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2024-07-27

部队心理行为训练(精选6篇)

篇1: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体

同样一块铁,可以锯融消损,也可以百炼成钢。何也?或风吹雨打,或炉火熊熊,置放环境不同。

同样一个人,可以庸碌无为,也可以成就大业,何也?或松散懈怠,或凝聚有序,形成氛围不同。

同样一支部队,可以死气沉沉,也可以生龙活虎,屡建功勋。何也?或千锤百炼,或有形无魂,团体凝聚力不同。

我们必须认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培训改变思想,思想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成败;

失败的团队中没有赢家,而成功的团队中没有输家。

士兵优秀的心理素质,既是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更是一个部队坚韧顽强的基石;近年来,公司发挥内部主要领导层人员和员工均来自部队这一独特的优势,结合多年在部队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充分吸收社会上风靡盛行的素质拓展培训,本着“经济实用,便于操作,适宜推广,安全有效”的原则,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指导和心理学专家的参与下,紧密结合部队担负反恐处突任务的实际,对现有的拓展项目进行了深度开发或改造创新,自主策划设计出了武警部队心理行为训练实用课目,为部队提供专业、高效、一流的心理行为训练。

实施培训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团队定向、心理暗示、技术探险、个人尝试、团队作为、军事活动等项目的体验参,让学员在新颖、刺激、寓教于乐的活动项目中,激发队员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思考、讨论、总结,并通过培训师的引导、讲解,使队员从内心深处领悟学习、应变、沟通、信心的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调适心理、完善人格、熔炼部队的目的,培养严守纪律、坚决执行、承担责任和水不放弃的进取精神。

一、部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系列:

英雄风采战士个人挑战课程

铜墙铁壁部队合力培训课程

我是一个兵新兵融入培训课程

战友情深官兵沟通信任培训课程

突出重围潜能创新培训课程

沙场点兵综合素质砺炼培训课程

兰色港湾士兵心理调适培训课程

二、培训流程:

1、团队热身:营造互动氛围,消除紧张心理,建立激情团队,调动队员情绪至巅峰状态,以轻松愉悦心情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体验培训: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挑战为为辅的原则,分组按序组织队员实施预定项目的体验。

3、回顾分享: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培训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总结分享,使学员能够将培训中悟出的道理转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终实现整

体的培训目标。

四、培训预期效果:

1、参训单位将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收益:

★使广大官兵进一步明确部队建设的目标,摆正自己的位子,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部队的向心力,从而形成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有效消除士兵间的隔阂,改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活跃、和诣、积极向上的组织气氛;

★有效矫正部分战士存在的不良心理,引导建立良好的人生心态,消除部队内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内部稳定;

★引发官兵之间换位思考,增强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形成爱兵尊干的良好风气;★改进组织内部沟通与信息交流;

★培养部队顽强的战斗作风,使整个团队在面对各种艰、难复杂的任务和挑战,更为从容、有序,坚韧不拨,所向披靡。

2、参训战士将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收益:

★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

★克服心理障碍,乐观面对生活,自觉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调整身心状态,不浮躁,不荒废,更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领悟人生真谛;

★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部队工作的主动参与意识,强责任感;

★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在困难面前勇敢沉着,正确决策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更为融洽地与周围的战友合作;

★学习欣赏、关注,淘冶情操,爱护大自然。

篇2: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浅谈武警部队新训中心理行为训练的组训方法;二〇一四年八月;2010年7月;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目的:通过教育,使新训骨干了解心理行为训练的意义;握心理行为训练的组织方法,为下一步更好的组织新训;时间:约1小时方法:理论授课、实地练习,组织讨论;2010年7月;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 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浅谈武警部队新训中 心理行为训练的组训方法二〇一四年八月2010年7月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目的:通过教育,使新训骨干了解心理行为训练的意义,掌握心理行为训练的组织方法,为下一步更好的组织新训,使 新兵尽快融入部队、提高心理素质,打造紧密战斗团体,打 下扎实的基础。时间:约1小时 方法:理论授课、实地练习,组织讨论 要求:

1、集中精力,端坐静听,做好笔记;

2、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010年7月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授课内容:第一个内容:为什么要组织心理行为训练 第二个内容:新训中心理行为训练的误区第三个内容:新训中难点问题剖析解答第四个内容:新训中心理行为训练的创新方法2010年7月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一、为什么要组织心理行为训练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二)心理行为训练的起源、发展与作用

(三)心理行为训练的拓展知识2010年7月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什么是“心理”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主观的反映,能动的反映。

3、人通过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 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 情感体验。英文名:Psychological [sa?k?‘l?d??k(?)l]。“杀一客老姐靠”不同认知

(二)需要和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 知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 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 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 程。需要和动机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 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 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情绪、情感和意志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 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 ;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能力、气质和性格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 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 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的 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知、情、意三本源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心理行为训练?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磨练人的意志的 训练方式。通过挑战一些极限的训练课目,使受训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激发出 潜能,从而超越过去无法超越的事情。从 而提高受训人员的意志力。心理决定行为, 行为是心理的体现。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心理行为训练起源心理行为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 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 轻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 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 人。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心理行为训练起源针对这种情况,和英国人劳伦斯豪尔特在 陆地上建立了一所阿伯德威海上训练学校。该 学校的校训是“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你拥有的超过你想到的)。学校 的目的是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触 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 锻炼。通过体验式模拟训练,大大降低了死亡 率,在军队中得以推广。战后,这种训练形式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 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士 等各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 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范的、有完 善理论和安全保障的行业。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军队心理行为训练了望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精度、大威 力的制导武器大量装备部队,使得战斗的突然性、残酷性大幅度提高,突 如其来的危险和意料之外的重大事变,容易使参战官兵猝不及防,失去心 理平衡。加之敌我双方均注重通过示形造势、威胁宣传、制造恐惧等手段 实施心理战,参战官兵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悲观和消沉等不良心理状 态。为应对各种严峻挑战,适应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需要,必须强化军人 的心理训练。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外军心理行为训练掠影美、英军特种部队通过全程强化训练和心理测试来挑选特战队员。如美国 海军特种部队的海豹特战队员选拔和心理训练,被学员称之为“地狱周”。其间学员要连续进行为期六天不间断的训练,中间每天最多仅能休息4个 小时,主要进行沙滩体能、游泳、抬舟、扛圆木、划舟、越障等内容的训 练,所有训练都是在硝烟弥漫的模拟战场中进行,有时连休息和吃饭都是 在臭气熏天的齐腰深烂泥中进行。如此高强度、大难度的训练,学员生理 和心理都达到了极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测试和考察队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许多参选队员因承受不了如此大强度的 训练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主动放弃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通过率一般不到 50%,甚至更低。实践证明,这种测试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测试学员的真 实心理品质和承受能力。能通过这一阶段心理测试的队员,心理承受能力 的潜能更高、心理品质更好,能更好地应付战场各种复杂的情况。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我军心理行为训练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军逐步建立了心理行为训练基础理 论,并研发了相应的行为训练器械。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作为军人心 理训练系统已逐步开始在我军的军事训练中发挥作用,其对提高军 人心理素质、应对能力甚至实战中的作战能力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 的影响。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二、新训中心理行为训练的误区

(一)动作规范化,缺少思考体验的过程

(二)体验程序化,缺少认知培适的过程

(三)分享套路化,缺少心理引导的过程2010年7月新训心理行为训练四课目信任背摔翻越电网同心同行生死关卡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一)动作固定化,缺少思考体验的过程将心理行为训练等同于常规军事训练科目,对每一个操作方式、动作细节都有具体的标准,虽然确保了安全。但在翻越电网、生死关卡、同心同行等集体类科目训练过程中,新兵缺乏 独立思考、研究体验、自我突破三个过程,完 全是在按班长的命令机械做动作,丢失了心理 体验的本意。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二)体验程序化,缺少认知培适的过程 实际训练过程中,过于强调新兵按程序进行训练,方向、角度、距离、方法都进行了限定和明确,压制了新兵的首创思维和自主体验,影响了自己 去感悟、判断和选择。不利于官兵调整情绪,体 验由紧张害怕到逐渐平静的心理过程。而通过体验激发情感,是心理行为训练的必要条 件,也是官兵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这种体 验不仅能深化对事物的认识,积累经验,而且能 够提高心理活动的水平。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三)分享套路化,缺少心理引导的过程在心理行为训练中,“重实践、轻回顾”的误区 比较突出,训练只止步于动作训练结束,后期的分享 回顾环节基本没有,有也只是简单的理论性、套路性 问答,没有各抒已见的谈感受,没有因人而异的针对 性引导。心理行为训练的精华,就在于总结回顾阶段,就 要引导新兵通过对训练动作的反复回忆,在大脑中形 成连贯的动作表象,通过归纳和提炼把感性认知上升 为理性认知,促进习惯的形成。抓住良好行为形成的 巩固期,引导官兵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三、新训中重(难)点问题剖析解答

(一)个性重点:各课目的训练重点

(二)共性重点:引导、体验、调节、回顾

(三)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四)难点讲解:简易心理行为矫正技术2010年7月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生死关卡”训练重点问题

1、认真按新兵班人员实际体型,对洞大小与排布 进行调整,否则精干体型班通过简单,形不成心理 剌激,强壮体型班无法通过,反而造成气馁和沮丧。

2、训练时为追求速度而放宽精度,发现触网时却 不处罚,造成新兵过网时心理放松,形不成紧张、压迫的心理,影响了体验效果。要严格标准,触网 即封洞,超过三次,任务失败。回顾引导关键点(一)选定领导核心是完成任务的关键;(二)合作意味着成功;(三)团结产生力量。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生死关卡”的关键词缜密思维 全局考虑 统一指挥 协作配合 精准执行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翻越电网”训练重点问题

