性反应。外罚性反应引起的攻击行为往往导致暴力性犯罪。

激情犯罪作为一种情绪型的外罚性犯罪行为, 是犯罪行为人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 把不良情绪向外界发泄的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 这种不良情绪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犯罪行为人对需要短缺的不满, 由不满产生了挫折感, 由挫折感产生了填补需求短缺的畸形性和急迫性的心理体验, 由这种心理体验产生了犯罪行为人的需求欲望与现实供给短缺的对立, 由对立状态产生了冲突的不断升级和不满的郁积, 而不满的郁积就如储水大坝, 随着水位不断高涨, 要么合理泄洪, 解决问题;要么堤坝崩溃, 洪水泛滥。一旦出现后一种情况, 再加上不当情境的刺激, 犯罪行为人就会把郁积的情绪能量释放出来, 进而出现行为冲动失控, 不顾一切地实施犯罪的情况。因此, 畸形而急迫的需要满足是激情犯罪最主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2. 不良心理体验的急剧扩展性

当犯罪行为人畸形而急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犯罪行为人会出现不良的心理体验。一般而言, 任何人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均会发生不良的心理体验状况, 但一般不会引发犯罪行为, 即使会引发犯罪行为, 其心理过程也相对较长。而激情犯罪心理则不然, 犯罪行为人在一定情境的刺激下, 不良心理体验会迅速地扩展和膨胀, 整个过程带有瞬间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其犯罪心理所引发的犯罪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瞬间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3. 情境刺激与反应的不对称性

对一般人而言, 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大致对称的状况, 而激情犯罪行为人在与众人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对情境刺激的反应强度却大大高于一般人, 形成了情景刺激与反应显著的不对称性。当然, 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刺激, 激情犯罪行为人的不良心理也只是在潜藏状态下, 其尚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定向和行为选择, 心理处于平衡状态, 不会发生过激行为。但是, 一旦怀有不良情绪体验的犯罪行为人在不当情境的强烈刺激下, 其情绪便会立即发生急剧变化, 短时间内出现激情状态, 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志障碍, 出现不对称的超强烈反应, 导致行为失控的犯罪行为发生。

4. 犯罪决意形成的超坚定性

激情犯罪行为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之前, 尽管没有犯罪预谋, 但犯罪意向和犯罪意志却异常的坚定。在情境的刺激下, 原本被犯罪行为人所抑制的不良心理会瞬间地释放出来并迅速地膨胀, 犯罪行为人会瞬间出现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认识范围狭隘、集中, 犯罪决意超常坚定的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现象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犯罪行为人不顾后果地实施严重的犯罪行为, 达到犯罪目的, 满足极端需要。

(三) 激情犯罪的类型

1. 根据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意识, 激情犯罪可以分为:

(1) 主动型激情犯罪。即犯罪行为人由于某一因素而产生激情心理, 对无过错的受害人实施高强度的过激犯罪行为。如犯罪行为人对某一穿着暴露的女性瞬间产生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念头并实施了该行为。

(2) 被动型激情犯罪。即犯罪行为人由于被害人的某一不当言行刺激而瞬间实施激情犯罪行为, 如被害人的辱骂等使其尊严严重受损, 恼怒之下对被害人实施的暴力行为。

2. 根据引起激情的时间, 激情犯罪可以分为:

(1) 事先引起型激情犯罪。即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发生前由于被害人的某一不当言行等的刺激而瞬间产生激情心理, 即刻实施犯罪的行为。如丈夫发现妻子不忠诚, 瞬间产生愤怒情绪, 即刻杀害妻子与第三者的行为。

事先引起型激情犯罪又可以分为两种亚类型:

A.突发型激情犯罪。突发型激情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素昧平生, 并无积怨, 只是由于即时不良情境的强烈刺激, 引发双方对立意向, 而导致犯罪行为人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此类犯罪的主要特征是: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时间间距极短, 缺乏均衡性。

B.蓄发型激情犯罪。蓄发型激情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彼此相识, 素有恩怨前嫌, 只是以往矛盾尚未达到激情化程度, 终于在某一事件的强烈刺激下, 以往矛盾激化, 犯罪行为人长期抑制积怨达到爆发程度, 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了犯罪行为。此类犯罪的主要特征是:长期郁积不良情绪的犯罪行为人在事件情境的刺激下, 瞬间实施了原本不愿实施的犯罪行为。

(2) 事中引起型激情犯罪, 即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由于应激反应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了危害性更大的犯罪行为。此类犯罪的主要特征是:情境刺激明显超出了犯罪行为人的预料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应激和激情两种心理状态下, 非理性地选择了危害性更大的犯罪行为。

三、激情犯罪心理的预防

(一) 畸形需要的控制

激情犯罪是不良情绪的急剧扩展和膨胀所致,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需要欲求与现实冲突无法得到正常的排解, 不良情绪体验在情境的刺激下瞬间恶化的结果, 对他人和社会的侵害只不过是这种情绪发泄的替代品罢了。因此, 要预防这类犯罪心理的产生, 就必须及时关注和解决人们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避免冲突的激化。尤其对那些气质、性格方面有明显缺陷, 易冲动, 少理性、盲目行动不计后果的人, 平时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力, 使他们在情绪激动时将理智因素和自我控制力调动起来, 最大限度地进行自我调节控制, 以减少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 减轻不良情境的刺激

如前所述,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力减弱的情绪。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

这个重大意义的事件就是激情犯罪行为发生的背景或情境, 缺乏背景环境的刺激, 激情犯罪行为不可能发生。因此, 要预防激情犯罪心理的产生, 必须减轻不良情境的刺激, 即至少要减轻如下不良刺激: (1) 犯罪前被害人不当言行的刺激; (2) 犯罪中被害人不当言行的刺激; (3) 犯罪后被害人不当言行的刺激。通过上述方法, 就能够在人际冲突中, 减轻冲突的烈度和强度, 避免因被害人的不当言行刺激、推动或激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 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 犯罪先兆的适当心理干预

情绪型犯罪往往会存在一些明显的先兆, 因此在犯罪行为发生前, 根据犯罪先兆, 对症下药地对这些先兆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往往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就激情犯罪而言, 犯罪行为人由于某些个体的、社会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原因, 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体验, 产生了对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意义的消极看法, 弥漫着深深的挫折感, 极易在不良情境的刺激下实施激情犯罪行为。因此, 对这些产生了严重挫折感的前犯罪人, 应当采取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面激励并积极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用精神分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心理治疗技术, 帮助前犯罪行为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避免犯罪心理在不良情境的刺激下外化为激情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286.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474.

[3]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282.

[4]许章润.犯罪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48.

[5]章恩友.罪犯心理矫治技术[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0:313-392.

上一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感触下一篇: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