1、训练中指挥口令、调整口令、口号声过多,不 符合模拟要求中紧张、肃静的要求,影响了训练严 肃性,翻越训练变成了单纯的叠罗汉。

2、过于强调安全,班长提前对每名人员都进行了 任务分工,保护人员变相成为帮助人员,新兵基本 上只是配合做动作,没有思考试验的环节,缺少了 心理体验。回顾引导关键点(一)形成领导核心,确定行动方案是成功的关键;(二)团队与个人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基础;(三)强烈的集体荣誉观念是取得成功的保证。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翻越电网”的关键词挫折磨炼意志 冷静产生判断 创新打开通道 稳固坚实基础 坚韧终会成功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同心同行”训练重点问题

1、训练标准简单,大部分只有比赛前进,没有后 退倒车、左右转向、上下坡道、S形迂回、急停急 进等内容,造成此项目被列为“最简单”课目,甚 至于用于游乐活动。

2、此项训练有危险性,安全保护工作要确实,训 练时排头和排尾要佩戴护膝、护肘、护头、手套,严防训练过程中压惯性挤压,造成摔倒骨折。回顾引导关键点(一)步调一致的重要性;(二)个人同集体关系的处理。(三)团队怎样解决新难题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同心同行”的关键词团队合拍不掉队 令行禁止听号令 齐心协力一股劲 步调一致得胜利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信任背摔”训练重点问题

1、此训练是个人与团队的完美融合,但实际训练过 程中,新兵上背摔台后,由于心理紧张,动作变形 严重。而动作连续失误时,指挥员与保护者会变得 不耐烦,训斥责怪,让倒不好的新兵不停的上,造 成越压越倒不好,心理压力不断加大,最后丧失信 心,反而形成了恐惧心理。

2、注意力集中于后倒者,忽视了保护人员的参与 热情与心理激励,使保护人员心理未能融入整个训 练过程,难以形成上下呼应的整体效果。回顾引导关键点(一)相互信任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二)安全感与团队信任之间的关系(三)纪律约束的团队更加强大。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信任背摔”的关键词鼓励增强信心 信任凝聚力量 责任产生安全 团结就是力量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二)共性部分:引导、体验、回顾

1、把握引导环节,端正官兵的思想认识(引人入胜)心理行为训练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官兵的自觉性和积 极性,如果他们不相信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不了解心理 行为训练的原理,对心理行为训练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在指挥员强迫或命令下接受心理行为训练,不仅不会产生 良好的结果,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因此要提高军人对心理 训练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军人的责任感,增强 主动参与的自觉性。要培养军人对心理训练的兴趣。要在 端正心理训练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心理训练本身所显示的 功能来吸引施训对象。要使施训对象掌握各种心理训练的 手段和方法,为主动参与创造条件。武警部队训练基地2014新训骨干集训——《心理行为》

(二)共性部分:引导、体验、回顾

2、把握体验环节,剌激官兵的心理感受(开启心门)心理行为训练不是心理冶疗,心理行为训练不是治愈 心理创伤的,而是剌激心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73部队心理行为训练等内容。12

下载地址:73部队心理行为训练.Doc 【Top】

篇3:基层部队如何搞好心理行为训练

一、要明确方向, 理清思路

习主席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强军之要, 军队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训练, 军事心理行为训练也必须坚持这个方向。最大限度地创造出近乎实战的训练情境, 使官兵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才能发挥其磨砺意志、熔炼团队, 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效用。以构建方阵项目为例, 在操作时, 可以这样设置该项目的背景:我无名高地附近的空军某场站保障基地遭到敌人空袭后, 又有敌空降分队与我部在高地上激战, 企图控制我保障基地。基地官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现在, 阵地上仅剩十余人, 由于受冲击波和激光武器影响, 同志们眼睛都受伤失明, 伤员间没有建制, 也不清楚彼此的职务。上级通过无线电要求我们为我空军飞行员指示轰炸目标。条件是阵地上有两条白色的绳子,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提供的工具做成一个面积尽量最大的正方形, 并且所有队员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 为我们即将临空的飞机指引目标。这样通过实战化背景设置和情境创设, 提高了官兵对战争的认知水平, 培养了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强化了他们追求胜利的坚定信念。

二、要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

虽然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对开展哪些心理行为训练的项目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各部队遂行任务不同, 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并且按训练大纲规定心理行为训练时间非常有限, 所以, 各单位应根据自身遂行任务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以及驻地环境的实际情况, 选用适合本单位的训练项目。这需要, 在组织训练前, 要根据大纲的要求熟悉每一项心理行为训练科目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然后灵活选用训练形式以及方法, 有必要时还需要对训练项目进行加工整理, 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开展训练, 提高训练的效果。比如:训练条件有限, 不具备心理行为训练场和训练器械的单位, 就应选择不需要太多或者复杂器械的项目;驻地高海拔缺氧和气候恶劣的单位, 应多选择放松训练、认知训练、表象训练等低耗氧项目;在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行动中执行特殊任务的官兵, 要选择性地开展某些特殊能力的训练。

三、要坚持疏导, 提高效果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目的是使官兵的心理适应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 增强集体凝聚力, 提高部队战斗力。训练中官兵必须切身体验各种残酷的战斗环境和心理压力, 在不断地心理调整中, 提升心理素质。因此, 一定要坚持把心理训练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心理行为训练的效果。组织开展心理训练时, 应注意观察官兵的心理变化, 对官兵表现出来的各种畏难、恐惧、羞怯、消极、依赖、忽视、愤怒、移情、倦怠等心理现象, 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对那些在训练中发现, 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解决的个别问题, 训练后要及时地进行个别心理疏导, 使官兵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切忌只强调“动作到位”, 而忽视“心理转变”的训练方式, 还要鼓励参训者勇于突破自我, 挖掘自身潜能, 确保官兵通过训练, 能够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四、要严密组织, 确保安全

心理行为训练中的风险是长期存在的因素。因此, 一定要在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安全问题, 尤其是一些危险性较强的项目, 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规避, 并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各种预备措施。提前建立起训练小组和示范班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一方面示范班为官兵示范动作, 使官兵了解了科目、熟悉了动作要领、提示了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 示范班成员又成为培训师的得力助手, 在训练过程中帮助培训师指导参训官兵动作要领规避风险和保护参训人员的安全。还要注意, 在开展高风险性训练时, 必须严格操作规程, 既要科学、周密地严格训练、合理冒险, 又不能盲目蛮干。训练前, 要全面检查训练器械主要部件以及附件易磨损、易松动部位的连接和固定情况, 搞好安全教育, 组织安全员培训,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训练中,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规范训练动作, 保护人员要精力集中, 正确保护, 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停止训练, 排除隐患。训练后, 要加强对各种训练器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易损部件的调整和更换, 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志宏, 张致刚, 张克学.基层部队心理训练.解放军出版社, 2011年8月第1版, 1-14.

[2]邓光辉, 潘宵等.军人体验式心理行为训练指导教程 (初级)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第1版, 25-28.

篇4: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德育教育认知德育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德育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生教育的类型,表现高校对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注重智育教育,同时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突出强调提高大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完善大学生的自我生存所需要的状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条件及其相关性的保障提供更完备的措施。高等学校中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是一种针对人的教育形式。主张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抒发人文关怀,此即其本质。它的培养过程包括人的塑造、人的转化、人的发展和人的完善。在当下这种德育教育为主导思想的教育模式下,认知行为训练凸显出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已经步入超现代化时代的高校教育理念已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认知行为训练的核心精神及其赋予的理念润物细无声般悄然渗透到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这种训练方法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常用手段用以强化人类心理健康,甚或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其所蕴含的理解和精神层面的相遇等理念,不但诠释了人文关怀的德育价值,亦对传统德育的灌鸭式知识输送方式提出了反思、进行了超越。因此,高校认知德育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有望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发展新时期、新阶段的领头军。

一、认知德育背景概论

中国化的德育教育从传统定式转变成现今颇具现代化的模式,需要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人文关怀、人文认知、认知教育、认知德育等新话题的提出,不断适应了中国德育教育的发展,并结合认知,使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层面起到无法比拟的作用。就其理论和实际背景来讲,认知德育的产生并长时间的存在,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它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以人文关怀为现实手段,以认知行为训练为推手的方法论。

1.人学理论作为传统教育向认知德育的过渡,起到交互纽带的作用

我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包含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支:人学理论。其中对人的哲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分别提出什么是人的本质、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以及人应如何发展等几方面的问题。围绕这些议题,该理论以“人”为中心,主张“任何事物的出发点都应从实际的人开始”。那么,“人”即该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根本,构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此开展认知德育教育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更符合当今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更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认知德育面向的是广大学生,属“人”的范畴,通过对“人”的理念的共同把握,将学生的位置摆正,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逐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基于人学理论与高校德育教育的不可分割性,认知德育与高校德育教育的渊源性。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人文关怀的理念即囊括了认知德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的相系性,亦成就了高校德育新范式的更迭。应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当代各论中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理论论据,依然起着指导高校德育教育继续发展的指明作用。

2.人文关怀的倡导体现了传统德育向认知德育转变的大环境

多年以来,中国的教育理念大都基于填鸭式的初级教育,对于学生本身的诉求、自我认知理解、接受能力都未提入教学大纲。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多受限于知识的强制、封闭的教化过程,教师讲授的权威性与不可推翻性持续了很多年,迫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个人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行为规范。以至于忽略了学生本人对人和人性的解读,失去了本我的状态,这种许多高校所面临的糟糕的现实境遇,正逐步瓦解着学生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发现欲。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国际化接轨,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他们需求的教育模式已然需要改变,他们期望能够与教师同地位,平等、公平的交流。而此种诉求即成为了阻碍传统教育、德育教育的填塞式吸纳过程。

认知行为训练,更趋向于大学生自我的能动性,更倾向于教师在与其的平等沟通中,舒缓其紧张的神经,敞开心扉的与教师交流。在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普遍现象,致使高校德育教育在其功能和价值等方面被弱化,甚至异化。这就造成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充满魅力色彩的传统德育教育变成了普遍虚幻的存在于高校教育模式中的代名词,使其成为没有道德意义的冗长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握住了人文关怀,即是把握住了德育认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平衡。

二、认知德育的内涵及内容涵盖下的认知行为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认知德育之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顺化为一种理念,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模式,归属于在德育教育大环境下的认知行为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认知行为训练正向影响着德育理念,德育理念指导着认知行为的训练。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下的认知行为训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因此,通过科学的界定,对认知德育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大学生饱含正能量的思想意识形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逐步解析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最深处,以期从根源上改变其认知行为,达到大学生心理的满意状态。

1.认知德育的涵义

就德育范畴而言,认知训练的存在已不是单纯的语言学意义上的行为训练,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思维训练。认知德育指的是以中国传统德育文化为中心理念,基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真诚交流为出发点,以话语环境为媒介,通过沟通实践而达成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完善,以构建大学生美好精神世界为努力方向的一种教育认知手段。这种训练模式有其固有的特征:平等、尊重。

认知德育的涵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师生两方的关系属民主和等位的间性主体关系。双方需要共同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认真理解双方所表达内容,剖析深层次的精神状态。其次,在德育教育影响的大环境下,认知理德育亦设定了其终极目标,以视野和心灵相交合,构建无法比拟的美好精神世界。最后,认知德育的本质是认知训练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交流的一种范式,师生双方在德育理念下进行认知训练,在认知训练中完备德育教育。

2.认知的人文关怀内涵与大学生心理状态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变革,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亦从最初的简单、单纯,逐渐步入复杂、不可预测的状态,人文关怀渗透到大学生德育教育视野,为了能够培养出心理状态健康、健全的大学生,通过人文关怀,实现关注学生个人合理发展的大目标,全面促进高校认知德育的发展,形成一种新形势的德育教育。因此,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审视大学认知德育,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掘认知德育固有的人文内涵。

三、高校德育教育视野下的认知行为训练的构建

高校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普遍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教育理念的核心。认知德育概念的提出是教育理念的延伸,它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种创新手段,正逐渐完备,在彰显传统德育的价值内核基础上,充分发掘其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推手作用。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德育模式的发展,贯穿人文关怀理念,构建适合大学生心境发展的富有中国教育特色的认知德育,将成为未来几年内,我国德育教育理念的新走向。

1.人本化理念的提出

高校德育教育是在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指导下开展的,其内涵下的认知德育不但要体现人文化关怀,更应适应人本化的改变。人是客观事物实现的主体,必须要融入人文化关怀的理念,努力做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鞭策,并从人本化的角度尊重他、理解他、帮助他。“以人为本”不仅要体现在德育教育层面,而且要体现认知德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监管与修复上。传统理念对大学生人本化的认知缺失,忽略了大学生自我、自主的本意,导致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上的时效性匮乏。因此,就当代大学生认知德育的人本化理念提出,显得尤为重要,而必然形成。

2.伙伴化关系的维系

高校师生关系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教、授模式,注重学生的应试,而非学生的认知,这种极大压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没有了其发展的空间,亟须一种新的模式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开拓新的路径。在认知德育的背后,更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伙伴化关系,因此更能发挥其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优势,游刃有余地维系着师生间多重的伙伴关系。德育教育正在演变成互补性交流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努力,进行批判性思考,追求双方的人性化。

3.认知训练的场域化

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之间交流必须有其特定的场景,其中必须包括舒适的外环境、安静的内环境及相关保障制度。这几个方面共生出另一个新的词汇“情境共同体”。认知德育在融入了人文关怀后,更体现了心系学生,重视学生自我体验的提法。因此,情境共同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更合乎学生本人的隐私保护权益,学生更愿意接收。这种互动固有的场域,是认知德育彰显其人文关怀的必然诉求。

4.人性化的训练模式

认知德育教育中,如何使用方法,使用什么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从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在德育的范畴内它所涉及的行为学、方法学手段都应满布人性化的元素概念,由于提出德育教育必须顺应人文关怀理念,必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务必注重大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而人性化的认知训练符合人们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生活交往习性,符合教育模式发展的规律。教师对学生及人性的尊重,有利于教育主体在愉悦、放松的情境下实现理解、沟通、交流与反馈。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思维差异、行为差异等视角出发,开展更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四、结语

德育教育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教育的精髓,是中华儿女最应永志不忘的美德。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学理论的基本维度上讲,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治学终极目标,是高校教育价值的最终实现。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合格大学生不仅应是业务能力超群,更应是具有符合当代时代发展的健康心理的群体,认知德育以人文化关怀为主线,彰显着一种新兴的指导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方式与方法,这也是提高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传统德育逐渐淡化的教育趋势下,认知德育已经开始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为了提高大学生对认知德育的乐观性自我接受,对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的心理辅导模式的认可,建立这种教育模式的良好口碑,使之成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保障。因此,认知德育将是这个时代教育模式的呼唤,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必然之途。

参考文献:

[1]钱广荣.“加强和改进”的关键是要创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17-18.

[2]黎云羲.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7,22(8):160-161.

[3]郑红波,孙红艳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64-66.

[4]Wei-Chin Hwang,Jeffrey J.Wood,Keh-Ming Lin and Freda Cheung.Congnitive-Behaviroal Therapy With Chinese Americans:Research,Theory,and Clinical Practice[J].Cong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2006,(13):293-303.

[5]王晋.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理论前沿,2008,(7):28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段涛,郑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教研究,2003,(4):49-51.[9]吴善玉,金贞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505-507.[10]段文灵.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J].学习与探索,2007,(6):42-46.[11]原玲玲.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来源与分析[J].南方医学教育,2006,(1):35-37.[12]宴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0,(6):198-199.[1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Emily,Tung-Hsueh Liu,Wan-Lan Chen.Exporing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ibliotherapy and a Potential Mechanism of 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the Chine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d Trial[J].Cognitive Therapu and Research,2008,(12):113-119.[15]吴建玲等.短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42-659.[16]吴任钢.认知行为治疗中的行为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2003,17(8):574-576.[17]王东平等.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3):270-271.课题基金:黑龙江省心理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30049)。

篇5:心理行为训练教案

简易器材心理行为训练通常是指利用简单的、容易得到的辅助工具如:绳子、木板、油筒等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其特点是不受器械、场地、天气的限制,适合中队、船艇、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地开展训练。通过训练能够培养官兵的团队精神,开发潜能、提高自信、增强意志、拓展思维,促进相互沟通同时还能疏导官兵心理,陶冶情操、缓解压力。

课程一:捆绑行动

一、课目意义

如果一个团队成员间存在着诸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能够缩小相互间的心理距离,成员彼此之间就容易相互吸引,形成更为紧密的团队,凝聚力增强,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此训练课目通过活动打破学员心理间的隔阂,拉近学员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员尽快融入团队。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场地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等)。

(二)教具要求: 30米长的尼龙绳一根。

(三)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四)准备活动:由教员或班长带领大家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基本活动开。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 20--40分钟(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 2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10人左右即可。

(二)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捆绑行动

目的:

1、拉近学员心理间的距离,打破隔阂;

2、迅速形成团队。时间:30分钟

要求:

1、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严肃认真,严禁嘻笑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布臵任务

全体人员在规定时间里,捆绑在一起,越过障碍物集体前进。

(四)宣布规则

1、所有的人会被捆在一起集体前进;

2、在前进的过程中,每个人要相互告诉大家有什么独特的才能或有过什么别样的经历,在你

们到达目的地时,教员会随意挑选人来转述同伴讲过的话。

五、注意事项

(一)教员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学员安全,危险动作要及时制止;

2、要求把所有学员的手绑在绳圈内。

(二)参训人员注意事项

1、将身上的硬物和贵重物品解除;

2、注意安全,避免有人受伤。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1、没有人指挥,活动完成得不顺利;

2、有人不愿意与队友有身体接触,借口方案不好;

3、有人无法投入,找种种借口不参加;

4、前面的学员只顾自己前进,不顾及后面学员被拖着走的感受。

七、交流回顾

1、在活动开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做活动之前和之后心理上有什么不同?

3、活动结束后,你发现战友都有哪些才能?而这些是你以前不知道的?

4、捆绑能产生什么效果?

5、每个人应该抱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6、捆绑同现实中的什么相似?现实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我们是如何处理的?

7、当你被迫捆绑在一起有什么感想?

八、点评要点

(一)什么是团队精神

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二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具体表现为:

1、团队的凝聚力:针对成员和团队之间、成员之间关系而言,高凝聚力来自于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高度一致。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表现为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对团队业绩的荣誉感、对团队面临困境的忧虑和对团队的忠诚;

2、团队合作意识:针对成员之间关系而言,表现为高度的协作性和共为一体的特征,合作性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的。

3、团队士气高昂: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来体现,愿意尽心尽力、愿意全方位的投入。

(二)高凝聚力团队的特征

1、沟通渠道比较畅通,没有复杂的沟通渠道;

2、队友参与意识强,人际关系环境和谐,没有压抑感;

3、队友有强烈的归属感,为成为团队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4、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关心、互相尊重;

5、团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心理适应

部队是我们战斗和生活的集体,适应军营生活不光是要求我们在行动上的适应,更要求我们在心理上的适应。团队的团结精神,凝聚力不仅仅是要求我们行动上的一致,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凝聚”,只有心理和思想上的适应了军营生活,才是真正的适应。

(四)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他;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二:激励他人

一、课目意义

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别人肯定,得到别人赞美的需要。有人说如果你想让别人感觉自己很棒,那你必须在沟通的前5分钟,喊五次他的名字。如果你这样做,他会觉得自己非常棒,也会觉得你非常棒。言外之意就是懂得真诚地赞美每一个人,善于尊重和重视他人,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现在让我们通过本项训练,来做一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并欣赏认识他人的人吧!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的场地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等)。

(二)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20-30分钟/每班(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15-3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

(二)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激励他人 目的:

1、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激励他人;

2、接纳自我,认识自我,增加自信心;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布臵任务

全班围成半圆弧形坐下,可由教员或班长指定,也可用自愿的方式确定一位学员坐在圆弧形的中央面对大家,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态度等)。每学员轮流做一次。

(四)宣布规则

1、以诚恳的态度和话语表达, 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

2、要努力去发现他人的长处;

3、每个战士被全班战友称赞以后,首先要感谢全班战友对自己的鼓励,并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不知道的;

4、活动过程中要求严肃认真,气氛要严肃,不能开玩笑。

五、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一)不同的学员的参与程度也许并不一样;

(二)有的学员并没有认真地参与,总是用一些空泛的赞扬而没有明确的事实依据;

(三)受到表扬时有强烈的自豪感;

(四)受到表扬时脸红了;

(五)有的学员被他人称赞之后,并没有过多的情感反应。

六、交流回顾

(一)当你被战友称赞时的感受如何?

(二)战友接受你的称赞时你有何感受?

(三)怎样用心去发现战友的长处?

(四)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五)活动后,战友间的心理距离是否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

七、点评要点

(一)激励他人的意义

激励他人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提升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战友间的相互欣赏和相互接纳,常常可以创造一个尊重、温暖、关怀与理解的真诚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大家会主动开放自己的心扉,有效地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珍重他人思想,敬重他人的作为,即使龃龉,彼此也会“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以全局为重,给以微笑,给以理解,给以关爱,自然会怨怼自灭,精诚合作,团结一致,从而获得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在这种气氛下,军人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集体为荣,保持和集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爱护和保护集体的形象及荣誉,并且以同舟共济的精神去面对环境。

(二)认知的积极性偏差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这就是积极性偏差,也称“宽大效应”。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评价会使被评价者和评价者都感到愉快,因此人们更容易也更愿意积极地评价他人。

(三)激励他人与接纳自我的关系

激励他人,接纳自我实际上是一个人际沟通的过程,是一个既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真诚地赞扬他人,也通过他人的反馈,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建立起健康的自我形象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优点会更进一步的确认,就会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就更有可能使自身得到发展。

认识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肯定和接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对未来的愿望不同,但我们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彼此间都应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即不管你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都会无条件地接纳你。因为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此外,我们还应在日常的训练、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善于发现战友的优点并乐意欣赏战友的人,同时亦不断深化自我了解,自我接纳,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悦纳,使我们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今后的训练、学习和生活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四)真诚

真诚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想法,不掩饰,不做作的与人交往。真诚传递出了一种真心诚恳的信号,容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真诚地身体语言表达,真诚地表达不光是语言上的,还有非语言的表达形式,身体姿势也表达出了真诚的信息。温和的微笑,表达赞同、欣赏、鼓励;目光接触,表达一种信任、鼓舞、关注。身体靠近表达一种支持、喜欢、关切。总之,每种表达真诚的身体语言都不过是内心真诚的流露,自然地表达出真诚的非言语信息。

(五)了解他人优点,发现自己长处 因为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我们了解自己,可能也不是很全面。通过自己亲密战友的话语中,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状态,发现自己的优点,会给自己莫大的鼓励,增强自信心。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被发现优点后,会有一种互动的效应,形成对对方的好感,并发现以方优点予以回报。这样,人际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从评价者口中获得其他战友的优点,还达到信息共享,能改善和巩固团体中的人际关系。

(六)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他;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三:绝地求生

一、课目意义

“危难之中见真情”。危难是对一个人及一个团队适应能力的考验,此时个人和团队必须发挥其潜能,应对困难,渡过危机,谋求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本训练课目就是要培养学员突破自我限制,激发团队潜能,感受自己和生存需要和安全感。在危难中为团队贡献,接受团队帮助与关怀,促进自身和团队的发展。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的场地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等)。

(二)教具要求:4米左右尼龙绳一根。

(三)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四)准备活动:由教员或班长带领大家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基本活动开。

(五)观察并询问参训队员的身体情况

如患有类似心脏病、高血压、腰椎病等疾病,或近期做过内外科手术、受过内外伤并未痊愈者,能及医生明确告知其不宜参加剧烈运动者禁止参加训练。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5-15分钟/每班(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1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

(二)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绝地求生

目的:突破自我限制,激发团队潜能 时间:10分钟

要求:

1、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严肃认真,严禁嘻笑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情境设臵

我军某阵地的一分队英勇的击退了敌人,但是不甘心的敌军在撤退时炸毁水坝,企图用大水冲垮我军。阵地附近一个小山坡是最高点,要保持战斗力,求得生存,必须爬上山坡。本训练模拟当时情境,要求全体人员逐次进入将不断缩小的绳圈内,每次要尽可能的都进入。

(四)宣布规则

1、不允许队员跳入绳圈;

2、不要拉扯战友的衣服;

3、任何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及任何物品都不能接触到绳子。

五、注意事项 教员注意事项:

(一)注意避免学员受伤;

(二)教员在参训学员操作成功后要减小绳圈大小,不断地进行训练。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一)有人认为不可能成功;

(二)有人不愿意与战友有身体接触;

(三)有人焦急的期待帮助,也有人积极帮助他人。

七、交流回顾

(一)活动过程中不断突破,心理感觉如何?

(二)你们的方案是怎么产生的?

(三)在这个活动中你们感觉与队友在心理上有没有拉近距离?

(四)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五)你认为团队合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吗?

(六)你在活动中是否期待帮助,是否愿意帮助他人?

八、点评要点

(一)挫折感与目标期望

挫折感受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人们感知到并因此而受到的阻碍,实际上是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预设限制。

我们所有人都预先设臵了对于自己能否实现目标的自我感觉。受阻碍的目标可以起强化这些限制的作用,尽管真正的障碍实际上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关于这类头脑中预设限制的情况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比方说,马戏团里的大象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受到训练,使它们有预设限制。当象还很小(比如说半吨左右)的时候,它会被一条很重的绳子拴在一根大木桩上。小象常常会使劲拉绳子,但它怎么也无法离开那根木桩。当象长大后,它的

力气大多了,可以很轻易地把这样一根木桩拔起来,但它却不会这么做。它“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拔木桩是徒劳的。因此,有的训兽师只给大象戴个脚镣,连绳子都不系,因为套个脚镣就能让大象老老实实地呆着,它“知道”它动不了。

(二)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

团队具有个人所不可能具有的巨大力量。个人无法做到的事情,经过团队合作,就有可能实现目标。但是,团队成功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三)团体对个体的关心

团体关心、帮助个体的成长。当个体生存发展出现问题时,团体会调用一切力量去关心帮助个体。这些帮助既有口头语言上的,也有具体行动上的,既有可见的行动,也有心理上的支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加油”都能使个体感受到团体的力量,使个体脱离困境,走向良性发展。正是团队的这种力量,促使个体更快的适应了团队。

(四)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他;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四:新式武器

一、课目意义

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合作。在面对问题时,团队成员积极思考,相互沟通,能拓展团队的思维,发挥团队的力量,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本训练课目就是让学员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训练场地宽敞平坦,地上不能有坚硬物体场地周围无积水、无火源、无化学物品并远离嘈杂的环境的空地或会议室;

(二)教具要求:2米左右长度,直径6mm左右轻质材料的塑料管或光滑的竹竿;

(三)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15~40分钟(可灵活掌握);

(三)项目回顾:10~15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

(二)下达课目: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新式武器

目的:

1、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开发创新思维 时间:30分钟

要求:

1、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严肃认真,严禁嘻笑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布臵任务

要求全体学员双手前举,用食指托住武器,把武器从离地1.2米高度降到高地30厘米处。

(四)宣布规则

1、整个过程中,新式武器始终轻放在每个人的双手食指上部,不允许有其他外力和任何物品作用在新式武器上;

2、武器的形状不能改变;

3、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人的手不能离开该武器,一旦有人手离开,就要回到原来的起始位臵的位臵,重新开始。

五、注意事项 教员注意事项

1、照规则严格监督学员操作

2、根据学员人数(多于10人)适时调整作业难度,可以要求赏把新式武器轻放在

手掌上(要求双手掌心相对,四指并拢,拇指内扣)。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1、课目开始后大家积极讨论,但没有形成好的方法;

2、试验几次后,发现武器并非向下,而是向上,开始怀疑方法,并开始抱怨;

3、有人提出新的方法,但没有人理会,继续试验原有的方法,要求所有人集中注意力;

4、没有明确的指挥员进行指挥;

5、有人提出,这是智力挑战,不能按常规的方法完成,一定有陷阱,但又想不出确实的办法来;

6、在经过几次挫折后,有人认为不可能完成,从而消极下去。

七、交流回顾 所有队员围坐成一圈

1、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认为有难度吧?难度在哪里?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我们认为简单的问题,总也做不好带给我们情绪上的变化是什么?

3、光有个人意愿和我们之间的配合,能否很好的完成类似的工作或任务?

4、为了完成任务,有没有要求自己或别人要做得更好?

5、有没有人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做得不够好?或者问题在于别人?

6、活动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八、点评要点

(一)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典型的团队合作的任务。在完成这项任务中,仅凭个人的才智和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整个团队任务的完成,需要全体队友统一目标,相互配合,在方法和行动步伐上协调一致,还需要建立起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团队氛围,才能探索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最后胜利。

(二)团队的发展阶段

1、成立期――团队形成的初期

团队成员的行为特征被选入团队的人既兴奋又紧张

高期望自我定位不明确,试探环境和核心人物有许多纷乱的焦虑、困惑和不安全感依赖职权

2、动荡期

第一阶段完成以后,团队就进入到第二阶段――动荡期

团队在动荡期阶段的表现期望与现实脱节,隐藏的问题逐渐暴有挫折和焦虑感,目标能完成吗?人际关系紧张(冲突加剧)对领导权不满(尤其是出问题时)生产力遭受持续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的问题都开始暴露出来,人们从一开始的彬彬有礼,互相比较尊重,慢慢地发现了每个人身上所隐藏的缺点。慢慢会看到团队当中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比如团队的领导朝令夕改,比如团队成员的培训进度落后,刚开始承诺有很多很好的培训机会,为什么一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耽误了?

3、稳定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的提升,团队会进入稳定期,这是团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稳定期的特征人际关系由敌对走向合作憎恶开始解除沟通之门打开,相互信任加强团队发展了一些合作方式的规则注意力转移工作技能提升建立工作规范和流程,特色逐渐形成稳定期的人际关系开始解冻,由敌对情绪转向相互合作,人们开始互相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团队这时候也形成了自己的合作方式,形成了新的规则,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任务和目标。通过第二个阶段的磨合,进入稳定期,人们的技能开始慢慢的提升,新的技术慢慢被掌握。

4、高产期的团队情况会继续有所好转团队信心大增,具备多种技巧,协力解决各种问题用标准流程和方式进行沟通、化解冲突、分配资源团队成员自由而建设性地分享观点与信息团队成员分享领导权巅峰的表现:有一种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通过团队的表现,可以判断此团队所处的发展阶段,能帮助团队领导和成员更好地把握团队的发展方向

(四)适应环境,融入团队

进入新环境,融入新团队首先需要建立和服从一套团体的社会规范。团体规范慢指一个团体中成员共同认为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团体规范一经形成,是一种公认的力量,具有明显的团体压力特点,这种压力的约束着团体成员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趋向一致。融入团队的过程是指一个人在团体的影响下,和团体成员间相互了解,掌握团体工作经验和行为规范,形成一团体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团体中合格成员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方面讲,我们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不仅仅是服从团队的要求,而应该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配合团队的行动。只有主动的把个人的成败和团队的成败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融入团队,才能算合格的团体成员。

(五)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之;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

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五:协同合作

一、课目意义

当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时,经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沟通规则。比如在军营里,很多时候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是有一定级别和范围限制的,但是这种限制又不能制约任务的贯彻执行。本训练课目通过模拟活动,帮助参训队员探索有效的团队领导和分层沟通的方法,促进不同的团队角色之间协调配合,确保集体完成预定目标。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的场地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等)。

(二)教具要求:长度分别为20米、18米、12米,直径约6毫米左右的尼龙绳3根,与参训人数相等的干净眼罩若干。

(三)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四)准备活动:由教员或班长带领大家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基本活动开。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30-40分钟/每班(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3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

(二)布臵任务

1、在布臵任务之关,在班内选 出模拟首长和模拟参谋长各一名、模拟连长3名,其他人为士兵;

2、首长和参谋长分成一组,3名连长分别带领一些士兵分成3个组; 人数分配依次为:

小组1: 3人 小组2: 4人 小组3: 1人

3、宣布任务:整个任务分成两个阶段,先宣布第一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要求三个组分别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 小组1:建一个三角形 小组2:建一个正方形 小组3:建一个圆形

第二阶段:当完成第一阶段后,要求他们统一起来共同建一个绳房子。

(三)宣布规则

1、首长要参谋长给3个连长传达3项不同的任务,该任务就是由三组人员在戴着眼罩 的情况下,分别组建一个三角形、建一个正方形、建一个圆形;

2、全过程首长不得直接指挥,一定是通过参谋长将指令传给连长,由连长指挥并与士兵共同完任务;

3、首长在指挥过程中需要与士兵保持10米的距离;

4、连长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通过参谋长才能请示首长;

5、连长在整个过程中要与士兵共同完成;

6、在宣布项目结束之前,操作人员不得摘下眼罩;

7、时间可以问,在项目结束前5分钟会通知大家。

六、注意事项

(一)教员注意事项

1、要求赏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活动;

2、保护盲人的安全;

1、注意记录活动的典型行为表现及关键时间点和关键人物发挥的作用。

(二)参训人员注意事项

要求模拟首长的人在确认其他人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后,才能宣布第二阶段的任务。

七、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1、信息传达到连长处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2、有的人最后仍不知道整体的任务;

3、参谋长在传达指令时遗漏信息;

4、听到任务后,扮演领导角色的人不思考就开始指挥;

5、作为操作人员在不清楚指令的情况下没有人提出质疑。

八、点评要点

(一)沟通的重要性

1、沟通与合作对军人的重要意义

首先,军人所肩负的任务需要沟通与合作。部队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所肩负的任务往往不是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通过沟通,使所有参战人员对接受任务的性质、内容、要求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决策方法。有效的沟通是有效合作的基础和条件,而有效的合作又是顺利完成军事任务的必要条件。

其次,个人健康成长需要沟通与合作。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际沟通起码有三方面的功能,第一,沟通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通过沟通,人们交流信息、经验、思想和情感;第二,沟通具有心理保健功能。人的社会性决定着人有交往的心理需要,正常的人际沟通是心理保健不可缺少的。第三,沟通具有发展人的社会心理的功能。

再次,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沟通与合作。在充满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要想获得竞争的胜利,必须设法联合力量、扩大势力。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促成联合意向,进而促使有效的合作。如果没有沟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就无法发现,合作更是不可能实现,只能永远封闭自我、孤军作战,很容易在竞争中被击垮。所以,竞争的社会要求我们学会沟通与合作。

(二)团队精神与成功

1、合作意味着成功完成任务

在团队作战中,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合作。在活动中,合作会使我们获得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就意味着成功。

2、队产生力量

在完成一项任务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适应

团队精神,才能产生归属感,克服挫折感,感到有力量。

3、入团队才有生命力

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凝聚团队的一份力量,也只有融入团队,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生

存,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

(三)团队领导与授权

在一个团队组织中,适当的授权是有效领导的方式之一,授权能更好的确定职责,进行有效的分工,尽快达到团队目标。

1、授权的含义

授权就是管理者净份内的某些工作托付给下属(或他人)代为履行,并授予被托付人完成工作所必要的权力。授权的含义包括以下三具因素:

第一,谁来做,对员工的了解、对工作的分析、甚至环境的因素。第二,做什么,即向被托付人交待任务。第三,怎么做,即权力的授予,责任的建立,成功的标志。授权后责任的确立,一是指管理者在授权后,仍然对下属所履行的工作绩效负有全部责

任;二是指主管在授权的同时必须为承受权力的下属创造完成工作的责任,在主管和授权下属之间建立丐一种连带责任关系。

2、授权的原则

(1)有目的授权――盲目的授权必会带来混乱,不能达成目标(2)因事设人,视能授权――根据工作选人,根据能力授权(3)职权与职能 对等――避免有权无责、有责无权(4)单一隶属的授权――命令的来源应当统一

(5)责任的绝对性――授权不是权力过渡,责任既不能指派也不能委任

(6)适度授权――授予的是部分而非全部(7)充分交流的授权――不应隔断而应充分交流(8)有效控制的授权――控制系统

(9)职权层次原则――不是把自己权限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上级

3、授权的六个步骤

(1)确认授权任务――业务性的工作可以授权

(2)选择被授权人――选择那些有能力胜任,又有工作意愿的人授权

(3)交待工作――工作分析、工作环境分析、工作条件分析、权限

(4)授权控制――确立标准、对照标准衡量进展和业绩纠正偏差(5)评估绩效――确立绩效评估的标准并公诸于众(6)绩效反馈――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员工

(四)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全,全班人员就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

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六:突破雷阵

一、课目意义

在军事行动中,通常是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的。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必须学习以团队的形式解决问题,掌握团队工作的技能,共同配合,完成复杂任务。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的场地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等)。

(二)教具要求:雷阵分布图、雷阵专业器材。

(三)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四)准备活动:由教员或班长带领大家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基本活动开。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40分钟/每斑(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20-3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

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

(二)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突破雷阵

目的: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掌握团队协作的技能;

3、突破思维定势,增强创新意识。时间:30分钟

要求:

1、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2、训练过程严肃认真,不得嘻笑和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情境设臵

我军特攻队在秘密进攻敌军3714高地,行进途中,小分队被敌人埋设的雷阵阻挡。为了达到预定的行动目标,小分队必须尽快通过此雷阵。本训练模拟当时情境,要求大家在40分钟之内,所有的人从雷阵的一端穿过雷阵到达另一端集结。

(四)宣布规则

1、雷阵中,每一个方格都有可能有永久性的地雷;

2、雷区由1-12号之间进入,从109-120号之间出去;

3、穿越雷阵进,最多只允许有两个人同时在雷阵中探雷;

4、探雷时,每进入一个新的方格要大声报告脚下的号码,如果没有雷则继续,探雷时每次只允

许向相邻的方格行进,不允许跳格,每个方格里只允许站一个人;

5、每个人有三次触雷的机会,当有人触雷时,必须退回到没有雷的地方; 第一次触雷,将被炸断一条腿,只能单腿跳行进;

第二次触雷,将被炸断另一条腿,只能双脚跳行进;

第三次触雷,将失去行动能力,只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移动。

6、不允许重复触雷;

7、当宣布项目开始后,任何进入雷区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是探雷行为;

8、以上规则若有违反,每次将扣去团队2分,根据加分情况将会受到惩罚。

五、注意事项 教员注意事项:

(一)禁止在雷区里作永久性的标志;

(二)在有背人救援的情况时,强调安全,尤其是单腿跳或双腿跳队员去背人;

(三)有的学员身体素质不好,在单脚跳时可以让双脚交替走;

(四)注意雷阵器材摆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五)如违反规则但不愿接受惩罚者教员有资格取消参训资格。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一)有人提出要在团队内部进行人员分工;

(二)许多人在一起杂乱无章地报数及指挥探雷队员;

(三)站在雷区内的队员不停地犹豫探哪个雷区;

(四)当大家发现已无路可走,才真正去探沼泽区;

(五)有人在项目中提出给路线做标记的办法,有没有被采纳;

(六)有人在猜号,并坚持自己是对的。

七、交流回顾

(一)项目刚开始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二)探雷的策略是怎样产生的,是小组的提议还是队长的决定?

(三)为什么有人敢去探那个大雷区,有人就不敢?

(四)为了完成任务,全队采取了什么策略?

(五)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全队成员是怎样分工并相互配合的?

(六)成功完成任务,有哪些重要因素?

(七)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会遇到相似的情境?以前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八)训练中的体会和经验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

八、点评要点

(一)创新需要冒险精神

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这其中可能会遇到机会,也可能会遇到危险和失败。如果思想过于保守,受过去经验的限制,或者害怕失败,不敢大胆突破,尝试新的方向、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就很可能失掉成功的机会。

(二)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

问题解决是通过一系列行动步骤最终解决难题的过程,包含以下6个基本步骤:

1、确认问题的存在。知道自己面临着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重要前提。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

意识到问题有存在,才能争取时间和空间的实施解决方案;

2、定义该问题,并组织关于问题的信息。当确认问题存在后,需要对问题进行描述,并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3、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时需要先制定一个计划、采取一定的策略,从多个方面的方向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经过仔细分析讨论,权衡利弊后,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案。这个步骤中需要大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4、分配问题解决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和人员的分配;

5、监控问题的解决,在实施解决方案时,必须关注问题解决的每一个步骤,出现困难或错误及明纠正或补救,以保证执行过程顺利完成;

6、回顾并从中学习,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问题解决步骤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情境中,人们解决问题时通常需要先进行几个步骤,然后转回来再重复其中的几个步骤,几次重复后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因此,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步骤的循环过程。

(三)团队的成功要素

一个团队要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1、明确的目标;

2、正确有力的领导;

3、全面的行动计划和有效的策略;

4、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5、执行力。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PDCA原则(闭环原则)P——plan 计划 D——do 实施 C——check 检查 A——action 总结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

(五)团队的社会促进作用

个人在团队中由于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别人一起活动,工作效率比单独一人要高,这种现象称为社会促进作用。

早在1897年,心理学家特利普里特就用科学的方法提示了这一现象。他在一个实验中让自行车选手在两种不同情况下骑车:单独一人骑和与其他人一起骑但不进行比赛。结果表明,单独一人骑,平均时速为24里,结伴而不进行比赛,平均时速为31里。结伴不比赛的速度比单独骑的速度提高了30%。由于他人的在场或参与,促进了个人的工作效率。

一般说来,简单容易的、熟练的工作,他人在场会产生社会促进作用。而复杂困难的工作,他人在场会产生社会干扰作用。就人的心理状态而言,竞争动机、社会赞誉动机、归属动机是社会促进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他;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体验“兄弟齐心,齐力断金”这句话的深刻寓意,并把这种相互协作精神带到日常的工作中;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七:同心同行

一、课目意义

成功的集体常常是上下同心、步调一致的,集体中的每一名战友对于任务的完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心同行的训练正是帮助参训人员意识到相同的行动和步调对于一个集体的重要性,哪怕其中任何一人不能与大家保持一致,都会导致任务的失败。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场地,要求安静、不受干扰,地上不能有坚硬物体,场地周围无积水、无火源、无化学物品。

(二)天气要求:在雪天、雨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可进行训练。

(三)器械要求:规格3000mm×140mm×35mm的木板。

(四)着装要求:着作训服和胶鞋,将身上的贵重物品、硬物等有可能在训练中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物品都收好,不要带在身上。

(五)活动准备:由教员或班长带领大家活动身体,即各个关节充分舒展、拉伸肌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

(六)观察并询问参训学员的身体情况:如患有类似心脏病、高血压、腰椎病等疾病,或医生明确告其不宜参加剧烈运动者禁止参加训练。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30分钟/每班(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1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不少于10人。

(二)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同心同行

目的:

1、培养默契配合、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2、训练过程严肃认真,不得嘻笑和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布臵任务

所有团队成员站立在两块木板上,集体按规定的方式完成规定距离的移动。

(四)宣布规则

1、所有队员脚不能离开木板;

2、整体向前移动20米,一旦有人脱离整体,整组人员将重新开始;

3、严格按照教员要求的方式做,一直移动直至教员要求停下来;

4、变通规则:可以拐弯、可以要求后退、人员之间相对进行等。

(五)安排完成次序

要求教员或班长自行安排好训练顺序。

五、注意事项 教员注意事项:

1、让队员先熟悉一下器械。如队员较多,木板上站不下,可以让他们轮换练习;

2、做项目时,队员 要用脚踩木板,用手抓住绳子,全身配合协调用力。如有一人失去了平衡,必须立即停止移动,防止有人受伤。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一)接到任务后有此人认为简单,很容易完成;

(二)活动开始后有人主动的站出来想办法;

(三)活动开始初期大家都很积极想办法,但由于没有指挥者场面很乱;

(四)练习过程中有人不够认真,总是出错;

(五)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大家相互埋怨指责,不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六)在指挥者的带领下全体人员行动协调一致,胜利完成了任务。

七、交流回顾

(一)大家用什么方法达成的共识?

(二)你们的方案是怎么产生的?

(三)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发生失败,大家有没有及时分析原因?

(四)当你与集体的步调不能一致时,是怎样自我调整的?

(五)通过训练你闪领悟到什么?

(六)你有没有感觉到战友的推动力量?

八、点评要点

(一)步调一致的重要性

一个团队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决策正确,领导得力,还需要大家的默契配合,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既是团队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结每位战士处理个人同集体关系的基本要求。

这个训练使我们深刻理解什么是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亲身体会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哲理。在刚才这个训练中,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大家步调不一致,配合不默契,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我们就寸步难行。特别是对于我们部队来讲,更需要提倡这种号令统一,动作统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精神。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在做某些事情时,也必须众心合一,同心同行,这样我们的集体才能形成凝聚力,才能向着胜利、成功挺进。

(二)点评时要点

1、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

2、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就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

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应牢记讨论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

4、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八:风中劲草

一、课目意义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本训练课目重点培养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感,增加团队成员协同合作的能力。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

室外较宽敞场地,要求安静、不受干扰,地上不能有坚硬物体,场地周围无积水、无火源、无化学物品。

(二)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三)准备活动:由教员或班长带领大家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基本活动开。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15-30分钟/每斑(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15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

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

(二)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风中劲草

目的:

1、体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

2、增强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时间:30分钟

要求:

1、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2、训练过程严肃认真,不得嘻笑和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布臵任务

1、首先要求全体学员围成一个圆形,面向圆心站好,圆的直径根据学员的身高可为2米-2.5米;

2、每个人依次站在圆心,背向大家直体倒下,并由组成圆周的战友顺时针方向从圆首传到圆尾。

(四)宣布规则

1、所有的人身体不可以移动。

五、注意事项 教员注意事项:

(一)训练中大家应坚守岗位,战友倒下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

(二)操作过程严肃认真,严禁嘻笑打闹;

(三)每个人都应该参与,体验作为圆心的感觉。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一)有人主动的站出第一个做;

(二)有人不敢后倒,非常紧张;

(三)每个人都认真地接住战友;

(四)有人不断地鼓励不敢做的战友。

七、交流回顾

(一)倒下去以后什么感觉?

(二)被推了两圈有什么感觉?

(三)每个人是否感到自己有责任?

(四)在工作生活中与战友的信任是如何建立的?

(五)团队团员间的相互信任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六)什么因素会影响个人对团队的信任?

八、点评要点

(一)信任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信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可预见性、可依赖性和坚信。“可预见性”是指我们预测对方的某些特定行为是否会出现的可能程度,这些行为包括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一个可预见性高的人其行为是一贯的,这一贯性可能包括一贯地好或一贯地不好。那些反复无常、无法预测的人则通常无法让人信任。“可依赖性”是信任的更核心的内容,即在紧要关头,感到对方是可靠的和可依赖的。“坚信”是指在没有充分的事实作根据的情况下,仍然相信对方会一如既住地关心和支持自己,因此对他(她)感到放心。

信任是团队的血液——孕育生命的河流。信任滋养着团队,为团队带来勃勃生机。如果团队中失去了相互信任,就像流干了血液的躯体一样,就无法完成心中的梦想。

(三)安全感与团队信任的关系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即基本人际信任,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能有人性及价值的较充分的实现。

(三)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如何与战友建立信任

1、信任的建立关系到五个维度:正直、有能力、开放、忠实、一贯性

2、信任感的培养:(1)敞开心扉,亮明动机;(2)维护团队和成员的利益;(3)开诚布公,全方位沟通;(4)公平;

(5)直言不讳,和睦待人;(6)前后一致,保持一贯性;(7)保密。

(四)罗森塔尔效应与团队关怀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其实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但这些论断引起了校领导和教师的注意,他们更期待和关注这些学生,结果这些被关注的学生真的在以后比其他人在各个方面都有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的热爱,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重视,即使他并不聪明,只要有人对他说:“你并不笨,其实你相当聪明。”就这么一句话,就会使他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

所以一旦自身的价值被发现了,被别人重视了,那便是一股持久的动力,能促使自己站起来,抬起头,挺着胸膛走路,使自己的学习不断地进步。

这就说明,在一个团体中,如果能对个体进行关怀、期望,多加注意的话,对个体的发展非常有利,能激发个体的情绪、干劲,挖掘个体潜能。

(五)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

鼓励他;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九:海上求生

一、课目意义

军事行动中往往需要进行团队决策。团队由个体成员组成,团队决策不能离开个人思考和决策的基础。如何使个人决策与团了队决策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降低决策风险,是团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较宽敞的会议室或教室(有自由交流的空间、灯光和音响),并远离嘈杂的环境。准备桌椅,每个小组6~7把椅子围绕着2张桌子摆放,各小组位臵呈U型排列。

(二)教具要求:白板、白板笔。按每组人数相等份数的专用文字资料和笔。

(三)着装要求:统一着装。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40分钟/每班(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3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两个班一起训练最佳。

(二)教员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海上求生

目的:

1、使学员了解个人决定和团队决策的特点;

2、培养团队决策的能力,探索团队决策的有效方法;

3、积累野外生存经验,培养创新思维。时间: 60分钟

要求:

1、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严肃认真,严禁嘻笑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情景设臵

在一次演习中,多方小型舰艇补击毁下沉,战士们跳入海中求生,随同他们漂落的只有一个物资箱,他们只能靠物资箱中的物品求得生存。本训练模拟当时情境,要求你们对这些物资进行选择,时间大约要进行60分钟时间,你们将按照要求逐次完成任务。

(四)逐次宣布任务和规则

1、任务及规则一:每人将会得到一份资料,按照资料的要求,在规定的15分钟内填写出个人的排序栏,进行个人填写的时候不允许讨论;]

2、将资料(见附件中的附录一)分发,宣布项目计时开始;

3、任务及规则二:当小组中的成员全都填写完毕个人排序后,宣布:“下面开始进行小组讨论20分钟(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或讨论情况可适时处长时间),并拿出小组统一方案填写在表格中小组排序栏,小组必须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即使小组中有的队友不同意小组观点”;

4、宣布项目计时开始;

5、任务及规则三:请每个小组派代表用三分钟的时间说明三个问题:

(1)小组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2)小组的目标与策略是什么?

(3)小组为何进行这样排序的理由充分说明?

6、任务及规则四:对小组答案有异议的学员上台讲解2分钟;

7、任务及规则五:将资料(见附件中的附录二)发到各队员手中,计算小组和个人的得分(计算方法是,个人和小组每项对应得分减去专家得分的绝对值合计);

8、若有违反以上规则,将每次罚2分,2分代表的含义结束后你们就知道了(全队受罚每人两个俯卧撑或唱歌、小节目)。

五、注意事项

(一)教员注意事项:

1、按顺序发送资料;

2、注意整个过程做培训记录,观察重点人物;

3、注意控制总体的时间,观察队员完成情况,控制气氛;

4、分值的计算用于点评,如个人得分低于小组得分,说明个人成活率要高于小组成活率。

(二)参训学员注意事项:

1、个人排序时不要与人沟通和交流;

2、小组排序必须一致,不论是否同意。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一)排序的过程中个人完成很快,团队完成很慢;

(二)在讨论的时候自己的见解说服不了别人;

(三)讨论过程中团队成员不停争论,没有统一决策者;

(四)团队成员表决采取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

(五)讨论过程中争论时间过长,各持己见,使抉择难形成统一。

七、交流回顾

(一)个人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二)小组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三)个人决策如何影响团队决策?

(四)团队达成统一所使用的主要标准是哪些?

(五)哪些行为有助于团队下决策?

(六)哪些行为阻碍了团队下决策?

(七)小组中有没有个人的排序成绩低于小组排序成绩的?为什么?

八、点评要点

(一)团队沟通的三个层次

1、在自我防卫阶段,团队中的个体大都采取“自保”态度,不愿意把意见和建议表达出来,团队成员间缺乏信任,沟通不畅;

2、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后,团队成员间信任感明显增强,相互尊重,乐于沟通,但是合作水平还不高;

3、统合综效阶段是团队沟通的最高层次,在这个阶段中,团队成员相互尊重,能够理解对方,并诚心接纳他人意见,达到团队的最大效能。

(二)团队决策形式

1、权威决策

由最高掌权者作最终决策;

适宜使用:当组织授权团队领导人作最终决策并全权负责时。注意:当团队领导人希望团队成员接纳并支持某项决策时,不宜使用。

2、投票决策

出现于多数队友同意提案时,它以民主原则为基础。

适宜使用:当时间有限,而决策结果不会对反对者造成消极影响时。注意:投票决策容易导致输赢之争,输方将难以尽职和投入。

3、共识决策

是指所有队友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某提议。每一团队队友均有否决权。

适宜使用:共识决策提供一种反应所有队友想法的全面解决办法,能够提高队友实施决策的积极性,体现平等之风。

注意:如果决策时间有限,或团队成员不具备决策的足够技巧,决策就难以形成。

4、无异议决策

产生于所有成员对某项决策完全赞同时。

适宜使用:当提案非常重要,要求所有成员达成完全一致时,团队应作出无异议决策。

注意:无论团队具备什么样的经验,无异议决策都很难达成。只有当一项决策的结果对每个成员都至关重要时,才有可能作出无异议决策。

(三)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

1、年龄影响决策:一般来讲年龄低的组群体决策效果好;年龄增长,群体决策与优秀选择的差距加大;

2、规模影响决策:5—11人能得出较正确结论;2—5人,能得到一致意见;4—5人的群体易满足;

3、程序影响决策;

4、人际因素。

(四)群体决策的优点

1、多样化观点的增加;

2、解决办法的接受程度增强;

3、合理性增强;

4、分享和扩散责任;

5、信息和知识的增长。

(五)团队处理冲突的策略

1、竞争(武断并不合作);

2、合作(武断且合作);

3、回避(不武断也不合作);

4、迁就(不武断并合作);

5、妥协(武断和合作均取中庸之道)。

(六)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他;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十:法贵奇兵

一、课目意义

当团队面临艰巨的任务和巨大困难时,如何依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团队潜能,相互信任、密切合作、求实创新,争取团队成功。本训练考验一个团队在巨大挑战面前,是否具有优秀团队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的行动力。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

室外较宽敞场地,要求安静、不受干扰,地上不能有坚硬物体,场地周围无积水、无火源、无化学物品,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等)。

(二)教具要求 蜡旗绳12米,金、银丝线各20米,室内需有3米高立柱2根(室外需找两棵粗树,距离为2.5米—3米左右)。

(三)着装要求 统一着装。

(四)准备活动

由教员或班长带领大家活动身体,即各个关节充分舒展、拉伸肌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

三、时间安排

(一)项目操作:40分钟/每斑(可灵活掌握)

(二)项目回顾:20-30分钟

四、训练过程

(一)分组

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

(二)下达课目

以建制班为单位进行训练,由教员带入场地后,下达课目: 课目:心理行为训练 内容:法柜奇兵

目的:

1、开发自身和团队潜能;

2、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3、体验优秀团队的基本特征。时间:40分钟

要求:

1、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2、训练过程严肃认真,不得嘻笑和打闹;

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

(三)情境设臵

我军小分队在突袭敌军某基地时,被敌军一道电网阻挡,为了不惊动敌人,尽快完成任务,我们必须从电网上方通过。本训练模拟当时情境,要求全体人员在40分钟内,从绳网的上端通过到达对面集合。

(四)宣布规则

1、必须从绳网上端通过,不能碰到绳网;

2、如果有人在活动过程中碰到绳网,必须全体返回重来(整个班会触动机关,被敌人发现,任务失败);

3、操作过程中,所有人员不许跑动;

4、训练中注意保护队友的安全。

五、注意事项 教员注意事项“

(一)注意保护第一、二名跨跃学员的安全;

(二)注意保护最后一名跨跃学员的安全。

六、观察要素 典型行为:

(一)有些人不积极参与;

(二)没有计划性就匆忙行动;

(三)有的人有较好的建议,说出来没有人听,就消极等待;

(四)争论很多方案并无执行或试验;

(五)没有一个明显的领导角色或者有几个人同时领导;

(六)想出可行的方法,但立即被他人否决;或是没人有勇气自己先去尝试;

(七)不断更迭领导,不断更换方案。

七、交流回顾

(一)在活动一开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二)小组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怎样找到最好的行动方案?

(三)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分析解决的?

(四)小组中,是什么以及它如何鼓舞大家的?

(五)整个小组的执行方案是否有效?

(六)项目进行前和完成之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七)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八)怎样评价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九)如果你成功(失败)了,自我认识以及自我评价是否发生改变?

(十)你在工作中是否能够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全力协助他人完成任务?

(十一)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因为自己的消极观念(认为自己肯定不行)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八、点评要点

(一)基层部队是我军执行任务的基本单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至少完成以下任务:

1、明确任务,分析所需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为解决问题全员动员出主意想办法;

3、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形成最可行的执行方案;

4、在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坚决贯彻既定方案;

5、根据任务目标和阶段性反馈结果,验证方案或调整方案,保证完成任务 的进度和质量。

(二)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1、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要靠团队力量,每个人的最大贡献在于使团队力量和效率最大化;

2、团队中的每个角色都有优点和缺点,优秀团队要善于使每个人发挥特长,在团队中不断成长;

3、尊重成员个性差异,通过合作弥补个人能力不足。

(三)团队精神与成功

1、合作意味着成功完成任务

在团队作战中,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合作。在生活中,合作会使我们获得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就意味着成功。

2、团队产生力量

在完成一项任务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适应团队精神,才能产生归属感,克服挫折感,感到有力量。

3、融入团队才有生命力

团队的每一分子都是凝聚团队的力量。也只有融入团队,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生存,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

(四)高效能团队的核心行为特征

衡量一个集体或团队是否优秀,关键在于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结果。高效能团队具有以下8种核心行为特征:

1、明确的目标和工作职责

团队成员非常清楚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的个人责任是什么,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怎样为集体的整体目标做出贡献。

2、领导与授权 除了有效的领导外,高效能团队的每个成员还拥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权力,上级信任他们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并赋予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的行事职权。

3、赞扬与认可

每一个集体成员的特定贡献都会得到认可,其成就和努力都能得到赞扬。人们总是为自己感到自豪,并为自己在集体中的贡献而感到骄傲。

4、积极沟通

团人成员懂得沟通的内容及最佳实现途径,他们知道别人需要了解什么,并通过沟通来主动传递有用的信息。

5、鼓励创新

高效能团队鼓励生动有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氛围,欢迎并积极寻找新的想法,困难和问题经常被视为创新的机会。在任何时候,集体中至少有一人在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6、集体荣誉感

团队成员以自己的集体为荣,对外积极宣扬并拥护自己的集体以其工作方式,彼此之间非常信任和相互尊重。

7、不断学习和提高] 集体成员不断进行自己改进,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和试验,对学习抱有满腔热情,没有人浪费时间去责怪他人或为自己辩护。

8、赞美和开发团队差异性

团队成员能够接受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多样性探索更多、更好 的方案,即使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也能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

(五)点评时注意要点

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他;

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

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

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课程十一:智闯敌营

一、课目意义

未来高技术战争要求参战人员必须具备临危不乱、积极进取、面对巨大困难依然充满必胜信心、百折不挠垢优秀心理品质。本训练课目让操作者体验成功必须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体验成功必须努力争取的感觉,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立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挑战自我,开发团队潜能。

二、训练准备

(一)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的场地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等)。

(二)教具要求:

1、编好的绳网一个(同法柜奇兵);

篇6:部队心理行为训练

刘伟

摘要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无时无刻都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消防官兵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在公安消防部队开展心理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 值勤训练、抢险救援、心理教育、心理疏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人们的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等时刻发生着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给社会各个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个担负着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群体,无时无刻都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决定了消防官兵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为了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官兵建立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官兵情绪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引导教育官兵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应公安消防部队的生活,对火场各种危险情况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公安消防部队中开展心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1.公安消防部队在执勤训练和抢险救援中的心理问题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等各种灾害作斗争的战斗队,点多面广,“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生活环境复杂,工作环境危险,消防官兵长期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战斗集体中训练、执勤、生活和工作,会因此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特有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执勤训练中表现为:害怕训练,一听到训练哨声,心就发虚,心中紧张;不愿训练,懒惰思想严重;不重视训练,不能静心训练;对器材的了解粗枝大叶而又夜郎自大;自以为自己是老兵,虽然自己做不好,又不虚心请教,但见到比自己兵龄短的同志做不好时,而又严词批评、挖苦;只看不练,干部在就训练,干部不在就偷懒;外出训练异常活跃,大呼小叫,不能维护军人形象。外出执勤不认真,不负责,认为只要自己不犯错,别人失误造成的事故就与自己无关,集体观念不强;执勤目的不端正,感觉执勤很风光,很随便,可到处逛,才去执勤而忘记职责。在抢险救援中表现为:赶赴现场途中耀武扬威,爱出风头;喜欢混乱场面,到达灾害现场大呼小叫,好像他是总指挥,人为制造混乱;前冲后跑,看似忙碌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这是心慌的表现;只干眼色活,干部在时,勇往直前,干部不在时,“隐居二线”,把自己的职责束之高阁;害怕见到血腥的场面和复杂危险的场面,见到后内心发慌、出虚汗,甚至呕吐、昏厥;只顾自身安全,畏缩不前;遇到救灾和抢险情况,内心产生懒惰思想,只让别人干,自己躲在远处看等等。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在基层中队很普遍,给中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不便,必须得到解决。要解决以上这些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广大官兵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2.解决方法

2.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及针对不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通过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的一门科学。公安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将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等相关信息传播给官兵,对官兵进行心理健康观、价值观认知教育以及 心理素质训练,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帮助官兵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掌握应付心理冲突、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方法,全面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加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为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奠定基础。其教育内容有:心理常识教育、自信心教育、成就动机教育、创造力教育、挫折教育、心理激励教育、环境适应性教育。针对不同人、不同情况开展不同教育,其任务是:一是培养和优化部队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结构,促进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取得相应成就;二是针对官兵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进行咨询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生活。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要从微观上进行细部设计和操作,又要从宏观上进行整体规划和调控,要讲究方法。公安消防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运用以下方法: 2.1.1教育引导

政治合格是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摆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的关系,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官兵的道德水平和是非辨别能力。2.1.2心理训练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心理训练,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帮助官善于学习,完成各项任务;战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以最佳的心态参与战斗,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效能。比如通过开设“有你相随、真情5+

1、信任背摔、穿越火区、烟热训练室、攀登挂钩梯接力上楼、斜攀大绳、滑绳自救、气垫逃生”等心理行为训练科目,来培养官兵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默契程度,以及在浓烟、烈火、高温、噪声、高空等实战环境下处乱不惊、当机立断、处置火情、迅速逃生等心理素质和自救能力。2.1.3群体影响

人的心理品质总是受到群体影响,一支好的部队以团体意志和优良作风锤炼每名官兵的思想行为,强化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心,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发挥每个人的热情和潜能,汇成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力量源泉。良好的群体作风包括组织严密、纪律性强、团结互助的精神、乐观向上的心态、表扬好人好事、抵制不良现象等内容,以及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2.1.4自我养成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中要引导官兵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强心理品质的锻炼和培养,比如组织决断训练,提高冷静判断、正确果断的决断能力;组织超强训练,提高抗疲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官兵创造特定的环境和机会,有针对性的磨练官兵的性格;对吃苦意识差的官兵,要给他分配艰苦的工作;对胆子小的干部,要多给他锻炼胆量的机会;对钻研精神差的官兵,要多分配给他需要动脑子的工作等。2.1.5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心理档案是对官兵实施动态管理是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专业心理医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较多的发言权,心理测试可以相对量化官兵的心理品质,但是,对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情景下,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和转化会呈现多种形式,测试工具的选用,受试者对问卷的理解和认识,主试者的专业水平,测试环境的不同等,都可以影响心理测试的结果。建档时,不能以某次测试结果或某个心理医生单方面意见盖棺定论,放进心理档案。此外,要无条件地遵守保密原则,充分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名官兵。公安消 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工作流程,抓好以下环节:(1)积极筹划,开发领导;(2)抓住关键,重点突破;(3)健全机构,培训骨干;(4)系统考评,查证效果。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做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2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在部队政治工作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1999年7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官兵素质上,要“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心理疏导是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等对其产生良性影响,对其不良的、阻塞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除疑虑、困惑,平静的心态,化解心理冲突,解除精神负担,促进身心健康目的的一种方法。所谓“疏导”即“疏通”与“引导”。心理疏导理论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心理疏导的思想和方法为主导,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疏导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应激能力。公安消防部队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心理疏导,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是完成新时期公安消防保卫任务的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是部队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

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有:(1)向官兵提供有关增强心理素质,更好适应社会环境,保障身心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机理等方面的知识。(2)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官兵正确认识心理治疗,使其在治疗中积极合作,提供详实的信息。(3)帮助官兵正确处理有关心理障碍的一系列问题。从近年来消防部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实践看,常见而有效的心理方法主要有: 2.2.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思想教育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心理疏导的重要方 法。它是指疏导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被疏导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从而解决其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有的战士看问题片面、极端,对某些社会现象极度不满,因而产生了牢骚等心理,这种方法就用得上。

要想达到说服效果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说服的内容和技巧。如果内容正是被疏导者想听的,疏导者又善于运用说服技巧,被疏导者心里自然乐于接受;反之,易产生戒备、逆反、无所谓等阻抗心理。二是疏导对象的个性特点和接受疏导的心理状态。如猜疑心重的人总怀疑别人“心怀鬼胎”,视说服为“圈套”,因而易把自己封闭起来;

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则刚愎自用,不能容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三是疏导者和被疏导者的关系和说服时的环境。疏导者有威信,且与被疏导者关系密切。那么,闭锁性和排斥就会大大降低;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促膝谈心”而不是“正襟危坐”,则彼此的心理距离就小得多,说服易见成效。说服也离不开倾听,倾听能了解对方的心态,有助于融洽双方的关系,也给对方一个宣泄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2.2.2心理暗示法

暗示是指在非对抗条件下,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由于暗示具有含蓄、间接的特点,因而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意见、采取行动。暗示效果与暗示者本人、受暗示者的心理特点及暗示强度有关。2.2.3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就是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激起官兵学习、仿效的动机,从而产生类似于榜样的先进思想、行为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一是榜样能引起人们的模仿,二是榜样能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教育了好几代人,就充分的说明了榜样的激励作用。2.2.4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发挥被疏导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其接受教育能动性的心理教育形式,是其他方法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2.2.5自我调节法

目前,部队大多数官兵对心理科学还比较陌生,对解决心理问题羞于启齿,这就很难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因此,除了教育官兵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外,还要鼓励官兵掌握自我调节,检讨自身对待困难或处理问题的方式,以期建立选择更好的适应方法。

从被疏导者的数量上分,心理疏导的方法有个别疏导和集体疏导。个别心理疏导是指对单个人进行的心理疏导,也就是平时大家说“单个谈心”,是部队经常运用的一种心理疏导方法。由于面对着的是单个被疏导者,可以把整个疏导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因此疏导者的授予较易为被疏导者所接受,对特殊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样,也正是因为个别心理疏导面对单个人,在被疏导者心目中,疏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所以疏导者的每一表情、每一姿态都必须是严谨的、准确的、科学的、友善的,以产生良性影响。个别心理疏导者要求疏导者处处体贴、关心被疏导者,通过解释、说服、教育、保证、劝告、制止、转移、暗示、讲理、激励、赞扬等手段来改善其心理状态,鼓舞其增强意志和信心,摆脱心理阴影。

集体心理疏导是把若干有着同种心理问题或类似问题的人集合在一起,通过讲座、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以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目的的方法。这些人由于同病相怜,很容易相互理解,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而相互主动交往。在这种气氛下,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感染,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促 进,相互矫正,对于战胜各自的心理问题十分有利。在集体疏导中,由于每个人又有自己的个性,还必须辅以必要的个别疏导,以弥补集体疏导的不足。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执行防、灭火任务的特殊群体,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也是培养新型消防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生成和巩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官兵的心理工作,关系到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消防任务的圆满完成,关系到部队内部的安全稳定,关系到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开展心理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认识到开展心理工作是增强部队战斗力和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切实增强做好心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心理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新形下公安消防部队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心理工作,是有效预防事故案件,促进官兵全面发展、营造和谐警营的重要举措;开展心理工作,是推进部队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提高政工干部心理品质的必由之路;开展心理工作,是培养消防官兵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官兵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工作,是增强部队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

上一篇:向雷锋学习的作文450字下一篇:转作风深化调研